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5 11:31:0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企業工業管理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我國人力資源的管理的理念是從國外引進,在沒有完全適應生產力發展就實行管理的情況下,中小型工業企業對人力資源管理規劃制度沒有建立健全,經營與規劃的不協調使得營銷策略等方面實施的績效不高。對于我國的中小型工業企業來說,員工人數在2000人以下,由于企業生產性很強,所以對于人力資源的疏于管理也就成為了企業生存發展一大阻礙。企業管理者對人力資源管理的概念沒有站在企業戰略層面來認識,管理目的不明確。一方面,企業的制度規定不健全,很多條例更是企業領導者的口頭語或者臨時模仿出來的標語;另一方面,即便制定了管理辦法,在日常工作中執行的嚴格程度也較低。這樣不僅不利于企業文化的建設,而且還對塑造高效的工作氛圍制造了障礙。
2.根據考核結果制定計劃的環節被忽視
工業企業對績效考核反饋的重視程度不高。由于企業管理人員對績效結果的思想認識、剖析能力以及所采用的定量考核等方法不夠科學,對員工在考核期的影響成績的特殊情況等等的了解層次不深,導致制定的下一階段目標模糊,這一系列工作在企業經營過程中沒有起到為企業導航的作用。
3.績效管理被績效考核替代
大部分工業企業把績效管理與績效考核同化。實際上,考核是管理的一個步驟,企業管理者把績效考核當成對員工的約束工具,試圖制定出使員工效率最大化的績效目標。另外,看中量化考核的結果,不能客觀的衡量出員工實際工作的投入與產出,使部分員工產生抵觸情緒,降低企業整體績效。
4.考核與其他部門聯系不緊密
部分企業在對考核績效表的填寫過程中,營銷部門的工作人員對其重視不高,總認為自己的工作效率還得自己解決,與人力資源部門無關。信息傳達不到位導致結果反饋程度低,更造成目標制定不準確,致使企業利益受損。或者只注重形式,企業雖然定期進行績效考核,激勵員工工作熱情,但是管理者并未從考核結果中聯系整體部門間合作模式等方面考慮出問題癥結所在,進而為員工指導幫助,而只是繼續主觀的調節階段目標,以期望企業利益增長。
二、中小型工業企業人力資源績效管理的建議
1.建立健全人力資源績效管理體系
建立健全管理體系對考核全過程至關重要,下圖是對營銷策略實施員工的績效考核建立的過程模型。營銷策略是企業管理者站在企業發展戰略的角度上制定的針對當下所發現的市場機會的階段性策略。而策略的實施執行者便是企業的員工,他們掌握著大量客戶、市場等關乎企業生存發展的情況和資料,他們第一時間了解企業管理者們的策略的實施情況,如果他們及時反饋實施效果,供策略制定者改進,企業利益將會大大增加。所以,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對實施營銷策略的員工的績效管理尤為重要。營銷部門制定出營銷策略,將其交給員工,并針對員工個性和能力分配不同的任務。員工將改進意見反饋給營銷部門的策略制定者。經過一個周期后,人力資源部門對員工進行績效考核,對考核結果進行剖析,再與營銷部門開會對結果共同討論,提出新的改進方案,從而進入下一個周期的工作。這整個過程體現了人力資源績效管理如何配合企業戰略對員工進行管理,其中,與員工提出的關于策略執行方面的反饋意見不同,人力資源部門向營銷部門提供的反饋意見是關于員工的個人行為意見或團隊組織意見,這樣使營銷部門在以后的工作分配環節更加輕松并且準確。
2.強化人力資源績效管理理念
中小型工業企業不能因為企業規模的問題就弱化人力資源的管理,尤其對企業高層管理者來說,反而更應注重與員工的溝通交流,認識到人力資源的管理應當作為企業的核心管理內容之一。在績效考核結果中尋求增加企業整體利益的途徑,同時具體的制定出下一階段員工應該達到的工作業績。
3.努力營造高績效的工作氛圍
中小型工業企業的企業文化的塑造應該是一個持續增長以達到濃厚的過程。要做到:一是要在企業不斷成長的過程中,管理者的個人魅力、團隊精神等因素烘托出高績效、高積極性的工作氛圍;二是樹立獎懲分明的嚴肅態度,明確規范的管理制度;三是引導企業員工不斷積累工作經驗,不斷接受新知識,不斷培養正能量,提高員工對工作內容的充實感。增強工業企業生產環境下的工作熱情。
4.強化考核結果制定計劃環節的實施力度
擺脫績效考核替代績效管理最佳方式是使對考核結果剖析得出相應方案從而制定出未來工作計劃的環節真正實施起來。對考核期內的員工進行細致深入的了解,使考核期的結果剖析正確率增加,從而使下一階段工作的計劃準確率和適用率增大,提高企業整體績效。并且,參加考核員工的直屬管理者要持續觀察該員工的改進情況,時時指導,以提高工作績效。
二、擴展成本管理的內涵,結合工業企業的成本管理實踐經驗,勇于創新科學方法,多途徑控制、降低工業企業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1、改進產品設計,采用成本更低的先進工藝。根據成本分析,為產品設計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詳細計算和比較各種設計方案在成本上的合理性,設計的合理,不僅產品質量高,而且節約生產費用。先進合理的生產工藝,有利于節約勞動耗費,提高經濟效益。在產品研制、開發過程中牢牢樹立經濟、成本意識,發揮聰明才智,在保證市場競爭優勢條件下,將產品成本控制在最低水平。
2、根據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嚴格控制物料消耗,采取申報計劃、層層審批領取的約束制度。采用招標采購、集中辦理的方法,在保證產品質量、功能、產品計劃完成的前提下,采購工作貨比三家公開招標采購,要在保證產品設計要求的情況下,采用質好、價廉、供應及時的先進材料。
3、提高勞動生產率。激發職工的勞動積極性,加強業務技術培訓,提高操作熟練程度,提高固定資產及設備的利用率,定崗定員,優化勞動組合,管理會計采用電算化,真正運用現代管理手段,對成本的歸集和分配進行精確核算、綜合分析,提高工作效率。
4、發動群眾的力量,積極宣傳節約開支、杜絕浪費的思想,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張紙,開源節流,把每一分資金都花在工業企業發展的刀刃上,減少倉庫占壓物資、加快資金周轉周期,這也是成本管理的范疇,從一定程度能夠提高經濟效益。
別是基層站隊,有的成本控制已經達到了一條毛巾、一塊大布的程度,成本節約與獎懲兌現已逐步深入人心。
3.財務預算是經營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公司的財務預算是責任預算的編制基礎,責任預算以財務預算為基礎進行編制,責任會計以責任預算為對象進行核算,考核兌現以責任會計資料為依據進行考核。環環相扣之中,財務預算是上述各項工作的出發點,也是最終的落腳點。一切經營管理工作圍繞財務預算進行。
二、財務預算與責任會計相結合
現代責任會計的管理原理是以責任中心為核算對象,對其分工負責的經濟業務進行核算并考評的一種內部控制體系。其優點是職責清晰、責權對等、業績量化、便于考核。從1997年開始,公司將原來慣用的目標責任制考核體制轉變為責任會計的考核方式,并根據各單位的具體情況劃分了若干利潤中心和成本中心。2000年開始將成本中心的范圍擴大到全部6大科室。2001年在原有基礎上,取消了利潤中心,將所有科室和基層單位納入成本中心進行管理,并進一步完善了考核和獎懲辦法,全面實行成本中心管理模式。
為了更好地發揮預算管理與責任會計的優勢,我們將財務預算中的34個成本項目中除工資及附加、折舊、無形資產攤銷、稅金等9項費用以外的其他所有可控費用,按責任會計的要求轉換為內控責任預算,并全部分解到各科室和基層單位。為了避免財務會計核算與責任會計核算的重復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減少核算人員,我們利用《中油財務信息管理系統》中的專項核算功能,將財務會計核算與責任會計核算采用一套賬的核算辦法,對公司36個成本中心進行單獨核算,并據以考核。
通過這種將財務預算轉換為責任預算,再通過責任會計核算責任預算并據以考核兌現的經營管理模式,我們找到了如何將財務預算落實到責任主體,并通過科學量化的核算方式進行考核的辦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于采取了這種全新的行之有效的預算管理機制,促成了油氣儲運公司連年超額完成各項考核指標。當然在實際運用過程中,也存在著責、權、利不盡對等,細節指標不盡完善等問題,但因其總體方向的正確性和機制的先進性,已經使成本控制的意識在油氣儲運公司生產經營的各個角落產生了能動作用,進而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三、實行預算指標縱橫向分解雙重考核制度
在財務預算向責任預算轉換的過程中,我們采取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分解方式。即:在進行財務預算指標橫向分解到各科室和職能部門的同時,又將指標縱向分解到各基層單位,實行財務部門總攬、主控部門交叉監督、職能部門和基層單位共同對預算負責的雙重考核辦法,將責任預算予以落實。
1.預算指標的橫向與縱向分解。即將公司2001年度25項可控費用,首先在機關7大職能部門進行橫向分解,明確責任主體,下達控制指標。例如運費,總控部門為調度中心,即調度中心對年度預算運費總指標負責。差旅費由經理辦公室總控,即經理辦公室對年度預算差旅費總指標負責。其次,由總部門將所控費用在全公司范圍內進行二次縱向分解,比如運費,由調度中心將運費再次在公司所有用車單位和部門之間進行分解,形成各部門和單位的責任運費指標。其他如差旅費、公雜費、原材料、修理費、水電暖氣費等同樣進行二次縱向分解,形成各部門和基層單位的責任預算指標。
2.雙重考核。將橫向分解的總控費用和縱向分解到底的各單項費用按公司36個責任主體分別進行匯總,形成各責任主體的責任指標,并以業績合同的形式逐一予以確認。
考核時,對某一單項費用,既考核主控部門,又考核分控部門和單位的責任。例如對運費的考核,既考核調度中心對總控費用的責任,又考核職能部門和基層單位對分控運費的責任,實行雙重考核,使各項費用由始至終接受財務的監督與考核。
四、強化預算的監督和預警功能
財務預算在執行過程中產生的偏差,必須得到及時的監督和預警。公司財務科在每月的財務預算執行情況分析中,對本期實際收支與本期預算收支做全面的分析和對比,對存在的差異認真查找原因,并在經理會議上及時進行通報,要求主控部門加強費用控制措施,并提請主控部門及時注意費用超支,采取積極措施予以控制,確保支出控制在預算范圍以內。由于這種及時到位的財務監督和預警功能,使公司財務預算收支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得到了及時的調整和糾正,并始終沿著預算的指標行進。
制造業是我國經濟市場中的重要支柱產業。先進的制造技術是制造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占據領先地位的核心要素,利用信息化技術來推動企業的發展,將數字技術與產品設計、制造、生產和管理相結合,是現代工業制造企業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但是就我國目前制造企業的信息化水平來看,仍存在著許多問題,限制了信息化管理的應用。因此,文章主要針對工業制造企業實施信息化管理展開研究與探討,報道如下。
一、我國工業制造企業的現狀
(一)缺乏核心競爭力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推動,許多制造企業為了符合市場需求,生產了許多不同類型的產品,將有限的資源集中在多元化生產中,導致企業經營復雜,也導致企業管理的難度進一步提升,企業無法通過專業經營和合作來提升經濟效益,存在缺乏核心競爭力的問題。
(二)制造企業缺乏信息應用能力
隨著經濟市場不斷變化,許多制造企業由于缺乏信息資源,加之信息獲取渠道狹窄,在信息時展中,沒有注重開發信息渠道,也沒有重視信息的利用價值,只注重企業的短期效益,錯過了發展的最佳時機。
(三)管理方式單一
在我國制造業企業中,企業在成立初期快速的發展會使得經營者忽略了企業管理活動,導致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些問題,對企業的管理能力造成了影響,同時增加了企業的運營風險。此外,管理模式的單一,也導致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下降,管理問題更加明顯。
二、工業制造企業實施信息化管理的優勢
(一)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
制造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容易導致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落于他人,而許多大型企業則注重產品創新和自主技術的研發。因此,制造企業通過利用信息技術,能夠形成企業自主知識產前,并不斷創新出新產品,提高市場占有率[1]。
(二)優化內部管理
制造企業管理水平的高低會對其市場競爭的優劣有直接影響。許多國外制造企業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能夠滿足市場對不同型號產品的需求,同時具有降低生產成本、大批量生產的優勢。因此,通過應用信息化管理模式有助于實現制造企業管理的進步,具有積極的影響。
(三)提高生產效率
制造企業可以通過建立人力資源、財務、材料、生產、客戶等數據庫,在完善企業信息管理的同時,也要注重外部信息資源的收集,充分利用互聯網,為企業決策提供真實、可靠的信息。企業也可以利用局域網實現企業信息資源的共享,有助于提升管理效率。
三、工業制造企業實施信息化管理的策略
(一)提高管理者對信息化管理的認知水平
在目前制造企業中,許多管理者沒有認識到信息化管理對組織管理和業務流程的影響,需要轉變傳統的管理模式[2]。但是在實際工作中,由于缺乏統一的規劃與領導,導致各部門在信息化管理中缺乏科學的銜接渠道,導致資源浪費現象的出現。因此,需要建立科學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從而消除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影響因素。由此可見需要加強管理者對信息化管理的認知,從而提高信息化管理的建設水平和應用效果。利用信息化管理能夠實現外部信息資源的合理利用,通過收集外部組員,實現對企業采購、生產的合理調節。因此,管理者要重視轉變自身的管理意識,通過引入先進的信息技術,提升企業管理效率和水平。
(二)企業需要增加信息化管理的投入
許多企業由于沒有認識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從而也沒有重視信息設備的購入,對信息化管理建設的投入較少,這也是影響企業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原因。因此,企業要增加信息化管理的投入,增加計算機、打印機、服務器等設備的購入,同時也要重視設備的養護和維修,從而保障設備的使用年限。企業應當確定內部管理的規范性,可以通過檢查管理流程是否實現信息化來考量。例如生產、供應、銷售業務是否連貫,財務處理是否符合流程。尤其要注重電算化與信息化的區分,僅通過用計算機來取代手工作業都只能被成為電算化,而信息化是以信息技術的基礎,實現傳統業務流程的改變,有助于提升企業經營效率,從而降低生產成本,獲得更多的企業利益,這也是信息化管理的主要目的。信息化管理的任務在于加速工作處理的效率,若不對傳統的工作流程、規范和標準進行更新與改變,則無法與信息化管理相適應。
(三)健全配套管理制度
企業管理信息化不僅僅在于引入信息技術,而是在于實際應用,盡量將企業各種資源數字化。部分企業沒有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導致統一產品在不同部門的命名不一致,從而引發了問題。信息化管理主要是利用計算機和信息技術對企業生產、銷售、人力資源等企業活動進行信息化改變,實際上也是一種創新過程。在信息化管理推行的過程中,管理者對于信息化管理的戰略目標、人才資源配置、實施過程是其能否取得應有效果的重要前提。在企業經費有限的情況下,管理者可以通過與其他企業合作,減少建設成本,從而推動信息化管理的建設。此外,企業還需要建立一套于是相匹配的管理模式,從而制約信息化管理的應用。
四、結束語
制造企業在實施信息化管理時,需要根據自身的發展目標以及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來思考,保持步調統一、逐步實現的方針政策,才能夠獲得信息化管理帶來的積極影響。
作者:蔣正華 單位: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大多數卷煙企業雖然出臺了相關的差旅管理制度,但是在制度出臺的過程中,很多內容沒有明確詳細的界定和細化一些條款,因此制度仍然存在著一定的漏洞,而漏洞容易激起人們的貪婪念頭,有些營銷人員通過各種方法鉆漏洞,以達到他們不正當甚至是非法收益目的。
(二)查證和財務監管存在難度
卷煙工業企業等大部分企業,營銷人員出差地范圍較大,在全國范圍內。營銷差旅財務管理一般都是事后行為,并且由于營銷差旅范圍廣,查證和監管成本較高,尤其是事前和事中的監管,成本更高,很少進行事前和事中的監管,因此,卷煙工業企業等一般企業營銷差旅財務管理工作過程中,進行查證和財務監管存在難度。
(三)缺少相關的獎罰機制
營銷差旅財務管理雖然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發展前景,是一個重要管理事項,但實際上很多企業并沒有真正將營銷差旅財務管理當作重點工作來抓,一方面是由于營銷差旅費用占企業的成本費用比例不高;另一方面,由于營銷的重要性,企業管理者往往看重的是營銷人員的銷售業績,對營銷差旅費用的管理往往不是很重視。因此,很少企業對營銷差旅監管建立獎罰機制,營銷差旅財務監管由于缺少適時有效的獎罰機制,這些監管行為都難以起到有效的激勵作用。
二、卷煙工業企業營銷差旅財務管理創新的策略
解決好上述卷煙工業企業營銷差旅財務管理問題,對推動營銷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從科學化、有序化、制度化出發,做好營銷差旅財務管理監創新工作,通過創新實現營銷差旅財務管理標本兼治顯得尤其重要。
(一)創新財務監管制度的制訂、修改和落實機制
卷煙工業企業等大部分企業都要制訂適合企業自身的營銷差旅財務管理制度,并根據企業經營管理情況適時進行修改和調整。這是做好營銷差旅財務管理的基礎。一是制度要全面、詳細和明確。要進行細化和界定,盡量使制度能夠涵蓋全部內容。二是在制訂、修改和調整營銷差旅財務管理制度時,要提前與營銷部門人員溝通,了解實際情況,并讓營銷部門人員提前就制度提出意見和建議。三是將制度制訂與營銷人員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進行綜合,對有異議的內容雙方提交上級部門或領導,最終達成一致。四是要將制度及時宣傳、解釋與傳達到相關人員,包括相關的財務管理要求,具體化、詳細化,通過書面和網絡等各種形式傳達、解釋到每一個相關人員。做到有據可依,有章可循,人人遵循。
(二)創新財務監管與控制機制
大部分卷煙工業企業的營銷差旅財務監管通行做法,一般都是在營銷差旅報銷時由財務人員審核營銷差旅業務的真實、準確。由于財務人員自身的差旅經歷、綜合能力等原因,監管效果不一。因此,要實現更好、穩定的財務監管與控制效果,還要創新營銷差旅財務監管與控制機制。一是建立健全財務監管的監督機制。財務人員要對營銷差旅業務的真實、準確性進行監督。二建立健全營銷差旅的財務監管與控制的倒查機制、事后追究等機制。財務部門將監督過程中發現的可能存在虛假的行為,提交給紀檢監察和審計等部門,由他們有針對性的進行倒查和事后追究。這樣,一方面,可以明確各自的權力和職責,加強財務監管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集中力量,有針對性的對一些可能出現問題的內容和方面加強財務監管和控制,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財務監管的效率。
(三)創新財務監管獎罰機制
大部分卷煙工業企業的營銷差旅獎罰機制,主要是違法違規的懲罰機制,大部分都只有不予報銷的懲罰機制,震懾功效效果較差,沒有其他功效。營銷差旅創新獎罰機制,應當使獎罰機制既能實現獎勵功能,又能實現懲罰功能,通過這一機制的設置,引導營銷差旅人員能夠按照企業希望的方式去做。營銷差旅創新獎罰機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實行定額管理模式實施獎勵機制。包括路程費、住宿費等都可以采取相應的模式。如通過分析設置飛機票的基礎報銷定額,營銷人員差旅報銷時憑飛機票報銷,但無論票面金額多少,同一航程報銷特定金額。這樣就能起到鼓勵營銷人員在不影響工作的前提下盡可能坐低價位的航班,使員工和企業雙方受益。路程費中的汽車費和住宿費都可采取類似方式。二是對一些行為采取處罰機制,如對飛機票按票面的一定百分比(如80%,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并可定期更改)報銷,如對一星級以上酒店按住宿費票面一定金額報銷等。三是對一些行為進行重罰。如發現查實一起虛假報銷行為,對該名營銷差旅營銷人員要重罰,并對該名人員的所有報銷行為進行追查核實,并對有虛假報銷的事項重罰。四是實行完全定額報銷制、包干費用報銷制等財務報銷創新方式,必要時,重點依據是否具有出差的其他審批、證明等原始文件、憑證,不以相應的票據為標準,當然,在采取相關的財務報銷創新機制時,要事先與稅務等行政部門進行溝通,必要時候需取得相應的審批文件,以避免由此導致的涉稅等風險。
(1)伴隨著物資的物理性活動發生的費用以及從事這些活動所必需的設備、設施的費用;
(2)物流信息的傳送和處理活動發生的費用以及從事這些活動所必需的設備和設施的費用;
(3)對上述活動進行綜合管理的費用。
目前,工業企業日常物流成本會計核算的范圍側重于采購物流、銷售物流環節。忽視了其他物流環節的核算。
在我國現行會計核算體系的框架內,企業物流成本的構成模式尚未建立,會計核算制度中并沒有單獨考慮到物流成本的問題,物流成本也沒有被列入企業的財務會計制度,只是直接用于物資采購的費用列入采購成本可以算作物流成本。在物流成本管理方面,我們大多數工業企業還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操作經驗,很多工作也只是處于探討或者剛剛起步階段。
2工業企業物流成本管理意義
盡管現行企業會計核算制度中沒有單獨考慮到物流成本的問題,但是作為企業的一項實際費用支出,企業物流成本已經成為除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之外一個重要支出項目,物流成本管理在財務管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越來越得到企業界的重視。“物流是經濟的黑暗大陸”,“物流是第三利潤源”以及“物流成本冰山說”等觀點都說明了企業管理層深刻認識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要意義。
企業物流成本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一個實際重要內容,在保證安全生產和物流服務質量的同時,努力降低物流總成本是物流管理要實現的重要目標。企業物流成本降低使得產品在價格方面具有優勢,提高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從而能夠擴大產品的市場空問,提高其盈利能力,因此,加強企業的物流成本管理意義重大。
3工業企業物流成本管理思考和創新措施
通過對企業物流總成本的分析和探討以及多年的管理經驗和研究,筆者認為進行物流成本管理作為一個系統工程,具體管理措施如下:
3.1樹立新物流成本新觀念,增強全員物流成本管理意識
目前,現代企業的物流管理已經達到供應鏈物流階段,物流成本管理貫穿產品的全過程,包括企業內部供應鏈和外部供應鏈。由于外部供應鏈涉及面廣、環境復雜等,具有很大的不可控性,因此加強內部供應鏈管理尤為重要。
內部供應鏈涉及到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方面,與每名員工密切相關。物流成本管理僅靠某一個部門和某些人很難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要改變物流成本管理僅僅依靠物資部門或銷售部門管理的觀念,切實加強企業物流成本管理意識。樹立全員、全過程管理的物流成本系統管理新觀念,讓各部門、生產單位、班組和每一位職工都關心各自的物流成本,把降低物流成本的工作從物流管理部門擴展到企業的各部門、生產單位、班組和每一位職工,并從產品開發、生產、銷售全生命周期中,進行物流成本管理。
3.2優化企業物流管理系統,創新企業物流管理體制
當前,很多企業的物流管理采用的是分散管理物流的體制,物流成本也是分散在不同的部門,如物資管理部門負責相應的采購費、裝卸費以及倉儲費等,銷售部門負責營銷費、運費等。因此,企業要積極吸收先進的物流管理理念,尋找一個恰當的物流運作方式,健全物流管理體制,從企業組織機構上保證物流管理的有效進行。
結合企業自身實際,重新優化企業的物流系統和物流運作方式,進行流程再造、機構整合,筆者認為,盡快設置專司物流管理的部門,實現物流管理的專門化,變分散管理物流為集中系統的管理物流,全面協調生產、銷售等各部門之間的關系,使各個部門在優化物流系統的過程中相互配合,使企業物流真正的系統化。
3.3建立物流成本核算體系,加強物流成本考核管理
由于企業現行的會計核算制度是按照勞動力和產品來分攤企業成本的,所以在企業的“損益表”中并無物流成本的直接記錄。如果我們不知道企業現在的物流成本是多少,所謂的節約物流成本又從何談起呢?
為了保證物流成本的可比性,國家或企業應制定一個物流成本計算的統一標準,用以統一企業物流成本計算的口徑。通過建立的物流成本數據庫,對物流成本系統進行分析,就可以發現問題并加以改進。傳統的物流成本計算按照運輸費、保管費、包裝費、裝卸費等功能類別統計,并沒有與物流服務水準聯系起來,也沒有按顧客類別和銷售業務人員類別計算物流成本,以至于物流成本上升的責任不明確。物流部門的工作是根據物流成本計算的統一標準,提供不同部門的成本數據,說明成本上升的原因,分清部門責任并納入考核。
3.4積極采取物流外包等多種物流管理措施,實現供應鏈管理
隨著物流業的快速發展,為了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企業把物流外包給專業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實現由生產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銷售企業、消費者組成的供應鏈整體系統,對商品流通的全過程實現供應鏈管理,這樣不僅使本企業的物流體制具有效率化,而且可以縮短商品在途時間,減少商品周轉過程的費用和損失。
工業企業實行供應鏈管理,一方面積極協調與第三方物流企業、客戶等之間的關系,通過企業效率化的配送,如減少運輸次數,提高裝載率及合理安排配車計劃。選擇最佳的運送手段,滿足客戶的高要求;另一方面,在物資采購環節,根據用戶的訂貨要求采取正確的進貨體制,減少積壓,加快周轉,從而實現整個供應鏈活動的效率化,進而降低物流成本。
3.5借助現代化信息系統,提高物流成本管理效率
積極借助現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統控制也是創新物流成本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傳統的手工管理模式下。企業的成本控制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往往不易也不可能實現各個環節的最優控制。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工業企業積極運用信息系統一方面可使各種物流作業或業務處理能準確、迅速的進行;另一方面,通過信息系統的數據匯總,進行預測分析,可控制物流成本發生的可能性。
通過現代物流信息技術可以將企業訂購的意向、數量、價格等信息在網絡上進行傳輸,從而使生產、流通全過程的企業或部門分享由此帶來的利益,充分對應可能發生的各種需求,進而調整不同企業間的經營行為和計劃,企業間的協調和合作有可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完成,這可以從整體上控制物流成本發生的可能性。
4結語
二、常見的企業統計數據質量問題及分析
1.數據虛假。
這是最常見的統計數據質量問題,也是危害最為嚴重的數據質量問題。這類統計數據完全是虛構的杜撰的,毫無事實根據。造成統計數據虛假的因素多種多樣,比如,有意虛報,瞞報統計數據資料,指標制定不嚴密,統計制度不完善,不配套等。
2.數據不準確、不完整、不及時。
這也是比較常見的統計數據質量問題,由于所列項目的資料搜集不準確、不齊全,不符合統計資料準確、完整性的要求。數據不準確、不完整,就不可能反映研究對象的全貌和正確認識現象總體特征,最終也就難以總結出現象變化的規律,甚至會得出錯誤的結論。同樣,不及時就降低了統計信息的有效性。3.指標數值背離指標原意。這是由于對指標的理解不準確,或者是因為指標含義模糊,指標計算的隨意性大等原因造成的數據質量問題,表現為收集整理的統計數據不符合統計內容的要求,數據不能反映指標的原意。
3.數據的邏輯性錯誤。
這是指統計資料的排列不合邏輯,各個數據、項目之間相互矛盾。
4.數據的非同一性。
它是指同一個指標在不同時期的統計范圍、口徑、內容、方法、單位和價格上有差別而造成的數據的不可比性。
5.統計分析簡單膚淺。
所做的統計分析局限于事后分析,對統計數據進行單純的講解說明,不能利用網絡技術實行信息共享等方式進行事前分析和預測。統計工作不能預測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收集信息后沒有綜合整理分析,沒有形成一個系統。
此外,常見的基層統計數據問題還有計算錯誤、筆誤等。
三、影響企業統計數據質量的主要原因
1.企業不重視統計工作。
部分企業對統計工作的認識不正確,認為統計很簡單,加減數據的或匯總數據,填幾張報表,就完成了全部工作。企業普遍存在重會計而輕統計的現象,認為會計工作很重要,能幫助企業核算、收支,統計工作顯得不那么重要,主要是為應付上級統計部門。統計員兼職的多,專職的少,且變動頻繁,企業改革、重組、調整一般首先撤銷或合并統計機構和統計崗位。統計法律意識淡薄,企業只知道《統計法》的存在,但并不了解《統計法》的具體內容,部分企業負責人和統計人員沒有按照法律規定進行統計,不認真執行統計制度,隨意地填寫報表,使報表不符合規范。
2.基礎工作較差,統計制度不健全。
企業統計臺帳和原始記錄不健全、不準確,填報統計指標比較隨意,統計數據質量不高。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許多新企業應運而生,這些新企業中,有一部分沒有像老企業那樣及時建立規范的企業統計制度,甚至沒有明確設立統計職能部門和統計工作崗位,統計報表由財會人員或其他部門的人員代填、代報。一些統計指標更是難以準確按照統計制度的具體要求來計算填報。
3.企業統計人員素質普遍不高。
多數企業統計人員為兼職,以會計或其他工作為主,統計工作為輔。這些人員或學歷較低,素質較差,或因事業心不足責任感不強,與專職人員相比,工作不夠積極、主動,也沒有利用業余時間自覺學習統計理論,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有的只懂會計知識而不懂統計知識和統計業務,有的既不懂會計又不懂統計,只是填幾張報表應付領導的要求。實際工作中,收集、整理、匯總和加工數據統計方法不正確、不恰當,有時根據個人經驗處理,使統計數據出現差錯、失誤,很少甚至不向企業領導及有關部門適時提供針對本企業經營管理所需要的簡單有效的內部統計資料,更談不上進行統計調查、分析與預測,提供統計咨詢,實行統計監督。
四、控制企業統計數據質量的建議和方法
1.正確認識統計工作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由于企業統計工作存在諸多問題,所以統計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很難為企業經營管理者提供參考,幫助他們做出正確的決策。作用越小管理者就越不重視,越不重視它的作用就越難體現出效果,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原因是企業管理者和部分統計人員不太了解統計工作的內容,或不太清楚統計工作的性質。因此,我們要提高認識,統計工作是通過搜集、匯總、計算統計數據來反映事物的面貌與發展規律。企業統計工作可以監督整個企業活動,科學管理企業的生產經營,企業根據統計數據制定政策和計劃,因此對企業來說,十分重要。假如沒有科學的統計數據作為依據,從企業本身而言,各項管理就是脫離實際的幻想,管理者就不知道該從哪里開始著手。從政府宏觀調控來說,也很難開展各項工作好。無論是對企業的經營,還是對政府的宏觀調控都要加強企業統計,因為它的意義十分重要。
2.建立健全企業統計的管理體制,以預防為主,全員參加控制數據質量。
全體統計工作者都要樹立數據質量意識,安排專人負責各個主要的工作環節,這是統計數據質量控制的原則。統計數據質量的高低,是許多工作和許多統計工作環節質量的綜合反映,牽涉到統計工作的所有部門和人員。因此,除了設立專門的綜合統計部門并明確其職責外,還應該明確各個職能部門的統計職能及責任。在現代企業中,無論是直線職能制還是事業部制,對企業發展至關重要的統計信息都決不僅限于計劃統計部門內部。如勞資部門掌握機構人員數字,基建部門掌握投資數字,技術部門掌握技改數字,營銷部門掌握銷售數字等。因此,應該在各部門的工作職責中明確相應的統計責任,要求其按統一確定的口徑、范圍及時間提供相應的統計資料及分析報告,使企業統計資料保持完整、形成系統。只有人人關心數據質量,大家都對數據質量高度負責,打下堅實的群眾基礎,才能產生優質的統計數據。因而,統計數據質量控制要求在差錯的形成過程中就消滅它,控制數據質量按照防檢結合,以防為主的方式運行。
3.科學設置和完善指標體系,使企業經營管理和統計部門都能運用統計資料
2工作經驗及亮點
2.1創新管理機制,實現用戶故障“不出門”
為實現用戶故障“不出門”,鳳凰縣供電公司營銷和生產專業聯動,從2011年開始開展多個專項整治活動。一是聯合經信局、縣電力執法大隊,開展專項檢查,下達隱患整改通知書,要求對存在問題的電力設備進行整治,驗收不合格不送電。二是從業擴源頭把關,對新接入和整改的專變在其分界點加裝分斷斷路器,以便其出現故障時能及時切斷故障,不影響主線路的安全運行。三是與電訊三大運營商約談其就近接入公變的工作,并減少小容量基站專變設備數量。
2.2整治移民區用電秩序,實現電費正常繳納
長潭崗電站為鳳凰縣第一大水電站,其水庫淹沒區移民聚集在阿拉鎮,因歷史及其它原因,部分移民用戶拒交電費、私拉亂接現象時有發生。公司為此專門成立了整治行動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全部實施預付費表計改造。經過整治,移民區擴大了預付費表計安裝范圍,全面完成了阿拉鎮移民特殊電價的整頓工作,實現了移民用戶正常的電價執行和電費繳納。
2.3特高壓管理屬地化,協調工作成效明顯
直流800千伏賓金線路工程在鳳凰縣供電公司服務區內共有67座基桿塔,按屬地協調原則,公司主動爭取政府支持,以主管副縣長為組長,經信、公安、林業、法制、安監、鄉鎮、村組等抽調精干力量成立專門工作組,積極協調建設事宜。鳳凰縣供電公司為明確責任,實行專人分級分段負責,屬地協調工作成效明顯,鳳凰段工程進度提前2個月完成,運行、維護工作成效明顯。在2014年湖南三大特高壓支流滿功率保電總結表彰會上,該公司被湖南省電力公司評為先進屬地管理縣企業。
2.4抗洪救災高效協作,應急處置受肯定
2014年7月15日,鳳凰縣遭遇特大洪災,鳳凰縣供電公司在上級公司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全員緊密配合、高效協作,奮戰在抗洪搶險第一線。在整個抗洪救災過程中,沒有發生一起人身傷亡事件和不良的社會影響事件。鳳凰縣城區2天全部恢復供電,農村地區8天全部恢復供電,分別較當地政府要求的恢復時間提前了3天和10天,受到了鳳凰縣委、縣政府的高度贊揚和一致肯定。
2.5城鄉同質一體化垂直管理,提升供電所管理水平
鳳凰縣供電公司從2011年起開始實施營銷、生產城鄉同質一體化垂直管理。按照專業化管理要求,由業務部門直管到供電所,具體負責所有生產營銷工作任務安排、大修技改項目管理、計劃編制。該公司結合營銷業務普查和低壓集抄改造,為進一步規范分類用電定比定量工作流程,杜絕嚴重違章行為,對所有城鄉用戶全部進行分開裝表,徹底消除了定比定量用戶,方便了客戶用電交費。
2公共數據管理體系
公共數據管理體系主要涵蓋了公共數據標準、管理組織、管理流程和質量管理4部分,旨在創建企業級信息視圖,建立一個有效的端到端的數據管理體系,在整個數據生命周期內采用一項綜合、協調且有計劃的方案,從而提升決策過程中所需數據的一致性和可信度,提升數據的安全性及質量水平,將數據對收入的貢獻潛力最大化。2.1公共數據標準體系2.1.1公共數據標準識別企業公共數據編碼標準體系是基于企業業務運作及管理需求而建立的,首先以各項業務分析作為關鍵輸入,分析出核心業務組件(CBM)模型,而后根據公共數據識別的原則定位各業務相關的公共數據對象,并按照公共數據分類的原則,從公共數據共享的業務領域、信息系統范圍等角度出發,篩選出公共數據,最后從現行標準、應用集成情況、數據責任人、管理流程及平臺支持維度對每一項公共數據對象進行詳細分析,確定管理策略,制定公共數據標準,進而形成公共數據標準體系。2.1.2公共數據標準體系企業公共數據通常包括人、財、物、業務伙伴和基礎數據5個方面,代表了企業整個層面公共的業務實體,跨業務領域、跨信息系統。因此公共數據標準是應用于多個信息系統的基礎類標準,需在整個企業范圍內統一制定,并嚴格執行。2.1.3公共數據標準管理流程公共數據編碼標準管理流程一般包括注冊與立項、制修訂與、宣貫與執行、檢查與復審、使用與維護等5個階段,實現公共數據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圖6)。2.2公共數據管理組織和職責在公共數據管理過程中,從標準的制定到標準的執行會涉及標準和數據責任部門、標準部門、標準執行部門3個重要的角色。通常標準和數據責任部門是財務、采購部門,主要負責公共數據編碼標準的制修訂、解釋和監督執行。企業的標準化管理機構負責標準,標準由企業的各級公共數據責任部門分級負責執行。在整個組織體系中,標準和數據責任部門(DataOwner)直接影響公共數據管理的最終效果和管理水平。實踐證明,最有效的公共數據責任部門是業務與管理高度統一的部門,但具體企業還需具體分析。2.3公共數據編碼管理根據企業業務管理特點和要求的不同,公共數據將采取集中制、審批制和備案制3種管理方式,歸口業務管理部門將按不同的方式對公共數據進行編碼。公共數據管理從公共數據的業務活動出發,逐個分析各節點的業務需求,為數據標準、數據質量、管理體系及系統功能的提升提供需求指導和應用思路。圖7展現了數據從產生到消亡的生命周期管理。2.4公共數據質量管理數據質量管理主要從事前防范、事中監控及事后治理3個方向進行管理。,管控流程一般主要包括數據質量監控、數據質量分析、數據清理及長效保證4個環節(圖8)。
3公共數據管理系統建設
企業要實現公共數據管理,需搭建相應的系統用于公共數據的申請、審批和集成管理。公共數據管理系統包含公共數據的查詢、申請、審批、、質量管控和集成等功能,通過企業服務總線實現與企業各信息系統的集成,為各集成系統提供公共數據編碼服務(圖9)。通過公共數據管理系統的建設,不僅可以落實企業公共數據標準的執行、規范公共數據管理流程,還能最大化發揮公共數據管理的實施效益,為企業應用系統集成應用和信息共享奠定堅實的數據基礎。
線損指標完成情況能真實反映供電企業線損管理水平的質量,但存在部分電力企業在逐項分解線損指標后,卻對如何采取措施及早完成線損管理指標、應為此提供哪些有效物質保障和有力技術支持漠不關心,未能對線損管理給予足夠認識。由于將線損指標層層分解后,線損管理工作幾乎涉及到供電企業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但企業人員卻沒有為線損管理劃分清晰界限,各單位部門只注重企業業務管理工作,忽視線損管理工作,對企業發展造成重大的影響。
1.2線損管理組織結構設置不合理
隨著科學經濟的不斷發展,電力行業逐步落實“一強三優”的電力管理目標,傳統的電力企業線損管理的組織結構已無法適應電力行業的發展需求冰不斷涌現出各種問題,如企業各職能部門過度重視自己的日常工作,經常性忽視線損管理工作,根本無法處理好線損管理中與智能部門產生直接利益關系的問題;而對于與其利益無關的問題則不關心,電力企業各部門、各人員對線損管理工作的參與積極性較低,甚至認為線損管理工作是其本職工作以外的額外負擔,忽視線損管理的整體目標,導致無法形成良好的跨部門線損管理協作工作。
1.3線損管理機制缺乏生機活力
由于線損工作涉及眾多部門,因此管理難度較大,而要有效調節各部門合作、提高線損管理人員的工作熱情是我們必須重視的問題。作為一項重要的綜合性技術經濟指標,線損率容易受電網總體規劃、組織結構、電網運行狀態、電能計量方式、準確性等影響。企業生產運行部門、配網運行管理部門、調度部門等執行工作當中存在與線損工作相關的內容,如抄表到位、電量差錯、檢查周期、電表輪換、調前合格率等,造成線損管理水平低的因素有很多,甚至難以區分是哪個部門的錯失,但主要都是因為管理人員工作積極性不高,對線損管理工作厭煩,最終導致電能損耗嚴重。
2加強電力企業線損管理的有效措施
事實上,供電企業在建設我國節約型社會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不僅可以優化能源配置,還能滿足我國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的基本用電需求。我認為必須強化供電管理中的線損管理工作,從根本上降低能源損耗,根據本人多年從事線損管理工作經驗,總結出幾點關于加強線損管理的實用措施。
2.1明確線損管理方向
線損管理工作的復雜性主要表現在它涉及領域廣,包括電網的規劃建造、生產技術、調度運行、營銷管理及電能計量等。一直以來,我公司都十分重視線損管理工作的質量控制,成立專門的線損管理隊伍管理線路,同時制定科學合理降損規劃,定期開展線損分析例會、改造計量裝置,從局部到整體全面抓好線損管理工作的質量控制,明確線損管理方向、正確處理線損管理各項工作的關系,提高線損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真正實現電力工業節能降耗的目的。
2.2正確處理線損與降損的內在關系
深入研究線損產生原因,針對不同線損產生原因采取不同的降損方式,其中最常用的是管理降損和技術降損,采用技術降損措施可有效降低理論線損值,通過管理降損措施能讓實際線損值逐步趨近理論線損值,由此可知,技術降低損和管理降損對提高線損管理質量同樣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采用技術降耗措施需要大量資金,具體措施為改善電力網結構、優化電壓等級、盡可能縮短電力網供電半徑、優化整合無功配置等,真正起到降低能耗的根本目的;與技術降耗相比,管理降耗所需的資金投入量較小,強化線損管理可有效減少供電環節人為因素引起的“跑、冒、滴、漏”電量損失,有效降損。雖然技術降耗與管理降耗在本質上存在差異,但兩者又是降損管理工作中兩個重要輪子,相互協調且缺一不可。通過組織結構的有效整合、激勵機制的全面構建、控制手段的真正落實可保障電力資源的優化整合,提高線損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確保企業資金投入獲得良好經濟效益,為供電企業的線損戰略目標服務。
2.3有效調整線損管理的組織結構
為有效滿足電力企業組織一體化的根本性原則,企業應重視線損管理組織結構的完善調整,對管理活動區別對待,一方面要確保線損管理工作有組織、有目標地開展,但又要避免其涉入到職能部門的具體業務中,全面結合線損運作管理工作與企業項目管理工作。為有效滿足電力企業組織一體化的根本性原則,企業應重視線損管理組織結構的完善調整,為此,大膽引入供電企業混合型線損管理模式,即在電力網原有組織結構前提下,積極構建與職能部門同層次甚至在線損管理上、高于職能部門層次的線損管理部門,充分突出線損管理在企業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另外,全面考慮我公司的架構規模,線損管理工作可不獨立設置線損管理部門,只需將線損工作職責考慮進部門發展策劃即可,充分發揮企業各部門的綜合管理職能,將線損戰略目標與公司整體戰略有效融合,從公司的整體利益出發,提高線損管理工作的質量。
2.4建立完善的線損管理激勵機制
為實現降損戰略的管理目標,應建立科學合理的線損管理激勵機制,并且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2.4.1激勵機制應采用多形式表達,并且要滿足不同層次的實際需求事實上,供電企業的降損策略管理目標明確單一,由于各員工個人需求復雜繁多,為增強企業凝聚力,企業可積極構建激勵機制,以充分激發企業員工的工作熱情,全面提高線損管理效率。
2.4.2保證激勵機制的公平性、科學性和合理性不管采取何種激勵手段,必須注重機制本身的公平性、科學性和合理性,唯有嚴格遵循公平性、科學性和合理性的激勵原則,才能更好地鼓勵先進,以先進個人帶動整體,充分發揮員工工作積極性,讓員工更加投入線損工作中,更好地完善自我,實現個人目標。
2.4.3激勵機制要帶有一定時效性為有效保證激勵機制的實施效果,應確保激勵機制的應用時效性,盡可能保證及時激勵,以更好地發揮機制的激勵效果,讓員工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線損管理工作。
2.5強化電量計量掌控,合理改造線路
加強電力能源輸配電量的計量管理,是開展線損管理工作的基礎。因此,我們要合理規劃電網建設,科學配置輸變電設備,加強電網經濟調度與檢測,根據實際使用需求及時調整運行方式。最為有效的方式就是使用集中抄表系統,針對電能表的使用情況定期更換淘汰型電能表,有效減少電能計量損失,同時要積極推廣應用誤差小、準確性高、起動電流小、超載能力強、抗傾斜、表損低的電能表,大力應用抄表自動化管理的全電子電能表,合理設置電能計量點,對專線用戶加裝失壓記錄儀,杜絕人為因素影響,及時查處現場各種計量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