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30 11:39:2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圖書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電子圖書采購在圖書館資源建設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在2009年全球圖書市場約為750億美元(電子書占3%,約為24億美元),到2013年預計全球圖書市場約為793億美元(電子書占16%,約為127億美元)。在學術圖書方面,在2009年,全球圖書約為127億美元(電子書占10%,約為13億美元),到2013年預計全球圖書市場約為134億美元(電子書占28%,約為37億美元)[1]。國內圖書館電子書采購所占比重也越來越大,以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組團采購外文電子書庫為例:2009年通過CALIS組團的有E-brary、Netlibrary等7個電子圖書數據庫,占整個CALIS引進數據庫的6%。2013年組團的電子書數據庫增加到12個,占整個CALIS引進數據庫的9%。目前國內高校在電子圖書采購方面主要包括了國內的電子書數據庫:超星數字圖書館、書生之家數字圖書館、方正Apabi數字圖書館等,國外的電子書數據庫:Ebrary、MyiLibrary、Netlibrary、Ebooklibrary、Safari電子圖書、Springer在線電子圖書、EEBO(早期英文圖書在線)、Wiley在線電子圖書等。訂購模式是以數據庫采購為主,單本選購為輔。針對目前采購電子書的方式,筆者認為還存在如下問題:
1.1電子圖書采購過分依賴采訪館員的經驗電子圖書采購主要還是以采訪館員為主,讀者為輔。現行主要采購流程還是數據商發紙質或電子訂單選書,部分圖書館為了便于讀者參與選書,通過軟件或網絡將書目放在網上,讓讀者來選擇和推薦電子書,但現實情況是讀者很少參與。由于提供備選的電子書清單量大且只能看到少量信息,很難判斷電子書的內容是否是真正所需要的,同時采訪館員無法做到面面俱到,通常只能依據電子書的學科類別及經驗來選購電子書,因此,很可能產生選購資源與讀者真實需求脫節的現象。這種采購流程會產生2種不利結果:一是讀者需要的電子書沒有購進;二是購買回來的電子書大量閑置。浪費了有限的經費還占用了服務器空間。
1.2電子書挑選中的常見問題傳統選書往往依據供應商的書單進行判斷,但也存在一些問題:(1)圖書的主題與分類不統一,各家數據庫商往往采取自己的分類和主題標引,同時中文書和外文書很難在分類與主題標引方面進行統一,采訪館員在選書時,會遇到無法通過學科準確挑選自己所需電子書的情況。(2)電子書識別的字段缺失或錯誤,各數據庫提供商在ISBN方面不統一,特別是一些中文電子書還在ISBN中混有漢字或特征符號,例如:書名后增添“上、中、下”,或“1、2、3”來進行差異標識,另外還有書名、作者、出版社等信息的錯誤,國內許多高校雖然可通過SQL或Access等一些軟件進行選書,但由于書目字段不完整或錯誤,所選圖書結果依然重復率高,造成資源重復購買。
1.3電子書數據庫存在學科資源不匹配的問題國內高校訂購的電子書數據庫有多種模式,例如:(1)購買綜合學術電子圖書數據庫整庫,這種模式適合綜合類高校,但是對于學科重點突出的學校,大量的電子圖書將不匹配讀者需求;(2)選購電子書數據庫的某個專集或學科,這樣就匹配了對學科的要求,但是同樣存在學術圖書館購買了大量商業圖書和大眾讀物、無法匹配學術研究的需求;(3)直接購買單本電子書,然后通過自建平臺或租用平臺進行利用,該種購買模式給與了采訪館員更大的操作性,但需要采訪館員的經驗以及充分考慮學者和學生的需求,方能實現資源的最大效益。
1.4電子書驗收方面存在的問題高校圖書館尚未形成成熟的業務流程來規范數字資源的采購驗收。無論是按照購進的電子書數量,或是按照購進電子書的數據容量,都無法反映出電子書的實際價值,如果基于這些標準來判斷電子書資源,那么就容易產生盲目追求數量,而忽略了電子書的質量,其中包括電子書的學術型、專業匹配程度、平臺檢索便捷性、內容呈現的質量等等重要因素。
2借鑒PDA模式采購電子圖書
PDA也稱“需求驅動采購”[2],是一種新興的圖書采訪模式,根據讀者的實際需求與使用情況,以及圖書館所設定的標準和參數,來決定購買電子書的一種資源構建模式。基本流程是:(1)數據庫商根據圖書館的采購要求,其中包括學校的專業、學科發展、館藏建設、資源去重、電子書的學術限定、電子書的價格限定等因素,向圖書館提供符合條件的電子書的MARC記錄;(2)圖書館導入自動化系統,方便讀者使用;(3)讀者通過OPAC查詢到后,可以點擊鏈接直接看原文,從而觸發了采購計劃。通常在采購的條件設定方面,是由圖書館與電子書供應商事前協商達成的,部分電子書供應商也允許圖書館依據使用和采購的實際情況,對采購條件進行重新設定。通常設定采購條件會考慮閱讀全文的時間、閱讀的次數,例如:如果讀者閱讀全文5分鐘內,不計算費用;如果累計閱讀時間在5分鐘~24小時區間內,按照短期租借模式計費,比如收取書價的5%~10%的費用;通過短期租借模式,一旦實際產生費用達到一定限額,系統可提示采訪館員是否決定購買,當然也可以設定到達一定金額后自動購買,在觸發購買還有另外一種情況,即某本電子書被訪問的次數,例如某本電子書被訪問了4次,那么就觸發自動購買[3]。
3國外主要書商提供PDA模式的情況
十年前由NetLibrary將PDA電子書銷售模式引入國內,近兩年開始快速發展。現有ProQuest、EBSCO、IngramDigita和Ebooks等數據商向圖書館提供PDA方式采購。不同數據商有不同的PDA采購方式,主要區別在訂購觸發機制與訂購類型,具體形式可由數據商與圖書館協商確定,與電子圖書傳統銷售模式相比,PDA模式更加靈活。筆者對幾家主要的數據庫商進行了電話、郵件和座談等方式的調查,另外查閱了相關研究文獻中的數據,獲得了國外幾家主要的數據庫商的相關信息(見表1)。
4PDA采購模式的優勢
基于PDA模式進行選書減輕了采訪館員在比較和論證資源需求方面的工作量,也可以建設一個基于實際需求的電子書資源庫等優勢。
4.1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采用按電子書庫訂購的方式,往往會產生大量使用量為零的電子書,而PDA模式基于實際需求,可以很好地避免這種情況,同時也可以更好滿足學校讀者的真正需求,通過讀者選購的電子書,也容易構建出一個適合學校學科發展的特色電子書資源,從而改變訂購統一的電子書數據庫所產生的館藏趨同的現狀。
4.2節省圖書館采購經費加州州立大學Fullerton’sPollak圖書館WilliamBreitbach與JoyE.Lambert開展的案例研究表明:通過PDA模式采購的電子圖書平均價格是10.78美元(包括短期租借和購買),這個價格遠低于訂購電子書庫與館際互借的支出。最主要的區別是PDA的支出僅是花在了真實使用的資源上,而訂購的支出還包括大量沒有使用量的資源。如果單獨評價購買的電子書(可實現永久訪問),那么通過PDA模式采購的平均成本僅是73.93美元,與2008年學術圖書采購的平均成本68.01美元也相差不大,考慮到僅是購進有用量的書,因此可大大地節省圖書館的采購經費[5]。
5PDA模式在我國的運行情況
PDA模式近年開始在全球的大學與專業圖書館得到采用,尤其是在美國獲得了較快的發展。PDA這種模式在我國還是屬于比較少見的采購模式,只有極少的高校使用,主要是由于目前高校資源評估機制在很大程度上更看重紙本館藏資源的數量,而對于電子圖書算不算館藏,還沒有一個定論。目前主要的外文電子書數據庫,如Ebrary、NetLibrary和My-iLibrary等都組團訂購,團購價要比單獨購買價便宜些,圖書館可通過參團以較低的支出獲得龐大的電子圖書數據庫,因此較少利用PDA模式。而對于國內數據商如超星、書生等,他們為了謀取最大利潤,不愿意提供這樣的銷售模式,另外也受制于技術的原因,不具備提供這種銷售模式的成熟條件。
6高校圖書館實現PDA電子圖書采購的注意事項
我國高校應根據國外經驗,創新性的引進該種采購模式,筆者認為在采取這一采購模式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6.1要求更多的數據商提供PDA采購模式備選對于各個高校來說,隨著國家對教育政策的調整,圖書館購買到能夠滿足讀者需要和教學所需的圖書尤為重要。目前主流的外文電子圖書數據庫已經提供PDA銷售模式,而對于中文類的電子圖書,目前還很少采用這樣的銷售模式,國內圖書館應該通過加強彼此之間的合作,也可以通過省級、區域圖書情報中心,以及CALIS這樣的組織共同推動更多的電子圖書供應商提供這樣的銷售模式。
(1)紙質圖書根據其內容的多少,其所占的實際空間大小不同,一些大部頭的圖書占地大,不便于隨身攜帶。同時,對保存、管理的要求較多,需要大量財力、人力和物力的支撐和保障。
(2)電子圖書所占據的是虛擬空間,即一個電子閱讀工具上能夠儲存數以千計的圖書資料,具有占地小、存貯量大、攜帶方便等優點。在保存管理方面,人們只需要保證硬盤等存儲器的安全即可。
2、閱讀條件方面
(1)紙質圖書只需要適當的光線即可進行隨時隨地的閱讀。
(2)電子圖書在閱讀時首先必須要有相匹配的的電子閱覽工具,包括電腦、手機、掌上閱讀器等。同時,讀者還要確保其工具的電源供給以及自身對這些設備在操作步驟、網絡知識等方面的了解和掌握。
3、檢索查閱方面
(1)紙質圖書在進行檢索查閱時必須進行逐本翻閱,雖然目前大部分圖書館都配備了電子檢索系統,但只能顯示書名和簡要,讀者要想了解全文內容,還是要進行實本閱讀,造成大量時間和精力的浪費。
(2)電子圖書由于其存在形式同電子數據庫統一,因此讀者在進行檢索時,能夠迅速的從海量的電子圖書庫中準確調閱出圖書,并進行全文的查閱,方便快捷,極大的縮短了圖書檢索查閱的時間。
4、身心舒適度方面
(1)紙質圖書在閱讀時需要柔和、明亮的光線,讀者通過近距離的感受書頁質地以及油墨香味,充分的融入到溫馨、愜意的閱讀氛圍中去,能夠同文章產生快速、高度的共鳴,使其在精神上得到巨大的滿足。同時,由于閱讀時的光線適度、環境幽靜,不會使讀者在閱讀時因外界因素產生不舒服等狀態。
(2)電子圖書的閱讀必須借助電腦、手機等電子閱讀器才能實現,而由于人們長時間注視電子屏幕,其屏光、分辨率、電磁輻射等會對患者的眼睛和身體產生不良影響,引起眼睛的疲勞、流淚等反應,加速讀者近視速度和程度,從而降低了讀者在閱讀時的舒適度。
5、資源共享方面
(1)紙質圖書在資源共享上的程度不高,這主要是受到地域、復制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其共享范圍一般為聯合編目、協調采購、館際互借等。
(2)電子圖書通過互聯網絡,能夠實現較大范圍的資源共享,其共享的范圍包括有文獻傳遞、檢索、存儲等等。
二、基于讀者服務的紙質圖書與電子圖書合理利用對策
1、加強對讀書群體的拓展
教育部門可以通過利用社會媒體的宣傳,正確引導廣大群眾的閱讀興趣和方向,積極轉變當前的社會閱讀風氣,使其閱讀目的從“功利性”逐漸擴大到“人文性”、“社科性”等方面,從而平衡圖書出版、銷售的格局。同時,還要積極的宣傳電子圖書的優勢,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網絡圖書,從而提高網絡書籍的出版和銷售水平。
2、提高圖書館的利用率
目前,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工作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再加上信息網絡的全面普及,使人們尤其是年輕一代在進行圖書閱讀時更多的是選擇電子圖書,導致去圖書館閱讀的人數下降,從而造成圖書館實際利用率和社會效益的降低。因此,圖書館必須積極的轉變管理觀念,通過多種渠道和手段,擴大其社會影響力和號召力,使人們愿意花時間來館閱讀。同時,還要積極地完善館內電子圖書的設置,開設專門的電子閱覽室,并配備好完善的互聯網絡系統,從而更好的滿足不同讀者的閱讀服務需求。3、加強實體出版與網絡出版的雙贏國家要根據當前社會需求形勢,不斷的對傳統紙質出版社進行改革和優化,通過積極引進現代化的管理、設計、發行等模式,不斷提高紙質圖書的社會影響力和吸引力。同時,還要積極發展網絡出版,建立健全網絡出版的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規定,完善網絡圖書的銷售模式,從而實現實體出版與網絡出版的雙贏。
該模式采用典型的B2B商業模式。代表如Net-Library公司攜美國國內眾多出版社提供12萬余種電子書,向全球8000家圖書館提供服務,其中包括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在內的眾多世界名牌大學的圖書館。提供的電子圖書由圖書館購買,讀者訪問圖書館指定的網頁即可閱讀。圖書館可以指定購買哪一本書及其復本量。購買的每一個復本在同一時間之內只能供一個讀者閱讀。讀者在閱讀時需要把圖書借出(Check-out),讀完后再還回(Check-in);如果超過規定時間沒有還回,系統會自動將圖書還回;如果讀者需要繼續閱讀并且此時沒有其他讀者借閱,可以重新借出該書。
2.面向個人的模式。
該模式采用典型的B2C模式。代表如Overdrive公司的電子圖書出版模式。個人讀者可以直接到公司網站上選擇喜歡的電子圖書,并通過信用卡支付購買圖書的費用,購買的電子圖書只能在指定設備上閱讀。此外,微軟公司也是電子書的技術提供商,提供的電子書閱讀器稱為微軟閱讀器(MicrosoftReader),為個人讀者提供服務。
3.混合模式。
該模式采用B2C和B2B混合的方式。面向個人讀者和數字圖書館提供電子圖書借閱服務,如Libwise和Overdrive公司。除上述面向個人用戶的服務,Over-drive公司于2002年推出數字圖書館服務,使用AdobeContentServer、MicrosoftDAS等電子圖書版權保護系統,支持電子圖書借、還操作服務。Libwise使用專利技術,支持復本控制模式。與國際上電子圖書出版現狀相比,國內電子圖書出版產業也取得了長足發展。如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的方正阿帕比(Apabi)電子圖書系統同時支持對個人和對圖書館按“本”銷售電子書。目前,全國約有400多家出版社和方正合作進行電子書的出版,出版正版電子圖書20多萬種。
二、電子圖書出版模式新發展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國內外電子圖書出版出現了一些新變化。如用戶可以在網上電子書店購買電子圖書,或在圖書館借閱電子圖書;用戶對于短版書和斷版書等提出了新的需求,按需印刷出版、即時發行等出版模式于是應運而生。
1.按需印刷(on-demandprinting)。
指按照用戶要求直接將所需資料的文件數據進行數碼印刷、裝訂,又稱“即時印刷”和“閃電印刷”。按需印刷能滿足零庫存、即時出書和可選個性印書及印刷品一步到位的要求。按需印刷通過互聯網進行交易,讀者購買圖書以后才通過快印店進行印刷。為了保證出版社利益,需要解決版權保護的難點。用于印刷的電子圖書文件應得到保護。數碼快印店不能隨便拷貝,快印店印刷圖書需要得到授權,印刷的冊數要有公正的計數機制,以便與出版社進行結算。按需印刷系統還要解決的難點是,通過流程管理科學地控制對從接收訂單到快印店印刷的全過程,使數碼印刷機能夠直接輸出裝訂好的、符合要求的圖書。
2.即時發行模式。
電子圖書的即時發行需要打通電子圖書產業鏈出版、版權保護、發行、網絡銷售、電子圖書信息服務等各環節,實現快速、順暢的電子圖書即時發行流程。電子圖書從內容策劃、定稿、發行、銷售,直到最終送到讀者手中閱讀,期間需要很多工序。快速、安全、準確、批量地、傳遞電子圖書是實現即時發行的技術難點。
三、電子圖書出版中的版權保護
版權保護是電子圖書出版發行面臨的核心問題,涉及法律機制、技術保護措施、標準化等層面。通常電子圖書版權保護方法如下。以法律為手段的電子圖書版權保護方法。我國與數字化作品相關的主要版權法規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信息網絡權保護條例》《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等。國際上與數字化作品相關的版權法規中較著名的有美國《數字千年版權法》(DigitalMillenniumCopyrightAct,DMCA)、歐盟《關于協調信息社會版權與相關權利的指令》等。這些法律法規為電子圖書的版權保護提供了法律基礎。采用技術措施的電子圖書版權保護方法。國際上許多著名計算機公司和研究機構都在進行數字權利保護系統(DigitalRightsManagement,DRM)的開發并推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著名的有Intertrust的DigiBox和RightsSystem、微軟的WMRM、IBM的EMMS、蘋果公司的iTunes等。目前的版權保護技術主要采用加密、數字權利描述、許可認證、數字水印等實現版權控制下的瀏覽、借閱和拷貝等使用權限。
1 圖著色問題的分類
1.1 回溯法
回溯法是一種系統地搜索問題解的搜索算法。它在包含問題的所有解的解空間樹中,按照深度優先的策略,從根結點出發搜索解空間樹。算法搜索至解空間樹的任一結點時,總是先判斷該結點是否肯定不包含問題的解。如果肯定不包含,則跳過對以該結點為根的子樹的系統搜索,逐層向其祖先結點回溯。否則,進入該子樹,繼續按深度優先的策略進行搜索。
用回溯法解題的一般步驟:
(1)描述解的形式,定義一個解空間,它包含問題的所有解。
(2)構造狀態空間樹。
(3)構造約束函數(用于殺死節點)。
1.2 貪心算法
貪心算法(又稱貪婪算法)是指,在對問題求解時,總是做出在當前看來是最好的選擇。不從整體最優上加以考慮,他所做出的僅是在某種意義上的局部最優解。貪心算法不是對所有問題都能得到整體最優解,但對一些問題它能產生整體最優解或者是整體最優解的近似解。
貪心算法沒有固定的算法框架,算法設計的關鍵是貪婪策略的選擇。一定要注意,選擇的貪婪策略要具有無后向性,即某階段狀態一旦確定以后,不受這個狀態以后的策略影響,也就是說某個狀態以后的過程不會影響以前的狀態,只與當前狀態有關,也稱為這種特性為無后效性。因此,適應用貪婪策略解決的問題類型較少,對所采用的貪婪策略一定要仔細分析其是否滿足無后效性。
圖的著色問題是由地圖的著色問題引申而來的:用m種顏色為地圖著色,使得地圖上的每一個區域著一種顏色,且相鄰區域顏色不同。
2 問題處理
如果把每一個區域收縮為一個頂點,把相鄰兩個區域用一條邊相連接,就可以把一個區域圖抽象為一個平面圖。
2.1 回溯法思想
回溯法有“通用解題法”之稱,是一種比窮舉“聰明”的搜索技術,在搜索過程中動態地產生問題的解空間,系統地搜索問題的所有解。當搜索到解空間樹的任一結點時,判斷該結點是否包含問題的解。如果該結點肯定不包含,則“見壁回頭”,跳過以該結點為根的子樹的搜索,逐層向其祖先結點回溯,可大大縮減無效操作,提高搜索效率。因此,結合具體案例的實際設計合適的回溯點是應用回溯法的關鍵所在。值得注意的是,遞歸具有回溯的功能,很多問題應用遞歸回溯可探索出問題的所有解。
2.2 貪心算法思想
貪心算法的思想是首先用第一種顏色對圖中盡可能多的頂點著色,然后用第二種顏色對余下的頂點中盡可能多的頂點著色;如此等等,直到把所有的頂點都著完色。當用一種新顏色對余下的頂點著色時,我們采取下列步驟:
(1)選取某個未著色的頂點,并且用新顏色對它著色。
(2)掃描所有未著色的頂點集,對其中的每個頂點,確定它是否與已著新顏色的任何頂點相鄰。若不相鄰,則用新顏色對它著色。
首先把所有頂點的顏色初始化為0,然后依次為每個頂點著色。如果其中i個頂點已經著色,并且相鄰兩個頂點的顏色都不一樣,就稱當前的著色是有效的局部著色;否則,就稱為無效的著色。如果由根節點到當前節點路徑上的著色,對應于一個有效著色,并且路徑的長度小于n,那么相應的著色是有效的局部著色。這時,就從當前節點出發,繼續探索它的兒子節點,并把兒子結點標記為當前結點。在另一方面,如果在相應路徑上搜索不到有效的著色,就把當前結點標記為死結點,并把控制轉移去搜索對應于另一種顏色的兄弟結點。如果對所有m個兄弟結點,都搜索不到一種有效的著色,就回溯到它的父親結點,并把父親結點標記為死結點,轉移去搜索父親結點的兄弟結點。這種搜索過程一直進行,直到根結點變為死結點,或者搜索路徑長度等于n,并找到了一個有效的著色為止。
圖的m色優化問題:給定無向連通圖G,為圖G的各頂點著色, 使圖中任2鄰接點著不同顏色,問最少需要幾種顏色。所需的最少顏色的數目m稱為該圖的色數。
4 色定理的應用
在一個平面或球面上的任何地圖能夠只用4種顏色來著色使得相鄰的國家在地圖上著有不同顏色,任意圖的著色,采用的是Welch Powell法。
這次實驗主要解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圖著色問題 ,用兩種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分別用回溯法及貪心法。
用回溯法求圖著色的時候,固定了數組的長度及顏色。按一下回車就可以出結果了,再利用空余的時間我想再去擴充,變成鍵盤輸入。
用貪心法求圖著色的時候,我輸入一個值就變成了這個值的倍數為2。沒有確定顏色,這比用回溯法求圖著色占有優勢一些。
參考文獻
[1]吳昊等.ACM程序設計培訓教程[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7.
[2]黃同成.程序設計基礎教程(C語言)[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
[3]黃同成,黃磊.程序設計實踐教程(C語言)[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
摘要:本文在“雙高”建設背景下,分析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實體空間的現狀和存在問題,闡述了進行舊館空間再造的必要性、定位和目標。探討如何通過圖書館空間再造和服務創新,助力職業院校的“雙高”建設。
關鍵詞:高職圖書館;“雙高”建設;空間再造
1空間再造背景
2019年4月,教育部、財政部了《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就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以下簡稱“雙高計劃”)”的總體要求、改革發展任務和組織實施作了部署。這是繼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之后,又一關于職業教育的國家重大發展戰略。職業院校的“雙高”建設,離不開圖書館為其提供專業化優質的服務來支撐。為適應這一趨勢,圖書館將以此為契機,結合本校的發展規劃情況,在圖書館在現有空間基礎上進行空間再造,以滿足學校發展和讀者對空間服務的需求。圖書館空間再造是指點、線、面、層、體的多維立交,建立在實體與虛擬、環境與資源、技術與服務、學習與交流、休閑與體驗基礎之上的綜合體系和創新過程。
當前,有些高職院校圖書館的空間設計、資源結構、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圖書館服務發展遇到了瓶頸。在“雙高”建設背景下,圖書館如何通過空間再造和服務創新,使空間功能合理化、館藏資源配置優化,加快智慧圖書館建設,打破傳統圖書館的發展模式,為建設高水平院校和專業提供有力支撐。因此,對高職圖書館空間再造的必要性需要進一步的討論。
2圖書館再造的必要性
2.1學校發展的需要
“雙高計劃”的總體目標提出,列入“雙高計劃”的院校在辦學水平、服務能力、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和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高水平專業特色是高職院校提升核心競爭力手段,而專業特色建設需要圖書館提供有力的支持,例如建設符合專業特色發展需求的數據庫、主題空間、共享空間等。這促使圖書館在空間服務上轉型和升級,而圖書館原有的空間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學校發展的需求,所以圖書館再造也是大勢所趨。
2.2圖書館自身發展的需要
今天圖書館空間發展面臨著結構化的新態勢,空間服務將成為圖書館的核心服務之一。空間再造對圖書館空間功能的優化、館藏資源的整合、利用和服務轉型,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不僅拓寬圖書館的服務途徑,也改變了圖書館與讀者的交流方式,轉變圖書館的服務模式。可見,空間再造不但符合學校的“雙高”建設的需要,而且有利于圖書館服務的轉型升級。
3高職圖書館空間再造的現狀
近年來,高職院校圖書館在空間再造方面不斷探索和創新,部分院校已經完成了不同程度的空間再造。如筆者所在的廣東省,有深圳職業技術學院、順德職業技術學院等再造完成,還有一部分院校的空間再造正在規劃中,包括筆者所在的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
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一下簡稱“番職圖書館”)始建于1995年,2010年圖書館開始擴建,擴建后總面積達到3.09萬平方米,樓高6層。其中5個樓層設有6個書庫、4個閱覽室、一個自修室,一個服務臺大廳,在三樓到五樓的大廳和書庫里的一些區域沒有得到充分利用。主要體現在:一是空間功能不夠合理。圖書館空間區域劃分如書庫、自修室、多媒體電子閱覽室、報刊閱覽室等,雖然方便圖書館管理,但由于空間過大,采光效果不理想,整個空間給人幽深刻板的感覺,缺少人文關懷。同在一層的書庫、自修室、閱覽室等沒有間隔開來,造成工作人員和讀者容易互相干擾。二是資源結構不合理。高職圖書館的館藏相對較少,傳統的館藏資源比較陳舊,文獻結構不合理,利用率低。三是信息化建設滯后。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圖書館的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后,為讀者提供的便捷數字服務能力低下,網絡及相關數據平臺的建設達不到發展要求。高職圖書館空間再造升級,不僅是適應學校“雙高”建設的發展要求,也是對讀者空間服務需求變化的一種積極反應。
4高職圖書館實體空間再造的探索
4.1高職圖書館空間再造原則和目標定位
(1)空間再造的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設計理念,遵循科學、共享、互動、舒適、便捷的原則來規劃和設計空間結構。充分結合“雙高計劃”的總體要求,為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提供服務保障,同時也保證空間服務的可持續發展。
(2)空間再造的目標。
建什么樣的的空間模式?高職圖書館應該做好空間再造的頂層設計,根據學校的發展規劃和專業的需要,從理念和制度、實體與虛擬、資源與服務、文化與技術層面,進行系統的、周密的設計和規劃。將實體空間、虛擬空間和智慧空間的有機結合,能讓讀者感受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帶來的全新的體驗。
4.2改造設計構想
(1)空間功能劃分。一是空間功能細化。如將書庫、自修室、電子閱覽室、報刊閱覽室等混合搭配,將圖書館主要分成小組討論區、安靜區、無聲區、多媒體區、共享空間等區域,把一個庫室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規劃,再把內部各個功能分區之間用軟隔斷,自然過渡不同區域,以滿足不同讀者個性化需求。二是動和靜分開,如工作人員工作區域和讀者閱讀區分開,這樣方便工作人員整理書籍,避免干擾讀者。三是燈光與自然光結合。有些區域采用自然光和燈光結合,既可以節能環保,又可以保持空間通透性。例如番職圖書館,可以在三樓、四樓、五樓的采光井周邊的區域,選擇其中一層改造成報刊閱讀區。第一,該區域屬于開放空間,方便讀者獲取;第二,一般讀者閱讀報刊的時間不長,走動頻繁。第三,采光效果好,布上綠植和沙發,打造“陽光閱讀”。
(2)優化資源。
資源是圖書館再造空間的基礎。傳統的資源類型不多和數量不足,利用率低下。解決這個問題要從資源的結構上調整,不斷地豐富資源類型,包括信息資源,優化資源結構。在空間的文獻資源配置時既抓文獻數量又抓文獻質量,避免資源浪費,實現合理化配置館藏,進行有效的服務供給、精準的服務供給。
(3)加快信息化建設。
空間服務的關鍵是信息服務。圖書館應該重視信息技術對圖書館空間和環境帶來的變革,建設開放共享、科教融合,自主學習的高度智能化的智慧空間,滿足各種學習、教學、科研工作需要。“雙高計劃”提出,對接科技發展趨勢,以技術技能積累為紐帶,建設集人才培養、團隊建設、技術服務于一體,資源共享、機制靈活、產出高效的人才培養與技術創新平臺。這要求高職院校圖書館要與時俱進,加快信息化建設,空間再造后信息空間服務將成為圖書館服務創新的新模式。
5結束語
高職院校圖書館的空間再造是服務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在促進學校高水平及專業特色發展中不可缺少。圖書館的空間再造不僅是內飾環境,而且要以圖書館空間、資源為基礎,以用戶的需求為中心,改造成一個以信息、學習、交流、休閑的服務空間。圖書館在空間再造過程中要以實用性、技術性與職業性為導向,在高職院校“雙高”建設發展中發揮作用。
圖書館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高校圖書館管理與教學同步的路徑分析論文
摘要:圖書館是服務于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途徑,然而目前的圖書館管理跟不上現代教育教學的步伐,需要制定圖書館管理與教學同步的策略,圍繞教育教學發揮圖書館的服務職能營造濃郁的閱讀情景,吸引學生自主閱讀;持續不斷更新圖書,提高優質圖書館資源的利用率。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教學同步;路徑
0前言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國的互聯網事業也有了較快發展。互聯網技術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高校圖書館作為相關高等學校學生學習的重要途徑之一,其發展模式也應緊跟時展的潮流。在當前網絡大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管理服務與發展也要與時俱進,采用信息化的管理與發展模式,利用互聯網信息模式將圖書館現有的資源和相關學生信息進行整合,以達到提升高校圖書館相關工作效率的目的。
1高校圖書館管理與教學同步的意義
我國許多高校圖書館在現階段未全部對社會開放,仍然處在相對封閉的模式,其面向人群仍是高校師生,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校圖書資源的浪費。并且在眾多高校之間,圖書館資料不互通,導致目前高校圖書館相關資源的極大浪費。進入網絡時代以來,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使用加快了相關圖書資源和信息的流通速度,網上圖書館和資料庫成了眾高校的必爭之處。從經費角度來看,現階段條件下的高校圖書館資料大多以紙質版圖書和文獻為主,但極易造成損毀和老化。
2高校圖書館學科資源建設的方向
2.1專業化
特色館藏資源的專業化、針對性,是學科服務的基本要求。高校內針對不同的學科、專業或院系,進行對口的特色館藏資源的采訪、流通以及讀者反饋服務。這就要求高校圖書館的采訪人員需具備一定的對口院系的相關知識,甚至針對對口院系不同專業的相關知識,使得特色館藏資源的采訪工作高度專業化、針對性,滿足不同學科或專業的不同需求。
2.2層次化
高校讀者這個群體包括各類師生員工,因此,學科服務也需要滿足各類不同讀者的不同需求。不同學科有不同的需求,即使同一學科也包括教師、研究生、本科生、高職高專等不同種類的讀者,甚至同一種類的讀者群,因研究方向、需求和個人興趣的不同,對于特色資源館藏的需求也不盡相同。
2.3時效性
學科的研究和發展的熱點和前沿,應是學科服務始終追隨的方向,特色館藏資源必須實時的跟隨學科、專業發展的腳步。因此,特色館藏資源的采訪、流通和反饋也應順應學科的研究和發展,隨時關注學科發展動態、新書的等等,實時更新特色館藏資源,為讀者提供最新、最前沿的學科信息和知識。
3高校圖書館管理與教學同步的路徑
3.1提升管理服務水平
由于受到原有的高校圖書館管理服務水平的影響,現階段條件下的高校圖書館網絡化管理模式的服務水平較低,很難滿足高校師生對于圖書的多樣化需求。因此,要想有效提升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管理服務水平,首先就要從服務的角度出發,持續提升高校圖書館的管理服務水平。這就要求高校圖書館切實從師生的需求角度出發,不斷轉變和創新原有的管理服務理念,形成以高校師生為中心的管理和服務理念,不斷簡化相關借閱和不必要手續的辦理過程,切實做到為師生提供最為方便、快捷的服務。其次,相關高校圖書館要加速整個圖書館的信息化進程,通過實時的信息化數據實現圖書動態的實時監控,并將相關圖書信息及時反饋給高校師生,方便高校師生對相關資料的查閱。
3.2建設豐富的教學參考資源
校圖書館在高校人才培養的過程中發揮著最基礎性的作用,但單一高校圖書館的資源畢竟是有限的,不能在最大限度上滿足師生對于專業化資料的需求,而專業化資料的相對缺失和相關服務水平的不足,就直接導致了高校人才培養的相對滯后。因此,要想有效促進高校師生專業水準的不斷提升,就要不斷強化高校間圖書館資源的共建共享,致力于提升高校圖書館的管理服務水平,不斷整合提升相關專業學科信息,不斷更新高校信息資源庫,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現階段條件下的網絡環境,不斷促進高校圖書館管理服務水平的有效提升。
3.3高校圖書館變更模式
Abstract:Haveintroducedthattheoperationimagetransfersapplicationinworkinginhospitalmedicaltreatmentandtheirprinciplemainly.
Keywords:Operationimagetransmission,standardandagreementthattheimagetransfers,MPEG-4heightislimpidlookatamessage
馬鞍山市中心醫院是三級醫院,其骨科在國內外享有盛名,相關教學和學術交流活動十分頻繁,手術觀摩和指導是交流的重要內容,手術室的特殊性決定了不可能在現場開展這些活動。采用圖像傳輸系統,將手術圖像傳到觀摩會議室來可以有效解決這一難題。骨科手術屬于高精密、高難度手術,對于傳輸的圖像清晰度要求非常高,傳統的會議電視系統提供的圖像質量遠遠不能滿足需要,經過多次演示和實際檢驗,發現采用DVISION的基于IP網絡的MPEG-4高清晰會議電視終端和多點控制單元(MCU),可提供高質量手術圖像的遠程傳輸。
1圖像傳輸的概述
醫院圖像傳輸是現代電信技術在醫療系統的應用,綜合了異步傳輸模式(ATM)、電視、快速以太網和計算機技術的優點,實現圖像、聲音、數據的高速寬帶傳輸,具有雙向的功能。既有可視電話的雙向性,又有現場直播的時效性,且容量大、清晰度高。
醫院手術圖像傳輸系統有以下功能:手術室的教授通過該設備進行雙向交流;一般的學生或醫生,可以在資料室通過設備終端進行手術觀摩;可進行手術圖像的傳輸和過程監視;主要設備可作為多點控制用;存儲服務器可以對視音頻碼流進行數字存儲,存儲功能使保存、回放、剪輯和VCD/DVD制作輕易實現。
2圖像傳輸系統的結構
手術直播特指專家于特定會議室實時觀看手術過程,給予手術醫生實時指導,同醫生就手術情況進行實時交流、討論和研究的雙向交互式視頻會議系統。本方案中我院采用了三套終端(其中一套是只接收終端),一臺MCU,一臺存儲服務器。設備匯接在網絡交換機上,通過醫院的快速以太網的千兆光纖實現互通。
手術室終端視頻源包括:PELCO球型攝像頭和顯微鏡,并匯接在1臺視頻切換矩陣上。PELCO球型攝像頭可以水平方向360度旋轉,垂直方向90度旋轉,放置在手術室的頂角處,攝入角度可以覆蓋整個手術室,觀察宏觀景物活動,也可以進行遠端遙控。攝像機是通過無影燈的專用孔中觀察,不但可以看到手術部位的手術圖像。還可以遠程遙控手術室攝像機的切換、搖移、拉伸、聚焦等,可以看到各種儀器的數據、主刀醫生的畫面、手術全景等畫面,并掌握全面情況。而無線麥克風則可放置在醫生身上,以便于和遠端進行交流。傳統遠程醫療設備不能提供高清晰的手術畫面,只能進行遠程的會診和交流,高清晰會議電視系統應用于遠程醫療,不但可以進行一般的會診和交流,同時可以提供高清晰的手術畫面和顯微畫面。通過采用MPEG-4的4M碼流,其高品質的圖像,使顯微鏡下的組織結構也清晰無比。MPEG-4編碼器可實現每秒約48000個宏塊的吞吐率,提供了對兩個逐行SDTV(720×480,60fps)視頻流或14個CIF分辨率視頻流進行解碼的足夠吞吐率。音頻編碼采用MPEG-4(AAC),AAC是一種由MPEG-4標準定義的有損音頻壓縮格式。
數字化高清晰遠程醫療系統不但可以提供高清晰的手術畫面、高保真的語音和雙向實時交流,而且可以將手術過程同步存儲在計算機中,便于教學和點播,并可以作為資料文獻記錄在光盤上。
3手術圖像傳輸功能介紹
3.1高清晰圖像在網絡中的傳輸
因為采用MPEG-4編解碼,在網絡中進行廣播級質量的視頻交流成為現實。手術室傳來的手術動態圖像可達352x576像素(1CIF),X光片通過圖文展示臺可達704x576像素(4CIF),電腦圖像可達1024x768像素(XGA)。兩臺顯示設備分辨率自動動態調整,如CIF+4CIF(手術圖像和X光片),CIF+XGA(手術圖像+PC圖像)等。同樣,會議室專家亦可將會議室圖像和專家提供的參考資料同時顯示在手術室的顯示設備上。傳統的視訊系統絕大多數采用的視頻編碼方式的圖像分辨率(352x288)就不高,從圖像本身來講比傳統產品要高。由于MPEG-4算法本身的優勢,可以保證高品質的視頻回放質量,即使在對視頻質量要求極為苛刻的廣電行業,MPEG-4也依然可以提供符合要求的廣播級圖像,這就是為什么MPEG-4會成為事實上的廣電數字化標準的原因。醫院由于要傳輸高質量的手術圖像,所以對圖像清晰度的要求非常高,尤其是顯微鏡下的組織圖像,MPEG-4產品能夠提供從標準質量圖像到專業廣播級的圖像質量,滿足了醫院對圖像質量的高要求。由于采用了4Mbit/s碼率,使顯微鏡下的組織圖像清晰,富有層次感。
3.2實時存儲
通過在線存儲系統實時將手術全過程圖像畫面和聲音以流媒體格式存儲在服務器中,方便術后重新播放,可通過訪問存儲服務器進行網上的點播或廣播,并可制作成資料光盤存檔和交流。
3.3雙向、實時的教學功能
醫院手術室的主刀大夫可以通過圖像和聲音同監視點或會議室的人員進行討論和交流,監視點或會議室的人員可以指導手術和隨時提問。
3.4強大的視頻會議控制中心MCU功能
醫院使用的視頻會議控制中心(MCU),是能夠同時支持H.261、H.263、H.264、MPEG-2、MPEG-4編解碼方式的多點控制單元,可以同時支持窄帶和寬帶終端(384Kbit/s-6Mbit/s),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和極強的兼容性。
3.5操作簡便
該圖像傳輸系統采用WEB方式的操作界面,功能一目了然,設置方便。成功地應用MPEG-4高清晰遠程醫療系統進行手術圖像的傳輸,標志著我院在遠程圖像傳輸系統已經進入數字化、高清晰、可視化、實用化階段。MPEG-4高清晰視訊系統也成為現代遠程圖像傳輸系統的標志性產品。
4手術圖像傳輸在醫院的應用及發展
手術圖像傳輸系統是遠程視頻會議系統的有效擴展應用。應用于醫療的實時畫面的遠距離傳輸,所傳輸的效果、質量、畫面乃至色差都直接與病人的生命及健康密切相關,系統需對其承擔的任務負完全醫療和法律責任。因此,為了保證手術直播和遠程醫療的效果,系統必須建立在高端視頻傳輸設備之上。
1.1.1“近代數字圖書館”項目
2002年起,國會館開始實施“近代數字圖書館”(DigitalLi-braryfromtheMeijiEra)項目,即將館藏的明治、大正時期的圖書、期刊等資料數字化,同時清理著作權,將進入公有領域或解決完著作權的資料到互聯網上,為讀者提供瀏覽、復印等服務。日本《著作權法》第四節規定,著作權保護期為著者在世及逝世后50年,團體作品的著作權保護期為發表后50年。自2002年起,國會館開始解決館藏的明治、大正時期圖書期刊等資料的著作權。流程為:首先公開對象資料,然后調查這些作品是否在著作權保護期內,如尚在著作權保護期內則調查有無著作權人,查找相關權利人的聯系方式,爭取取得授權。在2005年至2007年間,國會館通過這種方式確定了16298名權利人的作品進入公有領域,找到480名權利人的聯系方式,取得315份授權許可。2002年至2013年之間,國會館通過這種方式大約解決了34萬冊圖書的著作權。在“近代數字圖書館”項目中,有相當一部分資料為孤兒作品,不能確定是否有權利人或查找不到著作權人的聯系方式。根據《著作權法》第六十七條第一項的規定,對于經過相當的努力仍然不能取得著作權人聯系方式的作品,可以申請文化長官裁定,交付一定的補償金后對作品進行使用。在“近代數字圖書館”項目中,國會館通過向文化長官申請裁定的方式,即向每個作品提供51日元的補償金,獲得5年的使用權的方式,解決了72583個作品,38794個權利人的作品的著作權。
1.1.2網絡信息資源采集保存項目
WARP國會館自2002年開始實施“網絡信息資源選擇性存檔實驗項目”(WebArchivingProject,簡稱WARP),即選定一些網站,定期對其網頁進行采集和保存。為大規模采集和保存網絡信息提供了法律保障,國會館積極推動相關立法。2002年3月,國會館向議會提出將“網絡出版物”等列入繳送范圍的議案,2010年1月,《國立國會圖書館法》和《著作權法》正式進行了修訂。修訂后的《著作權法》第四十二條第三款規定,國會館采集網絡信息資源時無需取得著作權人許可。《國立國會圖書館法》第二十五條第三款第一項規定了國會館有權采集的對象機構的范圍;第二項規定了如果國會館在采集時遇到障礙,對象機構有義務協助消除障礙;第三項規定,必要時國會館有權要求上述機構向其發送指定內容的網絡信息資料。《國立國會圖書館法》和《著作權法》的修訂為WARP項目解決著作權提供了法律保障,在法律修訂后的兩個月內,WARP采集的機構對象數量由480個增加到2400個,增長了5倍。
1.1.3“歷史的音源”項目
國會館自2011年開始提供“歷史的音源”服務,即在國會館的專門網頁上公開“唱片數據庫推進協議會”(HIRAC)繳送的數字化唱片。除國會館外的公共圖書館或其他類型的圖書館只要提供資源,都可以免費參加這個項目。在這個項目中,國會館將小部分著作權及鄰接權保護期滿的唱片內容在互聯網上,其余大部分尚在著作權與鄰接權保護期內的,則僅在國會館或參加館館區內提供服務。采用這種根據著作權情況區別提供服務的方式,截止到2013年9月,國會館公布了1900年初到1950年之間的唱片約5萬種,包括日本傳統音樂、流行樂、落語(類似于單口相聲)、漫才(類似于對口相聲)、演講等。
1.2讀者服務中的著作權問題
為了保證在法律許可范圍內提供數字圖書館服務,國會館主要采用了兩種方法:一是根據資源的權利狀態分區域提供服務,如:在WARP項目的網頁上,國會館在為讀者提供采集的網絡信息資料閱覽服務時,根據《國立國會圖書館法》第二十一條、《著作權法》陳瑜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數字圖書館著作權解決及其啟示7第三十八條,在取得權利人許可的情況下,才將資料在互聯網上公開,其余的僅在國會館東京總館、關西館、國際兒童館館區局域網內為讀者提供閱覽服務。二是在每個網頁適當的地方聲明,以提醒讀者在使用數字資源時遵守相關法律。如在“近代數字圖書館”項目的網站上,國會館了聲明:“收錄資料的著作權歸著作權人所有”、“如果有想將著作權保護期未滿的作品私用的情況,需要取得該作品的權利人的許可”。在“歷史的音源”中,國會館在網站上明示:“收錄的音樂作品的著作權(鄰接權)歸著作權人(著作權鄰接者)所有”。“著作權(鄰接權)保護期滿的作品,在互聯網上公開。其余的只能在國會館館內欣賞。
2國會館著作權解決的特點
可見,國會館在數字圖書館建設過程中解決著作權的主要方式有:
①推動相關立法,擴大國會館合法使用的范圍;
②甄別是否進入公有領域,充分利用公有領域作品;
③取得相關權利人授權,根據授權協議使用;
④申請文化長官裁定,對孤兒作品進行利用。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國會館則根據資源的著作權情況區別服務范圍,且警示讀者在權利范圍內進行使用,以保證讀者的使用行為在法律許可的框架內。
2.1積極推動相關立法
國會館在解決數字資源著作權時,積極推動相關立法。修改法律或者立法能夠從源頭上解決著作權問題,有力的推動相關工作的進展。著作權相關的法律能夠及時立法或修訂,得益于日本法律體系相對比較完善,也與國會館本身就是屬于國會的政府機構有關。
2.2側重解決自建資源的著作權
國會館數字資源有自建資源的較多、商購資源相對較少的特點。由于商購的數據庫使用范圍有較為嚴格的限定,提供服務僅限于國會館館區內,或館區的某些閱覽室,所以國會館更側重發展自建資源及解決其著作權,以較少的資金和人力成本獲取范圍更大、時間更長的權利。
2.3重視公有領域作品的著作權
國會館在解決著作權的時候,集中安排人力物力,有計劃分步驟地清理進入公有領域的近代作品,并在之后形成固定的制度,讓進入公有領域的作品能及時上線供讀者使用。建立公有領域作品甄別制度,能夠以較少的投入獲得較大范圍的權利,充分利用公有領域作品為讀者服務。
3對我國相關工作的啟示
我國從2005年起大力推進數字圖書館建設工作,而著作權問題是數字圖書館建設與服務過程的瓶頸,只有解決好數字資源的著作權問題,才能更進一步推動數字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從以上對國會館著作權解決方式的分析中,可以得出對我國相關工作的以下啟示:
3.1積極推動立法
建國以后,我國圖書館行業相關的立法雖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還明顯滯后,涉及到數字圖書館著作權的內容很少。《文化部“十二五”時期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實施綱要》中提到:要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領域政策法律法規建設,繼續推進《公共圖書館法》立法工作;我國圖書館界也在積極推進《國家圖書館條例》的制定。我國圖書館界可以積極呼吁,在將來會頒布的這些法律法規中,增加一些數字圖書館在建設與服務中的著作權的相關條款,如逐步建立數字資源呈繳制度,允許圖書館在館內提供尚在著作權保護期內作品的閱覽服務等,以從源頭上解決數字圖書館建設與服務的著作權問題。
3.2推動自建資源著作權解決力度
國家圖書館在數字圖書館建設過程中,建立了很多館藏特色資源。如數字方志、善本、講座、文津圖書獎圖書等。可以通過甄別這些資源是否進入公有領域,或取得權利人授權等方式,進一步加快解決自建資源著作權的問題。相比購買資源著作權的方式,直接解決自建資源的著作權能夠省略一些中間環節,節省成本,提高效率,以更加直接的方式取得數字資源的著作權。
高校常來外文圖書借閱室借閱圖書的讀者主要是即將畢業的學生、研究生、外語學院的學生、留學生及從事雙語教學的教師。由于本科大四學生、研究生畢業生在畢業論文寫作中要提供幾千字或幾萬字的外文文獻的原文和譯文,所以每年第二學期外文借閱室的讀者借閱人數猛增,外文圖書借閱量也隨之增加。從閱讀動機來看,來借閱外文圖書的讀者80%以上是為了做課題或寫論文而查閱文獻,出于教學和其他需要的讀者較少。據相關調查與統計,安徽大學圖書館外文圖書借閱室平均每天接待讀者約50人次,其中大部分是來這里閱覽的,部分讀者借出。
1.2外文文獻資源保障率低,難以滿足讀者需要
外文資源供給不足的原因主要是中國加入WTO后,原來獲權影印刊停止發行,外文原版圖書的購置費用較高,對大多數圖書館來說,無論是紙本文獻的訂購,還是全文數據庫的引進,都是一筆經費不小的開支。因此,圖書館只能通過壓縮外文文獻采購種類和數量來彌補經費不足的問題。由于近年來研究生教育有了較大發展,博、碩士研究生在校招收數量急劇增加,成為圖書館外文圖書的主要需求群體。因此,圖書館大幅度壓縮外文圖書的做法,已很難滿足學校人才培養和學科發展的需求。另外,圖書采購人員在采購挑選外文圖書時,對專業核心書籍缺訂,或者對多卷書漏訂其中某卷,造成圖書不成套,也影響藏書質量,減少了外文圖書的吸引力。外文圖書購買沒有連貫性,隨意性大,外文資源得不到保障,都影響了師生的閱讀和教學科研的需要。
1.3讀者外語水平不高,外文資源利用率低
以安徽大學為例,逸夫圖書館現有外文圖書9萬余冊,年均借閱圖書2000冊,借閱率僅2.2%。造成這種狀況的直接原因是語言障礙,讀者在閱讀上存在一定的閱讀語言困難,也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外文圖書的利用。除了少部分外語學院的讀者能夠輕松看懂外文全文文獻外,其他一些院系讀者外語水平普遍不高,閱讀水平還處于較低層次的狀態。尤其是理工科一些科技含量高、理論性強的外文書籍,長期乏有問津,外文文獻成了名副其實的擺設。此外,缺乏科學有效的管理與導讀服務工作也是外文文獻利用率低的重要原因。
1.4外文文獻開發利用程度不夠,館員素質有待提高
外文文獻的開發利用是指以外文文獻為對象開發文獻的各種手段,包括對外文文獻進行收藏、整理、分析、加工、綜合、濃縮、轉換和利用等一系列過程。這是一項技術含量非常高的創造性的工作,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特別是對開發人員的專業素養要求較高。而目前高校圖書館在這方面人才缺口較大,開發工作一直缺乏系統的、成熟的理論指導。由于沒有內行人直接參與,開發工作處于低層次狀態,許多極具價值的外文文獻沒有得到合理有效地開發,只能被讀者零星地使用,無法獲得廣泛系統的利用。此外,外文圖書借閱室管理人員在業務素質、外語水平以及相關學科知識的補充上均需進一步提高,對外文圖書進行規范的管理、宣傳報道、加工以及深層次開發利用等方面的水平都不太高,缺乏二、三次文獻開發的能力等,這都直接影響到外文圖書的利用。
2外文圖書借閱室服務與管理創新措施
評價高校圖書館工作成效,通常要把外文文獻利用率作為重要衡量標準,改進和創新高校圖書館外文圖書閱覽室工作,目的在于提高外文圖書的利用率。高校圖書館通過多種途徑不斷加強外文文獻資源建設,提高圖書館員的綜合素質,高度重視導讀工作,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優質服務。
2.1合理訂購外文圖書,加強藏書文獻資源建設
外文圖書采購要突出時效性、連續性,突出傾向于重點學科,提高選書的質量。因此,在訂購外文圖書前,高校圖書館的采訪人員應該對學校學科建設情況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分析和研究,并組織各學院、各專業中的學科專家對外文圖書進行篩選,以確保所選外文圖書的質量。并且在購書經費緊張的情況下,高校圖書館可以嘗試從重點學科和博士點擠出資金購買教學、科研急需的外文圖書,盡量保持某些圖書的連續性、系統性,使采購的圖書具有代表性、完整性和權威性。在滿足各學科、各專業需求的同時,優先保證重點學科、重點用戶。只有建設一個有藏書特色、結構合理的外文圖書借閱室,才能滿足高校教學和科研的需要。在目前數字化圖書館建設進程加快的形勢下,加強外文圖書藏書資源建設,除紙質文獻建設外,還必須加強數據庫建設。外文閱覽室要建立自己外文圖書和書目數據庫,積極開發利用網上資源開展館際互借,實現館藏外文文獻的網上資源共享,建立起館藏印刷型文獻、館藏數字化文獻和網上文獻信息三位一體為載體的外文文獻資源體系。通過自建和引進一系列重要外文數據庫資源,構建出較為完整的外文文獻信息資源服務網絡。
2.2借助特色化服務項目,提高外文圖書利用率
由于外文圖書價格高,復本少,外借的幾率低。要提高外文圖書的利用率和服務質量,傳統的服務模式和理念已經不適應現代讀者的需求。圖書館要根據外文借閱室的情況開展形式多樣的特色服務,滿足讀者不同層次的需求。
2.2.1采取措施保證外文圖書排架標示明確
在圖書分類排架方面,書架標識牌上除了按“中圖法”標明分類號外,還應配有揭示圖書語種及其圖書類目的中文提示,以方便讀者輕松、快捷地查找所需圖書。
2.2.2允許讀者復印所需圖書資料
國外大學圖書館閱覽室一般都配有復印機,以供讀者復印自己感興趣的資料,國內已有部分高校圖書館外文借閱室開展此服務項目。
2.2.3提供輔助閱讀的工具
讀者在閱讀外文圖書時因一些不熟悉的生詞而難以繼續閱讀下去,如果外文借閱室同時有外文工具書或裝有翻譯軟件的電腦可以供讀者使用,這樣會極大的方便讀者,提高閱讀水平和速度。
2.2.4開展外文視聽服務
在外文閱覽室開辟視聽區,配備幾臺視聽設備和影像學習資料(如外文圖書攜帶視聽光盤和磁帶),充分利用媒體優勢,廣泛收藏各類外文視聽資料,使專業知識的學習與外語語言技能訓練相結合,成為集閱讀、學習、視聽為一體的外語學習場所,供讀者學習、交流、討論。
2.3加強文獻資源聯合采購和館際互借服務
外文圖書外在裝裱、內在的印刷質量十分講究,圖書質量也較高,價格自然不菲,書價通常是國內圖書的幾十倍,甚至幾百倍。為了合理使用有限的資金,有效解決資金緊缺問題,各高校圖書館應開展資源共享、館際互借業務。高校圖書館間外文圖書采購和利用協調好,互相交流信息,充分實現資源共享。如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是大型公共服務體系,其目的就是實現信息資源的共建、共知、共享,提高和保障高等學校教育和科研的文獻水平。加入集團采購后,可以直接和國外出版公司談采購價格,直接從國外圖書商那里爭取到30%~50%優惠的價格,同時,可節省15%~30%的國內公司中間費用。還可以通過疏通國際間的書刊交流渠道,接受國外部分贈書。目前國內許多高校圖書館已通過上海外院定期接受了“美中亞洲基金會”贈送的各種學科的原版外文圖書,這些書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另外,還可通過由國家教育部主持的外文贈書工作,其書源主要來自“美中之橋基金會”機構,與國外有聯系的院校可直接接受對方院校的贈書,而一些沒有直接聯系的院校,可通過青島、大連、上海等3處贈書轉運站接受贈書。
2.4開展學科化服務,嵌入并跟蹤課題開展研究
高校許多教學、科研項目從立項到最后的項目評估都需要大量的外文參考資料支持。因此,外文圖書借閱室工作人員利用自身比較熟悉外文館藏、熟悉本室業務并具有較高外語水平等優勢,作為學科館員開展學科化服務,圍繞課題研究的主題,協助有關科研部門及有關工作人員,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地收集、整理、分析和提煉相關學科信息,不斷為科研活動提供有價值的國內外最新的、同類的情報資料。在課題的開發階段,協助查找相關課題的學科參考資料,經過詳細歸納整理后,編寫最新的動態綜述等三次文獻,并與科研人員一起進行項目內容的決策;在課題的實施階段,則隨時嵌入并跟蹤課題的進展情況,針對實施過程中遇到的疑點、難點,提供內容具體的對口學科參考資料,建立詳細的服務全程跟蹤有關記錄,包括使用學科資料的名稱、使用人員、使用時間及使用效果;課題完成后,立即幫助科研單位及個人完成對科研課題進行的詳細總結,真正成為科研人員的好幫手和有力助手。
2.5重視導讀工作,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
導讀是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必須具備的業務能力之一,而外文借閱室的導讀工作相對中文借閱室顯得尤為重要些。由于高校外文藏書種類繁多,信息量大,專業性強,許多讀者因語言、專業在閱讀上有一定的困難,相當一部分學生不會外文檢索,根本不知如何查閱外文圖書資料。導讀工作就成了幫助讀者解決如何檢索、閱讀、利用資料的有效途徑。導讀工作可從以下六方面開展:①編制導讀目錄。對每個學科,專題分類編制導讀目錄,供讀者檢索所需信息。②外文圖書檢索培訓。主要對新入學的大學生進行外文圖書檢索培訓。③設立新書及重點學科專架。將新書和重點學科的外文圖書擺在書室最顯眼的地方,并配上詳細的導讀指南。④口頭宣傳推介。外文圖書導讀工作可以用圖書館員積極熱情的口頭形式,引導讀者正確利用外文圖書。只有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才能將導讀工作做好,提高外文圖書的利用率。⑤充分利用網絡人工智能翻譯系統。人工智能翻譯系統雖然不能完全代替人腦的翻譯,它能快速、便捷地為讀者打通利用外文文獻信息資源的語言障礙,具有非常廣寬的市場前景。⑥充分利用計算機,提供參考咨詢服務。在原有外文圖書宣傳基礎上,在圖書館網頁主頁上設立外文圖書介紹欄目,定期推出外文新書和舊書介紹或書評,使讀者不必到圖書館也可了解外文館藏圖書,極大地方便讀者,并在圖書館主頁上設立參考服務咨詢臺。讀者在查找圖書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在全天24小時都可上網查詢,以此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提高外文圖書的利用率。
2.6采取各種有效措施,提高讀者外語水平
一般讀者外語水平有限,閱讀和翻譯專業圖書能力較低,這也是影響外文圖書利用率低的重要原因。高校必須加大教學改革力度,深化教育體制改革,不斷引導和鼓勵教師提高教學、科研水平及外語水平。對學生可以通過開設專業外語課,加強外語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外語水平。外文圖書借閱室應積極響應并參與學校“雙語教學”,為高校教師提供外文原版優秀教材,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外文輔導材料。請外籍教師進行指導,定期舉行豐富多彩的有外語特色的活動。根據外語學習的特點,在經費、人力、設備與其他物質條件方面給予更多的投入與支持,積極參與教學改革,把外文圖書借閱室提升為教學的主課堂,開展各種的外語教學活動,如外語學習沙龍,外語學習研討會等。如有的院系大學三年級學生就開設了英文原版課程,開設此類課程,提高了學生利用外文文獻的能力與效率,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并使學生了解了專業術語,擴大了他們的外語詞匯量,增強了他們的專業知識,而有利于學生快速查閱國外前沿的相關資料,為他們的學習和科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由淺入深推薦一些合適的原版書,甚至可以把查閱外文文獻的某些資料和信息作為作業布置給學生,讓學生經常借閱外文原版書,培養他們的課外閱讀習慣,使他們會逐步增加借閱量。把這項工作堅持做下去,一定會激起學生閱讀外文文獻的興趣。
2.7加強信息素養教育,提高閱覽室館員綜合素質
由于外文圖書借閱室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同時,讀者的觀念也在不斷更新發展,尤其不斷涌現新的文獻載體和新的學科知識,這些對外文圖書借閱室館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文室館員首先要具有一定高的外語水平,掌握圖書情報學相關知識和計算機應用知識。其次要有全心全意為讀者服務的意識,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再次要了解館藏布局,熟悉圖書排架方法,對所有的館藏圖書做到心中有數,根據讀者的需求能準確、快捷地指導讀者獲得所需書籍和信息。最后要善于與讀者交流溝通,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了解他們對信息的人性化需求,有針對性地為他們提供服務。因此外文圖書借閱室館員平時要注意對新知識、新理論的積累和學習,不斷更新升級已有的知識,提高自身的綜合業務素質,才能更好地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
高層管理者對館員行使絕對權力,將自己和館員隔離開來,形成二者之間的對立。這樣的“北風”管理只能使館員和管理者之間、館員和圖書館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館員內心缺少溫暖、歸屬感和安全感。這種形成雙方對抗的管理方法很難實現人與人內心的親近與信任,也很難實現組織的整體和諧。在這種管理模式下,管理者往往以強制執行的口吻下達指令,基層館員感受不到上層管理者的體恤與關愛而易產生抵觸情緒。“剛性管理”容易造成兩種局面:一是館員做事敷衍,產生“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難以發揮主觀能動性;二是館員“裹緊大衣”,只求努力保護好自己的既得利益,不愿為圖書館的事操心費力、出謀劃策。試問:這樣的圖書館怎么能有發展的后勁?如何適應新時代圖書館發展的要求?又如何調動館員的積極性?南風法則告訴我們:以柔制勝是管理的王道,溫暖勝于嚴寒。管理者在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時要注意方式方法。雖然北風和南風都要使行人脫掉大衣,但因為方法不同,結果大相徑庭。目前一些高校圖書館已開始實行人性化的“柔性管理”,大大提高了管理者在館員心目中的威望和地位。可見,高校圖書館要想加強館內上下級之間、館員與讀者之間的溝通,可以從南風法則中汲取智慧。
自然界有這樣一種現象:當一株植物單獨生長時就長得矮小、單薄,而與眾多同類植物一起生長時則根深葉茂、生機盎然,這種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現象就是共生效應[2]。事實上,人類群體中也存在共生效應,如英國卡迪文實驗室在1901—1982年先后出現了25位諾貝爾獲獎者。共生是指組織所有成員通過某種互利機制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共同生存發展。這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既存在于自然界也存在于社會生活之中。共生系統中的任一成員都因這個系統而獲得比單獨生存更多的利益,即“1+1>2”的共生效益。因此,高校圖書館可以尋求更廣泛的協同共生,使自身通過共生系統的支撐而逐步發展壯大。目前大多數高校圖書館強調內部合作,而且各館之間也在盡力推進各種聯合服務,地區之間的協作開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互動合作并不多。由于高校圖書館在學校的地位普遍偏低,處于邊緣化,不受重視,圖書館的作用尚未得到廣大師生的認可。此外,圖書館的業績往往是隱性的,館員的業績與師生的業績無法掛鉤,圖書館還是一株單獨生長的矮小“植物”。如果圖書館、學科館員能夠進一步嵌入到院系中與教師科研隊伍“共生”、嵌入到學生的學習科研實踐過程中并與之“共生”,那么圖書館勢必會呈現出更加繁盛和強大的生命力!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辛巴杜(PhilipZimbardo)于1969年進行了一項實驗:辛巴杜找來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把其中的一輛停在加州帕洛阿爾托的中產階級社區,另一輛停在相對雜亂的紐約布朗克斯區[3]。然后,辛巴杜把停在布朗克斯區的汽車的車牌摘掉、頂棚打開,結果當天就被偷走了;而同樣放在帕洛阿爾托的中產階級社區的汽車,一個星期也無人理睬,后來辛巴杜用錘子把車玻璃敲了個大洞,結果僅僅過了幾個小時就被偷走了[3]。以這項實驗為基礎,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破窗理論,該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戶玻璃,而且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那么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3]。久而久之,這些“破窗”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犯罪就會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滋生并逐漸猖獗。我們可以從破窗理論中得到這樣的啟示:任何一種不良現象的存在都在傳遞著一種信息,這種信息會導致不良現象的進一步擴展。如果對這種行為不聞不問、熟視無睹、反應遲鈍或糾正不力,就會縱容更多的人“去打爛更多的窗戶”[3],就極有可能演變成“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破窗理論折射到圖書館領域,我們不難發現,目前很多高校圖書館在各個方面遙遙領先,其成功的關鍵是注重細節、高瞻遠矚。有些圖書館可能一開始的“破窗”不多,但因為沒有加以關注并及時修補而導致更多人打破更多的“窗戶”,于是“破窗”多于“好窗”變得司空見慣了。例如,有些讀者在圖書館大聲說話、接聽手機就是一個礙眼的“破窗”,這是因為開始時圖書館沒有采取有效手段對這種行為進行干預和遏制,以致后來越來越多的讀者被這種現象同化。如果圖書館在開始時就對大聲說話者以溫馨、妥帖的方式加以規勸和制止,那么勢必會使讀者養成使用圖書館的良好習慣,營造一個安靜、有序、溫馨的閱讀環境。因此,圖書館在服務過程中必須高度警覺,關注那些看起來是偶然、個別、輕微的“過錯”和細小矛盾,并及時加以解決,以免更多的問題和矛盾接踵而來。
管理法則對高校圖書館管理工作的啟示
南風法則給我們這樣的啟示:高校圖書館要和諧、健康地發展,必須提高管理“溫度”,善用“溫暖”法則。同時高校圖書館在實踐中應注意以下問題。圖書館對待基層館員要實行溫情管理所謂溫情管理,是指圖書館管理者要尊重館員,理解館員,愛護館員,表揚和贊美館員,親近和信任館員,認真傾聽館員的心聲,幫助館員制定職業發展規劃,鼓勵和支持館員在職繼續深造,為館員搭建更大的展示平臺。感人心者,可先乎情。圖書館在以讀者為本的同時也要以館員為本,在剛性管理制度中揉進柔性管理的元素——“人情味”,而且要體恤館員在實際工作、生活中的困難并盡力幫助解決,使館員真正感受到上級管理者給予的關愛和溫暖。如此一來,圖書館從上至下的關系是順暢、和諧的,管理者也可以贏得館員真心的擁護和工作上的全力支持。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中,人類最高層次的需求是得到愛和尊重。同樣,館員也希望得到管理者的表揚與贊美,而溫情管理恰恰能夠滿足館員的深層心理和情感需要,對圖書館人力資源管理具有重大意義。溫情管理能夠激發館員的工作熱情和聰明才智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如果圖書館實行溫情管理、處處關心館員、事事尊重館員,那么將最大限度地調動館員的工作積極性。如果館員在工作中倍感舒適和溫馨,就會在服務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將這種傳遞給讀者,使讀者與圖書館之間建立起更加親密的互動關系。同時,溫情管理能激發館員的潛能和聰明才智,使館員敢言敢行,喜歡接受挑戰性的工作,并樂于不斷創新,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充沛的工作精力為圖書館做出更大的貢獻。溫情管理能夠增加館員對圖書館的忠誠度溫情管理能夠激發潛伏在館員身上的善性,使館員心甘情愿地發揮作用,樂于在工作中展現自己,產生良性競爭,增進圖書館內部的相互信任,增加館員對圖書館的歸屬感和榮譽感。#p#分頁標題#e#
共生效應對高校圖書館管理的啟示是:共生共存、和諧發展。任何組織都不可能孤立發展,尋求聯合共生是一種發展趨勢和策略。共同生長、繁榮和發展是共生的目標,高校圖書館要想謀求更大的發展,就必須借鑒共生效應理論,開闊眼界,尋找能夠共生的對象。謀求與數據庫出版商的共生對于高校圖書館而言,數據庫并非一次性商品,而是需逐年購買并只能擁有使用權的特殊商品,因此數據庫出版商和高校圖書館之間不是純粹的買賣關系,還有合作共生的伙伴關系。沒有圖書館的需要和支持,數據庫出版商就無法生存;沒有數據庫出版商的產品質量保障,圖書館無法正常提供服務,建設數字圖書館更是無從談起[4]。不可否認,數據庫出版商的目標是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圖書館的目標是謀求最低的價格和最佳的性價比,“二者就像行走在平衡木上,供需價格平衡是數據庫出版商與圖書館合作共生的關鍵,這需要相互間的妥協、互讓,找到平衡點,從而達成圖書館、數據庫出版商、用戶三贏之平衡共生狀態”[5]。謀求與圖書館聯合體的共生CALIS(ChinaAcademicLibrary&InformationSystem,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和BALIS(BeijingAcademicLibrary&InformationSystem,北京地區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保障體系)是圖書館之間共生的兩個典型成功案例。CALIS的管理中心設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其下設文理、工程、農學、醫學4個全國文獻信息服務中心,華東北、華東南、華中、華南、西北、西南、東北7個地區文獻信息服務中心,1個東北地區國防文獻信息服務中心,為全國高校用戶提供最全面、及時的文獻保障服務。
BALIS于2007年11月正式啟動,下設原文傳遞、館際互借、資源協調、培訓4個中心,其建設目的是:在北京地區高校圖書館工作委員會的統一領導下,依托成熟的系統平臺,充分利用北京高校圖書館豐富的館藏資源和高校間便捷的網絡環境,采用集中式門戶平臺和分布式服務相結合的方式,為北京地區的高校讀者提供原文傳遞服務。這兩個圖書館聯合體促進了資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了資源的利用效益,使廣大高校師生受益。隨著大家對這種共生效應的一致認同,圖書館界將會出現多種形式的“共生”,為圖書館帶來蓬勃生機和活力。謀求內部廣泛交叉協作——階段性共生高校圖書館可以鼓勵館員嘗試跨部門或跨項目小組的協作。由于館員的知識結構、技術專長、思維方式、性格特點、科研水平等各不相同,通過協作可以相互學習、切磋,從而相互影響、啟發,使思想得以碰撞和激發。如此一來,對于提高館員的思考深度與廣度、提升館員的研究水平和創新能力大有裨益。與院系的核心科研團隊結盟,成為永久性共同發展的有機體。教學和科研是高校的雙翼,相應地,高校各院系承擔著繁重的科研任務。高校圖書館在這種環境下大有可為,應主動尋找更大的成長空間和共生共榮的合作伙伴。近年來國外圖書館界已經成功地推行了學科館員制度,學科館員在大學教師利用資源的過程中隨時提供指導和幫助,縮短了教師查找資料的時間;同時,學科館員熟悉了科學研究的過程,采取主動方式進行高端信息推送服務,為學校決策者提供情報研究咨詢服務,為其制訂學校發展戰略提供決策性信息支持。依據共生效應理論不難發現,影響圖書館可持續發展的若干重大問題都可以歸結為各種“共生”問題,如管理者與館員的共生、館員與讀者的共生、館員與館員的共生、圖書館與圖書館的共生、圖書館與院系的共生、圖書館與數據庫出版商的共生等。高校圖書館應充分發揮這些“共生體”的作用,互惠互利,協同發展,相互促進,共同成長。
從旅游類圖書的類別上看可大致分為:提供實用信息的自助游圖書,提供豐富內涵的文化旅游圖書,提供新穎概念的主題游圖書,提供愉悅心靈的精神游圖書,提供私人路線的個性化旅游圖書等。這些圖書類別的呈現并不是同時出現的,而是經歷了一定的發展演進過程,旅游類圖書種類受流行趨勢影響呈現出此消彼長、循序漸進的特征:從“傳統旅游書”細化出“行走旅游書”;從狹義的“旅游書”向“人文地理圖文書”提升;從“人文地理圖文書”向“人生旅行書”轉化,帶來“大旅游書”的概念建構和方向探索,提出了“自助之游”和“精神之旅”兩個視野向度。從2000年到現在,旅游類圖書的出版還有一個中間概念,它較為偏重私人化和感受化的旅行經歷,文辭較優美,是旅行者的私人旅行記,把旅游與文學相結合,在旅游圖書相對飽和的狀態下,另辟蹊徑,提倡休閑安逸的旅行精神,培養深層次的人文情趣。典型代表有中信出版社于2009年推出的《遲到的間隔年》,作者將旅行途中的經歷感懷寫入其中,淡化路線、景觀介紹,更多的是風土人情的人文關懷和作者內心的成長。“大眾在接受傳媒內容時,不知不覺中在拒斥和消除其中所蘊涵的意義,而只是追求獲得其中的娛樂性場面,從而進一步消除了傳媒信息與現實的界限。”[1]旅游圖書要在同類中脫穎而出,便不得不注意大眾接受信息的方式,信息量如此巨大的當代社會,人們的觀點已足夠豐富,缺少的或許是能給人們帶來平和寧靜之感的精神讀物,這正是未來旅游類圖書出版不可忽視的方向。
但目前精神游的概念雖已提出,卻還沒有明確的概念和規劃,這也是本文希望有所探討和擴展的地方。地理行走向精神行走的轉變地理行走向精神行走的轉變應該有三大特征:一是越來越個性化的旅游圖書制作,從簡單直白的景點講解介紹中脫離出來的自助游、個性化路線游、主題游等為個人出行設計的旅游書;二是忽略游玩本身,更多的是帶有娛樂休閑性的概念設計,譬如“背包族”、“酷驢”、“色友”、“暴走族”、“自助旅游”、“徒步穿越”等,這些設計與其說是在為旅游者的出行設計概念,倒不如說是為讀者設計閱讀符號,使之成為學生、白領、教師、自由職業者等個性化群體的閱讀代表,旅游書的工具用途降低,取而代之的是超越現實的精神滿足;三是借助個性鮮明、圖文并茂的旅游書讓精神游走,使心靈得到感染,那些優秀的游記正是為這樣的讀者所提供的。它們一改單調直白的敘述風格,轉而用散文的筆觸創造出適合品讀的游記游志。這符合人們尋幽探秘心理,也多少成為業余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享受。關懷內心體驗,使情與景交融,是“精神游”類旅游圖書的內在結構特征。但此類圖書尚未形成成熟的出版格局,值得創作者進一步探索。流行趨勢對跟風形式轉變的影響從2005年到2010年,國內旅游人數平均每年增加1億人次,并持續上升。旅行者客觀數量上的增長,促使旅游類圖書的出版越來越在出行方式、目的開發等領域不斷擴展。但也導致跟風出版現象越來越嚴重。旅游類圖書的跟風不僅是跟同類旅游圖書的風格,比如云南游的圖書,可以是自助游、自駕游,還可以是徒步游、主題游。也就是同一目的地但不同主題的熱門地點跟風書。還有一種跟風方式是借助暢銷書和影視劇作中提到的游覽名勝,在受眾心里產生夸大美化的光環效應,從而跟進這些地域的旅游書籍制作。
電視劇《五星級大飯店》,將鏡頭毫不吝嗇地對準神秘而壯闊的青藏高原,眾多旅游節目、娛樂節目也把拉薩作為外景地的首選,與此同時還有不少文藝工作者入藏,留下動人心弦的作品,例如摩卡的《情斷》。在神秘氛圍的營造下,前往的游人更加絡繹不絕,一大批入藏的旅游類圖書也如雨后春筍般掀起,《藏羚羊手冊》、《藏地牛皮書》等入藏自助游書籍的跟風熱。毫無疑問,各類媒介對魅力的不斷挖掘與好評,刺激了受眾的了解欲望,也帶動此類圖書的熱銷。反過來旅游類圖書選題策劃也會影響影視劇作品的跟風,進一步帶動旅游熱和圖書策劃跟風熱。彼得梅爾的游記《普羅旺斯的一年》,敘述了在繪畫大師凡高曾駐足過的法國南部小鎮普羅旺斯生活一年的經歷。正當該書風靡世界之時,瓊瑤的《一簾幽夢》被改編為電視劇《又見一簾幽夢》,其外景地便主要選在普羅旺斯,銀屏上的風光誠如彼得梅爾筆下的描述,海岸、高山、古老的街道巷宇、薰衣草覆蓋的山坡。一時赴普羅旺斯之旅的中國游客高漲,眾多網友和旅行家也把筆端對準這里,廣東出版社出版的《尋找幸福:普羅旺斯的山居歲月》干脆借用一部兒童文學名著的題目,參仿彼得梅爾的寫法,帶著尋找幸福的主題,體會普羅旺斯的美好。總之,消費話題、時尚休閑話題越來越與旅游類圖書的出版緊密地聯系起來,他們彼此互為依托,共同完成旅游生活的符號締造。
旅游類圖書轉變原因探析
旅游類圖書的種種轉變與時代的演進密不可分。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帶給人們太多炫目的生活形式與變化的概念。人類的創造源于需求渴望被滿足,因而旅游類圖書出版的轉變一方面歸功于時代的進步,一方面得益于人們需求的展現。消費社會實現了旅游圖書出版概念的擴展“作為新的部落神話,消費已成為當今社會的風尚。”消費為這個時代創造著各種生活概念,人們通過消費及對其揭示來建立平衡。根據鮑得里亞的消費社會觀點,我們了解到“消費者不是對具體的物的功用或個別的使用價值有所需求,他們實際上是對商品所賦予的意義(及意義的差異)有所需求。”[2]在消費社會中,人們對旅游的消費意義的獲取集中表現為休閑性。所以,旅游圖書無論是收錄旅游地的典故來提升人文內涵,還是鼓勵旅行家創造出時尚概念來吸引受眾,都是為旅游的休閑性創造各種概念,同時成為自身出版的噱頭。受眾對不同類型旅游圖書的選擇,既突出了自我,也自覺地劃分了旅游方式群體。宏媒體時代帶動了旅游類圖書制作形式的突破消費社會的平衡模式改變了我們對旅游圖書的購買態度,左右著這個市場的劃分與創作風格的突破。而關于消費概念的創設,又離不開媒介的改變,它是將各種消費概念加以整合和傳播的重要信息載體。人們正是借助媒介所構建的虛擬世界的各種假設和聯想,產生、實現、并傳遞消費欲望。而能實現這一切的莫過于宏媒體的出現。#p#分頁標題#e#
宏媒體就是宏大的媒體,這當然是指當下以互聯網為媒介主體的傳媒時代。2010年《全球互聯網發展報告》公布,全球網民數量19.7億。也就是說,地球上每3個人中就有1個網民。這與中國內部的比例一致:中國1億人口當中,網民數量4.5億,3個中國人中就有1個網民。在宏媒體的巨大覆蓋之下,信息傳播與接受的主要平臺也逐漸轉移到這里。同時也有許多旅游類相關網站、博客、微博、論壇等,在這些平臺上,人們互相交流著旅行心得、見聞和野外生存知識。越來越多的圖書編輯借助這些平臺尋找更符合“精神游”、“人文地理圖志”類旅行圖書的策劃創意與。而網友則借助網絡評價或推薦旅游類圖書,間接為這類圖書做宣傳,網絡的優勢之一就是聚攏人氣,人氣也是網絡營銷的重要測評標準。由此帶動了旅游類圖書從選題策劃、組稿到營銷的全方位宏媒體開放式制作。新生代創作群體推動旅游類圖書寫作風格的改革以往的旅游類書籍更注重內容的可靠性,往往在游覽路線上苦下工夫,為避免意外的發生,路線選擇也很大眾化,內容客觀直白;所以創作者基本上是一些從事旅游職業或專業研究的人士。但這部分市場早已飽和,少有突破。在新媒體傳播時代,我們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創造者,當我們參考他人的旅行經驗并采取行動的時候,也會偶爾于實踐的同時際遇“傳奇”,得到屬于自身的心靈體驗,當把那些獨特的內在體驗匯聚起來也許就構成了一本暢銷的旅游圖書。不是專業人士,但并不妨礙我們做不同旅行概念的奉行者和實踐者。這樣普通大眾便成為比專業人士更富有生活體驗的旅行專家,他們所引領的旅行風尚和倡導的旅行宗旨無疑更多元化地滿足了不同人群的需要,為旅游類圖書多種風格的創作積蓄力量,并由此培養出一個新興的職業—職業旅行家。《背包十年》的作者小鵬便是中國職業旅行家第一人,通過他人贊助,完成一些旅行器材的試用,積累豐富的旅行知識,掌握拍照和寫作的技能,鍛煉強勁的體魄,便是一個職業旅行家必備的素質,靠旅行養活自己,也靠旅行充實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