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1 08:41:4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幼師教育教學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是在學生來源上,先天不足。主要表現兩個方面,第一,生源不合理。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音樂素質要求大大不同于音樂專業的要求,許多考生只需經過文化課考試就能升入大學,無需經過專業測試和面試,使很多不具備學前教育基本素質的學生進入到專業領域。他們之前沒有經過任何訓練,音樂基礎差,為學生技能的培養帶來很大的難度。第二,生源減少。由于高校擴招,使更多的學生都以進入高中和大學為第一志愿,學歷較低的幼兒師范吸引力自然下降。另外,國家雖然規定幼師享有與中小學教師同等的待遇,但各地在落實過程中仍有不同。因此,學前教育專業生源大量流失,招進來的學生基本上都是升學無望的學生。加之生源減少,學校不斷降低標準,使招進來的學生整體素質不高,在源頭上影響了幼教事業的發展。
二是在教師配備上,隊伍缺乏。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在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方面還不能很好地適應當前學前教育專業,專業性較差。比如音樂聲樂專業教師可以擔任樂理視唱練耳課,打擊樂專業的教師可以擔任合唱指揮課,鋼琴課教師可以擔任音樂欣賞課,使教師變成全能型,針對性培養不強。目前,一些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主要來源于藝術專業、學前教育專業的本科生,他們中學術性人才多,理論知識豐富,實踐能力相對較弱,沒有幼兒園實踐經驗,甚至到幼兒園調研的次數都很少。因此,也很難站在培養幼兒園教師的角度來思考和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在他們承擔的教學實踐中,仍按照培養音樂、舞蹈等專業人才的方式來設計教學,來要求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另外,有的高職高專學校升格后,繼任的教師角色調整不到位,仍然固守原來的教學模式,加之與幼教機構聯系少,得不到進修的機會,幾乎沒有進行任何形式的實際性培訓,因此他們傳授給學生的內容常與現代幼教辦學理念相脫節,達不到學前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
三是在課程設置上,不夠完善。由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素質較低,因此,在課程的安排上要有相當份量的文化基礎知識,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壓縮了專業理論知識課,導致專業理論知識狹窄、層次較低。相對于傳授專業理論知識,學前教育專業在教學過程中更注重技能技巧的訓練。這種情況至少帶來兩種不良后果。一是因為對學生技能與技巧的傳授雖多,但學前教育專業也多是以課堂講解、教師教學為主,學生很難有實戰和演練的機會,動手實踐能力不強,從業技能差。所以一旦到幼兒園工作后,有的學生不能適應崗位,用人單位還需要對他們進行再培訓,費時費力。二是因為專業理論教學深層次的,諸如培養幼兒情感、意識方面的教學內容少,而且過于陳舊與單一,使學生對幼兒心理發展、教育原理掌握得不深不透,所以學生在將來的幼兒工作中有可能缺乏主動性和創造力,只把教會幼兒唱多少首歌、跳多少舞蹈、做多少手工作為衡量教育成果的尺度,而用專業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差。
二、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能力的對策
針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應具備的職業能力和制約這種能力的因素,如何走出困境,培養適合時代需求的幼兒教師,就需要不斷深化教育改革,探索新的培養模式與發展路徑,尋求適合時代需求的教育教學模式。
一是要強化主體意識。學前教育專業的主體一是教師,二是學生。因此,學校第一要提高生源質量。在招生時,與未來的培養目標相結合,側重考慮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學生文化知識考試的同時,有必要對學生加設面試,對一些具有音樂特長又熱愛學前教育的藝術特長生可適當有所傾斜。第二,要加強教師培訓。學前教育教師作為學前教育的承擔者,素質與能力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學校應根據教師的特長,選擇其發展方向,明確其職業生涯,加強崗前培訓,盡可能多地為這些教師學習學前教育的知識和理論提供機會和條件,培養一支既能講授專業理論知識又能指導技能操作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二、提高理解能力
突破難點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獲得準確豐富的知識,從而促進學生理解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幼兒文學課程的學習中,講到的幼兒圖畫故事具有夸飾性時,教師在大屏幕上出示德國系列圖畫故事《狗熊的婚禮》,講述狗熊安東和埃米在舉行婚禮時,一陣春風吹走了安東的帽子和埃米的頭紗,被春風吹走的帽子和頭紗經過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經歷,最后又回到了主人的手中,它們每一幅圖都突出表現了夸飾性的特點。所謂夸飾,就是通過不同的藝術手段造成畫面內容不同程度的夸張和變形。這一難點,通過圖畫故事在大屏幕上的演示,直觀、生動,學生一看便理解,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幫助幼師學生進行普通話訓練
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在將來的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普通話是教師的職業用語。所以,普通話的訓練是幼兒教師的口語課堂教學中非常重要的訓練。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播放多媒體的朗讀,可以讓學生每天早上跟著多媒體播放的播音員的標準發音朗讀單音節和雙音節字、詞,有錯誤之處再加以糾正,經過長時間的堅持,學生普通話水平在不知不覺中都會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準確的發音會運用到平時的一般口語交際中。在此基礎上,進行朗讀、講故事訓練。又如,在訓練學生講《烏鴉和狐貍》的寓言故事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烏鴉和狐貍》的寓言故事,烘托課堂氣氛,使學生邊看邊講,促進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
四、使學生正確地看待自己和評價
部分學生覺得當幼兒教師很容易,學習不努力,不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評價他人。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使學生能夠客觀地看待他人和自己。在學習幼兒戲劇文學時,我會分組讓學生表演童話劇《小熊拔牙》《“妙乎”回春》《驕傲的小燕子》,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頭飾,扮演小熊、小燕子、小白兔、小花貓等劇中角色。在表演時,我會拍攝每組童話劇的全過程后,播放給所有學生觀看,學生就會從中看出自己和他人存在的問題,就會客觀正確地評價自己和看待他人,看到了自己和他人之間的差距,在今后的學習中,會針對自己的不足或弱項不斷努力。
國家目前正在進行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倡導教師和學生的角色轉變。教師從知識的傳播者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學生從被動的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獲取知識。這樣一個變革促進了多媒體技術進入了教育領域。在英語教學中合理使用多媒體技術,可以為學生提供形象生動的視覺效果,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創造真實的語言環境,增加課堂教學密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從而達到素質教育的基本目標。以下從幾個方面談談多媒體技術在英語課堂中所體現出來的優勢。
一、使學生視聽結合,以形象生動的展示激發學生興趣
人的一生中獲取信息的方式有很多,但主要是通過視覺和聽覺。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主要靠聽覺器官接受知識,但認知心理學對記憶率的研究發現:學習同樣的材料,單用聽覺,3小時后能記憶獲知的70%,3天后降為10%;單用視覺,3小時后記憶留存72%,3天后降為20%左右;如果視覺和聽覺同時使用,則3小時后保存85%,3天后留存65%。此時能以文字、圖像、聲音、影像等方式呈現信息的多媒體教學系統,展現出了其良好的教學效果。在英語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教學系統,可以有效的調動學生的視聽覺和其它感覺器官,創造出一個圖文并茂,輕松愉快的教學情景,從而使學生獲得最佳的認知效果。
由于多媒體教學的直觀和生動,能把抽象的知識轉變成形象具體的教育素材,使學生樂于接受,易于掌握,由“苦學”變為“樂學”。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有了學習的興趣,學習的動力便會自然提升,會產生一種積極的求知欲,課堂上氣氛也活躍起來。
二、提供真實的語言環境,為學生提供語言實踐機會
對中國學生來說英語學習中最缺少的就是真實的英語環境。雖然英語教材中創設了大量練習英語的語境,但局限于母語的影響,真實的語言環境是難以創造的,因此一個原汁原味的英語環境正是英語學習中所期望獲得的。多媒體教育系統可以通過計算機和網絡創設趨向于全方位、多層次的模擬語境。刺激學生感覺器官,聞其聲,觀其形,身臨其境,沉浸在英語氛圍中,更多的進行語言實踐。這種效果是其它教學手段難以做到的。
此外,隨著英語學習的繼續,英語國家的文化因素對英語學習的影響越來越大。熟悉這些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有助于更好的理解語言。因此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這一有效工具,把從網絡上搜索到的適合學生的背景知識呈現給學生,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文化內容,讓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風俗習慣,從而學到更為地道的英語。
三、增大課堂信息量的輸入,保證了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在上課前備好課,把知識點寫在教案中,上課時再用粉筆寫在黑板上,學生看了之后,再記錄到自己的筆記本上,黑板不夠用就要把前面所寫的東西擦掉繼續使用,這中間就浪費了很多的時間。而多媒體教學系統的運用,改變了教師一支粉筆的教學,利用多媒體系統,把知識投影在大屏幕上,減輕了老師的負擔,節約了板書時間。此外教師還可以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提供多種形式的訓練方法,通過大量練習的展示來加大訓練力度,由此增加了課堂知識容量,使課堂密度增加,解決了中學英語教學時間緊、內容多、信息量大的問題。
利用多媒體還保證了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對學過的知識可以隨時翻看,不像黑板似的擦掉就沒有了,這樣可以防止學新忘舊,使新舊知識的聯系更加緊密,降低遺忘率。
四、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避免了傳統的弊端
在正規的多媒體教師中,教師在操作課件,學生在各自電腦前認真聽講,避免了后排學生聽課效果差的弊端。傳統方式下,學生在本子上做完作業,教師花時間去批改,等到講評時,已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學生很有可能把作業中的錯誤當作正確知識記憶,知識漏洞得不到及時彌補。在多媒體教室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布置練習,學生用計算機輸入答案,計算機可以立即做出評價。這種及時得到學習反饋的學習,可以使學生迅速查缺補漏,與傳統的教師批改作業相比,優勢相當明顯。另外,針對個別程度較好,練習完成較快的同學可以再發送一批練習讓他做,個別程度差的同學,適當發些基礎知識練習。這種教學方式,避免了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消化不良”的現象,體現了個別化教學,真正實現了因材施教。
五、促進素質教育開展,使學生真正變成學習的主人
傳統教育主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直接接觸,中間缺少教學手段。教師憑借自己的口才和教學方式,以一只粉筆、一塊黑板進行一言堂教育,教學效果不佳。英語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要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充分發展個性,挖掘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的內在潛能,培養運用英語的能力。多媒體教學的運用正好促進了素質教育的開展,突破了傳統的局限,發展了學生的聽說能力,使教師以新的教學方式面對學習者,師生觀念不斷更新,并帶來教學效益的全面提高。
正是基于多媒體技術的以上優勢,課堂教學變得形象、生動,學生的主體性得以發揮,因此現代多媒體在英語教學中倍受青睞。我們要不斷研究改進,發揮人的主觀努力,發揮其真正的作用。
(一)集體教學活動的作用
在幼兒園教學中一種有效的組織方式是集體教學活動,教師需要借助有限的教育資源對幼兒們展開基礎性教育,這對幼師來說是非常困難的,因為通常幼兒們還沒有形成自我控制能力和學習的能力,他們不受束縛,對待任何事情都是以自我為中心,所以要引導他們學習需要非常的手段來吸引他們的興趣。集體教學活動對幼兒來說,能夠使他們針對同一個問題展開激烈的討論,在相互啟發的學習氣氛下,幼兒們能夠彼此獲得更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集體教學活動還能給幼師一個評價學生的平臺,讓教師經過橫向的比較評價幼兒的各項能力。還能充分地了解幼兒的發展狀況。
(二)目前幼兒園的現狀
首先,我國的國情決定了集體教學活動這一教學模式,這是我國特有的,是社會文化導致的,不能因為外部環境改變的。中國由于人口眾多,我們不能像西方國家一樣,因為我國和西方國家的文化和人文背景都不同,雖然我國的幼師沒有達到西方國家的水平,但是集體教學活動是最適合我國幼兒園教學的一種模式。其次,幼兒園的基礎設施條件和人員短缺,都嚴重制約了我國幼兒園的發展,如今我國幼兒園的規模多數是較小規模的,大規模的幼兒較少,而且幼師短缺才是幼兒園不能得到很好發展的主要原因,因此集體是一種非常適合幼兒較多的幼兒園而提出的。最后,我國幼兒園中缺乏有經驗的幼師,多數幼兒教師都有教育過幼兒學習,但是他們并沒有經過專業性的培訓。
二、教師在集體教學活動需要特別注意的內容
(一)幼兒的發展情況
幼兒的發展是教學活動的一個目標和成果,而其中的過程是以經驗作為前提來進行順應和同化。所以,只有以幼兒原有的發展,合適的教學活動才能進行下去,在教師的周密設計下,支持和引導幼兒的經驗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升和豐富。但是,如今很多幼兒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是往往會沒有對其幼兒原有的經驗進行思考和分析。很多教師通常將注意力放在活動的內容本身的特別,流暢的環節等活動的本身設計,卻將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提升幼兒原有的經驗和發展上的元素撇在一邊。例如,在識別數字的活動中,教師在操作的材料上做了精心的準備,還設計了許多精彩的游戲。但是,在其難度上卻對幼兒來說沒有任何挑戰,非常輕松的達到了教師所要達到的要求,這說明了教師僅僅將目光放在了課程的完成流暢性,而完全沒有考慮幼兒本身水平是否符合教學活動的真正的目的,這也就沒有達到鍛煉和提升幼兒的教學目的,對于幼兒的作用并不大。這樣的教學,就算如何的新穎,如何的有趣,邏輯在如何的嚴謹,但是對幼兒的發展水平沒有多少的幫助。此外,很多教師為走捷徑而去從雜志上或者其他地方抄襲現成的教案來進行組織教學,他們覺得這些教學活動達到了標磚,也是完美,可是他們并沒有注意到,這些教案只是適合一般的發展情況,或者針對某個班級而進行設計的,不適合多有的幼兒。所謂的集體教學要針對性的對本班的情況作出具體的詳細的思考。
(二)教學中的環節的目標
每一項集體教學活動,都具有相當的計劃性和目的性。雖然可以不排除其生成的成分,但是教師需要掌握整個過程中的其所要達到的策略和目的。如今,教學目標的羅列在教師的活動設計里都能夠達到,但是這些環節卻沒有說明的具體性,就是單純的粗略的籠統的羅列出來,如:第一步,導入環節第二步,進行探索第三步,總結評價,等等,非常的套路化,模式化。這就讓教師無法清晰的看清其中的每一個環節與整個教學活動的關系,無法體現出各個環節的實效性。如,游戲是教師在活動所使用的一個常用方式,但是使用這個游戲是為了體現什么呢,這個游戲能給幼兒們帶來什么,心中沒有清晰的譜,這也就讓活動出現一個表面上很成功,但是卻沒有任何實際性意義的狀況。同時,這樣的模式,羅列方式的簡單就會把教師是思維固定下來,失去了創新,失去了根據實際情況改變模式的機動性。被現成的教案牽著鼻子走,不能以教學活動針對性的處理存在的相應的問題。例如,某個數學活動對9的組成和分解中,其實幼兒早已了解其中的道理和奧妙所在,但是因為教師的定性思維,走規定的老路線,堅持原有的設計進行一項又一項有趣的活動,去卻是整個教學活動變成一個毫無意義的教學,所以,教師要在設計教學活動中設計每個環節是要讓自己知道每個環節的目的作用所在,發揮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有效的作用。
三、教師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引導幼兒主動學習的方法
(一)用心體會,創造良好環境
幼兒的基礎學習方式就是去探索。所以,引發幼兒的探索活動,創設積極健康、豐富多彩的活動環境支持就顯得非常重要。我們總會在教學活動中強調把教育過程弄精,弄好,就是所謂的操作材料、游戲玩具、演示教具在教學中齊全,從而達到其教學的目的性,但是幼兒在身心發展中所謂質量變化卻被完全忽視了。幼兒身心發展沒有得到支持,就像”做禮物”的活動,教師無需只把目光放在制作教具上,也可以記住一些教室內所有的資源進行有效的導入,在省略一些復雜過程的同時,也減少了一些重復的過程,讓幼兒在自己的熟悉環境和材料,提高幼兒自身的主觀能動行,自己去開發和探索,找出其中的奧妙和規律,并親自設計出來,讓幼兒親身的體會其中的道理,把整個教室布置成引發、支持幼兒思考的活動環境,讓幼兒成為生活和學習的主人。這就把幼兒對知識的認知有了向往,從而達到了教育效果。
1.抓住幼兒的好奇心,材料備足
幼兒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在他們對某物好奇時,眼睛是最好的正面,抓住他們的目光,找出吸引他們目光的根源,主動為他們提供相應的材料。
有一次,我看見一個孩子在盥洗室里嬉戲,就留下來靜靜的看著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原來孩子正在看從水龍頭內流出的水柱正隨著一只小手的轉動而不斷的變細變粗,好奇的臉龐洋溢著歡欣和喜悅,絲毫沒有意識到身上的濕漉漉的衣服,墻上也充滿了水珠,這讓我有了一個想法,我在活動室一角的桌子上放上了幾盆水,還準備了一些小瓶$小碗$杯蓋$小船$積木$海錦等各種材料,孩子們馬上圍到這張桌子周圍,開心的玩起水來。在玩水過程中,幼兒認識了水的特性,獲得了許多有關水的知識。
2.為幼兒所需提供氛圍
每個孩子都需要愛,充分的愛是孩子們的基本需求,更是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教師的一句鼓勵,一絲微笑,一聲贊美,一次撫摸都能為孩子帶來莫大的動力,激發出孩子們的學習欲望和熱情,活動中,對孩子微笑著說聲:真不錯,好極了,加油哦。諸如此類的激勵話語都能夠讓幼兒積極的參與活動,如果孩子們有了自己的想法的見解是,要去認真的聽,尊重他們的想法,給他們一個良好的,愉快的,自由的氛圍。
(二)興趣是調動孩子們學習的突破口
因為幼兒的年齡小,這是他們的特性,所以對某些事物的興趣新鮮度不會保持很久,這就需要教師犀利的洞察能力,找到幼兒的興趣,并將此作為突破口,通過引導,讓孩子們能夠在一個輕松的氣氛下,在愉快情緒的觸動之下,自主的積極的投入進去,教師開展的主題活動就是在幼兒的興趣點上不斷產生和蔓延的。
在參觀商店活動中,孩子在路上看到了許多汽車,商店的柜臺中也陳列著各種玩具汽車,在回來的路上,孩子們不停地講著汽車。金金說:那個前面有只手的汽車是吊車。不是,是挖土機,我家里就有,任巍杰馬上反駁。丁丁說:我家有小汽車,還有大卡車呢。我家也有,我還有警車呢。看著孩子們興趣盎然地談論著汽車。汽車這個主題活動在我心中油然而生。活動中,每個孩子對汽車的興趣也不盡相同,在討論轎車時,夏正陽最感興趣的是剎車和排檔,他不厭其煩地問司機:這叫什么名字!怎么用它!你能用給我看看嗎!(童俊心感興趣的是車輪,他整個身子都鉆到了車底下,把衣服都弄臟了,終于有了一個重大的發現:我看見這輛汽車有四個輪子。(他的話引起了幾個孩子的興趣,在參觀停車場的時候,他們還專門對每輛汽車的輪子進行了比較和研究。
(三)游戲是學習的催化劑
游戲對于孩子們來說,不是工作,不是負擔,不完全是生活,是學習的一個途徑,是對自然和社會的探索和追尋,它是自發的,是主動的,是愉快的行為活動,知識技能往往都是通過愉快的游戲中掌握到的。如在學習比較多少時,我設計了以下游戲,找椅子,請幼兒找一個椅子坐下來,比一比人多還是椅子多,戴帽子,請幼兒給瓶子蓋上蓋子,比一比瓶子多還是蓋子多,開鎖,請幼兒找鑰匙開鎖,一個鑰匙開一把鎖,比一比鑰匙多還是鎖多,喂雞,請幼兒把蟲子喂給小雞吃,比一比蟲子多還是雞多。游戲是在幼兒快樂的同時,不知不覺的掌握了許多的本領,將玩中帶學,學中有玩的教學理念體現出來,提高幼兒的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幼兒在其中得到了主動性的培養,為幼兒在將來學習的興趣打下良好的基礎,幼兒將為此受用終身。
(四)生活中的節奏,刺激學習主動性
培養孩子們的學習的節奏通常包括“節奏樂”“認識節奏”活動。這也是教師訓練幼兒節奏的主要方式。在生活中,我們周圍的節奏音律隨處可見,就如動物的叫聲,音樂的節奏,教師可以讓幼兒在自然的條件下找到節奏的所在,也可以在自己的設計的有固定節奏環境下,讓幼兒們充分體會,找出節奏的奧妙,讓節奏樂陪伴在孩子們的生活中去。
1.語言活動伴隨著節奏。德國音樂教育家奧爾夫強調從節奏入手進行音樂教育。教師可以以詩歌的朗誦特點,圍繞教學發展來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利用外物只管的將詩歌內容展現在幼兒面前,然后讓幼兒隨著節奏,拍手,點頭等,找到節奏的規律,最后和樂器伴奏一起配合起來。
2.音樂里找到節奏。學習節奏,這和舞蹈,歌曲、律動、欣賞等活動是分不開的。在讓幼兒學新的歌曲之前,要讓孩子們先練習歌曲的節奏,在拍子的配合下,讓幼兒們找出歌曲中的特點和奧妙,再在這基礎上把歌曲的歌詞記下來,在手腦并用之下,即學會了新的歌曲,也掌握了節奏。
1.1高等院校的體育教師在體育游戲的選擇上要有針對性
首先在體育課上選擇游戲一定要有針對性,針對學生的身體素質薄弱環節進行針對性的鍛煉。例如立定跳遠有利于學生們的雙腿鍛煉,然而很多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缺乏雙腿的鍛煉,劇烈的運動會拉上學生們的雙腿韌帶,這是,作為體育教師,在上體育課時可以舉行踢毽子比賽,讓學生們在快樂的比賽中不僅鍛煉了身體,而且也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們之間的友誼。
1.2高等院校的體育教師在體育游戲的選擇上要具有目的性
體育游戲種類繁多,作為教師,不能盲目的安排學生們的體育游戲,必要的體育游戲不僅可以強身健體,還可以幫助學生們減輕學習生活中的壓力。所以,體育教師在體育游戲的選擇上一定注意具有目的性。我們所做的體育游戲針對的是高等院校的學生,所以體育教師在考慮問題時與中學教師考慮的問題應有所不同。高等院校的學生幾乎都已經是成年人,對待問題的看法也趨近于成熟,所以在選擇體育游戲的種類時要更加的具有目的性。
2運用體育游戲在高校教學中的效率
作為高等院校的體育教師,體育游戲在實際的課堂中一定要靈活運用,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做什么樣的體育游戲至關重要。大學生的年齡絕大部分都已經達到成年人階段,所以在實際的操作中無論是接受能力還是訓練能力,都能很迅速的參與到游戲當中。
2.1體育游戲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
體育游戲,通常情況下都是提前設計好的,都有一定的游戲規則,學生們按照規則進行游戲活動,很具有約束性。游戲也不是以個體為單位,多數的體育游戲也都是需要在集體中進行,需要學生之間的相互配合或者是幫助才能完成。大學時期,學生們的交流遠遠沒有高中時的密切,如果不在一個宿舍住的話,很少有在一起做事情的機會,這樣的集體體育游戲活動也能很好的促進學生們的交流,提高學生們之間的團結意識。
2.2體育游戲可以培養學生的競爭能力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所做的游戲,一般采用分組競爭的方式,以提高學生們的競爭意識,使學生在游戲中必須要有頑強的意志才能完成,特別是有些耗體力的體育游戲,需要學生們有超長的智力,足夠的勇氣和耗力的體能才能完成。這樣,在激烈而有趣的體育游戲中不僅形成了很好的團隊合作精神,而且也磨練了自身的意志,戰勝了自己。現在的社會是充滿競爭和挑戰的社會,競爭的本質和體育游戲的本質相同,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在游戲當中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本能,為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奠定了基石。
3體育游戲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重要性
大學階段也是青少年身體和心理成長的至觀重要階段,大學時期,很多為人處世的方式、方法也都趨近于社會化,也是青少年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必要的體育游戲有助于提高青少年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從而調節學生們積極的心理狀態。例如一些誘導性的游戲,可以幫助學生快速的掌握新的知識,從運動生理學的角度分析,可以快速的激發學生的大腦皮層,在已接受的運動條件反射中,作為新的環節恰當的運用到實際的技能之間,另外也可以糾正之前的不良動作。關于誘導性的游戲我們最常見的就是“空中”立定跳遠,可以激發學生的大腦皮層中樞神經。
4高校體育教育游戲化所面臨的問題
高等院校的體育游戲是以教學大綱為基礎,體育教育游戲化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雖然有著較大的優越性,但按照我國目前的高校體育教學形式,運用體育游戲化的教學方式,仍然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和挑戰。
4.1高等院校授課方式的局限性
很多高等院校并非給學生們安排充足的體育課程,有的甚至一周只安排一節的體育課程,而做一項體育游戲則需要很長的時間,這在一定程度上就限制了體育教師對體育游戲的安排。多數高等院校的體育老師在思想上還是認為學生應該掌握更多的基本理論知識。
4.2游戲化方式對教師的教學水平要求極高
體育游戲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對體育教育的極大創新,這就要求體育教師要有極高的課堂組織能力及教學素養。
二、幼兒教師口語模塊式教學研究的方向
針對當前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口語教學模式的現狀和研究中存在的弊端,筆者所在的徐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的幼兒教師口語教學多年來一直在不斷探討研究、運用模塊式教學方式,并取得顯著效果和初步成果。主要做法是采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在對現行幼兒教師口語教學模式梳理的基礎上,以徐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幼兒教師口語教學模式改革為個案,采用國際先進的模塊化課程開發方法,將學前教育專業教學目標及人才培養規格以可供選擇的模塊課程教學的形式具體化,以課程體系建設為基礎,在課程目標(知識、技能、態度領域)、教學方法和手段、課程結構、教學內容、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創新,培養幼兒師范學校學生的職業素質。以期通過一個專業的模塊式教學模式構建,抽象出具有實踐意義的、可資借鑒的、以模塊化課程體系為特色的幼兒教師口語“模塊式”教學模式。
三、幼兒教師口語模塊式教學研究的主要環節
一個科學的具有實踐意義和價值的教學模式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設計開發的一套較為完整的、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特點的能力本位的幼兒教師口語教學模式。首先必需有科學的理論基礎,這就需要借鑒國外先進的教學模式,掌握運用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技術學、課程設計理論等現代科學理論,結合中國學前教育的現狀與國情,從“幼教師資調查與分析、幼兒教師職業能力分析、教學環境的開發與利用、教學實施、教學管理與評價”等五個環節,做較為深入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這一模式分為五個環節,具有周期循環提高的特點,稱之為“五環節周期循環教學模式”。第一環節:幼教市場調查分析環節。一是市場調查,主要研究國家特別是本地區的有關政策,調查幼教市場需求,正確作出模塊設置的決定;二是模塊設置的可行性研究,就是根據幼教市場人才需求,決定人才培養方式、學制等。第二環節:幼兒教師職業能力分析環節。經過幼教市場調查分析,確定了開設的模塊,就需要研究模塊培養目標。根據職業教育能力本位原則,應用職業能力和素質分析方法,進行培養目標專項職業技能和素質的分析。第三環節:教學環境開發利用環節。教學環境開發利用包括開發教學軟環境和開發教學硬環境兩方面內容。軟環境主要是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修改完善,課程標準的規范制定及執行,教材的選用以及校本教程的開發。開發教學硬環境主要是指教學實訓室的開發以及實習實訓基地的開辟與建立。第四環節:教學實施與管理環節。教學實施過程分為四部分:一是入學水平測試,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面試環節必須通過普通話口語表達測試;二是制定教學計劃,根據學前教育人才培養方案與職業能力培養需要制定幼兒教師口語的教學計劃;三是實施教學計劃,這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利用多種方法與手段實現教學目標并完成教學計劃;四是教學效果的考核與評定,這是模式化教學成果的考量與展示。第五環節:教學評價與考核環節。教學評價是教學模式環節中承上啟下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教學評價必須標準化、規范化和制度化,以保證模式的順利運行和周期提高。教學評價包括:學生學習目標評價、教學環境評價、教學過程評價、教師評價和教學評價等多個方面。
四、幼兒教師口語模塊式教學研究的構建模塊
深入研究幼兒教師課程模塊,建立科學、適應人才培養目標的教學模塊。教學模塊包括普通話訓練、一般口語訓練、職業口語訓練三個模塊,為了模塊的可操作性,整合這三個模塊的知識點、能力和情感,確定教學目標及內容,從而進行口語模塊教學目標與內容的設計研究,將模塊細化為語音訓練、朗讀、說話、講故事、幼兒教師教育口語、幼兒教師教育口語等六個項目內容。同時,著手對口語模塊教學課堂過程的研究,體現在模塊教學課堂過程生動化、專項化、應用化和系統化這四個方面。口語模塊化教學的開展需要方法和手段的運用,結合新課程改革和新課標的要求,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口語模塊化教學的方法和手段進行研究:教學內容呈現方式的變革、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以及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最后,從設定多元性的評價標準,進行自我及同行評價,學生及考試評價這幾個方面幼兒教師口語模塊教學進行評估與反饋的研究。
幼師不僅在幼兒園擔任多學科的教育工作,還要擔負多種園內角色和職責,然而幼師尚有專業理論與技能不扎實,教學實踐能力欠缺等問題,這與當前學前教育專業,尤其是通過中考入學的五年制學生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是分不開的。
一是在學生來源上,先天不足。主要表現兩個方面,第一,生源不合理。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音樂素質要求大大不同于音樂專業的要求,許多考生只需經過文化課考試就能升入大學,無需經過專業測試和面試,使很多不具備學前教育基本素質的學生進入到專業領域。他們之前沒有經過任何訓練,音樂基礎差,為學生技能的培養帶來很大的難度。第二,生源減少。由于高校擴招,使更多的學生都以進入高中和大學為第一志愿,學歷較低的幼兒師范吸引力自然下降。另外,國家雖然規定幼師享有與中小學教師同等的待遇,但各地在落實過程中仍有不同。因此,學前教育專業生源大量流失,招進來的學生基本上都是升學無望的學生。加之生源減少,學校不斷降低標準,使招進來的學生整體素質不高,在源頭上影響了幼教事業的發展。
二是在教師配備上,隊伍缺乏。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在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方面還不能很好地適應當前學前教育專業,專業性較差。比如音樂聲樂專業教師可以擔任樂理視唱練耳課,打擊樂專業的教師可以擔任合唱指揮課,鋼琴課教師可以擔任音樂欣賞課,使教師變成全能型,針對性培養不強。目前,一些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主要來源于藝術專業、學前教育專業的本科生,他們中學術性人才多,理論知識豐富,實踐能力相對較弱,沒有幼兒園實踐經驗,甚至到幼兒園調研的次數都很少。因此,也很難站在培養幼兒園教師的角度來思考和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在他們承擔的教學實踐中,仍按照培養音樂、舞蹈等專業人才的方式來設計教學,來要求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另外,有的高職高專學校升格后,繼任的教師角色調整不到位,仍然固守原來的教學模式,加之與幼教機構聯系少,得不到進修的機會,幾乎沒有進行任何形式的實際性培訓,因此他們傳授給學生的內容常與現代幼教辦學理念相脫節,達不到學前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
三是在課程設置上,不夠完善。由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素質較低,因此,在課程的安排上要有相當份量的文化基礎知識,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壓縮了專業理論知識課,導致專業理論知識狹窄、層次較低。相對于傳授專業理論知識,學前教育專業在教學過程中更注重技能技巧的訓練。這種情況至少帶來兩種不良后果。一是因為對學生技能與技巧的傳授雖多,但學前教育專業也多是以課堂講解、教師教學為主,學生很難有實戰和演練的機會,動手實踐能力不強,從業技能差。所以一旦到幼兒園工作后,有的學生不能適應崗位,用人單位還需要對他們進行再培訓,費時費力。二是因為專業理論教學深層次的,諸如培養幼兒情感、意識方面的教學內容少,而且過于陳舊與單一,使學生對幼兒心理發展、教育原理掌握得不深不透,所以學生在將來的幼兒工作中有可能缺乏主動性和創造力,只把教會幼兒唱多少首歌、跳多少舞蹈、做多少手工作為衡量教育成果的尺度,而用專業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差。
二、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能力的對策
針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應具備的職業能力和制約這種能力的因素,如何走出困境,培養適合時代需求的幼兒教師,就需要不斷深化教育改革,探索新的培養模式與發展路徑,尋求適合時代需求的教育教學模式。
受傳統教學課程的長期影響,在幼兒鋼琴教學中,課堂教學仍然把教師講授作為教學重點,并且片面地側重鋼琴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對鋼琴實踐教學活動缺少探索。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導致鋼琴教學中,學生被動的接受學習,并且對鋼琴的實踐操作技能較差,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教學形式和內容單一
隨著素質教育改革,幼兒鋼琴教育也進行了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上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鋼琴教學形式和內容上仍然比較落后。教學形式單一,課堂氣氛活躍不起來,教學內容純粹地按照課本內容來學習,缺少創新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幼兒鋼琴教學的效果。
(三)教學評價體系不完善
目前,“現場演奏”通常是幼兒鋼琴教學評價的主要方式,成為學生期中和期末的鋼琴考核的標準,而演奏樂曲也成為考試的主要內容,這樣通過演奏來進行鋼琴教學評分。這種評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提供了鋼琴演奏的機會,也檢查了學生的基本鋼琴技能,但是考核方式太過簡單,并不能從整體上客觀評價學生的鋼琴水平。
二、探討幼師鋼琴教學改革的措施
(一)優化教學模式
長久以來,鋼琴課堂都會定義為傳授音樂知識、訓練鋼琴技能為目標,這種形式已經被人們深深地刻在了腦海中,可以說成了金科玉律。因此,基于這一現象,要想更好地在鋼琴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就應該引導學生學會自己思考,讓他們由被動學習逐漸轉變為主動學習,這樣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還應該將課堂教學模式進行相應的轉變,并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種音樂活動,以便在過程中充分了解音樂和其他藝術之間的內在聯系。同時,還應該讓學生根據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來認識音樂和社會生活之間所存在的潛在關系,以便讓學生更加具有音樂鑒賞的能力,從而為以后的音樂學習和自身創新精神的實現起到良好的承上啟下作用。
(二)豐富鋼琴教學形式和內容
在幼兒鋼琴教育中,從幼兒的學習特點出發是必須要考慮的方面。幼兒好玩愛動,且模仿能力強,因此在鋼琴教學中不能按照固定的教學模式來教學。為了提高幼兒學習鋼琴的效果和興趣,不斷變換鋼琴教學形式和內容,對活躍鋼琴教學氣氛有重要意義。舉例來講,在鋼琴教學中,老師可以結合某一具體的樂曲,通過多媒體先讓學生認真聽樂曲,然后再結合樂曲來講解鋼琴理論知識。另外,為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老師還可以創新教學內容,從日常生活中選擇教學素材,豐富鋼琴課堂。這都有利于鋼琴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完善評價體系
為了客觀地反映學生對鋼琴水平的把握程度,要完善鋼琴評價體系,建立多種評價標準。首先,對于不同水平的學生,要設定不同難度級別的鋼琴曲目,避免水平較低的學生不能完成鋼琴彈奏情況。其次,不能僅僅把期中和期末的考核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還要關注學生的日常表現,進行綜合打分,評價更加客觀。最后,對于鋼琴考核的內容要全面,考核過程中不能僅僅考核學生的單一鋼琴水平,要綜合考核學生的鋼琴演奏、伴奏以及鋼琴理論和技能等方面,使鋼琴考核更加全面和客觀。
二、課堂教學是滲透憂患意識教育的主渠道
②互動學習環境。在學習認知過程中,學習者需要同他人交流、溝通、探討,互動學習環境就是為學習者交流學習及學習者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溝通提供良好的平臺,為他們營造互動學習環境,方便學習者進行學習交流。
③輔助學習環境。輔助學習環境指利用各種信息技術開發輔助教學模塊,為學習者更好地使用網絡教學內容學習知識提供有益的幫助。
2.網絡教學有效模式要實現多樣化內容呈現
網絡教學內容基本上都是將教學內容以文本形式呈現在網絡上,具體內容包括教學大綱、教學內容、知識重點及難點、在線資源、學習任務以及學習者之間及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溝通內容。從網絡教學內容呈現形式上來看,有文本、圖像、聲音、圖表、Email、FTP、MOO/MUD、Internet、視頻對話等豐富多樣的形式。只有多樣化的內容表現形式才能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趣味,調動學習者的積極性,最終使學習者養成自主學習習慣。
3.網絡教學有效模式應當有利于實現教師與學習者角色的轉變
網絡教學無論是對教師還是對學習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教師不僅要掌握本學科的專業知識和一定的教學技巧,還要及時跟進網絡技能的學習,要不斷地跟隨網絡技術的發展,及時掌握新的網絡技術為網絡教學服務。另外,網絡學習要求學習者不能僅僅只停留在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上,而應當積極主動地學習掌握網絡技術,吸收和共享各種網絡資源和服務。
4.網絡教學有效模式應當注重建設,及時更新在線資源
網上資源建設是網絡教學的核心問題,學習者自主學習要進行大量的知識搜索,這就需要內容豐富的資源庫與其相匹配。隨著網絡教學的發展,在線資源在教學中的作用會日益凸顯,內容豐富,不斷更新的資源庫和資料庫不僅可以吸引學習者重視使用網絡資源,而且有利于學習者拓寬視野,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補充課堂教學的不足。
5.網絡教學有效模式應當有豐富的教學活動的任務
具體來講,教學活動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①交流信息。借助電子郵件,即時信息平臺,教師與學生進行問答解惑,而且方便教師對學生問題的統計、分析與評價。
②開設網絡論壇。教師在網絡論壇組織學習討論,指導課程學習活動,下達學習任務,進行教學指導。
③進行多用戶對話。學習者利用交互文本,創建出多用戶對話環境,嘗試多方共同探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