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23:1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園林藝術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關鍵詞:中西方;園林藝術;差異
一、中西方園林藝術的特點
(一)中國園林藝術的特點
1、追求自然美。中國園林追求自然的美學思想主要受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思想的影響,他們認為“自然為萬物之本”、“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上善若水,上德若谷”,崇尚自然、追求虛靜、逃避現實,向往原始自然狀態生活的哲學思想深深影響了當時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藝術理想和審美情趣。
2、追求含蓄美。中國園林形成含蓄的特點,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受中國詩畫的影響,詩貴含蓄,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另一方面是與追求自然、追求意境這兩大特點有著十分密切的內在聯系。中國園林在“天人合一”的理念指導下,在尊重、崇尚自然的前提下進行規劃造園,創造和諧的園林特色;源于自然,但又高于自然,把自然美與人工美巧妙地結合起來,達到了“雖由人作,宛如天開”的境界。
3、追求意境美。中國園林是文人、畫家、造園家和藝匠對自然山水的渴望和追求,深悟山水的形象特征和內涵,并把對自然山水的認知,帶到園林藝術創作中,這種融匯了客體的景和主體的情的藝術意境,一直是中國園林刻意追求的境界。給景物以藝術的比擬和象征,想象上的“人格化”,使園林富有詩情畫意,如選石,強調山石的“透、瘦、漏、皺、清、丑、頑、拙”,梅花表示風骨清高,松柏喻示堅貞,在中國園林中,作為審美對象的山水花木等,完全成了審美主體抒發主觀情緒意趣的載體。
(二)西方園林藝術的特點
代表西方園林風格的是l7世紀下半葉法國古典主義造園藝術,強調駕馭自然、改造自然,“強迫自然接受均衡的法則”,因此形成的基本特點是:整齊劃一、均衡對稱,具有明確的軸線引導,講究幾何圖形的組織營造,甚至連花草樹木都修剪成規矩方圓,一切都納入到嚴格的幾何制約中去,一切表現為一種人工的創造,強調人工美。
二、中西方園林藝術的差異
1、總體風格的差異
由于中國園林追求的是意境美,追求“境生于象外”的藝術境界,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哲學,主張酷愛自然,提倡自然之美、樸素之美,強調自然、自由、自我的思想, 反對一切清規戒律,要在自然的無限空間中得以自我心靈的抒發和滿足,所表達的是“物與神游,思與境諧”的審美意識。因此,中國的古典園林是以和諧一致、參差不齊、曲徑通幽、峰回路轉、影影綽綽以及含蓄回味的特點,從而做到“雖由人作, 宛自天開”,充分反映了中華民族對于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鑒賞力。西方從柏拉圖到法國浪漫派都是以建筑的幾何法則和審美思想來規劃園林,他們把園林看作是建筑的附屬和延伸,形成了幾何式的園林風格,布局上有明確的中軸線貫穿全國, 講求絕對的對稱,園林中的景物設計都有精確的比例和嚴整的幾何圖案,道路筆直而又平坦寬廣,園林中的水體和花壇也都是規則的幾何形,甚至連樹都被修剪得整整齊齊。總之,一切都被納入到嚴格的幾何制約中去,以及表現為一種人工的創造, 表露“人是萬物之靈長”的思想和人的自由意志。
從總體風格上看,中國的園林缺少人工造作的物質力量以顯示與自然對抗或對自然的征服,相反,總追求與自然的和諧,追求從屬于自然,服從于自然,與自然相一致的境界。中國文人的鄉居生活與西方中世紀的碉堡里的莊園主頗不相同,更多的是與自然山水的親近,更多表現出深堂琴趣,柳溪歸牧,寒江獨釣,風雨歸舟的特定的詩情畫意,而西方的園林風格展現了人類享受自然,擁有自然,征服自然的思想觀念。
2、歷史淵源的差異
中國園林發源于商、周時期,最早的形式是囿,囿是將一定的天然地域加以圈圍,并在其中放養動物,以供帝王貴族狩獵游樂之用的場所,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自然地貌,審美與實用結合在一起。西方園林作規則式布置,最初大都出于農事耕作實用的需要,如法國的花園就是起源于果園菜地,在一塊長方形的平地上,由灌溉水渠劃成的方格,果樹、蔬菜、花卉、藥草整整齊齊地種在這些格子形的畦里,在此基礎上,種上灌木和綠籬,形成簡單樸素的花園,便是法國古典主義園林的雛形。
3、政治形態和美學思想的差異
中國園林從原始狀態脫胎出來,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工園林,園林從生產生活走向藝術是在春秋戰國時期,此期社會動蕩,戰亂頻繁,階級對抗尖銳,政局復雜多變,使得一些文人士大夫階級的自信心遭到崩潰,理想幻滅,并逐漸確立了以自然、適意、淡泊為特征的人生哲學與生活情趣,追求的是一種文人所特有的恬靜淡雅的趣味、浪漫飄逸的風度、樸實無華的氣質。許多文人雅士避凡塵,脫世俗,寄情于山水,有的甚至隱身于山林,復歸大自然。正是此種崇尚自然的社會風尚,使藝術家產生了表現大自然優美的情感動力,勢必在文藝作品上打上深刻的烙印,從而影響到園林藝術的創作。在西方, 17世紀的法國逐漸成為歐洲最強大的中央集權國家,頌揚至高無上的君主,贊美絕對君權和專制政體,隨之成為時代文化的新趨向和藝術創作的新主題,推崇唯理主義,以幾何和數學為基礎的理性判斷完全代替直接的感性審美經驗,不信任眼睛的審美能力,代之以兩腳規和數字來計算美,力圖從中找出最美的線型比例。此種數學的或說幾何的審美思想,一直頑固地統治著歐洲的文化藝術界,不僅左右著建筑、雕刻、繪畫,同時深刻地影響到園林,西方幾何形園林風格正是在這種“唯理”美學思想的影響下逐漸形成的。
4、宗教信仰的差異
在封建時代,世界各國的意識形態領域,基本上均由宗教觀念統治著,歐洲有基督教,中國有佛教,盡管宗教和園林藝術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社會意識形態,兩者并無直接關系,但宗教的傳播和發展要借助包括園林在內的文學藝術形式和力量,而園林藝術也或多或少地反映人們的宗教生活。宗教對我國園林影響最大的是佛教,由于傳播佛教的需要,各地建寺成風,并形成一種與佛教密切相關的園林類型―寺廟園林。中世紀的歐洲,由于只有教會和僧侶掌握著經濟命脈和知識寶庫,因此寺院十分發達,園林在寺院中發展,并形成寺院式園林。在不同的宗教影響下形成了各自特色的宗教園林類型。園林藝術對宗教的傳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寺廟、教堂等宗教建筑及附屬園林不僅為宗教活動提供物質場所,也為宗教創造了一個神秘的氛圍,達到從心理上征服人的目的。
三、中西方園林藝術差異的意義
深入研究中西方園林藝術差異可以透過園林特點這一表面現象,使我們能更加深入了解中國和西方園林的造園史、園林藝術的本質特征,并充分感受到不同歷史、不同民族的審美意趣,人類文明的多元和多彩。在各種文化、文明互相交融沖擊的今天,有利于我們在造園、景觀設計時除弘揚自己的傳統文化外,還能更好地吸收和借鑒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來充實和提高自己的作品,使整個人類的園林文化顯得更加絢麗多彩。
結論:
終上所述,中西方園林藝術在風格、歷史、政治形態、宗教等很多方面都有不同,正是因為這些不同,才造就出了風格迥異的兩種園林形式,也為后人的研究帶來了很好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王向榮,林箐。西方現代景觀設計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2]、朱建寧,酈芷若。西方園林[M]。鄭州:河南科學基礎出版社,2002
[3]、林箐。法國勒諾特式園林的藝術成就及其對現代風景園林的影響[M]。北京林業大學,2005
[4]、針之谷鐘吉。西方造園變遷史[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1
[5]、華梅。人類服飾文化學[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
2中國園林造景中的人文價值取向
中國文化是一種充滿著智慧的休閑文化,自古至今中國人都強調人要活得自然才能恬淡,體靜才能心閑,心閑才能通達。于自然之中尋流水之聲以養耳,網青禾綠草以養目,在回歸自然的身心自由中感知自然之美好,生命之美好。這便是中國人的休閑之境界。“休”在《康熙字典》中解釋為:休,人依木而休,表明了中國文化中的人與自然的關系。“閑”在《楚辭》中釋為:“閑,靜也”,“閑,雅也,指品質”,代表著中國人的生活觀。由此,中國人千百年來的生活孕育出了我們特有的精神態度和文化氣質,首先,從審美的角度看,休閑能夠使人回歸自然,身心得到徹底的放松,在自然的造化之中鑄造人的豁達、開朗、坦蕩、虛懷若谷的品格。休閑使人在精神的自由中達到對世界的審美的生活方式,這是中國人的生活審美。其次,從理論上講,由于中國人不同于西方人,要將自己的生命寄托于那個抽象的、人格化的神,因此,休閑對于中國人而言,其價值在于,在生活的勞作與困頓之外,在家園中,閑適中的時光能夠為人類構建意義的世界,使人的心靈有所安頓、有所歸依,使人的精神得以守護,這是中國人的生活信仰。在西方,“標準化,專業化、同步化、集權化”是第二次浪潮社會的重要特征。依據藝術家的理解,工業化的標準使藝術遠離我們的生活。這種理性的標準化完全剝離掉了人的自然的規定性和人性的豐富性,使一切都沉寂在龐大的集合空間中。這種鮮明的特點也表現在西方園林中,從法國園林到意大利園林,都非常強調中軸線對稱,尤其是在法國園林中,將這種嚴謹的氣質發揮到極致,例如中軸線貫穿全園的法國凡爾賽宮苑。人是用他的整個身心、整個存在而不是單用其理性來理解世界的,人對世界的知覺,首先是由情緒和感情揭開的,而不是靠概念。西方傳統思維方式完全割裂了知情意、真善美的統一。理性的、邏輯的框架只適用于僵死的、無生命的物質,對有生命的東西用邏輯的、靜態的、幾何學的方法進行處理,必然“把它所有的一切本質的東西統統剔除干凈”———當作無生命的東西處理,就像玻璃罩下的死蝴蝶一樣,玻璃罩下的死蝴蝶雖然還保持著原來的顏色和形狀,但那使其飛舞成為可能的生命和運動都沒有了。而在生活里,就像在藝術里一樣,飛舞就是一切。在現代化的過程中,西方人漫不經心地抹去了那些對于真正的人來說至關重要的東西。將理性推演到極處,西方文明人的生活就在形式與工具中打轉,忘掉生活本身了。而中國文化則追求那種源于天地間的真實與統一,回味與欣賞。這種深厚的人文情懷深深地印照在中國的園林文化中。中國的園林藝術實質上就是中國休閑文化的最生動的寫照。
當前我國高校園林藝術教學計劃中,絕大部分安排的是理論學時,實踐教學部分很少,教學形式傾向于理論化,實踐教學淪為輔助理論教學的工具,只是被用來檢驗理論教學中的教授內容是否正確的一種手段,并沒有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如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等,不僅學生綜合素質得不到提高,而且培養出來的學生在實際應用方面也只會是紙上談兵。
2教學模式單一化
傳統的園林藝術課程不僅安排的實踐課時少,而且教學方法單一。在比較少的實踐時間里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由教師帶領學生參觀園林景觀,游覽的景觀普遍不多,且教師對于園林景觀的藝術層面的分析介紹比較少,根本不能讓學生真正領會課堂所學的內容。另外,學生仍然處于被動從屬地位,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與課堂教學接受知識的方式如出一轍,教學實踐課也像是簡單把課堂搬到了園林之中,實踐效果無法實現。
3課程特色模糊化
通常來說課程教學的方式、方法服務于課程的性質特點,園林藝術是對人居環境的藝術改造,涉及到建筑學、美學、社會學等多種學科領域,其教學方式必然要能夠體現其藝術與實用功能相結合的特色。然而,當前該課程教學課程目標不夠鮮明,特別是實踐課,并沒有探索開發出一條適合本課程的教學體系,難以真正提高學生的藝術感性認知水平以及將感性藝術轉化為實際設計應用的本領。
二、提高高校園林藝術課程實踐教學質量的改革措施
1建立科學規范的實踐教學體系
制定科學的實踐教學計劃,有助于進行規范化的園林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針對于園林藝術課程的性質特點,應在遵循科學性、整體性原則的前提下制定實踐教學計劃。科學性要求實踐教學環節要與學生的接受能力相匹配,做到循序漸進。如在參觀園林時,教師的介紹的層次順序、內容難度等要考慮到學生是否能夠容易理解。整體性要求注重理論和實踐教學內容的相對應,合理安排實踐教學的時間,使理論課程和實踐教學銜接密切。當前應增加園林藝術的實踐課時及擴充多維度的培養形式,使實踐教學在驗證理論知識的同時,充分發揮其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及吃苦耐勞能力的作用。
2注重園林藝術運用能力的培養
學習園林藝術知識是為了今后在實際應用中做好豐富的理論儲備,本質上說,兩者是服務的關系,即將理論知識靈活運用到園林設計之中,這也是園林課程教學的根本目的。因此,在課程教學中應注重學生園林藝術運用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通過一些案例分析、實際項目設計以及平時的課堂小練習等多種形式,加強學生分析、思考以及動手能力的培養。如教師可利用現有的實際項目,與學生共同探討分析、設計制圖、修改完善,使學生在虛擬課題的實際設計中增強知識的運用能力。
3完善課程實踐教學的考核方式
考核既可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和教師的教學成績,同時也能夠起到引導學生把握學習重點與方向的作用。園林藝術課程實踐教學期末終結性考核有很大的弊端,不能完全體現出學生的實際能力,因此,應增加平時實踐環節的考查形式,引導學生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如以學生的興趣為切入點,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設計方案,最后再統一進行評比,并將成績納入到考核的范圍之中;可以讓學生自選園林參觀,然后以遞交報告的形式描述心得體會。另外,口試的考核方式較為直接,教師可以在帶領學生參觀園林景觀的同時,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將口試考核合理運用到實踐教學環節中去。
二、借景手法
借景是中國園林藝術中最具典型性的造景手法之一,它能突破空間的限制,為園林增添意想不到的美感,使人們在近觀、遠眺、仰視、俯瞰園林景致時,獲取到更多、更為豐富的景觀。在現代園林藝術中,設計師可借鑒傳統造景手法中的借景法引導游人的目光,美化園內環境。下面筆者就分別從內容和操作方式兩方面詳細分析其具體應用。首先來看借景的內容。我國傳統借景手法中所包含的內容十分廣泛,有借形、借聲、借色、借香等。在現代園林藝術中,設計師大都選擇借形和借色兩種借景方式,借形主要指借助建筑、山石、水體等有形事物裝點景觀,增加景觀的可看性,借色則主要指借助天空、植物等自然物象對園林色彩進行豐富。以廣州市蘭圃為例,整個景觀雖然以蘭花為主,但設計師卻引入了香水草、洋甘菊、七里香等植物對其色彩進行搭配和襯托。這不僅調和了蘭花色彩的單調感,更為花圃增添了馥郁香氣,達到了借色又借香的完美效果。其次來看操作方式。在選定了借用對象后,設計師要以一定的形式將其融入到景觀中來,方能最終實現“借”的效果。一般來講,傳統造景手法中借景的方式大致有遠借、近借、仰借、俯借幾種。遠借指在開闊地域對山體、建筑等大風景的借用;近借指在面積較小的園林內對植物等小風景的借用;仰借指對高層建筑、大型樹木、碧空、繁星、飛鳥等高程較大的景觀的借用;俯借則是指海拔較高的景觀對一切低于其高程的景物的借用。設計師在實際設計中要綜合考慮景觀的序列、立意、布局等對操作手法進行選擇,以最大限度發揮所借景物的效力。以北京奧體中心玲瓏塔為例,其作為遠望北京城與奧運村的最佳場所,以其較大的高程成為了奧林匹克公園中軸景觀的仰借對象,位于其四周的奧林匹克公園則又以豐富的植被環境、多樣的景觀造型成為了玲瓏塔的俯借對象,二者互為借景,有效突破了景物的空間限制,大大提升了這一區域的觀賞度。
1中國現代園林的發展概況
我國在現代園林的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典型意義的大園林思想,傳統園林和城市園林綠地成為這種現代思想的最終淵源。古典園林理論、城市系統綠地規劃理論和園林建筑學理是催生這種大園林思想的直接原因。在建設園林式的區域、城市中這種思想發揮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同時也決定了現代園林的風格特征。大地景觀規劃就是園林與建筑及城市設施的融合,他們能夠更加自然、和諧的被整合在統一環境之內,在不影響彼此發展的前提下共同履行著自身的功能。在推動城市建設的過程中不斷的加強與園林藝術發展的緊密聯系,使我們的城市更像一個園林,實現了城市與園林的自然融合[2]。現代園林強調城市人居環境的建設,力求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使得現代生活出現一種回歸自然、親近自然的生態趨勢。建筑室內外空間相互交融,建筑不僅是為了居住,而且還能為人們提供休閑、交流、運動、活動豐富多彩的功能,建筑與山石、水體和植物的結合同樣也是現代園林所追求的境界,同時在他們的發展中也更加注重環境美、自然美的需求,園林在造景功能的完善中更加側重于生態功能、藝術功能的展現。因此,現代園林理論對我國城市建設的生態功能將起到更大的促進和提升作用。這也是園林藝術發展到今天所出現的一種必然規律。它使園林進入了與城市建筑和城市設施融合的高級階段,古典與現代的融合也在這一關鍵的歷史階段實現再一次的創新與發展。
2現代園林中園林建筑的作用與功能
園林中構筑主景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園林建筑,各種形式的建筑是園林中的代表景觀,這也是園林的標志性符號,它代表著園林藝術的水平。通常園林建筑通常作為這些風景畫面的重點和主景,園林之所以能夠造景很大程度上是依賴于這些園林建筑的參與。簡單的說,沒有建筑,園林也就不能稱其為園林。重要的建筑物甚至能成為一座園林的標志和中心,同時也可以成為整個城市的名篇,例如杭州西湖邊的雷峰塔,西安大唐芙蓉園中侍女館中的寶塔等等都是古典園林建筑中比較著名的標志性建筑。園林建筑還具有一定的實用功能,這些功能表現在造景、休憩、連接景區、整合旅游資源等等。園林建筑通常被設計在園林景觀的最顯眼之處,在其周圍再進行更加合理的布景,游人或是登高望遠或是環顧四周都能欣賞到不同的景色。因此從這個角度上將園林的造景功能對整個園林藝術影響較大。這一點在我國古典園林建筑中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例如蘇州園林中的各種建筑,無論是在形式上還是在布局上都成為影響這些園林藝術水準的一個重要因素。同時古典園林的休憩功能在現代園林中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繼承應用。這類具有休憩功能的園林建筑小品,種類繁多。例如各種亭臺、走廊分布路道路兩側或者景園深處,既直觀且便于游人使用,是有人游覽景色中緩解疲憊的絕佳場所。園林建筑還能夠組織園林景觀線路,為游人規劃觀賞路徑的作用。在整體上設計和規劃園林布局上這些建筑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夠使園林建筑更富藝術性、科學性和靈活性。每個建筑都能在園林中發揮著獨特的指引所用,同時又被合理的分布在整個園林的關鍵之處,這是一種空間藝術的完美呈現,為園林的觀賞、休憩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基礎。另外現代園林中園林建筑還具有構造空間的功能。實現這一功能的主要形式是那些仿古墻、花墻、回廊等建筑物,它們根據園林的具體構造和合理布局,為有人提供了不同的藝術空間,實現了“園中園”或“景中景”的審美效果。最后,園林建筑還具有一定的導向功能,隨著大園林思想的確立和現代園林規模上的不斷擴大,園林內路線蜿蜒曲折,再加之樹木茂密,這容易使游人迷失方向,因此在這方面將需要一種具有導向功能的標志性事物的出現。而園林建筑則成為一種最佳選擇,在點綴景色的同時也能為有人提供坐標和參考。
作者:于立寶 單位:黑龍江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學院
建筑往往隱匿其中,隨著視角變化時隱時現,這種建筑設計表現,呈現出無欲、無求、無為境界。在明代園林建筑設計中,圍繞中心組建建筑群落經常被用到,這種建筑構思到了明朝已經打破傳統基礎表象,更多的是通過與自然環境的意境互動表現這種效果。園林景觀的設置都暗含向心力。隨著觀賞角度的移動,可以感受到這種奇妙布局特色。在多數情況下園林景觀核心區都建有高大建筑,其旁簇擁山石、水體。明代園林中的突出印記是亭臺樓閣的臨水而建。在書畫藝術影響下,園林與山水意境就已經密不可分。園林設計已經不再突出堂皇富貴,更多的是體現山水意境。明代園林“古猗園”就以這種人文景觀建筑與山石水景相互映襯,在山水映襯中體現了“亭臺皆臨水,屋宇不礙山”的書畫境界。常常使得游人觀風賞景過程中,經常處于“山重水復,柳暗花明”的奇妙境地。在建造園林建筑過程中,曲廊花墻相阻隔,在院內形成大小不等的自然空間,有些空間小巧玲瓏,如同秀美的盆景賞心悅目。園林建筑與大空間展現的山水意境之美自然銜接,很有中國傳統詩畫意境,充分展現了中國傳統建筑的妙處。園林建筑多以樓閣亭臺展現,建筑屋頂覆蓋琉璃小瓦,各種斗拱造型飛檐翹角,門窗多經過精雕細琢,油漆粉刷,在簡樸中透出高雅。殿堂小筑中多懸掛書畫匾額,書畫內容多反映園林建筑者對山水怡情,在欣賞風花雪月中透出隱逸為高的思想境界。明代園林因地域不同,園林主人造園理念和喜好各異,以園林形式抒發心志。同時園林主人身份和園林設計特點都有很多類別區分。從史料記載和現存明代園林中,可以從園林主人地位分清園林規模和等級。很多明朝園主自身修養較高,他們建造的園林品味具有很高的藝術人文價值。這些人建造的園林,一方面體現出其高貴不俗的地位品格,抒發他們的情感抱負,另一方面又展現園林藝術風雅獨具,在不同形式園林規模表現上,體現出與天對話的場所效果。這種園林多屬于私人園林,并不對外開放,僅供私人及友人賞玩游樂。除此之外明朝園林類型還有寺院道觀園林如獅子園、書院園林和少量官府開辟的公共開放園林。
人類在原始時期如傳說中的伏羲、女媧、神農、黃帝等,由于生產力十分低下,主要以狩獵和采集獲取生活資料.這時人類幾乎完全被動地依賴大自然,對自然界的許多事物都懷著恐懼、敬畏的心理,并對自然界的事物和現象難以解釋如閃電、雷鳴.在與森林長期相處的人們,對一些大樹具有深刻而奇妙的感覺.動物是原始人的主要生活資料來源,可能在某個偶然的時候,某種動物解人于危難之中等等.對這些事物或現象都無法解釋,于是將其當作神靈的化身加以崇拜.這就是自然崇拜,其中包括植物崇拜、動物崇拜、山水崇拜.自然崇拜在上古人類生活和觀念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人們在生活中竭力以可能的形式和手段模仿自然的崇拜物,如對山岳的崇拜曾使世界許多民族都建造過對山岳的模仿,并以其象征人間某種不可企及的權勢和力量如古埃及和古墨西哥的金字塔象征著法老的權力;美洲瑪雅人的金字塔位于美洲叢林,是對太陽神的崇拜以象征宇宙神秘的力量;中國古代建臺最初也是以筑土建筑的形式表現出對山岳的模仿,并且把它作為神靈的所在加以神化和崇拜,如商周紂王的鹿臺,“七年而成,其大三里,高千尺,臨望風雨”[2].這都是古代人們對山岳崇拜的主要體現.因為在古人看來,山以其巨大的形體、無比的重量以及簡單而強烈的線條,顯示著不可抗拒的力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就是這種山岳崇拜的心理表現.同樣,古代人們對水及水神有著與山岳相似的崇拜.水是上古人們生命延續的基本條件,許多民族以水澤及河流沖積帶為棲身地,于是水澤在古人心目中是神的象征,也具有神性.因此上古祖先選擇了地貌優越,自然山水和植物景觀豐富的地方麇集會議、祭祀歌舞,并不是因為風景優美,在他們看來這里具有神性.于是在人們以后的活動中,為表示對神的崇拜模仿湖澤開掘了“靈沼”,模仿山岳筑就了“靈臺”[2].隨著社會的演進,在這種活動中也賦予了越來越多的涵義,并一路傳承并影響到園林藝術的創作,在造園中注重筑山構水和植物景觀的布局,于是形成了自然風景的模式.
1.2社會生活方式改變
狩獵是原始人獲取生活資料的主要手段,進入文明期后,獲取生活資料的手段發生了改變,即人類的生活方式從過去的狩獵和游牧中停了下來轉移到農業生產階段.這時的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生活資料積累也日趨增加并越來越集中,于是社會階層出現兩極分化,有脫離生產勞動的貴族階層出現.在農業生產階段,人們發現農業生活缺少游牧生活中那種壯觀的樂趣,為再現祖先的狩獵生活,再經驗游牧生活的壯觀場面,狩獵雖然已不再是社會生產的主要勞動,但卻成了那些已脫離生產勞動的帝王貴族們禮儀化、娛樂化的行事和享受,于是在一定的地域上加以范圍,滋生繁育鳥獸,保持天然草木,挖池筑臺供帝王貴族狩獵游樂.在以后的園林形式中都繼承了這種自然樸素的景象,不斷完善并得以發展.
2主觀因素
2.1“天人合一”的思想
對“天人合一”的思想,諸子百家都有相似的解釋.孔子提出“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表達了人與自然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孟子曰:“萬物皆備于我矣.”將天道與人性合而為一,認為天德寓于人心,一切封建社會的倫紀秩序和自然界的運行規律都是天道法則的外化.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認為世上萬物都有自己的存在規律,順應自然,崇尚優美的自然環境,并視之為安放身心的家園.莊子主張“自然無為”,認為人在大自然面前是無能為力的.主張“知其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2].認為人與自然相比是渺小的,無能為力的,人懂得了這點,就能“安之若命”,即可以超越現實世界的一切苦難包括生死,而進入一種與自然完全相同的境界.如果以這種態度看待自然山水,就會覺得“山林嶼,皋壤嶼,使我欣欣然而樂嶼.”人只有歸化于宇宙自然,回歸于天地之境,才能游于至樂.“天人合一”的思想既從倫理、道德的角度肯定了人的社會性,又以“人道”與“天道”相通指出了人的自然性.因此“天人合一”觀念中的人具有雙重性,人既是社會的產物,也是自然的產物,完整、和諧的人性必然是介乎自然與社會之間.人應該尊重大自然,對待大自然應持和諧的態度.正因為“天人合一”的思想影響,園林作為“第二自然”,其中布局的山水樹石,禽鳥魚蟲理應保持自然狀態.這種思想貫穿了中國古典園林的整個發展過程.
2.2“比德”思想
“比德”思想流行于春秋戰國時期,它是人們從倫理,功利的角度來認識自然的審美意識,即大自然山川林木之所以能引起人們的美感,就在于它們的形象表現出與人的高尚品德相類似的特點.孔子提出:“智者樂水,仁者樂山.”[3]這雖然從君子的人格修養上說明智者和仁者所具有的不同的品質特征,但也說明了人對山水自然美的審美感受,即一定的自然對象之所以能引起人們的喜愛,是因為它具有某種和人的精神品質相似的特征.所以朱熹也有同感“智者達于事理而周流無滯,有似于水,故樂水;仁者安于義理而厚重不遷,有似于山,故樂山.”孔子、朱熹將山水與人的德性、仁智聯系起來,使之人格化.他們對山水的贊美,實則是對人自身理想人格的欣賞和贊美.凡是山水具有的美德,皆為人類具有的美德.由于“比德”思想的影響,中國自古以來就把“高山流水”作為品德高潔的象征,于是山水也就成了自然風景的代稱,在造園活動中也重視筑山理水,園林形式自然而然地朝著風景式方向發展.
2.3神仙思想
神仙思想是原始的神靈、自然崇拜與道家學說混雜的產物.到秦漢時,神仙思想在民間已廣為流傳,其中以昆侖神話和蓬萊神話流傳最廣.昆侖神話的內容主要為山上有仙人居住,山上有神木,是植物崇拜和山岳崇拜的體現,反映了上古時代西北高原地區人們的生活和宇宙觀念.到了戰國以后,昆侖神話隨著東西方聯系流傳到中原各國,被當地的人們根據自己的地理環境加以利用和改造,創立了另一種神話———蓬萊神話[4].蓬萊神話補充了昆侖神話中水的素材,并強調了水體在園林景觀中的作用,從而確立了園林中的山水體系.從此在皇家園林尤其是秦漢的皇家園林中都有這種山水布局.如秦始皇在蘭池宮中筑起了蓬萊山,以表達對仙境的向往;漢武帝在上林苑建章宮的太液池中建有方丈、瀛洲、蓬萊[5].所以“三山一池”,自秦漢以后就成了古典園林的傳統手法如唐代的大明宮有蓬萊池,中有蓬萊山;建于明代的蘇州留園水景中就有小蓬萊.因此,園林中由于神仙思想的主導而摹擬的神仙境界實際上是山岳風景和海島景觀的再現,這種情況雖盛行于秦漢時的皇家園林,但對于園林向著風景式方向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2.4隱逸文化和山水畫的影響
隱逸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對園林藝術的創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隱逸之士,遁隱于大自然,寄情于山水,希望能以此擺脫當時險惡政治的陰影[6],于是在他們的作品里歌頌自然和田園生活,并影響到園林藝術的創作.如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描寫的畫境“……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極狹,……豁然開朗……”,正是后來園林中所謂“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創作的藍本.在文人園林中力求創造出生意盎然、“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的自然美境界.中國過去沒有專門的造園家,許多園是由畫家直接參與建設.山水畫是畫家主觀認識的,對時空具有較大概括的山水風景,而造園則是對這種概括、提煉、升華的山水畫以三維空間的形式再現到現實生活中來.如北宋的壽山艮岳[5](見圖1).其總體布局為“左山而右水,后溪而旁隴.”山系主賓分明,有遠近呼應,有余脈延展的完整山岳體系,可以說是天然山岳典型的概括,體現了山水畫論中“主山始尊,客山拱伏”的構圖規律,位置經營合乎“布山形,取巒向,分石脈”的山水畫理.水系也幾乎包羅了天然水體的全部形態如河、湖、沼、溪、澗、瀑布、潭等.整個山水形成了山嵌水抱的態勢,這種山水態勢既是大自然界山水成景、最理想的地貌概括,是受到山水畫理論的影響.又如園林的空間處理手法也與山水畫的“咫尺山水蘊千里江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園林常用假山、建筑、廊、墻來分隔空間,還采用借景的手法,在有限的范圍內創造無限景色.園林中的假山池水,濃縮了大自然奇山秀水之美,漫步庭園樹石之間,仿佛置身于山林之中[7,8].綜上所述,由于人類發展的主觀、客觀因素的影響,中國古典園林在經過漫長的歷史沉積后,逐步形成為濃縮的、典型化的自然風景.
二、巧妙的造景手法
古典園林塑造中的造景手法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一般來說,具有較為特殊的地位。如果設計師設計的到位,就可以使得原本顯得有些平淡無奇的園林景觀更添風采,能夠構成一組更為生動有趣的風景畫面。那么,在曹雪芹的《紅樓夢》中,他運用了多種園林造景手法。這些手法可謂變化多端又不失巧妙之處。具體來說,大觀園的園林布局有一個對稱的中軸線,在這條線上,曹雪芹設計了很多景觀,能夠更好地突出其中建造的園子。其中,作家還安排了翠嶂大假山和沁芳亭橋兩個次要的景觀,并在這條中軸線上逐步突出一些園林景觀,最終在凸碧山莊那里達到設計的最高點,把整個園林景觀設計到位。其次,曹雪芹在設計園林時,還運用了虛實對比的手法。當我們一進大觀園的時候,就可以看到一座翠嶂大假山,它使人一下子就進入了一個全園的景色氛圍中,這是一種典型的古典園林造景手法。通過這個假山的石洞,我們可以看到隱蔽的小路、清澈的小河與樓臺亭閣等,從而讓這個入園口與園內的空間很好地區分開來。作家還營造了一個蘿港石,讓人在游覽園內景色時不會感到單調乏味,讓人獲得一種美的心靈感受。除了這種障景法,曹雪芹還在《紅樓夢》里運用了借景法,主要就是凸碧山莊和凹晶館,它們讓整個大觀園看起來層次分明,重點突出。其中,凸碧山莊有一個茂盛的植物園,凹晶館則仿若仙境,充滿了濃厚的佛教氛圍。作家還運用了藕香榭和蘆雪庭兩種對景,讓人看到了一幅中國山水畫的美妙景色。而大觀園中的滴翠亭則屬于點景,它便于人觀看遠方的景色,讓人在狹小的水面上也可以有景色可以觀看到。另外,《紅樓夢》中的造景手法還運用了疏與密的對比手法。南部以植物與河流占據多數,而北部則以高山流水為特色。這些不同的造景手法已經讓整個大觀園詩情畫意躍然紙上,充滿了各種景色,寓有形或無形于一體,整個園林呈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三、豐富的空間變化
大觀園中的園林塑造藝術,可以讓人體會到一種步移景異的空間變化感。因此,當賈政、寶玉等人在大觀園中進行瀏覽時,各處的景色都是變化各異的。作家運用了多種造園手法。比如說剛進入到大觀園園門的時候,作家就對園林的空間進行了一定的處理,讓人通過假山之后獲得了一種豁然開放的美好享受。人們在經過園內的亭橋時,可以感受到一種滿眼的綠色,仿佛進入到了一個世外桃源的境界中去。到處都是高大宏偉的別墅,還有一些景色別致的建筑物。當人們行走在其中的時候,會感到園林景色會隨著園內空間的變化而豐富多樣。
四、別致的山水塑造
在這個大觀園中,曹雪芹還設計了一些曲折自然的河流水系。這是因為古典園林中如果缺乏了水的參與,將會使得整個大觀園顯得毫無生機。因此,曹雪芹在《紅樓夢》的大觀園中描述了很多諸如“池”“、清流”“、清溪”“、河”等水源。雖然說整個大觀園中并沒有一個中心大水池,但是,在這個大觀園的東北角有一個相對寬闊的水面,它與后面的大主山相互搭配,讓整個大觀園呈現出一種自然和諧的山水園林格局。事實上,水是園林塑造藝術中的重要因素,它直接關系到園林是否具有靈氣與活力,是把園內各個景點串聯起來的重要條件。曹雪芹在園內把一些活水引入進來,然后在凹晶館前設置了一個較大的靜水面,并向南引流出一股水的支流,并在怡紅院的后院與水的主流匯合,流出大觀園。這些河流的形狀都是造型各異、獨具特色的,有些水面形狀較為蜿蜒曲折,有些河流兩岸的土壤勾勒較為特殊:忽然突出水面,忽然陷入河邊。這些不規則的水面把大觀園內的省親別墅圍成了一個背山面水的小島,并成為了大觀園中的主要園林景色。在大觀園中,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水面布局,這就是水流從花溆蘿港石洞的假山上傾斜而下,讓人們在游覽這座園林時,先聞其聲,后觀其景,這就讓整個園林的西北角顯得更為有活力。還有一處水流的設計,作家主要運用了河流的走向,讓整個園林內的水系表現出忽隱忽現的韻律,并因為一些植物景色的植入而讓大觀園顯得有聲有色,并暗喻了黛玉愛哭的性格特點。除了這些水的設計以外,曹雪芹在園林中還巧妙布置了一些石山。其中,主要有翠嶂大假山和花溆的蘿港石洞,它們的主要作用是讓園內的不同景色可以得到有效的分割,并可以讓游人把園內景色盡收眼底。這是一種較為典型的中國古典園林造園手法。另外,曹雪芹還在大觀園里設計了一個蘿港石洞,它讓人體會到一種世外桃源的美好意境,整個石洞的景色非常優美。土山則位于大觀園的北部地區,讓大觀園看起來山水層疊有致。
五、多樣的建筑院落
《紅樓夢》中塑造了各種各樣的人物形象,這些人物的行為舉止都與大觀園是緊密相關的。因此,這座大觀園并不是一座簡單的園林,而是為整部小說營造了一個故事開展與人物活動的空間背景。我們可以說,《紅樓夢》中的大觀園為我國古代小說中的園林描繪開啟了一個藝術典范。其中,有很多建筑物,形態各異,比如說,滴翠亭、藕香榭等。這些園林建筑物與周邊的環境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不僅僅是園林景色,更突出了園林的主題,讓整個大觀園體現出情景交融的美好景象。這些建筑物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整體聯系在一起。在大觀園中最為著名的建筑物就是怡紅院,它的匾額為“怡紅快綠”,實際上分別代表了芭蕉與竹子等。大觀園中的每一個院落都有著很多爬滿石頭的香草類植物,它們散發著一股香味。在秋爽齋院內種植的梧桐樹,是用來歌頌封建時期皇恩的浩蕩。這些多種多樣的建筑物都充分反映了大觀園最終建造的含義,它并不是一個獨立的建筑物,而是一個融匯了周圍很多景色與植物于一體的建筑物,它體現了建筑與景色相互交融的美好景象。
六、獨特的意境營造
《紅樓夢》中對于大觀園的描寫是非常全面且細致的,充分展示了我國明清時期古典園林雕塑藝術的渾厚氣息。事實上,這些園林設計的過程都有一個較好的立意作為前提條件。這種藝術手法是古人在進行書法與繪畫創作時總結出來的一個道理。它實際上對于園林藝術的創作也是可行的。大觀園里的園林布局、景色構成等,都離不開園林的設計理念與意圖。小說中的大觀園原本是為了賈元春省親而建,其中包含了大觀樓、含芳閣、綴錦閣等建筑,顯示出一種皇家園林的氣派。然而,它本質上仍然只是一座私人園林,很多花草樹木、池塘河流等都體現了文人園林的藝術特質,讓人們身處大觀園時,可以感到一種清新雅逸、返璞歸真的藝術氛圍與園林意境。我國園林藝術把意境作為園林設計好壞的一種非常重要的衡量標準。在《紅樓夢》中,大觀園的意境主要是借助于人物的詩詞表述,還通過對聯,匾額來傳達,最后就是根據園林景色設計與塑造來表現人物的精神特質。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講,大觀園中的園林塑造可以被看作是小說中各種各樣人物性格的外在承載物。當人們身處大觀園時,可以隨時隨地感受到一種人園合一的美好意境。
1.1山石水體
在園林施工中,為了貼近自然,假山多作為園林的主景或是地形骨架,起到阻擋視線,減少人工雕琢的成分,增加自然情趣的效果,它是園林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園林建設中利用山石的凸凹形狀,配合水體的相得益彰,從而營造出一種優美的山水田園風光。而水體對于任何一種園林景觀來說都是增加景觀靈秀之氣的必不可少的要素,它是園林的血液,是園林的靈魂,無園不水。水體一方面是一種景觀同時還起到為園林制造氣氛效果的作用,像靜態水景以寂靜深遠而取勝,給人帶來寧靜祥和之感,而動態水景則具有靈動精巧的意境,讓人眼前一亮心情也隨之雀躍歡欣。
1.2園林植物
植物對園林景觀有著很好的襯托作用,同時還可以傳遞一種精神思想,如梅意清高,荷寓圣潔,蘭如君子等等,園主的精神思想可以通過園林植物很好的表達出來。一些古樹名木還可以烘托出園林的氣氛,植物構景的方式也很靈活,與其他景物搭配都能形成很好的景色,同時植物還可以增加園林的色彩,使園林景觀的色彩更加的豐富,另外,園林植物還可以改變園林的地形,使園林景觀呈現出層次感,而且山水建筑的造景也離不開園林植物的裝點。
1.3園林建筑
園林建筑是園林建設中作為休憩和觀賞的建筑物,常見的園林建筑多為亭、臺、樓、閣、廊、榭等。這些建筑物在起到造景作用的同時還可以作為游覽者休憩的場所。園林建筑要結合園林景觀的整體風格來造景,如古典園林一般要采用古典建筑物,結合周圍的山水林木,營造出一種古樸優雅的意境。而現代園林則宜多采用時代感強烈的建筑風格,著重簡單大氣以及對空間的分配利用,透露出現代化的明朗和簡潔的時代氣息。
2園林施工管理中造園藝術的應用
2.1施工前的準備工作
施工單位應嚴格按照有關規范以及園林的設計圖紙進行施工,嚴格監督施工中的每一個環節,以盡可能的避免施工中安全問題的出現。同時,在園林施工前要對造園藝術進行合理的規劃,確保整體設計藝術效果的鮮明性及舒適度,另外,還要盡可能的降低施工成本,合理利用工程中的資源,避免資源的浪費,以減少不必要的開支。
2.2突出園林藝術的設計效果
在園林施工的管理中,要充分利用造園藝術手法的多樣性,避免園林景觀的呆板和單調。植物造景要結合土壤、地形,周邊景物等采用不同的植物配置和造景方式,不同種類的植物在生長發育中對日照,濕度、溫度等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要做到適地適樹,即在合適的土壤地形上搭以與之相適應的植物配置。植物造景的方式也要依據園林的整體風格而定,如自然式配置就以模仿自然環境為主,具有活潑愉快的情調,而規則式配置則強調對稱和規整性,往往是成隊成列的種植,從而具有很強的人為感,還有混合式、自然式等造景方式也各有其不一樣的特點。因此不能盲目的采取某一種方式進行植物造景,而應結合具體的情況選擇與之相匹配的植物和造景方式。園林建筑的設計也要依據園林的地貌條件,使用功能,景觀要求等而定。娛樂場所的建造在封閉性的同時還要保證暢通性,這樣既能滿足方便游人的出入需求,還可以留出單獨的私人空間以供人遐思。各個景區的設計也要突出其個性,雷同地方不宜過多,反之則失去了園林景觀的觀賞價值,更吸引不了游人的視線。在園林設計的顏色搭配上也要注意明暗搭配以營造良好的視覺效果。總之,園林藝術的整體效果要有自身的特色并能很好的體現出園林的獨特魅力,產生一種情景交融的最佳園林意境。
2.3造園藝術要突出主景地位
園林的主景是整個園林景觀的魅力所在,園林景觀在帶來視覺效果的同時還向游人傳遞著一種精神價值。每個城市都有其文化特色,其園林建設也因當地政府的城市規劃政策不同而帶有地方獨具的魅力。因此,主景的建設務必要有其特色之處,而造園藝術在空間的設置上也務必要注意突出主景的地位,做到主次明確,以凸顯出園林景觀的整體風格,這樣才能提高游人的觀賞興趣,傳遞園林的藝術價值。同時在主景的設計上還要注意和配景的合理搭配,有時一些小景物的裝點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選擇搭配主景的配景時要注意突出主景的景觀效果,從而營造出具有較高審美價值的園林景觀。
2.4造園藝術在園林施工管理中的重要意義
造園藝術在園林施工管理中的應用不僅可以讓人們的居住環境更加舒適,貼近自然,給人們視覺上帶來享受的同時還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緩解身心的疲勞。另外,它還向游覽者傳遞了園林景觀所在城市的一種文化和價值理念。園林的建設與造園藝術的有機結合,使得城市的現代化建設實現了科技和藝術的并存,極大的促進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架空磚和塑料盲溝技術和雨水回收技術架空磚的使用可以保證路面的滲水性,優化園林土層的吸滲水功能。塑料盲溝的使用可以用于坡地的水土保持,也可以憑借它的持久性、低密度性,提升施工的效率,也可以憑借其簡約美觀性,成為園林建設的特色排水系統。在園林工程建設中應該建立專門的雨水收集裝置,經過沉淀、積聚處理以后用于園林植物的澆灌和園林建筑的清洗和養護。園林噴水工程新技術滴灌技術:滴灌這一技術的最大優點在于流量小,這就很好的起到了節水的效果,根據我們的調查顯示,通過這一技術,對肥料的有效節約利用率高達70%,而對水有效節約利用率更是達到了驚人的90%。液壓微噴技術:在流量上,微噴的會比滴灌大一些,但其卻小于大噴頭的流量。這一技術由于其噴出來的水滴相對而言會比較小一些,所以針對苗圃幼苗以和花卉等較為脆弱的植物其傷害也要小很多。此外,這種技術在使用中霧化效果相當不錯,能夠在園林中形成局部性的濕潤小氣候,對于植物的生產尤為有利。
園林施工過程中的新材料和新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