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22:2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師德師風教育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二是學校管理的規范作用。作為衛生學校,是為醫療衛生保健單位培養人才的基地。學生的質量如何,與醫院的工作息息相關,千萬不能忽視,絕大多數學生由初中升入衛校時,平均年齡都在16—17歲左右,正是對一切感到新鮮好奇的階段,學校必然會成為他們認識人生和社會的窗口,學校管理的規范,將對他們的思想道德及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定型產生強有力的可塑作用。因此,學生入學后,學校必須要著力抓緊職業道德教育,把醫德醫風教育貫穿于每個學年之中,使學生在學校規范化的管理之中邁出通往社會至關重要的一步。
2013年區教育工會重點抓好創建全國家長學校教育示范區工作和師德建設工作,確保通過首批全國家長學校教育示范區驗收,通過開展師德建設活動,進一步提升全區師德、師風建設水平,促進全區教育教學工作的提高。
一、繼續開展全國家長學校教育示范區創建工作。1、召開全區創建工作現場會,通過典型帶動全區創建工作的深入開展。評選區級示范性家長學校;評選優秀家長學校校長、優秀家長學校教師及優秀學員。2、召開家長學校教育課題研究研討會;評選優秀家長學校教育論文;申報第二批國家級家長學校教育研究課題;首批立項的家長學校教育課題形成中期研究實驗報告。3、加強家長學校師資隊伍建設,舉辦家長學校教師培訓班,積極引導各學校研究開發家長學校校本教材,使家長學校教育更貼近家長、取得更大實效。
二、進一步加強師德建設。認真落實教育局提出的“內斂工程”建設,在全區教育系統開展“正師表、踐師德、鑄師魂”為主題的師德建設活動,通過學師德模范事跡、演講比賽、師德報告會、對照先進找差距等方式,進一步提升全區教職工的師德水平。1、與區總工會聯合舉辦“爭創工人先鋒號,爭當師德建設標兵”活動,以爭創工人先鋒號為載體,以爭當師德建設標兵為主要內容,以做人民滿意的教師為目標,通過這次活動,培養一批具有較強凝聚力的優秀教育團隊和品德高尚的優秀教育工作者。2、繼續深入開展“師德建設活動月”,省教育工會已將每年9月份定為全省“師德建設活動月”,按照省市教育工會要求,圍繞活動主題,結合實際,扎實有效地開展好師德建設活動。3、幾項具體做法,制定區《教師公約》、《教師承諾書》、《師德評價考核方案》,努力打造一支品德高尚、業務精湛的教師隊伍,促進師德、師風、校風向更好方向轉變,切實解決有償家教、以教謀私、體罰學生的問題,進一步提升教師和學校形象,推進全區教育教學工作再上新水平。4、評選全區師德建設先進集體和師德標兵。
三、進一步加強基層工會建設。1、建立健全區直各學校、處鎮教委辦工會組織,完善工會各項制度。2、加強學校教代會制度建設,進一步發揮教代會作用,積極推進學校民主管理,努力保障和維護教職工的合法權益。3、繼續開展“工人先鋒號”創建工作,力爭再創5個以上市、區級“工人先鋒號”班組。4、協助做好困難教職工和貧困家庭子女學生救助工作。
四、認真做好老干部、關工委、老教協及領導交辦的其他各項工作。
1、召開全區創建工作現場會,通過典型帶動全區創建工作的深入開展。評選區級示范性家長學校;評選優秀家長學校校長、優秀家長學校教師及優秀學員。
2、召開家長學校教育課題研究研討會;評選優秀家長學校教育論文;申報第二批國家級家長學校教育研究課題;首批立項的家長學校教育課題形成中期研究實驗報告。
3、加強家長學校師資隊伍建設,舉辦家長學校教師培訓班,積極引導各學校研究開發家長學校校本教材,使家長學校教育更貼近家長、取得更大實效。
二、進一步加強師德建設。認真落實教育局提出的“內斂工程”建設,在全區教育系統開展“正師表、踐師德、鑄師魂”為主題的師德建設活動,通過學師德模范事跡、演講比賽、師德報告會、對照先進找差距等方式,進一步提升全區教職工的師德水平。
1、與區總工會聯合舉辦“爭創工人先鋒號,爭當師德建設標兵”活動,以爭創工人先鋒號為載體,以爭當師德建設標兵為主要內容,以做人民滿意的教師為目標,通過這次活動,培養一批具有較強凝聚力的優秀教育團隊和品德高尚的優秀教育工作者。
2、繼續深入開展“師德建設活動月”,省教育工會已將每年9月份定為全省“師德建設活動月”,按照省市教育工會要求,圍繞活動主題,結合實際,扎實有效地開展好師德建設活動。
3、幾項具體做法,制定區《教師公約》、《教師承諾書》、《師德評價考核方案》,努力打造一支品德高尚、業務精湛的教師隊伍,促進師德、師風、校風向更好方向轉變,切實解決有償家教、以教謀私、體罰學生的問題,進一步提升教師和學校形象,推進全區教育教學工作再上新水平。
4、評選全區師德建設先進集體和師德標兵。
三、進一步加強基層工會建設。
1、建立健全區直各學校、處鎮教委辦工會組織,完善工會各項制度。
2、加強學校教代會制度建設,進一步發揮教代會作用,積極推進學校民主管理,努力保障和維護教職工的合法權益。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22-0040-02
1 前言
科研是高校教師的基本職責之一,在當前“教研相長”的時代要求下,各大高校也根據各自學校的教研隊伍構架制定了不同的科研評價標準,并將這些標準作為評價教師科研能力、職稱晉升、評優評獎等工作的參考標準。高校教師越來越意識到科研的重要性,科研積極性大大提高。由于各高校的定位、專業、科研領域及科研方向的不同,評價標準難以實現所有專業科研評價的公平性,因而評價標準制定得越來越細化且多元化。我國傳統師德觀念認為:“師者,人之模范也。”師德不僅體現在課堂授課,更體現在教師的科研工作中,因為科研工作更強調科研個體的慎獨精神。因此,對師德的評價應放在教師科研評價的首要位置。我國傳統師德思想已有千百年的歷史,且不斷完善、進步,也激勵和約束著當代教師的思想品德。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高校教師只有端正自己的科研態度,求真求實,才能言傳身教、為人師表。
2 傳統師德思想對高校教師科研作風的指導作用
“弘揚科學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是《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對新時期高校教師的要求。在經濟發展活躍的當今,在繁忙教學任務之外能潛心做科研的教師并不多。《大學》的第一句就教導知識分子學習的目的在于“明明德”,然而不求德厚,只求位尊祿重,醉心于學術之名帶來崇榮之心的大有人在[1]。對于高校教師科研思想導向的引導,各大院校在科研評價標準中均制定了行政規范,但規范只是硬性要求,對于自發性的行為規范應當加大鼓勵力度。儒家傳統思想強調“修身”,認為“修身”是一切行為規范的總則,對于道德行為規范強調“自發性”,而不是強制性。當前社會的經濟形勢,確實存在一定的經濟利益誘惑,使一些教師的科研動機不純粹。高校對教師科研評價中,不僅僅要從書面上形式性地審查教師的科研作風,更應強調科研作風的自律。以“學為人師,行為世范,自尊自律,清廉從教,以身作則”作為衡量教師科研素養的標準,從而建立完善的科研師德評價機制。
3 傳統師德思想對高校教師科研方向性和連續性的指導作用
科研工作是具有連續性的,這種連續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科研工作的周期長,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潛心鉆研;二是科研工作研究方向的連續性,即科研工作者研究的方向和深度要有一定的連續性。從事科研工作的人員,不僅要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科研實驗實踐能力,還要有毅力和“樂業”精神。一些教師為了迎合評價標準而科研,為了業績而科研,認為科研評價僅僅是業績分數的累加,而回避這樣的科研態度帶來的經費浪費、環境污染、人力資源浪費等一系列學術弊端。教師的科研工作,不僅僅是對于某一領域的探索研究,更重要的是要將成型的科研方法、豐富的科研經驗和具有驗證性的實驗結果充實到教學中去,在明確研究方向的同時,拓展自身視野,提高知識水平和專業能力。
《資治通鑒》中說:“經師易得,人師難求。”即嚴肅、嚴謹卻照本宣科的教師不少見,但專家型、研究型的教師就非常難得了。在科研評價的過程中發現,很多教師的科研沒有專一性和延展性,觸及的領域多,且沒有連續性,科研論文只注重數量不注重質量,形式上有“湊數”的嫌疑,甚至出現抄襲等學術造假行為。造成這種現象的本質是“信仰”的缺失。很多高校的教師科研評價標準對不同職稱教師的科研論文質量有明確的要求,從政策導向上引導教師多發高質量科研文章。作為知識分子,應當崇尚科學精神,將科學精神作為自己科學實踐活動中的信念、價值標準和行為規范,如果只是“遵守規定”,實在是科研工作者的悲哀。只有堅持信仰,才能對自身的研究領域有著宏觀的認識和長遠規劃。堅持信仰,歸根結底是做“人”的方式和對傳統思想中“人”的理解。孔子說:“修己以安人。”只有“正身、正義”,才能做到《大學》中“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的為師準則。
4 傳統師德思想對高校教師科研帶教評價的指導作用
高校教師的工作主要分為兩部分:課堂授課和科研工作。由于當前各高校對大學生科研素質的高標準、嚴要求,使得授課與科研融為一體,使大學生有了更多與教師合作科研項目的機會。也正因為如此,教師的科研工作已不僅僅是實驗活動,而是在科研中傳授知識,同時與學生共同完成實驗項目。能否帶出科研素質較高的學生,是對教師科研能力的一種考驗,也是近年來高校對教師科研評價的重要內容。學生的科研素養和文章寫作質量,都反映了帶教教師的科研能力。學生對帶教教師的科研評價作為對教師整體科研評價的參考,也是較為客觀的評價方式。在對教師的科研評價中,應將該教師培養的學生的科研水平作為評價的一個方面,以帶教者的科研習慣對學生的影響、傳授科研思維以及學生的反饋信息作為科研評價的主要參考項目。我國傳統師德思想對這些評價內容都有過闡述,無論是對教師帶教學生方面,還是科研評價方法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傳統師德思想中的“言傳身教” 在教師的科研評價過程中,很多評價標準圍繞科研成果的數量和質量來進行,而越來越多的經驗表明,大量的科研成果并不完全代表教師的科研態度、科研習慣和科研誠信等,在帶教過程中卻能夠暴露一些科研惡習。我國自古就強調教師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孟子的“正人先正己”,荀子的“以善先人者謂之教”,陶行知的“教師應當以身作則”,等等,都強調了教師的“模范”作用。教師的科研思路時刻影響著學生科研思路的創建,而教師的實驗動手能力、節約思想、慎獨精神、實事求是等,也都時刻影響著學生的科研養成。因此,在科研評價的過程中,對學生科研素養的考驗間接反映了帶教教師的科研素養,能夠成為客觀評價教師科研水平的憑據之一。
傳統師德思想中的“因材施教” 高校教師帶教學生做科研是能夠相互促進的,教師能夠指導學生的科研方向,學生在科研中遇到的問題、接觸到的新領域等也會給教師以經驗和靈感。在歷屆大學生科研匯報時,都會有一些科研能力強的學生脫穎而出,也會有一些學生應付了事,甚至認為科研是浪費時間的現象出現。這些現象都提醒教師在帶教大學生課題、指導學生論文寫作、組織學生學術交流時,都應當注意因材施教。孔子主張在授課的過程中“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在科研帶教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按照學生的綜合素質來為學生選擇適合的科研方向。如: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可以選擇科研實驗類的課題;寫作能力好、動手能力差的學生,可以選擇調查問卷方面的課題;對于努力克服自身缺點的學生也應當給予指導,并提供更多的鍛煉機會。教師在掌握學生自身特點的同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循循善誘。在科研評價過程中也應當將學生的科研態度作為對教師科研評價的一部分,畢竟引導學生熱愛科研,以端正的態度對待科研,也是教師對科研工作的貢獻。
傳統師德思想中的“尊師重道” 我國古代有很多尊師典故,如理學家楊時的程門立雪、儒商始祖子貢的尊師至誠、唐太宗李世民的教子尊師等,都體現了教育思想中的尊師美德。然而自古以來知識分子都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觀念,什么樣的教師值得尊重,什么樣的教師能獲得學生的尊重,這是在科研評價時不得不思考的問題。通常來說,在對教師的科研評價中,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最為真實和多元化,因為學生能夠時刻觀察到教師的科研態度、科研方式、科研真實性等一系列能夠反映教師科研水平的方面。而當前的大學生群體的思想更開放,對教師的選擇性更具主觀能動性,同時教師與學生之間存在雙向選擇,因此,學生對教師尊敬與否、對教師的客觀評價都反映了教師的科研方向與能力。《師說》認為,“師”和“道”是密不可分的,所謂“道之所存,師之所存”。教師只有嚴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科研水平,修于自身科研素養,才能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
5 結語
綜上所述,對教師的科研評價標準不應僅僅拘泥于科研成果、獎項和論文數量,最重要的是要將教師的師德放在科研評價的首位,用儒家傳統師德思想嚴格要求教師,使教師真正做到“修身”,做到“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將儒家傳統教育思想和師德師風評價融合到一起,讓教師從信仰、本性上加強自身建設,提高道德水平,這樣才能使高校的科研評價機制建立在公平正義的基礎上,同時也促進我國的科研環境健康有序地發展。■
參考文獻
[1]莊梅蘭.論師德在高校教師評價機制中的回歸[J].教師教育論壇,2014(2):68-71.
[2]魏斌.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內外因分析研究[J].教育探索,2011(5):125-126.
[3]楊玉浩,蘇雄武,方義濤.傳統文化背景下大學教師師德的時代內涵[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6(16):
關鍵詞: 高職院校;本科院校;教師“師范性”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university of undergraduate course;teacher "Teacher"
中圖分類號:G71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17-0199-02
0引言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升格為本科院校,學校對教師各項綜合素質、能力的要求進一步提高。但作為學校方面往往忽視了對教師正確的教育和引導,導致部分教師“師范性”缺失的問題。筆者所在院校剛剛升格為本科院校,在多年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中發現,現階段高校教師隊伍中存在著不少問題,教師“師范性”缺失的問題尤為突出。盡管這些問題只發生在少數教師身上,但其所造成的影響和負面作用不可低估。如何進一步加強教師“師范性”,怎樣建立一支能力過硬、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成為高職院校升格為本科院校后必須面臨且亟待解決的問題。
1教師“師范性”的含義
“師范性”是指教師在職業行為中所表現出來的專業性、榜樣性和先進性。其本質是教師從事教育事業所需要的道德修養、知識結構、專業技能等綜合能力及素養。
2教師“師范性”缺失的原因分析
高校教師“師范性”的缺失,主要表現在:①為人師表的意識淡薄,對教師職業缺乏榮譽感和責任心,只管教書,不管育人,缺乏教師應有的嚴謹作風、奉獻精神和道德境界。②重利輕義,在處理利益與道義的關系問題上,忘記了義、利是一種辯證統一的關系,過分注重物質利益和個人的權益。③專業理論素質較強,但職業技能素質較差。部分教師,特別是部分青年教師缺乏吃苦精神,不愿到一線進行實習鍛煉,掌握不到專業技術與實際經驗,因此并未真正具備“雙師教師”所應具備的實踐技能素質和應用能力。
需要明確的是,以上問題的出現,固然與教師個人思想、觀念有必然聯系,但是,學校作為承載教育的主體,同樣對高校教師的教育、培養、引導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很多學校在發展過程中只重視引進人才,但對于人才引進后的培養、使用、思想引導工作重視不夠,以致出現部分教師“師范性”缺失的問題,其主要原因有:
①每年教育部給出的升格名額有限,一些高職院校為了在升格為本科院校的激烈競爭中取勝,不斷要求提升師資結構的學歷層次,不斷吸納高學歷的碩土、博士和“雙師”,許多教師由于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教育教學培訓,缺少最基本的教育教學理論和技能。②在高等教育教學評價體系中,沒有針對性、專業性,用“一把尺子”量所有學校,然后根據評估成績,決定其“待遇”[1]。不少院校往往忽視高職教育的特點,對高職教師的評估參照學術型大學的標準,過分注重課題、論文、著作等的量化指標,使得教師疲于應付,將很大一部分時間用于“完成指標”,極少有時間反思教學工作和學習教學理論,自身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的提高有限。③有些院校在教學管理上過分強調“技術化”、“規范化”和“統一化”,學校對教師的一切工作都指標化、量化考核。對教師專業成長過程引導不夠,考核工作缺乏規范化、制度化、常規化的建設。即使有相關規定,也存在目標不明確,制度不健全的問題,更沒有形成入職前后的多元化培養渠道[2]。過分注重量化考核,必然忽視了教師的專業發展,忽視了教師教學活動具有的“文化性”、“不確定性”、“責任性”和“無邊界性”,致使“師范性”應當具備的“創造性”和“倫理性”遭到剝奪[3]。④工作量分配不合理。高職教師的工作量普遍達到12節以上,部分教師還要進修研究生課程,參加相關培訓和考試以取得高校教師任職資格,還要根據高職院校專業教師的特殊要求,爭取成為“雙師型”的教師,使得參加專業進修、學術會議、考察參觀、教學研究活動的機會少,沒有充足的時間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理論修養。
3現階段加強高校教師“師范性”的建議
高職院校升格為本科院校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高職院校在最初升格為本科院校時,除少數幾個專業升為本科專業,大部分專業還停留在高職教育階段,因此學校絕大部分教學精力還是要放在高職教育上,因此強化高職專業學生的知識教授、專業訓練,提升他們的專業素養,在高職院校升格為本科院校后一段時間內,仍然是一項不能動搖的重要任務。
對于已經由高職升格為本科的院校和準備升格的高職院校,現階段加強教師“師范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3.1 從源頭控制,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要想提高高校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從源頭控制,把好教師“入口關”顯得十分重要。根據高校對教師素質的根本要求,各高校要嚴格審查擬調入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專業理論素質和職業技能素質,尤其要把思想道德素質作為招聘教師的第一條件。
3.2 注重師德師風建設,打造高素質師資隊伍在教師隊伍中,師德師風是教師的內在本質和思想靈魂,是教師隊伍具有較高的道德素養和良好的教師風范的基本保證,因此,師德師風建設是各高校師資隊伍建設工作中必須堅持的工作重心。要培養教師扎實的專業素養、良好的道德修養,為人師表,切實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做學生的標桿和榜樣。教師要有寬廣的胸襟,不怕學生超過自己,對學生的疑惑、提問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對學生的錯誤要誠心幫助,使學生“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3.3 創造良好環境,通過各種途徑加強教師培訓首先,要樹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和尊師重教的良好風氣,鼓勵教師安心教學,潛心科研,把精力投入到教學科研中;其次,要創造條件,對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從做人、師德師風到專業素養、職業技能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指導,盡最大努力為青年教師在進修、培訓和出國深造等方面提供方便,使他們能夠在教學和科研上取得突出業績;再次,鼓勵并提供條件給青年教師根據專業專長在校外兼職,到行業中進行實踐鍛煉,使青年教師在實踐中鍛煉成長,增加閱歷,增長才干。
3.4 建立合理的評價體系,正確引導教師的成長從學校整體角度來看,對教師工作具有重要影響的是學校對教師的評價。對教師的工作實施科學合理的評價,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激勵與改進功能,有助于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促進教師自身發展,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教師的工作性質獨特,他們付出的勞動往往超出時間與空間限制,教師的教學活動對學生的影響具有綜合性、長期性和個別差異性的特點,教師的素質和業績主要體現在思想與職業道德、基本素質(包括學歷、技術職稱、技能等級、教師基本功等)、教學投入與效果(包括理論與實踐課時、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生接受狀況及考核成績等)、教學與科研成果(包括論文論著、課題立項、教學與科研獲獎、指導學生)等方面[4]。教師只有在這些方面不斷提高,高校的教學環節才能獲得有力保障,這些指標自然應成為評價的主要內容。所以,合理的高校教師評價體系,應該做到:定量與定性相結合、自評與他評相結合、全面與重點相結合、標準化與差異性相結合,從各個側面公平、合理的反映不同專業,不同層次教師工作的實際情況,綜合評價,有所針對性地合理引導,幫助教師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工作、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達到提高教師“師范性”的目的。
3.5 結合職業特點,建立合理的職稱評審制度鑒于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創造性與復雜性,特別是高職院校升格為本科院校之后,對不同教學層次教師的評價不能用一把尺子作為衡量標準。結合高職教育的特點,在所有的評價指標中,教學才是必須突出的中心工作,尤其是教師駕馭教材的能力、課堂教學能力、指導實踐能力及教學研究能力。在此基礎上,再鼓勵教師從事應用性科研工作。應正確處理好教師素質與工作中客觀存在的差異性,要給予教師一定的自由發展的空間。擅長教學的教師可以發展為教學型教師/教授,而精于科研,科研成果豐碩的教師則可以發展為研究型教師/教授。總之,在有利于實現學校教育與培養目標的大前提下,只要教師真正學有專長,學校就應設法為他們的個性化發展提供舞臺。
參考文獻:
[1]王朝莊.高職教育教學特點比較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4(23):10-11.
一、指導思想
通過校本研修,促進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發展,積極推進素質教育,逐步實現自身教師的專業化,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
二、研修目標
1、以自主學習為主要方式,不斷學習課程標準,提高個人專業素養。通過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
2、堅持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原則,把新課改的精神落實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建立扎實、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
3、著眼點放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切入點放在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上。積極開展新教材的研究工作,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逐步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教學研究水平。
三、研修內容
1、認真研讀教育教學專著,寫好個人讀后感。
2、學習與教育相關的法律法規,做到依法執教;學習《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加強自身的師德修養。
3、課前精心備課,認真上好課,課后及時進行小結、反思。
4、認真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研究教材教法,認真寫好教學設計。
5、認真開展聽課、評課活動。
6、認真參加“教研組學習研討”活動,將在培訓學習中所得的,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嘗試,使自己的教學水平逐步提高,尋找出一條適合本地,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
7、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地總結經驗,找準不足之處,寫好教學反思和案例,促進自己的不斷進步。
8、學習新課程理念、新課標、及新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策略,課堂教學技巧等,努力提高自己的執教能力。
四、具體措施
1、堅持政治業務學習不放松,勤學多記。
2、堅持備好課、上好課。
3、積極參與學校教育教學研究,努力做“學習型”教師。
4、積極參加網絡教研,高標準嚴要求完善自我。
5、積極參加各級各類的培訓學習活動,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
6、在工作中對自己嚴格要求,決不松懈。
通過此次校本研修,對自己的專業水平有一個重新認識,我要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充盈自己的底氣,增強自己的理論知識,提高教育教學能力,結合本校的教學實際,把個人的校本研修工作做好。
【范文二:小學教師校本培訓個人計劃】
校本培訓,就是為了改進學校的教育教學,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從學校的實際出發,依托學校自身的資源優勢和特色進行的教育教學研究。
校本培訓是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組織形式之一,校本培訓對于教師意義深遠。校本教研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驗證某個教學理論,而在于“改進”、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升教學效率,實現教學的價值。
為了深入落實學校的校本培訓目標,提高個人的專業素質,適應素質教育要求下的角色轉換,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實現自身的持續發展,特制定如下計劃:
一、加強師德師風的學習
認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關于師德師風方面的文件,學習有關政治理論、法律法規等知識,切實提高自身師德師風。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愛崗敬業,樂于奉獻;團結協作,為人師表;熱愛學生,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不斷與同事交流討論,切實從思想上對師德師風有一個深刻的了解,對校本培訓的意義和目的有一個清楚的認識。
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
作為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相當重要。我將不斷發揮個人優勢,把更多的時間用在教材的研磨上和專業的發展規劃上,緊緊圍繞學校的“課堂教學研究”這個主題,上優質有效課,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1、認真學習領會新課標,掌握自己所學和所教學科特點,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2、繼續探索生活化,情境化的創設方法,掌握生活化,實際化的課堂教學風格。
3、具備一定的教學科研能力。
4、在現代化的教學模式下,能獨立制作電子教案和一系列教學課件。
三、重視心理健康教育
教師的心理壓力很多,教師必須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心理健康的學生。在校本培訓中,我將積極地學習心理健康教育,與同事溝通交流,學會緩解壓力,調適心理。
總之,在校本培訓中,我將會努力學習參與,使自己能力盡快適應學校工作,成為一名優秀教師。
【范文三:小學教師校本培訓個人計劃】
二十一世紀是學習的世紀,是學習化的社會,研究型、學習型的教師是當今社會對我們的新要求,為了順應我校的培訓目的,適應當今社會對教師業務、素質的要求,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具有較高的教學能力、教學意識和科研水平的教育工作者,具有較高的教育創新能力的班主任,特制定本年度計劃如下:
今天,教育面臨很多問題,正處在轉型期,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大環境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機遇。我們要抓住時機,力爭提高與發展自己。努力提高理論水平,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深入教育教學實踐,扎實有效地作好日常教育教學工作,更好地服務于廣大學生。
一、總體目標及指導思想
1、確立學科為本教學研究的基本理念,積極參加校本培訓與教學研究。
2、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在教育實踐中運用所學的新課程理論,并及時發現、解決課改中的問題,以教研促教改。
3、校本教研要面向學生,以人為本,關注人的全面發展。
4、通過培訓,更新師德觀念,調整師德行為,熟悉教材知識體系,更新學科知識;解決教學實際問題,提高教學設計水平。
二、具體做法和設想
1、教師角色正確定位。明確教師角色是人的一生發展的引領者,決不僅僅是知識的填充者。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尤其是健康心理,情感與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培養對一個人來說恰恰是最重要的。我們不是在流水線上制造產品,我們在培養快樂的人,在幫助造就成功的人生。
2、多讀書,善思考,勤積累。開放的視覺,看到了自己理論知識的匱乏,觀念的陳舊。工作幾年來,滿足于辛苦教書,少有的積累已幾近掏空,給自己充電迫在眉睫。多讀書,多學習,善于思考,勤于積累是必經之路。讀書是人們重要的學習方式,是人生奮斗的航燈,是文化傳承的通道,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校已下大力量,加大資金投入,為老師們購買了大量的理論書籍,征訂了教學雜志,同時鼓勵教師自己選書,學校報銷。自己爭取每周讀一本教育方面的論著,做好讀書筆記。并配合學校開展的讀書論壇活動,談體會,談心得,談收獲,互相學習,互相交流。以期得到共同發展,共同進步。
3、關注自我反思。繼續堅持做好教學反思,每天填好反思記錄本。反思自己備課時是否遇到什么困惑,是否調整了教材,為什么這樣調整教材;反思上課時是否發現了預料之外的問題,自己是怎樣及時地處理這些問題的;反思自己本節課有那些比較滿意的地方或有什么困惑。在此基礎上,做好教學常規工作,使自己的課堂變的更有意義,更加貼近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做一節課的課堂實錄。教師錄下自己滿意的課堂,根據自己的課堂實錄找不足,找差距,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4、向同行學習。同伴協作、加強交流,促進教師之間的對話,鼓勵教師互助學習、探討、彼此支持、資源共享。
5、網絡也是一個教育教學的大平臺,利用自己的百度、新浪教育等博客,上網瀏覽教育教學的新動態,搜集最近消息,結識廣多的優秀教師,吸取他們的優秀的教學經驗和方法,拓展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能力,更好的為自己的教學提供幫助和指導。
【范文四:小學教師校本培訓個人計劃】
一、個人培訓目標與要求:
1、在教學中不斷進行教學研究和嘗試,努力探索研究適合學生特點、能促進學生計算機操作水平,并提高學生的設計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積極性和參與性。保證教學質量。
2、積極開展學業水平研究工作,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業務素質和教學研究水平。把新的技術應用于信息技術課中,開闊學生眼界。
3、以新的教育理念為指導,以課程改革實驗研究為重點,以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為目的,以改革課堂教學為突破口。把立足點放在解決教學改革和實驗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上;著眼點放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切入點放在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上。
二、個人培訓的具體措施:
1、注重日常教學常規的扎實與提升。認真完成教學任務,做好每一次聽課后記錄。學會思考教育問題,積極把先進的教育理念轉化為自身教學的行為,從反思中提升教學研究水平。每節公開課后,把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發現的問題和有價值的東西趕快記下來,享受成功,彌補不足。在總結經驗中完善自我。找到不同階段學生的優點和興趣點,挖掘更多的學生作為帶頭人。
2、堅持寫好教育教學隨筆。平時多閱讀優秀的教育名著,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以他們的例子來激勵自己,多觀察、多總結,從學生實際來總結提高,積極撰寫教育論文,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名知識型教師。
二、工作目標
1、打造優秀的德育工作團隊。
2、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
3、營造特色校園文化氛圍。
4、關注師生安全和身心健康。
5、加強師德建設,學區內師德水平有明顯提升。
6、教師的文化水平明顯提高,教師學歷達標率90%以上,做好教師繼續教育工作,所有教師都持有所教學段的教師資格證書。
7、積極開展教科研活動,教師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教育教學論文5篇以上。
8、積極培養教學名師。
9、制定績效考核方案,教師評優、評先方案等,嚴格考核,兌現獎懲。
10、繼續開展深化十星級學校創建活動。
三、工作重點
1、幫助各學校進一步樹立德育強校的理念。本學區部分學校學生工作缺乏統領校本實際理念,學生工作缺乏整體規劃和梯度層次。學區針對這一情況,將加強指導和培訓工作,開展經驗交流和理論研討,以提升學生工作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減少工作的盲目性和無效性。
2、以"健康第一"的理念為指導,全面落實《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廣泛開展中小學陽光體育活動,積極開展大課間活動,全面提高本學區中小學生的體質健康。
3、開展藝術教育和藝術活動,為學生搭建了解美、鑒賞美、創造美的平臺。
4、重視心理健康教育,關注學生健康成長。有條件的學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設立心理咨詢室,加強對心理障礙學生的心理輔導,疏通學生心理渠道。
5、抓好對弱勢群體的關愛教育,加大留守學生教育和管理力度,開展留守子女主題教育活動,讓家長滿意、讓社會滿意,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6、重視養成教育,建立適合校情的學生日常管理機制,以學生行為規范為抓手,在學生中開展"好習慣伴我快樂成長"系列活動,如:個人衛生、課間禮儀、排隊集合、課堂紀律、學習習慣、愛護公物等方面。
7、規范各校招生行為,嚴格按照招生計劃招收一年級和七年級新生。
8、認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與創新精神。
四、思想政治工作
定期組織教職工政治學習,當前在學習科學發展觀的基礎上,重點學習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跡。要創新學習方式,集中學習與分散學習相結合,觀看影像資料與網上學習相結合,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努力提高學習效果。
五、考核工作
①制定校長及學校中層干部績效考核方案,按月、按學期對干部進行考核。
②認真做好20nn年的年度考核工作,對各校推薦的優秀等級教師進行公示、考核,對各校推薦的不合格等次的教師進行認真復評。
六、人事工作
①認真學習傳達上級各類會議精神和文件精神,在規定的時間內宣傳到位,組織到位,總結反饋到位。
②結合學校實際,做好學校崗位設置的測算工作,為暑假教師競聘上崗做準備。
七、具體月份計劃如下:
一月份
1、年度考核工作
2、召開校長會,討論交流學校干部績效考核方案
3、建立學區內教師業務檔案
二、三月份
1、走訪慰問困難教師
2、開展讀書報告會
3、開展"師德師風推進月"活動,評選學區師德先進典型。
4、配合落實校園安全隱患排查和校舍鑒定加固工作。
5、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月"活動。
6、結合學雷鋒活動月,開展"青少年志愿者服務"活動
7、組織學生參加義務植樹、護綠活動
8、舉行青年教師聽評課活動(小學每學期1-2個學科,初中每學期2-3個學科),具體將依照教研室活動安排。
9、開展中小學師生書畫競賽。
10、開展十星級學校創建活動。
四月份
1、舉行學區師德先進個人演講活動和教師代表座談會
2、學區內學科帶頭人公開教學示范活動
3、轄區學校后勤、食堂管理互查。
4、啟動"青少年法制教育月"系列活動(巡回講座、主題隊會、活動簡報)
5、開展學區內學生雙休日活動情況調研,召開學生雙休日活動研討會
6、結合清明節,組織開展革命傳統教育
7、召開學區成員學校課題研究推進情況交流會
8、召開教師代表座談會
9、開展集體備課活動
10、學科帶頭人公開教學活動
五月份
1、學區期中工作互查,進行教、學情評估。
2、進行學區獲獎教師優質課展示。
3、每學期組織一次學區教師"五認真"互查,優秀教案在區域范圍內展示。
4、開展"防雷減災教育周"、"科普宣傳周"活動。
5、舉行慶六一學生文藝匯演
6、期中工作檢查,期中總結會
7、優秀教師事跡報告會
六、七月份
1、組織開展學區成員校學情、教情調研,總結學期工作。
2、在區域內開展《構建學校教學質量自我管理的行動研究》,每年進行一次交流。
3、開展學區內學校各類崗位設置測算工作。
4、制訂學區暑假干訓、師訓計劃。
5、檢查學區學校財務內審、后勤工作資料有關記載整理匯總工作。
6、開展"環境教育周"、"國際禁毒日"宣傳活動
7、組織教師舉行20nn年度優秀教育論文大賽。
8、布置"三愛"主題教育月活動暨暑期學生社會實踐活動
中圖分類號:G64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0-0199-02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和增長模式的轉變,社會和用人單位對人才的層次、素質和質量提出了更高地要求。與此同時,社會和經濟發展對高等學校知識創新的依賴性不斷增強。作為知識創新的中堅力量,研究生為國家的經濟建設、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1]。因此,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就顯得至關重要。然而,根據一些調研情況來看,目前我國研究生創新能力并不令人滿意,創新能力不足的研究生大有人在。據2006年我國研究生教育質量和發展狀況調查顯示:有53%的導師、51%的碩士生以及47%的管理人員認為碩士生的創新能力“一般”和“差”。而68%的用人單位認為研究生(包括博士生和碩士生)創新能力“一般”與“差”[2]。影響我國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教育體制、學術氛圍、導師隊伍、教學改革和科研平臺等。在眾多因素當中,導師隊伍是一個根本性的因素,因為在研究生教育的過程中,導師不僅要對研究生進行知識傳授,還要指導科研活動、探討學術問題,可以說研究生導師自始至終都起著引路人的作用。本文從導師的角色、職責入手,分析其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作用和影響。
一、重新認識研究生導師的角色、崗位和職責
碩士生導師一般是本學科學術造詣較深的教授或相當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學、科研人員,其學術水平在某些方面接近或達到了國內、國際先進水平。如何認識研究生導師,中國高校和西方高校還存在一些差異。西方高校的研究生導師盡管也非常注重名譽和榮譽,但他們更關注的是這個崗位職責[3]。反觀國內的情況,能夠獲得研究生導師資格在很多教師看來更多的是一種榮譽和地位的體現,缺乏或忽視了對導師職責的認識和履行。比如,有的導師在遴選時對導師資格很重視,千方百計想辦法爭取,但是在取得導師資格后,卻把導師的崗位職責置于腦后;有的導師在招生時斤斤計較,努力爭取多招生,在招進學生之后卻不聞不問,放任自流,誤人子弟;有的導師因為招生太多,對研究生進行“批發”培養、指導,而研究生一年中也難得見到導師幾面,研究生培養質量可想而知[4]。因此,有必要重新認識研究生導師的角色、崗位和職責。目前我國研究生導師的職責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不同類別、層次的學校其關于研究生導師職責的標準也不盡相同。但總體上可以將高校研究生導師職責歸類為思想品德標準、教學標準、指導標準、科研標準、獎懲標準、考核標準和導師變更相關事宜7個大類[5]。
1.思想品德標準。思想品德標準是衡量一個研究生導師是否稱職的首要標準。從調查的情況來看,絕大多數的學校都把思想品德條件放在首位,這表明了從學校和社會層面對于研究生導師的期待,希望呈現在大家面前的是又紅又專的人才,而不是有才無德或有才缺德。
2.教學標準。作為研究生導師除了指導研究生進行科研實踐外,課堂教學也是其培養學生的重要形式之一。研究生課堂不同于本科生課堂,對于任課教師掌握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都有較高地要求,可以說上一堂高質量的研究生課,是需要教師付出很多努力的。除了課堂之外,眾多的學術報告和講座也是研究生導師的主要陣地。很多學校已經要求學生在讀研期間必須聽或者做一定數量的學術報告或講座。遺憾的是,目前高校中部分研究生導師忙于跑項目,往往忽視了給學生上課或做報告。部分學校研究生課堂往往流于形式,內容不充實,課堂效果不好。
3.指導標準。導師是聯系研究生和學校的紐帶,是研究生在校的第一負責人。導師之所以叫“導師”是因為不僅是老師還需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指導”。這種指導不僅體現在學業方面、學術方面、科研方面,還體現在思想道德、為人處事等其他方面。可以說研究生導師對于學生的影響非常之大,有的學生從導師那里學到的東西甚至可以受益終身。導師的指導職責可分為:(1)指導論文,根據個人興趣、現實需要和實際條件選擇課題,制訂論文工作計劃,審定研究生的學位論文;(2)思想指導,努力做好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導學生樹立求真務實和嚴謹自律的治學態度,恪守學術道德,發揚優良學風;(3)培養方案的制定與檢查,負責指導研究生制定個人培養計劃并指導督促實施;(4)參與擬定本專業研究生的招生計劃、入學考試命題、試卷評閱、復試及錄取等有關工作;(5)就業指導,協同有關部門做好研究生的畢業鑒定和就業等各項工作。
4.科研標準。科研標準是人們最容易理解的研究生導師標準之一。據調查顯示幾乎所有的高校都將科研標準列入研究生導師的職責標準當中,可見對其重視程度。的確,如果一個研究生導師沒有必要的學術水平、科研項目和經費,很難想象他能夠培養出合格的研究生,更別說是具有創新能力的研究生。
5.考核標準和獎懲標準。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目前我國對高校研究生導師的評價機制還不完善,如何客觀公正地評價研究生導師的工作比較困難。當前一些高校出臺了自己的研究生導師考核標準和獎懲標準,這些考核和獎懲雖然不盡完美,但對研究生導師工作的提高仍然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6.導師變更標準。導師變更標準是高校制定導師職責時最容易忽視的一項標準。如何保證每個研究生都能獲得足夠的指導是導師應盡的責任。目前高校中有些導師因為出國或工作調離等原因無法指導其研究生時,一定要有相應的導師變更標準,及時更換導師。
二、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中導師的影響
1.教育思想和知識。通常情況下,上了研究生之后,學生們關注的知識種類比本科生有所減少,但對知識理解和鉆研的程度更為深刻。所以研究生教育相比本科生教育,無疑在受教育的知識層面上上了一個臺階。這就要求研究生導師具備自己的研究方向,在所擅長的領域里研究得足夠精、足夠深。在教育思想方面,傳統的本科生教育思想更側重于知識的傳授,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概念理論,經常是老師一言堂,學生聽一堂。很顯然這種教育方式已不適合當下的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更應該提倡諸如研究性學習、自主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強調讓學生獨立思考并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釋放學生的創造潛力。所以,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中,導師要轉變教育思想,鼓勵學生提出質疑和持有不同的觀點,創造輕松自由和相對寬松的學習環境。
2.師德師風和責任心。研究生是高校學生中最高層次者,具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素養,但一個人的德育水準并不會隨著其文化知識的增長而自然提高。因此,導師在教書育人中,加強對研究生的道德思想教育,提高其道德素質,就顯得極為重要[7]。這種思想道德教育如果僅停留在說教,恐怕收效甚微。師德師風對研究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研究生導師的身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過程,正所謂“潤物細無聲”。責任心是從事任何職業都需要的基本素質,研究生導師也不例外。研究生從入學到畢業的幾年時間成長得如何,收獲得多少,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導師的責任心,尤其是學生約束力較差時,體現得更為明顯。一份基于上海市研究生的調查問卷顯示,73.5%男生和87.6%的女生將自己成功的原因歸結于“導師充分的指導”;有一半的研究生認為“導師充分的指導”是使“自己創新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的原因。遺憾的是,同一份調查顯示,有40.9%的博士生認為“大部分教師指導是‘放任自流’的”[6]。
3.創新思維和素質。要培養有創新能力的研究生,必須配備具有創新能力的導師。正所謂“只有創新導師,才能培養創新學生”。一般認為創新素質包括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三個層面。創新意識是初級形式,創新能力是最終結果,這個過程中最難做到的是創新思維。只有在導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學習和科研實踐不斷進行創新思維訓練,才能改變學生固有的思維習慣,進行創新思維,進而提高其創新能力。反過來,導師也能從創新實踐中發現創新能力形成、發展的規律,為創新教育提供最直接、最深刻地體驗,從而在教學過程中,自覺地將知識傳授與創新思維相結合,發現學生的創新潛能,捕捉學生創新思維的閃光點,多層次、多角度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6]
4.創新環境條件的提供。創新環境是指有益于人們發揮創新精神、能夠推動創新活動獲得成功的各種因素和條件。高等學校的創新環境,主要是指圍繞培養創新人才這一中心所形成的有利于創新力開發的空間、條件和狀況的總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營造創新的意識觀念環境;(2)建立良好的教學管理環境;(3)形成開放的學術交流環境;(4)建設多元的信息網絡環境;(5)創造濃厚的人文氛圍環境;(6)創建先進的設施硬件環境。作為研究生導師,可能無法提供所有的創新環境,但可以盡力創造一些有利于創新的條件,比如引導創新意識,創造學術交流的機會,為研究生提供必要的創新儀器設備等硬件條件[8]。
三、結語
1970年,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的諾貝爾獎頒獎儀式上,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薩繆爾森在總結獲得諾貝爾獎的六大必要條件時指出,“首要的條件就是要有優秀的導師。”他認為自己很幸運地擁有多位這樣的導師,在他提到的優秀導師中,瓦西里?列昂季耶夫在3年之后也獲得了諾貝爾獎[6]。從這一例子中,就可看出導師對于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影響的確是非常大的。如何重新認識研究生導師的角色、崗位和職責已經成為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道路上導師們的首要功課。分析研究生導師因素有助于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有助于我們發現和認清它們,進而加以改革并去除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障礙,以使導師在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中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高鶴.制約我國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的成因及對策研究[D].蘭州大學,2010.
[2]王孫愚,袁本濤,趙偉.我國研究生教育質量狀況綜合調研報告[J].中國高等教育,2007,(9):32-35.
[3]周曉芳.現代中外研究生導師制度比較[J].當代教育論壇,2010,(3):117-119.
[4]王強.充分發揮研究生導師積極性努力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J].中國高教研究,2005,(5):33-35.
[5]張悅.研究生導師職責標準研究[J].中國城市經濟,2011,(23):187-189.
[6]姜友芬,吳宏翔,熊慶年,林榮日,顧云深.影響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導師因素分析[J].復旦教育論壇,2005,6(3):51-54.
[7]黃學.試論研究生導師的素質、職責及指導研究生的途徑[J].廣西大學學報,2004,26(1):105-108.
一、落實目標,明確任務。
將教育目標分解到每一個班,合理配置校內教育資源,優化組合教師群體,使得各個年級的平行班盡可能在同一起跑線上啟動,以利于良好班集體的形成。
二、優化過程,加強檢查。
成立以校長為首的教學決策機構,對教學目標和教學行為進行宏觀控制,對教學過程進行全面指揮;教務處全面負責學校教學工作的組織、實施,教研組組織教師進行教學教研活動,進行教學過程的檢查與考核;年級組長負責教學的協調組織,適時調整各班、各科教學間的關系。
三、分層推進,整體優化。
分層推進,分類指導是保證目標實現的成功經驗,尤其對臨界生采取“四優先、五跟蹤”措施。
四、目標激勵,師生交心。
將集體目標和學生的基礎、能力、內部需求緊密結合,開展“目標 計劃 行動=成功”的活動,幫助學生制定自己的目標,明確實現目標的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
堅持以德治校,優化育人效果
本著“以德治校,育人為本”的辦學宗旨,保證和監督學校的德育工作落到實處。
一是重視師德建設,強化育人意識。組織全體教職員工學習教育法規,師德規范,幫助他們增強依法治教的意識,自覺加強師德修養,完善師表形象,用心靈去啟迪心靈,用人格去塑造人格。根據師德規范的基本要求,制定《高郵中學師德一票否決制》。
二是重視德育工作隊伍建設,建立起學校德育工作的組織網絡。
加強班主任隊伍的建設和管理,嚴格執行班主任工作的十個到位,加強班主任的理論學習,堅持班主任月度例會制度,堅持同年級班會課的集體備課制度。
必須抓好學生干部隊伍建設,進一步辦好“中學生團校”、“中學生業余黨校”和“學生干部培訓班”,切實加強團委會、學生會的工作。
進一步開展“青藍工程”、學校教育論文交流會、“師德演講會”、“師德師風學教”、“教育行風評議”等活動,加強對全體教職員工敬業奉獻精神的培養。
三是重視德育基地建設。近幾年來,進一步利用10個校外德育基地,充分挖掘本地區的德育資源,增強德育工作的生動性與現實性。建立社區教育委員會、家長學校并定期活動,調動社會、家長等各方面的積極因素,促進學校的德育工作。
四是重視加強校風和校園文化建設。利用“兩報一刊”(高郵日報教育專刊、甘雨報、新苗期刊)及“郵中之聲”校園廣播臺、校園櫥窗、板報等大力宣傳師生的先進事跡,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氛圍。利用校園文化“十個一”,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素質。
五是重視加強學校德育實驗課題的研究,不斷創新德育的內容和形式。
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一、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
本著“三個一切”和“三個服務”,即“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和“職員為教員服務,教員為學員服務,領導為全員服務”的指導思想,實現三個轉變。轉變立場:由教師為中心到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轉變觀點:由為教而教到為不教而教,為學而教。轉變方法:由我教你學、你聽我教到以學定教、因材施教。
二、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1、學習先進經驗,推行“教學案一體化”
2、完善課堂評價標準,加強課堂教學檢查,按照合格課、優秀課、精品課標準,明確新授課、復習課和試卷講評課規范。
3、用好讀書課和閱覽室,延伸學生閱讀的時間和空間。
4、聚焦高考,強化高三。必須精在課前準備,貴在集體研究,重在把握尺度。
三、形成思維為主線、能力為主旨的教學機制。
提倡創設問題
情境,以點拔式為主要教學方式,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思想方法,建立知識網絡,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強調留給學生思維空間,努力延長學生的思維長度。
為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根據本校教學實際,開展“優化教育策略,促進主體發展”課題研究。
二、工作重點
1、認真貫徹落實《綱要》精神,堅持以“一切為了幼兒的全面發展,一切為了家長的真心期盼”為辦園宗旨,實施家園共育,注重幼兒個性的培養,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2、更新教師觀念,以現代化的教育觀念指導保教工作實施,鼓勵教師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全面提高保教質量。
3、以抓實教育教學活動研討為核心,優化教學活動的組織,合理安排一日常規,優化區域游戲活動開展。
4、樹立“以科研興園”的教育理念,加強園本課程的培訓與研究,體現幼兒的主體性,促進每位幼兒的發展。
5、開展迎“六一”活動。
6、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三、具體措施
(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質與能力。
新《綱要》精神與教育理念的貫徹、落實,關鍵需要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專業化的師資隊伍來實現。針對我園實際情況,有目的、有計劃地做好師資建設工作。
1、組織教師進一步開展學習《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活動,深刻領會和掌握《綱要》的基本思想,將《綱要》中的先進理念運用于教學實踐中,認真撰寫教育論文,及時總結和推廣經驗。
2、對青年教師做到分層管理,分步培養,有計劃地組織青年教師評優和競賽活動,不斷發現新人,提供更多機會,為她們的成長創造一切機遇,充分發揮教研活動的作用。
4、鼓勵教師利用業余時間參加培訓學習,提高自身業務水平。
(二)加強教育教學常規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教研是教學的源泉,是教改的先導,是教育深化發展的內部機制,教研要有新思想、新觀念,要有超前意識和創新精神,要全面貫徹教師與幼兒互為主體,提高幼兒能力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情感、態度為主旨的要求。在做好教學常規工作的基礎上要突出重點、亮點,多思考、找不足,初步推進教學方法的改革,大力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探究式的教學方法,使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
1、根據我園實際,針對性的制定教育計劃、周計劃和班務計劃,切實把科學的教育理念轉變為日常的教學行為。
2、充分發揮教研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促進教師間的互研互學,強化教研教改的意識,鼓勵教師勤于探索、著力創新,爭取在教學改革的領域中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大好局面。經驗豐富、教學能力強的教師上好展示課,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傳、幫、帶的作用;青年教師的公開課要大膽嘗試、認真反思,使自己的教學上逐漸走向成熟。
3、園領導深入課堂,隨堂聽課,隨堂評析,對教師組織的活動進行具體的、直接的指導,有效的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
4、根據《綱要》精神合理安排幼兒一日活動內容,對幼兒實施素質教育,根據幼兒發展的特點,適時適地的提出教學要求,幫助幼兒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求知方法,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四、密切家園聯系,共育幼兒
1、不斷加強家園聯系工作,有計劃地開展家園聯系系列活動,如:家長講座、家長會、全面家訪、家長園地、家園聯系手冊、家長開放日活動等;豐富家長工作的內容和方式:發放家長問卷調查表,根據反饋情況調整改進工作;開展家園運動會、親子游戲活動、家教咨詢等活動,促進家園共育。
2、教師要經常將幼兒的各種成果向家長展示,增進家長的理解、支持與配合,使家園協調一致,促進幼兒發展。
五、搞好幼小銜接工作
首先是做好兩點間的交流,本期將利用教研這一陣地加強兩點教學活動的交流互動,互學所長,互補所短,促進思想與教學的共同融合。第二是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在交流互動中,縱向的看待孩子在大班和在一年級的共同與異性,思考教學的適宜性,探討大班怎樣來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本學期逐月重點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召開全體教職工開學工作會議。
2、做好開學各項準備工作。
3、制定幼兒園工作計劃。
4、制定各班主題教學計劃。
5、上好教研課。
6、幼兒園安全檢查。
三月份:
1、進一步做好環境布置工作。
2、加強廣播操的訓練。
3、常規工作檢查。
4、“三八婦女節”節日教育活動。
5、認真上好教研課。
6、教學工作檢查。
四月份:
1、做好幼兒體檢工作。
2、參加市幼兒園同題異構創新教學觀摩活動。
3、堅持做好衛生消毒工作。
4、認真上好教研課。
5、準備慶祝“六一”的文娛節目。
五月份:
1、“勞動節”節日教育活動。
2、“六一”系列活動的設計、籌劃安排工作。
3、做好傳染病的預防工作。
4、開展緊急疏散演練。
5、組織幼兒參加體檢。
6、上好教研課。
六月份
1、開展慶祝“六一”國際兒童節活動。
2、結合夏季特征,加強安全教育和飲食衛生教育。
3、開展教研活動。
4、大班開展幼小銜接活動。
5、組織教師參加基本功競賽。(演講、簡筆畫)
6、檢查教學成果,正確評價幼兒。
7、調查師德師風建設情況,教職工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