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9 09:27:3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中小企業管理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知識產權,指“權利人對其所創作的智力勞動成果所享有的專有權利”,一般只在有限時間期內有效。各種智力創造比如發明、文學和藝術作品,以及在商業中使用的標志、名稱、圖像以及外觀設計,都可被認為是某一個人或組織所擁有的知識產權。自從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企業逐步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知識產權的保護顯得更加重要。[1]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經濟的飛速發展現代企業管理論文,入世這些年來我國因知識產權保護而出現的各類問題層出不窮,致使我國在國際貿易中吃了不少的虧。
中小企業作為市場主體中相對活躍的部分,只有不斷地研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依靠知識產權的獨占性占領市場,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取得優勢,站穩腳跟,并謀求更大的發展cssci期刊目錄。因此,在市場經濟洪流的沖擊下知識產權保護已刻不容緩,中小企業中加強知識產權更應該成為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重點。
一、中小企業知識產權現狀
1.研發數量少
許多中小企業不愿花費較大的資金來培育和發展具有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因此不得不付出高額的專利使用費,并在市場競爭中喪失先機。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在知識產權方面較少擁有自己的專利產品和技術。統計顯示,建國以來我國生產的西藥有3 000多種,而其中99%是仿制;農藥146個品種,仿制率達95%;精細化工3500個品種,仿制或低檔產品占97%。[2]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現代企業管理論文,截止2007年11月,在中國境內申請的發明專利中,專利申請地址來自于日本的有204723條,美國為136875條,而地址為中國的發明專利僅有17466條,根據權威部門估計,每年“中國制造”為專利技術支付的費用大約占出廠價的25%——30%。[3]可見,我國中小企業的專利技術研發數量太少,而隨著全球經濟的迅猛發展,其競爭也越顯慘烈,很多中小企業,特別是缺乏專利產品和技術的企業,更是在經濟競爭中難以立足。
2.研發質量低
中小企業要想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除了需要加強知識產權的研發意識之外,還需要側重核心知識產權技術的研發,即注重知識產權的質量。根據2006年國家知識產權局的統計,我國國內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的企業僅為萬分之三現代企業管理論文,99%的企業沒有申請專利,60%的企業沒有自己的商標。2004年,我國的專利技術申請為13萬件,有一半來自跨國公司。從專利的構成看,中國申請的100件專利中,只有18件是發明專利;而國外企業申請的100件專利中,有86件是技術含量較高的發明專利cssci期刊目錄。[3]從這一數據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的中小企業不僅在專利技術發明的數量上較少,而且質量較低,這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地位。
二、中小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存在的問題
1. 內在因素
目前,許多的中小企業雖然研發了新的產品和技術,但是不能迅速轉化為生產力。有些中小企業自身缺乏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沒有及時創立自己的品牌和產品,而讓他人搶先申請了專利和注冊商標,從而喪失了專有使用權。另一方面,一些中小企業雖然對于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較強,但是缺乏專業的人才、知識產權保護專業機制也不健全。以美國的337調查為例現代企業管理論文,2002年——2006年,在涉及我國出口產品的46起337調查中,有14件案件我國企業未應訴,未應訴案件約占全部案件的1/3。一些337調查案的原告方利用我國企業付不起訴訟費和搭便車的心理,刻意選擇那些可能不愿應訴的小企業作為列名被告,以侵犯其核心知識產權為由,向ITC尋求普遍排除令的保護,從而直接打擊我國整個行業的利益,甚至不得不退出美國市場。[4]可見,中小企業不做好自身的知識產權保護的防護工作,不未雨綢繆,必然會在遇到實際問題中吃虧。
2.外在因素
第一,政策法律、法規不完善
由于知識產權屬于法定的權利,它不僅表現為權利內容法定,而且還表現為獲取和行使權利的方式法定,因此,企業知識產權的保護和管理工作也必須具有相應的規范性。但是現代企業管理論文,目前我國對于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政策法規還并不完善,沒有詳盡的知識產權保護條例、專利申請審查制度、職務發明創造申報與審查制度、科技成果登記制度、知識產權投資管理制度、商業秘密保護制度、研究開發項目登記與定期審查制度等。[5]這就使得中小企業知識產權的保護工作難以規范,使得知識產權的保護工作陷入混亂cssci期刊目錄。
第二,知識產權中介服務機構尚不完善
由于知識產權申請、評估、確認等工作較為復雜,對于一般的中小企業人員而言,由于信息不足,往往需要專業的服務機構進行輔導處理。但是,目前高質量、體系完善的專業服務機構較少。而高質量的服務機構收費較高,也超過了一般中小企業的承受能力,因此許多中小企業不得不選擇資質較差、收費較低的中介服務機構,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的實力差距,不利于中小企業的長遠發展。
第三,內部控制不足、實施效率較低
目前一些中小企業也關注知識產權的保護工作,并設立的專門的人員和機構處理相關事務,而國家對于高新技術的中小企業的知識產權的開發和保護給予了較多的優惠,也頒布了一些相應的優惠政策。但是因為缺乏較好的內部控制管理,雖然目標在制定之初是有利于知識產權保護的現代企業管理論文,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卻發生了偏離,從而導致中小企業知識產權的保護陷入僵局。
三、加強中小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的措施
1.提高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中小企業要明確知識產權在其自身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樹立知識產權開發和保護意識。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建立知識產權研發、申請和保護專門機構,并培訓專業的人才從事知識產權相關工作。建立一套與政府、行業協會、中介組織相協調,成熟有效的糾紛風險評估和處理機制,從而確保中小企業在面臨知識產權糾紛中能夠從容面對。
2.不斷完善國家政策法律、法規制度
政府部門應該意識到中小企業在國家經濟中的重要地位,要從戰略上對中小企業進行重視,要給予那些具有一定規模的中小企業的技術中心提供資金、人才、信息和研究項目等更多的支持,扶持具有較強研發能力的中小企業技術創新中心,使其在知識產權的爭奪戰中獲取有利的優勢。并不斷總結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經驗,參照國外發達國家較成熟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結合國情,制定一套符合我國國情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cssci期刊目錄。鼓勵中小企業進行知識產權的自主創新,并進行相應合理的政策扶持。
3.完善知識產權中介服務機構
鼓勵專業的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的建立,完善知識產權服務的規章流程,強化中介服務機構的信息服務意識,并進行合理的人員配置。政府機構也應規范知識產權中介服務機構的收費標準,對于需要知識產權服務的中小企業現代企業管理論文,可以給予適當的補貼,以鼓勵中小企業可以接受高質量的知識產權服務,確保申請了知識產權的中小企業都能夠得到有效保護。
4.建立內部控制工作
對于中小企業本身,政府從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的相關部門,以及知識產權保護中介服務機構都應該建立適當的內部控制機制。根據各主體的復雜程度建立相應的完整的內部控制機制,通過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過程控制和相互牽制作用,防止個別人員出現操作風險,保證知識產權保護目標實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此外各部門之間、人員之間應相互配合,各崗位和環節都應協調同步,各項業務程序和辦理手續需要緊密銜接,從而避免扯皮和脫節現象,減少矛盾和內耗,以保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高效性和連續性。
參考文獻:
[1]蘇元機.論中小企業知識產權的保護及保護意識的增強[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0(1):44.
[2]朱婀丹.我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模式選擇[J].陜西科技,
中小企業中績效管理應該以組織的戰略服務為出發點,這一點也決定了組織長期的績效。企業中的一切經營性活動都應該緊緊圍繞這一點,服從于企業整體的戰略目標,為實現企業戰略目標而服務。績效管理實際上就是制定績效計劃﹑進行績效考核﹑對績效進行控制以及反饋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促使員工的個人目標與企業的戰略目標結合起來,更好的為企業整體戰略目標的實現而服務。在中小企業的績效管理實踐過程中,存在一些常見的問題,比方說指標設立的過于簡單,評估的招標沒有進行量化等等。雖然這些指標的制定會在一定程度上對企業局部利益與工作的改進進行一定的指導,但是在并沒有對中小企業自身的特點進行充分的考慮,比方說沒有考慮其位于動態發展程度比較高的階段。中小企業在績效管理的過程中應該緊緊抓住業績目標,考核指標針對不同員工進行建立,個性化的考核指標將會指導員工的行為,向組織戰略目標的方向邁進。
1.2績效評估存在不合理性與不公正性
在績效評估的過程中存在嚴重的不公平性,在評估進行中評估者的主觀意愿將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此外評估者的行為還會受到自身心理因素的干擾。比方說刻板印象﹑暈輪效應等,都會使考核結果出現一定的偏差。在一些中小型企業中,員工不是很滿意本單位的企業績效制度,還有一些企業中的員工完全不了解本單位的績效考核指標。標準與過程。與此同時,還有一些中小企業中的高層管理者只是單方面制定績效考核的目標,員工幾乎沒有機會參與績效考核目標的制定,所以確定績效目標的時候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和認同度,所以員工對于績效評估的過程缺乏一定的熱情。
1.3績效考評體系缺乏一定的科學性
很多中小企業對國際上的績效管理方法非常熱衷,一些企業甚至生搬硬套國際上現成的績效考評體系,他們不顧這些績效考評體系與本企業之間是否相符,對考評對象﹑組織文化﹑戰略規劃等因素沒有進行深入的挖掘與分析。考評的周期不合理,一些中小企業的考評只靠印象和記憶,這些因素都是不利于企業績效管理正常進行的。
2中小企業績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應該如何解決
2.1及時更新企業的績效管理觀
一些中小企業中績效管理沒有得到有效實施的重要原因在于管理者對績效管理理念認識的不透徹。要使績效管理得到有效實施首先應該將高層管理者對績效管理理念的認識問題搞清楚。高層管理者應該認識到不能將績效管理等同于績效考核,績效管理的最終目的應該是不斷提高企業的績效,不斷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員工的工作能力。在績效管理的過程中,上至高層領導,下至企業員工,都應該認識到自身在績效管理中承擔的責任,使企業中的人員都能將績效管理作為他們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
2.2績效管理體系應該得到不斷的完善
中小企業中應該建立起立體的績效管理體系,就是說企業中的所有人員都要對績效管理體系進行清晰的認識,在企業中形成一個獨特的業務流程,這個流程包括企業的提供價值與溝通價值,同時還要考慮到選擇價值,將過去的績效與將來的績效進行動態的結合,從而體現出績效管理體系的獨特性,不斷對績效管理體系中存在問題的地方進行完善。
2.3企業文化應該以績效為導向
在中小企業中應該建立起一種員工利益與企業利益相一致的企業文化,為員工創設一種積極的工作氛圍,建立起相對完善的管理機制。高績效的企業文化應該鼓勵員工工作豐富化,不斷滿足客戶的要求,提升企業的競爭力,最大程度發揮企業的潛力。上面講到的成效都要求我們在中小企業中建立起一種與績效管理系統相融合的高績效的企業文化。
我們認為,營銷管理是銷售工作的核心,只有建立良好的管理基礎,銷售才能獲得持續的增長。這里我們通過對中小企業的咨詢服務,根據一些有代表性的企業情況,模擬出本篇案例,通過對案例的描述來說明如何通過營銷管理來突破銷售上的瓶頸,希望本案例可以為廣大中小企業提供一點實際的操作思路。
一、某企業背景簡述
1、企業性質:有限責任公司,從國有體制轉制而來。
2、主營業務:食品、飲料。
3、年銷售額:8000萬元
二、該企業營銷管理的現狀
1、營銷組織架構
(1)職位設置:銷售部經理、區域銷售主管
(2)職責權限:區域銷售主管直接向營銷總經理匯報工作,銷售部經理對區域銷售主管的工作以協調為主。
2、營銷人員數量:
(1)市場人員:1人
(2)銷售主管:20人左右,分為三種情況:1人管轄一省,數人管轄一省,1人管轄數省。
3、營銷管理制度:
(1)激勵制度:銷售員競聘制,由參加競聘的銷售人員對目標市場、銷售額目標、費用目標等提出自己的做法和充分的理由,獲得通過后則可以上崗。競聘每年開展一次。
(2)薪酬制度:基本底薪+提成制。
4、營銷運營模式
(1)以批發市場為市場重點,主要是利用批發市場的快速分銷能力,使產品迅速滲透到廣大的農村市場。
(2)依靠經銷商的力量占據市場,把做市場的責任完全交給經銷商,企業銷售業績的好壞取決于經銷商能力的高低和推廣意愿的強弱。
(3)銷售主管從總部直接管理經銷商,沒有分支機構,多數是靠電話進行溝通,銷售主管在市場一線的時間很少。
(4)以低價位和返利刺激銷售增長,主要是利用和領導品牌之間的價格優勢來覆蓋低端的農村市場。
5、市場競爭地位:
(1)在同類產品中的市場份額處于4、5位的水平,屬于中檔品牌,在同檔次品牌中處于前列。
(2)在批發市場中有一定的知名度,其產品進入市場較早,依靠低價位建立了一定的市場基礎。
(3)目前處于領導品牌和低檔品牌的雙重夾擊,前者具有品牌優勢和網絡優勢,后者具有價格優勢,使該企業陷入兩難境地,尤其在銷售淡季最為明顯。
6、營銷專業水平
(1)營銷人員采用競聘制,銷售主管有不少是從生產部門上來的,缺乏實際的銷售經驗,開發、管理市場的效率不高。
(2)老銷售人員基本是依靠多年來積累的業務經驗開展工作,但是缺乏系統的銷售方法,同時也有一定的惰性。
三、該企業營銷管理的特點
1、營銷組織架構簡單
(1)營銷總部職能處于缺陷狀態:規范化的營銷管理流程并沒有建立起來,諸如策略規劃、戰術制訂、計劃管理、信息管理、物流管理、區域管理、廣告管理等許多職能都欠缺或者是沒有明確的責權劃分。
(2)區域分支機構處于虛擬狀態:該企業名義上都設立由各區域的銷售主管,但銷售主管平常多數時間都呆在總部,對各自管轄的區域采取的是虛擬控制方式,對經銷商的管理基本是靠電話溝通。
2、對營銷費用控制很嚴
(1)銷售主管底薪很少,全靠銷售提成。
(2)發貨全部利用返程車,整個物流配送的時間基本在7-10天(自貨款到帳之日起),運輸費用較低。
(3)銷售主管可以靈活運用的銷售費用較低。
(4)不設立區域分支機構,以節約人員費用。
3、依靠經驗進行推廣
(1)難以看到該企業對市場的系統分析,也難以看到整體的營銷策略規劃。
(2)企業的銷售計劃基本都是依靠經驗制定出來的,所以經常發生產銷銜接的不平衡,造成斷貨或積壓,影響銷售的增長。
4、以低價為主要營銷推廣手段
(1)兩年來該企業主流產品的價格累計已下降了近50%,一方面是其自身的策略定位,另一方面則是領導品牌的降價壓力。
(2)缺乏成熟的營銷模式,一是沒有系統推廣,二是對推廣效果沒有總結,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銷售人員營銷素質的低下。
四、該企業目前銷售面臨的問題
1、淡季銷售處于兩難境地
(1)一難是領導品牌對該企業的打壓。領導品牌在強大的品牌和網絡基礎上,向跟隨品牌施加降價壓力,一是清理市場中的雜牌產品,二是向低端農村市場滲透。
(2)二難是低檔品牌的價格攔截。低檔品牌利用成本低形成的價格優勢,專注于當地農村市場的推廣,在地域細分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3)該企業處于以上兩類品牌的雙重夾擊之下,在品牌、網絡、價格等三方面都沒有優勢,處于吃老本的狀態,靠以前曾有的影響力以及經銷商的力量進行銷售,整體局面比較被動。
2、銷售缺乏增長后勁
(1)該企業的目標市場是農村,因此其80%以上的銷售額是來自于批發市場,但是批發市場的淡旺季差異日益加劇,并由此受到競爭品牌的雙重夾擊。
(2)該企業銷售的增長點主要在于對市場的深度開發,但是由于整體配套措施不足,使得企業的增長比較疲軟。
3、缺乏有效的銷售模式
(1)該企業的銷售業績好壞,基本上是取決于經銷商能力的好壞,但企業在運用經銷商的能力上又很缺乏,完全是由經銷商自行發展,不是企業在引導經銷商,而是經銷商在拉動企業。
(2)企業除了推出新產品、采取降價或返利政策以外,并沒有其他的手段來推動市場的發展,沒有建立起成熟的營銷推廣模式。
五、造成銷售問題的原因分析
1、營銷組織不健全
(1)首先是缺乏總部的營銷職能部門,使得企業不能對營銷策略進行整體規劃,也沒有建立一套系統的推廣模式。
(2)其次是缺乏區域分支管理機構,對經銷商的管理太粗放,市場管理重心太高,對市場的掌控能力很弱。
2、沒有明確的營銷策略
(1)不了解本產品的目標消費群特點,沒有明晰的市場定位,對本企業在市場中的地位沒有清醒的認識,因此對產品的發展方向不明確,只是被動地跟隨競爭品牌的腳步。
(2)正因為策略定位模糊,所以整個市場推廣工作缺乏前瞻性,沒有及時順應市場的變化,在當時具有一定市場影響力的時候沒有借勢建立健全的分銷網絡,以至于當前受到競爭品牌的夾擊。
3、缺乏系統的市場分析
(1)對市場趨勢、銷售數據、市場結構以及市場推廣效果缺乏系統分析,整個營銷推廣工作比較盲目,主要是跟隨競爭品牌的動作進行隨機調整,對市場的推廣缺乏主動性。
(2)在開展市場推廣工作時,戰術的實施缺乏針對性,也就是某一項銷售政策出臺時,由于對市場的把握不足,其實施的理由以及可能達到的效果往往不能準確地擊中市場關鍵。
4、分銷結構比較單一
(1)目前該企業的主要渠道是批發市場,而目前國內流通市場正面臨轉型,批發市場每年都在萎縮,而零售市場卻在迅速增長,這些都反映在了該企業的銷售業績上,單一的批發市場分銷體系成為該企業持續發展的障礙。
(2)其目前要迅速調整這種分銷體系結構,面臨的困難也很大,涉及到多方面的調整,包括經銷商的調整、銷售組織的調整、產品的調整以及費用的調整,這些都將影響到企業的轉型是否成功。
5、區域管理不到位
(1)缺乏重點市場管理,雖然在全國也有三個銷售最好的區域市場,但這都是經銷商自身發展的結果,企業并沒有進行系統的管理,對市場成功的經驗沒有總結,因此也就缺乏一種成功的銷售模式。
(2)銷售主管對各區域市場的管理太簡單,對經銷商的引導不夠,對市場的跟進也不夠,對市場的變化也不能做到及時反應,因此往往落到被動的局面。
6、銷售人員專業技能有限
(1)該企業有不少銷售主管不具有足夠的營銷知識,對很多市場上的問題不能做出合理的判斷,也無法有效地引導經銷商,相反還要受經銷商的指導。
(2)部分銷售主管在銷售技巧方面比較缺乏,與經銷商溝通往往不得要領,而且銷售工作沒有條理,效率低下。
7、銷售后勤支持不足
(1)沒有完善的物流配送管理,也沒有專門的人員來處理繁雜的儲運事務,而是需要營銷人員自身擔負起貨物配送的責任,因此其精力無法擊中于銷售業務的開展,往往要守在工廠“搶貨”,這樣就降低了其工作的效率。
(2)促銷物品很欠缺,沒有制做宣傳海報和橫幅等促銷物品,使經銷商無法在市場進行宣傳,造成該品牌在市場上的品牌影響力明顯不足。
8、銷售手段單調
(1)該企業的銷售手段基本停留在降價和返利上,而且對每次返利促銷的目的不是很明確,是擴大消費群體呢還是提升消費量,是營造聲勢呢還是阻擊競爭品牌,是鞏固客戶關系呢還是刺激進貨量,等等,都沒有明確的策略,僅僅是依靠“這些方式都是經常用的,應該會有效的”的經驗想法。
(2)除了自身沒有采取豐富的銷售手段外,對于如何引導經銷商去開展促銷也沒有做足,主要體現在對返利的運用不規范,往往經銷商為了拿到返利而降低批發價,從而破壞了正常的價格體系,當返利取消時又反過來向廠家施加降價壓力。這些問題都說明該企業缺乏成熟的推廣模式,無法對經銷商的行為進行指導和監控。
六、該企業營銷管理的誤區
1、沒有解決好短期利益和長遠發展的協調關系
(1)整體的營銷行為傾向于在短期內獲得最大的利益,也就是注重資金投入的短期回報率,對資金的長期使用方向沒有明確的認識。
(2)在銷售形勢好的時候顧不上進行系統地調整,銷售形勢差的時候又缺乏資金,形成惡性循環。
2、對費用和投資沒有正確的認知
(1)過于考慮了費用因素,而忽視了市場競爭形勢的變化。對于關系企業持續發展的項目如分銷網絡建設,應以投資的意識來衡量資金的支出,而不應一味考慮費用率的問題。
(2)該企業對于資金支出的項目沒有戰略性的考慮,時時刻刻都在考慮不能超支,而競爭對手卻集中資源于市場重點,對其造成了極大的壓力。這樣做的結果是一旦喪失了良好的市場機會,就不再是增加投資可以挽回的事情了。
3、決策和管理過于依賴經驗
(1)沒有建立科學的決策機制和管理機制,主要是憑經驗行事,這樣難免有較大的局限性,關鍵是營造一種良好的環境,使決策和管理都能按照一定的規范來運作,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2)決策和管理上的經驗性過強,一是不能保證策略的準確性,二是限制了員工積極性的發揮,影響了企業的活力。
七、該企業營銷管理問題的根源
1、營銷管理體制存在缺陷
(1)決策體制:過于依靠經驗的體制使企業無法形成一套成熟的經營運作機制,加大了企業決策的成本,使某些成功的經驗不能得到推廣,從而降低了企業的經驗曲線,增加了企業決策的風險。
(2)溝通體制:順暢的溝通管道沒有建立起來,使策略的準確性和執行到位程度大打折扣,從而也就降低了市場推廣的有效性。
(3)激勵體制:沒有從薪酬待遇和職業規劃兩方面為員工創造一個前景目標,從而隔裂了個人行為與公司行為,沒有形成一種統一的行為規范和企業文化,也就加大了企業的內耗程度,降低了各項工作的效率。
(4)組織體制:整個組織職能的內容過于簡單,使基本的工作流程無法建立,員工的工作效率得不到監控,整體專業化程度很低;而且企業管理重心太高,脫離市場一線,市場反應速度較慢。
2、營銷專業化程度較低
(1)部門專業化程度低:沒有專業的營銷職能部門對整體營銷工作進行系統規劃,使得營銷行為隨意性很強,降低了工作效率。
(2)人員專業化程度低:營銷人員普遍營銷素質不高,因此對營銷戰術的執行經常不能到位,在實際工作中缺乏基本的銷售技巧和舉一反三的能力,大大削減了營銷政策的效果。
(3)推廣專業化程度低:營銷推廣中缺乏系統的分析和總結,基本是靠經驗做事,沒有形成系統的推廣手段,對很多基本的推廣要求把握不到位,降低了推廣的效果。
八、該企業營銷管理的重點
1、營銷管理體制的改革
(1)銷售上出現的問題只是表象,營銷管理體制的改革才是企業走出困境的根本,關鍵是要創造一個良好的內部環境。
(2)營銷管理體制改革的重點是:決策體制、組織體制、激勵體制,這些體制的建立將有助于企業整體營銷工作專業化程度的提高。
2、銷售平臺營銷系統的導入:
(1)銷售平臺系統是一套由至匯營銷咨詢有限公司開發出的實效的營銷管理系統,其核心思想是通過系統的管理,使企業的銷售工作能在一個良好的平臺上運行,達到一種整合的效應。
(2)銷售平臺系統涵蓋了分銷網絡構建、深度分銷運作、互動銷售推廣、銷售組織建立、銷售人員管理和銷售后勤管理等六個方面的內容,全面構建了企業規范化的銷售管理體系。
(3)銷售平臺系統的構建,將依據企業的營銷策略規劃,在企業現有資源條件下,設計出最恰當的營銷管理體系,它不是以上六個方面的簡單組合,而是在同一策略目標下對不同系統的有效整合;同時在六個方面之間存在著業務內容的流程,是通過流程來提升整個銷售工作的專業化水準。
3、銷售人員的規范化管理
(1)無論營銷體制如何改革,銷售人員營銷素質的提高都應該是一項核心工作,沒有人員的具體執行,再好的策略也只是空中樓閣。
(2)對銷售人員采取規范化的管理是一個關鍵因素,在他們還不具備專業化的水準之時,要通過規范來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思維方式和工作習慣,然后再逐步激發他們的創造性。
九、該企業營銷管理的重建策略
1、以分銷網絡平臺建設為核心
(1)對其目前單一的分銷結構進行調整,打破單純依靠批發市場的局面,逐步加強對零售終端的掌控。
(2)對其分散的分銷體系進行整合,使經銷商都能按照企業的要求進行策略調整,同時調整不符合要求的經銷商,從而真正建立起牢固的分銷網絡。
2、以深度分銷管理系統為重點
(1)對重建后的分銷網絡平臺進行深度的系統管理,協助經銷商網絡提高整體的經營能力,建立良好的渠道聯盟。
(2)通過系統管理使分銷網絡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從而推動企業向市場的深度和廣度進軍,提高品牌的滲透能力。
3、以互動銷售推廣為關鍵
(1)改變原有簡單的經驗推廣手段,開展多樣化的促銷活動,在整體的策略目標下充分調動分銷網絡的積極性。
(2)以推廣作為手段,全力協助經銷商建立起穩固的下級分銷網絡體系,強化戰略結盟意識,而不是單純以短期刺激銷量為目的。
(3)分析、總結各地市場成功的推廣經驗,并進行有效整合,形成企業自身系統的推廣手段,并在各市場之間進行共享和復制。
4、以銷售組織平臺為根本
(1)調整原有簡單的銷售組織,組建總部專業的職能部門以及各區域辦事機構,一方面提高總部對策略的規劃能力,另一方面則是降低企業的銷售管理重心,提高對市場變化的反應速度。
(2)以區域辦事機構作為企業掌控市場的平臺,同時給予營銷人員一個充分發揮能力的環境,以此來達到整體營銷水平的提升。
5、以銷售人員管理為基礎
(1)制訂規范化的銷售人員管理制度,提高銷售人員工作的專業化水平,從而提高公司政策執行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2)建立富有挑戰性的激勵制度,將銷售人員的個人發展與公司的發展結合起來,給予他們物質上的回報空間和職業發展的成長空間。
6、以銷售后勤管理為后臺支持
(1)建立專業的銷售計劃管理、信息管理、物流管理和事務管理制度,為銷售人員消除后顧之憂,并提供一個龐大的支持后臺,使銷售人員的精力能夠集中于市場一線。
(2)在銷售后勤管理平臺實施流程管理和互動管理,使其能充分配合市場一線的發展,同時降低溝通的內耗程度,提高企業整體的市場反應速度。
十、該企業營銷管理系統變革的實施及成效
1、通過對該企業的運作狀況、存在問題、產生根源、解決思路和調整重點等要素進行了充分了解和系統分析,上海至匯營銷咨詢有限公司的顧問向該企業提交了5套營銷管理變革的咨詢報告,涵蓋分銷體系重整、深度分銷管理、銷售業務管理、區域市場重建、營銷策略規劃等五大方面,從整體的角度來重新構建完善的營銷管理體系;同時還指導該企業選擇了兩個試點市場,對全新的營銷管理系統進行實踐和樣板塑造。
2、管理變革的實施過程:
(1)上海至匯營銷咨詢有限公司的顧問與該企業的營銷總經理和銷售經理共同組成了一個項目小組,對企業經營的內部運作和外部環境進行細致的了解,通過與大量經銷商的訪談和對市場的深入考察,項目小組確立了將分銷體系重整作為企業核心競爭力建設的突破口,并以此為中心對組織和人員進行優化和整合。
(2)在營銷策略方面重新確立了市場定位,將市場重點放在了二類地級城市,一方面要強化現有的批發市場體系,另一方面則要迅速開發零售市場體系,尤其是發展迅猛的超市;在這一級市場,既可以獲得現有利益,同時又可以較少的費用進入超市零售網絡,從而逐漸提高對市場的掌控,真正建立起分銷體系的核心競爭力。
(3)在營銷組織體系上作了兩個方面的調整:一是針對其市場運作的薄弱環節,在總部增加了1名市場推廣人員和1名銷售后勤事務人員,分別負責宣傳、促銷和計劃、配送等職責,提高了營銷總部對銷售一線的支持能力;二是針對銷售人員過少的情況,在三個重點區域的銷售主管下面增設了3名常駐銷售業務代表,同時細分了市場管理區域,強化對市場的精耕細作。這兩個調整的原則是人員費用增加不大、銷售隊伍精簡,不會給該企業帶來管理上的難度。
(4)在分銷管理方面,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項目小組將重點放在了批發商的系統管理上,要求經銷商必須掌握占自己業務量60%以上的重點批發商,建立客戶檔案,掌握每個重點批發客戶的月銷量、各產品銷量、暢銷品種、產品流向以及市場變化等情況;同時,經銷商還要向批發商提供送貨、經營指導、促銷推廣和信息交流等服務,而銷售人員也要系統地拜訪批發商,從而與客戶建立起真正的聯盟關系,提高其經營產品的忠誠度。
(5)在人員管理方面,首先對所有的銷售主管進行了集中培訓,明確了目前營銷體系調整的重點,同時指出了他們過去工作方式的弊端,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規范工作內容和流程。然后建立、整合了2套管理體系:目標體系和績效體系,提煉、優化了3個銷售業務流程:客戶開發流程、客戶拜訪流程、信息傳遞流程,從而使整個銷售過程的效率得到了保證。
(6)在銷售推廣方面,重點做了5點調整:一是規定了經銷商對促銷費用的使用要求,要求必須用于下級批發客戶的網絡建設;二是控制了對促銷費用比例的分配,將大部分費用下放給了批發商;三是開展了靈活的促銷形式,促銷期間每個月的促銷費用比例和形式都不一樣,調動了經銷商充分利用政策的積極性;四是要求銷售人員及時對批發渠道和零售渠道做了疏通,避免貨物的阻塞;五是規定了2個硬性標準:客戶覆蓋率和銷售量,兼顧了網絡長期建設和短期銷售增長的要求。
3、變革實施后的成效:
(1)直接成效:在2個試點市場3個月的試點期間,平均銷售額增長達175%,其中較低的增長了130%,較高的增長了220%,完全出乎該企業高層領導的意外。
(2)間接成效:經過3個月的工作,在3個重點區域建立起了750個重點批發商客戶聯盟,批發市場覆蓋率從以前的不足20%提高到了60%,零售市場覆蓋率從5%提高到了近20%,銷售人員有效開發客戶及維護客戶的流程運作順利,銷售推廣的模式也趨向成熟,企業營銷總部的市場和銷售事務人員有效地承擔了大量的后勤工作,銷售人員不再需要瞻前顧后的折騰,銷售工作的專業程度日漸提高。而經過這些環節的強化和整合,該企業的整體營銷體系已逐步順暢,營銷運作水平大幅度提高。
1.2壽命周期短、新舊更新快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在籌集資金方面還沒有實現對外,資金缺乏、動力不足是很多中小企業在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導致它們的生產力不能快速提升,很多企業都面臨隨時倒閉的風險,壽命周期短是其重要特征。中小企業的成立不需要太多資金,在人力、物力方面要求也不是很高,所以每天都會有很多中小企業成立,由于市場競爭激烈程度的加大,導致新舊企業更新快。
1.3產出規模小、技術裝備率低上文提到的投資小直接會導致我國中小企業產出規模小、技術更新慢,并且在技術層面上低于大型企業或者外資企業,這樣就會嚴重影響企業生產效率,不能形成很好的規模效益。技術是第一發展力,實現技術創新也是企業發展的靈魂,而中小企業沒有創新理念和先進的技術設備,所以快速發展一直是中小企業無法完成的夢想。
1.4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過于統一由于中小企業規模小,所以很多企業都將所有權和經營權合二為一,并且將行為目標和所有者目標合二為一,這樣就會導致企業內部組織過于單一,缺乏必要的管理層次,管理權力高度統一,最終致使血緣、地緣、親緣等關系充斥在企業中,嚴重影響企業的正常發展。
1.5人才流動大、員工素質低中小企業在技術、資金等方面落后,會影響到高級優秀人才的引進,企業整體素質難以提高。另一方面,企業里優秀的員工為了自身的發展往往會選擇跳槽,所以人才流動大成為我國中小企業面臨的重大問題。我國很多中小企業都是由小作坊發展而來的,而這些企業在最初階段是靠親屬、家族的支持發展的,所以企業在擴大過程中難免會保留大量的親屬,這樣就會導致企業的員工素質低,無法吸引優秀的人才。
2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現狀
2.1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及原因融資是中小企業實現進一步發展的重要途徑,但是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并不理想,主要表現在:首先是銀行貸款方面,中小企業的風險狀況在銀行那里還沒有比較有效的識別手段;其次是直接融資方面,如上文所說,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在資本市場上還沒得到滿足;最后是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依然依靠非正式金融部門。出現以上問題的原因主要是我國中小企業倒閉和歇業率比較高,銀行不愿意為他們提供貸款,還有就是我國中小企業沒有足夠的抵押和擔保資本,最后就是我國中小企業經營時間都比較短,沒有可以讓外界信賴的信用記錄,并且在內部管理制度方面也不太健全。
2.2中小企業投資現狀及原因我國中小企業會選擇投資那些風險比較低的項目,甚至一些企業會盲目投資,沒有科學的投資分析,主要投資問題包括:首先是中小企業沒有長遠目光,很多企業只重視短期利潤,導致他們發展后勁不足,在未來發展中很容易被淘汰;其次是企業缺乏合理投資規劃,盲目投資,他們往往不太關注資金周轉,而急于擴大投資,這樣在資金周轉上會出現更多的問題。造成中小企業投資問題頻出的原因:①個別企業領導成本意識不強,在分解產品成本時沒有認真按照企業設計要求運作;②因為中小企業沒有及時收集原始成本數據,往往是經過多次運轉后才能得到數據;③中小企業的統計表格不科學,歧義太大。
2.3中小企業成本管理現狀及原因內控制度是企業綜合性管理的活動,體現在企業的各種控制方法和程序方面,雖然我國中小企業在發展中不斷完善自身的內部控制,但是由于我國市場經濟的不健全,很多內控管理問題出現,主要表現在:首先是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的不合理,很多企業沒有做到分工明確、職務匹配的內控機制;其次是企業會計核算不合理,很多企業忽略了企業內部自身管理的完善;最后是企業財務管理不健全,很多企業往往為了節約人力會促使一人身兼數職。
3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改進方法和策略
3.1樹立正確企業財務管理理念
3.1.1強化財務管理意識。企業管理者強化正確的財務管理意識是實現企業成功財務管理的關鍵,只有管理者具備這種意識了,才能將重視財務管理的理念灌輸給企業的每一位員工,特別是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做到企業的事前、事中、事后都達到很好的財務管理,實現企業的最大利益。
3.1.2樹立企業全局觀念。財務管理是企業的核心,所以要想樹立重視企業財務管理的觀念,必須樹立企業全局觀念,從全局的角度去實現企業財務管理,增強全局意識,不斷運用新的財務管理理論,把理論與實際企業財務工作相結合,達到更好的企業整體發展。
3.2規范企業財務核算制度①規范企業財務核算制度。企業財務核算制度是企業財務管理極為重要的部分,企業應該重視這種機制,把具體的工作明確到具體的人手里,確保有人負責。企業財務核算制度是保證企業正常運行和經營的工作重心,可能為企業更好地規劃資源配置方案。②加大企業財務管理的監督力度。目前我國企業財務管理通常出現監督不力的局面,針對這種弊端,企業應該建立嚴格的財務管理監督制度,加強企業內部監督。目前企業內部審計制度是比較有效的監督企業經營績效和財務信息的規范化制度,它可以督促企業財務部門正常履行監督和審計職責,保證企業正常運轉,特別是財務方面的運轉,保證企業在緊急時刻時有一定的資金支持。良好的監督不僅是為了防止財務管理問題的出現,也是對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優化。
3.3提高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素質①提高企業財管人員職業素質。企業財務管理涉及到企業最核心的財務方面的信息,所以要求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必須擁有良好的職業素質和職業道德,杜絕任何虛假信息的產生,必須以企業的整體利益為重,不能因為任何私利而篡改企業財務信息。同時企業要加強對企業財務人員的監督,提高他們的職業素質,對那些違反企業規定的員工要進行嚴格處理,把具體的事情具體到人,保證員工的權力、責任、利益三種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保證企業財務信息的準確、可靠。②提高企業財管人員業務素質。隨著市場經濟日趨激烈,對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業務要求也在逐漸提高,特別是知識時代的到來要求企業財務管理人員根據新科技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大量的互聯網等科技運用到現代企業財務管理之中,這就要求財務管理人員跟上時代的步伐,特別是一些老員工應該盡快適應新的財務管理手段,這就要求企業對財務管理人員進行一定的培訓,保證正常財務管理的開展。
我們所熟知的資產的定義中必備的三個要素為: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由企業擁有或控制,而且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即資產是一個部門擁有或控制的,能以貨幣計量,并能為這個部門提供未來經濟利益的經濟資源。
(二)資產折損
資產折損是指資產價值的下降與損耗。無論在企業核算還是在國民經濟核算中折損都指:在所考察的時期中,資本所消耗掉的價值的貨幣估計值。
(三)企業資產管理
企業資產管理(EnterpriseAssetManagement,簡稱EAM),其目標是提高資產可利用率、降低企業運行維護成本,核心是通過信息化管理手段,優化企業維修資源,進而合理安排企業計劃及相關資源的活動。企業通過提高設備的可利用率(即是資產的保值與增值)可增加收益,通過優化安排資源得以降低成本,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企業資產管理,不僅應保持靜態核算(即主要考慮的是資產的實物價值),還應在此基礎上實現資產的動態管理(即主要考慮的是資產的價值管理),包括從資產的申購、領用、維護到報廢的整個生命周期管理。
二、加強資產管理的重要性
加強資產管理能夠從根源上解決資源過度消耗浪費問題,減少因人為原因造成的資金損失,減少在資產流動的過程中資金流向不明確的問題,加強資產管理能夠保障資產的安全性、穩定性及長期的可靠性,保障企業正常運轉,為企業提供有效服務。隨著我國企業制度的不斷完善,企業應該建立完善的資產管理體系,為企業提升資產控制保駕護航,但是目前部分企業存在會計假賬、違規違紀、財務造假等問題、企業如果不從根源上完善資產管理制度,很難在今后的國際發展中生存,所以完善企業資產管理非常重要。
三、中小企業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中小企業中無獨立的資產管理部門
由于中小企業企業規模的限制,絕大部分的中小企業中并未獨立設置資產管理部門,而是由財務管理部門兼管。然而,財務管理部門只能將資產管理作為財務管理的一個方面進行考慮,在實際操作中只是對資產的價值進行了清查、折舊、統計匯總等工作,而資產的實物管理,如資產的采購、調撥、存儲等工作還是由事業部門掌控。這樣就人為地將資產管理與財務管理分離開來,也將資產的實物管理與價值管理分割開來,而在這種情況下,資產的管理即使在財務部門的管轄之下進行,各部門彼此間也有著非常抵觸的情緒。
(二)中小企業資產賬實不符問題嚴重
對于某些中小企業來說,每年花費不菲的審計費進行年報審計的目的只是對有意合作的企業出示的一種證明。而在每年例行的年報審計中,對于資產的盤查,總是采用抽查的方法進行,因此,“以假亂真、以次充好”的現象普遍存在。現行資產管理規定中明確要求,在發生資產增減變動過程中,應當按照“先資產賬、后會計賬”的順序進行登記,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就是期望審核關卡前移,進而控制資產無序購置與隨意處置。但在中小企業中,有相當數目的單位并沒有嚴格按照要求操作,往往是補充登記資產賬。
(三)中小企業中資產處置機制不完善
首先,資產報廢的標準不明確。具體來說,對于資產報廢的標準是選擇使用年限的多少還是使用性能是否符合生產使用,均無明確的尺度,因而使得許多未到使用年限或是仍有殘余價值的資產提前報廢,對于融資困難、資金緊張的中小企業無疑是浪費與雪上加霜。其次,缺少監管機制。資產處置工作涉及到價值的評估、拍賣、招標、收益清繳等方面時,暗箱操作情況較多。
四、完善中小企業資產管理的對策
(一)查清資產底數,控制資產增量
對于中小企業來說,要想實現資產的實物管理與價值管理二者結合,首要任務即是查清資產進而控制資產投資,提高投資回收率。目前,中小企業融資難度較大,因此,控制再生產再投入就顯得至關重要。在查證資產底數時要達到過程實、賬目細、方法新的要求,減少工作量,節約人力成本,提高查證速度,加快資金運轉,增加準確性,完善財務決策所用基礎材料。因此,中小企業要在最大限度利用現有資產的基礎上,開展經濟評價,進而避免重復購置不必要的資產和閑置原有可用的資產,以免造成浪費。
(二)嚴格編配標準,調控資產使用
在資產的使用中,對資產的現有存量、增減變動、各個環節配備等情況要進行真實、準確、及時的記錄與報備。其次,對于中小企業資產的編配標準要科學,不能因為融資困難而一味地降低配置標準。最后編配標準要合理,要根據中小企業不同形式的組織結構要求和特點進行配置,以生產制造業中小企業為例,應該對其生產工藝特點合理地做出各種形式的資產的最佳配備方案,從而使每一項并不充足的資產在各自的位置上發揮效能,實現最重要的物盡其用。進而實現不同功能和領域資產的集中管理。
(三)完善資產處置機制,改進資產評價體系
資產評估是資產價值管理與實物管理的最佳契合點,因此完善資產評估機制就成為了資產處置機制中的首要環節。而資產的評價是保障資產安全使用和其擁有價值的量化體現。2007年11月28日,財政部、中國資產評估協會頒布了包括8項新準則在內的15項資產評估準則,但是目前現行的資產評價體系單一,不能支持財務管理目標中價值最大化的最終目的。因此在不同性質的行業間,應該建立一致的量化評價標準,這樣,群落化的發展會使其從中獲得非常大的競爭優勢,從而增大中小企業本身的發展機會并提高其生存能力。
(一)企業納稅意識淡薄
中小企業本身規模有限,受經營理念、知識水平、專業經驗等方面的限制,企業領導往往缺乏主動納稅的意識,不能正視企業應承擔的納稅義務,甚至想辦法逃稅。領導進行決策時更多地考慮成本因素,而不是將稅收作為考慮的重點。由于財務人員負責日常的稅務管理工作,企業領導常認為稅收是財務人員的職責,其經營目標集中在業務的發展,因而忽視經營過程中投資、融資、生產、銷售、分配方面與稅收之間的關聯。
(二)企業會計核算制度不健全
中小企業一般是個人投資或多人合伙投資成立,投資人在所處行業具備一定的生產經營經驗以及銷售渠道,其經營目標是賺取利潤,財務管理工作則容易被忽視。有的中小企業會計賬簿設立不全,涉及資金收支的會計原始憑證、成本資料等不夠齊全,記賬不規范。有的企業雖然設立賬簿,但未能及時對發生的資金往來活動進行記錄。由于會計核算制度不健全,企業無法依據原始信息開展稅務管理工作。
(三)企業內部控制不嚴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對稅務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很多中小企業并未建立嚴格的內部控制制度,有的雖然具有內控制度,但沒有深入到生產經營的各個領域。中小企業為節省人力成本,會計和出納常為一人兼任,無法實現相互制約和監督。所以企業虛列成本和費用,刻意少報利潤,都會給國家的稅收收入帶來影響,同時也會加劇企業的稅務管理風險。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小企業所處的稅務環境本身就比較復雜,盡管我國已經具備企業稅務管理的基本法律,但各地區和部門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因而導致條例和法規的銜接不一致。有的地區為招商引資,將稅收優惠政策向大中型企業傾斜,中小企業則未能享受優惠政策。而且中小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將利益最大化作為追求的目標,管理者的素質參差不齊,有的高層管理者是所有者的親屬,有的管理者缺乏學歷背景和管理經驗,對稅務政策和法律不了解,只是一味地想要降低稅務成本。加之財務會計人員素質不高,稅法知識薄弱,責任心不強,缺乏與領導的溝通,從而使稅務管理工作出現問題。
二、中小企業稅務管理問題的解決對策
針對中小企業稅務管理存在的問題,稅務部門在營造納稅環境的同時,應重視對中小企業的指導和幫助。作為中小企業,也應積極樹立納稅意識,改革內部管理,提高員工隊伍素質。
(一)稅務部門
為推進中小企業稅務管理工作的改進,稅務部門首先應積極營造納稅環境,依據納稅基本法律,完善條例和法規建設,促進其與基本法的銜接,掃除稅收管理的盲區。特別是地方稅務部門,應當建立健全對中小企業的稅收政策,避免稅收優惠單純傾向大型企業。例如,稅務部門可以通過杠桿調節的方式,鼓勵中小企業向科技創新、節能環保等方向進軍。其次,稅務部門要加強對中小企業的稅務指導和幫助。中小企業注冊成立時,稅務部門應集中對企業領導進行宣傳教育,使其認識到依法納稅的重要性。而且稅務部門要注意開辟稅企溝通的平臺,如通過電話專線、短信平臺、網絡平臺等方式,主動為中小企業解答稅務問題,定期對中小企業實施稅務培訓,舉辦稅企座談會等,引導中小企業轉變觀念,重視稅務管理工作。
二、提高中小企業經濟管理及市場競爭力的策略分析
1.制定合理的投資計劃,降低投資風險
中小企業在其發展中,往往面臨著許多問題,融資困難,資金不足等問題時有發生,這就需要企業在進行投資的時候要面向市場,對市場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對每一筆投資進行風險評估,制定合理的投資計劃,合理利用資金,降低企業投資風險。另一方面,企業還應當加大創新力度,用技術和創新引導企業的發展和轉型;與此同時,加強對于創新性和技術性人才的引進,為企業的發展儲備相應的專業人才。對于投資而言,應當堅持分散投資和輔助投資等方式綜合使用,從而減少企業投資的風險性。
2.樹立先進的經濟管理觀念
由于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局限性和滯后性,其管理理念也受到了較大的限制,而中小企業要想在市場經濟和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下得到長足發展,其管理者就必須摒棄陳舊的經濟管理觀念,樹立先進的經濟管理觀念,對當前市場情況和自身發展狀況進行充分的了解,從而根據自身狀況制定出適應自身發展需要以及市場需求的新的經濟管理觀念。與此同時,中小企業還應該借鑒一些定位類似,同行業中成功企業的經濟管理觀念,并根據自身條件進行改造,找到適應自身發展的管理模式,只有這樣,才能使得企業的發展能夠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形勢和自身發展需求,使我國中小企業得到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3.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和內部機制
在企業的經濟管理中,財務管理扮演著重要角色,財務管理水平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中小企業經濟管理水平的發展,因而財務管理水平的提高,一定程度上能夠為我國中小企業的經濟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相應的保證。然而,我國中小企業中,財務管理制度以及其內部管理機制都存在著較大的問題,這就使得我國中小企業的經濟管理水平大打折扣,因而,必須完善我國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和內部管理機制,這主要從以下方面著手:一當面,加強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透明度,這就需要我國中小企業的管理者對于我國相應的法律法規有充分的了解,再符合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建立和完善相應的財務管理制度,與此同時,還應注重財務管理中的自我監督機構,從而為財務管理的安全和科學性提供保證以及支持;另一方面,還應對財務部門的各個崗位進行明確的分工管理,保證各司其職,使得財務管理的實施更加科學合理,對于財務人員應當加強監督,加強任職的資格審查。最后,中小企業應當建立內部審計機構,并保證審計與財務系統的分離,是其保有一定的獨立性,從而更好地對企業進行監督管理。
4.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加強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增加其融資渠道不僅需要中小企業自身的努力,還應政府部門的扶持,政府應當為中小企業制定相應的融資優惠政策,為其營造良好的融資環境,建立相應的社會服務體系,成立相應的資金等。這些政策的實施,保證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才能促進中小企業的良性可持續發展。
(二)目前研究中小企業資金管理的方法。資金預算管理是由編制資金預算、調整現有預算及管理執行跟蹤、監督考核等三部分組成:一,資金預算可按為年,季度,月份來分。設計預算、預算執行以及實際預算實施,保證預算可實施性,選擇最優方案,組合評估平衡和編制總預算。二,調整預算及管理執行跟蹤。三,據各部門資金流量的特點對資金管理監督進行預算考核,建立指標考核體系。
二、我國中小企業資金管理的現狀分析
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在增加就業、豐富產業鏈、優化產業結構等諸多方面對經濟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小企業過于重視銷售、生產和利潤,但生產規模小、資本和技術構成較低、受傳統體制和外部宏觀經濟影響大、管理上僵化落后,在資金管理方面缺乏系統性計劃,競爭大環境變幻和多經濟體制沖擊下,資金管理創新受阻。例如,過分的政策“地方保護主義”使中小企業不失去和大型企業公平競爭的能力;政府不合理引導,使資金管理目標不利于企業長期發展。
三、中小企業資金管理出現的困難
(一)資金預算管理方面缺乏籌劃控制。中小企業實際支出預算制度落實不到位,沒有健全預算管理制度預算的科學性執行層面的重視度。成本費用約束疲軟,盈虧不實;年末帳面利潤多,但實際應收賬款居高不下,不良資產逐步增加,長期掛賬會使資金運作極其困難。銷售預算量與其實際有差距,產品滯銷造成了庫存積壓,影響資金的流動及資金的分配。預算管理體制不健全,預算管理意識不強。
(二)資金集中監督方面缺乏有效制度。很多中小企業是家族企業,財務崗位由自家人管理,沒制定合理有效地管理制度,企業在投資項目運作時對被投資企業缺乏必要的機構或專職人員參與監管。時間一久,這些項目癱瘓無法繼續實施,最終因失去市場良機成為作廢項目,使資金緊張。
(三)資金使用效率低。缺乏科學籌集渠道;沒有資金使用計劃;資金控制能力不足。在資金使用過程中,多等級、分層管理集中,機構內部常設冗雜腐敗,管理不集中等矛盾突出,導致資金使用效率低下,導致資金出現嚴重流失、失控,沉淀危機嚴重;計劃外急需籌集資金困難,調劑資金余缺的能力較差,銀行貸款余額居高不下,在銀行信用級數下降,財務費用逐月有增。
(四)資金管理人員專業水平低。首先,資金意識管理淡薄;其次,管理人員素質文化水平低。對資金管理缺乏正確認識和足夠重視。由于資金管理在企業財務管理中定位不明確,管理企業會計財務時,保管、出納、會計工作很多企業都很籠統,甚至都為一人擔任,財務管理中的現金管理的核心職能被忽略。
四、解決資金管理問題的措施
(一)解決資金預算的方案設計。
1.更新思想觀念,為中小企業創造平等的融資環境。更新觀念,充分認識中小企業對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穩步增長的重要性,國家從經濟政策上入手,在現在宏觀政策上,要采取公平的態度對待中小企業與大型骨干企業,積極主動疏通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為支持中小企業健康發展,要樹立貸款營銷意識,主動改善信貸管理。2.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資金預算擔保體系,為中小企業資金提供保障。要鼓勵和支持設立中小企業擔保機構,充分發揮其作用,要積極有效地開展業務,尋找合適的市場切入點。要設立好資金預算限額,同時建立擔保機構的資本預算補充機制,保證資金充足可使用。
(二)提高資金管理監督從業人員專業水平
第一,增強資金管理監督意識,培育企業管理者素質。其次,企業家正確有力理性決策,減少決策失誤率。再次,誠信養成和效率培養,有助于企業與投資方建立、維持良好投融資關系。第二,加強財務管理監督水平。采取集中監督,部分換崗模式,應當從“技術改造”和“加強積累”兩個方面,來實現產業規模的擴大和產業結構的升級。第三,加強財會人員隊伍建設,規范財務管理。
(三)加快資金流通提高資金利用率
二、當前我國中小企業面臨的困境分析
1.中小企業所面臨的外部問題分析
(1)融資困難是制約中小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難題。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的中小企業貸款遭拒率要比大型企業高得多,貸款難始終是中小企業面臨的一項難題,究其原因,從中小企業自身來看,普遍存在固定資產數額小、產權制度不夠明晰、賬目透明度不達標、財務制度不夠完善等很多不足之處,這就必然導致中小企業的社會信任度難以與大型企業相比的結果①。從外部環境分析主要是金融支持不力,雖然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都對中小企業出臺了很多的優惠支持政策,比如稅收優惠政策的延長、對小微企業貸款的差異化金融監管等,但是事實上中小企業仍然面臨著嚴峻的現實環境,特別是近年來銀行方面普遍加強了信貸管理工作,突出了規避風險為工作要點,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的貸款更加艱難。而銀行在實施貸款時,在同等的貸款數額上,對于中小企業需要投入更多的力量和資金,而對大型企業則要簡單一些,貸款成本高使銀行必然做出利益選擇,更加傾向于大型企業。
(2)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當前,市場經濟不斷深化發展,中小企業的數量始終呈現增加趨勢,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同時,自從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WTO規則以自由貿易為目標,這方便了中小企業的對外貿易,但是同時,中國政府必須承擔減讓關稅、放棄限制某些國外產品的進口等義務,這就使中小企業面臨著更加艱難的生存環境,隨著原來的一些保護性政策的消失,企業只能向增強非關稅措施方向尋求保護。另外,歐美國家的經濟危機所引發的風險對我國的中小企業也會造成更大的沖擊,歐美市場的消費能力縮減也對很多出口型的中小企業帶來負面影響。
(3)中小企業的經營成本較高。國際市場上的初級產品價格不斷上漲,受此影響國內市場的能源與材料價格也持續走高,同時因通貨膨脹而引發的物價上漲,也使勞動力成本不斷增加。據統計,全國各地的最低工資標準近年來平均上調了12%,長三角與珠三角的勞動力成本平均上漲了22%左右。另外,近年來全國各地企業的環保支出費用不斷增加,為了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企業必須實施節能減排措施,各級政府不斷加強環保執法力度,企業生產所排放的污水和廢氣必須經過凈化處理,這些環保措施成為企業正常運行的前提。而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其價格轉移能力相對較低,在買方市場條件下,中小企業很難通過提價來轉移運營成本,這就必然導致企業利潤的進一步壓縮。還有就是企業承擔的稅率過高,我國的增值稅和營業稅等流轉稅費占稅收比重的60%以上,而且大量的間接稅費也隱藏在企業或消費者身上,這就造成誰生產和消費的多誰就交的稅多,這種稅收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小企業的發展②。
2.中小企業所面臨的內部問題分析
(1)中小企業經營者普遍缺乏創新精神和戰略思維。與大型企業相比,我國的中小企業經營者大都缺乏創新精神和戰略思維,小富即安的思想導致一味抱著過去的成功不思進取,而忽視了整個市場大環境的發展變化,這就使中小企業的未來發展之路更加艱難。企業管理的核心是根據內外環境隨機應變,因為沒有一成不變的萬能管理方式。另外,企業家缺乏創新管理意識,很多企業家認為創新是指生產技術上的創新,沒有意識到管理上的創新也是增強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方法。還有很多中小企業家認為,戰略思維和創新管理是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才需要的,而中小企業只要有生產經營計劃就行了,他們更加注重眼前的利益,缺乏高瞻遠矚的胸懷和長遠的戰略性思維,有的企業家甚至抱著走到哪兒算哪兒的思想,缺乏戰略性眼光直接導致企業應對變化的能力不足,大大降低了企業進行自身調整的主動性。
(2)中小企業的品牌創建能力較低。中小企業的品牌創建能力較低導致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大多數中小企業始終處于產業鏈的最底層,他們大都利用廉價勞動力,滿足為大型企業做代加工工作,產品的技術含量較低,產品附加值也不會高。有的中小企業家即便有品牌創建的意識,但其自身條件并不具備品牌運作能力,因此品牌創建工作只好放棄。
(3)中小企業的人才流失情況嚴重。據調查,我國的員工流動率與其他國家相比明顯過高,三成以上的應聘者在工作的4年之內會更換新的工作,有很多人甚至不到兩年就換一份工作。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缺乏職業發展前景,另一方面是求職者想要追求新的挑戰,再有就是對工作薪酬不夠滿意。企業培養一名優秀員工是需要付出成本的,人員流動過于頻繁會對企業造成無形的損失。而隨著人才的離開,也帶走了一定的技術和客戶資源,人才流失現象過于嚴重就會造成企業和員工難以形成雙贏的良性發展局面。
三、中小企業管理創新措施分析
1.培養企業家的創新發展精神
管理創新其實是一場心理革命,思想上的轉變是進行管理創新的基本要求。企業家是中小企業發展的領導者,他們對管理創新的認識直接影響著管理創新工作的開展。企業家必須主動培養自身的創新意識和魄力,在當前經濟轉型升級的客觀環境下,企業家更需要擁有戰略眼光,培養創新發展精神,只有這樣才能在面對融資困難、市場發展的不確定性因素增加、技術創新和投資風險加大等實際情況時,做到高瞻遠矚,敏銳地看到市場的發展趨勢,并根據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及時發現新的社會需求,開拓新的市場。具備創新精神的企業家能夠有效組織社會資源,大膽開發社會需要的產品與服務。企業家具備創新發展精神,企業才能加強戰略管理,使企業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戰略規劃的指引下,企業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社會資源,更加充分地發揮自身優點,最終實現企業的發展壯大。
2.企業管理模式的創新
中小企業必須主動尋找新的發展模式,而只有創新企業的管理模式后,才能進一步實現技術創新、品牌創建等目標。在傳統的中小企業管理模式下,企業的所有者就是經營者,這有利于企業家直接控制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而中小企業由于規模較小并且組織結構比較簡單,企業所有者親自管理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崗位分工不明確、企業規章制度不完善等弱點就暴露出來并被放大。企業的所有者往往憑借經驗進行管理,做出的決策缺乏科學論證,因此出現決策風險的概率更高。將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管理權分開,有利于明晰企業產權、完善企業管理機制、增強資本增殖能力、加快企業發展步伐。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必須聘用適當的經營管理者,并且建立相應的監督管理制度,使企業所有者更好地掌控企業,通過健全的財務制度可以對企業經理人進行有效監督。在相對獨立的財務制度下,企業所有者可以通過財務報表考核經理人,企業主可以脫離日常管理工作,而把主要精力用在重大事項的決策和控制上。
3.尋求商業模式創新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當今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再單純是產品的競爭,在一定程度上是商業模式的比拼。據統計,在美國有60%的企業創新是在商業模式上的創新。所有的商業模式都是由客戶價值、企業資源與盈利方式構成的一個三維模式組成的。通過關注企業經營的某個環節,就可能會演變成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例如:瞄準什么類型的客戶、研究市場潛力、為客戶提供什么樣的產品與服務、建立什么樣的市場營銷體系等。中小企業的資源和資金有限,如果在產業鏈上參與的環節太多,就會導致不可控因素增加,因此一旦確定了發展的切入點,就要集中資源在這一點上做精做強。例如:雷士照明最開始是賣產品,通過對企業進行重新定位之后,公司從賣產品轉向賣服務,2011年該公司推出了“照明整體解決方案”通過創新商業模式,使客戶覆蓋面延伸到高端工程。雷士照明勇于創新,抓到了有利于企業發展的突破點,以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開辟了一條新的發展之路,其成功在于推出了一套新型商業模式。
4.樹立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和用人機制
中小企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制于人才的匱乏,怎樣引進人才并留住人才是中小企業始終面臨的一項課題。要想留住人才首先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激勵制度,充分調動人的工作積極性,使員工能夠更加富有成效地開展工作,加強團隊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眾志成城實現公司制定的發展目標。在企業管理的實踐當中,不管是物質方面的激勵,還是精神方面的激勵,都能對員工產生積極的作用。企業要充分了解員工的實際需求,要千方百計讓員工最大程度地與企業融合在一起,實現利益捆綁。物質載體要與精神激勵相結合,最大程度地發揮激勵的作用。另外,實施企業文化建設能夠有效提升企業的凝聚力,所謂企業文化是指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所遵循的一種富有特色的思想理念,這種企業文化可以有效地引導、激勵、約束企業員工的行為,是企業中的一種無形的力量。企業員工來自不同地方,他們也都有著不同的文化思想觀念和文化背景,因此企業應該通過激勵機制和企業文化增強員工的歸屬感。
二、企業家精神對管理創新的作用機制
對于企業家精神的構成,國外學者Wennekers和Thurik(1999)提出了包括對風險和不確定性的認識、經濟資源的組織和配置能力、創新型和發現新商機的能力等在內13個方面的內容。Stopford和BadenFuller(1994)提出了“前瞻性、超越現有能力的渴望,團隊定位、解決爭端的能力和學習能力”等企業家群體所共有的5個特質。Lumpkin和Dess(1996)提煉出企業家精神的五大構成要素:冒險、創新、獨立、變革、競爭性進攻。國內學者汪丁丁(2000)指出企業家精神的三個方面:熊彼特的創新精神、韋伯的敬業精神和諾斯的合作精神。相對于“機制主導”大企業,中小企業的管理主要由企業家主導,中小企業的企業家及企業家精神是企業創新的主要動因。企業家精神決定了企業家的管理水平和能力,為企業成功的創新提供智力和資本保障,培育中小企業創新文化的精神,推動著企業的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中小企業的企業家往往是融合了資本家身份和經營者身份的統一體,它既決定了中小企業的發展,也決定了于企業發展過程中對機遇的捕捉。企業家的能力和素質,對于中小企業的發展和命運至關重要。企業家是管理創新的靈魂,企業的管理創新離不開企業家的支持。
三、管理創新對企業家精神的作用機制
雖然創新對于中小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但當前企業家精神卻存在著不足,這要求企業家對自身的完善。
(一)隨著時代的進步
面臨強烈競爭壓力的中小企業,需要更加全面的知識體系、更加先進的技術科研能力和更加完善的管理體系,這促使并促進企業家的學習精神的培養。
(二)隨著社會環境和人們觀念的變動
中小企業將更加注重人的作用。企業的創新發展需要更加向心的企業文化,需要一種創新意識的引導,從而能夠鼓勵企業內部的創新精神。這要求企業內對企業家團隊精神的培育,從而引導具有團隊意識的領導能力的產生。
(三)時代的變化使得企業的組織結構不再適合
企業的變革迫在眉睫,風險也就隨之而生,同樣機遇也并肩而來。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管理范圍的擴大和組織結構相對于發展速度的滯后,快速、穩定并且準確進行企業變革創新是中小企業企業家所必備的能力,這要求企業家敢于挑戰,敢于面臨風險,抓住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