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30 11:39:3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共享會計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關鍵詞]工業企業 會計電算化 建議
一、引言
會計電算化指的是應用電子計算機代替人工記賬、算賬、結賬,以及分析會計信息,做出預測、決策的過程,會計電算化是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產物。我國會計電算化已經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歷程,據有關調查顯示,目前我國有將近幾百萬的企事業單位在會計核算工作中使用計算機,約占全部企事業單位的26%,而且這個數據每年都在以較快的速度增長。在應用會計電算化的企業中,大部分企業建立了完整的會計信息系統,已經能夠完全依靠計算機的有效運行來完成本單位的會計記賬、報賬等基本會計核算任務。會計電算化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業會計工作效率,有助于企業管理者綜合掌握整個企業的財務狀況,帶來一系列會計工作方面的有利變化。但是在充分享受會計電算化帶來的好處的同時,不可避免的在各企事業單位應用會計電算化時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會計電算化作用的發揮。基于此,本文將以工業企業會計電算化為例,圍繞如何解決工業企業會計電算化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
二、工業企業會計電算化存在的問題
2.1未能設立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統完善的電算化會計系統包括兩個組成部分:會計信息系統和管理信息系統。目前,大部分企業都能夠在企業內部建立完善的會計信息系統,很少能夠建立相應的管理信息系統。有的企業雖然也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統但是系統建立的基礎是滿足個別職能部門的要求,幾乎沒有企業能夠從企業整體的流程再造的角度出發建立起管理信息系統。上述問題造成的后果是,在只有會計信息系統的企業中僅僅依靠會計信息是難以確保做出合理決策的;而在建立了不完善管理信息系統的企業中,忽略了整個企業內部的會計信息共享,經常存在負責成本的人員若是想要了解價格信息和稅務信息、負責價格的人員若想要了解成本信息時,只能通過最原始的查閱資料或者相互詢問的方式,顯然削弱了整體的工作效率。
2.2會計電算化軟件存在的問題目前會計電算化的軟件主要分為兩種:通用軟件和專用軟件。通用軟件指的是使用范圍較廣的軟件,具有大眾性、普遍性的特點。通用軟件的優勢在于使用成本低、安全性好、穩定性較高、準確性強,但是由于通用軟件的普遍適用性,在其設計時存在難以兼顧具體企業細節的問題;專用軟件是指適用于專門企業的軟件,在設計的時候往往是針對具體的企業設計的,因此專業軟件的研究開發成本較高、需要的時間、人力、物力方面的投入相對較大。因此,專業軟件只有實力強大的企業才有能力使用,中小企業一般只能選擇通用軟件。
2.3網絡化會計存在的問題在實現了會計電算化之后,企業的財務信息主要通過網絡進行傳遞,網頁上的數據等信息成為企業的主要會計數據。網絡化會計帶來的現象就是傳統會計流程中各個審核過程的迷失以及相關監控確認手段的消失,信息在網絡中主要是傳遞沒有確保信息真實性的保障措施。此外,隨著企業的發展,在網絡中流動的數據也在增加,大量的數據流動極易引發數據泄漏、篡改等問題。最后,整個網絡中的信息是共享的,因此在企業進行相關的網上交易時,極易受到來自于網絡的威脅,例如:商業機密泄漏、黑客攻擊等。
三、完善工業企業會計電算化的建議
3.1在企業內部引入“企業erp系統”要解決當前工業企業內部未能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統問題,當前最為可行的辦法即為在企業內部引入“企業erp系統”,erp系統是企業資源計劃管理系統的簡稱。當今社會的會計電算化是一個涉及通信學、管理學、運籌學等等學科的綜合性技術。要應用會計電算化,必須引入先進的企業整體資源管理計劃,這里的erp系統無疑是最有選擇。通過引入erp系統在企業內部建立起以財務管理為核心的信息管理系統,而且對于企業業務活動較大的部門如:財務部、物資管理部等建立獨立的資源子網———財務管理信息子網、物資管理理息子網。
3.2開發更具實用性的會計軟件當前我國使用較為普遍的會計軟件一種是國外研發后漢化的軟件,這種會計軟件的缺點在于與我國的國情不適應;另一種則是國內研發的商品化會計軟件,但是這種軟件的價格相對昂貴一些并且維護比較麻煩。但是對于沒有軟件研發實力的企業采用這種商品化的軟件無疑是一種較好的選擇。解決會計軟件方面的問題,我們應該試圖通過整個行業的聯合開發出更具實用性的會計軟件。具體由行業內選擇計算機知識和會計知識豐富的人員組成研發團隊和維護團隊,這樣可以節省大量資金,而且在整個行業內部形成一個信息網,有助于解決行業會計資料集中匯總的問題。
3.3加強對會計數據的管理首先,數據采用時要嚴格遵循以下步驟:1)各會計子系統處理數據2)將各子系統處理的數據進行序時排列,輸入數據處理服務器。需要注意的是數據輸入之前要嚴把數據校驗關,保證數據是真實可靠的。其次,借助路由器的訪問控制列表構造局域網防火墻。再次,對企業的會計信息系統進行加密處理,這樣可以有效防止機密泄漏。最后,對現有的軟件進行升級或者考慮引入諸如人工智能技術和專家系統控制技術。
四、結束語
工業企業會計電算化的應用,不僅可以減輕會計人員的工作負擔,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提高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以及完整性。解決工業企業會計電算化中存在的問題,完善會計電算化的應用還需要更多相關人士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內部控制是由企業董事會、經理階層和其他員工實施的,為提高營運的效率效果、財務報告的可靠性、相關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標的達成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內部控制制度的核心是會計內部控制,主要是指企業為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護資產的安全與完整,確保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等而制定和實施的一系列方法、措施和程序。本文探討工程項目內部會計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工程項目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管理層內控意識淡薄
工程項目的內部會計控制,其主要作用在于維護項目資產和降低項目風險。但是實際情況中,很多企業領導層對內部會計控制意識方面比較淡薄,不能準確的認識其主要功能及作用。在實際工作中,經常是不按規章制度行事,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形式化,最終導致工程項目的項目風險增加,工程項目建設出現不可挽回的損失。
(二)工程內部會計控制組織機構不合理
由于很多企業管理層對工程項目的內控意識淡薄,重視度不夠以及其他各方面原因,最終導致工程內部控制組織機構不合理。在目前的企業中,傳統的組織結構模式仍然普遍存在。傳統的組織結構模式的弊端表現為機構結構復雜、管理雜亂、效率低下等。這就使得企業部門、崗位之間的定位不確定,工作任務相互推諉,相關工作人員經常為了避免責任而視大局而不顧,使整體風險增加,致使工作效率低下,工程項目無法按期按質完成。
(三)部門間的信息交流和溝通不暢
一個企業是由各個部門共同組成的,部門之間的高效溝通是促進企業整體快速發展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我國很多企業在這方面做的還很不夠,信息交流及溝通主要表現為縱向的和橫向的,縱向的信息交流與溝通主要指本部門的領導層與執行層之間信息傳達,由于信息無法及時由領導層準確的傳達到執行層,常常導致執行層不能按時有效的完成信息知性,致使工程項目風險加大,而執行層不能及時的把工程項目的有關信息上報給領導層,也導致領導層無法對工程項目總體狀況進行完全了解;橫向的信息交流與溝通主要指企業部門之間的信息鏈接,企業各部門往往各自為陣,單獨行事,致使部門職責劃分不清,最終影響項目工程的總體進程。
(四)財會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財會人員的素質對工程項目內部會計控制效果有很大的影響。目前我國企業狀況參差不齊,財會人員素質低下的狀況比較普遍,很多企業在招聘財會人員時經常是把關不嚴,走關系、通門路的現象時有發生,財會人員不能做到持證上崗,嚴重威脅工程項目的會計安全。
二、改善工程項目內部會計控制對策
(一)完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
一個企業的健康發展不能沒有完善的制度,同樣一個工程項目的順利達標也不能缺少完善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企業領導層要加強重視工程項目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結合企業自身情況制定制度規則,并嚴格執行,在執行過程中逐步發現存在的問題,并及時組織力量對制度作進一步的改善,最終形成一套完善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體系。
(二)促使內部會計控制組織結構更加合理
由于很多企業沒有完善合理的內部會計控制組織結構,導致工程項目建設效率低下。合理的內部會計控制組織結構是建設工程項目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在工程項目的管理系統中具有框架的作用,如果框架不牢固,建設過程中將會出現無法挽回的損失。所以,企業應該時刻牢記合理的組織結構的重要性,把構建合理高效的內部會計控制組織結構作為工程項目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促進部門間的相互交流與溝通
工程項目的建設,不但要保證速度,按時完成工程項目是工程項目建設的基本要求,而且要保證質量,保證工程項目的質量是工程項目的最終關鍵。企業部門間有效的信息交流與溝通是保證工程項目按質按量完成的基本保證,只有部門之間相互協調,共同合作,才能保證內部會計控制運行的高效性。為此,各部門不能獨享信息,應共同分享,及時溝通,使部門間形成一個良性的系統,充分發揮信息的作用。
(四)加強企業內部審計監督功能
工程項目的內部會計制度的有效發揮,受制于企業的整體狀況,而企業的整體狀況是否良好要看企業內部審計監督是否有效。企業進行內部審計與監督,可以及時發現工程項目存在的問題,并予以及時糾正,對充分發揮內部會計控制的效率也影響重大。對工程項目進行內部審計與監督,要貫穿工程項目建設的始終,對監督結果進行有效評價,同時增強其管理功能,以促進工程項目建設效率。
(五)提高財會人員的綜合素質
工程項目內部會計控制離不開財會人員的工作,由于很多企業財會人員業務素質不高,所以應該注重提高財會人員的綜合素質。在財會人員的招聘時就應該嚴格把關,堅持達到持證上崗,避免無證人員及關系戶;平時要加強財會人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職業道德教育;加強財會人員的繼續教育,擴大知識面,特別是行業法律法規知識等。只有企業財會人員的綜合素質提高了,才能有效的保證工程項目的財務安全,為工程項目按時竣工提供保障。
工程項目內部會計控制對工程項目的完成有很大的影響,應該在工程項目施工之前著手對內部會計控制進行嚴格把握,只有及時發現和避免問題的發生,才能更好的使工程項目更好的完成,保證工程項目的質量。
參考文獻:
二、財務共享服務對推進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全面推進管理會計信息化工作,對于提升我國管理會計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是貫徹落實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以信息技術為重要支撐,一方面積極順應了會計職能的拓展趨勢,另一方面成為了我國會計信息化發展強有力的助推器。一是推動管理會計的發展。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通過“制定標準化的財務制度、集中財會人員辦公、建立高效率且低成本的財務管理運作流程”等三大措施,使企業大多數財務會計人員從記賬、算賬等繁瑣的日常性事務中解放出來,集中精力投入到企業的經營管理、績效評價、戰略決策等領域,從而加快企業會計職能從重核算到重管理決策的拓展,促進企業管理會計有效發展。以中興通訊集團為例,通過十余年在財務共享服務構建與創新方面的成功探索,中興通訊集團建立了功能較為齊全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集團取消了內部單位的財務部門,選址西安,建立了集團直屬、面向全球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通過制定統一規范的財務制度、集中財務與會計業務、再造科學合理的財務管理流程,不僅實現了會計人員集中化,還逐漸引導一部分會計人員深入一線業務單位為其提供管理咨詢、內部控制等服務,引導一部分會計人員為集團公司規劃、決策支持等提供全面且準確的信息,實現了大量會計人員的工作職能轉變,集團管理會計水平顯著提升。二是推進會計信息化建設。作為會計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支撐,會計信息化在未來會計發展歷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作為服務端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與客戶端(企業內部各單位、企業集團各成員單位)相分離,若要跨越地理距離的障礙,實現服務端向客戶端提供全面、優質、高效的服務,就得依靠于計算機、網絡通信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無論是核算業務,還是財務管理、管理決策,都得借助于信息系統。目前企業常用的信息化工具有企業資源計劃(ERP)系統、網上銀行和銀企互聯系統,此外還包括會計基礎核算系統、網絡報銷系統、影像管理系統,以及財務輔助系統等。以報賬為例,信息系統實現了從信息采集(電子憑證、電子影像)———核算處理(財務核算、電子審批)———資金處理(資金集中、銀企直連)———信息歸檔(電子檔案歸檔)的全覆蓋,可見借助信息系統實施財務共享服務,將報銷、支付等重復性的財務業務標準化、流程化與簡單化,不僅降低了企業財務成本,規避了企業內部財務風險,還推動了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
三、財務共享服務下推進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的重要關注點
(一)云計算
作為一種新興計算模式,“云計算”(CloudComput-ing)自Google前任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Schmidt)在搜索引擎大會(SESSanJose2006)上首次提出以來,憑借其具有的通用性、高效性、高可擴展性,尤其是相對低廉性等優勢逐漸滲透至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被稱為自互聯網革命以來IT產業最深刻的變革,也將深刻影響我國管理會計行業。將云計算運用于管理會計信息化是一種未來趨勢。
(二)會計信息數據的安全性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信息數據的安全性成為了一個重要的關注點。信息技術再發達,管理會計信息化水平再高,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客戶端和網絡依然會存在各種安全風險和受到各種安全威脅。這些風險和威脅主要表現有:存放在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會計資料可能遭到未經授權的查閱訪問,甚至被泄露或被篡改,會計信息在客戶端與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傳遞過程中可能被第三方截取而丟失等。因此,如何全面保證會計信息數據的安全性是實施財務共享模式、推進管理會計信息化的重要前提。
(三)機構調整和人員轉型
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實質是對企業進行一次財務管理流程再造。新建一個獨立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撤銷企業內部各單位(企業集團各成員單位)的財務部門,或仍保留機構、但只保留少數會計人員從事對接工作,企業的財務機構將面臨大的調整。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通過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的運作流程,使會計工作人員工作效率大為提高,更多的財務會計人員面臨從核算會計到管理會計的轉型。機構調整得當與否,以及財務會計人員崗位的轉型成功與否成為能否實現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目標,能否提升管理會計信息化水平的重要影響因素。
(四)現有會計信息系統
近年來,財政部門多措并舉,著力全面推進我國會計信息化工作。一是于2009年4月了指導我國會計信息化工作的綱領性文件———《關于全面推進我國會計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二是創新信息化標準體系,于2010年了基于XBRL國家標準的《企業會計準則通用分類標準》;三是于2011年9月《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系統規劃了推進會計信息化工作的具體措施;四是于2013年印發《企業會計信息化工作規范》,進一步規范了信息化環境下的會計工作。我國會計信息化建設取得了重大成效,多數企業建立了較為完備的會計信息系統。在推進管理會計信息化的進程中,如何對待現有會計信息系統,成為一個重要的關注點。
四、財務共享服務下推進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的有效策略
(一)基礎前提:全面保障會計信息安全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以堅實的大數據為基礎,以信息技術為依托,使得全面預算管理、成本控制、績效評價等能夠更加高效地運行和開展,最終實現創造價值目標。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數據存儲于電子化介質之上,借助網絡往返于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與客戶兩端,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財務共享服務模式推進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必須全面保障會計信息數據的安全性。一是要合理確定數據訪問權限。對于企業而言,有的數據可以在全企業范圍內共享,而有些數據因涉及商業機密或是其他保密原因不能在全企業范圍內共享,因此對于此類數據必須依據使用需要設定訪問權限,以保障數據的安全性。二是加強對用戶的管理。用戶操作不當或用戶蓄意為之均有可能導致數據被泄露或被篡改而使企業遭受損失,加強對用戶開展技術培訓和加強對用戶實時監控,減少人為引起的信息安全事故。三是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技術支持方要從設備維護、軟件升級、網絡通訊等方面保障信息安全。
(二)關鍵環節:注重與現有會計信息系統結合應用
新建信息化平臺的建設花費較大,鑒于國內信息化程度較高的企業建設了較為完備的會計信息系統的現實,基于財務共享服務模式推進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不能對現有的會計信息系統進行盲目否定后再另起爐灶,而要注重與現有會計信息系統結合,引導企業加快管理會計信息整合。例如,國內許多企業已經建成ERP系統,新成立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可借助ERP系統來收集經營數據并且獲得業務支持服務(張慶龍、張春喜,2012)。對于無法實現統一的信息系統,至少要做到互相兼容。
(三)重要保障:創新管理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模式
當前我國會計人才隊伍面臨結構失衡的問題,傳統的核算型會計占據了大多數,而真正能為企業創造價值的高級管理型會計人才缺口將近300萬;另一方面,企業實施財務共享服務模式后,財務會計人員的工作職能面臨從核算會計到管理會計的轉型,可以預見,未來人力資源市場對于核算型會計的需求將會出現大幅度的降低,而對于高端管理會計人員的需求將更加高漲。如何應對市場對會計人才需求出現的這一變化?創新管理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模式成為一條必然路徑。高等學校在管理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過程中,要更加注重與政府、企業、國內外會計行業協會合作,構建多維度的協同體系保障卓越會計人才培養(熊磊,2014),從而適應管理會計信息化的發展。
(四)有力支撐:支持會計軟件開發、中介機構開發管理會計服務領域市場
企業在依托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推進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的進程中,可能會選擇服務外包的模式。因此,財政部門在積極引導和鼓勵企業重視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的同時,要通過政策引導、財政補貼和技術支持等多種手段,支持國內會計軟件開發、中介機構開發管理會計服務領域市場,共同推進我國管理會計信息化蓬勃發展。
【關鍵字】信息使用者環境會計環境信息披露
環境會計是在環境資源惡化和批判傳統會計的基礎上產生的。它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有關環境法律、法規為依據,研究經濟發展與環境資源之間的關系,計量、記錄環境污染、環境防治、開發、利用的成本費用,并對企業經營過程中對社會環境的維護和開發形成的效益進行合理計量與報告,綜合評估環境績效及環境活動對企業財務成果影響的一門新興學科。
環境會計的最重要的職能就是向外提供環境會計報告,它是指會計要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環境信息和與環境有關的信息,從而充分滿足他們決策的需要。因此,環境會計的研究應該以滿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為目標,做到有的放矢。
一、信息使用者
本文緊緊圍繞信息使用者對環境信息的需求,對環境信息披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探討。據筆者分析,主要的信息使用者有如下幾類:
(一)投資者。在傳統會計中,投資者及其分析機構一向是會計信息的最主要的使用者之一,這種情況在環境會計中也同樣存在。首先,投資者出于對投資的安全性和收益性的考慮,自然非常關心企業的環境績效會對企業財務上的安全性和盈利能力產生何種影響。其次,由于投資者素質和修養的不斷提高,道德投資的觀念開始被一些投資者所接受,甚至在有些國家里產生了專門的道德投資機構。道德投資,意指投資者只對那些具有良好的環境意識并主動承擔環境責任的企業投資。那么,這些投資者將會非常重視企業的環境績效,至少會將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并重,他們對于企業的環境信息自然也就產生了需求。
(二)金融機構。在現代社會里,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是一支重要的經濟和社會力量。由于環境問題的日益重要,各種金融機構的基本業務活動中都開始引入了環境問題。在投資者出資開辦企業后,銀行就成為企業日常融資的最主要的對象。銀行在發放貸款時,出于貸款的安全性必須全面分析企業的財務狀況,分析由環境問題可能引發的潛在的負債和風險。與銀行的考慮相類似,保險商也開始關注環境問題可能招致的風險。保險商如果不對企業投保的財產上所隱含的環境風險予以足夠的重視,它們將有可能替企業承擔巨大的環境治理開支從而招致巨大的損失。保險商必須根據企業的環境績效來確定可以接受的投保范圍和基數。為了這種評估,保險商也會非常重視企業的環境信息。
(三)企業管理當局。企業管理當局也是環境會計信息的重要使用者,而且他們可能對此要求的更全面、更具體、更快速,他們需要利用環境會計信息以幫助解脫所承擔的財務和環境責任,幫助實施環境管理和經濟管理的各個有關環節。
(四)消費者。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他們越加關心所消費的產品和勞務對于他們是否具有生理上的和經濟上的不利的影響;由于消費者素質和修養的提高,他們會關心自身的消費是否會對他人和地球環境造成危害。當今的市場消費傾向表明,同類的產品和勞務,人們總是愿意購買那些具有良好的環境形象和具有綠色標志的產品和勞務,綠色消費主義的傾向正在逐漸成為時尚,人們正在越來越對綠色商品和綠色企業感興趣。產品和勞務的經銷商們受最終消費者的影響,也開始重視環境問題,他們會關心供應商的產品和勞務在使用中和使用后是否存在環境污染的問題,關心供應商在生產過程中是否履行了環境責任,關心他們所經銷的商品和勞務是否具有綠色標志。所有這一切都要求企業要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形象,這種形象只能依靠企業不斷地對外披露環境信息來滿足。
(五)政府管理機關。從最一般的意義上說,國家作為社會大眾的代表和社會管理者,對于目前尚不能明確分割給自然人和法人的自然環境之類的自然資源是擁有其所有權的。國家通過無償的方式或者有償的方式將環境資源交付給企業使用,國家當然有權利要求企業管好用好環境資源,有權知道企業對于環境資源所作出的損害或者是貢獻。所以國家是環境信息的一個重要使用者,它根據企業的環境績效采取相應的措施,或者獎勵、或者罰款。同時,企業的環境報告也是政府從宏觀上管理和改善經濟及生活環境的一個信息來源。
(六)企業的員工。員工處于企業生產經營第一線,他們將直接感受到環境污染的危害和環境保護所帶來的好處,他們很關心企業在環境問題上做了些什么以及做得如何。職工了解企業的環境信息,有助于他們評估自身得到的利益,有助于改進他們與企業之間的關系,有助于改進環境管理和提高生產經營的積極性。在實行職工持股制度的企業里,職工就是投資者的一部分;在采取某種形式向職工集資的企業里,職工就是債權人的一部分。所以說,企業要提供職工所關心的環境信息。
(七)社會公眾。一方面,對于身處企業周圍的公眾及其代表組織來講,企業的環境行為將直接使他們受害或受益,他們有了解企業環境信息的強烈意愿。另外,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講,社會公眾的態度對于企業具有更深遠的影響。一個企業的環境形象,將會影響到企業的勞動力供應,影響到企業的正常運營、銷售等一系列環節。甚至可以說,社會公眾的態度將決定著他們是否接受一個企業的存在。企業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方式,為公眾做出相關和真實的環境披露。
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問題
目前,在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方面,無論理論還是實踐方面,我國都落后于發達國家。披露中存在著較大的問題和障礙。首先,我國對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的比例不高。根據一項調查,它選擇了我國在滬深兩地上市的79家高污染企業,他們分別經營石油、化工、制藥、鋼鐵、造紙等業務。通過對其1999-2002年的會計年報的分析和研究,證明企業中披露環境信息的比率較低。1999年有7家公司披露,占樣本總量的8.86%,2000年有9家公司披露,占樣本總量的11.3%,2001、2002年均有14家公司披露,占樣本總量的17.72%。如此低的披露比率顯然無法滿足信息使用者的廣泛需求。其次,我國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不夠全面。一般只圍繞環保投資、排污費、綠化、環境認證等內容進行披露,對企業整體的環境政策及環境績效都沒有反映。這就使得環境政策不具有連續性和系統性,無法為信息使用人提供長期決策的信息。再次,我國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方式不規范。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王立彥教授1998年曾對我國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方式進行過抽樣調查,結果表明:1.包括在年度報告中的占36%;2.內部工作會議記錄的占36%;3.單獨報告的占14%;4.包含在會計報表附注中的占9%;5.包含在董事長報告中的占5%。披露方式的不固定性使得行業間缺乏可比性,環境會計環境信息很少以單獨的項目在獨立的環境報告中反映。對信息使用者來講,他們甚至無法獲得所需要的環境信息,企業并沒有建立起與信息使用者之間有效的溝通橋梁。所以,企業選擇何種披露形式至關重要。對于存在的諸多問題,探究其原因可以歸為以下幾點:
一是我國對環境會計計的理論研究起步晚,還沒形成一套完整的信息披露體系。從世界范圍來看,環境會計的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以1971年比蒙斯的《控制污染的社會成本轉換研究》和1973年的馬林的《污染的會計問題》為代表。其后,西方各國會計理論界將環境問題與環境報告相結合,著手研究環境會計和環境報告,并形成了一些初步的理論框架。而我國20世紀80年代末才引進環境會計理論,環境會計理論與方法體系的不完善,理論上缺少統一的規則、方法和專業標準。使得需要用貨幣計量、披露的環境資產與負債、環境成本與收益等信息缺乏可操作性。如何突破理論上的障礙,避免會計計量單位的多元化與披露信息的多元化所造成的信息的不可比性和不可靠性,是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有待解決的問題。
二是環境會計準則制定方面的缺陷。由于缺乏環境會計行為規范理論基礎,無法統一規范環境會計核算的對象及披露形式,環境會計核算與信息披露的可操作性差。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企業會選擇低調處理環境會計信息,以減少該類信息披露對企業的負面影響。缺乏了實務探索,環境會計理論更加難以確立,環境會計準則的制定就更加困難了。沒有會計準則的約束,企業披露環境信息的隨意性變大,主動性減弱。
三是外部監督力量薄弱。大多數作為環境會計信息主體的企業,它們并未感覺到公布環境信息對自身有太多影響和壓力,在此情況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不全面與相關性差就不足為奇了。真正可能有助于環境資料公布方面取得進展的是公眾的力量,雖然公眾對環境問題的關注較以前加強了,但是施加的影響力還是較弱。
四是我國財務會計人員素質跟不上。環境會計是由會計學、環境學、生態經濟學、可持續發展學等多門學科交叉滲透而成,這就要求財會人員必須具有全面、扎實的基礎知識與專業知識。但是我國目前的會計人員基本由會計、財務、審計人員組成,目前的財會人員隊伍缺乏相應的環境、生態、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知識,從而制約了環境會計的有效實施。
三、對我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幾點建議
(一)加強環境會計理論和方法的研究。由于環境會計方法體系的多元化,核算對象的復雜化,尤其是在計量環節上尚未突破,使得當前環境會計缺乏與實務相結合的理論支點。對此,會計理論界應對環境會計這門新學科進行深人地探討與研究,力求解決諸如計量、成本確認等基本理論問題,以突破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中的障礙。具體來說,建議財政、審計、法律、計量等部門組織有關專家就會計該算體系和計量體系進行調研,著手研究新制度,為環境色會計的實施在制度方面做好準備;成立由經濟、環境、資源、會計管理、法律等多方面專家組成的機構,對環境會計理論、自然資源成本、環境影響成本、產品市場規律、法律體系變動等一系列有關問題進行研究探討,加大理論研究廣度和深度。同時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建立起符合我國國情的理論和實務體系。
(二)盡快完善會計準則的制定。將涉及環境的內容列入會計要素,并制定具體環境會計準則。要求企業在報告中披露環境方面的內容,可以有效的防止企業的短期行為。要使環境會計在實務中得到切實應用,必須遵循公正、客觀、實用、普遍性的原則。對于環保方面差異較大的行業,根據適用性原則可以在統一的環境會計準則的規范之下,另外在行業法規中規定具體措施,以適應不同行業的特點。目前,我國會計界必須盡快彌補會計準則、制度在環境信息披露方面的缺陷,以滿足企業披露環境信息的實踐,以滿足信息使用人決策的需要。
(三)加強對環境會計的監督。企業從自身利益出發往往不會全面、如實地披露對資源環境的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社會公眾要加強對企業的監督,全方位、多渠道去了解企業對環境的影響。社會公眾要求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具有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貫性。在此基礎上,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中介機構的監督也要發揮作用。由會計師事務所或國家審計機關進行的專項環境審計可強化對環境會計的監督,有助于環境會計的不斷完善。會計事務所或國家審計機關應根據國家有關的環保法律、法規以及相關的會計法規、準則和制度,對企業環境會計信息的合理性、合法性、全面性及真實性進行審查與鑒定,以取信于社會公眾。此外,政府要給予環保企業相應的補貼,出臺一系列稅收、信貸方面的優惠政策,激發企業進行環境保護的積極性。
(四)加強培養從事環境會計工作的專業人員。首先,可以組織專業培訓,即對現有的會計人員進行環境、生態、工業、可持續發展等跨學科領域的綜合培訓。借鑒國外經驗,提倡環境技術人員和財務會計人員的共同參與。環境技術人員負責環境保護措施的選擇,財務人員則使用財務指標進行經濟計量、記錄、報告以及評價,加強二者的有效合作。其次,將環境會計的實施作為一項系統的社會工程,從最基礎的社會教育和觀念培養做起。建議國家教育和財政主管部門在培養公民的文化知識和業務能力時,加強環境意識方面的教育。
【參考文獻】
[1]孟凡利,論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及其相關的理論問題,會計研究,1999
[2]邵毅平、高峰,關于我國企業環境績效信息披露問題的研究,財經論叢,2004
一、引言
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完善和發展,衍生金融工具業務被越來越多的運用于金融活動。作為金融市場經濟發展的高級形式,衍生金融工具是規避風險的有效方法。但同時由于其極易做空且具有很強的杠桿作用,所以市場投機性也很強。正是由于衍生金融工具本身具有“雙刃劍”的性質,既能避險保值又會帶來巨大風險的現實,使得從事衍生金融工具業務的企業處在極不確定的財務狀況中。相對于人力資源會計、環境會計、社會責任會計等會計理論新領域而言,衍生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制定是比較迅速的。早在20世紀80年代,金融交易市場上先后出現了遠期利率協議、遠期交易綜合協議等新的遠期合約品種后,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于1984年8月《SFAS80——期合約的會計處理》,之后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準則理論研究和準則制定的步伐進一步加快,一系列準則相繼,到目前為止。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英國會計準則委員會(ASB)和中同國務院財政部等會計機構都已經頒發了關于衍生金融工具會計的相關準則,基本上形成了雖有過渡性質但也比較完備的衍生金融工具的確認、計量、披露和報告的準則體系。但通過準則的制定并不能消除企業內部會計系統利用自身特殊的地位操縱會計報告的動機,也就不能保證企業會計系統提供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信息的可靠性。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有部分學者和研究人員提出,衍生金融工具會計應該作為一個獨立的財務會計分支進行研究,實現衍生金融工具會計信息的充分、可靠的報告和披露。筆者也比較贊同這一觀點。因此,本文就衍生金融工具會計的相關會計理論以及建立我國衍生金融工具會計概念框架進行探討。
二、衍生金融工具會計與傳統財務會計理論的沖突
(一)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衍生金融工具的本質是經濟合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具體體現為合約的簽訂和取消。這就涉及到交易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必須對等。但是衍生金融工具導致的權利義務關系又不同于傳統的商品交易合約導致的權利義務關系。在假定物價水平不變的情況下,傳統的商品交易合約的任何一方在簽訂了合約但尚未履行時,本身所擁有的權利和義務是同時存在且對等的,可以無條件取消。而衍生金融工具作為合約,一經簽訂也會導致合約各方擁有權利和承擔義務,可是一方自身所擁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有時是對等的,有時卻并不一定對等,但是一方擁有的權利卻與另一方承擔的義務必定對等。由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對象是衍生金融工具合約。合約的價值取決于社會經濟運行的物價水平、利率、匯率和各種指數等的變化。合約簽訂時的預期未來變化如果與將來的實際情況出現差異,就會導致合約各方權利義務的變動,引起相關的損益。傳統的商品交易因商品的價值或價格基本穩定,可以假設物價水平不變,但現代衍生金融工具市場的情況卻不能做這樣的假定,否則就失去了衍生金融工具存在的理由。承認市場物價、匯率、利率、各種指數的變化又與傳統會計的基本前提矛盾。衍生金融工具的不確定性對會計的特殊要求,使得衍生金融工具會計不能在傳統的會計理論的基礎上進行研究和討論。
(二)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會計信息質量的最主要的特征是決策相關性和可靠性。其他的一些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是從相關性和可靠性中衍生和發展出來的。但相關性和可靠性有時并不能共存。需要會計人員作出權衡取舍。可靠性則是在歷史成本原則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并作為會計報表的首要信息質量特征來反映,只有可以可靠計量的金額才能在相關的會計報表中得以列報。對于傳統財務會計可靠性的追求,使得財務會計要素得到確認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能否可靠計量。如果金額難以最終確定,就不能作為會計報表要素加以確認。與一直以來采用可靠性為信息質量特征的基礎的會計模式不同,衍生金融工具會計更注重相關性這一特征。在對衍生金融工具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基礎上,對相關性的要求較高,凡與公允價值相關的信息,都在某種程度上對決策有用。但是衍生金融工具要在會計報表中加以反映,就必須要達到相應的可靠計量的要求,這就使得衍生金融工具會計面臨相關性和可靠性的選擇。目前,以公允價值為基礎的相關會計準則的規定為會計師在進行實務操作時的職業判斷留有余地,這就要求會計師要有較高的職業判斷能力和職業道德標準,同時要承擔較高的責任。
(三)會計確認和計量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不是在一個時點即可完成,從合約的簽訂到對沖或交割,都要經過一個或長或短的時間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市場上的價格、利率、匯率以及各種指數等等不時地影響著衍生金融工具,因此,衍生金融工具的市場價值總是在不斷變化著,此時對交易者來說是盈利,彼時卻可能是虧損甚至是巨額虧損。顯然,這種變化在以歷史成本為計量基礎的財務會計理論下無法表現,這便要求企業采用新的計量標準。同時,由于衍生金融工具沒有初始凈投資或是初始凈投資很少,交易在未來發生,難以找到一個合適的對象來代表歷史成本,因此,公允價值作為一種計量屬性被提出來。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在舉行多次聽證會以及實地調查后,于1997年8月公布了《衍生工具及套期保值活動的會計處理》一文,指出:“公允價值是金融工具最具相關性的計量屬性,也是衍生金融工具唯一相關的計量屬性。衍生金融工具應以公允價值加以計量。”在公允價值計量的模式下,衍生金融工具的未實現損益應當立即確認,并記入當期損益。一般認為,以報告日的公允價值取代衍生金融工具的歷史成本,是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初始確認和計量的必然選擇。但如果其他資產、負債項目按歷史成本計量,金融工具按公允價值計量,又會導致報表項目的不可加性,影響對報表的理解。同時,公允價值可以表現為多種形式,包括市場價格、可變現凈值、未來現金流量的凈現值、可收回金額等,使得公允價值的計量方式和方法多變,沒有統一標準。對“公允價值”的實質和取得的途徑的研究存在分歧,導致“公允價值”計量執行的困難和人為操縱,也影響了“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在其他財務會計要素計量上的推廣應用。
三、我國衍生金融工具會計理論和概念框架的探討
(一)衍生金融工具會計的目標筆者認為,衍生金融工具會計是反映一個主體進行衍生金融業務活動所導致的對主體財務方面現實狀況影響的會計分支,隸屬于財務會計系統的一個子系統。不管對會計本質有著怎樣的不同認識,會計是一個提供信息的系統,這是不爭的共識。因此,作為會計的其中一個分支,衍生金融工具會計的主要目的也是向社會經濟系統提供信息,包括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決策的信息和有助于評價管理當局受托責任的信息,這就必須符合社會經濟運行的總體要求,滿足所有利益相關者的信息需要。衍生金融工具會計的總體目標,就是將進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主體在交易過程中所產生的、表明交易過程和結果的充分可靠的信息提供給需要者。由于一筆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在一個主體內部導致的權利和義務并不完全對稱,容易導致信息的割裂或遺漏;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具有套期保值和投機套利兩種功能,不同目的的交易實現不同的功能,結果也有所不同;衍生金融工具的投機套利功能允許進行“買空賣空”的操作,放大了交易風險,會因為未來市場參數的變化給主體帶來巨額的收益或導致巨額的損失,所以,對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具體目標的確定比較繁雜,涉及很多問題。簡單來講,衍生金融工具會計要實現總體目標,就必須要反映主體是否進行了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交易的性質如何;是投機套利還是套期保值;每一筆交易所導致的權利和義務如何;該項交易所采用的會計政策以及計量方法和根據是什么等。這些信息對于了解和評價一個主體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過程和結果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衍生金融工具會計所必須反映的,也就構成了衍生金融工具會計目標的具體內容。同時衍生金融工具會計的目標的實現也涉及到對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披露與列報問題。我國新頒發的《企業會計準則》中的第37號也對此作出了規定,要求進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企業在交易初始進行時就對所持有的衍生金融工具的類別和目的進行判斷,披露對金融工具所采用的會計政策、該金融工具的賬面價值、公允價值計量采用的方法和依據、該項交易涉及的風險(其中的信用風險還要求披露相應的變動額等數值信息)、相關的擔保信息、金融資產減值的詳細信息、相關的套期信息、與交易有關的收入、費用、利得或損失等信息,此外還包括一些分析性的信息。這些詳細的規定對于實現衍生金融工具會計的具體目標很有幫助,也是達到總體目標的途徑之一。
(二)衍生金融工具會計信息質量特征衍生金融工具會計的信息質量特征是建立在衍生金融工具會計這一特殊對象上提出的,在遵循原有財務會計系統所要求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以外,更加強調其中的充分性和相關性。在對衍生金融工具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基礎上,對相關性的要求較高,凡與公允價值相關的信息,都在某種程度上對決策有用。為了兼顧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可以考慮在可靠性的基礎上,加大對企業會計信息相關性的要求。在傳統財務報告的模式上,進一步擴大相關性信息的披露和列報,特別是對于以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為主要經濟業務的銀行以及其他金融機構而言,可以在某些情況下適當擴大“公允價值”的運用范圍。同時,考慮到企業作為主體會對會計系統進行干預,也會因為信息不對稱等原因使得會計報表的可靠性降低,所以應盡可能地要求充分披露。目前,以公允價值為基礎的相關會計準則的規定為會計師在進行實務操作時的職業判斷留有余地,這就要求會計師要有較高的職業判斷能力和職業道德標準,同時要承擔較高責任。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accounting of several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ethod, and based on this, and some Suggestions of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accounting way and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the hope of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help.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Enterprise accounting; Several problems
中圖分類號:E232.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會計核算,就是通過一系列的手段,總結生產經營活動中已經發生的事件,對過去給出評價,并在通過對核算分析基礎上,對未來作出預測,從而為管理者決策提供有用的信息。都想及時地了解同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利益分配有關的各種信息。長期以來,由于施工企業的特殊性,我們的核算水平一直都沒有達到核算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
1.施工會計核算中存在的問題
1.1 會計原始記錄不夠細致,致使成本分析難以深入開展。核算工作中最常見的毛病就是不夠深入細致,或者不愿深入細致,只講粗線條。如要對設備進行單機考核,一個分項工程可能要經過多道施工工序才能完成,如果這些施工工序在材料、人力、機械等資源耗費上各有特點,而我們又不進行分步核算,要想進行成本管理,又從何處下手呢?粗線條的核算最大的弊端是難以反映出人們憑直覺不易發現的管理工作中的各種問題。
1.2 會計核算不及時,會計信息未能及時反映。核算工作中,另一個嚴重的弊端是不講及時性。核算工作即使是做到了客觀、全面、深入細致,但如果不講及時性,也會失去一定的價值。有時甚至導致管理者做出錯誤的決定。從小處講,核算不及時,處處影響著我們的工作效率。當相關單位前來核對賬目時,我們卻因核算不及時而讓別人坐等甚至白跑,浪費了別人的寶貴時光,而換個位置說坐等或白跑的是我們自己,這些被浪費的時間,使得我們喪失了多少做好其他工作的機會。
1.3 數據傳遞較慢,會計信息滯后。由于施工企業的項目部大部分都在外地,數據的收集及傳遞較慢。目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施工企業的應收款、墊支款高居不下,如果再不加強內部管理,增加資本積累,被淘汰將是時間問題。
2.加強施工企業會計核算的對策和建議
2.1 提高項目部核算員素質,重視項目部的核算工作。
要想提高施工企業的核算質量,必須抓好項目部數據的準確性,目前由于項目部條件的艱苦性,難以吸引較高素質的核算員,我們可以通過內培外引方式及提高福利待遇等方法,提高統計員(或核算員)的素質。要教育建筑施工單位的會計人員愛崗敬業,自覺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政策水平和業務素質,嚴格執行會計制度,遵守會計原則,規范會計核算,實事求是的記錄和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以拒絕受理違紀業務,堅決抵制弄虛作假、違反財經紀律的行為。
2.2 建立制度,把能否達到會計核算要求作為對核算員及項目經理的考核范圍。
一定要轉變管理觀念,要視財務管理為企業管理的中心,而核算工作是財務管理的基礎,要制定一系列措施,把核算工作責任落實到人頭,把核算質量作為對核算員及項目經理的考核重要內容。規范會計核算,嚴肅財經紀律。上級主管企業應嚴格要求建筑施工單位規范會計核算,認真執行會計制度,制定出建筑施工企業的會計核算細則,從制度上規范其會計行為。這樣,不僅使建筑施工企業會計業務的處理得到了必要的規范,也使有關部門對其進行的檢查監督,具備了詳細的標準和法規依據。
2.3 建立健全各項核算制度,并嚴格執行。
度的建立比較容易,但由于項目部的特殊,嚴格執行困難就比較大,核算人員要充分發揮他們的職責。對于人員出勤情況要每天做考勤記錄,對貴重材料做到每天憑送貨單及進倉單登記購進數,憑領料單登記耗用數,對于一般砂石料,每天登記購進數,每天下班前對其進行盤點。對機械設備,每臺設備的維修費、耗油數及工作量每天都應做好記錄,以便考核:對外購材料應有相關部門的驗收,并在進倉單上規范材料名稱,以提高核算的效率;并且每天應統計完成的工程量。
2.4 公司總部應加大對項目部財務稽核力度,并不斷指導核算員規范核算工作。
相對來說,公司總部財務人員的業務水平比項目部核算員稍高,所以公司總部財務人員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去項目部檢查核算人員的核算工作,以督促他們及時、準確地搜集。尊重客觀實際,合理制定指標。上級部門應在制定和下達所屬建筑施工單位的經濟指標時應合理考慮,做到所下達的指標切合實際,使所屬單位經努力可完成。這樣就避免了建筑施工單位在正常經營情況下為完成指標而自認無愧于上級企業、無愧于單位員工,坦然的弄虛作假。
2.5 引入先進的技術手段,用計算機代替手工完成繁重的核算工作。
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給核算工作帶來一次革命,我們要在工程施工中引入先進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及時統計并輸入每天投入的人、機、料及每天的完成工程量。只要完成了原始數據的基礎輸入工作,那么所有的計算、儲存及數據的傳遞工作都可以由計算機自動完成。同時,還應該安排專人對施工項目的合同進行集中管理。
3.施工企業會計核算的注意事項
3.1 確認成本性質賬戶真面目。只登記實際發生的工程成本,結轉完工工程成本時應當轉出;期末借方余額只表示尚未辦理結算的工程成本,“在資產負債表”中列示為“存貨”,可以對其計提“預計合同損失準備”;實現的工程毛利還是要放“在本年利潤”中通過損益賬戶的結算產生。當然,目前的賬務結轉方式也要改變。
3.2 按期確認合同。只要施工企業與業主簽訂了雙方間的工程承發包合同,企業都應當于合同規定的結算日(而不僅限于年末)按“完工百分比法”確認合同的收入與費用。這樣,“應收賬款”就反映為已開票結算但尚未收到的工程款,“工程結算預收入”則反映已確認為收入但尚未開票或已開票但尚未確認為收入的工程款,期末“資產負債表”中“以應收賬款”“或應付賬款”反“映工程結算預收入”的借方或貸方余額。
3.3 方便快捷的結算。計算每個結算日的完工百分比時,應本著方便、快捷的原則,宜粗不宜細。可以直接以“工程施工”賬戶的本期(合同結算期) 發生額占工程合同預算成本(而不是預計成本)的比重作為完工率,以減少對前期累計以及對后期預計成本的工作難度。
3.4 按照造價預算書確定成本項目。成本明細賬中的成本項目應按工程造價預算書(或標書)中所確定的項目設置。在直接成本下分設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和其它直接費,間接成本下分設現場管理費、措施項目費、其它項目費、規費等。實際成本與預算成本作對比分析時,應注意費用項目口徑與內容的一致性。
以往的會計從業人員總是以計算與核算工作為重點,強調對已完成的業務進行反映監督。
管理型會計無疑使其工作內容發展到了更高的階段,不僅要求做到事后管理,還更加強調事前以及始終的管理工作,通過更具系統性、綜合性的管理方法,使資產得到更合理的配置,也使成本得到更好的控制。
本文通過對兩種會計類型的深入分析,明確管理型會計所具備的優勢以及其尚且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舉措促進核算型向管理型轉變,并使其獲得進一步完善。
一、工商管理會計從核算型向管理型轉變的意義
(一)會計工作側重點的轉變
以往的核算型財務會計工作的依據是每天產生的實際業務,以此為基礎定期編制能反映經營情況的財務報表,而管理型會計工作的主要任務是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做鋪墊,目標是調整經營狀況以實現利益最大化。
(二)會計工作主要內容的轉變
從工作的主要內容來看,核算型會計工作對于經營狀況的反映僅限于整體與表面情況,缺乏細致化的區別對待,因而難以有效反映工商管理成本的變動情況,這其實非常不利于優化工商管理的分析工作。
(三)會計工作實際效果的轉變
就工作所能取得的實際效果來看,核算型會計總是在對過去的經營成果進行總結與評價,缺乏對未來的預見性。
管理型會計工作則明顯更注重對于事前的預測,因而對于行業未來的發展意義更大。
(四)會計工作遵循的原則
雖然工商管理會計的工作形式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轉變,但其遵循的原則不應有別。
即工商管理會計工作的根本目標是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員工能隨時了解需要的情況。
但核算型的會計工作往往難以滿足,因而需要轉變。
二、管理型會計具備的主要優點
管理型會計不僅能夠以更加深入的方式對工商行政管理單位的財務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從而鞏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質量,還是對核算型會計的全面提升,是符合時代要求的必然之選。
一方面,管理型會計能夠為相關管理人員提供重要的建議和幫助,通過它,能夠依據分析的結果發現工商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從而及時地改善管理方式,最終將問題解決。
另一方面,管理型會計能夠根據不同工作人員具有差異性的工作需求,為其提供相應的信息資料,這些具有重要價值的信息資料將為管理人員的決策選擇以及對未來發展的方案制訂,工作規劃等方面的工作帶來一定的有利影響。
最后,在工作效果上來看,管理型會計能夠通過分析總結各階段的工作情況從而幫助管理人員做出對管理方案的最優選擇。
并且管理型會計所受到的約束更小,工作人員可以靈活地運用多樣化的知識以及多元化、現代化的管理方案去解決問題。
最后顯而易見的是,管理型會計對于員工素質的要求更高,這也就在一定程度促使其必須加強自身學習,從而使自身能力可以滿足工作需要,這對于行業整體工作質量的提升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工商管理會計從核算型向管理型轉變的促進措施
首先,工商管理的相關單位要確保相關的會計信息是真實而合法的,并嚴格遵循相關法規制度,以此促使會計工作更具規范性。
其次,工商行政管理單位的工作人員應當自覺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學法、尊法、守法,以此讓會計工作人員更有信心嚴格按照法規制度行事。
要讓會計工作人員充分意識到工商管理會計工作不僅僅是核算,更應當覆蓋計劃、預測、監控、考核等等諸多環節,要積極引導他們轉變工作觀念,在以后的工作中堅持以財務管理為主要的工作方法,以工作效益的提升為核心,通過多種方式努力提工商管理會計的質量與效率,使其更好地為經濟發展服務。
四、結語
工商管理會計從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轉變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隨著這一轉變過程,相關從業人員必須加強自身學習,使自身職業素養與技能隨之得到進一步的增強,這樣才能確保行業整體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政府應予以相應的政策扶持與引導,為工作人員創造更多的培訓學習機會,促使工商管理會計以更快的速度實現從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轉變。
參考文獻:
在《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中多處提到了要發揮有關會計團體的作用。從會計學會(協會)的性質看,它是會計學術團體和會計行業組織;從其職能看,它具有組織會員開展會計學術研究、會計實務交流,會計咨詢服務、會計知識培訓等功能。因此,會計團體必須走在會計改革發展的前列,引導和支持會員單位及全體會員為推進我國管理會計體系建設做出貢獻。而基層會計團體,除了具有一般會計團體的性質職能外,又往往是單位會計機構的延伸,它更加貼近管理會計的實施主體,更應在推進管理會計中發揮積極作用。
基層會計團體應該在推進管理會計中發揮什么樣的作用?本文聯系S機電會計學會的實踐進行探討。
S機電會計學會(以下簡稱“機電會計學會”或“學會”)的會員單位涵蓋了S機電行業的企事業單位,而S電氣集團是在原S市機電工業管理局及其管轄單位的基礎上改制設立,機電會計學會的會員單位與S電氣集團及其下屬各單位(以下統稱“會員單位”)一致,面向S電氣集團的全體財會人員(以下統稱“會員”)。在集團財會領導(兼學會領導,以下統稱“集團財會領導”)的協調下,會同集團會計機構,在推進S機電行業管理會計的研究和應用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發揮宣傳培訓的主渠道作用
在我國會計改革發展中,財務會計實現了與國際趨同及持續趨同,而管理會計的發展相對滯后。S電氣集團雖然推行管理會計較早,但依舊停留在部分管理會計工具方法的運用,還沒有引起各單位的足夠重視。在推進管理會計中,做好宣傳培訓成為首要任務。S電氣集團的財會工作實行垂直領導,即從集團總部到產業集團,從產業集團到企業,從企業到下屬子企業;而機電會計學會直接面向各會員單位。集團財會領導為擴大管理會計的宣傳培訓面,發揮了學會的主渠道作用。
(一)利用會刊和微信公眾號宣傳管理會計
基層會計學會的會刊有著在業內發行量大、閱讀面廣及免費贈閱等優勢,是向廣大會員傳遞信息的重要載體。機電會計學會在《上海機電財會》月刊開辟了“管理會計”、“知識之窗”專欄,集中宣傳發展管理會計的意義、作用及管理會計的先進工具方法。同時,在“專題報道”欄目及時宣傳集團開展管理會計重點項目和會員單位聯系本單位實際實施管理會計的動態。
基層會計團體的微信公眾號雖然受眾面沒有其他社會公眾號廣泛,但由于它的內容貼近本行業實際,受到廣大會員的青睞。機電會計學會在《上海機電財會》微信公眾號,及時管理會計微新聞、微論文、微視頻,進一步提高了廣大會員的關注度。微信公眾號的及時性、可讀性與期刊的全面性、深入性相結合,營造了學習管理會計、運用管理會計的氛圍。
(二)通過講座和辦班培訓管理會計知識
基層會計團體在管理會計培訓中,一方面要開展現代管理會計的新理念、新知識、新方法的培訓,更新會員的知識;一方面要緊密結合行業特點和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
機電會計學會先后舉辦了《管理會計與價值創造》、《管理會計信息化》、《管理會計創新與應用》等大型講座,邀請著名教授做精彩演講,與會會員參與互動。每次講座的聽講人員均多達400多人,廣大會員一致反映,這樣的講座使大家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拓展了思路,加深了對管理會計的理解。
學會還連續三年承辦了集團財務總監培訓班,每年對產業集團財務總監、二級企業財務總監、部分三級企業財務總監近100人進行24學時的培訓。在培訓內容上,第一年突出了“財務共享中心”的培訓主題,促進S電氣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第二年突出了“新常態下全面預算管理與績效管理”的培訓主題,促進S電氣完善戰略、規劃、預算、績效四位一體的全面預算管理;第三年突出了“信息化、精細化管理會計”的培訓主題,促進S電氣完善財務業務融合的管理會計信息系統,并充分運用系統數據,展開“數據透視”,深入分析影響企業經濟效益和健康程度的具體因素,推動集團的可持續發展。
為了擴大管理會計知識的普及面,學會舉辦了由廣大會員參與的“管理會計知識競賽”;為了增強管理會計知識輔導的針對性,學會舉辦了“管理會計咨詢會”,組織專家解答會員在實際運用管理會計中的具體問題,并將微信公眾號與騰訊的“部落”功能相連接,在公眾號頁面開辟了“咨詢平臺”,隨時解答會員提問。
(三)采用多種形式培養管理會計人才
目前,我國的會計團體尚不具備考核認證管理會計資質的職能,國家也是將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納入整體會計人才培養工程。會計團體應該支持政府的會計人才培養工程,并探索與國際會計團體合作培養管理會計人才。基層會計團體重在為會計人才培養工程推薦人才和組織會員參加適合本行業需要的合作項目。
機電會計學會會同S電氣集團每年推薦優秀財會干部參加地方會計領軍人才培養;適時推薦更優秀的人才參加全國領軍人才培養。根據S電氣集團境外業務不斷擴大、境外分公司及境外并購企業不斷增加,而對國際化管理會計人才的需求,學會選擇了比較成熟的、由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與中國總會計師協會聯合引進的國際財務管理師項目(IFM),組織并資助業內70多名財會骨干參加了高級國際財務管理師課程的培訓和考試,并輔導他們撰寫職業能力評估材料。目前,參考人員均已通過考評審核,獲得了SIFM證書,為集團培養和儲備了一批國際化的管理會計人才。
二、發揮研究交流的組織推動作用
管理會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需要不斷總結研究實踐經驗,把感性的認識上升到理性,再回到實踐中檢驗,在進一步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再創新方法、總結新經驗,不斷提升和創新管理會計。基層會計團體既有行業專家的理論支持,又有會員單位的實踐,應該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在管理會計的研究交流中發揮組織推動作用。
(一)組織管理會計課題研究
課題研究對發展管理會計理論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基層會計團體應將管理會計理論與會員單位實施管理會計的實踐相結合選定研究課題。在課題研究中發動廣大會員積極參與,吸取會員單位的實際經驗教訓,支持課題研究的主要論點;促進會員單位把管理會計的探索應用上升到理論高度。努力形成源于實踐、高于實踐的理論創新成果。
機電會計學會近年來每年組織管理會計課題研究,先后開展了《管理會計發展動力與實施機制研究》、《工業企業的管理會計信息化研究》、《轉型發展期大型裝備制造業企業的全面預算管理》、《創新管理會計,促進企業去產能穩增長》等課題研究。學會的各項課題研究分別在S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上級會計學會立項或在專業雜志發表,形成了研究成果,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
(二)舉辦管理會計征文活動
管理會計論文是課題研究的必要補充,可以發動更多會員、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研究探討管理會計。基層會計團體應該動員廣大會員參加上級的管理會計征文活動,并組織開展行業內的管理會計征文活動。
2015年機電會計學會響應財政部開展的管理會計征文活動,并舉辦了業內的管理會計征文活動,共評出優秀征文29篇,有多篇在《新會計》、《中國總會計師》、《財經研究》等雜志發表,其中《“一鍵式”管理會計信息化探析》一文被評為財政部管理會計征文活動優秀征文。2016年學會再次舉辦了“新常態下管理會計創新”征文活動,已收到會員來稿30多篇。通過征文活動,進一步激發了廣大會員理論聯系實際撰寫管理會計論文的積極性。
(三)開展管理會計經驗交流
盡管不少國際國內知名企業有著應用管理會計的典型經驗,但是這些企業各自的內外部環境和性質、行業、規模、發展階段等與其他企業不一定相同。基層會計團體要根據“適應性”的原則,組織好本行業的管理會計經驗交流,提高交流效果。
機電學會組織了多次業內管理會計經驗交流會,讓廣大會員分享同行業先進企業的管理會計經驗。如S電氣電站集團“開展目標成本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經驗、S三菱電梯公司“加強績效管理促進企業由生產經營型向經營服務型轉變”的經驗、S集優股份公司“運用管理會計整合境外購并企業”的經驗、S海立股份公司“開展全員全過程成本控制提高競爭優勢”的經驗、S汽輪發電機廠“以管理會計信息化推進精細化管理”的經驗等,在交流會上介紹后,符合集團戰略、貼近行業實際的管理會計經驗在其他會員單位得到了推廣或借鑒。
三、發揮推廣應用的助手作用
基層會計團體要成為單位財務領導的助手,成為單位財會機構的延伸,在管理會計實際應用中用好自身平臺,當好參謀助手,發揮積極作用。
(一)宣貫和解讀《管理會計基本指引》
管理會計基本指引是管理會計指引體系的統領,也是單位應用管理會計的指針。基層會計團體在發揮管理會計應用的參謀助手作用中,首先要引導會員學好基本指引。
機電會計學會召開專題學習會,組織會員單位學習財政部的《管理會計基本指引》,宣貫和詳細解讀管理會計目標、管理會計應用原則、管理會計應用環境、管理會計活動要素、管理會計工具方法及應用領域,并從《基本指引(草稿)》、《基本指引(征求意見稿)》到《基本指引》正式稿的完善過程,強調了管理會計的應用必須以戰略為導向,適應單位內外部環境,合理運用相關工具方法,參與單位規劃、決策、控制、評價并為之提供有用信息。通過《基本指引》的宣貫和解讀,使與會會員進一步明確了管理會計應用的方向和方法。
(二)征集和匯編管理會計案例
案例示范是管理會計指引體系的輔助,也是單位應用管理會計的活教材。如果說管理會計經驗交流材料還只是“毛坯”或“半成品”的話,那么管理會計案例就是精雕細刻的“產成品”。基層會計團體要做好管理會計案例的整理、修改、挖掘、提煉,使其真正能起到示范作用。
機電學會開展了管理會計案例征集,收集整理了會員單位的20多個案例,從不同側面反映管理會計的實際應用。并按財政部《管理會計工具方法應用案例格式文本(征求意見稿)》對案例進行補充調查及修改整理,匯編了業內的示范案例集。管理會計案例有效促進了各會員單位的管理會計應用。
(三)為管理會計應用項目提供支持
二、會計信息化的特點
會計信息化是我國會計理論界目前普遍認可的一個概念,[1]謝詩芬教授在《湖南財政與會計》上發表“會計信息化:概念、特征和意義”一文,她認為“會計電算化是會計信息化的基礎和前提條件”,“會計信息化就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計算機、網絡和通訊等)”,對傳統會計模式進行重構,并在重構的現代會計模式上通過深化開發和廣泛利用會計信息資源,建立技術與會計高度融合的、開放的現代會計信息系統。會計信息化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普遍性
會計的各個方面不管是理論層面、管理教育層面還是會計實務中的具體操作都要全面綜合的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各個會計領域要協同聯合,從理論、管理到實踐工作及教育都要通過信息技術形成一個綜合有效的計算機系統[2]。錢玲等在所著的《會計信息系統》中講到“雖然會計信息系統不是一開始就是表現為計算機系統,但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等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化的信息系統已成為主流”。
(二)集成性
會計信息化是將對傳統會計組織和業務處理流程進行再操作,企業只需將原始憑證等資料一次輸入即可分次或多次利用,從而達到個會計資料的集成統一。而且會計信息系統還要與企業的其他管理活動相互滲透和結合繼而形成一個高度集成的“管理系統”。在企業會計信息化中,[3]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作為一種先進的、適應現代競爭環境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論是幫助企業完成管理變革的最為有力的武器。在ERP中,財務與業務的協同是其重要的實現基礎,只有實現會計信息化,才能將會計信息及時地傳遞給業務部門,實時地實現對經濟活動的控制、監督。
(三)動態性
劉仲文[4]在《兩岸財務與會計論文集》中講到“會計信息化本質上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是通過設計會計信息化系統技術路線的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逐步達到的漸進的過程,其目標不僅是建立現代化會計信息系統,而且要建立一個提供經營管理所需信息的“會計實時價值控制系統”。會計信息化的動態性表現在: 第一,會計數據的采集是動態的。第二,會計數據的處理是實時的。在會計信息系統中,會計數據一經輸入,就會立即觸發相應的處理模塊。對數據進行分類、計算、匯總、更新、分析等一系列操作。第三,會計數據采集和處理的實時化、動態化也使企業管理者就能夠及時地做出管理決策。
(四)開放性
何日勝[5]在“我國會計信息化問題初探”中認為“會計信息化是采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傳統的會計模型進行重整,并在重整的現代會計基礎上,建立信息技術與會計學科高度融合的、充分開放的現代會計信息系統學術參考網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服務lunwen. 1KEJI AN. COM,歡迎您的光臨。”通過這個信息系統可以快速準確地對會計資料進行核算分析,但是很多的會計核算資料可以通過網絡從企業內外有關的系統(如證監會、銀行、政府其他相關機構)直接采集,而企業內部的各個機構、部門也可根據權限授權,通過網絡從會計信息系統中直接獲取信息,會計信息資源存在共享性。
三、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過程中可能面臨的風險
會計信息化給企業財務管理等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是如今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由此而衍生的經濟犯罪也不斷增加;再加上會計信息化本身就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化的工作。中小企業由于資金、技術的短板在會計信息化過程中必然存在風險。
(一)軟件選擇不當
目前,隨著會計信息化的發展,會計軟件市場迅速擴大,而且其種類繁多。企業在選擇會計軟件時往往過于盲目。對于軟件的技術指標是否過關;會計軟件的功能是否能充分滿足和保證企業的特殊需求;同類企業是否成功的運用了該軟件;及軟件的售后服務質量等問題都沒有做出全面的考慮,從而造成會計軟件選擇不當。
(二)計算機網絡安全風險
中小企業的會計信息系統通常是一個具有一定開發性的系統或者說網絡系統,因為企業需要與其他企業、組織、或政府機構進行往來核算、傳輸相關會計資料。如今眾所周知網絡是一個極具開放性的平臺,它在給我們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風險。企業的信息系統往往會遭受到各種來自網絡的攻擊,如:剽竊數據資料、病毒攻擊、遠程程序變更等進行惡意破壞,這些威脅都有可能給系統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使整個會計系統崩潰、資料數據遭到根本性破壞。此外黑客、信息管理人員還有可能把公司數據資料通過網絡進行破壞散播,進而泄露企業秘密,給企業造成重大損失。
(三)操作不當帶來的風險
中小企業由于資金緊張、企業文化底蘊不深厚,因而往往不能留住高素質人才,企業員工的整體素質不高。由于職業素養不高又沒有進行專門嚴格的培訓,系統操作人員往往在通過信息系統進行業務處理時錯誤百出,對軟件沒有進行規范化的操作從而損害系統數據的完整性、準確性。也可能在系統內運作非法程序,導致系統不通暢,甚至癱瘓。此外操作員隨意使用電腦上網,插放私人U盤等行為很可能會傳播木馬、病毒等,同樣會給會計信息系統造成無法挽救的損失。
(四)由于企業的內部組織結構不科學帶來風險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各個行業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如雨后春筍般的出現在中國大地。但是這些企業的經營者大都沒有接觸過管理學,對于現代企業的經營管理缺乏了解,多數企業的所有者即是經營者沒有實現所學術參考網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服務lunwen. 1KEJI AN. COM,歡迎您的光臨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因此這些中小企業的內部組織結構大都 比較混亂,內部控制不嚴謹。這些企業領導缺乏相關專業知識,對各部門的職能分工不科學,尤其是對企業內部人員會計信息系統的權限劃分混亂不合理,少數高管人員的權利或權限過于集中而且缺乏監督。由于授權的混亂在通過系統進行會計業務處理時就會使數據混亂不堪,使系統各模塊不能有序高效的運行,進而不能形成準確完整的會計資料。
四、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過程中的風險控制
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建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與突出。其對于提高我國的居民收入、緩解就業壓力等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其在會計信息化過程中面臨的一系列風險必然會影響這些企業的生存發展,因此必須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對這些風險加以控制以求這些中小企業能健康快速發展。
(一)選擇合適的軟件并培訓或聘用具有高水平的系統管理人員
企業應當根據自身的經濟業務特點選擇技術指標合格,維護簡單,售后服務好的會計軟件。企業可以選擇目前我國各工業企業普遍應用的會計軟件如用友、金蝶等通用性軟件,也可以自行開發適合本單位的專用會計會計軟件。此外會計信息系統的主管人員(系統管理員)是整個會計信息系統管理的最重要的人員,其職責就是進行信息系統的日常維護、擬訂具體的管理制度、對其他會計人員的職能和權限進行劃分和授權以及對系統形成的最終會計資料進行管理和保存等,因此這個主管人員對保證會計信息系統的安全高效運行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故而企業應加大投入聘用或培訓專業技能強,職業素質高的系統管理人員,并且要通過制定科學的獎懲制度,適當加大員工的福利等措施來吸引和留住人才。
(二)會計信息系統的網絡風險控制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犯罪事件層出不窮,一些不法之徒通過網絡惡意攻擊企業的會計系統,盜用企業內部的機密信息以謀求暴利,這些行為給中小企業所造成的損失往往是巨大的、致命的。所以企業在建立內聯網、安裝會計信息系統時,要對信息系統的服務功能和結構布局進行仔細考慮,通過安裝安全軟件、加強硬件管理等措施,實現會計信息系統與外部訪問區域之間的嚴密的數據隔離;此外還要建立多層防火墻,防止黑客攻擊杜絕對會計數據庫系統的非法訪問。還要做好系統的維護工作,對重要的數據應進行備份,并加密保護。此外企業還應加強對員工使用電腦的管理,禁止員工私自上網娛樂聊天,禁止攜帶和使用私人優盤以避免傳播病毒,防止內部人員偷竊、濫用企業的會計資料。
(三)加強對操作人員的培訓編制相關教材
為了提高企業會計信息系統的操作員的技能水平和職業道德,企業應當開設系統操作培訓班,編制簡單易懂的操作指南,企業經營者應重視對操作人員的培訓,時常進行考核,建立相應的獎罰制度,只有通過層層考核的學術參考網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服務lunwen. 1KEJI AN. COM,歡迎您的光臨人員才能任命其為會計信息系統的操作人員。還要時常對員工進行道德教育,注意培養愛崗敬業吃苦耐勞的風氣,并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企業文化。這樣可以有效提高操作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減少操作失誤,實現操作的規范化、專業化。
(四)完善企業內部組織結構加強內部控制嚴格授權
企業主要轉變傳統觀念的束縛,認真學習或了解現代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建立簡單有效的組織結構,科學合理的劃分各職能部門,要杜絕“一手抓”等權力過于集中的現象,不能任用靠走關系進入企業的人員負責重要核心的工作。此外企業還應建立嚴格的監督機制,切實加強企業的內部控制。在應用會計信息系統時企業應對系統的每個功能板塊進行嚴格授權,設置權限和獨立的密碼口令,堅決禁止越權訪問系統。這些措施能促使系統各板塊運行順暢,能及時形成完整準確的會計資料,并且可以防止相關數據被泄露或濫用。
五、結論
中小企業應該順應信息化的歷史潮流,緊跟會計信息化的浪潮,轉變思想觀念,結合企業自身實際找出適合自己的信息化道路。會計信息化是一項系統化的工程,企業需要耗費一定的人力、物力才能成功,在會計信息化過程中中小企業只要腳踏實地,穩步推進,科學合理的規避風險,就可以少走彎路,進而提高企業的內部管理,促進企業的壯大與發展。
參考文獻
[1]謝詩芬.“會計信息化:概念、特征和意義”.在《湖南財政與會計》1999年11期(總第253期).
[2]錢玲等.《會計信息系統》.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
[3]周玉清,劉伯瑩,.《ERP與企業管理》.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一、引言
大學教育的使命是文化的傳授、專業教學、進行科學研究和培養未來的科學研究人員(奧爾特加·加賽特,2001)。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就需要推進高校的教育教學改革,而研究性教學是高校教學改革的趨勢,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能力的重要途徑。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會計學專業也得到長足的發展,正所謂“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然而在會計學本科人才培養中,存在著專業培養方案雷同、課程體系設置相近問題。近幾年來,隨著會計本科教學改革的深入,各高校已經逐漸意識到在會計學本科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過多偏重于會計實務的教學,缺乏系統的理論知識傳授,各高校紛紛采取措施來增加會計理論課程的開設。據筆者不完全統計,70%左右設有會計學專業的本科高校現在已經開設了會計理論課程,但課程名稱并不統一,大致可歸納為三類名稱:第一類稱為會計理論,第二類稱為會計理論專題,第三類稱為會計理論基礎。盡管名稱不統一,但是其教學內容有共同之處,那就是都涉及會計基本理論的講授。根據筆者近幾年的跟蹤調查發現,在開設會計理論課程的高校中,有些教師仍然像會計實務課程一樣,采用較為傳統的教學方式,因此我們可以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以研究性課程的形式來開展教學活動。
二、會計理論研究性課程的性質和教學目標
(一)會計理論研究性課程的性質
會計理論課程主要是面向高年級會計學本科專業學生開設,重點介紹會計理論的發展歷史、會計理論研究方法、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會計準則理論、會計要素確認與計量、財務報告理論、會計前沿理論、管理會計理論等內容,旨在培養學生較為扎實的理論功底和探索研究方法,為后續課程的學習、畢業論文寫作以及升學深造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它一般設置為選修課,也有高校設置為必修課。通常一周安排2—3課時。
(二)會計理論研究性課程教學目標設置
對本科生而言,學習專業知識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學習會計理論有助于其對會計實務的理解、分析,并對會計實務進行合理的預測,從而加深對會計實務的掌握,因此開設會計理論研究性課程不但能向學生傳授專業基礎理論知識,而且能夠培養和訓練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根據這一思路,可將本課程教學目標設置為以下幾方面:
1.幫助學生系統掌握會計基本理論知識,鞏固已學會計實務知識。學生前期所學的專業課程大多數是實務性課程,包括會計基礎、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等,通過會計理論研究性課程的學習,能夠使得學生學習到系統的會計基本理論,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先實務后理論,先簡后難,不斷拓展實務的范圍,啟發學生探究在其他可能情況下該如何處理類似問題,總結提升理論知識,使學生具有更高的應用會計基本知識的能力和處理現實會計實務的能力。亨德里克森(1992)指出,會計理論是一套邏輯嚴密的原則,能夠使實務工作者、投資者和債務人、經理和學生更好地理解當前的會計實務,提供評估當前會計實務的概念框架,指導新的實務和程序的建立。可見會計理論對于提升學生專業理論素養有著重要的作用。
2.訓練學生文獻資料的搜集和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會計研究方法。在會計理論研究性課程的設計上,可以圍繞某一理論專題進行課堂研討。由教師布置研討專題內容,再由學生搜集和整理文獻資料,利用課堂時間由學生來展示其研究成果或觀點并展開討論,在課堂討論中,教師可以結合文獻資料向學生介紹會計的主要研究方法,比如規范研究方法、實證研究方法,使得學生在掌握文獻資料搜集方法的同時了解會計研究方法,這為今后學生進一步深造或畢業論文的寫作打下一定的研究基礎。
3.提升學生邏輯思辨能力和實務處理能力。會計理論課程的內容之間邏輯性是非常強的,比如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理論就是一個理論較為嚴密的邏輯體系。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夠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得理論與實務之間有了一個聯系的橋梁,據筆者多年觀察發現,在學生學習會計理論課程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變得清晰了,特別是遇到較為新穎的業務,學生能夠運用一定的理論來進行解答。學生參加研究生入學考試,其專業課程成績也會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三、會計理論研究性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材選取
(一)會計理論研究性課程的教學內容
會計理論的內涵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會計理論主要是指財務會計理論,廣義的會計理論包括財務會計理論、審計理論、管理會計理論。作為研究性課程的教學,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可將會計理論按照內容劃分為會計基本理論、會計應用理論和會計理論前沿三個部分。
1.會計基本理論。這部分主要是圍繞財務會計概念框架體系的內容,包括會計目標的內涵及主要觀點、會計要素的確認與計量、會計信息質量特征、財務會計概念框架(CF)內涵及國際比較。這部分內容是會計理論的主體內容,也是比較重要的內容。
2.會計應用理論。這部分主要是有關會計準則理論的內容,包括會計準則產生的背景和歷史淵源、各國會計準則的制定、會計準則的制定導向問題、高質量會計準則的評定標準問題。這部分內容與現在的會計準則國際趨同與協調密切相關,也是各國規范會計實務的主要依據,與當前實際聯系緊密。
3.會計理論前沿研究。這部分內容主要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涌現出的新的會計問題和熱點問題,會計理論需要對其做出解釋,比如會計行為理論、社會責任會計、人力資源會計、碳會計等,這一部分內容可以根據教學需要作一定靈活的安排,也可以學術報告的形式來開展教學與研究。
(二)會計理論研究性課程的教材選取
教材作為高等學校教學的一個重要參考,為學生的專業學習提供必要的依據,尤其對本科生來講,選擇合適的教材對他們的專業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綜觀國內高校會計本科會計理論課程的教材,下面選擇以下幾本有影響力的著作:
1.《會計理論》,葛家澍、杜興強著,復旦大學出版社。該著作較早地引進了西方會計理論,并且注重結合中國會計的實際和作者自身的觀點來撰寫,創新發展了我國的會計理論,是一本會計理論的經典著作,其主要內容如上頁表1所示。
2.《會計理論》,湯云為、錢逢勝著,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該著作引用、吸收了美國亨德里克森《會計理論》的研究成果,依照西方會計理論內容和結構撰寫,側重于財務會計理論,其主要內容如表2所示。
3.《會計理論》(第四版),魏明海、龔凱頌編著,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該著作按照財務會計理論、成本控制理論和管理會計理論三部分進行撰寫,其特點是內容由淺入深,教材內容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能夠做到及時更新。其主要內容如表3所示。
根據對三部教材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當前的會計理論相關著作既存在相同或相近的內容,也存在不同之處,作為研究性課程,我們在選擇教材時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選擇其中一部作為教材,其他相關著作作為教學參考,博采眾長,使得學生既能掌握會計基本理論,又能關注當前理論前沿的動態和中國特色會計理論的發展。
四、會計理論研究性課程的教學方法
會計理論是對會計實踐的一種理性認識,它來源于實踐,又指導實踐,會計理論與實踐相互作用,并不斷發展。鑒于在講授會計理論時,學生已經學習完了會計基礎、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等實務性課程,因此在講授會計理論課程時要突出其理論性與研究性,一方面要系統介紹會計基礎理論,另一方面又不能拘泥于現有的會計實務,筆者認為可以通過綜合運用以下幾種研究性教學方法,倡導啟發式、探究式的學習方式來提升課程教學的效果。
(一)案例導入式教學方法
在每一章節講授理論之前,給出簡短的案例來引導、啟發學生。例如通過安然事件,引出高質量會計準則問題。這種教學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得學生以問題導向來學習理論知識,另一方面也使得學生有更為廣泛的知識面。
(二)合作互動式教學方式
現代教學不應該是教師一個人講到底的單項信息傳遞,而應是師生間、學生間的雙向交流與多向交流活動。教師可以提前布置需要討論的專題,由班級學生自由組合成若干研討小組,利用課余時間查閱相關文獻資料,歸納總結凝練成為研討小組的觀點,到課堂上進行講解、展示。例如在講授會計準則國際比較這一專題內容時,筆者就把授課班級分成10個小組,每一小組負責某一國家會計準則制定情況資料的搜集,然后制作成PPT在課堂上進行演示,教師在他們講解的基礎上對不正確的地方給予糾正,接著再進行國際比較分析,這樣使得學生對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和我國的會計準則制定都有一個較為深入的了解,同時對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與協調也會有更深的理解。合作互動式的教學達到了師生互動、合作學習、共享學習成果的效果。
(三)名作名篇評析課堂
教師先向學生介紹精品力作或專業權威期刊最新的名作名篇,比如《經濟研究》《管理世界》《會計研究》等雜志上發表的會計類論文,由學生事先進行仔細閱讀,并且撰寫讀書筆記,教師再利用課堂時間為學生進行一定的評析,主要圍繞論文的選題、論點以及論證方法等幾方面展開,這樣使得學生對會計論文有一個比較直觀的感性認識,同時也使學生了解到了最新的理論前沿動態和創新觀點,拓展了學生的知識視野,為今后學生的論文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