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23:4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教育教育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幼兒教師,是幼兒的啟蒙老師,但家長們認為,幼兒園嘛!就是帶孩子們玩,上什么課、殊不知,幼 兒園的課還不好上,要有專業素養的教師才有可能被 幼兒所接受。這從何說起呢? 幼兒園的課你別看它就只有這么短短的 15分鐘或者25分鐘、甚至到30分鐘,如果要在整節課都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教師確實要費很大的功夫, 要上好一節課,我們要查閱許多資料準備許多課件, 讓每一門學科融合到其它學科中,而又始終以一門學 科為主,其它學科為輔,這樣來組織教學,幼兒才不會被催眠曲一樣的睡著或者是像蜂子朝王一樣的起 哄。除此之處,老師的著裝、表情、語言也要貼進兒 童化。這樣才不愧是一個幼兒教師。
許多人都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勞動創造著民族和人類的未來”。教師職業也正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羨慕與尊敬。因此,教師職業被認為是一種幸福的職業。但我認為教師的幸福并不僅僅來自這些高尚的評價,而是來源于教師的真情感受。
首先,教師的幸福來自幼兒的真摯的感情。
人都是有感情的,特別是幼兒,他們的感情總是會毫無保留地完全呈現在你的面前,沒有虛偽,沒有做作,有的只是真摯。所以我也特別喜歡跟孩子們在一起,心甘情愿地做不起眼的“孩子王”。在人的記憶里,公式可能淡漠,定理可能忘記,而師生之間培養起來的真摯的感情,卻常常經年累月不僅不淡忘,甚至會越來越深論文開題報告范文。就像我參加工作多年,仍念念不忘曾經的母校和老師,那么若干年后,我的孩子仍能時時想起我幼兒教育論文,并相約來看望我,這難道不是我幸福的理由嗎?
其次,教師的幸福來自于學生的成才。
教師的幸福除了收獲真摯的感情外,還有就是收獲了各類人才。工人、農民生產的機器、糧食能服務于社會,滿足人民的需要,于是他們產生了幸福感、自豪感。那么教師呢?同樣,當一個知識面很窄,各方面能力很低的娃娃,經過幼兒教師、小學教師、中學
教師、大學教師的精心培養,就成了知識較豐富,有一定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理想、有抱負的人才了。看到自己培養的人才在各行各業上實實在在的作貢獻,試問哪一位教師能不感覺到幸福、自豪呢?這就像農民在春天播下種子,等到秋天碩果累累時一樣,心里充滿了收獲的喜悅,這難道不使你感到幸福嗎?
再次,教師的幸福來自于創造性的勞動。
教師的工作對象是人,人是千差萬別的,要做好工作,就得充分發揮創造性。由于這種工作的性質決定了教師必須學識淵博,并且每時每刻都要開動腦筋,創造性的處理各種問題。例如,由于你的點撥,使學生想出了更為簡便、快捷的解題方法;由于你的幫助,使學生改掉了不良學習習慣,積極上進;或者又是你的輔導,使學生在各種比賽中取得了好成績……這些無不閃耀著你創造性的智慧的火花,而由此帶給自己的成功感更是令自己幸福不已。
2最重要的環節離不開藝術教育的培養
每個人都具有共性和個性兩個方面,在當今社會發展中,創新往往與人的個性有密切關系。人的個性培養,需要獲得方方面面的教育。在高校藝術教育過程中,注重學生感受的多樣性,通過藝術教育使個體盡可能地獲得豐富的獨特感受,成為高校藝術教育者的共識。如果說智育和德育主要發展了人心智和德行方面的個性,那么美育則發展了人審美方面的獨特個性。藝術教育的這一審美功能,促使個體在和諧的最高境界中追求“和而不同”,保持了個性的獨立性。只有每個個體具有獨特的審美認知,才能夠達到整體的“百花齊放”,進而使校園文化建設充滿生機,促使校園文化建設成為生動的而非呆板的、獨特的而非隨波逐流的、內容豐富的而非單一的發展模式。
以上鏡頭,即為當今農村學校教師讀書之概況。不知自何時起,也不知責任人是誰,在學校讀教育專著的罕見,專心看教育報刊的也不在多數。教師忙的是應試教育。追求的是“方法”,是成績,教學藝術無暇顧及。領導忙的是文山會海,各種表格,更“沒空”讀書。有個學校的校會令人瞠目:校長慷慨陳辭,“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教育論文《我把教育當藝術》。學習好可以光宗耀祖,父母沾光,鄉親得益,開轎車回家比騎自行車回家要榮耀許多……”聽后真讓人懷疑自己回到了1949年以前,他是否靜下心來讀過幾天書?新的教育理念怎么這樣與他無緣。有人說一頭獅子率領一群羊能戰勝羊率領的一群獅子。領頭“羊”既然如此,他身后即使有“獅子”,又能猛吼幾聲呢?
在家庭教育中,既有父母對子女的親子教育,還有祖輩對孫輩的隔代教育。隔代教育是中國社會形態與民族文化的傳承。從原始社會開始,上至皇家世胄,下至平民百姓,源遠流長的沿續到今日。眾所周知,家庭教育在培養人的社會化的過程中舉足輕重,而隔代教育的狀況、水平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家庭教育的品質。隔代教育的優劣對于提高全民族素質,有著深遠的影響。當今中國,隨著經濟和社會的飛速發展和深刻變化,家庭規模持續縮小,“空巢家庭”異軍突起,隔代家庭顯著增加。隔代教育已經成為家庭教育的一種普遍現象,它深刻地改變著家庭教育的現狀,廣泛地影響著學校教育,并已經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下一代人的成長,甚至對整個社會產生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因此,我們應該從教書育人,推動社會發展的高度,審時奪勢,準確把握隔代教育的利弊;科學探究隔代教育與學校教育最佳配置;主動對接,不斷摸索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的路徑;適應社會和家庭教育變化的現狀;狠練內功,夯實素質教育的根基。努力探究以學生為中心的新的教學思路,架起隔代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金橋。
家庭教育主要是做人的教育,而由祖輩對孫輩的撫養和教育這樣的隔代教育形式,有其自身的優勢:一是老年人大多經受生活的磨煉,人生觀穩定且鮮明,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言傳身教,能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較好的傳承給孫輩,例如像勤勞樸實、尊老愛幼、勤儉持家、遵紀守法、熱愛祖國、拼搏進取等一些美德,能潛移默化地傳給子孫,有的甚至能形成家風,形成兒童成長的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二是祖輩家長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社會閱歷、人生感悟和生活經驗。對孩子在不同的年齡容易出現什么問題,應該怎樣處理等相關知識,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他們能自然而然地將這些知識傳授給孩子,讓孩子從中獲益。三是老人教育孩子的時間充裕,有足夠的耐心。祖輩充分的憐愛、責任,在管教孩子時通常比年輕的父母更有耐心,能夠細致周到的照顧孩子,幫孩子答疑解惑,不太會對孩子發脾氣。四是物質生活條件較好。老人通過幾十年的奮斗和積累,從物質條件來看,一般比較優越,這對孩子的成長、發育是有好處的,加之隔代的愛很濃,老人舍得為孩子成長投資,一般來說對孩子成長在物質方面是能滿足的。五是由于祖孫的血緣關系以及普遍存在的隔代疼的心理,老人會本能地對孫輩產生慈愛之心,使得隔代育兒有了良好的心理基礎。加之多數老人特別喜歡和小孩玩樂,極易形成融洽的關系。因此為教育孩子創造了良好的機會和條件。
祖輩豐富的生活知識和深厚的人生閱歷是教育孩子的有利方面,然而,由祖在生理與心理上必然的老人特性不可逾越,其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知識結構、教育方式與現代社會或多或少會有差別。因此,隔代教育對孩子的個性發展難免會有一些負面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一是過分的溺愛和遷就容易使孩子形成自私、任性等不良個性。由于第三代大多是獨生子女,因此,老人們生怕孫輩出差錯,生怕兒女責怪,于是事事依著孩子,處處圍著孩子,對孩子的錯誤也不能及時糾正、不合理的欲望也常會無原則地讓其滿足。而當父母對孩子進行教育時,祖輩們又會出面干涉,時間一長,孩子會以為自己是家庭的“主宰”。二是保姆式呵護影響了孩子的獨立性、自理能力、責任感、自信心的形成。比如怕孩子被開水燙著,孩子喝水由爺爺倒。出門怕不安全,爺爺總是拉著孫子的手等等。三是祖輩在幾十年生活中形成的思維模式和生活方式已成定勢,其思維不能伴隨社會的發展和及時更新觀念,觀念相對滯后。在與孩子相處時,不善于運用科學的,有創造性的方式引導孩子,對于孩子出現的諸如破壞行為、嘗試行為等一切具有冒險和創新性的探究行為,總是急著加以阻止。比如,當孩子正興致勃勃地“破壞”一輛玩具汽車時,祖輩總會加以阻止和批評。影響了孩子們們探究事物的特點的創新行為的養成。四是隔代教育影響孫輩身體平衡發育。首先,在合理膳食、營養平衡方面,老人們往往按照自己的經驗行事,不太注意各種營養成分的合理搭配。其次,老人們總是擔心孩子著涼感冒,總是給孩子穿過多的衣服,也不愛開門窗通風,造成孩子們體質下降。再則,老人通常腿腳不靈便,怕孩子有個閃失,孩子參與符合孩子天性的活動機會偏少,所以,現在校園里有不少身體敏捷度不高,體質偏差的小胖墩。
綜上所述,隔代教育的利弊是顯而易見的,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就應該揚長避短,不斷探究隔代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結合點。
眾所周知,教育是家庭、社會、學校三者共同的責任,只有三位一體,形成合力,才能發揮教育的最大功效。然而,當今社會由于經濟、社會發生重大變革,有很多父母外出打工或經商,使農村家庭體系發生了裂變,不可逆轉地產生隔代教育現象。作為學校,我們就是要從當前教育實際出發,探究家校教育的有效方法與途徑。在教育實踐中,我們的做法:一是把學生的爺爺、奶奶們請進來,辦好隔代家長學校。我們利用雙休日把隔代家長請進學校里。開展六講,即,請相關領導講有關國家教育的方針政策、學校培養學生的目標;請教育骨干講素質教育、新課程教學的目標;請教育專家講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知識;請優秀班主任講學生個性發展、品德形成和心理健康養成途徑;請優秀隔代家長講隔代教育的好做法;請班主任教師們給隔代家長釋疑解難。通過學習,隔代家長們學會了在和孫輩的生活中扮演好兩個角色,即首先我是老師,其次我才是爺爺。讓孫輩們對隔代家長既
近幾年來,教師教育的問題、教師專業發展問題成為教育關注的熱點。無疑,教師,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教育的主語和主題,然而,教師發展的主題及其邏輯起點到底是什么?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
一位美國人曾說道:“我是教師”:我是教師,誕生在世界上第一個孩子發生疑問的時刻。我是蘇格拉底,常在大街上與年輕人聊天,引導他們去追求與真理;我是伊索、安徒生,用童話與寓言,讓他們去向往崇高與純潔;我是海倫·凱勒,讓一個盲人女孩用自己的心靈與雙手去觸摸這個神奇的世界……我相信,我的名字已融入我作為教師這個偉大事業之中去了。顯然,他所提及的名字中,有的不是教師,但細想,他們又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師。為此,我們可以問自己:教師的專業只是關于教育的專業嗎?其實不然,亞里士多德認為,在所有的具體的哲學中,有個“第一哲學”,它為其他哲學提供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具有在先性。知識,包括概念可以遷移,因此,教師發展中,也有一個“第一專業“,它為教師具體的專業發展提供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它決定了教師教育的起點和核心。
教師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的“第一專業“是兒童研究,它引導教師不斷地去認識兒童、發展兒童,促進兒童發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發現自己“內在的兒童”,成為“作為教師的兒童”,這樣他會成為真正的教師,成為優秀的教師;這樣教師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的才真正完成,才可能真正建構具有大智慧的教師教育學。從知識論的角度來說,可以進一步明晰教師教育的知識核心:不是技術性知識,而是非技術性知識。非技術性知識體現人的本質、尊嚴和價值。
二、理論宣導要與實踐問題相結合,將他人經驗轉化為自己的智慧。
從培訓者的角度說,“理論較的多不熟悉學科,只能側重于‘通識’,難以走進課堂與教師共同研究;熟悉學科的,往往理論上有所欠缺,難以很有說服力地與教師一起探討學科教學中的問題,這樣的狀態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培訓者所宣導的理論常常上不著天,下不著地,更多的是懸在半空中,使被培訓者不得要領,而難以惠及實踐與操作。從被培訓者的角度而言,一部分教師忽視、輕視甚至鄙視理論,總覺得理論是空洞的、沒用的,進而常常把本身就不多的理論丟在一邊。這樣,在實踐中只能“跟著感覺走”,其結果當然可想而知。一部分教師雖然知道理論的重要,也學習和掌握了一些理論,但卻不會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致使理論與實踐總是處于游離的狀態,為此需要做好“理論”下架工作,讓理論接地氣,即與實踐相結合,其難度在于由理論本身的抽象概括性和實踐操作的具體性間的內在矛盾決定的。解決這個矛盾,需要培訓者與被培訓者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揮,需施訓與受訓雙方相當強的理論素養與實踐功底的互動與互助。
當代著名學者、作家周國平認為:“一個人要幸福必須有好心態,必須把人生中重要的道理想明白,而這就需要智慧。我們要明確人生中重要和不重要的、能支配和支配不了的,對重要的、能支配的要看得準、抓得住,對不重要的、支配不了的要看得開、放得下,這樣就容易感到幸福。”,不僅要求培訓教師在傳授教育教學技藝的過程中穿插人生感悟的內容,而且需要他們來講“成長與發展”的故事,要注重個體“關鍵時空、關鍵事件、關鍵人物、關鍵經歷”的敘述與分享,這對于教師將人生中重要的道理想明白,會起到良好的作用。但這又談何容易,別人的人生經驗畢竟是別人的,要將之轉化成屬于被培訓者自己的人生智慧,要拆除這中間的藩籬和屏障,需要培訓者與被培訓者雙方作出巨大的努力。
三、抓住支點,找到基礎點、根本點、著力點、中心點和關鍵點
1.激發原動力以持續發展
可能存在的六個缺失:一是缺失對教書育人價值觀的獨到認識;二是缺失高遠堅定的職業理想和信念;三是缺失對學生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四是缺失較強的自主發展和完善能力;五是缺失自我約束和自我控制能力;六是缺失明確的職業規劃和方法策略,面對這些可能的存在,觀念與態度始終是第一位,技術與方法始終是第二位。面對可能存在的教師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不足問題,需要通過培訓來喚醒、激活、釋放潛在的原動力。
2.增強學習力以有效發展
1.學生對“英語教師教育類課程”在教育實習中的價值評價;
2.學生對“英語教師教育類課程”在課程設置、課程資源、教學方法、教育實踐方面的評價。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甘肅民族師范學院外語系英語專業完成教育實習后返校的大四學生為調查對象,樣本由來自不同民族的185名學生組成。
(三)研究工具。
調查問卷是筆者在與教師教育類課程任課教師、英語專業學生訪談的基礎上,查閱文獻后,自行設計。為保證問卷質量,對30名學生進行了預測,根據調查數據分析了問卷的效度和信度后,修訂而成。調查問卷包括五個維度:“英語教師教育類課程”在教育實習中的價值、課程設置、課程資源、教學方法、教育實踐。為避免學生答題時具有傾向性,項目編排時穿插了5道反向題。問卷采用利克特量表。正式測試時,發放問卷185份,回收有效試卷168份,回收有效率為91%。借助SPSS(19.0)重新編碼問卷中的反向題后,分析了測量結果。
二、英語教師教育類課程設置現狀
外語系2010版的課程體系總體設置為“平臺+模塊”,教師教育類課程平臺包含教育基礎課程模塊、教育發展課程模塊、教育選修課程模塊。教育基礎課程模塊由基礎心理學、教育學原理、現代教育技術、教學實務、教育心理學構成,每門課2學分、共10學分,占總學分的4.59%。教育發展課程模塊僅包含“英語教學論”,2學分,占總學分的1.83%。教育選修課程要求至少修滿12學分,占總學分的5.47%,其中課程教學策略、語言學習策略、經典教學案例賞析、英語新課程標準解讀為外語系學生的限選課,每門2學分。其余4學分需選修教育科學系所開課程。教育見習和實習屬于實踐課程平臺的專業實踐課程模塊,共分,占總學分的4.14%。甘肅民院運行三學期制,即每學年度包含秋、春、夏學期,后者僅有7周教學時間。教育選修課程集中在第6學期開設、教育實習在第8學期進行、其它課程均在大二或大三上學期完成。
三、結果與分析
(一)學生對“英語教師教育類課程”在教育實習中的價值評價
教育實習有檢驗高師教育質量的目的,因此有必要根據師范生的評價進行教師教育類課程設置的調整。關于學生對“英語教師教育類課程”在教育實習的價值,筆者設置為5級:很小、小、一般、大、很大,依次賦值從1至5。學生對教師教育類課程在教育實習中的價值評價均值從大到小依次為:英語教學論、課程教學策略、教學實務、經典教學案例賞析、基礎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教育學原理、英語課程標準標解讀、語言學習策略、現代教育技術。英語教師教育類課程各模塊在教育實習中的價值依次為:教育發展課程(均值為3.97),教育選修課程(均值為3.37),教育基礎課程(均值為3.19)。78.8%的學生認為英語教學論在教育實習中的價值大或很大、標準差(.984)也表明學生的意見比較一致。“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實習中的價值評價均值最低(2.82),這可能和有些實習基地缺乏多媒體設備有關。在教育選修課程模塊中,大部分學生認為“課程教學策略”和“經典教學案例賞析”在教育實習中的價值大,而“語言學習策略”和“新課程標準解讀”對教育實習的幫助較小。
(二)學生對“英語教師教育類課程”的評價
關于學生對“英語教師教育類課程”在課程設置、課程資源、教學方法、教育實踐方面的評價,筆者設置為5級:完全不適合、基本不適合、一般、基本適合、完全適合,依次賦值從1至5。
1.課程設置
英語教師教育類課程設置方面主要存在如下問題。其一、學分所占比例過小。教師教育類課程約占總學分的11%,占總學時的12.63%。75.8%的學生認為選修課學分過少,不能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需求選修課程。教育選修課程雖說有12學分,但因為外語系所開設的4門課程是限選課,學生只能選修4學分的教育科學系所開課程。其二、教育選修課程開設時間過于集中。66.7%的學生認為選修課程集中在第6學期開設,安排時間過于集中。并且,每門課程30個課時,在一周內完成,教師和學生上課強度大,降低了上課的質量,不利于學生掌握授課內容。其三、重理論輕技能。73.2%的學生認為我院開設的教育選修課程過于側重理論講授,輕視技能訓練。60.6%的學生認為“教學實務”在教育實習中的價值大或很大,這正反映了學生期望在教師教育課程的學習中掌握教學技能的心聲。
2.課程資源
其一、課程類型和內容單一。高達90.9%的學生認為不能選到自己喜歡的教育選修課程。63.6%的學生認為教師教育類課程種類較少、僅有18.2%的學生認為教材內容豐富新穎。在課程內容上對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和基礎教育改革的動態沒能及時加以反映,缺乏時代感和針對性,地方民族教育、民族心理等內容從未體現。缺少教師職業道德和專業發展領域的課程。其二、班級人數過多。英語教師教育類課程大多數是大班上課,75.8%的學生認為班級人數過多。這導致課堂活動難以開展,學生無法在實踐中加深對教育理論的理解。其三、師資力量薄弱。教育系老師除了擔任本系的教學工作外,還要承擔全校的教育基礎類課程的教學任務。盡管學院在夏學期聘請專家進行專題講座,但僅有15.2%的學生認為收獲大。27.3%的學生認為教師教育類課程的任課教師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
3.教學方法
90.9%的學生認為英語專業教師教育類課程的教學以課堂講授為主,66.7%的學生認為不能聯系中小學實際進行教學,72.5%的學生認為不注重學生體驗和參與。75.5%的學生期待教師在課堂中進行案例分析和實例講解。在教師教育類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為學生搭建展現自我的舞臺,使他們在參與探究中加深對理論的理解,更加有效地掌握教學技能。
4.教育實踐
教師教育類課程目的之一是讓學生掌握從事教育、教學、管理和科研所需要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形成較強的自我發展和創新能力,而教育技能的掌握來源于形式多樣的實踐。甘肅民族師范學院課程設置方案中的專業實踐模塊主要包括分的教育見習和實習,實踐課程在整個教師教育課程中所占比例較小。60.6%的同學認為教育實踐環節薄弱,教育實習基地較少,不能夠滿足學生的實習需求。有的實習基地地處偏遠,班級及學生人數非常少,實習生沒有充分的實踐機會。有的學校不需要英語實習教師,英語系的學生只能擔任其它課程的教學工作。97%的學生認為試講指導提高了他們的教學實踐能力,這和甘肅民院外語系重視試講指導工作,安排得當、組織得力、教師敬業緊密相關。作為教育實環節的教育實習,安排在第8學期,教育實習的第一周是教育見習時間。在教育實習前,學生接受中小學英語教學實踐的機會很少。這種教育實踐模式容易導致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習的脫節,師范生的學習從時間上分成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兩個階段,理論學習階段缺乏實踐體驗與感悟的融通,而實踐學習中又缺乏理論及時有效的指導。
探索素質教育個性化發展教學新模式,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所在。我們通過優化教育教學過程,
一、與時俱進,轉變
1、樹立正確的人
教育是培養人才的工作,教學是培養人的具體教育過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我們不但需要
2 、樹立多維的教
傳統的教學觀,把教學過程看成是灌輸書本知識的過程,是以傳授靜止的知識為特征,把育人渠道僅限于校內、課堂上、書本中,是一種封閉式的教學方式,導致“重教書”、“輕育人”的現象。新的教學觀就是要在教學過程中把傳授知識與學生的個性發展結合起來;把課堂教
二、開展實踐探索,優
1、調動主體性,培養學生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是主體,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樹立學生的主體
2、強化實踐性,培養學生
強化實踐性的教學就是給學生本源的學習空間,將學生的兩個世界——生活
實踐性教學就是讓學生了解現實中各種要素的基本關系,克服時空的限制,真正達到將學習與生活融為一體的目的。學生通過調查采訪、個案分析等方式進行
3、強調個性化,開發
每一個體都有相對的優勢智力領域,教學中必須尊重每個個體的智力特點,讓每個個體的特殊才能得到充分展示,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尊重個性的表現,是關注人的個性化發展的體現。教育的責任在于每個人的智能得到更好地發
三、探索素質教育個性化發展
1、以“自主——合作——探究
所謂自主學習就是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也將成為自我調節的學習。(1)建立積極的課堂環境,并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系;(2)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給學生需要或渴望的
所謂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學習。合作學習要有以下條件:(1)有吸引力的主題;
探究學習的內容是以問題的形式出現的,需要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地解決問題。探究學習具有更強的問題性、實踐性、參
2、以活動為中心的同
所謂“以活動為中心的同時學習”是指以活動為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促進多種才能同時發展。其結構可以簡單地表述為“活動——發展”模式。“活動”屬于課堂的基本組織形式,一是課堂中可以以一種活動貫穿始終,也可以幾種活動有機組合。活動的形式可以有
四、改革評價機制,增強
1、改革學生的評
學生的學習效果可分為課業知識掌握效果和智能行為發展效果。課業知識掌握效果是學生掌握的內容,它容易用各種測驗、考試的辦法進行評價。而智能行為發展效果是學生智能思維、
2、改革教師的評
教師的評價內容包括德、勤、能、績四個方面。德指政治思想、道德品質、奉獻精神、為人師表等方面的表現。師德的核心是愛:愛事業、愛學校、愛學生。勤指工作態度和勤奮敬業的表現。能是指教師具有的學科專業知識水平、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和
3、強化實施考評
實施考評制,即通過課程作業、單元測驗以及教師對學生的日常觀察記錄、學生之間的互評互測、學生自己命題、社會實踐等多種方式,
4、推行學生綜合素質發展
學校對學生的考核評價應注重全面素質的測評素質教育論文,充分體現教育目標的整體性、全面性和廣泛性。因此,采用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報告單形式能夠更全面地反映學生的素質發展。素質發展報告單的內容包括文化知識、實踐技能、思維能力、道德品
推進素質教育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優化教育教學過程,發展學生多種才能是一個很好的切入口,并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質、行為習慣、身體、心理、觀念、態度、特長、興趣、社會交往等方面免費論文下載。以概括性、實質性的、貼切的詞語進行描述性評價,使考試的區分功能得到淡化,以減少學生、教師的心理負擔,讓學生在寬松環境下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報告單制度
對學生的學業成績作出評定。盡可能給學生創設較為寬松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的創造潛能在輕松、歡快氣氛中得到充分的張揚。
制
實際工作水平及勝任本職工作的業務能力,包括管理學生能力、思想工作能力、教學能力、教改和科研能力。績指工作實效,學科教師指的是學生學業成績的標準差、學生素質的培養及教科研成果的價值、參加各類比賽成績和論著發表情況。
價
行為習慣等素質發展效果能力。由于學生個性差異較大,這些能力很難用一紙試卷加以檢測,因而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生活過程、思維過程,對這種過程的評價就十分重要。
價
素質教育實效
模擬式、實踐式、表演式、創作式、探討式等等。二是多種才能同時發展,努力追求一舉多得的成效。該模式的教學形式是立體的,過程中學生參與的情緒、形式,活動的內容都比傳統教學更加豐富、生活,發展的不僅是傳統的學習才能,還有表現才能,溝通才能,創造才能等等。
時學習
與性和開放性。經歷探究過程以獲得理智和情感體驗、構建知識、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探究學習要達到的三大目標。
(2)可分解的任務;(3)有凝聚力的穩定的團隊;(4)激勵性,發展性的評價;(5)合作學習經常需要延伸到課堂之外。
額外幫助;(3)以建設性,激勵的方式給學生快速、準確、詳實的反饋;(4)使學生感到自己有價值,與他人聯系和被尊重;(6)培養學生的選擇能力,履行責任的能力。
”為主的合作學習
的課堂教學模式
揮,使每個人更具特色。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地涉及多個智力領域,提供各種智能展示的空間,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允許學生自主選擇智能展示的方式,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個性充分發展的基礎上完全挖掘潛能。
學生潛能
研究,學會了分析與綜合,收集信息與處理信息等三者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實踐中增長了才干,真正將所學創造性地運用到現實生活問題的解決中。
世界與學習世界統一于學習過程之中,還學生一個健全的人格。
的多種能力
意識,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才能促進其學習能力的發展。
自我教育能力
化教學過程
學與課外活動結合起來;把對已有知識的學習與未來的創造發展結合起來;把學校的工作與社會、家庭教育結合起來;把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結合起來,使教學過程成為一個面向未來的開放的多維網絡系統,以達到最大限度的、全面地開發學生潛能的目的。
學觀
各方面的高級人才,而且迫切需要受過良好職業技術教育的中、初級技術人員和其他受過良好訓練的勞動者。
才觀
教育觀念
對職業人才素質的衡量不僅是對其專業知識與技能的考量,更是對其職業道德素質的評判。財務人員較高的職業道德素質是我國財務法律法規有效貫徹與執行的重要保障,同時還對國家資金、財產的使用效率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我國高校的財務教育專業教師在實際課堂中,應當充分認識到培養職業道德素質的重要性。在財會專業知識的講授時,有意識的將其與實際生活案例相聯系起來,并給學生引出探究性的問題,讓學生去找出案例中的正確做法與錯誤做法、并對其進行進一步的分析與探討,最終教師再加以正確的解釋與引導,以此來促進學生對職業的認識與把握,培養學生正確的職業道德素質。
2.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在傳統的財會教育中,教材往往是唯一教學內容的來源,同時,教師的教學手法與教學形式也相對單一,這種落后的教育模式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十分不利。創新是作為民族發展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不竭的動力。因此,教師在財務教育專業課堂中不僅要注重對學生相關專業知識、技能的傳授,更要注重在知識傳授時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上。具體而言,首先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拓展,尤其是對于那些在實際財務工作有所要求但教學材料中又沒有的知識與技能進行有效補充。其次,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與教學環境,對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教學,以從多各方面,多個維度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3]。另外,加強學生在實踐環節的學習。適當增加實踐課程在所有財務教育專業課程中的比例,并不斷創新實踐教學的活動形式,為學生有效的實踐學習提供保障,讓學生在不斷的實踐學習中不僅深化了對理論知識的把握與理解,還在不斷的實踐與反思中,提升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3.培養學生的理財能力
理財能力是當今時代一種重要的能力,無論是對于個人、家庭還是對于單位、企業都有著不可忽略的重要影響。而財會專業學習的會計學和管理學知識對理財能力的提升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在財會教育的課堂中應當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市場經濟意識與財務理念,并將風險收益均衡觀念和時間價值觀念的體現在平常的教學活動中,進一步促進學生理財能力的提升。另外,學生行為習慣的好壞不僅反映了一個學校的校風,更是學生自身學識與修養的重要體現,對今后的工作也會產生重要影響。因此,高校財會教育專業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
4.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
在傳統的應試教育中,教師往往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只是一味的向學生灌輸相關知識與技能,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發揮,學習效率也往往不盡如人意。而素質教育是應試教育的有效改革,它不僅重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更強調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因此,財會專業教師應當在教學課堂中努力為學生創造參與的條件與機會,并讓學生體會到參與學習的樂趣,進而提升學生的參與意識。例如,在某個經濟單位的財務案件分析活動中,將學生分為五人一組,并由學生在采購、審核、會計、出納、記賬職務中任選一個,并進行整個的的編制。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更加積極自主的投入到合作學習中,在有效提升財務技能的同時,學生的參與意識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二、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家長重考試輕德育
1.應試教育在觀念上占主導地位“在傳統教育的影響下,家長形成了陳舊的人才觀,把教育變成了應試教育,使分數的價值高于人的價值,升學目標取代了人和社會的發展目標。”基礎教育是教育的起點,想更高層次的發展,就必須進入更高的教育階段,例如普通高等教育。從2014年高考情況來看,今年高考報名人數增長27萬人,達到939萬人。我國人口眾多,即使多數院校都在不斷擴招,普通高等教育還是不能滿足所有孩子的需求。
2.教育觀的片面性現在的家長大部分都重智力輕德育,重技巧輕能力。家長對于孩子成長最擔心的問題就是學習成績問題,簡單認為只要孩子掌握了良好的學習方法就可以了。但是對于其他方面,例如:是否尊老愛幼、是否明禮誠信等等這些就都已經處于次要地位。學校里都有亂劃課桌、污損圖書、考試作弊、隨地吐痰、亂扔雜物等現象,有的甚至多次出現了未成年學生暴力事件。家長過分重視智力,除了在課堂的學習之外,還讓孩子在課外不斷練習,壓力增大,片面地教育觀扼殺了孩子的天性和創造力。
(二)家長素質和方法落后
1.家長本身行為素質落后素質教育強調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可是家長們的道德品行和心理素質參差不齊,將自己不好的方面如拜金主義等等全部展現在孩子面前。例如: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知道“紅燈停,綠燈行”,可是當他們跟父母一起上街的時候總是被大人拉扯著不管紅綠燈,不走人行橫道線,不走地下通道,而是采取翻欄桿、橫穿馬路的簡便方式。孩子善于學習,模仿,他們沒有分辨事物好壞的能力,在無形之中將這些不好的方面也教授給了孩子,阻礙了孩子高尚的道德的形成。
2.缺乏與子女有效溝通交流許多家長存在“家長制”的作風,不給孩子“說話”的權利。有的家長甚至扼殺孩子的興趣愛好,采取強制性的辦法杜絕孩子從事某些行為,而不是耐心勸誡,聽聽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有一項針對90后學生的教育的調查,90%以上的孩子在小時候都經歷了犯錯后家長對自己的“冷戰”,不說明錯誤原因,不糾正錯誤行為,家長就知道生氣不和孩子說話來證明孩子犯錯了。家庭中的這種權威和服從的關系,對孩子過分的專制,容易形成沉悶壓抑的氛圍,導致許多“問題孩子”的形成。
3.教育方法傳統保守現在大多數的家長都是受傳統文化影響的,文化水平不高,對家庭教育新的方法的了解不夠,因而,家庭教育方法比較簡單、陳舊。有的家長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例如網絡流行的“狼爸”、“虎媽”,堅持打是教育孩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這種教育方式不但影響了父母子女的親密關系,而且容易激化家庭矛盾。這些老方法嚴重阻礙了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影響到孩子的性格和道德。
(三)家庭關系不和諧
家庭環境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父母離異無疑會給孩子造成很嚴重的影響。根據民政部統計,預計2013年結婚對數1410萬對,離婚對數317萬對,結婚率和離婚率將達到4∶1。不健全的家庭讓孩子心理承受巨大的傷痛,導致性格有缺陷,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減弱。有報道稱,中學生犯罪率仍在上升,未來五年總量將增加。家庭成員之間融洽的關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溫床”。如果孩子經常看到家庭成員之間的沖突和矛盾,孩子便會感到不安和畏懼,幼小的心靈會埋下陰影。孩子也會越來越不相信父母,產生隔閡,教育也越來越難進行。
三、探索家庭教育在中學生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轉變思想觀念
1.樹立素質教育新觀念素質教育要求人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家長要充分發揮孩子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作用,使他們在德智體諸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家長不能光用書本知識來壓孩子,更不能用分數的高低來衡量孩子的優劣。在走訪調查中發現,許多家長減少了自己給孩子布置的家庭作業,有的家長還在寒暑假帶孩子去旅游而不是報寒暑假班了。國家所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有知識的孩子,還要一個各方面全面發展的孩子。家長需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去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爭取各方面全面發展。
2.建立全面的教育觀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和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質,家庭教育更要以此為目的。孩子有精神、行為等方面的需求,家長應該注意到這些,除了對知識的重視外,還要理解孩子的需求,培養孩子各個方面的能力。家長們對新聞里多次出現的學生跳樓自殺、投毒殺人事件產生恐懼,漸漸地了解學生除了學習成績優秀外,心理健康也是很重要的。家長必須要建立全面的教育觀,在強調孩子知識的同時,還應該對子女的思想道德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勞動技能素質等等給予高度重視。
(二)改變行為方式
1.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家長的為人處事態度和判別是非的標準,都是一本無字教材。家長必須擁有正確的教育方式和模式,例如:在教孩子有孝心的時候,家長首先就要孝順自己的長輩。在CCTV-8的一段公益廣告中,家長給自己父母洗腳時被孩子看見,于是孩子也抬水給自己洗腳,這就是家長的素質影響孩子。只有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有更深的認識,家長才可根據孩子的實際,對孩子進行積極向上的教育。家長可以閱讀一些關于孩子教育的書籍,為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廣泛的興趣愛好,也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文化氛圍。
2.積極和子女進行溝通交流家長和孩子的“心近”是進行素質教育的很好的辦法,所以家長要多與孩子溝通交流。對于孩子犯的錯誤,父母應該耐心地對其進行教育,讓孩子漸漸明白人生的道理。平時可以一起看報紙、看電影,與孩子講講心得體會等等,這些集體活動有利于增加家庭成員之間的親情。只有經常和孩子溝通才能拉近子女和家長之間的距離,才可以讓子女更加信賴自己。通過一些學校的《家長與孩子溝通情況問卷調查》結論研究發現,善于傾聽的家長和孩子的關系更加和諧,更加有利于孩子健康快樂的發展。
3.創新教育方法對孩子進行素質教育,教育方法很重要。家長可以多閱讀優秀的報刊、雜志,通過網絡、電視等等對自己進行系統的教育,然后通過自身感受,來感覺哪種教育方法比較好,再結合孩子實際,將教育灌輸到生活的點滴之中。許多家長喜歡帶著孩子去參加社會實踐,去體驗不一樣的生活,從中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活動來教育孩子哪種行為是值得學習的,哪種行為是錯誤的。
(三)創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
“家和萬事興”,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是每個家庭的幸福。家長作為家庭的主要經營者,父母應該相親相愛,用愛營造一個有利于孩子成長的環境,同時給予孩子最科學、合理的家庭教育,以培養他們堅定的生活意志、健全的精神人格,以求得孩子的最好發展。家長要明確孩子是獨立的社會成員,有自己的意志和思想,希望得到家長的尊重。父母要調整好心態,樹立平等意識,以民主、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不要因為孩子的錯誤而大聲責備。父母創造的良好的家庭環境,可以使孩子在關愛中成長,在愉快中學習,在歡笑中生活,從而構建和諧家庭。
2、英國高校遠程開放教育的主要特點
英國是世界上最早開展高校遠程教育的國家,經過多年的探索、發展和實踐,在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課程設計、質量保障等方面,逐步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以學生為中心,堅持開放辦學理念英國遠程教育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建立了完善的學習支持服務體系,能夠為每位學員提供優質的個性化服務。從教學大綱到課程設計,從教學環境到多媒體運用,從虛擬平臺到網絡服務,都充分考慮了各層次人員的學習需要。此外,還考慮到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編制了各種教學設施設備的使用指南等,也可以根據學生的需要,提供各類課程教學輔導和相關建議。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和問題時,可以隨時找電話或發送電子郵件,都會得到及時的幫助和回復。在遠程教育學校,關于各類學習支持服務的指南隨處可取,學校專業介紹、學習服務支持、教學資源介紹,內容齊全,十分方便。學校也設有計算機終端,學生可以隨時查詢想了解的信息。全方位的服務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形成了高質量的教學和支持服務體系,使遠程教育在英國高等教育中獨樹一幟。重視教學研究,注重聯系實際英國高校遠程教育十分注重學術研究,堅持教學和科研并重,這也是英國高校遠程教育能夠躋身世界一流水平的重要因素。和傳統大學一樣,英國高校遠程教育非常重視科學研究,始終把握技術前沿,研究領域也覆蓋了全部學科,從而不斷開發設計出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保證課程體系和教材內容及時得到更新,為教學活動提供支持。在教學研究上,如何有效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也是英國遠程教育關注的研究課題。學習環境的構建、教學媒體的運用、網絡情景的設置等諸多細節,都得到充分關注。學校也隨時關注學習情況和教學效果的反饋,及時進行調整和完善。每一門課程的開發設計,都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旨在幫助學生盡快掌握所學知識。學生也可以通過電話或網絡直接與老師進行溝通、討論,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從而保證了教學質量。教學形式多種多樣,注重新媒體應用為了滿足不同對象、不同地區、不同環境、不同層次的學員,英國遠程教育注重將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有機結合,精心設計和開發制作多種多樣的媒體教學資源,包括廣播、電影、網站、器材、軟件等,既齊全又實用,功能也非常強大,向學員提供各種教學信息。有相當一部分課程是在網絡虛擬學習環境下進行的,為了達到效果,模擬了學習討論過程,引導學生參與,啟發學生主動提出問題,主動思考問題,保證達到最佳學習效果。質量保障體系完善,教育質量一流英國高校遠程教育質量保證體系十分完善。英國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教學模式、教學手段、教學資源、課程設計、資金支持等,同時開展遠程教育研究,在多個大學都建有遠程教學研究基地,開展遠程教育考核評估研究,為提高遠程教學質量提供咨詢和服務。同時,遠程教育大學開展教學網上反饋調查,加強對教學質量的監控,根據學員的意見和建議,不斷調整和完善教學活動。此外,英國遠程教育高校每年都定期開展全校性的評教活動,對教學管理、教學過程、教學設施和教學服務進行綜合考核評價,并對結果進行分析對比,及時發現和解決教學中的問題,不斷完善和改進教學方法。每所大學也都根據自身的特點,建立了相應的質量保障體系,從教學科研的全過程進行質量控制、質量保證和質量提高,從而確保高校遠程教育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