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04 00:28:0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一年級教育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9-121-01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在“教學建議”中指出,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還具體提出,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有趣味性,與學說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合,同時強調了要充分利用兒童生活經驗等。這些好建議啟發我們,要正確理解和使用新教材,賦予課堂活力,樹立“以學生為本”觀念,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一冊漢語拼音部分共13課。編排了情景圖、短語、句子和兒歌,認識70個常用字。顯而易見,教材采用了多種方式體現出語文學科的綜合性、整體性。于是,我把漢語拼音部分視為一個多元化的整體,將學拼音看圖識字、看圖說話、閱讀短語和兒歌等多個知識點互相滲透,分層次有機整合,千方百計調動學生的興趣,力圖取得最佳學習效果。
一、聲母發音與課文插圖的整合
新教材漢語拼音部分有幾十幅富有啟發性的插圖,或示意字母發音、或表明字母形體,還有一些是為提高拼讀能力而安排的。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直觀形象幫助學生學習抽象的拼音字母。聲母的本音雖然都是“標準的音”,但因為聽不清,學生學習還是不方便。新教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給這些聲母配上了不同的韻母,使聲母也能發出響亮的音。這種呼讀音,雖然能發出響亮的音,方便學生的學習,但還是難以啟動學生自學、自悟、自會。教材又配上了能夠表聲母音的插圖,幫助學生練習發音。如學習g這個聲母時,從圖導入:從遠處飛來了什么?學生看書上的插圖,可能回答:“白鴿”“三只鴿子”。教師繼續引導:誰能編一句兒歌記住“g”,學生回答“鴿子鴿子ggg”“三只鴿子ggg”。接著讓學生發出正確的讀音:如“鴿”(ge),然后告訴學生把ge讀得輕些、短些,這樣的發音就比較接近本音,也有別于音節ge音了。用這種方法可以教b、p、m、f、k、h、j、q、X、Z、C、S、Zh、Ch、Sh、y、W,配合這些字母的插圖都能引出聲母相應的字音來。有幾個聲母如d、t、n、l的插圖不是取音,而是取形,可以采用其他方法直接練習聲母的讀音。
二、拼讀音節與生活經驗的整合
六歲的孩子入學前已會說很多話了。從拼音角度來講,他們已經會發很多音節的音了,但是他們并不知道和理解為什么要分解音節。如看見一叢草,他們認識是草(cao),卻不會將草(cao)分出聲母C,韻母ao.更不會有意識地將聲母和韻母連成音節進行四聲拼讀,因此字音(音節)的拼讀成了孩子們拼音入門的學習難點。根據新教材增加了許多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的音節的編排特點,教師可以調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經驗,直接切入音節,拼讀難點。如漢語拼音第5課三拼音節:gua、guo、hua、huo、kuo,可以先制作課件從電腦中依次出示一個西瓜、一口鍋、一朵花、一堆火和由小擴大的圓等圖片,先請孩子們認一認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說一說它們的名稱(實際上已調用他們原有的“語音儲備”),然后引導學生:想一想,它們(指這些事物)是怎么拼出來的?當學生理解有困難時,再用課件分別展示出聲母和相拼的韻母以及聲調,對應擺放在圖片下面。最后啟發學生:這些聲、韻母合在一起加上別的聲調就成了別的字音了,你們想認識它們嗎?再以此分別推出以上五個音節的四聲,讓學生讀一讀,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說出雙音節詞或一句話即可)。這種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擴展活動無一不是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的。
三、認識漢字與觀察情景圖的整合
新教材拼音部分的內容在聲母、韻母、音節、識字、兒歌、看圖口語交際等方面進行了巧妙的組合,體現了“以學生為本”觀念,也突出了各知識點的科學性。特別是與學習內容緊密聯系的情景圖,給師生帶來了更大的創造性學習的空間。教師應站在學生認知水平的角度上,認真審視每一幅情景圖,想辦法激活它們對學生的吸引力。讓學生借助情景,利用漢語拼音讀準字音,會認漢字。
1、看懂留意,練習拼讀。有的情景圖內容簡單,物體的名稱和音節對應出現。如第7課,媽媽擦玻璃、爸爸拖地、我做賀卡。可以讓學生自己看圖、練讀音節、認漢字。
2、抓住畫面特征,記住字形。有的情景圖中的事物具有表形的特點,但圖上的物體真正表形的往往只在畫面的某一處。教學時應讓學生先整體后部分觀察畫面,突出最形象的表形部位,啟發學生想像,如第4課的情景圖,一只小兔奔跑時的腿形,多像“兔”字下面的兩筆。
3、充分利用圖加深記憶。剛學會拼音字母的學生,拼讀音節是有一定難度的,在教學生看圖讀音節識字時,首先引導學生看圖,看懂圖意很容易就拼出音節了。學生在認讀時,遇到認不出說不上的漢字,教師可以憑借描述圖意,幫助學生復現畫面內容,喚起表象,使學生憶起見面字的讀音和字形。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可以使學生體驗求知的愉快,可以提高學生觀察思維的敏感性、靈活性,記憶的牢固性和想象的豐富性。托爾斯泰說:“成功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興趣。”對于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我覺得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顯得尤為重要,它將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起良好的基礎。因此,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都應滲透些激發興趣的環節,巧妙設計學習形式,挖掘教材的趣味點,激起學生學習的內部動機,誘發孩子們強烈的求知欲。激發興趣環節的設計要適合兒童的特點。小學生最喜歡聽故事、唱歌,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可以講故事、唱兒歌來“激發興趣”,比如在課前講《三只小豬》、《喜羊羊與灰太狼》、《白雪公主》、《蠟筆小新》等,課后唱一些兒歌,尤其是動畫片的兒歌,例如《金剛葫蘆娃》、《健康特工隊》等,讓孩子們愿意早早地到學校,盼望著老師來上課。在教學中,圍繞教學目標,選用學生熟悉的歌曲、寓言、故事、史料、身邊實例、自身感受和時事熱點等創設一定的情境,或者在課堂中穿插一些精心設計的小游戲,引導學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沒有任何壓力的環境下愉悅的學到知識,掌握知識。
二、關注“學習習慣”,注重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一年級是各種良好習慣養成的起始年級,養成好的習慣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會產生深遠的影響,甚至終生有益。首先,說話能力的培養,一年級學生識字量不大,所以首先應加強說話訓練,多方面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例如開展講故事大賽、說日記活動等,要讓學生敢說、想說,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欲望。其次,寫字基本功的培養,注重一年級的寫字姿勢和執筆方法的培養,只有端正坐姿,執筆規范后,才能寫出端正、勻稱的字,重點指導23種基本筆畫,讓學生認真觀察漢字的運筆方法、間架結構,從“摹”到“臨”,循序漸進,不斷提高,從而培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再次,預習、復習習慣的培養,要根據一年級學生心理的特點,合理培養學生預習、復習習慣的養成,例如在教字母時,開展預習比賽,看誰能合著書,將未教的字母寫出來……在教完生字后,第二天,看誰能將生字寫出來,并且給每個字注上拼音等。逐步形成自覺的預習、復習習慣,使學生學習語文的潛力得到更好挖掘。另外,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一年級學生日常良好學習行為的培養,比如認真聽講、獨立思考、仔細觀察、用心去記等學習行為,注意教育引導學生課堂上做到“三到”,即眼到、口到、手到。只有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才可能有高效課堂的生成,才能為學生學習的良性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三、關注“個體差異”,不讓任何一個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學生的個體差異注定了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著學習效果的差異。同一時間、同一內容講授完以后,班級中總會有一些對新知識理解、掌握不夠透徹的“學困生”,這一現象在低年級孩子中顯得尤為明顯。因此,在一個班里面,老師經常不經意地就從學生中分出了后進生或者叫“差生”。其實“差生”并不姓“差”。在教學中,尤其我們一年級的教師,要改變自身偏見的認識,要改進教學策略,面向全體學生,不讓任何一個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我們在對每一個知識點進行教學時,應該注意別讓任何一個孩子掉隊,真正做到教學面向全體,關注個體差異,堅持分層次教學,讓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落到實處,落在每一個孩子身上。這就要求我們及時發現、及時彌補,鞏固新知的同時,注意適當安排一些以往舊知的練習穿插其中,讓學生在練習中時刻回憶舊知,從而加強記憶,減少遺忘,讓我們的學生永遠站在所學知識的同一起跑線上。針對后進生,我們要有針對性地分析和對待。是家庭原因的,就多家訪,召開家長會,與家長交換思想、意見,幫助學生進步;是教育方式的就改變教育方式等等,無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我們老師都要有誠心和愛心,像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使學生感到溫暖,同時多注意后進生的“反彈”,真正做到不放棄每一個學生。
四、關注“合作意識”,從小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培養
新課標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倡導”。合作意識的培養簡單地說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種是教師同學生之間的合作,在共同合作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掌握語言和文字,還應引導學生注意文中的關鍵詞、精彩句子以及文章的內涵。第二種合作就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這時,學生就會成為完全的指導,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科技飛速發展,尤其是網絡的廣泛應用,可以讓一年級的學生小組合作去嘗試搜集一些信息資料,例如一年級《語文》上冊第8課《多想去看看》,可以上網搜索一些有關北京天安門及天山的圖片及內容,讓各小組分組展示自己的成果,其他小組進行補充,讓孩子們在合作中相互促進,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在學生有了直觀的認識后,課堂就變得容易、生動了起來。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是一種語言教學,是需要老師付出真情和真愛的,教師要用自己的真心和愛心去關注學生的一切,這樣才會得到學生們的歡迎、信賴和愛戴。這樣,我們的教學才會在這和諧與輕松的氛圍里得到開展和完善。
結束語
本文主要從我國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現存的問題出發,結合自身教學經驗,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的措施,希望此文可以促進自身教學的進步,也為有需要的人提供一點幫助,文中不妥之處還望指出。
參考文獻:
識字
教學策略
識字是小學生學習知識和認知世界的第一部曲,也是小學生進行閱讀與寫作的基礎,所以說識字教學是小學階段教學,尤其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過程中,靈活地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巧妙地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在樂趣中識字,不斷地豐富學生對漢字的積累,從而提高小學生識字學習的課堂教學效果。我們作為一名從事基礎教育的語文教師,在識字教學中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探索。
一、激發學生識字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進行一切活動的原動力。正如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對于一切來說,只有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在識字課堂教學中,通過不斷地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進行學習。觀察發現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特點大多表現為:年齡比較小,好動、好玩,集中注意力持續的時間不長,天真活潑等。在一堂課40分鐘里面,能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絕對不會超過10分鐘,而其他的時間我們又不能讓它白白的浪費掉,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只有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識字學習興趣,才能把孩子們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要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首先得讓學生沒有任何的心理負擔,使他們在識字課堂上敢于暢所欲言,所以創設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至關重要的。在老式的教學方法中,我們教師總把自己放在一個高高在上的位置,一副十分嚴肅而威嚴的臉面,這就會自然而然給學生一種壓抑的情緒,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就會受到嚴重的打折,最終使課堂成了老師“自唱自演”的舞臺。針對這種情況的出現,我們教師只有放下身段,采用和藹可親、面帶笑容的方式去親近、接觸學生,才能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接受知識。與此同時,在上課時,老師可以適時的利用一些識字游戲來激發學生們的識字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經過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這樣做同樣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使其在這種愉快、輕松的學習氛圍中進行學習,孩子們的主動性、積極參與性會得到很大的提高,對小學低年級的識字教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二、優化教學手段,提高識字的教學效果
利用有利于學生識字的教學手段,可以提高學生的識字效果,直觀教學對于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來說就是一種非常理想的教學方法。所謂直觀教學,即是利用教具作為感官傳遞物,通過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學生展示,達到提高學習的效率或效果的一種教學方式。它通過運用真實事物標本、模型、圖片等為載體傳遞教學信息,進行具體的教學活動。小學生往往用形象、色彩、聲音來進行思維。根據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教學時,我先利用實物、圖畫、活動、猜謎、幻燈等相關的直觀景象導入,把學生帶進形象的情景中。這樣,不僅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為后面的識字學習作好鋪墊。如在教學生字“人、口”等字時,教師可以在講臺上面示范演示:雙腳跨開站著就表示是一個“人”字,把嘴張得大大的就表示是一個“口”字。通過直觀教學的示范演示,學生們對漢字的理解更加深刻,記得更牢。再如在教生字“葡、萄”時,利用先進的電教手段進行教學,先在大屏幕上出現了一株茂盛的葡萄樹,樹上結了一串串晶瑩剔透的葡萄(生字寫在上面)。當我說:“誰愿意將這些香甜的葡萄帶回家呢?”話音剛落學生們紛紛舉手,有幾個學生激動地離開座位來到講臺邊要求進行演示操作。通過一系列的優化教學手段,激發了學生的識字興趣,識字教學的效果就得到了穩步的提高。
小學一年級學生,剛從學前班上來,天真爛漫,活潑可愛,無拘無束。他們對新環境感到新鮮,對新老師感到好奇。在課堂上,有時他們還要玩與學習無關的東西,說一些自己忽然想起的話。假如我們用強制的手段限制學生的“動”,強制他們聽課,到頭來,他們的行為是控制住了,但思維卻被束縛了。我在學習新課程標準之后,對課堂結構的安排有了新的認識,并進行了突破性的創新。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課標要求,設計了新的教學結構模式。在課堂教學設計方面,以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目的,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從而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生學得輕松了,老師教得也輕松了。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剛從學前班上來的學生還沉浸在童話故事的世界里,他們愛看動畫片,喜歡小動物,愛聽故事。上課時,講個故事開頭,創設一種情境,讓他們扮演其中―個角色,為故事里的動物想辦法解決困難,那興奮之情真是溢于言表。例如,在教學《小馬過河》時,我利用圖片、音樂,把小朋友們帶到這樣的故事情境中:小馬要幫媽媽把半袋麥子送到磨房去。去磨房得經過一條小河,小馬該怎么辦呢?牛伯伯說河水很淺,小松鼠說河水很深,他們為什么要這么說?小馬到底該相信誰呢?小馬非常著急。小朋友們,請你們幫幫忙,幫小馬解決這些難題,可以嗎?孩子們可高興了,誰都想幫助小馬。整節課,小朋友都把自己當成了大英雄,每解決一個難題,就感覺成功一次。就這樣,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里掌握了課文內容。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在課堂教學中,我常常創設情境,為學生營造相互學習、相互勉勵、共同成長的文化氛圍,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給予每個學生充分展示的空間,讓他們在寬松、和諧、合作、民主的課堂氣氛中主動學習,相互交流,合作競爭,想象創造。例如,在學習一年級語文(上冊)練習五第一項字詞句的訓練中,我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首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一年有幾個季節人手,讓學生說出自己心中喜歡的季節,并根據自己的喜好分成四組,積極發言,各抒己見,自然而然地進入了一種和諧氛圍,從而主動地學習。接著,我抓住時機,出示一幅黑白風景畫,讓他們仔細觀察,說出自己的感受,進而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孩子們沒有束縛,大膽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并根據自己喜歡的季節來自由組合、討論:春、夏、秋、冬四季各是什么顏色?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充分發揮其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學們經歷了對四季的認識、理解和掌握的過程,但他們沒有感到學習的沉重與壓力,他們和老師一起經歷了歡樂、思考和收獲,更重要的是他們對語文產生了興趣,對探究學習有了信心。實踐證明,只有經過學生自主探究和概括的知識,才能真正納入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獲得深刻的理解,也便于今后應用。
三、游戲活動,發展能力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正處于游戲活動類型和學習活動類型期的轉化過程。游戲是小學生最喜歡的,而且是很有效的教學手段,符合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用游戲的方法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比如,在教學識字的過程中,我設計了“蘋果熟了”的游戲:畫一棵大大的蘋果樹,上面掛滿了又紅又大的蘋果,蘋果上面寫著生字,學生念對了就獎給他。這樣引導學生在游戲中學習語文,寓教于樂,讓學生真正地喜歡語文,使學生自主地學習語文。
四、激勵斗志,增強信心
二、藝術設計專業通識課程的改革
全人教育的最大特色就在于培養人的全面素質和廣闊而博大的世界觀。核心通識課程體系的構建就是從更寬廣的角度幫助學生認識世界、認識社會、認識自我。教育者應根據當前藝術設計專業生源的實際素質狀況,調整現有通識課程框架,實施系統化、精品化的通識教育,以培養更具人格素養的藝術設計人才。
1.強化通識課程的人本化、綜合化,建設核心通識課程
相對專業課程而言,通識教育的課程體系應具有永恒價值,由專業范疇轉向社會范疇,由知識技能的傳遞轉向人格情感的培養。可以說,通識教育承擔著培養對學生來說是受益終身的素質的責任。因此,我們需要提煉幾項核心素質作為通識教育的主要目標。從課程體系上說,需要建立通識教育核心課程體系。現代意義上提出全人教育第一人的隆•米勒指出,教育應該“更著重人的情感、創造力、想象力、同情心、好奇心以及人對終極存在的體悟等內在情感體驗與人格的全面培養,從而達到人的精神性與知識、技能的統一”。他將全人的發展方向概括為智能、情感、身體、社會、審美、精神六個范疇,強調通識教育課程中人文、社會、自然等的互動、整合。具有社會責任感的設計人才的培養,需要學生對大千世界的自然科學以及政治、經濟、倫理和生活知識等都有較為深入的了解和體會,需要其有良好的文化修養。基于這一理念,結合我國的國情,可圍繞人文歷史,文學與藝術、道德倫理、自然科學、社會與經濟五個模塊進行設計和建設。
(1)人文歷史課程模塊
這一模塊一方面增進學生對人類文明歷史的全新審視和理解,另一方面通過學習文明的發展歷程,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藝術與社會歷史、人文思想的密不可分。其中應該包括西方文明史和中國文明史兩個方面的內容,學生還要有重點地選取對人類文明有重大影響的經典進行精讀和討論。
(2)文學與藝術課程模塊
這一模塊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感知力和對藝術表現的批判性理解力,領域涉及文學、音樂等。對藝術設計專業學生而言,由于在專業必修和選修課中已經有了大量的藝術類課程,因此這一課程模塊需要避免重復開課,應開設綜合性、跨專業的藝術素養課程。鑒于文學與藝術設計的緊密聯系性,該課程模塊的比例可加大,為學生提供文學創作、文學批評和分析方法等內容的課程,提高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文學素養。
(3)道德倫理課程模塊
增加學生對中外哲學家有關倫理、道德、公平、正義、民主等內容的閱讀和討論,使學生了解重要的思想傳統,了解道德問題的復雜性,塑造公民意識。通過課程的教學,學生可拓展對于政治與道德哲學的認知理解,探究固有觀念的是與非,具備分析復雜多變的現代問題的能力。
(4)自然科學課程模塊
科技文明對世界文明的貢獻是實質性的。基于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理工科基礎知識較為薄弱,這一課程模塊需要進行細分,選擇合適的主題內容并針對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單獨授課。如,開設科學的精神與方法、環境與生命、宇宙的性質、黑洞等課程,對重大發現與重要理論的歷史演化過程、杰出貢獻人物、對社會的影響等多方面進行綜合的、辯證的論述,其重點是讓學生理解科技發展的特有規律及人文內涵,并培養其思辨能力,把科學作為觀察人類與世界的一種方法,對于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培養更為寬廣的世界觀和思維方法顯得尤為重要。
(5)社會與經濟課程模塊
在美國,“服務社會”成為諸多大學理念的重要成分,而這也恰恰是我國一些大學生所缺乏的基本意識。社會與經濟課程模塊的開設目的就是讓學生清楚而正確地認識社會,更自覺地參與社會生活,同時就生活中的物價問題、房產問題、經濟周期和生活中的投資等問題展開研究,通過對經濟學基礎知識的講解,傳播蘊含在生活中的經濟學原理,解釋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經濟現象。
2.實現通識課程教學模式的多元化
(1)由單一的大班授課轉變為小班授課為主、大班授課為輔的形式
教學方式是影響課程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國內的通識教育課程以大班授課為主,課堂教學缺少師生、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人數過多導致無法實現對學生基本能力和批判性思維方式的培養、引導,這使得通識課程淪為另一種形式的理論或概論課程。大學之所以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大學是師生之間面對面交往的場所,知識的獲取不僅僅依賴于書籍,教師的行為舉止、品德修養乃至學識水平要依靠面對面的傳授和感染。因此,通識課程教學要提高小班授課的比例,以增加師生的接觸頻率和交流深度。
(2)實現課程設計的科學化、多元化
當前我國高校開設了五花八門的公共選修課和專業選修課,一些課程內容龐雜、形式重于內容、體系缺乏科學邏輯性。全人教育十分注重知識領域之間關系的構建,反對一門科目對應一個知識領域的課程設計,課程安排應該跨學科建立起廣泛的聯系網。因此通識課的內容、設計是需要慎重對待的,需要通識課程的教學團隊共同討論、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與更具邏輯性和體系的教學內容。根據教師的專長,通識課程內容可以按照一個主題或圍繞一個學科領域這兩條線進行組織。按主題內容進行課程設計,即設定一個教學主題,通過一門課程或系列課程從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講述和探討。其優點在于跨學科性和綜合性,并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按學科領域進行課程設計,即通過系列課程的學習了解一個領域的內容,從教學內容上看雖然與傳統教學類似,但其優點在于精與深。這類課程要在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上以綜合素質的培養為出發點,以達到通識教育的目的。
一、習慣培養華而不實
1.以圖呈現的形式不能滿足六年級學生的學習需求。蘇教版教材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每冊開頭都安排了“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以圖片方式呈現,將小學生應該養成的“聽說讀寫”的習慣直觀地展示給學生。筆者認為,課本插圖定格的是學生學習生活的瞬間,僅靠一兩個醒目的標題,遠遠不能滿足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和文字閱讀能力逐漸增強的六年級學生的需求。
2.習慣的培養不能隨文落到實處。習慣的培養具有長期性。葉圣陶先生說過:“要養成一種習慣,必須經過反復的歷練。”翻開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的教科書,“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中“勤于收集資料”這六個字赫然映目,可惜,教材呈現給學生的只是這樣一個標題和與之相關的圖片,圖片展示的是收集資料的方式、方法,至于該如何將這一習慣落實到本冊課本的學習實際中去,全冊教材未有任何文字對學生加以引導。整冊書,僅有五處對學生提出了搜集或查閱資料的要求,可見,教材開頭安排的“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提出的要求僅是一個口號。
二、中小銜接準備不足
1.自主學習的意識、方法培養、滲透不夠。初中語文教學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蘇教版六年級語文教科書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方面能否與七年級語文教科書實現有效對接呢?筆者覺得,教材在這方面準備明顯不足。教材體例從“簡”,單元“導讀”、課文“預習提示”之類的有助于培養自主學習意識,滲透自主學習方法的欄目均未設立。課文后面安排的練習一般包括如下內容:朗讀、復述、背誦;用鋼筆描紅、臨寫生字;讀、抄常用詞語;結合課文內容進行的詞、句、段、篇方面的閱讀訓練(一般為一到二題)。極少數課文后面安排“小練筆”。練習中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占主導地位,對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意識、能力培養不夠。
2.淺易文言文未加選編。文言文是古代文化遺產,是古代文明傳承的媒介。從小學高年級開始,教師可讓學生接觸一點文言文,初步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語言特點,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觀點,對加強人文教育,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很有好處,同時,又能為初中學習文言文打下一些基礎。蘇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材所選編的課文內容豐富,體裁多樣,但淺易文言文未加選編,實屬遺憾。教材中的練習雖也安排了幾則古代名人名言讓學生讀背,但它們畢竟僅是只言片語,與完整的篇章還有很大差距。
三、蘇教版如何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與蘇教版教材相比,人教版教材在以上幾方面都有許多值得蘇教版教材借鑒的地方。
1.習慣培養隨文落到實處。以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習慣來談。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二組課文后安排了“注意收集有關的資料”這一讀寫例話。這則例話向學生介紹了為什么要注意收集有關的資料,收集資料的方法有哪些,從而鼓勵學生逐步養成注意收集資料的習慣。配合這則例話,教材在本組課文的“導讀”中精心設計了導語,在精讀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有要求收集資料的選做題,略讀課文的“閱讀提示”中也提出了收集資料的要求。教材第三組的訓練重點仍然緊緊圍繞“注意收集有關的資料”來展開。
教材訓練重點突出,訓練要求隨文落到實處,不僅利于教師教、學生學,也利于家長的督促檢查。這樣,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就不再是一句空話。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表達、閱讀以及寫作能力非常重要,同時也是小學語文教學階段的中心目標,尤其是對于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教學而言,閱讀能力以及寫作能力更是培養的重點,而若要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寫作能力,識字是重要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將識字做好,才能夠進行閱讀和寫作,從而使課程中的知識能夠更加易于吸收。與此同時,新課改的實施針對一年級的語文教學而言,也需要教師對識字教學進行重視,最終使學生在語文素養方面能夠得到提升。
一、提高小學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的重要性
1.能夠為閱讀能力以及寫作能力做好基礎
語文不僅僅是簡單的表述,而是對各項能力的綜合,其中,閱讀能力以及寫作能力便是其重要的內容,而在對語文文章進行閱讀的過程中,需要認識每一個字,才能夠進行文章閱讀,才能夠理解文章的含義,而對于學生的寫作能力,只有識字之后才能夠將文字組合起來進行創作。因此,小學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是閱讀能力以及寫作能力得到提升的重要基礎,應加以重視。
2.能夠為其他學科學習創造有利條件
在小學的教學過程中,其他學科與語文之間是存在密切聯系的,即使是英語教學也與語文教學之間脫離不了關系,通過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能夠加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從而對其他學科進行有效的理解,進而促進學生對其他學科的學習和認識,并對其他學科的學習創造有利的條件。
3.能夠為今后的學習創造基礎
萬丈高樓平地起,千般學識也需要從識字做起,對于學生而言,學習是永無止境的,而若要對今后學習的能力進行提升,必須要針對一年級小學生進行必要的語文識字教學。除此之外,語文識字教學還能夠提升學生的素養,也是面對今后生活和學習的必要素質。
二、提高小學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效率的有效措施
1.通過多姿多彩的文字游戲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無論是識字教學也好,還是其他教學也罷,若要保證學生能夠在教學過程中汲取知識中富含的營養,必須使學生能夠對教學的內容感興趣,只有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才能夠更好地融入到學習的氛圍之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將授課的語氣盡量放緩,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親切,并與教師之間建立了良好的關系,從而提高教學的效果。與此同時,教師還應該盡量減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心理負擔,從而使學生形成輕松自然的學習狀態。例如,在講授《比尾巴》一課過程中,可以指導學生在課外期間對各種動物的尾巴進行觀察,并制作標明漢字,使學生一眼辨識動物尾巴的同時,能夠對漢字進行記憶和識別,這種方法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提升學生識字的主動性,從而使語文識字教學的效率得到提升。
2.可借助簡單的字及學生熟悉的字進行語文識字教學
我國漢字及語言博大精深,尤其是漢字方面,擁有了幾千年的歷史沉淀并演變而成,其中不乏一些形聲形色的字組,在語文識字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字來對稍復雜的字進行認識,例如:“千”和“仟”“人”和“仁”等,也可以通過熟悉的字進行字的變化,從而使學生加深對字的印象。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列舉幾個結構簡單的字,并且保證這些字所有學生都能夠認識和熟悉,然后可在選取的這些字上各加一筆,組成新的字,從而使學生對新字進行認識,可以選擇“大””日”“土”等字,加一筆之后可以組成“天”“目”“王”等字。
3.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方式進行識字
兒童時期,其想象力往往也富有創造性,有些識字的方法可能教師沒有想到的,學生可以想到,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對學生獨特的識字方法給予鼓勵,從而使學生能夠提升識字學習的興趣。并且在此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的方法進行識字時,若與教師的方法存在重合,教師可在學生方法的基礎上給予一定的建議,對學生的識字方式進行有效的指導,從而提高語文識字的教學效率,與此同時,教師還應該指導學生能夠善于掌握漢字的規律,使學生能夠通過規律進行識字學習。
4.加強語文識字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教師在進行語文識字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識字教學與實際生活進行密切聯系,可以指導學生通過平時在生活中接觸到的漢字進行認識,并且還可以通過家長對學生的語文識字教學進行配合,通過日常生活接觸,了解更多更為豐富的漢字內容,從而增加對漢字的認識。例如,學生在假期或是放學在超市、酒店等外部環境中,設計到的一些漢字,都可以向家長以及其他人進行請教,從而使漢字的認知量提升,進而能夠促進語文識字教學的效率。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無論使用那種方法進行語文識字教學,都應該從學生自身的具體情況出發,并在教學過程中做到因材施教,通過多元化教學手段來完成小學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努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將教學水平最大限度地進行發揮,最終提升語文識字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韋琴.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效率[J].讀書文摘,2017(25):22-23.
小學一年級識字教學論文參考文獻:
[1]陳樹民《漢字特殊功能與教學創新》[M]南京大學出版社2010.5.
[2]王云峰、馬長燕《語文教學基礎-實踐取向小學教師教育教程》[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3.
[3]劉濟遠《小學語文教學策略》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5.
[4]劉麗霞.讓小學生識字充滿情趣[J].新語文學習(教師版.小學專輯),2005(04).
[5]楊自敏.低段識字教學的方法和策略[J].小學語文教學,2005(12).
[6]童偉勤,秦小華.新教材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思考[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4(02):28-29.
[7]謝廣田.小學教育科學研究及其方法[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09).
[8]蘇志霞.趣味識字教學舉隅[J].教學與管理,2005(03):52-53.
[9]祿冬梅.字,人生殿堂的第一張入場券[J].甘肅教育,2006(01):34.
[10]郭根福新課程背景下的識字教學改革[J]小學生作文輔導2010(07)
小學一年級識字教學論文參考文獻:
[1]倪文錦.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
[2]于魁榮.寫字學科的育人功能.學科教育理論研究[J].2002年第02期
[3]路克修等.現代小學識字寫字教學[M].語文出版社.2002-04-01
[4]戴汝潛,赫家杰.識字教學改革一覽.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
[5]張輝.低年級識字教學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07)
[6]黃嘉燁.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探索與實踐[D]華東師范大學2010.09
小學一年級識字教學論文參考文獻:
[1]黃小梅.對識字教學的幾點反思[J].考試周刊,2009,(06).
[2]何鳳娟.創新識字教學四法[J].西江教育論叢,2007,(02).
[3]張永強.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05).
[4]張茜.淺談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的興趣培養[J].語文天地,2009,(01).
[5]魏長青.新課改背景下的識字教學[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9,(03).
[6]蘇金祿.識字教學的新探索[J].小學教學參考,2009,(03).
[7]吳耀堂.淺談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J].科學教育,2009,(01).
【分類號】G623.5
在新課程的大環境之下,小學數學教學也涌現出了許多新的教學方法,其中利用預習單,培養中高年級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受到了不少教師的青睞。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強的學科,它需要學生具有縝密的思維和探索精神,而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就能夠有效的鍛煉他們的思維和自主探索能力。然而,不少教師在教學中對預習單的利用,往往不得要領,不能夠有效的引導自己所帶的學生,發揮預習單的效用。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經過不斷的摸索和嘗試,逐漸掌握了利用預習單,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一些方法,下面,筆者就對這一問題進行詳細的論述。
一、預習單的內涵及作用
預習單顧名思義就是學生在上課之前,先對教師的授課內容,自己做一個簡單的預習,并且在預習的時候找出自己可能有疑惑或是不懂的內容,將其列成單子。預習單,盡管只是薄薄的一張紙,單在這張紙里收錄有學生的學習成果,能夠提高學習的效率,學生如果運用得當,還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習成績。在小學中高年級的數學教學中,盡管小學生們通過之前的學習對數學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由于這些學生大多較為年齡,在學習上部分學生依然處于被動的狀態,不能夠自己去探索和發現新知識。因此,在這個階段,教師如果能夠利用好預習單,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有效的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成績,激發其數學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二、小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現狀
1、教師在教學中缺乏培養學生提問的意識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上具有權威性,小學生在小學學習階段對世界的認識不足,教師說的一句話在很多時候對他們來說無疑是“圣旨”。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往往會習慣性的將自己當成課堂的主宰,沒能夠意識到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部分教師錯誤的認為在課堂上只要讓學生掌握了知識就夠了,方法,并不重要,有些教師即使在課前讓自己班上的學生預習了,也只是讓他們簡單的看一看書,看一看這一節課,需要學習的內容有哪些,缺乏具體的指導和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由此,小學生的問題意識得不到一個有效培養。
2、學生在學習中較為被動,提問缺乏方法
教師在教學中習慣將自己當成課堂的主體,會致使尚不能正確的辨別是非對錯的小學生在學習上處于被動的狀態,學習時,習慣于教師將知識一點點的灌輸給他們,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不注重學生的預習,也導致在學習中小學生不會甚至是不愿意去預習。而且,即使學生在學習的時候遇到問題了,他也找不到正確的提問方法,部分學生因為性格原因,也餓不敢將自己的問題表達出來。
三、利用預習單,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方法
1、教會學生預習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利用預習單,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首先就要讓學生學會預習,找到正確的預習方法。在安排學生預習的時候,不能夠大而化之,只讓他們囫圇吞棗的看書就夠了。而是應該適當的提一些問題或是讓這些學生自己帶著問題去看書,看一看書上有什么內容是自己感興趣而有看不懂的,在課堂上積極的提問。
比如說,在學習“公頃和平方千米”是,教師可以先提幾個問題:在平時的生活實際中有哪些地方涉及到了這兩個單位?它們之間有什么區別?讓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或是看一看自己有什么問題。學生預習的時候,帶著這些問題去看書,將自己遇到的一些重點、難點列出來,在課堂上提出自己的問題,進行討論。通過這樣的方法,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得到有效的培養。
2、利用預習單,多種方法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小學生大部分都較為活潑好動,在學習時候他們的好奇心重,問題也多,有時候他們提出來的一些問題,可能在教師看來十分幼稚,教師在遇到這樣的情況時,也不能輕易的打擊學生的提問積極性,而是要耐心的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但是,同時小學生身上也有不可避免的缺點,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學習熱情來的快,去的也快。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利用預習單,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也不能只簡單的采用某一種方法,而是要想辦法利于預習單,結合教學實際,找出多種方法來培養學的問題意識。比如上面提到的學習“公頃和平方千米”時,教師可以讓提問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求他們在預習時,帶著問題去看書。但是在學習“圓”時,教師就可以先讓學生去觀察一下生活中有哪些跟圓有關系的物體,讓他們根據這些物體的特點,總結一下圓的特點,自己試著畫一畫圓等,通過這樣的方法,讓班上的同學自己去感受圓的特點,在學生正式學習圓這一章的時候,學生可能會發現教師所講的知識與自己實際探究的有些不同,在比較的時候,學生可以提出疑惑,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得學生能夠感受到利用預習單學習,也并不是只有一種預習的方法,激發他們的求知欲。
在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利用預習單,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做好的事情,這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仔細的觀察,把握好小學生的學習心理和特點,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引導學生在課前做好預習,有意識的培養小學生的問題意識,令他們能夠在數學課堂上積極的展現自己,找到學習數學知識的快樂,逐漸培養好問題意識。
參考文獻:
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在教育目標、任務、內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明顯差異。長期以來,幼兒園和小學都忽略了兩者在教育教學方面應有的區別和聯系,造成了目前幼兒園與小學低年級,在教育教學的內容、要求、形式和方法方面缺少過渡,出現明顯的“脫節”現象。學生在新的生活、學習環境中,立即感受到了從未經歷過的來自各方面的巨大壓力,許多兒童的身心在適應新的生活和學習環境方面出現了較大的困難。使他們的認知興趣迅速下降,自尊心、自信心不斷的減弱。
面對如同白紙般的幼兒園和低年級學生,怎樣做好這一銜接工作呢?
一、充分了解幼兒和小學生的年齡特點。
5-6歲幼兒的好奇心已不再滿足于了解事物的表面現象,能靈活、協調地掌握基本動作,小肌肉發展迅速。幼兒腦發育顯著加速,隨著幼兒腦結構的形成,腦的機能也發展起來,幼兒的抑制過程加強,可以逐漸控制自己的行為,減少沖動性,幼兒的思維是具體的,在認知方面能根據概念分類;按類別記憶;掌握了部分和整體的包含關系;能夠掌握“左右”等比較抽象的概念;對因果關系也有所理解。
小學低年級兒童,他們的注意以無意注意為主,有意注意還不完善。他們的注意常常容易被活動的、鮮艷的、新穎的、有趣的事物所吸引。想象建立在表象的基礎上,以表象為素材。學齡前兒童的游戲活動強有力地促進了兒童想象的發展。自我控制能力較之幼兒階段有了發展,但仍比較差。
二、幼兒階段應初步培養幼兒良好的習慣。
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教授指出:“由于小學兒童品德發展以協調性為特點幼兒教育論文,小學階段是道德行為、習慣培養的最佳期。盡管品德培養應該有多種起點,道德行為、習慣培養也離不開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培養,但從道德行為、習慣培養入手,這的確是發展小學兒童品德的最有效的途徑。”
兒童的模仿性強,可塑性大,且兒童時期是道德行為習慣形成的最佳時期,在此期間,如能選擇恰當的教育內容,采用優化的教育手段,就能達到較好的教育效果。
1.從“坐、立、行”起步,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學生在學校里學習,活動,離不開“坐、立、行”這些最基本的行為動作。雖然每個學生的行為動作都不一樣,但是“坐、立、行”的姿勢總有個規范cssci期刊目錄。俗話說,坐如鐘、立如松、行如風。訓練學生的“坐、立、行”等行為動作時,就要提出明確的要求:坐要坐得端正、立要立得精神、行要行得矯健。要通過長期的訓練,逐步使之內化為學生的一種習慣。其實,一個人“坐、立、行”的風度很重要,它不僅反映了人的教養、氣質,而且,直接影響著別人對這個人的評價與看法。
2.從孝敬父母、尊敬老師入手,培養文明的禮儀習慣。
幼兒的文明習慣可以體現在文明的交往中。小學生在家孝敬父母、長輩,在校尊敬老師、團結同學都是文明交往的表現。要學著幫助父母和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等,從小事、小節做起,逐漸養成講文明、懂禮貌的習慣。
3.從課堂教學入手,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幼兒掌握正確的坐姿、寫姿、握筆姿勢。如果這些基本姿勢不正確,在進入小學以后糾正往往收效甚微。在大班后期以及學前班可以進行專門的訓練和指導,學寫一些簡單的數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規范。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還要在常規上有要求。引導幼兒在集體活動時間里逐漸保持注意的穩定和持久,盡量在活動后喝水、上洗手間。集體活動時能專心聽講,積極發言,加強對孩子進行注意力和思維敏捷性的訓練。課堂上經常進行注意力集中訓練。
三、幼兒階段應培養初步的生活能力。
1.從簡單的學習用品的整理入手,培養幼兒的收拾整理的能力。
幼兒園應加強生活能力的培養。如:整理書包,管理自己的物品,準時上學,按時休息,在自由活動時會結伴玩耍,聽指令完成任務或聽老師口頭通知帶指定物品等,使幼兒在自理能力、時間概念、任務意識、責任感、解決問題的能力、獨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礎,減少初上小學時丟三拉四,東拉西扯的現象幼兒教育論文,逐漸學會管理自己,進入小學后能開始忙而不亂、有條不紊的生活。
2.從語言教育入手,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園要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要求教師注意語言的規范、優美、豐富多彩,不說臟話,給幼兒做好榜樣。幼兒教育應培養學生能簡單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思路,能和同伴、老師進行交流,基本能說簡單的完整的話。
四、幼兒園應主要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
放眼現在的幼兒園、學前教育,老師們為了提高學校的知名度,進行的教育大大超出了幼兒園的教學目標范圍。根據幼兒教學大綱,幼兒園小班重在培養幼兒自我護理能力,中班重在培養幼兒形成數的概念,到了大班才開始教孩子一些簡單的數的組成和加減法。對于大班小朋友也可適當學習小學的課堂紀律和行為規范,讓孩子對幾個月后的小學生活有所了解。讓孩子嘗試舉手發言,上課要尊重老師保持課堂安靜是很必要的,但不需要為應試布置作業。
幼兒園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幼兒簡單的學習興趣。國家教育部在1996年的《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指出,幼兒園的任務是:“實行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對于智育目標,《規程》中指出,“發展幼兒智力,培養正確運用感官和運用語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進對環境的認識,培養有益的興趣和求知欲望,培養初步的動手能力。”可是,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家長望子成龍心切,錯誤地把開發幼兒智力與學習知識等同起來。誤認為:“孩子越小、識的字越多、數的數越多、智力開發得越好,孩子就越聰明。”其實不然,開發幼兒智力主要是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各種游戲活動來促進幼兒動手、動腦,從而培養幼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正是幼兒教育的主要任務。它比幼兒簡單地認識幾個字、背幾首詩、算幾道題(這些多是幼兒機械的記憶,并不理解)要高級的多,而學習知識的任務應該是從小學才開始的,因此我們常常發現某某幼兒在3歲就能背多少詩,識多少字等,一旦上了小學成績并不樂觀的現象。科學研究表明,不適宜地過早讓幼兒學習知識,不但對開發幼兒智力無益,甚至有害。
重復教育,易使幼兒產生學習上的厭倦情緒。因一些學前班教材的部分教學內容與小學一年級教學內容是一致的,如拼音、書寫漢字、做算術題等,這部分內容是小學一年級應系統學習的,若孩子在學前班學習了這些內容幼兒教育論文,表面上看孩子在學習一年級課程時是重復的,但一年級學習的知識要比學前班學習的知識系統得多,也深入一些,而幼兒在學前班接觸過這些知識后,從幼兒心理上看是很容易產生滿足感,而不愿進一步去學習,時間長了便產生學習上的厭倦情緒,隨之帶來聽課不認真,作業不細心,學習態度浮躁等不良學習習慣。有的孩子由于在幼兒園時接受了這些知識,在進入小學以后產生一種驕傲情緒,這些將對以后的學習產生很不利的影響,這就是很多上了學前班的幼兒在小學高年級時成績并不優秀的原因之一cssci期刊目錄。
幼兒在學前班一旦接受了錯誤的知識,就容易產生一種思維定勢,在進入小學以后進行糾正就相對困難了。以數學教學為例,在幼兒園,雖然百以內的數的加減都在進行講解,但往往只注重計算的結果,不重視算理,進入小學后,進行加減法仍需借助小棒、手指等輔助工具,對學生的計算能力的提高有害無益。
五、要加強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教師、教學內容、教法的銜接和聯系。
1.加強幼兒園教師和小學教師的聯系。
幼兒園教師要了解小學教育的教育內容及階段劃分,不要過多過快地進行教育,宜遵循小學教學的階段性特點,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為小學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幼兒園教師要經常深入小學低年級聽課,了解小學教學內容、教學進度,教學方法。
2.加強幼兒園的教材和小學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和銜接。
幼兒園的教學內容不宜過深,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教學內容應該循序漸進,不能只顧教學內容的延伸而忽略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知指導以及算理的講解。
3.加強幼兒園和小學教育課堂教法的過渡和銜接。
對于從幼兒園剛剛跨入小學大門的兒童來說,面臨著許多的變化:1、環境變化。學習生活環境由以家庭、幼兒園為主轉變為以小學校園、班級為主。2、活動變化。幼兒園活動是以游戲為主;進入小學后,兒童的活動轉為以學習為主。3、主要指導者的變化。學前時期幼兒的主要指導者是家長和幼兒園阿姨,進入小學后,主要指導者轉為小學教師。幼兒園的教育通常是寓教于樂,以游戲為主,進入小學以后,課堂教學時間由三十分鐘延長到了四十分鐘,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要求小學低年級教師應采用靈活、新穎的教學方式,充分準備各種教具,調動學生的各個方面的感知和注意,完成課堂教學。課堂中可以進行中途休息,進行相關的游戲幼兒教育論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吸引學生注意,為下半節課的學習打下精力基礎。
同時,心理學研究表明,適當的贊揚對孩子的激勵、教育作用非常明顯,在學前教育階段,應多用摟抱、親吻、撫慰等動作,講故事,做游戲等簡單活動,漂亮玩具、好吃的東西等物質獎勵,豎大拇指、拍拍孩子的肩膀、恰當的贊揚、和幼兒交流,克服幼兒對學習的恐懼心理。在進入小學以后,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可以采用鼓勵、微笑、平易近人的態度、撫摸孩子的頭、對孩子的優點加以肯定,鼓勵孩子的點滴進步等促進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消除孩子心中學習辛苦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