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9 09:27:3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校園景觀設計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摘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向大眾化階段邁進,眾多高校都在城市的邊緣建立了新校區,同時校園廣場的設計也成了校園景觀設計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校園廣場的設計,旨在傳承本地的歷史傳統,結合校園獨特文化,以師生文本,構筑具有現代意義,集文化、藝術、休閑為一體的校園文化景觀。
關鍵詞:高等教育;文化廣場;校園景觀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向大眾化階段邁進,大學校園及其在校人數也在不斷擴充,新建院校及高校新校區的建設如火如荼。但是大規模的高校數量及在校人數,使得高校在文化營造特別是校園廣場的建設上出現了較高的要求。校園文化廣場不但承接著校園師生聚會、文娛的功能,同時也體現著該校的校風及文化傳承。歐美國家對于環境友好型校園建設的探索已經初具成果,尤其是在生態建筑和生態社區的設計方面有許多可借鑒之處。國內一部分學校也在摸索和嘗試新型校園文化技術的應用。現以南陽理工學院為例進行探索和分析。南陽理工學院主要文化廣場周圍主要是學生教學區、休息區和體育運動區和一個餐飲區,四周以道路景觀貫穿,將這幾個區連接在一塊。
中間的栗河將該區域一分為二。該學校文化廣場以音樂作為設計元素,結合周邊環境的映襯,凸顯對藝術的崇尚和熱愛,同時又有水的動感,像一曲跳動的音符,生機盎然而又妙趣橫生。以音樂為主題,結合校園文化,充分考慮地質地貌等原始生態,把科技、安全、生態、藝術、人文結合起來運用到設計中去。打造出以人為本、以生態學為出發點、景觀與科技共存、教育與管理并存的校園生態環境。校園文化廣場與單元建筑、道路、環境協調相統一。該校園廣場的設計引入了很多的設計手法:1)自然環境的引入手法。2)公共雕塑及一些環境藝術設施。3)校園廣場軸線手法的合理運用。
1平面布局與功能分析
從自然生態的布局上來說,中國人居住環境的理念是“天人合一”,強調“人與天調,然后天下之美生”。而該廣場的設計同樣從自然生態出發,充分利用現有的水資源,地形條件,沿河景觀,把生態放在第一位回歸自然,注重追求創造宜人的、富有情趣的綠色休閑空間,保護與再現特定環境場所的景觀特色及空間結構特征,都是“以人為本”理念的延伸和體現。南湖音樂廣場設計在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的條件下以吉他為造型元素,將音樂符號溶于其中,動靜結合。
首先從整體上來看,中間景橋將整個廣場一分為二,一半是以綠地景觀為主,另一半以水景觀為主,而中間的雕塑廣場又將兩個區域合二為一,組成一個整體。四周模擬成道路環繞。左邊的主入口的廣場是以音樂噴泉為主,以綠地進行環繞分割,使人們在堅硬的混凝土地上享受著噴泉隨著音樂起伏帶來的美妙感受。而沿河景觀采用曲線組成,有曲線美之稱。而在音樂噴泉廣場的下方則是綠地景觀,也就是所謂的小游園設計,運用音樂符號元素構成,與整體相呼應。臨湖景觀的設計、音樂噴泉的設計音樂動感區域的設計,將整個廣場上升到了藝術的高度。
2主題建筑結構
廣場周圍主要是教學樓、體育場,因此為了降低建筑密度,在廣場設計上沒有明顯的建筑物,多為連廊、花架、景觀橋、雕塑和景觀亭來突出廣場的意境。景觀亭子主要運用木結構,頂棚配置稻草,與諸葛亮三顧茅廬中的茅草屋相吻合,營造一種漢魏主題風格的味道。水面以木質平臺為主,材料主要為防腐木,上下相呼應,與水面相互映襯,配上景觀石,構造出一種自然和諧的畫面。
3水景的布置
中國園林素有“有山皆是園,無水不成景”之說,由此可見水對于景觀的重要性。在設計水景時,我們更應該考慮地域水資源的狀況,尤其是在水資源缺乏的地區如何設計水景更應該值得考慮。從地域分析,溧河貫穿整個區域,而且南部有一塊南湖,因此有充足的水資源可以利用,同時有利于水景的整體布置。水體設計分為小水體設計和大水體設計。
首先從南湖的水景規劃出發,鑒于南湖面積較大,而且水資源四季豐富,因此在湖面進行大水體的設計符合本地區的現狀。其次在水景設計時堅持宜“曲”不宜“直”的原則,在進行湖面的設計時進行了曲線設計,不僅增加了意境,而且進行了變換。親水平臺與水面噴泉相互結合,旱水相結合,則是水體設計的又一重要原則。
4植物的配置
針對植物的配置,首先要了解本地區的氣候條件,南陽市地處中原,屬于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季風的進退與四季的替換較為明顯。冬干冷,雨雪少;夏炎熱,雨量充沛;春回暖快,降雨逐漸增多;秋季涼爽,降雨逐漸減少。因此植物的配置則需要根據植物的生長習性來確定。植物分為喬木、灌木、地被。大喬木中心廣場以銀杏為主,游園里以皂角和五角楓孤植效果更佳,五角楓秋天葉變紅,則效果更好,銀杏葉子變金黃,更增加了秋天的金黃。
沿溧河則以垂柳為主,配上灌木和植被,形成三層景觀效果。行道樹則以法桐為主,灌木則以花灌木為主,地被則以喜蔭而且生長好的草被植物為主。同時廣場游園區內達到四季有花,而且設計了一個牡丹園和花17百草園、果園,要特別注重花灌木的搭配,主要花灌木有百日紅、桂花、碧桃、紫葉李、櫻花、紅楓、杏樹、梨樹、紫丁香、山楂、臘梅、石楠球等。而灌木則以大葉黃楊和金葉女貞進行搭配,因為耐修剪而且可以隨季節修剪成各類造型。
5地面鋪裝
在開敞的城市多維空間中,地面鋪裝直接影響到景區的環境質量。良好的步行環境,通過地面鋪裝的形式,質感和色彩的處理,能使行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產生舒適、愉快的感覺。就功能而言,步行環境的設計主要是提供一個不易磨損的路面系統,使行人能安全、有效、舒適地步行到目的地。
第一,校園的景觀,應當納入校園建設的整體規劃,在建筑物的設計施工階段,要充分考慮校園景觀的各種因素,在規劃布局和設計構思方面,充分吸收景觀設計的美學藝術。第二,要提高景觀設計的層次和對立性,合理利用建筑物之間的空間,尊重自然美學規律,借助自然形式和氣候風景,充分發揮景觀的美學效應,植入一定的文化內涵和人文精神。第三,要在整體規劃進行的過程中,根據實際需要,合理切入景觀設計,使二者保持一定的層次性。
1.2校園景觀與建筑的關系
第一,從校園景觀的實際情況來看,很多景觀的設計,都是依托相應的建筑物,在一定程度上和建筑物相互映襯,交相輝映。可以說,二者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建筑物在某種程度上,是景觀設計與展示的載體,同時,景觀的存在,為建筑物增添了美感和藝術性。第二,景觀不同于建筑物,其具有一定的移動性,景觀與建筑物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相對獨立的。二者在設計過程中,所考慮的重要因素也不相同,建筑物在設計方面,對于室內空間和外部整體結構的考慮較多,而景觀在設計過程中,主要是對美學藝術和人文精神方面的考慮較多,其功能也主要是提供觀賞性,人們的視覺需求。
2校園景觀設計的目標原則
從景觀設計的主要目的和基本功能層面來考慮,校園景觀設計主要是為師生提供富有人文氣質和深厚文化底蘊的美學藝術景觀,因此在實際設計過程中,要遵循如下目標原則。
2.1營造交往場所,強調可參與性
校園是一個以步行為主要交通模式的社區,學生課余參加文化休閑活動、體育活動、室外晨讀、散步等等都處在特定的場所,根據這種情況,在景觀設計過程中,就需要增添一些室外景觀,并且注意景觀要有利于學生的聚會和交往,例如,外語角、音樂廣場、晨讀一角等,在這種景觀環境下,學生可以學習、后動參與過程中,欣賞景觀并充分利用景觀。
2.2創造生態環境
景觀的設計,要尊重自然規律,做好綠化工作和環境保護,盡量依托校園環境的有利條件,在一些較大景觀的設計建設方面,要做好地質勘測工作,確保不對原有的校園環境產生較大破環。2.3隨時間變化,景觀呈現一種動態的四季特色景觀要根據植物的生長特點配置不同物種,使校園不論冬夏都有活力的氣氛,不會因為冬季的葉落呈現枯敗景象,也不會因為夏季植物不夠茂密導致遮蔭功能不足。
3校園景觀要素及其設計模式
3.1校園景觀要素
自然要素包括植物、山石、水體等。植物在造景方面通常包括面狀、線狀和散點,面狀主要指成片密集的樹林,可用是幾何形式形成較強的構圖方式,往往用于校園非中心景觀中。散點是指孤植和群植,一般選擇優美、體形高大的樹種。山石水體是歷代造園的重要要素,它們形成的景觀一種是參與性的。另一種是觀賞性的,常常由人工堆積山石配以植物襯景,增加觀賞情趣。
二、校園景觀設計和觀賞性、參與性共存的關系
作為設計者,其作品能否被校園內的人群接納,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作品是否具有可觀性和參與性。如在進行小學地面景觀設計時,我們不能只在色彩上追求鮮艷,更要針對學生的特點,以卡通的表達方式,以可以參與的游戲形式進行整體設計。如,某小學在進行校園景觀設計工作時發現,其地面上原來設計的“跳房子”游戲,很少有學生參與其中。通過調查得知是由于該設計比較單調,吸引不了學生參與的興趣。于是,設計者將“跳房子”與學生喜歡的“大富翁”游戲相結合起來,讓“跳房子”出現進、退規則,吸引了大量的學生參與。該設計不光充實了學校的景觀文化,服務了學生的課間活動,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參與到活動之中,養成遵守活動規則的意識,這才是設計的本質價值。如果校園里的景觀雕塑被各種防護欄限制,學生不能得以親近,那么學生會離其更遠;當學生可以與之合影,在其周圍游戲玩耍時,該景觀雕塑才具有了生命和意義。
2設計的基本思路
2.1傳承文化,力求推新
任何一所學校都有它的歷史文化沉淀。在景觀設計中,學校要做到將歷史文化的承接與現代化新校園相結合。科學的做法應當是老校區在改建和擴建時,要在保持傳統校園特色的基礎上注入新的元素;新校區則應該結合現代人的審美理念和現代科學研究成果進行創新性設計。
2.2注重生態,關懷人文
校園既是文化空間也是使用空間,學校在校園景觀設計中要做到人與自然的有機和諧,有效營造出能夠充分尊重人、理解人和關懷人的綠色生態校園。
2.3科學劃分景觀功能區
學校在進行校園景觀規劃時,要按照學校教育教學功能科學合理地劃分教學區、圖書館、足球場場、籃球場以及多功能活動區等。
3主要文化景觀節點設計的構思與探討
為了有效貫徹教育部關于培養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原則,學校應當在校園景觀規劃設計中,以優化校園文化環境為重點,努力反映時代特點,促進教學與實踐相結合。要合理使用校園空地興建綜合建筑,要將學科文化建設與校園景觀建設相結合,切實滿足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的多方需求。
3.1以雕塑小品烘托深厚文化底蘊
雕塑小品是校園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雕塑無論是在教育上還是在人文上都可作為一個標志性的景觀。它們對推進和諧校園文化建設,培養大學生的思想品德和理想情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學校可以根據校園學習氛圍和學生思想特點設計“夢想之翼”系列校園雕塑,以幫助學生樹立和堅持心中的夢想,明確他們前進的目標,增強他們奮斗的力量。
3.2以園林小品增添校園文化情趣
學校在進行校園景觀設計時,還可以充分利用園林小品來增添校園文化情趣。例如,亭子不僅可供人休息之用,而且可以給校園帶來古代建筑的文化氣息;秋千可幫助學生在課余時間快樂地玩耍,放松心情;噴泉既給校園增添生命流動之感,又能成為校園靚麗的風景線。
3.3以植物造景展示生態文化
以植物材料為主體進行校園景觀建設,可以突出育人環境,將學科、專業特點融于校園綠化中。例如,淮北地區的學校在校園規劃設計中可以將鄉土樹種作為綠化的主要樹種,多選用玉蘭科、樟科、喬木類等植物,以反映所處的氣候特征。還可以在校園內多栽種不同季節的花卉,讓校園更豐富多彩,讓師生感受每個季節的氣息,欣賞到每個季節獨有的特色風景。
二、校園的生態環境設計原則
1.生態優先
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作為有六十多年歷史的老校園,環境設計應盡量保留原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觀,花山作為校園自然植被的保護地,也作為動物的棲息地,應將人為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花山腳下四周作為花山保護緩沖區以減少人為干擾;花山環山路作為廊道設計,道路兩邊行道樹下增加地被植物如箭蘭、麥冬、沿階草、玉簪等,豐富植物景觀。在核心區環境景觀生態設計注重植物景觀的自然設計,喬灌草搭配形成自然群落,如香樟+桂花+紅花繼木、雪松+合歡+草坪等,發揮最大的生態效益。
2.以人為本
學生和教師是大學校園環境使用的主體,校園環境設計應滿足他們的需求。優美的校園環境可以塑造學生良好的品德,促進學生積極參加各種校園活動,舒緩學習壓力、減少人際爭執、避免社會焦慮等消極行為。以人為本要求校園環境設計創作優美的視覺感受,舒適的交往空間。優美的視覺感受體現在豐富美觀的植物景觀,造型新穎的景觀小品等。舒適的交往空間則要注重空間的邊界處理、環境的空間導向和環境的視覺層次。
3.系統設計
校園生態環境是城市生態環境的一部分,校園生態環境系統設計體現在校園生態環境與城市生態環境的和諧;校園內生態環境的整體性與協調性;建筑與環境的協調;各個活動空間與整體環境的協調。
4.動態發展
高校校園處于不斷發展變化中,校園的規劃設計是一個循環的動態過程。近期的建筑相對集中和密集,為今后發展留下空間,未來的環境設計應與原有空間恰當銜接,同時避免干擾原有功能區的空間環境。
三、校園生態環境規劃模式
1.校園植物生態設計
(1)豐富的植物群落
校園植物生態設計應創造豐富的植物群落,植物群落應順應地形的起伏變化,在地形高處種植生長速度較快,冠形優美的高大喬木;地形低洼處種植長勢較慢的喬木或小喬木使其形成連綿起伏、有疏密、有閉合的植物空間。植物空間有開敞空間、半開敞空間和私密空間,開敞空間可用低矮的植物進行圍和或半圍和。半開敞空間次之,私密空間可用高的植物圍和。
(2)創造季相景觀
校園植物生態設計還應創造季相景觀,使得一年四季有景可賞,四季常綠。如由云南黃馨、桃花、白玉蘭、紫玉蘭等組成的春季景觀;由紫薇、合歡、木槿、荷花等組成的夏季景觀;由桂花、紅楓、銀杏、烏桕等組成的秋季景觀;由臘梅、雪松等組成的冬季景觀。季相景觀也體現在植物隨著一年四季的變化而變化,是一個時間序列上動態的變化,校園中可種植秋色葉植物、花灌木、花卉,使校園植物景觀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
(3)體現校園文化
校園植物生態設計還應體現校園文化,如用荷花象征“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潔品德,用蘭花象征素雅清幽,品格高尚,用的傲雪凌霜象征意志堅定等。帶給學生積極的引導作用,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2.校園道路系統規劃
完善步行系統,減少汽車尾氣、噪音。人車分流、互不干擾。在校園入口設置臨時停車場,禁止出租車進入校園。增加花道、綠道設計,道路兩邊設置休息座椅、展示欄等景觀小品,創造舒適宜人的道路系統,使道路成為景觀廊道,不僅可以休憩、還可以欣賞周圍的美麗風景。
3.校園景觀小品生態設計
(1)景觀小品與植物種植結合
校園景觀生態環境設計中可將景觀小品與植物種植結合起來,體現生態性,如花架、花缽、帶種植池的座椅等,花架上可種植紫藤、凌霄、地錦等攀援植物,形成豐富的林蔭空間。校園廣場、道路兩邊、路燈上等都可以放置花缽,花缽內可種植矮牽牛、吊蘭、常春藤、三色堇等,為校園環境增加生動的色彩。座椅的種植池中可種植美人蕉、桂花、紅花繼木、蘇鐵等植物。景觀小品與植物種植結合,不僅豐富景觀,也帶給人們更多的愉悅體驗。
1.2加深設計思路園林景觀設計圖是設計師設計思維的還原,是設計意圖的直觀表達,但是設計師想要完成理想作品必須經過反復推敲。傳統手繪效果圖,往往修改過于麻煩費事耗工,計算機效果圖不僅僅效果直觀,效率上也大大提高,并且直觀的表現能夠加深設計師的思考,加深理解設計構思,開拓思維,提高設計效果,調動了設計師積極性。計算機效果有著能夠實現多角度啟發設計師靈感的作用。
1.3提高了客戶溝通效率往往一個園林景觀設計不能只按照設計師的意圖去完成,因為設計師的設計效果需要使客戶滿意,往往很多設計都是要按照客戶的意圖去完成,但是很多項目中,客戶一般無法很好表達自己的意圖,描述中過于籠統,給設計師的設計工作帶來了障礙。計算機效果的直觀圖像可以作為客戶的參考,客戶可以根據圖像提出修改意見,因為計算機效果真實自然,非專業人士也能清晰識別,最終實現了客戶滿意、設計師滿意的好作品,達到了實用性和美觀性的統一。
1.4施工依據景觀調查得知,很多施工方缺乏專業知識,在招標過程中,往往競爭又過于激烈,一些施工方并沒有意識到自身能力,另一方面,領導對施工圖也不甚了解,最終造成施工方無法按照原有設計思路施工的現象。但是計算機效果圖的出現可以作為施工依據,參照施工,不僅僅提高了施工效果,更保證了設計還原度,保障了園林景觀設計質量。
2園林景觀設計計算機效果圖常用軟件
2.13DMAX目前園林景觀設計中最常用的就是3DMAX這款軟件,該軟件能夠真實模擬3D三維效果,實現設計場景的真實還原,并且有著強大渲染效果、動畫設計、實時三維建模功能,這些功能都是園林景觀效果圖中所需要,并且這些技術手繪效果圖難以實現。另外,在3DMAX的虛擬空間模式中,能夠真實表現出建筑外觀、道路、水、地貌,達到真實還原設計場景的效果。這種直觀的表現方式,正是目前市場所需要的,計算機效果的應用將成為未來園林景觀設計的必然。
水墨畫是中國源遠流長的傳統繪畫藝術門類,它在歷代的傳承與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各個派系的特色風格以及表現技法。僅用水與墨,兩者調和出不同的濃度并以紙絹為媒介所繪制的畫種,利用宣紙的吸水與滲化特性,形成超凡脫俗、飄渺空靈、唯美淡雅的意境,看似簡單的筆觸,其實蘊含著濃厚的水墨精神。在色彩、構圖、筆墨肌理等表現技法方面,注重氣韻、意境、強調虛實相生的關系,是一個系統的思想集成最終的表現。所以傳統水墨有著視覺造型藝術的表現深度,蘊涵了中國人文精神發展最深刻的文化根源。這種意象效果能使受眾產生豐富的遐想,與西方傳統畫種有著完全不同的筆墨意韻。
(二)水墨藝術與校園招貼畫的碰撞
招貼畫是展示于公眾場所的告示,即海報。在校園中隨處可見,充斥在校園的各個角落。由于校園生活日漸豐富,社團活動、學術講座、校園官方信息等,通過招貼畫渠道向學生們傳遞資訊。招貼畫是視覺傳達藝術,具有號召力以及藝術氣息。在這個時代,隨著大量水墨元素被設計師應用在各個領域中,受著外界資訊滋養的校園文化,也漸漸跟隨視覺潮流的步伐前進。可以說,校園招貼畫成為一種新興的校園文化。
(三)招貼設計中融合水墨元素的可能性
水墨藝術與招貼畫是兩個不同的藝術門類,前者是繪畫種類,是感性的藝術,畫家通過描繪景物表達主觀思想所形成的藝術意境,每一個受眾因為自身的經歷與文化背景的不同,與之產生的共鳴與感受都有很大的差異,并且深沉其中細細品味才會領略個中奧秘。就如盞一杯鐵觀音,飲之唇齒留香,滋味醇厚,回味無窮,品畫與品茶都是講究一個心境,都需要細味品嚼。后者是屬于平面設計范疇,是視覺傳達藝術,以宣傳為目的,要求畫面吸引眼球、明確易懂,需要設計者對受眾群體的理性分析,通過嚴謹、直觀的手段設計畫面。因此,兩者的直觀性是完全不同的。
1.水墨畫是一種平面藝術,借助具有民族特色的筆墨紙硯,從構圖、色塊面積、用墨深淺濃淡等方面體現空間,這些元素與招貼設計元素相符,兩種存在共通點。
2.在招貼設計中是強調點、線、面這種構成關系。水墨技法中的中峰為線、側峰為面、露峰為點,這種點、線、面更有蒼勁生辣的筆趣。
3.招貼畫的構圖,有主有次,互相呼應、藏露隱現、簡繁適中等構圖規律,要符合主題,也要取得整體的和諧統一。這與水墨畫的深淺層次、虛實過渡,符合平面設計的構圖方式。
4.水墨技法講求運筆速度與技巧,勾、皺、點、潑等綜合交錯或單獨運用。積墨技法可以通過控制面積而成為平面構成的主體;淡墨技法有很好的渲染效果,層層漬點,筆墨意象,使畫面得到升華,這些技法值得在海報設計中借鑒運用。
5.通過控制墨色的濃、淡、破、潑、漬、焦、宿來營造空間層次,看似簡單的色彩游戲,卻蘊含著萬物和諧統一的意義。若這意義能夠運用到實際設計中,是一種新突破。
二、水墨精神展現在校園招貼畫的效果
(一)簡約之美——以簡勝繁
招貼設計和繪畫形式之一的水墨畫都是需要利用圖形要素來進行表達的,簡潔便是一個很重要的共通點。水墨畫所描繪的對象造型簡約概括,但寓意卻滿溢于畫紙,以精簡的筆墨傳達豐富的信息,與招貼設計主張去繁就簡的理念相吻合。水墨畫塑造形象上對校園招貼設計有可利用之處,另一方面,其蘊涵的民族文化藝術特色能夠滿足招貼設計審美的特殊需要。主題為學校簡介的招貼若采用簡潔而明快的水墨畫作為表達方式,一方面能表現學校歷史悠久,同時更體現了藝術涵養包裹著的文化氣息,達到藝術熏陶的作用。因此,將其特有的藝術語言化做平面元素,是在設計簡潔的表現上加以情感,增加了招貼設計的感染力。
(二)空間之美——追求氣韻的審美標準
水墨技法在營造空間方面有著突出的技巧,利用墨色濃淡,線條粗細,墨色的變化、暈染,宣紙的滲透、融合,都會使色彩明度呈現出不同的變化,靈活生動的線條加上抑揚頓挫的筆法,空間虛實有致,造就了生動的畫面效果,使水墨在靜態的平面上形成動態的視覺感受,從而產生變化萬千的靈動圖像。水墨精神還追求平衡調和的氣韻,統一而又不失變化、有意象而又不失意境的韻律,能帶給整體畫面以生動靈活的節奏感。若校園招貼設計作品運用空間留白來突出主題,這樣的虛實效果會讓作品畫面更為簡潔,層次感更強烈,給人以別樣的清新。
(三)意境之美——無聲勝有聲
水墨畫虛實相生,筆墨色彩微妙豐富,似有若無,形散而神不散。意境的營造,常見使用留白以及虛擬的手法,白是畫紙的白,這部分不著任何筆墨,看似虛無,實則有著豐富的內容,它表示一切沒有表現出來的物象。以紋代水、以月代夜,無水卻如魚在水中游的意境,帶來虛是無限的,它能引領受眾進入無盡的遐想空間。水墨表形更表意,是外在形式與內在氣韻的完美結合。虛實空白若處理得當,不僅能使畫面中的各個元素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主題突出、給畫面以均衡感,使畫面散發出一種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想象空間,更能富于作品以韻味。
(四)水墨精髓——超視角表象的文化精神
由于校園招貼設計藝術是為了滿足校園生活、文化和娛樂的需要,以實現傳播信息為目的,而水墨藝術的美感卻僅表達作者當時的意念。在不同主題的招貼設計中,這種融合比例會存在某種傾向,比如公益類、學術類招貼畫,文化內涵層面更濃重突出。而另一類供廣告促銷、宣傳的,商業價值層面相對加強,審美價值層面就相對減弱。因此,在設計招貼畫時會受許多因素影響,如科學知識、經濟利益、生活欲求等。水墨元素筆法生動,柔如曼妙仙子輕盈飛舞的身姿,剛如習武之人,抬手踢腿蒼勁有力。運用在舞蹈主題的招貼中時,筆觸的力道剛柔并進,賦予靜態元素以生命的律動。水墨畫有著濃郁的中國民族文化內涵,把水墨畫融進設計,具有升華作用,使得招貼設計在傳達信息的同時,也滲透著強烈的民族色彩。
三、水墨元素融進校園招貼設計的意義
水墨畫應用招貼設計不僅是對設計手法的創新,更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推廣和傳承,是在西方創新思維中添加民族色彩,形成獨具民族特色設計的新潮流。相對西方喜好豐富的著色習慣來說,水墨畫僅僅黑白,可能會顯得太過于單調,當然也可以適量添加顏色。中國文人從古到今一直追求自由和開放的思想,在幾千年里一直在不斷地去繁取簡。就像中國的詩詞歌賦等,都是從煩瑣不斷向著簡化精練發展改變。一個時期對外來文化藝術的盲目跟隨,再到反思,人們才逐漸認識到傳統藝術的不可代替性。水墨藝術走進校園,與招貼設計相結合,使得民族文化傳播又多了一條新路徑。
城市小區與其它建筑相比,更加安靜、和諧,因此,在城市小區的規劃設計過程中,應科學確定建筑空間,這可增強小區內部的歸屬感,小區應具備合理的規模,以此來保證后續工作的有序進行,并營造出一種和諧、自然的意境。另外,在住宅區的設計過程中,盡量減少人工痕跡,增添自然成分,營造一種簡單、溫暖的家居形象,充分展現住宅區的和諧與自然,并將自然之物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綜合來說,住宅區的景象應給人輕松的感覺,并能愉悅身心,對于小區內的色彩應遵循亮麗溫暖的原則,景觀外形和局部應突出,構建一個極具生活情趣且且個性突出的城市小區。
(二)城市小區園林景觀設計屬性
1.自然屬性
城市小區具備色彩、外形等可以感知的因素,擁有特定的空間形態,相對獨立且便于區分;
2.社會屬性
城市小區可供觀賞、使用,還能改善環境,它具備深厚的社會文化內涵,透過內涵,可引發心理活動和思維聯想等,這是景觀效應的具體體現。
(三)城市小區園林景觀設計原則
1.突顯地方本土特征
因當地地理條件、溫度氣候的不同,其生態系統各不相同。例如,對于植物而言,在北方地區,松柏較為常見,這是因為北方地區氣溫較低,應選擇具有一定抵御風寒和抗旱性的植物,而在南方地區,熱帶植物較為常見。各個地區的園林均具有獨特個性。但部分開發商為吸引眼球,不遵循植物的正常生長規律,追求異域風情,否定地方文化。作為一名出色的園林景觀設計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還應尊重地方文化,并注重挖掘,明確人們的精神需求,憑借創新理念,構建突顯本土文化的城市小區。
2.緊密結合現實情況
大部分城市小區的設計圖紙均堪稱完美,然而卻缺少對現實情況的體會和感受。在炎炎的夏日下,因太陽火辣,人們匆匆地穿梭在廣場中,根本沒有心情欣賞精心設計和修整的花草樹木。跨越度較大的平面布置,拉大了景觀設計和人們之間的距離,它們真真正正變成了一種裝飾品。因此,景觀設計師應深入到景觀現場中,并全面掌握現實情況,在設計景觀圖紙的過程中,應緊密現實情況,以空間角度為切入點,同時,還能從觀光者的角度來審視自己的作品,不斷改進,只有這樣,才能設計出優秀的作品。
3.設計與施工應保持一致
只有設計與施工的緊密配合,才能向人們呈現完美的景觀作品。例如,配置樹種時,為獲取理想的效果,設計師應親身參與到選苗、施工等環節,并嚴格指導。在自然山水放樣以及具體的施工過程中,設計師的嚴格把關也是至關重要的,否則無法達到預期效果。特別是在地形復雜區域的施工過程中,時常出現一些質量問題。設計師若能走入施工現場,則更能準確把握小區與周邊環境之間的關系,這也是出色的景觀設計師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
二、城市小區園林景觀植物配置
(一)園林景觀設計類型
1.襯托型園林景觀
在緊密分布的高樓之間,在墻角位置或者小區主要出口處設置植物。
2.觀賞型園林景觀
此類景觀具有較為明顯的缺陷,便是景觀綠地均采用封閉模式,給人以距離感,讓人無法靠近。
3.綠化型園林景觀
綠地草坪在整個園林景觀中占據著較大的面積,假山、花壇等景觀較少,此種景觀設計簡單、普通,缺少新穎和亮點,單純保證了綠化率。
(二)植物配置原則
1.堅持適地適植物的原則
全面掌握地形條件、植物生長習性、土壤特性、光照輕度、濕度情況、植物開花期等,堅持適地適植物的原則;
2.堅持高度搭配合理的原則
位于上層的喬木、灌木植物類型較少且分桂點較高時,可選擇高度相對較高的地被植物充當下層。若綠化種植面積較小,應選擇高度較低的植物,并在花壇周邊種植高度更低一截的蔓生植物,以此來映射花朵的秀麗。另外,應保持色彩搭配的協調性。在具體的搭配過程中,應注意各個色彩之間的協調性和對比。在植物配置時,應全面考慮光、影、四季變化等因素。光與影的利用,可以賦予園林植物鮮明的層次和深度,植物如若和光與面搭配,將會形成不可言喻的唯美畫面。同時,在景觀設計過程中,應合理運用色彩,這是美化園林植物景觀和提升景觀藝術氣息的有效策略。色彩能夠使人產生一系列的聯想,借助絢麗的色彩還能烘托空間氛圍,營造一種溫馨、安靜、和諧或者壯觀、亮麗的感覺,這有效豐富了意境空間。在植物的正常生長過程中,花朵、果實和葉子隨著時間地推移會出現不同的變化。花朵綻放、果實熟稔以及葉子變色時,此時期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因此,季節是展現園林景觀的關鍵性因素,在植物配置環節,應合理利用植物季相特征。春景可搭配迎春、牡丹等;夏景可搭配荷花;秋景可搭配楓樹、銀杏;冬景可搭配梅花和松樹。
1、校園景觀設計:主要包括觀賞性和可參與性兩個方面。
2、校園景觀設計的目的與核心
目的:詮釋大學校園文化的同時凸顯其地域特色,創造有自身特點的學校人文精神和校園環境。
核心:對校園文化氛圍的營造,人文精神的把握,校園歷史的傳承
3、校園景觀整體設計原則
3.1 生態性原則
3.1.1 保護和利用現有的校園自然景觀資源
利用坡地、河流、湖泊、樹林等,并將其作為校園景觀環境格局的構架;在建筑物內部營造綠化生態環境,盡量運用復層混交植物群落,提高校園單位面積綠化率,創造生態效應。例如浙江大學新校區湖心島的設計中,以樹林、灌叢以及大量色彩鮮艷的漿果類植物美化環境的同時也吸引了很多鳥類將其作為棲息地。再如牛津大學城雖然沒有刻意的規劃和制約,設計師們以高素質的整體環境意識不斷修繕、完善現有空間和景觀風貌,自覺維持大學城源遠流長的文化特色,使這所從12世紀發展而來的大學成為人們心中的大學典范。
3.1.2 強調環境的地域特色
可根據地域氣候的不同布置空間和采用具有當地地域文化特色的植栽等。例如華東師范大學將市花白玉蘭作為校區內部分人行道的道路植栽,點綴校園風景的同時也傳達了特有的城市文化。
3.2 延續性原則
3.2.1 與校園總體規劃相吻合。
校園景觀設計是校園總體規劃的延伸與拓展,應在強化校園總體特點的同時將景觀設計與校園的自然景色、歷史背景、文化內涵有機聯系在一起,充分展示校園的整體形象與個性化特點。例如浙江大學新校區景觀環境“一環、兩線、三島”的空間脈絡結構設計,“一線”即前期規劃中所強調的步行區車行環線道路空間;“兩線”指前期規劃中注重“科學的理性與人文的浪漫相結合”的規劃思路;“三島”指分別代表“科技與創新”、“自然與生命”、“求是校風文脈”的人工島,湖心島和名人島。既和校園前期規劃相吻合,同時也突出了新校區的文化特點和校園精神。
3.2.2 均衡四季活力
校園景觀設計要四季均衡布置植物,達到四季常春,四時花香的效果,使植栽景觀在時間上有觀賞的延續性,令校園無論冬夏都能呈現有活力的氣氛,從而為師生創造一個優美的學習環境和理想的生活園區。
3.2.3 與校園的歷史文化相吻合
每一所高校都有其獨特的校園歷史,校史作為校園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校園學習氛圍和人文精神、場所精神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而高校景觀設計應注重對校園歷史、文化的延續與拓展,將獨特的校園文化滲透在校園景觀設計中,使得校園處處散發出濃郁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氣息,營造出具有個性的大學。
3.3 可參與性原則
由于學生的年齡特征,文化背景較為相近,生活方式較為簡單,因此校園環境成為學生日常生活所依賴的主要空間;此外由于景觀空間具有較強的公共性,為人們的交往提供了平臺,因而校園景觀設計應當注重以輕松自然的方式,為師生提供學習、交流和休閑的場所。
3.4 人文性原則
校園環境是承載大學文化精神的客體。因而校園景觀設計應注重校園文化精神在景觀中的滲透和傳遞。例如位于無錫太湖風景區的江南大學在校園環境設計中充分利用地勢,將道路空間或與河流相伴,或穿過建筑臨河,體現了江南水鄉“人家盡枕河”的環境特征,校園部分街道采用了江南水鄉街道傳統的石板鋪裝形式,校園規劃也結合基地原有的河道建造了典型的水鄉環境景觀,通過這些要素的設計延續了江南地域文化。同時,每個學校都有其自身的歷史,在景觀設計中要善于借助校園建筑、雕塑等反映校園歷史,傳達校園精神。
3.5 注重景觀小品的設計
3.5.1 點景
運用點的集聚性、焦點性和靈活性,結合地形變化突出景觀的中心和主題,營造出活躍的空間氛圍。作為校園標志性的點景設計要做到形象突出,識別性強,位置明顯,雕塑類點景設計除了其具有意義的主題思想外,還應與環境協調和呼應。
3.5.2 線景
利用其豐富的表現形態和運動感靈活設計校園道路、長廊、欄桿、河流線狀景觀,和校園的整體風格相一致的同時凸顯其個性化特點,達到靜中有動,動靜結合的意境。例如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為了避開高速公路采用立體分流的道路設計,原有高架下的公路隧道如今被學生利用各種手工彩繪裝點的色彩繽紛,形成了校園一道獨特的道路涂鴉景觀,顯得別致有趣。
4、校園水體景觀設計
遵循節水原則和生態設計,體現親水性設計理念,構造與校園環境相融合的水景。
4.1 靜態水體
靜水在校園景觀中的應用主要表現在借助湖泊的開放性與幽遠性營造深邃的意境和開闊的視野。例如北京大學沉淀了深厚文化意蘊的未名湖,已經作為“湖光塔影“的一部分成為該校的標志性景觀。
4.2 動態水體
動態水具有的活力和動感給人一種歡快的心情,為校園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氣息。由于水體易污染,在設計中應考慮對水體的凈化,建造生態護堤,同時提倡學生自覺保護校園水體。
5、總結
大學校園景觀不同于一般的景觀設計,它不是單一的建筑體設計,而是大片建筑群的集合,它的用地規模雖然較大,但功能結構比較單純。校園景觀設計的根本意義在于創建一個人與自然環境和諧發展的園林環境,在于校園場所精神的建構,在于文化的孕育和發展。優美的校園環境建設,是一個大學得以健康、科學發展的首要條件,也是校園文化精神得以沉淀、延續和傳承的基礎。此外,隨著現代科技水平的發展和知識的不斷更新,以及人們生活理念的改變,將導致在以后的大學校園景觀建設中融入更多現代因素、科技因素以及人文因素,校園景觀設計也將變得更加豐富和多元化。
【參考文獻】
安排在第七學期末開始的畢業設計(論文)是環境工程專業實現培養目標的一個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是對學生所學理論和技能的綜合運用和檢驗,也是保證本科教學質量的最后一道防線。畢業設計(論文)輔導環節對學生的要求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1.鞏固與擴展所學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培養提高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獨立分析、解決本學科領域的實際問題和初步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2.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設計和研究觀念,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傳統;3.使學生在方案設計、材料調查與搜集、工程繪圖、理論計算、實驗研究、數據處理、外文閱讀、使用計算機、查閱文獻、經濟分析、工具書的使用、文字表達等基本技能方面得到進一步的訓練和提高。鑒于畢業設計階段對于本科生培養的特殊重要性,本文就農業院校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設計設置安排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途徑提出一些個人的看法,希望能為我校環境工程新專業的建設提供一些可供參考本文由收集整理的建議。
和理工科類院校不同,農業院校的環境類專業一般都源于土壤學、生物化學、生態學等學科,其本科課程設置主要是幫助學生形成以土壤、農業化學和農業生態資源等專業的知識體系。因此,農業院校環境工程專業在畢業論文(設計)任務書的安排上,也應與一般的工科院校有所不同。從目前來看,農業院校環境工程專業的畢業論文(設計)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任務書的設置比較單一,重實驗輕設計。很多農業院校的環境專業本科生畢業只有畢業論文可做,而無畢業設計的內容供學生選擇。由于農業院校環境工程專業一般建設較晚,在師資、課程體系、實踐環節方面和工科院校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在工程設計及應用的教學、科研方面,農業院校環境類專業的基礎顯得更加薄弱。因此,目前很多農業院校的環境工程專業的師資力量尚難以開展對學生進行畢業工程設計的指導;同時,由于學生們受專業課程設置所限,他們的工程思維和設計能力與工科學生相比都有較大差距,因此很多學生也不愿意選擇他們感覺更為吃力的畢業設計工作。然而,目前環境工程本科生就業的去向主要還是與環保工程設計、施工、運行等相關的公司和企業,而諸如環境管理部門、環境監測站等事業單位現在大多都呈人才飽和狀態,可接受的本科畢業生非常有限。由于農業院校環境工程專業畢業生在工程設計能力方面的弱勢,在就業時與工科院校同類專業的畢業生競爭時就處于明顯的劣勢。因此,有必要通過畢業設計來加強農業院校環境工程專業學生的工程思維和設計能力,使他們能夠具有環境工程專業畢業生所需要的基本工程設計基礎和能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扭轉我校該專業畢業生就業時面臨的不利局面。
2.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任務書的設置未能充分突出農業院校的特色,尚未充分體現農業院校學生現有知識體系的優勢。與工科院校相比,農業院校的環境工程專業在專業的歷史沿革、學科組成和行業特性上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為了提高農業院校環境工程專業人才的競爭力,需要在畢業論文(設計)這一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上充分體現農業院校的特色與優勢。農業院校的環境工程人才培養模式不能照搬工科大學的方法,而應走有生態特色的辦學之路,培養出可投身于農村環境污染防護的人才。農業院校一般都具有生物、生態學科的優勢地位,畢業生相對于工科院校的學生具有更扎實的生態學知識。此外,當前環境工程畢業生就業的一個重要方向是環境影響評價咨詢工作,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又在其中占據主要地位。因此,可以考慮讓一部分學生在完成畢業論文(設計)時從事生態環境評價的工作。這樣一來可以發揮農業院校學生生態學基礎扎實、生態知識結構較全面的優勢,提高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二來可以提高學生的社會競爭力并適應市場需要,為從事生態環境評價特別是農村地區環境評價的單位輸送可用人才。
3.畢業論文(設計)立題與實際聯系還不夠緊密,約束性題目難以調動學生的創新熱情。由于教師設計的畢業論文(設計)題目未能全部追逐科技前沿或來自于實際的工程項目,部分題目陳舊甚至經年不變,擺在學生面前的是一些舊知識舊問題,使得設計成果沒有實用價值和科學意義。這在一方面打擊了某些學生在完成畢業論文(設計)的熱情和積極性,也使得某些本來就對畢業設計(論文)重要性認識不足的同學更加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對工作應付了事。
為提高農業院校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生的畢業論文(設計)的完成質量,進一步加強農業環境類專業學生的市場競爭力,在畢業論文(設計)的設置和指導上可以考慮以下的一些改進措施:
1.加入一些和農村環境保護治理相關的設計類題目。
轉貼于
由于目前工科院校的環境工程大多是在給水排水專業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因此,工科院校的環境工程專業在畢業設計的內容上受給水排水專業的影響較大。在水污染控制方面主要為排水管網和城市污水處理廠的設計。農業院校如果照搬工科院校的設計內容,由于專業基礎所限,無法與之進行有力的競爭。因此,應在設計內容上著眼于和農村地區和農業環境相關的工程。如目前農村受污染地下水的治理和農村污水的處理都是國家十二五規劃的重要內容,相關的工程也建設了不少。可以設定一些如農村小型給水站或分散性生活污水處理站的課題。在處理工藝選擇上,由于農村地區的特殊條件,一般應選擇操作較簡單且成本較低的常規處理工藝,這樣更符合農村地區的實際需要。比如用吸附工藝處理污染地下水,或用人工濕地處理畜禽類廢水,都是可行的設計題目。學生經過這些設計工作的鍛煉,將有助于他們在畢業后從事農村環保治理的相關工作,不僅提高學生的就業率,也可為農村環境的治理培養可用人才。為達到這一培養目標,學校在青年教師的引進和培養上也要考慮有工程背景的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同時可以通過幫助青年教師去設計類單位進行工程實踐等措施,提高他們的工程素養和設計能力,從而達到輔導學生的要求。
2.在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工作中體現資源與環境的緊密結合,設置適量的生態環境影響評價的題目。工科院校的環境專業一般更側重于各種污染治理技術工藝的開發與研究,對環境與資源的重視不足。農業院校則注重于從宏觀側面上分析環境與資源的關系,將自身對土壤學、氣象學和生態學等學科的研究優勢體現在資源和環境管理方面。為進一步體現農業環境院校學生在這方面的特點,有必要在畢業設計時通過設置合適的環境影響評價的課題來提高學生的相關能力。另一方面,環境影響評價咨詢工作在當前對環境工程本科畢業生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就業方向,其中主要的一個部分就是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和做工作設計不同,由于農業院校學生在生態學方面有較扎實的基礎,因此和工科院校學生相比并不遜色,甚至某些方面他們做的比工科院校的學生要更加深入,相關的知識結構也更加全面。為本科生畢業設計設置適當的環境影響評價課題,不僅發揮了農業院校學生在生態環境評價方面的一些優勢,也可為學生的就業提供有效的幫助。當然,這同樣也對學校的師資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在課程設置上需要加入環境影響評價的課程,對青年教師的引進和培養,也要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一個可取的方法是鼓勵青年教師考取國家的環境影響評價注冊工程師,通過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來保障本科生培養的質量。
3.將畢業論文與教師主持的科研項目或課題聯系起來,培養學生的科研素養。環境工程專業由于本科就業的壓力較大,相當一部分的學生選擇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