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30 11:40:1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關于食品安全的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導論
2008年,三鹿奶粉因為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2011年,雙匯火腿腸又涉嫌瘦肉精。到2013年,社會上又出現了老鼠肉假冒羊肉的食品安全事件。在社會層面加大食品安全的關注力度的努力下,食品安全問題依然層出不窮。屢禁不止的食品安全事件,所反映的社會誠信的缺失背后,又有與消費者與政府部門等相關的諸多原因。深入并全面地探究食品安全問題存在的根源并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對整個社會安定和人民健康都有重大的意義。本文正是基于該出發點,運用博弈論的有關模型對食品安全問題進行探究。
本文從博弈論視角,所分析的有關食品對象都設定為食品生產中存在的優質商品和劣質商品,其中優質商品中既包括高質量生產、不需要進行偽造的商品,又包括原本不屬于優質產品,但通過生產過程中添加超標有害物質、對食品表面進行虛假美化等手段進行偽造而成的“優質商品”。劣質商品在本文中是相對概念,不是指存在安全隱患的食品,而僅僅指品質以及價值不及高品質食品,可以通過偽造進行改良的食品,且偽造成本較低,偽造的食品才存在安全問題(如三鹿奶粉偽造前只是蛋白質含量較低,不存在安全問題,但偽造成高品質奶粉后能獲取更高的價值,但因此出現安全問題)。
(一)食品生產廠商之間的博弈問題分析
在分析食品安全問題時,食品生產廠商屬于主要參與者,因此,我們需要首先分析在不考慮其他外部因素的情況下,食品生產廠商生產非安全食品的動機。本文將首先運用博弈論構建相關模型分析食品生產廠商之間的博弈問題。
1. 完全信息靜態博弈分析
2.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分析
該博弈分析的結果顯示,通過較低的偽裝成本能達到較高價值的食品促使生產廠商進行偽造達到高品質的概率較高。結合完全信息靜態博弈分析的結論,從生產廠商來看,通過對劣質商品進行偽裝賦予其較高的價值,并因此獲得較高的收益,于是食品安全問題由此產生。在分析了食品生產廠商的博弈問題之后,本文將進一步引進消費者,探討消費者與食品生產廠商的博弈。
(二)食品生產廠商與消費者之間的博弈分析——基于完全但不完美信息動態博弈
(三)食品生產廠商與政府監管部門之間的博弈分析
在與食品安全問題相關的群體中,除了食品生產者和消費者,政府監管部門在食品安全問題中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將繼續運用博弈論的有關模型對引入政府監管部門后的食品生產廠商與政府監管部門之間的博弈過程進行分析,首先做基本假設如下:
該結果表明,目前食品安全問題存在的原因之一還在于政府監管部門的不力和對非安全食品生產廠商的懲罰力度不夠。而政府部門需要降低監管成本、加大懲罰力度,從而減少食品安全問題的出現。
三、政策建議
通過運用博弈論知識對食品安全問題進行分析,我們得出造成食品安全問題頻繁出現的原因,分別從食品生產廠商之間的博弈結果、從消費者與食品廠商的博弈結果、從政府監管部門與食品廠商的博弈結果來看,食品安全問出現的主要原因是生產廠商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造成誠信的缺失,消費者對非合格食品的辨別能力較差,購買非安全食品的概率較高,政府監管部門監管不力,且對非安全食品生產廠商的懲罰力度不夠。針對我們對食品安全問題存在的原因分析,我們相應地提出相關的政策建議如下:
(一)針對食品生產廠商的建議
1.增強誠信意識
食品生產廠商的生產狀況直接關系到食品的質量問題,因此,食品生產廠商應增強誠信意識,遵守職業道德,在食品生產過程中,嚴格按照質量標準進行生產,提供安全無害的食品。
2.提高生產技藝和生產率
食品生產廠商應注重提高生產效率和生產技藝來提高食品價值,降低生產成本,而杜絕采用非法手段對劣質商品進行偽造,通過切實提升自身生產能力來實現較高的利潤。
(二)針對消費者的建議
1.增強對偽造商品的判斷辨別能力
消費者在實際購買食品的過程中雖然有時難以辨別食品的質量,但對有些過分光鮮的水果或者諸如地溝油、硫磺熏制銀耳、化學原料浸泡的食品等通過感覺器官就可以辨識的非安全食品,則要加強對辨別技巧的了解,增強辨別能力,降低購買非安全食品的概率。
2.提高對自身權益的維護意識
當消費者購買了非安全食品時,應及時向政府監管進行檢舉,增強對自身權益的維護意識,減少非安全食品的社會危害。
(三)針對政府監管部門的建議
1.提高監管效率,降低監管成本。
政府監管部門應認真執行對食品安全問題的監管,同時完善相關規制,減少人浮于事的現象,提高監管效率,降低監管成本。
2.加強對食品安全問題的監管,增強對非安全食品的懲罰力度。
食品安全論文是本科學習階段一次非常難得的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機會,通過這次比較完整的食品安全學習,我擺脫了單純的理論知識學習狀態,和實際知識的結合鍛煉了我的綜合運用所學的專業基礎知識,解決食品安全的實際問題能力,同時也提高我查閱文獻資料、知識手冊、知識規范等其他專業能力水平,而且通過對食品安全整體的掌控,對局部的取舍,以及對細節的斟酌處理,都使我的能力得到了鍛煉,經驗得到了豐富,并且意志品質力,抗壓能力及耐力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這是我們都希望看到的也正是我們進行食品安全知識的目的所在。
雖然食品安全知識內容繁多,過程繁瑣但我的收獲卻更加豐富。各種食品的適用條件,各種食品的選用標準,我都是隨著知識的不斷深入而不斷熟悉并學會應用的。和老師的溝通交流更使我從經濟的角度對食品安全有了新的認識也對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有些問題本是我工作后才會意識到的,通過這次食品安全知識讓我提前了解了這些知識,這是很珍貴的。
在食品安全學習過程中一些問題讓我很頭痛,原因是由于本身知識受到本身的框定,而又必須考慮本專業的一些要求規范,從而形成了一些矛盾點,這些矛盾在處理上讓人很難斟酌,正是基于這種考慮我意識到:要向更完美的進行一次學習,與其他專業人才的交流溝通是很有必要的,這其中也包括更好的理解食品安全的各種要求,更要從祖國的高度看待一些大局上的問題更好的處理各種食品安全問題。
提高是有限的但提高也是全面的,正是這一次學習讓我積累了無數實際經驗,使我的頭腦更好的被知識武裝了起來,也必然會讓我在未來的工作學習中表現出更高的應變能力,更強的溝通力和理解力。
從不知道食品安全論文怎么寫,到順利如期的完成本次食品安全知識,這給了我很大的信心,讓我了解專業知識的同時也對本專業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這些我在食品安全論文結束語中都提起過。事實上,我都采用了一些新觀點,他們有著很多的優越性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這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們的創造力。比如我的食品在安全檢驗上就有很大的不足,在這個食品安全被高度重視的社會中,這無疑是很讓我自身感到遺憾的,可這些不足正是我們去更好的研究更好的創造的最大動力,只有發現問題面對問題才有可能解決問題,不足和遺憾不會給我打擊只會更好的鞭策我前行,今后我更會關注食品安全檢驗,并爭取盡快的掌握這些先進的知識,更好的為祖國的四化服務。
畢業論文結論范文
xx年3月,我開始了我的論文工作,時至今日,論文基本完成。從最初的茫然,到慢慢的進入狀態,再到對思路逐漸的清晰,整個寫作過程難以用語言來表達。歷經了幾個月的奮戰,緊張而又充實的食品安全知識終于落下了帷幕。回想這段日子的經歷和感受,我感慨萬千,在這次食品安全知識的過程中,我擁有了無數難忘的回憶和收獲。
3月初,在與導師的交流討論中我的題目定了下來,是:8031單片機控制LED顯示屏知識。當選題報告,開題報告定下來的時候,我當時便立刻著手資料的收集工作中,當時面對浩瀚的書海真是有些茫然,不知如何下手。我將這一困難告訴了導師,在導師細心的指導下,終于使我對自己現在的工作方向和方法有了掌握。
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我認真準備了一個筆記本。我在學校圖書館,大工圖書館搜集資料,還在網上查找各類相關資料,將這些寶貴的資料全部記在筆記本上,盡量使我的資料完整、精確、數量多,這有利于論文的撰寫。然后我將收集到的資料仔細整理分類,及時拿給導師進行溝通。
4月初,資料已經查找完畢了,我開始著手論文的寫作。在寫作過程中遇到困難我就及時和導師聯系,并和同學互相交流,請教專業課老師。在大家的幫助下,困難一個一個解決掉,論文也慢慢成型。
4月底,論文的文字敘述已經完成。5月開始進行相關圖形的繪制工作和電路的知識工作。為了畫出自己滿意的電路圖,圖表等,我仔細學習了Excel的繪圖技術。在知識電路初期,由于沒有知識經驗,覺得無從下手,空有很多知識思想,卻不知道應該選哪個,經過導師的指導,我的知識漸漸有了頭緒,通過查閱資料,逐漸確立系統方案。方案中LED顯示屏行、列驅動電路的知識是個比較頭疼的問題,在反復推敲,對比的過程中,最終定下了行驅動電路采用74LS154譯碼器,列驅動電路采用74HC595集成電路。
摘 要:本綜述主要結合冷鏈配送、生鮮農產品、食品網購幾個方面進行了相關的研究綜述。主要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關于冷鏈配送的研究綜述;第二部分是冷鏈配送與生鮮農產品安全的研究綜述;第三部分是食品與網購食品購買意愿影響因素的研究綜述。
關鍵詞 :冷鏈配送;生鮮農產品;食品安全
中圖分類號:F719.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0-8772(2014)31-0164-02
收稿日期:2014-10-28
基金項目: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科研創新重點項目“電子商務環境下網購鮮活水產品的運作模式與質量安全管理研究”。
作者簡介:劉敏(1991-),女(瑤族),廣西桂林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林經濟管理;劉華楠(1971-),女,湖北武漢人,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食品經濟管理。
在中國,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城市特別是大城市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上班族”去實體店購買物品的時間越來越少,即使下班后有時間去購買,下午購買的農貿類食品往往比早上購買新鮮度會差很多。電子商務最近幾年的如火如荼發展,在網絡上直接購物的便利性和優勢已經深入人心,相信未來不久需保鮮的農產品,特別是鮮活水產品的網絡購物需要會越來越強烈,下一個網絡購物的明星將是以鮮活水產品作為突破點,由于生鮮農產品從生產到供應的復雜性和生鮮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的薄弱性,使網購生鮮農產品安全成為了網絡農產品交易中的一個新盲點。本文對網購生鮮農產品的基礎部分冷鏈配送和配送過程中的食品安全相關研究進行了歸納和總結。
一、關于冷鏈配送的研究
(1)冷鏈物流的概念
冷鏈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本質上還是一種物流形式,只是因為要求較高,被人稱之為是一種特殊物流形式,主要包括了通過冷藏對食品進行配送的過程,包括了需要冷藏的食品的生產、存儲、銷售和配送整個環節,因為整個環節都是需要處于特點的低溫環境下的一項系統性的、要嚴格保證產品質量的工作。冷鏈物流技術也在不斷的發展和演進,隨著世界科學技術的進步,目前冷鏈配送技術的發展越來越趨向于成熟,是以冷凍工藝學為基礎、以制冷技術為手段的低溫物流過程。
(2)國內外冷鏈物流的研究現狀
早在兩個世紀前,隨著冷凍機、電冰箱等新科技產品的發明,保鮮食品和冷凍食品被人們所發現并推入市場環節,可以說是冷鏈物流的開始。歐洲國家和美國都是較早開始注重冷鏈物流配送的建設,同時也強調對冷鏈物流配送過程的管理。逐步開始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冷鏈配送體系。1894 年,美國學者Barrier和英國學者Ruddich最早提出了關于冷藏鏈(cold chain)的定義。1959 年美國皮爾斯柏利公司與美國航空和航天局開始聯合開發航天用的食品時,提出了 HACCP 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即我們常說的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control point,HACCP)體系,這種體系反映了一種科學的、方便的食品安全質量控制的關鍵環節,便于管理,目前世界各國都已經開始使用,中國也不例外。
目前,國外的冷鏈研究內容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Den Ouden、Zuurbier (1996)等學者第一次提到食品供應鏈(Food Supply Chain)的定義,認為食品供應鏈管理是在生鮮食品生產、儲存、銷售、配送等各個環節中所開展的一種一體化供應鏈管理操作體系,食品供應鏈管理等的目標主要是達到降低成本的同時能夠保證質量,保證食品的安全以及提高時效的一種管理。Bogataj等學者(2005)分析了冷鏈物流配送管理過程中易腐的食品的穩定性相關問題,并提出了一些零散的解決方案;Montanari等人(2008)認同在冷鏈物流配送中最重要的是嚴格控制溫度,能持續穩定的保證時間的控制溫度,這是兩大關鍵點。
20 世紀 50 年代左右開始,伴隨我國各種生鮮食品的外貿加工出口等需要,我國也開始冷鏈物流。1982年,國家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這直接推動了食品冷鏈物流的快速發展。HACCP 認證體系也開始隨之被重視,目前在中國的水產品加工領域,已經有近千家的相關加工銷售企業已經按照美國水產品的法規要求開始建立和實施HACCP體系,這是企業重視管理的結果,也反映了HACCP在中國的巨大空間,并且 HACCP 體系也逐步向其他食品領域擴展。但是,我國冷鏈物流體系還遠遠不夠完善,無論是與發達國家比較,還是從經濟發展的消費內需來看,都有很大差距。主要原因在于我國人口眾多,需求量巨大,食品規模巨大,加之八十年代前國家重視不足,使得行業并沒有統一行業規范,相比于需求已經建立的冷鏈物流還遠遠不夠。
因此,學術界開始對冷鏈物流配送概念以及研究開始逐步深入。冷鏈可以分為四種不同類型,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定義:有學者從食品、醫藥、化學品等冷鏈對象(所指向的物不同)的角度提出冷鏈的定義。也有學者從流通環節來定義冷鏈物流。有學者從物流供應鏈的方面來對其進行定義。也有學者從整個不同產業發展的角度提出冷鏈的定義。以下做一些簡單的列舉,郝丹(2009)就曾對國際水產品的冷鏈物流配送的優化問題進行過研究,從產業角度定義冷鏈物流。另有一些學者從冷鏈物流的技術角度出發,研究了如何控制采用何種技術何種方式何種管理可以對冷鏈物流模式的優化。
二、關于冷鏈配送與生鮮農產品安全的研究
冷鏈配送和食品安全息息相關,因此,在冷鏈配送的相關研究中,很多研究都比較總是食品安全的保證與控制。
(1)國外學者關于冷鏈配送與生鮮農產品安全的研究
國外關于食品冷鏈物流的研究開始得比較早,現在基本都已經完成了冷鏈體系的建設,但是特定在研究關于生鮮食品配送食品安全方面的論文還不是很多,而且大都是作為食品供應鏈研究中的一部分來開展的。Glen,J.J.(1987)在自己的論文里,對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研究進行了歸納和總結,并且通過構建優化求解模型所得出的結論,提出了相應的管理建議。Milier,Leung,&Azhar(1997)以新鮮西紅柿為研究對象,開發了兩個采收和包裝模型,該模型反映了如何決策采收的梳理,時間分配,存儲量的大小以及如何配送,配送數量等等問題,都是以降低配送和采收的成本,同時能夠保證產品質量和服務為目標的。I.Hunt等人(2005)比較早的基于電子商務網絡購物作為背景,重點分析了農業產品的物流環節對銷售環節和整個供應鏈環節的影響。
(2)國內學者關于冷鏈配送與生鮮農產品安全的研究
國內對生鮮食品配送的研究開始時間落后于發達國家。曹云(1998)曾提出來生鮮食品的配送和加工以及流通是息息相關,對于連鎖配送來說,更是如此。恭樹生等人(2006)從供應鏈的上游、中游、下游企業作為出發點,明確提出在我國,需要保鮮的食品企業范圍,上游企業主要涉及到一些加工企業,包括生產后直接速凍企業,中游的企業主要是批發商,涉及到配送中心等,而下游則是零售,包括消費前面一點的配送企業,包括終端消費的酒店等主體。凌寧波和朱風榮(2006)的論文比較總是食品安全與配送之間的關系,并分析了我國目前需要保鮮的食品在銷售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一些食品安全情況,并以終端超市等連鎖型的終端零售為主體,認為從終端零售出發構建整個供應鏈具有很明顯的優勢。熊惠、李靖(2008)則認為,研究冷鏈配送食品安全問題,要從消費者行為的角度出發,要分析消費者的需求、態度和滿意,以此作為提供效率和效果的出發點,同時在論文里對食品安全的特性和第三方物流模式進行了分析,并希望能找到適合我國現狀和國情的冷鏈配送食品安全發展思路。
三、文獻述評
總的來說,目前,在食品安全的大背景下,我國的冷鏈物流配送目前還只能說處于初級階段向高級轉化的階段,主要是由于冷鏈配送市場分散,單個市場規模較小,區域性又較為明顯,自然需要較高成本和技術要求進行構建,缺少龍頭企業,政府又不能直接統一市場。這使得現今的冷鏈配送硬件較為陳舊,設施技術水平較為落后,更新換代成本無法消化,自然運輸配送效率低,保鮮技術也達不到市場要求,從而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但反觀最近幾十年的發展,雖然問題較多,但我們國家越來越重視食品安全和冷鏈配送,企業對技術的要求和管理水平以及經驗都在不斷增強,市場規模逐步增大,這對于冷鏈配送發展都是及其有利的。通過網購市場不斷增大,消費者網購食品需求巨大,中國冷鏈勢必會迎來黃金發展時期。這是社會發展的結果,也是中國冷鏈發展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DenOuden.P.J.P.Zuurbier.Verticalco-operation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marketingchain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in pork[J],Agribusiness.1996,(3):277-290.
[2] Bogataj M,Bogataj L,Vodopivec R.Stability of Perishable Goodsin Cold Logistic Chains[J].Production Economics,2005,93-94(1):345-356.
[3] Montanari R.Cold Chain Tracking: a Managerial Perspective [J].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2008,19 (8): 425-431.
食品安全是社會秩序和穩定,以及經濟和文化發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政府社會管理職能的重要內容。近些年來,食品安全事件頻發,曝光率急劇上升,引起了社會和政府的重視。但食品安全違法案件卻沒有得到有效的、根本的控制,生產經營者違法生產銷售的“問題食品”造成了“餐桌污染”,不僅危害了人們的生命安全,而且嚴重擾亂了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
學界對此已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和論述,取得了較為豐富的成果,但尚沒有形成體系。因此,對食品安全法律問題的研究成果進行綜述,引起學界對食品安全法律問題研究的重視,從而為食品安全法律問題研究提供一種方向,為食品安全實踐提供理論支持,這在構建和諧社會的背景下是迫切需要深入開展的研究。
1、學界關于食品安全概念的研究
不同學科和領域的學者們對于食品安全的概念進行了闡釋和界定,但由于學科背景和研究旨趣的差異,食品安全概念的界定表現出了較大的差異性,如美國學者Jones曾建議把食品安全區分為絕對安全與相對安全二種不同的概念。[1]張濤認為絕對安全是確保不可能因食用某種食品而危及健康或造成傷害的一種承諾,也就是食品應絕對沒有風險。[2]與此相稱,相對安全指“一種食物或者成分在合理食用方式和正常含量下不會導致對健康損害的確定性”。[3]1996年WHO在《加強國家級食品安全性計劃指南》中:食品安全被解釋為“對食品按其原定用途進行制作和(或)食用時不會使消費者受害的一種擔保”。[4]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視角和理論基礎決定著學者們得到不同的見解,從另一方面來說,正是這些不同的見解共同促進了食品安全問題研究的進步和完善,正如科斯所指出的那樣,“分析優于定義”,從不同學者的研究中,可以看出,食品安全概念中包含著以下幾個要素:一是公民生命健康權得到保證;二是食品不存在潛在的風險性;三是食品安全是一種制度性規定,其依據是法律法規等“規定的范圍”。
2、學界對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建設中存在問題的研究
2009年我國相繼通過了《食品安全法》及其配套法規《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這些法律法規的出臺,對保障我國食品安全、確保公眾消費安全等有著繼往開來的重大意義。學者們從不同方面指出食品安全法律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偏差,并通過考察研究分析了當下制約食品安全法律實施的阻力,當然對于主要原因的分析,不同的學者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分歧,概括起來主要有三個方面:
2.1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建設相對滯后
食品安全的標準和行政執行的重要依據就是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因此,有關食品安全法律體系自然成為學界研究和討論的首要問題,許多學者從法律制度建設的角度出發,依次來討論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的因由。
許多學者認為2009年通過了《食品安全法》,但由于出臺較晚,存在指導作用低的弊病,沒有充分顯示新形勢下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需求。例如周峰指出“與歐盟相比,我國食品安全管理起步相對較晚。這或許是因為我國人口眾多,一直在致力于解決食品供應問題,所以食品安全一直未能得到重視”。[5]在此,張小勇舉了個貼近實際生活的例子,對法律制度建設的滯后性進行有力的論證,他指出“我國規范生豬屠宰的有《生豬屠宰管理條例》,但對牛、羊等食用動物屠宰還沒有明確的規范,與現在的社會實際情況脫節”。[6]再者,李凱年稱“《生豬屠宰管理條例》,也不能適應新形勢下對肉類食品衛生安全的要求,以致于一些定點屠宰場水平低下,私屠濫宰普遍存在,灌水注水屢禁不止”。[7]
2.2行政執法覆蓋面較低
行政執法是學界關注和研究的另一個重點內容,學者們從行政執行的各個環節作為研究的切入點,提出當下我國食品安全事件頻發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執法力度不夠,行政管理的覆蓋面較低,從而無法有效的對食品違法行為進行有效的監督和規制。
食品從最初原材料的生產到最終在市場上流通,要經過眾多環節,而各個環節中都可能出現不安全的因素。農業作為我國的源頭產業,有學者指出,我國“每年有20多萬噸,一千多種農藥施用于農作物,有些甚至是違禁藥物;每年使用化肥4200多萬噸,平均施用量超過400kg/h㎡,大大超過美國和歐盟施用225kg/h㎡的標準”。[8]顯然國家的作用在這一階段缺位,而農民不能也無力解決和考慮到這些問題。正如有的學者所提出的那樣,“糧食原料進入流通后,首先在糧食收購過程中,由過去國家糧站統一集中收購轉變為走向市場自由收購,在收購中對質量的把握也就良莠不齊,使劣質糧食進入流通市場提供了可乘之機”,[9]進一步加劇了食品安全的問題。
2.3食品安全司法處罰力度不夠
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對違反食品安全行為的處罰力度相差甚遠,賈敬敦認為“在發達國家,食品安全會受到全社會的關注,法律對于出現問題的商家懲處也相當嚴厲”、“這樣嚴厲的處罰使經營者就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樣維護食品的安全”。[10]如“美國法律規定,無論金額大小,只要制假售假均屬有罪,處以25萬美元以上100萬美元以下的罰款,并處以5年以上的監禁,如有假冒前科,罰款額可達500萬美元”,而“法國將假冒偽劣食品與和軍火走私并列為威脅消費者生活安全的有害產品”。[11]為此,葛少鋒認為“當前中國的食品安全呈惡化趨勢,現有法律法規中的懲罰力度不強可以說是一條重要原因”。[12]
3、學界對食品安全法律問題的對策研究
有關食品安全法律問題研究的學者們,如向平萍、王艷林、王世洲、楠軒、程東等通過對不同地區食品安全法的實際運行效果進行調研,針對運行過程中存在的現實問題提出了優化路徑:
3.1加強食品安全法制建設,“與時俱進”
學界對食品安全的保障一致性的觀點在于:法律法規體系是食品安全的保障,是食品安全執法、司法和維權的重要依據,也是食品生產經營者的行為規范。為此,學者們提出,應堅持立法先行,逐漸建立和完善我國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體系,使食品生產經營行為處于法律的規范之下,并受行政、司法和社會的控制。例如程東認為,食品安全問題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每個國家都需要面對和解決自己的問題,同時隨著國際貿易進出口行業的不斷發展,食品安全已經不單單是各個國家自己的問題了,應及時“調整和完善標準的內容和指標,逐步建立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與國際食品標準體系相接軌,滿足保障人民健康和貿易需要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體系”。[13]同時,向平萍指出“要引導公眾的道德意識,例如加強對農民的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引導其在種植養殖方面合理使用農藥獸藥,從源頭上控制、防止源頭污染"。[14]
3.2建立從“從農田到餐桌”的“一條龍”監管
學者們認為,食品安全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單純控制和監督一個環節和過程就能實現的,必須從食品生產、儲存、運輸、銷售等各個環節進行監管和控制。例如有學者指出,“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監管是食品安全監管的高級目標,將安全和質量的要求融入到食品的生產至消費整個過程中,可以達到最大限度地保護消費者。在此過程中,“生產者、加工者、運輸者、銷售者及消費者在確保食品的安全及質量上均要發揮重要的作用”。[15]為保護消費者健康安全、促進國際貿易,王艷林稱中國的食品安全應以《食品安全法》為龍頭,以國務院實施條例為軸心,會同各個部門規章、地方法規、國家食品標準、地方食品標準和行業標準為細化規則的食品安全法律體系,[16]達到從源頭到餐桌都不留空白的效果。
3.3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
有些學者針對當下我國食品市場中違法生產經營者的違法成本較低,不足以對其產生威懾效應,從而直接或間接的助長了違法行為的產生和滋長,促成了違法經營者的投機心理和機會主義,為此,學者們針對性的提出了應根據市場發育的實際情況,加大違法行為的成本,以對違法行為產生有效的威懾。例如王世洲認為,發達國家對違法食品生產經營者的處罰往往很重,其目的就是通過處罰使其傾家蕩產,無法繼續從事生產和經營活動或者直接禁止其終身再從事食品生產經營的資格。[17]李長健進一步分析“由于企業違法經營的源頭在于贏利,一旦其生產、經營不安全食品的成本高于所獲利益,那么企業就自然會選擇遵紀守法,不再生產經營不安全產品”,[18]因此,對造成食品安全問題的責任者要加大懲罰力度,增加對商家在食品安全方面惡意侵害消費者行為的懲罰賠償金額。實踐證明,法律的尊嚴是執行出來的,而不是制定出來的,“只有加大違法責任的處罰力度,才能更有效地打擊食品犯罪”。[19]
參考文獻:
[1]蒲民等著:《美國食品安全體系特點分析》,《中國標準化》,2006年,第19一20頁.
[2]張濤著:《食品安全法律規制研究》,西南政法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年,第22頁.
[3]石揚令等著:《我國食物消費分析與預測》,我國農業出版社,2004,5(30).
[4]顏景辰等著:《加強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對策建議,政策研究》,2004,7(25).
[5]周峰著:《歐盟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對我國的啟示》,2007年第10期.
[6]張小勇等著:《中國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關切——對天津市消費者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農村觀察,2004,(9):35.
[7]李凱年著:《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突出解決任重道遠》,載《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04.
[8]《多角度審視食品安全:每年食物中毒超過20萬人》,http://.cn.
[9]羅麗等著:《市場經濟條件下小型食品加工企業衛生現狀及管理對策》,載《中國公共衛生》2001.
[10]賈敬敦著:《中國食品女全態勢分析》,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12.
[11]錢貴明著:《論食品安全的法律控制》,上海:華東政法學院,2006年.
[12]葛少鋒著:《關于加強我國食品安全的幾點思考》,載《社科縱橫》2002年.
[13]程東著:《我國食品安全法律控制體系研究》,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14]向平萍著:《食品市場中的安全問題及對策研究》,南京:南京理工大學.2006(5).
[15]J.L.Jouve,《Principles of Food Safety Legislation》,Food Control 1998 Volume 9 Number 2-3.
[16]王艷林著:《食品安全法概論》,中國計量出版社.2005年版.第245頁.
[17]王世洲著:《從比較刑法到功能刑法》,北京:長安出版社,2003:126一127.
[18]李長健著:《我國食品安全監管的困境及對策》,法治論叢.2006(3).
中圖分類號 G642.4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08-0326-02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Food Safety Training Base in Campus
WU Guo-ming LI Mei LIN Li-chao DONG Hua-qiang WANG Yue-hua SUN Xiu-hua
(College of Food and Horticulture Foshan University,Foshan Guangdong 528000)
進入21世紀,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農產品供求關系的變化,食品安全問題已成為國際社會所面臨的共同問題,已成為各國政府促進發展、保持穩定、福利民生的重大課題[1]。開展全面系統的食品安全教育,可培養和提高大眾的食品安全意識、促進食品安全法制建設,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甚至避免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2]。食品安全校內實習基地建設是食品學科的發展需要與社會對食品質量與安全人才的需求,亦是學生進行食品安全實習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
校內實習基地建設與運行管理是一項較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教學與實習、管理及實踐教學研究等教學工作領域,需要廣大教職工等行為主體的積極作為與協作,要有配套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該文就切實抓好食品安全校內實習基地建設與管理的探索與實踐進行了分析和總結,以期進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教育水平。
1 實習基地建設的重點
實習基地建設直接關系到實習教學質量,對高素質人才的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實現學校培養目標的重要條件之一。食品安全校內實習基地建設必須創新理念、突出食品安全教育特色,加強技能訓練,做到規范管理與高效運行。
1.1 強化食品安全技能培養,突出食品安全教育特色
牢固確立有利于人才培養的宗旨,強化食品安全技能培養,突出食品安全教育特色是建設食品安全校內實習基地的原則。根據食品安全學科發展的需要和社會對食品安全人才的需求,在學院的大力支持下,于2011年建成了食品安全校內實習基地。在基地內,按食品安全檢驗指標,構建多個食品安全技能訓練與食品安全教育模塊。每個模塊由若干個檢驗項目組成,每個檢驗項目又重點訓練一至多個單項基本技能。如,食品營養與功能成分檢驗模塊,訓練學生的食品營養與功能成分及安全性檢驗基本方法,使學生熟悉食品法規與標準化,具有從事食品標準化、質量管理、衛生監督及分析檢驗與質量監督的能力[3];食品安全的微生物檢測模塊,重點訓練學生參照國家標準進行食品安全微生物檢測和食品生產環境微生物檢測的能力[4];食品中有毒有害成分檢測模塊,重點訓練學生對有毒有害物質的檢測;特色食品與摻假食品鑒別和檢測模塊,主要訓練學生對摻假食品鑒別檢驗、特色食品質量檢測等技能。基地設備除包括常規檢測儀器外,還適當購置一些大精儀器設備以提高檢測能力與檢測水平。如,已經投入使用的設備有超聲波細胞粉碎機、氣相色譜儀、液相色譜儀、發光檢測儀、流體萃取裝置、短程分子蒸餾裝置、物性分析儀、氨基酸自動分析儀以及多功能電穿孔電融合儀、顯微操作系統、倒置顯微鏡、正置顯微鏡等。
1.2 發揮實習基地引領作用
高校大學生層面尤其是食品專業類學生,許多人畢業后將直接從事食品生產、銷售、監管等行業,學生的實際能力對我國食品安全生產與監管有重要作用[5]。掌握食品安全知識的程度與實踐技能,將直接影響今后工作中對食品安全與質量的重視程度,也勢必影響企業最終產品的安全和質量[6]。因此,食品安全校內實習基地建設,有利于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檢驗檢測實習環境和條件。在高校大學生尤其是食品專業類學生的食品安全教育和技能培養起引領性作用。
基于食品安全實習基地,有意識地引領學生將基地實習項目和畢業論文研究內容及專業實習相銜接。把基地實習項目的課題與畢業論文(設計)研究內容有機結合,協調和兼顧基地實習與論文研究之間的矛盾,保障實習項目和畢業論文的時間,研究的質量也將得到提升。倡導學生在專業實習時,帶著食品安全的問題參加實習,使理論教學與實習教學在內容上緊密銜接,在形式上相對獨立,從認知規律上實現從知識傳授、能力提高到勇于開拓創新和創業精神的有效轉化[7]。
1.3 設置綜合安全技能訓練培養創新力
食品安全校內實習基地建設,不僅要注重其固有設施的完備性和為實習教學服務的有效性,更要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開設綜合安全技能訓練是基地實習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努力開拓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創新精神與動手能力的重要一環。
實習基地設置單項與綜合安全技能訓練。單項安全技能訓練要求每個學生學習本行業常規檢測技能并熟練掌握。如參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食品微生物學檢驗方法,開設食品中菌落總數測定、食品中大腸菌群計數、食品中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檢測和罐頭食品商業無菌的檢驗等,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要求學生在普遍掌握單項技能訓練的基礎上,設置綜合技能訓練項目。如,組織學生到食品加工地點及食品流通場所進行調研和現場取樣,進行農藥殘留、獸藥殘留、添加劑的超標使用和濫用以及違規生產、假冒產品和摻假食品等的分析和鑒別,幫助學生進行風險預警和安全性評價。又如,搜索近年食品非法添加的典型案例,讓學生自主投入式思考和綜合評估案例,提出食品質量安全風險防范的對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食品安全生產實習教學質量。
2 實習基地運作及管理的措施
2.1 力抓教學團隊建設
實習基地教學團隊建設和教師成長是實習基地可持續發展的首要基礎。為此,學院加強教學團隊建設,鼓勵高學歷、高層次人才進基地教學,鼓勵理論課教師參與教學,努力組建一支相對獨立和適應實習基地發展的需要、結構合理的高素質教學團隊[8]。為了促進基地中青年教師迅速成長,以骨干教師作支撐,采用傳、幫、帶的形式,加強對年輕教師的實踐鍛煉。積極開展實踐教學改革研討、教學經驗交流和學術交流,鼓勵教師進行實踐教學改革和創新,支持和協助完成科研項目,保證實習、科研不斷線,努力構建教師共同成長的機制,營造和諧的實習教學氛圍。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新儀器和新設備不斷出現,技術手段越來越先進,客觀上要求實習教師不斷更新知識,盡快掌握新技術。為此,采取專業性與普及性培訓相結合、集中性和分散性培訓相結合、短期和階段性培訓相結合等培訓方式,并將培訓作為加強教學團隊建設的重要措施長期堅持下去。
2.2 嚴格管理,規范推進
規范基地運行管理是促進基地資源高效利用的重要保障。嚴格執行相關管理制度和辦法,確保制度辦法落到實處,精品管理與打造特色。如,嚴格執行學校實習教學的各項管理規章制度,根據實習教學質量的評價標準和指標體系,對學生的實習效果進行科學的評價,提高教師、學生的重視程度,保障實習教學的完成質量[9]。與此同時,根據基地實際,制訂實習考核評價標準和指標體系,在實習完成后對實習過程和實習指導教師進行考核和總結,保障實習教學的完成質量與效果。
2.3 有效推進開放式教學
開放式實習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實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10]。為有效推進開放式基地教學,按照專業技能型、科技活動型和自主實驗型等多種形式開放實習教學[11]。學生利用基地條件可自主選擇單項與綜合安全技能訓練。另一方面,在保證校內學生完成實習教學任務的前提下,積極創造條件對外開放,積極發揮基地示范輻射作用。
為了促進開放式基地實習教學,通過校園網實驗室綜合管理平臺,把實習基地的管理、實習項目信息、預約實習教學和學生實習信息反饋等都融合在信息系統中,對實習基地的實習教學實現高效、高質的教學管理,有效地推進基地開放式教學。
2.4 開展食品安全進基地活動
建設的食品安全校內實習基地,已獲批為佛山市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基地,佛山市政府食品安全主管部門定期在該基地開展豐富多彩的食品安全教育活動。利用基地的有利條件,讓大眾進入實習基地展覽室參觀,向公眾展示食品安全控制、檢測、追溯等領域的技術成果。用實物講解假冒偽劣食品的辨別,講授假冒偽劣食品和垃圾食品對身體的危害等相關知識。采取群眾喜聞樂見、樂于接受的方式,選取預包裝食品、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劑、乳品等貼近百姓生活、群眾關注的食品,普及食品安全知識,提高廣大群眾的食品安全知識水平。
為增強學生食品安全法律意識,普及食品安全知識,定期在實習基地開展大學生食品安全法律與食品安全知識競賽活動,以比賽形式開展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增強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提升食品安全的責任感,為今后有效開展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12]。
3 結語
食品安全校內實習基地建設與運行后,有助于學科與專業建設,有助于開展食品安全宣傳教育活動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食品安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更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和創新意識培養。
4 參考文獻
[1] 廖森泰.廣東省農產品與食品安全平臺建設背景和發展思路[J].廣東農業科學,2010(9):9-11.
[2] 王仕平,杜波,張睿梅.對我國食品安全教育的探討[J].中國食物與營養,2010(3):17-20.
[3] 付,湯小紅,彭湘蓮.關于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本科人才培養與課程設置的思考[J].食品工業,2011(7):110-113.
[4] 伍國明,溫海祥,曾榮,等.食品微生物學優質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微生物學通報,2013,40(3):522-526.
[5] 黃光榮,金露,陳文偉,等.利用食品安全案例項目實踐提升大學生綜合能力的探索[J].食品工程,2012(2):5-7,12.
[6] 趙利,萬明蘭,劉建濤,等.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開設《食品安全學》課程的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09,37(9):4295-4296,4298.
[7] 張莉.加強校內實習基地建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26(12):146-148.
[8] 伍國明.生物基礎實驗中心建設與創新[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6,23(5):92-94.
[9] 陳子輝.高校教學實習基地建設的研究與思考[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8):169-171.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2-1002-01
1 引 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消費者對于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度越來越高,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同時,食品的安全問題產生的負面現象也對經濟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這就使得國家加強了食品安全的現狀研究,不斷加強控制體系和管理體系的完善。本篇論文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從保護消費者的角度看,食品安全問題與每個人的健康和利益都息息相關。本篇論文的研究內容,能夠使消費者更加清晰的認識到面臨的食品安全風險,為減少損失、規避風險提供信息,提高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識。其次,從食品安全政策的角度看,隨著我國各種關于食品安全活動的開展,一系列的食品安全政策也相繼出臺,從評估結果看,這對我國提高食品安全政策實施效率有很大幫助。最后,從學術角度看,根據我國關于食品安全的研究內容,主要有兩類,一是關于食品安全發生機理的研究,二是對國外的食品安全體系的研究和介紹。比較之下,我國關于食品安全問題的研究與國外還有很大差距,所以,加強食品安全學術研究,提高政策效率,提高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是一項艱巨而深遠的任務。
2 食品安全現狀
近年來,我國各種食品安全事件頻發,對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嚴重影響,也嚴重動搖了消費者的消費心理。雖然我國各監管部門對食品安全不斷加大監管力度,但是從供貨到餐桌的整個流程中還是充滿了危機。我國的食品業在不斷地發展,食品消費在居民消費中占的比重也越來越大,通過不斷的努力,食品衛生情況已經有了明顯的改善,食品的檢測合格率也在不斷提高。總之,我國的食品安全衛生情況在整體上已經上了一個新臺階,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也得到了增強,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食品安全衛生情況仍然處于較低的水平,形勢十分嚴峻。
食品安全問題不斷發生,影響極其惡劣。一起起惡性案件給消費者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和困擾,蘇丹紅事件震驚全國,給食品生產造成了惡劣的影響,三聚氰胺奶粉時間、福壽螺事件等,不但給部分家庭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在社會上的惡劣影響也極其廣泛。
食品的生產流程缺乏監管力度,社會食品安全秩序混亂。雖然我國已經制定了相應的食品生產安全法,但監管力度仍然不夠,尤其是在小城市、鄉鎮和城鄉結合處,不計其數的黑作坊、個體工商戶和一些無照企業,鉆法律的空子,做著不見天日的制假售假勾當,導致市場上的食品安全系數降低,造成秩序混亂,影響了食品安全系統的穩定。
消費者擔憂目前的食品安全狀況。食品安全問題的頻發,使消費者對目前的食品安全狀況極為擔憂,國內居民大多數都會擔心自己周圍的食品安全。
3 食品安全存在問題
目前,雖然我國也在不斷加大食品安全的監管力度,但是問題仍然十分突出,主要有以下幾類:
3.1 微生物引起的食品污染 病原微生物現在已經成為引起食品安全問題的主要因素,由微生物污染引起的人體食物中毒,在中毒起數和發病人數方面,所占的比重都在50%以上,沙門氏菌在這類污染中污染最嚴重。雖然隨著人類技術的不斷進步,情況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轉,但是這類污染所占的比重仍然最大。
3.2 環境污染物引起的食品污染 環境污染物,即是污染環境的周圍物質,主要有病原體、固體顆粒、有機毒物、重金屬和有害氣體等。尤其是城市廢棄物和工業三廢,使大量的有害有毒物質滲入地層,導致飲用水中的重金屬含量和含菌量都明顯增高,直接影響人民的生命健康。由于環境的污染,許多地區的經濟作物、糧食、畜產品、飼料作物和水產品等的質量都受到了嚴重的影響。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各種用途的化學農藥隨之誕生,而農民為了節省勞動力,提高作物產量等,爭相使用各種化學藥品,使農產品的質量大大降低。
3.3 農藥引起的食品污染 農藥引起的污染主要是在現代農業中表現出來,在農產品中大量農藥的殘留,從食品源頭就帶來了隱患。我國的種植業仍然處在發展的水平,每年的農藥使用量都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尤其是一些毒性較強的農藥,仍然被不少種植業主使用。危害性較強的農藥主要有:敵敵畏、甲胺磷、敵百蟲、樂果等。經有關部門檢測,從水果系列到蔬菜系列,農藥檢出率和超標率都不低,直接影響人體健康。
3.4 食品添加劑引起的食品污染 食品添加劑并不是對人體一點害處都沒有的,尤其是一些食品生產商濫用添加劑,直接導致了食品的污染,如苯甲酸在腌菜過程中的過量使用,增白劑在面粉制造過程中的過量使用等。
3.5 過期食品和假冒偽劣產品在市場上泛濫 假冒偽劣產品和過期的食品在食品市場上的泛濫,同樣為食品安全埋下了隱患。一些非法生產企業,通過非法途徑進行食品生產,在手段上弄虛作假,生產出的假冒偽劣產品質量低下,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有些銷售商出售過期商品,這些都會嚴重影響消費者的健康。在我國的某些落后地區,消費水平達不到平均水平,使食品容易產生滯留現象,這就導致了長時間的存庫造成食品過期變質,而銷售商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昧著良心出售過期食品,這都為消費者的健康問題埋下了隱患。
3.6 轉基因食品、新原料生產的食品存在安全問題 隨著科技的進步,在生產食品的過程中,往往會添加新原料,或者通過轉基因的手段生產出新食品,其中存在著嚴重的安全性問題。目前,大量的轉基因食品已經走上了餐桌,雖然現在沒有發現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的問題,但是轉基因技術畢竟還沒有發展到沒有瑕疵的地步,所以現在依然得到人類的關注。從研究現在看,轉基因食物可能在下面幾個方面存在威脅:可能對人體機理產生毒性,可能損毀人體的免疫系統,可能使人體產生過敏反應等。
4 食品安全控制體系
食品安全控制體系是維護食品安全的保障,除了受到法律的保護以外,還應加之教育、培訓等激勵手段。其主要目標是:①對食品生產源頭進行整治,降低引發疾病的風險,保護公眾的健康。②避免消費者遭受錯誤標識、不健康、不衛生的食品的侵害。③逐步增加消費者對我國食品安全的信心,促進食品事業的健康發展。
建立一個比較系統的食品安全控制體系,必須了解目前食品安全的狀況,系統分析可能影響系統運行的因素,制定一個相應的國家戰略。主要有兩個步驟:①收集信息。收集信息要有一定的格式,系統整理收集的數據。并且收集的數據要有助于對消費者觀點、食源性危害、社會經濟學問題和貿易發展的研究,有助于明確各個相關行業的責任。②制定戰略。食品安全控制戰略能夠增強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有助于國家對于安全控制體系的建立,促進經濟的健康發展。
食品安全控制體系應用范圍極為廣泛,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①建立多部門聯合負責的食品安全控制體系,也就是多部門體系。②建立單一部門專門負責的食品安全控制體系,也就是單一部門體系。③在國家綜合治理的基礎上建立食品安全控制體系,也就是綜合體系。
食品安全控制體系的正常實施和運轉,也離不開資金的支持。這部門的開支一般由政府提供,當出現多個政府部門都負有相應責任的情況時,為了保持資金的延續性,就要建立合理的供資結構。
5 結 論
建立一個合理有效的食品安全控制體系,對于維護人類的身心健康,保持食品市場的穩定,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都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一、食品安全的含義
食品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定義為“指各種供人食用或者飲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療為目的的物品”。食品安全(food safety)指食品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影響的公共衛生問題”。食品安全分三個層次,包括食品數量安全、食品質量安全和食品可持續安全。
二、我國食品安全的現狀
近年來,中國食品安全事件頻頻發生,地溝油、染色饅頭、三聚氰胺奶粉及牛奶、宜昌毒生姜、爆炸西瓜、面粉增白劑、瘦肉精、蘇丹紅鴨蛋、假牛肉、河南毒豇豆等等,關于食品安全的事件數不勝數。造成這些事件的原因有許多。
1、農業生產中違規使用農藥
許多農作物需要使用一定種類和數量的農藥來防止病蟲害的發生。我國對于使用何種農藥作了明文規定,但有些人為了降低成本,獲得更好的殺蟲效果,違規使用那些高毒、高殘留的農藥。農藥的使用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但嚴重污染了土壤,同時也嚴重危害了人類的健康。最早使用的農藥如六六六、滴滴涕等,能大量有效地消滅害蟲,但它們的穩定性好,會在環境中長期存在,也會在動植物和人體中不斷積累,不利于人類的健康。隨后改用的有機磷農藥,如敵敵畏等,對于害蟲也能有效的消滅,但它們的毒性太大,對動物與人類的危害很大。
2、農業生產中過量施用化肥
一些人對于農作物的種植缺乏科學知識,認為大量的施用化肥既可以加快農作物的生長速度,又可以提高其產量。其實不然,過量的施用化肥,農民的收入并沒有增多,反而因為買了過多的肥料而浪費了成本,同時會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化肥的過量施用增加的不是產量,而是有害物質的排放,許多氮肥揮發到空氣,流入到江河湖海,造成嚴重的污染。過量的化肥還會造成土質變壞,土壤結構遭受破壞,同時造成硝酸鹽的污染,在人體轉化成亞硝酸鹽,導致致癌。
3、濫用植物激素
許多人想要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加快農作物的生長速度,改進農作物的外觀,濫用植物激素,如生長激素、增甜劑、催熟劑等,使農作物和土壤中殘留了大量的激素,造成兒童的早熟,影響人類的健康。
4、獸藥及飼料添加劑的濫用
為了促進肉用畜的生長、減少發病率和提高飼料的利用率及促進母畜的同期,許多獸藥的使用越來越頻繁,如抗生素、激素等。獸藥及飼料添加劑的廣泛使用,帶來的不僅是畜牧業的增產,同時造成了嚴重的動物性食品污染,使動物出現中毒,也影響人類的身體健康。
5、出售商和制造商的信用缺失
追求利益是企業的天職,但不能缺失信用。一些不法經營者為了獲得大量的利潤,不顧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利用現代的科學技術進行摻假、制劣來欺騙消費者,從而賺取黑心錢。有些企業無證生產或經營,衛生條件差,沒有進行一定的檢驗而直接使產品流入市場,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
另外,微生物污染、容器和包裝材料不合格、食品安全標準體系不夠完善、轉基因食品等也是造成食品安全事件的重要原因。
三、保障我國食品安全的對策
1、我國關于食品安全的法規、條例和標準都不夠完善,有關部門應以人民利益為重,完善和補充有關的法規條例,使對食品安全進行監督和管理時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推廣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的生產技術,并依法嚴格進行認證,杜絕虛假認證。
3、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對食品安全的全民認識。對全民進行食品安全知識方面的宣傳教育,大力提高對食品安全重要性和食品安全問題給人類造成的嚴重危害的認識。利用一切途徑宣傳食品安全科普知識、科學種植養殖知識,并加強社會誠信教育使全民素質提高,從根本上使食品安全問題得到解決。
4、為了遏制不法廠商的惡,應加大懲罰力度。國家應制定嚴厲的法律進行打假。
5、增加媒體的透明度。應有計劃、有針對性的通過電視、網絡、報紙等報導食品檢測結果,對合格和優質的食品進行表彰,使其受益,對不合格的進行曝光,防止消費者被欺騙。
6、加大對食品檢驗研究和應用的投入,在一些地方設置檢測儀器,隨時對有關食品進行檢測是否合格,從而使不合格的食品難以上市。
7、開通食品安全信息反饋熱線,使全民進行監督,從而杜絕不合格食品的上市。
參考文獻:
[1] 馬長路.趙晨霞.我國食品安全現狀及發展對策[J].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報,2006(04).
[2] 劉濤,林潔.我國食品安全現狀及發展對策.質量論壇.
[3] 唐杰.淺析我國食品安全現狀與對策[G].糧食加工,2009(02).
[4] 湯天曙,薛毅.我國食品安全現狀和對策[J].食品工業科技,2002,(2).
關鍵詞:上海 生鮮果品 可追溯 問題 策略
關鍵詞:上海 生鮮果品 可追溯 問題 策略
中圖分類號:F304.2
中圖分類號:F304.2
文獻標識碼: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04-044-02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04-044-02
食品安全問題關系到人民大眾的身心健康和社會進步,近年來,三聚氰胺、瘦肉精、塑化劑……各種觸目驚心的食品安全事件不斷出現,嚴重地影響了人民群眾的健康。食品質量安全問題表現在多個方面,但供銷信息不對稱,責任不可追溯是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要原因。食品追溯體系的特殊功能,使其成為各國食品質量安全監管機制的重要內容。隨著我國主要食品貿易伙伴等發達國家及發展中國家對食品可追溯性的要求,以及國民食品質量安全意識的提高和政府的推動,我國政府積極地推廣食品生產追溯體系。
食品安全問題關系到人民大眾的身心健康和社會進步,近年來,三聚氰胺、瘦肉精、塑化劑……各種觸目驚心的食品安全事件不斷出現,嚴重地影響了人民群眾的健康。食品質量安全問題表現在多個方面,但供銷信息不對稱,責任不可追溯是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要原因。食品追溯體系的特殊功能,使其成為各國食品質量安全監管機制的重要內容。隨著我國主要食品貿易伙伴等發達國家及發展中國家對食品可追溯性的要求,以及國民食品質量安全意識的提高和政府的推動,我國政府積極地推廣食品生產追溯體系。
作為國際大都市的上海,2008年成功實施了肉制品追溯系統,2009年6月,上海相繼啟動了果蔬追溯體系。然而,食品追溯體系的功能能否真正實現,必須以消費者的正確認知和購買意愿為前提。果農作為可追溯體系的源頭,生產者數量多,經營規模小,缺乏組織,在產品銷售和食品鏈增值分享中處于不利地位,他們參與質量安全追溯的意愿和行為直接導致整個信息的正確與否;食品追溯制度的主要受益者――消費者,位于追溯信息的終端,也是承擔果品追溯成本的直接承擔者,消費者對食品追溯制度的支持程度和對可追溯食品的支付愿望,直接影響食品追溯制度的制定與實施。為此,如何真實地獲取果農對果品可追溯信息的參與愿望和消費者的需求,成為建立和完善食品追溯制度的重要問題。
作為國際大都市的上海,2008年成功實施了肉制品追溯系統,2009年6月,上海相繼啟動了果蔬追溯體系。然而,食品追溯體系的功能能否真正實現,必須以消費者的正確認知和購買意愿為前提。果農作為可追溯體系的源頭,生產者數量多,經營規模小,缺乏組織,在產品銷售和食品鏈增值分享中處于不利地位,他們參與質量安全追溯的意愿和行為直接導致整個信息的正確與否;食品追溯制度的主要受益者――消費者,位于追溯信息的終端,也是承擔果品追溯成本的直接承擔者,消費者對食品追溯制度的支持程度和對可追溯食品的支付愿望,直接影響食品追溯制度的制定與實施。為此,如何真實地獲取果農對果品可追溯信息的參與愿望和消費者的需求,成為建立和完善食品追溯制度的重要問題。
一、生鮮果品可追溯概念的內涵
一、生鮮果品可追溯概念的內涵
食品追溯制度是食品安全監管的重要機制。可追溯概念最早是由歐盟提出的,歐盟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活牛和牛肉制品的可追溯系統。食品追溯制度依據食品經濟學,從市場供給角度出發,利用食品質量信號傳遞機制,彌補了主要針對單一行為主體內部的生產、加工等環節進行控制的食品安全控制方法的缺陷,將食品供應鏈條全過程的信息銜接起來,并根據各環節信息明確食品各環節供應商的責任,使食品成為可“搜尋品”,從根本上克服了食品市場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對稱,解決了食品安全市場失靈問題。
食品追溯制度是食品安全監管的重要機制。可追溯概念最早是由歐盟提出的,歐盟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活牛和牛肉制品的可追溯系統。食品追溯制度依據食品經濟學,從市場供給角度出發,利用食品質量信號傳遞機制,彌補了主要針對單一行為主體內部的生產、加工等環節進行控制的食品安全控制方法的缺陷,將食品供應鏈條全過程的信息銜接起來,并根據各環節信息明確食品各環節供應商的責任,使食品成為可“搜尋品”,從根本上克服了食品市場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對稱,解決了食品安全市場失靈問題。
生鮮果品可追溯性就是在生產、加工及銷售生鮮果品的各個環節中,對生鮮果品的產地、運輸、加工、包裝等環節的詳細信息的追溯或追蹤能力。生鮮果品可追溯體系就是加強生鮮果品安全信息傳遞、控制食源性疾病危害和保障消費者利益的信息記錄體系,通過記錄來證明追溯生鮮果品的歷史、使用、流通和所在位置。具備身份認證、質量安全和促進企業規范化運作和生產的功能。生鮮果品可追溯體系借助一個特殊的編碼使果蔬具有了身份證明,通過編碼可以方便地查找產地、運輸、加工、包裝等環節的詳細信息,一旦出了問題可以很快找到問題的來源,保證了各個環節的安全。
生鮮果品可追溯性就是在生產、加工及銷售生鮮果品的各個環節中,對生鮮果品的產地、運輸、加工、包裝等環節的詳細信息的追溯或追蹤能力。生鮮果品可追溯體系就是加強生鮮果品安全信息傳遞、控制食源性疾病危害和保障消費者利益的信息記錄體系,通過記錄來證明追溯生鮮果品的歷史、使用、流通和所在位置。具備身份認證、質量安全和促進企業規范化運作和生產的功能。生鮮果品可追溯體系借助一個特殊的編碼使果蔬具有了身份證明,通過編碼可以方便地查找產地、運輸、加工、包裝等環節的詳細信息,一旦出了問題可以很快找到問題的來源,保證了各個環節的安全。
我國的食品可追溯系統建設起步于本世紀初,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相繼出臺相關制度,開展食品質量可溯源試點。2001年7月,上海市政府頒布《上海市食用農產品安全監管暫行辦法》,提出了在流通環節建立“市場檔案可溯源制”;2002年,北京市商委制定了食品信息可追蹤制度,明確要求食品經營者對購進食品按產地、供應商、購進日期和批次建立檔案。2004年,上海市通過“食用農副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平臺”對食用農副產品的生產過程監控、條碼識別和網絡查詢進行系統管理;2005年,北京市順義區啟動蔬菜分級包裝和質量溯源,建立了一批可追溯食品和可追溯企業,形成一系列子系統進行食品可追溯系統試點;天津市實行無公害蔬菜可溯源制,推出網上無公害蔬菜訂菜服務;福建省開通可讓消費者獲知肉品生產經營所有信息的肉品質量查詢系統;濟南市開展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建立食品市場準入制、食品安全事故可追溯制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等。在研究和實施過程中,逐步制定了一些標準,2005年,為了應對歐盟實施的水產品貿易可追溯制度,國家質檢總局出臺了《出境水產品溯源規程》;中國物品編碼中心借鑒歐盟國家經驗編制了《牛肉制品溯源指南》;陜西標準化研究院編制了《牛肉質量跟蹤與溯源系統實用方案》。2011年3月,山東省財政籌集資金4000萬元,重點支持建立“城市肉菜可追溯服務體系”,以發展現代流通方式為基礎,構建覆蓋全部大型批發市場、大中型連鎖超市和機械化定點屠宰場,以及不少于50%的標準化菜市場和部分團體消費單位的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確保肉菜食品安全。可以看出,我國正在逐步建立和實行食品可追溯體系,確保食品安全。隨著人們認識的提高、投資的不斷加大和技術的不斷增強,無論是水產品、肉產品、禽類產品還是果蔬產品,從供應到銷售,不管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都能迅速查到,追根溯源。
我國的食品可追溯系統建設起步于本世紀初,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相繼出臺相關制度,開展食品質量可溯源試點。2001年7月,上海市政府頒布《上海市食用農產品安全監管暫行辦法》,提出了在流通環節建立“市場檔案可溯源制”;2002年,北京市商委制定了食品信息可追蹤制度,明確要求食品經營者對購進食品按產地、供應商、購進日期和批次建立檔案。2004年,上海市通過“食用農副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平臺”對食用農副產品的生產過程監控、條碼識別和網絡查詢進行系統管理;2005年,北京市順義區啟動蔬菜分級包裝和質量溯源,建立了一批可追溯食品和可追溯企業,形成一系列子系統進行食品可追溯系統試點;天津市實行無公害蔬菜可溯源制,推出網上無公害蔬菜訂菜服務;福建省開通可讓消費者獲知肉品生產經營所有信息的肉品質量查詢系統;濟南市開展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建立食品市場準入制、食品安全事故可追溯制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等。在研究和實施過程中,逐步制定了一些標準,2005年,為了應對歐盟實施的水產品貿易可追溯制度,國家質檢總局出臺了《出境水產品溯源規程》;中國物品編碼中心借鑒歐盟國家經驗編制了《牛肉制品溯源指南》;陜西標準化研究院編制了《牛肉質量跟蹤與溯源系統實用方案》。2011年3月,山東省財政籌集資金4000萬元,重點支持建立“城市肉菜可追溯服務體系”,以發展現代流通方式為基礎,構建覆蓋全部大型批發市場、大中型連鎖超市和機械化定點屠宰場,以及不少于50%的標準化菜市場和部分團體消費單位的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確保肉菜食品安全。可以看出,我國正在逐步建立和實行食品可追溯體系,確保食品安全。隨著人們認識的提高、投資的不斷加大和技術的不斷增強,無論是水產品、肉產品、禽類產品還是果蔬產品,從供應到銷售,不管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都能迅速查到,追根溯源。
二、上海市生鮮果品可追溯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二、上海市生鮮果品可追溯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低價位與高成本的矛盾。在生鮮果品市場,存在著低價位與高成本的矛盾。當前上海市場中水果和蔬菜生產和供應分成四種類型的市場,分別是傳統的本地水果市場、農超對接的直銷店、大型水果批發市場和大型超市,四種市場在生產、銷售、質量和安全管理及附加值方面各有其不同特點。從四種流通類型來看,只有像沃爾瑪、卜蜂蓮花等大型超市和部分直銷店出現追溯產品,而在果品批發市場沒有真正實施。原因是追溯制度實行的前提是標準化、規模化生產,而標準化生產對各項指標的要求比較嚴格,成本較高,而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價格仍是首選要素,對于定位較低的批發市場、傳統的本地水果市場和大多數超市來說不可能有較高的銷售價格,供應商和銷售商的積極性不高。
1.低價位與高成本的矛盾。在生鮮果品市場,存在著低價位與高成本的矛盾。當前上海市場中水果和蔬菜生產和供應分成四種類型的市場,分別是傳統的本地水果市場、農超對接的直銷店、大型水果批發市場和大型超市,四種市場在生產、銷售、質量和安全管理及附加值方面各有其不同特點。從四種流通類型來看,只有像沃爾瑪、卜蜂蓮花等大型超市和部分直銷店出現追溯產品,而在果品批發市場沒有真正實施。原因是追溯制度實行的前提是標準化、規模化生產,而標準化生產對各項指標的要求比較嚴格,成本較高,而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價格仍是首選要素,對于定位較低的批發市場、傳統的本地水果市場和大多數超市來說不可能有較高的銷售價格,供應商和銷售商的積極性不高。
2.可追溯查詢系統存在著漏洞。生鮮果品可追溯系統應由三個基本的信息組成。第一個是生鮮果品的識別方法(生鮮果品標識),第二個是生鮮果品信息,第三個是生鮮果品標識與生鮮果品信息之間的可追溯連接。目前,上海市超市里生鮮果品的可追溯查詢系統沒有大范圍推廣,原因一是查詢系統提供的有效生鮮果品信息缺失,其所應該包涵的三個基本信息中各個節點的小信息普遍缺失;二是部分生鮮果品很難貼標簽,并容易發生證據缺失,生鮮果品中的瓜類、漿果類、仁果類、柑桔類、核果類中,僅有瓜類、柑橘類、核果類易貼標簽,消費者易識別,而櫻桃、圣女果、藍莓、葡萄等散裝漿果類水果很難貼上標簽;三是生鮮果品從市場到消費者,往往只有幾個小時,即使消費者食用后發現問題再進行追溯,也會出現“證據缺失”的困境。
2.可追溯查詢系統存在著漏洞。生鮮果品可追溯系統應由三個基本的信息組成。第一個是生鮮果品的識別方法(生鮮果品標識),第二個是生鮮果品信息,第三個是生鮮果品標識與生鮮果品信息之間的可追溯連接。目前,上海市超市里生鮮果品的可追溯查詢系統沒有大范圍推廣,原因一是查詢系統提供的有效生鮮果品信息缺失,其所應該包涵的三個基本信息中各個節點的小信息普遍缺失;二是部分生鮮果品很難貼標簽,并容易發生證據缺失,生鮮果品中的瓜類、漿果類、仁果類、柑桔類、核果類中,僅有瓜類、柑橘類、核果類易貼標簽,消費者易識別,而櫻桃、圣女果、藍莓、葡萄等散裝漿果類水果很難貼上標簽;三是生鮮果品從市場到消費者,往往只有幾個小時,即使消費者食用后發現問題再進行追溯,也會出現“證據缺失”的困境。
3.諸多因素影響消費者購買可追溯生鮮果品。當前,上海市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關注程度非常高,總體評價并不樂觀,以下諸多因素影響著消費者購買可追溯生鮮果品。一是銷售渠道的影響。可追溯性生鮮果品銷售渠道主要在大型超市和專柜,很多在農貿市場和小區附近水果攤購買的消費者不方便見到,制約了消費者的購買意愿。二是可追溯性標識的影響。可追溯標志是否好識別也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愿。對于那些愿意花高一點價格購買放心生鮮水果的消費者來說,是否好識別可追溯標志,追溯是否方便直接影響消費者的心理,很多人因為可追溯標志識別困難而放棄購買。三是價格影響。消費者對可追溯性生鮮果品的購買行為受到影響最大的因素是價格,當實施可追溯制度導致生鮮果品價格上升時,消費者更多地選擇觀望或者放棄,而對于表示“不愿意購買”的消費者,“價格太貴”是這一部分消費者作出選擇的最直接的原因。四是年齡影響。年輕消費者對可追溯的認可度高,對老人缺乏相應的技術指導。目前消費者追溯食品主要通過指定的掃描儀,或者通過登錄網站、發送短信等方式。但對一些習慣傳統方式的消費者或一些年紀比較大的消費者來說,這些方式還是比較“高科技”的,缺乏相應的指導,致使他們不太熟悉這種新的方式。
3.諸多因素影響消費者購買可追溯生鮮果品。當前,上海市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關注程度非常高,總體評價并不樂觀,以下諸多因素影響著消費者購買可追溯生鮮果品。一是銷售渠道的影響。可追溯性生鮮果品銷售渠道主要在大型超市和專柜,很多在農貿市場和小區附近水果攤購買的消費者不方便見到,制約了消費者的購買意愿。二是可追溯性標識的影響。可追溯標志是否好識別也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愿。對于那些愿意花高一點價格購買放心生鮮水果的消費者來說,是否好識別可追溯標志,追溯是否方便直接影響消費者的心理,很多人因為可追溯標志識別困難而放棄購買。三是價格影響。消費者對可追溯性生鮮果品的購買行為受到影響最大的因素是價格,當實施可追溯制度導致生鮮果品價格上升時,消費者更多地選擇觀望或者放棄,而對于表示“不愿意購買”的消費者,“價格太貴”是這一部分消費者作出選擇的最直接的原因。四是年齡影響。年輕消費者對可追溯的認可度高,對老人缺乏相應的技術指導。目前消費者追溯食品主要通過指定的掃描儀,或者通過登錄網站、發送短信等方式。但對一些習慣傳統方式的消費者或一些年紀比較大的消費者來說,這些方式還是比較“高科技”的,缺乏相應的指導,致使他們不太熟悉這種新的方式。
存入我的閱覽室
三、完善上海市生鮮果品可追溯機制的策略
三、完善上海市生鮮果品可追溯機制的策略
1.實行政府統籌,加大監控和管理力度。目前上海市已經在卜蜂蓮花、聯華超市等實施了部分生鮮果品的可追溯,為使該體系順利運行和推廣,應該建立起執行有力的可追溯官方監控體系,配套實施生鮮果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認證制度、召回制度和安全數據庫。要按照國家已經實行的相關制度和要求,加大執行力度和推廣應用力度;明確和落實在可追溯體系中生產者和銷售企業的責任主體,確實把生鮮果品的質量監控工作落到實處,盡快統一標準,確保上海人民的食品安全。要用世界的視角研究上海的生鮮果品可追溯體系,一要與國際食品可追溯體系接軌,二要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特色可追溯體系、標準和制度,引領我國食品可追溯體系建設。
1.實行政府統籌,加大監控和管理力度。目前上海市已經在卜蜂蓮花、聯華超市等實施了部分生鮮果品的可追溯,為使該體系順利運行和推廣,應該建立起執行有力的可追溯官方監控體系,配套實施生鮮果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認證制度、召回制度和安全數據庫。要按照國家已經實行的相關制度和要求,加大執行力度和推廣應用力度;明確和落實在可追溯體系中生產者和銷售企業的責任主體,確實把生鮮果品的質量監控工作落到實處,盡快統一標準,確保上海人民的食品安全。要用世界的視角研究上海的生鮮果品可追溯體系,一要與國際食品可追溯體系接軌,二要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特色可追溯體系、標準和制度,引領我國食品可追溯體系建設。
2.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減少人為漏洞。加強食品安全法的宣傳教育,強化生產企業自律,增強全社會對食品安全的參與意識,更好地維護消費者的利益。要有計劃有組織地面向生鮮果品生產企業、特別是分散的果農菜農以及各級銷售商宣傳《食品安全法》,講解生鮮果品可追溯體系的作用,強化生鮮果品生產者和銷售者都是安全責任人的責任意識、誠信意識、自律意識,規范并引導生產經營者重質量、重安全,確保食品質量安全。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站等媒體進行公益宣傳,通過多種形式向人民群眾介紹食品安全知識,引導上海人民增強質量法制觀念,提高全民質量意識,積極營造了人人關心生鮮果品安全,積極參與食品安全建設的社會氛圍。在生鮮果品信息的采集和貯存上要設定標準、開發簡單易行有趣味的編碼程序和可追溯標簽,統一可追溯性生鮮果品識別辦法,減少人為漏洞,保證信息的完整和易于追溯。
2.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減少人為漏洞。加強食品安全法的宣傳教育,強化生產企業自律,增強全社會對食品安全的參與意識,更好地維護消費者的利益。要有計劃有組織地面向生鮮果品生產企業、特別是分散的果農菜農以及各級銷售商宣傳《食品安全法》,講解生鮮果品可追溯體系的作用,強化生鮮果品生產者和銷售者都是安全責任人的責任意識、誠信意識、自律意識,規范并引導生產經營者重質量、重安全,確保食品質量安全。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站等媒體進行公益宣傳,通過多種形式向人民群眾介紹食品安全知識,引導上海人民增強質量法制觀念,提高全民質量意識,積極營造了人人關心生鮮果品安全,積極參與食品安全建設的社會氛圍。在生鮮果品信息的采集和貯存上要設定標準、開發簡單易行有趣味的編碼程序和可追溯標簽,統一可追溯性生鮮果品識別辦法,減少人為漏洞,保證信息的完整和易于追溯。
3.發揮規模效益,降低可追溯生鮮果品價格。消費者的家庭平均月收入是影響購買可追溯生鮮果品的主要因素。目前上海市民愿意支付高出現有生鮮果品價格20%以內的消費者多是家庭年平均收入在10萬元以上的家庭或家中有6歲以下兒童的家庭,而很少有市民愿意接受高出現有水果30%以上價格。因此,可追溯生鮮果品的價格要控制在一個普通民眾可以逐漸接受的價格范圍內。上海市在實施可追溯制度時要充分考慮普通消費者的平均收入水平,進行規模銷售,或者在推廣和起步階段由政府拿出專項資金貼補,制定合理的大多數消費者均能接受的價格,最好不要高于現行價格的20%,控制在15%左右更易于可追溯生鮮果品的逐步推廣。為此,政府要在起步階段全方位介入,充分發揮引導作用,使分散的生鮮果品生產者和銷售商能夠進行規模經營,適當降低成本,發揮規模效益。
3.發揮規模效益,降低可追溯生鮮果品價格。消費者的家庭平均月收入是影響購買可追溯生鮮果品的主要因素。目前上海市民愿意支付高出現有生鮮果品價格20%以內的消費者多是家庭年平均收入在10萬元以上的家庭或家中有6歲以下兒童的家庭,而很少有市民愿意接受高出現有水果30%以上價格。因此,可追溯生鮮果品的價格要控制在一個普通民眾可以逐漸接受的價格范圍內。上海市在實施可追溯制度時要充分考慮普通消費者的平均收入水平,進行規模銷售,或者在推廣和起步階段由政府拿出專項資金貼補,制定合理的大多數消費者均能接受的價格,最好不要高于現行價格的20%,控制在15%左右更易于可追溯生鮮果品的逐步推廣。為此,政府要在起步階段全方位介入,充分發揮引導作用,使分散的生鮮果品生產者和銷售商能夠進行規模經營,適當降低成本,發揮規模效益。
[本文是“2009年上海市大學生創新活動計劃項目”《上海市生鮮果品可追溯體系研究――基于消費者和生產供應商的實證分析》的研究成果,項目主持人:侯熙格。指導教師:上海海洋大學碩士生導師姜啟軍]
[本文是“2009年上海市大學生創新活動計劃項目”《上海市生鮮果品可追溯體系研究――基于消費者和生產供應商的實證分析》的研究成果,項目主持人:侯熙格。指導教師:上海海洋大學碩士生導師姜啟軍]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陳芳,姜啟軍.企業構建食品追溯體系的成本收益研究[J].湖南農業科學,2011(2)
1.陳芳,姜啟軍.企業構建食品追溯體系的成本收益研究[J].湖南農業科學,2011(2)
2.王志剛.食品安全的認知和消費決定:關于天津市個體消費者的實證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03(4):41-48
2.王志剛.食品安全的認知和消費決定:關于天津市個體消費者的實證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03(4):41-48
3.周潔紅.消費者對蔬菜安全的態度、認知和購買行為分析――基于浙江省城市和城鎮消費者的調查統計[J].中國農村經濟,2004(11):44-52
3.周潔紅.消費者對蔬菜安全的態度、認知和購買行為分析――基于浙江省城市和城鎮消費者的調查統計[J].中國農村經濟,2004(11):44-52
4.樂發瑞.綠色食品消費者行為實證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5
4.樂發瑞.綠色食品消費者行為實證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5
5.李畢萬.超市知識七則[J].中國商貿,2000(10):80
5.李畢萬.超市知識七則[J].中國商貿,2000(10):80
6.李劍峰.安全農產品購買選擇行為研究――對浙江城市居民的實證分析[D].浙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6.李劍峰.安全農產品購買選擇行為研究――對浙江城市居民的實證分析[D].浙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7.李欣.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消費者行為研究[D].中國農業科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07
7.李欣.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消費者行為研究[D].中國農業科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07
(作者單位:上海海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上海 201306) (責編:若佳)
(作者單位:上海海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上海 201306) (責編:若佳)
存入我的閱覽室
三、完善上海市生鮮果品可追溯機制的策略
三、完善上海市生鮮果品可追溯機制的策略
1.實行政府統籌,加大監控和管理力度。目前上海市已經在卜蜂蓮花、聯華超市等實施了部分生鮮果品的可追溯,為使該體系順利運行和推廣,應該建立起執行有力的可追溯官方監控體系,配套實施生鮮果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認證制度、召回制度和安全數據庫。要按照國家已經實行的相關制度和要求,加大執行力度和推廣應用力度;明確和落實在可追溯體系中生產者和銷售企業的責任主體,確實把生鮮果品的質量監控工作落到實處,盡快統一標準,確保上海人民的食品安全。要用世界的視角研究上海的生鮮果品可追溯體系,一要與國際食品可追溯體系接軌,二要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特色可追溯體系、標準和制度,引領我國食品可追溯體系建設。
1.實行政府統籌,加大監控和管理力度。目前上海市已經在卜蜂蓮花、聯華超市等實施了部分生鮮果品的可追溯,為使該體系順利運行和推廣,應該建立起執行有力的可追溯官方監控體系,配套實施生鮮果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認證制度、召回制度和安全數據庫。要按照國家已經實行的相關制度和要求,加大執行力度和推廣應用力度;明確和落實在可追溯體系中生產者和銷售企業的責任主體,確實把生鮮果品的質量監控工作落到實處,盡快統一標準,確保上海人民的食品安全。要用世界的視角研究上海的生鮮果品可追溯體系,一要與國際食品可追溯體系接軌,二要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特色可追溯體系、標準和制度,引領我國食品可追溯體系建設。
2.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減少人為漏洞。加強食品安全法的宣傳教育,強化生產企業自律,增強全社會對食品安全的參與意識,更好地維護消費者的利益。要有計劃有組織地面向生鮮果品生產企業、特別是分散的果農菜農以及各級銷售商宣傳《食品安全法》,講解生鮮果品可追溯體系的作用,強化生鮮果品生產者和銷售者都是安全責任人的責任意識、誠信意識、自律意識,規范并引導生產經營者重質量、重安全,確保食品質量安全。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站等媒體進行公益宣傳,通過多種形式向人民群眾介紹食品安全知識,引導上海人民增強質量法制觀念,提高全民質量意識,積極營造了人人關心生鮮果品安全,積極參與食品安全建設的社會氛圍。在生鮮果品信息的采集和貯存上要設定標準、開發簡單易行有趣味的編碼程序和可追溯標簽,統一可追溯性生鮮果品識別辦法,減少人為漏洞,保證信息的完整和易于追溯。
2.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減少人為漏洞。加強食品安全法的宣傳教育,強化生產企業自律,增強全社會對食品安全的參與意識,更好地維護消費者的利益。要有計劃有組織地面向生鮮果品生產企業、特別是分散的果農菜農以及各級銷售商宣傳《食品安全法》,講解生鮮果品可追溯體系的作用,強化生鮮果品生產者和銷售者都是安全責任人的責任意識、誠信意識、自律意識,規范并引導生產經營者重質量、重安全,確保食品質量安全。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站等媒體進行公益宣傳,通過多種形式向人民群眾介紹食品安全知識,引導上海人民增強質量法制觀念,提高全民質量意識,積極營造了人人關心生鮮果品安全,積極參與食品安全建設的社會氛圍。在生鮮果品信息的采集和貯存上要設定標準、開發簡單易行有趣味的編碼程序和可追溯標簽,統一可追溯性生鮮果品識別辦法,減少人為漏洞,保證信息的完整和易于追溯。
3.發揮規模效益,降低可追溯生鮮果品價格。消費者的家庭平均月收入是影響購買可追溯生鮮果品的主要因素。目前上海市民愿意支付高出現有生鮮果品價格20%以內的消費者多是家庭年平均收入在10萬元以上的家庭或家中有6歲以下兒童的家庭,而很少有市民愿意接受高出現有水果30%以上價格。因此,可追溯生鮮果品的價格要控制在一個普通民眾可以逐漸接受的價格范圍內。上海市在實施可追溯制度時要充分考慮普通消費者的平均收入水平,進行規模銷售,或者在推廣和起步階段由政府拿出專項資金貼補,制定合理的大多數消費者均能接受的價格,最好不要高于現行價格的20%,控制在15%左右更易于可追溯生鮮果品的逐步推廣。為此,政府要在起步階段全方位介入,充分發揮引導作用,使分散的生鮮果品生產者和銷售商能夠進行規模經營,適當降低成本,發揮規模效益。
3.發揮規模效益,降低可追溯生鮮果品價格。消費者的家庭平均月收入是影響購買可追溯生鮮果品的主要因素。目前上海市民愿意支付高出現有生鮮果品價格20%以內的消費者多是家庭年平均收入在10萬元以上的家庭或家中有6歲以下兒童的家庭,而很少有市民愿意接受高出現有水果30%以上價格。因此,可追溯生鮮果品的價格要控制在一個普通民眾可以逐漸接受的價格范圍內。上海市在實施可追溯制度時要充分考慮普通消費者的平均收入水平,進行規模銷售,或者在推廣和起步階段由政府拿出專項資金貼補,制定合理的大多數消費者均能接受的價格,最好不要高于現行價格的20%,控制在15%左右更易于可追溯生鮮果品的逐步推廣。為此,政府要在起步階段全方位介入,充分發揮引導作用,使分散的生鮮果品生產者和銷售商能夠進行規模經營,適當降低成本,發揮規模效益。
[本文是“2009年上海市大學生創新活動計劃項目”《上海市生鮮果品可追溯體系研究――基于消費者和生產供應商的實證分析》的研究成果,項目主持人:侯熙格。指導教師:上海海洋大學碩士生導師姜啟軍]
[本文是“2009年上海市大學生創新活動計劃項目”《上海市生鮮果品可追溯體系研究――基于消費者和生產供應商的實證分析》的研究成果,項目主持人:侯熙格。指導教師:上海海洋大學碩士生導師姜啟軍]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陳芳,姜啟軍.企業構建食品追溯體系的成本收益研究[J].湖南農業科學,2011(2)
1.陳芳,姜啟軍.企業構建食品追溯體系的成本收益研究[J].湖南農業科學,2011(2)
2.王志剛.食品安全的認知和消費決定:關于天津市個體消費者的實證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03(4):41-48
2.王志剛.食品安全的認知和消費決定:關于天津市個體消費者的實證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03(4):41-48
3.周潔紅.消費者對蔬菜安全的態度、認知和購買行為分析――基于浙江省城市和城鎮消費者的調查統計[J].中國農村經濟,2004(11):44-52
3.周潔紅.消費者對蔬菜安全的態度、認知和購買行為分析――基于浙江省城市和城鎮消費者的調查統計[J].中國農村經濟,2004(11):44-52
4.樂發瑞.綠色食品消費者行為實證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5
4.樂發瑞.綠色食品消費者行為實證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5
5.李畢萬.超市知識七則[J].中國商貿,2000(10):80
5.李畢萬.超市知識七則[J].中國商貿,2000(10):80
6.李劍峰.安全農產品購買選擇行為研究――對浙江城市居民的實證分析[D].浙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6.李劍峰.安全農產品購買選擇行為研究――對浙江城市居民的實證分析[D].浙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7.李欣.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消費者行為研究[D].中國農業科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07
7.李欣.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消費者行為研究[D].中國農業科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07
一、區分善意與惡意的標準,或者合理與不合理的規定
面對各發達國家紛紛出臺的與我國出口產品有關的食品安全規定,有很多人將其看作是發達國家限制中國發展的一種途徑,或者是為了保護本國食品工業而筑建的貿易壁壘。當然,不可否認不少食品安全規定制定的確是以阻礙我國的食品出口為目的的,但是我們還必須看到大多數食品安全規定必要性,因此,在我們竭力思考各種應對“壁壘”的方法時,應當先正確的認識食品安全規定。我認為,對于食品安全規定應該將其劃分為善意與惡意的標準或合理與不合理的規定。
(一)善意的標準或合理的規定
善意的標準或合理的規定是指對于確實能起到保護進口國人民的健康,以科學評估為基礎的,不對個別出口國帶有歧視性的食品安全標準或規定。目前來說,對于一項標準是否合理的問題可以參考的主要是SPS協議,比如該協議中對于透明度,以科學為基礎的危險管理,公平等問題的規定。從以往的貿易沖突中可以看到我方人員常抱怨發達國家的標準遠遠高于中方標準, 但是應該看到世界動、植物疫情的存在使消費者不僅關心食品的滋味更關心食品的質量及其對人體健康的潛在影響。
(二)惡意的標準或不合理的規定
惡意的標準或不合理的規定是指那些帶有歧視性的,專門針對某一國家的,未能提高進口國居民健康保護的,沒有科學基礎和依據的標準或規定。在判斷一項標準是否合理時,目前主要仍是以SPS協議為主要依據。通常以科學為基礎的風險管理,公平和非歧視原則,是我們判斷不合理規定的主要標準,也是我們抵制不合理規定的有效工具。
由于SPS協議對以科學為基礎的危險管理,公平原則都不可能完全確定出標準的界限和統一的尺度,因此,我們合理與不合理的規定的界定也很難準確,但是,我要強調是我們對于合理與不合理的規定的劃分是對食品安全規定正確認識的一種方式。食品安全規定不僅僅是一種發達國家我國出口的限制和阻礙,是其他國家阻擋中國崛起的種方法,是對我國經濟的發展有害的,更要看到其必要性和合理性,只有正確客觀的認識食品安全規定,才能更好解決我國在貿易中遇到的食品安全的問題。
二、食品安全規定對我國食品工業的影響
(一)消極影響
1、對我國食品出口造成障礙。論文格式。
食品安全規定作為一種限制出口的標準,會給我國的食品出口帶來損失是必然的。在食品安全規定不斷發展的今天,伴隨著新的標準逐一實行,我國食品出口必然會面臨新的障礙。自1995年WTO成立以來,WTO成員所做的SPS通報逐年增加,面對食品安全標準的快速增加,而我國的食品行業明顯應對不及,被禁事件屢見不鮮,對我國的食品出口帶來了很大的損失。
2、給食品工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從食品安全規定出現,就不可避免的在保護進口國國民健康的同時,給出口國帶來了經濟損失。因為出口商對于食品安全的管理相對于規定的制定往往存在著滯后性,就如同食品安全規定大多是在疾病爆發或食品安全危機出現后,制定的一樣。因此,在出口商將食品安全提高到規定所要求的標準之前,在食品出口的數量和價格上,勢必會有損失。
3、增加了我國產品的出口成本。
目前,我國的食品加工業,主要以低價勞動力為基礎(如蝦仁),才能成為國際出口大戶,但為了體現價格優勢,中國的食品加工利潤已經很低,再加上食品安全檢驗和維護的成本,我國食品工業的利潤空間將被再次壓縮。而各種食品安全標準的實施使得以價格作為主要競爭力的中國食品工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如,日本于2006 年5 月29 日起開始實施的“肯定列表制度”關于“暫定限量標準”規定的農藥就有734 種, 涉及50000 余項。對于未制訂最大殘留限量標準的農業化學品, 其在食品中的含量不得超過“一律標準”, 即0101mg/ kg。以茶葉為例,“肯定列表”中的茶葉檢測指標達到276 項, 比歐盟還多。由此可見,我國的食品出口日后在食品安全檢驗和維護山投入的成本會更多。
(二)積極影響
1、迫使中國食品出口走出價格競爭陷阱。
目前我國的食品出口的優勢大多體現為價格優勢,這種優勢的建立一方面是因為我國的勞動力價格低廉,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我國食品生產和加工的技術含量低,多以初級產品為主,食品的加工鏈條短,附加值低等。另外,即使是同樣的初級產品,新鮮食品,我國的產品也往往在衛生技術方面較低,這造成了我國食品產品“低價低質”的現狀。而這種出口發展的方式顯然對我國食品行業的長期發展是很不利的,會使我國只能長期以世界食品產品的“初加工車間”身份處身于世界食品市場。論文格式。然而,我們要看到各種食品安全規定在短期抑制我國食品出口的同時,也可以迫使我國食品工業從長期考慮提升行業的生產、加工技術,走出價格優勢陷阱,創造出我國自己的技術優勢,質量優勢,品牌優勢等。
2、提升我國食品行業的生產、衛生技術水平。
由于中國各大貿易伙伴的新食品安全標準層出不窮,也使得我國的食品出口企業為了保證收益,而提升其生產、衛生技術水平,這種技術的提升對于我國整個食品行業的技術進步會產生一定的示范效應和技術溢出效應,從而實現我國食品行業生產、衛生技術水平的全面提高。
3、提高我國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促進我國食品市場的健全與完善。
國外針對我國生產的食品產品制定的食品安全標準的嚴岢性,從一定程度上也為我國消費者提高食品安全意識起到了積極作用。當中國的老百姓在電視、報紙上看到美國、日本、歐盟對各種食品頻繁的制定各種化學成分的限制,以及對轉基因食品的限制,也便開始對這些化學名詞有了認識,更逐步開始關心自己身邊的各種食品的這些標準是否超標,超標多少,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又有多嚴重等食品安全。因為需求決定供給,只有消費者的安全意識提高,對健康食品、綠色食品的需求增大,我國的食品安全才能提高,只有消費者在食品安全問題上更有意識的保護自己,政府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監管才能發揮更大的效用,推動我國食品市場快速發展和完善。
三、對策——加強政府監管在應對食品安全規定上的主導作用
(一)針對我國食品出口的主要產品,由政府建立專門的檢驗機構。
因為單一靠企業存在資金、技術等各方面的阻礙,而由多家企業聯合檢驗,根據目前我國市場的發達程度和行業的協會的發展情況,很難保證各企業不為了追逐個體的利潤最大化而產生私心,使得這種合作進入“囚徒困境”,而最終只能為該行業的發展帶來最壞的結果。因此,政府的參與在目前情況下,是最好的選擇。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食品出口中遭遇國外食品安全規定的主要是食品行業的主要出口產品,因而給我國的食品行業和國民經濟都造成了很大的損失,所以政府動用財政支出幫助這些產品的生產企業進行檢驗是值得的。
由政府出資建立專門的檢驗機構一方面可以針對國外以制定的食品安全標準,為我國相應的食品行業提供檢驗,這種集中檢驗可以避免單個企業自行檢驗所帶來的成本的擴大,降低我國出口企業的成本,避免出口企業國際競爭力的削弱;另一方面針對進口國尚未對某指標提出要求的主要出口食品,政府也應特別撥出一部分款項給檢驗機構,用來檢測普通生產廠家在該產品的生產中可能帶入的有害成分,目前我國在這一方面做的很不夠,亡羊補牢固然重要,但是預先防范能夠將損失降到最低。
(二)對食品生產企業給予幫助和引導。
由于單個企業想要提高其食品安全技術,需要投入很多的資金,中小企業不具有這種能力,而大型企業即使能夠獨立完成技術的改進,也會帶來兩方面的問題。一是企業在短時間內需要大量的科研資金,很多企業為眼前利益著想,只要還能出口就繼續按過去的方式生產,不愿主動提高技術;二是大型企業在獲得技術后,由于企業自身利益的,為了占領最多的市場份額一般不會將其成果與其他企業分享,導致其他企業重復投入,在整個行業中造成資源的浪費。另外如果由多家企業聯合則容易陷入“囚徒困境”,最終導致低效研發,技術提高緩慢;而利用行業協會的話,因為我國的行業協會仍很不成熟,很難真正起到整和、引導作用。
在這種情況下,由政府出資或由組織進行新技術的研發是最有效的方法,政府出資可以減輕企業的資金壓力,政府組織可以避免企業各懷私心,低效研發。政府可以先采取出資的方法,再等該行業有所發展后,采用組織的方法;也可以兩種方法一起使用。而這種幫助和引導對食品行業的長期發展是有利的,通過適當的引導還可以改變我國食品產品低價競爭的模式,有助于我國食品行業復合競爭力的提高。
(三)為食品產業提供相關的食品安全規定信息。
與技術問題一樣,單個企業或多個企業聯合在目前我國市場發展的程度下,都不是最好的選擇,除了上面所說的原因外,信息與技術相比是一種真正的公共物品,因此,政府的介入就更有必要。目前,我國以有專門的機構為企業提供SPS和TBT的通報信息等,但其專門性和細致性還須加強。今后,政府應在提供信息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四)幫助企業和行業處理善后工作。
對于事后申訴,特別是對于不合理規定的申訴,政府應幫助企業認識這一途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更重要的是提供為這類申訴提供專門的指導和幫助。因為單個企業在財力、信息和對訴訟的了解上有限,再加上我國企業由于市場不發達,法律意識不強,國內法律建設尚不健全,以及中華民族一貫的傳統認識等種種因素的影響,一直以來對于“打官司”有種畏懼心理,對出國“打官司”就更是以避免為主,喪失了很多我們在國際貿易中應有的權力。論文格式。而另一方面,市場體制的不健全使得我國的行業組織仍然十分稚嫩,讓其獨立擔負起幫助企業申訴的責任,未免有些強人所難。以上原因造成了目前我方產品在受到指控之后,對于即使遞交抗辯報告,提供充分科學證據支持自己論點等方面做得很不夠,因此,政府的幫助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獻
[1] Donna Reberts and Laurian Unnevehr: Trendsin Food Safety Regulation and Their Impact on Trade Disputes[J],2002(4)
[2]陳東星:歐盟食品安全法及其監控體系——兼評我國對歐盟食品出口的借鑒[J] 新疆社會科學 2003 ,1
[3]梁小萌:對外貿易中的食品安全問題及政府規制[J]探求,2003,6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得到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升,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也越來越高,然而,毒奶粉、假燕窩、假魚翅事件層出不窮,甚至連最普通的饅頭都成了威脅生命的“罪魁禍首”。縱觀食品安全事件的背后,不難發現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食品安全標準的混亂、交叉造成的,加之食品安全法律責任體系的不完善和食品安全規制體制的缺陷,造成了嚴重的后果。所以,加快統一我國食品安全標準,完善食品安全法律責任體系,發展食品安全多元規制模式,是處理食品安全問題的三大法寶。
本文以農夫山泉“標準門”事件為線索,結合我國《食品安全法》、《刑法》等重要法律規范,對我國食品安全相關標準的統一、食品安全法律責任體系的重構以及食品安全多元規制模式的發展提出了建議,以期減少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
一、農夫山泉“標準門”事件引出的問題
農夫山泉作為作為國內著名的飲用水企業,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相當可觀。從2013年3月15日開始,有消費者發現其公司購買的多瓶未開封農夫山泉(380ml)飲用天然水中出現很多黑色不明物。該消費者與農夫山泉聯系,農夫山泉堅稱產品合格,且未解答其黑色不明物究竟是何物。[1] 4月9日,有業內人士接受采訪時表示,農夫山泉瓶裝水的生產標準不如自來水,“農夫山泉質量不如自來水”的新聞不脛而走,一場由農夫山泉引發的關于瓶裝水的標準之爭爆發,并持續引起關注。
根據調查發現,農夫山泉所所用的標準低于國標和廣東省地方標準,但廣東省質監部門表示,其對農夫山泉瓶裝飲用天然水的監督抽查,依據的是國家強制標準和廣東省地方標準,近兩年的監督抽查并沒有不合格情況出現。梳理農夫山泉“標準門”事件,不難發現,我國瓶裝飲用水標準繁雜混亂。我國食品安全標準現在實行以國家標準為核心、其他標準為補充的食品標準體系。在瓶裝飲用水細分市場上,只有純凈水和礦泉水有國標可執行,而此次爆出標準問題的“飲用天然水”則沒有單獨的國家標準,各生產企業執行的是地方標準或自己制定的企業標準,而目前僅地方標準就有十余種。[2]冗雜的標準使得飲用水行業所適用的標準參差不齊,加之執標不嚴的問題,更是造成了現在的混亂局面。
然而,農夫山泉“標準門”暴露出來的飲用水標準問題并不是一個行業個案。食品標準亂象的背后隱藏著更深層次的問題,一是食品安全標準亟須清理整合;二是食品安全法律責任體系亟待完善;三是食品安全規制體制存在缺陷。這些問題為食品安全帶來了極大的隱患。
二、盡快建立統一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
我國食品安全標準還存在著以下問題。首先,對食品安全標準缺少統一規范。雖然我國《食品安全法》對食品安全標準作出了專章和系統規定。但是現行的食品安全標準仍然缺乏統一性和技術性要求,要制定出臺符合統一性要求、技術性要求的食品安全標準不是一朝一夕的易事,驟然廢止現行的各類食品安全標準顯然會引發巨大的混亂。[3]其次,地方標準、企業標準的制定因經濟利益的影響而變得更雜亂和不合理,對這部分的標準要加快對其清理、整合的步伐。最后,政府的對其投入力度不足,使得食品安全相關標準的制度與清理工作難以開展。
(一)政府要加大對食品安全標準整合統一工作的支持,加大財政投入。尤其在推進信息公開和加強教育宣傳方面,政府要給與大力支持,改善企業與消費者信息不對稱的局面,讓廣大群眾參與到保障食品安全監督鏈條中來,維護消費者的切身利益,推動食品行業健康發展。
(二)注重參照現行的國際標準和發達國家科學合理的食品安全標準,及時清理、整合我國現行的食品安全標準,對于個別重要標準和部分指標的缺失,可以由國家有關部門牽頭,組織專家學者研討,并向社會征求意見,借鑒國際先進的食品安全標準,結合我國國情制定出來。將我國現行的、科學的且己經形成食品行業一直認可的標準作為食品安全的法律標準,在全國范圍內執行。隨著食品行業的進步而不斷修善和提高食品安全標準,保證其實效性和科學性,形成食品安全標準周期性修改的制度。
(三)充分考慮地區差異、行業差異,制定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地方標準、行業標準,嚴厲杜絕企業為自身設定不符合國家標準、地方標準的食品安全標準的現象,提升食品安全標準的實用性、科學性。
三、完善我國食品安全法律責任體系
近年來食品監管正面臨著“系統性失靈”的困窘。從農夫山泉“標準門”事件將此窘境一現無余。我國《食品安全法》對法律責任體系作出了規定,主要包括市場主體的法律責任體系與監管主體的法律責任體系。盡管在此種體系中,明確了一些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行政及民事刑事的問責。然而具體的責任規范仍未能體現總則的要求,如市場主體違法成本低、追究機制不健全、部分市場主體愛打“球”“有孔必鉆”道德責任難以實現等。加之目前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過于復雜,各自的職責分工不夠明確,責任承擔也難以符合快速、嚴厲、清晰問責的要求。因此,對目前責任體系的突破已成為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關鍵步驟。
首先,可以從民事、刑法、行政三方面進行修改完善,加大市場主體的違法成本。在民事方面,要強化食品安全事件責任人的民事責任、補償受害人損失,修正懲罰性賠償數額之確定標準,提高懲罰性賠償數額,允許消費者主張賠償其律師費用。目前《刑法》對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刑事責任的規定,存在著規制面狹窄、罪責不適應的問題。建議以‘規制面廣、罪刑相當’為指導方針,修改刑法現行規定,實現刑事規制在食品相關產品、行業、環節的全面覆蓋,降低入刑標準,并調整刑罰配置。[4]在行政方面,引入行政拘留制度和企業法人食品安全違法行為行政責任的雙罰制;增加行政制裁手段等,完善食品安全民事責任體系。
其次,將道德責任法律化,同時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根據《食品安全法》的立法目的,對市場主體和監管主體明確提出“最大限度地保障食品安全,保障消費者的生命健康”的要求。使市場主體積極主動地承擔起對安全的保障責任;關注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中可能存在的風險,自主地探索建立切實有效的風險監測和預防體系,避免風險的發生。對市場主體可以是經濟利益的激勵可以是其他利益的激勵;對監管主體的激勵則應該是政治激勵。
最后,明確監管主體的職責分工,完善問責機制。一方面要在現有的執法資源基礎上進行整合,建立一個專職的食品安全監管機構,對其他部門的相關執法資源進行調配以充實和完善其執法能力,真正建立一個綜合的監管管理機構,使責任分配更加明確,問責指明對象。[5]另一方面,食品安全領域的問責法規與條例要對我國食品安全法律體系進行有效補充與完善。政府部門通過教育輿論宣傳等讓社會公眾了解問責制度,加大問責法律條例的普及力度,通過良好的問責環境的來促進市場主體加強自律。
四、探究發展我國食品安全多元規制模式
我國食品安全規制已經形成政府規制主體、市場規制主體和第三部門主體的三元的結構和格局,但三元主體沒有形成有效整合,食品安全規制處于規制主體分散化和規制資源浪費化狀態,沒有形成功能互補、力量互動和機制協調的多元規制模式。而此次農夫山泉的標準門事件,多標亂象橫生就可看出規制主體的太過分散化,而且地方政府的監管規制也不到位。食品安全多元規制模式則是一種整合政府資源、社會資源、市場資源的多元規制模式,它是以行政性規制為主導、第三部門規制為基礎、市場規制為主體,合理配置食品安全規制的權力,建構功能互補、力量互動和機制協調的多元食品安全規制模式。要盡快建立食品安全多元規制模式。
(一)完善以《食品安全法》為中心的法律法規體系,完善我國食品安全多元規制模式的立法制度。
首先要將食品安全治理的多元主體納入法律框架內,以法律形式明確各主體的參與方式、地位和范圍等內容,以律形式保障其合法性,規范其監管行為。其次,消除各項法律之間的獨立性和部門色彩,加強各主體間在食品安全治理過程中功能的藕合,實現協同運作。[6]最后,完善食品安全各環節相關法律法規,使多元參與主體,特別是第三部門、私人部門和公民等非政府主體參與治理過程時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外,主要開展針對與食品安全監管相關的地方性法規、規章以及規范性文件的清除工作,對與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國家部門規章相沖突的地方法規制度要及時予以修訂或廢止,根據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實際需要及時制定并實施與食品安全法相關的一系列的地方性法規和制度,加快補充和完善在國家層面和省級層面的食品安全監管配套法規、實施細則和管理辦法。[7]
(二)建立監督機制,保障食品安全多元主體功能的藕合。
充分利用立法和司法監督、政府內部行政監督、公眾監督和輿論監督等手段構建一個完整的、立體全方位多層次的監督體系和問責機制,促使食品安全多元治理主體充分發揮作用,保證食品安全監管始終處于“陽光”下,實現功能藕合,保障公共利益。[8]
五、結語
食品安全是一個從農田到餐桌,關系到食品的種植(養殖)、加工制作、儲銷售直到餐桌的食品產業鏈條。鏈條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都會影響到最終產品的安全性。通過采取統一食品安全標準,打破現有的食品安全法律責任體系,發展多元的食品安全規制模式等一系列措施,以期減少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使社會經濟生活秩序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君. 農夫山泉“標準門”說明什么[N].光明日報,2013 ,4(07).
[2] 廉穎婷. 近 7 成人呼吁主管部門終結瓶裝水標準亂象[N].法制日報,2013,5(04).
[3] 季任天.論中國食品安全法中食品安全標準[J].中國計量出版社,2009,4.
[4] 程姝.建議完善食品安全法律責任體系[N], 團結報,2013,3(07).
[5] 解志勇,我國食品安全法律責任體系的重構――政治責任、道德責任的法治化[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1(04).
[6] 張曉麗.我國食品安全的政府監管責任機制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10, 25-36
[7]顏美雪.論我國食品監管制度的完善[D].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3
[8]徐敏薇.食品安全多元治理主體功能耦合機制研究[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2,7(07)[/20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