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4 15:23:0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稅務信息化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長期以來,稅收工作中數據利用比較常見的形式有:報表瀏覽、簡單查詢、復雜查詢、稅源分析、稅負分析、收入預測、過程監控等,多數專家認為,目前稅務數據應用的一般特征是基于匯總、分類、簡單計算基礎之上的原始稅收數據的“復制式”展現和對稅收現象的“陳列式”描述。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稅收數據的般利用已經不能滿足稅收信息化深化和稅收管理現代化的內在需求,為了加強稅收征管、規范稅收秩序,國務院于1994年開始實施“金稅工程”。“金稅工程”初期以“增值稅監管”為主要目標;二期時,內容已拓寬為增值稅防偽稅控開票系統、防偽稅控認證系統、增值稅計算機交叉稽核系統、發票協查信息管理系統的四個系統;到了三期,其目標已經成為:在二期基礎上,建立七個子系統(管理子系統、征收子系統、稽查子系統、處罰子系統、執行子系統、救濟子系統、監控子系統),35個模塊。依據美國學者Richard.L-Nolan的理論(對于任何行業,信息化大體要經歷初始、蔓延、控制、集成、數據管理和成熟這樣幾個發展階段,這是信息化發展的般規律。)和Mische的補充(他認為集成和數據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信息化發展的必然路徑是起步、增長、成熟和更新四個階段),目前,稅務信息化的發展階段已開始向成熟階段過渡。于是稅收數據的深度利用便提上日程。我們可以從稅收管理戰略和稅收政策分析兩方面來看這種需求的提出。
從稅務管理戰略來看,在納稅前如何綜合評價簡化管理制度(法律)及照章納稅宣傳的相對效果;在納稅中如何核算稅收結構和管理程度的實際資源成本(管理、照章納稅、效率、逃稅),以及納稅后對稅收差距的衡量(包括潛在稅收與申報稅收的差距、申報稅收與實收稅收的差距、實收稅收與送達國庫稅收的差距),都涉及到稅收數據的深度利用問題。
從稅收政策分析的角度來看,稅收經濟的和諧發展度量、稅制改革方案分析、稅收減免和優惠的成本和政策收益、稅收政策的經濟影響等等也涉及到稅收數據的深度利用和挖掘問題。
這些問題都從以下兩方面引發了我們對稅務數據深度利用的理解和思考:一方面提出了我們需要全面檢視擁有的稅務數據信息的需求。在各國稅務數據信息深度利用的經驗當中,提出過一些全面檢視的標準,例如按照稅基到稅收收入的實現途徑,可以檢視:稅基的規模,包括真實稅基和潛在稅基;稅收管理資源使用方向的詳細分類;管理資源使用的效用;稅收管理的效果,例如收到稅款的多少,處理案件的數量等。
另一方面,更為關鍵的是,提出了如何科學利用、深度利用的問題。總結以上兩方面,我們認為稅收數據的深度利用是指:在數據集中和系統整合的基礎上,建立全面的稅務數據信息,既包括稅務系統內部數據,也包括其他政府部門、企業、居民等外部數據,并且進一步在各種模型的幫助下,發現數據的內在規律。就目前而言,重點任務是在稅務管理方面提出適用中國實踐的模型并且應用,同時初步探索在稅收經濟方面能夠刻畫符合我國國情的模型。
二、構建模型是數據深度利用的切入口
如前所述,稅務數據深度利用和挖掘的關鍵在于模型的應用,下面我們就來討論模型是什么?我們為什么需要模型?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模型?就稅收數據深度利用的模型而言,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以科學化管理、定量化管理、精細化管理為內在思想的管理工具和手段所形成的模型;以研究稅收經濟關系協調發展為目的的稅收經濟模型。
在基本認識了稅務數據深度利用中的模型是什么之后,雖然我們達成了一種共識,我們需要模型,但是如果我們思考過為什么需要模型?顯然會對模型應用更能得心應手。我們認為模型所發揮的作用無外乎以下三種:
首先,刻畫稅收經濟關系。一般而言,我們經常提到的是模型在刻畫稅收經濟關系當中所起的作用,即采用代數形式的定量分析將稅收經濟理論模型化,然后適當根據實踐情況把理論模型予以修正,并將相關數據應用到修正模型中,對模型結果進行經驗分析。這種利用的過程是階段性的,是從初級到高級的過程,是一個水平不斷提高、效果不斷改進的發展過程。
其次,歸納稅收管理實踐。模型起到的作用是將復雜的稅收征納活動通過數字化的形式總結歸納,將稅收征納的每一個過程精細化、每一個結果數據化,并且建立起投入到產出之間的對應關系。最后,數據組織的導向性作用。這種導向性作用的發揮是通過模型應用過程當中對各類數據提出的要求實現的,通過該作用,隨著時間的發展,數據集中的有效性與目的性不斷加強,反之,模型應用空間不斷擴展。在這一方面,美國個人所得稅模型應用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啟迪。
結合目前的稅務數據基礎及其發展趨勢來看,金稅三期將成為稅收數據深度利用的良好契機,構建相應模型是我們形成稅務數據深度利用良好局面的切入口。
對于“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模型”的回答,是一個不斷結合實際進行摸索的過程,但是就現階段而言,從可操作性的角度出發,我們還是需要給所應用的模型框定一個邊界:數據可利用性,如果沒有數據的支持,模型應用將無從談起;可計算性,模型應用迅速發展的基石之一就是現代計算技術的發展,沒有計算工具的支持,具有龐大計算量的各種稅收模型的完成無法想象,支持稅收模型應用的計算工具包括硬件具備的計算能力和軟件具有的算法能力兩種。
三、數據深度利用平臺建設的體厶
數據深度利用和挖掘最終必須落實到具體計算平臺上,否則縱然有大量的數據積累,仍然擺脫不了研究與實踐部門脫節的窘態。雖然目前我們擁有大量的計算軟件平臺,然而,總感覺到這些應用平臺離我們的實際需要有一定距離。
目前我們正在參與完成一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稅收政策分析模型支持系統的實現及其在稅制改革中的應用研究,其主要內容和實質就是探索構建一個有利干數據深度利用的計算平臺。從該平臺的構建來看,有幾點體會:首先,平臺的構建必須結合具體的研究問題展開。通用性的平臺雖然很好,但是由于前面所提到的數據可利用性和可計算性的原因,加上實際工作的緊迫性需求,往往使得通用性平臺的規劃會落空,甚至于進一步影響數據深度利用工作本身。在該問題上,我們的平臺研究就結合了增值稅轉型的測算問題,利用了CGE平臺進行實證性的應用。
其次,考慮針對具體問題研究的通用性拓展。雖然實用為先,然而要做到持續性的數據利用,必然要考慮拓展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的平臺通過稅制表示方法、稅收政策分析模型描述語言中國稅收政策分析模型支持系統等方法進行嘗試。
主要把社會水循環過程作為主要監控對象,這個過程由“取水-輸水-供水-用水-排水-回用”等環節構成。在監控時,通過監測點——包括取用水戶、入河排污口、水源地、地下水監測井等,以及對線包括河流、水功能區等的信息,進而掌握面包括行政區、水資源分區以及地下水分區等的情況。接下來,通過把取用水戶的取水和排水數據和行政分區的入境水量和出境水量數據以及地下水數據等進行互相校核,再加上數據信息(包括統計信息、監測信息、流域及區域水循環模型等)的互相校驗,可以為實行“總量控制,定額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撐,進而實現水資源的科學、精細管理。應用物理網技術,有助于水利行業準確掌握水資源狀況,并在此基礎上實現社會水循環過程(包括取水-輸水-供水-用水-排水-回用)和自然生態系統中的天然水循環過程(包括降雨-蒸散發-產匯流-入滲)之間的合理匹配,實現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并優化其配置以做到科學保護,實現經濟、自然及社會的可持續、協調發展。
1.2防旱防風防汛決策管理方面
主要是分別針對這三類信息的采集系統(主要是工情信息采集系統、水雨情信息采集系統以及災情信息采集系統)實現信息采集,網絡、數據庫將作統一建設。物聯網技術應用于防旱防風防汛的預警,主要是以計算機網絡、監測技術、信息處理及多媒體技術為支撐,在深入研究防汛抗旱監控特點的基礎上,使流域內及相關地區的水情、工情、旱情、雨情、災情等要素可以構成一體化數字集成平臺、虛擬環境,可以做到在可視化條件下為預警提供決策支持,以增強決策的預見性和科學性。如在防洪預警預報中,主要包括兩個系統:前端水雨情采集系統和預警信息系統。前端水雨情采集系統主要通過應用基于物聯網M2M通信技術的無線RTU實時采集現場的水雨情信息,這些信息包括單位時間內的降雨強度和降雨量,河流水速,水庫放閘水速、水量以及河流水庫的水位等各種水文數據。然后通過GPRS/CDMA網絡將這些信息傳輸到預警主控中心,以便為主控中心提供原始的水文數據。預警信息系統的設備主要包括喇叭、LED顯示屏以及無線預警廣播等設備。無線預警廣播設備接收預警信息有三種通信方式:一,通過GPRS/CDMA網絡保持與控制中心的鏈接,以實時偵聽控制中心發出的預警通告;二,通過語音通道為緊急災害情況提供直接的語音通告;三,通過短信通道控制中心及移動電話的終端,向預警廣播設備及時預警信息。對于沒有GSM/GPRS/CDMA網絡的那些區域,預警信息則可以通過調頻網絡得以傳到預警現場。
1.3在傳統農業及灌溉方面
應用物聯網技術實現對土壤養分以及水質的檢測,以實現對水文環境及水生態的監控,以取得一定的經濟效應。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37(2016)03-0071-06
一、引言
稅收是國家金融的核心,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目前稅收已經成為我國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2014年中國國家稅收收入達到了119 158億元,占一般財政收入的84.90%①。但是長期以來,由于信息不對稱和管理手段落后等,在征納稅方面不僅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難以制止偷稅漏稅情況的發生,給國家造成了不少損失。
因此,稅收信息化是在Internet網絡技術發展中必然的趨勢,也被提到國家法律的高度。《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2001年5月1日起開始實施,其第六條明確指出:“國家有計劃地用現代化信息技術裝備各級稅務機關,加強稅收征收管理信息系統的現代化建設,建立、健全稅務機關與政府其他管理機關的信息共享制度。”
目前,我國的稅收信息化進程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還存在一些問題,尤其是在納稅申報方面。自2008年起,我國開始實施金稅工程三期,該工程是我國稅收信息化進程的重要部分,其意義在于實現數據交換和挖掘,促進政府部門間的信息共享,真正為經濟發展作出貢獻。但是粗略統計,目前使用的納稅申報系統裝有14套報表,表間邏輯校驗公式大于700條,數據項18 023項,幾乎所有的數據項都有格式限制,而且數據量在不斷上漲中。如此龐大的系統和數據以及復雜的邏輯關系,不僅不利于進行稅收的征納,同時對于數據挖掘和數據交互也起到了一定的阻礙作用,并不完全符合該工程的初衷。
另外,全球很多機構、學者已經認可了XBRL的運用和發展,并給予一定程度的重視,XBRL技術工具中一重要組成部分為XBRL可擴展商業報告語言。作為20世紀末新興并大熱的網絡財務報告及信息披露方式,XBRL自美國注冊會計師霍夫曼提出以來便得到了較廣泛的運用。1998年XBRL被提出并使用之前,中國信息披露的環境和質量較差,財務報告的可靠性和準確性無法得到保障,同時會計信息監管環境缺乏嚴厲性,利潤操縱的行為屢禁不止,因此證監會對這類行為嚴加調查。而機構等廣泛使用XBRL之后,獲取信息的效率和可獲得性得到了增強,信息披露的環境和質量得到了較為明顯的改善。國內外學者幾乎得出一致結論,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完整性、有用性、可比性、相關性、準確性、透明度等可以隨著XBRL的運用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并且減少信息不對稱。會計通用分類準則XBRL的運用對于披露會計信息質量提升有較為明顯的作用,那么將其拓展,運用到稅務部門納稅申報表當中去,會是一個不錯選擇。根據目前納稅情況,整個納稅系統的開發和修改需要進行更為深入和全面的探討,本文從利用XBRL進行納稅信息呈報角度為稅收信息化提出相關意見。
二、文獻綜述
(一)關于稅收信息化的文獻綜述
國內對于稅收信息化的關注由來已久,大多數學者關注納稅制度及納稅系統設計和改進方面。孟麗和尚可文(2009)在借鑒國外納稅申報制度建設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提出我國納稅申報制度改革的重點在于完善納稅申報立法,強化稅收服務,改革納稅申報方式,以更好地適應需求。米同好(2005)、夏碧野(2007)、于曉剛(2008)和張敬(2008)從各自的角度進行分析,對納稅系統進行設計,包括基于WEB進行相關模塊的改進及配備相關的電子簽名和電子證書。
另外一些學者關注到我國稅收信息化的建設過程,并提出相關建議。歐陽浩敏(2007)認識到納稅系統中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嚴重,利用“諾蘭模型”和“米歇模型”,借鑒美德等西方發達國家信息化經驗,提出我國稅收信息化改革的具體意見。孫麗瑩(2008)從我國稅收信息化建設過程出發,對我國稅收信息化進程中的利弊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的建議。李小海(2007)通過分析稅收信息化的進程以及現階段的需求,提出稅收信息化的必要性和相關改革措施。還有一些學者關注新興電子商務中稅收征管體系的完善。包雪(2014)對電子商務中的征稅問題進行分析,運用了博弈論的相關思想。
(二)關于XBRL的文獻綜述
自1998年霍夫曼提出XBRL以來,XBRL在全球諸多國家得到使用并廣泛推廣,很多學者對此進行了研究。國內外對此的研究大同小異,主要集中在XBRL的使用對于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XBRL的運用有利于數據挖掘(劉靜,2004;Zabihollah,2002),滿足信息間的交互,實現信息的差異化需求(Bonso et al.,2001;McDonald,2002;Teixeira,2002);同時,利用XBRL進行會計信息呈報可以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透明度,有效緩解會計失真及盈余操縱等問題(沈穎玲,2005;雷蕾,2011),進而影響投資決策(李芬桂,2012;Diane J. Janvrin, 2012; Vicky Arnold,2012)。另外,大量的理論和實證研究表明,會計信息質量的可靠性、準確性、可比性、完整性、相關性、透明度會因XBRL的運用得到較大程度的提高(張天西,2006;李芬桂,2012;Debreceny et al.,2001;Turner and Zabihollah, 2002; Kernan,2004;Jon Bartley,2011),其作為會計信息呈報工具的有效性也因此得到驗證。同時,Premuroso等(2008)的研究結果表明,公司的治理結構同早期自愿以XBRL格式披露財務信息的決定顯著正相關。
另外,除了XBRL對于公司財務信息質量的影響研究外,XBRL對政府投資項目的影響也逐漸成為研究熱點。涂建明(2003)在其研究中表明,政府借助XBRL能夠對其投資的重大項目以及對政府各部門進行有效的管理,從而使得政府的投資績效以及政府績效得到有效可靠的評估,結果透明性將更有助于公眾監督。
三、XBRL在稅收呈報中的運用
(一)XBRL在日本、愛爾蘭國家稅務系統中的運用
1.XBRL在日本國家稅務系統中的運用
日本稅務電子化程度較高,除建設E-tax稅務平臺之外,還將XBRL呈報格式引入稅務電子化程度中。自2010年起,XBRL運用于財政服務系統EDINET,用來匯總上市公司數據,自2014年開始,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呈報須以XBRL格式呈現。
目前,用csv格式創建的財務報表和賬目在商用會計軟件中進行納稅申報,但是稅務電子化后,E-tax上的網頁申報將根據XBRL格式的財務報表進行XBRL格式的納稅申報,將XML轉化為XBRL,提高數據挖掘能力。目前該項工程暫定于2016年4月1日起正式實施。
日本XBRL體系如圖1。
2.XBRL在愛爾蘭國家稅務系統中的運用
愛爾蘭商業報告有限公司是愛爾蘭XBRL開發、推廣的公司,目前XBRL標準使用范圍涵蓋:中央數據中心、愛爾蘭注冊會計師協會、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愛爾蘭稅務局等。
目前愛爾蘭納稅申報XBRL的使用分為兩個有效階段:
階段1:會計年度于2012年12月31日結束,且符合愛爾蘭LCD的公司于2013年10月1日納稅申報采用XBRL格式的財務報表。
階段2:其他公司于2014年1月1日之后申報企業所得稅的,需于2014年10月31日開始采用XBRL格式的財務報表進行納稅申報。
愛爾蘭XBRL稅收呈報結構如圖2。
(二)XBRL納稅呈報結構及流程
整個稅收信息化如圖3所示,包含相關標準、運維體系、應用系統、服務器平臺、存儲平臺、系統軟件平臺、測試環境、數據中心、廣域網、災備系統、認證系統等。在納稅呈報方面,主要涉及應用系統、服務器平臺、存儲平臺、系統軟件平臺、測試環境、數據中心、廣域網等幾大板塊。
進一步將整個納稅過程進行細分,加入XBRL呈報后所得到的流程如圖4所示。
XBRL分類標準由鏈接庫和模式文件兩部分組成,同時鏈接庫又包含了定義鏈接庫、標簽鏈接庫、列表鏈接庫、計算鏈接庫和參考鏈接庫五種。
根據圖4,XBRL納稅申報表的呈報是由對XML文件進行解讀轉化而來的,因此在了解XBRL報表之前,需要對XML有一個較為直觀、深刻的了解。
一個簡單的例子如下:
原始數據 XML數據
Li Ming Li Ming
No.999 Haisi Road No.999Haisi
Road
Shanghai,201424Shanghai
China
201424
在XBRL中,將需要報告的商業概念定義在分類標準中,標記的數據則存儲于利用分類標準生成的XBRL實例文檔中,但大致規則與XML語言十分相像。
一些基本信息的實例文檔含全部基本信息,如下載報表的網址信息如下:
000001
一般而言,一個分類標準中不含任何數據,但通常會包括使XBRL實例文檔成為有效文檔的元素。該元素可以表示為:
XBRL標簽和數據存儲在實例文檔中,如應交稅金的具體數值,中間存放的數據夾在標簽中間,例如:
<應交稅金>10 000
在納稅申報過程中,僅小規模納稅人的增值稅報表就需要填報3張,輸入項達到350項,各報表之間的勾稽關系復雜,手續繁復,對于數據的挖掘十分困難。以增值稅納稅申報表附列資料(一)為例,如表1。
根據XBRL分類標準實例文檔建立的相關規則和法規,對于上述申報報表附列信息進行XBRL呈報,如表2。
四、結論
我國稅收信息化一直處于國家重點發展的位置,包括金稅工程一、二、三期的開展都是我國稅收信息化進程中非常重要的項目。但是不得不承認,即使我國稅收信息化開展多年,還是存在著信息冗雜、數據關系復雜,無法達到相應的數據挖掘能力。本文從稅收信息化平臺的構建入手,細化加入XBRL納稅呈報后的結構圖、XBRL呈報,為實現數據挖掘提供了必要的保證。同時在整個稅收流程中引入XBRL報表的呈報,設計相關流程,并在實例文檔解讀的基礎上,以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申報附表信息(一)為例進行XBRL初步模型的構建,為利用XBRL進行稅收呈報提供了相對較為具體和可操作的設想。
【參考文獻】
[1] 沈穎玲.XBRL:存取網絡財務報告的創新[J].財經論叢,2002(8):24-28.
[2] 趙現明,張天西.基于XBRL 標準的年報信息含量研究[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0(2):26-30.
[3] 雷蕾.XBRL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研究[D].暨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4] 張天西.網絡財務報告:XBRL標準的理論基礎研究[J].會計研究,2006(9):56-63.
[5] 張天西,黃長胤,吳忠生.XBRL中的財務信息元素的粒度研究[J].會計之友,2011(21):22-30.
[6] 李芬桂.用實證研究的方法探討XBRL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D].長沙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7] 涂建明.XBRL的財務信息披露潛能及其影響[J].電子財會,2003(3):48-49.
[8] 劉靜.淺談XBRL與財務信息數據挖掘[J].湖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20(6):53-55.
[9] 孟麗,尚可文.中外納稅申報制度的比較研究與借鑒[J].國際經貿探索,2009(6):71-74.
[10] 包雪.電子商務環境下稅收征管體系的完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11] 張敬.網上納稅申報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士學位論文,2008.
[12] 于曉剛.網上納稅申報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北京郵電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13] 夏碧野.納稅申報電子信息采集系統分析與設計[D].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14] 米同好.基于WEB的納稅申報系統[D].天津大學軟件學院學士學位論文,2005.
[15] 歐陽浩敏.我國稅收信息化發展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16] 孫麗瑩.我國稅收信息化建設初探[D].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17] 李小海.我國稅收信息化建設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18] TEIXEIRA. What XBRL means for IFRS [J]. Chartered Accountants Journal,2005(84):53-54.
[19] ARNOLD V, BEDARD J C,PHILLIPS J R,et al. The impact of tagging qualitative financial information oninvestor decision making: Implications for XBR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2012(13):2-20.
[20] HODGE F D, KENNEDY J J, MAINES L A. Recognition versus disclosure in financial statements:does searchable technology improve transparency?[J] Accounting Review, 2004, 79(3): 687-703.
[21] BARTLEY J, CHENAl Y S, TAYLOR E Z. A comparison of XBRL filings to corporate 10-Ks―evidence from the voluntary filing program[J].Accounting Horizons,2011(2):227-245.
隨著依法治國、加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步伐的進程,以德治國,以德治稅、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各項創建活動的深入開展,特別是在實踐“三個代表”思想的稅收工作實踐中,各級稅務部門已充分認識到加強為納稅人服務工作,不但是依法治稅的必然要求,而且是稅務部門自身所固有的、本質的責任和義務,是稅務系統精神文明建設、稅收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建設良好的稅收環境,融洽稅收征納關系,提高稅收征管效率的良好途徑,也是構建“誠信稅務”、“服務型機關”的必然要求。
一、我國目前納稅服務存在的問題
(一)服務缺位與越位,服務與管理脫節。服務缺位是指因稅務機關執法不到位或者程序不規范,手續繁雜,致使納稅人合法權益難以得到切實保障或承受不應有的人力、物力和精神上的負擔。主要表現在:因稅務人員素質不高,辦事效率低下導致納稅人為辦理同一納稅事項而多次往返,久拖不決;因稅收工作流程不規范,存在程序繁雜、手續繁瑣、票表過多的問題,加重了納稅人的負擔,增加稅收成本;因稅收政策不完善影響各種優惠政策的落實;因稅收法制不完備,使納稅人不能享受同等的國民待遇。服務越位是指超越法律規定的義務范疇,越權提供不合法的“服務”,以及將不屬于納稅服務范疇的內容作為納稅服務提供給納稅人。如有的稅務部門仍然存在擅自減免稅或擴大稅收優惠范圍的現象。
服務加管理是現代稅收的管理方式,但二者并不是簡單的相加,服務與管理不是分裂的,而是作為統一的整體相互滲透、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將管理(執法)與服務對立起來,一提到管理就忽視為納稅人的服務,容易發生侵犯納稅人權利的情況。一提到服務就弱化管理,導致“疏于管理、淡化責任”情況的發生。
(二)納稅服務信息化程度低。稅收信息化是將現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稅務管理與服務中,深度開發利用信息資源,提高管理與服務水平,并由此推動稅務部門業務重組、流程再造,進而推進稅務管理現代化建設的綜合過程。目前在稅收信息化建設中存在一些誤區:一是重技術輕管理。許多部門熱衷于購買高檔的硬件設備,盲目開發軟件,而對整個業務系統性研究不夠,沒有創新管理方式、優化業務流程和組織結構,結果只是利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去重復、模仿傳統的業務處理流程,沒有有效地利用信息資源。二是重系統本身的應用,輕數據資源的管理利用。有的地方更多地是以信息系統來替代手工操作,卻對數據資源管理和信息資源的有效挖掘和利用重視不足。三是輕視信息資源整合及一體化建設。現階段的稅收信息化建設已經涵蓋了從征管到行政管理、輔助決策等各個方面,但這些部分的信息化建設仍然是各自為政,信息資源沒有實現充分共享,沒有形成合力。
(三)納稅服務的社會化程度低。我國當前的納稅服務主要是由稅務部門來提供,納稅人辦理涉稅事務主要直接面對的還是稅務部門。如上所述稅務部門的信息化程度較低,集中處理信息,為納稅人提供多層次、全方位納稅服務的能力有限,對于諸多日常的稅收征收管理工作仍然需要通過辦稅服務大廳的形式,對納稅人實施傳統的面對面的管理與服務。另外,經濟社會尚未發展到相當水平,對社會化納稅服務的需求不足,缺乏推動納稅服務社會化發展的外部動力。社會中介服務機構市場化程度不足,其發展和競爭不充分,所提供的有償納稅服務對納稅人缺乏吸引力。
二、優化我國納稅服務的對策
一稅務管理信息化的內涵和特征
稅務管理信息化的內涵包括過程和狀態兩個方面:首先,稅務管理信息化是指稅務管理以信息技術為依托,不斷應用信息技術以強化稅務管理,保障國家稅收收入,提高稅務管理效率的過程。稅務管理信息化過程包括:一是稅務管理信息技術的發展過程。其基本內涵是指稅務管理信息技術的開發、研究、創新,以及各種相關信息及知識越來越成為監控稅務管理活動的基本手段和發展動力,科技興稅的觀念越來越得到稅務人員的普遍認同并成為稅務人員的自覺行動。二是稅務管理信息技術在稅務管理各個工作環節的應用過程。信息技術在稅務管理上的廣泛應用,有助于促進稅務管理工作實現自動化、智能化和高效率化,從而極大地提高稅務管理效率,增強稅源的監控能力,規范稅收和繳納行為,充分發揮稅收的宏觀調控作用,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
上述兩個方面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只有充分促進稅務管理信息技術在稅收征管上的應用,提高稅務管理信息技術在稅收征管上的轉化率,稅務管理信息技術才能轉化為現實的征管能力。其次,稅務管理信息化是指稅務管理信息技術被普遍推廣于稅務管理工作過程,從而使稅務管理廣泛地建立在信息化的基礎上,形成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約化管理、由不確定到相對穩定、由手工操作(人控)到計算機網絡監控(機控)、由體能化到智能化、由分散征收向集中征收、由“拉網式”的一般檢查轉向目標明確的重點稽查、由人力管理到智能管理等一系列可持續轉變的狀態。這種狀態是由于稅務管理信息技術被持續地應用于稅務管理的工作過程而積聚形成的。它體現在稅務登記、發票管理、納稅申報、稅款征收、稅務稽查、稅收計會統等每一項工作環節上都依賴并應用信息技術。當然,這種狀態不是平均化的信息和技術布局,但在某些重要環節上,如增值稅、防偽稅控開票系統、防偽稅控認證系統、增值稅交叉稽核系統、發票協查信息管理系統、出口退稅管理系統和稅務稽查選案系統等已經應用或正在應用信息技術。應用的程度越高、規模越大,信息化程度就越高。
二稅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基本原則
(一)經濟原則。稅務管理信息化本質上是管理信息化與信息管理化辯證統一的過程。經濟原則的含義是:首先,將稅務管理信息化發展融于稅務管理的全過程,立足于稅務管理的實際需要;其次,稅務管理信息化建設應堅持技術開發和技術推廣應用并舉,以提高稅務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最大限度地防范和堵塞稅務管理工作中的偷逃騙欠以及嚴厲打擊涉稅犯罪;再次,要大幅度簡化內外工作的程序,降低稅收征收成本和納稅人納稅成本;最后,最優投入,即建設稅務管理信息化的投入既要合理,又要取得最佳的效果。
(二)國情原則。其含義是,稅務管理信息化建設不能主觀盲目,必須根據國情特點因地制宜,擇善而取。任何發展都不能離開國情的制約,都必須從基本國情出發,稅務管理信息化的建設亦如此。我國稅收工作的基本現狀、特點和發展的基本態勢是稅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前提。一是要在堅持征管改革總體方向的前提下,允許各級稅收區別沿海和內地,區別城市和鄉村、區別國稅和地稅,采取適當的方法和途徑實現總體目標;二是信息化建設要兼顧已有的稅務管理信息化的現狀,對目前正在運行的各個應用系統進行改造和完善,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的設備資源和信息資源。
(三)重點突破原則。其含義是,立足稅收工作基本現狀、特點和發展態勢的現實,面向21世紀稅收發展戰略,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在硬件領域、軟件應用領域、技術推廣領域,抓住關鍵項目和重點課題,組織聯合攻關。2002年全國應完成金稅二期工程,并積極爭取金稅三期工程立項。從2003年到2006年,稅務機關要按照國務院關于建設電子政府的統一要求,重點建好金稅三期工程,以解決整個稅務管理的現代化、信息化,實現稅務與工商、銀行、財政、海關、外貿、質監、公安以及大中型企業等的網上連接,及早完成稅收征管業務的財、稅、庫聯網,以利信息共享,達到地市、省局和總局對征管全過程的即時監控,為納稅人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納稅服務。
(四)系統協調原則。首先,稅務管理信息化不是孤立進行的純粹信息化建設過程,而是系統管理的一體化過程。在稅務管理信息化過程中,規范化、制度化、技術化、知識化是密切聯系的。稅務管理信息化離不開征管程序的規范、征管制度的健全、信息產業的技術創新等。其次,稅務管理信息化建設是一項整體性、系統性極強的工作,必須科學規劃,打破項目壁壘,對信息化的軟硬件平臺和應用系統等制定統一的標準和安全策略,使稅務管理信息化系統形成一個統一協調的整體。再次,稅務管理信息化不僅僅是單一的征管信息化過程,而是征管與工商、銀行、財政、海關、公檢法等相關部門相結合的復合的信息化過程。系統協調原則是指稅務管理信息化建設與稅收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建設同信息技術發展的相互聯系、相互促進;按照稅收學、管理學和法學原理,綜合考慮稅收制度、管理水平、外部環境的相互作用及協調發展。
三稅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重點
(一)稅務管理信息網絡建設。信息網絡也稱“信息高速公路(NII)”,是以ITNERNET為依托的信息交流、傳輸和應用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從根本上改變并促進了信息的全方位交流和傳輸,促進了資源共享和技術共享。信息網絡建設是信息化的重要基礎建設。發展現代化的寬帶、高速的稅務管理信息網絡是稅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其基本內涵是:采用先進網絡技術,建立集多個稅務管理信息子網絡于一身的、高速的全國性稅務管理信息廣域寬帶網絡,將稅務管理信息智能化并通過稅務管理信息網絡進行傳播,以提高稅務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質量。所謂網絡建設:一是要建立并運行國家網以及省局、地市、區縣三級地方局域網;二是所有的稅種包括征管查各個環節都要納入信息化管理,盡早實現從總局到基層征收單位縱向的網絡化管理;三是要充分利用總局、省局、地市、區縣四級網絡,逐步開展視頻會議、語音電話、遠程教育等其它增值業務,使稅務系統四級網絡真正成為集數據、語音和視頻于一體的綜合通信平臺;四是將網絡建設與稅務管理信息系統建設融為一體;五是要建立和健全網絡的組織機構,要在地市以上建立技術支持中心,配備高素質的網絡管理人員,以確保網絡的有效運行;六是要堅持網絡建設項目的審批制度,加強網絡建設的指導與監督,嚴格項目驗收,保證計算機網絡的協調統一。
(二)稅務管理信息資源數據庫建設。信息是現代經濟社會最重要的資源之一,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支柱。稅務管理信息資源數據庫建設是大規模、高效率開發和利用稅務管理信息資源的主要形式。如果說網絡建設是信息化的基礎建設,那么,網絡建設只是信息資源開發和利用的硬件,若沒有各種信息數據庫的支持,就根本不可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信息數據庫是構成網絡建設的內在條件,是稅務管理信息化的核心。目前,我國稅務管理信息資源數據庫建設尚處于發展階段,數據采集渠道不全,數據漏采、數據重復問題同時并存。因此,一要加強我國各種稅收信息數據庫的開發和研制。其內容主要包括:稅務登記信息庫、發票管理信息庫、經濟稅源信息庫、稅款征收信息庫寫作論文、稅務稽查信息庫、稅收行政處罰信息庫、征管執行信息庫、稅收計會統信息庫、人事管理信息庫、稅務決策信息庫、稅收相關外部信息庫等。二要著重解決采集信息的不實(即納稅人申報資料不實)問題。為此稅務部門要設立專門從事稅源控管的機構,實行地段包干或行業管理,責任到人,提高按時申報率和申報準確率;加強征管資料檔案化管理,實行一戶一檔,堅持“誰受理收集誰整理歸檔”的征管資料歸檔分工原則,及時、準確地將納稅人申報的資料和稅收控管過程中掌握的信息錄入計算機,以便征收、控管、稽查之間的信息傳遞與使用。三要解決多錄、少錄,錯錄原始數據的問題。根本措施是從技術上設計出能快速準確地錄入納稅人申報資料的辦法,盡量不采用人工輸入的方法進行數據采集。如對納稅人申報數據較少的稅種,可以采用電話申報的方式。對申報數據項較多的稅種,可以采用互聯網申報,也可以由稅務機關開發簡單的輸入程序,讓納稅人在自己的計算機中輸入相應的數據,再采用上交磁盤的方式申報,或采用機械化數據采集方法進行錄入。如采用光電掃描識別的方法,或公布各稅種的申報數據格式,要求納稅人按此格式申報電子數據文件。超級秘書網
(三)規范各項征管基礎工作,進行征管“業務重組”。“業務重組”的重點:一是各基層局要以國家稅務總局《稅收征管業務規程》為藍本,按“中國稅收征管信息系統”(即CTAIS軟件)運行的要求,進行逐條逐項對照檢查,找出存在的問題,調整其征管規程,滿足軟件操作需要。二是明確稅務機關內部各項專業分工之間的聯系與制約,明確稅務管理的各個崗位職責及崗位工作流程,并將工作流程與軟件模塊相對接;設計崗位流程要特別注意明確各崗位做什么,什么時候做,從哪里取得信息,以及崗位之間的工作咨詢、指令關系,并相應地賦予稅務機關及其各部門、崗位、操作員的權限,規范各崗位作業程序、行為方式,明確人機之間的工作關系,從而形成上下統一、操作有序、分工合理的工作程序。
三是制定、完善各項征管工作制度,包括基層局內設職能部門之間、分局與市局之間、市局內設職能部門之間的相互銜接制度、計算機網絡管理制度、征管質量考核制度、檔案管理制度、辦稅服務廳運行制度、減免稅審批制度、稅務人員聘任制度和執法過錯追究制度等。這樣就能有效解決執法活動中執法文書缺張少頁、手續不全、信息路徑不暢、執法隨意、處罰過輕、受理的涉稅文書壓件、丟件等現象,從而建立起各環節自我約束的良性循環運行機制。
(四)開發、統一征管應用軟件。目前,我國稅收征管應用軟件的開發已取得較好的成績,研制出了一些具有實用價值的稅收征管軟件。如:國家稅務總局按《稅收征管業務規程》設計開發的CTAIS軟件,它覆蓋了全部稅收征管業務,包括管理服務、申報征收、稽查執行、違章監控、稅收法制、綜合查詢、數據分析和系統維護等,實現了絕大部分表、證、章、書的自動處理,使大量人力從繁重手工記賬和報表中解放出來。又如:國家稅務總局開發的《CTAIS(市局)分析及輔助決策系統》于2001年年底在山東省國稅系統試點運行成功,它對于提高稅務系統內部的監控管理水平、定量考核征管質量及稅收決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今后,稅收征管軟件的開發應堅持開發和利用并舉的方針,依據我國稅收工作的基本現狀、特點和發展態勢,選準方向、集中力量、協同分工,聯合攻關。
在統一征管應用軟件方面,當前要加快征管主體軟件(即CTAIS軟件)的完善和推廣進程,重點抓好以“金稅工程”為主的單項征管軟件與CTAIS軟件的有機結合工作,實現征管軟件“一體化”,逐步取消所有自行開發、單獨運行的各類應用軟件,盡早實現總局與省級國、地稅機關以征管業務工作為主的全面聯網運行;要在目前推廣的CTAIS軟件中盡早兼容地稅業務,實現國稅、地稅信息共享;改CTAIS軟件的推廣方式為在全省范圍內統一推廣的方式。
(五)積極研制開發應對電子商務發展的智能征稅軟件。
基本要求是:能自動識別通過網絡實現交易的應稅商品或勞務,確定所適用的稅種、稅目和稅率,自動計算應納稅款,并自動將稅款劃入稅務機關指定的賬戶之中。智能征稅軟件要強制加裝在所有提供電子商務活動的網絡服務商的服務器上,要求所有提供電子商務的網絡服務商必須在網上貿易活動中運行該智能征稅軟件。所有客戶在網上簽署電子交易合同前,必須點擊納稅按鈕才能實現交易。對于直接使用電子貨幣支付交易款項的客戶,點擊納稅按鈕后則能自動計算稅款并劃入指定的賬戶。
參考文獻:
[1]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加速稅收征管信息化建設推進征管改革的試點工作方案[M].2001.
(一)推行戶籍管理,加強源泉控管。要突出兩個環節和一個管理手段;一是突出稅務登記環節。嚴格稅務登記審批,通過辦理稅務登記將納稅人納入戶籍管理,特別是對申請注銷、停歇業戶進行嚴格核查審批,審批前必須繳清稅款、墩銷發票。二是突出納稅申報環節。開展以刊報納稅及稅負變化情況為主要對象的納稅評估工作,采取事前介入、事中管理、事后防范的辦法,深入納稅人生產經營場所詳細了解生產成本、利潤水平、財務指標的變動情況;對帳制不全的個體工商戶,在了解生產經營情況的基礎上,合理核定稅收定額,督促納稅人依法自覺如實申報納稅,大輻度壓低異常申報率,有效解決申報不實和零申報、負申報,以及賬外經營、體外循環、選避稅款、蠶食稅基等問題。三是突出“以票控稅”的管理手段。要在鞏固和擴大“以票管稅”成果的基礎上,推廣使用稅控收款機,對飲食業、交通運輸業和建筑安裝業實行以票控稅,不定期對用票單位進行檢查,從源頭上堵住稅款流失。
(二)管戶管事結合,實施動態跟綜。新征管模式實施后,稅務機關推行了專業化管稅制度,在克服了以往專管員管戶執法不嚴、為稅不廉、責任不清等弊端的同時,出現了專管員坐等納稅人上門辦稅這種被動式的靜態管理情況,以及稅務機關對各類涉稅事項進行實地調查、核對、查驗等工作的缺位脫崗現象。因此,既要堅持專業化管理方向,也要吸收專管員管戶的成功經驗。即管事與管戶的有機結合,對稅源進行動態管理,做到哪里有稅源,哪時就有稅務人員。
(三)深化機構改革,強化管理基礎。隨著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推進和信息處理權的高度集中,上下級之間的中間層次將減少,管理寬度將加大。與此相適應,必須進一步深化征管改革,重組征管業務流程,強化稅源管理。應當在堅持屬地管理原則下,按經濟區劃合理設置稅源管理機構,最大限度地延伸稅務管理“觸角”,消滅稅源管理的“空白地帶”和“交叉地帶”。堅持一靠科技、二靠人、三靠崗責清晰和嚴格考核的工作機制,做到以事設崗,管事到戶,責任到人。
(一)《稅收管理》實驗課程建設的必要性
1.對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必須落實到學校的實踐教學環節。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最近的2009年《經濟藍皮書》預計,2008年年底將有100萬高校畢業生不能就業,而2009年又將有近611萬大學生面臨就業難問題,大學生普遍的專業實踐能力的欠缺成為就業的瓶頸。當前,對于財經類專業,尤其是財稅專業學生,畢業生的畢業實習的去向主要是財稅部門和企事業單位,但財稅部門是國家機關,很難接收學生進行實習;而企業招聘往往也是要求具備相關工作經驗和專業基本技能的要求,一般的實習生通常都被安排在非業務部門,根本接觸不到專業實際業務,所以,對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就必須落實到學校的實踐教學環節。
2.增強財稅專業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是一項重要而緊急的任務。教育部周濟部長在第二次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會議上指出:知識來源于實踐,能力來源于實踐,素質更需要在實踐中養成;各種實踐教學環節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尤為重要。隨著“金稅工程”的順利實施,稅收信息化的深入開展,稅收征管改革不斷推進,稅收征管制度流程和征管手段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也對高等財經類院校的財稅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進行教學改革,特別是實踐教學改革,增強財經類專業學生,尤其是財稅專業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成為一項重要而緊急的任務。
3.稅收管理實驗課程的開設是實現稅收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內容。目前在開設稅收專業的財經院校中,稅收管理都是專業骨干課程。以廣西財經學院為例,是廣西唯一開設本科稅務專業的本科院校,稅收管理的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能是本科稅務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骨干課程,在本科稅務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明確提出了稅收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要求熟練掌握稅收征收管理知識、稅務、納稅籌劃等方面的知識和業務技能……”在專業培養要求中明確提出:要接受稅收征收管理、稽查、和籌劃等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分析和解決稅收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在本科教學計劃中稅收管理理論課程是必修稅務專業方向主干課程,稅收管理模擬實習是必修的實踐課程。近幾年隨著金稅工程的建設,稅務信息化的發展,稅收管理業務流程進行了優化和完善,特別是防偽稅控系統,網上發票認證、網上申報等業務系統的的投入使用,稅收管理工作流程有了很大改變,如果在實踐教學環節,不能把稅收理論與稅務機關實際的工作流程相結合,就會造成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欠缺,所以,開設與稅務機關稅收業務流程相符合并與時俱進的專業實驗課程建設與完善勢在必行。
(二)課程建設目標與原則
1.課程建設目標。稅收管理獨立實驗課程應是一門與稅務專業主干理論課程稅收管理相配套的獨立實驗課程,內容涵蓋稅收管理主要流程,特別結合中國稅收征管信息系統CTAIX的主要業務架構,如圖1,以稅收管理工作過程為導向進行建設。
按照金稅三期的建設要求,目前稅務機關使用的稅收征管系統都是按照國家稅務總局的規范要求開發的,國稅機關已采用統一的中國稅收征管信息系統CTAIX版本,地稅機關統一的CTMX版本正在開發中,但業務流程已按中國稅收征管信息系統CTAIX進行了完善與升級,所以實驗課程的設計將按照中國稅收征管信息系統CTAIX版本的業務模塊布局,將實驗內容分為管理服務、征收監控、稅務稽查、稅務法制與稅務執行五大部分,每部分按稅務專業學生最需掌握的重點內容設計3~5個模實驗塊,每個實驗模塊的內容按重要性設l~6個實驗,每個實驗按業務流程、典型案例、學生實驗三個部分來編寫。學生實驗部分包含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實驗內容等。課程建設力求達到以下改革效果:(1)真實、實用、有用。真實:稅收管理業務實驗流程設計真實,與現行的稅收管理業務流程保持一致;實用:實驗模塊設計實用,選擇稅收管理業務中最常用的業務設計實驗模塊,保證實驗內容的實用性;有用:實驗流程設計、實驗內容設計要確保學生進行實驗后掌握了相關的業務技能,提高專業業務水平,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2)綜合、整合、結合。綜合:實驗課程內容覆蓋主要的稅收管理業務,兼顧稅務機關和納稅人兩種不同角色的業務流程;整合:實驗課程內容設計要與《稅收管理》理論課程內容相銜接,是理論的驗證、復現,便于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整合;結合:實驗課程內容設計要與中國稅收征管信息系統CTAIX相結合,與現有的“防偽稅控實驗室”的設備與軟件相結合,對于防偽稅控業務、納稅申報業務實驗設計上機操作,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充分利用專業實驗室的實驗設備和環境。(3)直觀、易學、易教。直觀:實驗課程業務流程和操作流程要用流程圖設計,使學生可直觀地學習業務,自主按實驗指導流程進行自主實驗:易學:實驗課程的業務案例和實驗指導要通俗易懂,實驗目的、實驗步驟設計清晰易學,方便學生操作;易教:實驗課程教材、講義、課件編寫要符合本科實驗教學管理規范,內容全面而規范,方便教師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2.課程建設原則。課程建設不僅應滿足本科教學的需要,還要滿足培養大學生四種能力的需要,在建設時應遵循的原則:(1)實驗設計以稅收管理工作流程為導向,與中國稅收征管信息系統CTAIX相結合,與最新的稅收管理信息化應用軟件相結合,反映最新的稅務應用軟件(如電子報稅、發票認證、防偽稅控)與CTMX的業務交互流程的應用方式及步驟。(2)以征稅人和納稅人兩種角色分別設計實驗角色。讓學生在實驗中分組分別扮演征稅人和納稅人兩種不同角色,真實互動地展現實際中稅收管理業務辦理流程。(3)實驗設計以學生自主實驗為主,教師組織指導為輔。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實驗起組織和指導作用,組織學生按實驗指導進行自主實驗,在實驗中掌握稅收管理實務的主要內容、步驟及操作技能。(4)以企業真實的財務數據為基礎編制實驗案例,為學生提供真實的業務實驗素材,鍛煉學生的財稅知識綜合運用能力。(5)實驗業務流程保持與現行稅務機關規定同步,采集最新的稅收政策制度,反映征管改革成果。(6)實驗設計新穎,實驗指導全面,實驗數據真實。編制實驗力求與實際業務相符,覆蓋面全,重點突出,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三)稅收管理實驗課程建設思路
要建立起一個適應信息時代要求,符合“wto”運行規則,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學、嚴密、規范、高效的稅收管理體系,就必須要淡化稅收收入計劃任務管理,強化稅收管理質量考核,實現信息化支持下的專業化分工、流程化操作、環節化管理,推進依法治稅。本文將就如何改進我國稅收管理工作作一初步的探討:
一、完善稅收收入任務管理,逐步建立淡出機制
“wto”運行規則,要求稅收注重體現一種“公平”與“中性”原則,強化依法行政,淡化稅收收人指標考核,正確處理好稅收收入計劃任務與“依法治稅”的關系,可采取以下改進措施:
1.增強稅收收入計劃的科學性。在確保稅收收入計劃任務時,要緊密結合經濟形勢的變化,科學預測稅源,改變現行的“基數增長法”,以市場資源的優化配置為原則,根據稅收收入的增長與gdp增長的相關關系,將gdp指標作參考,運用彈性系數法和稅收負擔率法,來科學合理地編制稅收計劃指標。
2.改變現行稅收計劃考核辦法,實現稅收計劃數量考核逐步向稅收征管質量考核的轉變,把是否依法治稅作為一項主要的考核內容。
3.避免稅收任務下達時的層層加碼,國家在下達稅收計劃任務時,應考慮了各種相關因素,應將其指標作為各級地方政府的參考性的指導性指標,盡量避免地方政府脫離實際,層層加碼,造成更多的負效應。
二、健全稅收質量考核體系,實行全面質量考核
順應依法治稅和信息時代的要求,現階段必須健全和完善稅收征管質量考核,實行全面質量管理,主要應采取以下幾點措施:
1.增加考核指標,擴大考核范圍,應制定屬于稅務機關職權范圍內,經過主觀努力可以達到的考核指標,如:增設“征管檔案管理合格率”“執法程序規范率”“執法準確率”,變“稅務登記率”為“稅務登記準確率”和“未登記處罰率”,改“申報率”考核為“申報準確率”及“未申報處罰率”考核。
2.簡化考核辦法,細化指標口徑,規范指標臺帳。要對各考核指標的取數口徑進一步細化,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統一,以體現一致與公平,同時根據各指標的不同,設計統一的標準化考核指標明細臺帳,便于考核時的人為操作,提高考核剛性,考核宜采取日常登記臺帳,季度生成指標,年度上級檢查的辦法。
3.提高各類數據采集與考核指標生成的科技含量,逐步形成信息技術條件下有效的考核指標體系,科學的指標考核辦法,公平的考核激勵機制,制定嚴格的執法責任追究制度,把征管質量考核與目標責任制考核結合起來。
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推進征管方式改革,實現稅收管理的信息化與社會化
要建立起一個適應信息時代要求,符合“wto”運行規則,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學、嚴密、規范、高效的稅收管理體系,就必須要淡化稅收收入計劃任務管理,強化稅收管理質量考核,實現信息化支持下的專業化分工、流程化操作、環節化管理,推進依法治稅。本文將就如何改進我國稅收管理工作作一初步的探討:
一、完善稅收收入任務管理,逐步建立淡出機制
“wto”運行規則,要求稅收注重體現一種“公平”與“中性”原則,強化依法行政,淡化稅收收人指標考核,正確處理好稅收收入計劃任務與“依法治稅”的關系,可采取以下改進措施:
1.增強稅收收入計劃的科學性。在確保稅收收入計劃任務時,要緊密結合經濟形勢的變化,科學預測稅源,改變現行的“基數增長法”,以市場資源的優化配置為原則,根據稅收收入的增長與gdp增長的相關關系,將gdp指標作參考,運用彈性系數法和稅收負擔率法,來科學合理地編制稅收計劃指標。
2.改變現行稅收計劃考核辦法,實現稅收計劃數量考核逐步向稅收征管質量考核的轉變,把是否依法治稅作為一項主要的考核內容。
3.避免稅收任務下達時的層層加碼,國家在下達稅收計劃任務時,應考慮了各種相關因素,應將其指標作為各級地方政府的參考性的指導性指標,盡量避免地方政府脫離實際,層層加碼,造成更多的負效應。
二、健全稅收質量考核體系,實行全面質量考核
順應依法治稅和信息時代的要求,現階段必須健全和完善稅收征管質量考核,實行全面質量管理,主要應采取以下幾點措施:
1.增加考核指標,擴大考核范圍,應制定屬于稅務機關職權范圍內,經過主觀努力可以達到的考核指標,如:增設“征管檔案管理合格率”“執法程序規范率”“執法準確率”,變“稅務登記率”為“稅務登記準確率”和“未登記處罰率”,改“申報率”考核為“申報準確率”及“未申報處罰率”考核。
2.簡化考核辦法,細化指標口徑,規范指標臺帳。要對各考核指標的取數口徑進一步細化,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統一,以體現一致與公平,同時根據各指標的不同,設計統一的標準化考核指標明細臺帳,便于考核時的人為操作,提高考核剛性,考核宜采取日常登記臺帳,季度生成指標,年度上級檢查的辦法。
3.提高各類數據采集與考核指標生成的科技含量,逐步形成信息技術條件下有效的考核指標體系,科學的指標考核辦法,公平的考核激勵機制,制定嚴格的執法責任追究制度,把征管質量考核與目標責任制考核結合起來。
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推進征管方式改革,實現稅收管理的信息化與社會化
要建立起一個適應信息時代要求,符合“wto”運行規則,具有
一、完善稅收收入任務管理,逐步建立淡出機制
“wto”運行規則,要求稅收注重體現一種“公平”與“中性”原則,強化依法行政,淡化稅收收人指標考核,正確處理好稅收收入計劃任務與“依法治稅”的關系,可采取以下改進措施:
1.增強稅收收入計劃的科學性。在確保稅收收入計劃任務時,要緊密結合 經濟 形勢的變化,科學預測稅源,改變現行的“基數增長法”,以市場資源的優化配置為原則,根據稅收收入的增長與gdp增長的相關關系,將gdp指標作 參考 ,運用彈性系數法和稅收負擔率法,來科學合理地編制稅收計劃指標。
2.改變現行稅收計劃考核辦法,實現稅收計劃數量考核逐步向稅收征管質量考核的轉變,把是否依法治稅作為一項主要的考核內容。
3.避免稅收任務下達時的層層加碼,國家在下達稅收計劃任務時,應考慮了各種相關因素,應將其指標作為各級地方政府的參考性的指導性指標,盡量避免地方政府脫離實際,層層加碼,造成更多的負效應。
二、健全稅收質量考核體系,實行全面質量考核
順應依法治稅和信息時代的要求,現階段必須健全和完善稅收征管質量考核,實行全面質量管理,主要應采取以下幾點措施:
1.增加考核指標,擴大考核范圍,應制定屬于稅務機關職權范圍內,經過主觀努力可以達到的考核指標,如:增設“征管檔案管理合格率”“執法程序規范率”“執法準確率”,變“稅務登記率”為“稅務登記準確率”和“未登記處罰率”,改“申報率”考核為“申報準確率”及“未申報處罰率”考核。
2.簡化考核辦法,細化指標口徑,規范指標臺帳。要對各考核指標的取數口徑進一步細化,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統一,以體現一致與公平,同時根據各指標的不同,設計統一的標準化考核指標明細臺帳,便于考核時的人為操作,提高考核剛性,考核宜采取日常登記臺帳,季度生成指標,年度上級檢查的辦法。
3.提高各類數據采集與考核指標生成的科技含量,逐步形成信息技術條件下有效的考核指標體系,科學的指標考核辦法,公平的考核激勵機制,制定嚴格的執法責任追究制度,把征管質量考核與目標責任制考核結合起來。
三、充分利用 現代 信息技術。推進征管方式改革,實現稅收管理的信息化與社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