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24:2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藥學發展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本文作者:唐捷龍云龍鳳潘良平蘇強工作單位:川北醫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
醫師、護士、患者、臨床藥師均希望得到不同方面、不同層次的藥學服務隨著社會物質文化生活的提高,人們對提高生活質量的期望更為迫切。患者對用藥監護、詳細告知藥品使用方法與注意事項,指導安全用藥等藥學服務工作有這強烈的需求。護師(士)需要得到藥品正確使用、危害藥品的職業防范、毒、麻、高危藥品的藥理及管理知識、不良反應觀察及應急處理等方面的藥學服務。醫師需要得到用藥決策、處方規范開具、藥物相互作用、新藥的藥物信息以及藥物治療新進展等方面的藥學服務。醫院藥學還應服務于臨床藥學,為臨床藥師提供臨床用藥的動態資料及藥物信息。
執行國家藥物政策,完善與合理用藥相關的各項規章制度,構建合理用藥機制藥師應成為國家藥物政策的執行者和宣教者,在工作中落實基本藥物、“一品”等藥物政策。執行并宣傳《藥品管理法》、《處方管理辦法》、《品管理條例》、《醫療機構藥事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面向醫師、護士開展以上法律知識的培訓并進行考核,提高醫務人員對相關法律法規的知曉率。制定并完善藥事管理制度,規范全院醫務人員的用藥行為,形成貫穿藥物治療全過程的合理用藥機制,使合理用藥有章可循。對藥品質量進行全程化的監督及管理藥品質量是保證患者用藥安全的基礎。在傳統的醫院藥品管理模式中,醫院藥師長期固守于藥房從事簡單的藥品調配及質量管理工作。對藥品質量的管理也止步于藥房內藥品的質量管理,對在醫院內各部門流通、使用、儲存的藥品質量及數量缺乏關注。而臨床各部門負責藥品管理的人員均非藥學專業人員,臨床藥品使用、管理及儲存存在不規范現象。醫院藥師應轉變管理理念,優化工作模式,走出藥房,深入臨床第一線,圍繞臨床用藥質量安全、保障藥品供應展開服務,建立從藥庫到藥房再到病房多環節緊緊相扣的全程化精細管理。對各藥品使用部門儲備的藥品進行跟蹤管理、定期進行質量、數量、效期檢查,完成監督指導、信息反饋、藥品評價等工作。保證藥品質量及藥品有序流通,確保臨床用藥安全。構建新型的門診、住院藥房藥品調配模式藥品調配工作是醫院藥學的一項基本工作,是藥學服務的基礎。門診藥房應開展以合理用藥為目的、以用藥指導為主的綜合性調配服務。藥師對醫囑、處方進行審核,干預不合理用藥是提高合理用藥的關鍵環節,是藥學技術服務的體現。門診藥房應優化服務流程,制定標準化的操作規程,為患者及時、準確地調配并完整標示藥品。門診藥房還應開展以提高患者人文關懷為目的的人性化服務,如提供優質的服務設施、針對患者存在的關于疾病、用藥方面的疑慮、焦慮進行心理疏導等,滿足患者的情感需求。提高服務層次,提升醫院藥師的社會價值。建立全方位一體化的住院藥房保障模式,藥品供應由以病區為單元轉變為以患者為單元的供應模式。《醫療機構藥事管理規定》第29條規定:住院(病房)藥品調劑室對注射劑按日劑量配發,對口服制劑藥品實行單劑量調劑配發。住院部藥房應設立醫囑審核區、口服藥擺藥區與核對區、藥品脫包裝區、注射藥擺藥區、靜脈藥物配置區、核對區等。引進自動化口服藥分裝機、針劑自動擺藥機,單劑量自動化調劑、GMP標準靜脈配置、常規藥品下送到科室、臨時用藥氣道傳輸的全方位一體化住院患者用藥保障系統[5],保障臨床用藥。構建全方位的藥學信息服務系統利用網絡媒介,整合多種資源,構建全方位的醫院藥學信息服務系統。服務對象涵蓋醫院決策層(院領導、藥事管理委員會)、藥劑科管理層、藥學專業人員、醫護專業人員、患者及社會公眾,滿足不同人群的各種需求。為決策層提供藥品用量動態分析結果、抗生素的使用調查情況、藥品不良反應報告、處方點評結果分析等合理用藥數據,為決策層制定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據。藥劑科管理層通過網絡平臺對部門工作人員、藥品實現動態實時管理,部門規章制度、操作規程、科內活動信息和繼續教育內容。每月上傳處方點評結果及不良反應報告,供本院專業人員共享。為藥學專業人員提供藥品詳細信息,包括藥品說明書、藥品實物圖片及用藥提示。可查詢患者基本資料及用藥信息,為評價處方合理性提供依據。通過網絡平臺實現內部藥學專業繼續教育和三基培訓,并可下載相關藥學資料,參與網絡專業互動和用藥咨詢。為醫護人員提供藥品詳細信息,為護士站和醫囑程序提供嵌入式提示功能,提示內容實行動態監測,根據臨床反饋及時更新。通過網絡平臺參與專業互動和用藥咨詢。為患者及家屬提供藥品通用名和商品名查詢、藥品說明書、藥品實物圖片、價格等藥品相關信息;提供藥品的正確服用時間、方法;藥物之間、藥食之間的相互作用;藥品的正確貯存方法;特殊制劑的使用方法;不良反應的處理方法等。通過網絡平臺可在線用藥咨詢及接受用藥教育,獲取院內合理用藥講座的時間安排及資料。構建全方位用藥咨詢與用藥教育平臺用藥咨詢是藥學服務的第一步,是有效溝通醫師、藥師、護師以及患者之間關系的橋梁,是藥師專業價值的體現。藥師應從科學的角度出發,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患者能接受的方式解答患者關于藥物使用方面的問題,幫助患者正確認識藥物,明白預期治療目的、承擔風險及出現不良反應的應急措施,掌握藥品用法用量和正確的藥品保存方法,熟悉服藥技巧,注意藥物之間、藥食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藥品有效期的識別。增強患者對藥師的信任感,提高患者用藥的依從性,保障患者用藥安全有效。同時還應重視對院內醫護人員的用藥咨詢工作,為醫護人員提供新藥信息,解答有關藥物治療、相互作用、配伍禁忌以及藥物不良反應等方面的問題,提高醫護人員的用藥能力。疾病的療效不僅取決于治療方案的正確性,還在極大的程度上取決于患者遵從醫囑的嚴格性。對患者進行用藥教育及個體化的用藥指導,對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保證治療效果尤為重要。藥師應提供多層次、多元化、全方位的用藥教育服務。如編寫并免費發放合理用藥宣傳單(冊),制作合理用藥展板及網頁,積極開展合理用藥專題講座,定期舉行合理用藥主題宣傳日活動。為醫護人員提供合理用藥處方集、新藥系統資料、不良反應資料、新知識、新技術、前沿藥品相關資料的綜合分析、國家基本藥物政策、特殊管理藥品(品、、高危藥品等)合理使用專題講座、計算機聯網的藥品咨詢,體現以人為本的藥學服務理念。建立臨床科室責任藥師負責制住院部藥房具有中級職稱以上的藥師,每人相對固定地負責2~3個臨床科室與用藥相關的日常事務。協助病區小藥柜、急救藥品、品、、拆零藥品、特殊貯存藥品的管理工作;對臨床需要而藥房暫缺藥品提出替代品的建議;對藥房近期藥價的變動及規章制度的調整做出合理的解釋;解決用藥過程中出現的藥品質量問題以及與用藥相關的矛盾糾紛;收集并上報藥品不良反應;聽取臨床對藥房工作的意見及建議并向藥劑科管理層反饋意見及信息。建立藥房與臨床科室之間良好的互動關系,在實際工作中發揮藥學服務和院內協調作用[6]。開展藥物利用分析,為干預決策提供依據藥師工作不應只停留在對住院和門診患者用藥情況的關注,還可以在更大更廣的衛生保健體系中有所表現,并發揮藥師在藥物監督管理控制方面的重要作用。醫院藥師通過調查藥品流動信息分析用藥現狀和用藥趨勢,提出針對性的措施,為決策層采取正確的干預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對不同用藥方案進行成本-效果(益)比較,篩選最佳治療方案。以不同方式參與醫療管理,為規范用藥、避免藥害、縮短患者住院時間、降低醫療費用貢獻力量,同時增進醫療機構的合理化運營,強化醫院的競爭力。
面向醫、護、患開展全方位的藥學技術服務是未來醫院藥學的發展方向。藥師應順應時展的要求,更新服務理念,提高自身的業務知識及技術水平,深入臨床,與醫、護、患面對面交流,提供多元化、多層次、個性化的藥學技術服務。肩負起保障患者藥物治療結果的責任,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促進合理用藥的發展。
一、臨床藥學是醫藥結合、探討藥物臨床應用規律、實施合理用藥的一門藥學分支學科。
它主要通過藥師進人臨床,運用藥學專業知識,協助醫師提出個體化給藥方案,并監測患者的整個用藥過程,從而提高藥物治療水平,最大限度地發揮藥物的臨床療效。傳統的醫院工作模式使藥學專業人員的職能停留在藥品采購、供應等技術含量較低的事務性工作上,忽略了藥學工作的技術內涵,“以藥養醫”、“重醫輕藥”的陳舊觀念使醫院領導對醫院藥學重視不夠,藥師獲得繼續教育機會不多,在知識結構和層次上尚有欠缺,不能適應開展臨床藥學工作的要求,這為臨床藥學在醫院的發展造成了一定困難。
二、隨著我國城鎮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發展和職工醫療保險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廣大群眾對藥品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的呼聲將日益高漲,如何讓患者享有價格合理、質量優良的醫療服務,是醫療體制改革的目標之一。
藥師要積極參與藥物經濟學研究,利用醫院豐富的臨床數據,運用最低費用分析、效益分析、效果分析、生命質量分析等多種方法,分析藥物治療模式對整個醫療系統及社會成本和效益的影響,在相同療效的情況下,選擇最經濟的給藥方案,優化衛生資源的利用,積極制定和推薦各種疾病藥物治療的最佳方案,扭轉醫師處方無法監督的局面,促進合理經濟用藥。
三、世紀年代以來,發達國家醫院藥學實踐已開始由“以產品為中心”的模式轉變為“以保證患者藥物治療的安全、有效、經濟、合理為核心”的即“以患者為中心’的模式,此模式在國內被廣泛稱為藥學監護。
美國的大部分醫院都有一批各專業的臨床藥師,直接參與臨床用藥,參加查房會診及疑難患者藥物治療方案的討論。但他們并不直接從事常規血藥濃度的監測,由檢驗科來承擔。這樣,臨床藥師就可以把精力集中在藥物的選擇、合理使用和監測結果的分析上。美國臨床藥學經過多年的發展,藥學服務深人人心,工作水平也達到很高水準,臨床藥師在臨床用藥中的決策指導地位,已得到了充分肯定,據一份調查顯示,臨床藥師在住院病房參與治療工作中,藥師提出的用藥方案和建議以上被采納或經過修改后被采納,藥師面向患者參與治療,發揮了良好的醫療效果。由于臨床藥師全天候面向患者進行監護,不但發揮了良好的醫療效果,也使患者在病房的花費大大降低。
我國衛生行政管理部門要求三級以上醫院必須開展臨床藥學,且許多省、市有關部門所定的《綜合醫院分級評審標準》也都對此做出相應的規定,然而無論是治療藥物監測、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或藥學情報功的開展還都十分不完全。目前,我國的藥物治療監測品種與美國幾乎沒有差異,凡是治療窗狹窄,血藥濃度與臨床反應關系明確的藥物國內都可以做。然而的品種,各醫院實際監測還十分有限。
一、中西藥學結合的方向應當堅持
中西藥、中西藥學,是分屬于中西醫藥學理論體系的概念,各有相應醫藥學理論體系術語所表述的特定內函、性能、功效和使用規律,如中藥有性味、歸經、升降浮沉等性能表述:功效則用中醫藥學術語如理氣、壯陽、舒肝等表述。不論單獨還是配合使用,均要遵從中醫藥學理論,突出的是與中醫藥學的機體總狀況“證”相對應。尤其配合使用時,各藥按君臣佐使關系共同構成一個功效整體——復方與機體的“證”相對應而發揮治療作用。西藥的性能則以其物理、化學性質表述,如酸堿性、溶解度等;功效和使用規律則以現代科學為基礎的西醫藥學術語表述,包括生理指標如血壓升高、病理指標如白血球增多、生化指標如轉氨酶下降等,單獨或配合使用時,對機體的這些專項指標變化的針對性很強。尤配合使用時,各藥物間的關聯整體性則不如中藥復方突出。正是由于以上差別的存在,才需要探討其結合的問題。中西藥學能否結合?這取決于二者之間是否存在共同基礎。事實上,共同基礎是存在的。
第一,從物質基礎看,藥物來源均有天然產物和人工合成產物;均有單體和混合物。即本質上均由化合物分子所組成,也就是說,藥物作用于機體而發揮治療作用的最小物質單元均是化合物分子(可是單一種類或多種化合物配合起作用)。
第二,從生物活性基礎看,藥物作用對象都是人體,通過影響機體的主化代謝過程進而影響生理和病理等狀況的改變,而呈現治療作用。基于此,中西藥學可用共同的術語或指標來表述藥物的性能、功效和使用規律,最終會達結合與統一。現實臨床用藥情況已提出要求,中西藥學應當結合與統一。盡管存在這兩種醫藥學理論體系的藥物和用藥規律,然而一個現實早已擺在面前,即中西藥同時應用于同一患者身上的客觀存在。有些是以兩類藥組成的成藥供給患者;有些則是分別由中醫和西醫處獲得而同用等。那么,如何考察、分析、判斷用藥的合理性呢?若按不同醫藥學理論為依據,難能取得一致結論,因為標準不一。而對此種情況,為對患者負責,為提高治療水平,應當有個統一標準。統一標準的確定,只能是中西醫藥學結合與統一以后才能做到。
從醫學的發展規律看,中西藥學的結合與統一,亦屬必然。任何醫藥學的發展,均需吸收其它學科的研究結果。作為中醫藥學和西醫藥學吸收其它學科的研究結果工作,最相接近和應優先吸收的內容,則應是彼此吸收對方之憂而豐富和發展自己學科。這兩種醫藥學的藥物學互相吸收的頂點,則是彼此結合與統一,從兩種藥物學的具體情況分析,并非在各方面均屬優缺各半,勢必有在結合與統一后的新藥物學中,何者為基礎與核心的問題,這將在下邊論及。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即中西藥學在吸收彼此優點而豐富和發展過程中,將會達到結合與統一。
二、中西藥學結合與統一的理論基礎和核心內容,是中醫藥學理論和中藥學基本內容
中醫藥學理論體系是把人體的平衡狀況和藥物對這種平衡狀況的影響,放到整個宇宙中來考慮的,不僅包括自然因素,亦包括社會因素;不僅包括外在因素,更強調內在因素,總之,考慮人體、藥物及二者關系時,所涉及的可變因素,其多樣性和綜合觀,是其它醫藥學理論體系所不能比擬的,故能容納其它醫藥學的內容,起碼是比其它醫藥學理論體系容納中醫藥學的內容要多,這在中藥學藥物運用中能充分反映出來。突出表現在中藥對人體平衡的影響,并不是簡單地針對所見現象或某一病癥,而是針對機體的功能系統或稱功能部位。如肝心脾肺腎、氣血、三焦、六腑等,而這些功能系統或部位又互相關聯和影響,故又可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等。正是這種綜合考慮而采用相應藥物,使得藥物的總體針對性更強,不良反應更少,故中西藥學結合與統一后的新藥物學,應以中醫藥學理論為基礎,具體內容則以中藥學相關內容為核心。此為根據之一。
根據之二,從近代對中藥學尤其對中藥的研究情況看,站在西醫藥學理論體系對中藥進行了大量的現代科學研究,取得了不少研究結果。如弄清了中藥中不少成分的存在及結構;以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標表述了中藥的不少活性方面;更從中藥中吸收不少物質而成為新西藥(包括單體如麻黃素、化合物部位如山豆根總生物堿、整個中藥乃至復方中藥等)。然而這些研究結果由于沒能及時納入中醫藥學理論體系,而沒能起到應有的作用。就拿從中藥中所得到的新西藥而言,盡管按西醫藥學理論能治療不少西醫藥概念的疾病。但因沒能考慮到中醫藥學理論和中藥學的相關用藥規律,卻難于完全準確地使用而取得應有的療效,反而出現了不少不良反應,近年對人參、甘草等中藥的不良反應報道,屢見不鮮,即為明證。例如人參,西醫藥學研究認為其有強壯作用。故用作強壯藥。然而并非所有人用后均能起到強壯作用,甚至引起對機體的損害。因為人參從中醫藥學角度講,具有大補元氣的功效,大補元氣與強壯并不能等同。大補元氣是針對虛證才有效;而對實證,不僅無效,反倒有害。
總之,把中藥納入西藥學,是難于完全容納的,然而,若將西藥按中醫藥學理論進行研究,使之具備中藥的基本內容,也就是說,使西藥變成中藥,成為中藥學中的藥物。對這種中藥化了的西藥,按中醫藥學理論和中藥學相關用藥規律使用時,則不僅能使其原來的內容得以保持,更能提高其治療水平,即治療功效的針對性更強,不良反應減少。就拿四環素來看,其對急性細菌感染疾患效佳,而這類疾患,從中醫藥學分析,屬實熱證,有時夾濕,如急性菌痢。既然具效,則表明其具中藥相關內容性味:苦寒;功能:清熱解毒燥濕。所以適于實熱且夾濕證。此藥在西藥學中,雖對慢性細菌感染疾患并沒規定為禁忌,但療效不佳卻是事實。這從中醫藥學理論和中藥學用藥規律較易理解。因為此時的細菌感染疾患往往屬虛證,有的又偏寒證,對虛寒證是不宜使用苦寒藥的,起碼不宜單獨使用。使用于慢性細菌感染之疾患,是違背中醫藥學理論和中藥學用藥規律,當然不會取得良好功效。可見,把西藥納入中藥學,是能夠容納的。
依據之三,對西藥學近年發展狀況簡作分析,就可明了。第一,賴以發展的基礎理論知識枯竭,需要新的理論知識。原來是以新的天然產物結構類型和機體生化反應過程的了解作為合成新藥的依據,而今這兩方面均未達指導藥物研究設計的新境地,而中醫藥學則對西藥學講,卻是新的理論知識。第二,研制一種新西藥現需資金幾千萬乃至上億美元,時間幾年乃至十年;篩選樣品5千到1萬種等,所得新藥,療效卻不突出。而從中藥研制,則耗費人力物力較少。第三,西藥研制正從天然產物。尤其民族藥尋求出路,而中藥正具備,近些年形成的世界性“中醫熱”,在很大程度上講,乃為“中藥熱”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尤其中藥為民族藥中的佼佼者。第四,向復方發展。第五,老藥新用。如上多方面均表明,中西藥學結合與統一,只能以中醫藥學理論為基礎:中藥學相關內容為核心。通俗而言,自身難處正多,再擔重任,豈不強人所難。
這里有一個問題,應有相宜看法,就是中西藥學的科學性對比,即到底哪種藥學的科學性更強。為說明此問題,首先要有共同的標準,否則難于衡量。所謂科學性,在現代概念中,一種精密科學必須具備三條:①以正面經驗為依據。因為只有正面經驗,才能在必要時予以重復和驗證,②陳述的單一性。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體現精密性。③經驗資料的嚴格、合理的綜合即系統化。因為只有如此,才能成為一門科學。對此三點、若僅符合第①點,只能稱之為原始科學;若僅符合第②,③點,則稱偽科學了。據此,我們再與中西藥學對比,決定其科學性如何。從中藥學可見,三條均符合。超級秘書網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以人為本,追求全面發展的理念愈來愈被教育工作者所認可,尤其是促進城鄉教育一體化,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優質教育,獲得全面發展的倡導越來越被重視。但在這教育改革的進程中,作為城郊小學又該如何發展定位,一直困擾著好多城郊小學校長。
一、城郊小學發展的制約因素
城郊學校是指地處城鎮與農村結合部的學校。由于所處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受城鄉差異的影響,學校的發展和提升比城區其它學校有更多的制約與艱難。
1.學校辦學條件有欠缺。學校規模相對較小,辦學設施永遠也及不了周邊城區學校。在現在的教育形勢下,老百姓評判小學好不好的標準中辦學條件肯定是個大因素。
2.地理位置不理想。學校處于城鎮和農村的結合部,是待開發的地方,因此眼前是不會進行較好建設,包括道路、環境等。
3.辦學經費不夠用。辦學經費更是城郊農村學校的難題,因為班額規模小,公用經費少,對于實施新課程的設施添置,辦學條件的改善,辦公經費的開支已經捉襟見拙,教師進修培訓等的費用更是難以支付。
4.生源質量差,家長配合少。城郊學校與農村學校最大的區別之一就是學生更容易更方便趕到城區,以致留下的少量本地學生是兩所甚至幾所學校篩選下來的,其他則是為數不少的外來民工子女。與之相連的是家長素質,許多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根本就是不聞不問,而且還有許多留守兒童。
5.師資隊伍亟需加強。在城郊學校不但優秀教師幾乎不可能調來,而且自己培養的優秀骨干走失嚴重。由于經費、課務、時間等因素,許多教師很少有時間和機會進行業務上的進修和提高,因此教師整體素質相對低。
二、城郊小學發展的主要策略
1.引領教師專業成長
引領教師在新的教育改革形勢下更好更專業地發展是學校建設永恒的課題。學校立足校本培訓,做好“點面結合,以點帶面”的培訓文章,即著力培養幾個年輕骨干教師與普遍培訓相結合,學科骨干教師帶動全體教師普遍提高相結合。同時通過走出去、請進來、多實踐、勤反思的培訓形式引領每個教師在學科知識和教學上更加專業化。
2.建設學校辦學特色
⑴抓準學校辦學特色。城郊農村中的學校,它的發展定位不能簡單地模仿城區學校,因為城郊小學無法與城區小學競爭主要學科的質量,也無法從初中的反饋中求得好評,更不用說城區學校的那些規模大,生源好,師資強等優勢了。因為城郊小學有很多的先天不足,所以只能立足自己的實際,利用自己的優勢,找準和做好自己的辦學特色,這才是更好的出路。
作為城郊小學就可在“農”字上找特色,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學校的地域優勢和人力資源,像余姚市雙河小學,學校附近有不少的花木栽培基地,楊梅基地,許多學生家里有苗木基地或楊梅山,許多家長就是從事這行業的。所以就利用了這一點優勢,確定以“親近綠色”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特色,具體又分為綠色環保、苗木栽培、園林綠化和盆景制作四個版塊,以此來促進學校的發展。當然,獨特的整體風貌和顯著的育人效益是學校特色最本質的內涵,它不僅符合黨的教育方針,為當地的建設培養實用人才,還可以加強互相幫助的教育,熱愛勞動、熱愛家鄉的教育,也可以使學校獲得更持久的生命力。
⑵抓好學校辦學特色。確定了辦學特色項目,創建的過程也必須注重科學性,合理性與有效性。要立足自身的資源,做好內涵發展文章,還要充分開發和利用周邊的資源,抓好各種資源的整合,促進學校特色項目的有效開展。如余姚市雙河小學在“親近綠色”辦學特色的建設中就通過了多種有效的載體和渠道來進行創建,收到了良好效果。
①課題引領。學校走特色項目課題化的策略,先申請了《國際生命樹,綠色的呼喚》活動項目,開展了“以教育為目的,實踐為手段,社會為紐帶”的生命樹系列活動。申報了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中小學勞動技術教育發展研究》,并承擔了其中的一個子課題《農村小學生命樹活動建設的實踐研究》。
②開辟勞動基地。除了充分利用校園內的綠化園地外,還在學校旁邊開辟了一塊學農基地,另外還與有關家長聯系,把他們的苗木栽培基地、楊梅基地作為我們學校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基地。
③嘗試平均每周一節的綜合實踐課。結合校本課程開發的實踐,利用自編的校本教材,以“親近綠色”為主題,平均每周安排一節綜合實踐活動課。
④各種學科的合理滲透。校本課題的實施,光靠每周一節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是遠遠不夠的。他們的校本課程以“愛綠護綠、保護環境”為主題,這些資源在小學語文、數學、思想品德、常識等學科教材中就豐富的蘊含著,可以說小學的每一門學科都是校本課程滲透和實施的絕佳載體。
⑤班隊活動的主題教育。少先隊活動也是學校教育的一塊重要陣地,雙河小學“親近綠色”校本課程開發的理念,就源自少先隊“國際生命樹”活動。結合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少先隊組織實施了一系列的主題活動。
⑥興趣小組的拓展活動。校本課程開發的實驗小組都組建了各自相應的興趣小組,帶領興趣小組的成員積極開展活動。
⑦社區實踐的渠道拓寬。學校特色教育不僅著眼于校內,還引領學生走向現實的社會生活,促進學生與社會、生活的聯系,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開放的空間。
⑶特色教育實施成果。通過一系列的創建,不僅學生學生的愛綠護綠、保護環境的意識不斷增強,勞動技能得以提高、勞動習慣得到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樂發展。而且還得到社會和家長的肯定,效果延伸到了社會和家庭。
一、忽視對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和發展的原因
第一,“記誦之學”,即背誦章句,不求甚解之風盛行的傳統影響太深,使人們更加重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非智力的培養。第二,長期以來受蘇聯的教育模式影響。三十多年來,我國的中小學的教學工作只強調用系統的科學知識武裝學生的頭腦,而嚴重忽視對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及其他一切心理品質的培養和發展。第三,我國制訂的教學大綱和編寫的教學參考書,對各科、各章、各節的“雙基”要求明確、具體,可以落實和檢查,而對于非智力的培養和發展則非常籠統模糊,抽象空洞,教師難以落實和檢查。第四,一些學校往往把教學的著眼點放在升學率上,這樣在教學中就必然只注意知識的傳授,要學生死記硬背,機械演算。教師在組織教學過程中僅是強調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落實,不重視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思考探索,很少有意識地考慮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非智力。第五,我國教育科學研究工作曾中斷了多年,與教育密切相關的心理學也在1958年被作“偽科學”、“資產階級的東西”來批判,這使得我國教育科研與國外的差距越拉越大,教育科研落后。有相當一部分教師不懂教法,不講究教法,就更不用說培養和發展非智力了。
二、語文教學中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和發展被忽略的現象
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學生的語文學習中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和發展經常容易被我們所忽略。我們常常不能正確地看待語文教學中所蘊藏的非智力因素與學生的學習語文的困難和簡易、成功與失敗、以及成績的高低等方面的密切聯系,而只是常從智力因素方面找原因,導致學生學習狀況不能有所改觀。
三、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和發展的重要性
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教學改革的步伐也在不斷加快。大多數學者已經認識到:在中學生的學習活動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發揮各自的作用。但其實,我們更應該強調的是其中起著決定性因素的非智力因素。但作為語文教學者的我們,在實施教學中仍然常忽略這一點。這樣,就容易造成我們的教學方法的方向性錯誤,更使得學生缺乏學習語文的信心,甚至對自己的智力程度持有懷疑態度。這樣,不僅不利于我們的教學,更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危害學生的健康發展。
目前,多數中學生將語文學習視為一種負擔,這已經趨于一種普遍現象。這一現象的出現則與教師的語文教學中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和發展的薄弱性有著絕對的相關性。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總是抱怨需要識記的知識內容過多,自己的智力程度和腦容量超負荷。從而,漸漸失去學習語文的興趣,更有甚者開始對自己的智力都持有懷疑態度。這也是引起語文這一學科出現被“冷落”現象的原因之一。
因此,語文教師必須正視非智力因素的決定性作用。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非智力因素在學習活動中起著動力和調節等作用,運用它來促進學生有效并有質的語文學習。當然,中學生學習活動中的智力活動的確至關重要,我們不能忽視。但我們可以遵循兩者互相促進的教學原則,通過非智力因素的參與,培養和發展學生語文學習中的非智力因素,并借助這一因素直接影響他們智力活動的質量,提高他們的語文學習效率。由于教師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和發展的重視,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地位也會逐漸被學生自己所肯定,并日益受到重視。當我們的教學做到以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為前提,以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為教育目標之一。語文學科的教育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更會變得輕松而簡易(至少與原來相比)。
另外,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首先就應該明確語文學習的最終目的要落實在能力和素養的養成上,而要形成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素養是一個長期而艱苦的過程。這個過程就要求語文教師就更應該重視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我們應該遵循以教育心理學理論為指導,分析非智力因素與語文學習的關系,杜絕非智力因素在語文教學中被忽視的現象,探索充分調動學生非智力因素來促進語文學習的有效途徑,重建非智力因素在語文教學中的舉足輕重的地位,并將其應用到實處。讓學生意識到非智力因素的決定性作用,并使家長認識到這一因素的培養和發展的重要性。
讓更多的人清晰地了解到語文學習本應該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雙重作用下,呈現出最為輕松的學習過程。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和發展會使學生認識到:把理解作為學習語文的前提才是正確的。這樣,學生通過“理解――印記――掌握――運用”這一途徑,真正掌握到學習語文的“竅門”。而這扇“門”正是在學生先天的智力因素的作用下,通過后天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非智力的培養和發展的推動而獲得的。這樣,學生便會糾正錯誤的觀念,語文絕對不是單純的“背”會的,而是“想通啦”。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會使其調整心態,愿于學語文,更要達到樂于學語文。
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注重學生智力因素的開發,更要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后天培養,只有以發展非智力因素來促進智力因素的發展,才可以使學生產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學生自我激勵、攻克困難、獲取成功,進而形成完整、健全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成為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大學生非智力因素培養的實驗報告》潘進,沙洲職業工學院學報,2007-12-15
[2]《情緒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本質區別》許遠理,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10-10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1 如何認識開展跨文化交際課程的必要性
1.1 跨文化交際的主要實踐者
胡文仲在《跨文化交際學概論》中,針對跨文化交際提出了各派學者的多種定義。從這些定義里面,可以總結出,“跨文化交際”就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從事交際的過程”。因此,不管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還是跨國組織的交往,都屬于跨文化交際。在這種情況下,語言專業的學生可以說是跨文化交際的主要實踐者。英語專業的學生既要處理和父母、朋友、同學之間的跨文化交往,也要面對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跨文化現象,在后來的社會工作中,學生還要面對來自世界各地的跨文化交際任務。
1.2 英語專業對于跨文化交際課程的迫切需要
語言專業的學習者對于跨文化交際的需要比其他專業的學生要高很多,而在學習語言的學生中,學習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的學生又相對地比學習日語、韓語的學生面對更復雜的跨文化交際現象。
中國、日本、韓國都屬于中國文化圈,因此在詞匯的文化內涵方面存在較多的共同的成分。例如,數字“四”在中國和日本都具有相同的文化內涵。數字“四”不被中國人和日本人喜歡,是因為其發音無論在中文還是日語里都與“死”的發音相似。另一方面,面對相同的交際場景,中國文化圈里的國家其交際反應和其他國家的反應有著比較大的區別。例如,面對喜事,中韓兩國都選擇紅色作為主要的背景顏色,而美國、英國則選擇白色為表達喜慶心情的顏色。而白色,無論在中國、日本還是韓國,都被應用在喪事中。
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反映,思維模式不一致導致他們難以進一步地學習英語,對于一些專業內容的理解也有偏差。比如說,在漢語里,面對問題“你還沒意識到這個錯誤嗎?”學生的回答應該是“不,我意識到了”,但是在英語里,學生應該回答:“Yes, I did”。面對稱贊的時候,中國學生選擇“不,過獎了”作為禮貌的回復,而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生則直接地以“Thank you”接受稱贊。
因此,英語專業的學生相對某些語言專業的學生,更需要進行跨文化交際的培訓,以提高學生在交往中的自覺性和理解能力。
1.3 跨文化交際現象對學生專業學習的指導作用
在我國,學生的母語是漢語,而進入英語專業,其學習的對象是英語。漢語和英語是截然不同的語言,中文屬于漢藏語系,而英語則屬于印歐語系。分屬不同的語系,兩種語言也就存在著極大的區別。漢語無論在發音、詞匯以及語法方面,都和英語有著極大的不同。例如,和英語相比,漢語單音節詞較多,而且單個的詞語可以自由使用,根據不同的聲調可以表現不同的意思。但是英語則比較嚴謹,要按照一定的語法規則構成句子,比如時態和語態。因此,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感到不適應,是正常的現象。但是,由于沒有得到合理的開導,許多學生因此羞于開口。許多學生對于自己的英語發音不自信,因此除了必要的練習之外,并不敢多說英語。但是當學生觀看了英國各地區英語口音的教學視頻之后,得知在英國地區也有十多種不同的口音,學生開始接受自己的口音,并能夠鼓勵自己朝著視頻中展示的Standard English(標準英語)口音努力,希望自己能夠通過多說多練達到標準。
2 如何提高跨文化交際課程的教學效果
2.1 以案例教學法為基礎
縱觀多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是最適合跨文化交際課程教學的教學方法。跨文化交際并不是非此則彼的內容,跨文化交往是動態的,是以人的交往為前提的,因此應輔以學生的經驗、感受為教學內容。簡單地傳授學生面對一個跨文化交際現象應該怎么處理,并不能真正地使學生理解跨文化現象,也不能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枯燥、沉悶、難以理解,是一部分學生對于跨文化交際課程的感受,這種感受來源于長久的跨文化交際教學過多地以教師為主導,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育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忽視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有效開展教學互動。面對跨文化交際如此貼近學生生活,能夠學以致用的課程,教師應該調整方向,以案例為基礎,啟發學生思考,從做中學,可以安排角色扮演、案例討論等活動,豐富課程內容,活躍課堂氣氛。例如,在講授“各國飲食文化”的時候,可以先布置學生提前準備各自家鄉飲食習慣的介紹,在當節課上,先讓學生通過介紹地區飲食文化的差異,再進一步引入國家之間的飲食文化差異。跨文化交際不僅僅是跨國交際,還有跨地區、跨民族、跨種族交際等等,通過從身邊的案例開始學習,學生更能體會跨文化交際在專業中的重要性,也更能融入到課程的學習中。
2.2 以創新內容為支點
上文提到,跨文化交際是一門動態的課程,因此,教師不能單純地以教材、課件為教學的支點,必須創新性地開拓多方面的教學材料。
以教材為主要教學內容是傳統的教學方法,跨文化交際作為實用性強的科目,除了要認真學習好教材上的知識之外,還必須有目的、有計劃地創新教學內容。例如,在教授“各國穿衣文化比較”的時候,可以就學生熱愛的美國電視劇和英國電視劇做出討論,選取具有典型風格的圖片進行比較。如果單純從課本的文字著手,由于文字描述和實際有偏差,學生難以理解,即使在課本上所見的圖片,也難以提起學生的興趣。要求學生課后準備圖片,既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也能讓學生去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內容作為教學材料。
跨文化交際的教學必須緊跟社會進行調整,文化的發展日新月異,教師如果不能創新內容,一味地以教材為主,不但不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反而使教授的知識變成了殘羹冷炙,索然無味。
2.3 以多媒體教學手段為載體
在教學中,跨文化交際和精讀、語法等課程不一樣,單純的教材、黑板并不能滿足本課程的教學需要。跨文化交際課程呈現給學生的應該是世界上文化的方方面面,只有多接觸不同類型的文化,學生才能接受文化沖突,形成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在課堂上,教師應該采用多種直觀的教學手段,錄音、對話、視頻和情景演示等都是理想的教學工具。有的教師在課堂上和學生分享世界上不同類型的音樂,讓學生通過欣賞不同的音樂類型感受不同國家的民族特性,也可以作為體驗跨文化交際的一種方法。
3 結語
跨文化交際應當作為英語專業的基礎課程開展,這是由英語專業的專業特點以及跨文化交際的學科特點決定的。學生對英語專業的學習是建立在對跨文化理解的基礎之上。而作為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專業,跨文化交際必須注意運用與其他課程有區別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對課程的興趣,讓學生發揮出主體作用,是跨文化交際課程教學的突破點,因此,應該提倡互動、創新和直觀的教學方式,以案例教學、多媒體教學為主要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 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
目前國內外發表于各類不同期刊的藏、漢、英文藏醫藥學術期刊有26種,論文約有32000篇。由于大多均為紙質版,存在語言障礙、出版周期長、讀者面狹窄、傳播途徑窄、信息傳遞速度慢、論文資源散亂等問題,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藏醫藥學術研究與交流需求。
藏醫藥學術的繼承、創新,始終是藏醫藥事業發展的核心任務,是藏醫繼承工作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繼承是為了更好地創新,繼承是創新的基礎和前提,藏醫藥學術論文是藏醫藥學術價值、應用價值的重要憑借,是藏醫藥工作者在藏醫藥基礎理論或原理應用實際上取得新的研究成果或創新見解的科學總結。也是真實、全面、系統反映最新研究成果和傳播學術信息的主要載體。代表著藏醫藥學術和臨床發展的最高水平。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互聯網在世界的普及,電子期刊越來越受到讀者的歡迎。電子期刊具有體積小,存貯密度高,信息量大,傳播范圍廣泛,利用率高,檢索方便快捷等特點,是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的有效途徑。國內已建立的大型期刊數據庫有維普、中國知網、萬方等,由國家統籌建設的大型綜合性中醫藥數據庫有《中醫藥期刊數據庫》、《中藥數據庫》等,在滿足中醫藥信息需求方面起著主導作用。藏醫藥數據庫建設相對滯后,為適應國際和國內活躍的藏醫藥研究在網絡化時代的需求,我們擬借鑒成熟的學術期刊數據庫開發與應用技術,引進先進的信息網絡設備,結合藏醫藥的特點和優勢,自主開發基于信息網絡技術,藏漢英互相兼容的藏醫藥學術期刊數據庫,深度整合國內外藏、漢、英文相關藏醫藥學術論文資源,對藏醫藥學術期刊進行數字化研究,建立方便、快捷、準確和具有檢索功能的藏醫藥學術期刊數據庫,形成面向國內外藏醫醫療機構、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生產和銷售企業及國內外醫學界、文化界、學術界和廣大患者的信息共享平臺,通過網絡實現藏醫藥學術論文資源的廣泛覆蓋與快捷檢索,為藏醫藥的長遠發展與重點突破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有效滿足國內外對藏醫藥學術論文信息資源的迫切需求。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隨著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藏醫藥事業取得快速發展。目前,我國現有藏醫藥醫療機構近4000家、科研院所120多家、大專院校50余家、藏藥生產和銷售企業80余家,藏醫藥產業已經成為、青海、甘肅、四川、云南等藏區特色支柱或優勢產業,為促進藏區經濟社會發展、保障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時,隨著國際上綠色化學、環保產品、回歸自然與可持續發展的提倡,國內外醫學界、文化界、學術界和廣大患者對藏醫藥深入了解和研究需求日益迫切,項目實施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青海省藏醫藥研究院主辦的《中國藏醫藥》雜志是2007年通過青海省藏醫藥研究院的不懈努力,在全國期刊審批基本凍結的情況下,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的我國首部面向國內外藏醫醫療、藏醫藥科研、藏醫學院校、藏藥企業廣大藏醫藥工作者公開發行的藏醫藥學術專業期刊,由青海金訶藏醫藥集團主管,青海省藏醫藥研究院、青海省藏醫院、青海大學藏醫學院主辦,青海、甘肅、四川、云南、北京等省市19家藏醫藥骨干單位協辦,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截止2016年,累計出版發行雜志40期,收稿1355篇,596篇,總發行量達46000冊,辦刊質量和水平逐步提高,在國內外的影響力不斷提升,已經成為展示和傳播藏醫藥最新研究成果,代表國內外一流藏醫藥學術水平、有豐富文化內涵、珍貴史料價值和鮮明使用價值的藏醫藥學重要學術期刊,為傳承和弘揚優秀藏醫藥文化,促進藏醫藥學術繁榮與進步,推進國內外藏醫藥學術交流與合作發揮著積極作用。數據庫開發與應用技術日趨成熟,在現代信息網絡社會得到廣泛應用。藏醫藥數據庫開發與應用起步較晚,至今國內外尚無藏醫藥專業學術電子期刊數據庫。項目擬借鑒成熟的學術期刊數據庫開發與應用技術,深度整合國內外藏醫藥學術論文資源,結合藏醫藥自身的特點和優勢,自主開發中國藏醫藥電子期刊數據庫,通過網絡為用戶提供藏醫藥學術論文資源的廣泛覆蓋與快捷檢索,實現藏醫藥學術資源的有效整合與高度共享。
以《中國藏醫藥》雜志已發表的論文為基礎,搜集整理國內外相關的藏醫藥學術論文,深度整合藏醫藥學術論文資源,對藏醫藥學術論文進行原文掃描、內容分類,組織形成具有一定格式的期刊電子文檔。《中國藏醫藥》電子期刊數據庫標準體系:為進一步完善期刊數據庫建設與數字化規范,在電子論文整理的基礎上,解析完善藏醫藥電子期刊的內容和結構,建立制定論文篩選、論文分類、數據結構、數據庫模型等內容的《中國藏醫藥》電子期刊數據庫標準。基于藏醫藥電子期刊數據庫的結構和內容,對藏醫藥學術論文按照篇名、作者(第一作者)、關鍵詞、機構、摘要、全文、刊名、刊期、分類號、年代、主題詞等進行元數據的深度加工,經專家審核校驗后入庫。《中國藏醫藥》電子期刊數據庫:根據《中國藏醫藥》電子期刊數據庫標準和數據資源的結構,采用目前最先進成熟的數據庫MicrosoftSQLSERVER2008數據庫管理系統,建立藏漢英多語言互相兼容的藏醫藥電子期刊數據庫。電子期刊數據庫的應用:采用服務器/瀏覽器(B/S)開發模式和國際Unicode編碼,建立藏漢雙語的《中國藏醫藥》電子期刊數據庫共享平臺,通過Internet實現藏醫藥學術論文資源的檢索服務功能。
美國臨床藥學的開展始于20世紀40年代,經過70年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比較成熟的階段,藥師幾乎都是臨床藥師[2]。美國的學位要求較高,學制也較長,一般為6~8年,只有獲得藥學博士學位(Pharm.D.)者才有資格參加執業藥師資格的考試,而只有獲得Pharm.D.學位和執業藥師資格證的才能成為臨床藥師[3]。因此,在美國Pharm.D.學位是臨床藥師的崗位準入學位。美國臨床藥學學生在第6學年開始藥學實踐,但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參加,只有基礎課和藥學專業課都合格后才能進入實踐階段。學校在實踐完成時不僅授予學位,還頒發實習畢業證,而實習畢業證是能否順利就業的關鍵之一[4]。美國臨床藥學學生的實踐課并不比理論課輕松,而且實踐范圍很廣,專業方向各大學也有所側重。如:肯塔基大學的實踐范圍集中在醫院、社區門診以及特殊人群服務機構,專業方向主要在急救藥學、社區藥學、老年藥學、藥物經濟學4個方面;而加州大學的實踐主要在醫院、門診、戒毒中心、家庭護理機構、藥物信息中心、慢性病護理中心等,專業方向以藥學服務、藥學健康政策與管理、藥學研究為主。
2我國臨床藥學的實踐情況
20世紀80年代,我國提出了臨床藥學的概念。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暫行規定》、《處方管理辦法》等藥事法規的相繼出臺,國家對臨床用藥也越來越重視,在醫院等級評價中,明確要求各級醫院需配備專職的臨床藥師[5]。然而,醫院臨床藥學工作仍存在很多問題,許多三級醫院的臨床藥學開展得不夠理想。除了受我國臨床藥學起步較晚、學制較短的客觀條件制約以外,筆者認為也與高等學校對臨床藥學實踐的重視不夠、學生畢業的考核標準不夠規范有關。美國已經形成了以醫院為中心的臨床藥學實踐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合格的、有經驗的臨床藥師是核心人物,他們帶領學生進行各種藥學實踐活動,其專業水平以及工作能力對學生的藥學實踐有深刻的教育意義。而在我國,目前能夠帶領學生進行有效的臨床藥學實踐的臨床藥師少之又少,臨床藥師的培養還處于探索階段[6]。如果完全照搬美國的臨床藥學實踐體系,將很難達到預期的實踐目的。
3建立我國國情下的臨床藥學專業學生實踐模式
3.1臨床輪轉實踐階段
根據衛生部《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暫行規定》的有關要求,針對臨床藥學是應用型學科[7]、醫療機構急需的是技能型人才的特點,我校首先安排臨床藥學專業的學生進行臨床輪轉實踐。臨床輪轉實踐的目的不僅按照醫學學生的模式學習疾病的診斷、治療和處方書寫,更重要的是學習掌握患者整體狀況的能力和技巧,學習各個科室的用藥常規,與臨床醫師就患者的具體情況討論用藥方案,并向患者解釋最佳個體化用藥方案。因此,臨床藥學專業學生的臨床輪轉既類似于醫學學生,但又有所區別。這一階段我校制定的教學計劃為26周,結合我校附屬醫院的各科特點,實踐重點在心血管科、神經內科、呼吸內科、消化內科、手外科。這5個科室在我院是省市重點學科,患者多、用藥復雜,因此這5個科每個科的實踐時間為4周,腦外科、婦產科、兒科各2周。臨床輪轉實踐中,要求學生以常見病、多發病為主線,以疾病的藥物治療為核心,制定用藥方案。每個科至少要跟蹤1位患者從入院到出院,全程負責指導和解決所有藥學相關性問題,協助醫師篩選最佳治療方案,及時向指導老師報告用藥問題,包括藥物相互作用和副反應等。臨床輪轉實踐結束后,學生必須向指導老師提交一份包括病例分析和用藥分析在內的總結報告。我校規定,總結報告等同畢業論文,不得少于3000字,分為4個等級[8]: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需要經過答辯論證,合格后方可通過。這類似于美國的實習畢業證,是畢業的必需條件。例如,有一個同學在呼吸科實踐時,遇到這樣的一個病例:一位65歲的女性患者,臨床診斷為支氣管炎,醫師的用藥方案是5%葡萄糖250mL+阿奇霉素0.5g,靜脈滴注,qd;0.9%氯化鈉250mL+克林霉素0.6g,靜脈滴注,bid。學生看到這一用藥后,認為阿奇霉素與克林霉素均作用于細菌核糖體50s亞基,干擾細菌蛋白質的合成,二藥作用的靶位相同,聯合使用會產生藥理拮抗作用。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與當班醫師進行了交流,最后修改了用藥方案,取消了克林霉素的使用,同時書寫了一份完整的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技術報告。經過類似的臨床實踐,我校臨床藥學學生畢業后基本能夠獨立完成臨床工作。
3.2藥學各環節實踐階段
藥學各環節實踐主要包括藥品采購、藥品調劑、藥品儲存、藥品效期、藥品制劑、藥品檢驗、不良反應的報告、治療藥品濃度監測、特殊藥品的管理等,實踐時間為14周。其中藥品調劑、藥品檢驗、治療藥物濃度監測為實踐的重點,每個環節3周,其他崗位為1周。藥品調劑是醫院的重要窗口,學生在藥品調劑實踐時發現,由于患者較多,用藥交待流于形式,就有學生提出,建議開設用藥咨詢窗口,并配備相應的設施,如計算機、復印機等,設專職高級藥師負責各類人員的藥物咨詢。為增強門診調劑窗口不良反應的監測力度,也有學生建議咨詢窗口增設退藥服務,這樣既方便患者,也為不良反應的監測提供了資料來源[9]。醫師在臨床中由于門診患者多、處方量大,存在處方診斷、規格、用法空項,也有學生發揮特長,修改微機程序,增設了“如果處方不規范,將自動退回,請醫師補充”的環節。學生的個人能力也在實踐中得到了發揮,受到臨床醫師的好評。學生在實踐中全面了解了醫院藥學的全部工作,以藥品的安全、合理使用為核心,強化藥品質量和安全意識,了解了新藥臨床試驗和藥品療效評價工作,掌握了醫院藥房工作現狀及發展方向、醫院制劑工作的任務和特點,醫院購入藥品的質量控制方法和醫院常規治療藥物濃度的監測方法,為患者做好信息咨詢服務,學會了建立藥歷和處方點評分析,并能結合臨床合理使用藥物,學會收集藥物安全性信息等。藥學實踐不僅強化了學生的藥學功底,還為其更好參與制訂個體化給藥方案和撰寫畢業論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3.3畢業論文撰寫階段
良好的實踐教學條件不僅是保證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也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基礎。目前校內現有條件難以完成論文指導任務、保證論文質量。學校和藥學院領導能夠清醒地認識藥學專業畢業論文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重視畢業論文教學條件的建設,在努力改善校內畢業論文教學軟、硬環境的同時,積極建立校外畢業實習基地。
學院廣泛聯系省內外藥物研究院(所)制藥企業,并考察其科研條件及論文指導能力。經過遴選、協商,學院先后與數十家單位簽訂協議,建立長期、穩定的實習關系,使之成為藥學院的校外實習基地。這些基地擁有良好的儀器設備、多項的在研課題、充足的實驗經費和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員隊伍,極大地改善了遼寧醫學院藥學院畢業論文教學條件,也為提高學生畢業論文的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幾年來,學院派往實習基地完成畢業論文的學生占應屆學生總數的60%。由實習基地指導的畢業論文,選題均來源于藥學領域的科研和生產實際,具有較高理論價值和實用意義,有的還具有相當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論文課題研究過程中,學生們接觸到了許多先進的儀器設備或技術方法。實行一人一題,不僅鞏固、深化和擴充所學知識和技能,而且還培養了綜合運用能力、自學能力、探索鉆研能力和獨立的工作能力,達到了全面訓練的目的。
二、通過減輕就業壓力提高畢業論文質量
隨著我國各項事業的發展,高等教育己進入大眾化階段,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學生在實習期間放棄實習忙于各種應聘或升學考試是影響實習和畢業論文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學院深刻認識到了就業問題對實習和論文質量產生的負面影響,充分考慮學生實習期間的就業壓力和心理狀態,在實習安排時積極尋求實習和就業的有機結合,減輕就業難給實習和論文質量帶來的沖擊。
學院首先了解學生就業意向和實習單位用人計劃與要求,然后有選擇性地安排實習生。這種實習安排^學生實習更具有目的性,為爭取實習后能得到就業機會,實習時大多能夠安心崗位,努力工作;對于實習單位來說,培養更具有目標性,為培養本單位所需要的人才,指導時更加全面、細致、主動、熱情。在實習單位,學生能安心實習,積極參加藥學實踐活動,各種技能提高很快,為招聘考核展示了良好的能力和素質,贏得了實習單位的認可;實習單位因學生良好的表現又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和鍛煉的機會,使學生獨立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迅速提升,増強了就業競爭的實力。實習單位與學生雙方的教與學,有效地促成學生在實習單位的就業。學生有了就業的希望和保障,更加注重自身能力和素質的培養,實習期間能認真鉆研課題,虛心接受教師指導,積累了大量、詳實的數據和資料,為撰寫高質量的畢業論文提供了重要依據。
三、在實習過程中增強畢業論文質量意識
撰寫畢業論文的目的很明確,而且意義重大,在人才培養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有多種原因使得學生對畢業論文工作不夠重視,缺乏質量意識,甚至還存在著一些錯誤的想法和做法,導致畢業論文質量嚴重下滑。藥學院針對本院學生思想實際和畢業論文工作中出現的具體問題,在學生中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實習前教育,以提高學生對畢業論文教學環節及其質量的重視。
利用應屆畢業生實習結束一返校一答辯一畢業之機,組織實習經驗交流會。邀請應屆畢業生給即將進行實習的學生介紹實習經驗和體會、實習中應注意的事項,談實習與就業的關系、實習質量對論文質量的影響、社會用人單位對藥學畢業生的要求等問題,教育學生要重視實習過程和質量;組織學生旁聽應屆畢業生論文答辯會,讓學生了解論文質量考核過程,感受答辯氣氛,提醒學生論文答辯是論文質量考核的一個重要環節,不可忽視;安排專場的畢業論文動員會,邀請學院書記、院長參加并發表動員講話,使學生進一步提高認識,向學生著重強調畢業論文質量是學生畢業、獲得學位的認證條件之一,告知學生畢業論文考核質量達不到要求的嚴重后果;召開畢業實習及論文工作安排說明會,詳細介紹各實習基地實習內容、食宿情況、用人計劃及招聘要求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興。醫學教育。趣、就業意向及經濟狀況選擇實習單位、地點或研究課題,使學生對即將開始的實習生活能夠安心、放心和有信心。
多種形式的實習前教育活動,使學生對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教學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思想準備,提高了認識和重視程度,増強了質量意識,促進了對實習和論文工作的投入。
四、利用崗前培訓提高畢業論文的寫作水平
學生經過前幾個學期的學習,雖己掌握了一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但到了實習時難免有些遺忘和生疏,論文寫作也是第一次。為使學生適應實習工作,掌握科技論文的寫作方法,提高論文寫作質量和水平,藥學院在學生實習前安排專門時間對實習生進行崗前培訓。崗前培訓內容包括實踐技能培訓、論文寫作專題講座和論文寫作訓練三部分。實踐技能培訓包括實驗基本操作(溶液配制、標準曲線制備、常用儀器設備使用與維護等)、實驗現象或原始數據的記錄、試驗數據的統計分析與計算機圖表制作等;論文寫作專題講座主要是結合藥學生畢業論文選題范圍和內容,講解科技論文的構成、各部分寫作方法、要點及撰寫規范;論文寫作訓練主要是模擬選題的文獻調研、綜述撰寫、科研實驗設計、結合往屆評選出來的校級優秀論文,熟悉篇章結構、語言運用、文字編輯和打印格式等。針對學生專業外語相對薄弱、撰寫英文摘要有困難、不夠規范的情況,學院選擇了若干篇中、外文期刊上典型摘要指導學生研讀、模仿練習,等等。實踐證明,這些實習前的培訓對于學生科學、規范地撰寫畢業論文都是十分必要的,為提高學生的論文質量提供了知識和技能準備。
五、加強對學生畢業論文寫作過程的管理
畢業論文教學管理是實現教學目標、提高論文質量的重要保證。建立和健全完善的畢業論文工作管理規章制度,可使畢業論文教學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提高管理效能。藥學院結合本院藥學專業畢業論文工作實際,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周密而具體的管理制度。如《畢業實習基地建設與管理指導原則》《畢業實習工作管理辦法》《畢業論文工作實施細則》《畢業論文撰寫規范》《畢業論文考核辦法》等。這些管理規章制度在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管理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嚴格地規范了各環節的教學活動。
畢業論文過程的質量決定著最終畢業論文的質量,加強畢業論文過程管理和質量控制是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有效措施。藥學院嚴格執行畢業論文管理的有關規定和要求,分前、中、后三期對學生論文寫作過程中的選題、開題、進度問題、指導、撰寫等情況進行檢查,并實施質量監督,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認真加以分析,積極與實習單位、指導教師、學生溝通與協調,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藥學院通過三期檢查,使畢業論文管理工作真正落到了實處,保證了每一環節的教學質量都能達到教學目標要求,從而有效地提高了藥學畢業論文的質量。
六、評審、答辯是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重要環節
畢業論文評閱與答辯是對學生畢業論文質量的全面檢查和評估。嚴格的論文評閱與答辯是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一項有力措施。藥學院充分認識做好這項工作對保證和提高藥學畢業論文質量的促進作用,認真做好論文評閱與答辯的組織和安有^嚴格執行論文質量考核的有關規定和要求。
藥學院成立論文答辯委員會及分專業答辯小組,專門負責和組織學生的論文評閱和答辯工作;學生實習結束前,論文答辯委員會召開專門會議,研究、布置論文評閱與答辯工作,并提前做好各項準備;在學生答辯前,答辯小組對學生進行嚴格的答辯資格審查,對預審不符合要求的論文一律不予論文評閱,對評閱論文水平達不到要求的學生一律不給予答辯資格;答辯小組對不符合答辯要求的學生安排校內教師進行個別指導、協助修改論文,安排延期答辯;論文評閱實行三人評閱制,論文答辯以公開的論文答辯會形式進行;學生論文成績評定嚴格執行《畢業論文考核辦法》中的成績評定辦法和評分標準;學生答辯時,答辯小組要按研究生答辯模式布置答辯會場、進行答辯過程,等等。藥學院的論文評閱與答辯工作準備充分,過程規范,要求嚴格,論文成績評定客觀公正、標準統一,把住了論文質量關口,打消了學生忽視論文質量、企圖蒙混過關的僥幸心理,杜絕了不合格論文的出現,使學生論文質量整體得到了提高。
以產學研結合打造中藥學專業學位主要培養環節中藥學專業學位設置方案明確要求,教學應以能力與技術培養為核心,聘請在中藥研發、注冊、生產等環節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參與教學,教學方式注重教師講授與學生研討、模擬、案例教學的有機結合。按照此要求,校企、校(醫)院聯合培養的產學研結合模式應成為專業學位培養的主要形式。在此基礎上,采取雙導師制的指導方式,學校導師負責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合作單位導師負責學生的專業技能的培養。由此,校外基地建設也成為決定專業學位培養質量的重要因素。除了生產企業的技術、管理與市場營銷等部門,醫院臨床藥學部、藥房以及醫藥公司等實踐基地以外,充分發揮和利用高校現有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產學研基地等優勢條件,與國家和各省重大工程、重點應用型科技攻關項目以及社會企事業單位的需求掛鉤,是強化研究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支撐條件。
2構建舉措
2.1明確人才培養定位,科學設置方向培養目標上,中藥學專業學位旨在培養能夠結合實際工作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勝任中藥產業各個領域工作的高層次專門人才。以此目標為指導,可以明確中藥學專業人才培養定位應是從事中藥產業各領域、各環節的質控、監管、營銷的應用型人才,而非藥物組成、機理及相關理論研究的學術型人才。在實際培養工作中著重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培養:系統掌握本學科基本理論和專業技能,具備全面勝任行業實際工作的實踐應用能力;基本掌握生產、流通、管理與科研設計等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與方法,具備敏銳發現、善于分析、快速解決應用過程中產生的新問題或突出事件的組織應變能力;同時注重人文與專業素質的培養,具備準確把握行業發展趨勢和及時處理相關工作的溝通協調能力。
在學科專業方向,可設置為中藥新藥研究與開發、中藥制劑分析與質量控制、中藥材種植與加工、中藥市場營銷與管理、醫院調劑與制劑等5個主要方向,基本涵蓋了中藥產業及社會服務等各個領域。中藥新藥研究與開發方向要求研究生掌握中藥新藥研發相關的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熟悉中藥新藥注冊法規和政策,具有現代中藥產品研發各環節的科學設計能力,勝任現代中藥研究與開發工作。中藥制劑分析與質量控制方向著眼于中藥及復方制劑的質量監控工作,要求學生掌握中藥制劑定性鑒別等現代分析技術和方法。中藥材種植與加工方向主要培養掌握藥用植物栽培與鑒定的基本理論和技能,能從事中藥材種植、鑒定、加工、炮制及中藥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等工作的專門人才。中藥市場營銷與管理旨在培養適應現代醫藥企業、事業單位需要,掌握營銷、經濟、法律專業知識與技能及中醫藥知識的高級管理人才。醫院調劑與制劑醫院制劑方向旨在培養能夠開展醫院制劑監管工作,對臨床醫生與患者進行用藥指導與信息服務的專門人才,應掌握中藥飲片的鑒別、保管,掌握中藥各種劑型的制備過程及各生產崗位的標準操作規程。
2.2強化階段培養,優化培養過程圍繞實踐應用能力與技能的培養,擬設置課程學習、專業實踐、學位論文3個主要環節。其課程學習為第一階段,時間為第1學期,在學校集中完成課程學習和基本實驗技能;第2學期至第6學期為實踐技能培養期,進入企業的生產技術、質量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等部門進行專業實踐技能訓練,期間,第4學期至第6學期不脫產開展學位論文研究工作。第一階段在主、副導師指導下填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計劃,主要工作是按照課程要求完成所選理論課程和技能方法課程的學習。課程由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選修課組成。公共課由外語和政治理論課組成,為必修課程。專業基礎課主要反映本學科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近期國內外研究進展,為必修課程。專業選修課為方向分化課,是依據研究方向的不同,開設的側重某一分支學科的系統知識,為選修課。
例如,制藥工程與技術方向可設中藥工業化制劑原理及技術、制藥設備原理、中藥藥品設計與研發、GMP與技術改造等課程。中藥檢驗與分析方向可設置中藥品質評價與質量標準建立、藥品檢驗標準操作規范、中藥儀器分析專論等課程。醫院調劑與制劑方向可設置中藥臨床研究管理、中藥調劑學專論、中藥臨床循證評價、中藥物流通論等課程。依據中藥學碩士專業學位的培養目標,課程內容應突出知識交叉性、實用性、創新性的特點,要注重理論學習與生產管理實際有機結合,以知識或問題(能力)為主線把不同學科知識加以綜合,創新教學方法。
授課方式上,多采用課程講授、案例研討和實驗設計等形式,重視發揮在中藥產業管理環節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醫院)專家參與教學。第2階段是中藥學專業學位培養工作的核心內容,主要在合作企業的生產技術、質量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等部門進行專業實踐技能實習,時間為2年半。第2階段可分為專業方向的基本技能訓練和專項技能訓練兩個部分。最后一年應屬于專項技能訓練階段,在導師指導下完成,并進行資料收集,撰寫文獻綜述、開題報告,完成開題報告評議工作,并進入學位論文研究工作。第6學期完成論文,進行學位論文答辯與申請環節。
2.3產學研結合,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專業技能訓練工作中以產學研結合構建實踐教學體系是保證專業學位培養質量的主要手段。國際先進藥學教育均著重于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側重于實踐技能訓練,為我們提供很好的借鑒。以美國的Pharm.D學位為例,前1~3年進行早期藥學實踐或介紹性藥學實踐,第4年全年進行進階藥學實踐。大多數學校在藥學實踐完成時不僅授予學位,還頒發實習畢業證,沒有實習畢業證,就難以找到工作。英國的臨床藥學實踐多采用連續性實踐方式,時間大約為1年,實踐范圍包括醫院、社區、藥房、國民健康服務機構等,實踐方式亦多種多樣。日本、德國均有相似的藥學實踐要求。因此,中藥學專業學位應充分發揮校企、校院聯合培養的優勢與特色,采取雙導師制,即由學校在職研究生導師和合作企業具有高級職稱的專家共同擔任導師,指導研究生技能訓練與學位論文工作。充分發揮企業導師在專業技能實習和學位論文研究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針對實踐技能培養環節應出臺相應的技能操作大綱與考核評價指標體系,確保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同時還應制定基地的建設規范,特別加強生產、流通等方面基地條件與教學設施建設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