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9 09:27:2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創業基礎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企業文化的界定
企業文化是企業認同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任何企業都有文化,包括初創企業。然而對于初創企業,因為業務模式還不成熟,還沒有許多成功的經驗和思想,所以無法形成自己系統的企業文化體系,但這個時期是企業文化形成的階段,就如同一個兒童開始接受各種觀念和思想,如果在性格形成的這個關鍵階段能夠灌輸優秀的思想和方法,那將來成才的可能性就比較大。企業也是這樣,比如索尼的井深大,于1945年在日本戰敗后的廢墟中創立索尼時,做出了一件罕見的事情:為這個新創的公司確定一種以創新為核心的理念,包括明確的價值觀、企業目標和管理方針,這些都是索尼公司文化的核心。40年后,索尼ceo盛田昭夫重新闡述公司的理念時,稱之為“索尼的先驅精神”。這種精神起源于公司創立之初,近半個世紀基本不變,成為了公司重要的指導力量。索尼的井深大,在創業之初就為公司確定了自己的核心理念,可謂高瞻遠矚。
二、創業文化的界定
通常對于創業文化的理解,按照硅谷模式,主要指的是鼓勵冒險、允許失敗的創業文化。 從構造來看,如果說企業文化的構造有三個層次,即內層文化、幔層文化與表層文化。那么,創業文化的構造也可以看成是由價值觀、組織制度與標志品牌三個部分組成的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統一體。價值觀部分是內隱的、處于深層狀態的文化,是創業文化中的內核。擁有共同的價值觀、理念、信仰,才能表明創業文化的群體擁有共同的創業導向,才能形成具有強大凝聚力的團體,才能迸發出巨大的能量;組織制度部分,處于創業文化的第二層次,即幔層文化。它發端于創業文化的深層。這一層次的文化,起著教化人的作用,它協調人與人的關系,人與物的關系,從而使創業文化的價值觀部分得以貫徹和實現;標志品牌部分,處于創業文化的第三個層次,是表露在創業者及其創業產品等相關事物表象上的文化,屬于“外顯文化”。這個層次的文化,可以表露在創業者的行為舉止上,尤其是經營管理者的言行舉止上,也可以表露在產品的貨真價實、創業行為的誠實守信上,表露在創業環境的可持續性的文明創業上,表露在滲透于創業者身上的求實、冒險、團結、拼搏等創業精神上。可以說,這個層次的文化實現了創業文化由內到外、由虛及實、虛實結合的形態更迭。
那么一種積極的創業文化,應該具有什么樣的內涵? 第一鼓勵創新,包括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文化創新;第二開拓進取,包括對于商業冒險的勇氣;第三容許失敗;第四團隊精神;第五學習精神;第六開放與融合,在全球參與競爭與整合,使知識經濟時代的科學精神與商業精神相融合,校園文化與商業文化相融合,從而通過知識價值的發掘實現商業夢想。
三、初創企業的文化環境的構建
我們知道,很多國際知名品牌都來自其背后具有輻射性的企業文化的支持,如可口可樂的美國文化、勞斯萊斯的貴族文化、萬寶路的牛仔文化、白蘭地的田園文化等等。因此,創企業從某種角度上說就是創文化,企業是否能夠真正創立和發展成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看是否打造了強勢的企業文化。沒有企業文化作為根基,企業就不可能真正基業長青。這里有個觀點要確立:企業文化是可操作的,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這對創業者尤為重要。創業者要避開一個誤區,那就是認為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以后才考慮的事。相反,初創企業必須找準核心理念,為企業長期發展奠定統一的思想基礎。對于初創企業,企業文化建設應重視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明確企業的核心理念
雖然初創企業的企業文化還在摸索和形成過程中,但是企業必須要有自己明確的核心理念。這點至關重要。沒有核心理念的企業,就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從而使企業發展變得盲目。而且企業要常常和員工溝通愿景。愿景是:我們企業將成為什么。而戰略目標是:明確什么時間能達成什么具體目標。兩者是截然不同的。一個好的愿景,很容易在股東、員工及相關利益者之間達成共鳴。如果沒有規劃共同愿景,戰略管理就很容易在一大堆項目的混亂選擇中消失,而各部門的變革,會因為沒有人知道變革將帶領企業走向何方而變得毫無意義。給員工一個興奮的藍圖,用愿景激發員工變革的欲望,使員工愿意提供幫助,這是戰略管理中重要的一環,也是初創企業創立企業文化的核心。
(二)創業團隊要充分溝通,取得利益共同點和價值觀導向的一致性
創建企業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創業團隊。團隊成員之間的充分溝通,不僅可以統一思想,形成統一的價值觀,而且有利于整個企業價值觀的形成和完善,使團隊成員的利益共同點和企業的價值觀導向達成一致,這對于初創企業的健康發展將會非常有利。
(三)創業者要合理發揮企業文化締造者的功能
在企業的創業初期,企業文化就是創業者個人能力的文化,這個時期的企業創業者在企業的決策中起到了舵手作用。他的行為和思維模式奠定了這個企業的企業文化模式,也就是說,企業文化的一部分是創始人的人格化。
(四)注重企業文化的執行力
經過共同愿景的規劃和核心價值觀的形成,一種支持發展戰略的企業文化就初步建立起來了,但這僅僅是開始。企業成員要從了解價值觀階段,到高度認同企業價值觀并將其轉化為自覺行為,也就是說,企業要注重企業文化的執行力。
如何加強企業文化的執行力,有幾個要素要注意:
1.領導團隊身體力行,帶頭執行企業文化。這需要高層們以身作則,真正成為執行企業文化的先行者,并且具有對于企業文化的變革的勇氣和決心。
2.績效管理與薪酬文化要服務于企業所要確立的理念,使員工的業績與激勵的方向一致。所以企業要不斷地有意識地向員工表明,新的戰略是如何有效地幫助他們提高工作績效的,讓他們自然地體會到這與整個企業文化價值觀的聯系,從而愿意堅持這種企業文化價值觀。
3.創立團隊的良好合作精神。團隊精神是一種富有合作精神的良好職業境界。不僅僅是對自己的工作負責,還主動協助他人和組織,實現整體工作目標,使資源發揮出最大的效益。對于初創企業,創立團隊精神尤為重要,這是因為企業在初創期,部門之間和崗位之間的職責不太清晰,很容易導致相互推脫責任,喪失團隊合作精神。針對這種狀況,初創企業在進行員工考核時,要注重團隊激勵,加大對于團隊精神的考核,并把其作為獎勵和晉升發展的一個重要依據,使管理制度的“硬”性管理與企業文化的“軟”性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一個充分體現良好團隊精神的企業更能夠基業常青。
4.注重創新學習。初創企業需要把創新學習提升到重要的地位,企業文化絕不是短期就可以收到成效的,是需要長期積累和沉淀的。這樣,將會產生更多的創新成果。這種良性循環將給初創企業發展的厚積薄發帶來巨大的能量和動力。
參考文獻:
[1]pinchot,g. entrepreneurship.hair&row.new york.ny.1985.
[2]histrich,b.d.,peters,m.d. entrepreneurship:starting,developing and managing anw enteupdse.irwin,chicago,il.1998.
[3]antoncic,b.a.,hisfich,r.d. clarifying the intrapreneurship concept.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2003.10(1):7-24.
[4]石崇寶.關于創業期的企業文化建設及存在的問題./qitajingjixue/201004/361084.htm.
[5]隋楓.創業時期需要企業文化嗎?edu.ch.gongchang.com/article-2150-317109.html.
關鍵詞 企業文化 創業文化 文化環境
一、企業文化的界定
企業文化是企業認同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任何企業都有文化,包括初創企業。然而對于初創企業,因為業務模式還不成熟,還沒有許多成功的經驗和思想,所以無法形成自己系統的企業文化體系,但這個時期是企業文化形成的階段,就如同一個兒童開始接受各種觀念和思想,如果在性格形成的這個關鍵階段能夠灌輸優秀的思想和方法,那將來成才的可能性就比較大。企業也是這樣,比如索尼的井深大,于1945年在日本戰敗后的廢墟中創立索尼時,做出了一件罕見的事情:為這個新創的公司確定一種以創新為核心的理念,包括明確的價值觀、企業目標和管理方針,這些都是索尼公司文化的核心。40年后,索尼CEO盛田昭夫重新闡述公司的理念時,稱之為“索尼的先驅精神”。這種精神起源于公司創立之初,近半個世紀基本不變,成為了公司重要的指導力量。索尼的井深大,在創業之初就為公司確定了自己的核心理念,可謂高瞻遠矚。
二、創業文化的界定
通常對于創業文化的理解,按照硅谷模式,主要指的是鼓勵冒險、允許失敗的創業文化。 從構造來看,如果說企業文化的構造有三個層次,即內層文化、幔層文化與表層文化。那么,創業文化的構造也可以看成是由價值觀、組織制度與標志品牌三個部分組成的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統一體。價值觀部分是內隱的、處于深層狀態的文化,是創業文化中的內核。擁有共同的價值觀、理念、信仰,才能表明創業文化的群體擁有共同的創業導向,才能形成具有強大凝聚力的團體,才能迸發出巨大的能量;組織制度部分,處于創業文化的第二層次,即幔層文化。它發端于創業文化的深層。這一層次的文化,起著教化人的作用,它協調人與人的關系,人與物的關系,從而使創業文化的價值觀部分得以貫徹和實現;標志品牌部分,處于創業文化的第三個層次,是表露在創業者及其創業產品等相關事物表象上的文化,屬于“外顯文化”。這個層次的文化,可以表露在創業者的行為舉止上,尤其是經營管理者的言行舉止上,也可以表露在產品的貨真價實、創業行為的誠實守信上,表露在創業環境的可持續性的文明創業上,表露在滲透于創業者身上的求實、冒險、團結、拼搏等創業精神上。可以說,這個層次的文化實現了創業文化由內到外、由虛及實、虛實結合的形態更迭。
那么一種積極的創業文化,應該具有什么樣的內涵? 第一鼓勵創新,包括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文化創新;第二開拓進取,包括對于商業冒險的勇氣;第三容許失敗;第四團隊精神;第五學習精神;第六開放與融合,在全球參與競爭與整合,使知識經濟時代的科學精神與商業精神相融合,校園文化與商業文化相融合,從而通過知識價值的發掘實現商業夢想。
三、初創企業的文化環境的構建
我們知道,很多國際知名品牌都來自其背后具有輻射性的企業文化的支持,如可口可樂的美國文化、勞斯萊斯的貴族文化、萬寶路的牛仔文化、白蘭地的田園文化等等。因此,創企業從某種角度上說就是創文化,企業是否能夠真正創立和發展成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看是否打造了強勢的企業文化。沒有企業文化作為根基,企業就不可能真正基業長青。這里有個觀點要確立:企業文化是可操作的,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這對創業者尤為重要。創業者要避開一個誤區,那就是認為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以后才考慮的事。相反,初創企業必須找準核心理念,為企業長期發展奠定統一的思想基礎。對于初創企業,企業文化建設應重視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明確企業的核心理念
雖然初創企業的企業文化還在摸索和形成過程中,但是企業必須要有自己明確的核心理念。這點至關重要。沒有核心理念的企業,就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從而使企業發展變得盲目。而且企業要常常和員工溝通愿景。愿景是:我們企業將成為什么。而戰略目標是:明確什么時間能達成什么具體目標。兩者是截然不同的。一個好的愿景,很容易在股東、員工及相關利益者之間達成共鳴。如果沒有規劃共同愿景,戰略管理就很容易在一大堆項目的混亂選擇中消失,而各部門的變革,會因為沒有人知道變革將帶領企業走向何方而變得毫無意義。給員工一個興奮的藍圖,用愿景激發員工變革的欲望,使員工愿意提供幫助,這是戰略管理中重要的一環,也是初創企業創立企業文化的核心。
(二)創業團隊要充分溝通,取得利益共同點和價值觀導向的一致性
創建企業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創業團隊。團隊成員之間的充分溝通,不僅可以統一思想,形成統一的價值觀,而且有利于整個企業價值觀的形成和完善,使團隊成員的利益共同點和企業的價值觀導向達成一致,這對于初創企業的健康發展將會非常有利。
(三)創業者要合理發揮企業文化締造者的功能
在企業的創業初期,企業文化就是創業者個人能力的文化,這個時期的企業創業者在企業的決策中起到了舵手作用。他的行為和思維模式奠定了這個企業的企業文化模式,也就是說,企業文化的一部分是創始人的人格化。
(四)注重企業文化的執行力
經過共同愿景的規劃和核心價值觀的形成,一種支持發展戰略的企業文化就初步建立起來了,但這僅僅是開始。企業成員要從了解價值觀階段,到高度認同企業價值觀并將其轉化為自覺行為,也就是說,企業要注重企業文化的執行力。
如何加強企業文化的執行力,有幾個要素要注意:
1.領導團隊身體力行,帶頭執行企業文化。這需要高層們以身作則,真正成為執行企業文化的先行者,并且具有對于企業文化的變革的勇氣和決心。
2.績效管理與薪酬文化要服務于企業所要確立的理念,使員工的業績與激勵的方向一致。所以企業要不斷地有意識地向員工表明,新的戰略是如何有效地幫助他們提高工作績效的,讓他們自然地體會到這與整個企業文化價值觀的聯系,從而愿意堅持這種企業文化價值觀。
3.創立團隊的良好合作精神。團隊精神是一種富有合作精神的良好職業境界。不僅僅是對自己的工作負責,還主動協助他人和組織,實現整體工作目標,使資源發揮出最大的效益。對于初創企業,創立團隊精神尤為重要,這是因為企業在初創期,部門之間和崗位之間的職責不太清晰,很容易導致相互推脫責任,喪失團隊合作精神。針對這種狀況,初創企業在進行員工考核時,要注重團隊激勵,加大對于團隊精神的考核,并把其作為獎勵和晉升發展的一個重要依據,使管理制度的“硬”性管理與企業文化的“軟”性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一個充分體現良好團隊精神的企業更能夠基業常青。
4.注重創新學習。初創企業需要把創新學習提升到重要的地位,企業文化絕不是短期就可以收到成效的,是需要長期積累和沉淀的。這樣,將會產生更多的創新成果。這種良性循環將給初創企業發展的厚積薄發帶來巨大的能量和動力。
參考文獻:
[1]Pinchot,G. Entrepreneurship.Hair&Row.New York.NY.1985.
[2]Histrich,B.D.,Peters,M.D. Entrepreneurship:Starting,developing and managing anw enteupdse.Irwin,Chicago,IL.1998.
[3]Antoncic,B.A.,Hisfich,R.D. Clarifying the intrapreneurship concept.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2003.10(1):7-24.
1.資料與方法
1. 1臨床資料1995年1月至2001年1月收治復發性喉 癌、下咽癌98例。男83例,女15例,35 ~ 76歲,平均53. 4歲。原發腫瘤從首次治療到確診復發為4個月至9年,平均 17個月(圖1)(本文圖見封三)原發腫瘤分期見表1。
1.2再手術治療采取單純根治性頸清掃23例。全喉或 全下咽切除術45例,并常規行患側改良根治性頸清掃術及 健側選擇性頸清掃術,修復方法為食管內翻剝脫+胃上提咽 胃吻合術15例,下咽癌切除+結腸上徙代下咽食管術2 例。因頸部術后組織缺損較大,其中行胸大肌肌(皮)瓣修補 術29例。
1. 3統計學處理統計學分析用SPSS12.0軟件包,組間用 t檢驗,生存率采用Kaplan^ Meier chart。
2.結果
術后出現切口感染延期愈合31例,咽瘺9例, 經抗感染以及局部換藥處理6例咽瘺自行愈合,僅 3例手術修補并獲成功,手術期無死亡病例。隨訪3 年死亡45例,失訪11例,隨訪率88. 78%。失訪 按死亡計算。喉癌手術后1年、3年生存率分別為 96.10%、33.33 %,下咽癌手術后1年、3年生存率 分別為64.71 %和5. 88%而單純放療或姑息治療 1年及3年的生存率僅為10%和0%。
3.討論
喉部分切除術后復發喉部分切除術因盡可 能地保留或重建了喉發聲功能并且可解除帶氣管套 管的痛苦,是目前喉癌手術研究的熱點,但治療后腫 瘤復發臨床并不少見,其原因復雜,可能與腫瘤殘 存、種植、淋巴結轉移、術式選擇有關[1]。喉部分切 除術適應證的選擇對手術效果至關重要,手術前利 用各種檢查手段,包括內窺鏡及各種影像學方法來 確定病變范圍,結合手術所見,選擇合適的喉部分切 除術式,才能在完整切除腫瘤的前提下,保留喉功 能。本組資料顯示,喉部分切除43例術后21例發 生喉內局部復發,可能因過分強調保留組織重建喉 功能,以至切除范圍不足。聲門上型喉癌容易發生 頸淋巴結轉移,術后放療對于潛在的微小病灶可以 控制,但對患者就診時已經可以查到腫大淋巴結者, N1到N3患者的放療效果均較差。我們對No患者 臨床觸診、影像學檢查等均未發現轉移者,聲門上喉 癌(T1、T2)常規行患側選擇性頸清掃術對T3和T4 則采用改良根治性頸清掃和對側選擇性頸清掃或改 良根治性頸清掃術。因此,根據病情正確選擇首次 治療方式對防止復發很重要,T 2期以上病例首先完 整切除腫瘤,T3、T4期病例選擇做喉部分切除術更 應慎重,須依賴術中冰凍病理檢查以保證切緣足夠 安全。術前掌握手術方法技巧及適應證是減少喉癌 術后復發的重要環節。從我們研究的結果得知,喉 部分切除術后再手術,也可取得較為滿意的結果,1 年、3年生存率分別為96. 10%、33. 33%與Wong 等報道的3年生存率相似,但與劉巍巍等的結 果相差較大(其5年生存率高達61.5 %)可能與病 例的選擇有關。
瘺孔復發癌瘺孔復發癌是全喉切除術后氣 管造瘺口癌復發,表現為氣管造口周圍腫塊、肉芽、 潰瘍、反復出血,易誤認為感染,延誤診斷。食管氣 管受累則表現為吞咽困難、呼吸困難,多在全喉切除 術后4 ~30個月內發生[4。對于瘺孔復發癌,如不 及早行手術切除治療,患者多在短期內死亡。單純 的姑息性放療和化療只適用于無法手術者。癌復發 因素很多,目前普遍認為,可能與術前氣管切開,氣 管旁淋巴結隱性轉移,聲門下受侵,癌局部復發、局 部種植有關。多數學者認為,術前氣管切開增加造 瘺口復發的危險原因是脫落的瘤細胞種植于氣管造 瘺處新鮮肉芽組織的結果。另一重要因素是氣管旁 淋巴結隱性轉移,曾有學者提出,為去除氣管旁淋巴 結的隱性轉移應行氣管旁淋巴結清掃術,以減少造 瘺口復發的可能性。氣管旁淋巴結不作為常規頸淋 巴結清掃的內容,而它可以隱藏來自喉癌、下咽癌及 頸段食管癌的轉移。研究證實,聲門下喉癌受侵較 其它喉部位的腫瘤易出現造瘺口復發。對于術前原 發灶位于前聯合及聲門下區者,應重視氣管旁淋巴 結清掃。Welsh等^5發現聲門上喉內注射放射性 示蹤劑,不僅引流到同側中上頸淋巴結,而且對側中 上淋巴結內亦有出現,再者在同側的甲狀腺和氣管 旁淋巴結也有出現;聲門下喉內注射放射性示蹤劑 時,在氣管旁淋巴結和甲狀腺內表現明顯的聚集傾 向,從而為臨床上喉切除并甲狀腺葉和氣管旁淋巴 結切除提供了理論依據。癌復發患者多與頸部大血 管黏連,術中需結扎一側頸內靜脈及頸外動脈分支, 如何保護頸內動脈、鎖骨下動靜脈不受損傷是手術 成功的關鍵[' CT或MRI、纖維氣管鏡和食管吞 鋇透視能明確病變的大小、范圍,與頸部大血管的關 系,有無縱隔及肺轉移,充分確定腫瘤范圍,CT、 MRI成像可以明確腫瘤在下頸部與上縱隔的擴展 程度,從而為設計手術方案提供幫助。我們收集的 8例造瘺口復發癌患者,5例有聲門下受侵,2例氣 管旁淋巴結未清掃,且病例均為晚期癌癥。但手術 后仍取得較好的生存率,與喉部分切除術后再手術 差別不大。
3.3下咽癌術后復發由于下咽癌術后復發腫瘤 易累及喉、氣管或食管,引起氣道及食管阻塞以往 常用胃造瘺術或置鼻飼流質對癥處理維持生命,給 患者帶來心理負擔,生存質量明顯下降,在很短的時 間內因并發癥和營養不良而死亡,即使放化療也效 果不佳。對于局部復發的患者,可能與腫瘤殘留、種 植有關,根據病變與食管及喉的情況,在完整切除腫 瘤的前提下,我們采用全喉全食管切除結腸上徙代 下咽重建的方法來挽救此類患者,取得了較為滿意 的效果,下咽癌淋巴結轉移率很高,且常常為雙側 性。我們的經驗是常規行患側改良根治性頸清掃和 對側選擇或改良根治性頸清掃,但術后淋巴結轉移 率仍很高,我們收集的下咽癌復發病例中,15例是 淋巴結轉移,3例位于乳突尖附近,6例位于鎖骨上 窩附近,健側有6例出現腫大的淋巴結(在外院行頸 淋巴結選擇性頸清掃或未行手術)而局部癌復發 較少,僅2例。可能是術后放療不能控制隱匿性淋 巴結。我們僅行腫大淋巴結及周圍脂肪結締組織切 除,但預后不佳,患者多在半年左右出現遠處轉移或 再次頸部淋巴結轉移。1年和3年的生存率僅為 64.71 %和5.88%,預后比喉癌復發后手術治療效 果差,與非手術組生存率10 %和0 %相比,二者差異 有顯著性。
[中圖分類號] G649.2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3)07(a)-0157-03
中藥學是研究中藥基本理論和各種藥材飲片、中成藥的來源、采制、性能、功效及臨床應用等知識的學科,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除了對該學科的理論知識的學習外,提升科研創新能力、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和通過實踐培養更深理解本學科的內涵也是掌握該學科的主要方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專業基礎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
提高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和專業基礎能力一直是大學教育中不變的主題,目前本科教學中,實踐的環節集中在中藥學各門課程的實驗環節,并且這些實驗針對本門課程中具有典型性和共性代表的內容進行統一規范教學,學生掌握的是本門課程中的基礎或者共性知識的實踐。相對于學科內其他特性的知識或實踐內容涉及極少。針對中藥學學科的特點,基于筆者在天然藥物化學實驗教改中做了有益的嘗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2],提出中藥學“階梯式”實踐與創新培養模式,與大學生“挑戰杯”創業大賽和大學生“挑戰杯”論文大賽的培養模式相結合,對中藥學學科在校大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和專業基礎能力進行培育,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而在畢業后的工作或科研探索中能突顯出自己的綜合能力。
1 具體實施方案及取得的成績
1.1 實施方案
1.1.1 第一階段 在大學二年級下學期進行講座,介紹和宣傳“挑戰杯”大賽目的、意義和實施內容,并組織有興趣的同學觀摩以往參賽錄像和發表的論文,對同學的疑問和意見進行一對一的解答,讓同學們了解、清楚和明確自己會在該項目的實施中需要掌握、了解和補充的知識和能力。
由于該階段的學生尚未全面進行中藥學專業課程的學習,在同學們的興趣帶動下,引導其在課余時間進入到學科平臺、科研實驗室以及相關生產企業進行觀摩,對科學研究或中藥企業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有一個直觀的了解和認識,使他們能夠在組建團隊和項目設計過程中獨立的進行創業大賽的思考或者論文的設計。
此階段需要按照以往的經驗進行科學儀器規范使用訓練、基本實驗操作、基本實驗室安全教育、規章制度的適應以及基本的科學研究思路啟蒙[3-4]。這些適度的培訓和教育主要為“挑戰杯”論文大賽做準備;同時,也會通過長期的項目與企業合作,帶領學生熟悉企業的生產、銷售和收益等現場實地進行學習,完善和熟悉“挑戰杯”創業大賽中各個環節和常識性內容。
1.1.2 第二階段 通過初期階段對“挑戰杯”創業大賽和論文大賽的基本內容與環節的熟悉和了解后,即進入到了中期階段。該階段主要在確定了小組成員后,選拔出團隊的組長。將組織權利和實施方案由組長的帶領下,通過小組各成員之間的討論、協商和綜合評價后提交給指導教師。由指導教師再進行修訂和評價實施的可能性,完善研究方案。論文大賽在此階段后就進入了實施。
對于創業大賽,團隊成員組成后還需要在此階段進行項目背景和知識產權進行了解,以總結歸納出該團隊的特色與優勢。同時,創業大賽的性質決定了團隊的組成來自于不同的專業,不同的成員分擔著不同領域的機構組成、制度的制定和與項目配套的設置及規劃,這就要求創業大賽的團隊凝聚力與分工的合理性。這些體現了團隊組織者的能力與合作技巧。具備了以上能力,創業大賽在此階段進入了實施。
“挑戰杯”創業大賽旨在引導大學生適應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了解創業知識,培養創業意識,樹立創業精神,提高創業能力,作為學生科技活動的新載體,創業競賽在培養復合型、創新型人才,促進高校產學研結合,推動國內風險投資體系建立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挑戰杯”論文大賽堅持“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勤奮學習、銳意創新、迎接挑戰”的宗旨,是一項具有導向性、示范性和群眾性的競賽活動,開展“挑戰杯”論文大賽是為了引導和激勵高校學生實事求是、刻苦鉆研、勇于創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質,并在此基礎上促進高校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蓬勃開展,發現和培養一批在學術和科技上有作為、有潛力的優秀人才。
1.2 取得的成績
1.2.1 “挑戰杯”創業大賽取得的成績 通過對本學科在校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專業基礎知識的培養,在“挑戰杯”大賽中分別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如2006年度,2003級本科生李黎等康柏可創新團隊,以抗菌藥物為基礎以《康佰克藥業有限公司創業計劃》,獲得河南大學第三屆“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銀獎,授權專利為一種天然化合物熊果酸在抗菌方面的應用同時發表了相關論文[5];2008年度,指導《康脂素責任有限公司創業計劃》分別獲得河南大學第四屆“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金獎和銀獎,同時提交了專利為一種連翹降血脂有效部位及其制備方法的應用和卷柏降血脂有效部位及其提取方法的應用以及穗花衫雙黃酮的提取方法;2011年邢晗等同學《南瓜降血糖作用研究》5篇[6-10]。邢晗等同學以創新計劃為基礎,在2012年“挑戰杯”創業大賽中獲得了河南大學銀獎。
1.2.2 “挑戰杯”論文大賽取得的成績 2007年度,2004級本科生王二輝以《固相微萃取/氣相色譜/質譜法分析小葉女貞揮發性化學成分》,分別獲得河南大學第五屆和第六屆挑戰杯論文大賽三等獎和一等獎;2010年趙輝等[11]同學參加河南省“挑戰杯”論文大賽,完成的論文獲得了一等獎。
“挑戰杯”大賽展示了我國高校的育人成果,推動了大學生與社會間的交流與合作,在鍛煉和提高大學生創新水平和創業能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已成為高校學生課外科技文化活動中的一項主導性活動[12]。“挑戰杯”創業大賽激發了學生對專業課的興趣,培養了對中藥學學習的思維模式,直觀地認識了實驗室內的儀器、操作和管理,提高了參與同學的學習專業課程的積極性,對參賽者的綜合素質和思考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均有了顯著提高,同時創業大賽增強了當代大學生科技創新意識和團隊合作能力,提高了大學生的動手實踐應用水平;“挑戰杯”論文大賽對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提高了參賽學生的學術科技水平,增強了學生科研的嚴謹態度,強化了當代大學生的的科學創造觀念,有助于培養當代大學生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勤奮學習、勇于開拓、敢于創新的科學精神。
2 存在的問題
隨著“挑戰杯”活動的不斷深入,提高了部分中藥學本科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但所暴露出的問題也逐漸增多。
2.1 應試性教育使競賽功利化
當前,應試教育在高校中大有愈演愈烈之勢,其對包括競賽在內的各類賽事的滲透就是功利化傾向。此項競賽的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校的辦學實力與水平,這更像是一項事關學校科研能力高低的競賽。而主管部門對大學的評估指標體系中也包含有學生參加各類競賽活動及其獲獎情況。為了鼓勵學生參加競賽,學校對參賽學生都予以“保研”、獎金等刺激,這是變相的應試教育。
2.2 學生自主創新程度不高
根據2004年的統計數據,可以將參賽作品分為三類:①大學生自己發明的項目,占10%左右;②導師帶參賽學生做的項目,占20%左右;③剩下的一半以上是在別人的科研成果或創意的基礎上,根據市場需求進行商業包裝和設計產生的[13]。
2.3 團隊的合作意識欠佳
“挑戰杯”大賽在中藥學研究涉及到的領域多,內容豐富,在短短的假期中很難達到全面訓練和培養的目的,所以團隊的合作與集體意識特別重要。在競賽準備前期中分工協作、討論和總結是參與者應該具備的素質。
3 結論
“挑戰杯”大賽科研活動的開展進一步激發了教學工作中師生的熱情,一方面學生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水平提出了更改的要求,傳統的教學模式受到抵制,教科書之外的知識更受歡迎;另一方面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重視各種實踐知識技能和專業基礎知識的訓練,對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的評估有了更新的標準。“挑戰杯”大賽的開展對在校大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獨立思維的思考、團隊協調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都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中藥學“階梯式”實踐教學模式與大學生“挑戰杯”大賽環節相結合,突出了在校學生的實踐動手和科研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為以后的繼續深造或工作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 康文藝,王金梅,馮文平,等.自主設計法在天然藥物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藥學教育,2011,27(3):55-57.
[2] 康文藝.研究性學習在天然藥物化學實驗教學中的實踐[J].科技資訊,2010,22:182-183.
[3] 王培卿,王金梅,李昌勤.等.大學生創新性計劃在中藥學“階梯式”實踐中的作用[J].中國醫藥科學,2012,3(3):144-145.
[4] 魏金鳳,王金梅,李昌勤,等.中藥學“階梯式”實踐與創新培養模式研究[J].生物技術世界,2012,9:49.
[5] 康文藝,王二輝.三種中草藥揮發油抗菌活性研究[J].河南大學學報,2007,26(3):7-8.
[6] 王佳佳,邢晗,康文藝,等.HS-SPME/GC-MS法分析紅樹莓哈瑞特斯果實中揮發性成分[J].河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31(3):227-228,232.
[7] 邢晗,李昌勤,康文藝,等. 6種南瓜栽培品種體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工業科技,2012,33(15):90-92.
[8] 王佳佳,邢晗,康文藝,等.HS-SPME-GC-MS法分析樹莓飲品中揮發性成分[J].河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31(3):223-224.
[9] 李昌勤,邢晗,康文藝,等.HS-SPME-GC-MS分析甜面大南瓜花揮發性成分[J].食品工業科技,2012,33(16):151-152,156.
[10] 王佳佳,邢晗,康文藝,等.樹莓哈瑞特斯脂溶性成分GC-MS分析[J].河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31(3):225-226.
[11] 趙輝,王巍,趙雙雙,等.固相微萃取-氣質聯用法分析貴州產杏香兔耳風揮發性成分[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7(8):135-136.
二、基于工學結合的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畢業設計創新模式
基于工學結合導向的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畢業設計采用多種創新模式,將學生的畢業設計與酒店管理專業學生頂崗實習的具體崗位結合起來,根據酒店服務、管理工作的實際進行選題,采用雙導師制,由學校畢業設計指導教師和酒店實習指導教師共同指導完成。采用工學結合導向的畢業設計模式對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意義,筆者認為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畢業設計可進行以下幾種模式的改革創新。
(一)畢業實習報告
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的畢業實習是學生在完素養、專業知識以及校內實訓課程后到校外實訓基地進行的最后的綜合實習。畢業實習的目的在于深化學生對酒店的認識,讓學生全面掌握酒店服務和基層管理的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實現向“酒店職業人”的轉化,為今后的職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將畢業實習報告作為畢業設計的一種模式,不僅可以引起學生對畢業實習的重視,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在更高層面上對專業進行思考。畢業實習報告是學生在畢業實習的基礎上完成的,要求內容實事求是,有獨立的見解,能夠反映崗位、企業的真實情況,表達出學生的體會和感受,是對實習過程獲得的經驗的整理、提煉和升華。畢業實習報告的主要內容應包括實習時間、實習單位及崗位介紹、實習情況、實結及體會等。
(二)案例分析報告
據北青網報道,自2008年起清華MBA要求所有畢業生寫一份綜合案例分析報告,以取代原來的畢業論文或報告。筆者認為該模式值得我們借鑒。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在畢業頂崗實習過程中會遇到大量服務、管理和經營案例,有些案例對他們的觸動和影響很大,能夠引發他們深層次的思考。對學生而言,描述一件工作中親身經歷的事件并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比撰寫畢業論文更具有現實性和挑戰性,更能激發他們的興趣。他們對案例的描述可能不夠生動條理,分析可能膚淺、片面,但是,他們會有自己的分析視角,可以在實踐中檢驗所學到的專業知識,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案例分析報告可包含案例描述、酒店采取的解決方案及取得的效果、解決方案的利弊等,同時學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并與之進行比較。指導教師可以和學生共同進行案例分析,尋找最佳的解決方案,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同時,學生的案例分析報告通過教師的整理和提煉,可以成為教學中鮮活的案例,運用到課堂教學中。
(三)酒店活動策劃方案
酒店活動策劃方案是酒店活動策劃成果的表現形式,以文字或圖文為載體,對飯店活動進行全面構思和謀劃,并進行持續完善,其目的是客觀、清晰、生動地展現活動策劃的內容和思路,并對實踐行動進行有效指導。雖然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往往不會參與酒店活動的策劃,但卻會參與策劃方案的實施過程,有特色和創意的酒店活動的實施,能夠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學生可以結合自己在酒店的實習經歷,針對酒店活動的不同類型或自己感興趣的活動進行策劃,形成策劃方案。策劃方案的內容包括酒店活動類型、活動目的、策劃主題、策劃內容以及形式等,要求策劃方案突出整體性、創新性以及可行性。針對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實際情況,可以圍繞酒店常見的節假日型、慶典性、家庭活動型等活動類型進行策劃和方案的撰寫。
(四)酒店接待方案
酒店接待方案是酒店為保障接待服務質量,滿足客人需求而為接待VIP客人、會議、團隊及有特殊要求的客人所制定的綜合性的接待服務方案。2012年4月在青島酒店管理學院舉辦的山東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現代酒店服務”項目競賽規程打破了傳統的酒店技能大賽的模式,對各參賽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現了由技能大賽向服務大賽的轉變。此次大賽以“客人”“需求”為核心,要求各參賽隊進行接待方案的設計和闡述。接待方案要求主題明確,并設計相應的突發事件和解決方案,方案的實施要與接待方案相吻合,突出了競賽的行業性、整體性和可操作性。此次競賽的規程給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畢業模式的創新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指導教師可參考競賽規程,設計幾種常見的客人類型或由學生自行設計熟悉的客人類型,要求學生從客人的年齡、性別、職業、愛好、生活習慣、禁忌及特殊需求等方面進行分析,設計一個綜合接待方案,重點對前廳、客房、餐飲三個接待項目進行詳細設計。通過接待方案的設計,可以使學生深入了解飯店各部門之間的協作關系,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緊密結合,有利于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服務意識和創新精神。
(五)合理化建議
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在學校進行系統學習后進入酒店實習,會發現在學校學的知識和酒店實際工作之間的矛盾、沖突和問題,部分學生會進行深入思考,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解決方案。畢業生的合理化建議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指在實習過程中,對酒店的組織、制度、服務流程、工作標準等提出的具有改進、創新、完善、提高所采取的方法、措施和方案;另一類是指通過學生的實習,對專業教學的課程、標準、內容、授課方法等提出的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合理化建議的主要內容包括建議提出的原因或理由、建議方案或措施以及預期效果等。合理化建議可以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和實習經歷有效結合,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發揮學生的智慧,同時有助于改進酒店經營管理和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教學工作。
(六)創業計劃書
麥可思公司于2011年6月的《2011年大學生就業藍皮書》顯示2010年全國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比例為1.5%,比2009年的比例1.2%高出0.3個百分點。其中,2010屆高職高專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為2.2%,比本科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高出1.3個百分比。隨著我國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和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增加,越來越多的高職酒店管理畢業生青睞于自主創業。同時國家也制定了相關政策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實現靈活就業。學生在頂崗實習過程中可以對實習單位的經營管理進行反思,為今后的創業做基礎。一份完整的創業計劃書,包括市場需求分析、產品定位、店面地理位置的選擇、籌集及投資方式、產品設計、實施方案等,是對畢業生對專業知識的綜合應用。畢業生撰寫創業計劃書的過程相當于提前在理論上演練了一遍創業的過程,同時創業計劃書經過校內外指導教師的指導后,往往更具有可行性,有助于增強畢業生創業的信心。對于創新性、可操作性較強的創業計劃,學院還可以提供相應的扶持,幫助學生實現創業的夢想。
大學生
創業教育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13)01-0043-05
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作為區別于課堂教育的實踐活動,是對課堂教育的豐富與延展,通過創業教育實踐可以使大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和體驗創業整個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面臨的挑戰,培養大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等綜合素質。可以說,創業教育實踐已成為高校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核心路徑之一,承載著拓展高等教育格局、開拓就業創業市場、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實現產學研一體化、高校與社會互惠共贏雙向互動等重要使命。因此,對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問題進行系統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研究現狀
關于創業教育實踐內涵的理解,可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末。1989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北京召開“面向21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會議首次提出了“事業心和開拓教育”的概念,后來被譯成“創業教育”。這次會議的目的是對教育進行時代反思和未來展望,依據新世紀對人才素質的要求闡明教育的長期目標和哲學基礎,并就如何從根本上改善教育質量提出對策性建議。經過討論,會議擬定了題為“學會關心”的總結報告。該份報告從教育哲學的角度提出全新理念:學習不單純是一種認識和反映,而是一種活動,學習者應成為活動的積極主動的參與者。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懂得了什么,更要著眼于他們能干什么,學習不僅是一種知識的傳授過程,而且應能引導出相應的行為。①這種讓學生在“干中學、做中學”的觀點,為創業教育實踐的發展和研究奠定了早期的研究基礎。隨后,我國與印度、菲律賓、泰國、澳大利亞及日本等9個國家參與了聯合國教科文亞太地區組織的“提高青少年創業能力教育聯合革新項目”,并在此以后開展了創業教育實踐并積極深入地開展起了創業服務體系建設活動。②在早期探索中試點院校開展了創業教育實踐活動,開設了創業方面的課程,并激勵一批學生走上了自主創業的道路,取得了我國高等教育實施創業教育及其實踐的最早經驗。經過20余年的推進與發展,我國創業教育理論研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獲得了長足發展,但對其實踐層面的理論研究還很薄弱,已成為制約創業教育長遠發展的短板,還未形成科學的、系統性的創業教育實踐體系。具體研究現狀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從現有出版的研究著作看,學者彭鋼1995年編著的《創業教育學》一書,是現有相對較早且從學理層面對創業實踐活動進行系統闡述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論著作之一。書中將創業實踐活動看作是“創業教育與其他教育類型”之間質的區別,成為當前創業教育理論研究的重要觀點之一。學者李時椿等2004年編著的《大學生創業與高等院校創業教育》一書從創業教育的概念體系人手,介紹了美國、英國、德國和法國等發達國家的創業活動和創業教育以及百森商學院等典型模式,重點分析了我國大學生創業的制度和政策環境以及高校創業教育的培養模式。全書內容寬泛,涉及主題較多,但對國外發達國家和國內高校開展創業活動和創業教育院校實踐的典型模式等內容進行了梳理和總結。隨后,教育部高教司2006年編寫的《創業教育在中國:試點與實踐》一書,是現有相對較早且具有代表性的一部關于創業教育實踐經驗總結與研究的著作。該著作分為理論篇和實踐篇兩個部分。理論篇從國際和國內兩個角度闡述了創業教育提出的背景和意義,并對創業教育的概念、目的、特點等進行了闡述;實踐篇以2002年4月教育部確定的9所創業教育試點學校為案例,介紹了它們在過去幾年開展創業教育實踐的經驗和特色。此后,學者席升陽于2008年出版了《我國大學創業教育的觀念、理念與實踐》的著作,相繼一些學者也出版了系列關于國內外創業教育理論及其實踐等方面的著作。如學者徐小洲與葉映華編著的《中國高校創業教育》,梅偉惠編著的《美國高校創業教育》,牛長松編著的《英國高校創業教育研究》,李志永編著的《日本高校創業教育》,候慧君、林光彬等編著的《中國大學生創業教育藍皮書》,以及繼2006年后教育部高教司于2011年編著的《高等學校創業教育經驗匯編》等著作。它們可以稱之為當前我國對國內外創業教育實踐進行研究的代表性著作,但也僅將實踐層面的研究作為其中的一部分內容,關于創業教育實踐體系構建方面的研究涉及很少且并未形成系統和體系。
其次,從現有發表的研究論文看,學者李政等人的《地方綜合性院校創業教育模式的研究和實踐》、學者王永友的《創業教育實踐體系的基本框架構建》、學者陸芳萍和吳靜的《構建共青團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分層分類菜單化教育體系的實踐研究》以及學者周青的《共青團組織構建一體化青年創業實踐體系實證研究——以寧波大學為例》等論文是當前對創業教育實踐體系構建具有一定指導價值的代表性研究。這些論文從不同視角對高校實施創業教育實踐進行了較為系統的探討,特別是關于“分層次、分階段”等觀點的提出,為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體系的構建及其相關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鑒。此外,學者徐健和吳如林的《以實習基地為載體構建創業教育實踐體系》一文強調在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加強對職校進行創業教育的指導和研究。該文指出:依據職業教育以實踐性為特征、以訓練能力為主要目標的教育教學要求,確立了以生產實習基地為載體,在不同類型的基地建設中對學生進行創業意識、創業能力和創業精神等內容的創業教育實踐。該文在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建設方面給予我們一些有益的啟示,但該文的不足是僅限于職業院校的創業教育。學者舒鐵等人的《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踐體系建設》一文結合我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發展現狀,就高校創新創業管理機構建設、教師創新創業教育水平的提高、學生實踐開展、實踐基地建設、創新創業資金保障等方面進行了分析探討,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踐體系建設起到了一定的參考作用。總體來說,當前我國關于創業教育實踐層面的專題化、系統化的闡述,體系化的構建的研究論文成果極為鮮見,大多數研究是將創業教育實踐作為文中的某一部分進行探討,且在現有的論文中發表的期刊層次較低,多為省級期刊。
通過在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的精確查詢(查詢截止時間為2012年6月10日),分別以“創業教育”并含“實踐”、“創業教育”并含“實踐體系”為題名,以年為單位,即從2012年到2011年,以此類推對每年發表相關論文情況進行了查詢(具體見下圖)。
從上圖中我們發現:1915年至今,以“創業教育”并含“實踐”為題名的論文共有356篇。從1998年始,關于創業教育實踐方面的論文呈逐年增長的趨勢,特別是從2007年始呈多倍增長的趨勢,近五年半發表的論文數量占總發表數量的87%。隨后,我們又以篇名為“創業教育”并含“實踐體系”為題名進行查詢,從2000年至今僅有5篇論文。綜合相關研究數據和研究內容等因素的分析表明:我國創業教育實踐的發展和創業教育實踐的研究正在興起。但相關研究論文總數還相對較少,且高質量論文和高級別期刊論文極少,研究層次不高、深度不夠。
第三,在近些年的創業教育實踐研究當中,實證調查類的研究和以碩士論文、博士論文方式的系統研究開始涌現。首先在實證調查類研究中,有的結論指出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關鍵問題之一就是拓展創業實踐新思路,強調了創業教育實踐環節的重要性;有的研究結論則對我們進行創業教育實踐體系構建提供了參考依據與啟示。其次,一些學者以碩士論文、博士論文方式對創業教育及實踐問題進行了系統研究,如余瑞玲在其碩士論文中強調了創業教育要多樣化,要滿足學生的共性和個性需求,要考慮大學生的專業差異和個性差異等問題。王樹生在其博士論文中對創業教育及實踐問題,特別是對中國創業教育實踐模式等內容進行了概述。以上這些方面的研究對于構建系統化、科學化的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體系奠定了理論與實踐研究基礎,起到了一定的實踐指導價值。
二、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活動的發展現狀
創業教育實踐活動作為創業教育實施的重要途徑之一,從其發展歷程中的關鍵事件來看,我國真正意義上的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要從清華大學首屆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開始追溯。1998年5月,清華大學舉辦了中國最早的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競賽期間,學校還組織了形式多樣的講座、培訓和創業沙龍,對普及創業知識起到了良好的作用。1999年,由團中央、中國科協、全國學聯主辦,清華大學承辦的首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在北京成功舉辦,競賽匯集了全國120余所高校近400件作品。大賽的舉辦在全國高校掀起了一輪創新創業的熱潮,孕育了視美樂、易得方舟等一批高科技公司。2000年,共青團系統組織的創業計劃競賽在全國開始普及。應該說,從1998年開始的創業教育實踐活動的廣泛開展和深刻影響,不僅充分證明了創業教育實踐的重要價值,而且極大地推進了國內創業教育及其實踐的長足發展。可以說,在世紀交接的時刻,我國高校創業教育實踐已開始形成一股熱潮,并注定在新的世紀里會有更廣闊的前景。
從2002年開始,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進入了政府引導的多元化發展階段,形成了試點推進、項目引入與政策支持“三位一體”齊頭并進的工作格局。
首先,為擴大高校創業教育的范圍,進一步在高等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在政府部門的政策扶持上,2002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有關問題意見的通知》,明確提出鼓勵和支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2002年4月,教育部選擇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黑龍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財經大學、武漢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9所高校進行創業教育試點,引導試點學校通過不同方式對創業教育進行實踐性探索。2008年,教育部又立項建設了30個創新與創業教育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隨后,教育部高教司將試點經驗匯總整理,分別于2006年和2011年公開出版了《創業教育在中國:試點與實踐》和《高等學校創業教育經驗匯編》兩本創業教育實踐經驗總結方面的著作。這一時期,各高校系統梳理了自身開展創業教育實踐的形式與內容,為創業教育實踐的深入開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基礎。
其次,2004-2005年,由政府主導的創業實踐教育項目SIYB和KAB等被引入國內,并在較短的時間內得到迅速的推廣與應用,為傳統創業教育實踐活動的項目化、模塊化、系統化運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鑒。2006年,由國家14部委聯合下發的《關于切實做好2006年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中明確指出:高等學校要加強對畢業生的創業指導、創業培訓和創業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業觀念和創業能力。這一政策文件的出臺,強調了創業指導與培訓的重要地位與作用,為各類創業實踐教育項目的普及與推廣提供了政策支持與制度保障。
第三,在2008-2012年教育部陸續下發的《教育部關于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的通知》、《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教育部關于做好“本科教學工程”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等4份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專項文件中,有3份明確強調了創業教育實踐的重要性,并分別從教學原則、活動開展、項目推進和基地建設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為創業教育及其實踐全面系統的開展與落實提供了更加堅實的政策支持與制度保障。
總體來說,1998年-2012年這十余年來,我國高校創業教育及其實踐正在全面深入地推進,試點院校及部分重點大學以其各具特色的創業教育及其活動形式,對創業教育實踐進行了全方位、多方面的探索,形成了諸如清華大學的“創新環”模式、黑龍江大學的“三創”人才培養模式、中南大學的“八化”人才培養模式、溫州大學的“三級聯動”學生創業實踐等特色模式,為我國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體系的系統化構建、科學化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實踐基礎。
三、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存在的問題
1.1實驗內容相對簡單
我們的會計實驗相對比較簡單,對會計分析、預測、決策等涉及較少,缺乏鍛煉學生運用專業知識創造性地分析復雜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的內容,缺乏深度,無法培養學生在實踐中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學生也只把實踐教學看成是完成一次大作業,感覺在實驗室中進行的教學實踐和在普通教室進行的教學基本沒有區別,學習主動性不強,參與積極性不高。還存在遲到、早退、缺勤、抄襲的現象,尤其是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一般都是由學生自己找實習單位,而學生把實習時間大多花在聯系工作單位、參加面試上,根本無心實習,所要求的實習報告也是想辦法編出來的。而畢業論文也大多是照抄網上的論文,或東拼西湊,這就使得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這兩種重要的實踐課程流于形式。
1.2實踐教學與實際有脫節
現有的實踐教學模式往往被設計成“個人全能項目”,發給學生一套練習題,以及憑證、賬簿,讓學生一個人包攬全部業務,自己操作整個過程,學生自己既是出納、又是會計;既管記賬、又管復核;既是會計員、又是會計主管。這樣一來,學生在實踐教學中對各自崗位的工作流程、任務職能等并不十分清楚,無法形成鮮明的崗位意識。另外,一些在實際工作中發生較多的業務,比如說銀行結算和納稅申報,在實踐教學中往往都是在實訓教材中以文字性材料來說明經濟業務發生的過程、內容和結果,實驗也只是要求學生根據事先填好的結算憑證進行賬務處理和填制某些稅種的納稅申報表,學生根本不知道銀行結算和納稅申報業務的實際發生過程,這使得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不知道怎樣與銀行和稅務部門打交道,缺乏進行銀行結算和稅務處理的能力。
1.3部分教師實踐經驗不足
有些教師自己未從事過實際財務工作,也少有機會到企事業單位的會計工作崗位進行實踐鍛煉,造成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有時僅按自己的理解或想象來指導實習,造成與會計制度、會計規范或實際會計工作的沖突,從而使實踐教學的質量沒有根本保證。
2構建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
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應該增強實踐,強化應用,體現特色,突出創新,搭建多維度、多層次的實踐教學環節,如下圖所示:
2.1構建實踐教學體系三大平臺
2.1.1實驗教學平臺實驗地點主要是校內的會計模擬實驗室,包括基礎實驗、專業實驗、創新創業實驗,基礎實驗是學生在學習完會計專業的基礎課程后開設的,包括計算技術、點鈔技術、會計書法、基礎會計模擬實訓、財務會計模擬實訓、成本會計模擬實訓等,一般安排在大一、大二,使學生掌握會計專業的基本業務內容、會計處理和操作過程,培養學生專業基本技能和應用能力;專業及崗位實驗是在學生學習完專業課程后開設的,包括稅收實務模擬實訓、財務管理崗位實訓、會計核算崗位實訓、企業管理模擬實訓、審計實務模擬實訓、ERP實訓等,一般安排在大三,使學生掌握會計專業的系統的、綜合的技能,培養學生專業知識的運用能力和會計職業判斷能力。創新創業實驗,一般是開展創新創業大賽或創建模擬公司,安排在大四上學期,使學生熟悉創業真實過程,培養學生團隊協作意識、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增強學生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自主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在實驗教學平臺中,在現有的高職高專實驗的基礎上,要注意盡量創造真實的經濟環境,培養學生辦理銀行結算、進行納稅申報的能力,可以考慮將學生分成若干大組,每個大組包括企業小組、銀行小組、稅務小組,每個小組中,“一人一崗,各司其職”,培養學生的崗位意識。不同小組之間有業務往來,不同大組之間也發生業務往來,比如說不同大組的企業之間有采購、銷售等日常業務,同時與其他小組之間還會發生銀行結算和稅務處理業務等。
2.1.2實習教學平臺大學四年每年安排一次會計實習,第一次是認知實習,讓學生去校外實訓基地參觀、了解,對企事業單位所處的環境和實際工作情況有一個感性認識,一般安排在大一;第二次、第三次是崗位實習,在部分專業課程結束后,到校外實訓基地或其它企事業單位進行實習,熟悉各崗位的職責分工和具體工作內容,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和會計業務處理流程有一個比較完整的理解,大二、大三各安排一次。第四次是畢業實習,安排學生到企事業單位的實際會計工作崗位上去,一般時間安排在大四下學期。要加強實習平臺的建設,首先要有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但長期以來,由于會計工作的特殊性,企事業單位對與高校建立會計實習基地的意愿很淡薄,會計專業的學生實習一直以來就是一個難題。作為高校來說,一方面要與各類企事業單位多多溝通聯系,實行校企共建,互惠互利,實現實踐教學資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另一方面,以投資、擔保、管理、財務咨詢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師事務所等一大批中介機構為突破點,加強會計中介機構實訓基地的建設。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這樣一大批會計中介機構已經開始壯大起來,他們把會計工作當做是一種對外提供的技術服務,不再排斥實習學生的參與,而且在業務旺季對于實習生助理有很大的需求。這樣,學生可以親身參與到各類企事業單位的擔保、咨詢、審計、評估等項目,在實踐中加深對對專業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1.3實踐教學平臺主要包括社會調查、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等,社會調查一般安排在大三的假期進行,可以針對會計教學或會計改革的熱點問題定出要調查的內容,采取問卷調查、抽樣調查、網上調查和實地調查等多種形式,了解企事業單位生產經營、會計機構設置、會計制度建設等情況,了解會計工作的組織、會計人員素質、會計核算、會計管理等情況,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為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提供寫作素材。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都具有實踐性和理論性的雙重性質,學年論文是學生對一學年所學專業知識在專業實習實踐的基礎上進行的理論總結,一般安排在大三下學期;畢業論文學生對大學四年所學專業知識在各類實習實踐的基礎上進行的理論總結,一般安排在大四下學期。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的寫作,作為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來說,要強調從實踐中選題,在實踐中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對于那些通篇理論論述,缺乏實踐內容支持的論文,可以考慮要求重新選題和定位。
2.2提高教師實踐能力
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到實踐教學的質量,現在的高校教師大多是從學校到學校,沒有在企事業單位工作過,缺乏實際會計工作經驗。學校要積極創造條件,建立與校外實習基地、企事業單位、會計中介機構的聯系和交流機制,鼓勵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定期到這些單位掛職,從事具體的財務工作,積累會計實踐經驗,提高實務處理能力,更好地滿足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需要。也可以多組織會計專業教師到兄弟院校參觀學習,交流教學經驗,多參加教育界和會計職業界組織的學術交流、研討活動,提供相互學習的平臺。建立校外注冊會計師、注冊審計師、注冊資產評估師等財務專家以及經驗豐富的會計從業人員檔案,保持經常性的交流,促進產學研結合,還可以定期將這些專家學者請進校園作相關內容的專題講座,甚至直接授課。同時支持會計專業教師參加職業資格和專業技術資格的考試,并要求取得資格證書,達到會計教育對“雙師”型教師的要求。
2.3建立實訓技能和質量評價體系
完善和規范實踐教學評價,建立實訓質量和技能評價體系。評價體系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對學生專業技術水平和實踐操作能力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另一部分是教師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要制定評價體系的詳細考核指標和考核方式,對學生的考評可以采取閉卷考試、開卷考試、口試、社會調查、社會實踐、手工模擬、上機模擬等多樣化的形式;對教學質量可以建立學校、教務處、系部、學生和校外財務專家五級監控和評價體系,采取學校抽查、系部檢查、教師自評、校外專家評學、學生評價等多種方式,尤其對實驗實習過程進行嚴格監控,分階段進行考核,從而對整個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進行科學的評價。
農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農村則是社會穩定的基石。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新農村建設成了全面實現現代化建設的必由之路。建設新農村不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必須有相應的資金投資。[i]但在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使農村的基本面貌有了相當大改觀之后,新農村并沒有真正地發展起來。由于農村收入相對較低,留在農村沒有出路,村子里的年輕人大量外出務工,導致建設中的新農村呈現出空心村的狀態。新農村是為農民建的,但建設中的新農村卻沒有農民,這就出現了理論與現實的相悖,也應該引起我們對于新農村建設的進一步思考。
一、空心村概念的界定
學界對于“空心村”概念的界定存在兩種主流觀點:一是地理意義“空心村”。如李衛華認為:所謂“空心村”,是指由于村莊規劃嚴重滯后,一些農民新建住宅時,為追求住宅寬敞,在村子外圍新辟宅基地建房,造成了村中老宅基地空閑和地閑置,形成外實內空的“空心”村落。[ii]而張昭則認為:“空心村”就是村莊面積盲目擴大本科畢業論文格式,新住宅多向村外發展,村莊內部出現了大面積的空閑宅基地的一種特殊結構布局的村莊。[iii]二是人文意義上的空心村。如張志勝就認為“空心村”是指由于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吸引農村中的有知識、懂技術的年輕人來到城市工作,造成農村人口在年齡結構上的“空心化”;[iv]陳旭堂、王舒則更為簡單地將在“空心村”概括為“缺乏青壯勞動力的農村社區”論文格式范文。[v]
當前情況下,對于空心村的理解我們應該從兩個維度出發:既要顯示出其在地理上的狀態,又要體現出其人文上的特征。因此,筆者認為:所謂空心村主要是指由于城鄉發展的不均衡和農村資源的有限性所造成的農村內部宅基地閑置或青壯年勞動力缺乏的現象。大量農村人口的外流,不僅導致了新農村的“空心化”,更嚴重的后果便是與之而來的農村的衰落與貧窮。老人和小孩注定承擔不起新農村建設的重任,年青人的缺失,給新農村建設戰略的實施蒙上了一層陰影。
二、新農村建設的空心村現狀
為了客觀地了解北京郊區新農村建設的現狀及其出現的問題,2010年12月18日至2011年6月27日,我們先后多次對延慶縣井莊鎮老銀莊村進行了詳細的問卷調查和現場訪談:匯總訪談記錄6篇;發放問卷110份,回收有效問卷105份,問卷回收率96%;男女比例56:49,較有代表性地反映了北京郊區新農村建設的現狀。
對新農村建設成效的評價
對新農村前景的看法
項目
比例
項目
比例
非常明顯
4.80%
會讓農村有一個徹底的改觀
18.10%
比較明顯
31.50%
會對農村有些好處,但作用不會太大
42.90%
一般
26.70%
只是一場政治運動,不會有什么改觀
25.70%
不太明顯
26.70%
不清楚
13.30%
非常不明顯
10.50%
————
————
臺灣清華大學黃春興教授在談臺灣的收入分配變遷時提到:臺灣的發展得益于私營經濟的發展,而私營經濟的興起則得益于臺灣的土地私有化政策,許多農民可以通過土地的抵押與轉讓獲得資本的原始積累,進而發展臺灣的工商業。科斯定理也告訴我們:只要產權明確且交易成本很低,那么市場配置資源就是有效率的。在此,我們可以通過對農村土地產權的改革來使農民擁有一定的產權,并且通過產權的使用與轉讓讓農民獲得其回鄉創業的資金支持。在當前情況下,有效的資本原始積累政策不僅為農民工回鄉創業開辟了市場,也為其提供了資金保障論文格式范文。
(2) 村莊環境的整治
由于我們所討論的引導農民工回鄉創業主要是指引導其回到自己所在的農村發展現代農業和工商業,所以農村的投資環境和整體狀況對于農民工的回鄉創業將有重要影響。通過表五我們也可以知道:農民對于政府的新農村投資意向和新農村建設的態度是相當理性的,為了自己村莊的發展,他們不僅愿意在口頭上附議,也愿意付出自己的實踐。
是否愿意去村辦企業工作
對政府投資重點的意見
對義務興修基礎設施的看法
項目
比例
項目
比例
項目
比例
工資高了就去
13.30%
扶植種植大戶,解決大眾就業
17.10%
樂意參加
66.70%
工資說得過去就去
34.30%
補貼慰問貧困戶
21.90%
不想參加
10.50%
不管工資多少就去
47.60%
進行基礎設施建設
25.70%
給一定補貼才參加
22.90%
不想去
4.80%
村民平分掉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27-0057-02
從1990年國家教育委員會基礎教育司成立“提高青少年創業能力教育聯合革新項目”協調組正式進行創業教育的實驗和研究,到2014年11月28日教育部下發《關于做好2015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創新創業教育在我國已經整整走過了25年的發展歷程。筆者在對我國創新創業教育25年發展歷程梳理的過程中,將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發展劃分為創業教育概念引入初期的自發探索階段(1990―2002.4)、政府行政部門引領下的多形式探索階段(2002.4―2010.5)和整合創新教育和創業教育的理念突破階段(2010.5至今)三個階段,并從教育理念、政策法規、學術研究、實踐事件四個維度對上述三個發展階段的特點進行了歸納總結,以期為我國創新創業教育將來更好地發展提供借鑒。
一、創業教育概念引入初期的自發探索階段特點分析
1.教育理念維度分析。1989年柯林?博爾在其提交的《學會關心:21世紀的教育圓桌會議報告》一文中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概念―創業教育的概念,又稱“第三本教育護照”[1]。我國隨后在1990年成立了協調組,并以6個省市為項目單位,正式開展創業教育的實驗和研究。但在此階段,僅有部分政府部門和少數高校意識到了創業教育的重要意義,社會主體對于要不要開展創業教育還有爭議。
2.政策法規維度分析。正是由于此時創業教育僅得到了部分政府部門的認可,因此雖然在政府行政部門的會議及文件上開始出現有關創業教育及促進創業的論述,但一是主要集中在教育部、,其他政府行政部門很少涉及,二是引導、鼓勵性的語句多,沒有落實相應的配套政策。以1998年的《共青團工作跨世紀發展綱要》和1999年教育部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為例,前者提出“增強創業意識,提高創業能力”,后者提出“加強對教師和學生的創業教育”,對于創業教育如何開展并沒有詳盡的論述。
3.學術研究維度分析。筆者在中國期刊網全文數據庫中以“創業教育”為主題詞,對2002年以前發表的論文進行關鍵詞匹配檢索,共檢索出論文105篇,其中1999年僅有5篇。不難發現,此時對創業教育的研究尚處于萌芽階段,不僅相關學術論文數量偏少,而且沒有出現相應的研究成果。
4.實踐事件維度分析。此階段的實踐嘗試主要集中在兩個層面,即高校層面和政府層面。在高校層面,1998年清華大學借鑒1983年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做法,發起了首屆“清華大學創業計劃大賽”,在實踐型創業教育方面進行了積極嘗試,值得一提的是此項賽事隨后演化為“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并一直持續至今。在政府層面,2000年教育部確定北京市留學人員海淀創業園等10個創業園為國家創業園示范建設試點,開始嘗試開展創業示范點建設。
二、政府行政部門引領下的多形式探索階段特點分析
1.教育理念維度分析。從1999年起,我國高校開始擴招,2002―2003年擴招后的第一批專科生和本科生相繼畢業,隨著高校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加,大學生就業難問題逐漸顯現,面對此種情況,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要靠不斷創造新的就業崗位來解決就業問題。從此,要不要開展創業教育已經成為一個無需再討論的話題,探討的內容逐漸轉為如何更好地開展創業教育[2]。
2.政策法規維度分析。相比前一階段,此時的政策法規出現了三個明顯特點:一是2008年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明確規定“鼓勵和支持開展就業前培訓、在職培訓、再就業培訓和創業培訓”,對創業教育從法律的高度給予了認可。二是政府各行政部門聯合下發文件的情況明顯增多,開始形成創業教育的合力。例如2005年的《創業投資企業管理暫行辦法》就是由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等10個部委聯合的。三是關于創業的扶持、激勵政策開始不斷出臺。以2007年下發的《關于促進創業投資企業發展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為例,該通知明確規定“可按70%抵扣創業投資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
3.學術研究維度分析。隨著人們對創業教育必要性的逐漸認同,從2002年開始,我國對創業教育的研究不斷增加。筆者在中國期刊網全文數據庫中仍以“創業教育”為主題詞,對2003至2010年間發表的論文進行關鍵詞匹配檢索,共檢索出論文2782篇,其中2010年的論文數量達到875篇。另外一個顯著的變化是研究的范圍不斷拓寬,研究的內容不斷深入。以2009年的研究論文為例,論文研究內容涉及創業教育模式、創業教育體系、創業基地建設等多個方面。
4.實踐事件維度分析。從2002年到2010年,無論高校層面還是社會層面都在政府行政部門的引領下對創業教育開展進行了積極地嘗試。在政府層面,首先從國外引進了2項創業培訓課程即SYB創業培訓和KAB創業培訓,一直沿用至今并取得了積極的成效。其次致力于創業教育研究向深度和廣度發展。2009年4月16日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創新創業教育分會在中南大學成立,作為隸屬于我國高等教育學會的全國性學術團體,創新創業教育分會致力于深化、普及和開展創業教育,分會的成立也標志著我國創業教育研究不斷走向深入。
在高校層面,2002年中國人民大學等9所大學被教育部確定為創業教育試點院校,拉開了我國大學研究與實踐創業教育的序幕。在社會層面,以中央電視臺為代表的媒體積極響應的號召,開始注重營造濃郁的創業文化氛圍,多檔創業教育主題節目應運而生,如2009年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隆重推出的“青年創業中國強”大型電視活動和2010年中國教育電視臺在黃金時段舉辦的“創業有道”系列電視講座。
三、整合創新教育和創業教育的理念突破階段特點分析
1.教育理念維度分析。2009年“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研究”調研通過專家鑒定,結果顯示高校畢業生從事的創業項目中,大部分是技術含量偏低的生存型創業,真正參與高科技創業僅占創業人數的17.11%[3]。另據麥可思的一項調查顯示,2009屆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僅占畢業生總數的1.2%,遠低于發達國家20%~30%的比例[4]。上述兩項調查結果使人們開始重新思考創業教育的理念,并最終促使了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的產生。該理念將創新的元素融入創業教育,著力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更正了“創業教育是只針對少數有創辦企業潛質的學生開展的技能性教育”[5]及“定位于培養少數創業明星的創業教育理念”[6]等片面觀點,將創業教育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2.政策法規維度分析。此階段的政策法規呈現出明顯的標準化特點。2010年教育部下發《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以文件的形式對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予以明確。2012年教育部下發《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創業基礎”教學大綱(試行)》,對“創業基礎”課程的性質、要求、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要點均作了明確的規定。
3.學術研究維度分析。在實現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的突破之后,研究成果不斷展現。前一階段關于創業教育模式、創業教育體系、創業基地建設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顯著成果,如溫州大學“以崗位創業為導向的創業教育新體系”[7]等成果均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另外,這一階段出版的與創新創業教育相關的著作與教材明顯增多也從側面證明了研究取得的成果。
4.實踐事件維度分析。2010年教育部成立了“高等學校創業教育指導委員會”以進一步推動創業教育的學科專業化發展。在高校層面,2011年中央部委所屬的109所高校啟動實施了16300個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8],為踐行“讓全體學生成為創業教育的受益群體”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做了積極嘗試。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隨后于2012年推廣至全國所有高校。
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目前已經經歷了創業教育概念引入初期的自發探索階段、政府行政部門引領下的多形式探索階段和整合創新教育和創業教育的理念突破階段3個階段。但我國目前仍未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并且就業形勢依舊十分嚴峻,創新創業教育作為解決上述問題的支點,在未來必將有更加廣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柯林?博爾.學會關心:21世紀的教育圓桌會議報告[J].教育研究,1990,(7).
[2]施永川.大學生創業教育面臨的困境與對策[J].教育發展研究,2010,(21).
[3]石國亮.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M].北京:研究出版社,2010:223-224.
[4]施永川.我國高校創業教育十年發展歷程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3,(4).
[5]張冰,白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概念之辨[J].高教探索,2014,(3).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15-0019-02
當前網絡、報刊等媒體報道了很多本科畢業生乃至研究生畢業后,適應不了工作壓力和社會環境,做出了逃避等一些極端的做法,包括部分在大學期間表現非常優秀的學生,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也不盡人意。社會不專業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適應性通常表現在:初到社會后不知道如何與人相處和交往;不知道如何處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各種在學校不會遇到的復雜情況;不知道如何安排和處理個人生活等,導致該部分學生走上社會后有失落感和挫敗感,心理素質差的畢業生開始否定自我,從而嚴重影響了他們在社會上的表現,有的甚至走上自我毀滅的道路。大學畢業生的社會不適應性越來越受到社會以及高等院校的關注。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自1998年被國家列為一個新的專業以來,現在幾乎每個高校都設置有該專業,取得了長足發展。[1,2]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知識的日益更新以及企業對畢業生的要求越來越高,全國高校中的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仍存在諸多問題,培養目標及目的不明確,專業課程設置不合理等導致各個高校的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特點不突出,沒有創新性,這些問題若不能很好的解決,勢必會影響該專業的生命力。[3]
黑龍江科技大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從2001開始招生,培養了上千名畢業生,為黑龍江的區域經濟乃至全國的IT業做出了卓越貢獻。近年來黑龍江科技大學更新教育理念,依據社會對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畢業生的要求對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培養模式進行了改革,大力推動能力培養和素質教育,把傳授知識與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重點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為他們以后步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依據社會需求和學校特色,制定好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隨著社會的發展,大信息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特別是2014年“兩會”的召開,當前需要大量的專門技術型人才進行大數據收集分析、處理,為政府、企事業單位的決策提供信息輔助。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于信息與專業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計算科學專業人才培養來說,既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遇。歐盟委員會《就業指導綱要》中指出:要培養大學生就業能力、創業能力和適應能力共三種能力,這里的適應能力就是指的社會適應能力。教育部要求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畢業生能成為信息技術或科學與工程計算中能解決實際問題的高級專門人才。[4]因此,結合社會對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需求和黑龍江科技大學的“自強不息、創業創新”的辦學精神,將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人才培養定位為主要培養具有扎實的數學基礎,較強的數學思維能力,掌握信息與計算科學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身體素質,較強的專業素養,良好的文化修養,能運用所學知識和熟練的計算機技術解決信息處理、科學與工程計算、金融領域中的實際問題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二、改革課程體系設置,適應最新技術發展
在課程設置上堅持“強化專業基礎,突出特點特色,培養綜合能力”的辦學原則,把課程體系分為四種類型:素質拓展類課程、計算數學類課程、信息科學類課程、技術實踐類課程。改革模塊化的課程設置,課程設置承前啟后,避免每門課程的獨立性和脫節性。為了適應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設置了數據挖掘和Hadoop平臺等一系列課程,使學生在校就能緊跟時代技術潮流,畢業后能盡快適應社會發展。在一、二年級,加大專業基礎課的教學、課時量等,充分保證學生具有較強的專業基礎,為以后考研等進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礎。到三、四年級,各個方向的專業課全面展開,積極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以后的職業規劃按不同方向選課,跨專業選課,擴大知識面。開設的課程也會隨著新技術的大量涌現而更新,最后形成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課程體系。
三、提高實踐教學質量與學生的動手能力
2014年號稱中國高校畢業生最難就業年,但同時企業需要大量技術性人才,這就構成了中國畢業生結構性失業的重要特征。高校中各專業加強學生專業技能訓練、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是辦好該專業的重要問題。[5]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實踐教學的目的是能運用所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能解決信息技術或科學與工程計算或運籌控制中出現的實際問題。實踐教學體系的好壞直接關系著培養“社會適用型”人才目標的實現。
1.課程設計
對于課程設計,在掌握、理解好本門課程理論知識的同時,做到理論聯系實際。通過編寫程序、運用數學軟件解決本課程知識點的實際問題,使學生獲得科學研究的基本訓練,提高實際動手能力。課程設計時間由原來整個大學期間的2個課程設計增加到每個學期都有2周的課程設計,使學生能做到本學期學到的知識馬上可以實際應用,增強知識的融會貫通。
2.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
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是學生結束大學學業走上社會崗位的臨界點,也是大學期間最重要的鍛煉機會,對于接觸和適應社會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兩年,通過院系領導和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聯系企業建立實習基地,讓全部學生“頂崗”實習,從而使學生能真正接觸工作崗位,適應社會。該做法得到了學校和學生的高度認可,今后還要將該想法進一步發揚光大。
3.畢業設計(論文)
畢業設計(論文)是本科教育的最后一個實踐性教學環節,是實現培養適應型人才各方面素質的重要教學環節,既是對學生大學四年綜合素質的檢驗,也是對指導教師工作責任心、研究水平和工作能力檢評的重要手段。通專業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論文的 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過幾年的努力,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在畢業設計(論文)方面做了如下嘗試:選題方式采用雙向選擇和鼓勵同學們自主選題,對于就業學生要求一定要結合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真題真做,全部來自于工程實際,從而使學生畢業后能以最快的速度適應社會。對于要進一步深造的學生,讓其與教師一起參與科研,為其進一步讀研奠定基礎。既鍛煉了學生科研方面的能力,也比較容易得到高質量的畢業設計(論文)。[6]
4.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加強文化修養教育
創新教育體系是以培養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造能力等為目的的系統教育活動。目前我國大學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國家特別鼓勵有創新思維的大學生創業,帶動其他人就業。但是目前高校中沒有真正的創業實踐課和創業實踐基地。大一、大二年級鼓勵學生選修全校人文、經管類的課程如“人機交往”“企業管理”等,加強學生的文化修養,培養學生的創業創新能力。從大學一年級開始實施本科生導師制,鼓勵學生積極到專業基地創新實驗室或參與到教師的相關教科研項目中來,培養學生的科研興趣和創新能力。實踐證明,經常在創新實驗室跟著教師做科研的學生,綜合素質明顯提升。課下鼓勵有能力的學生積極參加各種專業競賽活動如ACM程序設計大賽、全國數學建模大賽等,為以后的就業增加砝碼,最終達到提升學生創新水平和創業能力的目標。
四、小結
經過多年的研究與實踐,黑龍江科技大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社會適應型人才培養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社會在發展,社會對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畢業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應該對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不斷地研究和實踐,科學定位,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的社會適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葉明鳳,姜成志.新世紀信息與計算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大學數學,2008,24(2):3-6.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周曉晶.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途徑[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5(2):2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