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7 16:50:5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學校素質教育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二、評價機制和標準不夠科學全面,片面追求分數和升學率
評價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社會對學校的評價。
(1)對學校的評價。目前對一所學校的好與壞的評判,其主要標準都集中在“升學率”這點上,哪所學校升學率高,考取高一級學校的人數多,就是好學校,反之亦然。
(2)對人才的評價。社會對人才的評價也有偏差,就是只看學生的“出處”,“唯文憑論”,“文憑等于人才,分數就是天才”,其他素養白搭。另一方面是學校內部評價。應試教育至今頑固不化,原因固然很多很復雜,但學校內部評價是最直接、最關鍵的。
(1)學校對教師的評價。基本上是圍繞分數與“升學率”展開,誰教的班級學生考試成績好“、升學率”高,誰就是好教師,評優、評先、聘任、晉升、晉級、榮譽紛至沓來,擋都擋不住,其他就如敝履,如師德師風、勞動紀律等。
(2)學校對學生的評價。更加集中在分數上,誰考的分數高,誰就是“好學生”,至于德、美、體、勞像聾子的耳朵———成為擺設了。
三、優質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教師隊伍整體素質跟不上需求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我國加大了對教育投資的力度,教育投入在占國家財經收入的比重也日益上升,各類學校辦學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教育發展水平也提高很快,但優質教育資源總體來說還是“粥少僧多”。況且分布不均,地區之間,城鄉之間,校際之間,辦學條件,師資力量,辦學水平差距很大。所以造成一些優質學校、名校人們趨之若鶩,成為社會、家長、孩子追逐的對象,而那些“普通”學校則“門前冷落車馬稀”。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也跟不上要求。目前很多中小學,特別是農村中小學,存在師資不足,教師任務重,工作量較大。教師的大量時間和精力用于完成課堂教學,沒有知識更新、能力提高的時間,很多教師幾年甚至幾十年都沒有參加過相關的業務知識培訓。教師忙忙碌碌于教學,教師淪為“教書匠”。很多老師還是習慣于“填鴨式”“灌水式”教育,講究單向的流出,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只想當一個演員,自始至終演“獨角戲”,而沒有去想自己應該是導演,把舞臺讓給學生,讓學生把“戲”演好。
二、要重視對學生進行思想品質教育
同志在《體育之研究》中指出:“體者,載知識之本,寓道德之舍也。”辯證地指出了體育與知識、道德的關系。所以,體育教學要把教育貫穿到教學中去,利用體育教學豐富的教育因素,加強學生的德育。
第一,通過嚴密的課堂組織,培養學生動作迅速、聽從指揮、遵守紀律、協同行動的良好習慣和作風。
第二,通過教材的游戲內容,培養學生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熱愛集體、勇敢頑強、機智果斷、遵守規則等良好的道德品質。
第三,通過田徑、球類、體操等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組織紀律性和勇敢、果斷、機智、頑強的意志及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
另外,教師要通過自己的表率作用教育影響學生。要時刻注意對學生的言傳身教,用自己的模范行動為學生樹立表率。
三、要重視對學生體育興趣和愛好的培養
體育教師要高度重視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并使之貫穿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在指導和組織學生進行體育活動時,應充分挖掘學生對運動的內在潛力和樂趣,以良好的教學形式,豐富生動的教學內容,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興趣,并把穩定的興趣培養為自我鍛煉的習慣,使學生學有所得,受益終身。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加強體育基本知識教學,開闊學生視野,教會學生運用知識技能的方法及科學的健身方法,增強學生自我鍛煉的能力。
四、重視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
一、職業學校創新教育的目前狀況
1、由于生源質量較差,職業學校的領導、教師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意識淡薄。認為學生的知識基礎及非智力因素較差,談不上創新能力的培養。
2、由于教材強調學科的系統性和專業化,嚴重脫離學生知識基礎差的現實,導致教學效果差,所以,將創新教育的思想及內容融入教材、進入課堂教學幾乎是空談。
3、由于職業學校的技能實訓等實踐活動形式較單一、機械性的操作多,而引導學生動手動腦、開發他們潛能的實訓活動少,加上科技、文藝、社會等方面的活動嚴重不足,使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受到了限制。
4、由于傳統的強制性管理、不民主的師生關系、社會對職業教育熟悉上的偏差,直接導致了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淡薄,阻礙了學生創造個性的發展。
二、職校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職業學校創新教育的重要內容。中等職業教育階段的學生,其創造力和其思維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密切相關。創造性思維是核心,好奇心、想象力、冒險性、挑戰性、自信心、獨立性等心里品質是非智力因素。
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實施。重視和實施素質教育是當前教育改革最緊迫的任務,素質教育是以培養人的綜合素質為目標的復合型教育,而創造能力是個體綜合素質中最具生命力的素質,是推動個體適應環境發揮潛力、走向成功的內在動力。所以加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創新教育是高層次的素質教育。
加強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職業教育自身改革、發展的需要。市場經濟下的職業教育,只有依靠和服務于經濟建設,擴大畢業生的就業門路,適應人才市場的需求,才能求得新的發展。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以及產業結構的調整,各行各業對職業綜合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就業者的流動性和工作的頻繁更換已成為社會工作的特征。所以,只有通過對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實驗實訓等實踐能力的培養,才能使職業教育獲得新一輪發展的動力。
三、創新教育的開展
(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傳統的師生關系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老師不僅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生成績的評判者,而且是真理的化身和絕對的權威。在教學中,老師是主動者、支配者、;學生是被動者、服從者。在這樣的關系下,學生的創新能力不能得到提高,甚至健全的人格也難以發展。
新型的師生關系強調人格的平等。首先,老師和學生在法律上具有同等地位。其次,學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為方式應該得到同樣的尊重。再次,學生應該得到足夠的表現自己、表達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機會。教師的首要任務在于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使學生形成探究創新的心理愿望,形成一種以創新意識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態度。教師在尊重學生人格的前提下,還有促進學生發展的責任,非凡是促進學生積極進取、自由探索、有所創新地發展。
(二)加強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的改革
1、搞好課程設置。以“厚基礎、寬專業、多方向”為原則指導專業課程的設置。深入探究課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如文化課和專業課之間的聯系,理論課和實訓之間的結合等等,既要考慮專業的實際需要,又要考慮學生的實際程度,對課程進行創造性的刪、增組合,同時積極開發教材中培養創造力的課程內容,以提高教學效果;要專門開設創造思維或創造技法課程,向學生傳授創新思維方法,點撥他們的創造靈感,激勵他們的創造精神。要進行改革實驗,要為他們開設“創造思維和方法”系列講座,這種講座題材應當多樣化,融文化和科學為一體,寓教于樂,以獲得學生的歡迎。
2、改革教學模式。變傳統的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封閉式教學為以培養能力為主的開放式教學。在課堂的基本結構中,重學生學習過程,重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過程,重培養能力的過程;開展情境教學,營造生動、活潑、民主的課堂教學氣氛,逐步培養學生大膽質疑、提出新問題、多向思索、科學想象等創新思維能力;探索發現式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發現信息、獲取信息的過程中,發展其創造力,同時教給學生發現的方法,包括觀察發現、模型發現、相似發現等。這樣,學生就能更有目的、更自覺地進行發現活動并取得發現成果。
3、運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輔助教學。運用和計算機互聯網絡同步發展的多媒體技術,運用以電子信息為先導的遠程教育、視聽結合的聲像教學,在提高教學效果的同時,讓學生獲得豐富的視聽感受,了解人類創造活動的成果,激發其創新精神,樹立創新意識。
(三)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和多樣的競爭性活動
學校除常規教學活動外,還應開設科技、體育、工藝、勞動、文藝等課程,為學生提供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鍛煉才干及展示才能的機會。通過組織課外喜好小組、科技小組、智力競賽、專題講座,通過在生產第一線及流通環節建立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動手能力和交往能力,塑造他們自信和個性品質;開展多樣的競賽性活動,讓學生參加各種競賽,目的不僅僅是對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或能力水平做出評價,真正的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并促使人的創造性向更高層次發展。
(四)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1、流暢性及其培養
流暢性主要依靠記憶中貯存的信息量。為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老師在教育工作中要有計劃地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要從各學科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學生只有把握了大量的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思索新問題才能從多方面發散,才有發散性思維的基礎。要培養學生在接受新信息的同時,自動地重復已有的知識內容的能力,增加邊緣交叉學科的知識的數量,教師應當告訴學生如何對待交叉學科的知識,鼓勵學生過渡學習,使學生不受材料的束縛,靈活地利用材料,將其變成新的東西,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記憶品質。個人經驗的積累和行為的逐漸復雜化是靠記憶實現的。教師在指導學生發奮學習的同時,還應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記憶方法,使學生能對知識存貯、再熟悉,從而引導學生聯系記憶,多渠道協調記憶。
2、變通性及其培養
人腦進行思索活動時總是存在思維定式,思路的定向性,能使人順利的思索并解決一般的新問題,但卻會妨礙創造性的解決新問題。教育中必須做到摘要:重視學生的聯想力和想象力的培養和提高,培養學生善于從多角度觀察新問題、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能力,破除定式的干擾。思維定式是指心理活動的一種預備狀態,它影響著解決新問題的傾向性。教學中,教師應直接打破定式的不良影響,引導學生的思維向新的方向、更多的方向發散,創造性地解決新問題。
3、獨特性及其培養
發散性思維以流暢性為基礎,以變通性為關鍵,以獨特性為核心。因為發散性思維的主要特征是對事物表現出超乎平常的獨立見解,提出和眾不同的新觀念。因此,獨特性有更重要意義,要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特性。
首先,教師要鼓勵多樣性和首創性,使學生能夠得出非凡、獨創、新奇的見解;教師為個人學習提供最大限度的機會,答應每一個學習者按照自己的速度進行,并為之提供靈活的幫助,調動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
其次,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
再次,鼓勵質疑問難,引導學生的求異思維。所謂“質疑問難”,就是要勇于提出疑問,敢于攻關。求異思維即學生不被成見、陳規所束縛,不人云亦云,善于從各個側面觀察新問題,從而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要引導學生有目的地設疑,并善于引導學生逐步解疑,使學生在探索新知識中有所發現和創新。
[參考文獻]
為了推動新升本科師范院校圖書館信息素質教育的開展及新升本科師范院校學生信息素質的提升,筆者于2010年09月—12月對河南省范圍內6所新升本科師范院校學生的信息素質現狀進行了問卷調查,力求在把握信息素質現狀的基礎上,探尋新升本科師范院校圖書館信息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1 調查對象與方法
調查對象為河南省范圍內6所新升本科師范院校的學生,每所學校參與調查學生人數為100人。本調查為無記名調查問卷,調查方式采取了“一對一的調查方法”的模式,問卷發放對象為來圖書館借閱和學習的學生,包括文科412人,理科151人。調查共發放問卷600份,回收問卷563份,其中有效問卷563份。回收率93.83% ,有效率93.83%。本人認為本次調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 調查結果統計與分析
(1)信息意識方面
① 對“信息素質”的概念模糊
調查中素質教育論文,在回答“你了解信息素質的概念嗎”這一問題時,563份問卷中,有140人選擇了“是”;423人選擇了“否”。說明新升本科師范院校有3/4的在校學生對“信息素質”的概念模糊。 (詳見表1)。
表1 關于信息素質概念了解情況的調查
情況
人次
占被調查人數比例
是
140
25%
二、如何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開展小學美術教學工作
(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小學生還處在少年或者兒童的年齡層次中,而好奇心是這個年齡層次的孩子所共有的一個特點,所以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很多學生在通過美術課的學習以后,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對周圍人和事產生興趣,因而就會更加細致深入地觀察周圍的一切。只有不斷地進行觀察,才能得出最新的內容,才能不斷增強自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讓學生進行自主的思考和創造。
②其根本屬性是“培養人”。“素質教育”就是面向21世紀對基礎教育的需求,針對中小學中一度普遍存在的“應試教育”的弊端而提出的,它明確了基礎教育的出發點與歸宿。學校課程是實現學校教育目標的手段,教學是學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環節。毋庸置疑,作為義務教育中的重要基礎學科──小學語文,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進程中,應擔負著極其重要的任務。這種認識,基于“語文學科的功能和語文教學的任務是多維的,既包含發展語言這一基本功能和任務,又包含再現知識、認識世界、形成學習方法的功能和任務,也還包含著提高思想、陶冶情感的功能和任務”
③不難看出,組成語文學科功能的各要素與人的素質結構各層次要素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在“人”通過個性認識和社會實踐活動,形成比較穩定素養的過程中,語文的學習必然會施以重大的影響。此外,自然性與社會性的統一,是素質的特點之一。素質是社會文化通過個體有意識地反復交錯進行的“內化”和“外化”,逐漸積淀而成的身心發展的品質,而這種“內化”與“外化”的主要“工具”是語言。況且,小學階段是整個學齡期語言和思維發展的最佳期。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應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具有其它學科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小學語文教學改革與“素質教育”建國之后,特別是黨的以來,我國的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有了長足的進展,教學改革不斷深化。1993年秋實行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行)》,已明確地將本學科納入素質教育的軌道;教材的科學化、多樣化進程,不斷加速;小學語文教學基本理論,在充分進行實驗研究、不斷總結經驗的過程中,有所發展。在教學改革的進程中,一些觀點已成為小語界同仁的共識,并在逾來逾大的范圍內轉化為教學活動。一是明確了小學語文教學功能和任務的綜合性,增強了整體意識;二是明確了小學語文學科的根本屬性,增強了訓練意識,提高了寓德育于教學之中的自覺性;三是明確了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應與教育中的“客體”地位是辯證統一的,既要充分調動兒童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教師又要不失時機地予以引導、教授;四是更自覺地從教育心理學的高度,探索學生的認識規律,重視了語言與思維發展的辯證統一,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五是明確了語感教學為基礎,以語言規律為指導,加強了語言訓練的科學性;六是從兒童的年齡特征出發,進行了“愉快教學”的嘗試;七是立足于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進行“目標教學”的研究;八是教法、學法、考法的綜合改革……篇幅所限,僅舉如許,但足以說明小學語文教學。是始終伴隨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不斷改革進取的。這構成了小學語文教學發展的主流。然而,由于“應試教育”的桎梏,區域性的教育體制正在完善之中;學校干部、教師隊伍的建設,不能適應教育飛速發展;教學研究的成果,不能更大范圍地轉化為教學效益等原因,造成一部分學校,乃至地區的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仍存在一定的問題。“素質教育”的提出,有利于端正教育思想,有利于區域性教育體制的完美,有利于學校干部、教師隊伍的建設。這些都對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同時,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們應該抓住契機,深入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以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
一、人的素質與語文素質的關系人的素質是人的身心發展的總水平,是人在先天稟賦基礎上,通過環境和教育的影響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穩固的性質。我們對這“穩固的性質”的判斷,以適應環境和認識、改造世界的能力為主要標志,是對人的適應環境、認識和改造主觀世界的潛在能力作用的量度。人的素質結構是多方面的,包括身體素質、智力素質、審美素質、心理素質、勞動技術素質等。素質教育,中心是培養學生健全的個性,促進學生個性全面、和諧、充分地發展。
語文素質在人的素質結構中是最基本的要素。從基礎教育角度看,語文素質決定人才素質品格。因為語文學科既是基礎工具學科,又是陶冶思想感情的學科,同時又具有豐富的知識性。語文素質是人的文化素養的主要標志,在人才成長過程中,是最先形成素質核心的部分。
語文素質往往是一個人成才的主要制約因素。人才素質和語文素質是兩個密切聯系的概念,一個是上位概念,一個是下位概念。兩者的基本點是一致的,基本點是人的素質。兩者大部分是呈重合狀態的,且兩者的目標、任務相呼應。人才素質目標燭照著語文素質目標,規定著語文素質教育的方向。一個人的語文素質和一個人的整體素質,是圓點接近,半徑幾乎相等的兩個圓。語文教學要著眼于對人的教育塑造,堅持語文素質教育目標和人才素質目標相統一,把教學生學語文和指導學生做人結合起來。
二、人的素質教育與語文素質教育的內涵素質教育,是教育者按照“綱要”中指出的素質教育目標,根據社會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特點,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系統地通過科學有效的教育途徑,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發掘潛能,把他們培養成為一定社會需要的人的社會實踐活動。它與應試教育有著明顯的區別:應試教育只強調適應學科要求,是一種不完整的教育模式,是對“片面追求升學率”和“學生高分低能”弊病的一種概括。而素質教育著眼于提高全民族的整體素質,充分發展學生的潛能,是在全面發展基礎上逐漸成為我國教育理論界凝聚力強、覆蓋面大的一面旗幟,是教育整體改革的必然歸宿。
所謂語文素質,其內涵是十分豐富的,包括思想政治、語文情趣、語文交際應用能力即聽、說、讀、寫能力以及交際中涉及到的文化知識。具體地說,語文素質有五個方面:1.語文基礎素質——扎實的語文基礎知識;2.語文智能素質,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3.語文技能素質——聽、說、讀、寫能力;4.語文道德素質;5.語文審美能力。語文素質教育,不只是字、詞、句、段、篇的教學及聽、說、讀、寫、書(寫字)能力訓練。知識和技能只是素質的外在形式,素質教育有更豐富的內涵,是深層的教育,是根本。
語文素質是以語言文字為工具的認識、情意、操作諸因素的統一,語文素質各要素的和諧發展,不是孤立的某方面的單項指標,也不是幾個單項指標的簡單相加,是一種綜合效應,綜合整體水平
三、小語教學落實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在小學階段切實打好語文基礎,提高語文素質,將對各類人才的成長,從基本素質上打好基矗
為此,在語文教學中——
隨著現在教學模式的改變,在小學數學中提高學生的素質是一項十分重要的事情,同時也是擺在現在廣大教師面前的一項極為緊迫的任務。現在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必須重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將素質教育真正地貫穿到教學中。當然,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愛好成為關鍵的部分。本文中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提供了一些對策,希望能給相關教師一定的指導和幫助。
關鍵詞:
小學數學,素質教育,課堂
在新的課程改革的前提下,現在的教學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普遍要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全面發展。因此,對于小學生來說,素質教育尤其重要,怎樣才能把素質教育落實到實處,發揮學生的作用是每個教師都應該做到的。小學數學課堂對于學生的素質教育有著一定的要求,將素質教育貫徹到每一堂課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素質教育概述
(一)小學數學素質教育的內容
素質教育,通常是指,在進行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要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小學數學素質教育,主要包括學生在數學素質以及專業素質等方面的表現。通常包括,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以及生理和心理的素質等方面。
(二)小學數學在提高學生素質教育中發揮的作用和地位
小學數學作為數學學科的基礎,是小學生能夠學好數學的保障,是提高小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重要前提。可以說,在小學數學階段,主要是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另外,小學數學和實際生活有著十分重要的關系,數學和生活是分不開的,數學知識也是為生活服務的。因此,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該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在小學數學中,素質教育是開發學生智力的關鍵所在,素質教育的提升對于學生的抽象思維有著重要的關系,同時還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通常可以觀察數學中存在的現象以及出現的規律,找到問題的所在,從而發揮學生的思維。并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只有抓住學生對學科的特點就能夠使他們的思維得到鍛煉,從而達到開發他們智力的目的。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素質教育的基本方法和途徑
(一)注重教學方法創新,提高參與能力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在整個教學中起著關鍵作用。如果教師能夠轉變教學思想,真正地還學生一個課堂,給他們一定的空間,展現學生的主體性,就能使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到實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該處理好師生之間的關系,不能阻礙學生對問題的參與,當他們回答問題時,應該給予積極的答復,從而獲得新的體驗和感受。并且,教師還要利用靈活的教學方式,讓每個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這種教學方式應該能夠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有針對性地完成教學。
(二)加強學習方法指導,培養自學能力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發揮主體作用。要想讓學生能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就應該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教學中,做好課前的教學準備,并在課后能夠進行教學延伸。當學生真正地參與到教學中,才能使學生的學習發揮良好的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只有學習方法正確,就可以讓學生真正學到知識。教師在布置作業時,還應該給學生制定明確的任務,讓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認真研讀,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能更加積極地學習。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并提高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回答給于贊許,并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三)提高有效思考能力,促進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在教師的設計學習活動中形成的,應該能為學生的思維性學習找到比較好的出發點。從以往的學習和生活經驗中,應該鼓勵學生發現自己的不同思維,教師一定要給予肯定和鼓勵性的評價。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機會,給他們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并使他們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思維能力就能得到鍛煉,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學習能力也會得到提高。同時,教師還應該注意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從而激發學生的合作意識。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促進師生之間的合作,并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改進教學評價,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轉變教育理念是關鍵,要時刻將教書育人放在首要位置。要實現素質教育設定目標,優化教學方法是很有必要的,需從每一節課抓起,從每一位學生抓起,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素質教育,才能提高教與學的效率。
1以學生為主體,進行適量合理的練習
教學中以學生做為主體,就是要讓學生們在教師的積極啟發下,參與教學的一些過程,主動的獲取知識。小學生獲取知識大多是靠直接感知來進行相關知識的抽象概括,年級越低的學生感知越高,其自身的思維是一個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教學上根據小學生的這個思維的特點,假如每次教學都是以學生為主體,進行適度的合理練習,讓同學們能積極參與教學的整個過程,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去主動獲取知識。這樣才能有效的激發小學生的創新思維與意識。
2鼓勵小學生積極參與,動手操作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更多的給予學生們參與的機會,鼓勵學生們針對不同的教學問題,積極主動互相交流與討論。可以嘗試分組學習的方式,提供更多的時間,還要保證在每個小組合作學習中,所有的成員都會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見解。如在教授“圓的面積”一課時,先和學生復習之前學過的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等面積公式推導時所使用的方法,再引導學生結合新舊圖形間的關系推導出新圖形的面積公式,學生之間可分小組合作討論。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小組成員開動腦筋,積極參與其中。大家通過拼一拼、擺一擺、數一數、算一算等,知曉拼出的近似平行四邊形的底、三角形的底以及梯形的上底與下底和圓的周長有關聯,平行四邊形的高、三角形的高與梯形的高又和圓的半徑是一樣的,借助這些關系也就能很順利地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了。此后,教師再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將學生之間的探討成果展示出來,適當引導學生,讓他們作必要補充,將小組的一些想法適當延伸,使每組學生都切實體驗到合作的樂趣。
3優化教學方法,使用啟發式教學
優化教學方法對推動教學進程發揮至關重要之作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是主導者,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這種家長式的灌輸教育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學習的積極性也得不到提高,主體地位不能體現出來,這也是傳統教學的一大敗筆。通過優化教學方法,可采取啟發式教學,鼓勵學生通過探索新知識,提高學習積極性,這樣既能調動積極思維,更利于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當然,使用啟發式教學需要突出學習興趣。在興趣的趨勢下,學生才更愿意主動學習,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幫助很大。教師也可創設創設情境激發學習熱情,在他們的積極參與中進入教學之中。
4適時對學生進行德育熏陶
在教學時老師還應該對學生們進行相關的德育教育,對他們的發展架橋鋪路。教師可以靈活運用教學內容,適時的向同學們講解我國古今數學家的偉大成就與光榮事跡,激發學生們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如在講解“圓周率”這一教學內容時,教師可在教學時介紹我國古代的優秀數學家祖沖之,是他首次將“圓周率”的數值精確到了3.1415926-3.1415927之間,并把該世界紀錄保持了一千多年之久。又比如,在教學“數的整除”這課時,教師可向同學們介紹現代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如何取得了“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桂冠等等,讓學生們從中感受到潛移默化的德育感染與熏陶,增強同學們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自身的學習熱情。
5科學評價學生成績結果
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明確小學數學教學的指導思想———著眼素質、加強基礎知識教學、培養智能、重視德育、發展個性。但是傳統教學模式存在多種弊端,包括只重視應試結果,常結合成績高低直接斷定學生素質優劣等,相對地忽視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評價,忽視了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這顯然是不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因此,實施素質教育對推動數學整體發展幫助很大。根據創新課程整改要求觀察,作為新時代教師的我們有義務注重學生綜合學習與活動參與能力等綜合評價工作,在教學過程中要發揮鼓勵與表揚的價值來教育學生,充分挖掘他們的個體潛能,欣賞他們階段勞動成就,適時鼓勵學生在生活規則中挖掘出更多創新數學的思維理念,和諧師生之間的情感,這能為課堂民主和風趣氛圍的開拓積累適應性實力,這樣更能順勢提升學生長久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更利于培養學生健康心理與人格基礎,有利于學生的綜合蘇hi得到全面化發展。義務教育的核心任務指標就是令受教育人群逐漸掌握合格公民行為規范要求。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素質教育,需在當代教育思想的引導下,充分利用科學方法,結合小學生的思維特點與認知規律,認真專研教學方法,合理設計教學過程,建立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教與學的應有價值,激發并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創新意識。引導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之中,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二、怎樣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開展小學美術教育工作
(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小學生仍然處于少年或兒童時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大部分學生在美術課程的學習之后,容易自然或不自然地對身邊的事物感興趣,進而仔細認真地關注身邊的一切。學生在不斷的探索過程中,才能得到新結論,才可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性地進行教學,給學生充足的思考和創造時間。
(二)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間學生完成一件作品后,很容易對表現對象產生有意或無意的注意,并且自發地進行記憶。學生觀察的事物多了,自然記憶能力也得到提高,還會對本來毫無聯系的事物重新隨意地組合,進行增添或刪改。一段時日后,學生的想象力就會不由得豐富起來,逐漸在自己腦中形成創作素材。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介紹教材中出現的事物,比如講到自然界時,教師不僅應該跟學生提到花草樹木,還應給學生講解一些森林中的動物,勾起學生興趣,通過對動物外形特征的描繪,讓學生想象出一幅自然界的景象,并激勵學生將頭腦中形成的世界以畫筆的方式表達出來。這樣能夠培養學生敏捷的表現力和豐富的想象力,通過教師描繪的自然界的景象到為學生營造出一幅和諧、多彩、豐富的場景,給學生的想象力插上翅膀,也為學生日后將要學習的“自然”這一課題的課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多媒體的使用在教學過程中已經十分頻繁,傳統的美術教學使得課堂氛圍死氣沉沉,教學內容枯燥乏味,單一的教學模式影響了學生對美術的熱愛。利用多媒體來活躍課堂氛圍,讓課堂教學更加生動、形象,教學方式多元化,也促進學生形成活潑、向往自由的性格,進而調動學生對美術的學習熱情。當遇到學生難以想象的情況時,學生很難與教師互動,只能保持沉默,學生不理解教師所述內容,自然不能跟上教師教學的步伐。這時,教師就不該急切地直入主題,可以先跟學生講解這個概念,讓學生對抽象事物有一定理解,在腦中形成自己的想象產物,然后教師再讓學生動手畫出腦中所想的事物,教師再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教師在課堂前先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教學效果,“這樣上課學生是否能理解”“應該怎樣與學生互動”“怎樣吸引學生注意”等幾個方面讓學生與教師之間良性互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能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在學生畫好自己的作品后,再由教師播放幻燈片,以圖片和視頻等途徑讓學生直觀觀察抽象事物的外形、顏色和特征,讓學生結合自己的作品進行修改,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通過學生自主參與到教學內容中,很快就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率。而且,也證明通過多媒體可以使得課堂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形象,利于學生接受,能使學生很快融入到美術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實施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重視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教師必須充分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由于每一位學生對美術的敏感程度、天賦和興趣、實際繪畫能力以及美術基礎知識等的不同,教師有必要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比如,在課堂剛開始時,教師就可以在黑板上板書出不同的教學任務,讓學生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階梯式地一項一項完成,鼓勵學生細心完成教學任務。對于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教師應該充分發掘他們在美術方面的潛力,引導學生向更高層次學習;學習能力差的學生,教師應該注重基礎的培養,引起學生對美術學習的熱情。在美術學習的不同時期,教師應該對學生做出合理、客觀的評價,教師應該多從學生的閃光點出發,給學生更多的鼓勵與支持,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教師科學的學習評價,可以讓學生自主地熱愛美術學習,消除學生的心理恐懼,達到有效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