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4 15:23:2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資源建設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隨著社會發展對培養國家急需高級專門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高校在院系整合的基礎上,對現有專業進行重組與整改,誕生了許多新辦專業。新辦專業擴展了辦學思路,優化了專業結構。新興學科專業的繁榮發展,是高校增強辦學活力,滿足經濟社會及個人接受高等教育需求的必然發展趨勢。學科專業是建立在占有一定數量的學科文獻基礎之上的,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學科知識深厚累積的豐富文獻。我們認為要滿足新專業的文獻需求,就要在策略上重視下述三個方面的問題,在方式方法上引起三個注意,采取三個措施,三個相關的操作對策,從而確保新專業文獻資源建設取得更好的成效。
1重視開展學科建設與支獻需求調研。是面向本科教學落實新專業文獻資源建設的首要問題
學科專業的設立與發展,是以實施國家學科重點發展戰略為目標的。而大多數新辦專業是在以科學研究為主導,引入創新機制為靈魂和核心的前提下誕生的。因此,一些新專業一經建立就很快成為重點學科。我們必須認真著手總結、研究和規劃文獻資源建設的發展趨勢。構建適應激勵創新和具有活力的培養機制,逐步完善以適應培養國家建設與科技發展需求為目標的文獻資源建設模式,深化以提升創新能力為目標的文獻資源建設改革。尤其對已成為重點學科的新專業、學科帶頭人或擁有高水平研究課題的導師,必須定期實施跟蹤服務,研究最大限度地滿足新專業文獻資源需求的有關問題。
1.1注意新辦專業學科發展動向
新學科專業建設需要全面的文獻資料做支撐,快速增長的新專業大大地激活了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利用率,也凸顯出了一些新辦專業的文獻資源欠缺的問題,加劇了滿足新專業師生讀者需求的困難。學科專業的設置,在飛速發展的高科技時代,既有相對的穩定性,又具有一定的動態性。對于基本穩定的學科專業、發展勢頭好的專業與發展前景一般的專業,應予以區別對待。在購書經費開支的比例上體現出保證重點、照顧一般的原則,及時反映出現行專業設置中重點學科與非重點學科的文獻資源配置發展變化情況,積極探索與規劃學校優勢專業的數據庫建設。加強對學科專業文獻資源建設的宏觀監控,視各學科專業發展的不同變化情況,掌握文獻資源建設的側重點和重點,以培養對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急需的新型專業人才,靈活地在文獻資源建設中做出及時地快速反應和調整。
1.2注意開展文獻資源建設的數量和質量分析
加強對新專業文獻的收藏方式、收藏數量、收藏質量等方面的調查研究。一是要從總體思路設計方面,研究新專業文獻資源建設發展的問題,統籌制訂新專業文獻資源建設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二是要研究制定文獻資源建設工作和質量保證措施;三是要適應新專業教學、科研的發展需要,研究論證新設若干種專業的文獻資源建設保障問題;加強文獻資源建設質量對新專業人才培養的利用效果分析,就全面提高文獻資源建設質量進行認真研究并提出指導性方案。從建立文獻資源建設的質量保證體系、質量保證過程、質量保證效果等進行深入研究,對是否高標準地按質按量建立穩定可靠的館藏結構,按培養創新型人才發展與和諧社會的人才培養要求。構建新專業的文獻資源保障體系,加強新專業文獻資源建設。
1.3注意與時俱進地理順文獻資源建設發展的相關思路
要以科學的效益管理觀念,用新型的文獻資源體系來對應與滿足學校辦學發展對文獻資源的需求。按比例確定各學科專業、新專業等的購書總量、種類及復本率措施;研究制定本館與院系資料室兩級聯網共建共享的措施;改進本館借閱方式與館際互借及資源共享的措施;與院系和館際協作開展館藏資源建設的措施;文獻開發與電子文檔制作的措施;館藏資源的利用與用戶教育措施;館藏文獻的保護與剔除措施等。通過豐富的特色館藏信息資源吸引廣大讀者,以實現圖書館利用效果好的辦館目標。
2“重視制定文獻資源建設發展策略,是展望未來從理論上指導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
藏書質量的比較分析,是文獻資源建設研究預測未來發展的重要依據。探索專業數量仍在繼續不斷增加的新專業文獻需求問題,必須制定與實施中長期藏書建設發展規劃,科學地制定具有本館特點的藏書發展策略,形成相應的與之相匹配的規模、結構、質量和效益方面的發展目標,提出或預測未來若干年的館藏文獻資源建設發展趨勢,總體預測、設計館藏文獻資源及其保障體系的構建。盡快使新專業的文獻資源形成結構合理、教學需求質量高、富有學術館藏特色的教學文獻資料保障結構體系,保持新專業文獻資源建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2.1制訂具有本館特點的藏書建設發展措施
隨著創建學術型圖書館工作重心的調整,逐步形成館藏文獻資源能為學校各項決策、各前沿學科課題研究提供可靠的論證依據。根據學校辦學特色創造富有本館職能特征的館藏體系結構,強化富有本校辦學特點的優勢特色專業的文獻收全率。建立起對本校學科專業全方位、多層次、開放式、高效率的文獻信息服務保障體系。高校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建設發展呈現出館藏信息資源建設更加突出本校的專業設置特色,藏書結構伴隨著更具科學性的中長期發展規劃的制定與實施,文獻保障體系的建立更加科學規范與嚴謹。通過不斷地調整磨合和接受各級教育部門評估等考核檢測,使文獻資源建設更加能發揮出應有的重要作用。
2.2制訂建立館藏文獻資源保障體系的措施
新專業的申辦獲準設立,有些得到一定的專項學科建設經費。在撥給所屬院系的專項資金中,其中一部分用于該院系資料室購置新專業學科的文獻資料,僅作為支撐學科教學的即時之需,仍需校圖書館在館藏常規文獻資源建設中,把新專業文獻資源建設當作館藏文獻資源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認真加以考慮。每個新專業的設立,采訪部門都向書商及時征集有關的專業書目,采取訂購或到國內各大圖書賣場現采,迅速購進新辦專業所急需的專業學術著作和教學參考書籍。隨著院系調整發展變化的情況,跟上學校的辦學思路,協同調整和完善館藏書刊結構,不斷修訂《文獻資源建設原則及標準》,充實適合學校學科專業與教學科研發展需要的館藏體系。同時,注意發揮現有優勢學科專業文獻的作用,利用相近學科專業文獻資源的支撐作用,加強新辦專業文獻資源的建設。
2.3制訂新專業應急機制的文獻采購措施
一大批新專業的相繼建立,解決新專業廣大師生的文獻需求問題,被客觀地提上了議事日程。新專業的成立,都具有自身的辦學特點和優勢,是在建立社會專業需求和人才需求發展預警機制的前提下,經過充分的評估與論證,才最終確立的。短期內加大購書經費來四處搜尋突擊完成新專業的文獻購置任務,無疑會給常規的文獻資源建設帶來一定的沖擊。將新專業文獻資源建設與常規文獻資源建設緊密結合的問題,是開展文獻資源建設工作中的新問題,也是困擾開展文獻資源建設工作中的一道難題。應著力采取提高重點學科和優勢特色專業中文文獻資源收全率,保證新專業文獻資源滿足專業教學需求,重視文、理類專業文獻和學科前沿文獻的建設。
3“重視調整采訪措施優化館藏結構策略,是面對現實具體踐行科學發展觀的切實保證”
在為學校新專業采集文獻的過程中,本著合理使用購書經費,注重核心圖書的采購,兼顧一般的原則,圍繞學校新專業的性質、教學任務、課程設置和科研的需要開展藏書建設工作。尤其是在面對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的評估工作中,必須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建立文獻資源建設的發展機制。采訪工作要根據圖書市場的發展變化,適時調整各項采訪業務工作環節的應變對策,加大中文圖書需求信息的采集力度,及時地采取各種采購方式,購進各專業急需的參考書籍。尤其要具體注重搞好下列幾項工作。提高學科專業文獻信息服務的水平,就必須根據學校的專業設置和教學改革發展趨勢,及時補充購入學科專業發展所需的大量學術文獻,藏書建設的日常工作準則都嚴格按照學科專業設置的文獻需求標準來開展。
3.1加強獲取最新的學科前沿書目信息,提高新專業文獻資源建設水平
學科前沿動態信息,是科學研究理論創新的重要決策依據。新專業與前沿學科聯系緊密,依靠捕捉最新的學科前沿信息,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的發展狀況,取得一系列具有創新性的研究成果。憑借文獻資源的大量前沿動態信息,開展新專業的教學、科研工作。高校圖書館要逐步做到能夠自主地、持續地為學校的教學、科研提供學科前沿文獻信息,借鑒和運用研究成果,推動新專業學科建設的較快較好發展。關注新專業學科的發展變化趨勢,深入地研究和探索學科建設與發展的有關文獻資源建設問題。瞄準各學科的前沿學術動態,側重重大的學術問題,探索現代社會知識生產、與采集渠道的各種情況,入藏各個學科專業所涉及的理論學術著作。在研究在理論和方法論上,應從過去著重研究紙質文獻載體擴大到搜集網絡信息資源。新專業中的一些重點學科代表了高校的科研能力、學術水平和教學水準。因此,高校圖書館必須立足于提高新專業的文獻資源建設水平,承擔起促進新專業學科發展的重任。
3.2加強電子資源的采購和開發力度,形成新型的文獻信息資源保障網絡體系
凝聚著人類寶貴精神財富的文獻信息資源是人類知識傳承的物質載體,由長年累月歷史積淀,經過采購、加工、典藏入庫的紙質等載體文獻與“虛擬館藏”的網絡信息資源共同構成館藏文獻信息資源。館藏文獻信息資源的載體形式、種類更加豐富多樣,圖書館的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必須根據學校的專業設置嚴格科學地建立規范的文獻保障體系,突出館藏特色。以豐富的館藏學術專業書刊資料、電子圖書、中外文全文數據庫等組成的計算機網絡信息服務體系,多維化地為讀者廣泛提供服務,網絡體系的強大功能不僅極大地豐富了圖書館賴以提供服務的資源基礎,而且使文獻信息資源的結構體系發生了重大變化。“虛擬館藏”的網絡信息資源承載并開展電子信息服務和實現文獻信息資源共享。形式多樣的學術論文、綜述、史料等電子文檔,使相應規模的電子圖書及富有本館特色的中外文期刊論文、會議論文、博碩論文、學術講座與報告的電子資源文獻藏量吸引和滿足讀者的需求。
1.資源基礎理論的基本原理資源基礎理論是研究組織內生成長因素的重要理論之一。1959年,英國人彭羅斯(Edith.T.Pen-rose)在《企業成長理論》一書中首次提出企業是建立在管理性框架內的各類資源的集合體的概念,認為“企業的成長則主要取決于能否更為有效地利用現有資源”[11]。1984年Wernerfelt提出,企業發展的一系列特殊資源以及資源的使用方式上,企業的可持續成長需要打破利用現有資源與開發新資源之間的平衡[12]。企業可用的資源包括品牌、可用的技術知識、高級的雇員、貿易聯系、機器、資本等。1990年Prahalad和Hamel指出,企業應被看作是能力的集合體而非資源的集合體[13]。1995年,Barney融合了資源和能力的概念,指出企業要擁有有價值、稀少的、不可模仿的資源才能形成該企業的核心能力[14]。1997年,Olive將企業資源的范圍擴展到生產流程、專利、專有技術、客戶,甚至政府關系[15]。2000年,Helfat將知識管理能力納入到企業所擁有的戰略性資源中[16]。2.資源基礎理論的主要觀點從資源基礎理論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企業的競爭優勢來源于特殊的異質資源,企業可以利用的資源的種類從有形的物理性資源范籌,向無形的知識資源不斷擴充。企業能保持持續的競爭優勢的內在原因是具有不可模仿性的資源與能力;而企業發展的根本動力在于利用異質資源和能力獲取超額的利潤,企業可以通過組織學習、知識管理、建立外部網絡等方式獲得這些特殊資源。另一方面,一個企業的核心資源和能力是有限的。企業為了保持長期的競爭優勢,就要突出重點,發展有競爭力的部分。這樣做的結果必將導致企業資源分配的非均衡性,客觀上要求企業從外部獲取新的異質資源。在這種情況下,企業不得不通過與其他企業建立合作的關系,以形成一種穩定的資源流動方式[6]。
科技資源共享組織成長的內生因素分析
2給予遠程教育準確的定位,積極開發和建設網絡教學資源
隨著國家及社會對網絡教學資源重視程度的提高,近些年以來,我國在網絡教學資源的建設及開發共享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在精品課程的評估方面。但是,就目前我國網絡教學資源建設的現狀來看,不管是在資源的質量上還是數量上,同網絡學習著的需求相比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整體來看,我國目前的網絡教學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目前還存在實用型及共享性差、教學設計粗陋的問題。另外,網絡教學資源建設還受到觀念以及資金方面的限制。網絡教育的目的就是充分的借助網絡的優勢,為廣大學習著提供一個幫助他們學習的平臺和環境。而在網絡教育中,教育的核心就是網絡教學資源。因此,網絡遠程教育要想得到更好的發展,必須要結合遠程網絡教育的自身特點及規律,積極的建設和開發網絡教育資源。在建設和開發網絡額資源的過程中,應準確的把握網絡學習者的學習需求,準確的定位遠程教育,規范網絡上繁多的教學資源,加強其規范性及共享性。要充分的了解到網絡教學同傳統教學之間的區別,網絡教學并不僅僅只是表面上的將書本的圖文信息轉變為數字化的音像信息,在教學內容方面及教學形式上也發生了很多的變化,具有著網絡所特有的特點及優勢。針對我國現代網絡教育教學資源重復性比較嚴重的問題,在資源的建設過程中應嚴格的遵循現行的行業規范來進行開發和設計,為了方便于教育資源的共享,國家及地區應整合優質資源,建立完善的資源庫,在此過程中減少重復性資源的建設。同時,為了確保網絡教育教學資源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建立符合遠程教育特點及發展規律的資源共享機制。
3重視網絡課程教學設計,加強網絡課程教學設計人員培訓力度
網絡課程是網絡教育的基本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網絡教育能夠得以實施的核心資源。網絡課程不僅能夠體現出網絡教育的教學內容,同時還體現出了網絡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學設計等內容。就目前我國網絡教學資源來看,很大一部分的網絡教學資源都是教材的電子版或者網絡版,復制傳統課程的現象非常嚴重,缺乏課程教學的設計。在建設網絡教學資源的過程中,應當將網絡課程教學設計作為重點,并加強對開發流程的規范化管理。網絡課程資源的開發及建設過程應該嚴格的按照規劃、設計、開發、集成、測試,這五個步驟來執行,在開發及建設過程中結合網絡教育中師生時空分離的特點,圍繞“以學習活動”這一中心來建設課程資源,并且嚴格遵循網絡教育教學資源的相關建設標準,確保網絡教學資源建設的規范化。在建設網絡課程教學資源的過程中,應當充分的借助先進的教學手段及方式,重視資源信息的交互性,通過網絡教育技術的運用,圍繞學習者,為其開發和設計更加合理的學習資源和活動。在選取媒體的形式時要充分的考慮學科的內容以及不同學習者之間學習條件上的差異性,為學習者提供多樣性的學習資源及傳播途徑。同時遠程網絡教育應當借助網絡的優勢達到指導學習者們學習活動的作用,同時給學習者們創造一個網上自主學習以及彼此間協同學習的條件,因此,網絡教育資源的建設必須要把握好課程導入、學習活動、學習支持和教學評價等關鍵環節。遠程教育的教學設計是一項技術性及應用性都非常強的工作。就我國目前的基本情況來看,在高校的遠程教育中,教師普遍是有其他教師兼職,很少存在有著很多遠程教育經驗的專門的網絡課程教學設計的教師。為了讓網絡課程教學設計更加的合理和完善,高校必須要加強對網絡課程教學設計人員的培訓,增強他們的專業素養。同時應該對主講教師進行培訓,幫助他們更好的掌握網絡授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在對遠程教育教師培訓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他們網絡教育理念的培養,同時還要加強他們教學方式以及教學設計方法方面的培訓,積極的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及教學方式,并進行設計實現,使其更加符網絡學習者的學習特點,以更好地促進網絡教育的發展。
4加強遠程教育教師師資建設
就我國目前遠程教育的現狀來看,遠程教育教師普遍都是普通高校的教師兼職擔任,很少有專門從事網絡教育教學工作的教師。而遠程教育對教師的要求同傳統高校教師相比有著更高的標準,它要求教室們不僅要擁有良好的教育教學能力,同時還必須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合格的遠程教育教師不僅要能夠完成知識的傳授,同時還應當具備自主設計和開發網上教學課件的能力,同時還要能夠對網絡學習者進行合理的管理,并根據不同學習者的能力及學習進度給予一定的指導和評價。所以,普通高校的教師兼職很難達到遠程教育的目的。因此,為了使得遠程教育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有所保障,必須要有一支合格的遠程教育教師團隊。為了確保遠程教育教師綜合素質達到遠程教育的需求,必須要建立起合理完善的培訓制度,不斷的提升其教育素養。同時,還需要建立起一系列激勵制度,提高教師參與到網絡教學工作的積極性。制定出更加完善合理的能夠與當前教育模式相匹配的教學評價制度,幫助老師更好的協調好教學同科研之間的關系。
5嚴格把控網絡教學資源的質量
網絡教學同傳統教學相比有著信息量大、交互性強、靈活度高、跨地域和跨時間等特點。通過網絡教學,學習者可以方便的獲取到自身所需要的信息。在眾多的網絡資源中,如何把控網絡教學資源的質量一直是人們探索的問題。筆者認為,應當依據目前我國現代遠程教育的規律及學習者對教學資源的需求,制定出合理的網絡教學資源建設方案以及教學資源規范化標準,明確網絡教學資源建設的基本要求,并成立網絡教學資源建設領導小組和專家督導組,嚴把網絡教學資源建設質量關。同時還應該建立健全遠程教育網絡教學資源建設的評審和獎勵機制,以評促建,促進網絡教學資源建設不斷發展。
6完善遠程教育教學資源建設的激勵及評價機制
目前,國家教育部已經給予了網絡教育資源建設足夠的重視,將網絡教育資源的建設成果納入到了教學評估、教學成果獎、教學名師獎的評估指標中。但是,在高校中還沒有很完善的遠程教育教學資源建設的激勵和評價政策。因此,高校也應當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勵教師們參與到網絡教學資源的建設中,并將教室們對網絡教育技術的掌握能力列入到教室的評級考核中,建立完善的激勵和評價機制,進而提高教室們對遠程教育技術的學習積極性及網絡教育教學資源建設的參與性。同時,還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網絡課程評審機制,建立學生評教制度,實現以評促建的良性循環。
7加強對遠程教育教學研究工作的重視
在遠程教育教學工作中,網絡教育教學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它對于教學的改革以及教學質量的提高等方面都有著很大的幫助。因此,學校應當給予遠程教育教學研究足夠的重視,將教研活動納入教學工作計劃中,根據教學計劃制定出合理的教研方案,積極的開展教研活動。在開展教研活動時,應該明確教研活動的主體,把握好活動的整體方向,做好資料方面的準備工作,同時確定好中心發言人。教研活動中各參與人員應當進行積極的討論,最終對討論結果進行總結。教研活動的形式有很多種,因為網絡的跨地域性及實時性等特點,提倡開展網上教研活動。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落實到每個單位、每個家庭”,報告把以建設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為核心的生態文明作為小康社會目標的新要求之一。
1“兩型社會”的內涵
兩型社會指的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資源節約型社會是指整個社會經濟建立在節約資源的基礎上,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核心是節約資源。環境友好型社會是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社會形態,其核心內涵是人類的生產和消費活動與自然生態系統協調可持續發展。
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社會形態,強調通過人與自然的和諧來促進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建立人與自然的良性互動關系,構建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社會體系。可見,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既是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核心內容,又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兩者在目標上是一致的。“節約資源”與“保護環境”是建設“兩型社會”的兩大宗旨。
2007年12月,湖北省武漢城市圈和湖南省長株潭城市群獲批“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簡稱“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這標志著建設“兩型社會”將正式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這也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社會建設將要為此探索一條低投入高產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2發展兩型產業是構建兩型社會的關鍵
建設“兩型社會”就是要轉變現有的高消耗、低產出、高污染的粗放式經濟增長方式為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良性循環的節約型經濟社會發展模式,最大程度地減輕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化加速推進、消費迅速升級帶來的巨大環境壓力。
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的建設需要有強大的產業支撐,但是,從資源消耗、產業結構、產業質量以及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方面來看,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的現狀不容樂觀。
從能源消耗的角度看,與國內先進城市、沿海地區的大型企業集團,武漢城市圈在能源利用效率的工藝和技術上的企業研發能力還處于相對較低的層次。2005年19個副省級及以上城市單位GDP能耗,武漢市列第14位,而第三產業比重列第6位。從犧牲環境的角度來看,現有經濟發展模式所產生的環境污染對社會福利造成的損失,大大抵消了經濟發展的成就,據測算,兩者都要扣除大約10個百分點。這就使得從科學發展觀的角度來看,現有的經濟發展成就大打折扣。而且,近年來國際市場能源、礦產、糧食等傳統工業原材料價格飛漲,使得大量依賴煤炭、石油、鐵礦石的重工業利潤空間被大幅壓縮,傳統工業的生存空間受到極大威脅。在現有產業結構下,依賴傳統的高污染、高耗能、高資源消耗行業不僅無法實現構建兩型社會的目標,短期內連過去的粗放增長模式也不可維持。
在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方面,根據有關學者的研究結果,武漢市城市圈土地集約利用呈現明顯空間差異性,大體表現為武漢一枝獨秀、東部高于西部的不平衡分布態勢.同時由于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高的地區,普遍反映出城市規模呈外延擴張,土地持續利用趨勢不明顯的特征.部分城市基礎設施水平與土地利用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城市土地集約水平的提高。
從產業結構來看,武漢城市圈2006年的三次產業結構為11.76%、44.38%、43.84%。其中武漢市2006年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49.4%)低于北京(70.9%)、廣州(57.6%)、西安(52.7%)、上海(50.6%)、沈陽(50.5%)等城市。從產業的空間結構來看,武漢城市圈產業布局存在著明顯的“散”、“亂”狀況,表現出產業同構和趨同現象,圈內沒有形成合理的產業分工與互補關系。在產業的技術結構方面,武漢城市圈的產業關聯度低,未能形成合理的產業鏈條。在產業的組織結構方面,武漢城市圈的產業在區域市場上的產業集中度還比較低,缺乏應有的規模經濟效益和范圍經濟效益。
從產業質量來看,武漢城市圈產業的經濟效益(如稅收)、社會效益(如就業量和就業結構)還比較低,特別是其資源與生態環境效益(資源消耗、環境損失)更低。在其產業結構中,資源消耗型產業和污染密集型產業所占的比例比較大。如2006年武漢市制造業工業總產值中污染密集型制造業所占的比重為32.3%,高于哈爾濱(16.0%)、青島(18%)、沈陽(18.6%)、北京(23.7%)、杭州(26%)、上海(26.4%)、重慶(26.7%)、廣州(27.4%)等城市。在2007年的圈內5557.24億元GDP中,“黑色GDP”所占的比例比較高、而“綠色GDP”所占的比重很低。
武漢城市圈作為改革試驗區,就是要根據十七大報告精神,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和保護環境的基礎之上,成為以節能降耗、保護環境為核心要素的改革試驗區,將武漢城市圈打造成“綠色、宜居、和諧,并充滿活力、快捷的生態型城市圈。而以資源節約型產業、環境友好型產業為特征的“兩型”產業最適合成為發展的重點,通過“兩型”產業的快速發展來促進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應是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中產業發展的基本戰略選擇。
3發展“兩型”產業的思路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解決危機無法求助于產生這一危機的思維方式”。同樣地,作為傳統的以“高消耗”、“高排放”為特征的經濟發展模式帶來的必然后果,我們目前所面臨的資源枯竭和環境惡化等困擾人類生存、發展的危機是不可能憑借傳統的發展思維方式來尋求解決之道的。要走出不可持續的發展困境,就必須更新發展觀念,推動制度創新,從而在科學的發展觀念和制度規范引導之下改變社會行為方式,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礎上實現可持續發展。
具體來講,我們需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為核心,率先在優化結構、節能減排、自主創新等重要領域關鍵環節實現新突破,率先在推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取得新進展,為構建促進中部崛起重要戰略支點提供有力支撐。
優化產業結構。產業集群發展是建設“兩型”產業的有效途徑和基本內容,而建設“兩型”產業的戰略目標也對產業集群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把資源節約、環境友好作為產業集群發展的前置條件和貫穿始終的約束條件,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以及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積極探索,從而實現區域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另一方面,要加強產業集群縱向一體化發展,形成一條條相互關聯的產業鏈網絡,有利于形成從原材料到制成品的生產流程,能夠有效地減少中間環節的成本,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從湖北省的發展現狀來看,大部分產業集群都是大量生產同類產品的橫向一體化分工為主,不僅產品附加值增值有限,而且容易造成過度競爭。因此,建立以核心產業為中心,積極發展上下游相關企業,打造原材料、中間產品、制成品的一體化產業流程,通過合理有效地分工降低生產成本,是湖北省產業集群發展的必然路徑。
鼓勵自主創新,大力發展知識經濟。當今時代,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遠遠超過資本和勞動力的作用,從根本上擺脫快速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大量資源消耗和生態環境的破壞,就必須依賴科技的發展和知識的運用。要把經濟增加值放在依靠科技、依靠人才、依靠創新、依靠知識轉化上來實現,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生態園區建設,加強科研院所與企業在產、學、研方面的成功對接,形成知識和科技產業鏈條。積極開發資源節約型新技術、新工藝,對重大關鍵技術進行“產學研”聯合攻關,突破技術瓶頸,以科技進步和信息化帶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大力發展新能源和環保產業,實現節能減排。爭取國家有關部、委、局的支持,建設國家新能源和環保產業基地和技術研發基地;建立有效機制、加強國際合作,吸引國際國內大中型企業積極參與新能源和環保產業基地建設;加大對優勢企業的扶持力度,幫助其迅速做大做強;大膽開展體制機制創新,為武漢城市圈新能源和環保產業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武漢城市圈總體規劃(第四稿)》中提出建設10大產業鏈,分別是:汽車、電子信息、鋼鐵、有色冶金、石油化工、鹽化工、紡織服裝、造紙及包裝、建材及建筑業、農副產品加工。到2020年,武漢城市圈發展50個產業集群。現階段重點建設已形成了光電子通信、電子信息及家電、汽車整車制造、汽車零部件、鋼鐵及深加工、金屬制品、石油化工、鹽化工、醫藥工業、紡織、建材、服裝、造紙及包裝、食品、飲料等15個產業集群。
總之,我們要鼓勵自主創新,大力發展知識經濟,以節能減排為目標,通過打造“兩型”的產業鏈集群,集約節約利用土地,盡量減少資源消耗,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業質量,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保護型的武漢城市圈。
參考文獻
[1]十七大報告:輔導讀本[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3.
[2]正確理解“兩型社會”建設的內涵[J].武漢學刊,2007,(6).
[3]李立輝.區域產業集群與工業化反梯度推移[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
國土資源部于2002年4月3日通過了《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自2002年7月1日起開始施行。該部門規章對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作出了相當具體的規定,使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實務操作有了較為明確的法律依據。但是,《規定》的若干條文和制度設計與基本法律不相一致甚至沖突或者沒有實際意義,使該規章大為遜色。現試述一二如下,請方家指點。
首先,《規定》規定了一種“新”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方式-掛牌。《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并沒有規定這么一種方式,該法第十二條規定“土地使用權出讓,可以采取拍賣、招標或者雙方協議的方式。”《規定》所稱這種新的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方式,“是指出讓人掛牌公告,按公告規定的期限將擬出讓宗地的交易條件在指定的土地交易場所掛牌公布,接受競買人的報價申請并更新掛牌價格,根據掛牌期限截止時的出價結果確定土地使用者的行為。”換言之,《規定》想補充《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立法空白,參考了證券連續交易方式,創造出“掛牌”交易方式。但是,由于這種掛牌方式本身存在缺陷-土地使用權的賣方有限,而買方通常也非數量眾多,所以其交易價格不會呈上下波動,只能是單向上漲-使其與拍賣無本質區別。《規定》第十九條規定了掛牌成交的三種情形:1、在掛牌期限內只有一個競買人報價,且報價高于底價,并符合其他條件的,掛牌成交;2、在掛牌期限內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競買人報價的,出價最高者為競得人;報價相同的,先提交報價單者為競得人,但報價低于底價者除外;3、在掛牌期限截止時仍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競買人要求報價的,出讓人應當對掛牌宗地進行現場競價,出價最高者為競得人。均為某一高出底價(保留價)的最高價為成交價(第二種情形規定的“價格優先、時間優先”實際上沒有意義,因為后出價的競買人不會出一個比前一個出價低的價)。由此可見,“掛牌”與拍賣并無區別,《規定》的新創舉-“掛牌”實無必要。
其次,《規定》第八條-“出讓人應當至少在投標、拍賣或者掛牌開始日前20日招標、拍賣或者掛牌公告,公布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宗地的基本情況和招標拍賣掛牌的時間、地點”-參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招標人應當確定投標人編制投標文件所需要的合理時間;但是,依法必須進行招標的項目,自招標文件開始發出之日起至投標人提交投標文件截止之日止,最短不得少于二十日”,初衷是為了體現公開、公平的市場原則。但是,“投標開始日前20日”招標公告并不等于招標文件開始發出之日起至投標人提交投標文件截止日之間有20日間隔,而且《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第四十五條規定:“拍賣人應當于拍賣日七日前拍賣公告”,因此《規定》第八條關于招標公告、拍賣公告發出時間與法律規定亦不一致。
精品資源建設的核心是共享。通過開放精品資源課程網站,實現了不同地域、不同特點優秀院校的教育資源共享,加強了交流學習,提高了教學效率。精品課程資源能夠擴展教學空間,使得教學不受時間、空間、地點限制的自主學習成為現實,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另一方而,學生也可以從多種渠道反饋信息、提出問題和要求,豐富各資源庫,達到師生共建精品課程的良好效果。資源共享平臺,應以用戶使用的感受為中心,采用先進的組織、管理、表達、技術為用戶提供同步直播、異步點播、在線互動、交流討論、協作搜索、群體學習等形式多樣的手段,通過移動終端隨時隨地便利學習。從交流這個角度上來講,它拉近了城市與城市之間距離,消除了學校與學校之間圍墻,擴展了教師與學生、教師與教師之間交流空間,它是一個很大、很方便的教育平臺。
精品資源建設離不開網絡平臺的支持。為全面推進信息化進程,構建具有特色的數字化校園,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優化管理模式,廣東科技學院與中國電信東莞分公司合作,已建成網絡設施先進、功能完善的校園網絡。校園主干帶寬萬兆互聯,千兆到樓宇、百兆到桌面,出口帶寬達2010M,近9000臺計算機全網接入,采用中國電信與中國教育科研網雙出口,無線網絡覆蓋整個校園,可以滿足現有師生同時上網的需要。投資新建了多間多功能機房,耗資200多萬元用于云平臺建設;學院再投資了60萬元新建了電子閱覽室,讓學生方便享用云平臺的資源,領略云平臺的方便;學院加快了多媒體教室建設步伐,已基本實現了多媒體課室全覆蓋。還在“創新強校工程”2014-2016年建設規劃中,又把建設“世界大學城”云平臺列入“常抓不懈”的重點工程,滿足了教師利用“世界大學城”云平臺開展教學的需要,和精品課程資源建設的需要。
二、《經濟數學》精品資源課程體系構架
明確了精品資源建設總體框架,各門課程資源體系就不難確定了。以云空間網絡平臺教學為切入點,著力打造“開放、互動、透明、安全”的教育教學新模式,通過《經濟數學》精品資源課程建設促進課程體系的重構,依托網絡平臺促進教學手段和方式轉變。
1.結合學生實際,確定《經濟數學》人才培養目標立足于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遵循學院發展規律,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以職業能力為導向,體現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原則;實現“培養基礎扎實、專業精、能力強,有一定的理論水平,掌握行業的基本技術和工作流層,為地方和行業培養各類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結合各專業的教學實際,以了解理論、重視實踐、突出技能為原則,貫徹“必需”“夠用”為度的教學方針;側重“經濟數學”基礎知識的應用、各專業知識的密切結合以及數學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教學的各個環節,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奠定必要的基礎。
2.優化教學內容,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基于專業課程實際需要,優化教學內容,在不打破傳統數學基礎知識體系的基礎上,引入專業案例,如給會計專業的學生設置會計數學模塊,為物流專業的學生設計了物流數學模塊等,為市場營銷專業設計營銷數學模塊,使專業知識和數學知識的深度融合。以實際應用案例為載體,盡可能多地將數學與經濟學、管理學、生態學等領域聯系起來,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專業。根據學生所學專業找到切入點,這樣既能讓學生了解到數學的作用,又能通過理論聯系實際,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從知識的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參與者、積極探索者。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倡導研究性學習,注重發揮學生的個性和特長,處理好一般人才和優秀人才的培養關系。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為學生構建一個優質、精品、豐富、多樣化的課程資源,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正在形成,自主學習機制得以建立。
1.2完善組織領導體系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企業應該做到人力資源檔案管理的信息意識的提高。這要求企業具有完善的組織領導體系。首先,檔案法律是應該成為檔案管理意識的重要守則。要實現人力資源檔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必須建立在以法律為準則的前提下。這樣在法律制度的約束下,無論是企業的管理者或者是企業的其他工作人員能真正地做到具有檔案管理的思想和意識并且能夠自發地重視檔案管理活動。而且所有的人員能夠自發地投入到人力資源檔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設中去。其次,檔案思想和意識的成立是在企業領導的重視之下進行的,所以領導能夠自發充分地意識到這個過程的重要性,能夠很自然地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成為時代進步的引領者。通過電話會議或者視頻會議,或者單獨的約見,亦或者是經過現場的指導等各種方式,使自己起到帶頭模范的作用。引導手下的員工形成人力資源檔案管理意識,并能夠影響他們自發地了解信息技術時代的科學技術。
1.3加強強大的檔案管理隊伍建設人才,始終是現代企業競爭的核心。那么人力資源信息化建設需要的信息管理人才更是人力資源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重要保障之一。所以企業培養強大的檔案管理隊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人力資源的檔案管理者應該不斷的自我提升,無論是在網絡技術上或者是信息技術上。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要求管理者應該具有強大的計算機網絡應用技能和信息管理能力。所以應該定期地對人力資源檔案管理人員進行專業技術知識的培訓和考核,提升他們信息技術掌握的能力。為了更好地完成人力資源檔案管理信息化,管理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是至關重要的。其次,人力資源的管理人員應該擁有正確的工作態度。責任感和使命感是良好的工作態度的重要表現,應該培養管理人員正確的思想和職業道德。能夠保證不向外部泄露本企業的人力資源檔案管理信息。具有良好的保守秘密的素質。最后,應該建立良好的獎勵體制,對于表現好的人力資源管理者能夠予以表揚,希望有榜樣的作用。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熱情。保證人力資源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1.4維護人力資源管理系統信息化人力資源檔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基于網絡技術和信息化。所以搞好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的信息化維護十分重要。它是保障信息化正常進行的措施。這要求網絡技術的管理人員能夠保證網絡正常的進行和運行。因此,平時應該加強網絡的檢修,隨時地發現問題并且及時地解決,保證網絡長期處于良好的狀態。除了平時的網絡檢修之外,網絡技術的管理人員應該具有完善的操作體系,避免不必要的錯誤的發生。同時網絡技術的管理者不能忽視平時出現的小問題。對每一個出現的問題,都能嚴肅對待。所以要想利用網絡保證人力資源管理順利工作,就要注意網絡安全,注意防范各種可能的侵害。
2人力資源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的保障措施
2.1引進先進的信息化設備人力資源檔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設是應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而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載體就是信息化的設備。所以實現人力資源檔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企業應該添置先進的計算機,因為計算機的特質是能夠高速有效地處理各種各樣的信息,能夠幫助辦公自動化的實現。其次要購買計算機網絡的設備。購置的計算機應該具有完善的硬件和軟件系統,這是人力資源檔案管理信息化的保障。所以擁有全套完備的信息設備是人力資源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重要保障之一。
2.2完善組織領導體系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企業應該做到人力資源檔案管理的信息意識的提高。這要求企業具有完善的組織領導體系。首先,檔案法律是應該成為檔案管理意識的重要守則。要實現人力資源檔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必須建立在以法律為準則的前提下。這樣在法律制度的約束下,無論是企業的管理者或者是企業的其他工作人員能真正地做到具有檔案管理的思想和意識并且能夠自發地重視檔案管理活動。而且所有的人員能夠自發地投入到人力資源檔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設中去。其次,檔案思想和意識的成立是在企業領導的重視之下進行的,所以領導能夠自發充分地意識到這個過程的重要性,能夠很自然地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成為時代進步的引領者。通過電話會議或者視頻會議,或者單獨的約見,亦或者是經過現場的指導等各種方式,使自己起到帶頭模范的作用。引導手下的員工形成人力資源檔案管理意識,并能夠影響他們自發地了解信息技術時代的科學技術。
2.3加強強大的檔案管理隊伍建設人才,始終是現代企業競爭的核心。那么人力資源信息化建設需要的信息管理人才更是人力資源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重要保障之一。所以企業培養強大的檔案管理隊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人力資源的檔案管理者應該不斷的自我提升,無論是在網絡技術上或者是信息技術上。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要求管理者應該具有強大的計算機網絡應用技能和信息管理能力。所以應該定期地對人力資源檔案管理人員進行專業技術知識的培訓和考核,提升他們信息技術掌握的能力。為了更好地完成人力資源檔案管理信息化,管理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是至關重要的。其次,人力資源的管理人員應該擁有正確的工作態度。責任感和使命感是良好的工作態度的重要表現,應該培養管理人員正確的思想和職業道德。能夠保證不向外部泄露本企業的人力資源檔案管理信息。具有良好的保守秘密的素質。最后,應該建立良好的獎勵體制,對于表現好的人力資源管理者能夠予以表揚,希望有榜樣的作用。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熱情。保證人力資源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2.4維護人力資源管理系統信息化人力資源檔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基于網絡技術和信息化。所以搞好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的信息化維護十分重要。它是保障信息化正常進行的措施。這要求網絡技術的管理人員能夠保證網絡正常的進行和運行。因此,平時應該加強網絡的檢修,隨時地發現問題并且及時地解決,保證網絡長期處于良好的狀態。除了平時的網絡檢修之外,網絡技術的管理人員應該具有完善的操作體系,避免不必要的錯誤的發生。同時網絡技術的管理者不能忽視平時出現的小問題。對每一個出現的問題,都能嚴肅對待。所以要想利用網絡保證人力資源管理順利工作,就要注意網絡安全,注意防范各種可能的侵害。
“養虎計劃”實施成效
“養虎計劃”從全面實施以來,迄今已設有十個班,超過500人進行了各階段的分類培養,組建和完善內訓講師隊伍和內部測評師隊伍,對25位內訓講師進行了考核并續聘26位內訓講師,選派了30名相關人員參加了中國注冊測評師培訓,打造了一批“養虎計劃”實施所需的內訓講師和內部測評師人才。從階段性成效來看,“養虎計劃”的實施成果顯著,員工參與積極性較高,借助網絡大學、外聘講師、技能操作等方式,提高了員工素質,增強了企業管理水平,激發了企業經營管理內生活力:(一)轉變了員工學習方式,改善了人才組織環境“養虎計劃”的實施,首先改變了員工傳統以自我學習為主的學習方式,通過班級形式,結合各種培訓資源,支持和鼓勵員工借助內部培訓、外部培訓、技能培訓、知識共享等方式提升自我素質。如此一來,既促進了商之都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又在促進員工理論知識提高的同時,增強了員工的業務能力,拓寬了員工的學習渠道,開拓了員工學習的事業,促進了員工的學習效率。其次,通過商之都組織的各種培養活動,員工在組織基礎上能夠清晰了解組織發展戰略和與之相對應的組織能力要求。通過“養虎計劃”,商之都集合了企業的各方面資源,從培訓資源、人員資源等方面,為人才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空間和氛圍。(二)通過強化人才培訓,提高了人才素質“養虎計劃”通過完善的崗前、崗位及業務能力培訓,從各個層面對員工進行全方位的培訓,建立了一套系統的培訓課程,提高學員理論水平的同時,注重實際崗位需求技能的培訓。“養虎計劃”通過引進時代光華ELN學習平臺,開設了在于增強學員調研能力、團隊領導、創新能力、業務技能的相關課程,學員通過網上學習,可以自主掌握學習進度,通過內外部講師的培訓,可以掌握相關崗位業務技能和創新能力。多渠道培訓增加了員工眼界的開拓,通過前期學員培訓效果考評追蹤,我們可以發現,這些學員能夠將培訓知識有效地和自身崗位相結合,整體素質得到了很大提升。(三)明確了人才培養定位,建立了系統人力資源理念“養虎計劃”在對人才培養全過程策劃分析的基礎上,明確了人才培養目標、人才規格、課程架構體系和具體課程設置,明確了以培養連鎖門店實用型中高層管理者的目標,緊緊圍繞目標培訓者所需要的管理技能進行培養。從專業后備人才選拔、連鎖企業管理專業理論知識和連鎖門店運營管理操作技術培訓、人才的任用和考核到人才的激勵和跟蹤管理,“養虎計劃”樹立了基于現代管理理念的人力資源理念和思路,從而極大地促進了用人措施的轉變,確保了商之都人才梯隊的建設,為商之都“十二五”規劃提供了人才資源。(四)推動了人才的動態管理,激發了企業內生活力商業連鎖企業人才流動率高,知識更新換代快。因此,確保人才的不斷層是維持企業不斷發展的基礎。通過“養虎計劃”引入進入競爭機制,實行崗位輪換后,人人都能上能下,能進能出,推動了商之都人才戰略儲備庫的動態管理,確保了人才的實時更新,強化了員工的自我學習意識,在企業內部形成了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面貌,讓全體員工都能得到平等的晉升和發展機會。通過全程公平公開的選拔、培訓、評價、任用機制,商之都組建了一個開放性的人力資源系統,促使人力資源向不斷合理、優化的方向發展,人員素質不斷提升,極大激發了內部經營管理的活力。
2卓越計劃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教學資源建設的思路
卓越工程師背景下的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需要根據行業對化工工程師知識、素質和能力的要求,確定相關課程和實踐教學環節,將涉及工程意識、工程素質、工程實踐能力、工程綜合能力培養、企業以及工程項目管理知識的課程納入培養方案中,增加工程教育相關課程,因此,必須按照新的人才培養方案,以教材建設和精品課程建設為手段,改革教學內容,加強教材建設,自主編寫和完善系列專業教材,使教學內容充分反映新世紀化工實際生產和化工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新要求。總體建設思路如下:
2.1構建“新體系”
構建以培養工程意識、工程素質、工程實踐能力、工程綜合能力為目標的實踐教學新體系。按照基本技能層、知識應用能力與工程實踐能力層、創新能力與工程綜合能力層等“三層次”,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工程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在基本技能層,主要通過課程實驗、上機操作等實踐環節加深對理論課程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培養;在知識應用能力與工程實踐能力層,主要通過課程設計、專業實習、社會實踐等環節實現對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在創新能力與工程綜合能力層,主要通過化工企業輪崗實習、化工企業項目設計與研究、畢業設計(論文)、大學生“挑戰杯”競賽、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產學研合作開發等方式實現對學生的工程綜合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2.2突出“厚基礎”
本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專業培養方案課程設置分為通識教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三大模塊。通識教育包括數學與自然科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體育、素質教育公共選修課等,其課程學時占總學時的47.7%,課程學分占總學分的47.5%;專業基礎課包括相關學科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其課程學時占總學時的34.9%,課程學分占總學分的34.3%;專業課包括基本專業課和專業方向課,其課程學時占總學時的17.4%,課程學分占總學分的18.2%。突出了卓越工程師培養的厚基礎,為卓越工程師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2.3強化“寬口徑”
本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專業培養方案設置了精細化工、能源化工和生物化工三個專業方向課程模塊。其中,精細化工方向課程模塊開設了精細化學品化學、精細化工工藝學、精細化工過程與設備、精細化工及分離實驗等課程;能源化工方向課程模塊中開設了煤化學、煤化工工藝學、潔凈煤技術、煤化工實驗等課程;生物化工方向課程模塊中開設了工業微生物學、生物化工工藝學、生化分離技術、生物化工實驗等課程。強化了卓越工程師培養的寬口徑,以滿足大化工行業對工程技術人才的要求。
2.4體現“重創新”
教材建設也是教學資源建設不可缺少的內容。在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教材的選用上,以“加強基礎、精選內容、有所創新、有利教學”為原則,盡量選用國家規劃教材或者比較權威的高水平教材。同時,組織教師立項編寫或參編高質量教材,如普通高等教育國家規劃教材或精品教材;自編配套輔導教材和講義,制作和充實各類聲像教學資料,積極開發具有專業特色的CAI課件,錄制網絡教學視頻。重點開展精品課程建設,爭取獲得1門國家級精品課程、2~3門省級精品課程、4~5門校級精品課程,通過改革與建設,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打造出有扎實理論功底、掌握化工專門技能、有很強事業心和吃苦耐勞精神的應用型專業人才,以滿足現代化工業發展對化工專業高素質人才的需求。我們將不斷完善卓越背景下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教學資源建設,確保學校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確保專業建設項目績效。
3卓越計劃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教學資源建
設存在的困難卓越計劃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教學資源建設的內容相當豐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需要突破重重難關,其中最為突出的有校企合作、人才需求的個性化和多樣化以及師資隊伍建設三個方面。
3.1校企合作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近年來,我院不斷探索和完善校企合作的長效運行機制,努力通過各種渠道與企業溝通,先后在多家大中型企業設立了教學實習基地并成立了一個工程實訓中心,為學生營造了在企業進行實踐學習的良好機會。但有些企業為了兼顧安全生產、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益,不能為學生提供在相應的技術崗位上動手操作的機會,這樣一來學生的動手能力就得不到真正的鍛煉。
3.2人才需求的個性化和多樣化
不同的公司對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均存在差異,如同樣是培養化學工程與工藝卓越工程師,有些公司需要學生具有精細化工或生物化工方面的知識,而有些公司則需要學生具有能源化工方面的知識。因此,我們必須有的放矢地進行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卓越工程師教學資源的建設,以滿足不同公司對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多樣化需求。
3.3師資隊伍的建設
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必須擺脫傳統的大學生培養模式,為了實現卓越工程師的培養目標和落實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標準,形成具有良好的學緣結構、知識結構和以中青年為主體的雙師結構教學團隊是順利、高效進行教學資源建設的必要條件。而要改變目前師資水平不足,知識結構單一和學緣結構不合理的現狀將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