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6 13:11:1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債務管理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本文所討論的對象,是以企業財務報表當中的“人欠貨款”為數量界限的企業間債務。由于缺乏債務拖欠時間、企業債務中拖欠部分比例的數據調查,我們主要通過對企業間債務總量的分析來展開討論。除中國統計年鑒中的資料之外,我們還利用了兩個樣本數據,一個是國家統計局提供的“37萬家鄉以上工業企業”(以下簡稱37萬家)統計資料,另一個是工商銀行搜集整理的4000家大中型企業(其中絕大部分是國有企業,以下簡稱4000家)的統計資料。
一、企業間債務的一般原理
1.1企業間正常信用關系的經濟基礎:最終產品銷售前景
從基本理論層次上說,企業之間的債務,無論是怎樣發生的,屬于社會總流通手段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現代經濟中最經常使用也是最主要的交易手段是以國家信用為基礎、由政府貨幣當局發放的貨幣。但交易手段并非必然是由政府發行的,信用手段也不僅僅局限于政府信用或國家信用。從歷史上看,紙幣的最初形態是私人之間的信用票據以?quot;銀行券;而另一方面,商業票據,也就是企業之間的債務憑證,至今仍然是中介企業之間交易活動而廣泛使用的一種交易手段。在企業之間交易中,賣方根據對買方產品銷售前景的信任(這是信用的基礎),對其實行一定時間內的“賒銷”,買方則在一定時間之后再支付貨款,在市場經濟下是一種普遍存在的信用關系。
從個別企業的角度看,企業間債務取決于對債務方產品銷售前景的預期與信任,而從宏觀經濟的角度看,企業間債務的存在,取決于對最終產品(投資物品、消費物品以及出口產品)的銷售前景的預期。在現實中,多數企業之間的交易所涉及的只?quot;中間物品”;多數企業生產的也并非最終產品,或者(如鋼材)并不用作最終物品的目的,而是中間物品(鋼材并非用作投資的目的,建設廠房,而是用作原材料,加工出其他物品);但是從經濟活動的全過程來看,只有最終產品的購買能夠由貨幣實現,中間產品的價值才能夠以貨幣形式實現;假定最終產品的購買是必須用貨幣實現的,①中間產品的價值也就可以最終由貨幣來實現支付,實現只不過需要一定的時間間隔。因此,企業事實上是以最終產品的銷售前景為信用保證,賒?quot;中間產品“。
由此可以看出:從整個經濟的角度看問題,企業之間的正常的信用規模,取決于”最終產品“的市場需求規模;一切對總需求(最終產品需求)產生影響的因素,都會影響到企業正常信用的規模。這也就意味著,企業間債務狀況,與宏觀經濟運行的狀況是密切相關的。這些基本關系在我們分析企業間債務與宏觀經濟波動的關系問題時十分重要。
1.2總交易量與兩種不同的交易手段
雖然企業間債務最終一般還是要由貨幣來進行支付或結算從而完成交易的全過程,但在一定時間內(在一定的觀測時點上),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存在的未付商業票據的價值總額,就是在這一時期內由商業票據為中介的交易活動的總額;企業債務的存在表明在一定時期內已經實現交易的商品,有一部分不是由貨幣中介的,而是由企業間商業信用中介的。公式(1)表達這一關系:
(1)PT=MV+D
式中P代表物價水平,T代表交易總量(實物量),M代表貨幣量(政府信用),V為貨幣流通速度②,D為在本期內發生的未支付的企業間債務(增量)。等式右邊的總和表示的是以一定速度流通的交易手段或信用手段的總額。
在有的情況下,經濟現實中的企業間債務會達到或接近某種最大值,雖然還了舊債之后還會再欠新債,但總量基本穩定下來,不再增長(D=0),社會交易總量PT和經濟增長規模的變化,就主要由貨幣量M和其流通速度V所決定。這是人們通常忽略商業信用存在而只注意研究貨幣量變動的作用的原因。
但是,相反的情況也會發生,即:給定貨幣量和流通速度,企業間債務增加,經濟活動的規模(PT)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這一重要關系是本文,特別是在后面幾節里所要討論的主要問題。
1.3企業間債務總量無限增長的可能性
假定在一個封閉的經濟中(沒有進出口),也無需向政府交稅,只有工資(各種個人收入)是必須用貨幣支付的,只有消費品是必須用貨幣購買的(在假定工資只用于消費的前提下,這兩個假定是等價的);所有中間物品以及投資物品都可以在支付相當于工資成本的那一數量的貨幣之后,用企業間債務的手段進行交易。我們就有了一個極限性質?quot;乘數”,即工資成本與總銷售額的比率的倒數。這一乘數與總貸款額的乘積,就是企業間債務的理論極限值。
而且,這一極限值并不是債務總量的極限,而只是債務增量的極限,因為這里的乘數是本期的工資成本與本期總交易量的比率。這就意味著,如果企業可以不還舊債的話,企業間債務的總量是可以無限地增長下去的,每年都可以增加不超過極限值的一部分債務(這也可以構成一?quot;穩恒態“,steady-state)。這時,要想使企業間債務增長速度放慢,唯一的辦法就是增加貨幣的供給從而使可支付工資和消費品購買力規模下降并因此使整個經濟活動的規模縮小。
這一極限值對于任何一個現實經濟來說都顯得”太大“,實際債務增量總會小得多。這其實不說明別的,只是說明,人們是”還債的“,企業間的交易并不是只靠相互欠債,企業間信用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在任何情況下接受的信用,一個企業也不可能無限地欠債不還再無限地借新債。
因此,問題歸結為,人們為什么要還債和企業之間為什么不會無限地借債?從微觀經濟學的角度說,這無非是因為欠債和被欠債都是有成本的,而及時還債和不過多向外借債是有好處的。
1.4企業間債務的微觀行為分析
現在暫時假定我們將要討論的企業都是”預算硬約束“的(下一節再放松這一假定),來看一下對于這樣的企業來說,它借給別人債時和欠別人債時所考慮的各種因素。
(1)債權方。作為債權人,進行賒銷對他的主要好處是與客戶保持長久的交易關系從而保有市場;同時也是為了避免生產過程的波動所帶來的成本。在經濟不那么景氣的時候繼續給老顧客們發貨并給他們一些信貸,也能使生產持續不斷的進行,避免今天停產、明天再重新組織起來而引起的”生產重組成本“。
當然,這樣作是有代價的,最基本的就是付出隱含的資金利率。一般說來,在商定的時間內,企業間債務是沒有利息的,在各國實踐中,發生債務拖欠時一般也沒有利息懲罰(見Alrandariandschaffer,1995)。隱含在企業間債務中的利息通常表現為提前支付或直接用現金購買時賣方給予買方的價格折扣。如果發生”拖欠“,債權人除了利息損失加大之外,還可能發生資金周轉的困難,影響自己正常的生產經營。因此,當一個企業允許另一些企業延長還款時間的時候(明知對方要拖欠,還是發貨),可以視為一種”讓利“行為或”降價“行為,是由于產品滯銷或市場需求下降的時候企業不得不降價銷售,降價部分就相當于允許拖欠時額外讓出的利息(相反的情況是”搶手貨“得先支”預付款“)。一般說來,企業不會無限地讓不還債的人繼續賒購下去。別人長期拖欠不還債,債權人卻還繼續發貨,這種無法用正常經濟原因解釋的特殊情況當然只能由特殊的體制因素加以解釋(見下一節)。
債權人長期拖欠債務,債權人一方還會發生”追債成本“:派人出去追債本身是費時、費力、費錢的,而且在對方”耍賴“的情況下有時還得作出的債務減免之類的”讓步“;同時,債權人積極要債,可能使人們認為他自己的財務狀況不佳,影響自己在市場上的形象與信用。這是所謂”消極債主“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見BeggandPortes,1992)。這些成本會從債權人一方阻止債務的無限增長。
(2)債務方。從債務人的角度看,他超過付款期拖欠債款的好處當然是多占有了一部分利息,更可以在無法獲得銀行貸款的情況下,擴大自己的”靈活性“,沒錢也能繼續投資、繼續生產,或將自己的資金周轉用于別的用途,”一塊錢當作兩塊錢用“。但拖欠債務的代價是落下”不講信用“的名聲而使以后再借債發生困難。在商業信用極為重要的經濟環境中,為了占一點利息的便宜喪失信用是很不值得的。這是市場經濟中不到萬不得已企業總是盡可能及時還債的基本原因。
1.5企業間債務的規模與貨幣量(銀行貸款)的相關關系
企業間債務的增長和規模與貨幣量之間存在著復雜的關系。
一方面,貨幣越多、越便宜,大家越沒有必要相互欠債;而當政府采取宏觀緊縮政策的時候,貨幣供給量越少,企業之間相互拖欠會變得越嚴重。但是在另一方面,根據前面第1.3小節的分析,貨幣量越多,企業以貨幣為基礎所能創造出的企業間信用也會越多。就單個債務人的角度看,它越是能夠獲得較多的貨幣(銀行貸款),它就越是可能更多地欠債,別人會因為相信它可以較容易地獲得銀行貸款而較為放心地借債給它;從債權人的角度看,如果他可以較容易地獲得貸款,他就可能不那么積極地去”要債“,因為別人所欠債務雖然多一點,他仍可以從銀行借到錢維持生產的正常進行。從整個經濟的角度看,人們都是在一定量的貨幣基礎上”創造“企業間信用,貨幣量越多,以此為”準備金“所能創造出的企業間債務的規模就可以越大。
從統計經驗上看,西方主要市場經濟國家中企業間債務與企業貸款規模的比率一般為一比一(Rostowski,1994)。我國目前企業間債務與企業貸款的比率總的來說還較低,約為67%,所以債務增長還有”余地“。從個案情況看,當企業間債務與貸款比率較低的時候,債務仍會增長;當這一比率接近于一或大于一的時候,債務增長的速度明顯下降,企業本身也開始積極清理債務。這是值得引起注意的一個關系。
1.6債務總量與債務增量
企業債務總量是指到某一時點為止經濟中全部未支付的企業間債務的總和(比如我國1995年末存在的8000億企業間債務),是一個存量概念;企業間債務增量是在一定時期內新增加的債務量(比如1995年一年間我國企業間債務增加了2000億元),是一個流量概念。
在一定時期中,企業會還舊債欠新債。新債是在本期發生的,但只要它沒有超出還舊債的數量,債務總量沒有增加,就可視為沒有發生新增債務,因為還舊欠新?quot;還”的過程使用了貨幣,相當于用貨幣進行交易,沒有用新增債務來中介本期的交易。正因如此,只有本期新增的債務,才與本期的經濟活動相關;其他債務存量屬于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
但是,企業間債務的存量與增量是相關的:就一般趨勢而言,給定其他各種條件(包括宏觀經濟政策),企業間債務的增長速度會隨著債務總量的增大而發生遞減;存量相對于整個經濟活動以及貨幣總量的規模越大,增量的相對規模會越小。原因就在于,從宏觀的角度看,企業間已有的債務越多,建立在一定貨幣基礎上的信用關系越是脆弱,新的信用創造余地越小。就個別企業來說,欠債越多,再借新債;或者別人欠的賬越多,自己財務越難以再維持生產,進行更多?quot;賒銷“。
因此,盡管我們并不知道在現實中企業間債務的實際極限是什么,但是由于以上兩個小節所分析的種種原因,我們可以期待:給定貨幣供給的增長率(政策),給定經濟的增長速度,企業間債務的增量隨總量的擴大而遞減(若貨幣供給增長率發生較大變化,債務增量會突然以較大幅度增長),至少,債務與交易總量的比重會發生遞減。
企業間債務不會無限地增長,這個理論上的結論對于分析現實中債務的增長變動情況,也許是有用的。從我國的現實情況看,在宏觀政策發生變化、實行緊縮性貨幣政策的初期,債務增量數額很大(見表1,主要工業企業的數據);但在這之后,隨著債務總量的進一步增大,債務增量下降,增幅遞減,而不是每年保持同樣的增長幅度。1988-1989年實行宏觀調控后主要企業間債務增量與工業總產值的比率從1987年的0.76%猛增至1989年的3.98%,但隨后逐步下降;1993年貨幣政策和宏觀經濟形勢發生變化之后,企業間債務與工業總產值的比率從前一年的0.3%一下子猛增至14.63%,但在1994年這一比率已經下降至10.91%,債務增量的絕對值也開始下降。
二、中國現階段企業間債務增長的特殊原因
2.1經濟體制轉型時期企業間債務正常的”體制性增長“
國有企業的一個基本體制特征是”預算軟約束“。但這并不意味著國有企業就一定相互拖欠債務。在傳統的計劃體制下,企業僅與中央計劃當局發生”垂直的“經濟聯系,企業之間并不發生直接的財務往來,交易的支付直接通過統一的銀行帳戶進行劃撥,所以并不會發生所謂”三角債“現象。只有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的過程當中,當集中計劃的經濟體制已經解體,生產經營決策權已經下放到企業,企業與企業之間發生橫向財務關系的情況下,”三角?quot;才會發生。這就是說,“三角債”是“改革了的國有企業之間發生的債務拖欠”現象。在現實中,所有實行體制改革的社會主義經濟,都發生了“三角債”從無到有、迅速膨脹的問題,就可以說明這一問題。
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在轉軌時期,企業間債務總額的增長,在一定程度上屬于經濟“貨幣化”、“信用化”的一種正常現象。我們稱這種因體制變化所引起的企業間債務增長為“體制性增長”。我們當然很難確切地在統計上確定已經發生的企業間債務中有多少屬于體制轉軌時期的“體制性增長”(在本文后面的分析中我們將忽略這個問題,但仍請讀者注意到這個問題的存在),但我們應該當作“問題”加以對待的只是超出正常的“體制性增長”的突發性“膨脹”或“額外增長”。
2.2國有企業的特殊問題
國有企業“預算軟約束”的體制特征決定著企業間的債務,可能會大大超出“預算硬約束”條件下的債務水平。這是對于國有企業間債務過度增長的一個最基本的體制原因。這一基本原因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國有企業本身享有“國家信譽”的背景,借債較容易。法律上說,國有企業是國家作為所有者和債務人的“無限責任公司”,只要國家“不破產”,企業的“信用等級”就總會好于別的企業。這是人們較容易借錢、借債給國有企業的原因,無論它們是否欠債不還。從這個意義上說,國有企業債務,一定程度上具有與法定貨幣同樣的性質。
第二,在歷史上,國有企業一般不會破產,虧損由國家補貼。財務狀況不好的企業仍要生存下去,債務也就必然不斷增加,不會因破產清償而被勾銷。不能破產,企業欠債就沒有了最后的懲罰,債務的增長也就會“無所顧忌”,不良企業吃整個經濟的“大鍋飯”,占用盈利企業的資金,無法實現優勝劣汰和資源的有效配置,最終也會將盈利企業拖垮。
第三,在歷史上,企業債務增加后,國家銀行注入新的償債資金“清理三角債”(1986年以后國家曾多次為清理三角債注入資金),更增強了人們對國有企業債務有國家作保證的預期。
正是在這種特殊制度背景下,國有企業之間的“三角債”很容易膨脹,超出企業自身的償債能力;而且,國有企業事實上能夠通過擴大企業間債務拖欠,擴大其事實上的“購買能力”,從而導致總需求的膨脹或減緩總需求縮減的速度。國有企業間“三角債”,在一定程度上相當于“企業以國家信用為背景自主先導發行的準貨幣”,也是貨幣發行“倒逼機制”的一個組成部分(見樊綱,1994,1995)。
假定D為企業間債務總額,ΔM為國家銀行事后為“清欠”而注入的貨幣,則
式中的m可以定義為“企業間債務引致貨幣供給的系數”。假如“為清欠三元債務注入一元貨幣”,則m的經驗值為3。
國家銀行“注資清欠”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們對國有企業間債務行為的預期并因此而影響到目前與今后一段時期中企業的行為。國家銀行注入的資金越少,或者所承諾注入資金減少,m的“預期值”(Em)越低。理論上說,Em越低,“預算約束”越“硬”,企業間相互拖欠的數額會越小。所以,企業間債務在理論上是“預期貨幣供給系數”的函數:
(3)D=f[Em]
任何經濟中企業都存在著一定程度的預算軟約束。國有企業與其他企業在體制上和行為上的差別,就在于Em較高從而拖欠行為會較為嚴重。但這并不否定同樣是在國有經濟條件下,Em仍會是一個可變的量,并且可以在一定范圍內作為政府的一個政策變量。這一點在理解解決企業間債務拖欠問題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2.3企業為什么被嚴重拖欠時還會繼續“發貨”
中國國有企業在被嚴重拖欠的情況下還會繼續給予其他企業“發貨”并繼續進行生產,除了前面所說過的(A)為了保持與客戶的長期關系,(B)為了防止生產停頓之后發生“生產重組成本”等一般性的經濟原因,以及(C)企業“預算軟約束”這一基本的體制性原因之外,還有以下一些較為具體的經濟原因與社會原因。
(1)為了能發放獎金與增加福利。對于國有企業來說,現行體制是,工資、獎金的發放和利潤提留取決企業是否在本期內有“銷售額”;而只要產品已經發出,就算作發生了“銷售”,就可以動用企業現有的資金或者有資格向銀行借款發工資、發獎金、提福利、提留利潤進行各種支出。企業可以不關心自己的實際財務狀況被債務人拖垮(在預算軟約束條件下,債權人對于借出債務的風險考慮也會小得多),但總是會出于管理者和工人的現實利益(不是所有者的利益)而關心是否發得出工資。因此,只有當企業間拖欠已經使企業可動用的資金(包括自有資金和銀行可能的貸款額度)“用完了”的時候,企業即使繼續生產也不再能發工資的時候,企業才會有較為強烈的動機,停止在收不到貨款的情況下還繼續發貨。
由此可見,在國有企業的體制條件下,企業間債務的增量,會更接近上一節所說的“理論極限”--只有“工資成本”構成對企業間債務增長的限制。
這一因素,并不是在任何時候、任何企業都一直起重要的作用。在高漲期之后、緊縮剛開始的時候,許多企業還有利潤、也還有現金,還能發獎金,這一因素的作用就大些;一般地說,對于有利潤、有現金的好企業,這個因素的作用總會大一些,而對于其他一些企業,當問題已經是沒有現金、發不出工資的時候,這個因素當然談不上多大了。
(2)為了獲得更多的銀行貸款。在現行銀行體制下,國有銀行在分配貸款指標的時候,執行一定的產業政策標準,其中重要的一個標準就?quot;企業的產品有市場“。在這種條件下,只要能夠”發貨“,無論是否收得到貨款,企業都似乎更便于證明自己的產品有市場,以此作為申請貸款的理由。
(3)為了”社會安定“。作為國有企業,不可避免地承擔著一些國家的社會職能。別人欠債不還,企業到頭來會拖欠工人的工資。但據企業管理者和地方政府官員的解釋,即使這樣,只要生產還在進行,工人每天能有事作(同時企業和政府承諾以后一定補發工資),也比工人無事可作要更有利于社會穩定。這也構成”不付錢也發貨“的一個重要原因。
分類號:S73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6-2505(2007)-0060-03
一般來說,綠色生態住宅是指運用生態學的原理,在生態平衡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指導下,合理安排并組織住宅建筑與其它相關因素之間的關系,使住宅和環境成為一個無污染、生態平衡的有機結合體[1]。綠色生態住宅的特征可以概括為舒適、健康、高效、美觀。綠色生態住宅是在現代住宅的基礎上從更加宏觀的環境與資源的角度關注人類的生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之一。
1問題的提出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城市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態環境問題為居住建筑綠色概念的興起提供了背景,同時綠色生態住宅也是人類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環節,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過程中,今天人們已經認識到:以人為本,建設健康舒適、與周圍生態環境相協調與融合、實現資源的節約與再利用已成為綠色生態住宅的主題[2]。在實現綠色生態住宅這一主題的過程中,如何合理有效地配置住宅小區的植物群落,使植物配置達到綠化、觀賞和休閑三大功能是至關重要的。人們更多地是從規劃設計、節約能源、水系統和室內裝修等方面對綠色生態住宅進行討論,而對綠色生態住宅小區的植物配置研究還較薄弱。植物配置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不僅直接影響著住宅小區的生態效應,而且還關系到小區生態環境的良性化運行。因此,從綠色生態住宅研究的理論領域有必要對其植物配置問題進行探討。
在當今的住宅設計中,“綠色生態住宅”已經成為一大重點。然而,在商品住宅開發的實踐中,在營造居住小區室外環境時,往往存在著對植物配置的認識誤區而導致小區生態環境的弱化甚至惡化。如有的僅僅是單純追求綠化率“為綠化而綠化”。小區環境設計方案粗糙,綠化的實用功能遠不能發揮,與主題的均好性綠化相悖;有的小區綠化缺乏個性,植物配置單調,識別性不強;有的綠色過分重視草坪忽略植物群落構成,不權弱化了環境效應,而且大范圍的草坪養護及種植的費用較高,給后期物業管理帶來困難;有的在植物物種的選擇上脫離當地的自然條件,盲目引種,往往導致引種景觀樹成活率低。凡此種種揭示了在綠色生態住宅建設的過程中,對住宅小區植物配置的研究具有現實意義。
上述表明:對綠色生態住宅植物配置的研究既有理論價值又有實踐意義。
綠色生態住宅小區植物配置的原則
綠色生態住宅不僅僅是綠化,而是在住宅小區的總體布局、單體空間組合、房屋構造、自然能源的利用、節能措施、綠化系統以及生活服務配套的設計等方面,都必須以改善及提高人的生態環境、生命質量為出發點和目標。因此,綠色生態住宅小區在植物的配置上既要注重綠化布局的層次、風格與建筑物要相互協調,又要注重不同植物及植物類型在營造環境方面的相互補充融合;既要注重發揮綠化在整個小區生態中的深層次作用,又要從視覺感官和心理上消除精神疲勞等作用。據此,綠色生態住宅小區的植物配置應體現以下原則。
2.1植物配置應突出地方特色,體現小區文化特征
通過植物的特性來表達某種獨特的社區文化,或突出居住區本身所外自然環境的特色。居住區環境景觀成為表達整個居住區形象、特色以及可識別性的載體。居住小區的植物配置在物種的選擇上,一要注重對市花市樹的應用,市花市樹是廣受喜愛的植物品種,也是比較適應當地地理條件的植物;二要注重植物本身的文化性與居住環境相融合。如有的小區喜歡在房子的周圍種上些竹子,這里的竹子被人格化了,具有正直、虛心、堅定的品質。在植物的選擇上應注意這些人文氣息,這樣才真正達到了植物與居民心理的和諧統一。
2.2植物配置應注重科學性,以生態學理論來指導
小區內綠化應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生態住宅。應注重植物的引進和多樣性,創造出具有真正意義上的良性生態效益的住宅環境。
2.2.1模擬自然界植物群落,營造小區內植物種類的多樣性。從生態學角度來看,植物種類的多樣性有利于物種基因的保護,有利于植物群落對有限空間的利用,可以增強植物群落的穩定性。處于這種穩定狀態下的植物,不但生長良好,而且涵養水源、凈化空氣、吸收有毒氣體等方面的作用也能最大限度地得到發揮。如果植物種類單一,在生態上是貧乏的,景觀上也是單調的。符合自然規律和風貌的綠色生態住宅小區,必須重視植物多樣性。從某種意義上講,重視植物多樣性是一個模擬和創建自然生態系統的過程。
2.2.2植物配置要充分考慮當地的自然條件。植物的生長受自然條件的限制,許多環境因子導致植物生長分布具有地域性。諸如溫度、土壤條件、水分等環境因子都影響著地球上植物的分布。根據立地條件,結合植物材料的自身特點對環境要求來安排,使各種植物都能生長并生長良好。不能盲目引進推廣外地園林植物,而應注重開發和應用鄉土植物。
2.2.3體現小區植物景觀的藝術價值和美學價值
植物是小區環境構建中必不可少的要素,植物應用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小區景觀的美學效果。植物是有生命的材料,不同于建筑、繪畫等,它隨著季節的變化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所以在應用中要根據植物的自身特點,結合藝術形式,盡最大可能地把它的姿態、色彩、風韻、芳香等特點展現出來。遵循美學原理,當“因其質之高下,隨其花之時候,配其色之深淺”多方巧搭,形成高低錯落、色彩斑斕、風情萬種的季相變化,四季有花艷,長年飄果香的優美環境。
3綠色生態住宅小區的植物選擇與配置——以江西為例
綠色生態住宅小區的植物應體現出綠化、觀賞、休閑三大功能,并應在生態學原理的指導下以當地的自然條件和自然環境為基礎,進行合理配置,筆者以江西為例,就綠色生態住宅小區的植物選擇與配置進行一個初步的探討。
3.1住宅小區植物種類的選擇
江西地處我國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濕潤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冬季多偏北風,夏季多偏南風。全省土地總面積16.69km2,呈一個整體向鄱陽湖傾斜而向北開口的巨大盆地,全境有大小河流2400余條,鄱陽湖是全國最大的淡水湖,同時是世界上最大的候鳥棲息地。由于自然條件優越,適宜大多數植物生長,因此在植物種類選擇上具有較大的空間。
3.1.1小區內基本樹種的選擇——喬灌木的選擇。喬灌木都是直立性的木本植物,在綠化綜合功能中作用顯著,居于主導地位,是小區綠化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小區綠化的骨架。
3.1.1.1喬木的選擇。喬木類應優先選擇鄉土樹種。因為它們經過了自然選擇和人為淘汰,適應了當地的生長環境,抗寒性、耐熱性、抗病蟲害和抗污染能力均較強,而且容易成活。如香樟(Cinnamomumcamphora)、白玉蘭(Magnoliadenudata)、柳杉(Cryptomeriafortunei)、檫木(Sassafrastzumu)、垂柳(Salixbabylonica)、杜英(Elaeocarpusdecipiens)、槐樹(Sophorajaponica)、欒樹(Koelreuteriapaniculata)、女貞(Ligustrumlucidum)、南方紅豆杉(Taxuschinensisvai.mairei)等。
3.1.1.2灌木的選擇。灌木類適當引進生境接近的樹種。在選擇一個小區的灌木種類時應避免色彩單調,花期不宜相同,要做到四季有花,這些灌木往往花期不同,而且葉色不同,觀葉、觀花、觀果,可以增添小區綠化的藝術效果。如省會城市南昌市可選擇的灌木種類主要有:月季(Rosechinensis)、紫薇(Lagerstroemiaindica)、木槿(Hibiscussyriacus)、紫葉李(Prunuscerasiferavar.atropurpurea)、小葉女貞(Ligustrumquihoui)、臘梅(Chimonanthuspraecox)、紅花椈木(Loropetalumchinensevar.fubrum)、火棘(Pyracanthafortuneana)、夾竹桃(Neriumindicum)、石榴(Punicagranatum)等。
3.1.2小區內植物多樣性的選擇
3.1.2.1花卉植物的應用。好的居住環境綠化除了應有一定數量的植物,還應有植物種類型和組成層次的多樣性做基礎,在植物配置上特別應運用一定量的花卉植物來體現季相的變化,如杜鵑花(Rhododendronsimsii)、丁香花(Syringaoblatavar.alba)、金邊瑞香(Daphneodoracv.AureoMarginata)、梔子花(Gardeniajasmminoides)、含笑(Micheliafigo)、桂花(Osmanthusfrograns)等,營造怡人的香味環境,舒緩人們的神經,調節人們的情緒。
3.1.2.2觀葉植物與花卉植物結合應用。有一類葉色漂亮、多變的植物,如葉色紫紅的紅葉李,秋季變紅葉的雞爪槭(Acerpalmatum)類,變黃葉的銀杏(Ginkgobiloba),與花卉植物組合能處長觀賞期,符合植物配置的美學原則。另外可選擇淡綠色的垂柳、深綠色的香樟,暗綠色的黑松(Pinusthunbergii)等,這些顏色對比度大的樹種,不僅能滿足植物種類的多樣性,而且具有很好的觀賞效果。
3.1.2.3積極選用草皮、地被植物和樊緣植物。在住宅小區綠化中選用草坪可以創造一種綠色基調,它與其它植物相配置時就會起到統一和襯托的作用。居住區人口密集、活動頻繁,草坪易被踐踏、破壞和退休,因此一定要選擇耐踐踏、抗逆性強,且其莖葉不會污染衣服,生長后草面平整,易管理的草種,如假儉草(Eremochloaophiuroides)等。當然草坪也有其觀賞性,要求返青早、枯黃遲的品種選擇,如馬尼拉草(Zoysiamatrella)等。同時樊緣植物是居住環境中是很有發展前途的一種植物,可用于墻體、屋頂、門廊等的綠色,如常春藤(Hederanepalensisvar.sinensis)、爬山虎(Parthenocissustricuspidata)等[3]。
3.2小區內綠化的整體規劃模式
有了適合本地的綠化樹種,還需根據小區綠化植物配置原則,科學地應用以下規劃模式,加以合理配置,才能充分展示植物配置整體的群體性和功能性。
有了適合本地的綠化樹種,還需根據小區綠化植物配置原則,科學地應用以下規劃模式,加以合理配置,才能充分展示植物配置整體的群體性和功能性。
混植,混植是由多種不同種類的植物配置成一個景觀單元,能充分發揮其整體的功能性,是較常用的配置模式,其配置模式包括:喬+灌+草+喬+草、灌+草等。混植要求配置在一起的植物具有較好的功能性之外,還要從每種植物材料的觀賞特性、生態習性、種間關系與周圍環境的關系以及培養養護管理方面進行綜合考慮,使整個景觀單元具有合理性和互補性。
行列栽植,行列栽植是指喬灌木按一定的株行距成排的種植,或在行內株距有變化[4]。行列栽植形成的景觀比較整齊、氣勢大,具有施工、管理方便的優點。行列栽植多用于建筑、道路等地段。行列栽植與道路配合,可起夾景效果。
行列載植宜選用樹冠體形比較整齊的樹種,如圓形、孵圓形、倒卵形、塔形、圓柱形等,而不宜選枝葉稀疏、樹冠不整齊的樹種。
孤植,通常對形體高大或樹姿奇特的樹種可進行單獨栽種[5]。孤植樹主要表現樹木的形體美,可以獨立成為景物,供觀賞用,成為園林美學上的主景。種植孤植樹應選擇開闊空曠的地點,如大片草坪、花壇中央、道路交叉處、緩坡以及水域旁邊,使樹木的形體美得以充分展現。
叢植,叢植通常是由2株到十幾株喬木或喬灌木組合種植而成的種植類型,叢植起來的樹叫樹叢。在形成樹叢時,在樹種和樹冠的大小、形狀、色調上都要認真搭配。選擇作為組成樹叢的單株樹木條件與孤植樹相似,必須挑選在蔽蔭、樹姿、色彩、芳香等方面有特殊價值的樹木。例如,用灌木去配合喬木,灌木可以環形地配在喬木的,既裝飾了樹叢的下部,又可促使樹叢緊密相連。
樹叢設計必須以當地的自然條件和總的設計意圖為依據,選擇的樹種要充分考慮到植株個體的生物學特性及個體之間的相互影響。
對植,對植是指兩株樹按照一定的軸線關系作相互對稱或均衡的種植方式,主要用于強調小區內建筑、道路的入口,同時結合蔽蔭、休息等功能。
綠籬,凡是由灌木或小喬木以近距離的株行距密植,栽成單行或雙行,緊密結合的規劃的種植形式,稱為綠籬。選做綠籬的植物種類一般多是枝繁葉茂、四季常青、耐修剪的種類。
3.3整體規劃時應注意的問題
住宅小區的綠地形式多樣,故在植物配置上應靈活多變,切忌單調而呆板,整體規劃時就注意以下幾點。
3.3.1植物種植的密度和搭配。樹木種植的密度是否合適直接影響綠化功能的發揮,從長遠考慮,應根據成年樹木樹冠大小來決定種植距離。如想在短期就取得好的綠化效果,種植距離可近些。在樹木配置上,還應兼顧快長樹與慢長樹,常綠樹與落葉樹,南昌市目前常綠樹用得比較多,四季變化不明顯,應加強落葉樹的比例。同時還應考慮喬木與灌木的搭配。在植物配置上還要根據不同的目的和各個住宅小區的具體條件,確定樹木花草之間的合適比例。樹木種植搭配時還要注意和諧,避免生硬。
3.3.2注意層次的配置。分層配置、色彩搭配是植物配置的重要方式。不同的葉色、花色,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使色彩和層次更加豐富,從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植物配置的生態學原則——構建生物群落。在平面上要注意配置的疏密和輪廓線,在豎向上要注意樹冠線。要重視植物的景觀層次,遠近觀賞效果,遠觀常看整體、大片效果,如大片秋葉,近看才欣賞單株樹型、花、果、葉等姿態。
3.3.3模擬自然,形成連續的綠化景觀。住宅小區植物配置應結合居住區規劃的總體要求,處理好綠化空間與建筑物的關系,利用劃皮、不規劃的樹叢、活潑的流水、山石等,創造出接受自然的景觀,以淡化人工空間。綠化空間應點、線、面結合,突出面狀綠地,保持綠地的連地性,創造鳥語花香之意境。
參考文獻:
[1]王立紅.綠化住宅概論[M].北京L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3
[2]王玉蓮,趙曉宇.淺談生態住宅[J].河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5,23(2):103-106.
1.1.1業主方存在問題“候鳥”人群住宅小區的業主85%是北方已退休了的老人,15%是北方收入不菲的在職人員,他們在三亞購置物業的目的就是為了享受生活,所以他們對物業管理的要求相對較高。但通過對卓達、天澤湖畔、清平樂、半山半島等中高檔小區的走訪調查得知“候鳥”式業主的物業維權意識普遍不高。因為他們每年都只在三亞住一兩個月,所以沒有業主提議成立業主委員會。對于平時小區內出現的物業糾紛,業主的處理方法一般是去小區物業投訴然后不了了之,再就是以拒交物業費來表示自己的不滿,很少有業主運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權益。1.1.2物業公司存在問題在對三亞市“候鳥”式住宅小區的走訪調查得知,三亞市物業管理公司在日常管理中存在以下幾種問題:①誠信體系建設不完善。小區業主經常會懷疑物業公司把自己所交納的物業管理費用據為己有,在冬季過后返回北方生活時不放心把空置的房屋交給物業公司管理,有些業主想把空置的房屋租出去時寧可找中介機構也不相信物業。②服務透明度不夠。物業公司在對小區公共設備維修時可能會因為公用面積達不到使用“公共設備維修基金”的條件而需要向業主收取一定的維修費,只是告知維修什么、應該分攤多少錢,但是沒有公布維修費使用的明細列表公告。③智能化辦公程度低。在調查中發現,有部分物業公司的賬目記錄、物業費收取及歸檔還處在純手工工作階段。據某物業工作人員所述,在每月集中收取物業費時經常會把賬目記錯,這樣無疑加大了物業從業人員的工作量,也增加了產生財務問題的可能性。④從業人員綜合素質不高。在我國,專業的物管服務人員還較,所以物業公司在招聘時可供選擇的員工多數是對物業管理認識不足的外行,加之對這部分員工的培訓工作做得也不到位,導致物業從業人員綜合素質不高的局面。
1.2三亞市家庭旅館物業管理存在的問題
1.2.1業主方存在問題家庭旅館的業主一般都是個體投資商,他們在三亞購置房屋的目的就是為了投資,獲取豐厚的利潤是他們的主要目標。所以他們在經營家庭旅館時會盡可能的降低成本,對物業不會有特殊的要求。但是因為日常生活中使用物業的是流動性極大的旅客,僅依靠小區的保安是不能保障旅客居住安全的,所以經常會發生旅客在入住家庭旅館期間財物失竊的現象。此外,因為家庭旅館使用者復雜多變給小區公共設施,如游泳池、文娛活動室等的管理帶來了諸多不便。1.2.2物業公司存在的問題物業公司對家庭旅館這一特殊使用人群的管理沒有單獨的一套物業管理辦法,也沒有對入住小區的旅客有任何規定要求,這不僅會給小區其他業主帶來諸多不便,也給小區的公共安全埋下了許多隱患。
1.3三亞市住宅小區物業管理第三方存在問題
所謂物業管理第三方是指房地產開發公司和政府物業相關主管部門,他們在物業管理的健康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3.1房地產開發公司存在問題雖然國家有明文規定要嚴格實施“建管分離”,但通過對三亞市眾多小區的調查發現,三亞市前期介入的物業公司大部分都是房地產開發商自己的物業公司或是和房地產開發商長期合作的物業管理公司,沒有進行嚴格的招投標,鑒于三亞市業主組成的特殊性,物業前期介入后幾乎就不在更換物業公司了,所以就形成了“誰建誰管”的不良局面。1.3.2政府物業相關主管部門存在問題政府的宏觀調控對物業行業健康有序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像三亞這種本土居民、候鳥居民、旅游暫住居民混居,旅游物業優于普通物業發展的特殊物業發展情況,政府的宏觀調控力度和廣度都要加大,但據三亞目前的狀況而言,政府的管理力度還有待加強。
2三亞市住宅小區物業管理問題解決對策
2.1三亞普通住宅小區物業管理問題解決對策
2.1.1業主方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業主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應多關心小區的建設,應該意識到成功的小區建設不僅可以提高業主的居住水平,還可以讓物業保值增值。在業主對現代物業管理全面認識和了解以后就會逐漸的改變對物業公司的態度進而接受現代物業公司入駐小區。2.1.2物業公司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物業公司在進行日常的管理工作的同時應該分析一下公司所處的競爭環境,明確公司定位。針對普通小區這個尚待開發的物業市場,物業公司應看到它的前景,積極的做好物業管理的宣傳,普及居民的物業管理知識,開拓低收入階層市場,為將來公司的發展打下堅實的群眾基礎。
2.2“候鳥”人群住宅小區物業管理問題解決對策
2.2.1業主方存在問題解決對策業主要學會用法律的武器合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應該認識到業主委員會是在物業管理區域內代表全體業主實施自治管理的組織,可以檢查、監督物業管理企業的物業管理工作,召集和主持業主大會,對小區內物業管理問題處理方案進行表決,同時也可以協助物業管理企業和業主進行溝通,是業主維權的主要法人代表,也是業主和物業公司溝通的橋梁,所以業主委員會的成立對于小區的和諧建設是很有必要的[1]。2.2.2物業公司存在問題解決對策①完善誠信體系建設。業主和物業公司之間的相互信任是物業公司開展日常管理工作的前提,物業公司在日常的管理活動中應多與業主溝通,及時了解業主所需,及時向業主反饋房屋托管的情況,適當時也可以在小區宣傳欄張貼物業公司成功的房屋托管案例,以優化物業公司在業主心目中的形象。②增大物業服務透明度。物業公司應定期向業主公布《物業費使用明細表》,對于小區公共設施維修費用的收取應列預算表,打消業主的顧慮,樹立物業公司服務業主,不以公謀私的良好形象。③采用智能化辦公。通過電腦網絡提供各種管理服務,不僅可以收取網絡信息使用費和各種服務費,而且也從根本上改變了自身的傳統形象,提升了物業管理的科技含量、檔次和社會地位。④對員工進行嚴格的上崗培訓。物業公司要在其員工上崗前培養他們的服務意識,端正他們的工作態度以及鍛煉他們工作崗位所需的專業技能,讓物業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井然有序。⑤積極參與市場競爭。物業公司要意識到僅僅依附于房地產公司是不能讓公司持續發展下去的,只有參與正常的市場競爭才能讓公司不斷完善自身的組織結構、管理方法,才能不斷地進行改革創新。
2.3三亞市家庭旅館物業管理問題解決對策
2.3.1業主方存在問題解決對策業主方應從長遠的角度思考問題,跟小區物業協作,安裝獨立的保全系統,并通過網絡平臺及時提供家庭旅館旅客的相關信息,在保障小區安全的同時也可以為自己贏得良好的聲譽。2.3.2物業公司存在問題解決對策物業公司應積極地拓展自己的業務范圍,針對家庭旅館這一特殊物業制定出一套適合其居住人群高流動性、高復雜行特征的物業管理模式,加強小區治安管理,給旅游人群和正常居住業主提供一個可以和諧共處的環境。
二、住宅專項維修資金財務管理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財務管理基礎薄弱,缺乏制度規范
收繳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并建立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管理制度是我國物業維修管理的重大舉措,由于制度尚不成熟,有些地方維修資金財務管理缺乏制度規范,未建立維修資金業務特色的管理制度和規范,有的賬簿設置不規范,維修資金混淆建賬,會計核算主體不明確,會計科目隨意設置,賬戶利息收入結算不合理,報表不規范,統計口徑不統一等導致會計核算數據失真,很多財務管理措施不能落實。
(二)資金效益低,難以增值保值
維修資金實行專戶管理,由業主在購房時繳存放在代管銀行專戶。現行管理辦法制約限定維修資金申請支取使用率低,造成歸集資金數額逐年增加,很多地區大部分維修資金以活期存款形式存放于銀行,大筆資金閑置,資金效益低,既造成利息損失,也喪失增值機會,難以保值增值。
(三)資金監督不力
維修資金管理部門缺乏內部控制措施,有些維修資金管理部門在多家銀行開設維修資金存款專戶,專戶規范管理工作繁瑣,有的財務人員工作作風懶散,完全依賴維修資金代管銀行進行管理,忽視核對代管銀行的收繳、支取數據記錄,沒有及時核對相關單據,財務監督不到位,風險意識淡薄,財務監督形同虛設,給不法分子鉆了空子,容易誘發侵占、挪用維修資金、增值收益等職務犯罪。審計部門的專項審計未能落實,甚至有些管理較差、內部控制較弱的管理機構將住宅專項維修資金挪作他用,遲遲未被發現。
三、影響住宅專項維修資金財務管理的因素分析
(一)制度因素
維修資金管理辦法實施以來,各地維修資金業務發展參差不齊。部分領導只重視維修資金的收繳,輕維修資金的內部管理,特別是財務管理制度建設緩慢,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沒有形成一套規范的財務管理指引細則;《管理辦法》規定,使用維修資金須經業主大會雙三分之二的業主同意,資金不能隨意使用,雖然提升了其安全度,但造成大量資金沉睡,同時,辦法規定,在保證資金正常使用的前提下,經雙三分之二以上業主同意,可以將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用于購買國債。維修資金使用和增值的門檻高,業主大會對資金的使用及增值難以達成統一意見,操作性不強,現行管理辦法的制約使得資金提取使用難,資金效益難以提高,大大削弱資金的使用效益,不能滿足當前管理的要求。
(二)人員因素
有些財務會計人員是在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管理中心成立后從其他單位調入的,沒有及時更新業務知識,綜合業務素質低,特別對住宅維修資金的財務管理缺乏鉆研學習,工作隨意性大,未能專心學習本行業特色的專用會計核算及資金管理辦法,沒有充分發揮財務人員在維修資金財務管理中的作用。再加上各地成立的管理中心都是公益性單位,不存在營運資金的壓力,工作人員怕承擔責任,公共服務意識低,對維修資金目前唯一的購買國債增值渠道也懶得促成,寧愿大量資金以活期存款形式存放在代管銀行。
(三)監督方法
專項維修資金業務涵蓋業主、物業服務企業、開發建設單位、地方建設主管部門、地方財政、審計等各方。在具體的監督管理過程中,首先,業主對維修資金普遍缺乏深入的了解及其非專業性使其難以對資金進行有效的監督;其次,管理辦法規定,維修資金的管理和使用,依法接受審計、財政部門的審計監督,而建設主管、財政部門的監管身份模糊,既管理又監督,領導重視不夠,監督乏力;最后,維修資金財務管理缺乏透明度,公開力度不夠。以上監督渠道不暢通的原因,造成維修資金財務管理監督不力的現象。
四、改善住宅專項維修資金財務管理的建議
(一)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基礎工作
加快建設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特色的財務管理制度,形成維修資金財務管理規范指引,規范繳存、使用支取、分攤、收益分配等業務財務行為,配備專業的財務人員,加強業務培訓。同時開發應用維修資金財務管理系統,利用管理系統信息數據與代管銀行數據自動對接、核銷,實現會計核算自動化,減少人為干擾數據,實現憑證匯總、記賬、統計自動化,確保維修資金匯總、統計數據準確,通過互聯網向業主提供查詢服務,使廣大業主能清晰查詢專項維修資金賬戶余額、計息收益分配、使用分攤情況。
(二)完善管理辦法,拓寬資金增值渠道
2008年實施《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管理辦法》以來,管理辦法已難以滿足各地的實際操作。我們必須結合我國實際,借鑒國外的經驗理論,改進完善維修資金管理辦法,提高資金使用率,適當拓寬資金保值增值渠道,在投資運營方式上給予指引,彌補法律制度上的缺失和不足。其次,維修資金管理中心財務人員也要增強服務意識,在保證資金安全的前提下促進資金的流動性,積極協助廣大業主籌劃資金的運營投資,實現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的保值增值,提高資金效益。
一、當前軍隊住宅小區物業管理存在的問題
業主觀念難以轉變,無意參與物業管理。軍隊住宅小區的業主以軍人為主,即使是新建軍隊經濟適用房小區的業主,也大多有過甚至剛剛告別多年福利住房的經歷,福利住房的低廉房租以及免費維修等在軍人業主的思想中打下深深的烙印。許多軍隊住宅小區的業主大多不太了解物業管理的實質,對物業管理也不關心,主要表現在:一是有部分業主認為,參與物業管理是對全體業主有益,希望其他業主能夠出面,自己“搭便車”的思想較為嚴重;二是部分業主不能將物業服務看作是使自己房產保值、增值的消費行為,花錢買服務的意識不強;三是有些業主認為“凡是對物業管理有利的做法,都是業主在吃虧”,不愿與物業管理公司打交道,甚至站到物業服務公司的對立面。所需設施老化嚴重,不利于推行物業管理。軍隊住宅小區除新建經濟適用住房小區外,大多為已售干休所住房或從家屬生活區劃分出售的區域,住房情況復雜,建成年代、樓房形狀、結構形式差別較大,對其按照統一的標準進行改造難度很大。主要體現在:受建筑年代、建設要求和當年技術水平等影響,部分房屋質量差,維修保養成本較大;部分管線老化厲害、超負荷運行現象嚴重;一些新劃售房區的各種附屬設施設備的市政化程度較低,物業管理公司難以接手。法規體系有待完善,物業監管力度不大。當前,我軍實行物業管理的依據除國務院頒布的《物業管理條例》及《物權法》外,還有《軍隊住房物業管理暫行規定》、《軍隊營房保障社會化管理暫行規定》等。這些法律法規只是對軍隊住宅小區實行物業管理的組織實施、監督監管、資金使用等問題作了籠統的規定,缺乏可操作性的實施細則。特別體現在物業管理的監管上,既缺乏監管的主體機構,又缺乏相應的規章制度。根據國家的法律法規及我軍住房物業管理的相關文件,對軍隊住宅小區的監管職責應由業主代表——業主委員會來履行。但實際上,軍隊住宅小區的業主委員會大多組織構成比較松散,還不具備主體地位,難以發揮維權、監督和協調的作用。在規章制度層面上,規范和約束小區業主與業主之間、物業公司與業主之間的關系僅靠幾部管理公約還遠遠不夠,必須有更加細化的配套規章制度體系,來規范營房管理部門、施工單位、物業管理公司、業主四方的關系,明確他們各自對物業的質量、養護、使用應承擔的責任。管理經費標準偏低,業主費用收繳困難。營房管理經費的標準,嚴重影響、制約軍隊住宅小區的物業管理質量水平。在物業費的收繳上,由于軍隊住宅小區業主受傳統觀念影響較深,一部分人不愿意支付住房的日常消費費用,特別是房屋維修基金的收繳更是困難。甚至有業主把房屋維修基金等同于物業管理費用當中的一部分,認為交納物業管理費中已經包括房屋維修基金,不大愿意交納這部分“多余”的資金。此外,物業管理資金缺乏監管,使用狀況的不透明,也是許多業主不愿意交費的原因之一。這些問題如果長期得不到解決,將對我軍住宅小區的物業管理社會化進程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物業服務缺乏標準,公司和業主責權不明。當前,我國的物業公司大多還處于勞動密集型階段,不同的地域、不同公司的管理理念、員工素質、服務水平差別很大,就軍隊住宅小區一些現狀,目前物業管理也很難有統一的服務標準。例如,在物業維修上,維修到哪種程度,保修期多長等,也沒有統一的尺度。此外,對于物業公司的服務性收費,由于地區、市場供應、小區級別等差異,我軍目前也沒有統一的服務收費標準,這就決定了一些小區物業公司的收費行為具有一定的隨意性和自主性。
二、做好軍隊住宅小區物業管理的幾點建議
引入競爭機制,招標選擇物業公司。軍隊住宅小區物業管理的招標應采取以營房管理部門為主體,業主參與的原則,必要時可以聘請專業的組織招標活動中間人對招投標活動加以指導。營房管理部門要明確招標方向、規范程序,積極引導招投標順利進行。在選擇中標方時,要做好實地考察工作,管理方不但要對入圍公司的團隊精神和管理能力進行實地考察;還應組織投標單位現場考察小區情況,認真解答投標單位咨詢的各類問題,避免以后物業公司以簽訂合同時不知情為借口違約。簽訂合同時,一定要按照標準合同的格式,將雙方的承諾和一些事項的界定具體化,保證合同條款的可操作性,避免日后可能發生的糾紛。完善規章制度,充分發揮榜樣作用。在實行物業管理之初,部隊房管部門就要根據國家和軍隊現行相關法律法規,制訂完善小區物業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在售房之初就要印發《入住須知》、《業主公約》、《住房裝修管理規定》、《物業管理繳費管理規定》等資料,讓每一位業主都感到有章可循,有據可依。還要根據小區實際情況制訂好物業服務標準的細則,細化如《安保管理規定》、《停車管理規定》、《小區綠化管理規定》標準等,盡量做到事事有約在先,從根本上解決物業管理服務缺乏標準的問題。同時,要發揮榜樣的作用,將小區整體開發效果明顯、物業管理制度完善、物業服務質量水平高、業主與物業服務公司關系融洽、業主主體作用發揮好、滿意度高的小區,樹立為軍隊住宅小區物業管理的典型,總結并推廣其做法和經驗,以此帶動軍隊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水平的提高。爭取多方支持,積極籌措管理資金。解決物業管理資金問題,應本著盡可能不增加業主負擔、不增加部隊投入的原則,根據資金的不同用途,多方籌措:將售房所得款的一定比例用作公共維修基金的啟動資金,專項用于小區住房共有部分、共用設施設備的維修保養;對于需要改造的設施,在用好總部補助經費的同時,探索利用市場經濟手段引入社會資金的辦法;對列入地方政府改造項目的部分,要積極爭取地方政府的資金支持;將原屬單位按政策應享受的設施設備更新改造費用以及共用部分的維修基金下撥給物業服務公司;充分發揮小區內在優勢和潛力,開發活動中心、商鋪等服務性場所,以其出租收入的一部分彌補物業管理費和住房公共維修基金。強化主體意識,科學設立業主委員會。現代物業管理的實行,離不開業主的支持與理解。首先,要加強對業主的政策宣傳,使國家和軍隊的房改政策人人皆知;其次,將實施物業管理的必要性以及給業主帶來的益處解釋清楚,切實讓軍隊住宅小區實行物業管理深入人心;第三,要切實做好實行物業管理后業主與物業服務機構責、權、利的宣傳與解釋,使每個業主都明了自身角色,都能夠自覺服從小區管理規定,形成人人懂得物業管理、人人參與物業管理的良好局面;第四,要加強小區業主委員會建設,充分發揮業主在物業管理中權力主體的地位作用。加強監管力度,營造和諧物業環境。對重大管理行為和物業管理基金實施監管,是確保業主切身利益不受侵害的根本保證。在業委會成立之前,部隊營房管理部門應主動承擔起臨時業委會的責任,參與物業管理全過程,協助和監督物業管理機構依法經營,落實各項管理工作。要建立物業管理重大事項的監管機制,凡是小區內涉及共有財產的管理、重大修繕行為、共用部分財產變更、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屬設施等涉及全體業主利益的重大事項,都要明確要求物業管理公司和業委會組織召開業主大會來研究決定。業委會成立之后,基金應由業委會負責監管,重大事項必須要經過業委會的審核決議后才能實施。物業服務公司至少應每半年向業主公布一次管理費用收支賬目,每季度應組織業主召開一次管理工作形勢分析會,讓業主心里有數,努力營造一個和諧、透明的物業管理環境。
作者:何曉云 單位:房地產管理局昆明房管處
關鍵詞:成本;可轉換債券;實物期權
證券的兩種主要門類為債券和股票,兩者在各自的領域發揮著調節資金余缺的功能。債券是發行者為了籌集資金,向債權人發行的,在約定時間支付按本金一定比例計量的或者以其他方式計量的利息,并在到期日償還本金的一種有價證券。債券是通過設置合理的利率及利息的支付時間結構來基本滿足資金借者與資金貸者之間利益的分配,但是一旦資金從資金貸者轉移到借者時伴隨著資金使用權的轉移,這種使用權同時伴隨著絕大部分的資金的控制權,這樣使得資金供給雙方在資金的控制權方面極為不對等,資金的貸者雖然能擁有資金的所有權,但卻喪失了絕大部分的控制權。利用這種控制權上的不對等,資金借者往往會做出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甚至損害資金貸者的行為從而產生了股東(這里考慮的資金借者主要指股份制公司,并且往往是上市股份公司)與債權人之間的問題,比如資金借者將資金用于債務合同規定以外的投資項目,或者違反原先債務合同的規定借入其他借款而提高了債務在公司資本結中的比例而使得原先債務合同的風險提高等等。這種矛盾必然會不利于利用債券調節資金余缺來發展經濟。
一、債券中成本問題存在與現行解決辦法
為了改善這種狀況,解決債券中股東與債券人的成本問題,保護債權人的利益,促進這種融資工具的發展從而促進資金余缺的調節發展經濟,一方面通過加強立法,從法律角度上對股東對資金的控制權進行一定的限制,防止資金借者利用控制權上的優勢做出損人利已的行為,從而保護資金貸者的利益。這種措施的有效性顯然依賴于法律進行限制的強度,限制越強則越有利防止資金借者做出損人利己的行為。并且由于法律的嚴肅性問題導致立法的階段性,使得立法的建立往往會晚于現象的產生。另外更重要的是這種限制過強可能會限制資金借者正常的控制權,這樣反而會阻礙債券這種融資工具的發展。因此這個措施需要立法者的智慧。另一方面就是加強債務人的道德修養水平,減小道德風險。這就需要提高整個社會的道德修養,這是一個緩慢前進的過程,需要整個社會的不斷努力。最后也是最直接可行的方法就是對普通的債券進行改造。對債券的改造大致可以分為3類:
第一類是在債券合同中加入某些限制性條款或者約束性條款,如對于發行債券所募集資金的使用限制。
第二類是債券本身屬性的改變,主要包括債券面值、票面利率、到期日以及利息支付方式的改變,比如收益公司債券是只有當公司獲得贏利時方向債權人支付利息的債券,這也會改變股東與債權人之間的利益分配。
第三類也是最重要和可行的一類,是運用金融工程學的方法其他金融工具結合到普通債券中,比如可轉換債券,附認股權債券,就是將期權衍生工具結合到普通債券種,從而改變股東與債權人之間的利益分配。
對于第三類方法主要是研究如何將一些非債券金融工具結合到普通債券上去,包括可轉換債券以及附認股權債券。可轉換債券是指可以轉換為普通股票的債券;附認股權債券是附帶允許債券持有人按特定價格認購公司股票權利的債券。這兩者在很多方面非常相似,主要的區別是在于可轉換債券是有權利將債券轉換為普通股票從而資金貸者由債權人轉變為股份公司股東,而附認股權債券是直接的債券加認股權,債權人可以利用認股權追加資金投入成為股東而同時保留債券。由于兩者在很多方面非常相似,因此很多研究成果均適用于兩者,但目前研究實用較多的是可轉換債券,并且主要為上市公司所實際應用。國內外的研究表明利用可轉換債券可以降低債權人與股東之間成本問題。當公司通過普通債券方式融入資金后,由于債權人與股東在利益分配上存在差異,債權人僅能獲得固定收入而無法分享公司利益高漲帶來的利益。另外正如上文提高的股東對通過債券融入的資金具有絕對的控制權,因此他們在有限責任的庇護下,在進行投資決策時通常會選擇高風險高收益項目而放棄低風險低收益的項目,從而產生資產替代,導致股東與債權人之間的成本問題。但如果是可轉換債券的話,由于可轉換債券可以按預先確定的轉換比率將債券轉換為股權,這就提供了一種融資的“協同效應”(Brennan,1982)。當股東放棄低風險低收益項目而選擇高風險高收益項目時,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項目投資成功獲得了高收益,這將導致公司價值較大提高從而使公司股份價值較大提高,由于可轉換債券可以按事先確定的比例(往往是按債券發行時股票的價值計算),因此持有者可以按較低的轉換價格將債權轉換為股權,從而分享高風險項目投資成功帶來的風險收益;二是項目投資失敗造成損失,由于可轉換債券的轉化性是債券持有者的一種權利而非義務,在此情況下,債權人可以不進行轉換而獲得事前確定的債券利息收益,風險損失將由股東獨自承擔,以作為對其投資債務合同規定以外的風險項目的懲罰。
二、現實存在的問題以及實務期權的運用
這種可轉換債券在理論上比較好地解決了債權人與股東之間的成本問題,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人們發現了問題。一是對于轉換比率的設定,轉換比率的值直接關系到股東和債權人之間利益的分配,只有合理的轉換比率才能發揮可轉換債券的優勢,使之對雙方都有吸引力。但合理的轉換比率同樣需要制定者的智慧,并且會受外界因素的影響。二是公司往往是為某個項目進行融資并以項目產生的收益來支付利息和本金,但在為某個項目而發行的可轉換債券中,由于債券可以轉換為公司的股票,而公司股票的價值是與公司所有的項目相關,這就產生了不匹配的問題。三是隨著期權思想的不斷的深入,人們對項目的評價越來越多地由以往單純使用NPV法向NPV結合項目包含的實物期權價值的方法,這種對項目評價方法的改變對于債權人與股東之間的利益分配產生了影響。張宇和宣國良(2002)指出隨著實物期權法的運用,公司股東可能會選擇某些風險較大,但凈收益為負的投資項目,這些項目對于提高股東收益的價值是有益的,但是對債權人的利益卻可能造成損害。
正是這些問題,特別是第二和第三點的出現使得可轉換債券在解決股東和債權人之間的成本問題中無法達到理想中的效果。為此我們提出在債券中結合實物期權來解決可轉換債券無法克服的問題。
投資于實物資產經常可以增加投資人的選擇權,這種未來可以采取某種行動的權利而非義務是有價值的,它們被稱為實物期權。實物期權實際上是金融期權思想在實物投資領域的應用,并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實物期權是嚴格的與特定項目相關的,金融期權中的各種變量,特別是標準Black-Scholes公式中的變量:標的資產現價(S0),執行價格(K),到期期限(T),價格波動率(δ),無風險利率(r)都可以在實物投資項目中找到對應的并且有相同或相似意義的參數。常見的實務期權有擴張期權、時機選擇期權和放棄期權。擴張期權是一種對于未來擴大項目投資而獲取風險收益的看漲期權,時機選擇期權是一種關于項目何時進行的選擇權的看漲期權,項目具有正的凈現值,并不意味著立即開始總是最佳的,有時候等一等更好,特別是對于前景不明朗的項目。放棄期權是一種看跌期權,其標的資產價格(ST)是項目的繼續經營價值,而執行價格(K)是項目的清算價值。比如擴張期權,一般以第二期項目或者后期項目距離第一期投資開始的時間作為期權到期期限(T),以第二期或后期項目的投資額在第一期初的現值為執行價格(K),以第二期或后期項目的經營現金流量的現值為標的資產現價(S0),以項目經營現金流量的標準差(一般參考同類項目)為價格波動率(δ),以國債利率作為無風險利率(r)。由此可以看出實物期權的價值嚴格的依賴于項目本身,這與可轉換債券不僅依賴于項目而且依賴于整個公司所有的項目以及其他各種經濟環境因素有很大的區別。因此如果我們能夠在債券中合理結合債券發行目標項目的實物期權,則可以很好地解決上面提到的第二個問題,這樣就能夠做到公司為某個項目進行融資并以項目產生的收益來支付利息和本金,同時附帶有以項目實物期權價值計的可部分歸屬于債權人利益的價值,這樣就不存在不匹配的問題了。
另外將期權的思想引入實物資產投資領域使以往的NPV項目評價方法變得不再絕對適用:一個項目用NPV法進行評價其凈現值可能為負,但如果該項目同時具有很大的正的實物期權價值,那么可能會使項目凈現值與項目實物期權價值之和為正值。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僅按照NPV法則公司不會進行項目投資,但如果結合實物期權,那么公司可能會進行項目投資。如果股東決定進行項目投資那么債權人將部分承擔這個項目的風險,則他們無法獲得與此風險相對應的收益。另外張宇和宣國良(2002)從項目實物期權對公司整體資產價值方差的影響入手,認為一個凈現值為負的項目雖然減小了公司的價值,但股東權益的價值反而增加了,這就極大地損害了債權人的利益。因此我們需要對普通債券進行修改。既然是由于實物期權引起的改變,那么可以考慮將實物期權加入到普通債券中構成合成復雜的債券來平衡股東和債權人之間的收益分配問題。
在債券中加入實物期權構成組合可以解決前述可轉換債券遇到的第二問題,同時按照一定方式構成的組合將有可能解決第三個問題。但這種一定的構成方式將會遇到可轉換債券同樣遇到的問題就是一個如何組合的問題,這同樣需要組合制定者的智慧。這是一個可以深入研究的方向。
總之,正是由于可轉換債券在協調股東和債權人之間利益分配時會遇到很多問題,使得無法進行合理協調雙方的利益分配,使得股東仍然有機會做出損害債權人利益而有利于股東的行為,同時考慮到許多債券籌集是以特定項目為標的的,而項目的進行中包含了很多實務期權的內容,因此可以構造由債券和項目實物期權構成的新型債券來克服這些問題,使得債券人獲得與其承擔的風險相應得收益,盡可能解決股東與債權人之間的成本問題,從而促進債券這種投融資工具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杜興強,曾泉,杜穎潔.政治聯系、過度投資與公司價值——基于國有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金融研究,2011(8):93-110.
[2]杜曉瞭.產權性質、債券融資與過度投資一一基于中國A股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經濟與管理,2012(8):23-28.
[3]范海峰,胡玉明.機構投資者持股與公司股權融資成本的實證研究[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0(2):44-50.
[4]黃少安,鐘衛東.股權融資成本軟約束與股權融資偏好——對中國公司股權融資偏好的進一步解釋[J].財經問題研究,2012(12):3-10.
[5]黃乾富,沈紅波.債務來源、債務期限結構與現金流的過度投資——基于中國制造業上市公司的實證證據[J].金融研究,2009(9):143-155.
[6]蔣琰,陸正飛.公司治理與股權融資成本——單一與綜合機制的治理效應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9(2):60-75.
[7]姜付秀,伊志宏,蘇飛,等.管理者背景特征與企業過度投資行為[J].管理世界,2009(1):130-139.
[8]李維安,姜濤.公司治理與企業過度投資行為研究——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證據[J]財貿經濟,2007(12):56-61.
[9]劉昌國.公司治理機制、自由現金流量與上市公司過度投資行為研究[J].經濟科學’2006(4):50-58.
[10]羅進,李延喜.管理者過度自信對股權融資成本的影響一一基于信息透明度的視角[J].技術經濟,2013(12):112-117.
[11]毛新述,葉康濤,張頓.上市公司權益資本成本的測度與評價——基于我國證券市場的經驗檢驗[J]會計研究,2012(11):12-22.
[12]潘敏,金巖.信息不對稱、股權制度安排與上市企業過度投資[J].金融研究,2003(1):36-45.
[13]龐明川.中國的投資效率與過度投資問題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07(7):46-52.
[14]屈冬冬.制度環境股權再融資與上市公司過度投資_屈冬冬[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3(11):43-50.
[15]盛明泉.預算軟約束、過度投資與股權再融資[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0(4):84-90.
[16]唐雪松,周曉蘇,馬如靜.政府干預、GDP增長與地方國企過度投資[J].金融研究,2010(8):33-48.
[17]唐雪松,周曉蘇,馬如靜.上市公司過度投資行為及其制約機制的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2007(7):44-52.
[18]汪平,孫士霞.自由現金流量、股權結構與我國上市公司過度投資問題研究[J].當代財經,2009(4):123-129.
[19]王曉梅.投資者利益保護與股權融資成本研究——基于原始股東視角看IPO融資[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3(5):49-54.
[20]王彥超?融資約束、現金持有與過度投資[J].金融研究,2009(7):121-133.
[21]魏明海,柳建華.國企分紅、治理因素與過度投資[J].管理世界,2007(4):88-95.
[22]鄔國梅.控制權收益與上市公司過度投資——來自上市公司股權再融資的經驗證據[J].當代財經,2008(5):115-119.
[23]肖浩,夏新平.政府干預、政治關聯與權益資本成本[J].管理學報,2010(6):921-925.
[24]楊華軍,胡奕明.制度環境與自由現金流的過度投資[J].管理世界,2007(9):99-106.
[25]楊興全,張照南,吳昊旻.治理環境、超額持有現金與過度投資——基于我國上市公司面板數據的分析[J].南開管理評論,2010(5):61-69.
[26]楊興全,魏卉.股權融資成本影響因素綜述與啟示[J].新疆農墾經濟,2011(8):75-80.
[27]葉康濤,陸正飛.中國上市公司股權融資成本影響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4(5):127-131.
[28]俞紅海,徐龍炳,陳百助.終極控股股東控制權與自由現金流過度投資[J].經濟研究,2010(8):103-114.
[29]張洪輝,王宗軍.政府干預、政府目標與國有上市公司的過度投資[J].南開管理評論,2010(3):101-108.
[30]祝繼高,陸正飛.融資需求、產權性質與股權融資歧視一一基于企業上市問題的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12(4):141-150.
會計財務管理論文參考文獻:
[1] 曾永藝, 吳世農, 吳冉劼. 我國創業板高超募之謎: 利益驅使或制度使然[J]. 中國工業經濟,2011(09): 140-150
[2] 張強, 張寶. 機構投資者情緒、承銷商聲譽與融資超募: 來自中國創業板市場的證據[J]. 經濟經緯, 2012(02)
[3] 衣龍新, 楊峰. 創業板上市公司首發“超募”動因分析與實證檢驗[J]. 深圳大學學報, 2012(03):112-117
[4] 衣龍新. 市場熱度、券商利益與 IPO 超募[J]. 中央財經大學學報, 2012(05): 85-91
[5] 郭泓, 趙震宇. 承銷商聲譽對 IPO 公司定價、初始和長期回報影響實證研究[J]. 管理世界,2006(03): 122-128
[6] 蔣順才, 蔣永明, 胡琦. 不同發行制度下我國新股首日收益率研究[J]. 管理世界, 2006(07):132-138
[7] 徐浩萍, 羅煒. 投資銀行聲譽機制有效性——執業質量與市場份額雙重視角的研究[J]. 經濟研究, 2007(02): 124-136
[8] 張丹, 廖士光. 中國證券市場投資者情緒研究[J]. 證券市場導報, 2009(10): 61-68
[9] 夏峰, 謝詠生, 張霖等. 創業板投資者整體情況及交易行為特征分析[J]. 證券市場導報,2009(11): 42-47
[10] 劉文虎. 基于 Malmquis 指數的中國股市羊群效應測度研究[J]. 證券市場導報, 2009(08):72-77
[11] 郭海星, 萬迪昉. 創業板 IPO 發行定價合理嗎?[J]. 中國軟科學, 2011(09): 156-166
[12] 郭海星, 萬迪昉,吳祖光. 承銷商值得信任嗎——來自創業板的證據[J]. 南開管理評論,2011(03): 101-109
[13] 莊虔華, 張文, 郭良鵬. 創業板投資行為分析[J]. 證券市場導報, 2011(12): 49-57
[14] 張強, 張寶. IPO 發行成本與中介機構聲譽——來自中國創業板市場的證據[J]. 證券市場導報, 2011(12): 4-10
[15] 劉志遠, 鄭凱, 何亞南. 詢價對象之間是競爭還是合謀——基于 IPO 網下配售特征的分析[J].證券市場導報, 2011(03): 35-44
[16] 陳煒, 吳世農. 交易信息、訂單簿透明度與投資者訂單提交策略[J]. 證券市場導報, 2012(12):66-73
[17] 張亦春, 洪圖. 創業板 IPO 市盈率與超募率的影響因素研究——基于券商聲譽及私募股權投資的實證分析[J]. 廈門大學學報, 2012(03): 42-49
[18] 范漢熙. 股票首次公開發行抑價現象理論研究[J]. 管理世界, 2011(05): 176-177
[19] 陳見麗. 承銷商聲譽、融資超募與超募資金使用效率——基于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 經濟社會體制比較, 2012(03): 47-57
[20]王彥超.融資約束、現金持有與過度投資[J].金融研究,2009(7).
[21]馮巍.內部現金流和公司投資.經濟科學.1999(1).
[22]何金耿,丁加華.上市公司投資決策行為的實證分析.證券市場導報.2001(9).
[23]郝項超.公司治理、財務信息質量與投資者保護——基于最終控制人視角的分析.中國金融出版社.2011.
[24]郝穎,劉星,伍良華.基于內部人尋租的扭曲性過度投資行為研究.系統工程學報.2007(2).
[25]劉昌國.公司治理機制、自由現金流與上市公司過度投資行為研究.經濟科學.2006(4).
[26]梁光紅,龔蜜.公司過度投資國內外文獻綜述[J].財會通訊,2011(12).
[27]李青原.會計信息質量與公司資本配置效率.南開管理評論,2009(2).
1.1 企業并購的概念
企業并購是企業兼并或收購的統稱,是并購企業實現自身擴張和增長的一種方式,一般以企業產權作為交易對象,并以取得被并購企業的控制權作為目的。以現金、有價證券或者其他形式購買被并購企業的全部或者部分產權或者資產作為實現方式。
1.2 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的概念
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是指在并購活動的過程中所存在的各種不確定因素,導致企業發生財務狀況惡化或財務成果損失的可能性,是并購價值預期與價值實際嚴重負偏離而導致企業財務困境和財務危機。
在某種意義上,企業并購財務風險是一種價值風險,是各種并購風險在價值量上的綜合反映,是貫穿企業并購全過程的不確定因素對預期價值產生的負面作用和影響。
2 企業并購財務風險的分類
2.1 目標企業價值評估風險
所謂目標企業價值評估風險是指在并購過程中,由于對目標企業價值的評估而導致并購企業財務狀況出現損失的可能性。目標企業的價值評估是并購交易的精髓,目標企業的估價取決于并購企業對目標企業未來收益的大小和時間預期。
導致目標企業價值評估風險的因素主要包括:
第一,財務報表風險。財務報表是企業價值評估的重要依據,如果目標企業的財務報表本身不夠真實或者經過粉飾美化,那么計算出來的目標企業的價值就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
第二企業管理論文,利潤預測風險。目標企業以前年度的財務數據對了解該企業的經營狀況有很重要的借鑒作用,但是,并購企業真正關注的是目標企業的未來收益能力,并以此為主來對目標企業進行價值評估。
第三,貼現系數風險。通過預測企業未來價值增值的方法來評估企業價值,貼現率的估計就是一個關鍵問題,而這種估計由于存在很強的主觀性,往往會造成結果的不正確。
2.2 流動性風險
并購占用并購企業大量的流動性資源,將導致并購企業資產的流動性降低。并購后,并購企業可能由于債務負擔過重,缺乏短期融資,導致出現支付困難。當并購企業采取現金收購時,首先考慮的是資產的流動性。流動資產和速動資產的質量越高,變現能力越強,并購企業越能順利、迅速地獲取收購資金論文開題報告范例。這同時也說明,并購活動占用了企業大量的流動性資源,從而降低了并購企業對外部環境變化的快速反應和調節能力,增加了企業的經營風險。
2.3 融資風險
并購的融資風險主要是指能否按時足額地籌集到資金,保證并購的順利進行,如何利用企業內部和外部的資金渠道在短期內籌集到所需的資金是關系到并購活動能否成功的關鍵。并購對資金的需要決定了企業必須綜合考慮各種融資渠道。
如果企業進行并購只是暫時持有,待適當改造后重新出售,這就需要投入相當數量的短期資金才能達到此目的。這時可以選擇資本成本相對較低的短期借款方式,但還本付息的負擔較重,可能會陷入財務危機。如果買方是為了長期持有目標公司,就要根據目標企業的資本結構及其持續經營的資金需求,來確定收購資金的具體籌集方式。并購企業應針對目標企業負債償還期限的長短,維持正常的營運資金,使投資回收期與借款種類相配合,合理安排資本結構。
2.4 整合風險
在整合期間,財務風險的形成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根據其表現形式可分為:
第一,企業財務組織機制風險。是指并購企業在整合期內由于相關的企業財務機構設置、財務職能、財務管理制度、財務組織更新、財務協力效應等因素的影響,使并購企業實現的財務收益與預期財務收益發生背離,因而有遭受損失的可能性。
第二,資本運營風險。并購完成后企業在進行資產經營過程中,要對企業的資產、成本、財務運作、負債、盈利等財務職能按照協同效益最大化的原則實施財務整合和科學監控,以實現企業的并購目的。但由于宏觀環境和具體環境的不可確定性,以及企業內部財務行為的管理失誤企業管理論文,而使企業并購后未能實現預期的并購目的,會導致財務風險和財務危機。
第三,盈利能力風險。實施并購后企業資本是否能實現保值增值、能否帶來預期的投資回報是并購企業最為關心的問題。企業并購后的盈利能力風險,不僅關系到企業的持續生存問題,同時也關系到管理者和其他股東的未來收益與債權人長期債權的風險程度。
3 企業并購中財務風險的控制與防范
3.1 盡量獲取目標企業全面準確的信息,降低企業估價風險
中小企業對并購前財務風險的防范,應采取以下對策:
3.1.1 對目標企業的財務報表進行審查。
目標企業的財務報表是并購過程中首要信息來源與重要價值評估依據。其數據的真實性對評估結果有著重要作用。因此,為了防范價值評估風險,首先就要對目標企業的財務報表審查。對目標企業的各項資產、負債進行清理。評價目標企業的會計計量和確認及會計處理方法是否符合相關準則和規定,財務狀況、財務比率是否恰當,是否有人為操縱利潤的情況。
3.1.2 采用恰當的估價方法合理確定目標企業的價值。
目標企業的估值定價是非常復雜的.一般需要各種估價方法進行綜合運用,采用不同的價值評估方法對同一目標企業進行評估,可能會得到不同的并購價格。并購企業可根據并購動機、并購后目標企業掌握資料信息的充分與否等因素來決定采用合適的評估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清算價值法、市場價值法、現金流量法。總之,對目標企業的價值評估應當根據并購的特點,選擇較為恰當的并購估價模型。
3.2 合理確定融資結構
在企業并購中,合理確定融資結構,應當將風險控制放在首位,然后考慮成本最小化。因為一旦融資失敗,將會導致企業并購的財務危機,這樣成本最小化也就失去了意義。并購融資結構中的自有資本、債務資本和權益資本要保持適當的比例,但在選擇融資方式時要考慮擇優順序。
具體而言:(1)測算企業可利用自有資金的數量和時間。準確預測企業可以利用的自有資金的數量和時間,對于合理使用自有資金,優化企業并購融資結構至關重要。(2)推算企業償債的能力和負債融資的風險臨界規模。準確測算企業的償債能力,并根據償債能力確定融資的風險臨界規模,對于合理確定負債融資規模和避免財務風險具有重要作用。(3)確定并購的股權融資規模。
3.3 增強杠桿收購中目標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的穩定性杠桿
收購的特征決定了償還債務的主要來源是整合后目標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首先,目標企業必須是經營風險小,產品有較為穩固的需求和市場,發展前景較好,才能保證收購以后有穩定的現金流來源。其次,收購前并購企業與目標企業的長期債務都不宜過多,這樣才能保證預期較穩定的現金流量能夠支付經常性的利息支出論文開題報告范例。最后,并購企業最好在日常經營中能提取一定的現金作為償債基金以應付債務高峰的現金需要,避免出現技術性破產而導致杠桿收購的失敗。
3.4.整合期財務風險的防范
企業實施并購后,財務必須實施一體化管理。目標企業必須按并購企業的財務管理模式進行整合。中小企業并購后財務整合的必要性體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財務整合的必要性來自于財務管理在公司運營中的重要作用。任何企業如果沒有一套健全高效的財務管理體系,就不可能健康成長。許多中小企業之所以被并購,正是由于財務管理不善企業管理論文,成本費用居高不下,資產結構不合理,反映到產品成本上便是無競爭優勢。
其次,財務整合是發揮企業并購所具有的財務協同效應保證。財務協同效應主要是指并購給企業財務方面帶來的各種效益。一般表現在:通過并購實現合理避稅,預期效應對并購的巨大刺激作用。這些都需要在財務整合的基礎上得以實現。
一、引言
在信息披露的研究中,國內外學者對歷史性會計信息含量的研究比較多,尤其集中在強制性披露的會計信息質量的研究方面,對預測性會計信息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IPO公司和證券分析師的盈利預測研究,對管理層的預測性信息研究相對較少。
預算信息作為一種預測性信息,筆者查閱文獻發現,現有有關預算信息披露的研究也只有少量的規范性研究,目前國內還沒有專門的文獻對預算信息自愿披露行為及其可靠性進行實證研究。在盈利預測信息由強制性披露改為自愿性披露的情況下,筆者對當前我國上市公司預算信息披露的可靠性進行研究,找出影響預算可靠性的因素,可以發現公司預算的質量和水平,反映公司治理的效率。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預算信息披露作為一種預測性信息,我們可以借鑒現有盈利預測的研究成果對其進行一定的研究。下面經過理論分析,提出研究假設,作為本文的研究重點。
1、外部環境變動與預算信息披露可靠性
預測是一種基于目前客觀性情況推測未來趨勢的主觀性行為。對于預測的準確性,一方面取決于預測所涉及的預測期間的長短,預測期越長財務管理論文,面臨的不確定性越大,從而預測的準確性也就越差。另一方面,公司預測期間的盈利變動幅度(程度)也是影響預測準確性的重要因素,盈利變動程度越大,代表盈利越不穩定,即盈利增長幅度或降低幅度越大,預測的誤差就大,則難以對下期盈利進行比較準確的預測。由于預算活動屬于預測行為,二者具有相似性,故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1:外部環境變動幅度與預算的可靠性負相關論文格式范文。
2、股權集中度與預算信息披露可靠性
傳統理論認為,股權結構越分散,單個股東就無力去監督經營者,容易形成“內部人控制”現象。隨著股權集中度的提高,大股東就更有動力和能力去監督經營者,提高經營者管理效能,從而減少成本。但是,在股權過度集中的情況下,比如我國上市公司就存在嚴重的“一股獨大”現象,大股東較容易操控上市公司,這樣,大股東實際上成為上市公司的“內部人”。Laporta等(1999)發現股權集中度與財務報告質量負相關。Fan(2002)分析東亞國家股權結構與盈余信息含量時指出,控股股東運用控制權對中小股東進行“掏空”時,控股股東會操縱盈余信息,這降低了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同時,控股股東為避免外部股東的密切監督,也會降低信息披露的充分性。
假設2:公司股權集中度與預算可靠性負相關。
3、會計事務所審計與預算信息披露可靠性
會計事務所站在獨立、客觀、公正的立場上對公司盈利預測報告進行審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盈利預測的實現。相對來說,聲譽越高、規模越大的會計事務所的審計質量也較高,致使公司預算的誤差較低。由于國際“四大”會計事務所的聲譽較高,他們對上市公司具有更嚴厲、更廣泛的信息披露要求(Graswell和Taylor,1992),通常認為經“四大”會計事務所審核的預算報告比經“非四大”會計事務所審計的預算報告的可靠性要高。蔣義宏、魏剛(2001)研究認為會計事務所審計對預測的可靠性有一定的影響。
假設3:經過“四大”會計事務所審核的預算報告的可靠性較高。
4、財務杠桿與預算信息可靠性
公司資產負債率越高,說明公司面臨較多的市場風險。根據融資優序理論,公司的資本來源在考慮資本成本的情況下財務管理論文,通常會優先選擇內部融資,再是股權融資,最后才是債務融資。但內部籌資有限,配股和期權融資受公司盈利能力和業績影響,外部債務融資面臨的風險較大。從而公司有操縱盈利預測和進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預算的可靠性也就越低。
假設4:資產負債率與預算可靠性呈負相關關系。
5、公司治理機制與預算信息披露可靠性
公司治理機制反映了公司的基本特征。董事會規模、監事會規模、獨立董事比例和董事長與總經理是否兩職合一等公司治理變量對公司的盈利預測和預算信息披露可能產生影響,通常認為,董事會規模和監事會規模越大、獨立董事比例越高,越能監控和約束公司管理層的機會主義行為,可以降低CEO或董事長控制董事會的可能性,促進信息的透明化和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而且聘任有能力的外部董事參與公司決策,會促使公司管理層披露更多的信息,從而對預算信息披露產生一定的影響。這顯然也會影響到預算信息披露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假設5:公司治理特征對預算可靠性有系統影響論文格式范文。
6、成本與預算信息披露可靠性
筆者在研究預算信息自愿披露行為中,預期成本與預算信息自愿披露行為負相關,并得到了實證檢驗,即成本越大,公司越不愿意披露預算信息。通常情況下,成本能影響公司管理層的信息披露行為,從而也對信息披露的可靠性產生一定的影響。
假設6:成本對預算信息披露的可靠性有系統影響。
7、信息性質與預算信息披露可靠性
信號傳遞理論認為,信息披露能向外界釋放有關公司基本信息和私人信息的信號,以緩解信息不對稱問題,促使投資者理性投資和決策,減少成本。管理層在有利好消息時,通常會向投資者披露更多信息(Clarkson,1992)。筆者在研究預算信息自愿披露行為中,已理論分析和實證檢驗得出信息性質與預算披露行為正相關的結論,即公司有利好信息時,管理層對公司前景持樂觀態度,也更愿意披露來年的預算。因此,信息性質對盈利預測披露行為產生影響,從而也造成盈利預測誤差存在差異(張翼、林小馳,2005)。
假設7:信息性質對預算信息披露的可靠性有系統影響。
三、研究設計
1、樣本選擇及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我國深市和滬市的A股上市公司2005-2008年共4年的年度公開數據。在原來研究預算自愿披露行為的3595家樣本中,我們篩選出對預算進行披露了的公司,有1215家。經過數據整理財務管理論文,剔除異常值和數據缺失的樣本,最終得到1189家樣本公司。所有樣本都剔除了金融類公司和PT公司。預算數據來自于各年度財務報告中的披露,筆者從其“董事會報告”一欄中一一查出,并經手工整理。財務報告主要從巨潮網中下載,其他如公司理治、董事會特征、會計事務所審計等變量的數據來自于CSMAR數據庫。
2、變量設計
筆者將會用到的變量指標進行了整理和歸類,所有解釋變量和控制變量指標的選取都參考了國內外著名學者的研究成果,并進行了取舍和適當修正,使得各指標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各具體變量及定義如表1所示。
表1 變量描述表
變量名稱
變量指標描述
度量
因變量
Error
預算誤差,代表預算的可靠性(也可稱之為預算編制松弛)
(營業收入預算數-當年營業收入實際數)/當年營業收入實際數的絕對值[2]
自變量
Cost
成本
管理費用與營業收入之比
News
是否擁有“好”消息
啞變量:有取1,沒有取0。收入預算數大于當年收入實際數,為好消息,否則為壞消息[3]
Ceodual
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是否由同一人擔任
啞變量:是取1,否則取0
Board
董事會規模
為董事會成員數
Ourdir
獨立董事規模
為獨立董事人數
Supervise
監事會規模
為監事會成員數
Environ
外部環境變動幅度
為小行業營業收入年度增長率
Audit
財務報告是否由國際“四大”會計事務所審計
啞變量:是取1,否取0
Square
股權集中度
赫爾芬德指數,等于公司前10位股東持股比例的平方和
Liability
財務杠桿
資產負債率
控制變量
Size
資產規模
為公司總資產的對數。
Year
年份虛擬變量
啞變量:若年度為2006,Year=1,否則取Year=0,依次類推
Industry
行業
啞變量:若為制造業,取1,否則取0
3、模型設計
本文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檢驗預算的可靠性。
Error=a0+a1Environ+a2Cost+a3Ceodual+a4Board+a5Ourdir+a6Supervise+a7Audit+a8News+a9Square+a10Liability+a11LgSize+a12Industry+a13Year+ε
四、統計分析
1、描述性統計分析
我國證監會于2004年12月31日條款規定,若公司公開披露過本年度的盈利預測,其利潤的實際數較預測數低10%以上或較預測數高20%以上,要求公司詳細闡明造成差異的原因。于鵬(2007)將盈利預測的準確性(可靠性)范圍定義為預測誤差在10%以內論文格式范文。本文將預算相對誤差進行分類,不管是預算數是“高估”了還是“低估”了,只要誤差絕對值位于0-10%、10%-20%和20%以上的,就分別認為預算是準確的、比較準確的和不準確的。
表2報告了預算相對誤差的分布情況。從各年份和整體上看,預算誤差在0-10%范圍內的公司比例在06年、07年和08年分別為50.99%、44.31%和42.83%,三年的平均值為45.33%,可以看出,我國有近一半上市公司的預算是準確的,但公司所占比例有逐年下降的趨勢;與之相反的是,預算誤差在10%-20%范圍內的上市公司數有逐年增加的趨勢;預算誤差在20%以上的公司比例沒有太大波動,各年份和整體平均值的公司比例保持在25%-30%之間;預算誤差在10%-20%范圍內和20%以上的公司比例在各年份和整體平均值上都是相當的;各年度的預算誤差平均值分別為14.55%、16.16%和17.23%,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且三年整體的平均值為16.24%財務管理論文,說明我國上市公司的預算總體上是比較準確的,可靠性一般,但可靠性越來越差。
表2 預算相對誤差統計表
年份
預算誤差范圍
各年度預算誤差均值
0-10%
10%-20%
20%以上
2006年
155(50.99%)
72(23.68%)
77(25.33%)
304(14.55%)
2007年
148(44.31%)
91(27.25%)
95(28.44%)
334(16.16%)
2008年
236(42.83%)
165(29.95%)
150(27.22%)
551(17.23%)
合計
539(45.33%)
328(27.59%)
322(27.08%)
1189(16.24%)
表3反映了各變量的基本信息。在1189家樣本公司中,預算誤差均值為16.24%,從整體上看,預算準確性比較好,可靠性一般;外部環境變動均值為25.47%,公司面臨的環境具有較強的不穩定性;成本均值為7.85%;董事長和總經理兩職合一的樣本有124家,占10.43%,董事會規模平均有9.5人,獨立董事人數平均為3.3人,監事會規模平均為4.2人;公司財務報告由國際“四大”會計事務所審計的公司有67家,占5.65%,說明絕大部分公司還是選擇“非四大”國際會計事務所審計;有利好消息的公司共996家,占83.77%,說明絕大部分公司有利好消息;股權集中度均值為19.08%,最大值達70.29%,說明我國“一股獨大”現象非常嚴重;資產負債率均值為52.14%。
表3 描述性統計
變 量
均值(1/0或總數)
中位數
標準差
最小值
最大值
Error
0.1624
0.1127
0.1673
0.0000
0.9892
Environ
0.2547
0.1943
0.4694
-0.3395
12.5749
Cost
0.0785
0.0610
0.0767
-0.1498
0.9809
Ceodual
124/1065
Board
9.5374
9.0000
1.9660
2.0000
17.0000
Ourdir
3.3263
3.0000
0.7405
1.0000
6.0000
Supervise
4.2330
4.0000
1.4744
1.0000
13.0000
Audit
67/1122
News
996/193
Square
0.1908
0.1652
0.1226
0.0099
0.7029
LgSize
9.3429
9.3102
0.4210
7.9667
11.2749
Liability
0.5214
0.5252
0.2339
0.0348
5.0638
Industry
806/383
2、變量相關性分析
相關性分析只是揭示了變量兩兩之間的相關關系[4]。本文的相關性分析結論如下:公司具有的信息性質與預算誤差顯著負相關;資產負債率與預算誤差顯著正相關;外部環境變動指標與預算誤差正相關,但在Pearson系數下統計不顯著;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合一、監事會規模、國際“四大”會計事務所審計與預算誤差負相關,但統計不顯著;成本、董事會規模、獨立董事規模和股權集中度分別與預算誤差正相關,但統計都不顯著;單變量相關分析只是簡單地介紹了變量兩兩之間的關系,在多元回歸分析中,我們可以進一步有效地揭示解釋變量與被解釋變量之間的關系。此外,相關分析表中各個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都比較小(都小于0.5),不存在高度相關性,表4中的每個變量的VIF值都小于5,故模型中變量之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
3、回歸分析
在利用Eviews、SPSS軟件回歸檢驗中,利用懷特檢驗,我們發現模型有異方差現象,通過加權最小二乘法(WLS)對模型進行修正,最終消除了異方差。又模型的D-W值為2.047,說明模型沒有自相關現象。模型的F值為39.833,在0.01顯著性水平下通過了檢驗,同時,修正的R2值為0.314財務管理論文,說明模型成立,具有一定的研究意義和解釋力。
我們發現,成本與預算誤差顯著正相關,即成本越大,預算越不準確,預算的可靠性就越低;通常成本越大,公司越不愿意披露預算信息,同時,對預算信息披露了的公司,成本越大的公司,預算的可靠性也比較差。具有“好消息”的公司與預算誤差顯著負相關,即具有利好消息的公司,預算的誤差越小,其可靠性就越高;通常具有“好消息”的公司更愿意披露預算信息,同時,對預算進行了披露和具有“好消息”的公司,預算的可靠性比較高。國際“四大”會計事務所審計與預算誤差顯著負相關,即經過國際“四大”會計事務所審計的公司,其預算的誤差較低,可靠性相對就高,這些與本文的預期相一致,假設得到了檢驗。資產負債率與預算誤差顯著正相關,即資產負債率越高的公司,雖然自愿披露了預算信息,但預算的誤差也越大,其可靠性也就低,這也與本文預期相一致。
在董事會特征變量中, 董事長和總經理兩職合一、董事會規模、獨立董事規模都與預算誤差正相關,但統計不顯著。由于我國特殊的公司治理結構,我國上市公司“一股獨大”現象嚴重,大股東有較強的控制權和表決權,董事會成員內部存在普遍的“搭便車”行為,同時,我國的獨立董事制度還不完善財務管理論文,獨立董事的專業勝任能力與工作精力和態度嚴重影響到獨立董事制度的有效運行,致使獨立董事制度未起到應有的作用,董事會治理效率和作用并沒有顯著提高。監事會規模也與預算誤差不顯著正相關,通常情況下,監事會只起到對董事會和管理層的監督作用,對他們的行為進行監控,但無權加以干涉,所以,監事會對預算可靠性沒有實質性影響。
此外,公司規模、行業虛擬變量和年份虛擬變量作為模型的控制變量也與預算誤差正相關。公司規模不同,行業不同,公司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也就不同,資產的配置也不一樣,故預算的可靠性也就不同。樣本在各年度由于公司不同、數量不同、環境不同,故各年度的預算可靠性也不一樣論文格式范文。
表4 回歸檢驗表
Variables
Un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
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
t
Sig.
Collinearity Statistics
B
Std. Error
Beta
Tolerance
VIF
Constant
0.290***
0.044
6.607
0.000
Environ
0.006
0.004
0.044
1.462
0.144
0.635
1.575
Cost
0.063***
0.023
0.078***
2.682
0.007
0.682
1.466
Ceodual
0.006
0.004
0.042
1.325
0.185
0.562
1.778
Board
0.001
0.002
0.043
0.825
0.410
0.211
4.748
Ourdir
0.005
0.004
0.058
1.149
0.251
0.229
4.362
Supervise
-0.001
0.001
-0.032
-1.060
0.289
0.641
1.560
Audit
-0.031***
0.007
-0.106***
-4.194
0.000
0.902
1.109
News
-0.069***
0.005
-0.340***
-13.048
0.000
0.848
1.179
Square
0.072***
0.016
0.125***
4.578
0.000
0.769
1.301
Size
-0.021***
0.005
-0.137***
-4.466
0.000
0.611
1.637
Liability
0.093***
0.008
0.301***
11.156
0.000
0.796
1.257
Industry
0.014***
0.004
0.113***
3.858
0.000
0.675
1.482
06Year
0.020***
0.004
0.161***
4.705
0.000
0.492
2.030
07Yeay
0.032***
0.004
0.274***
7.212
0.000
0.399
2.505
R Square
0.322
Adjusted R Square
0.314
F Change
39.833
Sig. F Change
0.000
Durbin-Watson
2.047
注:***、**、*分別代表1%、5%、10%的顯著性水平。
4、穩定性測試
在穩定性測試中,我們可以從總樣本中隨機抽取三分之一的樣本數,再進行回歸檢驗,看回歸結果是否與總樣本回歸結果一致[5]。在1189家披露了預算信息的公司中,我們隨機抽了350家公司對模型進行了回歸檢驗,檢驗結果與本文上述的結論基本一致(限于篇幅,本文省略了回歸結果表),所以本文通過了穩定性檢驗。
五、研究結論與未來研究展望
在描述統計方面,我們發現,有近一半的上市公司的預算誤差維持在10%以內,預算誤差均值為16.24%,說明我國上市公司預算的可靠性較一般;且預算誤差逐年上升,預算的可靠性越來越差。
在多元線性回歸檢驗中,我們發現,成本與預算誤差顯著正相關,即成本越大,預算越不準確,預算的可靠性就越低。具有“好消息”的公司與預算誤差顯著負相關,具有利好消息的公司,預算的誤差越小財務管理論文,其可靠性就越高。國際“四大”會計事務所審計與預算誤差顯著負相關,經過國際“四大”會計事務所審計的公司,其預算的誤差較低,可靠性相對較高。財務杠桿與預算誤差顯著正相關,資產負債率越高的公司,雖然披露了預算信息,但預算的誤差也越大,其可靠性也越低。在董事會特征變量中,董事長和總經理兩職合一、董事會規模、獨立董事規模都與預算誤差正相關,但統計不顯著。監事會規模也與預算誤差不顯著正相關。此外,公司規模、行業虛擬變量和年份虛擬變量作為模型的控制變量也與預算誤差正相關。
對后續預算信息披露的研究,筆者認為同時發行A股和B股的公司由于面臨更嚴格的市場監管和信息需求,預算信息披露的可靠性應該較高,故樣本選擇可以擴展到B股上市公司,進而比較A股與B股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差異。再者,地區市場化水平不同,面臨的環境和市場競爭程度也不同,從而信息披露透明度和披露水平也不同,因此,我們也可以考慮把這些因素引入預算信息披露的研究中。
參考文獻
[1]蔣義宏,魏剛.中國上市公司會計與財務問題研究[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1.
[2]唐躍軍,程新生.信息披露機制評價、信息披露指數與企業業績-基于931家上市公司的調查[J].管理評論.2005(10):8-16.
[3]葉少琴,胡瑋.IPO公司自愿披露盈利預測:影響因素與準確性[J].金融研究2006.9.
[4]張翼,林小馳.公司治理結構與管理層盈利預測[J].中國會計評論,2006,12.
[5]Clarkson,P.A. Dontoh,G. The voluntary inclusion of earningsforecasts in IPO prospectuses[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1992,(Spring):601-626.
[6]Chen,C.J.P. Jaggi,B. Association between independentnon-executive director, family control and financial disclosure in Hong Kong.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00,19:285-310.
[7]Fan,J.P.H. T.J.Wong. Corporate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theinformativeness of accounting earnings in East Asia.[J].Journal of Accountingand Economics,2002,(33):401-425.
[8]Ferris,K.R.D. C.Kayes. Some evidence on determinants of Profitforecast accuracy in the United Kingdom.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Accounting. 1987,(16):27-36
[9]Craswell,A.Taylor S. Discretionary disclosure of reserves byoiland gas companies: an economic analysis[J].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nd Accounting,1992(19):295-308.
【正文】
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之所以成功,絕非靠某種一技之長、某種先天的優勢或某個靈光一現的“點子”,其根本原因是對于家庭、家族、家鄉、民族、國家甚至整個人類的某種與生俱來的責任感和志在充分實現個人人生價值的使命感。
同樣,一個成功的慈善家,他所追求的成功,絕非把自己經過千辛萬苦積累下來的寶貴財富像“天女散花”一樣“灑向人間都是愛”;而是要借助“善款”,踐行“大愛”,播種“大善”,創造“大美”,以成就“大我”的人生責任和人生價值。
在地處湖南省中部欠發達地區的漣源市,就涌現出了一群這樣的企業家和慈善家,如創辦全國著名五星級酒店彭年酒店并于1987年捐資429萬元創建漣源市立珊中學的“中國慈善第一人”余彭年(原名彭立珊),創辦中國重工旗艦企業三一集團并于2009——2010年先后捐資2100余萬元重建漣源市茅塘中學(現改名為三一學校)的“中國股改第一人”梁穩根,創辦全國優秀鄉鎮企業五江集團并于1996——2010年先后捐資400余萬元擴建漣源市石門學校和斥資900萬元設立“雪初教育基金”的“中國保溫杯及搪瓷制品大王”肖自江,等等。他們在功成名就之后,紛紛想方設法回報鄉梓、回饋社會教育管理論文,并且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捐資辦學”、“捐資助學”這種為子孫后代“積德”的善舉。
為了讓企業家們這種善舉能發揮長期有效的教育效益和社會效益,湖南省漣源市市委、市政府攜手三一集團董事長梁穩根等優秀企業家精心運籌,積極推動,以“政企聯合辦學”為總體框架,以漣源市三一學校、漣源市第三中學、漣源市工貿職業中專學校為重點實驗基地,以讓農村學生也能享受優質的現代教育、促進農村地區教育均衡發展、打造真正的人力資源強市為根本目的,拉開了創建該市農村優質教育長效保障機制和推進該市農村教育質量管理體系及人才培養模式深度改革的序幕。經過近兩年探索,該市現已初步形成“一企多校”、“一企一校”、“多企一校”等多種形式并存的“政企聯合辦學”新格局,初步呈現出“人民教育人民辦,政府引路企業參;村校更比城校美,優質教育人人贊”的喜人局面,從而吸引了更多熱心慈善事業的企業界人士和社會各界人士對于教育慈善事業的共同關注與大力支持,有力地促進了教育慈善事業在該市的長遠發展。
為什么在中國慈善事業遭遇空前信任危機、全球經濟形勢依然嚴峻的大背景下,該市的教育慈善事業事業卻逆勢而上,欣欣向榮?
究其原因,關鍵在于以梁穩根為代表的成功企業家們,沒有把“慈善”當做是“富人對窮人的憐憫”,也沒有把“慈善”單純停留在“報恩”的層面上,更沒有把“慈善”作為一種為企業“作秀”的公關手段,而是把“慈善”作為踐行自己的人生責任和人生價值的高級生存方式。
梁穩根曾經面對媒體坦言:“當一個人擁有數百萬元的時候,這也許是他的私有財產;當他擁有數千萬元的時候,這也許是集體的財產;當他擁有數億元資產的時候,這只能算是國家的財產了。”
2011年4月,梁穩根回訪自己捐資2100余萬元重建的漣源市三一學校,在與該校全體教師見面時,再次真誠道出自己熱心教育慈善事業的用心:“中國的希望不在我們這些做工業的身上,而在你們教育者身上。中國的工業可能二三十年就能趕上美國,但是中國的教育三五十年都不一定能趕上美國;我很喜歡和尊重老師這個職業,希望你們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科學家、企業家、政治家等。”
正是基于這樣的財富觀和社會責任感,梁穩根等在捐資辦學、捐資助學時,沒有像人們通常所做的那樣,只是把錢捐給某個政府機構或慈善機構任由其支配,去代替自己完成一種“做慈善”的心愿教育管理論文,也沒有直接把錢捐給學校或受贈人任由其使用,而是憑借一個成功企業家在成就財富夢想時所歷練而成的理性與智慧,以“簽訂協議”為保障,以“直接控制”為手段,以“產生實效”為條件,以“分期到位”為策略,以“形成長效保障機制”為結果,以“影響其觀念,改變其行為,促進受贈群體及周圍人群的人格提升和人生進步”為根本目的,借助捐資辦學、捐資助學的慈善之舉,來完成一個已基本實現“產業報國”夢想的成功企業家向“教育報國”夙愿的人生飛躍。
也正是由于有梁穩根等企業家們這種高遠的人生追求作為內因,湖南省漣源市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企多校”、“一企一校”、“多企一校”的“政企聯合辦學”新思維才有可能變成現實。而對于梁穩根等企業家來說,如果沒有湖南省漣源市市委書記王雄、市長曾益民等有關政府官員真心實意、千方百計打造“人力資源強市”的良策、決心和真抓實干的魄力等外因感染和誘導,其捐資辦學、捐資助學的善舉,就很難以“政企聯合辦學”的絕佳途徑,來實現教育慈善事業的新突破。
那么,湖南省漣源市市委書記王雄、市長曾益民等有關政府官員是如何引導從該市“走出去”的成功企業家們,借由“政企聯合辦學”的絕佳途徑,來實現企業家們所熱衷的教育慈善事業的新突破的呢?
這還得從該市由香港愛國僑胞彭立珊先生捐資興建的漣源市立珊中學的興衰這個典型案例說起。
漣源市立珊中學由彭立珊先生于1987年捐資429萬元興建于在自己的老家漣源市楊市鎮官莊村。1989年7月,工程如期竣工,共建有教學大樓、教師學生宿舍、大禮堂、食堂等七棟大樓,同時還配備了齊全的教學設施,可容納1200多名學生就讀。
在彭立珊先生及社會各界的支持和關愛下,漣源市立珊中學后來又陸續追加投資近千萬元,擴建了科教樓、學生宿舍、教職工宿舍,修繕了學生食堂,建筑面積共達13000平方米,可容納3000多名學生就讀。同時還建立了校園寬帶網絡和一流的實驗室、微機室和語音室。隨著辦學環境不斷優化,學校教學質量逐步提高,曾連續六年獲得婁底市高中教學質量綜合評價“十強校”稱號,多次被評為婁底市和漣源市“先進學校”、“目標管理先進單位”、“高考先進單位”、“教育教學常規管理先進單位”,同時被評為“湖南省園林式學校”和“婁底市示范性高級中學”,一度成為湘中教育園地上一顆璀璨明珠。
然而教育管理論文,在漣源市立珊中學定位為一所以開辦普通高中為主的私立學校的辦學聲譽逐漸鵲起的背后,也許從她誕生的那一天起,就埋下了日后不可避免的隱患。因為在相距不足5公里的區域內,原本就開辦有漣源市第三中學、漣源市第五中學兩所普通高中學校,而隨著她的誕生和發展,勢必形成“三足鼎立”的嚴峻競爭局面。于是,隨著農村生源總量不斷減少,三所學校的發展相繼陷入舉步維艱、難以為繼而不得不進行惡性競爭(即紛紛高價“競購”優質生源和低價“搶購”較差生源)的窘境。就拿漣源市立珊中學來說,在2005年發展至生源人數的“巔峰”狀態——同時就讀的高中學生達2500多人——之后,自2006年起,開始急遽呈現出發展頹勢,而發展至2009年,高中學生人數就減至1100多人,而管理人員(沒上課的正式教職工)卻由2005年的20人增加到30多人,且管理人員工資不減反增(其實際工資是國家規定工資的兩倍)。這樣一來,學校只能連年負債經營,以致債務累計高達近千萬元,且每年以新增債務100萬元——200萬元的速度遞增,最終導致學校的后續發展面臨岌岌可危的嚴峻局面。
眼看彭立珊先生慷慨捐資辦學的美好初衷,很可能最終會化為烏有,甚至還有可能招致當地有關人士莫衷一是的詆毀,自2006年起,漣源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就開始對當地三所學校的高中辦學情況進行調研,并多次以提案、議案的形式呼吁市委、市政府以“資源整合”、“科學規劃”、“合理布局”、“規范管理”的策略,對三所學校進行整改。于是,在經過周密調研、充分論證、多方征詢合理意見的前提下,2011年1月7日,漣源市人民政府下發了1號文件,將漣源市第五中學、漣源市立珊中學高中部撤并到漣源市第三中學,組建成新的漣源三中;而漣源市立珊中學改辦為九年一貫制學校,同時撤銷楊市鎮太和聯校,并入立珊中學,漣源市第三中學的初中部也并入立珊中學。
至此教育管理論文,滿載香港愛國企業家彭立珊先生“慈善”之心的漣源市立珊中學的后續發展危機才終于化險為夷。
不過,從漣源市立珊中學以及其他由企業家自發自為捐資新建的學校興衰變遷的案例中,漣源市市委、市政府的決策者們,既為企業家們回報鄉梓、熱心教育慈善事業的拳拳赤心所深深感動和由衷敬仰,又為其因缺少懂教育、懂政策、掌實權的政府主管部門的正確引導和配合而難免陷入“好心不得好報”的“信任危機”而扼腕嘆息,于是,以“教育興衰,我的責任”、“弘揚慈善,我的責任”為內驅力的執政責任感頓生,而以“政府主辦,企業參與,多元發展,突出特色”為內涵的“政企聯合辦學”執政新思路在經過多次深入細致研討后,迅速成為了該市決策者們的共識,并成為了該市著力打造“人力資源強市”的第一著力點。
正因為該市主導教育發展方向的決策者們的執政觀念、執政目標和執政思路,與以梁穩根為代表的企業家們熱心教育慈善事業的內在追求,有著一種“不謀而合”的默契和“英雄所見略同”的共振,所以,當市委書記王雄、市長曾益民趁著梁穩根2010年12月再度回鄉捐資辦學的契機,把“政企聯合辦學”的思路和意圖和盤托出時,梁穩根立馬響應,并代表三一集團率先與漣源市政府簽訂了為期十年的《政企聯合辦學框架協議》。
根據該協議,漣源市茅塘中學更名為漣源市三一學校,確定為全日制九年一貫制義務教育學校,由漣源市教育局直管,加掛“市新型政企聯合辦學實驗學校”和“漣源市雙語教學實驗學校”兩塊牌子;三一學校校長以面向全市進行公開競聘方式產生,享受副科級待遇;三一集團董事長擁有對校長人選的建議權和認可權;三一學校的管理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三一集團承諾,在已持續捐資2100余萬元的基礎上,每年繼續投入200萬元支持學校發展,另撥款500萬元用于新的基建投入和新招聘的15名教師3年的薪酬,連續撥款10年將至少達到2500萬元,經費直接進入三一學校賬戶,用于教師工作績效獎勵、校長和教師的培訓經費及相關基礎建設費用;協議還將辦學目標確定為:通過政企聯合辦學和雙語教學實驗教育管理論文,探索在我國農村地區,特別是南方重方言區,實施雙語教學的成功經驗和方法,探索農村教育經費政企聯合保障新機制,致力于培養雙語型、有創新精神、動手及實踐能力強,既全面發展又個性張揚的合格學生。
此外,繼三一學校按照《政企聯合辦學框架協議》成功改制且初見成效之后,梁穩根還承諾將新整合的漣源市第三中學和該市唯一的全日制中職學校——漣源市工貿職業中專學校納入“政企聯合辦學”范疇,以此與三一工學院連成一體,形成涵蓋“小學—初中—高中(職高)—大學”的三一教育體系。梁穩根表示,要通過在農村重方言區地區實施雙語教學等教育實驗和教改實踐,從根本上改變一個地區的教育面貌,整體提升一方民眾特別是農村孩子的國民素質,讓農村孩子從小就擁有走出大山、走向世界的胸懷、眼界和自信。
綜上所述,湖南省漣源市的教育慈善事業,從以彭立珊為代表的老一輩成功企業家秉持“回報鄉梓”之心、自發自為捐資辦學的初級形式,發展到以梁穩根為代表的新一代成功企業家自覺選擇以“政企聯合辦學”方式踐行“教育報國”宏愿的高級形式,這難道不是教育慈善事業的一個新的突破嗎?這難道不是地方政府淡化權力掌控職能、增強服務社會意識、發揮資源整合優勢、重視教育慈善事業發展的一個新的亮點嗎?這難道不足以作為在新的經濟條件和社會風氣下,中國教育慈善事業闊步走出“中國慈善事業遭遇空前信任危機”的社會陰影的一個范例嗎?
參考文獻
(1)《踏平坎坷成大道》,蕭思林、王宏、楊衛華、陳光輝撰,2011年10月17日載于《婁底新聞網》。
(2)《政企聯合辦學做強鄉村教育》,章仙蹤、梁丹、李立才、何雨歆撰,2011年9月30日載于《中國教育報》。
(3)《漣源市立珊中學簡介》,2011年3月30日載于漣源市政府門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