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23:1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林區建設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二、工會組織與林區企業文化存在聯系的簡析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林區企業文化的內涵。簡要地說,它是經由人們豐富的實踐活動且有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的前提下,所達成的關于價值觀、道德理念、行為意識等共識的疊加。以本文所闡述的林區企業為例,它服務的內容和方向主要是相關企業的競爭生存之道。毋庸置疑,這一點與工會組織的關系甚為密切,在企業建設規劃目標、相關準則規范、措施理念等內容上,工會組織同林區企業文化建設是有內容上的交匯和重疊的。可以說,在林區企業當中,工會與其關系較為密切,且發揮著無可取代的作用。
三、工會在林區企業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剖析
1.充分調動企業工人階級的建設積極性
首先,由于工會組織的特性,其需要依照企業的文化建設規劃,擺正自己的位置,處理好自己與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的具體事宜,從而能夠為企業文化建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它本身有著非常特殊的性質。眾所周知,工會組織即為無產階級發起成立的群眾組織,最為本質的特點就是堅實的群眾性基礎。所以,林區企業在進行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中,相關工作應當著重考慮群眾的普遍想法、思想內容、行為方式等的培養,盡可能使企業員工形成一個企業文化建設的共識,并且將人民群眾的主力軍作用完全地發揮出來,更好地調動起每一個員工的積極性和工作熱情,從而為保障林區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吃一顆“定心丸”。
2.工會組織的“置換效應”
我們反復強調,工會對于企業文化建設影響的重要性。基于它自身良好的群眾性可以更迅速、更有效地組織起林區工作人員投身到文化建設中,能夠起到行政領導與黨委書記角色互換互通的“置換效應”。同時,工會組織內部的某些相關活動和任務已經可以達到促進企業文化向著“更加美好、更加完善”的方向邁進的目標了。
3.多種形式管理的獨特優勢
林區企業文化是一個十分具體化的內容,它不僅僅包含了思想領域的內容,還囊括了林區企業的日常管理,這一點從企業文化建設人員的言談舉止的反映尤為突出。如果在進行林區文化建設過程中只是一味地依賴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而無法結合更多形式多變、豐富多彩的大眾活動的話,那么可能不會達到預期的效果,而本身就在這一方面獨具優勢的工會組織便顯得格外重要,其不僅能通過多種形式組織企業員工進行企業思想文化的提升,還能及時了解員工的思想意識及動態,并給予正確的思想引導工作。
4.對團結共進等精神面貌地體現
工會的特殊性質決定它需要依靠企業內在的生產活動進行進一步完善和發展,從而充分體現出堅實的群眾基礎,也集中反映了企業內部工作人員的行為規范及精神面貌。在林區企業文化建設中,有了工會組織的積極配合,可以使原本的群眾基礎更加的堅實牢靠,也能夠使企業內的員工變得更加團結、更有集體意識。
四、工會在林區企業文化建設中需要作出的改進
1.更加注重宣傳作用及主體力量的加強
就目前林區企業文化建設的情況來看,更有力度的宣傳工作和實現企業員工價值觀的轉變是文化建設中的關鍵任務。為此,林區企業必須要做到努力培養員工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思想境界、最大程度地統一認識并凝聚力量。更為重要的是,要讓企業人員感覺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和被重視感,從而轉變原有的“重大事項的決定權在領導層手中,與自身無關”的錯誤理念,使群眾的主體力量和主人翁精神真正得到體現,這是相關企業亟待解決的內容。
2.企業整體素質及企業形象的提升方面
教育培訓是工會組織發揮作用的根本渠道。企業工會要結合自身的特點,使企業人員經過多樣的培訓和宣傳,不斷地令員工的思想境界得到升華、專業技能和職業修養得到加強,塑造林區企業員工良好的精神品格,使企業內部形成一種更具凝聚力、更加民主團結的文化建設氛圍。關于這一點,如果條件允許也可以制定出具體的規章制度,那么推動作用將會更大。
中國古典園林建筑同時具有美學功能和使用功能兩個功能,具體的體現在美學功能、使用功能、生態功能和空間的組織功能四個方面。園林建筑本身的造型和設計發揮其美學功能,其居住、休息、宴會等作用是園林建筑使用功能的發揮。此外,中國古典園林建筑還可以起到對園林的空間進行分割、組合的作用,如墻在園林建筑中的作用,增加了中國園林的空間感。西方古典園林的園林建筑,除亭、橋等具有使用功能外,其他的園林建筑一般不具有使用功能,僅僅是作為人工景觀對園林起到點綴作用,美學意義大于實用功能。在空間上,西方建筑不具有分割、組合空間的作用,在園林景觀中獨立的存在。
東西方園林建筑之間存在差異性的首要原因,就是東西方歷史文化氛圍的不同,即文化觀念的不同直接導致的對園林藝術審美要求的不同。中國文化追求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狀態。在園林設計中較多采用曲線設計來反應自然景觀的不規則性變化,以曲線為美,園林建筑的設計包含了中國人對天人合一、順應自然的最高追求。在西方,西方文化追求人改變自然的觀念,在園林的設計中多采用直線的設計,以直線代表著人的意志,對自然景觀進行征服,在園林建筑的設計中以對稱、直線和幾何圖形為美。
【編者按】:論文頻道為您提供各類論文范文參考,以及論文寫作指導和格式排版要求,解決您在論文寫作中的難題。
選題依據: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出臺了《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解決》,在完善社會經濟體制上有了重大突破。尤其是在公有制實現形式上,提出股份制為主要形式,在發展非公有制上突破了過去的局限。這對現有林區經濟體制的改革提供了理論依據。現有林區經濟體制存在很大的問題,極其不適應現有的市場環境,造成現有的林區經濟落后。而且,發展沒有后勁處于兩難境地。一直以來,森工企業都是在計劃體制和短缺經濟并存的環境下生存。體制、機制、科技諸方面還跟不上社會整體的上升步伐。這些問題都亟待解決。xx年國家出臺了《關于加快林區發展的決定》為林業的發展改革指明了方向。目前國家正在實行老工業基地改造政策,對政府體制、企業經營機制、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提出了急迫要求,改革社會經濟體制以成為改造振興老工業基地的首要任務。從當前林區經濟運行體制來看,必須改革經濟體制。否則林區經濟將無法擺脫困境。當前影響我國林區經濟體制改革的主要矛盾有(1)政企不分。由于歷史原因形成的政企合一、企業事業交叉的經濟運行體制。而由此導致三方面的矛盾,一是存在一定的社會不穩定因素,如林區、縣政府機關、教師同工不同酬,工資差距較大,造成大量人才流失。二是林區建設包括林區基本建設、公益事業、社會事業等,造成重復建設浪費嚴重。三是國有森工企業承擔著龐大的政府經費和社會負擔,難以進入市場經濟體制進行正常的市場競爭。(2)市場環境有效性不高。森工企業難以作為市場主體進入市場競爭。一方面束縛了國有企業的發展,一方面降低了投資者對這一市場環境的信任程度,不利于區域經濟的發展。生產布局結構不合理。(3)原有的生產布局結構不能適應現在的林區經濟發展。(4)國有資產的管理不嚴。沒有對國有資產進行合理的利用,沒有人真正關心國家所有者的利益。可行性論述:目前林區經濟發展體制改革面臨難得的機遇。如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實施,為林區生產布局調整、職工分流提供了有利的政策資金支持;生態保護區建設為林區改善自然資源環境提供了條件;西部大開發為林區基礎設施的改造提供了有利條件,改善了職工生活條件,為吸引投資創造了良好的環境;老工業基地改造政策,可以為發展林區經濟,振興林區企業提供全面的經濟支持。同時近年的國有企業改革實踐工作,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提供了經驗。
本論文擬采用以下手段和方法:實證分析和規范分析相結合;對比論證;列事實、擺依據;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引用分析等方法。主要通過圖書查詢;網上瀏覽;去中小企業實地調研等方法來收集資料。擬運用經濟學、管理學、組織行為學等相關知識來撰寫論文。
本論文擬分以下幾個部分撰寫: 第一部分:現階段林區經濟發展的現狀。通過對現有的林區經濟發展體制存在的問題闡述進行林區經濟體制改革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第二部分:現階段林區經濟發展體制存在的問題。對林區經濟發展體制存在的問題進行系統的闡述,分析問題形成原因過程以及問題的影響面。第三部分:針對現有林區經濟發展體制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通過對現階段林區經濟發展體制存在的問題剖析,尋找到問題產生的根源,并從根本上提出解決方法。
xx年09月20日—xx年1月15日收集資料,擬訂論文題目,撰寫論文提綱。xx年3月1日—3月30日畢業實習調研。xx年4月1日—4月30日撰寫論文初稿。xx年5月7日—5月20日修改論文,撰寫論文第二稿。xx年5月21日—6月8日修改論文,撰寫論文第三稿。xx年6月8日—6月18日修改論文,完善論文格式以及答辯前準備。xx年6月19日—6月20日左右進行答辯。
中國吉林森工集團位于吉林省東南部長白山區,降水量豐富,土壤肥沃,有豐富的森林資源,總經營面積134.8萬hm2,有林地面積120.4萬hm2,活立木總蓄積1.69億m3,年生產木材89.3萬m3,作為國家重要商品材生產基地,以培育、經營森林資源、木材精深加工綜合利用和林特資源綜合開發為主。隨著天保工程和森林分類經營的深入實施,在木材和林產品需求與生態需求之間矛盾日益僵化的形勢下,在商品林區大力營造工業原料林、提高林地生產力,林業產業化經營成為緩解森林采伐壓力,保護生態公益林的必要手段,同時也促進了森林可持續經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新林區。
一、緒言
吉林森工集團是中國國有林區開展森林集約經營試點最早的企業農業論文,相對于中國南方集體林區森工集團工業原料林建設起步較晚。1995年-2000年實施了用材林集約經營試點建設階段,工業原料林建設是其中的一部分,分為皆伐跡地營造工業原料林和楊樹中幼齡人工林改培為工業原料林兩種方式;2003年-2006年集團實施了工業原料林試點建設階段,該階段階段全部為皆伐跡地營造工業原料林1(柏廣新,2009)。集團現有楊樹工業原料林面積9114.5hm2(商品林區),蓄積53.5萬m3,平均hm2蓄積58.7m3。其中:幼齡林面積428.5hm2,蓄積3.5萬m3;中齡林面積796.8hm2,蓄積5.7萬m3;近熟林面積1707.3hm2,蓄積17.0萬m3;成熟林面積1979.2hm2,蓄積22.6萬m3;過熟林面積266.1hm2,蓄積4.7萬m3。應該特別指出,吉林森工集團工業原料林建設位于各林業局商品林區內植被是以紅松為主的針闊混交林,各種環境因子適合樹木生長和營建短周期楊樹工業原料林,工業原料林建設在高產出木材的同時也改善了生態環境2(楊樹速生豐產林考察組,2001)。
隨著天然林的銳減與人工林建設的發展,對人工林經濟效益的研究不斷發。國外多用一般均衡模型與不同種類人工林生產經營活動效率來計量其經濟效益;國內主要集中于南方集體林區人工林經濟效益分析,國有林區由于思想觀念、配套機制滯后,工業原料林建設地區規模有限,進而導致工業原料林建設經濟效益計量處于初級階段。王炳南3等(2008)對南方集體林區案樹不同無性系樹種進行了經濟效益評價,此文以案樹不同性系樹種分類通過計算成本、年利潤等指標分析討論人工林經濟效益。柏廣新4(2009)年運用林木市場成熟理論結合其基層工作經驗和當前市場經濟發展形勢,在經濟學的基礎上,通過區分不同森林成熟齡提出森林市場成熟理論,實證部分通過工業原料林生長仿真數據求輪伐期用四種方案對工業原料林分析經濟效益;本文擬結合集團工業原料林建設現狀,在細化單位公頃工業原料林單位輪伐期內經營活動與深入林區調研獲得試點數據的基礎上設計符合吉林森工集團國有林商品林區工業原料林建設的效益模型,從多角度考慮其經濟效益。
二、經濟效益模型
本文擬運用投入-產出經濟效益模型構建適合吉林森工集團工業原料林經濟效益核算的經濟模型。投入產出法是用來研究國民經濟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相互關系的一種數量經濟方法,由美國經濟學家瓦西里·列昂惕夫創立,他先后發表了《美國經濟制度中投入產出的數量關系》、《美國經濟結構研究》闡述“投入產出分析”的基本原理和發展,1973年Leontief由于從事“投入產出分析”獲得第5屆諾貝爾經濟學獎論文下載。下文將結合投入-產出法總利潤等于總產出扣除總投入的基本思想和吉林森工集團工業原料林試點及發展現狀對經濟效益模型進行設定。
(一)模型假設及符號說明
本文假設工業原料林過程中最求利潤最大化原則,遵循高投入高產出的經濟目標。為研究方便,假設吉林森工集團工業原料林輪伐期為15年,且在第7年進行撫育伐農業論文,第15年主伐;工業原料林建設不考慮林地地租,即地租為零。
(1)設吉林森工集團工業原料林建設投入為Iij,表示第j年第i項科目木材建設投入,其中A表示期初投入,A1為整地費用,A2為苗木費用,A3為植苗費用;C表示期中投入,期中C1為補植費用,C2撫育費用,C3掰芽修枝費用,工業原料林在造林后第2年掰牙;C4包括預防病蟲害、火災、偷伐、盜伐在內發生的年例行管理費用且每年只進行一次病蟲鼠防治,主伐前1年結束,C5施肥費用(包含肥料與施肥工費),Iij=Aij+Cij;
(2)設吉林森工集團工業原料林木材產出為Gij(G為目標林地蓄積X與相應出材率z乘積),表示第j年第i項科目木材產量,且包括期初現有林采伐、撫育間伐、主伐、采伐剩余物四部分,其中G1表示現有林采伐木材產量,G2表示撫育間伐木材產量,G3表示主伐木材產量,G4表示采伐剩余物木材產量,G= X·z ;
(3)設Kij為采伐生產成本,表示第j年第i項科目木材采伐成本,S1為現有林采伐單位成本,S2為撫育間伐單位成本,S3為主伐單位成本,S4為剩余物采伐單位成本,此處主要是指木材從活立木到伐倒木過程中發生的采伐人工費用與從伐倒木到可銷售的原木過程中發生的一切費用,如伐后運輸費、加工費、銷售運輸費、營銷費用等項目Kij= Sij·Gij(i=1,2,3,4;j=1,2,3,…15);
(4)設木材銷售收入為Rij,表示第j年第i項科目木材銷售收入,P1表示現有林采伐木材價格,P2表示撫育間伐木材價格,P3表示主伐木材價格農業論文,P4表示采伐剩余物木材價格,為簡化模型,我們假設所有木材價格均為含稅價,在計算過程中不再考慮木材稅收問題,Rij=Pij·Gij(i=1,2,3,4;j=1,2,3,…15);
(5)根據吉林森工集團森林經營方案與1995-2005年集團工業原料林試點,國家林業局2009年出臺新的育林基金征收標準為從原15%降為10%,若假設育林基金為Tj,Tj=0.1R
(6)設吉林森工集團總利潤為V,總利潤為總收入扣除生產銷售成本、建設投入、育林基金;Vj為集團在第j年利潤收益;
(7)設r為銀行同期利率,資本增長以利率為r的速度增長,則n年后的資本價值為Vn與現值V0的關系為復利關系,Vn =V0(1+r)n ;
(8)設NPV為資本凈現值,NPV為資本毛收入現值扣除支出現值5(KlempererW D,2003),表示投資者在一定收入、支出及貼現率r時對現階段投資的一種衡量方式。
[中圖分類號] S76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7)02-0115-01
所謂多樣地貌是指在同一區域內分布有不同面積的各種地形,也就是由平原到丘陵再由淺山到深山的過渡帶。由于國家對生態建設的高度重視,林業發展進入快車道,隨之而來地形的多樣化,林下植被的多層性,導致森林火險級別不斷攀升,高火險天氣逐年增多,嚴重威脅到林區生態系統安全,現就多樣地貌森林防火工作提出對策。
1 問題分析
1.1 火情處置不力。主要原因:
1.1.1 從不同地貌來看:高海拔深山區是森林資源主要集中區,地形復雜,隨著林區生態游不斷升溫,林區游人倍增,管控難度大,加上林下枯枝落葉較厚,上有雜灌覆蓋,一旦發生森林火情,不易發現。丘陵淺山區則是樹木稀疏,雜草叢生 ,新增造林面積逐年增加,到了冬季天干風大,遇火就燃,火勢蔓延迅速,難以控制。平原到丘陵再到淺山的過渡帶則是小道眾多,生產活動頻繁,極易發生火情。
1.1.2 從巡護人員來看:一是林區管護人員有限,主要以公益林護林員為主,參加的管護人員普遍老齡化,森林面積大,管護人員少,往往存在顧此失彼的現象。 二是招聘的護林員大多為就近農民,農忙、節日時段防火巡護出現脫節現象。
1.1.3 從巡護責任來看:公益林護林員報酬低,工作條件艱苦,缺乏工作積極性;其他管護人員,大部分由政府人員兼職,到了防火期臨時拼湊,責任心不強,防火意識淡薄。
1.2 撲火能力有限。 一是缺乏撲火經驗。基層護林員缺少專門系統的撲火訓練,遇到火情,不知所措,很容易釀成事故。二是撲火人員行動遲緩。林區居住人員分散,發生火情撲火不及時。三是基層撲火力量薄弱。發生火情主要靠基層力量,其他防火力量遠水不解近渴,貽誤戰機,往往小火釀成大災。
1.3 防火基礎設施差。其主要原因:一是林區消防通道建設不到位,不能很好利用交通工具及時到達火情現場。二是通訊設備設施不健全,無法準確掌握火場動態,判斷不清,形不成合力。三是缺少開挖必要的防火隔離帶,特別是在農田與林地交接處的防火隔離帶,因農作物秸稈堆積,最容易引發山火。
2 產生的原因
2.1 客觀原因
2.1.1 森林火災預見難。森林火災是一種突發性強、地域廣、蔓延快、處置難的自然災害,森林火災的發生預見性差,無法提前有效預防。
2.1.2 氣候異常。近年來,全球氣溫升高,降雨量減少,高溫干旱天氣成常態,由此造成了森林火災的多發頻發。
2.1.3 火源管控難。林區群眾農時用火、節日祭祖等傳統行為沒變,增加了野外火源管理難度。
2.1.4 森林火災案件查辦難。一是林區吸煙亂丟煙頭引起的火災。因煙頭著火得需一段時間,就連行為人自己也不知道是咋引起的,再加上沒有監控設施,很難判定肇事者。二是故意縱火。肇事者有預謀的放火,案件偵破難度大。三是森林火災案件立案標準高,受害有林面積2公頃方可立案,稀疏林地或新造幼林地一旦過火,但受害森林面積小,達不到立案要求就無法立案,打擊不力。四是懲處對象的特殊性。放火對象十分貧窮或者是癡、呆、傻人員造成的森林火災,不好依法處理。
2.2 主觀原因
2.2.1 防范不力。一是防火宣傳教育不力。防火宣傳圖形式,不全面,不深入,不能做到全覆蓋。二是領導不力。領導重視不夠,職能和責任不明確。三是督辦不力。督辦人員不能依法依規辦事,發現問題不能及時處置。
2.2.2 撲火不到位。一是專業撲火隊伍不健全,缺乏高素質專業撲火隊伍,撲火力量跟不上。二是撲火隊員缺乏專業知識培訓。不能熟練掌握撲火技能,撲起火來沒計劃、沒步驟。三是撲火隊員缺少體能訓練。撲火時隊員體能跟不上,上山撲火動作遲緩,不能一戰到底。
2.2.3 責任追究不嚴。一是不能完全按照防火目標責任書去認真落實。二是領導干部追究責任制執行不嚴格。三是對著火單位處罰不嚴厲。
3 防火工作對策
抓好多樣地貌森林防火工作,領導重視是關鍵,應加大資金投入,在基礎建設、宣傳教育、隊伍培訓、引進現代裝備和信息技術上下功夫,重點做好六個方面的工作。
3.1 建立聯防體系。縣與縣之間、鄉鎮與鄉鎮之間、村與村之間等,應建立聯防工作機制,實行不定期情況通報,并實行“肇事者賠償”“所有者支付”原則。
3.2 強化專職隊伍建設。針對特殊的地形地貌,應做到村村建立專職巡護隊伍,各個鄉鎮建立專業撲火隊伍,人員根據管護面積確定。
3.3 落實宣傳教育臺賬。要制定年度宣傳教育方案,分時段、分批次、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宣傳,宣傳教育進校園、進社區、進景區活動。
3.4 建立完善責任制度。不斷完善森林防火預案、應急預案,森林防火目標責任書要簽訂到村、組、護林人員,實行防火責任與報酬掛鉤制。
3.5 森林防火運行機制。建立各項防火運行機制,形成統一指揮、功能齊全、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森林防火運行機制。
3.6 履行獎懲機制。對森林防火撲火工作中的有功人員,一定要從物質或精神上給以獎勵,對在防火工作中失職瀆人員要嚴懲不貸,絕不姑息。
上五莊省級森林公園位于湟中縣西北部,其優越的小氣候形成特殊的環境條件,特別是內地夏季酷熱難當的時節,那里卻氣溫宜人,是發展避暑、觀光、職工療養、開展野飲森林浴的好地方。
1旅游開發的優勢及有利條件
1.1地理位置優越
1.1.1優越的旅游區位條件。湟中縣距西寧25㎞,已開通西寧—塔爾寺旅游高速專線。湟中縣為古代南“絲綢之路”和“唐蕃古道”的重鎮,歷史悠久,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文化蘊涵深厚。在青海省旅游總體規劃中,上五莊森林公園位于5條黃金旅游線路“宗教朝圣旅游線路”的點上;在西寧市旅游業發展的總體規劃中,把湟中縣作為西寧市周邊三大旅游區之一,列為“湟中藏傳佛教文化旅游區”,上五莊林區又被列為“森林生態旅游景區”中的重點風景旅游區。
1.1.2依托西部旅游大市場,客源市場前景開闊。近幾年來,上五莊森林公園憑借優越的區位條件和塔爾寺的知名度,擴大了森林公園的影響,吸引省內外以及國際旅客進入本區旅游。隨著青藏高原旅游業的興起,每年數萬人從西寧、縣城等各地駕車前往享受大自然快樂,消除工作的疲勞,觀光森林的美景。
1.2自然景觀資源豐富
1.2.1植物景觀豐富多彩,野生動物種類繁多。上五莊林區植物種類繁多,植被垂直分布明顯,風景資源豐富。森林覆蓋達86%。森林分布錯落有致,交相輝映,凝彩滴翠,姿態萬千,或嬌艷嫵媚、或婀娜多姿,令人心曠神怡,四季景色各異,適于游人觀賞。陽春,萬木復蘇,爭吐翠綠,林中空地上的草坪像地毯一樣,鑲嵌在萬木叢中;盛夏,綠蔭濃郁、蒼翠欲滴、百花盛開、姹紫嫣紅、蝶舞蜂狂、鳥語花香,別有一番情趣;金秋,紅葉似火,色彩斑斕,秋高氣爽金色旖旎。另外,林區內還蘊藏著豐富的名貴中藥材,如冬蟲夏草、狼毒、赤芍、菌陳、黃芪等。野生動物主要有巖羊、麝、梅花鹿、狼、旱獺、豺、狐貍、鳥類等12目78科200多種。密林中,時見藍馬雞、雪雞的蹤跡;不時閃過鹿群和香獐的影子。
1.2.2地文景觀獨特奇異。林區內主要的娘娘山綿延百里,海拔2 534~4 360m,山勢雄偉、山景豐富,整個山體多懸崖絕壁和奇峰怪石,形態各異,有的似仙人下凡,有的似群狼嘯天,還有的似龜、似駝、似出浴的,惟妙惟肖。山間云霧繚繞,原始林海莽莽蒼蒼,青翠的千年云杉,亭亭玉立的山楊,婀娜多姿的樺樹布滿山坡;澗谷泉水汩汩,碧水清波,飛珠濺玉;山下水草豐美,山花爛漫,綠草如茵;草地溪流縱橫,婉蜒迂回。主要景區水峽內,峽谷兩岸奇山異峰,突兀險峻,呈現出險峻幽深的峽谷景觀特征。隨著峽谷的寬窄變化,河流呈現出灘谷相連,狹闊相間。峽谷深處,群山重巒疊嶂,森林遮天蔽日,水流緩急相間。懸崖峭壁之下有一天然石洞,洞內滴水形成冰柱,長年不化,洞外鮮花盛開,春意融融,咫尺天地,包攬春、夏、秋、冬景色。
2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2.1旅游資源開發資金投入不足
上五莊森林公園于1996年被批準為省級森林公園。公園成立以來,政府雖然投入了一定的資金,也給了許多優惠政策,但由于資金短缺,許多旅游景點尚缺乏高品位、特色鮮明的旅游精品,尤其是在保護生態環境、開發生態旅游資源的建設中資金投入嚴重不足。
2.2景觀結構單一
由于上五莊森林公園尚處于起步階段,發展速度緩慢,未形成有規模、有組織的接待體系,森林資源雖然豐富,但結構和布局不盡合理,園內游人基本上處于自發游玩的分散狀態,難以滿足不同消費層次游客的需求。
3發展構想
3.1森林公園的定位
根據上五莊森林公園景觀資源和人文資源特征及地理區位條件,公園屬于高原生態型森林公園,是以特色森林景觀為主體,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一爐,集保護利用于一身的綜合型生態旅游基地。主要功能是開發森林觀光游憩、森林休閑度假和弘揚地方民族文化等,讓人們更多地接觸自然、體味自然、融入自然。
3.2重視民族文化的挖掘,提高開發層次
1河北山區生態林業發展所面臨的問題
隨著近幾十年我國生態林業的發展,河北省的生態林業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建設中仍出現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制約了河北省生態林業發展的質量和速度。
1.1資金不足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林業生態的需求越來越強。由于受傳統經濟思想的束縛,許多山區的發展資金被用來興辦工業,來增加地方財政收入。此外,將財政資金投入到林業建設中來,短期內難以獲得收益,嚴重影響地方財政收入。使得許多社會資本不愿參與到林業建設中來,投入的不足嚴重制約著生態林業健康的可持續發展。
1.2 缺乏統籌和管理
生態林業的建設與發展,離不開合理的規劃與科學的管理。尤其是生態防護林建設與當地產業劃分缺乏科學指導,使得林業在當地生態系統中難以發揮功效。同時生態的建設,缺乏因地制宜的統籌規劃。
1.3 缺乏技術支撐
由于在目前的生態林業發展建設過程中,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在短期內無法獲取,使得本行業對高素質人才缺乏吸引力。由于缺乏林業研究人員,相關的生態林業建設也缺乏強有力的科技支撐。此外,經費的不足也使得許多科技成果無法推廣,也是制約生態林業建設的重要因素。
2解決生態林業發展的措施
做好河北省山區生態林業建設工作是一項龐雜而又系統的工程。做好資金保障、技術支持以及科學合理的規劃是重要前提。此外,加強對林區的生態林業宣傳,讓村民真正參與到“造福子孫”的生態建設中來。
2.1 加大財政扶持、積極吸引社會資本
在現階段的生態林業發展中,財政扶持和社會融資必須雙管齊下。在財政扶持下引入民間社會資本,能夠使得財政資金落到實處,可防止地方政府套用國家林業扶持資金。加強政策傾斜,在信貸方面,延長貸款年限,減輕林業建設的還貸壓力。引入社會資本還能使先進的資金管理、經營管理水平帶入到生態林業發展中來。
2.2加強統籌規劃
在河北省山區生態林業發展中,不能盲目引進外來的生態建設思路,防止“一刀切”的發展思路。在生態林業建設中,要做好統籌和科學的規劃,并且要依據當地實際情況作出因地制宜的發展規劃方案,做好符合當地氣候、土壤、地勢以及動植物系統林木選種和樹種結構配置工作。
2.3加強科技支撐體系建設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做好科技體系建設,是提高林業生產力的重要保障。加強對林業生態建設的科技投入,是實現河北省山區生態林業發展的根本出路。培養一批林業科技隊伍,是加強科技體系的核心,有了核心科技人才隊伍,還需建以配套的推廣體系,讓科學技術真正的推廣到林業生產發展中來。加強對生態林業發展中的技術攻關,不僅加快生態林業的推進速度,還能有效提高生態林業所帶來的經濟、社會效益。
2.4加大生態林業建設的宣傳力度
實現河北山區林業的生態化方向發展,離不開社會各界的支持。積極通過電視、廣播等林農喜聞樂見的宣傳形式,來提高林區人民群眾對生態林業建設的認識。由于生態林業建設是一項長期的過程,在建設的過程中,需要通過宣傳來轉變群眾傳統的發展觀念,通過定期的知識普及來轉變林農的生產經營理念。
通過宣傳可使人民群眾更加深刻全面了解生態林業的建設意義,同時通過利益驅動和示范效益,調動林農積極性,積極吸引廣大林區人民群眾參與到生態林業的建設中來。
證 明
隨著“退耕還林”、“天保”、“三北”等林業重點建設的實施以及經濟林基地的建設,營林建設的種類逐漸增多,據統計,我國的營林面積以每年年均面積10000 hm2左右上升,占總森林資源面積的3.1%,且有害生物的種類和發生面積每年均呈上升趨勢,對造林綠化、生態建設發展造成較大影響。為此,強化林業建設迫在眉睫。
一、林業建設現狀
(一)基礎建設薄弱
在林業建設中,缺乏全面的和可操作性的林業建設規范,一些基層領導和干部存在統計不嚴肅甚至弄虛作假,嚴重挫傷了林業建設的積極性。另外,林業建設中忽視了以基礎建設為主的林業建設的指導思想,缺乏對地質環境的了解,基礎設施薄弱、林業科技支撐能力不足、消防資金不到位,制約著林業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加之林業建設起步較晚,各部門往往不從整體出發,基礎建設缺少全局性和科學性。在春季防火中,表現為基礎設施不足,缺乏儀器設備和交通通訊工具等。各林業管理部門之間缺乏協調缺乏統一的預防機制,使得安全工作難以開展。大家都在疲于奔命于防范卻疏于管理。在法律條文上沒有可操作性的條款和技術規范,致使造成樹勢衰弱和生物多樣性差等問題的出現。
(二)工作管理不到位,力量投入較小
資金投入是整體提高林區建設的重要基礎。但很多地方存在缺乏必要的測報、檢疫、防治儀器設備和交通工具等問題,加上防治新技術的技含量不高。又由于偏遠地區的水源缺乏,造成林區建設處于束手無策的被動局面。
(三)沒有統一的防護機構
目前我國對林區防護實行的是自上而下的行業垂直管理。 這種管理體制在現今的市場經濟條件下顯示出較多的弊端和缺陷。長期處于分散運作下的各種防護,需要多方合作和各種資源協同應對災害的復雜局面。如:分散的指揮中心和救援力量的維持費用較高,災害事件的快速反應機制不能很好地適應現代災害管理的要求。諸多因素導致不能形成有效配置并發揮有限的社會資源,特別是對一些發生概率較低的災種更是如此。
(四)缺少規范的規劃信息披露制度
長期以來在公布安全隱患的問題上采取了傳統的思維方式,總是將規劃信息控制在一個較小的范圍內。這種情況下林區建設的傳播就往往有失真性、放大性和快速性。不能適應現代政府信息公開和公民最起碼的知情權,也失去了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度。
二、加強林業建設的有效對策
(一)更新理念,加大基礎設施建設
目前,營林工作已經進入關鍵期,林改工作要推動農村工作的頭等大事。因此,要 “建好工作班子”、“開好動員大會”、“搞好培訓”。要根據建設現狀,成立“安全”工作指導小組,做好營林技術指導以及檢查驗收工作;各有關部門確保各項工作如期完成。同時,要切實立足豐富資源這一核心,加講查研究,加大基礎設施組織建設,全面推進林改政策。
(二)構建科學合理的林業規劃體系
林去規劃必須遵從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因地因時按照生態健康原理來恢復受災森林的健康。從社會角度來看,林業系統是自然系統、人造系統、概念系統、動態系統的組合,具有林業系統的所有特征,同時也必須運用系統科學技術和管理科學技術進行科學管理,從而實現林業安全管理的可持續控制。
首先是政府部門應正確引導和基于社會發展的、長遠的投資規劃以及科學有效的管理體制和制度作支撐。其次是嚴格執行《林業建設保護法》等國家法律法規要求和相關標準規范的規定,構建科學合理的林業規劃體系,依法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加快提高林業建設水平的步伐。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依據地域性特點,使開發、防護、產業并駕齊驅,促進林業資源總量的持續增長。
(三)完善防護組織
林業發展不僅需要森林資源作保障基礎,更需要人力資源作支撐。林業建設工作是一項面向基層的工作,只要把隊伍建設好才能把工作做好。因此,要進一步營造和諧的工作氛圍,樹立良好的林業形象。林業主管部門要按照“理順林場體制,促進林場發展”的目標,建立集森林消防、公益林管護為一體的森林資源保護隊伍,使林業建設在我們的精心管護下,更加安全。同時要深化林業改革,針對當前林業管理人員老化和技術力量薄弱現狀,實行“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管理模式,根據需要選派年輕有為的專業技術人員充實到基層第一線,切實加強管理力量,為搞好林業建設工作打下堅實的技術基礎。
(四)加大規劃信息的披露制度
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媒介,采取各種有效方式宣傳《林區建設整體規劃條例》,局屬各單位統一行動,出板報、貼標語等形成濃厚的輿論氛圍。同時在入山不易控制的地方進行重點宣傳教育,積極營造有利于農改林的輿論氛圍,使林業建設在思想認識上取得統一,得到保證。同時還要參照國外經驗,林業安全管理工作基本上都是由所在森林經營管理站負責調查私有林和集體林,通過專家座談與咨詢的方式向私有林場主或森林經營者建設方案。
總之,林業建設工作是擴大我國物質資源的基礎,林業主管部門要轉變思想,統籌兼顧,加強監測檢疫工作,完善建設系統,優化基礎設施建O,重點發揮營林工作的實效性,促進林業建設穩步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馮沛.林業建設戰略 [J].北京農業,2011.
[2]張雄.淺談林業規劃及其可持續發展[J].農業科技與信息,2009.
在政治上全局干警認真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頭腦,把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貫徹落實到工作的始終,"全局干警在開展學習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教育活動中,每個階段都認真學,仔細地記,段段有學習筆記、學習心得。人平均記政治學習筆記2萬余字。寫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心得體會文章3篇。
(二)業務學習
全局干警組織學習了刑法、刑訴法、民法、民訴法、賠償法、檢察院組織法、檢察官法等法律知識的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除此之外,還參加了分院統一舉辦的學習培訓。大家以學習促工作,以工作檢查學習,人均記業務學習筆記在2萬字左右,同時寫“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學習心得2篇。
二、查辦貪污賄賂案文秘站網件的基本信況和存在的問題
新年伊始,院里召開了全院干警大會,確定了院里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點,因我院被省院評為C類檢察院,為此要求反貪污賄賂檢察局工作要有新發展,特別是在辦理案件上要有新突破,反貪立案數定為3,其中大案一件。我局按照上級院和院黨組的要求,制定了二0__年反貪污賄賂檢察局和個人工作規劃,確定了工作目標。重點查辦在木材流通領域、基本建設領域、土地管理領域的職務犯罪案件,深入查辦在國有企業發生的貪污、挪用公款和私分國有資產犯罪案件。
在查辦案件中,全體干警節假口不休總,起早貪晚,廢寢忘食,有的同志帶病堅持工作。截止至今,立案1件3人,已移送部門。
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一是開辟案源依賴群眾舉報,在涉案信息上視野過窄。二是干警的業務素質還需進一步提高。
今后要認真總結經驗,認清形勢,明確任務,增強責任意識、創新意識,加大辦案力度,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動權,努力開創林區反貪污賄賂工作新局面,為林區反腐敗斗爭做出貢獻。
三、開展了"學優"活動
按照院的要求,制定了如何創建"學習優、業務優、能力優型"科室、個人工作規劃,并在工作中實施。
1、積極參加了院里組織的政治業務學刀和各項會議,并堅持自學。聽取了林區分院檢察會議精神和總局政法會議精神,學習了刑法、刑事訴訟法等檢察業務知識,按照檢察官的要求去學習、去工作。
2、開展了調研工作,撰寫論文5篇,上網論文3篇。
3、按照林區分院反貪污賄賂工作綜合考評辦法的要求,認真完成了報表、材料的呈報等各項工作。因在管轄區內沒有發現大案,沒能完成大案指標,考評分數減5分;其他各項考評內容都按要求完成。我局去年被集體授予分院的先進集體稱號,加2分,故綜合考評成績為97分。
4、開展了學習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學習活動;寫心得體會6篇。
5、全局干警參加了由總局政法委和林區局政法委組織的公、檢、法、司四機關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考試,取得了好成績。、
四、下一步工作目標。
1、加大辦案力度,擴大線索收集面。爭取多發現線索,加大打擊貪污賄賂犯罪的力度。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2-0229-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2.149
樺甸市臨江小學地處群峰競秀的紅石林區,是一所不斷奮進中的企并學校。近幾年來,新一任校領導班子,深慮遠思,放眼學校的發展,轉變觀念,創新思維,積極尋求一條挖掘內涵,凸顯優勢,特色育人,和諧發展之路。
一、理念決定特色
辦學特色和辦學理念有著必然的聯系,從某種程度上說,辦學理念決定辦學特色。
臨江小學辦學理念是:“為和諧社會育人,為學生幸福人生奠基。”
有了這樣宏觀的明確的辦學理念,臨江小學從實際出發,度量了自身的優勢,以強化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為切入點,打造農林文化校園,提升特色辦學品位,確定了我校的特色主題是“構建特色校園,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
二、特色選擇與定位
特色是文化,特色學校的主旨是文化育人。臨江小學的特色主題確定為“構建特色校園,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主要是出于以下方面的考慮:
(一)理論依據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指出:特色辦學,給學生適合的教育,是今后發展教育的一個新的指導思想。
(二)現實依據
1.環境優勢
臨江小學地處林區,春華秋實,夏采冬藏,豐富的自然資源,為廣大師生提供了認識自然,走入自然,體驗農林生活的平臺。
2.人文優勢
臨江小學的學生大多生活在周邊的農村或林區,教師也有著一定的農林方面的知識,紅石林業局的林產加工企業也是我們參觀實踐的基地。
基于以上原因,我們把特色定位于創建農林文化校園。
三、特色的構建
(一)指導思想
以人為本,文化育人。關注學生發展,創建農林文化校園,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推進學生在農林文化中,在綜合實踐中,對“森林與人類生存的關系,森林與環境發展的關系,森林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森林與社會發展的關系”的深層思考,實現學生價值觀層面的和諧與發展。
(二)總體目標
1.回歸學校教育功能,使臨江小學走向“特色學校――品牌學校”的發展軌道。
2.強化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實現五個發展。即: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技巧的發展;交流方法與技巧的發展;信息收集處理的方法與技巧的發展;學習與自我管理的方法與技巧的發展;合作的方法與技巧的發展。
3.打造優秀特色教師隊伍,實現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突破性提升。
四、特色的實施
(一)走進課堂
課堂教學是特色文化建設的主陣地。
1.以綜合實踐課程與科學生活課程為龍頭,以點帶面,拉動農林文化特色建設,強化學生實踐能力。我們開足開齊綜合實踐課,科學課,生活課,語言藝術課,讓能力強,技術好,水平高的教師擔任此教程。比如,在勞動課上,腌酸菜,腌雞蛋,涼拌拼盤等,從食材的準備,到操刀主廚,都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全程實踐,在師生的歡聲笑語中,把林區相關的生活常識及山野菜的食用、藥用價值,寓教于“吃”中。
2.學科整合,深化特色內涵。各學科教師立足特色教學的高度,充分挖掘本學科農林文化素材,調整教學思路,不失時機引導學生感受農林文化,實踐文化特色。例如,四年級下冊安排的綜合學習活動“感受家鄉”,可以組織學生去收集林業工人的故事,像感動中國綠色人物趙希海老人的事跡等都是感受家鄉人文情懷的良好素材,從而使學生更進一步地了解林區,增強學生的自豪感,樹立建設林區,發展林區的思想。
3.校本研發,豐滿特色內容。為了充實我校的特色內容,我們加大了校本課程的研發。近幾年來,我們組織有經驗的教師,編寫了三套校本教材,一套是《可愛的家鄉》,一套是《語言藝術》,第三套是《森藝表現》。
《可愛的家鄉》是社會與科學學科教師主持編制的,從地理環境、自然資源、森林植被、礦產儲量、人文情懷等方面,介紹了紅石林區的整體風貌,為學校特色發展明確了方向,找準了切入點。
《語言藝術》是語文教師主持編制的,分低中高三冊,內容上力求語言藝術與經典國學有機結合,旨在訓練學生掌握優雅,精致的祖國語言,積累博大精深的國學文化,訓練學生的語言技巧。
《森藝表現》是美術及綜合實踐教師主編的,分低中高三冊,編寫遵循“三化”原則:教材格式應標準化;教材內容應規范化;內容的密度要科學化。低年段編寫內容以“粘、拼”為基本創作技能。如:用樹葉、樹皮、種子、木塊等為原料,粘貼、拼接出簡單的主題森藝作品。中年段編寫內容以“剪、編”為基本創作技能。如:反映森區文化的剪紙、簡單的柳編及秸稈編、簡單的動植物標本制作等。高年段編寫內容以“雕、刻、烙”為基本創作技能。如:根雕、主題烙畫、拓畫等。
(二)走進校園
1.靜態景觀,潤物無聲。走廊墻壁展示的刺繡,剪紙,照片都無聲地散發著農林主題文化的氣息。
2.參與活動,表達情感。每學期舉行的少兒書畫大賽,攝影大賽,雙寫大賽等,學生用他們的筆,書寫可愛的家鄉,用他們的畫,彩繪美麗的自然,用他們純凈的眼睛與鏡頭定格感動的人或事。
3.親自躬耕,收獲體驗。在教學樓東側,創建了學生綜合活動實踐活動園區,種植了高梁、玉米、絲瓜等幾十種農作物,從春耕到秋收,在實驗教師指導下都是學生全程親自勞作,把實踐中看到的,做到的,想到的記錄下來形成自己的實踐報告。
(三)走進家庭
家庭的實踐也是建設農林文化特色拓展與延深。
1.鼓勵學生觀察雞、鴨、鵝孵化過程和生長習性,記錄有趣的故事寫成作文。
2.在特殊的節日,比如母親節、父親節等,鼓勵學生為父母親手做一道小菜并講解這道菜的合理配料及食用價值,把農林文化融入感恩教育。
(四)走進社會
1.參觀鹿場。鹿場是林區農民發展第三產業的途徑之一,學校組織學生參觀鹿場,不僅讓學生認識了梅花鹿,了解了梅花鹿的生長周期,而且通過與養鹿人的談話,讓學生了解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新思路。
2.小記者團在行動。我校2007年成立了小記者團,孩子們赤足彎腰在稻田里體驗農耕,在楊靖宇密營探訪先烈的足跡,小記者們用文字書寫了林區的自然情懷和人文情懷。
(五)走進森林
1.春游英雄密營。在楊靖宇密營處,學生除了采集一些簡單的動植物標本外,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家鄉的人文資源豐富,了解了家鄉的歷史沿革,體會了代代家鄉人為森林的繁茂,家鄉的繁榮留下的血汗。
2.秋采松江紅葉。白山湖,紅石湖是紅石國家森林公園的自然景觀重要組成部分,秋天層林盡染,學生采集五彩斑斕的樹葉做成各式標本,創作各種主題的樹葉畫,認識各種植物種子,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又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高。
五、特色反思與暢想
(一)初期成果
1.學校編寫兩本校本課程《可愛的家鄉》《語言藝術》分獲吉林市校本科研成果一、二等獎。《森藝表現》課程正在試運行中。
2.通過各方努力,構建農林文化特色學校的大框架已初現雛形。從教師的配備到課程研發到農林文化的氛圍的營造都取得了良好的開端。
3.語言特色的階段成果――大課間快板說唱已普及校園。有兩位教師的科研主題研究課獲得優質獎。
4.三年來學生書法競賽,攝影大賽,雙寫競賽獲獎人數達200多人次。
5.兩年來教師發表關于培養學生綜合實踐方面論文獲獎人數達20多人次。
(二)完善與提高
1.還需加強特色教師專業化的培訓以更規范更科學指導學生進行特色主題活動。
2.夯實并拓展學生活動基地建設。比如與東興苗圃聯誼成為學生新的實踐基地。
3.實驗室、標本室建設與管理,還應規范化、科學化、獨特化。
4.努力創建學生木刻、根雕實踐活動室,把特長的方法、技術層面升化為特色的文化、價值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