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5 11:30:5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德育畢業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2.德育答辯在醫科院校人才培養中的的價值探索——以云南中醫學院本科畢業生德育答辯工作為例
3.關于在本科畢業生中開展德育答辯的思考
4.畢業生就業多元化視野下高校德育工作初探
5.茂名衛生學校畢業生職業發展德育調研分析與對策
6.將德育工作融入大學畢業生的職業道德教育中去
7.從就業角度談高校畢業生德育的內容和方法
8.德育答辯:畢業生走向成熟的良方
9.從畢業生的職業道德表現反觀高校德育環境的社會化
10.實行“德育一票否決權”和對畢業生實行“三包”的效果分析
11.德育為先,實踐為重,通專合一——論高職畢業生就業創業能力和職業遷移能力的培養
12.以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為導向 以“德育素質檔案”為抓手 推進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特色化發展
13.發揮德育功能 提高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生就業競爭力
14.淺談高校畢業生擇業向市場機制轉軌對德育工作的影響及對策
15.將德育工作和大學畢業生的職業道德教育緊密結合
16.教育教學一體化的作法——在畢業生中開展德育答辯工作
17.從蘇醫畢業生情況反饋看我院教學和德育工作成效及改進思路
18.優化德育環境,營造德育氛圍——實現畢業生平穩過渡
19.當前高中畢業生人生價值觀的誤區與大學德育對策
20.高職高專院校德育教育的外延模式探討
21.德育答辯:構建大學生德育評價體系的重要平臺——河北科技大學理工學院德育答辯工作的實踐與思考
22.論德育教育與就業指導的相互結合
23.滲透式法律教育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有效運用
24.構建高校大學生黨員“三大德育答辯”體系的探索與實踐
25.落實中央精神 再創廣州市學校德育工作新優勢
26.以德育為重 育“四有”新人——茂名廣播電視大學德育工作走出新路子
28.“德育教師專業化”的邏輯理路及其悖論
29.轉型時期的中國學校德育
30.德育視野中的道德信仰教育
31.多學科視角下對德育本質的反思
32.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德育的內在聯系
33.現代德育理念與高校德育創新
34.置疑“德育生活化”
35.德育目標應有的要求:民族精神與世界精神統一
36.學校德育內容銜接的困境與出路
37.德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滲透
38.德育研究主題嬗變30年軌跡掃描——教育學視野下的敘事研究
39.高校網絡德育研究的文獻計量分析
40.關于網絡時代高校德育教育的思考
41.以人為本的德育本體論解讀——兼論由“民本”思想影響的德育到“人本”德育的歷史性發展
42.論德育實效測評的困境與出路
43.西方著名德育思想家的德育模式探討
44.德育功能·德育價值·德育目的
45.學科德育:一種有效的德育模式
46.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院校德育教育的探索
47.主體性德育——欣賞型德育模式論要
48.德育敘事之“阻隔”問題探究
49.我國青少年德育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50.對德育實效性的辯證和理性解析
51.論大學德育生活化模式
52.為生活德育論辯護——與馮文全教授商榷
53.論西方主知型德育模式的問題及其理論修正——兼談對我國德育改革的啟示
54.建國五十年大學德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55.大學德育路徑生活化
56.關于加強中學德育工作的若干思考——中學德育工作的新視角:德育生活化
57.新媒體時代高校德育環境的挑戰及其對策
58.德育的真正基礎:學生的美好學習生活——論教學生態在德育中的地位
59.德育創新不能背離教育的歷史邏輯和德育的基本原理——與高德勝教授商榷
60.論德育的功能
61.充分發揮高校圖書館對大學生德育教育的輔助功能
62.論校企合作和工學結合模式下的中職德育工作——基于河北省唐海縣職教中心的實踐
63.整合在傳統與現代之間:高校德育理念研究述評
64.試論在青少年德育中傳統文化德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65.高校德育管理機制的構建與程序設計
66.心理契約:德育提升的支點
67.德育本質研究與反思
68.“看的德育”:在場的缺席——一項普通初中教師德育觀念的質性研究
69.論德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70.論青少年家庭德育環境的優化
71.論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的回歸——現代德育困境研究
72.高校主體性德育與大學生德育自我教育
73.我國學校德育體系建設研究的歷程及其思考
74.德育理論:走向科學化和人性化的整合
75.論高校微信德育平臺的構建
76.我國德育模式研究的現狀與趨勢
77.德育理念研究綜述
78.加拿大安大略省健康與體育課程標準中德育內容的分析與啟示
79.主體性德育模式初探
80.高校德育課程問題與德育實效性研究
81.德育生活化——一種開放式德育
82.實然與應然:德育回歸生活世界的兩個向度
83.體驗式教材:德育教材新樣態
84.對“大德育體系”的思考
85.德育生活化理論探源
86.國外德育發展趨勢及我們的立足點
87.德育環境論
88.我國高校德育模式分析
89.美國大學德育途徑與方法的啟示
90.當代中國德育目標的解構和重建——基于傳統德育理念的思考
91.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創新的路徑探索
92.在超越中適應:德育回歸生活世界的必由之路
93.聚焦“德育目標”
94.家庭環境對高校德育的影響及其優化措施
95.新時期我國德育模式研究的理論特征
96.德育過程的文化解讀
97.從知識德育走向生活德育
98.改革開放30年來德育目標的研究與反思
99.小學德育教材中兒童德育境遇的轉變及其倫理困境
100.中國傳統人性論對德育價值取向的預制及其批判
101.中學德育校本課程開發探析
102.德育評估:現狀、問題及成因
103.關于“生活德育”的反思與重構
104.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與民族地區高校德育教育
105.制度:提高學校德育實效性的有力杠桿
106.試論學科德育的問題與出路
107.網絡文化對高校德育工作的影響及應對策略
108.論構建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一體化的德育體系——尤·布朗芬布倫納發展生態學理論的啟示
109.整體構建大學德育途徑體系芻議
110.生態德育:國外的發展走向與中國的未來趨勢
111.生態體驗德育的實踐形態
112.德育生活化路徑新探
113.功利主義:德育實效性低迷的歸因診治
114.論傳統德育方法論思想的現代價值
115.在專業課程中進行滲透德育教育的方式和途徑
116.論新時期高校隱性德育的強化
117.大學德育中的“學校人”與“社會人”——當代大學的德育目標辨析
118.學科德育:“滲透”“融入”還是“體現”
119.簡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培養目標和教育內容——兼評“德育非政治化”的觀點
120.論實踐育人的德育思想及其現實價值
121.德育評價應超越量化取向
122.創新德育模式 提高學生素質——安徽中職德育教育管理模式探尋
123.自由美麗人格的培育—德育思想解讀
124.試析我國學校德育實效低下的內在原因
125.當代德育模式分類研究與評價
研究生學位論文必須是學位申請者本人在導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的學術成果,要求立論正確,推理嚴謹,數據可靠,層次分明,文字通暢,不得抄襲和剽竊他人成果。研究生學位論文的撰寫語言為中文和英文兩種,碩士學位論文篇幅一般不低于3萬字,博士學位論文篇幅一般不低于5萬字。
研究生學位論文中使用的術語、符號、代號必須全文統一并符合規范化要求,計量單位一律采用國務院1984年2月27日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標準。
二、研究生學位論文撰寫的內容要求
布魯納認為:學習者在一定的理由情境中,經歷對學習材料的親身體驗和發展過程,才是學習者最有價值的東西。一切學習都是在一定環境條件下進行的,從這種作用上講,以理由為導向的自主學習模式可理解為一種具有特殊作用的教學模式[1]。這種教學模式從心理層面上充分反映了學生對學習的主觀愿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和追求,讓學生在學習中伴隨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積極自主地投入到學習中。
一、自主學習模式
在藝術設計教學中,以理由為導向的自主學習模式是教師根據教學需要設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和設計相關理由,通過理由作為導向,以知識和能力為兩條主線展開教學過程。以理由為導向的課堂教學不是師講生聽,也不是學生預習自學的過程,而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自主學習,讓學生嘗試著解決一個又一個新理由的探究學習;呈現理由是為了讓學生看到,進而引導學生提出理由和相互交流。通過對理由的分析與探討,可以激發學生思維的活躍,引導發散思維、求異思維和創新思維的發展,從而形成理由解決的多種策略與策略,為理由的最終結論提供決策依據。這種學習模式強調理由和自主,轉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習由老師教授為中心的消極被動地接受知識的方式,而是由教師介紹有關設計課程的理論知識,通過對典型案例的剖析,教給學生基本設計知識與策略,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專業和興趣,自行設計研究課題,組成課題研究小組,自主完成課題的研究。以理由為導向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自主性,培養學生發現理由和創新設計能力。教學實踐表明,以理由為導向的過程完整化教學模式可以有效落實課程標準,是一種具有極強操作性的有效教學模式。
二、自主學習模式的程序
以理由為導向的自主學習模式的一般程序為:發現理由分析理由自主學習解決理由評估及結論[2]。提出理由是鋪墊,自學討論是重點,歸納總結是升華。通過設計過程對理由的探究,引導學生在解決方案中經歷的深思過程及對這一過程的理解與沉淀。以二年級辦公空間設計課題為例,闡述此教學模式在藝術設計教學中的應用。
學生到了二年級,需要對室內功能、流線、環境、材質、工藝等眾多要素進行綜合考慮,并且由于設計思維方式、環境因素的限制和設計的復雜性等,使學生不知道如何開展設計,不能很好地把以前學習內容和知識運用到設計中。藝術設計教學表現為連續發現理由、分析理由和解決理由的過程。在藝術設計課程中以理由為導向的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建立以理由為設計導向,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為主的教學模式。理由為設計內容的線索,自主學習為學習能力的體現。
第一階段:發現理由
設計任務書僅提供原始平面圖、立面圖、設計目標與成果要求,其他自定。這與學生之前課程設計中所有功能要求都給定、依據限定條件進行的設計不同,學生需要根據自己的興趣點對現有室內環境進行自主研究,提出個性化的具體設計指標。這種方式使得學生在原有知識儲備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發現新理由,以形成新的認知沖突,從而喚起學生對新知識的渴望和探求一種理由情境設計。這種方式使學生很快從被動轉換成主動的學習情境,積極主動地把精力用到學習中,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系列目標理由深思:當前辦公空間類型有哪些?人們希望能在什么空間里工作?什么樣的辦公空間能提高人們的工作效率?未來的辦公空間需要提供哪些新的功能空間?等等諸多理由,在此階段創設理由情境,激發學生積極思索和自主學習探究欲望,自主擴充課題研究內容與外延。
教師不給學生直接而具體的設計內容,只提供有關學習的理由情境,引導學生從社會、生活中發現和確定理由,圍繞理由開展自主性學習活動,從而解決理由,獲得新的專業知識和設計經驗。
第二階段:分析理由
設計的準備階段以3~5人小組為單位,課題小組成員根據理由,通過資料查詢、實地考察、案例分析并在教師的引
導下進行理由的分析階段:辦公類型的確立;功能的劃分;空間置入體的空間形態;空間置入體與周圍環境的關系;如何通過合理的流線提高辦公效率;造型與材質等理由。
第三階段:自主學習
學生根據各自確定的理由采用多種手段進行資料及數據的收集;圖書館文獻資料查詢;互聯網信息整理;辦公空間現場調研;調研溝通及交流信息等多渠道的第一手資料。通過各種資料的匯集,往往會出現相互之間的沖突與矛盾,需要學生自主判斷。隨著對理由的不斷探討和分析,學生自主獲得知識的動力逐步加大。
第四階段:解決理由
根據以上分析,學生采用個人和小組形式進行口頭匯報論證,如與文獻及資料相關的理由采用個人匯報,而調研及相關信息則以小組形式匯報。在解決理由的過程中,小組成員間是一個分工協作和知識互補的合作過程,加強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通過口頭表述、論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創造能力得以鍛煉和加強,另外相關資料和信息資源的共享,極大地開闊了學生的專業視野。
第五階段:評估及結論
階段成果要求學生制作PPT進行匯報。匯報要求簡明扼要地闡明基本觀點及相關論據,以及探索的基本思路、途徑、遇到的困難與解決的策略等。對各組匯報存在的理由或內容不清楚的地方,教師和其他同學可進行提問,由該小組同學負責解答。對該組報告不足之處,其他組同學可給予補充,加以改善。學生匯報后,教師適時總結,指出成功與共性不足之處,正確引導對理由進行深層次探討。學生從中學會關注現實社會的真實理由,這既是一個專業實踐學習過程,更是一個社會知識積累過程。
教師要引導學生選擇理由,積極創設研究理由的情境,用不同角度的理由促使學生自我設疑,通過生疑-質疑-解疑的過程進行深思。理由是激發思維的線索,使學生產生困惑并要求解決理由的強烈愿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理由為契機,根據學生的思維過程,設計出難易適中、典型性強,具有探索性、開放性、啟發性和對學生具有挑戰性的理由,貫穿課堂教學始終。
三、結語
本文探討以理由為導向的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及內容。提出以理由為導向的自主學習模式的一般程序為:發現理由分析理由自主學習解決理由評估及結論。以理由為導向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強調教和學兩方面的相互作用,即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又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既重視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更強調培養學生的能力。通過理由情境的創設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獲得更高水平的理解能力,掌握基本知識技能,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一是指導性。畢業論文是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的科學研究成果。畢業論文作為大學畢業前的最后一次作業,離不開教師的幫助和指導。對于如何進行科學研究,如何撰寫論文等等,教師都要給予具體的方法論指導。在學生寫作畢業論文的過程中,教師要啟發引導學生獨立進行工作,注意發揮學生的主動創造精神,幫助學生最后確定題目,指定參考文獻和調查線索,審定論文提綱,解答疑難問題,指導學生修改論文初稿,等等。學生為了寫好畢業論文,必須主動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刻苦鉆研,獨立完成畢業論文的寫作任務。
二是習作性。根據教學計劃的規定,在大學階段的前期,學生要集中精力學好本學科的基礎理論、專門知識和基本技能;在大學的最后一個學期,學生要集中精力寫好畢業論文。學好專業知識和寫好畢業論文是統一的,專業基礎知識的學習為寫作畢業論文打下堅實的基礎;畢業論文的寫作是對所學專業基礎知識的運用和深化。大學生撰寫畢業論文就是運用已有的專業基礎知識,獨立進行科學研究活動,分析和解決一個理論問題或實際問題,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實際訓練。寫作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具有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將來作為專業人員寫學術論好準備,它實際上是一種習作性的學術論文。
三是層次性。畢業論文與學術論文相比要求比較低。專業人員的學術論文,是指專業人員進行科學研究和表述科研成果而撰寫的論文,一般反映某專業領域的最新學術成果,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對科學事業的發展起一定的推動作用。大學生的畢業論文由于受各種條件的限制,在文章的質量方面要求相對低一些。這是因為:第一,大學生缺乏寫作經驗,多數大學生是第一次撰寫論文,對撰寫論文的知識和技巧知之甚少。第二,多數大學生的科研能力還處在培養形成之中,大學期間主要是學習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缺乏運用知識獨立進行科學研究的訓練。第三,撰寫畢業論文受時間限制,一般學校都把畢業論文安排在最后一個學期,而實際上停課寫畢業論文的時間僅為十周左右,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要寫出高質量的學術論文是比較困難的。當然這并不排除少數大學生通過自己的平時積累和充分準備寫出較高質量的學術論文。
引言
漢語言文學專業是高等院校的重要專業之一,畢業論文是對學生知識掌握的考核,也是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體現。畢業論文主要是為了檢驗大學生的學習成果,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與創新能力。畢業論文包括論文選題、收集資料、設計提綱、選擇案例、邏輯論證及反復修改等多個環節,是一項科學、綜合、系統的工作。選題是畢業論文撰寫的第一步,也是最為基礎的一步。通過確定選題,能夠確定最終的研究對象和研究問題,然后進行資料的收集,由此可見,論文的選題直接決定了課題研究的方向與目標、內容,也決定著采取怎樣的研究方法和策略,直接關系到整篇論文的學術價值。
一、漢語言文學專業大學畢業論文選題誤區
(一)缺乏學術價值
畢業論文的學術性是學生是否通過答辯的關鍵,但是很多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在進行論文選題時是將一些已有定論的論題進行翻新,根本沒有進行理論創新,畢業淪為依然是傳達一些已經存在的結論性意見。這樣的選題缺乏創新性,根本沒有學術價值,喪失了畢業論文創作的意義[1]。
(二)偏離專業方向
由于漢語言文學的內容豐富,覆蓋面廣,這樣使得學生在進行論文選題是不能圍繞專業的主要內容進行,而是將論文難易作為考慮的重點,這樣會造成學生以僥幸心理“打球”,或者是直接偏離本專業。
(三)選題貪大求全
不同于其他專業的單一性,漢語言文學的內容非常豐富,覆蓋面極廣,增加了學生畢業論文的選題難度。研究過于宏觀的選題對知識儲備與理論基礎都有很高要求,但是很多學生缺乏這兩方面的能力。學生只是簡單的認為宏觀選題可以查找到更多的文獻資料,容易湊數字,這樣大大降低了論文本身的質量,是很多通過答辯的。部門學生不懂理論創新,一味的照搬參考文獻的選題及內容,這些都存在很大的問題。
二、漢語言文學專業大學畢業論文選題的建議
(一)提高學校對論文選題及指導的重視程度
學校管理者必須提高對論文選題及論文指導工作的重視程度,同時要不斷總結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且采取相應的措施及時解決問題。由于擴招使得學生的數量急劇的增加,這樣大大增加了教師的壓力,師資力量與學生數量不能形成正比,增加了論文指導工作的難度。因此學校除了招聘專業教師之外,還可以外聘教師進行指導工作[2]。學校可以根據自身的教學特點對兼職教師進行集中培訓,這樣可以使得兼職教師盡快投入到論文指導的工作中。學校也可以聘請博物館、圖畫館等專業的科研人員到學校進行專業的論文選題講座,為學生的論文選題提供多方面的參考。
(二)選題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大學畢業論文最關鍵的就是選題,選題需要長期的過程,不是隨便選擇一個題目進行畢業論文的創作。學生一定要經過深入細致的思考、進行大量信息的收集、檢索,然后確定最終的題目。要建立在對某一項學術研究現狀有了一定的宏觀把握基礎上,同時還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結合自身的專業和能力。學生可以通過結合自身的專業與興趣進行大量的相關的文獻資料的收集,向指導教師請教自己選題是否科學,是否具有學術價值后,再根據自己的能力進行論文的初步構思。需要注意的是論題的選擇一定要結合自身的專業和興趣,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新性,以最飽滿的激情投入到論文的寫作中去,這樣顯著提高學生論文寫作的質量,縮短論文完成的時間。由于不同學生的生活背景不同,學習能力不一樣,學生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他們對事物的看法與理解也不同,因此指導教師要基于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搜集資料,并且對資料進行自身的理解和掌握,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對選題的直接認識,使得學生帶有目的性的進行信息的閱讀,從而發現信息的獨特性,再根據自身思維的特點進行寫作方向的尋找,進而確定論題,這樣的過程使得學生全身心的投入,顯著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結合指導教師的科研項目進行選題指導
由于學生數量的增多,很多指導教師要進行多專業學生的論文指導工作,這樣會顯著降低論文的指導效果,學校在進行論文選題時要將教師與學生兩方面因素都考慮進去。指導教師可以結合自身研究項目向學生進行選題的提供,將自己在研究項目時遇到的問題進行總結,以此作為學生選題的參考。同時指導教師還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方式,對學生的想法不做過多的干預,只是進行簡單的引導,增加學生自主創新的能力,同時還要鼓勵學生同中求異。
三、總結
綜上所述,隨著近年來我國各大高校的不斷擴招,學生數量逐漸增加,導致師資力量嚴重不足。學生數量的增加也增加了教師指導學生畢業論文的難度。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具有強烈的責任意識,積極應對數量增多的學生,選題要準確,同時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不斷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一步提高學生畢業論文的質量。
參考文獻
團隊畢業設計指導教師通常由2~3教師組成指導小組,其中一名擔任組長。指導小組肩負的職責、指導方法在團隊畢業設計的不同階段有所不同,可以將團隊畢業設計分為三個階段,如圖1所示。
第一階段:從申報團隊課題至開題報告完成。指導小組討論擬定團隊課題,經批準后,擬定總任務書、子課題任務書,通過雙向選擇組建學生團隊,下達任務并提示方案設計;分工指導各成員、查閱文獻資料、完成總開題報告和子課題開題報告。在這一階段,指導教師將通過課題宣講與個別指導完成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使學生明確團隊畢業設計的宗旨、目的和要求,使學生從團隊畢業設計一開始就樹立責任觀念與協作態度,分工協作,共同努力,完成好個人承擔的子課題,確保團隊總任務順利完成。
二是總方案與子課題方案設計提示。指導小組需對方案進行提示,涉及多種方案時進行比較和評價。與獨立課題畢業設計不同的是,即使分工確定以后,總方案與子課題方案的設計均要求全體成員參加并進行討論,令學生深刻感受總任務的要求與子課題的責任,領會課題意義與設計意圖,提升認識水平、訓練思維方法。三是擬定進度計劃與協作制度。指導小組應指導團隊制定總課題進度計劃和子課題進度計劃,規劃成員間協同設計的策略,避免被動和推諉,保證設計過程的效率,形成積極配合、扎實工作的良好氛圍。
第二階段:從開題報告完成后至子課題任務完成。這是畢業設計工作的主體階段,這一階段學生將完成子課題設計任務,接受中期檢查,并完成外文資料翻譯等工作。在這個階段,指導小組將給予團隊全面指導和督促,在指導方法與內容上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研究與設計方法的指導。在設計方案和進度計劃都明確以后,指導教師需及時給予方法上的指導。二是資料文獻查閱與軟硬件工具的使用。三是方案實施的指導與進度控制。四是協同設計組織與條件支持。除了早期建立的協同設計基本計劃與策略,在設計過程中常常需要進行人格塑造與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完成畢業設計的過程同其他科研工作一樣,必然經歷很多艱辛,在這一過程中,指導小組應引導學生樹立信心,不怕困難,培養堅強的意志,塑造健全的人格;重視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良好的團隊合作氛圍有利于活躍思想,克服難關,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階段:總課題系統整合、測試完善,總、子課題成果驗收,畢業設計報告撰寫,答辯。撰寫團隊總報告、子課題設計報告;答辯環節也包括總課題答辯和子課題答辯,編寫答辯PPT文檔。這是畢業設計最后環節,指導教師應做好以下幾方面指導工作:一是對已經完成的部分給予評價,對任務的系統整合、測試與完善提出宏觀與微觀要求,對課題驗收做出必要說明。二是對論文撰寫做詳細要求,使其明確論文應達到科技報告的一般要求,結構合理,思路清晰,語言流暢,圖表規范。對答辯及PPT進行說明并進行預答辯。三是課題總結,引導學生站在更高的角度審視團隊及個人完成的工作,總結經驗,反思不足,提升認識水平,為今后的工作做進一步的準備。
團隊畢業設計教學模式的構建
相對于獨立課題畢業設計,團隊畢業設計在開拓學生視野,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方面都有顯著優勢,但其有效的實施需要良好的機制來保證,因此構建團隊畢業設計教學模式,建立有效、長效機制顯得尤為重要。實施制度建設,并應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使團隊畢業設計教學活動的實施與管理流程得以固化,形成穩定狀態,融入本科生整體培養模式。
首先,重視和發揮指導教師的主導作用。團隊畢業設計的選題,團隊的組建到答辯的全過程需要教師團隊悉心指導,密切配合,通常比獨立課題畢業設計付出更多心血,因此激勵和保證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應屬首要。在指導教師的工作量計算方面應予傾斜;在團隊畢業設計的場地安排,經費、工具發放方面應得到優先保障;應納入教師教學工作業績評價項目。
其次,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團隊畢業設計。因團隊畢業設計學生的任務量增加,承載的責任與訓練強度增大,應對學生的成績評定標準適當調整,在團隊總任務完成的前提下,個人成績評定細則適當放寬;或將團隊畢業設計課題同時作為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課題原屬該項目的應提高設計要求,做深化設計或全面改進,否則不予批準立項或作為團隊畢業設計課題),以此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與責任感,變希望學生參與為學生希望參與,促進團隊畢業設計的廣泛和持久開展。
最后,完善團隊畢業設計制度,并以信息化手段予以固化,即采用信息管理系統,它是團隊畢業設計教學模式建設的推手和得力工具。通常高校都建設有畢業設計網絡管理系統,通過此系統實現對畢業設計全面的過程管理和質量監控。團隊畢業設計應在這一系統環境下得到全面支持,其意義主要在于三個方面:第一,可以使團隊畢業設計各環節的工作流程清楚,要求具體,權限職責分明,人員交互高效;第二,信息化管理有助于使團隊畢業設計所有環節的實施制度化、常規化,使廣大師生熟悉、適應整套體系,便于將日常教學、科研、開發工作與團隊畢業設計結合考慮,這不僅有利于團隊畢業設計的選題、團隊的組建,也有利于指導教師團隊素養的提高;第三,有利于與其他教學環節形成有機整體,使團隊畢業設計教學模式成為本科生培養整體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畢業設計質量的提高。因此建設信息化管理系統有助于促進團隊畢業設計教學模式的形成和完善。
應注意的問題
(二)獲取信息難易程度調查結果表明,獲取就業信息渠道從易到難依次為學校就業服務部門、互聯網、政府就業服務機構、親戚朋友、學校老師、社會中介機構和報紙廣播媒體,認可人數分別占調查總數的51.63%、44.63%、34.93%、27.57%、23.01%、16.59%和7.48%。可見,學校就業服務部門是高校畢業生認為最容易獲取就業信息的渠道,互聯網和政府就業服務機構次之,認為從其他渠道獲取信息容易的人數較少。
(三)信息服務滿意程度調查結果表明,對當前就業信息服務不滿意的高校畢業生占72.20%。通過訪談得知,由于高校畢業生精力有限,不可能在短時間獲取足量的就業信息。多數高校畢業生認為當前就業信息傳播量較少,且時效性較強。部分國有壟斷企業就業信息僅限于內部,部分高校畢業生認為當前就業市場明顯存在不公開、不公正現象。
(四)支付信息成本意愿高校畢業生獲取就業信息支付成本包括搜集信息成本和對其真實性進行核實的成本[7]。調查結果表明,就業信息支付成本意愿在100元以下、100-200元、200-300元、300-400元和400元以上的高校畢業生比例分別為22.66%、32.16%、24.37%、10.05%和10.86%。可見,大多數高校畢業生(近90%)獲取就業信息支付成本意愿在400元以下。
二、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服務存在的問題
就業信息具有目的性、變化性、時效性、共享性等特征。高校畢業生作為集中就業的特殊群體,要求各類就業信息傳播及時、準確、可靠。調查發現,目前河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服務還存在許多問題。
(一)信息傳播時效方面調查發現,高校學生畢業前必須落實接收單位,才能夠確保畢業后及時就業。目前,很多用人單位都招聘應屆畢業生,且設定了時間限制,這給高校畢業生在短時間內收集、處理大量的就業信息帶來一定的難度。同時,如果就業信息不能滿足高校畢業生的基本要求,還將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再核實,極易導致信息失效。
(二)信息服務內容方面調查結果表明,河北省高校畢業生首先急需掌握獲取就業信息的途徑與方法,對行業發展前景信息需求的人數最多;其次是就業、創業政策信息;再次是近年來本專業畢業生就業狀況信息;而對就業維權方面的信息關注度相對較低。但目前多數就業信息內容僅為用人單位招聘信息,這既不利于國家鼓勵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的實施,也不利于高校畢業生理性選擇就業單位。(三)信息傳播方向方面就業信息傳播應該是雙向的,用人單位可向求職者招聘信息,求職者也可向用人單位求職信息。調查結果表明,目前河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傳播多為用人單位向求職者招聘信息,高校畢業生向用人單位傳遞求職信息的極少。盡管部分高校就業服務部門及時向用人單位傳播了本校應屆畢業生人數、專業等信息,但仍難以代替高校畢業生本人的求職意愿。
(四)信息傳播組織方面目前,河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傳播組織既有政府就業服務機構、高校就業服務機構,還有互聯網、社會中介機構和報紙廣播媒體等。調查結果表明,多數高校畢業生比較信任政府就業服務機構、學校就業服務部門、親朋好友、學校老師等傳播的就業信息;而因互聯網、部分社會中介機構和小刊小報等傳播的虛假就業信息曾給初涉社會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帶來不良的影響,而較少得到高校畢業生的信任。
(五)信息傳播媒介方面調查發現,高校畢業生普遍意識到互聯網所提供的就業信息真偽難辨,部分就業信息隨意夸大用人單位實力,誤導、甚至欺騙了部分高校畢業生。一些非法傳銷組織、詐騙集團等也參與到互聯網就業信息傳播之中,直接侵害了高校畢業生的切身利益。部分社會中介組織以盈利為目的,利用高校畢業生急于就業并缺乏風險防范意識的特征,也通過互聯網、電話等形式進行不法活動。
三、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服務的措施
就業信息服務直接影響著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狀況,誰先獲得就業信息,誰就占據了就業的主動地位。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服務,需要針對當前就業信息服務存在的問題,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拓展信息傳播途徑高校就業服務部門應充分發揮就業信息傳播主渠道作用,進一步加強信息化建設,引導大學生及時關注學校的各類就業信息,動員大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類招聘會、宣講會等,不斷增加就業信息傳播總量;各級政府應進一步加強本區域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全面優化平臺設計,方便高校畢業生獲取各類就業創業信息;積極引導各級各類人力資源市場及企、事業單位參與到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服務平臺中來,提高就業信息的傳播效率,擴大其覆蓋面;有關就業服務機構應不斷開發新的就業信息傳播媒介,不斷拓展就業信息傳播途徑。
(二)豐富就業信息內容實踐證明,高校畢業生獲得的就業信息越多,內容越豐富,求職視野就越開闊。就業信息利用的越好,就業成功率就越高。各級各類就業服務機構應不斷豐富就業信息內容,滿足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需要;政府及高校就業服務部門應加強對大學生創業扶植政策、就業維權等方面的信息傳播力度,激發高校畢業生的創業激情,自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加強對當前就業形勢信息的傳播,引導大學生確立合理的就業預期。政府應規定國有壟斷企業招聘信息必須公開,使高校畢業生能夠及時獲取相關就業信息,實行公平、公開競爭。
(三)提升信息服務效率高校就業服務部門應引導大學生養成平時關注就業信息的習慣,善于獲取各類就業信息,不斷增加就業信息的積累量;學校相關部門應教育大學生熟練掌握分析和利用就業信息的各種技巧,增強辨析能力,及時處理獲取的就業信息;臨近畢業的大學生應經常保持和親朋好友、本專業學長(學姐)的聯系,學習他們獲取就業信息、分析就業信息的經驗,并能夠通過他們獲取新的就業信息。在高校畢業生尋求就業的時刻,高校就業服務部門應及時組織他們登錄各級政府公共就業服務網獲取就業信息,合理地利用社會人才中介機構、報紙媒體等渠道的就業信息。
1. introduction
1.1 the understanding of english idioms
1.2 the sources of english idioms
1.3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thesis
2. the categories if chines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
2.1 the translation of corresponding idioms
2.1.1 word-equivalence
2.1.2 word-amplification
2.2 the translation of partial corresponding idioms
3. seven practical translating ways of english idioms
3.1
3.2
4. conclusion
4.1 restatement of the main idea
4.2 limitations of the thesis
4.3 suggestions for teaching of e-c translation
5. bibliography
[1] fu shaohua付少華.2003.習語的文化特征[j].福州大學學報(哲社版),3:25-30.
[2] he huigang何慧剛.2004.英漢習語翻譯與文化交流[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
宋體,三號,加粗,居中
宋體,四號,
居中,四號,宋體,加粗
居中,四號,times new roman, 加粗
小四,times new roman
三、 閱讀的主要參考文獻及資料名稱
四、 國內外現狀和發展趨勢與研究的主攻方向
五、 主要研究內容、需重點研究的關鍵問題及解決思路
六、 完成畢業設計(論文)所必須具備的工作條件(如工具書、計算機輔助設計、某類市場調研、實驗設備和實驗環境條件等)及解決的辦法
七、 工作的主要階段、進度與時間安排
八、開題報告范文:中學生缺乏體育興趣原因分析與對策
中學生缺乏體育興趣原因分析與對策
一、開題報告范文:
社會實踐
二、開題報告范文:研究目的和意義
2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心理調適
學前教育專業高職畢業生之所以會產生上述心理問題,主要是由于當前的就業壓力所導致的,來自社會、自身、家庭的壓力使得這些本身就業面就不寬的高職學生在畢業后找工作成了困難,因此,針對其心理調適也要從以下幾點出發:
2.1社會上加大對高職學生的重視高職畢業生不僅是個人問題,還是一個社會問題。在當前環境下,我國的就業政策還不夠完善,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缺乏必要的指導。因此在今后一段時間內,社會要完善相關方面的基礎設施,構建大學生尤其是貧困大學生的資助和引導機制,使大學生就業有制度上的保障。同時,樹立正確的、公平的用人機制,摒棄落后的用人理念,要看到高職畢業生優秀的一面,為高職畢業生提供機會,解決就業的問題,從而解決高職畢業生的心理壓力。
2.2加大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力度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通過校企之間的合作,既解決了學生的就業和實習問題,還解決了企業的人才供應問題,可謂是雙贏。在學前教育專業這一領域,我國允許私人辦學,這就使得私人的教育機構可能存在。因此,作為教育人才培養機構的校方應當主動與學前教育企業建立合作關系,使得高職畢業生能夠通過這一途徑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消除其就業心理壓力。
2.3轉變就業觀念許多高職學生存在著傳統的就業觀念,認為自己受到了高等教育,找工作應該以體面的工作為主,學前教育工作是教師殊的一塊,感覺不及一般的中小學教師,因此在就業方面對學前教育的意愿不強烈,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期教育專業高職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局面。因此,要解決其就業心理問題,就要轉變這一觀念,樹立工作無高低之分,本質是一樣的觀念,使得高職畢業生形成愛崗敬業的品質,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