時間:2023-04-01 10:32:1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有關語文教學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關鍵詞:高校教育教學;數據挖掘技術;運用
一、數據挖掘概述
所謂的數據挖掘,具體指的就是在海量且模糊隨機數據當中提取出隱含其中,同時具有潛在價值的信息與知識過程。將數據挖掘技術應用在教育教學當中,可以對海量數據予以深入挖掘與分析,進而獲得數據當中所隱含的潛在信息內容,更好地為高校教育教學管理人員決策提供有力支持[1]。
二、高校教育教學管理中的數據挖掘技術應用
2.1在教學質量提升方面的應用
高等院校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學管理的質量,教務管理部門會在學期期末測評學員領導與任課教師的教學思想、態度以及教學方法等,并且根據最終的評分結果來明確教師的教學質量。然而,受評價人員對標準理解以及把握程度的影響,學生評價仍存在隨意性特征。
在這種情況下,導致評分結果很難對教學效果進行真實地反映,因而也影響了教學質量的評估。
但是,將數據挖掘技術應用在教學質量評估方面,通過對關聯規則算法的合理運用,可以將教學質量評價當中的不同指標權重系數進行設定,并通過Apriori的算法來掃描數據集,在數據挖掘的作用下,獲取學歷、年齡以及職稱三者之間存在的聯系,同樣也可以獲得教學質量和方法的關系[2]。
為此,高校教務管理部門就可以將獲得的規律應用在教學管理實踐當中,合理地設置督學小組并制定出聽課制度,將教學課堂教學的質量真實且客觀地反映出來,實現高校教學水平的全面提升。
2.2課程體系結構的有效完善
高等院校教育體系當中的專業建設作用十分重要,所以,必須要具備高質量的課程體系結構設置。在對學生成績數據庫以及畢業生去向數據庫等多種數據信息進行數據挖掘以后,可以通過對關聯分析與序列模式的分析和探究,獲得數據與數據間存在的相關性。
其中,課程間的關系和先后順序亦或是課程和課程體系結構之間的關系等等。在此基礎上,保證學習高級課程前事先學習先行課程。以計算機專業《數據結構》為例,在教學中將《C語言》作為重要的先行課程,以保證學生在學習《數據結構》內容的時候可以具備良好語言基礎,更深入地理解并靈活地應用數據結構當中的算法。
而在完成《數據結構》學習以后,應根據學生就業走向和市場的實際需求來確定是否安排《JAVA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成績實現了有效地提高,更利于學生未來就業。除此之外,對內容重復的課程進行有效地壓縮,將落后的課程內容適當地刪除,與專業特點相結合。
由此可見,將數據挖掘技術應用在高校教學中,對于專業建設以及課程改革決策具有積極的作用。
三、網絡教學中的數據挖掘技術應用
在網絡教學中應用數據挖掘技術,可以從Web文件以及Web活動當中選擇出用戶較為感興趣的有價值模式以及信息,這就是所謂的Web挖掘[3]。因為接受教育對象在多個方面都存在差異,具體表現在個人學習目標、學習能力與知識基礎的差異等。為此,網絡教學也必須要能夠適應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可以把不同用戶學習狀況與軌跡詳細記錄并存放至數據庫當中,通過對WEB挖掘技術的合理運用,在序列模式挖掘的作用下合理地分類文檔,以保證學生信息檢索速度的提高。
另外,也可以根據學生訪問瀏覽的數據挖掘并分析,針對訪問的數據展開聚類分析,以保證更好地了解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并為其推送相關內容。與此同時,可以在相關聯的頁面當中合理地設置超鏈接,對網站結構予以有效地改善,確保頁面間的鏈接與用戶訪問的習慣更吻合。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高校教育教學中合理地運用數據挖掘技術可以在大量數據信息當中處理并提取出更具價值的信息內容,促進高等院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特別是評估與決策方面,數據挖掘技術的作用更為明顯。
除此之外,該技術也可以應用在網絡教學當中,使得網絡教學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在教育教學中充分發揮自身的效用。上文針對數據挖掘技術在高校教育教學中的實際應用展開了相關性地研究和分析,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幫助高校進行決策,為學生提供更為理想的學習環境,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增強高校教育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參考文獻
二、現階段的學前教育問題及對策
(一)教育內容不全學前教育包括教育學、心理學、衛生學,生理學,神經生理學,營養學,鋼琴,舞蹈,繪畫美工,人類學,社會學,生態學,遺傳學,倫理學,語言學等學科,在教學安排上應當是安全教育、智力開發和心理輔導。但是現在許多幼兒園急切的滿足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將教學力度著重的放在智力教學上而忽視了安全教育和心理教育,這在某種程度上提高了在學前教育中發生安全事故的概率。據調查,現在很多幼兒園一個學期只會進行三次左右的安全教育,而且開展的很片面,只涉及到常見的問題,教師沒有用心教,幼兒也沒有認真聽,有“走過場”的嫌疑。更是有幼兒園直接將安全教育從教學日程中刪除,只對幼兒進行智力開發。這些口頭話的教學使幼兒真正面對這些情況時,根本就不具備自我保護的能力,更別說沒有進行過安全教育的幼兒了。所以,幼兒園的教育工作者們首先要明確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對于開展學前安全教育要做好規劃,有的放矢,對于幼兒要三令五申,多次開展安全教育,只有經過反復提醒,幼兒才能具備一定的安全常識。
1.教育游戲的定義模糊
我國在教育游戲上的研究時間較短,對于教育游戲的定義存在這一定的爭議,而且在教育游戲的設計過程中沒有將游戲與教育的主次關系區分。教育游戲主要是通過游戲來輔助教師的教學,但是在一些教育游戲的設計中是以游戲為主,這樣雖然提高了學生的興趣,但是并不能夠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有的教育游戲又太注重教學,游戲缺乏趣味性,因此學生不愿意使用教育游戲,那么通過教育游戲輔助教師進行教學的目的就很難達到。這種情況也是目前我國教育游戲發展的瓶頸,所以要將教育性與游戲性進行較好的分配。
2.教育游戲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不樂觀
雖然教育游戲是新興的教育方法,而且在一些方面確實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教師卻對此持有兩種不同的觀念。年輕的教師普遍喜歡采取教育游戲進行教學,其認為這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而且還能夠使學生更好地了解知識、掌握知識,對于學生的學習是非常有幫助的。但是教學資格較老的教師認為教學過程是一個非常嚴格的過程,因此不適合運用教育游戲進行教學。此外,教育游戲還在不斷地發展過程中,教育游戲還沒有達到成熟,一些教育游戲軟件存在這很大的缺陷,在教育游戲的設計中更多體現的是游戲性,這樣將使學生沉迷于游戲,如果將教育游戲運用到教學過程中將會給學生帶來較差的效果,使學生無法更好地進行學習,所以在教育中有效地運用不夠樂觀。
二、教育游戲在小學教育中的作用
教育游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取得一定的作用,下面將詳述教育游戲在小學教育中的作用。
1.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小學生是非常喜歡游戲的,這是小學生特定的心理特點,教育游戲就是針對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來設計的。教育游戲不僅僅是一個游戲的過程,教育游戲中蘊含了相關的知識,學生在進行教育游戲的過程中就能夠學習到相關的知識。傳統的教學手段僅僅是教育學生更好地學習,但是由于小學生特定的心理特點所以其不能夠有效的集中注意力,其認為上課是非常枯燥無味的,那么通過教育游戲,學生就會非常樂于學習,在游戲的過程中就自然的學習到相關的知識,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2.有助于培養學生集中注意力
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由于自身的心理特點而在課堂中不能夠較好地集中注意力,這樣將不利于學生的高效學習。但是小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卻能夠較好地集中注意力,如果將學生在游戲中的注意力轉移到學習過程中,將能夠使學生更加高效地學習。
3.有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
小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存在較大的問題,因為小學生的認知水平無法達到較高的水平,所以對于一些教學問題,教師采用傳統的方法很難讓學生深刻地理解,而且長期持續這種情況,學生就會感覺到課堂非常乏味。但是將教育游戲融入到課堂中,就會使學生對知識產生較好的理解,使學生更好地進行記憶。
4.有助于學生情感的培養
在小學教育過程中,不能僅僅教導學生相關的知識,更要能夠培養學生的情感,傳統的教學手段都過于呆板,教師的教學風格過于嚴格,學生的情感無法得到較好的體現,甚至有的學生出現厭學的情緒。那么通過教育游戲在小學教育中的運用,將能夠很好地解決之一問題,學生在教育游戲中歡樂地學習,使學生的情感得到更好的培養。
三、教育游戲在小學教育中的應用
1.注重教育游戲的趣味性
在運用教育游戲進行小學教育的過程中,能夠較好地體現出教育游戲的趣味性,要使學生更加樂于去學習,那么如何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就是教育游戲成功的關鍵,那么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表揚學生來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學習,這是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特點。那么在教育游戲的運用過程中教師要能夠使游戲具備較好的趣味性,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更好地學習。
2.注重游戲的連貫性
小學生的思維是非常跳躍的,在短時間內思維有很大的跳躍,這非常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那么針對這種情況就需要教育游戲的設計者在游戲中更加注重游戲的連貫性,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能夠記住更多的知識,游戲設計的層次應該是逐漸增加難度,并且環環相扣,這樣就能更好地掌握知識。
3.積極引導學生
教育游戲知識輔助教師進行教學的一個手段,游戲性只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并不是引導學生如何進行游戲。所以,教師在利用教育游戲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把握教育游戲的時間,并且嚴格控制游戲時間,不能夠讓學生完全沉浸在游戲的氛圍中。另外,小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定的困難,部分學生會因為這個原因而放棄,這種情況下教師就要對其進行正確積極的引導,并以此激發其學習的興趣。
語文教學論文是教學研究的成果體現,教學研究是語文教學論文的實踐基礎,不花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去進行教學改革的探索,不可能寫出像樣的語文教學論文來。教學有兩種:常規式的教學和試驗性、改革性的教學。只進行常規式的教學,它所提供的素材只能寫教學總結,即使勉強寫成教學論文,也往往是沒有創見的,低水平的。只有在教學中認真進行一些試驗和改革,才會給教學論文提供具有獨到之處的鮮活素材,才有可能寫成有創見、高水平的教學論文。如果平素在教學中缺乏獨到的思考、獨到的作法,寫出來的東西只能是老生常談,泛泛而論,無甚新意。
教育者都有一個自身受教育的問題。古人說:“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困,就要再學、再受教育。按照現代社會學、教育學的理論,一個人在社會立足應該終生受教育,讀到大學畢業、研究生、博士后畢業,也還要繼續受教育。繼續教育、終生教育是世界大趨勢,是時代的特點。但從中國國情來說,尤其從我們所處的落后地區的條件來說,國家和社會不可能為大家提供很多次再受教育的機會,因此,我們必須注重在職進修,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作為教師,時時處處注意把教學和科研結合起來,不間斷地堅持教學改革和研究,是提高自己業務能力和教學藝術水平的最好途徑。
研究性文章不同于文學創作,不可能攤開稿紙搞“即興”。因此在平素的教學中就要做研究、寫文章的有心人。平時教有所得,要勤動筆記錄在案。日積月累,自然會形成某個觀點,體悟到某個規律,形成某個經驗,慢慢就會自然地找到寫文章的題目。確定了研究的題目之后,一個最重要的方面是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要明確自己研究的這個問題別人研究過沒有,結論是什么,要盡量多找有關的文章、著作來看看,對自己會有所啟發。凡是參考過的文獻,應在自己文章后面列出書名和篇名。這是一種認真負責的治學態度。在文章的寫法上,同樣也要體現這種態度,力求做到樸實平易。正如呂叔湘先生所說:“寫學術論文要平易、平易,第三個還是平易……”
語文教學論文題目的確定,與平素研究的課題自然是相關的,但二者并不是一回事。平時的研究課題代表的是研究方向,不妨大一些;而寫語文論文時的題目最好不要過大,它是把自己平時研究范圍之內已經有比較成熟的看法的那一個問題寫出來。比如教語問題,如果把它作為平時研究的題目,那么不管是教語方面的活材料(口頭實踐材料)、死材料(著作、文章中已經刊登的有關論述)都可以注意搜集.但寫文章時,可以只從里邊選擇一個點來做文章.這就是說,研究題目無妨大一些,便于擴大視野;論文題目則最好小一些,便于論述深入。小題目如果寫得深入、寫得充實,也可以成為大文章;反之大題目如果沒有東西裝,也會寫成小文章,甚至不成文章。
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及強烈的求知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教師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藝術魃魅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表現手段多種多樣化的特點,充分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這種興趣維持在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我們設計的CAI課件總是力圖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效果逼真的音響,給學生以多種感官刺激,激起學生對所學課文的“興趣奮點”,達到課伊始,趣亦生,課進行,趣漸濃;課結束,趣猶存的境界。
例如:《雷雨》一課,教師根據低年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了制作精美的,趣味盎然的多媒體課件。教學中,首先讓學生回憶觀察到的雷雨景象,接著讓學生回憶自己觀察到的雷雨的景象,烏云壓下來,狂風吹得樹技不斷搖晃,雨嘩嘩地下起來,一道美麗的彩虹出現在天空......活動的畫面中夾雜著風聲、雷聲、雨聲、蟬鳴聲、蛙叫聲。在聲、光、色、像創設的情境中,學生的性被調動起來,對雷雨這一自然現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學習課文的有利的心理因素被激活了,求知欲也就自然而然的轉向課文內容的學習。
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發展個性
語文教學的重點任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要提高語文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提高學生就必須在課堂教學中藝術地引導學生敢于參與、樂于善于,善于參與,真正做到自主學習自主發展。教師可充分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改變現有課堂教學以傳授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參加獲取知識過程與途徑的意識,發展學生個性。
如《雷雨》一課的教學中,通過計算機中的圖像、聲音、動畫,從表現形式上喚起學生對語言的主動感悟,積累詞語,表達思想、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同時得到發展,體會詞語運用的精妙,“漸漸,漸漸地,雷聲小了,雨聲小了”一句中“漸漸地”一詞,學生理解上有難度,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先聽兩組聲音:一組雷聲由大慢慢變小;一組雷聲突然變小,學生馬上指出第二組聲音不對,可見學生主動領悟到雨的變化是從小到大,慢慢變化的。接著我又出示幾組圖像:花兒慢慢地開放,太陽從海上慢慢升起......學生馬上舉手用“漸漸”說話,不僅說了老師展示的畫面,而且還馬上聯系生活實際說了很多漸漸變化的事物。在多媒體課件的幫助下,學生主動感悟詞語,
積累詞語、表達思想、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得到發展。
三、運用現代技術教育技術,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障礙主要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情趣創設和形象思維的幫助造成的,而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可以變抽象為具體,加上教師恰到好處的點撥講解,使學生更易于理解把握,從而突然突破學習的重難點。
如:《蝙蝠的雷達》一文,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講,了解蝙蝠和雷達飛行探路的復雜過程及其二者之間的相互關系,是有相當難度的,為幫助學生理解這一難點,教師設計了以下的動態畫面:夜空中,一史蝙蝠邊飛邊從嘴里發出聲音,用“>>>>>”代表聲音,“>>>>>”碰上一棵大樹,“>>>>>>”反射回來到蝙蝠的耳朵,蝙蝠巧妙地避開大樹,安全飛去,在此基礎上,展示第二幅畫面,蝙蝠變為飛機,嘴變成雷達、天線、耳朵變成接收器,大樹變成一座高山,飛機依靠雷達安全飛行的畫面形象地展現在同學眼前,這些生動的畫面不僅幫助學生了解了蝙蝠飛行探路的復雜過程,而且體會到雷達正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發而發展的,這一多媒體課件的設計使教學難點得到了崐有效的突破。
四、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激發學生內在的情感
近年來,現代教育技術雖然在教育教學的各個領域中得到較好的應用和發展,但是,多媒體計算機深入到課堂教學還只是停留在某個研究活動的點綴階段,它對教育改革產生整體作用離我們還較遙遠。主要原因在于實現多媒體教學的條件不夠和多媒體教學的模式還沒真正形成,致使多媒體教學研究不能全面深入下去。本文結合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趨勢和我校十八年電教實踐經驗,談談多媒體優化小學語文教學的實現和模式。
二、實現多媒體教學的各種因素
(一)物的因素
物指的是運用多媒體教學的硬件設施和軟件配置。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同樣,實現教育現代化,必須有現代教育設備和配套軟件做堅實的基礎。一般要求“六室四系統”。“六室”:(1)普通教室:每班“五機一幕”(即投影儀、錄音機、錄放機、彩色電視機、多媒體主機、投影銀幕)。(2)計算機室:多媒體配置,按最大班額計算需兩人一機。(3)多功能電教室:面積在100平方米以上,配有多媒體計算機、錄像機、VCD、視頻放大器、音頻系統、綜合傳統媒體與現代媒體功能的多功能教室。(4)語音實驗室:要求64座。(5)聲像資料室(兼視聽閱覽室):面積56平方米以上,配有多媒體計算機、電視機、錄像機、投影儀各一臺。(6)設備貯存室:面積56平方米,要求具有防潮、防火、防盜等功能。“四系統”:(1)閉路電視系統。(2)演播系統。(3)計算機網絡系統。(4)現代教材系統:各種電教教材成套化、系列化、多媒化,形成教學素材包。
(二)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是指教學全過程中直接影響教育教學效果的參與者。教師是教育的實踐者和實施者,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實現教育現代化、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的決定因素。這就要求:(1)更新教育觀念、增強現代教育意識,強化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這就需要加強對教師進行現代教育技術理論的培訓。(2)加強電教技能的培訓。電教技能包括媒體操作、教材制作、媒體選用、媒體設計與組合、課堂電化教學設計、實驗經驗總結等基本技能。培訓的方式有自學、講座和進修。
三、實現多媒體教學的模式
(一)模擬教學模式
現代教育技術的模擬功能,是較早開發和利用的一種輔助教學功能,特別是傳統的電教媒體所特有的,目前學校電化教育輔助教學也基本上屬于這種教學模式。
模擬教學模式,主要是利用現代教育媒體的模擬功能把抽象的概念,難以觀察清楚的現象,跨越時空的事物,不易實現的實驗,通過動畫、錄像、投影的形式,進行信息處理和圖像輸出,在顯示屏幕上,進行微觀放大,宏觀縮小,動靜結合,圖文并茂,在短時間內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使學生獲取動態信息,從而形成鮮明的感性認識,為進一步形成概念、上升為理性認識奠定基礎,同時降低了學生對知識理解的難度,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也有利于抽象思維能力的提高。
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模擬教學,主要適用于跨越時空的事物再現。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中所描繪的東北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景物變化及其豐富的物產。教學時,可根據各個教學重點環節,利用錄像分別再現春、夏、秋、冬等季節的景物特征及其重點詞語的定格畫面。像這樣運用錄像資料來展現其真實畫面,學生才有身臨其境之感,教學重難點的解決才有破竹之勢,學生的能力才能有更進一步的提高。
多媒體模擬教學將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的教學觀念,極大地改變了傳統的粉筆加黑板的單一教學手段,為學生獲取知識開辟了更寬的道路。
(二)個別輔導教學模式
個別輔導教學模式源于斯金納的機器程序教學法,基于多媒體計算機的誕生和系列配套教學軟件、工具軟件的形成以及有鑒于目前班級授課制的弊端,實現個別化教學,也是語文教學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重要途徑。多媒體課件具有較強的交互功能,這是它的一大特點,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學習的實際情況,提出需要學習的內容,計算機便及時出示學習內容,并且可以向學生提問,對問題進行分析,作出判斷,給出反饋。若學生學習遇到困難,它還可以指導學生學習有關方面的內容再渡難關。這樣循序漸進,學生所學知識就會得到不斷的鞏固,學習能力也不斷提高。
識字教學在小學低年級階段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教學內容單調、枯燥,學生難以讀準字音、記住字形、寫會筆順、理解字義并用其說話。加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習水平參差不齊,教師進行個別輔導難以實現,對此,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實現個別輔導教學。如:《我是中國人》一課的識字教學,本文共有五個生字(我、是、愛、國、星),我們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采用如下步驟:(1)教師引導學生初步掌握字的音、形、詞、義、寫、句;(2)學生利用課件進行交互學習,要求學生找準學習的疑難點,請求計算機幫助解決其疑難點;(3)學習有余力的學生可以更進一步學習新的知識。
這種教學模式要求首先要做好課件的設計與制作。設計的程序分支越多,預想的情況就豐富,就越能全面為學生服務,并取得理想的效果。其次,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地位,教師要幫助學生總結自己的個性特性、學習方法、學習風格,從而培養一批有個性、有特色、具有良好的學習品質和學習方法的學生這一目的就會實現了。
(三)新授課教學模式
新授課教學模式的多媒體CAI課件是以教學課題為主要線索,以強化教育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而設計,為充分利用計算機硬件資源,盡量發揮軟件的表現手法而編寫的。新授課教學模式是以CAI課件為主要信息傳輸源。它以多種方式、不同表現手法對新授課的內容進行加工處理,生動有趣地展現于學生面前,起到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集中注意力、化抽象為直觀的作用,同時也體現了媒體在教學中的優勢。
如《鵝》這首詩包含了豐富的信息:有鵝的叫聲、鵝的形象以及鵝的動作等。傳統的教學方法、手段難以將這豐富的信息表達清楚,而多媒體教學卻正好適合表現這些豐富的信息。教學的具體步驟:(1)“曲項”利用動畫展現一只白鵝浮在水面上不斷伸曲脖子。(2)“曲項向天歌”在前一個動畫的基礎上,合成鵝叫的聲音效果。(3)“白毛”利用一幅靜止的大白鵝浮在水面上的圖片,突出其白色的羽毛。(4)“白毛浮綠水”展現一只大白鵝浮在碧波蕩漾的水面上,突出其“浮”的悠閑的神態。教師在此引導學生觀察水、鵝毛的顏色對比以及鵝的悠然動作。(5)“紅掌”出示白鵝揮動紅色的腳掌向前劃水的動作和劃水的“嘩嘩”聲。(6)整體講解這首詩時,出示一幅動畫:亭臺樓榭,楊柳依依,一個小孩在不斷向湖里那群歡叫著的鵝拋撒谷粒。整個教學過程文圖并舉,聲情并茂,視聽結合,渲染了氣氛,創造出了原詩的意境,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使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了知識,理解了詩意,同時強化了記憶。
教師在教學新課之前首先要透徹地領悟CAI教材設計的意圖。其次,教師在備課的同時要認真地備好媒體(即媒體展示的時機、語言的組織等)。再次,教師在運用CAI課件時,不能以課件為中心,應以文字教材為中心,并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達到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培養學生能力的目的。
(四)培訓與練習模式
快反饋、強矯正是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重要途徑。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存貯量大、運算速度快、CAI交互性能好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和練習,這樣,可以引導學生對問題的思維過程、方式、結果的正確與否進行立即判斷,以矯正思維過程。在問題出示的同時可以充分挖掘多媒體計算機的軟硬件資源,增強趣味性,增加問題判定的形式,展現語文之美于其中。這樣,學生會感到心曠神怡,在一種美的情境中學習,真正做到寓教于樂。
如學生剛剛學習拼音字母的大寫后,很難做到大小寫一一對應辨別,當出示大寫字母時,先要想一想字母歌中的前后順序,然后去對應小寫字母,再想其發音和寫法。我們在此可設計一個多媒體CAI課件進行訓練,訓練分為三個步驟:(1)出示小寫字母時,學生點按小寫字母后,出示大寫字母,并發其音,示范其寫法;(2)將屏幕一分為二,上面出示大寫字母,下面出示小寫字母,學生判斷后,用鼠標點按對應的小寫字母,若點按正確,發出“棒!”的鼓勵之聲,并獎賞10分和一個笑臉;若點按錯誤,發出“要努力!”,罰一個哭臉,同時展示正確的答案。(3)在屏幕上只出現大寫字母或小寫字母,要求學生從鍵盤上輸入與之對應的字母。輸入還設計了控時程序,要求學生必須在規定時間內輸入完畢,否則要在成績欄扣出一定的分數。這樣循序漸進、趣味性較濃且帶有一定強度的訓練充分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了知識的內化。
四、應注意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和形式問題。
多媒體教學要以研究運用多媒體優化教學目標為宗旨,不是研究用更多的媒體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在媒體的選用過程中不能認為媒體越先進,教學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要求做到內容與形式的統一。
(二)為“電教”而電教問題。
多媒體教學要從教學的實際需要出發,不能以運用了電教媒體就說明是電化教學或者運用電教媒體的種類越多、檔次越高教學效果就越好,多媒體教學要注重擇優性原則,不能認為每次課都得用上多媒體進行教學。多媒體教學并沒有排他性,傳統教學的精華我們不摒棄,而要發揚光大。
(三)電教技能滯后問題。
多媒體教學媒體操作技能非常重要,具有良好的媒體操作技能是教師上好一節電教課的前提。教師不但要掌握硬件操作能力,而且還要具有軟件設計、制作的一般技能和綜合運用各種電教媒體的技能。
二是注重崗位培訓。為了提高廣大教師的學歷和業務水平,分期、分批組織骨干教師參加省、州、縣舉辦的各種形式崗位培訓外,還多次組織骨干教師外出學習、聽講座、座談交流經驗體會,吸取新信息等,拓寬了教師的思路,提高了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水平。要求教師不斷地進行學歷提高外,還把幼兒園教師職務培訓管理與教育部門職務培訓管理同步,聘請外校教師進行短期技能培訓,并讓骨干教師擔負起培訓能力較弱的技能和以老帶新的重任。
通過培訓,使教師們樹立了新的兒童觀、教育觀,了解了新動態、新信息,學到了先進幼教理論與實踐經驗,使教師在職業生涯中不斷得到鍛煉和提高。
三是建構評價機制。我園制定了教師工作崗位目標責任制和工作評價體系,注重根據不同層次的目標進行定性和定量的評價。在制定時,根據幼兒園的特點確定了兩個傾斜政策:第一,向科研成果傾斜。由于認識到科研能力在教師整體素質中的重要地位,把科研能力的高低及科研成果的多少作為一項重要的評價參數,以此為突破口,激發全園教師的學習和教研熱情,進而推動教師整體素質水平的提高。第二,向青年教師傾斜。
四是團隊凝結力的塑造。幼兒園內部運行機制的構建如果只限于制度和規范的建立是不夠的,內部運行機制構建的最高境界是一種精神的塑造,它對于一所幼兒園來說就是組織精神的培育。如我園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步形成“團結、敬業、奮斗、創新”的園風,現在真正成為群體的意識,貫穿于幼兒園工作的各個環節,體現在幼兒園成員的一言一行中,彌漫在整個幼兒園的組織氛圍中,進而成為一種優良的園風。
二、狠抓教學常規管理
第一,抓教學常規,強調一個“實”。作為一個民族地區的幼兒園,教師教學思維僵化,教學方法陳舊。面對這一實情,我們首先把主要力量集中在教學常規管理中的教和學兩個方面,提出“抓基礎,重能力,高效率”的教學總體要求,在教法和學法的改革變化上花功夫。由于切合實情抓住了牛鼻子,因而變化非常顯著,近幾年,在辦園模式上有了較大進步;其次,教學常規不要過于繁瑣,必須精要易行,方便操作。幾年來,我們一直這樣去做,領導覺得教學常規便于抓便于管,教師認為具體實在,好實行。切忌為抓常規而抓常規,搞成形式主義。比如說檢查教師的備課筆記,我們就看教學面向全體幼兒了沒有,如何剖析重點,如何分解難點。檢查容易,教師備課目標也明確,有的放矢,完全不是以前的紙與筆相加的教案了;再次,教與學絕不是花架子,要靠一點一滴去做,去落實。比如,我們在抓教學方面,不是看結果,而是進行系統分析,把精力放在聽課上,充分了解和掌握教師教學的過程和目標的落實,師幼雙邊活動的開展,知識的接受和能力的培養等方面。
第二,抓教學常規,堅持一個“恒”。抓教學常規最忌時冷時熱,有始無終。而事實上這樣的工作也最容易三日風四日雨,虎頭蛇尾,形成一個“認認真真搞形式,扎扎實實走過場”的局面。我們深知其中的厲害關系。如果園領導對一項工作沒有恒心,那么,作為教師就沒有持之以恒遵守“規矩”的毅力,就很難使自己形成嚴謹踏實的教風。
第三,抓教學常規,做到一個“柔”。教學常規,說到底,都要貫徹到教師身上,要教師去落實。因此,教學常規的核心是教師,從這個意義上說,抓常規就是抓教師。教師中普遍存在的兩種心理狀態是“要我做”與“我應做”。教師作為一群特殊的群體,他們不僅有知識,更有責任感、事業心,只要稍加引導,完全能轉入“我應做”狀態。
第四,抓教學常規,力求一個“新”。抓教學常規管理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任何手段都要隨著時間、地點、對象等外界條件的改變而改變。通過幾年來的實踐,我們充分意識到教學常規管理也有一個不斷發展和優化的過程,它畢竟是某一特定階段的產物,一旦教與學的具體情況發生了變化,那么其形式和內容就必須隨之變化。就我們幼兒園來說,過去在組織管理上很隨意,很松懈,而現在是園長領頭,各負責人和骨干教師共同參加的領導小組專門負責制。
管理內容上,把課題與教師論文納入管理項目。管理方法上由過去的綜合印象化,逐步向現在的量化評估考核推進,對教師的德、能、勤、績四方面進行量化,但又不完全依據量化。
三、讓教師成為教育工作的主人
1.個體與統一
如備課的目的是指導教師自己的教育工作,因此最重要就該是寫教師想寫的,而不是寫領導想看的。在掌握了這一原則,針對不同水平的教師提出不同的要求。首先,對在幼兒園工作時間較長、業務能力強的教師提出了更高、更有效的備課要求,高級教師不必寫詳細的活動計劃,因為她們多年的積累已使她們具有較豐富的經驗,寫她們早以熟記在心的東西確實是一個浪費。為了更有效的促進她們,要求備課時要能針對難點備出自己獨到的、更有見解的教育方法。備課方面可以精簡,但在教育分析上要加大力度,因為她們已具有較高的分析水平,而對自己工作的反思又直接影響到自身教育水平的提高和下一步教育計劃的實施,其他教師像以往一樣備課。加大對備課的批閱,批閱方式采取年級組長批閱或不定時的交差批閱,并填寫評價分析表,對活動計劃的各個環節逐一進行分析、解決。這樣做的目的是使教師能在較高的起點上開展教育工作,少走彎路。
2.自由與約束
時間的約束與教師主持教學要有一定的時間作為保證。每天的戶外活動游戲時間、室內游戲時間、教育教學時間……都該給必要的保證。如果完全由教師自己掌握,難免會因教師自身的興趣愛好而產生偏頗,那么全面發展將是一句空話。但如果把時間看的太死,教師又會為了遵守時間的要求而應付每一個時間段的教育工作:畫不完就不畫,玩不透就不玩。時間的約束不僅沒有起到保證幼兒發展的作用,反而會促使我們的教學活動流于形式,削弱了教師的積極性。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當前漢語言文學教學的現狀不容樂觀,存在教學模式因循守舊、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單一、教師綜合素質不高等問題,嚴重影響了漢語言文學教學作用的發揮。
一、漢語言文學教學現狀
1.教學模式因循守舊
在漢語言文學的教學中,許多學校的教師仍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導致“教”與“學”的效率難以提高。久而久之,在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被逐步削弱,甚至出現厭學情緒。
2.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單一
以往教師在進行漢語言文學教學時,基本采用的都是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由于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從而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的興趣,致使教學效果不理想,加之教學中欠缺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教學質量一般。
3.教師綜合素質有待于提高
由于漢語言文學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語言魅力的缺失,致使課堂氣氛過于沉悶,從而使得學生配合教學的積極性較差,思維也被嚴重抑制。在這一過程中,教材成了束縛學生自由發揮想象力的枷鎖,諸多的語法、課文、詞匯、閱讀和寫作等課程,使學生對漢語言學習產生出一種乏味和厭煩的感覺,這樣必然會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師的綜合素質不高造成的。為此,必須不斷提高漢語言文學教師的綜合素質。
二、漢語言文學教學改革的策略
1.完善課程結構
應按照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加大漢語言文學選修課的比重,并在為學生打下扎實專業功底的基礎上,不斷延伸、拓展學科范圍,將一些與之相關專業的知識融入到漢語言文學教學內容當中,如哲學、史學、新聞學、公共關系學、美學、藝術、秘書學、國學以及影視等等。通過知識范圍的不斷擴大,一方面能夠使學生的專業素養有所提高,進而具備較高的綜合文化素質,另一方面,還能使學生對其他相關專業的知識進一步了解和掌握,這樣有利于學生應變能力、適應能力及創新能力的提高,從而成為社會需要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2.改革教學方法
教師不應過于強調知識的體系性和全面性,而應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解決教學疑點,筆者建議應當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其一,互動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營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氛圍,強化師生間的合作與交流,調動起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使其在互動學習的環境中不斷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其二,探究式教學方法。教師應當在教學中有意識、有目的地培養學生質疑的精神,在師生共同質疑、相互質疑的過程中不斷探求問題的答案,最終達到解疑的目的;其三,自主式教學法。學校應當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建立現代漢語資料庫,為學生提供課件、講義、考試試題、學生優秀作品以及研究成果等資源,使學生在網絡學習平臺上自主開展個性化學習,從而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3.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現代信息技術一方面是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形象生動、圖文并貌的特點,將漢語言教材中的文字內容與多媒體中的圖像、聲音結合到一起,并將文學作品中所要表達的場景在多媒體上顯示出來,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更容易體會作者的思想,并且還能夠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悟,進而獲得最佳的成效;另一方面則是網絡信息資源的在漢語言教學中的應用。教師先確定好某一個課堂主題所需的信息資源,然后引導學生在課后進行上網檢索和討論,然后在課堂上同學生之間交流經驗和成果,為學生創造一個能夠展示自我能力的空間,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此同時也可以使教學方法不斷創新。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給當前的教育帶來了新的契機,只要合理將現代化科學技術運用到教學當中,就能夠盡顯其獨特的魅力,進而使漢語言文學教學手段和方法始終趨于領先地位。
4.滲透德育教學
教師應針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科特色,在教學過程中善于把握德育教育的最佳時機,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熱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感情,增強愛國主義精神。漢語言文學是傳統的人文學科,是體現中華民族意識和傳統文化的載體,擔負著中國精神文明和新時期人文關懷建設的重任。所以,漢語言文學教學更應當注重學生精神層面的教育,立足于健全學生道德體系,使學生在學習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不斷提高學生的自我約束力和判斷力。
5.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就我國當前的教育體制而言,其已經不再僅僅局限于培養掌握知識的學生,而是要培養具有較強綜合素質,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站在學生的角度上考慮,通過系統專業的漢語言文學學習,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積累濃厚的文化底蘊,這對于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優秀的漢語言文學教師應拋棄以往傳統的教學理念,并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以此來勝任漢語言文學教學工作。教師的專業文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上:其一,應具有深厚的文學素養,掌握多方面的基礎理論知識,如現代文學、古代文學、外國文學、現代漢語以及古代漢語等等,并熟練掌握一些與漢語言文學有關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如新聞專業、文秘專業等;其二,應了解一些與教育科學知識相關的內容,如心理學、教育學等;其三,應具備終身學習意識。現階段我國已經逐步進入學習型社會,這就要求教師應樹立研究性的學習思想和終身學習意識,不斷在教學實踐中更新專業理論、獲取新知識、掌握新的教育動態,并以現有的知識為基礎,構建新的教學方法和教育思想,借此來產生出新的教學成果。
學案是幫助學生學習的設計稿,是教師在上課之前設計好并印制出來指導學生學習的思路和具有導向性的文字稿資料。學案的設計要凸顯階梯性和層次性,讓不同水平的學生拿到它都有事可做,根據自己的理解能力做好相應的練習。學案一般有以下結構組成:學習目標(重難點)——預習檢測——學習達標——鞏固延伸;學案的運用分“設計——初稿——備課組討論修改——二次設計——定稿——發放——個案”等幾個環節。這幾個環節中,第一環節為主備教師設計學稿,形成初稿再在備課組內集體討論,加入其他教師的修改意見使其完善形成定稿并打印發放,教師在使用的過程中必須加進個人上課設計、補充資料等形成個案。
學案在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的過程中起著引領作用,體現出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教師在上課前一天把學案發給學生,要求學生預習教材,學生要根據學案內容進行認真預習,搞清楚學習目標、重點、難點、文章脈絡、思考問題等,明白哪個地方是本課主攻方向并自主完成預習、課前搜集資料、課堂訓練等任務,明確自己這節課要學習什么。把這些問題搞清楚后,自己在課堂上的活動就有了非常明確的針對性。
教師在使用學案進行課堂教學時,要努力做到:新知識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課本放手讓學生閱讀,重點和疑點放手讓學生討論,提出問題放手讓學生思考解答,規律放手讓學生尋找,知識結構體系放手讓學生構建,真正實現變“教我學”為“我會學”的課堂教學改革的目標,切實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學習過程為: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展示成果。教師在教的過程中是組織者、引導者、激勵者、管理者,學生在學的過程中是發現者、探索者、合作者、成功者,課堂是探究之地,師生是探究之人,全體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進行問題探究、獨立探究、合作探究,人人體驗到問題探究的樂趣,感受到獨立探究的愉快,品嘗到合作探究與展示成果的幸福,達到真正促使學生全面發展、真正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意識的目的。
經過一年多的嘗試,我發現使用學案進行教學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作用逐漸地顯現了出來,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使其不斷完善。
一、學案教學的優勢
1、節約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在學案的設計上,我們主要考慮課前預習、教師助學過程、學生學習過程、課堂知識反饋、教學反思等環節。教師在設計學案時,就已經把整個教學內容的重點羅列出來,學生很容易就能了解本節課要學的重點是什么,在自學找出答案的同時,也大體上形成了本節課的知識結構,這比老師單純講述知識效率要高得多。
老師可以用10分鐘左右的時間進行重點內容的強調,再用10分鐘左右的時間處理學案上的練習題,這樣就能比較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而且學案可以作為筆記讓學生保存起來,每一節課的學案基本上都比較全面地呈現了學過的知識點,而且還有針對性的聯系,這對于學生將來考試和復習都是極有好處的。 轉貼于
2、對于學習習慣不好的學生來說,學案可以幫助他在課堂上集中精力,讓他們按學案的要求一步一步地完成任務,而不是無所事事。
3、學案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減輕學生的負擔。老師要在課下費一些功夫精心設計學案,學生以作業的形式上交學案,明確了學生都已學會的知識、還有些模糊的知識和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上課時的教學重點就更突出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就提高了。
4、學案可以極大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案的作用其實就是引導學生逐步學會自學,通過長期的訓練,學生一定能夠形成很強的自學能力。
5、學案的運用有利于確保學生有充分的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時間。
二、學案教學的不足之處
首先,因為每個階段的主備教師必須事先設計出學案討論稿,所以在某一階段該教師會比較辛苦。
其次,由于不同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處理方式不同,學案的內容往往難以適合所有的老師和班級。
第三,學案雖然能使部分心不在焉的學生有事可干,但固定的課堂模式和提前知曉的教學內容漸漸使多數學生喪失了學習的新鮮感,課堂成了被動記錄的過程。可能大多數學生的考試成績會有所提升,但是對部分優秀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的培養不是很有利。
第四,學案的使用能讓很多曾經不知道怎么聽課的學生動起來,但也有極個別的學生依舊懶得動筆或者無法跟上上課的節奏,不能完成一天一張的任務。
注重教學活動過程中趣味學習、自立學習,使教學活動不斷提高整體水平。 我們在教學中注意一意的多種表達,讓孩子口語交流時具有明顯的靈活性。就如,“再見”--By-bye. See you later. See you tomorrow。
另外,教師在日常活動中凡是能用英語與孩子交流的,就盡可能地運用。幼兒在情景中學英語容易理解其義,便于記憶和積極使用。孩子又是活潑好動的,因此,情景教學成了我們慣用的手段。在集體的情景教學中我們通過歌曲法、游戲法,讓孩子學的輕松、愉快。
此外,我們拓寬了原來集體教學中模擬的語言情景,豐富在現實情景中直接學習,力求教無痕跡。我們不拘泥于孩子的集體活動中集體教學,而在孩子來園的一日活動中,在他們的生活、游戲、運動時直接穿插。
孩子學習、運用會相互影響,會互相模仿,我們可以讓他們相互學習。這樣,我們從單一集體教學形式向多樣化教學形式的轉變,教學目標的統一性向個體需求的差異性轉變,允許孩子接受、使用英語的差異性發展,好處在于集體學習中,領悟和接受力慢的孩子沒有任何壓力,教師的教學也能進行個別輔導。如:我們在孩子的早操音樂、體育鍛煉中都用英語口令,讓孩子在教師的肢體語言中直接了解其意,而后讓能說的開口跟讀、使用,由于每天重復,英語口令掌握早晚差異的存在不造成對某些孩子的消極影響。
區角活動中我們還結合單詞的鞏固與豐富開設英語角。在閱讀圖書活動中,不管是不是英語圖書,都可結合畫頁上的內容,補充單詞、短句的學習,對孩子的發音輔導也更有實效,因為反饋快。 雙語教學同步發展。幼兒園注重幼兒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提供創設純英語環境氛圍。使常規教學英語化、英語教學游戲化,并利用情景教學,通過圖片、實物、歌曲、故事、動畫、兒歌、木偶表演、肢體語言等教學方式,幫助幼兒積累詞匯,大大提高了本園幼兒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使每位幼兒均能用簡單的英語相應打招呼、問候等,進而提高了幼兒英語口語的表達能力。
各種形式的英語兒歌需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加以實施。英語兒歌教學實質上是教師為發展學前兒童的英語創設條件和提供機會,讓幼兒參與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在與人、物、環境、材料等的交互作用的過程中學習英語,發展聽說的能力。在英語兒歌的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三種:
1.情境教學法
情境指的是情和境的統一體,情代表人及其所有行為、心理,境則強調客觀世界的構成和自然性。情與境的結合使幼兒處于一種寬松、自由且貼近幼兒生活的氛圍中。情境教學法最主要的特點是新的英語兒歌通過情境進行教學和操練,幼兒在情境中興趣高、理解快、記得牢。運用情境教學法,關鍵是要創設輕松愉快的情境,讓幼兒能有興趣地主動學習并學會遷移到不同的情境中去。教師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創設情境。
首先是利用自然環境,創設游戲情境。豐富多彩的自然界是幼兒學習英語兒歌的活“教材”,自然界中的花草樹木、游魚爬蟲、高山流水、日出日落等美麗景色都能讓孩子們身臨其境,孩子們在觀察的過程中利用自然界中的素材來學習英語兒歌。例如,教授英語兒歌《Buttefly》:“Butterfly butterfly the butterfly goes up.Butterfly,butterfly,the butter fly goes down.Butterfly,butterfly,the butterfly goes allround.”(選自《朗文英語兒童歌謠集》(l),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年版)教師把幼兒帶到花園里,讓孩子們觀察蝴蝶是如何飛舞和采花粉的,蝴蝶一會兒向上飛,一會兒向下飛,一會兒停在花蕊中。幼兒在學兒歌的過程中,邊吟唱邊在花叢中學蝴蝶飛舞狀,他們且歌且舞,興趣盎然。
其次是利用角色扮演,創造模擬情境。在教師創設的模擬情境中,幼兒扮演兒歌中的角色,通過表情、動作來理解和表達所學的內容。如兒歌《Trafficlights》:“Red,yellow and green,the traffic lights are seen. Red means stop.Greenmeansgo.Yellow means wait,it shines in between.”(選自《朗文英語兒童歌謠集》(l),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年版)幼兒在學習這首兒歌前,先觀察生活中紅綠燈的變化規律,學習了兒歌以后,幼兒可以根據兒歌內容分別扮演交通警察和汽車司機,以滿足幼兒模仿的樂趣。
2.多通道活動法
多通道活動法是讓幼兒運用多種感覺器官參與活動。用耳聽、用眼看、用鼻子聞、用手摸,讓幼兒在看看、聽聽、聞聞、摸摸、想想、玩玩的過程中學習英語兒歌。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多種刺激,讓幼兒從不同角度多方位地感知、理解,讓幼兒在各種不同的外界刺激下,充分調動自己的感官來參與活動,是一種綜合運用視、聽、講、做的方法。所謂“聽”是指教師用英語描述、啟發、引導、示范等,讓幼兒充分地感知和領會;所謂“視”是指教師提供具體生動的客觀對象,如實物、圖片、情境表演、多媒體等讓幼兒充分觀察;所謂“講”是指幼兒在感知理解的基礎上,開口講;所謂“做”是指教師提供給幼兒一定的想像的空間,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加深對所學兒歌的感受性和熟練程度。如兒歌(Iloveapple》:“Appleround,applered,Applejuicy,applesweet.Appleapple,Iloveyou.ApplesweetIliketoeat.”幼兒在學習這首兒歌時,教師提供給幼兒紅紅的大蘋果,讓幼兒觀察蘋果的形狀、顏色,嘗一嘗蘋果的味道,畫一畫蘋果的形狀,最后大家把自己畫的蘋果掛到教師制作的大蘋果樹上去。幼兒在動口、動手、動腦的綜合性活動中獲得了英語學習的經驗。
3.全身反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