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30 11:39:5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幼教學生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二、提高理解能力
突破難點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獲得準確豐富的知識,從而促進學生理解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幼兒文學課程的學習中,講到的幼兒圖畫故事具有夸飾性時,教師在大屏幕上出示德國系列圖畫故事《狗熊的婚禮》,講述狗熊安東和埃米在舉行婚禮時,一陣春風吹走了安東的帽子和埃米的頭紗,被春風吹走的帽子和頭紗經過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經歷,最后又回到了主人的手中,它們每一幅圖都突出表現了夸飾性的特點。所謂夸飾,就是通過不同的藝術手段造成畫面內容不同程度的夸張和變形。這一難點,通過圖畫故事在大屏幕上的演示,直觀、生動,學生一看便理解,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幫助幼師學生進行普通話訓練
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在將來的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普通話是教師的職業用語。所以,普通話的訓練是幼兒教師的口語課堂教學中非常重要的訓練。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播放多媒體的朗讀,可以讓學生每天早上跟著多媒體播放的播音員的標準發音朗讀單音節和雙音節字、詞,有錯誤之處再加以糾正,經過長時間的堅持,學生普通話水平在不知不覺中都會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準確的發音會運用到平時的一般口語交際中。在此基礎上,進行朗讀、講故事訓練。又如,在訓練學生講《烏鴉和狐貍》的寓言故事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烏鴉和狐貍》的寓言故事,烘托課堂氣氛,使學生邊看邊講,促進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
四、使學生正確地看待自己和評價
部分學生覺得當幼兒教師很容易,學習不努力,不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評價他人。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使學生能夠客觀地看待他人和自己。在學習幼兒戲劇文學時,我會分組讓學生表演童話劇《小熊拔牙》《“妙乎”回春》《驕傲的小燕子》,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頭飾,扮演小熊、小燕子、小白兔、小花貓等劇中角色。在表演時,我會拍攝每組童話劇的全過程后,播放給所有學生觀看,學生就會從中看出自己和他人存在的問題,就會客觀正確地評價自己和看待他人,看到了自己和他人之間的差距,在今后的學習中,會針對自己的不足或弱項不斷努力。
文獻標志碼:A
自從1995年起我國實行5天工作制、2007年起實行新的節假日制度以來,國家法定節假日(含周末)全年共116天。這意味著一般工作人員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閑暇中度過。對于在校大學生而言,閑暇時間更為充裕,寒暑假、各種長假、雙休日加起來,每年有170天左右的時間處于休閑狀態,接近全年時間的二分之一。除此之外,大學生正常的教學活動安排還隨著年級的增高而逐漸減少。因此,除了課堂教學與其他一些必要的活動之外,大學生具有大量的閑暇時間,閑暇生活已經成為大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在整個大學階段的品德塑造、知識學習、能力培養等諸方面的情況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大學生的閑暇時間如何度過,取決于大學生的閑暇教育開展得如何。所謂閑暇教育,是指教會人們利用閑暇時間充實個人生活、發展個人興趣的本領以及如何有價值地、明智地利用閑暇時間發展個性的教育。為了深入了解大學生閑暇教育狀況,我們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對河南省四所普通本科院校(河南大學、洛陽理工學院、信陽師范學院、平頂山學院)學生的閑暇教育狀況進行調查。
一、大學生閑暇教育的現狀
通過本次調查我們了解到,大學生盡管在生活中有比較充足的閑暇時間,對閑暇生活期望值也較高,但他們對閑暇生活的自我感受并不樂觀。由于他們對閑暇生活的片面認識和理解,使得他們不能選擇積極、健康向上的閑暇生活內容,這必將影響大學生的成才與發展。目前,在大學生的閑暇教育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部分大學生對閑暇教育認識不足,從而導致對自身的閑暇生活安排不當
在對“學校對大學生進行閑暇教育是否需要”的調查中,大多數大學生認為學校對學生進行閑暇教育是必要的。他們主觀上希望學校能對他們進行閑暇生活的管理與引導,從而提高自身的閑暇生活質量。但是,仍有35%的學生對閑暇教育認識不足,對自己的閑暇時間安排不當,放任自流。
調查發現,在大學生的閑暇生活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在被調查的大學生的閑暇活動中,發展型的活動少,消遣型的活動多,尤其是上網成為大學生閑暇生活的首選內容。這種以消遣娛樂為主的不合理的活動結構不利于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第二,閑暇生活的層次偏低,空耗型的閑暇生活成為大學生的主要活動。例如睡覺、與人閑聊、逛街購物等活動在大學生閑暇生活中的地位僅次于上網、散步,成為他們休閑的主要方式,這種低檔次的活動占據了他們大量的時間。這些純粹打發時光的行為,不僅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而且時間一長,會讓一些大學生倍感空虛和無聊,導致他們意志消沉,不求上進。第三,大學生的閑暇活動大多都是通過學生自由組合成伙伴或獨自一人方式進行的。上網、散步、睡懶覺、與人閑聊、逛街是大學生最經常從事的五項閑暇活動。這些活動更多的是與自我的交流,具有很強的獨立性,長期從事這些閑暇活動,易造成很大一部分學生不喜歡參加社交活動,并且易造成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表現出膽小、害羞、孤僻、不善與人交談等癥狀。在對“應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閑暇生活”的調查中,有9.2%的同學選擇“說不清”;在對“學校、家庭對閑暇生活的態度”的調查中,有14.1%的同學選擇“說不清”。這樣的回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學生對于閑暇生活的安排是不理智的和欠自覺的。
2.閑暇教育還沒有引起學校、社會和家庭的足夠重視
在調查中,18.2%的大學生認為家庭對閑暇教育不重視,17.6%的大學生認為學校對閑暇教育不重視。調查還顯示,目前一些學校的課外活動內容空洞、形式主義較為普遍,難以對大學生產生吸引力。在被調查的大學生中,只有22.1%的學生在閑暇時間參與學校組織的課外活動;只有28.9%的學生從事勤工儉學。高校擴招帶來的學生活動設施、場所的短缺,以及設施和場所收費不合理等問題是造成大學生感覺學校不重視閑暇教育的主要原因。調查表明,只有6%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的閑暇知識來源于學校教育,而認為自己的閑暇知識來源于網絡、書籍、同齡人、社會的學生人數所占比例分別是:29.7%、26.0%、19.9%和18.4%。
3.大學生在閑暇生活中,自我教育作用不足,導致閑暇生活隨意化
閑暇時間的增多,必然帶來閑暇方式的多元化。大學生的閑暇欲望也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而呈現不斷上升趨勢。但是,大學生的閑暇欲望想要順利實現,需要一定的閑暇知識和自我教育意識來保證,否則其結果必然是一方面內心的欲望日趨多樣化、更富有進取性,另一方面他們卻又不知該如何實現和滿足欲望,從而導致內心的矛盾、困惑和焦慮。調查發現,在閑暇生活中,大學生如果自我教育意識不強、作用不足,易導致閑暇生活隨意化。
二、對大學生閑暇教育的建議
從對大學生閑暇生活總體狀況的調查結果的分析中,我們看到大學生的閑暇生活總體上是多姿多彩、積極向上的,但在閑暇生活的結構、閑暇活動內容的層次、合理安排閑暇時間的自覺性等方面還存在著若干值得注意的問題。這些問題說明,雖然閑暇為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可能,但這種可能性要通過教育引導才能實現。畢竟在現階段,閑暇仍是對應于勞動而存在的(大學生的閑暇是對應于課業學習而存在的),人們(包括大學生)對閑暇的理解往往也不能超越休息放松、吃喝玩樂的傳統觀念。這就決定了對大學生閑暇生活的引導是一定歷史階段下實現閑暇價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條件。而目前,在
我國高校中各種教育活動對學生閑暇生活的影響是零散的,不能起到自覺、全面地引導學生閑暇生活的作用,因而有必要重視和加強閑暇教育,使閑暇教育成為大學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
1.培養大學生正確的閑暇觀念
閑暇觀念和意識反映了人對閑暇的態度和看法,而態度和看法往往決定著人的行為方式和心理反應。大學生閑暇生活中的許多問題都與他們沒有正確的閑暇意識和閑暇觀念有關。所以說,培養大學生正確的閑暇觀念和閑暇意識是幫助他們合理度過閑暇生活的基石,是對大學生進行閑暇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這就需要學校充分利用多種渠道,如課堂教學、校園文化活動、校外文化活動等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正確的閑暇觀念,開展有意義的閑暇活動。
2.學校、社會和家庭要互相配合,共同對大學生實施閑暇教育
首先,高校要成為大學生閑暇教育的主陣地。大學生的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大學校園里度過的,他們接觸最多的也是學校里的管理者、教師、校園環境、文化氛圍以及大學課程。因而,高校作為大學生閑暇教育的主陣地,要充分發揮對大學生閑暇教育的引導作用,要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對大學生進行閑暇教育。其次,學校要配合社會其他部門共同實施閑暇教育。當今,大學生生活在信息社會的海洋中,毋庸置疑,他們的心理發展必然受到社會各種因素的影響。面對開放社會的各種消極誘惑,對大學生的閑暇教育僅僅依靠學校是不現實的,這就需要學校與社會教育機關、社會教育組織、社會文化機構積極配合,動員全社會的力量,根據學校及其所在地區的特定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因地制宜、多種方式、多種渠道地開發和利用閑暇教育資源,多股繩擰成一股勁,為學生的閑暇生活提供更為廣闊的智力背景和活動空間。整個社會的文化氛圍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有無聲的熏染作用,因此社會尤其是文化部門要用高雅、健康的精神產品去引導人們的審美觀,這一點尤其應該得到人們的重視。
教育是心與心的活動,只有從心里發出來,才能打到心里去。”老師與學生是實現教學相長的整體。只有發生心靈的碰撞,才能對學生產生巨大的推動力,激發其成功的激情,這中間的紐帶,就靠誠信。然而,在工作實際中,常常會看到有的師生關系惡化,產生隔閡,甚至對立,發生沖突。嚴重影響教學效果,有的學生逃課,對老師冷漠。致使師生都很苦惱。
眾所周知,受社會大環境某些陰暗面的影響,學生的心靈會蒙上一層塵土,我們的教育絕不是單對學生智力的培養,更重要的應該是對學生靈魂的塑造、能力的培養。當今社會呼喚誠信,我們的學生是祖國的未來,要講誠信,我們教師就應該在學生面前樹一座誠信的豐碑!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所以,我們要作學生真誠、守信、“言必行,行必果”、敢于負責的典范。贏得學生的尊敬與愛戴,建立協調融洽的師生關系。
一、實現老師角色的轉換
在傳統的教育中,老師大多是教學活動的主宰,學生是老師的服從者,師生間的交往是制約性的交往,缺乏對話的平等。在我們這個有著“師道尊嚴”傳統的國度教育論文教育論文,尊師重教已為人耳熟能詳。老師因其“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能而歷來受到人們的尊敬。在科教興國的今天,學生和學生家長對教師的尊崇自不待言。所以,在我們的學校中,教師的尊嚴一般來說不成問題,而學生的尊嚴卻是個向來被忽視的問題。據調查,許多學生(特別是暫差生)在回答教師的問訊時往往有“履冰鄰淵”之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健康成長。現代教育的宗旨應是培養和諧的人,對這一點至今仍要大聲疾呼。要培養和諧的人,就必須首先把孩子當作有血有肉的人來對待,通過發掘孩子的自身特質和潛能,讓其身心與智能健康地成長。但在我們一些教師包括家長的意識和潛意識里,學生,孩子不是有情感、有自尊,有自主意識、需要激賞與關愛的活生生的人,而是什么都不懂,必須講導、塑造、打鑿之“物”,甚至是達到預定目標(如學校的升學率、家長的理想)的一種手段。因此,現代教育思想要構筑新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從而保證學生活潑、主動全面地健康成長。因此,教師要重新定位,不能以長者、尊者自居,隨意地指手畫腳,而要以民主的心態,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平等地交流。因此,我們必須轉變教育理念,構筑一個師生交流的平臺,才能保證教育結構實現良性循環。
二,加強與學生心靈的溝通
在工作中我發現,我們的學生頭腦敏捷,反應敏銳,感知外界的能力相當強;能很快對老師的一言一行作出反應,即使我們一個小小的動作,也可能對學生形成一種暗示,影響其心理的穩定性,如果我們只能講一些大道理,他們會很厭煩;如果只是對學生講這不許,那不許,會讓他們產生極大的生疏感,距老師于千里之外,躲起老師來;師生間缺乏相互的信任。所以,教師應作好“學生朋友”的角色,贏行學生信賴。學生心中有話才能毫無拘束地跟老師直說,甚至把不愿告訴父母的內心秘密也傾吐給老師。這樣,我每次給學生提要求,都要從學生自身的利害關系出發,告訴他“為了。論文格式模板論文的格式。。。。。”你“應該。。。。。。”。這樣,變強迫命令為學生自發行動,師生間的隔閡減到最少。所以,真正有尊嚴的教師,是那些懂得自尊與尊重學生的人。在我看來,讓學生在被尊重中學會尊重,讓學生在被愛中學會愛,確立做人的尊嚴與自信,比讓他多記住幾個單詞重要得多。
三、正確對待學生的誤解
在工作中,師生間難免會產生誤解,我們教師就要善于華解與學生的矛盾,用自己的熱情去融化學生心中的冰。一次,一位同學拒絕交作業本,我找到他問為什么,他說“看別人的作業認真教育論文教育論文,你看我的作業不認真”。當時我非常生氣,但沒有發作。而是采用了“冷處理”的方法。把學生帶到辦公室,打開辦公桌上的作業本,和學生一本一本地看,沒幾本,學生就說“老師,我錯了”。我告訴他思想上想不通,生活上有困難都可以和老師講,也可以寫條子。他心情舒暢地走了。
可見,即使學生誤解了自己,也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地批評一通,那樣只能加深師生間矛盾,影響教學質量,教師對學生要坦城以待,以心換心,用一腔赤誠的愛,換來一片真摯的情。教師對學生出自內心的愛如“潤物細無聲”的三春甘霖,學生從教師的辛勤耕耘中體會、感受到了教師的愛,就會表現出積極的尊師情感。
四、正視自己的不足或錯誤
人非圣賢;孰能無錯。每一個教師都難免在教育學生,處理矛盾,課堂教學上產生失誤。如果我們要求學生形成誠實;光明磊落的品德。但自己有錯的時侯,躲躲閃閃,遮遮掩掩,文過飾非,知錯不認錯,學生會認為教師言行不一,好唱高調,從而喪失了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的最寶貴的機會。車爾尼雪夫斯基說:“教師把學生造成一種什么人,自己就應該是這種人。”
可見,誠信是構建良好師生關系,進而推動教學改革的基礎;在教學工作中,我們只有不斷探索,才能推動教育改革的落實!
從對我院近三年的醫藥衛生類專業學生入校的文理生源數據統計結果得知,藥學、中藥、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醫學檢驗技術各專業學生中,有不到一半的學生是理科生,而在理科生中,僅有15%左右的學生高考選物化。因此,文理生源的差異,以及有無化學學習基礎的差異導致了在有機化學學習中學生上課普遍反映有機化學內容抽象、難學、難懂,教師上課普遍反映一問三不知、內容無從下手、進度趕不上、考試大面積不及格,出現了教師上課“不會上”、學生考試“不會考”的現象。
1.2使用教材
教學使用的教材是我院教師主編的醫藥衛生類專業適用的“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教材內容經過濃縮精簡,刪去了晦澀難懂的反應機理、反應歷程、復雜的反應等內容,并且結合專業特色,增加了反應的實際應用和重要的有機物在醫藥中的重要用途等內容,因此,本教材的編寫可以說是專門為醫藥衛生類專業學生量身定做的。
1.3課時安排
對比大學本科教育有機化學的教學課時安排,本科教育有機化學一般分兩個學期至少120個以上的課時,然而高職教育有機化學的理論和實踐課時加起來僅有64~80個課時,因此,課程教學課時少、內容多、任務重。
2教學對策
針對以上“教”與“學”中存在的問題,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和適合的教學手段,使學生有機化學學習有信心、不放棄、興趣高、學得快、學得好,是教學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2.1摸底調查、對癥下藥
在開學之初,統計本班學生的文理基礎,以及大概了解學生的入學分數段,做到心中有數,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除了學習基礎,平時還要善于觀察不同班級學生的學生習慣、學習風氣、學習態度等,通過學期初學生學習基礎的靜態摸底以及學期中學生學習心理的動態摸底調查相結合,把握學生的學習心理動態,對癥下藥,因材施教,逐步引導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心理轉變,輕松學習有機化學。
2.2合理安排、循序漸進
針對學生入學來的化學學習基礎,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如學生化學基礎比較薄弱,在授課計劃中,教學進度以先慢后快為宜,教學內容以由淺入深、由簡到難為宜。避免教學一開始,教師每節課“高速”趕進度,或者花大量的時間講反應機理而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的的接受能力,久而久之,學生將產生“懼怕”有機化學、“討厭”有機化學的學習心理,影響教學效果。例如烷烴章節中,烷烴的命名規則是學生接觸到的有機化合物的最基本的命名規則,也是對最簡單的有機物的命名,其他有機物命名加上官能團的命名規則即可,如果在這里沒有學透、學懂,后期的有機物的命名將遇到攔路虎,因此這部分內容需要多花點課時講解,練習,并且進度不宜過快,盡量不讓一個同學掉隊。再例如雜化軌道的內容,要求學生熟悉核外電子的運動狀態、排布,共價鍵等知識點,如果學生欠缺或者不熟悉這部分內容,教師要花點課時補充或者要求學生提前自學,以便在內容上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引導學生扎扎實實地掌握知識。
2.3興趣導學、學而不厭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興趣不僅使學生渴望獲得知識,具有原生性動力作用,而且在學習過程中刺激著愉快的情緒體驗,有利于產生進一步學習的需要。例如在有機化學課程教學伊始,首先要讓學生了解有機化學對人類所作出的重要貢獻,有機化學在醫學、藥學人才培養中的核心地位,有機化學在專業課學習中的重要作用等,進而分析當地醫學、藥學行業發展趨勢以及學生就業前景,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專業特點,穿插有機物的發現、俗名的來源,有機物或者化學反應在制藥或者臨床中的應用,“社會熱點”等內容,引導學生不斷地對有機化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學而不厭。
2.4把握規律、觸類旁通
大多數的有機化學教材的章節基本上都是按照有機物的類別來編排的,一般來講,含有相同官能團的化合物具有類似的性質[2],一類物質一個章節,每一章節又是按照“分類、結構、命名———性質———用途”為主線,因此規律性特別強。在教學中,要求學生把握“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之間的關系,通過一種物質的結構和性質,掌握一類物質的結構和性質。例如,在乙醇分子中,受羥基吸電子的影響,α-H比較活潑,易發生氧化反應,Cr2O2-7(橙紅色)被還原為Cr3+(綠色),生成乙酸,因此,酒精分析儀利用該反應原理來檢查駕駛員是否酒后駕車,并且從乙醇的氧化反應可以看出,反應實質是含有α-H的醇的脫氫氧化,即伯、仲醇都能發生此反應,而叔醇不能。因此,把握有機化學的學習規律,由點到面、由個別到一般,觸類旁通,學好本門課程。
2.5手段并用、雙管齊下
在有機化學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式可以概括為:一張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書,教師臺上講、學生臺下記,學生能緊跟教師的講課節奏,注意力比較集中,但是課堂單調、容量有限;在現代信息化的課堂上,教師大多利用PPT課件邊播放邊講課,學生看著課件,以聽為主,課堂內容豐富、生動活潑,時而穿插動畫、時而播放視頻、時而展示圖片等,能夠吸引學生的眼球,課堂容量大。但是PPT播放的節奏一般較快,很多同學跟不上播放速度,來不及做筆記或者索性放棄了做筆記,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上課只是聽“熱鬧”。因此,教學中,將兩種教學方式相結合,有利于提高教與學的效果。
2.6輔導答疑、查漏補缺
“師者,所以授道授業解惑也”。這句話告訴我們,教師不只是傳授知識和技能,而且要解答學生在學習中的困惑。在有機化學教學中,面臨的問題是內容多、課時少、進度快、學生層次參差不齊,這也是高校教學的特點,因此,采取以課堂提問、定點答疑、問卷調查、課后作業以及手機短信、微信、郵件、QQ群、教學資源庫交流平臺等信息化手段的輔導答疑方式,一方面可以彌補課堂講授的不足,查漏補缺,及時發現教與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及時解決,把問題扼殺在搖籃中;另一方面通過輔導答疑,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增進師生情感,避免教學中教師“自我感覺良好”的現象,發揮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教學效果,從而實現“教學相長”的目的。
2.7評價多樣、綜合考核
經過了高考“一卷定終身”的學習模式,進入大學學習,課程學習應該更注重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考核,發掘學生的內在潛力,培養“會學習、會應用”的學生,而不是死讀書的書呆子。因此,在學生的課程學習評價方式中,評價方式多樣化、過程化、個性化,有利于反映學生的綜合能力。如學生課程以綜合成績計算,包括:平時表現,如課堂活動的參與性、回答問題的積極性、考勤、作業的完成情況等;測驗和期中成績,如平時的各項考試成績都關系到最后的總評,因此,一次考試差,亡羊補牢還為時不晚,讓學生看到希望和機會;實驗成績,在實驗過程中,學生的動作操作規范、小組協作能力、實驗現象觀察、數據的記錄和實驗報告的完成情況;在學期中,也可以針對教學內容安排課外活動,如查閱資料寫報告、自主設計實驗線路、調查訪問等,都可以從不同方面考核學生的學習能力;最后是期末考試的卷面成績,以上各項按照適當的比例計算得出學生的期末綜合成績。
成為企業家[1],擁有不可企及的財富,是每一個有抱負的大學生念念不忘的幻想。之所以稱之為幻想,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許多大學生只是想自己如何成功,卻沒有去估測自我的能力和實踐自己的想法。在SYB創業培訓的第一堂課,就是讓學生在企業這個概念框架下,學會認識自己能力與自己能力被認識。為此,筆者專門設計了一個小游戲叫“我能行”,游戲內容主要是:環節一,讓學生從背后試試兩只手上下能否摸得到;環節二,頭不動用一只繞過頸一圈模同側耳朵。這兩個環節是要讓學生感受自己的存在,以一種非常規的動作體驗突破自我的狀態,在游戲過程中很多學生不能很快反應過來,只有少數人能夠迅速達成任務。由此,在游戲結束之后還有許多學生意猶未盡,這樣不知不覺就把創業的“創”字獨特之處,讓學生清晰明了的理解到了這種“求新”“求異”的思維,并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創業者應構思的企業
當大學生們對創業產生興趣之時,適時地將建構企業的模塊充分地呈現給他們,讓大學生自己去組合和拼裝,通過自己的理解將初步的想法細化,然后變成一個計劃或工程。大學生的抽象思維相當活躍,在企業構思的活動中,必須要利用已有的資源和生活經驗,并創造成游戲情景,讓他們去發現自己身邊的“商機”。在這方面,我做了些小嘗試,例如:在“生活大八卦”的游戲里,兩組學生分別扮演娛樂明星和娛樂記者,雙方就假定的娛樂事件開始相互發問,由第三組學生進行勝負判別,勝負的條件是誰能從對方那里獲取更多的潛在商業機會。生活當中娛樂新聞經常是鋪天蓋地,大部分人已經覺得麻木了,但是我們需要留意的是這當中潛在的市場,特別是個性化的小市場,對于“小”“微”公司的發展機會良多。游戲之后,學生們紛紛表示自己一定要去開個明星隱私保護公司、娛樂記者咨詢公司等等。
三、創業者應評估的市場
市場[2]是商業活動的核心,尤其是在創業初期選擇市場也就決定了日后的入行問題,在許多企業發展失敗的案例當中,最大的失誤往往都是市場定位錯誤,例如:中式快餐店敗給洋快餐、體育品牌李寧被迫重組業務等等。因而,最初的創業過程中一定要審時度勢,做好市場調查,認真地分析行業數據和發展前景,在培訓階段要想讓學生做到這幾點,應該做些實踐性比較強的活動,例如:安排學生進行假定商品販賣的游戲,學生通過自己扮演直銷人員和顧客進行交流,并將自己的商品成功推銷出去便可以得分。學生在做這個游戲時,大部分人都沒有能夠成功地推銷出自己的商品,并且讓消費者感到厭惡。游戲結束之后,我和同學們一起總結了一下,任務失敗主要的原因是產品缺乏競爭優勢和銷售人員不善言辭。
四、創業者應搭建的組織
創業是一項社會性很強的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創業者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一定要學會處理各種人際關系,特別是團隊內部的關系。創業者一般來說都是以團隊形式出現的,特別是企業型的創業活動中,團隊凝聚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必須培養大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合作精神,例如:“分組投藍游戲”這類集體活動,在很大程度上想要獲得勝利,最基本的保證就是團隊的組織力。學生被分成兩個小組,一對為紅組,一對是藍組,兩隊同時進行投籃,但是允許其他隊員在旁邊采用非肢體動作進行鼓勵或者干預,以五分鐘之后的投進籃框得分多的為勝者。在這個過程中,團隊如何有效組織便成為學生們考慮的第一點,讓投籃技術好的同學去當投手,聲音大的去當對方的破壞者或自己的鼓勵者。學生們為了同一個目標努力,相互協作并在自己扮演的角色體驗時,得到一定的心理補償或損失,產生認知沖動,然后對已有的組織結構進行重組。
五、創業者應具備的形態
法律意識是經營企業的人,最需要補充的知識,這種意識是一種固定形態的制約因素,對于企業經營者而言必須加以重視。在SYB創業培訓中,學生必須清楚地認識到企業經營不能觸碰的“紅線”,也必須認識到企業經營者擁有的權利。在這方面的訓練,必須依賴實例作為支撐,例如:安排學生就自己想要創辦的企業,寫一個“申請書”,把企業的全方面信息包括其中,特別是與法律相關的內容作出特別注明。學生將自己的“申請書”交由教師審核,然后把不合格的發還給學生,再改再審,反復幾次之后對于相關的法律學生便可以認識得很通透了。
六、創業者應清楚的責任
企業經營不僅僅只有利益,還有更多的是一種責任[3],這種風險與責任并存的行業,無時無刻不在告誡新人“入市需謹慎”。因而,在創業前的培訓一定要明確這種風險意識,設計一個“冒險類游戲”是最恰當的,讓學生扮演偵探處理一個假定的違法犯罪案,學生必須找出所有的線索,最終才能破解誰是幕后首腦。這個游戲趣味性和思維性極強,學生如果不清楚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就很有可能遺漏掉重要證據,并無法破案。“游戲教學法”被引用到SYB創業培訓中,并是不為了為難學生,而是讓他們以深層次的感受,去磨練自己作為未來企業家的膽識和魄力。
七、創業者應統籌的預算
“模擬醫院”是一款很時髦的電子游戲,玩家在游戲中主要任務就是完成醫院的管理工作,醫院的工作很多很雜,例如:盜竊、病人受傷、醫務人員不夠等。這些問題的解決,必須依靠管理者的統籌運算,特別是預算的執行,在游戲中玩家所擁有的建設資金和開銷都以虛擬貨幣出現,并且是模擬真實的收支情況。玩家如果沒有能夠做好預算,最終導致入不敷出的話,游戲就會宣布結束。筆者認為,將“模擬醫院”這類真實感很強的游戲引入培訓課堂相當有必要,不單單是為了真實地再現場景,更重要的是將潛在的不平衡因素凸顯了出來,給學生以強烈的危機意識體驗。
八、創業者應實施的策略
幼師專業的舞蹈教學可以不必按照傳統舞蹈教學模式來進行技能訓練。應將舞蹈訓練中的軟開度和控制能力等訓練適當地減少,難度也要適當降低,而應更加重視鍛煉學生的動作和協調能力,從簡單的單一動作到一整套的動作訓練,以此來達到使學生肢體靈活和動作協調的目的。
(二)提高學生的素質
由于初中階段的教學在舞蹈方面沒有過多的要求,所以幼師專業的學生也普遍缺乏舞蹈功底。因此,一定要加強對學生的素質培養,才能更好地保證他們步入社會以后能有更好的發展,這也同樣是市場競爭的需要。
二、舞蹈教學能力的培養
(一)基本教學能力的培養
首先要注重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口語能力是教師必備的能力,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清楚地表達出自己對舞蹈語匯的理解,在練習舞蹈動作的同時也讓學生的口語能力得到了鍛煉。在舞蹈課上教師提問學生的內容可以是舞蹈的作用、動作要領等。此外,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由小組成員進行相互的講解和指導,讓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對所學內容印象更加深刻。在找到難點的突破口的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從教能力,讓學生在組織管理上也得到一定的鍛煉。
(二)舞蹈創作能力的培養
1.進行模仿訓練。作為幼兒園教師,一定要有舞蹈編排的能力。幼兒師范專業的學生在編創能力培養過程中,首先應做的是模仿訓練。從模仿開始,逐漸再向創作的方向發展。幼師專業學生中不乏一些舞蹈能力較差的學生,對于這部分學生,教師可以采用留作業的形式,將固定的歌曲分配給學生,由學生自主查找相關視頻,并進行模仿,培養學生對音樂節奏的感知能力。在教學中一定要循序漸進,開始時盡量降低舞蹈創作的難度,使學生能夠萌發創造的意識,通過對舞蹈模仿的總結來產生聯想,從而創造出新的舞蹈。
2.動作重組。動作重組指的是將原有的動作進行變化,做出其他的動作來。變化可以分為:節奏變化、改變部分動作、改變順序等。教師可以用簡單動作引導學生進行變換,可以從方向、順序各個方面進行變換,然后再由教師進行動作的點評,最后選出一組合適的動作再由學生進行練習。
3.了解幼兒。作為幼兒園教師一定要了解幼兒的心理和生理特點,例如:可以在幼兒衛生學當中了解到幼兒期是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骨骼比較軟,容易變形。通過對幼兒的了解才能更好地為幼兒選擇舞蹈,使他們能夠在舞蹈練習中避免傷害。在動作的設計上,應充分考慮到幼兒的身體發育規律及特點,且動作的設計可以具有一定的童話色彩。
文言文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我們祖先集體智慧的結晶。它語言生動豐富,用詞精練準確,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多不勝數。文言文教學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一個重要介質,能讓學生繼承祖國優秀的文化遺產。所以,新課程標準“階段目標”中要求7~9年級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但事實上學生面對文言文的學習,大多提不起興趣,不想學,不樂學。為何如此?怎樣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實現新課程理念,激發學生興趣,提高文言文教學效能,使學生能學得愉快,學得扎實?筆者就上述問題談談幾點見解。
一、學生為何不太愿意學習和背誦文言文
為什么學生不喜歡文言文?
所謂文言,一般指以先秦語言為規范的古代漢語的一種書面語言,是我國古典文學的主要文學語言。文言文,就是用文言寫成的文章,是相對白話文而言的。新課標把“培養中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當作初中文言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因為語言上的差異,導致了學生閱讀文言文的障礙。不喜歡文言文的原因是什么?筆者認為,學生缺乏學習興趣是關鍵。認讀障礙讓學生難以走進文言文,從而認為文言文“學之無用”。沒了興趣,學習的目的不明確,缺乏了應有的原動力,又怎會想學并學好?所以想要學生學好文言文,關鍵是讓他們明確為何要學。學習的目的明確了,興趣就會繼而有之;學習的積極性有了,自然容易學好。所以在教學文言文前,有必要向學生講清楚為什么學,學了有什么用處,用怎樣的方式方法才能又快又好地學到手。學生懂得了學習的目的意義,并感到學好文言文并非難事后,學習的積極性自然會提高,自然就會想學樂學了。
二、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文言文教學效能
學生的興趣猶如水面,教師只有善于體察學生的個好,善于激發、引導,才能興起波瀾。一線語文教師必須樹立為學生多方面發展的教學立足點,把教學過程看作是對話、溝通、合作共享的活動,為學生主動探索和發現提供空間和機會,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語文,實現有效、多項和高質量的互動,從而實現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性目標。具體來說,可以采取以下幾方面教學策略:
2.1精心設計導語,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講授文言文導入的方法很多:介紹作者、時代背景;褒揚作品的價值;引錄文中佳句名言;描繪情境;簡述有關故事、笑話、趣聞;制造懸念;復習舊知識;點明學習目標或是直觀導入等等。目的是讓學生對文章和作者有個大概的了解,激發其好奇心和求知欲,產生想學要學的動力。如講《岳陽樓記》時,教師先介紹范仲淹的生平,突出他政治上變革求新,在惡劣的政治環境里力爭強國富民,最終卻被貶流放的坎坷經歷,再引用文中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來總結,突出強調作者的高尚品質和“憂國憂民”的愛國熱忱,激起學生對作者的欽佩崇敬之情。當學生已經進入到《岳陽樓記》的情感氛圍中,再讓學生披情入文,認真閱讀課文,然后分析講解課文,自然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2加強誦讀,在誦讀中培養語感
朗讀和背誦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是提高語感的重要途徑,對于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想象能力等,都具有重要作用。既然語言障礙是學生缺乏學習文言文興趣的重要原因,我們就應該用誦讀來培養學生的語感,掃除閱讀障礙。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反復誦讀可使學生認知文字,理清文章脈絡,進而感知作品中的藝術形象,體會作品的語言藝術,在不知不覺中就可以把課文中的東西化而為自己的東西。如在講授《論語》時先讓學生聆聽課文朗讀錄音帶,并結合學生的聽讀體會簡單分析朗讀的節奏、輕重音、語氣強弱等基本要點,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朗讀。當學生對課文已經比較熟悉的時候,再讓學生分組進行比賽朗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學生已經初步了解了課文的內容,慢慢縮短了與課文的距離,就為更深層次的講解做好了準備。又如在教學《魚我所欲也》這篇課文時,筆者先范讀課文,明確朗讀要點;再請朗讀能力較強的學生仿讀,然后安排學生分組讀、齊讀,讓學生在朗讀中去體會“舍生取義”的情感。再如《與朱元思書》的配樂朗讀、《唐雎不辱使命》的分角色朗讀等等。靈活多樣的朗讀活動,能夠培養學生語感,獲得對作品的形象感知,在不知不覺中掃除學生面對文言文時的畏難情緒,培養學生深入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文言文的教學效能。
2.3巧用電教媒體,創設多種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因為認知的障礙性,導致學生和文言文之間總隔著一道鴻溝,教師必須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形成生動活潑、主動學習文言文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產生豐富的情感體驗,從而優化文言文教學。若能巧用電教媒體,創設多種情境,則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選編進教材的文言文大多文質兼美。在文言文教學中,恰當運用電教媒體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具體化,把文字性的描述進行還原,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橫在學生與文本之間的鴻溝自然就會消弭,自然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例如在《醉翁亭記》的教學中,筆者充分利用圖片形象再現瑯琊山的美景,繪制了醉翁亭游覽路線圖,并在各立足點標明所見景物,每看到一處就利用從網絡上尋找到的圖片相互對應,使學生產生形象直觀的印象,再對照課文語句,品味瑯琊山特有的奇觀。這一幅幅奇麗的圖畫語言,把學生引上了人間仙境,其情其境令人神往。再如教《水調歌頭》時先播放學生熟悉的王菲演唱版“水調歌頭”——《但愿人長久》,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教《三峽》時先播放三峽風光的視頻,再讓學生閱讀課文,對比文中三峽與畫中三峽的異同;教《出師表》之時,利用動畫課件展示歷朝歷代贊頌諸葛亮的名聯名句,讓學生對諸葛亮的形象有初步的感知……諸如此類的方法,都能夠創設出濃厚的情境氛圍,調動學生豐富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優化文言文教學。
2.4注重課文拓展,豐富想象,領悟主題
康德說:“想象力是一種創造性認識功能”。語文學科有廣闊的想象拓展空間,要充分利用這一特點,積極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教《陳大丘與友期》時,要求學生結合現實社會,談談自己對于誠信的理解;教完《石壕吏》后,要求學生自編自演,將詩歌排演成戲劇;教《使至塞上》、《渡荊門送別》一類的詩歌時,要求學生根據詩意,產生想象并繪畫在紙上,比比看誰畫得最好,最能體現詩意;教學《論語十則》時,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切身學習經驗,談談閱讀體會;在教《小石潭記》和《三峽》時,帶領學生將兩篇課文作對比閱讀,比較文章寫作方法的異同、情感表達的異同……教材內容不同,教學方法不一,多種教學方法在課堂中靈活自由的運用,能夠不斷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達到有效高效的教學目標。
2.5聯系實際,加強個性感悟,拓寬學習空間
席勒在《審美教育書簡》中提到:“心的感受性的程度取決于生動性,而它的范圍取決于想像力的豐富。但是,分析的功能占了上風,必是會奪走幻想的力與火。對象的范圍變得狹窄,必定會減少幻想的豐富性。”通過圖畫、音樂、表演等具體生動的教學情境的刺激,學生對課文的感受是強烈的,但范圍是有限的。有些課文讓學生深受感動,但過后回到實際生活中還是依然故我,因此,教師要懂得點撥,使學生能用課文學習中獲得的感性和理性認識指導自己的實際學習和生活。例如,學習《送東陽馬生序》時,講完宋濂在學習中遇到的種種困難后,筆者話鋒一轉:“宋濂當時的學習條件和我們大家今天的條件相比如何?”“我們現在的學習態度和宋濂比起來又如何?”全班靜默,大家似乎都在反思著自己的學習態度。筆者請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同學們的情緒受到強烈的感染,談起來的態度也明顯認真了,很多人都對自己的“虛度光陰”表示愧疚,更進一步明確要向宋濂學習,做生活的主人;在這基礎上,再和學生一起去歸納課文的主題,就是水到渠成之事了。再如學習《傷仲永》時,讓學生將自己與方仲永進行對比:天資如何?勤奮度怎樣?結果會如何?這樣的對比,讓學生明白到學習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無論過程如何,目標只有一個:拉近課文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距離,當學生能夠運用課文中學到的知識去指導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橫在他們與文言文之間的鴻溝也就消失了,文言文的教學效能自然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2.6多用激勵性評價,練習布置難易適度,多少適量
給予學生肯定性、鼓勵性評價,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位學生,用贊賞的話語評價學生的發言,這更能激活課堂氣氛。在課堂學習中,筆者對學生富有新意的回答,會及時報以掌聲,發給他一個“創新卡”以資鼓勵;為了調動學生發言的積極性,讓學生踴躍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學生的回答即使不太正確,也會給予激勵性評價,肯定他參與學習的積極態度;尤其對于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盡量利用難度低的題目去提問他們,提高他們答題的正確率,幫助他們樹立學習自信;這些都能引發學生更加強烈的課堂參與激情,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達到有效性教學目標。在平時的作業布置中,筆者會認真研究教材,深入了解學生學習實際,根據學生的學習層次,分層布置練習。練習注意難易適度,多少適量。如翻譯句子、背誦默寫的作業是必須的,要求全部學生完成,目的是既檢查教學效果如何,又能令學生逐漸學會自行理解和通曉文言句子,以達到“古為今用、學以致用”的目的。而對于文段閱讀類的題目,學習基礎差的學生不做要求;至于賞析類的題目,則只要求學習基礎好的學生去完成。練習分層,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既鞏固了教學成果,又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了文言文的教學效能。
三、結束語
“學無邊涯,教無定法”。教師必須樹立為學生多方面發展的教學立足點,有一顆熱愛學生的赤誠之心,有教書育人的高度責任感,努力去研究、探索、改進教法,把教學過程看作是對話、溝通、合作共享的活動,為學生主動探索和發現提供空間和機會,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語文,實現有效、多項和高質量的互動,從而實現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性目標。相信教師的心血一定能在教育事業的園地里開花結果。
參考文獻:
[1]秦訓剛,晏渝生.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教師讀本[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一、營造寬松、自由、和諧的學習氛圍
課堂是教與學雙邊活動的主陣地,課堂氣氛直接影響到學生能否主動參與。在教學中,教師應盡最大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充滿關愛、平等自主、尊重個性的學習氛圍。教學過程要實現“三個溝通”――全員互動,人際溝通;教學整合,文化溝通;師生調適,心靈溝通。樹立“雙主體”觀念,提倡平等互動交流,著眼“參與度、親和度、自由度”,建立課堂平等交往的對話機制,學生在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下,在平等和諧的教學氣氛中比較容易發揮個性特長。
理想的互動式語文課堂教學應是教師帶著富有創意的設想和對學生恰如其分的期望,學生帶著努力創新的愿望,共同步入教學天地。教師不斷提供創新機會,學生積極投入創新活動,師生互為動力,在共同營造的寬松自由、活潑愉快的氛圍中,教學相長,互相激發更多靈感,追求更多更新的創造。
二、開放互動
1.形式是開放的
語文課堂教學的互動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也有學生與學生的互動;有固定的同桌學生互動,也有不定的學生與學生互動;有學習的互動,也有作業的互動;有教學內容的互動,也有學習方法的互動,等等。比如說將過去學生被動完成、教師機械批改的作業,改變為師生雙向設計、學生自主安排、師生雙向批改、雙向評價式的互動型作業。
2.思維是開放的
語文課堂的互動教學中,學生頭腦里沒有了教師填鴨式的框架束縛,加之輕松平等的課堂氣氛,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去理解課文內容,思維更加活躍,答案也更豐富多彩,使學生時時有一種愉悅的心理體驗,感受到思維勞動本身的樂趣,增強語文學習的自信心。
3.答案是開放的
語文學科的人文性決定了語文教學中的許多問題的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同時由于學生個體的生活體驗不同,在互動答問的過程中,語文問題的答案也常常不是唯一的,只要學生的思維動了起來,沿著科學的思維方法積極在思考,允許學生答案的多樣性,而不再是像過去那樣給學生一個統一的標準答案。
三、質疑答問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僅是教學或實驗上的技能問題,而提出問題,卻需要創造性和想象力。”宋代學者張載也說:“學貴有疑。”語文課堂的互動教學改變了教師居高臨下主宰課堂的局面,實現了教師單向提問向師生共同研究問題、探求新知的方向轉變,提供了學生質疑問難的平臺。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把提出問題的權利交給學生,讓他們有充分的機會去發現,去研究,去創造。
學生的思維狀況好比火花,一旦點燃就會呈現出五彩繽紛的景象,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做好誘發學生思維的工作,引導他們質疑問難。
四、自由創造
語文課堂上互動教學是以老師和全體學生的互動為表象,但切忌停留在學生的動的表層上,應以學生的思維互動為核心,實現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思維創新。并不是問題提得越多課堂效益就越好,關鍵在于問題本身的價值如何,應以提出高質量的問題為最好的課堂效益。
理想的語文課堂互動教學應該是學生浮想聯翩、精神煥發和創意生成的智慧的沃土,在這種互動的課堂學習中,別人的感知課文、理解知識的信息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經驗被別人的看法所喚起,不同的意識在撞碰中相互同化,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就可能產生。
隨著幼兒教育事業飛速發展,教學資源的開發已經成為幼兒教師研究的重要課題。如何巧妙地開發幼兒所在社區的生活化教學資源,成為教師近年來一直在思考與研究的課題。本文從以下三個方面對社區生活化幼兒教學資源的開發進行論述。
一、基于學情發動家長,通過小游戲達成預設目標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參與的活動,教師要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特點,在農村社區生活中,要選擇不同的游戲材料,讓每個幼兒都能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進行游戲。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家長的作用,動員家長設置扣紐扣、拉拉鏈、扎辮子等游戲活動,指導幼兒動手操作,培養幼兒的耐心和手眼協調的能力。教師還可以通過微信群等方式,建議家長有目的地幫助孩子認識家庭中、村落里、農田間的各種事物。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會對事物的基本特征如色彩、形狀、數量及大小有感性的認識,此時他們會產生最基本的認知和思維能力,能夠具備簡單的歸類及對比能力。家長可以收集無害的廢舊物品,鼓勵孩子進行創作,從而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在周末,家長可讓孩子參與農業生產勞動,做一些比較簡單的農活。幼兒在對農田里各種植物的觀察、接觸中,會認識很多植物,這能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熱愛勞動的品質。
二、設置生活化的教育活動,促進幼兒快樂成長
教育活動應該具有典型的生活化特征,能幫助幼兒順利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他們學會關注自己身邊的人和事。教師要通過對社區中生活化資源的合理開發,精心設置合理的教育活動,讓幼兒在體驗、感知中獲得發展,實現快樂成長。例如,在“鳥兒———我們的好朋友”主題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搜集資料、布置主題墻、播放視頻和圖片等方式,和孩子們一起認識更多的鳥類。孩子們也可以自己進行觀察,并和同伴交流,積累鳥類知識。還可以調查并記錄鳥兒喜歡吃什么,并學會辨認哪些鳥會遷徙,認識各種鳥的鳥巢。隨著活動的開展,光靠看圖片、視頻,讀文字,孩子們總覺得缺少點什么。是否可以和鳥兒來一次親密接觸,讓孩子們對鳥兒有更直觀的感受呢?在家長的幫助下,教師聯系到鄰居中養鳥的愛好者和專業戶,給孩子們找來了可愛的芙蓉、漂亮的鸚鵡、會說話的八哥……許多孩子對八哥情有獨鐘,人一多,它便說個不停,孩子們側耳傾聽。它兩個字一說,四個字一冒,惹得孩子們笑聲不斷。教師還借助網絡,搜集一些關于鳥類的視頻,讓孩子們認識更多的鳥,引導孩子們進行比較,了解各種鳥兒的特長和本領。比如,海鷗(海上的天氣預報員)、大卷尾(空中警察)、貓頭鷹(捕鼠能手)、禿鷲(草原清潔工)。孩子們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盡情游戲,感知和積累:我和鳥兒做個伴,讓我成為它們的朋友;披上絲巾,我有了一雙翅膀;戴上頭飾,我就是一只可愛的鳥兒,在天空中自由地飛翔。此次教育活動雖然教師付出了很多時間與精力,但非常值得,使孩子們之間的合作、交流得到了升華。他們更愿意和同伴、老師分享自己的新發現,并懂得了人和自然應該和諧相處的道理。極具正能量的情感體驗,使得孩子們的快樂成倍放大,更加愿意參加這樣的課堂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多領域聯系,把教學與生活、游戲等互相貫穿起來。要注重發揮游戲的教育作用,將其貫穿于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讓幼兒時時處處都在游戲中,在游戲中活潑、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結合幼兒日常生活,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有些幼兒是留守兒童,隔代教育下的孩子的生活習慣相對而言不是很好。結合幼兒日常生活,幫助他們在家長、老師的指導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幼兒教師需重點關注的問題。在幼兒進入園區時,教師要檢查他們的手和臉,看看有沒有洗干凈,再看看衣服有沒有換洗,有沒有和家人禮貌道別;在幼兒離開園區時,教師要檢查他們有沒有和老師、同學說再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留意每個孩子有沒有攜帶不安全的物品或有沒有出現一些傳染性疾病;在用餐時,要看看幼兒是否吃飽,用餐是否做到文明,有沒有不尊重他人的行為。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系,形成教育合力。要建議家長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教育和幫助孩子養成生活自理的習慣、禮貌待人的習慣、講究衛生的習慣、遵守紀律的習慣。這些習慣的養成,能夠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風尚,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并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四、結束語
總之,幼兒教育必須強化課程理念及做好社區中的生活化教學資源開發。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留意每一個孩子的個性特點,及時介入,做好引導。還應盡一切可能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為幼兒營造更為生動、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促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作者:蔡維維 單位:江蘇省如東縣河口幼兒園
備課不但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不但備教參,還要努力擴充與教材相關的知識,還要對教材深入地挖掘,有教師自己的理解。在傳統的教學中,一個優秀的教師對教材、教參的熟悉,可以說倒背如流,教學設計詳盡無比,具體到每一分鐘該做什么都已經預設好,教學內容呈現順序和各個教學環節的安排上都有明確的規定。課堂就是按部就班地開展教學。這種剛性的教學設計影響了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彈性生成。這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會對課堂中的生成資源視而不見或不能及時處理,不能充分利用這些寶貴的資源組織學生進一步深入學習與拓展生成。并且教師很容易在備課中忽視學科知識與學生經驗的有機結合,忽視學生的整體感受與主觀能動性,忽視學生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因此,忽視了學生意義生成。在新的課程理念下,教師在備課中就應考慮到學生,要把學生當成重要生成性資源來對待,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心理認知水平和學習需求,這也是有效實施生成性課堂的前提。學生所處環境不同,他們的理解就會大不一樣。例如在教授《邊城》一文,如何讓城市的孩子理解文中所談到的自然美、風俗美、人性美,就是一個難點,如果教師只按照教參的理解,不考慮他們的體驗,學生很難深入理解,我們可以從城市生活的環境入手,從身邊人際關系入手來引導學生進行理解,這樣就可以化解時代相隔而造成的難題了。只有在備課中考慮到了我們的學生,才能讓我們的課堂靈動起來,課堂才能有生成性。
二、設計問題是課堂具有生成性的基礎
要想讓課堂成為一個生成性的課堂,課堂就要成為一個問題連連的課堂,成為一個研究性的課堂。在新課程理念下要求我們的課堂要有變化,要活躍,教師們都努力向著這個方向發展,要把一言堂改為多言堂,努力從演員向導演轉變,變成導演也就盤活了課堂,在課堂盡量安排很多學生發言,但有時也容易落入自己的老套。所有的問題都是老師設計好的,只不過有了明確的分工,或是變換了各種方式讓學生活躍了起來。表面上熱熱鬧鬧,其實骨子里還是死板的,沒有為課堂的意外預留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課堂上不單要有教師提前預設的問題,還應有生成性的問題。隨著同學討論而生發的新問題,在課堂上,有時更有意義,能有助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例如教師在講李清照的《醉花陰》時,教師在分析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講到瘦體現了詞人之情,尤用黃花比得好。有同學喊到用豆芽比怎么樣,針對學生的這一想法,教師就讓學生展開了討論,用豆芽和黃花的區別,在討論中學生總結出幾點:(1)黃花比豆芽雅,豆芽太俗,只在口頭上說一說。(2)黃花與詞意相合,詞人在前面就寫到了東籬把酒黃昏后,這里自然想到黃花。(3)黃花在古詩中就作為愁的意象。而豆芽只能說是瘦,寫不出愁來,黃花既能寫出瘦又能寫出愁,有詩歌的意境,有詩歌的藝術之美。在此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又把《故鄉》中魯迅把楊二嫂比成圓規,《包身工》中的蘆柴棒同樣是經典的比喻,如果換成黃花就讓人感到不協調了,所以用什么來比喻同文章的意境有關,圓規蘆柴棒重在寫形,而黃花重在寫神,寫情寫愁。詞語原本不分雅俗,用得恰當就一樣傳神,經過討論使學生收獲不少。重視學生的問題,就能利用好課堂的生成性資源,同樣也引發了學生的興趣,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使課堂具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