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22:2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煤雕藝術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二雕鏤并用的德化白瓷裝飾
既是一種工藝技術,又是一種瓷器品種。它是在一件瓷器上進行雕與鏤,進而制作成一種具有圖案裝飾的白瓷瓷器。它不僅可以獨立地成為一種陶瓷工藝美術品種,而且可以成為一種文化審美規范。因為它同樣是以材質美為基礎的工藝技術與創意完美結合的造型創造,是人改造自然并獲取造物的一種工藝創造。早在《考工記》的記載中,就有“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可以為良”的論述,這既是對人們文化創造與自然和諧的深度思考,又是對工藝美術品的充分肯定。在德化白瓷發展中,雕鏤并用的制作技術,不僅制作成功了陶瓷造型的形象,也制作出實用與審美相結合的審美規范。
1.雕鏤并用的德化白瓷是以材質美為基礎的陶瓷工藝美術品種之一
從陶瓷史上看,雕鏤技術在原始社會陶器制作中就已經萌發,后來經過漫長的歲月洗禮,在明代德化窯白瓷瓷塑中形成系統。雕與鏤的結合,是從“捏、塑、雕、鏤、貼、接、堆、修”等技術綜合起來的陶瓷裝飾造型的基本方法。它是在已經成型陶瓷器上進行雕與鏤,進而形成適合器型及符合文化功能的裝飾手段,旨在美化陶瓷器物。由此可見,雕鏤并用的裝飾技術是以物質為基礎的既反映材質美,又反映工藝美的陶瓷裝飾技術的簡約化。
2.雕鏤并用的德化白瓷是以技術美為主要支撐的陶瓷工藝美術品種之一
雕與鏤,作為裝飾陶瓷器物的技術,從技巧上看,它不但具有一定的技術含量,而且具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又呈現特殊的技術美。例如,在一件已經成型的白瓷器上進行雕與鏤,制作者不僅必須胸有成竹,而且需要按部就班。前者是達到裝飾目的和要求的總體規劃,做好了便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否則,就會前功盡棄。因此,從創意之處的思考到制作中勤于實踐,既是神思入微的斤斤計較,又是專心致志的情感付出。
3.雕鏤并用的德化白瓷是以創意美為主要特征的陶瓷工藝美術品種之一
雕鏤并用裝飾技術的形成及其在陶瓷工藝美術制作中頻繁應用及其所取得的文化效應,既體現著德化陶瓷工藝美術界集體的智慧,又展示著每一個制作者的聰明才智與無限情感。眾所周知,早在明代德化窯白瓷瓷塑的創意及制作中,瓷工們就開始采用各種成型手段所造成反映佛、道,以及神仙人物的白瓷瓷塑品,并形成了德化窯傳統的陶瓷工藝美術審美規范。然而,約500余年過去了,德化陶瓷工藝美術之所以能夠以舊有的技術煥發出新的光彩,是經過較為漫長的積淀而生發的。與歷史進化過程相比,德化現代陶瓷制作,日新月異,推陳出新。與集體文化相對,個人創造不僅熔融了自身的技術,也熔融了自身對世界的認識及其反映。例如,同為“通花”工藝制作,因為不同工匠具有不同的技術水平,在表現上或平淡,或奇特,平淡中會顯示一種樸素,奇特中會彰顯一種美妙。在同樣一個器型中,由于不同的制作者,或可以將裝飾圖案設置在器形的寬大面上,或可以將圖案設置在器形狹小的局部,這同樣會造成一種樸素之美,給人一種新奇之美的感受。總而言之,德化陶瓷裝飾工藝從傳統中走來,在集體創造中彰顯著個性特色,同時與時代文化審美脈搏休戚相關。
城市環境雕塑簡稱城市雕塑,是現代城市建設和環境藝術的產物。現代城市雕塑與古代雕塑在功能上有本質的不同,古代雕塑主要服務于宗教,以雕塑為載體宣揚宗教教義,多雕刻于洞窟和寺院之中,沒有環境藝術的本質概念。而現代城市雕塑作為公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物質環境滿足人類生存和行為方式等基本需要的同時,給環境注入人類意志、理念、情感和美感的綜合性藝術。公共性是現代城市雕塑的顯著特征,這就決定了現代城市雕塑在現代生活中所具有的公共環境藝術的本質,也決定了現代城市雕塑在與環境的共生中自身所具有的不同于古代雕塑的審美特征。
一、尺度與美感
自20世紀中葉始,歐美等國家一些建筑師和藝術家提出了“環境藝術”或“環境意識化”的概念,人和空間的關系就被提到了首要位置。在對待與環境相關的城市建筑、城市雕塑、壁畫、園林等藝術時,雕塑家不再孤立地把城市雕塑作品作為目標,而是從文化和審美的視角來關注人們的生存空間,將環境與藝術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綜合性的設計。作為公共藝術的城市雕塑,從設計開始就與環境產生了密切的聯系,它必須通過建筑與環境要素相協調才能實現自身的價值,也只有與建筑物及其環境在空間尺度上的和諧才能產生美感,這就提出了城市雕塑設計在尺度把握上與建筑環境空間的關系的問題。
首先,整體考察建筑環境及其地面空間面積關系,這是確定城市雕塑尺度的基本前提。空間是由建筑結構體系間的空地形成的,地面空間的長、寬、大、小、方、圓、高、低的形成,直接和建筑物結構體系的布局組合有關,形成規則的幾何形地面空間和不規則的自由地面空間兩個概念。不論哪種地面空間,都由諸多復雜的地面組織元素構成,如花壇、草地、水池、臺階、路面、橋、柱以及欄桿等,它們互相連接,規劃出高的、低的、縱的、橫的、斜的和彼此交錯的地面空間,在視覺上形成各種地面形態,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城市雕塑的造型與布局,制約著城市雕塑體積的大小,這就要求城市雕塑的設計必須因地制宜,順應各種具體地面結構形態,同建筑的結構邏輯之間保持著必然的聯系。同時,也要巧妙地利用地面上那些必然元素(花壇、草地、水池、臺階、路面)的規律性,使之既不影響地面環境空間結構又能彌補建筑的缺陷,增加環境美感,整體思考城市雕塑尺度大小與地面空間比例的關系,取得和諧統一的尺度美感。
其次,把握好城市雕塑尺度大小與視距的關系。視距指人們欣賞藝術品的視覺距離。欣賞作品獲得的視覺美感一方面靠雕塑作品的內容和形式;另一方面靠視距來調整,才能產生完整的視覺效果,符合我們常說的距離產生美。視距的調整有兩種方式:一是觀賞者的腳步可以前后位移,產生和雕塑遠、中、近不同的視覺距離;二是觀賞者的位置不變,雕塑的尺度在設計時可考慮其合適的大小變化,最終和固定的觀賞點達成協調的最佳的視覺效果。前者是靈活的,適合較開闊的空間環境,而后者是被動的,適合較窄小的空間環境。城市建筑結構不同,地面空間預留也就不同,提供給雕塑家設計的地面空間也就千差萬別。面對這些理想或不理想的建筑與地面空間,就要求設計者在追求美也就是和諧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在尺度大小確定方面既要考慮城市雕塑與地面空間的關系,又要考慮觀者視距的需要,對城市雕塑進行整體而巧妙的設計,使作品在保持完整性的同時給人以賞心悅目的審美感受。因此,在城市雕塑設計中對尺度大小的把握上,不能脫離實際情況而一味追求抽象的、絕對的、理想中的尺度比例,要與周圍的建筑、地面空間的實際空間和觀者的審美心理結合,進行深入研究,試驗不同尺寸的效果,遵循“尺度產生美感”這一美學原則。二、材料與美感
自然造物給視覺藝術提供了豐富的材料資源,不同的材料體現出不同的質地。從材料的原始狀態來看,材料本身就具有自然之美,加上藝術化的設計與工藝制作,材質美在城市雕塑設計中就更為明顯地具有了獨立的審美價值。
城市雕塑具有實體性,構成實體的物質材料本身便成為城市雕塑作品呈現的一個重要方面。材質對城市雕塑來說,其表現力既體現在內容的傳達上,又體現在形式的構筑中。作為物質實體的城市雕塑,其材質自身所具有的審美價值往往通過它的肌理、質感、色彩直接作用于人的視覺,產生審美感受。在城市雕塑所使用的材料中,無論是金屬、石材、木材、陶瓷、水泥還是樹脂等,這些材料都具有不同的特性,顯現出各自特有的材質美。材料的豐富為雕塑家提供了更多的創作空間和傳遞思想內涵的可能性,雕塑家通過合理的選材,把觸覺、視覺的感知與內容形式進行巧妙結合,來提升作品的審美品質。然而,在關注材質自然屬性的同時,也應該看到現代城市雕塑是工藝與材料相結合的藝術。盡管可選擇的材料很多,每一種材料都會顯露出自身所具有的美感,但還是首先要了解材質美在人們視覺心理中的審美作用,以及應用材料的工藝水平,也應注意審美價值與材料價值絕不可等同這一事實。物質屬性轉化為審美屬性并非單純是由材質純自然的實際存在引起的,應該認識到開發材料的審美特征,是設計者在充分顯現材質本來屬性的同時,經過藝術的創造過程產生出來的,是藝術地選擇、利用和創造的結果。
材料的多元化與多樣性是現代城市雕塑藝術的一個顯著特性,現代城市雕塑藝術向著多種材料與多種工藝手法發展,這種趨勢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愈來愈明顯。材料的品種與工藝手法的擴展,進一步豐富了建筑、環境與城市雕塑的有機結合點,從而也不斷強化了人們認識現代城市雕塑的藝術特性與審美方式。材料天然存在的魅力與雕塑家藝術創造的結合,傳遞著藝術家的意志與觀念,產生了視覺和心理功能的變化和美學上的效果,材料不僅是城市雕塑藝術表現的媒介,而且材料工藝的美感也大大豐富了其整體造型語言。因此,對材料自然形態美的認識,對材質審美價值的發掘以及與建筑空間環境的結合,共同構成了現代城市雕塑的材料的審美觀念。
三、形式與美感
城市雕塑視覺形式的產生,來源于雕塑家對某種特定空間環境的把握和對形式法則的創造性運用。城市雕塑藝術形式的創造不同于架上雕塑,架上雕塑的表現形式可以自由表述;而城市雕塑是在限定中尋求形式的創造,是與特定空間環境的統一協調來整體思考的。限定與創造是矛盾的兩個方面,城市雕塑設計恰恰是在這一矛盾中通過雕塑家自覺地運用一定的形式規律與法則,融入個人的情感與理想所產生的視覺樣式。袁運甫先生認為:“作為城市建設中的公共藝術創作,我們必須要考慮到如何適應大多數市民對待藝術的基本態度和理想追求,并正確地導向更具崇高精神意義的文化境界。”①基于這種認識,我們既要協調特定空間環境與雕塑表現形式的問題,還要考慮到如何適應大多數市民對待藝術形式的適應問題。
現代建筑在功能及風格樣式上與傳統建筑大相徑庭,這就要求城市雕塑的形式應與建筑風格協調一致,從建筑的功能屬性、空間環境的特性、工藝與材料的運用三個方面整體思考城市雕塑形式的創建問題。“形式”一詞拆開來用,“形”可理解為象,“式”可理解為韻,在整個形式范疇中是韻統象,而不是象統韻。有了這種認識,我們就不難理解,在形式的創造過程中,對“式”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所謂“式”,從整個作品來認識,指的是支撐作品的整體結構關系,是形成“韻”的主要方面,也是產生形式美感的重要視覺因素。
城市雕塑藝術形式的建構,還需要注意對作品“正視面”的把握。正視面也稱“主體面”或“主視面”,是指作品整體結構的主體朝向,訴諸視覺。它實際上表現為一種極為明晰的視覺狀態,往往是依賴于雕塑主體的朝向、動勢的伸展、形象的直觀、內容的明確,完成作品整體形式的創建。正視面是建立在對環境空間和城市雕塑整體結構關系把握的基礎上而完成的,是感性與理性的統一,是在具體形態展開之時所凸顯出來的作品的整體結構關系。成功的正視面的獲得,是建構城市雕塑形式美感的關鍵因素。另外,材料工藝以及色彩的獨特運用也是構成城市雕塑形式美不可忽略的方面。
總之,作為公共藝術的現代城市環境雕塑,其審美特征表現在諸多方面,本文僅從尺度、材料、形式方面對城市雕塑的審美特征作了一些探討性研究。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城市環境雕塑藝術也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我們相信,在創造人類更美好的生存環境的過程中,城市環境雕塑藝術將會發揮其應有的審美作用。
注釋:
①袁運甫.有容乃大[M].嶺南美術出版社.2001.
(1)工藝的演變
傳統扎染主要利用“物理防染”原理,首先根據設計要求運用捆扎、縫扎等傳統技法對織物進行局部防染,再根據設計要求將織物侵入染液顯花,從而創造出的一種簡單實用、樸實美觀的扎染作品。與傳統繡花、手繪等其他手工技藝相比,扎染工藝簡單、操作容易,作品效果獨特。扎染工藝在本土化的同時,不斷創新和發展,形成獨特的地域手工文化。現代扎染工藝在傳承傳統手工印染的基礎上,突破傳統扎染色彩單一性和工藝制約的局限,結合現代印染技術、色彩圖案構成藝術,形成全新的印染工藝,如數字噴墨印花技術的使用,并開發出拔染、注染、卷壓染工藝等染色技術。
(2)圖形風格的演變
早的扎染工藝,通過捆扎和絞扎等來塑造生動具象的藝術形態,其扎染圖案手工味十足,呈現出質樸清新卻又耐人尋味,常見到點、線、面的幾何構成。因扎染藝術風格、工藝手法、歷史演變和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差異,圖案風格帶有濃厚的民族地域時代特征,尤其是宗教文化影響顯著的地區,如中國、日本、印度等,扎染作品中常見到傳統宗教圖案和民間圖騰。
20世紀中后期,隨著科技技術和人文文化的發展,傳統民間扎染技法與現代印染科技相綜合,扎染的藝術風格發生重大變革,風格趨向多元化,東方寫意與西方抽象審美融合的現代扎染藝術變得流行。扎染藝術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包容性和豐富性,色彩絢爛多姿。
傳統扎染與現代扎染的區別
扎染藝術是由它的表現手法、工藝以及花樣圖形共同構成,這體現其獨特制作工藝的藝術美。傳統扎染服裝歷史悠久,運用“藝術染整”工藝的現代扎染成衣業也初具規模并日漸流行,但在我國同其他種類服裝產業相比,現代扎染產業還不完善。
傳統扎染藝術整體上拙樸典雅、素雅凝重。扎染制作中,通常先對織物面料或紗線進行捆扎,再采用天然植物或礦物為主的染料進行染色,工藝制作主要依靠手工操作或簡單機械完成。傳統扎染作品受到染料性能和染色工藝的局限,染色牢度得不到有效保證,且服用性較差,其傳統作坊式生產和經營也不適合現代市場的競爭。
現代扎染吸收了傳統扎染藝術的各種工藝手法,既有手工扎染的自然樸素之美,又極具現代審美意味。依靠各類化學染料和處理手段,扎染方法由簡單的“物理防染”逐漸走向多樣化,扎染作品色牢度強、價格低廉,染織成本大大降低。扎染工藝突破了色彩的單一性和工藝制約,并開發出拔染、注染、卷壓染工藝等染色技術。新興工藝的發展與成熟,成為現代扎染革新與普及的重要手段如數字印花。
在面料、染料的選擇與運用上,傳統扎染和現代扎染也有很大的差別。傳統扎染多為天然面料的運用,現代扎染材料更為豐富多樣,如滌綸用分散染料。現代扎染作品雖然色彩斑斕,但扎染中的化學染料對環境構成了威脅。
扎染藝術的審美風格
現代扎染不僅工藝變化多樣,而且圖形風格的審美取向更具多樣性。扎染審美風格的差異性,源于扎染藝術風格、工藝手法、歷史演變和民族文化等方面的不同,也是扎染文化順應時代創新和發展的結果。根據不同流行文化的影響,現代扎染整體可歸為以下幾類風格。
1精致寫實風格
精致是指符合形式美的對稱、均衡等規則,寫實是指正確、完整、忠實地描寫當下生活的社會環境。該風格的扎染藝術,在創作方法上運用傳統經典扎法,并輔以精致的點、線、面的圖案構成,作品也大多具有很強的完整性、裝飾性,或呈現細致、柔美的外觀效果。由于在圖案設計、工藝設計、點粒扎花和染色工藝等方面要求較高,精致寫實風格常見于高級時裝、高檔藝術面料、日本和服等。
2現寫作意風格
寫意,如同即興創作的中國畫,不拘泥形式,簡練、無拘無束。現寫作意風格工藝手法相對簡單靈活,色彩豐富,,具有靈活多變、抽象寫意的現代藝術風格。其扎染藝術作品有兩大特點:一,追求創作中的即興之美;二,表達不拘成法的自由之美。這類作品,其染藝變化無跡可尋、隨意靈動,兼具現代藝術的形式美感和中國繪畫大寫意之風格。適合設計師用來詮釋時代個性、現代生活方式,并進行視覺創新與探索。
3田園鄉村風格
田園鄉村風格造型簡單、色彩明快,具有自然、簡樸的隨意美,風格柔和自然。當今人們日益渴望突破社會城市發展的桎梏,崇尚回歸自然本色的生活,自由田園情調正是歷史回歸和自然回歸的表現。這類扎染藝術作品以段染工藝為代表,呈現明亮的色塊效果,體現出原始、自然、樸素的田園柔情美,與當今回歸自然本色的價值觀相契合。
4經典優雅風格
經典風格端莊大方,具有傳統服裝的特點。優雅是指端莊、浪漫、詼諧、嚴謹、精致。經典優雅風格相對保守,追求嚴謹而高雅,文靜而含蓄,是以高度和諧為主要特征的一種服飾風格。其扎染作品的色彩效果、肌理變化等都給人含蓄、和諧、高雅的感覺,而工藝效果主要是為了烘托經典款式或體現優雅品位。
5后現代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