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9 09:27:4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幼兒教師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1.做好衛生消毒
孩子身體健康,那么清潔衛生必不可少。來園第一件事就是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讓室內永遠保持新鮮的空氣;對幼兒人手一份的物品及經常使用的玩具,每天在孩子離園后進行消毒,如:84消毒、紫外線消毒、臭氧消毒……保證孩子使用的物品都是干凈衛生的,從而保證孩子的身體健康。
2.細致保育管理
幼兒園保教并重,有時可以說保育更重于教育,因為保育做得細致,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孩子喝水還沒養成習慣,我們就每天提醒孩子飲水,保證一天的喝水量,對孩子的飲水情況做好記錄。特別對個別身體不適的孩子,做個有心人,及時關注一天中孩子的情緒、狀態,從而給予不同的照顧。戶外活動時,我們會給易出汗的孩子提前背上塞好毛巾,等他出汗了,及時抽去毛巾,保證他們的衣服不濕,這樣大大減少感冒的機會。對一些體質弱的孩子,我們會鼓勵孩子和老師一起鍛煉,增強他們的體質。午餐一直是家長非常關心的,在午餐管理時,我們就針對幼兒的個體差異,讓幼兒選擇飯菜不一的碗,保證每個孩子都能愉快地吃完,同時鼓勵孩子添飯,并對添飯的孩子進行鼓勵、表揚,從而讓吃飯不再成為孩子的負擔。
3.關注心理保健
對于幼兒園的孩子來說,他們無大事,都是一些細微的小事!這就需要我們,在和他們的一日生活中要多看、多摸、多問、多聽,隨時發現問題,隨時加以解決。有時孩子會因依戀父母而不愿來上學,當孩子哭鬧著要媽媽時,我們總是耐心地和孩子解釋,媽媽上班了,等一會就會來了,現在和老師在一起,老師也會像媽媽一樣愛你的;有時孩子因為不會交往,被同伴推、打后,傷心地哭,有時看到同伴還會害怕,這時我們總是抱起孩子,為他擦去眼淚,詢問哭的原因,和他解釋同伴是喜歡他,不是打他,鼓勵他和同伴一起玩;有時孩子的鞋帶,不小心被同伴踩掉了,會傷心地哭,我們就會及時幫他穿好,告訴他同伴是不小心地,沒關系的。用我們的細心呵護與耐心教育,讓孩子建立對我們的信任感、安全感,從而保障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二、“老師姐姐”———讓孩子的人格享受
平等孩子年齡雖小,但他們有自己的思維方式,有著自己的思想,我們應把孩子作為自己的兄弟姐妹,凡事共同參與。
1.要共同分享
分享是一種潛移默化的行為,因此我們在一日生活中要和孩子共同分享。一次外出學習回來,孩子們紛紛詢問:“老師,你去哪里了?好幾天沒看見你,好想你啊!”我就告訴孩子們去了哪里?并把帶回來的當地特產和他們分享,孩子們別提有多開心了!從此以后,孩子們就會經常帶各種各樣的東西和大家共同分享。如:好看的新書讓老師講述;集體生日,把快樂分享……在這些輕松愉快的分享活動中,老師和孩子們就變成了同齡人,從而使孩子擁有了一個寬松、自主的心理氛圍。
2.要合理解決
孩子人小鬼大,也會出現不同的問題,有時在成人看來是那么的幼稚,但是對于孩子來說,就是很重大的事情。因此,每當孩子遇到困難不能解決時,“老師姐姐”就會蹲下身子,傾聽孩子的訴說,和孩子們一起想辦法,給他們一些小建議,從而走進孩子的世界。很多時候,通過老師的點撥,困難就會煙消云散,這時孩子們會對老師充滿感激,師幼關系也會變得更加和諧!
3.要童心未泯
對他們所講述的事情,我們總是表現出非常感興趣的樣子,讓他們感到我們對他的重視。比如,他告訴我們:“昨天我去飯店吃飯了。”我們要是淡淡地說:“哦。”他會很掃興,就不再往下說了,甚至以后再有什么事也不想告訴我們了。如果我們驚訝地說“:真的呀?你去了哪個飯店?都吃了什么好吃的呀?”他會很開心地跟你說下去。老師要讓孩子感到他感興趣的事情也是老師感興趣的,這樣孩子才會經常與老師分享生活中的點滴快樂。
三、“啟蒙老師”———讓孩子的心智早教育
1.提供多元的學習形式
我們幼兒園根據多元智能為孩子提供了特色課程,其中包括創意美術、奧爾夫音樂、國學經典等。每周我們都會有計劃地開展特色教學活動,孩子們在豐富多彩的活動環境中,參與不同的特色活動。如:奧爾夫音樂班的孩子們,與奧爾夫樂器親密接觸;創意美術班的孩子,與大師比高低……多元的學習形式,讓孩子的學習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從而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2.提供多樣的學習內容
玩是孩子的天性,幼兒園的孩子對什么都感興趣,因此我們把豐富的學習活動融入玩中。戶外活動滑滑梯時,我們告訴孩子要謙讓、要排隊;進餐時,告訴孩子飯菜都有營養,不挑食;同時根據孩子愛動的特點,把兒歌、跳舞、畫畫都融入其中,讓孩子在玩玩、動動、說說的過程中,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幫助孩子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愉快地學習。
3.提供平等的學習環境
平時跟他們溝通、交流時,我們總是蹲下來、半跪著或是把孩子抱在身上和他說話,我們喜歡注視孩子的眼睛,并放慢語速,讓他們聽明白我們所說的話,看清楚我們的口形和表情,從而也為他們學好語言打好基礎。在這種充滿愛的平等學習環境中,孩子和我們的話變多了,交流時的表情也豐富多了,尤其是我們的師生情更濃了!
(1)教育活動目標。教師應思考本次教育活動目標的選擇與設置是否具有科學性和適宜性,通過活動的組織相應活動目標是否已經達成,自己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采用了哪些有效的方法促進了目標的達成,哪些地方還需要改進,應該如何改進等。
(2)教育活動準備。教育活動準備應包括幼兒知識經驗的準備和物質材料的準備兩個方面,教師應思考幼兒活動前的知識經驗基礎方面的準備是否充分,本次教育活動內容是否處在幼兒的最近發展區之內,即是幼兒現階段發展需要的、能夠掌握卻沒有掌握的相關內容;物質材料的準備是教育活動順利完成的保障,是實現教育活動目標的關鍵,所以教師在反思時也應思考自己所組織教育活動的物質材料準備方面是否充分,有哪些有待完善的地方等。
(3)教育活動過程。教師可以思考教育活動過程的設計是否合理,各個具體環節的設計是否有效促進了活動目標的達成,在各具體環節中教師分別采取了哪些教學方法,是否調動了幼兒的興趣以及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改進等。
(4)教育活動延伸。很多幼兒教師在組織活動時對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都精心設計,并在組織實施中付出了很大精力,但對活動延伸部分往往是一帶而過或根本不用心去考慮,這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活動的效果。所以教師在反思時應思考教育活動延伸部分的設計與實施是否科學,是否有效地鞏固并提升了本次教育活動的效果,延伸設計部分有哪些需改進與完善之處等。
2幼兒方面
(1)幼兒的興趣與需要。教師應思考幼兒對所組織的教育活動是否感興趣,本次活動能夠或不能夠激)發幼兒興趣的原因是什么。在調動幼兒興趣方面教師做了哪些努力,有什么可取與不足之處以及在后續的教育活動過程中應如何改進等。
(2)幼兒的發展。本次教育活動促進了幼兒哪些方面的發展,在教育活動過程中幼兒是主動發展還是被動發展的,在促進幼兒主動發展方面教師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可取與不足之處以及在后續的教育活動過程中應如何改進等。
二實現反思途徑多元化
1幼兒園方面
(1)積極引進專家,引領教師反思。教師的教學反思是對實踐經驗的理性化提升過程,是促進實踐經驗轉化為實踐理論的有效手段。廣大幼兒教師具有豐富的幼兒教育實踐經驗,而理論積淀相對薄弱,這就決定了幼兒教師在進行有效反思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問題,問題得不到解決則會影響反思的質量。鑒于此,幼兒園應積極聯系相關教育專家,為教師有效反思提供必要的理論支持。
(2)培養本園反思骨干,指導教師反思。教育專家的指導對幼兒教師理論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專家指導能夠極大地提升教師的教學反思水平,然而園外專家的指導對大部分幼兒園來說是相對稀缺的資源。因此,幼兒園可以有意識地培養本園的教學反思骨干來指導教師進行反思。
(3)開展反思教研活動,促進教師合作反思。調查中97%的教師通過自我反思的途徑進行反思,而同事討論僅占42%,這與幼兒園的反思制度不無關系。為促進教師在教學反思方面的合作,幼兒園可以定期開展反思教研活動,指導教師就所遇到的反思方面的問題進行有效的討論與研究,共同學習,提升反思質量。
2幼兒教師方面
(1)借助專家力量,提升反思質量。園外專家的指導能夠有效提升教師反思的理論水平與高度,當然前提是幼兒教師自身要具有學習的進取心與動力。園外專家的指導是難能可貴的,一旦幼兒園給教師創造了這樣的學習機會,作為幼兒教師應該抓住機會,積極學習,不斷完善自身反思思路,提升反思質量。
(2)合作互助,提高反思水平。教師之間就教學反思開展有效合作,能夠促進教師取長補短,相互討論與學習,提升教學反思水平。作為教師要敞開心扉,就反思問題開展共同研究與討論,不僅要充分利用幼兒園提供的反思教研活動機會,日常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也可以對遇到的反思問題進行討論,合作互助,提高反思實效。
二提高幼兒教師環境素質的必要性
1幼兒教師職業身份以及在教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教育要發展,關鍵在教師。學生具有向師性,幼兒更是如此。幼兒教師的素質如何,最終將影響到幼兒的素質。幼兒教師除了要有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質、專業的基本技能、一定的心理指導能力及創新能力外,還要有良好的科學文化素質。而環境素質就是科學素質中的一種,它是將環境看作特定的作用客體,從小就養成并不斷發展乃至持續終生的科學素養。幼兒園教師作為教育事業的傳承者,他們的環境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學生環境素質的培養效果,幼兒環境素質的提高,將影響到他們的未來及周邊的人們,進而影響整個社會的環境素質。
2當前幼兒教師環境素質的現狀
堪憂環境素質是指人們在對應環境問題上的態度及能力。包括環境知識(對環境事件的認識和了解)、環境態度(對環境事件的看法和態度)、環境行為(對環境事件將采取的措施)三個要素,也即是人們對環境價值的認識、環境道德意識以及處理環境問題的基本能力。當前,我國幼兒教師的環境素質現狀令人擔憂。主要體現在為:環境知識方面。獲取的途徑一般是電視、網絡等社會媒體,很少是通過系統正規的學校教育;環境知識的結構零碎而不完整,多數幼兒教師對溫室效應、霧霾、酸雨、白色污染等概念有所了解,但對如低碳生活、水體富營養化、食品安全等概念認識模糊;環境科學的知識比較膚淺,多數幼兒教師不知道環境權、循環經濟、代際公平、綠色GDP等名詞,也不能準確描述PM2.5的含義。并沒有體現出與他人不同的教師職業特長或優勢。環境態度方面。許多幼兒教師對環境問題的現狀認識不足,思想上重視不夠,對環境教育的普及性認識模糊,也不清楚環境教育的廣泛性和跨學科的特點。環境行為方面。許多幼兒教師的環境知識、態度、行為三因素的素質是逐次降低的,存在知行脫節現象,他們雖然知道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但在日常生活和幼兒教育中都有明顯的滯后性,不能將幼兒環境素質的培養貫穿始終。
3幼兒教師環境素質的培養培訓存在缺失
在幼兒教師的環境素質的專業培養上,目前我國幾乎是空白。現有幼兒教師學歷層次大多數為大專及以下,且以文科背景居多。由于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他們中小學階段接受環境素質的培養是零碎而非系統的。而在大學期間的學前教育專業培養方案中,專科院校基本上沒涉及環境知識的課程。目前的幼兒教師職后培訓中,內容也僅局限在幼兒教育政策法規、學前教育理論、幼兒教學專業技能的學習提高,并沒有專門的環境素質培訓的模塊。
三提高幼兒教師的環境素質的對策
1加大宣傳力度
營造良好的環境教育氛圍和導向通過多渠道、全方位宣傳國家的有關環保政策、法律法規,向全民宣傳環境教育的重要性;在中、高考中適度增加環保知識和能力的考查比重,引導中學加強對環境素質教育的重視;加大幼兒園環境教學的經費及設備投入,讓幼兒教師有職業認同感;濃厚幼兒教師環境教學的教研氛圍,使教師有條件、有興趣、有動力多開展環境知識的教學,以促進其自身的環境素質的提高。
2在幼兒教育教學目標中突出環境素質的培養
在幼兒教育中加大環境教育的力度。目前,我國幼兒教學中普遍包括有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大領域的內容,雖然科學領域里面穿插有關于環境知識的目標內容,但還遠不夠。建議教育部門可制訂出幼兒環境教育的教學目標,并編寫出幼兒環境教學專用教材。
3將環境科學課程納入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培養方案
高等師范院校針對幼兒教師的培養方案中,要將環境素質教育課程如《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或《環境科學導論》等課納入公共必修課程。在學前教育專業課如《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教學中突出環境知識方面的模塊。與其他課程考核方式不同,可將“學習環境素質教育課程后的行為改變及環境知識的實踐應用情況”要求納入評價依據中。此外,積極響應環保部、教育部關于高校創建綠色校園的倡議,高等師范院校上下聯動,全員參與,共同創建,必定會激發學生的環境保護激情和責任感,陶冶環境道德情操,提高準教師們的環境素質。
分析民族地區幼兒教師現狀,以調查研究法為主。我國少數民族分布廣泛,具有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四川省也有同樣的特點,其給調查研究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于是,筆者主要選擇問卷調查研究方法。依據所要調查的主要問題,設計了“四川省民族地區學前教育發展現狀調查問卷(教師問卷)”。同時,還對白瑪藏族、羌簇和彝簇等民族的幼兒教育進行了訪談調查,以此來加強和檢測問卷調查的結果,也彌補了問卷調查的不足。通過文獻資料法對已有的相關調查進行比較研究,對現有的調查資料進行分析,與四川省幼兒教師的現狀進行比較,并找出所存在的共同問題。這就是需要研究的主要問題。為了順利完成調查研究,筆者采用通訊手段和實地考察、數據分析同時進行。通過與幼兒園緊密聯系這一優質資源,我們根據有意抽樣方法,先聯系所要調查的幼兒園,然后再寄問卷,這樣可以確保問卷的質量,從而進行有效回收,并提高問卷調查的可信度,對收回的問卷用Excel數據分析手段進行處理。
2.研究成果的現實意義
為培養適合少數民族地區幼兒教育發展的教師提供實踐依據。通過調查,可以進一步了解少數民族地區對幼兒教師素質都有哪些要求,這為培養幼兒教師的教育機構提供參考,可以有針對性地培養教師,以滿足不同地區對幼兒教師的需求,為傳統文化在幼兒教師培養的課程體系中的地位提供現實依據。傳統文化在民族地區包括民族文化傳統和區域文化傳統兩個方面,通過調查,了解幼兒教師所需的知識結構,為幼兒教師職前培養課程體系以及為學前教育專業建設提供實踐依據。專業建設的依據之一就是教育現狀。目前,民族地區幼兒教師既是幼兒教師職前培養專業建設的依據,也是幼兒教師繼續教育的依據。這主要是指在高等教育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中,有志于為民族地區幼兒教育事業做出貢獻的人。他們在學分選擇過程中,可以選擇與未來擇業相應的民族文化課程,加強適合民族地區幼兒教育的知識。在擇業時,就可選擇相關民族地區,這樣既可以培養他們熱愛幼兒教育事業的職業道德、責任感和正確的專業態度,又可以提高就業率。
二、民族地區幼兒教師現狀及原因分析
體現民族地區幼兒教師現狀的內容很多,筆者主要從幼兒教師基本情況、專業態度、專業知識與能力、福利待遇四個方面來表述。其中,重點調查了幼兒教師專業知識與能力,目的是為了培養適應民族地區幼兒教育事業發展所需要的師資,也為專業發展和完善提供現實依據。
1.幼兒教師在幼兒園的基本情況的現狀與原因分析
(1)在教齡現狀調查結果是:1年以內占16.8%,2~5年占49.5%,6~10年占12.9%,11年以上占20.8%。這說明幼兒教師的穩定性較差,不利于教育質量提高。幼兒教師的基本情況是教齡主要集中在5年以內,教齡短是普遍現象,而民族地區更短。首先,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工資低。她們的工資一般在1000~2000元/月,遠低于其他行業,市場的杠桿作用,使大量優秀的幼兒教師流向收入高的行業,這是很多幼兒教師改行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條件艱苦。雖然近年來民族地區幼兒辦學條件有較大改善,但與經濟較發達的地區相比,還是有較大的差距,這從某種意義上就限制了部分經濟較發達地區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就業選擇,也有部分當地生源不愿意回去。其三,行業特征的影響。主要是因為幼兒教育對教師的儀表、性格、氣質等要求較高。其四,幾乎是女性。從業者以前全是女性,近年來雖也有男性,但數量很少。在其工作4~5年后,由于哺育小孩或流向經濟發達地區和轉行等,加速了幼兒教師年輕化的速度,因此,“老少邊貧困地區需求本地生源”。少數民族地區的本地生源,他們從小在此生活,適應能力強,是解決幼兒教師教齡短這一問題的主要措施。(2)幼兒教師資格證的調查結果是,77.2%的人有教師資格證,22.8%沒有。這一現象表明民族地區幼兒教師的結構調整還需要進一步加快提高合格教師比例的步伐,實現教育公平,達到提高教育質量的目的。四川少數民族地區幼兒教師合格率低(77.2%)的主要原因:一是集中在民辦幼兒園。民辦幼兒園近年發展快,雖然社會上有大量合格的幼兒師資,但其不愿意去,學校也只能招非專業人員。二是文化(如語言等)差異的影響。民族地區的幼兒教師應該懂得當地民族文化傳統(如語言等),這是基本要求。三是公立幼兒園有少數小學教師。雖然這部分教師學歷達標,但沒有幼兒教師資格證,幼兒教育機構要通過教育管理手段,讓這些教師成為合格的幼兒教師。
2.幼兒教師專業態度的現狀與原因分析
(1)當初為什么選擇幼兒教師職業。父母安排占7.9%,喜歡孩子占61.4%,受老師影響占18.8%,未能考上理想學校2.0%,急于找工作9.9%。從幼兒教師職業選擇上看,喜歡孩子的占61.4%,這一情況較好。經過高考的專業選擇和高校畢業擇業兩次選擇后,大多數幼兒教師是喜歡孩子的。喜歡孩子是熱愛幼兒教師職業、教書育人的前提,這部分人是幼兒教師的骨干,是重點培養的對象。調查中有近39%的幼兒教師因其他原因被迫從事此工作,也是影響民族地區幼兒教育質量的重要因素。這就要求幼兒師資職前培訓要注重提高從業教師的工作興趣,加強其工作熱情,同時,在幼兒教師招聘過程中也要注重考察擇業者的工作熱情。(2)至今還從事幼教工作的原因。為了謀生占17.9%,使生活充實占15.8%,實現人生價值占6.9%,無奈的選擇1.0%,喜歡幼教工作占46.5%,舍不得離開占6.9%,沒有更好的工作占5.0%。喜歡幼兒教師這份工作僅占46.5%,提高幼兒教育質量,促進幼兒教育事業發展,主要靠這部分人。但與“喜歡孩子”的數量相比,大幅降低。降低的原因:一是喜歡孩子是喜歡幼兒教育工作的前提,但不等于喜歡幼兒教育工作。二是由于工資待遇低而不安心從教,因此,她們雖然喜歡孩子,但不喜歡幼兒教師這份工作。為了謀生和使生活充實而擇業在各行業中都有較高的比例,但如果這種比例在教育系統中過高則會影響教育質量。(3)是否還會再次選擇幼兒教師工作。一定會占32.7%,還會占36.6%,說不清楚占19.8%,不會占9.9%,絕不會占1.0%。32.7%的教師選擇一定會,說明其熱愛幼兒教育事業,有志于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可惜這部分教師的比例太低,不利于民族地區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而36.6%的教師選擇還會,所占比例最高,主要原因:一是對其他行業不熟悉,改行有一定的難度;二是家庭原因,如照顧孩子、父母等。說不清楚的這部分人比例較高,她們僅是暫時從教,只要出現其他有利因素,他們隨時都會離開幼兒教育行業。選擇不會和絕不會的是完全不愛幼兒教師職業的,這部分教師需要教育機構給調配其他工作。(4)主動變更職業。偶爾占26.7%,很少占23.8%,從不占49.5%。這一指標考察幼兒教師的穩定性,從結果中可以看出,穩定性較好。主要原因:有利因素是幼兒教師一般不愿意主動去改變職業。不利因素,一是公務員的誘惑;二是工資待遇低;三是民族地區一般環境相對較差。(5)尋找相同性質的工作。經常占4.0%,偶爾占28.7%,很少占19.8%,從不占47.5%。該問題主要是想了解民族地區幼兒教師流向經濟發達地區的情況。問卷調查與訪談調查基本一致,也較正常。(6)如果要離開幼兒教師崗位,最主要的原因。單位的前景不樂觀占5.3%,工作條件不如意占5.9%,健康原因占11.0%,報酬太低占19.9%,尋求其他發展占11.2%,家庭原因占15.2%,個人能力得不到發揮占3.0%,工作風險高占15.0%,其他個人原因占13.5%。這一指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目前幼兒教師的工資太低,要進一步提高其工資待遇,使他們能安心進行幼兒教育工作。(7)對自己未來的發展前景的看法。很樂觀占26.7%,較樂觀占29.7%,一般占40.6%,很悲觀占3.0%。這一問題,主要與國家的重視程度密切相關。目前,國家重視學前教育事業,所以,多數人也對自己所從事行業的未來發展充滿希望。
3.幼兒教師專業知識與能力的現狀與原因分析
(1)專業能力由重到輕排序:教學組織能力占17.5%,科研能力占14.2%,活動設計能力占13.4%,觀察幼兒能力占13.2%,語言表達能力占11.2%,反思能力占10.4%,人溝通能力占10.1%,獲取信息能力占10.0%。從專業能力由重到輕排序的結果可見,將教學組織能力放在首位,主要原因:一是幼兒教師群體的教齡短(多數在5年以內)。將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時間短,還沒有形成自己的教學認識能力。二是對兒童的了解不夠。了解兒童是幼兒教師的基本能力,也是有效進行組織教學的前提,可是新教師對兒童的了解僅僅停留在表層,沒有深入到兒童的心理。其三,知識運用不熟練。目前的幼兒教師學歷一般沒有問題,知識的深度也沒有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將主要精力放在書本知識上。對于幼兒園的孩子來說,語句、數字等太抽象了,要將知識(教學內容)與周圍環境結合起來,運用直觀教學進行。科研能力排在第二位,這是幼兒教師的共同特征,主要原因:首先是工作強度較大,時間長(與經濟發達地區相比)。其次,問題意識較差。雖然在工作中能發現很多問題,但哪些問題有研究的價值不清楚。其三,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對在教育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如何解決。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如何克服困難。教師只停留在教研層面上,沒有深入思考和行動,沒有上升到科研的高度。其四,畏懼心理的影響。教師總認為搞科研是科研人員的事,自己缺乏相應的能力。另外,語言表達能力、反思能力、人溝通能力和獲取信息能力,雖然排序在后,但所占比例較高。主要原因:一是幼兒教師教育機構要加強專業建設。尤其是教學能力的培養,這是因為“從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踐來看,教學專業能力是教師的能力核心,包括教育能力和教學能力兩個方面,其中教育能力由班級管理能力,溝通與咨詢能力以及與家長和社區的協調溝通能力構成;教學能力由備課能力、說課能力、上課能力、評議課能力構成。”二是幼兒園也要加強幼兒教師的崗位培訓,主要是園內培訓。三是幼兒教師要加強自身教師教育專業能力修養。這三個方面的關系,專業學習是基礎,園內培訓是手段,自身修養是根本。(2)能勝任的活動領域。語言占27.4%,健康占25.1%,科學占16.7%,社會占16.4%,藝術占14.4%。(3)最擅長的教學領域。健康占11.9%,語言占52.5%,社會占8.9%,科學占3.0%,藝術占21.7%,無占2.0%。從能勝任的活動領域和最擅長的教學領域來看,高校相關專業的課程設置還存在問題,主要是專業分的太細(如學前教育英語方向等),過分強調專業知識(如三年制大專體育教育學前方向的心理學和教育學課程僅學一學期,2課時/周),而忽略綜合知識、綜合能力的培養。民族地區(包括一般地方)幼兒教育的現狀是包班制,這就需要教師具有很強的綜合能力。(4)對國家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了解情況。很了解占41.6%,了解一點占49.5%,不知道占8.9%。這幾個文件作為幼兒教師來說十分重要,要求都必須掌握,調查結果卻出乎預料。主要原因:一是客觀因素,即在上班期間,工作忙;在生活中,家務事多、處理個人情感問題等。二是主觀因素,認為這些文件內容都知道,沒有必要去學習,即使學習也是園長的事。
4.福利待遇的現狀與原因分析
(1)月收入。1000元以下有3.0%,1000~1500元占27.7%,1500~2000元占28.7%,2000~2500元占20.8%,2500~3000元占5.9%,3000元以上占13.9%。(2)更迫切的事項。提高工資待遇占49.5%,加強教師培訓占34.7%,納入教師編制占6.9%,完善退休保障制度占3.0%,其他占5.9%。從幼兒教師的月收入和更迫切的事項兩個方面說明一個問題,即民族地區幼兒教師的工資待遇和工作環境都比較差。可見,民族地區幼兒教師的工資待遇明顯低于其他行業,這是幼兒教師流動性大的主要原因,希望政府及股份制、私立幼兒教育機構不斷提高幼兒教師的工資待遇,穩定教師隊伍,以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和教育公平的目的。
二、幼兒教師缺乏通識性知識的原因
(一)入職前,幼兒教師對通識性知識不夠重視
幼兒教師在入職前的教育中把很多的精力放在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方面。《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明確提出幼兒教師必須具備通識性知識,其中包括自然和人文知識、中國教育基本情況、藝術基礎和現代信息知識等。但是,目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把更多精力放在幼兒教育學、幼兒心理學等專業知識和舞蹈、鋼琴等專業技能方面,普遍對通識性知識不夠重視。
(二)在職培訓中,涉及到的通識性知識內容較少
幼兒教師在入職后,一方面,由于幼兒教師接受培訓的時間、精力和機會都比較有限,能接受在職培訓的幼兒教師畢竟還是少數,在職培訓不能涵蓋大多數。另一方面,幼兒教師接受在職培訓中涉及到的通識性知識比較少,在職培訓的主要內容也多為幼兒教師工作中所需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
(三)入職后,幼兒教師接觸通識性知識比較有限
目前,幼兒教師的教育教學任務比較繁重、工作比較瑣碎、普遍工作時間過長加上自我發展動力不足,影響了職后開展學習。為了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幼兒教師往往把關注點集中在與之相關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上,通常接觸到的通識性知識比較有限。
三、幼兒教師缺乏通識性知識的危害
幼兒教師缺乏通識性知識不但妨礙幼兒的健康發展,而且對自身專業發展也具有危害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幼兒教師缺乏通識性知識,影響幼兒形成正確的概念
幼兒教師因通識性知識貧乏,不能對幼兒的疑問作出及時和正確的回答,無法滿足幼兒探究的興趣,也不能幫助幼兒認識繽紛多彩的世界。幼兒的想象力豐富,尤其是中、大班幼兒的想象常常突如其來。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如果沒有廣博的通識性知識,不能對幼兒的疑問作出正確的解答,勢必影響幼兒正確概念的形成;而錯誤概念一旦在幼兒頭腦中形成,以后會很難糾正,會對他們產生消極的影響。
(二)幼兒教師缺乏通識性知識,影響自身的專業發展
幼兒教師缺乏通識性知識,無法更好地運用科學文化知識,融會貫通地理解所教授的知識,也妨礙實踐性知識的形成。同時,缺乏通識性知識的幼兒教師把自己的勞動局限在完成教育教學任務上,缺乏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上對幼兒的教育、缺乏對于自身工作高遠的立意、缺少深厚的文化底蘊與文學修養,也不利于自己的專業發展。
(三)幼兒教師缺乏通識性知識,影響師幼互動與啟發式教學
根據幼兒的認知特征,幼兒教師應當在教學活動中采用有效的合作交流的方式與幼兒進行互動,如果幼兒教師缺乏通識性知識則不能實現有效互動。同時,缺乏廣博通識性知識的幼兒教師不能有效開展啟發式教學。啟發式教學是目前幼兒教育教學過程中一種主要教學方式,可以引導幼兒開動腦筋、積極思維、主動實踐,達到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技能及發展智力、培養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意識的目的。
(四)幼兒教師缺乏通識性知識,影響良好師幼關系的建立
缺乏通識性知識的幼兒教師不能夠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正確解答幼兒的問題,達不到促進幼兒認知發展的目的。由于回答不出幼兒提出的問題,有的幼兒教師就會采取回避的辦法或者責怪幼兒“胡思亂想”。這不僅影響幼兒教師的自身形象,而且影響良好師幼關系的建立。良好的師幼關系對幼兒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若幼兒在一種和諧的師幼關系中成長,會形成一種愛自己、愛他人和愛社會等優良的社會性品質;反之,如果幼兒在一種緊張的師幼關系中成長,會影響幼兒創造性的發展,不利于幼兒良好社會性品質的形成。
四、加強幼兒教師通識性知識的措施
(一)在培養幼兒教師的學歷教育中增加通識性知識課程
通過學歷教育,既要使受教育者具有現代科學文化知識,掌握適應崗位或社會需要的技能,又要使之具有對社會需求變化的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同時又能促使學習者完善自我,其著力點應放在培養“通才”上。學歷教育要在制度建設上鼓勵未來的幼兒教師學習廣泛的知識,因此在學歷教育課程設置上,幼兒教育專業應分為專業課和通識課。專業課包括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技術學與學前教育等專業課程,通識課應包括作為未來的幼兒教師所必備的人文科學、自然科學、藝術修養、信息技術課程和其他課程,在學歷教育中開設幼兒教師所必備的通識性知識課程。應通過加強學業要求,嚴格學業考核來提高未來的幼兒教師對通識性知識的重視,通過學業考核提高他們的通識性知識水平。
(二)聘用幼兒教師時要重視對通識性知識的考察
增加目前的幼兒教師資格證考試和幼兒教師上崗考試內容,除目前考察的教育學、心理學、時政和教育法律法規等內容外,還應增加幼兒教師必須的通識性知識。
(三)幼兒教師在職培訓中要加大通識性知識所占的比重
受目前學校辦學模式的制約,幼兒教師的通識性知識匱乏。目前,幼兒教師的繼續教育主要形式是在職培訓。因此,一方面要創造各種條件讓越來越多的幼兒教師參加在職培訓,這有利于幼兒教師提高業務素質,有利于幼兒教師提升自身專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在職培訓中十分有必要增加通識性知識,提高通識性知識在培訓內容中的比重,以提高幼兒教師對通識性知識的重視。
二、“師徒結對”制度鞏固提升了幼兒園老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教師的專業發展是貫穿教師職業生涯始終的一個持續不斷的發展過程。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發展道路也是沒有止境的。對于老幼兒園教師來講,不斷促進自身專業發展,提升專業素養,適應教學要求,創新教學方法既是現代學習型社會對教師職業提出的要求,也是幼兒這一特殊教育群體的需要。古語云“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是故教學相長也。”當老教師擔當起“師父”這一角色時,老教師必須以身作則,無論是在日程教學活動設計、技能訓練,幼兒管理等任何一個方面都要精益求精,只有自己做好表率,對新手教師的教育效果才會好。面對新教師提出的一些教學困惑、疑問,成長中出現的問題,老教師必須結合自身經驗、反思討論,最終給出新手教師滿意的答案。在這些過程中一定程度上都鞏固和提升了老教師的專業能力。同時在帶新教師時老教師也能從新教師身上學到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新手教師大多是從高校剛畢業,她們充滿朝氣,擁有最新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思想,老教師在教新教師過程中相互切磋,相互學習各自的優點,實現專業能力的共同提升。
幼兒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就是幼兒教師在幼教工作中自由實現自己職業理想的一種教育主體生存狀態,享受著幼兒教育工作帶來的愉快和幸福體驗。具體分析如下:
1.與領導、同事、家長和諧相處。
這些都是幼兒園中重要的人際關系。幼兒教師要尊重并聽從園領導的指示,遵守幼兒園的各項規章制度;和同事之間形成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相互支持;要多與幼兒家長進行溝通,最大限度得到家長的理解和配合。只有在各種關系和諧融洽的氛圍中,幼兒教師才會帶著一種積極的情緒投入到工作之中。
2.隨著工作的努力和時間的積累
自身的工作能力在不斷提升,得到了領導、同事、家長的一致認可,逐步從新手教師轉變為骨干教師,對于工作得心應手,幼兒教師才會投入更多的激情。
3.發自內心愛孩子,并贏得幼兒的信賴與喜愛。
最重要的是幼兒教師要發自內心尊重、愛每一個孩子。幼兒雖然是不成熟的個體,但自從其出生便擁有與成人一樣的權利,同時師幼雙方的地位是平等的,所以,教師應平等地給予每一個孩子一樣的愛。以上這些都是做好幼教工作的前提。
(二)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的意義
1.幼兒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可以造就與幼兒、家長、同事、領導的良好關系。
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會轉化為洋溢在臉上的笑容,會產生更多的親和力,從而使幼兒愿意與你親近、同事愿意與你交流、家長愿意與你溝通,于是,這三者之間的關系會更加融洽,教師也會得到更多的信任和配合。
2.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可以給自己帶來事業上的成就感。
在工作中職業幸福感能為個體創造更多的原動力,可以把職業的幸福感轉化為工作的動力,實現理想,努力接近自己設定的目標。當榮譽的光環照耀在你身旁時,你會感受到職業帶來的幸福。由此教師就可以創造更多的榮譽,幸福就這樣獲得了良性循環。
3.幼兒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可以造就生活幸福感。
幼兒教師如果在工作中很幸福,那么在生活中會擴散他的幸福,而且幸福不僅體現在臉上還有心情上,會把這份幸福感染給家人及周圍的朋友。大家都分享到你工作帶來的幸福,會更加支持你的工作,因為你的工作給大家帶來了歡笑與健康。
二、影響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因素
(一)外在因素
1.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和家長的評價是影響其職業幸福感的外在因素之一。
我國學前教育的歷史不過一百年,在1903年學前教育正式納入學制系統。官方創辦了第一個幼兒園(湖北武昌幼稚園),之后在北京、上海相繼成立了蒙養院,中國第一代幼兒師資,是敬節堂的潔婦和育嬰堂的乳媼,是沒有接受過教育的女性,具有濃厚的封建色彩。在外界看來似乎還很可笑,婦女走出庭院引起了全國性的轟動。那時的幼兒教師社會地位很低。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影響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的獲得。雖然中國學前教育到現在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直到現在,在不少人的心中,幼兒園里帶孩子只是母親或保姆帶孩子職能的一種代替和延伸,職業的神圣感和社會地位的反差,不可避免地使幼兒教師喪失了職業幸福感。學前教育在師范院校早已是熱門專業,近幾年在呼和浩特的教師招考,吸引了大批專業理論水平高、綜合能力強的年輕教師進入幼兒園,這些教師中幾乎全部是大專以上學歷,本科學歷的教師可占一半,幼兒園的師資水平明顯提升。但相對義務教育、高等教育來說,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略低一些,家長乃至更多的人沒有認識到學前教育的重要性,對幼兒教師也不夠理解,沒有認識到其工作的復雜性與艱巨性。有些家長認為把孩子送入幼兒園,全部的教育責任便給了老師,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對幼兒教師要求苛刻,期望過高,幼兒教師會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長期這樣下去,幼兒教師會對工作失去熱情,哪還會有幸福感。家長對幼兒教師的態度、評價也會影響其職業幸福感。
2.幼兒教師區別于其他教師工作的特殊性。
首先,幼兒教師工作的獨特性。(1)工作的艱巨性。由于幼兒教師的教育對象的獨特性,其工作具有艱巨性。因為幼兒身心的幼稚性,幼兒教師不但要承擔教育責任,還要承擔保育責任,幼兒教師承擔的保育職責是其他各級各類教師都無法比擬的。當前獨生子女增多,幼兒家長對孩子的重視度提升,對幼兒園的保教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幼兒教師身上的責任加重,要求工作的全面細致性,幼兒教師幾乎要對幼兒生活中、學習中每件事、每個環節都要給予關心和幫助。總之,幼兒教師所做的工作非常細致、具體和瑣碎。(2)工作時間較長。幼兒教師的工作時間相對其他各類教師較長。還是因為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幼兒教師從上班開始精力就要高度集中,甚至顧不上喝水上廁所,得時刻關注班里每一個孩子的活動及應對突發狀況。下了班還要寫教案、教育筆記、教學反思、多種計劃、論文等。私立幼兒園的教師下班時間更是不固定,一天工作平均在12個小時。其次,工資待遇較低。呼和浩特市公立幼兒園工資基本上在兩千元左右。但在我調查的這些幼兒園教師中,所有人都對目前的收入很不滿意。私立幼兒園的工資基本上不到一千元,沒有保險,基本生活保障都難,所以幼兒教師改行的很多。如此大量付出勞動,卻與得到的不成比例,幼兒教師心里怎么能平衡,幸福從何談起。
3.影響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的環境因素。
幼兒園的環境因素分為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用一句詩詞來形容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而且學前教育學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教育原則叫做環境育人,幼兒園的環境創設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僅影響幼兒也影響著幼兒教師。幼兒園的物質環境是指幼兒園內的各種物質要素的總和,包括園舍建筑、室內裝飾、場所布置、設備條件、物理空間的設計與利用。簡單地說如果幼兒教師每天工作的幼兒園周圍是個垃圾場,園內沒有活動場地,教室內空間狹小孩子又多,嘈雜聲一片,幼兒教師連休息、備課的地方都沒有,資源缺乏,有好的創意得不到幼兒園的支持,長此下去,也就蒙混度日,或是另尋出路。寬敞明亮的室內環境,豐富的教學資源,為幼兒教師專門準備的備課室休息室,讓幼兒教師感到自己在被關懷,一來到幼兒園就心情舒暢,自然會把這種積極的情感帶到工作之中帶到家庭之中。幼兒園環境中的精神環境,是指幼兒園內的一切精神因素的總和,主要包括教師的教育觀念行為、幼兒園的人際關系、幼兒園的文化氛圍等。這里我主要想談一談幼兒園的人際關系對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影響。首先,幼兒教師希望獲得領導的支持、肯定,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赫茲伯格提出,領導的賞識是一種重要的激勵因素和手段。因為,對教師來說,它意味著自己在組織中的位置、自己獲得發展機會的多寡、工作能否順利進行和獲得成功、工作業績是否獲得認可等。幼兒教師的發展與領導有很密切的關系。他們之間的關系也影響幼兒園的發展。幼兒教師獲得園領導的認可,感到自身工作很有價值,增強職業幸福感。其次是幼兒教師與家長的關系,在工作中,家長的一言一行都牽著教師的心,在對幼兒教師工作的評價和認識上,家長一方面是社會的代言人,一方面是教師工作的直接評價者。絕大多數的家長尊重、信任和肯定他們的工作。這是對幼兒教師辛勤勞動的承認。這種被承認和認可的體驗是一種幸福的體驗。再次是幼兒教師與幼兒愛的互動,在教師與幼兒的交往中,教師給予幼兒愛時,幼兒也會以一份真誠的愛回報教師。對于教師的付出來說,幼兒的愛是最大的安慰、補償和回報。這是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的主要源泉。我在多個幼兒園實習過,在我的觀察中發現很多40歲左右在幼兒園當教師超過15年的老師,看到幼兒因為想父母哭鬧、尿褲子、辦錯事,都很默然,甚至生氣地指責,比較煩躁,工作積極性明顯低于年輕教師,得到幼兒愛的反饋較少,職業幸福感偏低。
(二)內在因素
1.幼兒教師的工作態度。
幼兒教師對幼兒教育事業采取什么樣的態度,就會產生截然不同的體驗。古今中外的優秀教師和教育家,把工作干得有滋有味,似乎不是在工作而是在享受工作,如裴斯泰洛齊、福錄貝爾、陶行知等,他們就是以審美的態度對待工作。但實際中有不少幼兒教師工作是為了解決生存問題,把工作當成謀生的手段,感受不到教育工作的樂趣,真正意義上的教育生涯也就結束了。
2.幼兒教師工作中的成就感。
幼兒教師工作的成就感可從兩個方面獲得,一是自身的工作能力在不斷提升,二是幼兒的成長進步。幼兒教師工作面對的是一群天真無邪、充滿好奇心的幼兒,教會幼兒認識自己的水杯、毛巾,成功地組織一堂課,內心都會伴隨著無比的喜悅,看到幼兒在自己的精心照料之下健康快樂地成長,認為自己能勝任這項工作并非常有價值,當然就會產生一種成就感。這種職業的成就感是影響職業幸福感的內在因素之一。
3.幼兒教師的期望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影響其職業幸福感。
已有研究表明,那些富有理想、熱情洋溢的教師,以及執著地為實現其理想而努力工作的教師,更容易產生職業倦怠。因為他們過分努力投入到工作當中,精力的消耗會非常大,他們希望通過努力可以獲得成功,然而現實并不總是如愿的,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從而影響職業幸福感。
三、提升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的途徑
(一)幼兒教師對本職工作應樹立正確的認識
對工作的正確認識,包括對工作的性質和價值的認識。幼兒教師只有對工作的性質和價值有了正確的認識,才能從內心深處接受它,體驗到幸福感。因為每一種工作都有它的價值,從不同的角度看它,便會產生不同的感受。有些人認為幼兒教師就是看孩子的保姆,什么人都可以干,其實不是這樣的,幼兒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首先我們自己應對自己的工作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幼兒在六七歲時腦重已達成人的90%,感知、注意、記憶、想象、思維、語言都是在此之前形成并逐步發展完善,說明幼兒期的教育非常重要。有一定專業知識的教師都知道0~6歲,存在著很多不同關鍵期,比如說4~5歲是幼兒堅持性發展的關鍵期,幼兒教師要在這段時間注意對幼兒堅持性的訓練,并告知家長進行配合,可以幫助幼兒擁有良好的堅持性,對幼兒今后的學習或是工作都是非常有幫助的。如果錯失了早期發展的關鍵期,今后將很難彌補,甚至影響幼兒今后一生的發展。所以說幼兒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要,幼兒教師的責任重大工作擁有巨大的價值。其次,為什么同樣在幼兒園工作的教師,面對同樣的孩子,有的能從幼兒身上體會到幸福感,有的卻不能,其原因是源于不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如果想從幼兒身上體會到幸福,我們要改變對待幼兒的看法,試著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幼兒,因為幼兒身心發展水平的局限,經常會犯一些讓成人看了極其可笑的錯誤。我們作為幼兒教師,在幼兒園里充當“媽媽”的角色,應該理解包容孩子的缺點、錯誤,去幫助他,而不是指責、怒罵、嘲笑。孩子的天真無邪,愛得真摯、純潔,讓許多成人自愧不如。著名的教育家蒙臺梭利曾說過“兒童是成人之父”。中國最早發現兒童的作家周樹人也曾提出類似的觀點。所以,幼兒教師要改變自己的兒童觀,理解幼兒就會減少大發雷霆和誤解幼兒,而且幼兒的好多優良品質都值得我們去學習。
(二)通過多種途徑提升幼兒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
幼兒教師整體水平的提升,可以提高社會對幼兒教師的評價,也可提高學前教育的質量。所以,社會應重視對學前教育師資的培訓,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做起:首先,對師范院校中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要盡可能投入豐富的教學資源使學生掌握扎實的理論,并讓學生有機會去幼兒園參觀、見習,從而對幼兒園有一定的了解,在進入幼兒園時不會茫然失措,更容易適應幼兒園。其次,是幼兒園提供各種機會為在職教師充電,或鼓勵他們外出學習。最后,幼兒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后,主動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反思,總結經驗得失,以提高自身教育教學能力。幼兒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提升,對于幼教工作的得心應手,便會得到領導的認可、同事的好評、幼兒家長的支持與配合,會使幼兒教師感到工作帶來的成就感。
2如何培養學前專業學生的責任心
2.1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引入案例教學培養幼兒教師的責任心單靠書本的知識是不能完成的,因此中職院校要從教學模式改革入手,增加案例教學,通過現實教學案例,引導學生對責任心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比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向學生講述近些年所發生的幼兒園學生安全事故的真實案例,并且配以相應的圖片,通過這些凄慘的圖片等激起學生對事故原因的分析,以此強化他們對責任意識的重新認識;同時中職院校也要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性。
2.2構建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課程體系中職院校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核心的,學生的職業能力并不僅僅表現在對相關學科知識的了解與把握上,而要具備幼師教學的綜合技能,其中教師的責任心是幼師職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要緊緊圍繞學生的職業能力構建相應的課程體系,優化教學的內容:一是要增加關于培養學生責任心的相關知識,在現有的教學課程中增設責任心培養課程,當然這種責任心培養課程不一定非要按照相關的書本知識或者有關理論進行,可以充分借助社會中的某些實例等進行探討,強化學生的責任心;二是整合學前教育課程,構建以工作任務驅動的課程體系,比如中職學前教育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就責任心這一教學任務,整合相關的課程實現教學內容的統一性和流程性。
2.3拓展學前教師隊伍建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領者,教師的教學水平高低直接影響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責任心的培養雖然與學生自身的職業道德素質有著很大的關系,但是離不開教師團隊的培養,只有教學水平過硬的教師團隊才能為幼師專業人才培養提供堅強的后盾支持。中職院校要為教師團隊教學質量的提高創建一切條件,比如鼓勵年輕的教師繼續深造,提高教師的責任心,通過教師責任心的提升促進學生責任意識的增強。
2.4完善實踐教學,為學生創建承擔責任的機會中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要加強與社會幼兒園的合作,鼓勵學生深入幼兒園教學一線,了解幼兒教學工作的真實環境,讓他們參與到幼兒教學工作中,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幼兒園內的學生性格各異,教師在教學管理中需要具有一定的責任心,不僅要關心幼兒學生的生活,還要關心他們的學習,這就需要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具備一定的責任心,如果他們任由幼兒學生發展,那么其最終就會對幼兒的人身安全構成威脅、被幼兒園所解聘;同時中職院校也要開展一系列的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獨立能力、克服困難的信心等,比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故意增設一些難題查看學生在遇到這些難題的表現,并且鼓勵學生通過自我努力實現。
2.5創新教學評價機制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要改變傳統的以考試分數為主的考核評價機制,建立以反映學生職業素質能力的多種考核形式的多元化考核機制:一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考核標準,重視學生的綜合技能,將責任心考核轉化為量化指標,提高對學生責任心、愛心以及童心的考核;二是構建以“平時表現+實踐考核+期末考試”等多種形式的考核制度,增加對實踐表現的考核分析,重視對學生的綜合技能考核。
第一級水平:建立積極的人際關系。高質量的早期教育的基礎必須是幼兒園教師與幼兒、幼兒家庭及其他幼教專業者之間積極的、支持性的關系。好的人際關系是有效進行社會情緒教育的關鍵。幼兒園教師的行為對幼兒行為的變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變量。一方面,當幼兒園教師與幼兒建立了積極的師幼關系,幼兒會注意到教師回應性,接著會特別注意教師說了什么,做了什么,然后幼兒會想方設法引起教師的積極關注。另一方面,如果教師與幼兒建立的積極的師幼關系,幼兒更容易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自信和安全感,而自我概念、自信、安全感又幫助幼兒減少問題行為的發生。實際上,幼兒園教師與幼兒、幼兒家長、其他幼教專業者建立積極的人際關系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遠遠比挖空心思設計精心的策略少得多。
第二級水平:教室中的預防措施。許多幼兒園教師已經意識到教室環境的設計與幼兒的問題行為存在相關性。其實教室環境,包括師幼互動對建立優質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要。因此,為了支持幼兒合適行為的發展,幼兒園教師在教室里就采取預防性措施,比如具體的師幼互動和教室環境設計等。將給予幼兒親社會行為的積極關注,教授幼兒日常行為和習慣,隨季節變化增減衣物,制定作息時間等結合起來可能會鼓勵幼兒參與到每日活動中并減少可能的問題行為。幼兒園教師要定期檢查教室環境布置情況,做一些簡單、適當的變化,例如提供幼兒更多選擇的機會,減少空曠的空間,限制在學習中心幼兒的人數等等。第
三級水平:社會情緒教學策略。許多幼兒需要教師具體指導如何控制沖動、憤怒,如何解決人際關系沖突,如何獲得交朋友的技巧,以形成社會情緒能力。社會情緒能力的核心是識別自己和他人的情緒,在此基礎上做出適當的反應。識別何為生氣,何為悲傷,何為沮喪,何為高興要求幼兒掌握一系列情緒相關的詞匯。教師可以將情緒圖片與情緒詞匯進行配對呈現,教會幼兒情緒相關詞匯。或者在幼兒日常游戲中,對幼兒自身呈現的情緒進行貼標簽。久而久之,幼兒慢慢學會了將情緒詞匯與自己的生理感受和他人的情緒相匹配。控制沖動、憤怒需要承認憤怒,明白憤怒會干擾問題解決,需要使用策略而不是盲目行動。當問題出現了,承認問題,想想各種可能的解決方案,評估每種方案的結果。交際能力需要有分享和輪流精神,在玩耍中提供建議,發出請求,接受幫助,贊美及有效處理類似挑釁或者欺負行為。總之,在這個層級水平,教師要仔細計劃有效的教學策略,在一日生活中為幼兒提供多樣性的學習機會。一旦幼兒出現聽從指令,幫助其他幼兒,和同伴一起表演喜劇,分享等等行為,就積極關注他們。
第四級水平:集中的個性化干預。對于那些問題行為嚴重的少數幼兒,盡管教師與之建立了積極的人際關系,在教室也采取了預防措施,還運用了社會情緒教學策略,然而則還不夠。教師還需要為這些問題兒童制定集中的個性化干預方案。通過幼兒園、家庭和其他專業人員(如心理健康咨詢師或者社會工作者)一起組成一個團隊。這個團隊會對引發幼兒問題行為的原因進行功能性評估,評估后制定個性化的干預方案。教會幼兒新的解決問題的技能,提高幼兒的社會情緒能力。換言之,教學金字塔模型是一個系統的干預幼兒問題行為,提升幼兒社會情緒的模型。它包括一套從下至上的策略,對正常幼兒而言,教師應該與之建立積極響應的關系;對于稍有問題的兒童來說,則進一步需要教師提高具有預防措施的教室環境;對于有中度問題兒童,還需要教師采取教學策略;對于嚴重的問題兒童,教師需要與相關人員一起,制定集中地個性000化干預措施。實際上,很多問題兒童都是因為成人和環境的原因導致的,如果幼兒園教師社會情緒教育達到前三級水平,那么需要集中地個性化干預的兒童就會非常少。
(一)調查對象
本研究采用隨機分層取樣的方法,在赤峰市區隨機抽取六所幼兒園,從辦園性質來看,政府級別幼兒園三所,企業性質幼兒園一所,民辦幼兒園兩所。在六所幼兒園中,省級類幼兒園一所,市級類幼兒園三所,一般幼兒園兩所。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有效問卷90份,有效回收率為90%。在本研究樣本中,來自市級幼兒園的教師共37人,占總調查人數的41%;來自政府性質幼兒園的教師共59人,占總調查人數的65.5%。從調查對象所在單位級別來看,市級幼兒園教師所占比例大,因為他們更具有群體代表性;所抽取幼兒園樣本中的幼兒教師多集中在政府級別、民辦性質的幼兒園里,因為從我國目前的現狀來看,政府性質的幼兒園仍然是幼兒園的主體,而逐漸發展起來的民辦性質的幼兒園是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發展中的一股新的力量。
(二)對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現狀的調查分析。
1.工齡與職業幸福感
本次調查研究顯示,幼兒教師的職業幸福感與其工齡長短沒有顯著關系。隨著工作年限的增長,經常能體驗到幸福感的教師比例在上升,但仍然沒有超過一半,總能體驗到幸福感的教師比例有所增加,說明幼兒教師的職業幸福感與工齡沒有顯著關系。對于工齡不同的幼兒教師,體驗到幸福感的時間會有所不同。有的幼兒教師在剛參加工作時就能體驗到幸福感,有的幼兒教師則在工作一段時間后適應了工作環境,體驗到其中的樂趣后才有幸福的感覺,而有的幼兒教師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體驗到幸福感。
2.幼兒園級別與職業幸福感
數據分析顯示,在自治區一類幼兒園中,經常能體驗到幸福感的教師所占比例明顯高于在市一類幼兒園工作的教師;在一般幼兒園中,偶爾能體驗到幸福感的教師比例達到71%,明顯高于其他兩類幼兒園教師所占比例。本次調查結果顯示,不同級別的幼兒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存在顯著差異,也就是說幼兒園的級別影響幼兒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從總體上來說,教師所在幼兒園級別越高,其越能體驗到更多的職業幸福感,而在級別較低的幼兒園工作的幼兒教師,其職業幸福感較低。
3.工作成就感與職業幸福感
結合以往研究和本次調查研究可知,目前,赤峰市幼兒教師的工作成就感現狀值得深思。在調查中發現,有一半的教師在工作中只是偶爾能體驗到成就感,經常能體驗到成就感的教師只占13.3%,這說明整個幼兒教師群體工作成就感的水平是比較低的。幼兒教師工作中的成就感對其幸福體驗有直接的影響。一般來說,成就感高的教師其職業幸福感較高,而低成就感的教師只體驗到較少的職業幸福感。
4.人際關系氛圍與職業幸福感
經過調查可知,教師的職業幸福感體驗與其所處環境的人際關系氛圍有很大的關系,其職業幸福感存在顯著差異。能經常體驗到幸福感的教師比例占57.4%,有超過60%的調查者只是偶爾能體驗到幸福感。在調查中,大部分的幼兒教師為女性,覺得自己的工作環境十分和諧的幼兒教師所占比例極小。幼兒教師中男、女比例的失調不僅對幼兒的成長有負面影響,而且也不利于幼兒園和諧人際關系氛圍的形成。調查結果顯示,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幼兒教師愉快工作的必要條件,同時,也會影響幼兒教師對幸福感的體驗。
5.社會地位與職業幸福感
雖然本次研究中被試樣本主要集中于公辦幼兒園、市級類幼兒園,但數據顯示,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還是比較低的,從總體上來看,有超過一半的調查者選擇了“等級在5級以下”(級別越高,說明社會地位越高)。幼兒教師體驗到的他人眼中的幼兒教師群體社會地位主要集中于4、5、6級別,并且有超過80%的調查者選擇“在4級以下”。相關研究已經證明,社會地位與幼兒教師的職業幸福感之間存在顯著關系。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提高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是提高其職業幸福感的一種有效手段。
二、提升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的途徑
以上研究結果表明:通過激發幼兒教師的工作熱情,充分調動幼兒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進一步提升幼兒教師的職業幸福感,有利于赤峰市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及和諧教育目標的最終實現。
(一)完善教育管理制度,為幼兒教師的發展提供政策支持
相對于發達城市來說,赤峰市的學前教育事業發展較緩慢,但總體上呈不斷上升的趨勢。作為新一批學前教育發展的重點建設地區,決策者要從幼兒教師的切身實際出發,尋找改革的突破口,調動幼兒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使改革合理化、科學化、統一化,以幼兒教師為本,進行民主管理、科學管理。在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的基礎上,積極扶持民辦幼兒園的發展,提升私立、民辦幼兒園幼兒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二)關注幼兒教師,為幼兒教師的發展創設良好的環境
好的環境造就好的心態。社會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協同運作,盡可能地為幼兒教師營造寬松、愉悅的工作環境。針對赤峰市幼兒教育的發展現狀,筆者認為應鼓勵社區幼兒教育的發展,使更多適齡兒童就近入園,提高城市的幼兒入園率,給更多從事幼兒教育的年輕教師提供就業機會,使其感受到幼兒教育的快樂和幸福感。幼兒園管理者應為幼兒教師創設良好的教學、科研氛圍,積極借鑒、學習其他地區的優秀改革成果,使幼兒教師在幼兒園這樣一個大家庭中感受到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