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8 15:07:0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二、采取多種模式,引導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探究性教學的核心內容,是讓學生在探究性的摸索中,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帶著興趣和目的進行探究,自主地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且聯想此前所學習到的知識,嘗試多種方法,最終完成任務,并能夠舉一反三地完成其它的類似操作與任務。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教學方法,比如,有些問題讓學生以個體的形式來自主解決,有些任務需要讓學生們互相結合著解決,還有些任務則是需要大家以團隊的力量來完成。所以,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教師的安排也是不容忽視的。比如簡單地在文檔中插入藝術字或者是改變整體字體及布局特點,這些基本上都是簡單而且即定的操作,讓學生以個體的形式獨立探究。而有些問題個體學生往往會出現片面的現象,就需要讓他們實行互相結合、團體操作等方式來完成。比如圖文排版過程中的各種效果的操作、對區域內數據的各種不同的運算,這些需要兩個人合作,比如甲讓乙做出某個效果或者是計算出某幾個數據之間的和或者是順排倒排等。再如對文檔中圖片的多種排版模式的練習與應用、插入圖表等任務,需要以小組為單位來完成,尤其是插入圖表,如何插入,插入什么形狀?又要用哪些模式?數據如何在圖表上顯示等等,這些需要團隊的力量,群策群力,完成任務。
三、教師多重角色,適時給予評價
探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它符合新課改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要求,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并不是只讓學生去探索便完成了教學,教師在探究性教學中仍然是主導地位,教師決定著探究性教學的進展,把控著探究性教學的走向。并且,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扮演出任務的角色和模式支配的角色,還要看準時機,適時地給學生們的探索給予評價。教師的評價是對學生最大的肯定,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克服自己學習與操作過程中的問題,進一步改變錯誤的操作,從而改正自己的操作。比如在插入圖表的任務完成過程中,我的要求是,以某個區域的數據為目標,將其以圖表的形式表現出來,而在操作的過程中,很多同學都只是簡單地將數其據以餅狀的形式將其比例呈現出來,只有少數同學是將這些數據同時也顯示在餅狀圖上,并加以箭頭的指示。這種情況下,教師就應該適時地給予學生們評價,讓學生們知道為何要將數據清晰明確地全部反應在餅狀圖上,又如何將它們全部明朗地顯示出來。
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模式是老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講,學生在臺下似懂非懂地聽,師生之間互動幾乎為零。而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日益豐富的媒體資源,新課標也要求教師不能再以“填鴨式”教學方式為主導,而要實行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模式。
(2)促進了課堂上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
高中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特點就是壓力過大,時間和精力分配不均勻,加上課堂時間有限,造成師生之間的互動缺失,使得高中數學的教學工作達不到預期效果。而使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之后,勢必會大大改變這一情形,首先老師有更多的時間備課,網上有更豐富的課程資源供老師選擇,課堂上老師就會騰出更多時間對教學效果做出檢驗,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增加,關系變得融洽,一定程度上會提高教學質量。
二、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技巧
(1)以現代通訊工具為媒介,制定教學重難點。
高中學生因其思維層次和知識基礎的不同,就要求教師在把握高中數學教學重難點的時候進行差異性選擇。第一,要仔細研讀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和配套教材,結合本班學生整體層次和自己的教學能力進行確定。這樣,即使在教學過程中出現偏差,也可采取必要措施進行補救。第二,要求學生課前預習,通過現代通訊工具。學生在預習過程中產生的疑難雜癥收集起來,制定課堂教學重難點。
(2)博采眾長,潛心制作高品質課件。
現在的高中生所處的是一個信息大爆炸、信息設備日新月異的時代。因此,單純靠老師的一張嘴和一塊黑板,已經不能滿足他們對知識的需求。多媒體技術給教師教學提供了形形的圖文影像和豐富的示范,從而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的積極性。一個高品質課件應該具備重點突出、布局合理、結構簡單、清晰易懂等特點,符合學生認知能力和心理接受度,能恰到好處地吸引學生注意力,起到畫龍點睛的目的。
(3)信息技術的運用應以突破教學重難點為根本。
新課程標準要求信息技術要運用于教師的教學過程,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確實給我們的教學活動帶來了不少便捷。但我們一定要堅持適度原則,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活動的目的是要解決教學重難點。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只是一種輔助手段,它從根本上動搖不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地位。因此,教師在進行多媒體教學時,要知道哪些手段能夠促進學生思考能力的開發,哪種方法適得其反,浪費了課堂時間。
(4)做好調查反饋工作,讓信息技術的作用更好發揮。
很多教師陷入了這樣一個誤區,認為在課堂教學中加入了多媒體信息技術,課堂效果就一定完美無缺。事實并非如此。教師想要清楚知道自己的課堂受不受歡迎、效果有沒有達到、學生有沒有掌握課堂所學,不能憑空設想,要及時做好各項反饋工作。通過學生反饋回來的信息,做到取長補短,在不足中尋找彌補的方法,改進工作方法,改善教學手段,不斷推進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
2.信息技術背景下高中通用技術教學優化策略
在信息技術背景下高中通用技術教學優化,就需要將通用技術與信息技術進行有機的整合,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資源以及教學評價與信息技術的整合。
2.1高中通用技術教學目標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高中教學課程中的通用技術課程與信息技術課程在教學目標與教學要求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都同屬技術學科。高中通用技術課程主要是通過教學實踐,來增強學生自主創新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技術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信息技術課程算是一門輔助工具課程,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教學,培養學生掌握信息技術,并利用其達到教學的目標。所以在高中教學過程中,在利用信息技術的同時,還應該加強對通用技術課程教學任務的完成,將信息技術整合到通用技術課程教學目標中。
2.2高中通用技術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策略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高中通用技術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豐富教學內容,是教學的方式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還可以全面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減少教學難度。關于高中通用技術教學內容與教學策略與信息技術的整合,主要體現了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利用信息技術對通用技術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可以豐富高中教學的方式,并且能更加形象、直觀的將教學的內容進行展示。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不僅僅在通用技術教學的課程設計上,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手段進行各個階段的通用技術課程教學。第二,高中通用技術課程中,有許多章節都是在教學實驗室中完成的,這主要與通用技術課程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密不可分。在此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實現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并利用信息技術去解決實際的技術問題。學生要在通用技術課程中很好的掌握電子技術,就必須通過大量的實驗,并通過討論、總結,這樣才能更好的掌握相關的知識,使掌握的知識更加的牢固。我們有很多高中學校,其實并不具備讓學生進行大量實驗的條件,所以可以用專業的仿真軟件來進行模擬實驗,這樣也能達到原來的教學目的,這也是通用技術課程的教學策略、內容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通過信息技術對高中通用技術教學內容以及策略的整合,不僅簡化了較為繁瑣的課程,降低了教學的難度,而且能夠讓學生在更加生動、形象的氛圍下學習知識,大大提升了學習的效率。
2.3高中教學資源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在高中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在目前信息化高度發達的時代,如果僅僅按照教材上的內容進行講授,那么在知識面上就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與高中通用技術教學資源的整合,可以利用目前網絡信息高度共享、豐富、無時間空間界線等特點,能夠充分利用這些教學資源,將信息技術合理的整合到通用技術教學課程中。這樣整合的優點在于,學生不僅僅可以學習到教材上的知識,還能拓展新的知識,緊緊與時代接軌,并完善課本中的知識。如高中教學中,一些實驗的過程與背景材料,不可能詳細的整篇整幅的闡述,學生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就能去了解,這樣不僅僅能夠豐富知識點,還可以鞏固原本學到的知識。
2.4高中通用技術教學評價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高中通用技術教學中的各個環節,都需要有教學評價的實施,這樣才能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也是提高通用技術課程有效性的主要手段。將信息技術與教學評價進行整合,不僅體現在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上,還體現在通用技術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制定有關通用技術教學的網站,并設立學生的個人檔案,將學生的個人檔案儲存到教學網站上。制定詳細的教學評價標準,讓學生通過網站能進行自我評價,還可以利用網站實現學生與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其次,教師可以將學生在通用技術教學過程中的小發明、論文、設計等成果展示到網站上,這樣能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促使其更加積極的參與到通用教學過程中。
高中階段是學生人生中最為關鍵的時期,這一時期學習、思想壓力都比較大,他們非常渴望有一門技術既能用于學習提高效率,又能解決生活實踐中的許多問題。而信息技術以其時代性、先進性和實用性恰好滿足了他們的心理需求。一般來說,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會保持持續不竭的動力,因為這門學科的發展是持續不斷的,它不僅解決學生學習中的諸多問題,還解決了生活生產中的諸多問題。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各方面。第一,工具性。信息技術是社會高速持續發展的工具,只有掌握這項技術,才能在未來社會建設中發揮作用;第二,現代性。時展速度加快,信息技術每時每刻都在更新換代中,就科學技術領域來說,其知識和技能的先進性始終處于時代的前沿位置;第三,應用性。社會各個領域發展過程中,都或多或少的涉及到信息技術,包括計算機文件處理、數據分析計算、圖形資料的構成等等。
二、新課改下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設計的要求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設計過程中,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
1、以學生的自我、自主發展為前提。現在的學生從小學階段就開始學習信息技術并運用信息技術,到了高中階段,大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在知識理論的支撐下,學生的自學能力已經得到充分的發展。這門學科知識滲透的廣泛性和社會實踐性,也堅定了學生的自學信心。因此,學生的自主學習已成為了一種必然。教師應該精選教學案例,讓學生對其進行自主剖析,正確理解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幫助學生建立信息技術協作、協同能力。
2、以社會需求和社會實踐為動力。高中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目的和初中、小學學生不一樣,后者在于夯實基礎,前者更側重于運用。所以,在課程設計中,應著眼于動手、立足于操作、根植于運用、放眼于更新。通過電腦的普及和運用、通過網絡和生活的密切聯系等相關知識,使學生認識到這門技術已經滲透到社會實踐的各個領域,可以說無時不有、無處不在。
3、以學科體系特點為依據。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設計過程中,必須遵循信息技術課程的特點。一方面,應該將信息技術作為一門學科,依據其學科體系背景等,合理的選擇教學內容;另一方面,需要遵循信息技術的特殊性,增加技能教學,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三、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設計方法
1、創造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教師需要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內容,創設探究性的情境,在課堂中對學生進行設疑發問,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理論知識。如在學習Excel這個內容時,可以問問學生有沒有參與過測試成績的統計與分析,有的話回顧一下:手工操作繁瑣不繁瑣;在分析和計算的時候容易出現什么錯誤。然后問:現在有了計算機能不能用它進行成績匯總、計算平均值呢?接下來,再讓學生閱讀Excel相關內容,帶領學生用Excel分析一個實際的成績表,學生就會發現用Excel既快速又準確,能很快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具體問題,興趣油然而增。
2、增加實踐教學。信息技術一旦離開了實踐,就會變成理論知識的“空殼”,也背離了教學目標和學科體系的應用功能,所以,應貫徹理論實踐一體化的原則。例如在學習字體的設置時,先和學生一同研討相關知識點,即:字體設置的方式、方法。然后,讓學生在計算機上進行相應的操作。當學生在學習“如何改變字形”時,由于學生有了前面的操作技巧,就可以大膽地讓學生自主實踐,逐步把握字符的加粗、傾斜、下劃線等方法。
3、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在具體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根據微機室的條件和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讓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探究信息技術問題。在分組時,充分考慮學生信息技術理論水平和操作技能的差異性、性格品質的和諧性。同時,還應進行有效的教學評價,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班級中展示探究的成果,教師給予中肯的評價,鼓勵、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習的主動性。
4、切合高中生實際,合理設計課余作業。設計過程中,教師必須了解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包括學生計算機上機操作能力、軟件工具運用能力等,同時也需要對學生家庭文化氛圍、學生個體差異等情況進行了解。在作業設計時,既不能使作業量過大,還必須保證作業具有足夠的新意,讓學生通過作業能夠鞏固學習的信息技術知識,同時還能夠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欲望。此外,還應考慮學科的滲透性和關聯性,使信息技術既能解決本學科的學習問題,還能夠幫助解決其它學科的學習問題,提高高中階段的整體學習效率。通過作業的科學設計和合理訓練,實現信息技術的知識、技能的鞏固、內化、遷移和拓展。
2突出教學重點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會涉及很多學生難以理解的生命現象和一些難以觀察的具體的生物反應,這些知識如果單純依靠教師的口頭講解,有時是很難被學生所理解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對生物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進行講解,使學生形成更加清晰和明確的生物知識網絡。例如,在講授《細胞的增殖》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結合相應的知識內容,將重點、難點突出出來,教師可以將細胞增殖的整個過程進行分解,利用一系列的圖片對細胞增殖的過程進行一定的解析。形象化、直觀化的圖片會使得學生的思維更加快速地進入思考的環境之中,從而減小對增殖規律的理解難度,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利用網絡資源,提高教學質量
在傳統教學中,學生需要面對大量的試卷,通過題海戰術提高自己的成績,這與現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不符。采用多媒體教學之后,網絡上資源豐富,學生可以通過教師指導,自己在網絡上尋找需要的資源。另外,學生可以把網絡上存儲的教學視頻隨時下載觀看,對于學生提高學習效果有很大的幫助。由于化學是自然科學的重要部分,現在化學又分為材料科學、環境科學、能源科學和生命科學,所以在遇到相應題目或者知識點的時候,教材中可能并沒有詳細的解釋,但是通過互聯網,學生可以自行查閱各種補充知識,甚至通過這些知識把相關的問題串聯在一起。另外,教師在授課時也可以通過互聯網上的信息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現在,科技發展速度飛快,有一些本來模棱兩可的結論,可能過了幾天變成肯定的結論了,這就需要教師掌握相關信息,避免出現教師講授內容與實際不符的情況,否則會讓學生產生教師不如自己的想法。
三、信息技術可以提高學生能力的培養
1.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高中化學課程中,有一些復雜概念和抽象理論,認識這些問題需要從具體到抽象再從抽象到具體這樣一個反復的過程。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學生的形象思維方面如果存在缺陷的話,可能會讓學生理解起來非常吃力。但如果能采用多媒體技術對這些問題進行模擬,那么學生會得到一個更加直觀的感受,從而加快認識過程。例如,在介紹晶體種類時,將不同種類的晶體類型通過三維動畫加以演示,那么學生在理解的時候可以大大縮短時間,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氯化鈉晶體中,每一個鈉離子吸引6個氯離子,同時每個氯離子吸引6個鈉離子,鈉離子和氯離子通過離子鍵結合,數量比為1:1,就像讀者看到這段文字的時候一樣,在沒有學科知識基礎的情況下,看到這段文字會很難理解這樣的晶體到底是什么樣子的,但是如果用三維動畫演示出來呢?相信即使沒學過化學中這個知識點的人只要看見了就能理解氯化鈉晶體是什么樣子了,這就是所見即所想。
2.通過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動手能力
可以通過虛擬實驗軟件,在課堂上演示原本無法實現的實驗以及看不見的實驗。有些實驗反應特別快,那么教師可以通過軟件模擬,并把反應速度調低,這樣學生就可以看到化學反應的每一個細節;而對于一些反應特別慢的實驗,則需要調快反應進程,這樣就可以在短時間內觀察到實驗的具體現象。對于硫酸的工業生產,由于需要較大的空間,所以在教室及實驗室內無法模擬這樣的環境,這里就體現出多媒體教學的優勢了。教師可以用軟件模擬制造環境,這樣就可以直觀地看到硫酸的工業制法;另外可以通過模擬化學反應微觀上的變化。通過這樣的模擬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這樣在以后的實驗中可以更加細致地觀察實驗所產生的變化,準確地了解物質的特性。
3.發揮形象思維的獨特作用
在實驗教學中,可以通過模擬軟件,把實驗過程準確、反復地模擬,這樣在學生進行正式實驗的時候可以更加準確地把握實驗應有的操作。
四、利用信息技術改善所有學科的教學
利用本地多媒體電腦和網絡協調工作,可以把有限的教學資源整合起來,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容易在一個愉悅的心情下把知識學會。但是,這樣的教學需要教師能有一個綜合素質的提升。例如,面對一道跨越學科的理科綜合試卷的題目,如果教師素質不過關的話,即使所有的資料齊全,也未必能對學生將題目講解清楚。所以為了更好地利用好信息化教學,一定要把多媒體電腦以及網絡的所有功能都利用上。第一,要充分使用計算機的處理能力。面對現在高性能個人計算機,如何全面利用計算機的處理能力其實也是一個問題。我們可以通過電腦把需要的東西轉化為數字化信息。例如,利用多媒體處理軟件把需要的圖片進行處理。或者對某些聲音文件進行編輯,模擬一些特定的環境。第二,在備課過程中,一定要處理好課堂中可能需要的課件。互聯網中有很多的素材,充分利用網上的素材,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例如,英語教師在備課時,需要找一段對話,這時候完全可以去電影中找電影的對白,這樣通過電影對白和課文中的對話相對比,給學生一個可以更深理解英語的機會。最后,在網上豐富的學習資源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找到更豐富的知識。但是,由于網絡的開放性和共享性,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對學生加以引導。
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實施英語情境教學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要想學好語言,就不能只是單純而機械的背誦詞匯、語法與句子,而是需要在真實的情境之中將英語作為一種交際工具來展開積極的交流與交際。但在傳統教學中盡管教師也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并積極運用實物、道具等,但限于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并不能為學生提供自然而真實的語言交際情景。對于基本的語法規則、語言規則學生只是機械記憶,學用脫節,這是學生語言運用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可見為學生創設真實的語言環境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性。采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突破傳統教學難以突破的時間與空間上的限制,為學生提供真實而自然的交際情景,將學生帶入特定的情景之中,從而引導學生展開真實的交際活動。這樣既可以加深學生對詞匯、語法與語言規則的掌握,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提高學生語言運用水平。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虛擬功能,圍繞具體的教學內容來從互聯網上收集與選取相關的圖片、音頻與視頻片斷等,通過教師的精心設計來為學生創設真實的情景,將學生帶入虛擬的語言環境之中,展開視聽說全方位的訓練,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讓學生開口說英語、用英語,從而讓學生在真實的語言情景中提高對詞匯、語法、句子的掌握能力,讓學生學會根據不同的交際情景來運用不同的語言交流,這樣更加利于學生語言實際運用水平的提高。
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供豐富學習素材
傳統教學中以教材為中心,機械照搬教材,將原本生動活潑的語言課上成了詞匯、語法的機械灌輸課,學生的學習視野也只是局限在教材上,這并不利于學生語言水平的提高。生活即教育,教育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尤其對于語言學科來說,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遷而不斷豐富和變化的,要想讓學生真正地掌握這門語言,能夠靈活運用,就必須要將語言的學習置于寬廣的生活空間,改變傳統的以教材為中心封閉教學觀。現代信息技術以強大的互聯網為依托,我們正可以利用互聯網強大的信息資源庫,利用計算機超強的綜合處理功能,來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素材,從而真正將英語學習與時展、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實現以教材為中心的開放教學,這樣才能實現將英語作為一門語言來學習,讓學生掌握語言真諦,提高學生語言水平與綜合素養。
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師生互動教學
傳統的英語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是教師單方的行為,是知識的單向傳遞,現代教學倡導互動教學,提出要引導教師與學生一起參與到教學中來,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來展開主動學習與探究,實現教與學的統一。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為師生的共同參與提供一個全新的學習平臺,既可以提供豐富的語言材料,同時還可以賦予學和輔助力,讓學生使用、了解與學習語言,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互動教學。為此教師要實現自身角色的成功轉換,要具備較高的教學水平與駕馭能力,在現代信息技術這種新的教學模式下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教師是由主演變成配角,少了一些灌輸,多了一些對現代信息技術的駕馭,多了一些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可以說在現代信息技術下的英語互動教學,并不是削弱教師的作用,相反愈發重要,是現代信息技術的駕馭者,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要借助現代信息技術這個互動平臺,來在師生之間展開互動交流,讓學生將語言知識轉化為語言能力,實現以學定教,師生共同參與、教學相長。
信息技術和學科知識之間的銜接和整合本質是對傳統教學結構的整合,創建出新的可以明確體現出學生在課堂主導地位的教學模式。高中物理信息技術教學模式根據具體操作方式不同可以分為專題教學模式、探究式以及創新教學模式等。本次開展研究的基礎是“機械能守恒定律”,因此結合所教授知識的具體特點,選擇探究式信息技術教學模式。機械能守恒定律就自身概念而言,相對抽象,學生理解難度大,應用起來更是具有較大困難。因此,就需要教師利用多媒體的直觀、形象性為學生們創設一個生動的學習場景,通過圖片、文字和視頻,充分調動學生各方面的感官神經。
二、具體教學環節的設計流程
1.做好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在多媒體課件上放置圖片或者視頻,比如游樂園的過山車、蕩秋千等,再提出問題,為什么過山車或者秋千可以記得自己最高點的位置而且還能第二次到達?通過利用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事物來導入新課程,這樣會讓學生感覺課程很輕松、新穎,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再將秋千等簡化為單擺模型,讓學生對簡化后的模型進行進一步的研究。2.幫助學生自我學習。成功導入,引出本節課的問題之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公布自己的問題。針對“機械能守恒定律”相關內容的學習,教師可以設置如下問題:(1)仔細閱讀課本上關于機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你認為“不變的量”具體指的是什么呢?(2)談談你自己對于機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3.師生合作探究學習。為了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教師可以在講臺上做實驗將長直鐵棒放置在鐵架臺上,然后將綁著小球的繩子釋放,比較擺動的位置以及鐵棒的水平線。學生通過這個實驗可以觀察到鐵棒的水平線以及小球擺動的最高點。實驗簡圖如圖1所示,借助于這個實驗讓學生明白動能和重力勢能以及機械能之間的關系。了解了基本的關系之后,向學生們展示作業,加深學生對這個概念的理解,便于靈活運用。
習題1:讓學生證明初始位置的機械能等于任意位置的重力勢能和動能的和,可以采用動能定理進行證明。待學生完成習題后,可以將正確的證明步驟呈現在多媒體屏幕上。具體證明步驟為:分別假設小球的初始高度、質量以及下落高度為h1、h2和m,速度為v,使用動能定理來證明小球的下落過程。W合=ΔEk,mg(h1-h2)=1/2mv2-0。通過移項整理,最終可以得到E2=E1。學生完成習題之后,教師應當對學生的表現情況進行簡要的評價。然后教師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來讓他們幫助自己歸納機械能守恒常見的幾種表達方式(教師需要對公式進行板書),加深學生們對于幾種不同表達形式的印象。4.小組合作探究學習。老師針對機械能守恒所需要遵循的條件提出問題,如:如果將空氣阻力納入到考慮范圍之內,那么機械能還會不會守恒呢?使用多媒體課件將習題1的形式進行相應的改變,即在mg(h1-h2)=1/2mv2-0公式的左邊添加Wf,且Wf<0,通過移項整理可以得到如下結果:E2=E1+Wf。通過對公式的變形,引導學生明確機械能守恒的條件,也就是空氣阻力不做功。5.拓展延伸學習。除了讓學生掌握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機械能守恒的不同表達形式以及滿足守恒需要遵循的條件等,還需要讓學生通過拓展練習來擴大學習視野。教師應當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在多媒體課件中超鏈接加入Flas。本次拓展延伸練習的目的是要讓學生明白在彈簧和小球所構成的系統過程中,如果只有彈力做功,那么整個系統的機械能也守恒。這就需要教師播放彈簧與小球構成的動畫,如圖2所示:
作者:錢英 單位:吉林省遼源市田家炳高中
二、優化高中歷史教學方法
1.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素質教育成為目前我國教育的核心目標。相對來說,歷史考試的內容難度也是越來越大,因此這種發展趨勢使得我國的教學模式不得不發生改變以適應教學的需求。現代信息技術是時展的產物,它將造福于整個社會。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科學合理地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對課程內容進行合理的安排,在有限的時間內將學生的學習量進行最大化,提高高中歷史教學的效率和學生學習歷史的質量。
二、利用多媒體課件,節省板書時間,擴充課堂容量
利用多媒體課件,部分粉筆板書如定義、例題題目等可用電子板書代替,節省板書時間。教學過程中,可根據不同的教學環節,適時添加或引入課外知識,比如相關的數學家、數學史、數學文化等,增加課堂密度與容量。如在講授極限的概念時,介紹劉徽的割圓術,讓學生了解我國早期極限思想的萌芽與發展;在講授微積分的概念時,介紹微積分的發展歷史,播放牛頓、萊布尼茲等數學大師們的圖片與生平,使學生了解數學的發展進程,感受數學家們的人格魅力,開拓視野。
三、利用數學軟件與多媒體的有機結合,突破傳統課堂的教學難點
常用的數學軟件很多,如:Matlab,Mathematica,Maple等,集符號運算、數值運算、圖形功能、編程功能于一體。通過多媒體可以展示數學軟件的強大功能。
1.利用數學軟件的繪圖功能,能直觀形象地展現教學內容
高等數學課被認為是單調、枯燥的,但是由于多媒體的輔助,提供了聲像并茂的圖文、色彩鮮明的教學氛圍,直觀形象地展現了教學內容。譬如在教函數的連續性的時候,通過數學軟件將連續與間斷的、不同間斷點類型的各種函數例子的圖形直觀地展現出來,使學生能迅速區別掌握;空間解析幾何和重積分這兩大部分內容對空間圖形的繪制要求很高,很多學生這一部分的題做不好,主要原因是空間想象力不足,在大腦里構造不出圖形,而利用數學軟件能夠清晰完整地展示出這些形象的圖形,從而克服限于課堂時間,教師無法在課堂上把所有的空間圖形逐一展示的困難。同時,數學軟件不僅提供各種基本幾何圖形的繪制,還提供各種復雜、特殊圖形的繪制和處理,能夠在不同的坐標系下顯示圖形,并能夠通過鼠標直接對產生的圖形進行各種處理,如變換角度、改變顏色等。這些都為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2.利用多媒體技術動態演示,突破了概念教學
在微積分教學過程中,極限、導數、定積分等概念的教學一直是一個難點,主要因為其中涉及到微觀的圖形分割問題,比較抽象,在普通的教學課堂上難以讓學生直觀地觀察和理解。利用多媒體技術,則可以動態地演示。譬如數列的變化趨勢,割線無限接近切線的動畫,分割越細矩形面積和無限接近曲邊梯形面積等,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得以生動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對定義有了透徹的理解,更好地抓住概念本質,從而能很好地運用概念。
3.利用數學軟件的強大計算功能,提高課堂效率
Malhematica,matlab等數學軟件能夠進行初等數學、高等數學、工程數學等的各種數值計算和符號計算,特別是其符號運算功能,給數學公式的推導帶來很大的方便。在不定積分的章節中,關于第二類換元法、分部積分法的積分題對高職學生來說較為復雜,是定積分解法的難點。而用數學軟件來計算,則使求不定積分變得簡單化,只需輸入變量即可得到結果。在線性代數中,教師在進行矩陣這一部分的講解時,往往需要花費過多的時間在板書上,講解起來更顯得非常吃力和笨拙。采用數學軟件則可以解決,譬如矩陣的加法、乘法、求逆的運算可以利用matlab軟件進行演示操作,以及矩陣的行列刪除、行列交換、轉置等都可以在Maple軟件中演示出來。這樣不僅避免了那些機械重復的計算和復雜的板書,節省時間,而且使得講解過程更為直觀,重要信息更為集中,利于教師將主要精力放在數學的思想方法傳授上,提高課堂效率。
四、利用信息技術,開設數學實驗,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