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9 09:27:5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古詩詞教學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二、引經據典,增強魅力
要想提升作文語言的魅力,一靠生動形象,二靠文化特色。如果語言既有形式上的生動形象,又有內容上的文化內涵,就能一下使文章變得厚重起來。因此,在作文中正確、巧妙地運用一些經典的東西,會使文章更具魅力。如在痛苦中執著,我們可以說“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在迷惘中追求,我們可以說“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豁然開朗,喜獲豐收時,我們可以說“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又如寫到春播可引用詩句“春播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寫到螢火蟲可引用詩句“輕羅小扇撲流螢”;寫到荷花可引用詩句“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寫到秋天的楓葉時可引用詩句“霜葉紅于二月花”……如果覺得經典古詩詞難以表達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適當改動,表達效果更佳:市場上看到兩位婦女較勁,一學生這樣表達“黑云翻墨未遮山,‘唾沫’滿天落臉盤”;弟弟年齡小,卻是萬分“奸詐”,一學生慨嘆“老媽呀老媽,您老人家真是‘不識老弟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一家中’”;考試前夕,一學生這樣改動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考試快到了,復習不慌張!”……
一、小學語文新課標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是在國家教育改革和時展的要求下實施和頒布的。新課標指出應致力于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小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也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小學語文是基礎語言工具,是表情達意的基礎工具,是有很強思想性的基礎工具,它對小學生的全面發展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是人文社會科學的一門重要學科,是人們相互交流思想的漢語工具。
小學語文新課標是在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和個性教育三大教育理論發展下提出來的,小學語文教學要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充滿活力而又多元化的語文課程。
我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歷史文化的國家,作為我國的一名公民應了解自己祖國的文化背景知識,小學語文是普及文化的一門基礎課程,學好漢語是每個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學習其他課程的基礎,掌握了基本的語文文化才能立足于這個社會。小學語文強調引導學生學習中國文化,同時讓學生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二、古詩的特點
古詩一般分為兩大類:敘事詩和抒情詩。敘事詩以描寫具體事件、人物為主的;抒情詩是以抒發作者感情為主的,它又可以分為寫景和寫意兩大類,但不少古詩既寫景又寫意,古詩言簡意豐,具有凝煉和跳躍的特點,用極為有限的詩句表達盡可能多的意思,其最大的特點可用于一個字來概括“美”:意美、語美、音美、形美。意境美,是故事中所描繪生活畫面與作者思想感情融為一體而形成的藝術境界的美,正如人們常說的:“詩中有畫,畫中有情。”作者選取最富有特征的具體事物,或最有意義的場景,或最典型感受來言志抒情,以啟發讀者展開豐富的想象,去領會意境與情感,并從中受到熏陶。語言美,是指古詩的語言凝煉、生動形象,常常運用夸張、比喻、象征等多種手法再現大自然的美、社會的美和藝術的美。這些詩句讀來令人感到美不勝收。音樂美,古詩講究押韻和節奏。音韻和諧,節奏鮮明,所以讀起來瑯瑯上口,聽起來聲聲悅耳,產生了音樂美。形美,是指形式美與形象美。
三、新課標下古詩詞的教學
古詩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它以含蓄精煉的語言、深邃優美的意境、豐富誠摯的情感,成為膾炙人口的一種文學體裁。它在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古詩不僅能讓學生拓展自己的知識視野,了解到古代社會的狀態及古人的情感,還可以讓學生在古詩中領悟到為人處世之道,在潛移默化的文學熏陶中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⑴創設意境,感知詩意之美
古詩是詩人的感情在特定的環境下即興地抒發,而此種感情往往是借助一些具體的形象而產生的,然后通過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在古詩教學中,如果將抽象、凝練的語言與具體的物象聯系起來,能提供給孩子們鮮明、準確、豐富的感性認識,把學生較快地帶入“智力發展區”,喚起他們的形象思維,提高想象力。音樂是開啟人們感情閘門的一把金鑰匙,而詩與音樂有著密不可分的特殊聯系。如果在教學中把意蘊含蓄的情感與悅耳動聽的音樂聯系起來,將古詩中的“情”化為聽覺中的“聲”,有利于學生披文入境,深入感受古詩中語言文字的獨特魅力,從而體會詩人在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⑵賞詞句,品味語言之美
古詩講求“煉字”,其簡潔精煉的語言含蓄深沉,使人時常回味。只有引導學生弄懂詩句中字、詞的真實含義,揣摩出其精妙之處,他們才會真正理解詩句的意思,也才能真正品味出詩的韻味來。因此,我們在引導學生學習每首古詩時應當先讓他們找出詩中不理解的字、詞,然后借助工具書進行討論、交流,弄懂詞義,理清詩句的意思。不過,這種方法在實際教學中顯得有些呆板,學生學起來也感到枯燥無味。而電教媒體能克服時空限制,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為直觀、形象、具體的視聽文字,這樣有利于學生抓住詩中含義深刻的詞語,反復琢磨,體會語言文字的精妙。
⑶啟迪想象,感悟表達之美
詩的語言具有高度的濃縮性,所以給讀者留下很多的“藝術空白”。而新課標下的教學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有效地啟發學生去進行豐富的想象,進行藝術的再創造,切身感受詩的意蘊,在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語言,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的同時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華。
顯然,作為一個老師,特別是小學教師,盡管小學生在這一階段正是知識的旺盛期,但也不能一味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填塞,以為越多越好。相反,我們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針對自己學生的特點進行古詩教學,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如此才能事倍功半。
參考文獻:
[1] 徐國芹. 探索各種教學媒體和技術在教學中的合理應用[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09(3): 127-128
我國古詩詞的首要元素為景,其次為情,在景與情均具備的情況下,進入古詩詞主題的描述。由人人都可以隨口朗誦出的《靜夜思》,到婉轉拗口的《離騷》,無一不是詩人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的情境之下迸發出的情思或心緒。因此,在古詩詞教學中,我們也要著重注意古詩詞中的景,根據景思考其代表的意象,從而進行更深層的情的表述,情的認知,進一步把握詩的主題。
以李白的《蜀道難》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由景至情,再至主題,對此逐步分析。教師可以在教學時先利用多媒體展現“蜀道”之景,并且從詩詞中,找出“鳥道”“天梯石棧”“黃鶴之飛”等意象,在學生腦海中勾畫出一副雄渾壯闊,又危險之極的蜀道之景,為詩人所表現的“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進行鋪墊和陳述,從另一方面領會到詩人借蜀道之難抒發人生艱難的憤懣之情。
在了解了古詩詞的基本含義之后,教師可以通過介紹詩人的人生歷程以及所處的時代背景,從詩人的角度出發,對詩詞進行更進一步的認識,幫助學生更為深刻地理解該詩詞。仍然以李白為例,眾所周知,李白雖才華橫溢,但是仕途坎坷,他早年奉召進京,曾有過一段十分風光的時日,曾讓高力士脫靴,楊貴妃研磨,但奈何最終造奸人所害,仕途不得志,滿腔熱血被澆滅。于是肆意游玩于山水當中,放浪不羈,滿懷浪漫情懷的同時有著壓抑與心底的壯士未酬。以景入情進一步對主題進行分析,可以幫助學生全面認識詩詞,認識簡單的文字背后所蘊含的豐富內容,以提高學習效率。
二、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講解古詩詞的基礎知識
時代在不斷改變,國家對人才的要求也發生了變化,因此教育模式也應該隨之發生新的改變。在新課改中,國家教育提倡學生的全面、自主、個性發展,即提倡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改變了傳統教學中學生被動、被迫學習的境況。這一方面在講解古詩詞的基礎知識中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古詩詞雖然十分美好,但是其語言表達方式與現代漢語的差別很大,稍顯枯燥的基礎知識教學時常難以被學生理解掌握,因此教師必須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在課堂中自主學習相關知識,從而獲得教學中質的改變。
三、以朗誦吟哦的形式從不同角度欣賞古詩詞
在古代,眾多詩詞都是與朗誦吟哦相匹配的,其中的抑揚頓挫、高低起伏為詩詞帶來了與眾不同的魅力。將其運用于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有利于學生培養古風之氣,并且體會其中的深刻情感。與此同時,應試教育制度要求學生能夠完整地默寫出教材上的詩句,并且通過教材學習,從而對課外古詩詞進行賞析。
這無疑要求學生對古詩詞進行死記硬背,在多次循環重復之下,學生容易產生厭倦情緒,十分不利于古詩詞的教學,因此教師必須另辟蹊徑,采取有效有趣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認識到古詩詞的魅力,而朗誦吟哦就是其中十分有用的方法之一。
在讀的過程中如何體現出訓練層次呢?一般來說,確實要注重多讀,一讀,要讀準字音;二讀,要讀準節奏;三讀,要讀出感情。“讀出感情”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隨著對課文理解的逐步深入而逐步提升層次的,這就要求在理解過程中穿插朗讀,在理解過程中逐步提高對朗讀的要求。
朗讀,在理解的基礎上提升,也能反過來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如分析完杜牧的《赤壁》后,可將學生分成兩個大組,一組用通俗的語言敘事,一組可用議論性的語言闡述議論;指導一組學生用敘事語氣讀敘事部分“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另一組學生用議論性語氣讀議論部分“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以此再次明確此詩的表達方式及層次結構。最后,在學生理解文意的基礎上,探究作者的情感,當學生理解了作者的情感時再引導學生進一步朗讀,此時要求他們讀出感情,便是水到渠成。又如分析完蘇軾的《江城?密州出獵》后,可以安排學生齊讀整首詩,然后留下思考問題:讀出哪些詩句是寫其“狂”的?能帶有感情地讀出來。這樣,學生在齊讀時便可以同時感悟重點語句,之后會很自然地讀出來,也能很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并能用相應的語氣表達出來,以此再次加深對本詩總分結構及詩人感情的理解。再如學習了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后,教師可以按照相應的順序指導學生背誦,如教師根據需要給予學生恰當的提醒,本詩是以“春行”二字為線索的,先寫的是春行之起點的句子是什么,接著寫春行所見之動物是什么,再寫春行所見之植物是什么,最后寫春行之結點是什么。以此對本詩的順序再做一次清晰的梳理,讓學生感到思路更加清晰,這樣便于學生的理解和背誦。背誦起來非常簡單,多數學生能達到當堂成誦。
二、注重詩意理解,感受詩句美感
理解詩意顧名思義就是對詩句意思的理解,但有別于文言文的翻譯。重要的是要在指導學生理解詩句意思的基礎上,感受詩句所表現的美。
如何使學生在理解詩句意思的基礎上感受到美呢?
要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美感,就必須遵循一個原則――保持詩歌意境的完整性。千萬不要簡單地將詩歌翻譯成白話文,解來解去,便舍棄了詩歌的神韻,這是有違詩歌欣賞原則的。下面簡單介紹兩種方法,以便引導學生感受到詩句的美:
1.入情入境,再次品析。
簡單地說,就是引導學生根據作者的描述,運用已有的經驗積累,啟用再造想象能力,用另一種方式展示對詩歌的理解。寫景抒情類的詩歌,可將其改成一則優美的散文,如王維的《過故人莊》,辛棄疾的《清平樂?茅檐低小》,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等,還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以畫的形式展現。情節性強的詩歌可改成一出小短劇,如杜甫的《石壕吏》、樂府歌辭《陌上桑》等。也可以有其他表現形式,如有兩名學生是這樣用舞蹈表達對《關雎》的理解的:暖暖的音樂從錄音機中流出,間或幾聲水鳥的和鳴,一切是如此溫馨祥和。一位少年邁著芭蕾舞步在音樂中舞蹈,他側耳傾聽水鳥的和鳴,眼里滿是羨慕與深情。在遠遠的前方,是一位美麗的少女,也在微風中踏著芭蕾舞步,她在勞動。音樂轉向纏綿,少年變得略帶憂傷,他向少女每靠近一步,少女就后退一步,始終在遠遠的前方。音樂再轉輕快,少年抱出了土琵琶,邊彈邊唱,少女露出陽光般的微笑,在驚喜中逐漸靠近,最后兩人在微風中沿著溪邊舞蹈。這時,音樂中適時地又傳來幾聲水鳥的和鳴……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學生的入情入境,他們真正理解了內涵,才得以表演得如此逼真。這樣看來學生能從總體上把握詩歌,并且把握的是詩歌的精髓,再現的是詩歌的神韻。同時,它以靈動的思維和形式保持了詩歌的靈動性,學生理解了美,感受了美,交流了美。
(一)應試教育觀念影響嚴重
雖然國家不斷的在倡導素質教育和學生綜合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中高考已經成為了人才選拔的主要方式,因而許多師生在教與學的過程當中更多還是關注于分數和成績。在這種教育理念之下,就使得分數已經成為了評判一個教師或者是一個學生的教與學是否具有成效,是否是一種高質量的課堂教學。在這種評判機制和體系之下,對于古詩詞的教學就局限在了對于字詞句法的講解,學生們的學習也被限制在了片面的背誦和記憶方面。在這種教學方式之下許多學生不僅對古詩詞的學習產生了一種抵觸的情緒,同時還由于教師教學方式單一和教條化,從而導致了課堂教學效率并不能夠真正發揮作用,也不能夠滿足現今對于素質教育和人才全面發展和培養的需求。
(二)忽視了朗誦的潛在意義
就目前初高中古詩詞的教學來看,基本都是由教師進行單方面的知識傳授和講解,而學生們在課堂當中則是一種瘋狂筆記,課后則是瘋狂背誦的狀態。在快節奏的生活方式當中,不論是學習還是工作人們都更加講求速度,但是僅僅注重速度的提升而不關注于學生審美和鑒賞能力的提升只會導致課堂教學的低效。對于古詩詞學習而言最為重要的就是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和古詩詞當中所創造出來的意境和美感。而通過朗誦不僅能夠使學生們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這一過程當中,而且還能夠加深學生們對于作者情感和態度的感受和體會。就我們經常所談到的熟能成誦,實際上并不是要求學生機械進行很多遍的快讀,而是通過一種朗讀的方式來使學生在腦海當中創設出相應的意境和情境,從這個角度而言,朗誦比死記硬背更加具有記憶成效。
二、初高中語文古詩詞混合教學的方式
(一)線上與線下相結合
混合式教學是目前許多教師樂于采用,但是在真正實施過程當中卻會出現許多的問題,要么就是混合的過程過于簡單化因而并不能夠達到混合教學的實際效果,要么就是混合的方式和過于復雜,內容過于龐雜,從而導致了教學無法有效推進。而線上和線下的混合實際上就是最早提出的混合教學的概念和方式,是隨著社會發展和科學技?g進步而不斷生發出來的。將現代化網絡化教學方式與傳統教學相結合,通過兩者互補來更好的提高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比如在學習《天凈沙?秋思》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們談一談他們事先查詢到的相關資料,之后再由教師對其背景、主要內容和勾勒出來的意境進行總結和概括。在學習完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們進行補充發言或者是說一說自己的感受和體會,也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方式讓學生們欣賞網絡上據此古詩詞創作出來的圖畫,也可以痛過配樂的方式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古詩詞的朗誦。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們更多是以一種積極主動的態度參與到學習當中的,通過網絡資源和多媒體技術的使用不僅能夠更好的調動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還能夠通過感官的刺激加深學生的理解。
(二)基于學習目標進行混合
初、高中語文課堂中離不開古典詩詞教學,但是通過對初、高中古典詩詞教學課堂進行仔細研究和比較之后,就會發現初中和高中階段雖然都進行古典詩詞教學,但是教學的側重點和重難點等方面是截然不同的。無論是初中教師還是高中教師,只有明確初、高中古典詩詞教學中的差異性,才能夠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更有針對性,從而提高教學效率,讓古典詩詞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煥發出真正的價值光芒。
一、初高中古典詩詞教學進行差異分析的必要性
(一)實現初高中古典詩詞教學銜接的需要
初中和高中的語文古典詩詞教學應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學生通過初中和高中階段古典詩詞循序漸進性的熏陶,才能夠真正地領悟古典詩詞學習的真諦,從而更加全面地理解和分析詩詞。因此,語文教師只有把握住古典詩詞在初高中教學的差異性,才能夠讓古典詩詞的學習從初中到高中實現完美的銜接。初中階段的古典詩詞在實際教學中只要求學生能體會詩詞的感情、節奏韻律,重點在讀讀背背,了解詩詞內容,而對于品味詩詞的語言、展開聯想和想象等方面則不需要重點掌握。而高中階段的古典詩詞教學則不僅要分析意象、意境和形象,品味語言,還要鑒賞古典詩詞的象征等表現手法和結構形式,更要求學生能發揮想象,感受真情,培養審美能力。
(二)提高古典詩詞教學實效性的需要
在初、高中的古典詩詞教學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和不足,例如教學方法的單一化;重理性而輕意境;詩詞分析程度不適宜等。這些問題的產生的原因之一就是語文教師沒有認識到初高中古典詩詞教學的差異性,從而在課堂上籠統地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程式化地進行古典詩詞教學。因此,無論是初中還是高中的古典詩詞教學,其實效性都大打折扣,達不到原有的教學目標。可見,要提高古典詩詞教學的實效性離不開對初高中詩詞教學中差異性的探究和理解。
二、導致初高中古典詩詞教學差異性的原因分析
(一)初、高中學生理解能力不同
古典詩詞是我國古典文化的精髓,具有豐富的內涵。當初、高中生學習這樣底蘊厚重的知識點時,離不開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參與。然而,初高中學生在理解能力方面有很大的差異。初中生的感知能力雖然具有一定的發展,但沒有高中生感知能力的深刻。從思維能力上看,初中生具有了邏輯思維能力,但他們思維的獨立性不強;而高中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占有絕對優勢,他們的思維開始成熟,越來越表現出思維的獨立性和批評性。總之,對于古典詩詞而言,高中生的理解力比初中生的理解力要好,并且高中生對古典詩詞問題的分析和探究的程度也要強于初中生。
(二)初、高中學生學習興趣不同
擁有數千年歷史的中國古典詩詞,是一種集哲學思想、人生經驗與審美意蘊于一體的瑰寶。古典詩詞中蘊含了豐富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作為初中生還很難理解和體會古典詩詞中的深層含義。因為古典詩詞離現實生活比較遙遠,學生更易對眼前的可知可感的事物或是具有超前理念的新奇事物產生好奇心和興趣。雖然,很多古典詩詞讀起來朗朗上口,但是由于缺乏探究古典詩詞深層次之美的好奇心加上初中生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還比較模糊,因而對于古典詩詞的興趣并不濃厚。不過,高中時期的學生是世界觀和人生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他們評價和理解事物的能力提高了,能夠比較客觀、全面、主動地分析問題。當高中生們面對古典詩詞這樣有富有詩意和美感的作品時,往往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并陶醉于古典詩詞中那特有的意境之中。可見,初高中學生對于古典詩詞學習的興趣不同也是不同學段詩詞教學存在差異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初、高中學生心理發展水平不同
初高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不同,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心理還不成熟,適合理解簡單的古典詩詞,對于意蘊豐富的詩詞來說是比較困難的。因而,對于大部分古典詩詞存在著理解障礙。然而,高中生相對于初中生來說心理發展水平提高,自我意識的高度發展,個性品質趨于成熟,情緒體驗更加深刻,自我評價的能力開始成熟。對于古典詩詞的分析會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因此,鑒于初高中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的不同,在教授古典詩詞時要考慮到初高中學生不同的心理發展水平,從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
三、初高中古典詩詞課堂教學差異性表現
(一)初中重在“誦讀”,高中重在“理解”
在實際的初中語文課堂中古典詩詞教學注重誦讀,教師既可以借助現代多媒體來輔助教學,搜集名家的朗誦來作為范讀的版本,指導學生誦讀古典詩詞;也可以自己給學生范讀,做到字正腔圓、抑揚頓挫、富含感情,根據詩詞內容抑或溫柔低沉,抑或嘹亮激昂,帶領學生走進古典詩詞的美麗殿堂。相信初中生經過耳濡目染也會激起對古典詩詞學習的興趣。同時教師在細節方面加以指導,教給學生有關詩詞的節奏、停頓、音律方面簡單地知識,更好地完成誦讀教學。
然而,對于高中學生來說,古典詩詞方面的教學則應該是積累性學習向鑒賞性學習的轉變,教學重難點側重于詩歌背后蘊含的情感及情感形成的歷史和社會原因等。在教學過程中,對于詩詞的背景介紹是古典詩詞教學的重要環節,對高中生讀懂并理解詩作有重要意義。高中的古典詩詞教學重在解讀文本。對于高中詩詞課堂而言,對每一首詩詞的理解都必須立足于“知人論世”。總之,初中的古典詩詞教學中在誦讀,高中的古典詩詞教學重在理解。因此,初高中教師要把握住初高中教學的差異,從而實現初高中古典詩詞教學的完美銜接。
(二)初高中古典詩詞教學中意象、意境分析的程度不同
初中學生也學習有關意象、意境方面的知識,但不需要很深入的講解和分析詩歌。只需要對意象意境有個初步地了解即可。例如:楊柳、梅花等意象多代表送別;梧桐、明月為思鄉的代名詞;丁香、猿猴多為愁怨類詩歌的意象。又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體現了幽清明凈的意境;“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表現了深遠綿邈的意境。初中生只需要對一些常見意象、意境熟悉即可,從而進行零散的知識積累。高中教學對于意象的分析則不像初中只重視零散的意象積累,教師應該指導學生系統性地積累。同時,在意象的積累過程中還要注意多重意象的掌握,意象具有著豐富多樣的寓意。
(三)初高中古典詩詞教學目的不同
初中階段對古典詩詞的教學重點在于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希望學生們在誦讀的過程中提高賞析古典詩詞的水平,為今后的詩詞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高中階段對古典詩詞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加強詩歌體驗,閱讀優秀的古典詩詞,品味文學語言,感受古典詩詞的思想、藝術魅力,發展想象力和審美力,幫助學生培養古代詩歌的語感,提高思維層次。在古典文學名著的熏陶下積極探索個人價值,展開與文本的對話,在學習與思辨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作者單位:魯東大學文學院)
參考文獻
在古典詩詞鑒賞方面,外國的專家曾說過,作為教師,不能把自己的教學思路施加給學生,逼迫學生順著自己的賞析思路走,而是應該鼓勵啟發學生們去打開自己的大腦,尋找自己的鑒賞思路。中國是是詩的國度,從人人皆知的《詩經》、屈原的《楚辭》到唐詩三百首等等都詮釋著中國古詩文化的光輝燦爛。目前,我國已經將古典詩詞的鑒賞列入中考和高考的考試內容中,因此,我們不但要去感受體會古典詩詞所特有的意蘊美、語言美,而且還要學會對古典詩詞的鑒賞技巧,這樣才能幫助我們的學生應對考試和取得優異的成績。下面是對古典詩詞的思想感情和表現手法兩個方面的鑒賞技巧的一些總結。
1中國古典詩詞的思想感情
中國的古典詩詞都包含著詩人的某種情感,但現在的學生沒有處在詩人的環境中,因此他們無法體味和把握詩詞的感情也是可以理解的。作為語文老師,我們應該幫助學生去準確理解詩詞,那么老師有必要做一些工作,比如將學生學過的或者常見的詩詞所蘊含的思想感情進行總結分類,這不僅能夠給學生提供參考,還可以使他們迅速地把握詩人的情感。
總的來說,中國古典詩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大致可分為以下四類:一是對祖國美好河山的歌頌,氣勢磅礴,言辭優美;二是對人生的感慨,如離愁別緒、人世間的愛情、親情以及友情的概嘆;三是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對勞苦大眾的同情,對統治階級的憤恨;四是表明自己要效仿前人,表示自己的滿腔抱負,卻又無法施展的憤懣。
那么,我們如何把握詩人的感情呢?首先,我們可以從詩人所處時代來入手,詳細了解那個時生的事情、特點以及詩人的狀況,這樣能幫助學生把握詩人的情感;其次,我們需要進入詩人的作品,找找其中的物象,如“落花”意寓著哀愁,以鴻雁和燕鵠來表達自己的志向等等,這些都是詩人通過事物來抒情,在進行詩詞鑒賞時,能抓住這些物象也能幫我們進入詩人的情感。
因此,在進行古典詩詞鑒賞時,作為老師,我們可以將以上兩個方法滲透到教學的過程中,使學生慢慢積累詩詞情感以及物象,以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2中國古典詩詞的表現手法
讓學生了解并學會了中國古典詩詞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后,他們就能準確的對一首古詩詞進行鑒賞了。現將中國古詩詞常用的表現手法總結如下:第一種是正與反的對比,例如在詩詞中經常出現的理想與現實的對比,腐敗與清廉的對比,達官貴人與平民百姓的對比等,作者詩人通過這種對比手法來表達這首詩詞的思想,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二種是詩人常常借用某種人物或者某種事物來襯托某種事情,來彰顯社會的某種風氣,來表達自己的某種主張或觀點;第三種是將虛實結合起來,給人一種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朦朧感覺,比方說在一首絕句中,作者可能前兩句寫的是實際的景象,而后兩句作者可能會發出一些議論,這些議論就為虛,告訴人們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第四種是巧妙地使用一些修辭手法,如比喻、夸張、擬人等,使得作者要表達的內容更加生動形象,更加容易被我們捕捉,也更容易使我們靠近這些大師級人物來感觸他們的境界;第五種是借助景色的描寫來抒發自己的感情,在古典詩詞中,任何一句描寫景色的詩句,其實都是在表達作者的一種感情,如范仲淹的《岳陽樓》,他借岳陽樓的景來表達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雄心壯志,再如唐代崔顥的《黃鶴樓》中的“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借描寫黃鶴樓的景色來抒發人去樓空的凄涼之情。
在初中語文古典詩詞的鑒賞中,如果學生能夠很好地掌握這些古詩詞常用的表現手法的話,這將會給予他們極大幫助,能夠使他們很快地理清鑒賞思路,看懂詩詞所要表達的內容。
3結語
總而言之,古典詩詞作為我國古代的文化奇葩,那么我們對其的鑒賞就是一種高層次、高要求、高水準的閱讀。古典詩詞作為一種藝術,其內蘊豐富,意義廣泛。因此我們在進行古詩詞鑒賞時,必須體味它的語言,推敲它的情感。
在鑒賞教學中,應將分析詩詞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和運用的表現手法結合起來,二者是相輔相成,相互滲透的,若將兩者分割開,那鑒賞就不會很完美。本文僅僅是我對初中語文古典詩詞鑒賞教學的粗淺總結,但按照以上的方法,對學生多加培養和訓練,一定會提高學生的古典詩詞鑒賞能力的。
參考文獻
一、古詩詞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由于初中古詩詞教學受到教師較多重視,因而作為教學一線教師,歷經多次教師實踐活動,可以發現中學語文古詩教學中出現的各類問題,這些問題不利于提升學生對詩歌的具體感知能力和賞析能力。比如,在教學時,教師未能從詩詞教學的一般規律入手,也不能重視感知教學方法,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講解的內容多以規律性教學為主。另外,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很多學生在平時可能比較重視文言文學習,也能清楚地掌握文言文教學中的基礎詞匯和句式教學,但是如果也讀到古詩詞就不能較好地理解里面的內容,特別是詩歌藝術方面,不能更好地再現詩歌的畫面感,也不能較好地借助詞句理解主體情況,因而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多數都停留在翻譯上,記憶和背誦也多停留在表面,不能真正體會詩歌內容,因而更不能談及欣賞感悟。
例如,在學習劉禹錫的《秋詞》,要求學生背誦該詩,由于詞句的語言更貼近通俗性,所以學生都能通過字面理解詩歌內容,但是如果提及感受到何種語言畫面后,或者作者的情趣和志向后,學生就不能靈活地說出內容,這能夠說明學生對詩歌的記憶更多停留在表面,不追求深層次內容,也不能從詩歌中真實地感受到詞句的情感因素,因而詩歌的情趣和意蘊就不能體現出來。
二、探究初中古詩詞教學
1. 理解知識,累積知識
當學生背誦和閱讀詩歌時,要先培養對詩歌的感性認識,然后加強詩歌方面知識的累積,這是幫助學生學習詩歌的有效方法。通過理解,學生對詩歌會有新的認知,這是學生背誦和閱讀詩歌的前提,更是學生朗讀和背誦的目的。學生在學習詩歌時,若不能真正地理解,那么記憶也會缺失牢固,更不能真正看懂詩歌的含義。例如,在學白《月下獨酌》后,教師需要先向讓學生理解《靜夜思》,由于這首詩歌每個學生都會背誦,可以在詩歌表達中讓學生率先體會出思念故鄉的主題,但是學生的理解多數有賴于教師講解,教師是提供情感主題理解的關鍵,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詩歌時,要結合學生自己的情感經歷,讓學生可以良好地感知詩歌的意境,并且感受詩人的形象。讓學生體會詩人內心的痛苦,詩人遠離家鄉,也很想念親人,在萬家團圓的日子,看見窗前的明月有悲涼之感。學生面對此情此景會聯想自己在外打工的父母,也是好久未見,這時候教師要鼓勵學生適當地和家長打電話,進行視頻聊天,學生通過現實生活的引入,對情感有著更深刻的理解,在結合自己情感經歷的過程中,深刻理解詩歌內容。
2. 顯象教學法在詩詞教學中的應用
古詩詞是用語言表達含義,很多詩人能夠做到畫中有詩、詩中有畫,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王維,在王維的《輞川圖》中就能夠深切地體會到詩畫合一的情境。
比如王維的《終南山》(人教版九年級),詩旨在詠嘆終南山的雄偉壯大。首聯寫是對遠景的描述,里面摻雜對藝術的夸張,表現出山的高遠。頷聯主要是對近景的描述,身在山中之所見,寫出云氣的變幻,移步變形。頸聯寫山南北的遼闊和千巖萬壑的形態。最后寫入山窮勝,找投宿人家。“隔水”二字寫出了作者現在所處的位置是“遠望”。全詩里面景、人、物,動如脫兔,靜若淑女,動靜結合,如同一幅山水畫。
運用意象來表現自己的情思,讀者可以憑借自己對事物的感官理解,了解詩人的情感。其實語言的敘述性是非常容易描述,但是情感的表達很難通過語言給人呈現出來,因此,古詩詞的魅力在于能夠把語言符號轉化為鮮活的意象。
比如在講解《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時(人教版八年級),作者就是運用明月表達自己的心情。明月是一個沒有生命的物件,但是在作者的思想寄托下,表現出生命或者很多東西的不完美。月亮的缺憾代表人生的不完美,只能通過月亮來表達美好的祝愿。
1、以情傳情
情感具有極大的感染性,在一定的條件下,一個人的情感可以感染別人,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情感的這一特點,以情育情。首先,教師要給學生親切感,信任感。學生“親老師”方能“信其道”,如果學生厭惡甚至憎恨老師,那么對其所教學科也自然沒有學習熱情。教師要對學生傾注全部愛心,關心愛護學生,尊重信任學生,滿腔熱情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尤其對差生要傾注更多的愛。時時給學生以微笑,期待和贊許,讓學生感到教師可信,可親,可愛。其次要充分發揚教學民主,相信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生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因而,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多引導,多鼓勵引導學生自我學習,自我發現,特別是探討古詩詞的過程中學生思維出現障礙而中斷和錯誤時,要多引導啟發,盡量讓其完成,保護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享受到獲得知識的喜悅和成功的快樂,認識自我,增強學習的自信心,也更加佩服教師,表現出更大的學習和參與熱情。再者,教師要注意對孩子個性的培養,也就是說,在不忽視任何一個孩子的基礎上,對于孩子的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認識、不同的見解要給予肯定和寬容。遇喜不狂、遇激不怒、遇繁不厭、遇挫不沮、遇驚不慌。由此看出,做為一名語文教師不僅要有廣博的知識,高超的教學藝術,過硬的教學基本功,而且還必須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積極、健康、豐富的情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以誠心喚醒真心,以情傳情,促進學生的情感教育。
2、想象入情
有些古詩詞將感情寓于一定的形象融于意境之中,要啟迪學生通過想象來體味和賞析。“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領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去負擔”(愛因斯坦語),令他興奮,令他深味,令他珍藏永遠,以至激發抑之不滅的興趣,產生神圣的好奇心與驚人的創造!譬如:杜甫的《旅夜抒懷》中“飄飄何所以,天地一沙鷗,”學生一般把它當作了比喻來理解,難以窺透詩人的心情。可以激發想象,在當時國滅家破、妻離子散、顛沛流離的情景之下,詩人“危墻獨夜”,說自己象一只沙鷗那樣渺小,那般魂無所依、漫無目的地飄忽于天地之中,該是一種怎樣凄惶的心境啊!這種復雜的心境正是由“沙鷗”的形象具體表達出來的。而教學之中,教師應當引導和幫助學生借助各種資料充分了解詩詞的寫作背景以提供想象來源,圍繞詩詞中的形象進行發掘和想象,進入情境,產生共鳴,促進理解詩詞的內涵,體悟到詩詞的深遠意境,激發學生的內心感受。又如陶淵明的《飲酒》中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詩人隱居桃源,在低頭采菊與仰望見山這一不經意的瞬間,與籬笆和南山形成了一種若有若無的默契,進入了悠然恬淡自適的佳境。這兩首古詩中的形象不是單一的,而是通過幾種形象構成了一個整體的意境,需要學生對詩作背景、詩人情調有所了解,并且進行想象,才能夠進入情景。教學中,不宜對學生進行直接講解,而是靠點撥,想象來自我感悟。對于學生感悟到的內容,只要不違背詩人表達意圖,我們就應當給以肯定和鼓勵。
3、借景悟情
優秀的古詩詞,不僅提供了大量的認知信息,還隱含著豐富的情感信息,這些情感又可分為審美情感、道德情感、理智情感。我們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要使學生在學習中如沐春風,身臨其境,與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樂,愛其所愛,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達到忘我的境界。但是由于時代的距離和隔閡,學生難以體會和感悟,那么我們可以在課堂之前搜集相關的圖片、影像,組織走進圖書館,調查人文歷史等,以產生最佳學習情境。例如李白的詩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以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等,由于學生沒有親眼目睹黃河滾滾、濁浪排空的氣勢以及動態的壯觀,自然不會有豪邁的氣概和放曠的感受,就難以產生真實感受,就更不容易體會到詩人借助這些意象所表現的內心感受。教學之前,我精心制作了幻燈片,搜集到有關黃河氣勢逼人的錄相,課堂上那雄渾磅礴、泰山壓頂般的黃河,一瀉千里的氣勢以及“山隨平野盡”的畫面生動的展開,將學生帶入忘我的情境之中,再來組織教學,就會身臨其境,言出由衷了。
4、璧合擴情
傳統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沒有對古詩詞教學引起足夠的重視,在課堂上僅僅向學生解釋古詩詞中不認識的詞語及句子,然后向學生傳達古詩詞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自己創新的思維,時間久了,學生會覺得古詩詞的學習枯燥乏味,從而失去了對古詩詞學習的興趣。然而,新課程的標準對古詩詞的要求比較高,為符合新課標的要求,傳承我國的優秀文化,老師也開始重視古詩詞的教學,本文就在新課程改革的條件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中古詩詞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概述,會對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及綜合情操有很大的幫助。
一、趣味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文前面寫了,以往的教學方法中老師總是向學生解釋生詞意思等,最后讓學生將古詩詞背誦下來,在第二天的課堂上老師提問檢查學生對古詩詞的背誦情況,如果背誦效果不錯,這節古詩詞的學習就完成了,時間久了,學生的背誦負擔加重,就會逐漸失去學習興趣。為改變小學語文古詩詞學習的這種狀況,老師應該在課堂上著重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然后再對古詩詞進行講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最好的時間是在課堂的開始,所以老師更應該在課堂的開始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解唐代詩人杜甫的《絕句》時,老師在課堂的開始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多媒體的作用,向學生放映有關黃鸝啼叫、白鷺飛行、航船停泊等的動畫,以小學生調皮活潑的特點,形象的動畫及悅耳的聲音肯定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這時老師再講些有關黃鸝及白鷺的傳說故事,讓學生對這它們充滿好奇之心,逐步走進詩詞意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提高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水平的第一步。
二、引導分析語句,加深學生對詩詞及作者的了解
在趣味引入課堂后,學生對這一節古詩詞的學習充滿了好奇之心,此時老師應該開始向學生講解這首詩詞。首先應該說明作者的生平經歷及時代背景,這有助于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其次言簡意賅是古詩詞最突出的特點,所以老師要解釋詩詞中每一個詞語的意思、每一個事物在古代確定的含義,最后讓學生自己去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而不能像以往的課堂上那樣老師逐字逐句向學生"翻譯"詩詞。例如,講解唐代詩人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時,首先應該李白的生平經歷和時代背景告訴學生,然后講解"玉笛"、"洛城"的含義,因為這是學生平時不會遇到的,它們分別指精美的笛子和地名洛陽(現河南洛陽),而"折柳"在這里指的是《折楊柳》笛曲,因為在古代"柳"蘊含著離別情懷,古人便用"柳"來抒發自己的離別愁緒。這部分知識在古詩詞中是可以通用的,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積累古詩詞知識對以后學生自己學習有很大的幫助。接下來,老師需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了解詩詞的意境,而不是直接告訴學生詩詞描寫的意境。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培養學生自己對小學語文中古詩詞的分析能力,久而久之,便可以提高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詞的教學水平。
三、鼓勵學生聯想,體會作者的感情
老師關于古詩詞的講解,加深了學生對詩詞的了解,不知不覺中便會深入其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此時老師已經引導學生了解了詩詞描寫的意境,接下來需要鼓勵學生自己去聯想,將學生自己大膽的想象力賦予詩詞,深化對古詩詞的理解,深刻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例如,講解小學語文課堂中唐代詩人孟浩然的《春曉》時,在老師將詩中"曉""啼鳥"等詞語的意思講解清楚之后,學生對詩詞的意境有了一定的體會,詩詞描寫了春天來了,十分優美的風景。此時,老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春天來了,萬物復蘇,一切事物都有了生命,各處都向人們表達了春天的生機勃勃,以此讓學生體會春天的優美風景,感受作者對春天的熱愛與憐惜之情,來理解文章的主旨。這種鼓勵聯想的方法可以更容易使學生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從而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及學習能力,老師也就可以提高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水平。
四、開展活動,拓展古詩詞學習平臺
中國的古詩詞文化博大精深,僅僅學習小學語文課本教材中的古詩詞是不夠的,因此在課堂以外老師也要教育學生學習古詩詞。老師可以向學生推薦書籍《唐詩三百首》,平時鼓勵學生讀寫、理解、背誦,然后在有必要的情況下,舉行古詩詞比賽,例如,在比賽的過程中老師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然后比賽哪個小組背誦的詩人李白的詩詞多,或者是其他詩人的詩詞,并且在活動的最后評定出冠軍小組,給予獎勵,從而激勵學習參加比賽,然后努力去背誦詩詞。這種組織活動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詩詞的興趣還可以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多去背誦理解古詩詞,使之成為自己的知識,這有助于學生理解力的提高,從而提高古詩詞教學水平的提高。
總之,提高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水平需要老師和學生自己的努力,從以上這些方面出發,精心設計適合自己班級學習古詩詞的教學方案,老師可以培養學生的古詩詞學習能力,進而繼承我國的古詩詞文化,使我國優秀文化的傳承越來越大。
參考文獻
[1] 林巧燕.古詩詞教學也應彰顯語文教學本色[J]. 黑河教育. 2011(06)
[2] 呂冬梅.試論小學語文古詩詞的審美教學[J]. 語文學刊. 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