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8 15:07:2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民辦教師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本文作者:姜波劉金鳳工作單位:廣東商學院
在民辦高校所走過的三十多年的歷史征程中,應該從整體上來講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無論是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還是在師德建設方面都是取得了巨大的成績的。尤其是在師德建設方面,他們中的大多數人視生如子、在工作中勤勤懇懇、踏實敬業,他們為民辦高校的發展壯大作出了重大貢獻。但是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急需解決的問題,表現出了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在師德建設方面所存在的固有特點,是值得我們高度關注的。主要問題及其特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受社會外界因素的影響,使部分思政課教師道德出現了滑坡。例如,當前我國正處于改革開放的關鍵時期,面臨著市場經濟的滾滾狂潮以及中西方文化交融與撞擊,許多傳統的道德觀念也受到了嚴重的沖擊,整個社會的道德出現許多新變化,使人們產生種種迷茫和困惑,例如,小悅悅事件中人心的冷漠,老人摔倒無人攙扶,做好事怕被誣陷等等,當然社會上的這些不健康、不文明、不道德的惡習也在沖擊著寧靜的高校校園,使部分思政課教師的傳統價值觀、道德觀出現了退化,甚至滋生了一些不良傾向,嚴重地影響了思政課對學生的教育。例如,有的思政課教師過度關注自身利益,而把教師工作就只視為一種穩定的謀生手段,從而淡化了教書育人的神圣使命;有的不安心做教師,常常是“身在曹營心在漢”,沒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而是過多地抱怨,心浮氣躁、急功近利,想得過且過,敬業精神急需加強;有的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只顧完成教學任務,不敢大膽地管理課堂紀律,從而嚴重地影響了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學習效果。,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社會地位、權益沒有受到應有的尊重與保障,所以導致部分教師缺乏安全感。雖然法律規定了“民辦學校教職工在業務培訓、職務聘任、教齡和工齡計算、表彰獎勵、社會活動方面依法享有與公辦學校教職工同等權利”。但是事實上,一般的民辦高校僅僅為教職工交納了養老保險金和醫療保險金;而有些經濟欠發達地區是不給教師繳納失業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的;有些學校甚至限制教職工的種種權利,如限制考研、考博、職稱評定等,即使有些人評上了職稱,但也得不到聘任,教師基本沒有申訴權。而且民辦高校“以學生為上帝”,這就使學生對師資的期望變成挑剔。教師好不好,行不行,不是依靠專家、同行的評價,而是主要看學生的評教。在民辦高校中,學生對教師不滿意就主動要求調換教師的比例遠遠超過公辦高校,同時課時量又大,超負荷運轉,使很多教師身心疲憊。有些學校往往只注重硬件設施的投入,而師德制度的建設卻是非常滯后的。制度缺失和制度建設滯后是導致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師德問題持續存在的根本原因。首先,培訓機制不健全。當前,有一部分民辦高校正處于盲目的擴張時期,因而對教師只是重利用,卻不重培養,其中也包括師德方面的素養。這種態度使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在師德培訓上大多只是流于形式而已。例如,在組織新教師培訓上,過多的就是強調對學校的認可度,忽略了對其進行教師師德、素養方面的培訓。當然雖有一些院校也制定了師德建設規章制度,但大多數都是脫離現實,或者難以實施、操作。其次,評價機制不科學。目前,許多民辦高校的思政課教師在師德評價方面還只是流于形式,內容也比較空泛。師德并沒有真正成為教師業績考核的重要依據。教師在晉升職稱、工資調整時,學校多是憑借其科研成果、課時數等硬件,并沒有把學生評教、專家評教、同行評教進行一起量化,所以在這種導向下,勢必會造成一些思政課教師師德觀念淡薄。再次,激勵機制不明確。當前,一些民辦高校缺乏對思政課教師的激勵措施。很多學校,包括公辦院校對思政課教師的地位認可度是低于專業課教師的,認為只有專業課才是本學校重要的品牌特色,而忽視了“兩課”的重要作用。所以對于思政課教師的激勵措施也是存在著巨大的差別的,這樣就會嚴重地抑制了一部分思政課教師的奮發積極性。
解決問題新舉措雖然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師德建設有其特殊的問題與特點,但是也存在著它本身固有的規律,我們一定要把握其規律,探索建立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的師德是具有其外在性的,是可以測評的,所以應構建多層次的監督體系。首先建立學校領導、教師、學生和家長四位一體的師德監督網絡。通過院系領導聽課或調研,教學督導委員會不定期地抽查聽課,本院系教師互評,學生每學期對教師進行綜合測評,學生家長反映等途徑及時把握每個思政課教師教書育人的工作狀況。其次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資源,在學校校園網上建立“師德監督網站”,鼓勵學生對教師的師德行為狀況進行公開評價,也鼓勵教職工之間互相進行監督與評價,督促每個思政課教師提高職業道德。最后通過教育使教師由職業道德的他律轉化為職業道德的自律,由師德規范的外在要求、外在規范與約束轉化為自己的內在要求、內在規范與約束。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的師德是具有示范性的,這樣應該大力宣傳、報道那些在實際工作中教書育人模范人物的先進事跡,又要注意發現培育身邊的教書育人典型。身邊的典型更具有說服力和教育作用,要大力宣傳表彰和獎勵,發揮榜樣的示范作用。不僅包括精神層面的獎勵也應該包括物質層面的獎勵,例如對師德高尚者在職務評聘、晉級晉職、進修深造等方面應優先考慮。而對于那些違背教師職業道德、造成不良影響者,要予以嚴重處分,使校園的師德建設得到進一步的凈化。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的師德建設是具有可塑性的,所以應培養教師的自律意識。無論是公辦高校還是民辦高校,無論是專業課教師還是政治理論課教師,都是受過多年的高等教育的,對于大是大非、善惡美丑還是清醒、了解的,所以應通過多方面的渠道培養每一名教師的自律意識,使每一個教師都能自我學習,自我約束,自我提高。21世紀,科技和人力資源成為社會發展的核心要素,這個時代經濟的發展有賴于科技與人才的發展,而科技的進步和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有賴于依靠良好的教育。而教育的發展其中的一個重要決定性因素就是教師的素質和水平。人們把教師比作“紅燭”、“春蠶”,這是教師奉獻精神的寫照。筆者認為作為21世紀的思政課教師,不僅要能夠照亮別人,自己也要學會使自己永遠燦爛,這樣能使我們傳統的道德美德永恒地得到傳承下去。
二、民辦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意見
不論公辦高校抑或民辦高校,高校都需要職業道德。從社會的文明、教育的規律以及高校發展的角度出發,高校師德建設必須堅持不懈、全面謀劃、提高標準、不斷完善。對比退休的老教師,青年教師更有可塑性,要讓民辦高校青年教師與學校共發展必須加強師德建設。民辦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
1.及時更新教育理念
一個高校的理念是高校進步的靈魂,是方向的指引。師德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靈魂,能否培養出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大學生,關鍵在于民辦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理念,以及能否把這一理念貫穿教師的教學活動。以三亞大學為例,三亞大學是一所建校剛剛十年的年輕學校,但是三亞學院教育理念不斷創新、及時更新,抓住教育的時代脈搏,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自身特色,同時不忘學習老牌大學的優良傳統。2014年9月,三亞學院與清華大學合作建設的民辦高校德育研究院成立,這也是清華大學擔負國家德育教育研究的研究中心首次在民辦高校設立研究院。對于民辦高校,建設成高起點、大志向的高校,為我國精神文明和思想建設積累經驗責無旁貸。
2.促進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制度保障
民辦高校的教育市場化逐步滲透到民辦高校建設的各個領域中,既然是市場,就要建立好市場本身,為高校教師師德提供寬廣平臺。既然是市場更要堅持符合事物本身規律,根據高等教育規律改變資源配置。
(1)堅定民辦高校青年教師的學術取向。
高校教師的學術取向即為教師的職業理想。所謂職業理想,就是人們從事某種職業希望達到的某種成就。學術研究是高校教師的立身之本,要重視教師的職業理想保護。民辦大學與公立大學一樣有大學之精神,就像董云川所說:“大學教師若無能于學術研究,其知識便是僵死的,就不會具有鮮明的科學追求精神,也就無法進入大學科研和教育要求的境界,無法培養出具有創造性的學生,無法拿出學科前沿的學術成果,也就失去體現大學本性的能力基礎”。民辦高校在學術上重視評價制度,以尊重知識、尊重專業為核心,是保證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前提。
(2)科研環境保障,資金條件支持。
青年教師面臨工作、生活雙重壓力,民辦高校要關心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努力為他們營造一個安心做科研的環境,并且應發揮自身優勢,通過企業解決學術經費緊張、科研資金不足問題,幫助民辦高校青年教師成長和發展。
(3)堅持教學、科研和師德相統一的職業觀。
要想成為一名師德高尚的教師,首先要有高尚的理想,選擇教師這個行業,就要對教育作用有深切理解和重視。師德是教師處理自己和他人、集體以及社會關系的準繩,是教師從業行為的準則。教師的職業理想是教師師德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樹立了崇高的教師職業理想,才能產生高尚的師德行為。教師職業具有與科學研究相結合,提升科研水平、磨練教學的藝術,形成對學生的精神感召力:用寬廣深厚的知識、躬身踐行的敬業精神感染學生,讓學生見賢思齊。
(4)青年教師要注重自身建設,力求德才兼備,服務社會。
馬克思指出,“科學絕不是一種自私自利的享樂,有幸能夠致力于科學研究的人,首先應該拿自己的學識為人類服務。”青年教師應該精心提煉教學內涵,教授方法,做好本職工作。要正確認識自己,發揮自己的優勢,還要找到自身與團隊的正確結合點,融入團隊,構筑學術的共同體,不斷提升自己,做真正有德有才的合格教師。
對于備課投入的多少是一個教師能否上好一門課的先決條件。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是一個自我提升和思考的過程,教師只有在課前進行了充分的備課,才能更好地理解所講授的內容,也才能更好地教授學生。如果教師在課前不進行充分地備課,他對知識的掌控能力就會大打折扣,在這種情況下是不能教好學生的。
(二)教條主義
在教學的過程中,有一些教師總是照本宣科,只是知識的搬運工,將書本上的內容搬到了PPT上,講課的時候,不能脫稿、不能聯系實際,使學生聽起來很是乏味。在大學里,教師本應是傳授思想的角色,可大多數教師還是只能教枯燥的理論,而不能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不能體現大學教育的特色,使大學教育喪失了它與基礎教育不同的功能。
(三)不積極進行自我提升
如果要當好一個大學教師,就需要不斷地學習與積累,不斷地對自己的知識儲備進行更新,只有這樣,才能不脫離時代,才能使教出來的學生符合時代的要求。但是,現實中卻是大多數教師,由于對于前途的不穩定而擔憂等因素而不能安下心來做學問,抱著應付的心態來對待教學,這樣其實是對學生極大的不負責任,也是違背了教師教書育人的根本和教師的職業道德。
(四)重科研輕教學
民辦高校由于其獨特性,大多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在這樣的目標下,本應該是重教學、重實踐的,但是,在現實中卻是學校對科研的重視程度遠遠大于對教學的重視程度,因此,造成了一些教師重科研而輕教學的現象。在大多數民辦高校的職稱評定以及教師薪酬的調整制度中,科研所占的比重大多大于教學的比重,而且衡量科研成果的依據就是論文的發表,這樣的體制與學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不太符合。因為一個人的時間是有限的,如果將太多的時間放在科研上,必定會減少教師教學的精力,同時,教師不并不代表他沒有思考或者不做研究。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自我的充實和提高,對一些問題進行思考,其實也是一個研究的過程,而且,會把課也上得更好,但是,這些卻沒有辦法用一些具體的標準來衡量,無法放到制度中來對教師進行評價。因此,造成了一些教師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這樣的現象,對于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民辦院校來說,也是一種違背師德的現象。
二、加強民辦高校教師師德建設的建議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于高校教師尤其如此,因為,它與基礎教育不同,其教育對象是心智已經發育成熟的成年人,在大學期間,他們所受到的教育以及他們所處的環境,影響著他們對于社會的看法,影響著他們將來走向社會以后是否能更好地回饋社會,而是否具有良好的師德是教師能否培育出身心健康并且符合社會要求學生的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因此,針對以上在民辦高校建設過程中出現的一些違背師德的現象,本文提出以下建議。第一,端正態度,正確看待學生。雖然民辦高校的學生大多文化基礎不好、自我約束力不強,但是,他們同樣有著對于知識和提升自我的渴望,他們希望能夠在學校里學到使他們以后能夠走向社會的知識與技能。所以,民辦高校的教師首先要改變對這些院校學生的看法,不能認為他們是一群不可教的頑劣之徒,不能認為他們不愛學習就以一種應付的心態來對待他們,不能平時不認真備課,也不積極主動地進行自身的學習與提高。第二,做好備課工作,寫好教案。四川大學錦江學院嚴廷德教授的手寫教案曾經一度風靡網絡,嚴廷德教授也被學生大力傳頌,學生更為津津樂道的是嚴廷德教授的認真、負責與靜心,而這些正是當下高校教師所缺乏的一些認真的品質。在嚴廷德教授看來:“多媒體始終只是一種輔助工具,如果過于依賴它,反而會讓學生的強制記憶能力、瞬間記憶能力、書寫能力等得不到鍛煉。手寫、板書的方式能夠帶動課堂互動,有利于讓學生回歸傳統、融入課堂。”現在的年輕教師習慣用多媒體做教案,沒有靜心剖析的備課,很少會有人手寫教案,但是,“手寫”其實是一個修身養性的過程,能培養人的專心、細心、耐心、毅力等優秀品質,做學問、搞研究都需要沉下心來,耐得住寂寞,慢慢積累文化學養。年輕教師更多地應該學習老教授的毅力、認真、負責與靜心,只有這樣,才能搞好學問,才能教好學生。第三,豐富教學方法。民辦高校的學生,雖然大多文化基礎不好、自我約束能力不強,但是,他們普遍思維活躍、喜歡新奇的事物,他們更喜歡在一些有趣的教學過程中學習知識與技能,所以,針對這些學生的特點,民辦高校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摒棄照本宣科的教學方法,應該多與學生互動,用他們喜歡的方式對他們進行教學,例如:案例教學、情景模擬等方式,以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更多地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第四,積極地進行自我提升。在這樣一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知識的更新速度平均不到三年,而我們使用的教材卻大多是十多年前的知識,因此,作為教師,只有不斷地吸取新知識,不斷地從各種途徑獲取行業發展的新動態,才能使自己不被時代所淘汰,才能使培育出來的學生更符合時代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沒有課的時候多讀一些書籍、論文等來充實自己,同時關心社會動態,使理論能與實際相聯系,使教學與社會需求等緊密結合起來,這樣,也能使學生受到的教育更符合時代的要求,從而使培養出來的學生更具有應用型的價值。第五,學校績效考評等制度的改革。對于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院校來說,應該改變它重科研、輕教學的考評制度,讓教師更加專注于教學。學校要在教師薪酬、績效等制度上進行改革,讓教師能夠無后顧之憂,安心于教學,將心思多放在學生身上,體現學校對學生的關懷。只有教師把教學搞好了,學校才會有更長遠的發展。
三、結語
學生評教是“以學生為中心”的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體現,作為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中的一個重要方式,“學生評教”能夠建立起“教”與“學”信息溝通的橋梁[1],是整個教學體系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教學質量評價的重要一環。
在民辦高校開展學生評教活動更是十分必要的,其一,教學活動是一個教與學雙向互動的過程,教師教得好不好,學生說了算,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教師教學效果最有權力的評價者。學生評教作為評價教師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彰顯了民辦高校“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師可以通過學生評教的結果,認識到自己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加以改進,促進教學方法的改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及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其二,教學質量作為民辦高校生存和發展的根基,學生評教既是其教學質量得以保障的必要環節,又是高等教育評估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高等教育教學的改革和發展。學校教學管理部門可以根據學生評教的結果準確及時地了解教師的教學情況,加強教學管理,針對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作相應的調整,全方位監控教師教學過程,確保學校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一、民辦高校學生評教存在的問題
1.評教指標體系設計不盡完善。
高校學生評教指標體系是開展學生評教工作的重要載體,科學合理的指標體系是保證學生評教有效性的基礎。[2]目前許多民辦高校評教指標設計不合理,有些學校則干脆直接照搬其他學校的評教指標,有些則僅有抽象籠統的一級指標,如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態度和教學效果等,每個一級指標下面又有若干二級指標內容,學生在評教時往往難以把握好其中的度。且各項具體的評價指標在語言上比較概括、缺乏新意,使得學生閱讀困難甚至不能把握指標的確切內涵,致使部分學生評價時連項目的標題也不看就直接得出結論,影響評價的科學性。[3]此外,評教指標體系的設計要注意考慮民辦學校的辦學特色及實際情況,照顧學科特點、不同學科、不同課目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目標有很大差別,如文科課目側重語言表達,理科課目側重邏輯思維,不能用同一個指標體系衡量。再者,評教指標設計者多為學校管理人員,不能站在教師和學生的角度綜合考慮,教師和學生往往處于被動狀態,對評教活動易產生抵觸情緒。
2.師生對學生評教認識不足。
學生作為評教的主體,其對評教的認識程度直接關系著評教結果的有效性。如果學生對教學評價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沒有足夠的重視,就勢必影響評教結果的公正性。[4]民辦高校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多數學生會認為評教與自己無關,純屬浪費時間,本能地產生抵觸情緒,且擔心遭到被評教師的“報復”,違心地給予其優良評價或為完成任務敷衍了事。而且,學生對評教的目的和意義認識不足往往會導致在評教時加入個人情感因素,以自己對這個教師是否滿意,要求是否嚴格,甚至課堂是否經常點名為評價標準進行打分,這樣平時教學能力強、教學效果好的老師,反而成了滿意率最低或較低的;個別不怎么認真負責但同學生關系處得好的卻得了高分,學生評教結果失真。
教師作為評價客體,對學生評教的積極心態和主動配合是確保學生評教有效性的重要條件。[5]民辦高校青年教師較多資深教師較少,一些教齡較長的教師自恃自己教學水平較高,認為學生不能評判教師教學,對學生評教結果表示不屑或不重視,在以后教學中依舊“我行我素”,該怎么教還怎么教。部分青年教師為了在學生評教時能取得較高的分數,放寬對學生的要求,甚至變相地討好學生,這些均不利于學生評教的有效開展。
目前大部分民辦高校的學生評教一般安排在學期末進行,這樣雖然可以使學生經過近一個學期的學習對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水平等各個方面更加了解,但整個學期中缺乏有意義的過程性評價,學生對教師教學的問題和意義無法及時傳達給教師。各高校的學生評教一般采取定量評價的方式,即學生評教量表,雖能在短時間內收集大量數據以供比對,但量化的數據不能使教師了解學生的真實意見和心中所想,定量評價應同定性評價相結合。
此外,學生評教作為一把雙刃劍,學校對評教的結果處理得好,學生評教的功能才能有效發揮,反之則影響學生評教的有效性。部分學校以學生評教結果作為衡量教師評獎評優、職稱評定、獎金發放的標準。河南某民辦高校就明確規定,學生評教分數排在前五名的教師給予相應獎勵,分數最低的教師取消年終獎金,這樣已大大偏離了以學生評教促進教師教學質量提高的初衷,也容易影響青年教師教學的熱情和積極性及師生關系的和諧。
2市場營銷案例教學的理論背景
在20世紀初,案例教學被運用于市場營銷教學中,其方法、內容日漸完善豐富,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所謂市場營銷案例就是針對一定的教學目的,圍繞選定的企業營銷活動中的一個或者幾個問題,以事實為素材編寫成的對某一實際情境(如市場營銷活動)的客觀表述。在這個情境中,可能包含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也可能包含有解決這些問題的一些方法。案例問題有多有少,有小有大,只要是和專業相關,或多或少能詮釋相關的營銷理論知識。明確了什么是市場營銷案例,那么什么是市場營銷案例教學?所謂案例教學,是為了一定的教學目的,教師指引學生通過對營銷案例的調查、閱讀、思考、分析、討論和交流等,就有關問題做出判斷決策,從而讓學生學會并掌握運用所學習到理論知識,進而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加深學生對營銷基本原理、概念和策略的理解的一種教學方法。市場營銷學作為一門以管理學為基礎,綜合運用經濟學、心理學、行為科學等理論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綜合性。所以,民辦高校在教學中有必要將學生置身于貼近現實的營銷環境中,使其作為管理者對營銷活動進行管理。但由于自身能力及教學條件有限等各種原因,學生不可能完全真實地參與一個企業的全部營銷決策活動,案例教學將教學和實踐相融合,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案例教學是在一個比較自由的情景里進行的,教學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因此,搞好案例教學,教師必須做好充分的備課,靈活地運用教學技巧來指導、案例教學的工作。
3案例教學在民辦高校市場營銷課程中組織與實施策略
3.1案例教學法準備階段。
首先教師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的要求以及學生的真實情況、民辦高校的教學條件等綜合考慮,制定適合市場營銷專業的案例教學法的教學方教案。其次,教師制定出與教材配套的教學任務規劃,具體包括教學目標、教學程序、設備分配工作以及具體分工等。教師應該在課前進行心中預演教學流程,清晰掌握案例教學的過程以及為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意外事件做好提前準備。充足的準備工作為教師更好完成教學目標奠定基礎。
3.2案例教學法實施階段。
民辦高校教師從市場營銷專業角度出發,明確案例教學的程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引導和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觀點。教師在具體的案例教學中根據具體情景給學生耐心做出正確的指導。
3.3案例教學法總結階段。
模擬教學完成之后,教師必須及時進行實驗的總結歸納,對學生在案例教學過程中的表現進行激勵和評價,指出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優點和不足,重點糾正教學過程中學生出現的錯誤觀點和做法,另外,民辦高校在條件允許情況下可以邀請專家參與案例教學,并認真聽取專家意見。
4案例教學法在民辦高校市場營銷專業教學中常用的方法
4.1情景案例分析法
民辦高校的市場營銷專業教學中的情景案例分析法的應用是圍繞一些與市場營銷相關的課題,從營銷實踐、案例等相關資料中采集材料,根據資料編寫實驗模擬指導策劃。在課堂上教師安排學生扮演策劃書中各種營銷角色,使學生身臨其境,切實從心理上體會模擬的情景。讓學生們在過程中應用理論知識進行實踐操作,來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比如,在銷售案例分析中,教師創建某一特定的銷售情景,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力針對不同銷售問題提出最佳解決辦法。另外,教師在模擬過程中正確引導學生盡快進入扮演角色。
4.2仿真案例分析法
仿真案例分析法即在教學中采用現代科技方法、多媒體教學設備以及分析公司營銷活動訓練。學生們在分析過程中運用已掌握的市場營銷理論知識結合現代科技方式,使用計算機、傳真、電話等設備把具體營銷案例輸入計算機進行情景變化的操作,利用影像資料進行聲像模擬,運用營銷系統仿真軟件,按照教學目標進行實踐和編寫。仿真案例分析法達到真實工作崗位效果,民辦高校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們的工作能力必然得到很大提高。
4.3綜合案例分析方法
市場營銷的綜合案例分析法具有多學科、多角度、多層面的特點,突出了案例分析實踐具有綜合特點。使得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更加清晰,培養了民辦高校學生的操作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性綜合素質。分析的實踐方式多種多樣,教師按照分析實踐的教學目標的要求,使學生表現出主動性、創新性及教師的引導性,教師根據具體情況適當給學生提出具有討論價值的市場營銷專業知識方面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也可以邀請富有經驗的營銷管人員參與進來,或者各校之間聯合,進行案例分析實踐。實踐完成后,安排學生根據模擬實踐經驗,進行市場調查,編寫營銷策劃方案書,鍛煉學生獨立自主能力,充分發揮大學生的創造能力。
5案例教學法在民辦高校市場營銷教學中應達到的效果
5.1通過案例分析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案例分析教學法運用過程中,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要參與者。教師起到糾正學生錯誤、解答學生提出疑問的作用。案例分析教學法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自主操作能力、學習能力、應變能力。采用案例分析教學法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使得學生切身體會崗位要求,為民辦高校學生以后就業樹立信心。
5.2案例分析教學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民辦高校市場營銷專業教師在教學中,除了完成教授學生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也是教師的重任。通過案例分析教學法在課堂的應用,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巧妙規避了注入式教學方法的弊端。教師角色地位與作用也隨之發生轉換,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作為課堂活動的引導者,有效指導學生將理論知識實踐化。除此以外,教師在指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人際關系交往、應變能力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5.3通過案例分析教學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
市場營銷專業是一門實際應用性強的學科,注重從多角度、多層面培養學生認知能力,因此民辦高校在教學中應設立多個教學目標。采用案例分析教學法,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興趣,確保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參與,有效實現了理論基礎與實踐相結合,提高了課堂效率。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在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學習市場營銷知識。
2、職業化培養模式
作為一所民辦高職院校,應該立足于真實的崗位角色,實現職業化培養模式。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時,需緊密圍繞各行業標準、企業單位職業崗位的人才需求。應明確規定培養目標,培訓規格和要求(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專業技能、綜合素質),職業和崗位,專業核心課程,職業資格證書,實踐教學環節(實驗實訓、實習等)的學分和學時等。尤其實驗實訓課時比例應占總學時的70%以上,貫徹“以實踐教學為主導”的職業教育理念,以實訓為主體、理論課程依附于實踐課程的培養計劃,實現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
3、課程體系模式
3.1“崗位化”課程設置。“崗位化”課程設置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專業知識的應用為主要目標,結合企業單位崗位需求的技能人才開設,探索體現職業崗位特色的課程體系。轉變盲目傳授知識、盲目積累知識的傳統做法。還要與職業標準相融合,教學內容盡量覆蓋國家職業資格標準,將學生職業資格證書與教學考核結合起來,做到教學考核與職業標準保持一致。并且加大實踐教學的比例,可根據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主動地、及時地調整培養目標及教學模式。
3.2“項目式”課程建設。推行“項目式”課程建設。要求任課教師整合原教材中符合“項目式”教學內容,結合真實項目,自行編寫教材及講義,制定新大綱、新教學計劃。在課程教學時要求以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為主線,將真實應用中典型案例分解成幾個由簡到難、循序漸進的課程模塊,通過選擇課程模塊的學習,進一步加強學生的能力培養、訓練力度,提高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通過模擬實訓、社會實踐、企業實習等環節,在進行知識技能培養的同時,加強基本素質和工作責任心等素質的教育,使學生畢業時成為一名合格的專業技術人員。
4、實踐教學體系模式
三平精神”即平凡之中的偉大追求,平靜之中的滿腔熱情,平常之中的強烈責任感。體現了社會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既是一種品質修養,情操風范、思想境界,也是對我們每一位教師和每一個公民的基本要求,所以做為教師要能準確地理解“三平精神”的內涵,把“三平精神”深入到我們的內心,轉化為我們的精神財富,把“三平精神”化為我們的實際行動。 教師這一職業很平凡,但平凡中更顯其偉大。從中國古往今來的教師狀況,我們不得不承認,現在的我們更被重視了,更顯自由了,待遇也更好了。我們還有什么理由挑肥揀瘦?教師崗位是一種辛苦,一種付出,也是一種收獲,一種享受。教師的工作艱辛又繁瑣,平凡有偉大,教師的工作是良心活,它需要我們教師艱辛的付出,不屑的努力,持之以恒,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甘為人梯,熱愛學生,熱愛教育,在普通的教學崗位上,恪盡職守,嘔心瀝血,淡泊名利*,執著追求,把所有的光和熱傾注到教書育人的事業中。教師要做有心人,平時多觀察了解學習,并正確引導,做學生的朋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實現以生為本的教育目的。教師在做人方面更要發揮榜樣的作用,為人師表,表里如一,身體力行,以身作則,以德施教,以德育人。要堅定信念,志存高遠,以人民教師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做人民滿意的教師,在工作中真正做“三平教師”,并加強學習,鉆研業務,扎實工作,認真閱讀教育類雜志,不僅給與自己正確引導,而且能使自己對教學各方面的內容有全面的認識,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學生喜歡的老師。
教師一定要培養自身良好的素質,腳踏實地地投身教育工作中。不應該抱怨命運的不公,帶著情緒去參加教學。魏書生說過:“大材小用何嘗不是一件幸事?”知足的人才能感到真正的幸福,教師也不例外。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養,豐富自身的底蘊,傾情投入教育教學工作,積淀方法,摸索經驗,在活動中歷練,才能促成自身的專業成長。要想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有一番出色的表現,沒有捷徑,只有靠自己,一步一個腳印,實實在在地去學習,去探索,去實踐,去*思考。教師,作為培養人才的人,教學素質
必須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必須樹立現代教學思想,掌握淵博的知識,具有較強的信息素質和學習能力。我作為教師中的一員,必須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教學工作,必須腳踏實地地學習研究,才能在自己的專業素養上成長起來。我個人感覺教師素質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作為一名教師,應具備“對人民教育事業無限忠誠,有高度的事業心和獻身教育事業的精神;有正確的教育思想;有科學的教育管理能力和方法;有公正廉潔的品質;有實事求是的思想作風”這些基本素質。作為合格,優秀的教師會懂得,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處于平等地位,教師不能以權威自居,而是作為引導者出現,既把學生看作是教學的對象,更把學生看作是教學的主體和學習的主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理好與學生的關系,贏得學生的尊敬,信任和喜愛是構成良好課堂氣氛的最關鍵因素。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視學生如朋友,讓學生感到自己是具有獨立人格的,被尊敬的,被關愛的人。 新的學年又開始了,我一定會嚴格要求自己,做三平教師。
一、民辦高校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專業培養缺乏實用性、科學性,未能形成專業特色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經濟發展中需要各類人才。民辦院校本應該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有效汲取最優生源,然而眾多民辦院校在專業設置上,大同小異居多,在設置課程時貪多求全,包羅萬象,缺乏專業針對性和市場適應性。部分民辦院校由于師資問題,專業課老師極少,眾多民辦院校基礎課程開設過多,而設計到學生技能的專業課就特別少,很容易導致學生對專業的認識不足,專業技能缺乏;個別民辦院校為了節省辦學成本,還大量縮短專業課課時,專業教學理念得不到根本保障。因此,很難在專業課程中體現出科學性和系統性。大部分的民辦院校專業設置雷同,培養模式相同,層次水平不夠分明,未能形成有特色的專業。
(二)教學管理體系不健全,教學管理隊伍缺乏必備技能
民辦高校在教學管理上沒有形成健全的管理體系,重教育而輕管理,教學管理隊伍建設不夠重視。在選用上要求設置不高且不注重培養,致使教學管理隊伍來源混雜,素質參差不齊,人員結構不合理。比如部分教學管理人員沒有系統接受教學管理知識和現代技術教育培訓,缺乏必備的基本技能與能力,包括文字能力、協調組織能力、專業培養方案等的理解能力。部分教學管理人員在管理上還處于一種淺層次、低效率的管理,缺乏現代化管理理念和科學的方法與手段。還有個別民辦院校教學督導機構形式主義,沒有有效監督教學管理。
(三)教科研沒有一體化,欠缺氛圍和經費支持
教師的科研活動要與教學緊密結合,同時吸引學生參與到科研課題中來,這樣才能做到教學相長。很多民辦高校的老師不愿意搞科研,原因多方面:青年教師不敢科研,認為科研是專家的事情;民辦院校對于科研的支持力度不大,過大的課時要求量,經費支持量少,嚴重影響教師的科研熱情;民辦院校本身的在申請科研項目上社會的歧視和不公平待遇。眾多的民辦院校教科研沒有一體化,教學是教學,科研是科研,到部分以教學為主,沒有形成科研氛圍。
(四)教師隊伍建設不合理,尚未形成高效的教師團隊
民辦高校專兼職教師比例不合理。部分民辦高校兼職教師占60%以上,在一些大城市的民辦高校,甚至達到90%以上。而隨著民辦高校規模的擴大,市場機制的完善,沒有全職老師不能滿足擴大辦學規模、提高教學質量的要求。目前民辦教師兼任居多,年齡結構呈現兩頭大,中間小,缺乏中青年骨干教師,出現中年人才斷層的現象。教師隊伍中,部分教師職業道德低下,教學適應能力欠缺,尚未形成高效的教師團隊。
二、民辦高校教學管理創新路徑及其建議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向縱深發展和教學管理現代化步伐的加快,知識經濟、信息社會、網絡時代的到來促使民辦院校教學管理不得不“創新”以適應社會的發展和要求。
(一)提高教學創新管理意識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創新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而民族素質的提高,創新精神的培養,關鍵在教育。教育能否辦好,取決于學校教學管理者的創新意識。教學管理者是學校辦學方向的引導者,教育方針政策的貫徹者,師生員工的教育者,人際關系的協調者,學校運轉的組織者。他們創新意識的高低,事關教育改革的成敗。增強學校教學管理者的創新意識,對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精神,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在新形勢、新情況、新任務下,全面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樹立科學的“人本觀”,提高教學管理水平,增強服務意識管理觀念。要經歷一個從強調“管”的權威性向“管”的制度化、公開化,進而重視對“理”的不懈追求上來。廣泛開展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發展育人的活動,尋求新思路,開辟新途徑。
(二)制定教學管理創新方案
首先,優化專業課程設置。淡化基礎課與專業課界限,保證專業課課時和師資,讓學生提早進入綜合專業環境,提前接觸專業實踐。突出教學內容 的“應用性”。基本理論知識以“必需、夠用”為原則。專業課程的理論部分應削枝強干、刪繁就簡。教學過程應不重推導,而重結論和應用。教學重點不是概念“是什么”,而應當告訴學生“怎么用”。寬基礎、重專業,解決理論課的學科本位體系,教學內容深而多的弊病;二是具有靈活性、彈性結構,有助于課程的整體優化,具有明確的崗位針對性。
其次,重視師資隊伍建設。中老年教師帶動青年開展教師科研活動。培訓青年教師,要求他們熟悉教材、掌握基本的教學技能。應盡量給他們創造“再學習”的機會,包括各種形式的教學培訓、上公開課、競教、看課等,使他們逐步掌握先進的教學手段,領略先進的教學觀念。要建立和完善一套新型激勵機制,需要建立教師完整的績效檔案。
再次,重視科研工作,加大經費支持力度。民辦高校應該高度重視教學科研工作,牢固樹立了“以科研為先導、靠科研創一流大學”的思想觀念,把教學科研工作放在主要工作,化科研隊伍建設,增加教育科研經費投入,加大教育科研力度,使全校內形成了教學科研氛圍,有力地推動了教育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從而取得了良好的科研效益和豐碩的理論研究成果,進一步促進教學教育質量。
(三)加強教學管理創新監控和效果評估
要提高教學質量,必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監控體系和評價機制,否則難以提高教學質量。民辦高校必須與時俱進地抓教學質量,就要使教學質量監控步入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在質量監控中融入現代教育思想觀念,融入現代信息技術,創新建立一套較為完善、科學、規范,能夠促進學校教學質量全面提升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教學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教學監控。比如各種教學檢查、各種教學評估、各項教學環節、各種調研工作等等。
民辦高校教務處管理者應經常性不定期到各個教學單位,深入課堂,隨機聽課,了解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同時觀察師生的精神狀態、教學氛圍。建立多元評價體系,將質量監控貫穿于課內、課外和學生全面發展的各個環節。以監測教學過程為重點的期中教學檢查。每學期在學期中途,教務處可以檢查教師的教案,學生作業,學生課堂筆記,教學札記,教研活動記錄,教師論文總結,班主任日志,教學成果等。要求各個二級學院教研室每學期對教學檔案資料進行一次檢查評比。學校定期就各教學單位的教學工作進行全面評估,主要內容包括:教學改革、隊伍建設、教學管理、質量監控等。制定課程改革質量評估指標體系,主要對某門課程的師資水平、教學規范、課程標準、教材、教學手段、教學改革、教學效果、教師評價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評估檢查。建立以二級學院為單位的教研活動評估,包括檢查二級學院教學研究課題,或教研隨筆,或教改論壇等及其產生的教研效果 通過這種評估活動,形成多元互動交流的教研模式,推動學校教研質量。(作者單位:西安培華學院商學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