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25:0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兒科醫生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選取2013年6月—2013年11月在寧波市某三級專科醫院兒內科3個病區實習的某衛生職業技術學院的60名全日制護理專業高職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每個兒科病房每輪實習學生4人,實習4周,共5輪完成兒科實習。病房的選擇根據病房總帶教老師對以學生為主體的床旁教學的把握程度確定。其中2名學生因身體原因延遲實習。實習生全部為女生;獨生子25人(43.1%),非獨生子33人(56.9%);省內生源52人(89.7%),省外生源6人(10.3%),年齡(20.21±0.70)歲,在校成績(80.29±6.59)分。
1.2方法
1.2.1形成性評價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查房中的實施
每個科室的4名學生組成兩個小組,每組2人,分別在實習的第2周和第4周各舉行1次查房,第2次查房時兩組學生的角色互換。整個護理查房由學生準備和主持,以其中一組學生所分管的患兒作為床邊查房對象,過程涵蓋采集患兒病史、護理體檢、健康教育、現場專科操作等環節;另外一組學生以PPT形式匯報患兒主要病情,提出護理問題,制訂護理計劃和措施,然后采用學生自己、同伴和科室總帶教老師分別現場反饋的方式,反饋內容為本次查房的組織管理,學生的知識水平、語言表達能力、對患兒的人文關懷,參與和合作程度,體檢和操作的規范性,病例分析準確性,PPT匯報材料的制作質量等查房中表現好的方面和存在的不足。最后由科室總帶教老師組織學生填寫教學查房質量評價表評價本次學習質量。
1.2.2評價方法
由研究者自行設計教學查房質量評價表,共25個條目8個維度:教學準備(3個條目)、病史匯報(2個條目)、護理評估(4個條目)、護理問題(3個條目)、護理計劃(4個條目)、護理效果評價(2個條目)、綜合能力(2個條目)、教學效果(5個條目)。問卷輔以相應的指導用語,運用Likert5級計分法,4分為很好,3分為較好,2分為一般,1分為較差,0分為差。問卷總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查房質量越高。經檢驗,問卷的Cronbach’sα系數為0.97,內容效度由5名副高及以上職稱的護理教育專家(1名學院老師,4名醫院主管護理教學老師)2輪評定,CVI為0.98。每次查房完成后請學生填寫,兩次共發放評價表116份,回收有效表格116份,有效回收率為100.0%。
1.2.3統計學方法
數據輸入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因收集的教學查房質量評價數據不符合正態分布,用中位數和四分位數間距(M±Q)表示,采用非參數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討論
2.1形成性評價能促進學生形成結合病例深入分析的臨床思維
Rolfe等強調,形成性評價目的是為了幫助或促進學習,注重的是學習過程而不是結果。以學生為主體的床邊教學查房是針對臨床真實病例展開的教學活動,需將實踐、講解、討論緊密地結合起來,為學生提供全面護理患兒的學習機會,這是學生在院校學習期間所無法學到的,學生剛接觸臨床,查房既是對學生能力的鍛煉,又難免會存在各種問題。為及時指出和糾正本次查房過程的不足,彌補學生知識的不全面,在查房結束后安排學生、同伴和老師進行現場反饋,以確保學生查房的質量,達到最優化的學習效果。現場反饋緊緊圍繞所查病例展開,讓學生對自己剛才的表現做出積極主動的反思和回顧,清楚自己當前的表現與教學質量評價標準之間的差距,同時從其他同學身上學習和借鑒一些好經驗,同伴評價能幫助對方發現錯誤,老師則憑借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臨床經驗對學生沒有發現的問題或未提及的內容進行補充指導。表1顯示,前后2次查房質量中護理評估、護理問題、護理效果評價、教學效果和總得分差異經Z檢驗,有統計學意義。現場反饋為學生提供及時的、明確的反饋,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病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去解決臨床實際問題,從而不斷提高學生深入分析的臨床思維能力。
2.2形成性評價中發現的主要問題及解決措施
2.2.1護理評估技能不熟練
面對一個不是十分合作的小患兒和關切的家屬,學生在床邊容易出現緊張、不自信,表現為體檢時手法的不熟練,如囟門大小的定位不清楚,聽診時痰鳴音和濕啰音難以區別等。解決措施:引導學生在4周兒科實習中跟著老師學做體檢,譬如在吸痰前后聽診呼吸音的變化,判斷腹瀉患兒的脫水程度等。另外,在醫生收治新患兒時盡量讓學生跟隨查房,傾聽醫生如何向家屬了解病史,觀察醫生如何做全面體檢等。護理評估技能也作為學生出科操作考試項目,督促學生平時就要有意識的多看多問多做,不斷提高護理評估能力。
2.2.2尋找護理問題準確性不夠
某肺炎病例查房時體溫已穩定3d,“體溫過高”仍作為護理問題提出來顯得不合適;某患兒咳嗽有痰但無氣急癥狀,提出護理問題“氣體交換受損”不妥,存在過分依賴教科書,未與實際病例緊密結合現象等。解決措施:護理問題是針對具體病例目前的健康問題提出的,告訴學生并不是每個患兒都按書上所寫的癥狀、體征而發病的,應根據該病例的臨床表現提出相應的護理診斷及措施,當患兒部分癥狀或體征經過治療已經穩定或消失,要及時予以效果評價,不能繼續作為當前的護理問題。
2.2.3健康宣教內容太籠統
如學生指導家屬給10個月齡腹瀉患兒的飲食要清談,家屬日常照料中會難以具體執行。解決措施:健康宣教活動可以增加患兒及家屬對疾病相關知識的了解,自覺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為,促進康復。反饋時提醒學生,今后對腹瀉患兒家屬宣教清淡飲食時一定要具體說出來可以喂養的食物,如白粥、爛面條、餛飩皮等,便于家屬選擇和喂養,而且平時要多關注患兒的實際進食是否與醫囑相符。
2.2.4獲取新知識能力不足
查房需要補充臨床新進展,但學生的知識局限于學過的專科教材,偶然會搜索公眾網站,對哪些專業網站或數據庫可查找醫學文獻基本不知曉。如霧化吸入是肺炎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學生不能解讀各類霧化藥物作用機制。學生在本次查房中利用和獲取信息資源嚴重不足,與王麗娟的調查一致。解決措施:對每批新來實習生介紹本市圖書館開放的醫學信息檢索免費網絡資源,并提前3d確定查房病例,便于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檢索文獻,要求教學查房中有反映醫學文獻中最新的相關護理研究成果與動向的內容。高質量的形成性評價能夠及時發現學生查房中的各種問題,反饋的內容做到清晰、專業、相關,并針對問題采用措施進行糾正,便于接受者理解和改進將來的學習和工作。Cotter等指出,學生的自我評價技巧和高質量的教師反饋可使整個評價更加完整。同時,帶教老師在現場反饋時要做好引導,既要發現問題,又要鼓勵學生多捕捉其他同學的每一點進步,避免互相評價氛圍太緊張,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不減。
地方志人才隊伍對完成志書,發揮志書的存史、資政和育人功能起到關鍵作用。從80年代開始,首輪《貴州省志?科學技術志》編修工作啟動,上溯至事物發端,下限1987年,歷時5年左右完成,全書共120萬字左右,主體共設10篇(68章),在科技行業組織了上百人的編纂人員隊伍,涉及范圍廣、科學性和專業性強,集思想性、系統性和可讀性于一體,是貴州省行業志中一部重要方志。隨著二輪志書工作啟動,專業分工更細,學科又有交叉,二輪志書在繼承和發揚一輪志書的基礎上,對編纂工作者提出更高要求。根據地方志工作規律及特點,重視和尊重修志人才,創新地方志工作體制、方式,發揮修志工作生機和活力。從首輪修志工作來看,要建立一支優勢互補、德才兼備、結構合理的史志隊伍,是完成志書編纂任務和不斷提高志書質量的關鍵。全國修志人才隊伍正處于一種青黃不接的短缺,留不住人。因每兩屆修志之間一般要相隔20年之久,首輪修志工作者因年齡老化而自然淘汰,使專業人才方面出現斷層現象。70年代的業務人員由于缺少鍛煉機會和人數偏少,導致缺少業務尖子和管理人才;60年代的業務人員少,年齡高度集中的50年代的業務骨干陸續退休或退居二線。因此,貴州開展第二輪《科學技術志》編纂工作中人才問題亟待迫切解決。主要表現在:一是沒有營造一個尊重愛護人才的環境,滿足人才需要的政策,不能夠全身心地發揮才能,投入到工作中去,使他們愿意為修志工作效力。二是首輪貴州科技志工作機制老化,缺乏科學的人員考核機制,激勵體系、晉升制度和競爭機會。在修志工作中難以避免產生“有活沒人干,有人沒活干”的尷尬問題,懂行的、能干的、專業的修志人才的流失和短缺非常嚴重。三是沒有切實引進和發揮專家的能力和作用,同時也沒有重視發揮地方志戰線工作多年的老同志的作用,更未充分利用社會力量,不少人才紛紛退出。
一、重視修志工作,積極支持、鍛煉和培養修志人員
高度重視修志工作,要充分第二輪志書中《科學技術志》工作任務量估計,要把志書編纂當成政治任務來抓,納入工作日程,同時對開展修志工作布置組織實施,組織落實得力。對內配備相關專家和編輯人員,經費和人員估算,正確對待修志工作人員的智力勞動付出;對外要組織和協調,部門修志任務責任落實明晰,激勵機制修志人員,充分調動和發揮修志人員積極性和創造性。要避免修志工作人員和管理人員對修志工作存在既要投入人力、耗費資金,又花精力,又得不到經濟利益的偏差,對志書編纂工作以會議形式代替編纂工作,只求交差了事,會前發發通知,會后不督促,不過問,也不解決編纂人員的編纂難處,對修志人才只使用、不鍛煉,只工作、不培養,只追求為我所用,甚至想編輯人員最好連天帶夜,短時間內就把科技志修好。
二、科技史志、年鑒類地情書的編纂,保證志鑒工作延續性和穩定性
首輪貴州科技志編纂工作于1992年完成,直至2012年才啟動第二輪貴州科技志編纂,期間間隔了整整20年,機構撤銷,人員解散,工作戛然而止。這種臨時性的部門編纂工作與機構,在人、財、物方面也沒有長期性的保障,導致對修志工作的部署隨意性大,機構、人員沒有相對的穩定性。一旦修志工作基本完成,臨時搭建的部門及人員會一下子陷入無事可做和不知做什么、如何做的茫然和無措中。臨時性組建又撤銷的情況甚至嚴重到關乎基層地方志工作部門的存亡,后因啟動了年鑒工作等相關地情書的編纂,才使得地方志工作部門逃離了臨時性機構的厄運,成為政府的一個常設機構。第二輪志書中《科學技術志》編纂工作是一項階段性工作任務,科技史志、科技年鑒的日常科技資料的整理、編輯、出書等橫向工作,在老中青的隊伍中梯度培養編纂人員,為跨度20~30年配備專職人員續修《科學技術志》縱向工作奠定了基礎,保證志鑒工作延續性和穩定性,從而保障修志工作開展。
三、第二輪貴州《科學技術志》續修難度大,對編纂人員提出更高要求
隨著二輪志書工作啟動,專業分工更細,學科又有交叉,二輪志書在繼承和發揚首輪志書的基礎上,續修貴州第二輪《科學技術志》難度加大,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跨度長達33年,包羅萬象,既要追溯貴州科技事業從1978年到2010年的歷史,又要最大限度地包容科技事業發展的方方面面,歷史跨度之大,范圍涉及之廣,當屬首次。不少資料或損毀或遺失造成歷史資料的斷檔和空白,給收集工作增加了難度。資料收集渠道狹窄,資料的完整性、針對性、可用性、存史性不強,一些紙質資料散失、錯漏、斷檔、缺項嚴重。同時需要跨部門、跨單位搜集資料,資料收集難度很大。二是貴州第二輪《科學技術志》編纂不同于首輪貴州科技志,在組織形式、編修理論、志書體例、涵蓋內容上都比首輪科技志有很大突破,而科技行業專家和其他行業專家及編修人員的協同一致,達到對志書的共識,雙方要有磨合、協調的過程。三是貴州第二輪《科學技術志》編輯人員大多是單位的新兵外行,都是從其他崗位臨時調整組成的,業務素質不高,工作情況不熟悉,欠缺修志專業知識,難以準確把握志書體例。一部分從原來的工作崗位突然進入一個新的領域,因為工作性質問題難以進入。返聘的老同志也是憑經驗行事,又不懂計算機操作,難以適應修志新形勢。四是貴州省科技廳歷經幾次機構改革和調整,丟失、損壞了不少有價值的資料,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修志工作的難度,對編纂工作者提出更高要求。
四、人才匱乏嚴重影響二輪貴州《科學技術志》編纂質量
回顧首輪貴州《科學技術志》編纂工作,修志人員的素質對整個修志工作的影響是巨大的,搞好續志人才培養工作至關重要。以貴州首輪科技志修志為例,當時成立編纂委員會挑選了許多精兵強將,聚集了一大批有著豐富閱歷和能力的領導干部、專家學者,由副省長徐采棟擔任主任委員,省科委顧問達昭任總顧問,設副主任委員3名,委員27名,主編1名,副主編3名,分篇主編18名,撰稿150人,辦公室成員5人。參評專家達491人次,篇審專家130人次,總審6人次。為了編纂高質量、高水準的上乘佳作,老一輩科技修志者既工作,又當學問研究,有28人次參加全國性和地區性的科技志學術研討會,在本省和全國性科技史志刊物上、評述40余篇。1987年至1989年,科技志正、副主編及編委辦公室成員在北京社會函授大學中國方志學專業攻讀并完成全部學業,接受了方志理論學習的訓練,很好地解決了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正是通過這種自身的理論學習、同行之間交流和參加編纂實踐,對完成志書的編纂任務起了決定性作用。
志書是“獨特的歷史文化學術價值”“有特殊體例的著述”的特殊史書,它對編修者在學識水平、專業知識、著述能力上都有很高的要求,既要懂業務也要懂方志,需要有一支政治上、業務上都過得硬的修志隊伍。由于貴州科技志兼有廣泛性和專業性特點,涉及面非常廣,既需要各個行業、學科的人員參與志書編纂,又要多部門的管理人員參與工作協調,站在科學技術事業發展角度上,實現眾手成志。但是貴州方志學理論比較滯后,方志專家少之又少,而具體到科技行業,滿足修志要求的復合型專家學者,更是像大海撈針一樣難尋。
五、思考及建議
筆者認為:修志工作是個千秋大事業,離不開專業人員的參與。貴州第二輪《科學技術志》零打碎敲的培訓形式、邊干邊學的應試手段已遠遠適應不了時代要求,滿足不了修志事業的發展需要。首先,修志人員大多是專業技術人員,修志工作在職稱評定方面沒有明確的方向,導致修志人員動力不足,不思進取。很多行業部門根本就沒有完整的長遠規劃,更沒有做到根據工作實際和形勢的需要及時營造留住人才的環境。這些導致了在工作中激勵不足、競爭不足,人才的工作熱情不高,其才干和潛能得不到充分的發揮,也就達不到當初引進人才的初衷。人才難得更難留。其次,缺乏對編修人員的有計劃,有規范的培訓,再有對修志新人的培養工作提不上議事日程,造成修志人才斷檔。目前二輪科技志工作,自身的人才在流失,招聘的人才也在流失。需要認真地總結原因并及時調整策略,尤其是把行業專家發動起來,組織他們參與二輪貴州科技志續修工作,專家修志,眾手成志,二輪科技志還是可以留住大有作為的人才。三是修志工作數字化、網絡化及信息資源的開發、管理、服務等方向的技術培訓缺乏,跟不上時代要求。二輪科技志人力資源的開發建設,事關修志事業的可持續發展,要針對存在問題,通過建立健全保障機制、育人機制和創新機制等,加快修志工作隊伍的建設,努力培養出一支學習型、復合型的人才隊伍,而這項工作需要方志專家對科技志的總體把握,宏觀指導和具體培訓,科技行業專家在對方志理論學習掌握的基礎上,對科技志的具體指揮和操作,修志人員在了解方志的前提下,具體實施,使之不斷適應貴州第二輪《科學技術志》修志工作的需要,開創我省修志事業的新局面。
基金項目:貴州省科技廳資助項目“貴州省第二輪科技志編纂理論和方法研究”,項目編號:黔科合R字[2014]17號
【參考文獻】
[1]閆堯晟.主編主導作用在志書總纂階段的具體體現[J].黑龍江史志,2011(4):12-15.
[2]高浦國.試論解決修志人才匱乏問題的對策[J].方志論壇,2014(2):8-9.
[3]張丹.談談方志工作者的基本素質[J].黑龍江史志,2011(6):11-14.
[4]賴少波.關于第二輪地方志編纂人才隊伍建設的幾點嘗試[J].廣西地方志,2008(1):17-18.
[5]李春華.培養方志專業人才勢在必行[J].方志論壇,2004(6):16-17.
【中圖分類號】R722.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2-0341-01
基金項目:2012年池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資助課題
“看病難”問題已成為社會的焦點,并且帶來嚴重的后果,如醫患關系的緊張、群眾的抱怨、政府的焦慮等,而以兒童“看病難”尤為突出[1-2]。近年來,關于看病難的報道較多,而關于兒童看病難特別是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地區兒童看病難的報道較少。本研究旨在
通過對安徽省某市兒科醫療資源狀況和140名兒童家長進行調查,了解該市兒科醫療資資源現狀和需求,為制定兒童醫療保健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據。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安徽省某市轄區內所有市、縣區、鄉鎮醫療保健機構及私立醫院和140名兒童家長。
1.2 調查內容與方法:醫療機構兒科資源調查采用自編的醫療機構兒科資源調查表,內容包括兒科醫護人員人數、年兒科門診和住院人數、床位數等,對該市所有的醫療機構進行調查。
兒童看病現狀及需求調查使用自行設計的兒童就醫情況調查問卷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140名兒童家長進行調查,內容包括家長年齡、最近一年兒童患病就醫頻率、選擇就醫醫院的首要標準、就醫場所、兒童有無參加醫療保險、藥品價格和兒童醫療費用有無降低、有無感到兒童看病難、造成兒童看病難主要原因等。采用一對一進行匿名問卷調查,調查結束后調查員逐一核對答卷的每個項目,發現有填寫遺漏或存在邏輯錯誤,即時補充和糾正。
1.3 統計分析:調查資料采用EpiData 3.0建立數據庫并錄入數據,用SPSS 13.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軟件包進行描述性分析。
2結 果
2.1 兒科醫療資源現狀:2012年全市擁有衛生機構994家。其中縣級及以上醫院9家,社區中心(站)40個,鄉鎮衛生院59家,民營醫院18家。各類衛生機構衛生技術人員6400人。其中,專職兒科醫生45人,占2.00%;其中高級職稱10人,占22.22%;該市各類衛生機構床位數5052張,其中醫院、衛生院床位數4818張,而兒科住院病床數290張,占6.01%。兒科醫生床位配置比為:0.16:1。
2.2 兒童就醫狀況及需求調查:
2.2.1 兒童就醫狀況:140名兒童在近一年生病3次以上的占35.7%。有44.3%的調查對象選擇去縣級及以上醫院就醫,20%的自己買藥吃。去基層醫療單位、私人診所的分別占17.1%和18.6%。72.9%的調查對象將醫生水平作為擇院的首要標準。
2.2.2 調查對象兒童看病難看病貴狀況及其對看病難看病貴的原因的主觀感受:
140名接受調查的兒童家長中,一半以上的家長(61.4%)認為兒童看病既難又貴,僅有8.6%的兒童家長認為兒童看病不難也不貴;造成兒童看病難的主要原因中,排名前3位的
是醫療水平低,兒科醫生、專家少,沒有大型兒童醫院或婦嬰保健院和掛號難、候診時間長、流程復雜;認為藥品貴是造成看病貴的主要原因的占27.1%,認為檢查費高是造成兒童看病貴的主要原因的占21.4%;本次研究發現,僅有4.3%的調查對象認為醫改后兒童藥品價格降低,僅有10%的兒童家長認為醫改后兒童看病費用降低。
3 討 論
全國目前共有兒科醫生6.17萬人,但0至14歲的兒童卻有2.3億,比例約為0.2598個兒科醫生/千兒童,該市比例僅為0.2個兒科醫師/千兒童。各類醫療機構床位數4818張,而兒科住院病床數290張,占6.02%,低于安徽省平均水平(6.9%)。全市2012年度活產新生兒15208人,出生率9.72 ‰。通過本次調查發現35.7%的兒童近一年來生病在3次及以上,42.9%的兒童近一年生病1~2次,其就診量遠超過目前該市兒科醫護人員的服務能力。提示該市兒科醫療資源嚴重匱乏,亟須加強兒科人才隊伍建設和增加兒科門診、床位及相關檢查設備等硬件的配備。本次研究結果顯示,91.4%的調查對象認為兒童看病難或貴,明顯高于宗健陽等[3]人對蘇州200名就診兒童家長看病難看病貴研究的率(71.0%),可能因為該市與蘇州相比,經濟落后,部分患兒處于山區交通不便,兒科醫療資源相對匱乏等,兒童看病難和看病貴顯得更為突出。
在兒童看病難的主要原因中,分別有32.9%的調查對象認為醫療水平低,兒科醫生、專家少和沒有大型兒童醫院或婦嬰保健院兩者為兒童看病難的主要原因,說明存在著兒童家長對兒童醫療服務需求與現有的兒科醫療資源匱乏的矛盾,同時表明加強該市兒科醫療資源建設是解決兒童看病難主要措施之一。全國范圍內兒科人才稀缺且難以引進現象較普遍 [4]。該市作為欠發達地區更為嚴重,2012~2013年全市兒科醫護人員離職或轉至其他崗位7人,其中醫師5人,占兒科醫師總數占8.88%,從某一方面揭示了兒科醫療環境形勢的嚴峻。
在兒童看病貴的主要原因中,選擇藥品貴的占首位(27.1%),進一步調查發現,95.7%的調查對象認為醫改后藥品價格沒有降低或降幅不大,90.0%的調查對象認為醫改后兒童看病費用沒有降低或降幅不大,提示醫改后藥品價格虛高現象雖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兒童醫保服務尚不完善[5],在醫保報銷方面患兒享受的報銷比例不大,特別是新生兒患者很多情況下未列入報銷范圍,一部分藥物如固爾蘇(豬肺磷脂),無論國產還是進口藥品價格均居高不下。受市場經濟的影響,醫院存在著“逐利性”以及由于醫療環境形勢的嚴峻所致醫生保護性的過度醫療、醫療場所流程的不合理等在某種程度上加劇了“看病難”。以上情況表明,有效控制藥品價格及防止過度醫療是解決兒童看病貴的重要措施之一。
參考文獻
[1] 張艷萍. “兒童看病難”躋身“看病難”、“看名醫難”社會民生問題行列 兒科發展令人堪憂 完善基層醫院兒科呼聲最勁[J]. 中國社區醫師,2011,16:4-5.
[2] 呂諾, 朱旭, 賈釗. 醫院“逐客令”折射兒童看病難[N]. 新華每日電訊,2012-06-02004.
中圖分類號: R7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8631(2013)02-0072-01
醫學是一門不斷地將醫學知識的創新及創造性應用于各領域的醫學服務學科。面向新世紀,培養融知識、能力、素質為一體的高質量醫學人才是高等醫學教育的核心和目標。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作為醫學教育的走向,終身學習作為合格醫生的基本素質已經為教育界和廣大的醫務工作者所認同。而臨床教學是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醫學生多角度規范綜合能力的重要環節。兒科作為臨床學科之一,醫學生在學習兒科學時普遍感到難學、難記。因而影響了兒科臨床教學質量的提高,故近年來我們對影響兒科教學質量的原因進行了認真分析,找出對策,加大對兒科學習的管理,增強兒科臨床教學意識,提高了兒科教學質量。
1 影響兒科教學質量的若干因素
1.1對兒科特殊性的了解未達成共識
綜合醫院的兒科是一個小科室,許多人都覺得兒科只是成人的縮影,很簡單,加上兒科又是社會效益大于經濟效益,獨生子女家長要求高,而患兒病情瞬息萬變,解釋工作稍做不到位,就會產生醫療糾紛,故從事兒科工作風險大,加上收入低于成人科室,實習生也常不重視兒科實習,同時兒科醫生所面對的主體,絕大多數是不能表達或不能正確表達自己的不適或難以順利進行體格檢查的患兒,因而要求兒科醫生應具有更扎實的臨床基本功、敏銳的洞察力、高超的采集病史技巧與語言溝通技巧,這些在傳統的兒科學教材中并未涉及。
其實,小兒從生命開始直到長大成人,整個階段都處于不斷生長發育的過程,與成人有許多不同之處,而不同年齡患兒之間也是不盡相同,往往同一種疾病的診斷標準在患兒不同年齡,甚至不同天數都是不相同的,危重患兒的液體療法更是復雜多變,每天一個樣,天天不一樣,用藥量與中毒量的接近等,這些都是成人科室無法相比的。只有了解兒科的特殊性,才會重視兒科。帶教老師應注意強調兒科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調動醫學生對兒科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喚起求知之樂。
1.2醫院對兒科臨床教學重視不夠
醫院領導、醫護人員對兒科臨床教學工作認識和重視不足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之一。近年來,醫院為在激烈的競爭中求得生存與發展,自然而然地出現重醫療、輕教學的做法;在人才引進方面也注重經濟效益好的或手術科室,日常工作中醫院領導往往忙于醫療衛生開發和重點學科的建設,未能把臨床教學工作納入醫院中心工作的位置;在設備引進方面,要收回成本,醫院對兒科傾斜不夠,造成兒科設備陳舊,年輕醫生和學生學不到新東西、新知識,故大多學生對兒科實習不感興趣。從而影響了兒科臨床教學計劃的順利完成。
1.3兒科教師帶教意識淡薄
兒科臨床帶教老師同樣肩負著醫療與育人的雙重職能。由于兒科工作繁雜,治療一個患兒常需付出幾倍于成人的時間,但收入在綜合醫院兒科永遠是居后,他們的付出與報酬不成正比,導致帶教老師在教學工作中積極性不高。近年來受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出現了醫教矛盾的困擾,醫療與教學相比,醫療帶來的經濟效益更直觀,社會作用更突出,加上目前職稱評定強調外語水平、科研、論文量化指標,對臨床教學量的多少及教學效果并不注重,從而導致臨床教學意識淡薄,甚至認為參加教學是一種負擔。
1.4社會大環境的負面影響
隨著我國勞動人事制度的改革,畢業生供大于求,畢業生自主擇業及考研對臨床教學存在一定的沖擊。醫學生畢業實習期間不得不忙于應聘,參加省、市人才交流會,忙于寫自薦書,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實習精力,有的明知擇業無望,也還是到處奔波,嚴重影響了臨床實習。用人單位對應聘學歷的高移,本科生就業越來越難,導致應屆畢業生報考研究生數大增,他們不得不把大量精力用在考研的復習準備上。據統計,考生多數榜上無名,他們忙于各種考研輔導班,大部分臨床實習時間付諸東流,加上多數學生畢業后不打算搞經濟效益較差的兒科,從而使兒科臨床教學質量嚴重下降。
2 提高兒科臨床教學質量的措施
2.1堅持重教強醫、科學辦院的方針
針對上述諸多不利因素,應當切實采取相應措施,明確教學醫院不同于其他醫院,除了具有救死扶傷的共性任務外,更重要的是培養高素質的醫學人才的辦院思想。使領導及教師都明白,教學工作不能脫離醫療單獨發展,必須以醫療為依托,以科研為先導,做到教、醫、研三個方面互相促進,協調發展,堅持重教強醫、科技興院的辦院方針。
2.2 加強臨床教師的帶教意識,提高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
本人xxxx,xxx年7月畢業于xx醫學專科學院臨床醫學專業,于20xx年1月至今在朱陽鎮醫院內兒科實習。在實習過程中,始終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在院領導、科主任、多位上級醫師的指導下,我努力工作、學習,將書本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努力鉆研內兒科專業知識體系,在實踐過程中我逐漸熟悉到臨床工作的復雜性、多樣性,了解到了一些內兒科疾病的診療過程。現將本人近一年來的思想、工作、學習情況總結如下:
一、端正工作態度,熱情為患者服務。
在實習過程中,本人嚴格遵守醫院規章制度,認真履行實習醫生職責,嚴格要求自己,尊敬師長,關心病人,不遲到,不早退,踏實工作,努力做到工作規范化,技能服務優質化,基礎靈活化,愛心活動經常化,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做到理論學習有計劃,有重點,工作有措施,有記錄,實習期間,始終以愛心,細心,耐心為基本,努力做到眼勤,手勤,腳勤,嘴勤,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全心全意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樹立了良好的醫德醫風。
二、認真負責地做好工作,做好個人工作計劃,進步專業技術水平。
參加工作后我仍然堅持天天學習,天天把握一種疾病;同時不忘學習本專業研究的新成果,不斷汲取新的營養,鍛煉科研思維;堅持“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的原則,工作過程中嚴格按照事故及差錯的發生;在工作中不斷豐富自己的臨床經驗,時刻保持謙虛謹慎,碰到不懂的題目勇于向上級醫師請教,努力進步自己綜合分析題目和解決題目能力;嚴密觀察病情,及時正確記錄病情,對患者的處理得當;在內兒科的實習工作中,本人嚴格遵守科室制度,按時參加查房,熟悉病人病情,能正確回答帶教老師提問,規范熟練進行各項基礎操縱,能規范書寫各類文書,并能做好內兒科常見病的診療。在工作中,發現題目能認真分析,及時解決,同時,本人積極參加各類專業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業務知識,通過學習,對整體技術與病房治理知識有了更全面的熟悉和了解。
三、嚴格要求自己。
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積極為科室的發展出謀劃策,希看明年的工作量能夠再上新高。在醫院領導和同事們的幫助下,我的各項工作完成地較為圓滿,但是我不能有絲毫的松懈,由于以后的工作還會面臨更大的挑戰和機遇。同時與其它先進同事相比還有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要繼續努力,克服不足,創造更加優異的工作成績。
以上是我的工作總結,在過往的近一年里,要再次感謝院領導、護士長。帶教老師周醫生的教育、指導、批評和幫助,感謝同事們給予的關心和支持。過往的一年,是不斷學習、不斷充實的一年,是積極探索、逐步成長的一年。我也深知,在業務知識上,與自己本職工作要求還存在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自己要更進一步嚴格要求自己,加強業務知識方面的學習,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克服不足,在各級領導和同事的幫助下,通過不懈地努力,加強我的自身能力。更好的為病人服務。
兒科醫生工作個人總結2
20xx年恰逢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建院130年周年,麻醉科乘著院慶的春風,秉承一貫的以病人為中心的態度,嚴謹認真積極進取的作風,在這一年里繼續大力發展,人員規模進一步擴大,日常業務麻醉工作穩步增長,新技術開展、科研立項、論文成果及繼續教育方面更上了一個臺階。
一、規模與人員
麻醉科規模擴大,新增美容科手術間1間,現擁有各類手術間共28間。除手術室、疼痛診療中心、內鏡中心、麻醉后恢復室外,手術室新增了麻醉準備間,內鏡中心新增了麻醉后恢復間,大大縮短了手術接臺時間,加快手術流轉,提高手術室使用率。新購置麻醉機4臺;監護儀6臺;用于深靜脈穿刺和神經阻滯的B超1臺;用于困難氣管插管的可視喉鏡1臺。這些儀器的購入使麻醉科日常麻醉工作更安全、更便利、效率更高。
經過多年的努力,麻醉科初步建立了一個強大的技術團隊,結構日趨完善。20xx年新增碩士畢業麻醉醫師和本科畢業麻醉護士各一名,內鏡護士2人,手術室護士1人。現有麻醉醫師44名,麻醉護士xx名,內鏡護士12名,手術室護士79人,技師1人,共計技術人員xx1人。現我科獲醫學博士學位3人,在讀博士4人,醫學碩士12人,醫學學士23人。取得正高職稱6人、副高職稱人員7人,占29.5%;中級職稱人員14人,占31.8%;初級職稱人員xx人,占38.6%。與20xx年對比,中級職稱醫生數量和比例有所上升。護理隊伍中,取得大專及以上學歷的人員為xx3人,占97.2%,與20xx年對比,高學歷人員數量有較大提升。取得護理高級職稱人員5人,占5%;中級職稱人員26人,占25.2%;初級職稱人員75人,占70.8%,與20xx年的比例基本持平。
二、業務開展
從20xx年12月到20xx年xx月xx個月里,麻醉科共完成手術32360例,比20xx年同期增加xx67例,增長5%;手術室外各種舒適醫療麻醉28876例,達20xx年全年12個月麻醉量的98.5%;疼痛治療xx408例,疼痛會診146例,均比20xx年同期有較大增長。手術量突破6萬大關,無一例麻醉相關死亡或并發癥發生。
麻醉科出色的工作使我科在繼獲得“佛山市醫學重點專科”、“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重點專科”、“中華醫學會靜脈靶控輸注培訓中心”、“中華醫學會術后鎮痛培訓中心”, “佛山市青年文明號”等稱號后,20xx年又獲得了“廣東省青年文明號”的光榮稱號。
三、科研、立項、論文及成果
我科在高質量完成臨床麻醉工作同時,重視并積極開展科研、教學工作,努力推進科室人才階梯隊伍的建設,加快促進了科室臨床、科研、教學整體水平的穩步提高。20xx年全科科研立項7項,包括廣東省醫學科研基金項目1項、佛山市科技局醫學類科技攻關項目4項、佛山市衛生局科研立項2項;20xx年46篇,包括“中華”期刊論文8篇;核心期刊論文26篇。出版專著2本,分別為楊承祥為副主編的《麻醉護理學》及楊承祥為主編的《麻醉與舒適醫療》。
四、人材培養與繼續教育
麻醉科一向重視科室醫務人員的繼續教育和年輕醫生的訓練培養。20xx年我科再有兩位醫生順利獲得醫學博士學位,閆哲醫生9月從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院院進修一年學成歸來,xx月王漢兵博士赴美國進修半年。
接收培養實習醫生28人,其中廣東醫學院14人,泰山醫學院6人,徐州醫學院4人,包頭醫學院4人;接收培養徐州醫學院碩士研究生4人;接收培養進修醫生4人。與20xx年相比基本持平。
除了積極培養人材外,麻醉科也很重視與學界同行的相互學習交流。20xx年主辦了圍術期液體治療新進展學習班、門診診療麻醉新進展學習班及佛山市醫學會疼痛學分會20xx年學術年會,協辦了中華醫學會疼痛學分會第九次年會。得到同行的廣泛參與和一致好評。
在20xx年的基礎上,麻醉科不斷完善、發展,在各個方面超越20xx年的工作成績。麻醉科在正要來臨的'20xx年將會按照十二五規劃的方向和目標,切實執行20xx年年度計劃,繼續努力前進,爭取超額完成既定目標任務,取得更大的成績,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兒科醫生工作個人總結3
內兒科是一支充滿活力、愛心、刻苦鉆研的年輕隊伍,隨著新院搬遷我們兢兢業業地走過了半年。全科始終不忘“一切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的宗旨,用自己的愛心、誠心滿足每一位住院病人的需求,把“救死扶傷”的工作作風貫穿于護理工作的全過程。在醫院和護理部的領導下,根據半年前制定的工作目標,全科護理人員認真實施不懈努力基本完成了各項任務,贏得了大部分住院病人的滿意。
一、科室基本情況
1、全科護理人員共9人,其中聘用護士5人,主管護師1人,護師4人,護士4人,大專2人,在讀本科2人,中專5人。共有40張床位,全年收住院病人1313人,上半年總數489人,下半年總數824人,下半年比上半年病人總數增加了25.5%,下半年搶救危重病人126人,死亡9人,搶救成功率92.9%。靜脈采血468人,其中頸靜脈12人,股靜脈2人,皮試472人,肌注148人,輸血人,導尿126人,洗胃搶救18人,死亡3人,洗胃搶救成功率83%。氣管插管3人,成功插管2人并使用呼吸機正壓呼吸。嚴格護理操作常規,嚴格消毒、滅菌、隔離措施的落實,對于內、兒傳染綜合科室無院內交叉感染,無差錯事故發生。
二、科室設備、物資運行及相關制度情況
1、科室擁有搶救設備:洗胃機2臺,嬰兒溫箱1臺,除顫儀1臺,成人吸痰器1臺,幼兒吸痰器1臺,運行正常并隨時處于備用狀態。所有搶救設備由責任班xxx專人管理,每周定期檢查運行情況、保養、作記錄;搶救柜、藥柜由責任班xxx專人管理,定期檢查,如出現缺藥、漏藥現象,予即時補上備用并記錄;各種消毒液及用物每周定時更換,專人治療班負責,主班每天檢查1次,出現問題應立即報告并即時解決。
2、科室執行嚴格的查時制度,班班查每周五大查,環環相扣。半年來堵科室藥品漏洞10次,查出漏處理醫囑5例,已及時填補,未造成不良后果,各班分工明確各負其責,協調合作,未出現明顯拖班造成人員的過度疲勞現象。
三、科室護理工作完成情況
半年來我科護理工作完成情況:基礎護理平均93分,危重一級護理95分,護理表格書寫94分,急救物品平均89分,病區消毒合格率95分,滿意度調查87,5分科室管理86分。嚴格了一次性醫療用品(一次性無菌注射器、輸血器、輸液器等)得管理,用后全部做到分裝、消毒、毀形、焚燒并記錄。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注射做到一人一針一管一帶,無一例輸液、輸血反應。
四、科室業務學習及引進新技術開展情況
1、在x院長、xx主任的指導下,經過多次學習,我們科每位醫生都能使用心電圖機,每位護士都能看懂臨床常見異常的心電圖。科室對每例死亡病例、疑難病例都進行討論,從中總結不足,制定出完整的治療方案并上墻,備工作參考。現已上墻的治療方案有:腦出血血壓調控方案,上消化道出血搶救流程圖,小兒呼衰、心衰急救流程圖,急性心肌梗死搶救治療方案及快速性心律失常搶救治療方案(有一位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的病人在我科得到了及時的搶救并治愈出院)。大部分腦出血的病人在我科得到了全面、科學的治療與護理,贏得了老百姓的信賴,留住了很多病人。今年還在我科開展了有史以來的第一例氣管插管,使用呼吸機呼吸的先例,在病人身上進行了眼部、口腔、氣管、導尿、褥瘡、生活、心理等一系列護理,并整理裝訂成冊。護理人員還學習了從省醫引進的新技術:留置針的運用與護理,硫酸鎂濕敷運用,褥瘡患者使用氧療,取得了很好的治療效果,現已在我科運用。同時我們還學習了各種疾病的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及護理,能夠即時、準確的為醫生提供診療依據。
五、內部管理
一年來,科室每月定期召開二次會議,將這段時間出現的問題及患者、患者家屬提出的意見、建議在會上相互溝通,進行疏理,針對存在的問題采取相應的措施:
1)、向患者家屬發滿意度調查問卷,收集意見、建議,使我們及時掌握和了解部分病人對我們醫生、護士、病房管理的滿意程度。
2)為了提高醫護人員尊重和維護患者權益意識,通過學習,大家基本了解和掌握了與病人溝通的技巧,促進了醫患、醫護之間的關系xxx,增進了感情,讓病人相信我們,愿意留在我們科。
3)為了給病人一個溫馨的就醫環境,我們圍繞了“樹行業新風,創一流服務”的活動主題,從細小環節入手,要求醫護人員做到“四輕”、“七聲”服務,對一些無法解決最基本的生活及住院費的患者,我們全科人員慷慨解囊,伸出援助之手,切實讓病人感受到溫馨、耐心、細心愛心的四心服務,感受到家的溫暖。
4)經過今年“醫療質量管理”大檢查后,使我們認識到了我們的管理不夠完善,主要問題出現在對醫療安全入手不足:病歷書寫不及時、不規范,對各種疾病的治療療原則不規范,濫用抗生素,收費不透明,對各種記錄不完整。
而在那個時代,她的遭遇絕非個例。成千上萬的“非雅利安”學生和教授被趕出大學校園,更有許多人在集中營里失去了生命。
1938年,拉波波特移民美國,她申請了多所醫學院,后被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女子醫學院錄取,并在兩年之后取得醫學博士學位。1969年她獲得了教授的頭銜。她與同是醫生的丈夫塞繆爾?拉波波特一生救人無數,曾多次受到國家級的表彰。2005年,以二人為藍本的電影《拉波波特一家――我們的三生》還獲得了德國格林獎。在一次采訪中,她感慨地說:“一路走來,我已是出乎意料的幸運,但也許還是因為我有些固執。”
而這份固執,正來自于她曾被拒絕的博士學位――也許在很多人看來,拉波波特作為一個功成名就的醫生、教授,已無須在乎這樣一個頭銜。但她說:“這不是為了我自己,而是為了那些犧牲者。這是原則問題!”
現任漢堡大學醫學院院長烏維博士知道了拉波波特夫人的事后,決定幫她討回學位。但漢堡大學法務部給出了三大拒絕理由:找不到拉波波特女士的原始論文;拉波波特女士從來沒有完成論文答辯;她已經在美國得到了一個醫學博士學位。所以結論是,給她一個榮譽學位就行了。但無論是烏維博士還是拉波波特夫人都不滿于僅用名譽博士學位就掩蓋了曾經不公的事實。在兩人的爭取之下,按照程序,拉波波特夫人將進行答辯,以拿到博士學位,答辯內容仍跟其白喉研究有關。但拉波波特夫人已是年過百歲的老人,她視力衰退,無法閱讀也不能使用電腦,記憶力也大不如前。因此,她不得不依靠他人上網搜尋過去七十年來針對白喉的研究進展,然后通過電話向她說明。
5月13日,烏維博士和兩位教授來到拉波波特家中,在45分鐘的答辯之后,拉波波特遲到77年的博士學位終于被批準了。烏維博士說:“考慮到她的高齡,這非常難能可貴。”拉波波特夫人則感嘆:“如果我能早一點答辯,我會表現得更好……”
6月9日,漢堡大學舉辦了學位授予儀式,以表彰這位“最年長”的博士學位獲得者。
熱議銳評:我無法用“終生學習”給拉波波特夫人做注腳。因為更讓人動容的,是她的堅持,對于真理,對于原則。所以請不要抱怨自己的努力總是白費。堅持,不輕言放棄,即使過了100歲,你依然有機會做人生贏家。(好酷網)
素材運用:幸運與堅持;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8(c)-127-02
醫學是一門不斷地將醫學知識的創新及創造性應用于各領域的醫學服務學科。面向新世紀,培養融知識、能力、素質為一體的高質量醫學人才是高等醫學教育的核心和目標[1]。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作為醫學教育的走向,終身學習作為合格醫生的基本素質已經為教育界和廣大的醫務工作者所認同[2]。而臨床教學是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醫學生多角度規范綜合能力的重要環節。兒科作為臨床學科之一,醫學生在學習兒科學時普遍感到難學、難記。因而影響了兒科臨床教學質量的提高,故近年來我們對影響兒科教學質量的原因進行了認真分析,找出對策,加大對兒科學習的管理,增強兒科臨床教學意識,提高了兒科教學質量。
1影響兒科教學質量的若干因素
1.1對兒科特殊性的了解未達成共識
綜合醫院的兒科是一個小科室,許多人都覺得兒科只是成人的縮影,很簡單,加上兒科又是社會效益大于經濟效益,獨生子女家長要求高,而患兒病情瞬息萬變,解釋工作稍做不到位,就會產生醫療糾紛,故從事兒科工作風險大[3],加上收入低于成人科室,實習生也常不重視兒科實習,同時兒科醫生所面對的主體絕大多數是不能表達或不能正確表達自己的不適,難以順利進行體格檢查的患兒,因而要求兒科醫生應具有更扎實的臨床基本功、敏銳的洞察力、高超的采集病史技巧與語言溝通技巧,這些在傳統的兒科學教材中并未涉及。其實,小兒從生命開始直到長大成人,整個階段都處于不斷生長發育的過程,與成人有許多不同之處,而不同年齡患兒之間也是不盡相同,往往同一種疾病的診斷標準在患兒不同年齡都是不相同的,危重患兒的液體療法更是復雜多變,每天一個樣,用藥量與中毒量的接近等,這些都是成人科室無法相比的。只有了解兒科的特殊性,才會重視兒科。帶教老師應注意強調兒科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調動醫學生對兒科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喚起求知之樂。
1.2 醫院對兒科臨床教學重視不夠
醫院領導、醫護人員對兒科臨床教學工作認識和重視不足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之一。近年來,醫院為在激烈的競爭中求得生存與發展,自然而然地出現重醫療、輕教學的做法;在人才引進方面也注重經濟效益好的科室或手術科室,日常工作中醫院領導往往忙于醫療衛生開發和重點學科的建設,未能把臨床教學工作納入醫院中心工作的位置;在設備引進方面,要收回成本,醫院對兒科政策傾斜不夠,造成兒科設備陳舊,年輕醫生和學生學不到新知識,故大多學生對兒科實習不感興趣。從而影響了兒科臨床教學計劃的順利完成。
1.3兒科教師帶教意識淡薄
兒科臨床帶教老師同樣肩負著醫療與育人的雙重職能。由于兒科工作繁雜,治療一個患兒常需付出幾倍于成人的時間,但收入在綜合醫院兒科永遠是居后,他們的付出與報酬不成正比,導致帶教老師在教學工作中積極性不高。近年來受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出現了醫教矛盾的困擾,醫療與教學相比,醫療帶來的經濟效益更直觀,社會作用更突出,加上目前職稱評定強調外語水平、科研、論文量化指標,對臨床教學量的多少及教學效果并不注重,從而導致臨床教學意識淡薄,甚至認為參加教學是一種負擔。
1.4社會大環境的負面影響
隨著我國加入WTO和勞動人事制度的改革,畢業生供大于求,畢業生自主擇業及考研對臨床教學存在一定的沖擊。醫學生畢業實習期間不得不忙于應聘,參加省、市人才交流會,忙于寫自薦書,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實習精力,有的明知擇業無望,也還是到處奔波,嚴重影響了臨床實習。用人單位對應聘學歷的高移,本科生就業越來越難,導致應屆畢業生報考研究生數量大增,他們不得不把大量精力用在考研的復習準備上。據我校近年統計,考研人數逐年增加,而達到研究生入學考試分數的僅占報考人數的10%左右,真正錄取的只占5%,多數榜上無名,他們忙于各種考研輔導班,大部分臨床實習時間付諸東流,加上多數學生畢業后不打算搞經濟效益較差的兒科,從而使兒科臨床教學質量嚴重下降。
2提高兒科臨床教學質量的措施
2.1堅持重教強醫、科學辦科的方針
針對上述諸多不利因素,我科室采取了相應措施。首先明確教學醫院不同于其他醫院,除了具有救死扶傷的共性任務外,更重要的是培養高素質的醫學人才的思想[3]。使領導及教師都明白,教學工作也不能脫離醫療單獨發展,必須以醫療為依托,以科研為先導,做到教、醫、研3個方面互相促進,協調發展,堅持重教強醫、科技興院的辦事方針。
2.2加強臨床教師的帶教意識,提高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
近年來,我校每年定期召開教學會議,針對存在的問題,制定了臨床教學管理規范化、科學化、現代化等一系列相應對策,使臨床教師認識到,帶教老師不僅是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者,也是合格人才的塑造者,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學醫院必須提高臨床教師的帶教意識,認真肩負起教書育人的重任。同時制定了《臨床教師考核條件》、《教學事故的認定及處理決定》、《臨床教學質量評估標準》,鼓勵教師多寫教學論文,把教學質量作為年度考核及晉升晉級的重要標準,兒科每年90%以上的課程由主治醫師職稱以上有經驗的教師擔任。還加強教學查房,堅持一病一課制度,引導學生進行病例討論[4],強化兒科特點與學生實踐技能訓練,嚴格學生出科考試-考核制度,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5]。
2.3教育學生擺正實習、考研、就業的關系
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要正確理解《執業醫師法》的法規,既不能因為培養醫學生的臨床操作能力而不遵循法規,也不能因為醫學生沒有行醫執照而忽視臨床操作能力的培養,尤其兒科,患兒家長大多要求高,學生動手機會少,帶教老師應做到放手不放眼,喚起學生求知之樂。針對畢業生求職、擇業形勢嚴峻,帶教時向學生宣傳有關就業政策與規定,分析就業形勢,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當前社會對醫學人才需求的趨勢,適時調整學生的擇業目標和就業心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成才觀,按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的思路,改變過去用人單位和學生雙向選擇的無序狀態,有計劃地舉辦畢業生供需洽談會,保證正常臨床教學秩序。為教育學生擺正臨床實習與考研、擇業的關系,我們組織學生進行學習討論,使他們明確全面系統的臨床實習是醫學教育不可缺少的環節,只有在實習時規范地掌握好綜合醫學技能,如兒科與婦產科、內科、耳鼻喉科等邊緣學科的關聯,才能適應未來社會向全科醫學發展的需求。從而調動了醫學生對兒科臨床實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兒科臨床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尹曉娟,何念海,薛媛.兒科臨床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探討[J].現代醫學衛生,2005,21(4):497.
[2]易著文,王秀英.兒科學臨床教學方法研究[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274.
[3]向國艷,李小靜.改進高職高專兒科教學培養高素質應用型醫學人才[J].中國醫藥導報,2008,5(11):124-125.
當然,一切都還在路上,從首都到地方、從北京兒童醫院PICU的患兒到地方兒童醫院危重病房里的小患者們,錢素云對孩子們的牽掛和愛與日俱增。
2014年,“六?一”國際兒童節前夕,錢素云在辦公室里接受記者的采訪。低調謙和、如沐春風,她與兒科醫生結緣的段段往事,在PICU工作的種種經歷,作為集團專家對兒科醫學發展的關切展望,無不折射出她對專業的熱愛、探尋、思索和希冀。
不能說“不”
與北京兒童醫院PICU病房一道電子門之隔的,是一方狹小的樓梯間,每天上午9點到10點,是PICU病房醫護人員向患兒家長講述病情的時間,因此,每到此時這里便擠滿了家長。其實他們很多人都是徹夜在這里守候,一塊海綿墊、一方小板凳,就是棲身之地,焦慮與希望交織,清晰地寫在他們的臉上,他們有的低頭沉默不語,有的相互低聲詢問,也有的彼此安慰鼓勵,空氣中彌漫著緊張的氣息。
這讓每個初來乍到的人強烈地感受到壓力,而這是錢素云看慣的場面。20年了,她太理解患兒家長內心的焦慮,渴望孩子康復的急迫,她把這種感覺視為一種責任,對生命守護的職責。錢素云親和地微笑著,平靜地談道:“在PICU工作,我們不能說‘不’。”
不能說“不”,這是一句鄭重承諾,對于錢素云和醫護人員而言,則意味著重擔在肩。北京兒童醫院重癥醫學科(PICU)成立于1983年,是國內最早成立的PICU之一,主要收治出生30天至18歲之間的小患者。經多年發展,今天的北京兒童醫院PICU已形成較為完整的急救醫療體系,綜合醫療、科研、教學水平在國內一直居領先地位,有些項目已接近或達到國際水平。這里擔負著搶救最危重患兒的任務,生命線上最后一絲曙光,往往在此升起。
在救治的患兒中,有一名女孩兒令錢素云印象深刻。那是幾年前,一名12歲的唐山女孩兒被救護車緊急送進北京兒童醫院PICU病房,幾種病菌同時感染,讓這個原本就有肺結核病的孩子生命垂危,其他醫院都拒絕再診治,認為已經沒有希望,北京兒童醫院PICU是最后一根“稻草”。錢素云將女孩兒收入病房,從肺部嚴重感染到并發急性胃擴張、胃出血,再到突發肝衰竭,錢素云和醫護人員爭分奪秒,與死神賽跑,終于在經歷98天不間斷的搶救之后,成功挽回了女孩兒的生命。
幾年時間過去了,女孩兒上了初中,當了班長,健康聰慧、可愛懂事。2014年春節前夕,女孩兒媽媽專程來到北京,找到錢素云,感恩不盡,女孩兒還讓媽媽帶來自己精心制作的手工作品送給錢素云。這件小巧的布藝飾品,被錢素云珍藏在辦公室的書柜里,采訪時談到這里,她欣慰地拿出來展示。
多年來,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然而,成功的背后,則是PICU病房醫護人員鮮為人知的辛苦。錢素云還記得自己從做主治醫生主管病房開始,夜間經常被病房打來的電話叫醒,這一定是科里又接到特殊危重患者或遇到難處理的情況,她總是用最快的速度趕到,抓起白大褂沖進病房,進入“一級戰斗”狀態。
“在PICU工作,第一要有好身體,因為體力消耗太大,如果遇到一宿夜班接兩三個病人,還要處理病房里病情不平穩的危重病人,那么一夜下來比上白班要累得多,根本不敢合眼;第二要求既能合作又要獨當一面;第三則要能吃苦,因為實在太累了。”按照國際上對PICU病床與護士比為1:2.5-3,現在,北京兒童醫院PICU實在難以達到,因此每位醫護人員都是超負荷運轉,不敢停歇。
這里集中了全國PICU最好的醫療資源,也承受了更大的救治壓力。對于自己的團隊,錢素云既驕傲又心疼,“重癥監護室對護士業務能力要求特別高,每隔一個小時,護士就要記錄每個患兒的血壓、心率、尿量、肌張力、皮膚情況等30幾項指標。一個小小的變化都要及時觀察到,馬上反饋給醫生。但大家都很能吃苦。”
因為純粹,所以選擇
錢素云的辦公室并不大,不過10平方米的房間里,一張書桌、一架書柜、一組雙人沙發再加一個小茶幾,便占據了幾乎所有空間,但在錢素云的精心布置下,卻格外溫馨,辦公桌上擺著京劇臉譜小相框、牧童騎牛的雕塑,茶幾上一捧紅玫瑰盎然盛開,香氣撲鼻。的確,錢素云是一個熱愛生活、喜歡孩子的人,正是這樣的性格,讓她在入行之初就主動選擇了兒科醫學。
1979年,錢素云考入泰山醫學院醫療系。當一名醫生,似乎是她無需考慮的抉擇。“我母親是護士長,我從小在醫院大院里長大,好像天然地就應該當一名醫生。”作為家里的獨生女,錢素云大學畢業后回到家鄉菏澤,被分配到地區醫院,出人意料地,她主動要求進入兒科。在錢素云看來,孩子天真的笑臉、內心的純凈是那么讓人喜愛,“當一名兒科醫生,又有什么不好呢?”
1993年,錢素云考入首都醫科大學,師從著名兒科專家、曾任北京兒童醫院院長樊尋梅教授,繼續深造。導師的不倦教誨、醫德師風,讓錢素云銘記在心。2010年樊尋梅教授去世,至今憶起恩師,錢素云仍舊止不住悲傷懷念的淚水。正是樊尋梅教授,引導錢素云開始進行危重患兒經顱多普勒超聲(TCD)腦血流監測的研究,并在專業領域開啟一片新天地。
回想20年前選擇這一課題的動因,錢素云由衷講道:“首先,TCD是當時惟一可無創動態監測腦血流速度的方法,在國內外已廣泛用于成人腦血管病的診斷。但由于小兒有許多不同于成人的解剖和生理特點,國內TCD在小兒危重病監測中的應用幾乎空白;其次,我國器官移植技術不斷進步和發展,但供體嚴重不足是阻礙這項技術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這使許多患者因此喪失了生存機會。”
在做碩士研究生課題時,錢素云選擇的是住進北京兒童醫院PICU 所有深度昏迷的病人,在每天觀察記錄患兒臨床生命體征變化的同時,進行一到兩次TCD 動態監測,對有腦死亡征象的患兒每2至4小時監測一次。為此,錢素云的作息時間要根據患者的病情來安排,她夜里常住在病房,甚至整夜守候在病床前,觀察腦血流和腦電圖變化,以了解不同預后的昏迷患兒腦血流變化的特點和規律。不僅如此,為獲得患者完整的早期資料,她還要求同事們夜間無論多晚,只要新收入相關病人,都要馬上通知她來病房。
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課題組完成了100多例昏迷患兒腦血流變化的系統動態監測。在國內首次使用TCD 對較大數量深度昏迷患兒腦血流變化進行動態觀察,重點分析了舒張期反流和周期血流頻譜在預后判斷中的作用,證實TCD監測有助于正確估計昏迷患兒預后、指導治療。首次提出了適用于我國兒童的小兒腦死亡TCD診斷標準,特別是將血流方向指數納入診斷標準后,提高了診斷準確性,并發現TCD 診斷小兒腦死亡的敏感性稍高于腦電圖。
目前,TCD已經成為北京兒童醫院PICU昏迷患者的常規檢查和診斷腦死亡的主要依據之一,同時在全國學習班推廣,多次在國際學術會議交流。該課題曾獲北京市衛生局科技進步一等獎。言談間,錢素云從書柜中抽出自己的碩士、博士論文,時間流逝,20年光陰將紙頁浸黃變脆,小心翼翼地翻開“前言”,清晰地寫著當時采集的病例數據和具體信息,這些看似簡單的數據,卻將中國兒童腦血流變化研究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新渠道,大使命
2013年5月31日,北京兒童醫院集團成立。作為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委員兒科學組組長、中華兒科學會急救學組組長、北京急診學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危重病學會和北京腸內外營養學會常委、首都醫科大學兒科系和危重病醫學系委員,錢素云入選第一批集團專家。一年來,她多次到集團各醫院進行會診、授課,將自己的寶貴經驗無私分享給各地的同行們。
“因為年齡原因,兒童患者病情變化快,要求醫生綜合素質更高,對病情發展的預判更為準確。現在,北京兒童醫院集團成立,使得各醫院之間溝通更順暢,可以遠程和電話會診,各醫院PICU之間也建立起綠色通道,讓患兒轉院救治更及時。”對于點滴變化,錢素云都了然于心、喜于言表,因為每一處微小的改善都可能關系到搶救成功率的提升,也能讓PICU的醫護人員體會到更強的職業成就感和心靈歸屬感。
辦公室空間不大,擺放著各種書籍,資料,也有不用的儀器放在墻角――這是她工作的主戰場――這么說也不準確,因為她所領導的科室的特殊性,臨床檢驗中心擔負著醫院所有樣本的檢測,幾乎每個科室都要與其緊密聯系。因而,臨床檢驗中心的辦公地點從1樓到6樓每層樓都有,從而保持采集的樣本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抵達機器旁,進行檢測,然后再以最快的速度送達患者手中。因而,宋文琪所負責的工作范圍,從1樓到6樓都有。
“工作忙,節奏快,這是我們醫生的工作特征。”宋文琪微笑著說,干凈利落的短發透著職業女性的干練,溫婉的笑容里寫著女性的柔和。她溫言細語,語速不快,但條理清晰,邏輯性強,是做事胸有成竹的穩重個性。
堅守?改變
話題先從北京兒童醫院集團成立一年來展開,“這一年,我們感覺變化很大,不僅僅是工作形式,工作內容,還有工作狀態,可以說,自上而下,全院都有了很大的改觀,當然,我們臨床檢驗中心也體會到了北京兒童醫院集團的力度。”宋文琪向來訪者介紹著北京兒童醫院自組建集團以來,臨床檢驗中心的工作突破的重點。
宋文琪自1981年從北京衛生學校畢業后,就來到北京兒童醫院臨床檢驗中心工作,在這里工作了30余年,是臨床檢驗中心崗位上的老兵。從普通工作人員做起,至科室副主任,再至科室主任,宋文琪在北京兒童醫院這一平臺上也從一個小姑娘成長為中國檢驗學科的一名專家。對于北京兒童醫院自組建集團以來的變化,她感觸頗深:“現在,不只是臨床檢驗中心,包括我們醫院其他的科室,都像戰場上的戰士一樣,往前沖,醫院成立了集團之后,與同行業的交流也緊密了,彼此之間的互動也多了,學術研究的勁頭也足了,視野也更寬闊了,總會覺得,還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還有那么多研究成果要鉆研,真的挺忙的,但是也真是充實,現在我們對自己的狀態也挺滿意的。”或許,這多少代表了北京兒童醫院集團內部醫生的感受。
北京兒童醫院臨床檢驗中心是從事兒科臨床檢驗的醫學實驗室,是北京兒童醫院下屬的質量管理委員會、輸血管理委員會、生物安全委員會及試劑采購委員會的主要成員。臨床檢驗中心的檢驗項目有臨床常規檢驗(血、尿、便常規檢查、血液學檢查、寄生蟲學檢查)、免疫學檢驗、微生物檢驗、生物化學檢驗、染色體核型分析、串聯質譜法篩查氨基酸及有機酸代謝病等檢驗。涵蓋范圍之廣,檢驗項目之多,它所提供的數據成為各個科室醫生診療疾病的重要依據,檢驗中心的作用與重要性可想而知。而作為臨床檢驗中心主任的宋文琪,也深知,自己肩頭的擔子有多重。
“我是2012年被提升為主任的,倪鑫院長2012年到我院任職院長,在倪院長的帶領下和醫院的大力支持下,檢驗科也在飛速進步,在幾個方面進行了調整,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宋文琪說。
北京兒童醫院診療人群基數大,檢測樣本繁多,如何提高檢驗效率?在醫院的大力支持下,臨床檢驗中心于2012年年底開啟了“智能叫號條形碼自動粘貼系統”,從手工粘貼條形碼,改為采集靜脈血前的條形碼自動粘貼和叫號的前處理過程,使采血前的工作效率提高了4倍。
“因各臨床實驗室比較分散,家長為送標本經常在醫院往返穿梭于門診樓3層(生化室)、7層(內分泌室)及病房樓2層(細菌室)和病房樓1層(臨檢室尿特檢項目)等。給家長造成極大的不便。”宋文琪說,“因此,檢驗中心在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在門診樓1層南側建立門診化驗綜合服務區。這樣就方便了患者,節約了時間,我們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不少。”宋文琪很愛笑,說起臨床檢驗中心可喜的變化,她的眉眼之間都是自豪的表情,眼睛彎成了月牙兒。
此外,臨床檢驗中心還充分應用信息系統優化流程、提高效率、完善服務,實現樣本的全程信息化追蹤:實現了實驗室雙向通訊以及危急值信息化管理和試劑信息化管理等,同時安裝試劑信息化管理軟件,正在建立試劑信息庫,逐步實現從電子申請、采購后的入庫、領用、出庫、終端消耗使用、清點盤庫、結賬等信息化管理過程。“盡管在檢驗中心工作了幾十年,但是現在還是覺得每一天都有新的知識需要學習,每一天都有新的事物要認識,這種時時保持學習的感覺真的很好。”宋文琪原本就是一個善于學習的人,并且一直不曾停止過學習,在工作的30余年里,利用業余時間不斷充電,先后獲得了醫學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并主持和參與了省部級、國家級的科研項目,參編專業書籍并在醫學核心刊物上發表多篇關于檢驗學科方面的學術論文。
宋文琪并沒有滿足于此,在她2012年7月上任臨床檢驗中心主任以后,她提出,檢驗中心要通過ISO15189實驗室認可。“醫學實驗室從認可立項到獲得認可拿到證書大約需要1-3年時間。”
她接著說,“通過醫學實驗室的認可,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可以提高醫學實驗室的質量管理水平,減少可能出現的質量風險和實驗室的責任,平衡實驗室與患者之間的利益,提高社會對認可實驗室的信任度;可以不斷提高醫學實驗室的信譽,增強患者及醫務人員對實驗室的信任。醫療單位通過了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這僅是證明醫療過程得到了保證,而并不證明最終檢驗結果的合格。而經過ISO15189認可的醫學實驗室通過其完善的管理,能夠向患者以及醫護人員提供準確的檢驗結果。通過醫學實驗室認可,可以消除國際交流中的技術壁壘,互認檢測結果。我國認可實驗室出具的檢驗/校準數據能夠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表明實驗室具備了按國際認可準則開展檢測的技術能力,在認可范圍內使用‘CNAS’標志,并列入《國家認可實驗室目錄》,提高知名度。促進國內醫學實驗室與國際接軌,促進國際間的交流。醫院也大力支持我們做此項工作。”
經過了實驗室調查研究階段、管理體系建立階段、填寫申請書階段等前期準備,目前臨床檢驗中心在通往ISO15189實驗室認可的階段已經步入提交評審材料的階段,“對于通過ISO15189實驗室認可,我們醫院和我們科室都充滿信心。”宋文琪說話時輕聲慢語,做起事情來卻雷厲風行。臨床檢驗中心在她一年多的帶領下,呈現出了全新的風貌。
成長?突破
宋文琪很喜歡“股神”巴菲特的一句話:做你沒做過的事情叫成長,做你不愿意做的事情叫改變,做你不敢做的事情叫突破。
“成長,改變,突破,這是人生道路上每個人都會遇到的時刻,現在,我覺得我們整個醫院在倪院長的帶領下,都在進行著突破。”宋文琪頗有感慨,“現在我們科室所做的很多事情,從我個人來說,放在以前,想都沒想過,更別說敢不敢了,就是說,以前不敢想不敢做的事情,現在也開始想,開始做了,這個時候,就會意識到自己在成長,在突破。”沉吟半晌,她又補充道:“每個人都有無限潛能,在做著之前不敢想不敢做得事情時,覺得自己的潛力也被挖掘了,這個時候,感覺很好,哦,我還可以做這樣的事情,我還可以做得更好。”在學習,在進步的時候,人都會顯得年輕,宋文琪同樣如是。
“北京兒童醫院集團組建以來,自上而下,每個人都感受到了集團的力量。”宋文琪說。作為臨床檢驗中心的主任,以及檢驗學科的權威專家,她也曾先后幾次去外地,與集團醫院一起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自從成立了北京兒童醫院集團之后,平行學科之間的學術交流更頻繁了,“大家取長補短,互相交流經驗,這是一個特別好的學習過程。”宋文琪說。2013年11月1日,她應安徽省兒童醫院檢驗科程主任邀請及北京兒童醫院集團委派,參加安徽省兒童醫療協會檢驗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醫學檢驗學術研討會,并在會上做了主題發言。
今年春天,在網絡上廣受關注的“病毒靈”事件中,宋文琪也感受到了做一名“救火隊員”的緊急和急迫。“2014年3月16日,我記得那是個周日,那天下午接倪院長電話指示并由集團辦公室安排前往北京兒童醫院集團西安市兒童醫院協助處理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指3月10日發生的兩所幼兒園為幼兒服病毒靈事件)。當時放下電話,帶著簡單的衣物匆匆奔赴西安,與西安市兒童醫院的醫生們一起討論,協助制定實驗室檢查的復檢標準。”現在想起來,那個過程像是打仗。
4月14日,宋文琪受集團委托,再次到西安參加西安市衛生局組織的專家研討會,對該事件進行總結。“如果沒有成立北京兒童醫院集團,我們會覺得這事情距離我們很遠,但是由于同在一個集團,這樣的事情就變成我們大家的事情,我們要一起去面對。”
顯性德育途徑主要是被納入學校(院)教學體系的課程。這種教育途徑需要將醫學與人文、智育與德育相融合,注重醫學生專業知識的掌握、業務技能和人文素養的提升,推進素質教育,體現“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具有“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醫學道德水準。顯性德育可以歸納為“兩結合”、“兩轉化”:“兩結合”即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學校(院)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兩轉化”即德育客體向主體轉化,單一價值向多元價值轉化。
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進入臨床階段,醫學生感到時間緊、任務重,呈現出不集中、需求高的特點。有調查顯示,他們認為較好的教學方式中,居于前三位的是看教學錄像(占27.2%)、自由討論(占21.4%)、演講(占14.6%),其后為組織聽報告(占11.7%),集中學專題(占9.8%)、寫小論文(占7.6%)、一般講授方式(占3.7%)等[2]。可見,教學手段需要豐富、適時、適度。針對醫學生特點,學校(院)以觀看錄像、名人講談、收聽報告、撰寫論文、自由辯論等方式,將自己學與集中學相結合,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做人與做事相結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培養醫學生“扶傷濟世、敬德修業”的精神,正確處理新形勢下國家、社會、集體和個人的利益關系,將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相統一。
學校(院)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學校(院)教育是一個全方位的工程,社會實踐是一種富有成效的德育活動。對醫學生在臨床實踐階段開展的德育,既要貼近臨床實際,又要保持形式新穎,還要融入學生生活。學校(院)在組織學習、培訓的基礎上,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健康宣傳咨詢、文藝匯演、自由辯論賽和對抗賽、貼近大自然等活動,使醫學生開闊視野、獲取知識、提高能力,有效地將理性思維和感性認識相結合、課內教育與課外實踐相結合。
德育客體向主體轉換傳統德育強調的是對醫學生進行說教,醫學生處于接受者的客體地位。然而,面對社會和時代不斷發展變化的趨勢,要使醫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實現德育的主體轉換。這種轉化,體現了真正意義的公開、公平。1956年,Bloom等人提出PBL教學法的概念,此后在世界醫學教育領域中被廣泛采用并得到較高評價,其優勢在于臨床思維的培養和訓練。假如針對臨床實踐階段醫學生德育采用PBL教學法,不僅能打破傳統說教式和灌輸式的教育局面,變被動為主動,還有利于醫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提高與臨床實踐能力的提升,變依賴為獨立。
單一價值向多元價值轉化面對價值多元化的沖擊,傳統單一主流價值觀逐漸被邊緣化,正逐步向多元價值觀轉化。適應時展需要,拓寬德育途徑,實現“六化”。一是實現德育“網絡化”,網絡可以豐富德育手段和方法,為學生構建數字化、全球化的教育空間。二是實現德育“生活化”,將德育內容和方法運用到生活中,從課堂延伸至學生宿舍,加強人文教育,深化管理。三是實現德育“心理化”,開展多層次、多渠道的心理教育,培養醫學生健康的身心和健全的人格。四是實現德育“人文化”,加強醫學生人文建設,營造健康和諧的學校(院)德育氛圍。五是實現德育“專業化”,強化師資隊伍培訓,建立穩定高效的德育教師隊伍。六是實現德育“評價化”,建立德育系統評價體系,培養臨床醫學生遞進式臨床思維。
隱性德育途徑
隱性德育途徑主要以較為隱蔽或間接的方式對醫學生進行映射與滲透,進而達到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