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24:2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分層次教學法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教師仍然按照同一標準、同一模式組織教學,必然會導致一部分學生吃不飽,一部分學生吃不了,長此以往,教學效果難以保證。不但阻礙了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還嚴重影響了他們繼續升學深造和畢業后就業的競爭能力。因此,采用分層次教學是非常必要的。
二、分層次教學的實施方法
(一)分層次教學法實施的前提
分層次教學法實施的前提,是合理地對學生進行分層。所謂的“分層”并不是簡單的按照學習成績將學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結合不同的學科特點,按照學生的自身條件將學生分成不同的組別,在授課中結合教學要求對不同的組別設置各具特色的教學內容,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電工與電子技術》課程是工科學生的必修課,要求學生有一定的學習基礎,并具有一定的動手分析能力。根據這一特點,可以在第一次課,精心準備幾種常見電路的教學模型,先請同學們各抒己見,講一講對這些模型的看法;然后講授課程中的五個基本概念;在此之后利用習題來考察學生的學習效果。通過這一課時,對學生們的學習能力有一定的掌握,然后將學生分為:A組,理論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都較強的學生;B組,理論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C組,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生;D組,排斥學習的學生。
(二)分層次教學法的具體實施過程
為了確保分層次教學后的教學效果,教師在前面合理分層的基礎上,應吃透教材,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根據教材的要求來分解教學內容,確定教學的起點,制定出每組學生需要達到的目標。
1、課前預習。為了保證教學效果,需將課前預習作為作業布置給學生。每一次下課前五分鐘進行布置。例如:在講解“R-L-C的串聯電路”的前一次課,將預習內容分成四層。第一層,純R電路、純L電路、純C電路三種單一參數的交流電路中,i與u的波形圖的確定;第二層,三種單一參數的交流電路中,i與u的相位圖的確定;第三層,三種單一參數的交流電路中,i與u的相量圖的繪制;第四層,綜合進行比較,得出結論:(1)純R電路中,i和u是同相的;(2)純L電路中,i比u落后90°;(3)純C電路中,i比u超前90°。這樣,學生能夠象爬樓梯一樣,一層層準備,按照自己的實際能力努力向上走。
2、課堂教學。在90分鐘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采取走小步的方法,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循序漸進。在難度提高的知識點處以不同標記作為引導,提出不同層次學生需掌握的重點;并利用課堂上最后的幾分鐘時間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針對性輔導。輔導重點在于A、D兩組學生。對A組學生提出實踐性、綜合性問題,引導他們課下進行思考,使他們能夠觸類旁通,為將來進一步深造打下基礎。對D組學生進行督促,通過檢查筆記,重點提問,使他們掌握最基本的知識點。例如:在講解“R-L-C”時,將課程內容分為五層來講解:(一)是R-L-C的串聯電路的基本概念,從介紹R-L的串聯電路和R-C的串聯電路,逐漸過渡到R-L-C的串聯電路,明確各電路的組成。(二)是端u和i的相位關系,采用對相量圖的分析,由淺入深地對電路呈電感性、電容性及電阻性三種情況進行具體分析總結。在相量圖分析上有一定難度,在授課中就要重點掌握B、C組學生的學習情況,尤其是C組學生,要鼓勵他們克服畏難情緒,以相量為突破口使他們沖破難關。(三)是端u和i的大小關系,借助于數學知識,以勾股定理為工具,最終推出R-L-C的串聯電路歐姆定律表達式,進一步引出電壓三角形和阻抗三角形,指出二者的相似關系。(四)是R-L-C的串聯電路的實際應用,通過講解例題引出電抗器和移相電路,可借助于多媒體展示這兩種電路中u與i的相位關系。這一層內容只要求A組學生掌握,對其他組學生加以鼓勵,只要做對一點都要給予表揚,激發其學習興趣。(五)是設置懸念,在R-L-C的串聯電路中,當電路端u和i同相時,電路呈電阻性,電路的這種狀態叫做串聯諧振。那么,串聯諧振電路的定義、特點及應用有哪些呢?告訴學生這是我們下次課即將介紹的內容。由此不僅給學生留下懸念,而且為學生預習提供提綱。
關鍵詞 分層教學法 排球 高中 《體質健康標準》
貴州省冊亨縣這個偏遠的小縣城,體育發展一直以來都相對比較落后。作為全縣唯一的一所高中,其中的排球選項課一直采用學內容的傳統教學方式。由于學生身體素質、技能、接受能力等各方面的差異,在教學中出現學生有興趣但部分學生對排球技術掌握能力較弱,部分技術動作熟練的學生又感覺教學內容太過枯燥,從而逐漸失去興趣等情況。本文運用“分層教學法”對冊亨民族中學排球選項課進行教學,從技術水平上對學生進行分組、分層,通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研究分析。從而解決排球教學中的存在的問題,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一、采用“分層教學法”進行教學前的身體素質測試
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前對照組和實驗組在各項指標上沒有明顯差異。說明對照組與實驗組兩個班同學的基本條件是一致的,可進行“分層教學法”的實驗。
二、實驗班和對照班教學內容
實驗班的同學在整個實驗的過程中實行彈性機制,分層不是固定的,而是隨著學習情況及時進行調整,從而消除學生由于分層造成的心里陰影。對照班采用傳統的教學法: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相對全班學生都是一致的。
三、在排球選項課中采用“分層教學法”的實驗效果
通過兩個月的分層教學實驗結果表明:實驗班基本技術成績均高于對照班,實驗班學生掌握和運用排球基本技術明顯優于對照班。實驗前兩個班學生的四項基本身w素質條件一致,經過實驗以后兩個班的學生排球技術水平有了一定的差距,這說明采用分層教學法的教學效果優于傳統教學法。
四、結論
通過分析實驗結果得出,在冊亨高中排球選項課采用分層教學法明顯提高了教學質量與效果,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促進了偏遠民族地區教學水平的提高。
五、建議
“分層教學法”在教學方法中是有效而復雜的教學方法,在運用建議應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并根據學生的個人技術技能水平對其進行合理的分層。在各層次的教學方法中,教學目標、任務和要求要符合各個層次學生的具體情況。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8.043
1 引言
“走班制”分層教學基于“因材施教”原則而產生,它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體現了個體化教學。它的來源是分層教學法的理論依據,但它又是分層教學法的創新和擴展。關于分層教學的研究,國內外尚有大量的理論和實證研究文獻的貢獻。在此教學模式試驗和研究之前,對已有文獻進行分析和探索,以期為“走班制”教學模式的實施和研究奠定基礎。
2 “走班制”分層教學模式的研究意義
2.1 理論意義
美國學者卡羅爾提出“如果提供足夠的時間(或是學習機會),再具備合適的學習材料和教學環境,那么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有可能達到既定的目標”。“走班制”分層教學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進行分層,體現了“學生學習為主體”、“因材施教”等理論。分層教學研究過程中已有大量的文獻,從理論角度、實際運用等方面進行研究,對其出現的問題提出相應對策,修改理論當中不完善的地方。這使“走班制”分層教學在理論上更加完善,更好的體現個性化教學。
2.2 現實意義
分層教學法已越來越多地運用到各大中小學校,并積累了大量的理論與實踐經驗。國外也有不少中小學、職業院校進行“走班制”分層教學的實踐。在實施過程中,對“走班制”分層教學所出現的各種問題提出并研究分析,尋找各種對策與解決辦法,用實證經驗證明“走班制”分層教學模式的優勢和弊端。從國內外實證文獻中了解并獲取前人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從產生的矛盾與問題中來研究這一理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更具有現實意義。
3 “走班制”分層教學模式國內外研究
3.1 國內研究
“走班制”分層教學模式在我國教育教學的研究與實踐階段較晚,并且名稱也不統一。分層教學法的起步和研究則較早,始于二十世紀初。最初是以“快慢班”形式出現。分層教學法的探索與實驗研究,給“走班制”分層教學模式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理論基礎。從1916年開始,分層教學法研究開始,并大量展開。雖然分層教學法在教育理論研究上是一個頗受爭議的話題, 但大量的學者和教育家都一直致力于其研究,以期待找出適應我國國情和教育改革的有效方法。
分層次遞進教學,是“走班制”分層教學的前身,它由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初中學習困難學生教育的研究”課題組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提出并進行了研究。河南省鶴壁市淇濱中學2003年開始推行“走班制”教學,在全年級占一半數量的6個班級的語、數、外等部分學科實行了“走班制”的嘗試。此教學模式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引起了社會的關注。眾多中等職業學校紛紛開展分層教學的實踐和探索。十幾年來,“走班制”分層教學的試驗多數在中職院校內進行改革與研究,中小學也引進。在中小學和中職院校的實踐中經過不斷地經驗總結和改進,為分層教學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論和實踐依據。
通過圖書館、知網、萬方數據以及Internet網查詢,研究分層教學法的相關著作、文獻共計1550多篇。專門研究“分級教學”或“走班制”分層教學法的論文有1000多篇。通過文獻調查發現分層教學研究多應用于中小學校以及中等職業學校,而且以“走班制”分層教學的形式居多。這些研究方案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有一定的弊端,并遇到難度,可操作性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以高職院校為背景進行“走班制”分層教學的研究與探討相對較少,但也具有一定的研究意義。國外文獻資料中,提及分層教學法的著作有20余本,論文文獻有100余篇。
3.2 國外研究
分層教學法的研究最早始于西方歐美發達國家。它最先出現于美國。到20世紀50年代,英國實行了分層教學法,在中小學校中將學生根據能力分出不同的層次,并且學生始終待在這個層次的班級里學習所有的課程。但因這種方法對不同能力的學生采取了區別對待,受到來自各界的批評,認為它加強了種族間的不平等,會造成了對“低能兒童”的歧視,使他們的身心受害。由此,分層教學陷入了低谷。到了90年代,美國政府開始重視對精英人才的培養,大部分學校又重新開始了對分層教學的實踐和研究當中。
根據現有的研究,美國教育界提出的“分層教學”實際上結合了“小班化”教學方式,與“主體教育”、“賞識教育”結合起來,更加重視學生的個體化差異,能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在國外,分層教學的形式多樣化,有基礎班,提高班等,并逐漸形成走班的選修制。就現有的文獻資料來看,國外分層教學法的最初形式是按智力、能力和學習成績進行分組分班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其研究也多是基于中小學校各班中進行分小組的實踐研究,并且主要針對教學教法的研究改進。
4 總結
從對國內外文獻研究綜合來看,國內外關于“走班制”分層教學法的直接研究較少,但間接研究和相關研究――即教學教法研究較為豐富。由于國情和學生數量的不同,國內雖然對分層教學法的研究也較多,但起步階段多引用了國外的研究。許多學校在學科教學中采用 “班內分組、分類教學”的方式。但近幾年面對學生人數逐年增加,班級人數逐漸增多的情況,班內分組分層教學不能適用于人數較多的班級進行優化教學。因此出現對分層教學的新探索,即“走班制”分層教學模式的出現。
期待更多大量的文獻,給各類學校、高等院校在“走班制”分層教學研究提供更多有價值、可借鑒的理論研究和實證經驗。
參考文獻:
[1](英)班克.中等學校的成敗[M].人民教育出版社,1977:7.
[2]Gordon Dryden. Jeannette Vos Ed D. The Learning Revolution [M]. Jalmar Press, 1994.
中圖分類號:G8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643(2013)02-0058-03
1 前言
在體育教學中運用分層教學法已經是較普遍的現象,在籃球選修課中運用分層教學法的研究也不在少數,縱觀前人的研究,其研究普遍認為分層教學法在排球技術教學的運用優勢,并重點驗證了分層教學法在籃球選修課教學中是起積極促進作用的,值得注意的是,前人的研究對分層教學法在籃球選修課中運用細節、注意事項、教師的要求等方面,對分層教學法在籃球選修課中的作用方面的研究不夠重視,存在研究重點失衡的現象,本文綜合前人的研究,結合分層教學法及籃球技術教學相關知識,分析分層教學法在大學籃球選修課中的分層實施,并闡述分層教學法在大學籃球教學中的作用,旨在為教師在籃球課中更好的實施采用分層教學法提供理論依據。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本文以分層教學法在大學籃球選修課中分層實施及其作用及運用相關內容為研究對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本文需要,通過圖書館、資料室以及計算機網絡進行文獻檢索和資料收集,整理收集的材料用于撰寫論文。
2.2.2 邏輯分析法
對與本文有關的文獻資料進行邏輯分析,并得出一般性的結論和普遍性的規律,從而為進一步的研究提供幫助。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3.1 分層教學法的概念
“分層教學法”是指根據學生智力、心理能力、生理機能的不同情況,采用具有針對性的不同方式、不同的內容、不同的難易程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保證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得到全面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分層教學法普遍運用于各學科的教學,在體育領域也是較常見、有效的教學方法。
3.2 大學籃球教學中分層教學法的運用實施
在任何課堂中,教師都應該是課堂的主導,學生則是課堂主體,教師應該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課堂主導作用,而在分層教學法中,這一點得到了充分體現,在大學籃球教學中運用分層教學法,教師的課堂安排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下面主要針對教師在籃球教學中對分層教學法的運用進行闡述。
3.2.1 大學籃球教學課中的“分層”教學
分層教學法,顧名思義就是要在課堂進行分層教學,對學生進行分層的就是教師,教師課堂分層是否合理決定教學的成敗。可見教師對課堂分層的重要性。根據排球運動的特點,綜合分層教學法的要求,一般來說,在籃球教學中課堂分層類型有:學生分層、教學分層、目標分層、考核分層四種類型。
3.2.1.1 分層的劃分方式
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層是分層教學法能否奏效的關鍵環節,不管是男女之間或者同性個體之間,在各方面都存在差異,一般來說,對學生分層可以以性別、身體素質、技術水平劃分。
3.2.1.1.1 以性別分層
以性別劃分層次是籃球課中最常見的分組形式,其原因在于:“男女生在生理特征、性格、身體素質、籃球技術特點要求等方面存在著比較明顯的差異”,因此,在課堂中常采用男、女生分班或男、女生分組的分層教學方式,這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男女生其各自的基本特征分別進行教學,從而達到區別對待的教學目的。
3.2.1.1.2 以身體素質狀況分層
籃球課教學中,授課班級同學在身高、體型、力量、柔韌等身體素質存在優良之分,由于學生身體素質上的差異,在教學過程中會往往出現有的學生能快速領悟技術要點,輕松完成教學任務,而有的學生因為自身條件不佳,通過努力后仍然無法達到教學要求。因此,教師必須直視學生在身體素質上的差異,并根據教學的進度和任務劃分不同身體素質的學生層次進行教學。
3.2.1.1.3 以籃球技術水平掌握程度分層
在進行籃球課時,教師通過一段時間觀察或者經過考核后,根據對學生掌握排球技術動作的水平及其學習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教師能準確認識學生技術能力之后,對學生進行技術層次上的分組,劃分出不同技術層次的教學群體,并根據各分層學生的技術水平有針對、有目的地開展教學活動,這樣可以保證所有學生潛能得到開發,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根據學生的籃球技術水平分層要進行多次分層,因為籃球技術包含多項技術(運球、傳球、投籃、籃板球、戰術),這樣既能不混淆分層層次,又有助于學生的技術學習,一舉兩得。
3.2.1.2 教學目標分層
要使分層教學能夠順利進行,學生達到預定教學目標,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從教學目標上應該和各個層次的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符合。強調針對性,實事求是的制定各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練習要求低了,優秀生索然無味;要求高了,合格生消化不良,差生吃不了。因此,要求教師在備課中要結合教材內容和各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各層次的教學目標和練習要求。
3.2.1.3 課堂上教學分層
分層教學的目的就是在不同層次中求發展,讓籃球優等生得到優化,讓中等生學得更好,激發合格生的學習興趣,使合格生也達到籃球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及格”的標準。這樣全體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而達到最佳的效果。在籃球課堂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強化目標意識,做到課前揭示各個層次的學習目標,課堂檢驗是否達標。另一方面,要把握課堂中各類學生的具體情況,幫助他們達到目標,讓每個層次的學生切身體會到經過自己的努力所取得的進步的成功喜悅,更好地促進發展,真正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的目的。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應該與各層次的學生的水平、能力相適應并要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3.2.1.4 考核分層
為了使全體學生都能夠達到相應的目標,教師在教學中要考核各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值得注意的是,要把考核的重點放在層次學生的進步和提高幅度上,著重認可學生努力的結果,做到有針對性地、合理地評價各層次的學生的學習和進步。通過考核,對各個學生進行多次綜合分析,并進行必要的組別調整。對進步明顯的提高一個層次,這樣做,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及時調整適應自身發展的教學起點,而且有利于學生看到自身的進步和努力的方向。
總體來說,分層工作是教師開展分層教學的地基,教師是分層教學的主導。另外,以上提到的四種類型分層類型在個體上是不能相互獨立存在的,在一次分層教學課中,對學生分層、教學分層、目標分層、考核分層是同時存在的,也就是說它們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
3.2.2 教師實施分層次教學法應注意的事項
分層次教學就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定的,使各層次學生在經過努力后能夠登上不同級差高度的臺階為目標的,但是在分層教學中,作為教學主導的教師一定要遵守一定的教學原則。
3.2.2.1 教學中應遵守實事求是原則
實事求是原則是分層教學法應遵循的最基本原則,也就是說在籃球教學中,教師采用分層教學要根據學生真實情況結合籃球教學大綱的要求,從學生分層、教學目標的制定以及如何考核等各方面,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實事求是地觀察和制定,只有最真實的,才是最適合學生的。
3.2.2.2 教師應把握學生分層不超過三層次
層次分配原則應以三個層次為好,層次過多,教師應付不過來,將不利于教師開展教學及學生練習效果,層次過少體現不出分層教學法的優勢,少于三個層次學生將難以達不到所需的運動強度,將會影響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分層時應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層,在一般情況下,一個教學班分成高中低三個梯次是較為合適的選擇,這樣既有利與教學的開展,也利于能在分層一個階段后,在對進行篩選分層,利于不斷提高學生的籃球技術水平的提升。
3.2.2.3 教師對學生進行分層應注意“隱蔽”原則
在籃球教學中,無論教師以何種標準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應該注意分層的隱蔽性,最好的分層效果要讓學生對分層“不知不覺”,切忌將分層形式公開和明顯化。因為分層在學生中畢竟會產生相互比較好壞的想象,而事實上對學生進行分層只是根據教師個人所了解的情況確定的,會有所偏差。這樣就有可能使未被列入理想層次的學生,產生被歧視感,覺得教師看不起自己,造成學生的自卑感,甚至出現不滿教師,對抗教師的不良情緒,從而降低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3.2.2.4 學生分層要遵循“隨機應變”原則,忌“一塵不變”
在經過初次分層定位后,同一層次的學生因為各方面的差異,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學生之間的籃球技術水平也會出現高低之分,因此,教師必須要根據學生現有的籃球技術水平進行重新分層,只有根據變化的情況適時調整學生分層,才能不斷保持學生學習的熱情。如果分層保持長期不變,學生體會不到成功和進步所帶來的喜悅與激動,這就會導致學生的學習籃球的興趣下降。
【中圖分類號】G640
注:此文章為2011-2013年山東省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改革立項項目-"分層教學法"在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項目編號EB201107)論文。
一、 高職高專英語分層教學法實施的必要性
高職高專的教學有其特殊性,學生入學成績參差不齊。高職高專實施英語分層教學法既符合學生現實的英語水平又符合英語教學現狀改革的要求。
1.1符合高職高專學生英語水平的現實情況。
高職生源可劃分為普高生和三校生,從而導致學生水平參差不齊。通過對山東外事翻譯職業學院2011級學生入學成績進行統計,來自普通中學的學生其高考英語成績一般為60-89分,不及格人數明顯超過及格人數(90分及格);來自職業中學的學生其英語成績一般在80-90分(注:職業中學報考高職,其英語試卷不同于普通高校招生英語的英語試卷,難度只相當于高中入學考試);同時新生中還有一部分中學學的其它語種的學生。雖然分數只是學生各方面差異在考核成績上的體現,但學生群體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學習興趣等方面也存在較大差異是必須面對的事實。在這種情況下,如仍按傳統的教學方法"一鍋熱",力圖讓學生"齊步走",不但組織課堂教學十分困難,而且也難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1.2符合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現狀改革的要求。
伴隨著社會對高職高專院校的日益的關注,越來越多的考生對高職高專院校的青睞,高職高專院校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變得更加突出。目前而言,絕大部分高職高專院校進行自然分班,使用同一套教材,相同的課時分配,同一種試卷,忽視學生英語水平差異,導致費時低效,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策略未能得到充分的栽培和挖掘,英語應用能力較弱,教學效果不明顯。因此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已經難以適應新的形勢,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1.3分層教學法的實施還符合教育理念和相關教育理論。
1.3.1分層教學法的內涵
分層教學法是在學生知識基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顯差異的情況下,教師有針對性地實施分層教學,從而達到不同層次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我校"分層教學法"的主要特色就是針對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尊重語言學習規律,打破傳統的不同水平一個課堂學習的情況,分開層次,分開授課,分開考試,最大限度保證每個學生英語成績有所提高和收獲。
1.3.2符合中國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中國古代的教育家孔子(前551~前479)率先提出并實踐因材施教,主張教學要因人而異。(1868~1940)主張教學"尚自然"、"展個性",在教學方法上反對"守成法、求劃一"。中國人民教育家陶行知(1891~1946)也認為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我校實施的分層教學法恰恰就是因材施教的一個表現,重視學生英語基礎的差異,分層授課。
1.3.3符合"最近發展區"理論。
"最近發展區"理論是蘇俄早期杰出的心理學家、社會文化歷史學派的創始人維果斯基(1896-1934)提出的。其基本觀點是:在確定發展與教學的可能關系時,要使教育對學生的發展起主導和促進作用,就必須確立學生發展的兩種水平。一是其已經達到的發展水平,表現為學生能夠獨立解決問題的智力水平;二是他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但要借成人的幫助,在集體活動中,通過摹仿,才能達到解決問題的水平。維果斯基將學生在指導下借助成人的幫助所能達到解決問題的水平與在獨立活動中所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之間的差異稱之為"最近發展區",正是教學者創造最近發展區。
實踐證明,只有課堂上所講的內容里既包含一定程度的已知,又包含一定程度的未知,才能促使學生建立穩定的學習興趣,揭示已知和未知之間的內部聯系。而分層教學正是根據學生學習的可能性將學生區分為若干層次,并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共同特點和英語基礎開展教學活動,使教學目標、教材、教學速度以及考試更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符合學生實際學習的可能性,從而確保了教學與各層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相適應,并不斷地把最近發展區變為現有發展水平,使學生的認知水平通過教學活動不斷向前推進。
二、我校英語教學分層教學法的具體實踐
我校根據各專業課程設置和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針對11級和12級學生,通過班級分層-教學目標分層-教材分層-授課課程和課時分配分層-期末考試分層五個步驟在英語教學中具體實施分層教學法。
1.班級分層。
Abstract:In order to avoid the traditional basic computer application course teaching, take a hierarchical classification, teaching methods, and through practical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llege basic computer application hierarchical classification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ethod can avoid the traditional basic computer application course teaching method of " make it rigidly uniform " malpractice.
Key words:Basic computer teaching;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ethod;Hierarchical;Sub category
[中圖分類號] F224-3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隨著社會的發展,計算機技術的高低和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強弱已經成為衡量高校畢業生質量和水平的重要標準之一,為此全國各類高等學校已經把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基礎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加以研究和改革。
1.現狀分析
1.1生源情況不同
地域問題、經濟問題、學校問題、環境問題導致了大學生入學前的計算機水平差距較大。從入學時的基礎來看,城市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比農村學生好,東部地區的學生比西部學生基礎好,沿海地區比內陸學生好。同時經過觀察可以發現,有基礎的學生,大約只有10%左右的人比較熟悉計算機基本操作,多數人學過一些計算機入門知識和基本操作,然而掌握程度卻參差不齊。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農村學生、西部學生、內陸學生中存在大量學習刻苦而且自學能力強的同學,這些同學的計算機水平和能力往往可以后來居上。
1.2理論與上機學時不夠且比例不合理
對于非計算機專業的大學生而言,絕大多數高校往往只開設計算機文化基礎和計算機應用基礎兩門課程,文化基礎課往往講授計算機理論常識、Word、Excel、PowerPoint,周學時分配往往為理論2 + 上機2,應用基礎課通常為了方便學生通過計算機二級而講授一門計算機語言,周學時分配往往為理論3 + 上機2。筆者認為其中存在很多弊端:
①計算機知識擁有整個一個理論體系,如果單純地按照目前的周學時分配顯然是不夠的,雖然可以使學生獲得部分計算機的基礎知識,然而卻只能浮于表面,和現實世界的計算機應用卻有很大的差距。
②計算機作為非計算機專業人士學習和工作的工具,統一的授課會使得學生很難個性化發展,學生難以尋找和提高符合其專業的計算機知識,進而對就業和工作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
③對于已經有了一定計算機基礎、學習刻苦或者自學能力強的學生來說,這些同學需要的計算機知識與其他同學明顯不同,傳統的授課也會阻礙其發展。
1.3考核方式不科學
對計算機基礎課程,多數學校采用筆試和機試相結合的考核方式,來評定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情況,其中筆試占60%,機試占40%。這種考核方式導致了學生只注重理論知識,而忽視上機實踐能力。很多同學甚至到計算機所有課程都結課的時候依然不懂得如何安裝計算機程序,不懂得如何使用網絡資源來自學,不懂得如何使用不同格式的文件。更有甚者,到了大學畢業的時候連論文排版都處理不了。傳說中的“高分低能”出現了,試問這些學生如何參與到未來的工作中呢!?
由目前教學現狀,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傳統的統一任務、統一進度、統一要求的“一刀切”式教學方法在很多情況下已經不再符合實際的需要,必須采用新的教學方法予以改進。筆者認為采取分層次、分類別的三維教學法勢在必行。目前分層次、分類別的教學法和三維教學法還沒有在所有高校全面展開,但正在被眾多高校接受并試運行著,發展前景良好。我們也可以看到一些相關的論文和文獻,比如湖北大學趙婷的碩士學位論文《語文差異發展論及其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將差異發展教學論的理論研究成果,引進語文學科的教育教學中;熊金成發表于《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年08(14)卷的《衛生類高職高專學校英語教學改革探討》提出了英語教學"目標+專業+發展"及分層次、分類別培養模式;采用"專門用途英語(ESP)"教學模式、"3S中心"英語教學模式、"交際型"英語教學法開展教學。鄭麗娟發表于《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11月的《三維教學法在計算機基礎教育中的運用》在教學過程中,分別強化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實踐動手能力、自主學習能力這三個重要的方面;梁國就在《教育導刊》中2008年7期中發表的《新課改中開展“三維”教學的思考》,避免應試教育、提高基礎知識和技能。
2.高校計算機基礎應用分層次分類別的三維教學法
筆者認為新的教學方法需要根據教育的現狀而制定,我國幅員遼闊,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同,各個學校的教學情況不同,每個學生所處的實際環境也不盡相同,這一切都導致了每個學生的基礎和學習能力不同,因而首先需要考慮教學過程中的分層次和分類別。
由于計算機文化基礎往往是大學新生入學以后第一學期開始的必修課,因此在大學新生入學以前即需要對其所在的專業進行調研,調查其今后學習和工作中所可能會需要的計算機知識和技能,然后按照其對該知識和技能需要的可能性和重要性分門別類地進行不同的編排,將非常需要的知識作為講授的重點,將非常需要學習起來又比較困難的知識點作為講授的難點,并在學習的過程中參考學生個人的意愿;這樣一來《計算機應用基礎》課中不同的專業所需要講授的內容是由學生學習和工作中所需要的內容決定的,進而提高了學生學習的實用型,也就是說縮小了所學知識和技能與學生實際應用之間的差距;同時在學生入學的時候進行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的測試,然后按照成績對不同起點的學生進行合理分班,在學習的過程中,根據學生個體對計算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進行合理和適當的調整。不同的分班采用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學方案、教學方法、考核標準等分級培養。這樣一來,不同學生所掌握的知識點和技能有所不同,基礎差學習能力也差的同學由于只掌握重要的知識和技能,因而容易實現;基礎差學習能力強的同學由于分班的調整可以在提高以后加深自己的學習;基礎好學習能力強的同學會一直學習比較深的內容,知識面也比較廣;基礎好學習能力差的同學會由學習難的知識點轉為普及型,依然可以適應。進而我們可以看到基礎好、學習刻苦或者自學能力強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獲取與之對應的知識;同時學生個體的學習有了極大的進展。
在分層次和分類別的教學之中需要貫徹的是,分別強化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實踐動手能力、自主學習能力這三個很關鍵的方面,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即所謂的“三維教學法”。筆者認為在強化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方面需要同時采用模仿式教學方法、形象思維教學方法和抽象思維教學方法。即根據學生的專業和意愿,設計比較綜合而且貼近實際的例題,通過講解將復雜問題簡單化,并對每個程序畫出相對應的流程圖,結合簡單問題來介紹知識點進而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對于強化實踐動手動腳能力而言,筆者認為首先應該在滿足基礎教學要求的前提下,設置不同內容風格、綜合程度、難易程度的實驗內容模塊,并在實驗之前允許學生充分預習,實驗之后提出各自的想法和觀點,并對不足之處作出改進,并努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在強化自主學習能力方面,筆者認為需要教師與學生相互結合,利用網絡提供比較完善的教學資源,包括教學指導文件、課程介紹、教學大綱、實驗大綱、教學日歷、電子課件、電子教案、教學案例、各種素材、常用軟件、習題解答與自測題、考核方法與標準等;同時充分利用電子郵箱和網絡論壇作為網絡答疑的方式,以學習較好學生帶動和指導學習較差的學生,教師定期指導,達到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作用。
3.實驗
1 前言
新世紀高校體育教學必須加快改革的步伐,體現“創造為本”、“以人為本”的思想,盡快適應社會的需求。一些高校體育教學模式上也進行創新與改革,如開設了體育選項課程教學模式,但是許多高校在體育課程教學中仍存在著教學形式單調枯燥、過于嚴謹,教學內容陳舊,課的結構過于單一,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等現象,學生學練的積極性不高,教學結構并沒有質的變化,阻礙了新型人才的培養。1987年7月至今,武漢師范學院的黎世法在發展異步教學論的基礎上,提出了異步教育學。黎教授將人類社會教學實踐發展分三個階段:1、以個別教學方式為主的古代社會的教學實踐階段;2、以班級授課制為主的近代社會的教學實踐階段;3、以個性化教學方式為主的現代社會的教學實踐階段。而最優化教學方式和教學理論屬于現代社會的一種個性化教學方式和教學理論,黎世法將傳統的班級授課制認為是“同步教學”,為了區別于同步教學,并突出最優化教學方式和教學理論的特點,黎世法提出了“異步教學方式”和“異步教學理論” [1]。現在異步教育學得到了許多專家和學者們的認可,在我國已經被運用到中學、小學的其它文化課學科中,但在高校體育課程教學中還沒有被推廣和運用。本文從異步教學法的教學特點和高校球類選項課的特征分析入手,就在高校球類選項課教學中嘗試運用異步教學法的可行性進行深入分析。
2 異步教學法的特點
2.1 異步教學法學。異步教育學是一種以“學情理論”為基礎,以“異步教學論”為核心內容的,能有效指導現代教育實踐的現代教育學,異步教學法是異步教育學的主要教學方法。
2.2 異步教學法的特點分析。
2.2.1 學情理論調查是基礎。學情理論指通過分析研究數以萬計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從中發現學生的學習規律,進而建立起來的學習理論。異步教學的源頭是學情理論,而最優教學方式就是以學情為條件的最優化教學方式,教學過程越符合學生的學情,教學效率就越高。因此教學前學情理論的調查為以后制定教學計劃的提供依據,教學前沒有了學情理論基礎,也就沒有了異步教學法。
2.2.2 教學過程的強調異步化。異步教學法區別班級統一授課制,強調以個性化教學方式為主,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個性化學習場所。1、異步教學強調學生的六步學習(自學啟發復習作業改錯小結)緊密的結合,達到“舉三歸一、以一反三”的目的。學生通過“自學”和“啟發”,解決不同的學習問題(舉三),然后通過“復習”,將“自學”“啟發”解決的問題和學到的知識系統化、概括化(歸一);然后用這一系統化概括化的知識作指導(以一),通過“作業”和“改錯”去解決它所覆蓋的一類問題(反三)。2、異步教學強調教師的五步指導(提出問題指示方法明了學情研討學習強化小結),首先老師就所教學的內容提出問題,給學生提供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和途徑,讓學生按其法進行思考,在學生明了學情之后,就學習中存在困難與學生進行研討學習,指導學生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當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后,老師最后進行強化總結。3、異步教學以學生為學習的主人、教師為學生學習的主導者,將教師的指導形式與學生的學習有機統一起來,以學生的獨學為基礎,運用一切教學條件,根據學情,組織教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創新能力、自主教育能力和自主健身能力(它們的核心是思維能力),達到高效率、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教學效果能及時反饋的個性化現代教學方式。
2.2.3 教學中注重區別對待。根據學生學情調查結果,將其分成不同的組別實施教學。異步教學法首先強調學生的獨學,即學生一人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以及可利用的各種學習條件,遵循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進行自主學習。其次注重分層教學,根據班級里學生不同的水平,將他們分成不同的組別,對不同的組別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和要求,區別對待。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指導者,將教師的三種指導形式(個別指導、分類指導和全體指導)與學生的五種學習形式(獨學、對學、群學、請教教師和全體學)有機地統一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的自學為基礎,充分運用一切教學條件,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組織課內外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達到高效率、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2.2.4 課堂上注重互動教學。異步教學注重合作學習:主要有生生互動(同學之間的研討學習)和師生互動(教師與學生互動學習)。生生互動包括兩個學生間的“對學”、多個同學間的“群學”和 全班一起的“全體學”。師生互動是在教老師參與指導下,就學習中存在困難與學生進行研討學習。通過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學習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活躍,同時通過組與組和組內之間學生的互幫互學,滿足了各層次學生的個體需要,解決了教學中學生個體差異的問題。
3 高校球類選項課的特征
3.1 普及性和趣味性。高校開設的球類選項課不論是大球籃球、足球和排球還是小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都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在我國中小學體育課中都屬于普及性較強的科目。大部分高校球類選項課的大學生都有一定的基礎,抱著對項目很大的興趣來到各個選項課中。而且這些球類選項課在中學中都有著不同程度的開設過,學生都比較喜歡球類項目,課堂上教師教授也比較輕松。學生有球在手,不練習基本功還可以相互打比賽,課堂上氣氛較好。
3.2 層次性和專業性。由于高校開設的球類選項課首先在中學、小學的體育課中都有不同程度的開展,屬于比較普及的項目,其次選項課大部分是憑著愛好選進各個項目中來的,因此許多學生都具有一定的基礎,技術水平在學生間存著較大的差別,層次感比較明顯。同時大學生在身體素質方面差別也較大,故學生在項目的掌握程度上體現了明顯的差別,有部分學生不需要學練就可以直接參加教學考核,有些身體素質較差、有不喜愛運動的學生需要努力學習后還不一定能達到考試標準。
公共體育課教學雖然不像專業隊訓練那樣系統、全面,但是選項課教學內容就明顯體現了項目專業的特征。由于選項課教學時間至少一學期,相對較長,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體現出了一定的專業特點。從項目基本的技術動作傳授開始,到基本的戰術講解,最后實踐比賽,這一系列安排都體現了明顯的項目專業特點。從教學的教師安排上也體現了項目的專業性:各校在體育選項課的教師安排上,都是本著從事或擅長某專業的教師教授某專業的項目。
3.3 競技性和實用性。球類選項課在教學中,經常會安排許多時間進行教學比賽。如籃球、足球課教學中,教師經常會組織學生進行半場或全場的教學比賽。即使教師不組織,學生也經常會自覺的進行分組比賽,所以球類選項課教學中競技性很強。
實用性主要體現在球類選項課教學內容上,在我國目前高校體育球類選項課教學內容的安排上幾乎都是教授那些最基礎、最實用的基本技術。比如籃球選項課主要教授投籃(原地投籃、跳投)、行進間上藍、簡單的戰術配合(二過一配合、一人掩護另一人投籃等)這些都是籃球比賽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動作。所以球類選項課在教學內容上均體現了較強的實用性。
4 異步教學法在高校球類選項課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
4.1 高校球類選項課教學為異步教學法提供了必要的學情理論條件。由于高校球類選項課的學生在某個項目的起點和身體素質條件上均不一樣,存在著較大的差別,而異步教學法首先要求對學生進行學情調查,掌握整體學生的基本情況,根據學情的不同再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如果學生間不存在著差別起點都一樣,那學情調查也就失去了意義。沒有了學情調查,自然也不會采用異步教學法。
4.2 球類項目具有層次性滿足了異步教學法分層教學。在高校球類選項課中由于存在著層次性特點,這也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時不能搞一刀切,用同一個標準來要求每一位學生,因此在高校球類選項課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是目前最合適的教法。而異步教學法在家學中強調采用分層教學,根據學生水平的不等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幾個組別,分別進行教學,考核時同樣采用不同的標準進行教學考核。因此在高校球類選項課中應該采用分層教學法較為合適。
4.3 球類項目的系統性給異步教學法提供了時間保證。異步教學法的實施,從開始的學情調查,到異步教學過程,最后到教學考核一整套環節需要一定的時間保證才能完成。高校球類選項課的開設在我國各高校現在最少也要一學期時間,一學期十幾周的教學時間可以為異步教學法完整的實施提供了充足的時間保證。
4.4 異步教學法能體現 “以人為本”的教學改革思想。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應該圍繞著“以人為本”指導思想,怎樣才能在體育教學改革中體現以學生為中心是目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重點。異步教學法強調學情調查和異步教學(分層教學、互動教學、異步化教學等)都是從學生的個體差異出發,針對學生的不同而采用靈活不同的教學方法,這些處處都體現了“以人為本”、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改革思想。
參考文獻:
[1] 黎世法.《異步教育學》[M].新華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
1分層教學法概念
分層教學法是指根據學生的不同知識掌握程度、性格、愛好、家庭經歷等方面而實施不用的教學手段,最終實現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提高,并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形式。我國教育最早提出“因材施教”的孔圣人———孔子,他非常重視“知人”在教育中的運用,中國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認為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就叫“因材施教”。
2計算機教育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計算機教育現實教學中,存在課程教學內容設置是統一的,不考慮學生實際的知識水平,基本上是取平均值,忽視班級中的優等生和學困生,最終導致優等生感覺教師所授內容簡單,節奏慢,而學困生對所學知識理解不夠,喪失學習興趣。另外,計算機教育缺少專業區分性,全校統一開始計算機基礎課程,而教學大綱的設置卻沒有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區分計算機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結合性,導致計算機專業和非計算機專業學生所學知識的模糊性,影響教學效果,違背了因材施教的基本教學理念,很難實現應用型的人才培養。
3計算機教育實施分層教學法的必要性和意義
(1)計算機教育分層教學法是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保障。而事實上,不少高校錄取的計算機專業學生分數線偏低,學生基礎差,教學目標難以實現,而分層教學方法則正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有效地實現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和任務的完成。(2)計算機教育分層教學法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師可以在課前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征,心理狀況、智力水平等方面的差異,進而,進行分層教學,有效保障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效理解和消化教學知識,并轉化成能力素質,提高課堂教學效果。(3)計算機教育分層教學法可以督促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和不斷進步。分層教學法對教師進行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進行了徹底的否定,需要教師真正改變教學立場,從主講轉變為主導,不斷創新,以關愛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能力的不斷提高,最終提高了計算機教育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教學水平。
4計算機教育應用分層教學法的實施建議
4.1教學目標分層
計算機教育的目標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大致分成:掌握系統理論、提高應用技能和培養專業特長這三種。對于擅長接受理論知識的學生,可以有針對性地組織他們進行計算機教育理論的研究,進行專題資料組織,深入挖掘并發現問題、提出解決辦法,比如進行計算機編程的原理分析,這樣可以提高這部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于喜歡操作的學生,因為其動手能力極強,可以鼓勵引導他們進行計算機應用領域的培養,多進行計算機實驗,組織他們進行各種技能大賽,軟件設計,與企業合作,提高他們的實踐技能和應用能力。對于在計算機知識某個方面表現非常突出的學生,可以引導他們在計算機某個專長領域進行訓練,突出特長,進行不斷創新,申請技術專利等,畢業后可能成為某領域中的專才。
4.2教學對象分層
中國現當代文學知識課程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要從文學歷史理論知識、文學理解分析以及實踐感知三個層面進行授課,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教學的固態性與動態性結合的特點。基于此背景,教師在圍繞當代文學課講述時,可以借助師生互動的方式來實現對學生興趣和培養目標結合點的有效挖掘,之后可以按照隨機原則布置相關小題目,讓學生參與到積極發言過程中,提高其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程度,一改以往一言堂的傳統模式。同時,除了需要注重課上學習外,學生課后的自學活動也需要給予重視。第一,要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注意記筆記,從而在豐富的積累中帶動自身鑒賞能力的提升。第二,對于半期考核論文要嚴格、認真對待,從而使學生在完成論文的過程中自身知識水平和綜合能力能得到同步提升。課程教學開展的本質目的就是要圍繞學生這一主體來持續提升其技能水平,而學生對文學的熱愛則是其步入技能培養的牢固基礎。
當代文學在實踐教學中必須要注重對學生現代文化生活的關注,包括學生在生活中參與的語文活動、語文實踐聯系等;要使學生能將所學的現當代文學成果融會到實踐生活中去,實現當代文學服務現代生活的最終目標;要深入挖掘當代文學的起源、發展以及現狀等,并從中不斷探尋學科發展的不足與缺陷;全面研究語文生活的各種要素,實現對各種要素內部與外部情況的有效掌控,包括現行制度、歷史形成等;隨時關注先進技術、理念等的發展,并將這些理論與工具等運用到語文生活中,滿足人們對語文生活的現展需求[1]。
二、多層次教學法的本質
多層次教學法的本質是豐富的,當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緊密相關時,教師便可以利用生活資源豐富的優勢,使課堂上多層次活動開展得更加生動、有效。生活化教學可使學生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實現對智能的全面提升,從根本上實現學生綜合素質與專業技能的高效發展。多方面多層次的智能得到更好的培養,能在真正意義上保證學生的全面發展。多層次教學法的課堂活動設計多是依據不同層次需要而形成的。一個話題一經展開,每個學生便會根據自身的能力水平尋找適合自己的角色去完成自己特定的任務。這種生活化教學的課堂不僅使各層次學生知識能力的應用更趨綜合化,更使他們潛在的不同智能得以充分發展,進而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培養與提高。
因此,利用多層次教學以閱讀促教學,是提升學生技能水平的一種有效措施。教師可以將師生閱讀活動的開展作為主要側重點和立足點,以培養學生的思維為導向和主要目標,以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升為根本目的,以師生學習過程積累的文學歷史知識為載體實現對當代文學多樣化的文學現象予以清晰的認知。脫離閱讀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因此,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將自身置身于文學文本和教材當中,進而達到提升其審美感悟能力的最終目的。
三、多層次教學法在現當代文學課堂中的運用
(一)提倡多層次教學設計實現課堂教學水平的有效提升
在現代化教學理念下,強化學校綜合教學規劃,實現教學質量的高效率提升,做好課程前期準備工作,是確保課堂教學順利開展、全面提升課堂實踐性與有效性的關鍵。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緊抓課程基本技能訓練,不斷提高教學綜合基本能力,是語文教師的核心立足點,尤其是現當代文學課程本就是一項考驗教師基本功的課程,包括對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實踐教學手段應用能力等,所以教師要在實踐教學中不斷豐富自身的教學經驗與基本功,樹立正確的現代文學教育理念。同時,學校要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教師培訓活動,如普通話培訓活動、課程軟件制作講座等,使教師的基本功得到進一步提升,學校在教學中要針對性地提出基本功培訓要求與標準,對教師定期進行督促與管理,施行分層次、分項目訓練,確保教師能在實踐中貫徹執行多層次教學設計理念,不斷提高自身基本功與綜合教學能力。
(二)利用多層次教學法在課堂進行分析和訓練
分析和訓練是教學的支撐,能確保學校綜合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但當前在實踐教學中通常是每節課都進行新文章的講解,這與鞏固基礎的初衷有些矛盾。當前我國現當代文學主要包含語言學層面、文學層面以及課程交流等層面,在實踐教學中首先要確保教學的靈活性,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課程實際情況與學生的接受能力,將課程規劃設計成階段講或章節講。如果按照傳統的課程標準劃分成十六個或二十個對應課時進行授課,那么就很難真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不用說讓學生充分掌握課程內容。因此,在現代社會發展理念下,教師要利用多媒體等現代技術手段,實現對授課內容的重點信息標注,實現重點突出、非重點輔教學,尤其是針對現代文學教學的重點即文言文教學,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避免學生為取得高分而疲于應付,無法進行有效的歸納整理。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文言文教學內容,引入典故、音頻等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給予學生一定的復習規整時間,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取得良好的學習成效,但在教學中教師也要注重各項優化措施的可行性,確保各項優化措施立足于實際,實現學生的良性發展。
(三)加快“以教定學”向“以學定教”的轉型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幾千年來亙古不變,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課堂教學中教師作用的這種定位在某種程度上揭示了教學的本質,卻忽視了學生個體作為人的存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感、意志、習慣、愛好,也有各種各樣的能力或認知或身心方面的差異。很顯然過去那種“以教師的教來規定學生的學”的做法嚴重制約了學生個性的發展、能力的培養。多層次教學法嘗試了對這種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革命,它變重教師、重教學、重知識點訓練為重學生、重學法、重能力的發展。
以《現代文學》這門課為例,從師生兩個角度來講都較為困難,脫離了教師的教學和引導,沒有以學生需求為立足等都不能使教學活動收獲良好的效果,所以要將學生需求和教師教學充分融合起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多穿插一些網絡較為熱門的話題、現代文學語本體研究現狀等來開展教學活動。又如在學習《詩經》《離騷》等的過程中,可以從其中體會出文章時代背景下的興衰以及個人悲歡等多種情感;在閱讀《赤壁賦》和《荊軻刺秦王》時,可以從中體會到人物鮮明的性格以及人生軌跡;《近代科學進入中國的回顧與前瞻》和《飛向太空的旅程》等文章,可以直接反映出人類對科學真理的不斷追求;在閱讀名著的過程中還可以汲取先人優秀的智慧,從而為我們人生道路指明前進的方向。在每次教學活動開展前,筆者都會向學生講述有關預言家的故事,在講課的時候也會有意識地給學生做語言間的對比。每節課都依據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情感、需求、心理來確定活動設計和課堂管理的。
從教師層面分析,學生學習成績便是學校行政對其評定的砝碼。從學生層面分析,應試教育的最終成績是衡量一個學生是否能順利完成學業的唯一基準,而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已經完全不符合現代社會的發展要求,嚴重制約了教師教學質量的提升與學生創新素養的培養。而多層次教學法能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運用不同評價模式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定,并根據學生的實際層次進行針對性的檢測,從根本上確保教師對學生學習成績、生活狀況以及心理狀態等的全面把控,提高了教師通過一次測評就能較為準確地把握學生的綜合能力與學習成效的概率,也為教師利用這些檢測結果來進行自我教學方式、內容等的優化調整提供了支持[2]。針對不同層次學生所制定的教學評價標準是有差異的。對不同層次學生的評價手段、教學方法也是多樣化的,在實踐教學改革優化中要始終遵循必要的原則:只要學生本層次內學有所進,我們對他的評定便是積極的、鼓勵性的;只要學生的學習能力能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發展,我們對他的評價便是動態的、發展的,從根本上實現了學生綜合能力素養的有效提升。
[文學博士論文參考文獻]
CAD即計算機輔助設計,是Autodesk公司開發的一種微機輔助設計和繪圖軟件包,是當前最流行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之一,以計算機圖形學為基礎,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利用各種指令繪制各種圖樣,涉及工程分析、數據管理與數據交換、文檔處理以及軟件設計等方面的綜合性新技術,成為人們對產品或工程設計進行顯示、修改、輸出的一種新的設計方法。
傳統的CAD實習的模式也讓學生感覺到枯燥乏味。單調的機械訓練、缺乏新意的課題,內容枯燥,使學生在基本技能的練習中極易疲勞,處于被動的接受狀態,沒有主動獲取知識的積極性。因此在CAD教學中,我們必須轉變觀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將AutoCAD 融入課堂教學,激發學習機械CAD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從而掌握扎實的制圖理論和熟練的計算機繪圖技巧。
我們將Auto CAD可以看作是一種繪圖工具:顯示器可以看作是圖板和圖紙;鼠標和鍵盤可看作是鉛筆,直尺和圓規。CAD里的工具還要比手工工具豐富的多,它極大地提高了繪圖效率和繪圖質量,是手工繪圖效率的10-20倍,是機械設計及制圖的一場革命。在教授機械CAD課程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把握好以下方面:
1 喚起學生興趣,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前提
喚起興趣是課堂效率的優化提升的前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獲取成功的源泉,是提高課堂實效的重要保證。CAD實訓課要上得扎實、上得活,讓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關鍵是要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CAD的興趣,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以CAD課堂成為自主學習、積極探究和愉快合作的舞臺。計算機清晰的繪圖界面,輕松的輸入、輸出方法,迅捷的繪圖速度,很多同學瞪大了好奇的眼睛感到十分地不可思議。兩張圖紙一比較就有了明顯的差異,CAD出的圖紙標題欄、字體、線寬、線型、標注等規范統一,紙面干凈,整體給人感覺很舒服。這樣一來大大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求知的渴望帶領學生進入了鉆研CAD的殿堂,學習態度也由以往的被動變為主動。
2 采用分層項目教學法,激發學習興趣
分層項目教學法由根據學生實際劃分層次,提出不同層度的要求,教學上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由以課本為中心轉變為以“項目”為中心,由以課堂為中心轉變為以實際經驗為中心,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老師是教學的引導者、服務者。
2.1 分層次
職業院校的學生來源于初、高中、中職及社會青年中,他們的知識層次參差不齊,對學生進行動態分層。對不同認知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層度的要求,設計出與其相適應的教學目標,使認知水平較差的學生也能取得一定的成功,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能力與水平也逐步提高。
在CAD教學教程中,分層次尤為重要,以中等生為基準,兼優等生和差生,采用設計具有梯度的問題讓學生解答的質疑法。既安排統一授課的內容,又安排不同層次的作業訓練,這是關鍵,學生共同練習,教師個別輔導,從而在多樣化的、開放性的作業訓練中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培養想象力,發展創新能力。
2.2 項目設計
一般的教學流程都是從基礎的命令講解到實例的應用,而學生在學習基礎操作之后,面對多而龐雜的實例卻不知道如何下手。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一堂課下來學生只會做老師演示的命令,不會舉一反三,不知道在面對具體工程圖紙時應采用什么方式來繪制。根據《AutoCAD》課程的特點和教學實踐,我們可以將課程設計為很多個項目階段,每個零件都是一個項目,實訓內容以多套產品的結構設計過程和加工過程為導向。各個項目之間在難度方面逐漸增加,從而可以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逐步掌握零件的設計與加工技術,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
2.3 教學實施
項目式教學法的特點是“以做促學”。教師在布置項目任務時,通過相應的講解及演示,以激發學生的探索求知欲望。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學生有明確的任務目標,教師擔當項目實施中的引導者和教學服務者的角色,一切學習探索過程圍繞項目的實施進行,學生完成了項目制作,也基本達到了教學和訓練的目標。教師在每次上課過程中通過對作業的點評,把相關的知識點進行一些梳理,同時指出學生項目作業完成的不足之處,這樣的學習既學到技能又掌握了知識。
2.4 成果激勵
成果激勵是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手段,加強實訓教學的考核對增強學生實訓的自覺性,提高學生操作技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在實訓中,每天規定學生完成一定的工作,然后根據完成的結果進行考核評分并進行評比展示,形成了同學們為了做出成果而努力形成學習風氣。
2.5 教學效果
我們通過旨在把學生融入有意義的任務完成過程中,讓學生培養了學習興趣,積極自主地學習,進行知識的構建,拓展了思維,掌握了學習其他技能軟件的自學方法,更重要的是能把教材上的知識跟實際應用聯系起來,綜合就業能力得到提高。以提高學生技能和素質為中心的項目教學法實施CAD類課程項目教學,每個項目由由若干個明確的任務組成,每個任務又有“跟我一起學(知識點)”、“跟我一起做”和“你來做一做”等教學內容和師生互動、學生實踐等環節,由淺入深、層層相關遞進。這樣,將知識點穿插于各實踐活動項目中,學生能夠學有所用,達到立即消化知識的效果。
通過教學實踐證明,在《AutoCAD》課程中利用項目式教學法,學生的學習目的性更加明確,學習的積極性得到了很大提高,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但與此同時,利用項目式教學方法對教師的要求也更高了,它要求教師有良好的專業設計和操作經驗,良好的教學組織能力,善于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
3 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努力在課堂中營造教師愉快地教和學生愉快地學的良好氛圍,使學生變“厭學”為“好學”,把愉快性原則貫穿到整個教學的全過程,真正使課堂教學在愉快中完成,達到預期的教學成果。比如,故意“犯錯誤”讓學生吸取教訓。在104601班點評學生修剪命令時,我故意把圖紙顯示縮小以后做快速修剪,做完以后把圖紙放大,很多沒有剪干凈的“小尾巴“露了出來,有的同學在偷笑。我相信這樣一次“犯錯”會讓很多學生對修剪命令的理解更深刻的。而在給學生講解如何在圖紙中輸寫文字和標注尺寸時,故意不設文字樣式,導致輸寫的文字變成了“?”,直徑標注Φ也變成了“?”。這是很多初學CAD的學生經常碰到的問題,我就故意先把這個“錯誤”犯一遍,然后告訴他們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這樣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掌握的更扎實了。實踐證明,把層次目標教學法、項目教學法引入到CAD課程教學,教學效果比以往提高了很多。總之,學生參與是動力,分層教學是關鍵,項目實施是過程,師生協作是保障。只有教師會導,學生會學,CAD制圖的教學質量才會得以切實提高。教學要從實際出發,以學生為本,選擇、設計、組織各個教學項目,這樣既能體現教學規律,又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和學習特征,同時達到教學目的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