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4 15:22:4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商貿流通業,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引言
所謂“商貿流通業”是指商品流通和為商品流通提供服務的產業,主要包括批發和零售貿易業、餐飲業、倉儲業、交通運輸業等。商貿流通業及商品市場是聯結生產與消費的中間環節,是工農、城鄉和地區之間經濟聯系的橋梁和紐帶,是社會化大生產的重要環節,是市場經濟成熟程度的反映。在市場經濟下,企業圍繞市場需求組織產品生產,作為聯結生產與消費的商貿流通業,具有引導生產、促進消費、改善民生、繁榮城市的重要作用,是先導產業、基礎產業和支柱產業。浙江省商貿流通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將擴大內需確定為長期戰略目標,擴大內需離不開商貿流通業的功能。隨著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大流通、大市場、大貿易”的現代流通格局正逐步形成,商貿流通已從傳統的實物流通逐步發展為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相融合的全要素、全過程流通,成為國民經濟運行和社會再生產的起點和歸宿點。
商貿流通業戰略地位不斷提升,經營模式不斷創新,離不開龐大資金作保障,而融資難,尤其是中小企業融資難是當前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研究商貿流通業融資模式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浙江商貿流通業融資現狀
近幾年浙江省商貿流通業獲得銀行信貸資金增長過慢,企業普遍存在資金缺口,出現銀行與企業的資金供需處于“兩難”困境、民間借貸資金鏈斷裂、融資擔保牽連優質企業等現狀。
(一)企業獲得銀行信貸資金現狀
1.全省總體情況。近幾年浙江省金融機構貸款余額有所增長,但商貿流通業獲得的銀行信貸資金卻沒有成比例增長。浙江省2008年1月至2012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網站金融數據顯示,金融機構貸款余額呈逐年遞增趨勢,但同期增長的幅度基本呈逐年下降趨勢,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其趨勢如圖1所示。另據中國銀監會網上報道:2011年,浙江各類新增貸款中,77%投向制造業等實體經濟,同比高出17.7個百分點。從以上兩類數據對比分析,浙江省金融機構貸款雖有增長,但是投放于商貿流通業的資金并沒有成比例增長。
2.個別地市情況。從近幾年浙江省嘉興市的商貿流通業各行業獲得銀行貸款數據來看,嘉興金融機構針對嘉興商貿流通業的貸款總額有所增長,其中2010年金融機構向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提供的貸款增長幅度超過60%以上,2011年增長幅度相對較小,但在2009至2011年期間,嘉興金融機構向商貿流通業中的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提供的貸款總額沒什么變化,2011年出現了略微的負增長;2009至2011年嘉興市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行業貸款合計占全市貸款總額的比重在11%-12%之間波動。
3.被調查企業資金來源簡單、融資方式單一、大部分企業有資金缺口。根據課題組成員向浙江省內的一些批發和零售貿易業、餐飲業、倉儲業、交通運輸業等企業調查回收的問卷及走訪來看,企業融資渠道多數來自銀行信貸資金、企業自留資金;融資方式一般采取吸收直接投資、銀行借款、商業信用為主,少數企業會選擇發行股票、融資租賃來解決資金問題;67%的被調查單位有資金缺口,向銀行申請貸款未能得到解決。
4.銀行與企業的資金供需出現“兩難”困境,即銀行貸不出、企業貸不到的矛盾現象。2012年上半年經濟增速回落,銀行與企業身處 “兩難”境地,銀行稱信貸需求萎縮,而企業普遍抱怨融資難。浙商銀行2012年一季度約70%的新增貸款是省外貸款,截至2012年6月末,該行單戶貸款余額500萬元及以下小企業貸款余額為395.88億元,同比增幅13.75%,而2011年則為52.84%。
5.銀行不良貸款率不斷攀升。2011年10月以前,浙江銀行業不良貸款率極低,堪與全球一流銀行相媲美,但自2011年10月起,部分銀行不良貸款率就開始上升,據省金融辦相關人員透露:2012年初全省銀行業不良率約為0.93%,至2012年7月大約上升了0.5個百分點。
(二)民間借貸普遍但糾紛遞增
浙江中小企業多、民間資本雄厚、民間借貸相對活躍,越來越多的企業介入民間借貸,從制造業到商貿流通業,從金融業到物流業,都紛紛參與,已經從熟人之間交易逐漸演變為陌生人之間的合同關系和經營性借貸的融資。大部分企業將借貸資金用于生產經營活動,但也有一些地方的企業和個人專門從事“以錢炒錢、賺取利差”的資金生意。但由于利率高、不規范等現象,為此糾紛不斷出現,發生了不少老板逃跑、跳樓事件。2011年浙江省法院受理的民間借貸案件數量約占全國的15%。
(三)融資擔保普遍但風險顯現
擔保是指法律為確保特定的債權人實現債權,以債務人或第三人的信用或者特定財產來督促債務人履行債務的制度。銀行為了減少融資風險,一般要求企業在向銀行貸款時需請第三方作為擔保。據浙江一名國有銀行高管介紹,在國家貨幣政策時松時緊形勢下,銀行結合自身業務與中小企業融資特性而推廣一種“互保”(相互為對方保證貸款)、“聯保”(三家或三家以上企業組成擔保聯合體,為其中任何一家的貸款承擔連帶責任)模式。由于浙江是民營大省,為了解決自有資金不足,這種模式更加普及,約占企業總融資比例的60%至70%。2012年7月,杭州地區有600家知名民營企業向浙江省政府緊急求助,懇請政府幫助它們渡過因銀行催貸、抽貸而面臨的難關。據悉,事件是因各大銀行對浙江民企集中催收貸款所引發。7月份是銀行還貸期限較為集中的時點,催貸的壓力沿著浙江民企之間龐大的聯保互保網絡蔓延,引發了大面積的企業資金鏈危機。例如,一家資產上5000萬的企業,至少有3家以上的擔保企業,多的甚至超過10家。這是繼2011年溫州的民間高利貸危機爆發以來,浙江民營企業遭遇的又一波資金鏈風暴。
當前融資問題原因剖析
從浙江融資主要存在的問題來看,其主要原因有:銀行與企業各自利益為重,沒有深層次合作;政府或行業監管缺失;相關法律不完善等。
(一)銀行與企業目標不一且缺乏深層次合作
銀行追求風險小、信用調查成本低、收益高的放貸目標。而在當前融資渠道和方式比較單一的情況下,能獲得銀行信貸資金是企業的融資目標。銀企雙方沒有利益共同點,也就不可能有深層次合作,才會出現當前銀行貸不出,企業貸不到的“兩難”境地。
(二)政府或行業監管缺失
自2003年以來,國家逐步放開了民間小額信貸的限制,并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民間信貸產業得以快速發展。現在許多經濟開放城市,民間借貸在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活躍地方經濟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由于缺乏政府或行業監管,民間借貸而產生的糾紛也隨同增長。同樣國內外的實踐證明,融資擔保也是促進中小企業成長的一條有效途徑,但也由于監管缺失,造成危機不斷。究其原因是我國金融監管實行的是分業監管模式,銀監會統一監管全國銀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信托投資公司及其他存款類金融機構、大型融資擔保公司;證監會對全國證券、期貨市場實行集中統一監管;保監會統一監管全國保險市場;而典當行、拍賣行、擔保公司的監管是地方工商局,小額信貸公司的監管是地方政府金融辦,這些則游離于金融監管系統之外。
(三)相關法律不完善
最早的民間借貸是基于熟人關系,是一種“人格”約束機制,資金用途主要以消費和小本商業經營為主。現在的民間借貸是資金提供者與需求者之間的關系,有的甚至變為“傳銷”模式,是中小型企業的主要資金來源。這些轉變導致傳統“人格”約束機制失效,雖然民法通則、合同法等法律法規為民間借貸的合法存在與發展奠定了法律基礎和制度環境,但目前我國法律體系中沒有“民間借貸”這一概念,適應新形勢的法律卻近乎空白。例如,沒有放貸人相關條例。
浙江商貿流通企業財務特點
(一)經營周期短且存貨流轉快
經營周期是指公司購得產品或服務,然后直接或加工后出售給顧客,如此反復的過程。批發和零售、餐飲業經營周期是從購進商品到銷售商品整個時期,倉儲、交通運輸業的經營周期取決于客戶需求。如倉儲業從接受倉儲貨物到出庫時間,交通運輸業取決于客戶要求運輸的距離,整個商貿流通業相對來說,其經營周期要短,存貨流轉要快。如以嘉興2008年經濟普查數據為例,批發、零售業的存貨周轉率為17.66次/年,住宿、餐飲業存貨周轉率為15.01次/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存貨周轉率為8.17次/年,而同時期工業的存貨周轉率為6.57次/年。
(二)盈利空間較大
流通是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橋梁和紐帶,是生產與生產、生產與消費者的中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消費決定生產,決定整個經濟運行過程,消費需求是社會再生產周而復始的起點。因此,商貿流通業已由社會再生產的末端產業變為先導產業,成為引導生產、消費和經濟運行的先導性力量,有一定的話語權,相比工業產業這類中間產業來說,商貿流通業具有較大的盈利空間。如以嘉興2008年經濟普查數據為例,批發、零售業的凈資產收益率達21.48%,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達15.37%,而工業的凈資產收益率才9.20%。
商貿流通業融資模式選擇
在當前普遍存在融資難的形勢下,不同行業需根據自身特征對傳統的融資方式(吸收直接投資、發行股票、發行債券、留存收益、銀行借款、融資租賃、商業信用)進行創新。以下根據商貿流通業的特點,分別從商貿流通業與金融機構、客戶、行業及政府等協同創新方式來選擇相應的融資模式。
(一)與金融機構協同創新的融資模式
目前企業需要從外籌集的負債資金主要來自于銀行貸款,但現在銀行與企業卻出現了資金供需“兩難”境地,通過融資實現銀行和企業雙贏是突破“兩難”困境唯一出路。
1.仿效日本的“主銀行”制。主銀行是指對某企業來說,在資金籌措和運用等方面容量最大的銀行,并擁有與企業持股、人員派遣等綜合性、長期性、固定性的交易關系,從而對企業經營活動發揮著相當程度的主導作用。主銀行制的實行,使企業與銀行的長期持續經營成為可能,銀行與企業的長期穩定得到保證,促進了主銀行與企業的共同發展。在我國,銀行的利潤來源有存貸款利息差、中間業務收入、同行拆借、承兌匯票貼現利息收入、信用證、托管業務、買賣黃金和期貨、業務等,但目前其利潤主要來源是存貸利息差。銀行向企業提供貸款,企業所需資金除了自有以外,也主要是通過銀行來籌集。因此,銀行與企業之間更應該形成一種良好的共生關系,企業與其提供最多資金的銀行結成固定的交易關系,如形成相互持股或投資、授信業務合作、企業資金結算及存貸托管、信息對稱等銀企合作關系。
2.基于商貿流通企業的財務優勢與銀行制定不同的資金信貸方案。第一,基于購銷合同的資金信貸方案。商貿流通業經營周期短、存貨流轉快,如果流動資金不足,可以以交易的合同、訂單作為抵押獲得銀行信貸資金,雙方都沒什么風險,這種形式可稱為基于購銷合同的特定貸款。
第二,根據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確定不同還款方式的資金信貸方案。過去,銀行往往以企業的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等靜態指標作為是否放貸的主要評估指標,現在企業未來現金流也可以成為銀行放貸的重要考核指標。商貿流通業企業相比工業企業,其現金流動更加頻繁,項目一旦建成,在一定時期內后期投入也不多,即意味著現金流出較少,現金的凈流量也更多。商貿流通企業可以與銀行就其某個項目現金流量制定相應的還款時間計劃,促使雙方信貸合作成功。
第三,以高于社會平均資金利潤率收益部分雙方共享確定資金信貸方案。根據商貿流通業某些行業凈資產收益率較高的特點,以其高于社會平均資金利潤率的部分,企業與銀行達到一定的分成比例,來確定企業與銀行的信貸資金方案。
第四,基于抵押的多樣性資金信貸方案。在我國,一般將企業的不動產作為向銀行申請貸款的條件,但在歐洲復興開發銀行則對抵押采取了靈活方式,除不動產以外,還包括流動資產、個人財產和經營設備等。以動產抵押時,銀行只與借款人簽訂抵押協議,而不實際占有抵押品。我國可以學習國外這些好的經驗,如利用企業的應收賬款、訂單、股權、無形資產等質押融資。
第五,項目融資。利用一些市場潛力大、能帶動產業發展、具有集聚效益、科技含量高、投資效益好的優質商貿流通投資項目獲得銀行信貸資金。
(二)與客戶鏈協同創新的融資模式
商貿流通業是聯結生產與消費的中間環節,前后都為其客戶,生產者、流通者、消費者構成了一條客戶鏈。由于商貿流通業處于客戶的中端,可以利用其有利位置,向前獲得生產企業的產品,向后獲得零售商或消費者的資金,因此商貿流通業企業可以利用這種客戶鏈關系,采取一定的方式解決所需資金。
1.充分利用商業信用。商業信用是企業在正常的經營活動和商品交易中,由于延期付款或預收賬款所形成的信貸關系。由于商貿流通業的經營活動主要是商品買賣或提供某種服務,在經營過程中伴隨著經常性的付款及收款業務,因此可利用應付款和預收貨款等商業信用方式融資。具體做法是在不影響信譽的前提下延遲應付款的時間,預先收取付款方的貨款。
2.以項目融得客戶資金。將與客戶利益密切相關的經營項目作為一個獨立項目,以項目投資回報率或現金流量作為募集客戶資金的回報條件。
3.以股權出讓融得客戶資金。商貿流通業相對來說投資較少、效益快,因此可吸引與企業有著密切利益關系的客戶參與企業投資,按照“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的原則,依靠客戶興辦或控股。
(三)與行業主管、融資租賃等中介機構協同創新的融資模式
融資擔保為資金的供需雙方提供了一重保障,但由于現有融資體制不夠完善,同時也帶來很大風險和不少糾紛,傳統的融資擔保方式已難以適應當前體制現象,必須由行業主管部門或第三方中介機構架起資金供應者與資金需求者之間的橋梁。
1.利用浙江省商貿流通業的專業市場優勢,以行業主管部門或協會牽頭成立融資擔保協會、融資服務平臺等機構,企業、銀行入會,抱團增信,減小風險。這種舉措已在我國某些省份成功運用。例如,長沙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由于園區企業規模小,單個企業達不到銀行放款要求,2009年6月,基地管委會拿出300萬元成立了園區企業互助擔保協會,采取企業貸款貼息、提供風險補償金及獎勵基金等形式,組織企業成立互助協會,以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3年來,企業互助擔保協會積極協調銀企關系,充分發揮融資擔保功能,先后為企業提供融資服務64筆,為企業融資3.17億元,會員規模從成立時的17家增加至25家,合作銀行從開始的一家擴張到多家。商貿流通業中的很多行業,由于固定資產少,沒有固定資產抵押,很難從銀行渠道獲得貸款融資。可成立商貿流通業融資中介平臺機構,從事商貿流通企業的融資、融資擔保等業務。
2.通過融資租賃機構融通資金。對于商貿流通業投資金額大的固定資產投資可以采用融資租賃方式,比如大型綜合性的商貿流通園、商貿集市、商業廣場、專業市場等的設施建設,可以通過融資租賃方式解決所需資金,讓具有一定實力的融資租賃公司承建商貿流通業的專業市場,再以融資租賃方式出租給商貿流通業的企業。
總之,解決商貿流通企業的融資問題不僅需要從資金供應者和需求者雙方改革與完善,而且還需要借助政府、行業的監管和支持,另外可以多學習國外成熟經驗,大量建立中小企業風險基金、小型銀行和小額貸款公司,豐富和規范草根金融體系,切實解決企業融資難題,降低整個社會的融資成本。
參考文獻:
1.浙政發〔2011〕44號.浙江省商貿流通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浙江省政府網站,2011-7-10
2.浙江.中國銀監會網站,2012-2-28
3.企業缺錢貸不到 銀行有錢放不出 信貸難題如何破解.浙江省商貿業聯合會網
4.杭州擔保圈危局引爆 600民企緊急求助省政府.21世紀經濟報道,2012-7-17
5.2008嘉興經濟普查年鑒.中國統計出版社,2010
6.李愛香.中、日銀行體制的比較及啟示.統計與決策,2010(12)
7.300萬投入撬動3億元融資.人民網,2012-7-16
(一)、貫徹執行國家、自治區及*市關于商貿流通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制定*區商貿流通發展規劃。
(二)、研究提出流通體制改革意見,培育發展城鄉市場,推進流通產業結構調整和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化流通方式。
(三)、負責對*區各種經濟成分的商貿流通企業實施宏觀管理和指導,研究擬定現有商業企業的改革與發展的意見,推進現代化企業制度的建立,指導企業實施戰略性改組改造。
(四)、負責全區流通領域的行業管理,包括從事日用工業品、副食品、服務、旅游、進出口的經營活動。監測分析市場運行和商品供求狀況,組織實施重要消費品市場調控和重要生產資料流通管理。
(五)、負責全區商貿流通領域的對外開放、招商引資工作,協調指導商業企業的招商引資活動,幫助商業企業申請項目,爭取資金。
(六)、研究擬定規范市場運行、流通秩序和打破市場壟斷、地區封鎖的政策措施。對煤炭和成品油市場經營業戶的資質進行初審,對其經營場所進行整體規劃、合理布局。
1、組織實施煙、酒等重要消費品市場調控和監管,對煤炭、成品油、散裝水泥等重要生產資料的流通管理。
2、負責對拍賣、典當、租賃、醫藥流通、民爆器材經營流通、舊機動車交易、廢舊鋼材等舊貨流通行業業戶的資質進行審查并對其業務指導和管理,監督其依法經營。
3、負責全區畜禽屠宰市場的規劃、審批和管理。
4、負責全區綜合市場、專業市場、集貿市場等各類市場建設的規劃和審批及各類市場物業的規范和管理。
5、負責全區危化品經銷行業的規劃、管理或備案。
(七)、分析研究國際、國內貿易政策,提供區內外貿易、進出口貿易信息并組織相關活動,指導并幫助企業按國際化標準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爭取商品出口配額,解決貿易爭端。
(八)、負責外經貿發展促進資金、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項目的申報和管理;協調辦理出口退稅工作;指導外經貿企業的會計、統計業務;收集、分析、對外經貿信息和信息咨詢服務。
(九)、代表區政府協調海關、商檢、外匯管理、國稅等中區直部門落實有關外經貿企業的優惠政策。
(十)、承辦*區人民政府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交辦的其它工作。
2、全區商貿流通及服務業的基本情況
到*年全區各類商業網點達1.98萬個,其中:城區網點15268個,農區網點4450個;商品交易市場38個(含4個在建市場),交易額66.9億元,其中:城區市場22個,年交易額58.3億元,農區市場16個,年交易額8.2億元;年銷售額超億元的市場有8個;規模較大的業態形式有綜合、專業及集貿市場38個,連鎖超市60個,大中型百貨店9個。大型賓館10所。全區現有建成營業面積144萬平方米,其中:市區114.5萬平方米;商貿流通業從業人員有7.8萬人;新型商業流通業態正在形成,各類連鎖超市網點已發展到60多家,國內大型連鎖超市店、品牌店紛紛進駐*區,連鎖經營收入近10億元,年均增長90%,占城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由2000年的0.95%,增長到了14.5%。幾年來,隨著城市建設及環境改造的快速發展,社區商業也得到了長足的進步。
現代物流開始起步,多層次物流體系、多元化市場格局日漸形成。
全區個體商業實現營業額50億元以上,占全區批發零售貿易業商品銷售總額的80%以上,剔除石油、煙草等壟斷行業營業額,個體私營商業已經成為商貿流通業的絕對主力。
二、區商務局的重點工作
*區商貿流通業發展的總體思路。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主題,以增強城市綜合服務功能,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為核心,以推進流通現代化發展為重點,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調整業態,擴大規模,提高消費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充分發揮流通行業在我區經濟增長中的先導性作用,促進內蒙古東部商流、物流、信息流中心城市建設和社會全面進步。
1、打造蒙東商流、物流、信息流中心城市,做大作強蒙東物流園、工業物流園。以*物流園區為核心,加強物流信息整合,促進以信息化建設為重點的現代商貿物流業的發展;
2、要加快我區商貿流通業的發展,就要盡快制定行業發展規劃,在現代商貿流通理論的指導下,改變現有的商業網點布局不合理、企業規模整體偏小、業態雷同、服務功能不全、資源浪費現象嚴重的粗放式發展方式。我們認為,制定發展規劃,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高起點建設全國性商品批發市場。走有形市場與無形市場共同發展的批發市場體系建設路子。并建立適應商品特性的流通方式,按專業特點分層次組織批發市場。為此,政府要加強宏觀調控,避免出現重復建設、有場無市的局面,要改變現有的招商、擺攤和趕集等落后模式,充分發揮大批量集散、配送、加工、信息處理等現代物流功能;二是繼續構筑多元化的商貿網點建設投資格局。在政府的統一規劃和管理下,通過招商引資和調控投資導向,積極調動本地商人積極性,鼓勵各方按規劃要求參與商貿網點建設投資;三是加強軟件建設,強化商業網點建設監督、管理和服務體系,不斷提高商貿網點建設的現代化、規范化程度,提升商貿流通品位;四是積極引進國際知名品牌連鎖企業,催生新型流通業態,加快流通活市進程。整個流通經濟以開放、激活零售業為重點,加快發展商業連鎖、超市、專業店、特許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會展營銷等新型流通業態方式。
3、根據科區商業網點建設的實際情況和國民經濟發展要求,科區商務局會同市商務局共同聘請北京時代澳商城市環境研究院完成了《*市城區商業網點規劃*-2010》編制工作,并經*市政府批準實施。
4、目前推動的重點工作
一是全面推動*區“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工作,加強農牧區商業網點建設改造力度,滿足廣大農牧民的生產生活需要。到*年底前,將有196個“農資農家店”以嶄新的面貌為廣大農牧民生產生活服務,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
二是協調、服務、建設好以華融五金建材市場及木里圖工業園區綜合物流園為代表的市、區重點市場物流項目。
三是著力培育以百貨大樓、金葉廣場、太平洋商業廣場、露天市場為主要構成的明仁大街城市商業中心,規范發展大中型零售商業網點。
四是著力培育以清谷新禾、萬順達淀粉、威世國貿、興合化工、富鏵農業等外貿企業為主的出口創匯能力,特別是要改善出口產品結構努力提高加工貿易在出口總值中的比重,提高出口產品質量檔次,逐步改變我區“大內貿,小外貿”的局面。
為加快*商貿流通業的創新和發展,以現代商貿流通業提升社會經濟的整體運行效率和市民生活質量,營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發展優勢,現就大力發展現代商貿流通業提出如下意見:
一、“十五”期間商貿流通業的發展目標
“十五”期間,商貿流通業的發展,要努力實現從“小商人”向“大商人”的轉變,從傳統商業向現代商業的轉變,從傳統服務業向現代服務業的轉變;商貿流通業在我市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進一步提高,整體布局更加合理,業態更加豐富,企業的競爭實力不斷增強,人民的生活需要得到更好的滿足,初步建成與現代化國際性城市相適應的區域性商貿中心。具體目標是:
(一)形成較為完整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
建設若干融購物、休閑、娛樂、餐飲、文化功能于一體的10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購物中心,開發和完善若干區域商業旺區和特色商業街,新型社區商業基本覆蓋主要居民區。形成以連鎖商業服務組織為主體,旺區商業和社區商業合理布局的現代城市零售商業體系;構筑工商結合,內外貿結合,以現代批發組織為主體、交易方式現代化的批發采購體系;發展以第三方物流服務、大型連鎮企業配送和“產加銷”一體化專業配送為主體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
(二)打造一批有市場競爭力的商貿龍頭企業。
以華南地區乃至全國市場為目標,打造一批核心競爭力強的大型商貿流通企業,包括:年營業額在50億元以上的商業零售連鎖企業、年營業額在10億元以上的餐飲連鎖企業、年營業額(流轉額)在100億元以上的大型批發市場、采購分撥中心和商品批發配送中心,以及年營業額在5億元以上的現代物流配送企業。
(三)繼續擴大連鎖經營的規模和領域。
實現連鎖經營業態、業種和連鎖店鋪數量大幅度增長,到20*年基本確立連鎖經營在我市商貿流通業中的主體地位,連鎖商業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50%以上。
(四)商貿流通企業信息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80%以上連鎖經營企業普及以條碼技術、商品分類編碼技術為主要內容的數據流通標準化技術,以電子收款機、前臺交易數據管理信息系統、決策支持信息系統為主要內容的信息化管理技術;大型商貿流通企業建立以數據庫為核心的決策支持及運營系統;大型專業批發市場普遍應用電子商務。
二、“十五”期間商貿流通業的發展重點
為實現以上目標,“十五”期間我市商貿流通業的發展要抓好以下重點:
(一)加強商業基礎設施建設。
1.興建大型購物中心。重點推動市中心區南中軸大型商貿購物中心、華潤新城、中信城市廣場等具有國際水準的商業設施的建設,形成具有較大區域性影響的新型商業中心。
2.完善現有的商業旺區,開發新的商業旺區。繼續完善老東門商業步行街、華強北商業街和人民南路商業區等商業旺區的配套建設,開展華強北商業街二期工程和人民南路商業區交通環境整治的建設工作,開發建設南山、寶安、龍崗等新的商業旺區。
3.建立健全特區外區鎮的商業設施。按照中等城市規模,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寶安、龍崗兩區的商業服務設施,啟動實施“名店下鄉”工程,引導和鼓勵具有實力的各類連鎖企業到各鎮布點,推廣現代商貿流通模式。
(二)大力推廣連鎖經營。
連鎖經營是指企業經營若干同行業或同業態的店鋪以同一商號、統一采購配送、統一經營管理或授予特許經營權方式組織起來,共享規模效益的一種先進的經濟組織形式。它對擴大流通規模,提高流通效率,規范流通秩序具有重要意義,要在商品銷售和服務領域廣泛推廣。
1.提高連鎖經營企業規模化、規范化水平。要按市場經濟規律加強對連鎖企業的引導,完善政府服務功能,創造有利于連鎖經營快速發展的市場環境,支持企業開展資本經營、戰略合作和業務重組,培育發展一批以*為總部、跨地域發展的大型連鎖企業。
2.擴大連鎖經營領域。連鎖經營要從目前主要經營日用百貨、食品、餐飲、燃油和藥品等領域向家電、家居、圖書、音像制品、裝飾材料、汽車、生產資料等產品以及運輸、快件、旅游、維修、家政、個人服務等服務業領域發展。
3.支持連鎖經營向多業種、多業態發展。鼓勵采取直營、加盟、特許經營等多種連鎖方式,積極推進連鎖經營在不同領域采取綜合店、專業店、便利店等多業態發展和業態創新。
(三)努力提高批發業現代化水平。
1.促進傳統批發市場向現代化轉變。要依托*的產業優勢和市場優勢,發展一批具有鮮明專業特色和較大區域影響,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具有物資集散、信息、價格形成以及制定標準、促進產銷、物流服務等多種功能的批發市場。要推動批發市場交易主體由個體商戶為主向公司企業為主轉變,積極推進競買制、拍賣制和電子商務等新型交易方式,走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相結合的道路,擴大市場的輻射范圍和交易規模。
2.鼓勵批發組織和服務創新。扶持一批大型專業批發市場的經營者和大型批發商向外地拓展,形成批發業的連鎖經營。鼓勵批發業發展社會化、專業化物流配送業務,推動工商、農商結合,發展采購分撥和商品批發業務。
(四)促進會展業的進一步繁榮。
我市較為完善的城市服務功能設施和較強的綜合經濟實力,為發展會展業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高交會”的成功舉辦,給*會展業的發展帶來了良好的契機。要抓住機遇,進一步促進我市會展業的繁榮。
1.依托優勢產業,培育品牌會展項目。要圍繞我市高新技術產業、優勢傳統產業,利用我市口岸優勢和城市輻射力,用5年時間做到重要行業基本都能開發和培育1—2個具有國內以至國際影響的名牌展。
2.加快新的會展中心建設,完善會展業的管理體制和展館經營機制。
3.壯大會展組織,提高辦展水平。鼓勵本市會展企業、行業協會和各類其他機構,開拓展覽業務,培育著名會展組織,加強國際、國內拓展力度,加強城市展會宣傳,吸引國際、國內會展商來深舉辦會展。
4.支持我市工商企業組團外展,拓展國際國內市場。
(五)加快現代物流業的發展。
現代物流業是“十五”期間我市三大支柱產業之一,要加快發展。
1.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展開筍崗一清水河、鹽田港區、機場航空、前海灣、平湖、龍華六大物流園區的建設,完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網、物流信息平臺,為倉儲理貨、采購分撥、商品配送的發展提供優良的基礎條件。
2.擴大現代物流市場需求。積極引導工商企業專注核心業務,將倉儲整理、零配件和產成品配送等物流服務外包給專業公司;通過發展多種形式的連鎖經營、社會化專業化的配送、大型批發采購分銷網絡等現代商業組織,形成大規模的商流,并為現代物流提供廣闊的市場。
3.重點培育物流市場主體。要大力支持第三方物流、大型連鎖企業和大型工業企業配送物流、以及社會專業批發配送物流業務的發展,催生一批大型現代物流企業。
三、加大對現代商貿流通業發展的政策扶持力度
(一)改革行政管理辦法,扶持連鎖經營的發展。
一、發展目標
加強規劃引導和體制創新,以推進我區商貿流通業的快速、健康和可繼續發展為目標。促進商貿流通業規模不時壯大,凝聚力和輻射力進一步增強。結合“最佳人居環境區”建設,構建科學完善的商貿流通業服務網絡,促進社會消費,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2%
二、工作重點
(一)構建商貿流通網絡。本著以人為本、結構合理、突出特色、適度超前的原則,構建我區城鄉商貿流通網絡體系。重點建設以下區域商業中心:城(北區)商業中心、陳(省體育中心區域)商業中心、寨(路北環立交橋)及周邊商業中心、區商業中心及鎮、鎮商業中心。利用城中村改造和房地產開發的有利契機,重點規劃建設以服務一定區域居民消費為主、功能完善、具有特色的商業中心。結合城鄉一體化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快發展以便民、利民為宗旨的社區商業服務網絡和農村商業服務設施,方便大眾消費。
(二)加快推進特色商業街建設。依照“合理規劃、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原則。各街道要從本區域的實際動身,開發各種特色商業街。要順應消費需求,圍繞北城、行政中心、省體育中心、主要景區,規劃建設高起點、高品味的特色美食街、休閑購物街、文體商品一條街等特色街區,打造省會北區新休閑中心,促進我區特色商業街的繁榮和發展。
(三)進一步優化交易市場布局。積極推進市場交易園區建設,壯大商貿物流業產業規模,重點推進路汽車交易園區、農產品交易園區、王砦副食品市場交易園區。規范發展連霍高速下道易園區,壯大中州大道沿線的家具批發、汽車及汽車配件等物流配送產業。利用城區交易市場向三環外遷移的時機,規范發展汽車及汽車配件、建材家具等為主的市場交易園區,進一步提升我區交易市場的輻射能力。結合我區集貿市場現狀,積極引導集貿市場實施市場升級改造。鼓勵批發市場積極引進物流配送、電子交易等現代流通方式,加快市場由激進經營方式向現代經營方式轉變,不時完善市場功能,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本錢,擴大市場影響。
(四)大力發展大眾化餐飲業。把發展大眾化餐飲作為滿足居民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增加社會就業、促進社會和諧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充分利用我區休閑旅游資源。培育一批特色農家樂餐飲企業,不時提高農家樂餐飲的規模、質量和服務水平,打造市飲食特色品牌,真正實現“近郊休閑哪里去,北部游積極規范發展夜間消費市場,營造良好的夜間消費環境。增加更多適合夜間消費的場所,完善都市服務功能,增強鄉村活力、親和力和吸引力,引導和促進消費,滿足市民消費需求,繁榮和發展夜間經濟。
(五)積極發展社區商業服務網絡。加強商業示范社區的創建工作,以點帶面,加快社區商業網點建設步伐。結合城中村改造和房地產開發,進一步加大指導力度,對于新建社區和進行改造的村莊,合理規劃商業服務設施,建設充分的商業用房,不時完善社區商業服務功能,方便居民消費。開展超市進村活動,辦好村村有便民超市的民心工程。依照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政策扶持的原則,實現日常消費不出村,方便村民,增加消費。全區每一行政村要建成一家規范化的便民超市。
三、政策措施
(一)加強領導。各街道及相關單位要提高認識,把加快商貿流通業發展放在建設“最佳人居環境區”突出位置,成立相應組織,切實加強對此項工作的領導。同時要突出重點,科學規劃,制訂工作方案。區政府將把發展商貿流通業做為一項長期主要的工作來抓,并納入年終商務指標考核。建立完善的考核機制,強力推進,狠抓落實,確保實效。
不同經濟社會的發展階段,其所對應的商業運作模式也不盡相同。以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為例,當時的一套模式對于國民經濟的發展、各地方經濟的創新變革,的確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1]。然而,時代不斷變化、社會不斷進步,在當今全速發展下的互聯網信息時代,傳統的商貿流通模式早就不再適應新市場經濟環境下的具體要求。以先前幾年我國中西部地區和東部沿海地區的商貿流通發展差異來看,也恰恰體現于此。包括像物流倉儲、交通運輸、零售批發等,由于現行體制的束縛,均無法將效應度發展到最大最優狀態。與此同時,又必須要深化對商貿流通產業的認知,尤其是要肯定其對城鄉統籌發展、城市和農村物流體系成熟建設的重要性。因為商貿流通業是整個商貿市場的中間環節,是聯結商品生產與消費的關鍵口。
一、二元經濟結構下推進城鄉商貿流通物流一體化發展的現實意義
首先,推進城鄉商品流通一體化,這是加速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首要前提。眾所周知,無論是在任何一個歷史時期,社會的發展均是圍繞著經濟而來的,包括政治、文化、地域行政等,也均是以經濟發展程度為中心[2]。同理,無論是在上世紀還是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或者是現在以及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村鎮地區與城市地區的差距都將是全方位的,但卻有規律可循,即區域經濟。反過來解讀思考,通過加快經濟間的雙向融合,并不單單以縮小經濟差距為主,而是以持續擴大和增加不同區域的經濟總量和人均收入為準。基于此,綜合比較之下會發現,商貿流通業作為國民經濟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理所應當繼續發揮和施展出這種整體帶動效應。通俗點來理解,就是在城鄉區域一體化的經濟趨向之下,想方設法破除二元經濟結構的限制[3]。因為城鄉與鄉村之間所進行的一切商品交換活動,主體是商品,載體則是商品流通市場。相對于城市,農村商品市場則更需要城市這一合作平臺來發展自己、完善自己,特別是在國內部分地區農村經濟比較落后、艱苦的條件下。總之,城市為農村提供相應的技術與理念上的服務,而農村市場又可以反哺城市市場,最終有助于破解城鄉商貿流通二元經濟結構。其次,加快推進城鄉商品流通一體化發展進程,不僅是我國在新時期“擴內需、保增長、促發展”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經之路。目前,我國農村居民占到全國總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左右,但是農村消費市場卻只占到了城鄉總消費的15%-20%(可能更低,詳見下述表1)。在這種情況下,其中的問題顯而易見,總的來評價就是農村市場消費力不足。正如第一條所言,歸根到底還是在于經濟發展的差距性。所以,促進農村居民收入增加,這才是最關鍵的。作為地方經濟發展先導性地位的商貿流通業,只有做到城鄉商貿一體化的新格局,才能重構一個相對公平的市場平臺、環境,最終才有助于增加農村居民收入[4]。在另一方面,加快推進與實現城鄉商品流通市場一體化,有助于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一步縮小或者在計劃期內消除二元經濟結構下存在的城鄉差別,破解城鄉二元經濟機制,建立并完善城鄉一元經濟發展結構。
二、我國城鄉商貿流通業發展現狀
具體來看,在城鄉二元經濟結構下,全國各地城鄉商貿流通業發展過程中遭遇到了阻礙性因素,重點呈現為兩點:其一,城鎮化發展的滯后性。簡單來理解,城鎮化建設實際上就是一個區域性的發展歷程,即以城市為中心,周邊的村鎮地區緊緊圍繞在外,形成一體化的城鄉經濟體。然而現實并非如此,尤其是我國中西部地區,與東部沿海城市相比,這一問題弊端非常顯現。正是由于城鎮化發展水平的滯后,直接限制了城鄉商貿雙向流通、經濟一體化和統籌發展。正如前文所言,這種差距是以經濟為中心的全方位差距,包括收入差距、產業差距、市場差距等,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才能在城鎮化的發展帶動下,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包括農產品標準化生產、農副產品質量控制成本管理等多方面。其二,滯后的經濟體制下各項保障機制失靈嚴重。各階段、各節點的缺陷被不斷暴露出來,且負面影響也會越來越大。由此也可直接認清并肯定城鄉商貿雙向流通體系構建的必要性和現實意義。其市場目標旨在改善、解決城鎮化過程中突出的二元經濟結構。轉惡性為良性,變被動為主動,將原本對立分割的城市與鄉鎮兩個商貿市場重新統一起來。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從源頭上在未來一段時期內消除“大生產和小市場”現象。當然,當下現實困局還是非常顯現的,因為農村市場始終處在一個絕對的劣勢,不但不能將預期目標實現,反而會持續加劇城市與農村間的這種差距[18]。
三、實例探究——以山東西部地區城鄉商貿流通業發展為例
(一)現狀概括
截止到2014年,山東西部六市(聊城、菏澤、棗莊、臨沂、德州、濟寧)人口達到了4500萬,占到了全省總人口的47%左右,該區域面積為67179平方公里,占到了全省總面積的43%。在2013年和2014年,山東西部六市生產總值占到了全省的29%、31%。首先,我們來看一些該區域產業布局、經濟結構等,當前區域內整體性發展布局比較合理,包括人口分布、產業布局、城鄉就業、社會福利、商貿零售等基礎配套設施等,均逐步同步提高。目前在發展商貿流通以及農產品物流模式建設方面,基本形成了以中心城市、縣城、鄉逐級分層的階梯式、錯落式的發展布局。再加之當前該區域城鎮化進程加快,可以預計,在“十三五”發展期間,區域內商貿流通業基本可以保持一個穩固而又持續的發展態勢。但是,在該區域內存在一個全國性的問題,即城鄉商貿流通市場之間的隔閡問題,具體呈現為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在這種情況下,城市與農村市場之間就會過多的被隔離開來,不利于當地城鄉協同發展。
(二)基于協同創新的城鄉雙向商貿流通農業物流體系建設
1.完善城鄉商貿雙向流通制度
持續推進新型城鎮化,正如前文所言,區域經濟的發展、商貿流通體系的建構,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它們有目標、有策略,也需要一個大環境。只有將城鄉雙向商貿流通及農業物流體系革新發展與整個經濟社會的建設鏈接在一起,才能最大限度增強這種保障性。即不斷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制定統籌發展機制方案。對于當下最現實的問題,在上述也多次提及闡明過了。雖然近十年間一直被關注、改造,可是現實始終是現實。今后需要做的就是,挖掘出問題矛盾的本源,從淺到深逐層探尋。以近幾年為例,城鄉一體化進程受阻,這是最前沿的問題。在這種情形下,以經濟為中心的各項機制建設與推進實踐,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影響,即本質還是在于現存的城鄉商貿二元經濟結構。在實際推進革新中,立足于本地實際,雖然無法完全確保市場平臺的公平公正性,但至少要保證在新環境下農村和城市的發展機制作用是同等性的,即所能夠獲取到的發展基礎及其市場發展空間。因此,相當程度上可使得農村地區形成規模化生產,繼而最大限度降低農戶生產的分散性,方能加速實現雙向可循的農村物流體系。總的來看,對于該領域的創新發展,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有助于更全面、更具針對性依據并把握市場發展規律,借此采取一系列的踐行舉措,想方設法增強城鄉商貿市場一體化的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所以,能夠帶來的最直接改觀,即降低商貿流通和物流配送服務中各個環節的成本消耗,而成本控制則是商貿物流管理活動中較為核心的一個控制節點。
2.優化農村農產品流通體系
農村商貿市場發展的滯后性,直接限制了城鄉商貿雙向流通、經濟一體化和統籌發展。正如前文所言,這種差距是以經濟為中心的全方位差距,包括收入差距、產業差距、市場差距等,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才能在城鎮化的發展帶動下,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包括農產品標準化生產、農副產品質量控制成本管理等多方面。但是,在筆者看來,農村商貿市場的這種滯后性,并不能完全歸咎在農村自身。關于其中的緣由,在這里暫不多加累述。總之,農村市場幾乎一直處于一個劣勢的位置,這是農產品流通體系和物流配送常出現缺陷的根本原因。因為經濟社會是不斷進步發展著的,傳統的一套商業運作模式顯然不再適應新市場經濟環境的內質發展性。同理,無論是在資本、人才、技術等層面,在城鄉雙向商貿流通產業體系建構中,拋開固有的差距,值得肯定的是農村生產各領域的進步。包括資本、人才、技術等等,在多方的共同作用之下,也使得農產品商品率不斷提高。再者就是城市商業經濟的發展,與農村農產品流通的聯動效應,因為城市居民對于農產品需求日益擴大,包括消費規模以及產品質量等多方要求,均變得越來越嚴格。當然,這也是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競爭體現。不過,這些只是人們的構想,或許在今后短短的幾年內可以實現,也許是未來五年、十年都無法達成的。但當下的棘手難題必須要正視和解決,即農產品流通體系的缺陷性。因為正是由于這種缺陷性,間接使得農產品生產處于分散狀態,最終造成社會上農產品消費品與過度集中的城市商業需求矛盾尖銳化。故此,農產品流通體系必須要優化調整,而作為與上下游兩個始端聯系最直接的物流配送服務,則成為了最前沿的改革內容。在具體推進建設中,地方政府部門應當持續強化市場的監管力度,引導但不主導,適當行政放權,將市場機制作用盡情發揮。如此以來,各行業各企業可從集中生產環境下的商品市場分散開來,健全各物流中轉環節。例如“生產者產地批發商銷地批發市場農貿市場消費者”。
3.始終以統籌城鄉區域發展為中心,有效銜接各產業價值鏈
關鍵詞: 上海;商貿流通業;競爭力;評價;分析
Key words: Shanghai;commercial and trade circulation;competitiveness;evaluation;analysis
中圖分類號:F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2)33-0159-02
0 引言
近年來,商貿流通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不斷發揮重要作用,他反映著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水平以及社會進步程度,上海作為中國的第一大繁華城市,其商貿流通業的競爭力為帶動經濟的發展和繁榮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商品過剩的今天,商貿流通業在商品生產、銷售、消費這一系列環節中扮演一個連接的職能,擔負起了提供消費渠道,刺激生產的職能,在當前我國消費需求不足的背景下,通過運用科學有效的途徑提高商貿流通業競爭力,不僅能有效提高自身的發展,也能帶動整個經濟的飛速發展。
1 什么是商貿流通業
商貿流通業是執行流通商品的那些行業,這里主要包括:餐飲業、物流業、批發零售業等等,這些行業既為消費者提供了消費渠道,提供了便利,又刺激了企業生產,帶動了經濟發展。
商貿競爭力是指一個地區在本地區內的商業輻射力,以及對產品的集散力,提高產業在某一地方的地位,并使本地區企業獲得優勢的競爭力。
2 商貿流通業競爭力的評價分析
評價商貿流通業的競爭力是一項系統性工作,不僅要多方位衡量這一產業的現實狀況,還要對其發展以及能力做出綜合評判,在這基礎上采用科學的評價方法和確鑿的整理數據,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地對競爭力加以評價。
商貿流通業競爭力評價標準體系要秉承多方位、多角度、體系性和實用性等基本要點,還要特殊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著重調查當地商貿流通業的覆蓋規模,它是特殊的規模性產業;其次,要重點關注業態與營業方法的創新,其中業態發展水平直觀地反映了當地商貿流通業的發展狀況;再次,商貿流通業屬于第三產業,所以在評價時一定要和當地經濟發展環境尤其是國民經濟發展狀況緊密聯系起來。
流通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不僅能體現出流通現代化的內涵而且還要體現出全局商品流通領域的效率變化,甚至流通各個行業、企業的發展情況,建立起不僅能進行國際比較,而且符合我國國情的流通現代化和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以及流通狀況跟蹤監測體系。這一體系的建立要本著全局性、層次性和發展性的原則,下面以上海市為例,建立一個反應地區流通業競爭力的科學評價體系,展示出了影響流通業競爭力的四大主要因素,十四項指標。
2.1 建立商貿流通業評價指標體系的依據 首先,商貿流通業屬于第三產業,所以,評價其競爭力要參考當地經濟的發展;其次,商貿流通業評價指標主要選取批發業、零售業、餐飲業等商品流通行業;再次,一個地方流通業的發展程度與其流通企業的成長與發展密切相關,由于企業是市場的主體,是決定某一行業發展的重要決定力量,甚至可以說企業的興衰直接影響到流通業的興衰,所以,流通企業的發展態勢也體現在評價指標的選擇中。
2.2 合理探析評價指標 上海市商貿流通業競爭力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總體覆蓋了區域流通業發展的重要方面,這里所選擇的指標具有典型特征,能代表性地說明流通業的發展狀況,由于市場集中度、流通業態結構這兩項在相關指標的選擇比較麻煩,很難進行定量分析,然而,企業資本運營能力是企業內部競爭力的研究,應該由企業自身去分析解決,所以,本文從流通業全局發展的角度出發,著重討論了流通業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有利影響以及做出的巨大貢獻,現選擇四個主要一等指標和十四個具有典型特征的二等指標。
接下來要對四個一等指標以及所覆蓋內容加以分析:
首先,市場環境指標主要關注本地市場發展的諸多根本條件,基礎設施的建設、經濟對外發展程度等等,以上這些都是促進流通業發展的前提條件和有利因素。
其次,規模指標主要反映行業發展狀態和營業方法的創新,能夠體現出區域流通業的發展狀況,例如:批發零售業和餐飲業這些行業的經濟增長數量,在這一行工作的人數,達到一定規模的企業的數量等等。
再次,貢獻指標主要衡量流通業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貢獻。這其中含有對GDP的發展所作出的成就,以及對當地就業人數上升所做出的成績,以及對增加政府稅收所作出的貢獻等等。
最后,成長與效益指標主要考察本地流通行業的發展規模、發展動向和趨勢以及長期的發展潛力,例如:流通業的發展的經濟增加值、企業發展的利潤率以及流通業就業增長水平,這些反映出了流通行業發展走勢,流通業的利潤指標,以及這一行業的發展前景。
3 上海市發展商貿流通業的有利條件
首先,上海市商貿流通業存在一定的規模優勢,其規模范圍已經超出全國平均水平,這種規模優勢主要表現在商品交易量方面,上海市歷年的商品交易總額在全國范圍內都名列前茅。在以絕對量為重要評價標準的規模,國際化程度和社會經濟水平三個準則層上,上海市都達到標準。
其次,消費需求旺盛,最近幾年全上海市社會消費品零售業發展勢頭良好,零售業總額持續穩定增長,例如:在08年消費品市場銷售火爆,整個城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91.2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6.9%,從行業構成來看,批發零售業持續增長,餐飲業發展連續火爆,營業收入增幅明顯超過其他行業,始終保持領先水平。其主要原因是大量外來人口積極涌入上海市,由于生活需求,大大增加了對消費品的需求量。
再次,善于運用優勢地理位置,是上海市商貿流通業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上海處在長江三角洲的中心位置,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巨大的經濟輻射作用,都使上海市成為經濟活動最為活躍的商業中心,以內陸經濟腹地為依托,加強海外交往,都大大帶動了上海的批發零售業和餐飲服務業的發展,從長期目標來看,上海將成為“長江三角洲”城市發展的主要動力,通過經濟輻射使更多的周邊城市收益,進而帶動整個中國商貿流通業的繁榮。
再次,上海市從擴大商貿流通業規模,提高服務質量等方面開發市場潛力,提升商貿流通業的市場競爭力,同時,城市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該地商貿流通業競爭力發展,上海市地區城鎮人口遠遠高于農村,所以,導致上海市整體購買力比較高升,上海市居民收入水平較高也使上海市超級市場火爆盈利,商品快速暢銷。所以,一定要采取手段切實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城市化水平,提高流通業服務質量等方面來切實拓展上海商貿流通業的發展。
最后,規范整頓市場秩序,創造健康市場環境,要想整頓市場秩序就一定要加強執法監督力度,嚴厲打擊不合法的產品生產企業,維護好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積極營造一個健康、穩定的商貿流通環境,讓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買的放心,用的舒心,增強消費者的消費信心。
同時,上海當地經濟發展持續高速,形成了長江三角洲這一著名經濟中心,其流通商品的品種之多,樣式之全,服務方式的多元化,服務水平的提高以及銷售方式的不斷創新都成為上海商貿流通業競爭力飛速提升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上海是全國科技最發達的商務中心,利用先進的現代信息技術才能提高服務質量和流通速度,上海擁有高級人才資源,他們懂得豐富的專業知識、精通國內外貿易投資規律,又懂得連鎖經營,這些都有效促進了上海商貿流通業的迅速發展。
4 總結
綜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上海市商貿流通業在經濟總量和經濟結構上的發展上都大大超越了全國平均水平,新型業態占據較大比重,批發零售業迅猛發展,餐飲服務業持續火爆,上海已經成為全國商貿流通業的重點與核心,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流通環節多,戰線長,效率低下等問題,要想使商貿流通業快速發展,就必須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水平,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合理調整戰略結構。
參考文獻:
[1]張名舉.主成分分析在小城鎮經濟輻射區研究中的應用[J].經濟地理,2006(5).
二、積極支持商業服務業網點優化和現代物流業發展,提升商貿流通業整體水平
一是各金融機構要繼續支持秦州大眾路、麥積商埠路兩個核心商業區發展,促使其提高集聚程度,完善服務功能,提高設施品位。同時,積極投入資金,全面改造和升級主要街道上的低檔次雜貨店、小百貨和食品店,改善配套設施,提升網點檔次。積極支持特色商業街建設,扶持“老字號”創新發展。著重支持和發展具有現代商業氣息的專業店、專賣店和以經營生活日用品、副食品為主的連鎖便民店、連鎖超市,突出品牌經營。對于上述方面的貸款需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在做好充分調查和前期論證的基礎上,依據市場規則,搞好融資服務,在貸款利率浮動范圍之內實行較低的優惠利率。
二是進一步支持物流園區建設。對秦州西十里、麥積甘泉兩個物流園區建設中的資金缺口,各金融機構要給予積極的支持,努力把園區建設成為集倉儲、配送、貨物托運、信息服務為一體的現代物流中心。
三是促進批發市場的健康發展,使其成為我市商貿業的重要增長點。各金融機構要密切關注各批發市場的改造整合,對有較好經濟利益和發展前景的批發市場,其遷移、改造升級中的資金需求要給予積極支持。
三、積極推動農村商品消費流通體系的建設
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進一步擴大“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家店覆蓋面。對于農家店建設、運轉中存在的貸款需求,各金融機構要給予積極支持,適當降低貸款門檻,簡化貸款手續。支持農村商品配送中心建設,使其商品采購、儲存、加工、編配、調運、信息等服務功能得到有效發揮。積極推動“農超對接”,支持大型連鎖超市、農產品流通企業與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建立農產品直接采購基地,培育自有品牌,促進產銷銜接。繼續推進農業生產資料連鎖經營,重點培育大型農業生產資料流通企業,保障市場供應。做好“家電下鄉”、“農機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中的金融服務工作,金融機構在辦理“下鄉消費貸款”時要遵守貸款手續簡便、利率優惠的原則,對涉農商貿流通企業的貸款利率,合理確定貸款利率的上浮幅度,支持其做大做強。
四、積極支持社區商業“雙進”工程,增強城市商業網點便民服務功能
一是配合政府實施“便民消費進社區、便民服務進家庭”的社區商業“雙進”工程和標準化菜市場改造工程,做好配套金融服務與信貸支持工作。
二是積極支持城市耐用品消費升級換代。創新消費貸款方式,引導社會形成科學消費、循環消費的模式。支持龍頭企業通過連鎖經營等形式,新建和改造一批統一規范的社區廢舊物品回收站點、專業化分揀中心和跨區域集散市場。鼓勵生產和零售企業開展“收舊售新”、“以舊換新”業務,帶動新產品銷售和資源節約。
中圖分類號:F721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5.17 文章編號:1672-3309(2011)05-38-03
從20世紀80年代美國勞動部國外經濟研究辦公室提交第一份正式的國家競爭力報告到現在,關于競爭力的研究一直是一個熱點問題,但是研究的重點大多處在國家層面上,直到1990年哈佛大學教授邁克爾?波特《國家競爭優勢》一書的出版,開始從產業角度研究競爭,建立了由6個要素組成的影響產業競爭力的“鉆石模型”,研究的重心開始向產業轉移。
本文借鑒邁克爾?波特的競爭模型和他人研究成果,本著系統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則,結合資料的搜集情況,選取6個一級指標(產業規模、產業結構、產業績效、產業增長力、產業生態、產業現代化水平)和16個二級指標,對重慶商貿流通產業競爭力進行分析。
產業規模主要考察商貿流通產業目前的總量規模和水平層次,主要包括商貿流通產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額、商品銷售額和規模以上企業數。產業結構主要考察商貿流通產業的內部結構是否合理,選取批零系數作為評價標準。 產業績效主要考察商貿流通產業的流通速度和創造經濟效益的能力,主要包括流動資產周轉率和總資產利用率。產業增長力考察商貿流通產業的增長潛力,主要包括商貿流通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商貿流通產業固定資產投資額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的比重和地區人均消費水平。產業生態主要考察商貿流通產業所處的區域環境,主要從市場建設和基礎設施角度來分析,選取億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場個數、運輸汽車擁有量、年貨運量和運輸線路長度4個指標。產業現代化水平主要考察流通現代化的發展情況,選取消費品零售連鎖率和零售業物流統一配送率兩個指標。
一、重慶商貿流通產業競爭力的實證分析
(一)各地區商貿流通產業競爭力的實證分析
1、分析方法
本文運用因子分析方法,因子分析方法是把多個指標轉化為幾個綜合指標的多元統計分析方法。由于影響商貿流通產業競爭力的評價指標之間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因此,必然存在著起支配作用的共同因素,可以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找出幾個影響過程的綜合指標,把綜合指標變成原來指標的現象組合,從而保證既保留了原始變量的主要信息,又抓住了主要矛盾。
具體數據分析和操作過程通過SPSS 17.0軟件來完成。樣本數據取自《2010中國統計年鑒》和各省統計局及相關網站,并根據分析的需要整理得出。
2、因子分析過程
首先是通過研究多個變量相關系數矩陣之間的內部依賴關系,找出能夠綜合所有變量的少數幾個隨機變量,稱為因子。然后根據相關性的大小對變量進行分組,使同組內的變量相關性較高,不同組的變量相關性較低。最后根據公共因子的得分和相對應的方差貢獻率進行加權計算出總的得分。
(1)變量之間的相關性檢驗
根據KMO樣本測度,0.675接近于1,巴特利特球體檢驗的顯著性概率0.000
(2)提取公共因子及公共因子說明
由相關矩陣計算得到因子變量的特征值、方差貢獻率和累計方差貢獻率。前4個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1,累計方差貢獻率達到82.873%,具有較強的解釋力度。因此,選取前4個因子來描述地區商貿流通產業的競爭力。
采用方差最大化方法對初始因子荷載進行旋轉,從旋轉后的結果可知,公共因子F1在商貿流通產業增加值、規模以上企業數、固定資產投資額、固定資產投資額比重、億元以上交易市場個數、運輸汽車擁有量和年貨運量、運輸線路長度上有較大的載荷,主要反映商貿流通產業規模和產業生態情況;公共因子F2在商貿流通企業銷售額、批零系數、商貿流通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居民消費水平上有較大的載荷,主要反映商貿流通產業結構和產業增長力因素;公共因子F3在商貿流通企業總資產利潤率、流動資產周轉率、消費品零售連鎖率上有較大的載荷,主要反映商貿流通產業效率;公共因子F4在零售業物流統一配送率載荷很高,反映商貿流通產業的現代化水平。
(3)因子得分及排名
用各個公共因子對應的方差貢獻率為權重計算各地區綜合得分,公式如下:
綜合得分F=32.57%*F1+32.072%*F2+10.77%*F3+7.46%*F4
計算結果表明,重慶商貿流通產業競爭力的綜合得分排在第18位,在西部12省中排名僅次于內蒙古和陜西。但就全國范圍來看,重慶商貿流通產業的競爭力還比較弱,同東部地區相比,差距依然很大。綜合因子F1排名為22,說明重慶商貿流通產業規模還比較小,產業生態環境還比較差,市場建設和基礎設施的水平還不高;綜合因子F2排名第8,說明重慶商貿流通產業不僅產業結構比較合理,而且具有很強的增長潛力;綜合因子F3的排名為6,說明重慶商貿流通企業流通速度快,盈利能力強,商貿流通產業效率較高;綜合因子F4的排名為20,說明重慶商貿流通產業現代化水平不高,在全國范圍內處于比較落后的水平。
二、促進重慶商貿流通產業競爭力提高的對策和建議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市場建設,提高商貿流通產業生態水平
商貿流通產業是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專門從事商品和服務的流通,它對地區基礎設施和市場環境的要求比其他產業更高。
截至2009年底,重慶鐵路營業里程為1317.7公里,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公路里程110950公里,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營運汽車24.51萬輛,只占全國平均水平的70%;億元以上交易市場107個,比全國平均水平少44個。重慶城鄉二元結構突出,“大城市、大農村”的特征明顯,農村的基礎設施水平更為落后,到2008年底,通村汽車數量只有8872輛,缺乏規范化的大規模交易市場。①基礎設施和市場建設不完善造成了重慶流通渠道不暢,運輸、倉儲等活動發展落后,嚴重制約著重慶商貿流通產業競爭力水平的提高,提高商貿流通產業生態水平勢在必行。
政府應加大商貿流通產業基礎設施和市場的建設力度,擴大財政在基礎設施和市場建設上的支出,并合理規劃建設的區域和力度,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在主城區域集中力量建成集鐵路、公路、水路和航空于一體的發達的物流體系,使得各種運輸方式可以形成網路,相互銜接;充分發揮物流園區的帶動作用,形成可供企業共同借助的交易平臺。在縣域和農村地區,加強農村公路和電網等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推進“萬村千鄉”和“雙百”兩項市場工程建設,改善農村的市場環境。
(二)加強商貿流通產業組織建設,提高產業規模化和組織化水平
2009年,重慶規模以上商貿流通企業3026個,實現銷售額4023.5億元,分別為全國平均水平的71.8%和60.5%,零售連鎖率只有19.5%,規模不大,組織化程度不高。②
提高產業規模化和組織化水平必須從企業著手:一方面應加大商貿流通企業的并購力度,鼓勵企業以參股、控股、兼并、重組等方式實現更大范圍的整合,優化商貿流通資源配置,調整現有商貿流通產業結構,以連鎖經營和物流統一配送為突破口,培育出一批擁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商貿流通企業;另一方面,以連鎖經營為紐帶,把中小型商貿流通企業組織起來,并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提高經營的規模化和組織化水平,鼓勵中小商貿流通企業更積極地參與市場競爭,促其創新與繁榮。
(三)進一步擴大內需,增加投資,提高商貿流通產業增長力
近3年,重慶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4.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7.2%,增長速度快,勢頭明顯。但重慶居民消費水平僅有8308元,只占全國平均水平的87.6%,內需明顯不足,居民消費潛力有待進一步挖掘。③在后金融危機時代,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依然存在,國內經濟回升和不利影響同時顯現,擴大內需是保證商貿流通產業增長的重中之重。
一方面,重慶要充分利用作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優勢,積極探索和深入研究城鄉統籌的各種體制、機制問題,積極推廣研究成果,打破城鄉樊籬,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有關研究表明,城市人口的消費是農村的2.7-3倍,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可以拉動最終消費增長約1.6個百分點。④另一方面,要著力于增加農民收入和提高農民消費,堅持把擴大農村內需作為重點,在農民消費升級、農村技術裝備水平升級、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跨越式發展、農民和農民工進程安居工程和農村金融創新等方面加大政策的扶植力度。
2009年,重慶商貿流通產業固定資產投資18.437億元,僅占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1.1%,不及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已經成為制約重慶商貿流通產業增長的重要因素。⑤
增加商貿流通產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勢在必行。一方面,借助打造重慶“一小時”經濟圈7312億資金注入的機會,進一步完善城區商貿流通產業的基礎設施和流通渠道。另一方面,加大對農村商貿流通產業的固定資產投資,用于農村商業網點和物流配送系統的建設。
(四)抓住發展機遇,發揮商貿流通產業的集聚效應和帶動作用
2010年6月18日正式掛牌成立的重慶兩江新區,旨在建成長江上游地區現代商貿物流中心,建成內陸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享受和浦東新區、濱海新區在土地、金融、財稅、投資等方面同樣的政策優惠。兩江新區的成立對于提高重慶商貿流通產業競爭力是一個黃金機遇。一方面,商貿流通產業可以借助兩江產業集聚帶來的規模效應和外部經濟,降低流通成本,促進區域商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更有效率地流動和聚合,改變流通要素過于分散的現狀。另一方面,兩江新區的成立將進一步促進生產和流通的互動。商貿流通企業可以按照市場需求引導生產的流向,調整制造業產品結構,使其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減少信息不對稱造成的資源浪費;商貿流通企業也可以通過向制造業進行市場定制,實現差異化競爭策略。
(五)培養人才,發展技術,為產業現代化提供智力和技術支持
根據Thodore W.Schults的人力資本理論,在影響經濟發展的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關鍵的,經濟發展主要取決于人的質量的提高,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比物質資本和勞動力數量重要得多。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2009年,重慶共有高等教育學府60所,在校研究生3.91萬人,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79億元,與2008年相比,增長了30%,占重慶全市生產總值的1.21%。⑥重慶正在逐年加大對人力資本的投入,但就商貿流通產業而言,高素質的專業人才仍有很大缺口。要提高重慶商貿流通產業競爭力,推進商貿流通產業現代化,必須培養一批熟悉現代商貿流通規則,具備連鎖經營、物流配送和電子商務等專業知識,能夠利用信息技術對商貿流通企業進行高效管理的專業化的高素質人才。對現有商貿流通企業的工作人員進行定期培訓,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提高商貿流通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堅持培養與引進相結合的原則,不斷壯大商貿流通產業的精英隊伍。
技術創新是提高商貿流通產業競爭力的助推器。信息網絡技術的應用,可以帶來流通成本的下降和流通效率的提高。以電子商務為基礎的供應鏈管理,將商品的需求、生產與流通有機結合在一起,能夠在準確的時間、地點,以合適的價格把商品便捷地送到消費者手中。電子收銀系統(POS)、信息管理系統(MIS)、電子數據交換系統(EDI)等技術的運用,為商貿流通的營運和管理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經濟效果也十分可觀。外資零售巨頭沃爾瑪就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優化供應鏈管理實現了“天天平價”。
促進重慶商貿流通產業發展,必須堅持推動技術創新,增加政府科技支出,加大國債貼息貸款向商貿流通企業技術創新的傾斜力度,積極借鑒國外經驗,大力發展連鎖經營和物流配送,通過推動商貿流通產業現代化來提高產業競爭力。
此外,由于商貿流通產業進入門檻比較低,市場集中度不高,政府應該加強對商貿流通產業的規劃,加強流通領域立法,為提高商貿流通產業競爭力提供良好的外部條件。 (責任編輯:方涵)
注釋:
①數據根據《2010年中國統計年鑒》和《2009年重慶統計年鑒》計算得出。
②⑤ 數據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10》計算得出。
③數據根據《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06-2009》計算得出。
④擴大內需戰略應以城鎮化為重要抓手[EB/OL].省略/www/NewsInfo.asp?NewsId=1092.
⑥數據來自《2009年重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參考文獻:
[1] 杜丹清.現代流通產業經濟學[M].浙江: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08.
[2] 雷仲敏.競爭力評價[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3] 黃國雄.論流通產業是基礎產業[J].財貿經濟,2005,(04):61-65.
[4] 冉靜斐.區域零售業競爭力的實證研究[J].商業經濟文薈,2006,(06):13-16.
[5] 馬慶國.管理統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6] 宋則.流通現代化及流通業競爭力研究(上)[J].商業時代?學術評論,2006,(04):11-13.
[7] 宋則.流通現代化及流通業競爭力研究(下)[J].商業時代?學術評論,2006,(06):7-9.
[8] 馬金書.西部地區產業競爭力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9] 王永培、宣燁.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國各地區流通產業競爭力評價――兼論中西部地區流通產業發展對策
[J].經濟問題探索,2008,(04):42-46.
[10] 宗穎.江蘇省商貿流通業發展評價分析[J].商業研究,2009,(11):190-192.
[11] 岳牡娟、孫敬水.流通產業競爭力研究――以浙江省為例[J].江蘇商論,2009,(09):21-23.
[12]流通產業競爭力指標體系研究[J].浙江統計,2009,(08):9-11.
[13] 張弘.北京流通產業競爭力研究[J].神舟商貿,2009,(08):64-65.
[14] 朱坤萍.如何提升我國流通產業競爭力[J].經濟縱橫,2007,(02):24-26.
[15] 耿莉萍.提升我國流通產業競爭力的思考[J].中國流通經濟,2010,(07):13-16.
(二)新區建設為商貿流通業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十三五”期間,可以充分發揮新城區新建優勢,合理規劃和實施商業布局,配置新的商業設施,完善市場載體,暢通商貿流通渠道,促進我縣商貿流通業的跨越發展。
(三)“大交通”發展為__帶來了“大流通”的機遇。隨著交通骨干網絡工程加快推進,__已成為湘粵贛邊際區域的交通樞紐,城鄉交通網絡得到極大的改善,為“大流通”的形成提供了較好的交通條件。
(四)商貿流通業發展總體滯后的現狀已不適應新形勢的發展。市場體系建設滯后、流通方式滯后、信息化水平滯后、政策規劃引導滯后、體制機制滯后等問題,導致我縣商貿流通業無論在總體規模上,還是發展水平上均滯后于我縣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的態勢,商貿流通業必須迎頭趕上。
(一)主要發展目標
通過 “十三五”規劃的實施,初步建成要素健全、載體完整、功能齊備、渠道暢通的商貿流通體系,商貿流通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對現代服務業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對GDP的貢獻率持續增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5%以上,2020年達到20億元。
(二)發展重點
1、推進城鄉流通網絡體系建設
一是加快建設城區商貿流通集聚區。切實加強城區商貿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引導發展大中型商業網點,培育發展特色商業街區,大力建設商品交易市場,形成層次分明、分工合理的商業網絡。二是發展各類專業市場。合理規劃建設一批專業市場,培育1-2個功能齊備、特色鮮明、集散能力強的標準化專業市場。三、繼續抓好農貿市場建設和改造。城區重點抓好新區農貿市場建設和盧陽農貿市場改造,全面完成鄉鎮農貿市場的標準化改造。四是健全農村消費品流通網絡。鼓勵商貿流通企業加快發展農村連鎖超市,提高農村連鎖網點覆蓋面,構建以城區配送為龍頭、鄉鎮店為骨干、村級店為基礎的農村現代流通網絡。
2、完善商貿流通業態種類
一是大力發展批發零售業。加強有地方特色的批發及專業市場建設,發展新型零售市場業態。二是創新發展餐飲業。引導餐飲業轉變經營方式,發展特色餐飲服務和大眾化消費服務,形成多層次、多元化、高質量的餐飲服務網絡。三是提升發展住宿業。充分利用溫泉品牌發展溫泉主題酒店,發展一批清潔衛生、方便舒適的商務酒店、家庭旅館,提高接待服務能力和水平。四是促進多產業互動發展。加強商貿業與農業、旅游業、物流業、房地產業等行業之間的聯動,著力形成商貿流通業與農業、其他服務業間的互促、互動和融合的良好發展格局。
3、培育流通市場主體。
一是壯大流通骨干企業。培育一批主營業務突出,具有自主品牌和較強競爭力的區域性大型流通企業,力爭規劃期末,培育1-2家年銷售收入上億元的骨干流通企業。二是扶持中小商貿企業。通過提供融資擔保、信用保險、公共服務平臺、放寬市場準入等措施,支持中小商貿服務企業提高組織化、專業化程度,進一步細分市場,開展特色經營。
4、提高商貿流通現代化水平.
一是著力推進流通領域技術創新。重點支持中小流通企業應用信息管理系統,逐步普及銷售網點信息管理系統、銀行刷卡設備等裝置。二是穩步推進連鎖經營發展。推動商貿流通業發展連鎖經營,規范服務方式、豐富服務內容、提高服務質量。三是積極推進電子商務發展。積極培育電子商務企業,建設__電子商務平臺,引進阿里巴巴、淘寶、京東等知名網站建立__分站,引導重點商貿流通企業建立電子商務信息平臺,大力推進農村商務信息化服務,培育農村電子商務市場。四是加快推進現代物流發展。加快物流園區建設,發展第三方物流平臺,支持大中型商貿企業完善物流配送設施。
(一)提高思想認識。商貿流通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加快流通產業發展,對繁榮城鄉市場、方便群眾生活、引導生產消費、推動經濟轉型具有重要意義,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提高對商貿流通業發展重要性的認識,切實解決認識不足的問題,進一步提升商貿流通業戰略地位。
關鍵詞:
商貿流通業;城市經濟;影響云南
一、我國商貿流通業的發展現狀
(一)商貿流通業發展迅速且交易規模不斷擴大隨著當前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商貿流通業規模不斷擴大,作為先導性產業,商貿流通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內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以16.3%的速度逐年增長,200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約10.8萬億元,到了2012年這一數值提高至21萬億元,增漲幅度近一倍,其中2012年國內的餐飲業營業收入突破23283億元,較上年漲幅13.6%。由圖1可知,近年來我國商貿流通業不斷發展擴大,不僅提高了社會消費品的零售總額,而且還大大地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可見不斷扎實推進商貿流通業的健康發展,有利于全面促進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
(二)商貿流通業項目建設的發展勢頭強勁隨著商業基礎設施的不斷建設與逐步完善,當前專業市場得到逐步升級,項目的建設發展勢頭強勁。2002-2014年我國商貿流通業建設商業市場綜合樓共投資1000萬元、家居裝飾及超市投資接近400萬元,同時建設農產品批發市場項目投資約1550萬元。現階段國內商貿流通項目的建設發展勢頭強勁,使得商貿流通水平與經濟結構得到快速提升與完善。
(三)流通模式與產業不斷發展與創新伴隨著流通技術以及流通手段的不斷變革,國內商貿流通的模式得到不斷創新發展:貨倉式商店、超市、百貨店、便利店、專賣店、專業店以及家居建材店等流通模式不斷發展,進一步加快了流通業態的多樣化發展。其次專業化、正規化流通企業的分工體系也不斷完善與形成,進而形成以需求作為導向的商貿流通業鏈,逐步形成集“采購-生產-加工-銷售-物流配送”綜合一體的新型經營模式(洪濤,2013)。此外利用移動通信、互聯網與電子標簽等先進技術,全面帶動了國內商貿流通業的較好轉型和升級。
二、商貿流通業對城市經濟發展的影響
商貿流通業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一方面,不僅有效推動社會經濟的增長,同時商貿流通業自身也能夠提高流通的效率,帶來經濟的快速增長。另一方面,商貿流通業能夠促進資本的不斷積累以及技術進步,增加了社會的總供給,較好確保經濟的長期穩定增長。
(一)商貿流通業對經濟的直接影響1.商貿流通業對國內生產總值的影響。商貿流通業對GDP的影響,通過所實現的產值在GDP的比例衡量,而商貿流通業的貢獻率主要通過流通業產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衡量。某地區的商貿流通業產值占GDP的比重多數和這一地區的商品、該區的市場化程度、社會分工與專業化生產水平具有密切的關系。按照歷年我國統計的年鑒資料可知,20世紀80年代至今,我國商貿流通業的產值占GDP的比例接近9.5%,年平均增長近3.8個百分點。2013年我國的商貿流通業總產值約29726億元,增長率為10.63%,遠高于GDP的增長率8.95%,而商貿流通業的產值份額占GDP的比例接近10%,可見商貿流通業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越大,則表明產值在GDP的比重與增長也就越快。2.商貿流通業對社會就業的影響。社會就業關系到人類生存的基礎條件與要求,不僅具有經濟意義,即勞動者為社會提供服務或商品時也可獲得勞動報酬,而且還具有社會意義,通過勞動使自己成為社會經濟活動的參與者,從而促進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李欣欣等,2014)。商貿流通業的勞動力就業指數指的是流通業從業者數量占全社會就業人數的比重,就業指數越高表明該地區的商貿流通業越能吸納更多的勞動力,進而就能解決更多的社會就業崗位,促進經濟的穩定發展。現階段國內商貿流通業對社會就業的貢獻進一步增強,就業貢獻率從1980年的3.23%提高到2014年的13.86%,其中2013年商貿流通業的就業者超過7685萬人,增幅遠高于其他行業。2011年我國批發以及零售業就業者數量比例占社會就業總人數的約25%,其中零售業、批發在個體、私營企業當中的從業者比例接近41%,連帶倉儲、交通運輸、餐飲業、郵電通信業以及住宿行業從業者,整個商貿流通業從業者數量占社會從業總人數的約50%。由此表明商貿流通業對提高社會就業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3.商貿流通業對三次產業發展的影響。首先,商貿流通業作為商品銷售主要環節,在整個社會資源的調配過程與結構優化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社會生產的分工與專業化程度不斷提高,使得各產業間的依賴性進一步增強,由此提高了產業間的中間需求,因此商貿流通業對提高社會經濟的運行效率起到助推作用。其次,商貿流通業的不斷發展較好地為第二產業產品的順利實現提供支撐,而第二產業的發展又為商貿流通業提供了市場空間;商貿流通的擴大進一步促進社會分工的深化,同時提高了社會運行的生產效率,從而加速經濟的發展(龔麗虹等,2011)。商貿流通業對第一產業與第二產業均起到調節作用,以第一產業中“蔬菜流通”而言,對于蔬菜流通方面出現的“菜賤傷農”或“價高傷民”之怪象,商貿流通業應通過進一步縮短流通環節提高效率,進一步發揮流通信息的引導功能,有效確保農產品的順利合理與及時流通,最終有效推動第一產業的健康發展。最后,商貿流通業的快速發展對第三產業經濟的提高產生外部性作用。商貿流通業也借助其自身能夠產生對第三產業經濟的貢獻力、對于地區經濟的帶動促進作用以及發揮對消費的服務力、對上游的控制力等優勢,促進第三產業經濟的增長。
(二)商貿流通業對經濟的間接影響首先,充分刺激需求的增長,優化并升級消費結構,就消費者的地位角度而言,商貿流通業已經由社會經濟的補充角色向社會經濟的主要角色方向轉換,進一步真正發揮出商貿流通業的“聚”與“散”功能,全面引導消費。其次,商貿流通業不僅擴展了經濟市場,同時還有效地引導生產、活躍消費,并且促進了社會的充分就業,推動了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大大提高了市場經濟運行的效率,全面促進城市經濟的穩定發展。商貿流通業不僅可以節約社會的總交易成本,而且還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方式向集約型的內涵方向發展。最后,商貿流通業通過把生產和消費相互聯結,合理配置并優化各生產要素與資源,全面促進再生產,在經濟運行中,商貿流通業有效將服務、設備、商品、勞動力以及生產技術等各要素資源聚集起來,從而充分加快流通速度并提高流通的效率,促進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
三、商貿流通業對城市經濟發展影響的實證——以云南省為例
(一)云南省商貿流通業發展概況就云南省的商貿流通業而言,從2000年該省的經濟總量由50.25億元人民幣提高到2010年的1020.08億元人民幣,平均年增長速度為5.23%,其中住宿餐飲業、倉儲郵電業、交通運輸以及批發零售行業均有迅猛發展。2012年,云南省流通業的生產總值接近1288億元,比重約占全省國內生產總值的12.51%,而占服務業總產值的近30.40%,較上年提高1.4%;同年該省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541.62億元,較上年提高18.10%。2013年該省的零售業的零售額為2367.715億元,較上年提高了12.4個百分點;餐飲業的零售額接近474億元,較上年提高17.8個百分點;住宿業的零售額為39.025億元,較上年提高21.3個百分點,而批發業的零售額接近397.20億元,較上年提高37.8個百分點。可見該省的商貿流通業發展勢頭迅猛,各行業流通業態均取得良好的成效。
(二)云南省商貿流通業對經濟的促進作用及其發展制約因素1.對經濟的促進作用。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云南省的流通業有了一定的發展,商貿流通的現代化水平逐年提高,同時云南省發展商貿流通業還積極導入電子商務、物流配送以及連鎖銷售等管理技術與現代化的營銷理念,從而提高了全省商貿流通的效率。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云南省全省的生產總值為11720.9億元,較2012年提高12.1個百分點,其中該省完成第一產業的增加值約1895.35億元,提高6.8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4927.81億元,提高13.3個百分點;而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約4897.75億元,提高12.4個百分點。可見商貿流通業對該省的三次產業起到了促進、協調與帶動作用。2.發展的制約因素。第一,云南省的商貿流通業體系有待完善。缺少一體化的立體交通網絡;地處偏遠且交通閉塞,制約了商貿流通業的順利發展;流通信息與網絡不暢;缺少專業的流通人才;商貿流通業的就業吸納能力不強。第二,商貿流通業的物流長期發展存在“重生產、輕流通”的觀念。商貿物流的基礎設施比較差、商貿網點總數不足3000個,而且商貿流通從業者僅有5000人左右,部分商貿流通企業存在“小、散、亂、差”等現象;缺乏流通管理人才,缺少健全的支持商貿流通業發展的法律法規與運行機制。第三,商貿流通物流市場的建設也存在滯后現象,根據2010年的相關統計報告表明:2009年云南省農村商貿流通物流市場數量比重,僅僅占到該省消費品市場的不足10.2%。由于上述影響因素的存在,使得云南省商貿流通業難以發揮出助推城市經濟發展的作用與優勢。
(三)云南省商貿流通業對該省經濟發展的影響1.商貿流通業對云南省GDP的影響。現階段云南省商貿流通業對提高該省的經濟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商貿流通業對該省社會產業的增加值從1996年的212.63億元提高至2012年的1617.85億元,年均漲幅約14.68%。此外該省的國民生產總值比例由1998年的7.72%提高到2007年的8.53%,表明云南省的商貿流通業不斷快速發展且規模進一步擴大,商貿流通業對于該省的GDP貢獻率不斷逐年提高(見圖2)。云南省的商貿流通業在GDP以及在第三產業的比例分別約為14%與40%,然而流通業在GDP的比例相對穩定;第三產業中流通業占比高,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會出現減弱的趨勢(宗穎,2012)。由此表明云南省的商貿流通業以及GDP雖保持在同一水平,但是流通產值占GDP的比重未能跟上流通產值占第三產業的速度(見圖3)。2.商貿流通業對云南省社會勞動力就業的影響。云南省2012年商貿流通業中的城鎮從業者人員接近41萬人,對GDP的貢獻率接近15.7%,該省商貿流通業的快速發展為城鎮從業者提供了更多的社會就業崗位。從而全面較快地帶動社會就業崗位的增長,進一步發揮出商貿流通業對經濟運行的促進作用,如表1所示。通過表1歷年數據的對比情況可知,云南省的商貿流通業中的從業者占第三產業工作者的36.7%。基于動態角度而言,該省流通業從2003年至今,從業工作者數量較為平穩且有上升的趨勢。然而該省流通業對社會就業的貢獻較大,進而為全面促進經濟的良性發展創造了較多的就業崗位,從而拉動該省經濟的全面協調增長。3.商貿流通業對云南省消費的影響。流通環節作為連接消費與生產的紐帶,對經濟的發展與擴大內需、增加消費等方面起到助推作用。商貿流通業對云南省消費的影響,主要通過流通業的產值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的比例來表示,當比重越大表明當前流通業對消費的影響就越大,即商貿流通業對該省消費的促進作用就越充分,從而真正促使商貿流通業發揮對城市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通過圖4可知,云南省1996-2012年流通業的產值逐年提高,同時該省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不斷擴大,現階段云南省流通業對消費的貢獻作用凸顯,對經濟消費起到較好的帶動或促進作用。
(四)云南省發展商貿流通業促進城市經濟發展的路徑1.提高對商貿流通業促進經濟發展的認識。按照《云南省商貿流產業的發展劃》,各地方政府部門積極轉變觀念與解放思想,堅持做到“開拓市場——擴大消費——發展現代流通業”的發展脈絡,進一步加快商貿流通體制改革。加大政策與稅收的支持力度。一方面不斷完善該省商貿流通業發展過程的軟件與硬件環境,加大對交通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還應提高信息技術與經濟的發展水平,較快地形成區域的交通以及信息網絡,提高商貿流轉能力與流通效率,有效促進城市經濟的健康發展(羅文凱,2011)。2.加快商貿流通業中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云南省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商貿流通業中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通過重點規劃并積極建設倉儲——包裝——加工——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提高該地區商貿產業的流通效率,確保地區物流網絡及信息的暢通,提高商貿流通業物流建設的服務水平。提高商貿流通信息化的水平,推動商貿流通業的技術裝備、資本運營或組織形態等創新。一方面云南省應積極培育大型商貿集團,以便較快提高商貿流通的管理與組織能力,采用“改組”或“收購”、“兼并”等形式有效促進商貿龍頭企業的強強聯合。另一方面通過提高商貿流通企業的服務功能,不斷擴大規模效應增強市場的綜合競爭力,促進該地區商貿流通業的發展,最終提高該省的經濟水平。3.重視商貿流通業對于城市經濟的帶動作用。商貿流通業的順利發展可以全面推進城市經濟的穩定發展,為此應加以重視發揮商貿流通業的引導功能,同時進一步加快商貿流通業的現代化發展進程,促進對經濟的帶動作用。一方面有效調整商貿流通業的各項政策,制定合理有效的商貿流通發展法規,同時進一步整合現有的批發零售市場,引導流通企業的發展;另一方面積極完善城鄉一體化的電子商務體系,以期全面促進電子商務的網絡化建設進程,促進更多商貿流通業的多元化發展,較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發揮對經濟的帶動作用(張弘,2013)。4.完善流通業的法規政策助推城市經濟較快發展。政府制定切實有效、支持城鄉商貿統籌協調發展的法規、政策或制度,推進該省商貿流通業的制度創新。進一步改善該省各城市的流通與消費環境,完善該地區商品的流通市場,建立統一、有序、開放的城鄉商品流通新格局。努力打破市場的準入障礙與行業的保護制約,積極為商貿流通企業的現代化發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促進該省商貿流通業的健康發展,發揮商貿流通業對于促進消費的先導作用,最終發揮商貿流通業對該省各城市經濟的輻射與帶動作用。5.重視培養商貿流通人才為快速發展城市經濟提供人才保障。積極利用各高等院校的人才,采取校企合作形式,不斷培養商貿流通人才,以提高該省現代流通的專業人才綜合素質與專業技能,從而提高商貿流通業對城市經濟發展的助推作用。此外建立不同的教育培訓體系,提高該地區流通行業人員的專業技能與管理水平;鼓勵商貿流通從業人員考取相關的從業資格證,提高商貿物流服務行業的整體服務水平,促進該地區商貿流通業順利發展,最終發揮商貿流通業對城市經濟的促進與帶動作用(王錦良等,2011)。
總而言之,要進一步重視商貿流通業促進城市經濟發展的意識,不斷促進城市商貿流通業的穩定發展,完善各項商貿流通的法規體系。一方面積極營造良好的商貿流通環境,政府也應加大對商貿流通企業的扶持力度,積極培養商貿流通復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加快商貿流通業的現代化發展進程,進而快速促進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洪濤.商貿流通業經濟學[M].經濟管理出版社,2013
2.李欣欣,劉根榮.城市化與商貿流通業發展互動關系的實證分析[J].價格月刊,2014(9)
3.龔麗虹,張體偉.云南省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分析[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11,26(4)
4.宗穎.江蘇流通業貢獻及其發展的實證研究[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7(5)
5.羅文凱.甘肅省商貿流通業對經濟增長作用的實證研究[D].蘭州商學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