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22:0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互聯網利與弊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概論
(一)相關概念。
傳統營銷是指不同的商家通過一些實體店鋪將各種商品信息盡可能充分地展示給顧客,主要是通過實際體驗,給顧客以真實可感的體驗,從而促成交易的一種活動模式。
網絡營銷是指不同的客戶通過INTERNET這一工具在網絡上根據自己的需求檢索相應的商家及商品信息,然后通過不同的手段跟有意向的商家取得聯系,從而由潛在客戶轉變為有效客戶的過程。
營銷渠道是指為了保證營銷活動的順利進行所采用的一種營銷媒介,也可以說是經營渠道,以網絡營銷為例,其營銷渠道主要是通過互聯網達到營銷目的,營銷渠道的選擇對于營銷活動至關重要。
(二)網絡營銷圖解。
通過上圖我們可以更加形象的對網絡營銷加以理解,這是一種“互動”的過程,一方面企業可以通過網站產品信息供消費者閱覽和購買,另一方面消費者可以借助網絡收縮到企業網站上商品信息,進而進行相關活動。簡而言之,網絡營銷主要是借助于一種重要的通信工具-網絡來發揮其營銷效果的。
(三)研究意義。
一方面,研究該課題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那么對于一些互聯網還未普及的地區,對于網絡營銷接觸的很少,面對這樣一個新鮮事物,剛開始接觸的話肯定會有惻隱之心,那么通過本文的分析,可以指導讀者對于網絡營銷產生更加理性的認識,以及當面對網購產生的問題如何回應就有了參照,從而使得消費者更加安全安心的進行網購,能夠比較理性的進行揚長避短。
另一方面,其理論意義也不可忽視。網絡營銷現在發展還不成熟,甚至可以說是一個新興事物,這方面的文獻資料還很欠缺。那么這不利于以后相關學術資料的進一步完善,筆者通過對于網絡營銷一些方面的感想,能夠在學術資料方面作為一定補充,可以供以后學者的參考和借鑒。
(四)研究創新。
盡管目前研究網絡營銷的專家和學者也有很多,但他們大多從純理論上進行分析,或者是僅是以某個行業的具體案例進行剖析而沒有上升到理論,筆者認為理論聯系實際更重要,因為我們研究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得到某種理論,而且更重要的是如何使用這種理論來指導實踐活動。筆者通過圖示形象的向讀者展示何為網絡營銷,并且以生活中一些可見可感的事例進行分析,得出相應的結論,即從實際上升到理論,然后提出相應的建議,進而指導實踐,這才是我們研究的目的所在,但是筆者所談還是局限于表面,有待于深入。
二、網絡營銷的利與弊分析
(一)參照物的選擇。
為了突出網絡營銷模式的利弊,我們不妨找出一個參照物——傳統營銷。自從交易活動開始之際,其實我們認同的就是傳統營銷,它主要強調的是實物體驗,即在一個固定的交易場所進行產品買賣活動,因此,選取傳統營銷作為參照物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二)網絡營銷與傳統營銷的營銷渠道的對比分析。
網絡營銷與傳統營銷相比,主要差異在于營銷渠道不同,我們不妨抓住這一個落腳點進行分析。為了更加形象的突出兩種營銷渠道的差異,筆者認為圖示不失為一個很好地分析方法。正如下圖所示:
首先相同點可以看出:兩種營銷模式都有兩種營銷渠道,即:直接營銷渠道和間接營銷渠道。但是與傳統營銷模式相比無論哪個營銷渠道,網絡營銷都比較簡單,沒有那么復雜的中間環節,作為一名消費者來說,從消費者心理學來說,對于同樣的產品肯定更加傾向于購買活動的簡單化,即盡量減少中間環節。
(三)網絡營銷的利與弊。
一方面,與傳統營銷模式相比,網絡營銷的有利之處主要表現在:
第一,對于企業來說降低了成本。網絡營銷不需要和傳統營銷那樣裝修很好的實體店,有時只需要一些簡單裝修的場所即可,就房租這方面來說就少了好多,所以就目前的趨勢來說,網絡營銷越來越受到一些小企業的青睞。
第二,對于企業來說所接觸到的顧客來源更加廣泛。由于互聯網的普及,通過網絡營銷,即使一些偏遠地區的消費者也能夠購買自己的產品,這和傳統營銷相比往往是達不到的,消費者的覆蓋面越廣,那么營銷者的買賣機會就增加,這對于營銷者來說是一個絕好的營銷模式。
第三,對于消費者來說商品的可供選擇類型更加豐富。由于現實出行限制,當消費者在一些實體店進行消費時,往往無法找到適合自己的商品,只能退而求其次。而通過網絡營銷,消費者各異購買各種類型商品,可以通過條件檢索,找到自己所喜歡的商品,從而增加消費活動的幸福指數。
第四,對于消費者來說不會購買到漫天要價的商品,因為網絡上可以查到即時信息,通過一些店鋪商品信息價格對比,消費者可以據此判斷出某個商品的市場價格,從而能夠避免傳統營銷活動中被老板胡亂要價的現象。
第五,對于消費者來說,購買效率更高。從事過網購活動的人都知道,對于自己喜歡的商品,通過和商家聯系確定購買后,只需通過一些簡便的支付方式就可以享受到送貨上門的服務,這樣一來,對于那些工作比較忙的人來說,就能夠達到購物和工作兩不耽誤的現象,充分利用時間。
第六,網絡營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護消費者的權益。例如,在收到的商品與網絡上的商品不符,消費者可以申請替換或者退款等服務,這樣一來就可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另一方面,網絡營銷存在一些弊端值得我們注意,特別是一些非法的營銷方式,主要表現在:
第一,非法網絡營銷。有一些不法分子,借助網絡營銷這一工具在網絡上出售一些荼毒精神的商品,那么對于一些認知度不強的消費者來說一旦購買商品之后就會產生一些不良影響。而且,有些人在網絡上售出的商品與消費者實際購買到的商品根本不是一種商品,而且現在互聯網法律還不健全,有些消費者即使吃了啞巴虧也無處申訴,這樣只能致使這種不法風氣愈演愈烈。
第二,網絡營銷模式的信任度問題。由于買賣雙方不能面對面的交易,可能對于一些已經習慣于傳統營銷模式的消費者來說,不敢輕易接觸這種營銷模式,特別是如果剛剛接觸就碰到一些非法營銷的話,會導致消費這對于網絡營銷信任度降低,甚至于排斥這種營銷模式,不利于消費市場的發展。
第三,網絡營銷風險。現在互聯網的普及程度還有待加強,消費者在進行網購時,需要通過一些支付手段,如支付寶,網銀等,萬一操作不當就有可能會被人盜用,導致財產損失。所以消費者在線進行網絡購物時一定要按照提示在進行交易完成后及時退出賬號,以防止有人盜用。
第四,產權界定不明顯。筆者在此進行例證,比如網絡上有些要進行論文寫作等,一旦交易完成,商品出售者就直接在網絡上抄襲他人作品,這種行為就會使得原作者的權利受到損失,而且很難查詢始作俑者。還有,有一些商家在出售商品時商品圖片直接從別的商家那邊復制,導致商品失實。
第五,價格導致的商品質量問題。在網絡上無法通過競價產生太多利潤,于是一些商家出于利益最大化考慮,就只有在商品質量上動手腳,那么就會導致商品質量問題,雖然商品價格比較低廉,但如果購買到的商品質量不好,對于消費者來說,就無法達到效用最大化,那么這種交易活動就是失敗的。
三、對策和建議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了解到,網絡營銷雖然能夠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便利,但是同時也有可能會給我們帶來各種問題。那么如何正確的規避這些問題則顯得至關重要,筆者根據自己的分析和思考,得出以下幾個建議供大家參考:
首先,我們應該在進行網絡營銷活動時先做好相關知識學習。我們要懂得一些互聯網的基本常識,要在掌握互聯網基本法律的基礎上從事互聯網交易,理性的辨別非法營銷活動,在遇到非法營銷時及時與工作人員聯系,從而能夠減少非法營銷活動。
其次,理性看待網絡營銷,不要片面的認為網絡上的信息不可信,否定網絡營銷這種高效的營銷模式。我們在對一件事物做出判斷的同時要有理有據,只有我們不斷深入接觸互聯網購物才能夠對它更加理性的看待,一種交易活動的進行是在買賣雙方相互信任的基礎上進行的,只有彼此信任才能夠完成交易。因為,我們要增強信任感,只有這樣網絡營銷才能夠更加迅速的發展,消費市場才能更加繁榮。
再次,提防網絡營銷風險。在此筆者主要是以網購支付問題方面的問題展開討論,就這方面而言,正如上面論述的那般,要盡量避免在公共場合使用支付工具,即使不可避免要使用的時候,也必須保證賬號的及時退出,以避免有人冒用賬號,從而造成不必要的財產損失,要注意各種安全措施的使用。
另外,互聯網相關的法律規章必須及時完善。只有通過法律的強制力,才能夠給那些通過非法營銷的人員一定程度的懲罰。法律的強制力必不可少,同時如果能夠界定產權歸屬,那么一些商品信息就不會被另外一些人非法亂用,造成商品信息混亂。一旦出現那種非法活動,一經發現有關部門就有法可依,及時處理相關人員,這樣一來有助于良好的網購環境的形成。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商品。針對目前市場上存在一些商家為了提高利潤銷售給消費者質量不過關的現象,網絡營銷模式中應該加強對于這種現象的監管,一旦有消費者投訴,就應該立即有相關人員進行調查取證,一經查實,就將商家的信息在網絡上公布,只有這種通過社會監管的方式才能夠產生更大的威懾力。因為在網上從事營銷活動的話,信譽最重要,一旦被消費者評價的信譽度很低的話,那么該商家的市場份額會越來越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殺雞儆猴的效果。
四、結語
通過上述的分析可知,網絡營銷模式正在快速成長,在某些方面還不成熟,正是由于發展不成熟,所以會有一些弊端,當然我們也要看到這種模式的好處,隨著微博,微信以及相關網絡手段的發展,相信網絡營銷在不久的將來會更加深入人心。筆者在此建議讀者切忌因噎廢食,以后網絡營銷一定能夠獨當一面,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揚長避短,我們應該享受高科技發展所帶來的成果。
參考文獻:
[1]李沖,郭沛明,張文杰.淺析網絡營銷[J].經濟師,2005,(10).
[2]羅時萬,范樹青.企業網絡營銷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企業經濟,2005,(07).
[3]芮廷先編著.網上商店與營銷策略[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4]劉滿鳳,黎志成.網絡營銷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1,(08).
[5]郜翔.網絡營銷理論基礎的探析[J].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02).
1 豐富了教育教學途徑
我們教室的每臺超大彩電既是電腦的另一個顯示屏,又相互聯通校園網和互聯網。為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我們想方設法挖掘這些設備的潛在功能,服務于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
1.1 豐富學生文化生活,利用中午的休息時間,播放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卡通英語教學VCD,一方面豐富了學生單調的學習生活,另一方面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一些簡單的英語會話,培養了學生英語口語能力,也培養了學生對英語的興趣。也可播放兒童喜聞樂見的音樂節目或動畫節目,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特別是當在教學活動中,碰到疑難問題時,師生共同利用網絡工具尋求解決,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1.2 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內容,有了多媒體,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內容,有選擇地播放一些有教育意義的影視片。
2 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手段
2.1 改變了教師的備課方式。“班班通”的實施,促使教師“換筆”,從原來的手寫走向鍵盤輸入,從純本文方式實現超文本方式。更重要的是實現了教師備課資源的共享。教師可以通過學校的電子備課系統進行備課,進行課件的設計和制作,當然也可以在自己的家中進行備課和制作課件,在局域網內通過網上鄰居上傳下載信息。在家中,將自己的教案、課件等直接上傳到學校網站的交流論壇欄目,一方面供自己調用,還可供互聯網上的其他同仁共享。更直接更快捷的方式是通過搜索引擎,直接從互聯網上檢索自己教育教學上所需要的教案、課件或論文等各種有用資源,再進一步加工整理,為我所用。
2.2 改變了教師的上課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應用于課堂教學,可以使教學活動集文字、圖像、動畫等信息功能于一體,圖像清晰,動態感強,信息量大,能最大限度地調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課堂教學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通過這一手段有效地突破重點、難點,從而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利用配套的多媒體輔助教學軟件進行教學,可以全方位地調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內在潛力,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同時優化教學過程,幫助拓寬加厚學生的認知基礎,并形成遷移、創造和實踐能力。對于教學中出現重點難點時,更可利用課件形象、直觀的效果,展示教學重點難點;通過畫面展示達到以往教學難以達到的效果,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提供了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如學生答題后,教師點擊按鈕,大屏幕會出現各種鼓勵性的語言或動作,若學生答錯了,電腦還會出現“你準行,請再試一試”,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信心倍增。
相對于英語等其他學科的慕課來說,中文慕課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然而,中文慕課發展的意義卻更為深遠。“如何利用慕課這種新興教學形式傳播中華文化,提升國家軟實力,是我們所面臨的一個新課題。”[1]在這樣的背景下,與中國傳統文化緊密相關的中國古代文學課程勢必要朝這種可以促進教學發展、提升教學質量的嶄新模式邁進。目前,在高校共建的中文慕課平臺“好大學在線”上,國內一些知名院校已經上線了包括唐宋詩詞人文解讀、中醫藥與中華傳統文化等幾十門課程。這些精致而生動的課程對中國傳統文化在世界的傳播與影響無疑起到了推動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中文慕課承擔著提升國家軟實力的使命外,還肩負著教書育人的本色職責。傳統學科與互聯網的結合,開啟了學生全新的學習模式。黑龍江大學在此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嘗試。該校自主開發了《論語》人生課堂、《菜根譚》與職場智慧兩門國學慕課。通過優課聯盟平臺上線推廣,面向全國89所高校開放,可供萬人在線觀看學習。在充分利用網絡優勢的基礎上,將慕課融入教學體系當中,探索全新的學習模式。這種學習模式勢必對中國古代文學的教與學產生各種影響。1、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1)課程具有吸引力。在課程設置上既注重經典性,又注重新穎性。慕課選取的課程不僅是中國古代文學中具有代表性的,如被視為圣人之學、載道之學《論語》,而且課程環節更為生動,如“孔子是個威猛的男人”、“老夫少妻惹爭議”。將光芒萬丈的孔子還原為生活中的面目,出現在學生眼前的孔子,不再是嚴肅如定義般的陳述——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而是生動可感的具體形象——他的身高、他的樣貌、他的出身,依據史實娓娓道來。這樣的國學慕課自然而然地吸引了學生關注的目光,拉近了學生與中國古代文學課程的距離。(2)課程具有現實性。課程設置更加注重現實性、針對性。中國古代典籍對習慣于“讀屏”的當代大學生來說,既艱澀難懂,又與現實生活關系疏離。為打破學生這種敬畏有余、興趣不足的學習狀態,中文慕課課程的設置更加注重現實性。如國學慕課《論語》人生課堂,將《論語》的真知灼見融入現實人生,以古今相關文獻加以印證,結合經典與經驗,還原一個真實又豐富的孔子,使孔子的智慧成為人生路上的最佳指引。而《菜根譚》與職場智慧,則將中國傳統文學與職場行為理論相結合,用古典文學來講解職場行為,以此指引職場人士成功發展。中文慕課在教學內容上不僅融入了當前學術研究的前沿理論,還能兼顧現實的需要。這樣具有吸引力和現實針對性的課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國學的興趣和熱情,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中國古代文學課程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只有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中國古代文學課程,才能真正掌握古代文學中豐富的知識,才能領略到古代文學中蘊含的思想。而這些正是學生寫出合格中國古代文學本科畢業論文的前提條件。2、增強了師生互動的有效性“慕課,則是一種‘理想課堂’的重現,觀看視頻的人,都能夠有真正參與到課堂當中的感覺,感受到的是大師正在給他個人上課。”[2]慕課將傳統的教學與互聯網結合起來。通過互聯網,教師和學生可以更好地進行互動。如國學慕課課程按知識點劃分節次,單節慕課時間在10-20分鐘內,設置了后臺互動系統,師生可在線上實時交流,打破時間、空間限制。這種不受時空限制的互動,便于師生溝通,有效性更強。學生可就某個知識點與老師和“線上同學”不斷探討交流、加深理解,更為全面深入地理解所學內容。而這種更深層次地學習與交流,有助于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會提問、不會思考的學生,寫不出有創新性的論文。這種能力無疑是學生寫出合格中國古代文學本科畢業論文的必要條件。
(二)中文慕課促進教學方式的轉變
中文慕課依托互聯網的優勢,打破了院系間和校際間的阻隔。不僅不同院系、不同高校的學生可以自主學習,不同院系、不同高校的教師也可以互相學習借鑒。不但學生與教師有了交流的平臺,而且教師間也有了不斷提升自我的平臺。同一院系的教師之間經常性地進行學術交流,共享科研心得,以促進本校教師科研水平上的整體提高。更高水平的教師才能指導出更高水平的畢業論文,這是毋庸置疑的。同時,教師還應自覺地利用學校日漸豐富的慕課資源,進一步開拓自身的學術視野。中文慕課的勃興,為新建本科院校和偏遠地區本科院校的中國古代文學教師提供可參照學習的范本。不僅可以學習到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而且接觸到科研領域的新動態、新觀點。在高度信息化的時代,古代文學教師不僅應該具有系統的專業理論知識,而且應該具有科研能力和科研理念。如同學生知識的積累離不開教師的傳授一樣,學生科研意識的培養也離不開教師的引導。作為一名高校教師,自身必須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一方面,只有教師關注學術發展動態,才能為提供有價值的選題;另一方面,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正如梅貽琦先生所言:“大學者,非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3]教師只有在日常教學中不斷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開拓學生的學術視野,才不至于使學生在最后的畢業論文創作中束手無策。教師只有打破固有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真正做到教研合一,才能為學生創作出合格的畢業論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中文慕課對提高中國古代文學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消極影響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這種學習模式或將成為學生學習的一種常態模式。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助于教師的共同進步。那么,中文慕課會反客為主地成為中國古代文學教學的主體、成為影響學生畢業論文質量的主要因素嗎?正確認識中文慕課的利與弊,才能真正實現中文慕課在教育、教學中的價值。
(一)弱化一線中文教師的存在感
慕課,是科技發展的產物。中文慕課,是科技與人文融合的產物。這種融合中,盡管科技是強勢的一方,畢竟中文慕課需要互聯網、視頻技術的支持來實現,但是我們卻無法否認人文的核心地位。莫言在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典禮上說:文學和科學相比,的確沒什么用處,但文學最大的用處,也許就是它沒有用處。教育也如此,所謂的分數、學歷、甚至知識都不是教育本質,教育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我們推廣中文慕課的意義亦是如此,以科技為手段用中文的深邃喚醒靈魂的共鳴,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最終在教師的引導下領略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并成為這一優秀文化的繼承者和發揚者。要注意的是,承擔著喚醒另一個靈魂之責任的靈魂,不是中文慕課中的主講人,而是現實課堂上的中文教師。慕課是互聯網上既定的精彩,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課堂是日復一日卻不可重復的激情宣講,這才是積淀學生文學素養的主場。陳平原先生說:“我特別擔心慕課風行的結果,使得第一線的語文教師偷懶或喪失信心,自覺地降格為某名校名師的助教。別的課我不懂,但深知語文課不能對著空氣講,“現場感”很重要,必須盯著學生們的眼睛,時刻與之交流與對話,這課才能講好。”[4]在我們推廣中文慕課的同時,必須充分肯定古代文學教師在教學中主導地位,而不能有意無意地弱化其存在感。一個失去了存在價值的教師,如何能完成教學任務、如何能有效指導學生的畢業論文寫作。
隨著電腦多媒體技術的普及與發展,網絡成為社會構成、交流、聯絡的重要渠道,在日趨激烈的商業競爭環境中,實體店相繼開拓出了新的市場渠道,即網絡營銷市場,網絡營銷市場的出現和發展完全更新了傳統市場營銷理論和貨物交換的概念與方式,企業營銷模式和管理策略也發生了相應的調整,在服裝銷售渠道的建設中,有得力運用網絡資源而業績輝煌的成功成就者,也有未把握好網絡銷售要領而功虧一簣的商家,所以作為服裝行業要想運用好網絡市場營銷,必須對服裝網絡營銷市場做深入的研究、對服裝網絡營銷策略做詳盡的分析、對服裝網絡營銷市場的發展方向及動態做明確的了解,方是做好服裝網絡營銷的基礎,才可真正提高企業行業的競爭優勢,使其真正成為商業市場中的一大戰略利器。
一、服裝網絡營銷的發展現狀
網絡營銷,即買賣雙方利用簡單、快捷、低成本的電子通訊方式,買賣雙方通過不見面地進行各種商貿活動。身處網絡時代、高科技發展的今天,網絡營銷已經形成對傳統營銷模式強有力的沖擊。
隨著國際間的大融合,各國聯系越來越緊密,中國商家也抓住了巨大的網絡市場。網絡營銷相關崗位的需求與日俱增。近幾年,由于網絡在中國普及率的提高,中國物流業的蓬勃發展,中國服裝網絡營銷市場逐步發展壯大,從企業來談:大、中、小企業都在網絡市場上占有相應份額;從個人來談:網絡市場的發展也創造了個體服裝業主的商業渠道,同時演變了一種新的網絡銷售形勢,即代購。
然而,從長遠角度來看,網絡銷售市場必定能走得更高,因為,互聯網,超越了國界和地區的限制,使得整個世界的經濟商業活動都緊緊聯系在一起。信息、貨幣、商品和服務的快速流動,大大的促進了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所以利用好網絡能為服裝的銷售帶來更大的商機和市場前景。
二、服裝網絡營銷市場的構架與基本特征
(一)網絡營銷市場的基本特征。
信用性:網絡營銷不比傳統營銷,進行的是面對面的交換方式,所以對其信用性上就有相當的要求,在此基礎上除了買賣雙方的誠信度意外,更需要一個第三方作為保障支撐,由此就演變出淘寶的一套支付手段和方式。
公平性:在網絡營銷中,所有的企業都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公平性只是意味給不同的公司、個人提供平等的競爭機會,并不意味著財富分配上的平等。
模糊性:由于互聯網使許多人們習以為常的邊界變得模糊。其中,最顯著的是企業邊界的模糊、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模糊、產品和服務的模糊。
復雜性:由于網絡營銷的模糊性,使經濟活動變得撲朔迷離,難以分辨。
多重性:在網絡營銷中,一項交易往往涉及到多重買賣關系。
(二)服裝市場的特征。
多樣性:不同類型的消費者對服裝的品位、款式、風格等需求也各不相同。
層次性:消費者的購買力和購買欲望受經濟條件、生活環境等條件的制約,服裝消費者的現實需求在產品層次上有明顯的差別,服裝企業要 根據服裝產品的品牌、質量和流行態勢、市場壽命等制定出多個段位的價格,以此滿足不同的消費人群。
易變性:服裝消費者的需求具有周期性和可變性特點,隨著消費者收入的提高、地位的改變都會促使消費者調整需求結構,消費層次會隨之而發生變化,自然環境、氣候條件的變化也使服裝市場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發生變化。
三、服裝網絡市場的利弊分析
(一)服裝網絡市場的優勢
服裝網絡營銷由于依靠互聯網為中間依托,無需店面支持,免除了店面租金等各方面成本,實現了產品直銷功能,幫助企業減輕庫存壓力,降低其經營成本。
國際互聯網由于其覆蓋全球的特性,企業和商家可進入任一國市場,在服裝業的發展上,商家也能更好的掌握國際服裝市場及國際總體大的流行趨勢,為中國服裝行業注入了新生力量,更有力的推動了中國的服裝外貿業的發展,網絡營銷為中國的服裝企業鋪定了一條通向國際市場和綠色通道的路。
服裝網絡營銷相對傳統市場營銷模式來看,在服裝商品的信息傳播上速度快、范圍廣、無時間地域限制、無時間版面約束、內容詳盡、多媒體傳送、形象生動、雙向交流等諸多特點,降低了企業營銷信息的傳播成本。
(二)網絡服裝市場的劣勢。
信譽問題。由于網絡市場是在虛擬世界作為銷售依托,所以在網絡購物中最重要的就是信譽問題,購買者所擔憂的問題包括商家所提供的商品信息、商品質量保障、商品售后服務甚至是錢貨交換問題等。
安全問題。在網絡購物過程中,消費者擔心信用卡被盜,轉賬過程中資金的安全問題等,這些顧慮都為網絡營銷蒙上了一層陰影。
顧客辨別商品的實物性較難,在網絡市場中由于顧客都是隔著屏幕進行的服裝選擇,所以對服裝的質感、大小、面料構成、色彩等都無法最直觀的辨認,所以這就對網絡商品的商品描述性要求極高。
然而物理是一門“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與生活實際聯系很密切的課程.家庭、學校、社區都有大量學生感興趣的物理問題,物理課程資源的開發若能緊密結合學生身邊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關心身邊的物理現象,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待自然界中豐富多彩的現象,使學生真切地感到物理在生活及社會的各個領域里的廣泛應用.教師上課時若能巧妙地將與學生生活聯系密切的素材用于教學,引導學生關注周圍的生活.這既能增加學生對物理課的親切感,又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物理教師應有強烈的開發和有效利用物理社會化課程資源的意識,進一步提高物理教育質量和學生的科學素養.本文就如何將物理社會化課程資源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略作一些粗淺的探討.
1 “就地取材”善用社會化課程資源,優化物理教學內容
“就地取材”可使物理的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重視與實際生活、生產科技和社會的聯系是物理學的一個重要的特點.因此,在教學中選取的教學事例時應盡可能廣泛地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體現STS的思想,把家庭、旅途、游樂場、運動場等場所中的學生熟知的物理現象、現代科技、人文科學融合在物理概念、規律的學習和實驗的設計中.這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強化學生的實踐意識,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能拓寬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價值觀,增強社會責任感.[HJ1.35mm]
但在選擇事例時,并不是所有事例都會有預期的效果,在事例的挖掘、收集、和選擇上不僅要選擇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實踐性事例,還應注意選國外的,不如選國內的;選外地的,不如選本地的;選歷史的,不如選現在的.如
在上力的合成與分解分析時可以用日常生活中實例.如:課前直接演示如圖1在釘完衣服的扣子后要在扣子與衣服之間繞幾圈線,將線集成一束,這樣做比較牢固,為什么?上課時可用幾根細線綁著學生用的大字典演示分力、合力及兩者關系.
上日光燈的原理時可以直接利用教室里的日光燈進行講解,而不用示教板.學生既好奇又親切更有興趣.
用玩具汽車在教室里演示離心現象分析生活和生產中的雨天或雪天時,有一些車速較快的自行車或摩托車為什么在轉彎的地方會莫名其妙地摔到?
上完動能定理后可拿把如圖2的傘讓學生解釋:圖2是一種雨傘的骨架示意圖,A、B為兩個滑動軸套,它們之間有一個彈簧P.細鋼桿AC與CD在C點連接在一起,A、B、C三處可看到鉸鏈連接,這種傘一旦關閉,一按開關便能自動張開,為什么?
2 “親身體驗”社會化課程資源,優化物理教學方式
“親身體驗”社會化的課程資源使物理的教學方式更貼近學生社會生活,更切實際.學生通過物理知識的學習,了解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和思想,認識物理學對技術、經濟、社會的影響.因此物理教學不應局限于課堂教學和書本知識的教學,而應通過多種形式與課內外、校內外的活動緊密結合,讓學生更廣泛接觸生活和社會.若能巧妙地利用社會化的課程資源,它將促進學生逐步形成自主參與、開放、靈活的學習方式.筆者通過五方面讓學生“親身體驗”社會化課程資源在物理教學中的妙用.
2.1 感受: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感性的體驗.
掛圖、幻燈片、投影片、錄像帶、視聽光盤、多媒體軟件等都是常用的社會化課程資源,這些資源有利于創設形象生動的物理情景,豐富物理教學的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用一些學生耳聞目睹的娛樂游戲、運動、生活等的圖片引入到概念、規律的講解中.如:上“能量”時用蕩秋千、玩彈弓、踢足球、點生日蠟燭等許多圖片引入能量的概念,使學生覺得親切生動、在輕松的氣氛中領會其中的物理概念和規律.
運用多媒體與互聯網實現資源共享.如:上“天體運動”,先讓學生觀看有關人造地球衛星、航天飛機、空間站的錄像片,再結合電視中有關火箭發射、航天等有關的新聞資料和“王亞平”的太空授課實錄,播放與教材知識相關的有關片段,然后播放衛星發射和回地球的全程模擬動畫.這既降低知識點的難度,又使學生更直接的、感性的理解衛星的發射、運行完全失重等較難掌握的知識點.
通過各種活動讓學生體驗物理現象.如:上“失重和超重”時可以讓學生乘坐電梯、站在體重計上做下蹲和起立的動作、到游樂場乘坐過山車等了解和體驗失重和超重.
2.2 解釋:學生通過查找資料并對其進行解釋,能增進學生對物理學與生活聯系的理解.
通過查找資料了解并討論新科技和物理學對人類進步的意義.如:航天技術對科學發展和人類進步上的重大意義及我國在航天技術上的成就.太陽能發電、低碳生活的意義等.
通過查找資料和研究物理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如:收集和研究盥洗室、廚房、游樂場等場所中的物理知識;日常用品中的如:熱水瓶與熱學、自行車等的物理知識并撰寫小論文.
用所學的物理知識解釋你身邊的物理現象.當教室里的吊扇(或空調)打開時可以讓學生仔細觀察并體會吊扇(或空調)工作時的情況.說出并解釋吊扇(或空調)在工作時遵循哪些物理規律?
2.3 調查:使學生真切地看到物理學在生活、生產、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調查日常生活和生產中利用靜摩擦的事例.如:如圖3,尼龍搭口整體不容易拉開,若從邊緣逐漸分離就能拉開為什么?車站、飛機場中運送行李的傳送帶如何利用摩擦力輸送物品.
調查傳感器在家用電器中的應用.
上傳感器時可讓學生收集家用電器如電視機、電冰箱、空調等說明書或上網查閱傳感器在這些用電器中的運用.小區樓道中節能開關的傳感器的應用.
2.4 設計:增強學生把物理學知識創造性地應用于生活、生產和社會實踐的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設計實驗:鼓勵學生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廉價的器具和廢棄的材料制作簡易的實驗儀器,這些儀器既簡便、直觀,又能解決儀器的短缺彌補實驗經費的不足,豐富實驗教學資源;又有利于學生動手,發展學生的實驗技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增強學生節約和環保意識.如可用廢棄的拉桿天線、可樂瓶、易拉罐、飲料瓶、吸管、電視機、玩具等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來做物理實驗.如:(1)廢品再利用如:①廢棄的拉桿天線可以做:磁場對電流的作用的實驗;壓縮氣體做功的實驗;運動物體受到法向的力作用而作曲線運動;“速度分解模型”的實驗.②可樂瓶、易拉罐、礦泉水瓶等可以做很多有趣的實驗:自由落體運動和豎直上拋運動中的完全失重現象;反沖運動;水流星;靜電除塵;音叉共鳴等.(2)利用玩具如:牛頓“秋千”、碰碰球等可以做碰撞實驗.(3)利用家用電器如:電視機可以做許多有趣的實驗:電荷之間的作用;電子的掃描和視覺暫留;電子的掃描的周期等.(4)利用新穎材料如:激光筆做奇妙的反射、衍射、干涉等.
設計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如:如圖4騎自行車時,如果停止用力蹬踏板,由于地面阻力,自行車在水平路面上前進一段路程后就會停止運動,你能設計出幾個測量自行車在一段路程中所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的實驗方案?
創造發明的設計.如:利用電磁感應原理和慣性原理制作的小發電機.
2.5 論述:使學生能從理論上認清物理學與社會的互動作用.
論述物理定律對人類的作用.如:通過萬有引力發現未知天體的事實,說明科學定律對人類認識世界的作用.
運用哲學的觀點正確認清新科技帶給人類的利和弊.如:評價電磁波為人類帶來的好處和電磁波的污染問題;核能源的利用的利與弊.
3 “多渠道、多手段”運用社會化課程資源,優化物理教學的組織形式
“多渠道、多手段”運用社會化課程資源使物理教學在組織形式多樣化,更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時時處處感到物理的存在.
3.1 運用媒體,拓寬學生的視野
公共媒體如:廣播、電視、報紙、科學期刊中的新聞版、體育版、娛樂版的科技信息是直觀和重要的社會化課程資源,教師指導學生學會收集并運用公共媒體把它們中的某些與物理有關的事例收納進來與物理知識融為一體.促使學生主動地通過這些渠道豐富自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開闊視野,成為社會化課[HJ]程資源的建設者.如:中央電視臺中的科技頻道有許多與物理有關的節目:我愛發明、科技之光等;軍事頻道中有許多飛機、武器等介紹;新聞頻道中有許多國內外科技的新成果、新成就的報道及一些生活中與物理相關的許多事情的報道如交通事故、火災等.教師應指導學生將相關節目錄制下來,后根據不同的知識類型和水平層次在學校、年級或班級進行播放,豐富學生的科技視野.
互聯網既是現代生活不可缺少的信息傳播媒體,也是一種重要的傳遞教育信息和認知的工具.互聯網上的科學教學網站既可用于支持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又使課堂教學更具個性、交互性、信息資源的豐富性和時空不限性.教師和學生若能熟練運用互聯網這種社會化的資源,將促使物理教學向更優化的方向發展.因此教師應及時地從這些地方收集有關的社會化課程資源信息,豐富物理教學的內容.如:航天發射、核電站、納米技術、環境保護等;同時教師應向學生介紹與科學教育相關的網站,教會學生從網上獲取科學、技術方面的知識和信息,提高學生運用社會化課程資源的能力.
3.2 廣泛發動、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各種運用物理知識和物理原理的活動
學生既是物理教學的主體,又是一種能動的社會化的課程資源,他能對物理社會化課程資源加以理解和體驗.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他既是社會化課程資源利用者又是開發者.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抓住時機,因勢利導,創設物理情景,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有所發展,有所發現,有所創造,充分發揮學生在社會化課程資源開發中的能動作用.這既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驗探究能力,又能開發和積累更多的新的社會化課程資源.[BP)]
3.2.1 組織學生“實地考察”
科技館、博物館等場館和工廠等集中了許多有用的大、中型科學教育的器材,充分挖掘與高中物理知識相關的社會化課程資源,利用這些科技教育資源,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參觀學習,這種感受和體驗是課堂教學所不能替代的.如:上“交流電”前筆者帶學生去參觀了本地的桐柏電站和城東發電廠,使學生對交流電的產生和遠距離輸電有一個感性的、直觀的認識.
3.2.2 舉辦物理講座和學術報告會
不定期開展物理講座,如《科學家的故事》、《電子技術的發展》、《創新發明》等偉大科學家的故事、物理學發展史,闡述物理的重要作用及物理教育與人文素養的關系等,這既提高了學生科學素養,又培養了學生對社會的責任心與使命感,更有助于他們樹立高尚的科學道德.
3.2.3 開展趣味性、實用性、多樣性的物理小活動
不定期將一些趣味性、實用性強的物理小活動,如:物理游戲、物理模型制作、物理調查研究、物理板報、物理競賽、物理辯論等有機的穿插到平時的教學中,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活動中受到熏陶、磨練.
聽力小提示:文章為現場采訪,被訪者語句停頓較多,為方便閱讀,內文已將多余停頓省略;并且被訪者的部分語句表述不完整,建議用作聽力練習,不建議精讀。
“Right this way, son,” says a P.T. Barnum-esque注1 man, who greets you at the door. “Right here in this corner I am 1)débuting the librarian of the future, Marion 2000. Go ahead and ask her
anything. Any book, any document, any article, she’ll get it for ya注2.”
So now, back to the present.
Host: So now, here’s the question. Do you mean to tell me that Marion 2000 is a bad thing? Well, Nicholas Carr seems to be saying just that, because the super-librarian does exist, only she’s not called Marion, she’s
called Google, and in the latest issue of The Atlantic magazine, Nicholas Carr asks this question: is Google making us stupid?
Hello, Nicholas. I’m glad you’re here rather than just having me 2)reference you and then not be here to defend yourself. So what do you mean? What do you mean “is Google making us stupid”? How could it be making us stupid?
Carr: Well, on the one hand, as you pointed out, Google and the Internet allow us to get all sorts of information very, very quickly. At the same time, I sense that they’re 3)imposing on us and I…and I sense this from my own experience a new way of thinking that’s very much 4)molded to the way we gather information online, which is to jump around very, very quickly, scan a lot of things, and not spend, really, any time concentrating in-depth on one subject or 5)contemplating one subject the way we used to do when we would, for instance, read books. So it’s…I sense imposing on us a kind of new way of thinking, and we gain a lot, but we may be losing something as well.
Host: Right, but, I guess, to grab us with a headline, it’s not “is Google imposing a new line of thinking,” It’s “making us stupid.” So it seems to be emphasizing the negatives there. Now, do you mean Google or the whole internet? Are you really do talk about Google.
Carr: Well, I mean the whole Internet, but Google plays such an important role today, and really is, when it comes to the way we find information and 6)traverse the Net, is really the 7)dominant player out there. And so I use Google as an example and as kind of a symbol of this new, what I call “intellectual 8)ethic” that is emerging and kind of governing the Net as a[n] information resource.
Host: How’s it different from the really well talked-about 9)notion of just shorter…shortening 10)attention spans?
Carr: I think that’s part of it, but, really, the way we gather information itself is by jumping around. And that is something that’s promoted not only by the tools, the technological tools of the Net, but by the economic and commercial interests of Google and other companies, who want us to jump around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see as many pages and see as many advertisements. And what happens is and I think this is true of new media or new intellectual technologies throughout history is it begins to shape the way we think and it makes it harder when we’re offline even to, for instance, concentrate on long pieces of 11)prose. It was my own experience in having difficulty with reading books, something that used to come very natural to me, that really was the 12)spur to write the article.
Host: But someone 30 years ago, if they were doing a research paper on Genghis Kahn and the Golden
Horde注3, wouldn’t they 13)skim the information that was returned? There‘d probably have be[en] a more 14)primitive search engine. It might be the Reader’s Guide to Periodical Literature or card catalogues. But you’re telling me back then they’d be reading the whole book? They’d just be reading long, long articles at a time? They’d be using it and trying to use the functionality,
like, it’s just that Google’s gotten more functional, no?
Carr: It’s as our brains adapt to this method of gathering information, and as a method of gathering information, I admit it’s extremely useful, and that’s why I use it so much but as our brains adapt to this, and again, this is something that happens when there are new media that we become 15)reliant on, our brains begin to work along the terms of that medium. You know, skimming begins to take over and displace any other mode of taking in information.
Reading, for instance, is not a genetic 16)trait built into the human brain. It’s something we have to learn. We have to literally kind of program the 17)neural circuits in our minds when we’re children and throughout our lives to do that…to accomplish that task. And any kind of information medium, any media that we use to gather information to read or whatever, our brains are very adaptable and very 18)malleable and the circuits will adapt to that new medium. And, for instance, you know, one thing I talk about in the article is that 19)neurological studies show that people who use 20)ideograms for reading, like the Chinese, have very different neural patterns inside their brain than people who use the alphabet to read. And in a similar way we can assume that reading information, taking in information online is gonna reshape literally those neural circuits from the way they were laid out when we take in information from the printed page, for instance. So, yeah, I mean, at a biological level, I think it will change and is changing our brains.
“這邊請,孩子,”一位個馬戲團老板似的人在大門歡迎你。“就在這個角落,我為大家隆重介紹未來的圖書管理員――瑪麗安2000。盡管問她任何問題――任何書籍、文件或者文章,她都會為你找到。”
現在,讓我們回到現實。
主持:現在,問題是這樣的――你想跟我說瑪麗安2000不好嗎?尼古拉斯?卡爾似乎就是這么認為的。因為這樣一個超級圖書管理員確實存在,只是她不叫瑪麗安,她的名字叫“谷歌”。而就在最新一期的《大西洋月刊》上,尼古拉斯?卡爾提出了這么一個問題:谷歌使我們變笨了嗎?
尼古拉斯,你好。真高興你能來到這兒,而不只是讓我提及一下,不讓你為自己辯護。那么,你是什么意思呢?你為什么說“谷歌使我們變笨了”?它怎么會讓我們變笨呢?
卡爾:一方面,就像你所說的,谷歌和互聯網讓我們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獲得各種各樣的信息。與此同時,我也從個人經驗中體會到,它們會將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強加給我們――這種思維方式形成自我們在線收集信息的方式,那就是快速地到處亂撞,在一大堆東西中尋找需要的信息,而不再花時間專注于某一課題的深度研究上,也不再像過去――例如看書的時候那樣思考問題。因此它是……我認為它給我們強加了一種新的思維方式,雖然收獲良多,但是我們也許同樣失去了一些
東西。
主持:是的,但是,我猜能抓住我們眼球的標題不是“谷歌給我們強加了新思維嗎”,而是“愚化了我們”。所以它似乎強調了其消極影響。你指的是谷歌還是整個互聯網呢?你真的只是在講谷歌嗎?
卡爾:我指的是整個互聯網,然而如今谷歌扮演著如此重要的角色,事實也的確是這樣。當我們提到搜索信息的方式和在網上沖浪時,它確實占據著主導地位。因此我以谷歌為例,作為我所說的“智力準則”的代表,這種準則正從互聯網上崛起,或多或少以信息源的身份統治著整個網絡。
主持:這與我們常常談到的“縮短了我們的注意廣度”的說法有什么
不同?
卡爾:我認為那是其中一部分影響,但是,說實話,我們收集信息的方式本來就是靠到處碰碰運氣。而這一方式不僅由這種工具……互聯網的這種技術工具所倡導,也受到了谷歌和其他公司的經濟和商業利益推動。這些公司希望我們盡可能多地到處點擊、瀏覽網頁,從而看到盡可能多的廣告。而結果是――我想,歷史上所有新媒介或新智能技術的出現也是如此――那就是它會逐漸影響我們的思維方式,使我們一旦離開網絡,即便想專心閱讀一些長篇文章之類的,也會覺得吃力多了。我自己便有這種閱讀困難的經歷,而閱讀對于我來說曾經是一件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情,這正是我寫這篇文章的初衷。
主持:然而在30年前,如果人們要寫一份關于“成吉思汗和金帳汗軍”的研究論文,他們就不會快速瀏覽一下前人反饋回來的信息嗎?也許以前就有一種更為原始的搜索引擎。它可能是《期刊文學讀者索引》或是一些卡片目錄。但你是說,那個時候他們會把整本書都讀完?他們每次都會看很長很長的文章嗎?他們讀它也就是為了找到其有用的地方,只是,谷歌的功能更強大,不是嗎?
數學分析作為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基礎課,課程已逐步顯示出在培養計算機人才目標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其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改革勢在必行。應通過課程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手段的改革,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合作精神。因此,如何對《數學分析》這門課程的學習方法進行適當改革必將引起各位同學深切關注。強調“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的原則,體現“聯系實際,深化概念,注重應用,重視創新,提高素質”的特色。數學分析是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由于它的抽象性,學生接受都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如何對《數學分析》這門課程的學習方法進行適當改革必將引起各位同學深切關注。
1 數學分析教學中傳統教學方法的利與弊
傳統的教學方法往往是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的灌輸式教學方式,通過做筆記,然后做題,來汲取知識。因此,學習方法的改革應在尊重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體現以計算機為指導,學習為中心的自我改善學習方法理念,充分激發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數學分析課程的內容本身具有應用的廣泛性,可以運用于解決社會生產、生活以及其他學科中的大量實際問題。因此,應該精選現代社會生產、生活以及其他學科中典型的應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例子,把“數學模型”作為數學分析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之一。而通過建立數學模型并求解數學模型以尋找實際問題的答案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利用計算機來處理,即通過編制程序由計算機完成復雜的計算解答任務。
2 數學分析教學中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重要性
在數學分析教學中,適時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學習,利用其圖形、文字、聲音、圖像并茂的特點,創設可視形象的情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使抽象的學習內容具體化、清晰化,可以開拓學生的思路、增強思維靈活性,還可以有效地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并且聯網的計算機,可以利用實事和數學聯系起來,講猜不透,弄不明白的數學題,簡單化,形象化。
2.1多媒體技術將抽象問題具體化、形象化
多媒體課件圖文并茂,突破了筆記本不能空間畫圖的局限性,把多媒體引人到學習數學分析的日常生活之中,能充分凋動學生的學習欲望。以校園網為平臺,建立的網絡教學課件,以及和老師在線答疑,和同學們一起在線交流,突破時間和空間的界限,實現最大程度的資源共享,結合數學分析的理論知識,運用.. Maple、Matlab、Mathematica等軟件來求解實際問題,為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思想方法和計算機科學技術解決實際問題打好基礎。例如借助于Ma tlb軟件模擬現實中較難細致觀察的幾何圖形,在學習中用動畫來模擬復雜函數的圖形、曲線曲面的形成、空間圖形的位置變化。例如繪制三維函數的圖形,只需在講授二重積分部分求曲頂柱體的體積時,可以借助于課件或數學軟件將對曲頂柱體從“分割到求和 ”的過程一步步地細膩、直觀、形象地展現出來,使學生得以更好地理解“微元法”的思想,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2突出學習內容的重點、難點
課堂上,借助多媒體技術,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中的重點與難點以突出的方式展現做成PPt等課件格式。這樣同學們可以借助電腦隨時掌握學習的重點點以及難點。如將定理、重點的概念或關鍵詞、學生初學時難以理解的內容、易出現錯誤的地方等,或配以不同字型、或配以醒目的顏色來突出顯現,由此可達到突出重點、吸引學生注意力、強化學生記憶、增進同學們學習的目的。
2.3有利于開展實驗,培養實踐能力
開展數學實驗是一種推動數學教學進步的重要方式,它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動手機會,讓學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去“做數學”。因此,改革數學課程設置、開設數學實驗課是非常必要的。而多媒體技術恰好可以為學生提供這種做數學實驗的機會。通過多媒體,學生上機自主學習,變單純由教師講授演示為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利用各種軟件親手輸入數據或圖形,對探究性問題進行主動試驗、猜想、推斷,探索和發現新知識,推廣和發展相應結論。在這種做數學實驗的過程中,既能增強學生數學活動的經驗與體驗,使其達到對數學知識的深刻理解,又能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促進其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
3 計算機的特點對學生學習的幫助
3.1首先計算機最現代化最先進的高科技產品;
這是一個知識經濟的時代,信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脹和爆炸,未來的世界是網
絡的世界,要讓我國在這個信息世界中跟上時代的步伐,作為21世紀主力軍的我們,必然要能更快地適應這個高科技的社會,要具有從外界迅速、及時獲取有效科學信息的能力,具有傳播科學
一、引言
交往,是指兩個以上的人為了交流有關認識性與情緒評價性的信息而相互作用的過程。簡言之,人際交往就是在社會生活活動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意見溝通,信息情報交流與相互作用的過程。大學生一般年齡在17-23歲之間,正處于青年期的初、中期,這正是一個人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形成與穩定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大學生渴望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發展時期。
現在網絡正在日益深入大學生的生活,這個由鼠標、鍵盤和導線連成的網絡世界成為大學生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與他人交流的重要渠道,它使大學生豐富了生活、開闊了視野,為其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提供了一片土壤。網絡人際關系成為大學生人際交往的一個重要方面,如何正確認識與使用互聯網對大學生的人際交往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具體分析互聯網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
二、網絡影響著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對象
大學生上網已經相當普遍,網上交流就是大學生上網的一個重要目的。大學生于網絡上的人際交往,由于網絡的超時空特性,便形成了跨時間越地域的交流。這樣的交流,沒有地域和時間的限制,甚至沒有國界,因此網絡大大豐富了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對象。另一方面,我們應該看到能使用網絡交流的人大致是這么一些群體:一是中小學生,這些剛剛接觸電腦的青少年對網絡世界充滿了好奇與幻想,沒有太多的電腦或者網絡知識和人生閱歷,大學生們會覺得中小學生在網絡上瞎胡鬧是那么幼稚可笑,所以很少與中小學生在網絡上交流。二是大學生本身,他們具備一定的電腦與網絡知識,對網絡的各種功能好處有充分的體會。一項調查表明,當遇到有趣的事或煩悶、苦惱的事首先告訴的人是同伴的大學生高達76.6%,據有關調查,大學生本身就是其網絡交流的最主要對象。三是在崗的中青年,他們在工作余暇也會經常在網絡上逗留消遣。這類人有著豐富的工作和生活經驗深深吸引著大學生的注意力。可惜的是,工作之后的人通常會覺得在校大學生也是那么天真幼稚,故不把大學生放在交流的主要人群中。四是待業的青年,這些人部分已經有一定的電腦知識,能領會網絡的一些功能,且其生活經歷也會讓大學生覺得好奇,而待業青年在網絡交流中或消磨時光,或另有各種目的,倒不是很介意對方是幼稚還是成熟,或者還可以感動一下大學生的純潔。因此這類人也會是大學生網絡交往的重要對象。
網絡交流的這些群體,決定了大學生人際交往偏向于這么一些類型:必須是經常使用網絡的青少年和中青年,有一定的電腦和網絡知識,有一定的社會經歷和共同語言。大學生太注重與同學等同齡青年之間的橫向交往,就很容易忽視與教師、家長之間的縱向交往,他們與長輩之間的交流很少,從而形成一道無形的“代溝”。網絡交往在進一步縮小大學生橫向交往的同時,也進一步深化了這種代溝。因為從大學生的交往范圍上看,他們在網上的交往大多只限于一個小范圍的同輩之間的交往,而與成人之間的社會互動相對很少,代際之間的學習、互動明顯不足。所以網絡人際交往不僅減少了大學生與同齡人之間的橫向交往,也削弱了大學生與教師、家長之間的縱向交往,使得原本微弱的縱向交往更加陷入一種困境,久而久之,將不利于我們這個社會的進步。
三、網絡改變了大學生人際交往的方式
大學生相互交往的方式,隨著他們社會交往內容的擴展、范圍的拓寬,從單一向多樣化發展。交往形式多樣,除了書面語言,口頭語言形式,還注重非語言交往形式,例如運用眼神、面部表情、手勢、姿態、聲調、禮物、衣飾等來交流思想情感。但當大學生人際交往的中間環節多了網絡成分,這一切就開始發生了變化。網絡給的只能是在顯示器上顯示的書面語言,沒有非言語的參與,這使得大學生通過網絡來排解心情和進行交往成為“隔靴搔癢”,并不能治本。大學生只是在這樣一種虛擬的環境中,體驗著一種虛擬的情感,使自己沉醉于一種虛擬的滿足中,以屏幕為界來回避直接面對矛盾。然而網絡畢竟是網絡,它是虛擬的現實,就像人不可能像槍戰電影里面那樣幸運,在現實中有時候沒有選擇的余地。網絡可以給你許多選擇,而且不用付出大的代價,然而到處充滿人個性的釋放,也許和現實中的他們一點都不一樣,所以很少有真正的感情交流,只不過是過眼煙云,頃刻即逝。
四、網絡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原則
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并非七拼八湊的,而是依據一定的指導思想,并在一定原則支配下進行的。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是:一是平等尊重原則,二是互利互惠原則,三是信用原則等。但是在以計算機為終端的網絡中,由于匿名性而隱去了身份,許多現實社會中的規范、規則、道德在虛擬的世界中凍結,這樣就給自我控制能力尚且不足的大學生提供了恣意表現自我、放縱自我情感的平臺。據相關調查,42%的大學生并不認為網上撒謊是不道德的,53%的大學生基本同意偶爾在網上說粗話沒有什么大不了,26%的大學生基本同意在網上做什么都可以無所顧忌。大學生使用網絡進行人際交往,這些交往的原則就往往容易被淡忘掉。
1.網上交流使大學生的人際交往顯得平等而欠尊重
大學生在網絡上的交流,平等是存在的,而且非常重要,因為大學生在網上公開、坦白地發表觀點意見,當然會要求平等對話。至于尊重與否就難說了,你不知道我是誰,我喜歡尊重你,或者我高興我心情好的時候尊重一下你,有什么所謂?而我想冒犯你,我不想尊重你,或者我怎么知道你是誰,你值得不值得我的尊重都難說,因為在網絡上交流的雙方,誰也不知道對方是誰,你有你說話的權利,同樣的,我愛說什么愛怎么說,誰也管不著。我們經常可以在聊天室里看到互相漫罵的現象,而且是越罵越起勁,好像這樣能使彼此越高興,這樣談何尊重?
2.網絡對交往中的互利互惠原則的影響
大學生網上交流大多都是抱著一定的目的的,或簡單的傾訴,或有問題求助,或就只是為了消磨無聊的時光。網上交流多半可以讓他們獲得一定的滿足感。只要你說,就會有人聽,傾訴終于不愁是唱獨角戲了,讓人心理得到慰藉;有問題求助的,也會有網友提供建議的,當然到底這些建議合理否,那有待你用實踐去證明,也是可以拭目以待的;消磨時光就更好辦了,因為有許多大學生和你一樣,也想找個人來隨便說說,找點有趣的話題,共同度過這個百無聊賴的時刻。就這么看來,大學生網上交流還真是互利互惠原則的,只不過到底這利有多少,這惠有多少,是要好好思量的。比如有人聽你傾訴,你會想到這個人到底有沒有用心在聽我說話,或者聽半天一點反應都沒有,這樣你會領悟到唱獨角戲的悲涼;有許多人給你建議,那得自己首先判斷篩選一番,這無疑使面對難題的人再加一道難題;消磨時光是最容易不過了,互相順便說說,時間一下子就過去了,原來可能覺得這兩個小時難熬,結果聊聊,一天也就這樣過了,多簡單,不知不覺又過了一天,生命中又少了一天!
3.網絡大大降低了大學生人際交往的信用度
據有關調查,在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中居然有42%的大學生并不認為網上撒謊是不道德的,這說明差不多半數的大學在網上交流都覺得撒謊很正常。許多大學生認為在網絡上交流不必要那么認真,因為你也不知道對方是誰,并認為對方也經常是造假的。網絡上的“美眉”就常常是現實中的“恐龍”。甚至有人利用網絡交流欺騙大學生的感情和財產,比如上面說到的待業青年,這部分人當中就有經常在網絡上伺機行騙大學生的,這些不法青年利用大學生的純真和同情心,欺騙他們的錢財。據報道有一個女大學生上網聊上了一些社會上的網友,她覺得這些人可以和她推心置腹,后來當這些人中有人出現了“困難”,急需錢的時候,這女孩毫不猶豫就把她家里幫她準備的學費借給了人家,結果錢借了出去,她那群“好友”就相繼失蹤了,銷聲匿跡了!她一年的學費就這樣煙消云散了!可憐的她家境也貧寒,一下子更困頓了,這對她來說是多么大的打擊和災難啊!諸如此類事情,在網絡上已經是屢見不鮮了,在網絡上的人際交流信用度是十分令人遺憾的。
可見,網絡使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平等不夠尊重,互利互惠要打折,信用度更是令人寒心了。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原則在網絡面前顯得那么的蒼白無力,以至于讓人懷疑其存在的必要了。
五、結語
網絡以其高速性、自由性、時尚性給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科研帶來利益的同時,由于網絡的虛擬性也給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大學生要正確認識網絡的虛擬性,保持良好的、健康的心態,認真考慮日常的人際交往與網絡之間的關系,不要過分依賴網絡,而忽視身邊存在的現實,否則網絡就會使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變得越來越狹窄,越來越不可靠,久而久之,就將會是我們社會健康、和諧發展的一道新難題。
參考文獻:
[1]彭聃齡.普通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一)網絡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影響
在我國,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是以理想信念為核心的,進一步加深大學生對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認識,培養并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和成才觀。“互聯網的全球性和無政府性特征,使西方資本主義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可以輕易滲透進來,一些大學生被不同程度的“西化”,這在無形中影響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互聯網上的信息資源良莠不齊,魚龍混雜,海量的信息資源五花八門很難加以管理和控制,尤其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通過互聯網所宣傳的資本主義精神和價值觀是與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相矛盾、相沖突的,西方一些發達國家運用國際互聯網大肆宣傳他們的政治觀、人生觀、價值觀及生活方式,然而大學生正是處于人生成長以及思想形成的重要階段,西方意識形態的參透非常容易使大學生產生一些混亂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網絡對大學生的學校生活的影響
網絡的迅速發展以及在人們生活中的普及,給傳統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方式帶來了深刻的變化。隨著網絡游戲在中國市場的大肆展開,沉溺于網絡游戲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中非常普遍的現象了,有一部分學生已經把玩游戲當作是學校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了,不僅嚴重影響了其學習生活,也危害了其身心健康。倘若一個宿舍內有一個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不僅影響到其他室友的休息學習時間,而且還有可能把這種玩游戲的心理傳染給其他學生,使其也沉迷于網絡游戲。學習是一個獨立思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并且努力創新的過程,然而現在大多數同學都是去網上下載一些現成的論文,稍作修改就去應付老師布置的論文作業。網絡資源的豐富性、廣泛性、快捷性,雖然給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但也給我們的學習氛圍以及學術道德帶來了破壞。
(三)網絡對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產生的影響
“從數字媒介對人的交往、生活的影響來看,人際情感的疏遠,是由于‘人―機’頻繁交往,導致人際現實接觸減少,從而使人們之間的感情聯系淡薄。” 網絡的虛擬性、開放性、自由化的特征導致大學生很容易在網絡世界中找到滿足感以及成就感。在互聯網的世界里大學生想要和他人交往非常的容易,只要有共同的愛好和語言,不論對方的職業、年齡、性別、長相和居住地都可以成為朋友,然而在現實中的人際交往卻沒有那么簡單,有時甚至很容易遇到挫折,這就使部分大學生選擇逃避現實的社會交流,更愿意待在這個虛擬的封閉式的環境里,隱藏自己的身份盡情的向他人宣泄自己內心的想法,長期如此,必定會減少現實中和周圍的親人和朋友的交往,導致身邊的朋友圈越來越小。同時其現實人際交往的語言表達能力將下降,更不懂得基本的禮儀禮貌,極易導致現實人際交往障礙。由于網絡的隱蔽性可以使人肆無忌憚的發泄自己內心的情緒,這就使很多大學生在虛擬世界中放下自己現實中的思想包袱,沖破自己的道德底線,于是網絡中就出現了相互漫罵、相互攻擊的情形,這給我們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極大的阻礙和影響。
(四)手機網絡對大學生學習的影響
“調查顯示,大學生的課堂使用手機率為 97.4%,其中上課經常使用手機的大學生占 42.1%,偶爾使用手機的占 55.3%,只有 2.6%的學生上課從不使用手機。”大學生的課堂上面特別是思想政治教育課是需要師生互動的,然而多數學生都是埋頭玩手機,不但影響了聽課效率,同時也嚴重影響了老師的講課效率,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雙方的積極性都有所下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時效性自然而然就下降了。手機網絡的便捷性和隱蔽性為現在很多大學生考試作弊提供了便利,久而久之,很多學生養成了平時不認真學習,等到期末考試通過作弊蒙混過關的習慣,這種惡性循環滋生了學生的不誠信心理。因此,手機媒體的出現不僅改變了大學生的學習觀念和心態,也是不良學習風氣的導火線,這必然會對大學生的學習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二、網絡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帶來的挑戰
(一)網絡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質的考驗
“網上信息涉及面極廣,它包括了人類所創造的巨額知識財富,堪稱信息海洋,這些網上信息每天都還在以很快的速度更新,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知識準備欠缺,就不可能充分利用網上的信息資源,網絡的優勢就難以充分發揮出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質將影響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教育者一直處于知識信息的優勢地位,在這種情況下,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就具有一定的威信,受到學生的尊重,這樣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有很大的幫助,然而隨著網絡的發展,網上的知識信息非常豐富,并且能夠以極快的速度傳遞給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時甚至處于略勢。由此可見,倘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熟練的運用電腦,具備網絡信息素質的話,將不能及時的把教育內容和學生感興趣的網絡潮流信息相結合,這樣只會讓學生感到課堂內容枯燥無味,沒有興趣聽下去。
(二)網絡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模式的沖擊
“教育途徑及信息來源的多向化促使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灌輸式的領導優勢削弱,自媒體的傳播和教育功能被強化,教育主體之間傳統的關系面臨解構的危機。”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老師講,學生聽,教育者處于絕對的優勢,學什么,怎么學,在那學幾乎都是由教育者決定的,但是網絡的開放性、自由性以及共享性能夠讓上網者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自主的學習文化知識,甚至還可以和其他的教育者進行溝通和請教,傳統的教育模式被徹底打破了,這樣就導致了學生可以隨心所欲選擇教育內容去學習,而課堂上老師講的內容學生則只聽感興趣的部分。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是把道德學習強機械的灌輸給學生,這是一種靜止、抽象化的教學模式,容易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改變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迫在眉睫。
三、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出路
(一)強化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意識
“在網絡的影響下,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覺得需要獲取信息,交流信息,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專業知識的學習,當大學生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也是主要借助于網絡排解自己的壓力,解決自己的困難,而不再是依賴老師和輔導員。”通過簡單的調查了解到現在很多大學生認為在大學里沒必要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了,他們覺得網上的關于這方面的資料很齊全,在網上都可以學習了,不需要再上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這說明很多大學生對于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意識很薄弱。網絡能夠讓大學生了解到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知識,大家可以在同一個平臺上面隨時隨地的交流、學習,但是這并不代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不重要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肩負著引導大學生培養積極健康的心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神圣使命,因此大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意識是很有必要的。
(二)把引導大學生正確使用網絡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人成才,怎么樣引導學生避免網絡帶來的負面影響,解決網絡給生活帶來的實際問題才是關鍵,把網絡相關方面問題及解決途徑編成系統化的教學內容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網絡作為一個新事物出現在了我們這個時代,雖然給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但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機會和希望。網絡給思想政治教育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不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可以把網絡給我們帶來的利與弊通過教育的形式傳達給學生,讓學生能都更加客觀的認識到網絡的作用。同時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讓學生真正受益于網絡帶來的優勢。
(三)積極推進手機網絡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成為引領大學生思想成長的有效途徑
手機已經成為現在大學生必不可少的工具,隨著手機3G網絡的普及,手機4G網絡已經逐漸在發展,溝通已經突破了電腦的固定區域限制,隨時隨地可以進行交流,廣大學生已經離不開對手機QQ、微信、微博等通訊工具的使用,有的學生每天對手機使用的時間甚至超過了學習的時間,因此要充分利用這些手機通訊工具的力量,建立一個班級或者教育主體和客體之間溝通的Q群或者微社區,教育者可以不但每天可以和學生進行無障礙的溝通,而且還可以把把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通過這些工具傳達給學生,對其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僅速度快有效率,而且也容易讓學生產生興趣和隨時隨地的接受教育。
(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質
在網絡時代下的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良好的道德素質、高尚的思想素質、過硬的知識素質,同時也要具有充分利用網絡和課程相結合的綜合素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針對人的思想的一門課程,課程中最關鍵的部分就是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現在的學生更多的是在網絡這個虛擬的世界中去吐露自己的心聲,老師想要去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需要學會掌握在網絡上與學生進行溝通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學會利用網絡的優越性去提升自身的專業性,因此只有不斷的加強自身對于網絡技術和計算機運用的素質才能適應這個時代的教育的發展。
一、網絡環境下的英語任務型閱讀教學概述
隨著時代的發展,英語閱讀課也理所當然成了英語任務型教學的堅實基地。而與此同時,伴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信息時代的網絡技術又普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網絡環境下的英語任務型閱讀日益成為民心所向,大勢所趨。把計算機網絡與外語課程進行全面整合,整合后的外語課程將打破課堂+課本的局限,利用計算機技術創設理想的外語教學環境,從根本上改變現有的教學結構(陳堅林,2006)。
運用網絡環境下的通訊以及多媒體技術來實施英語任務型閱讀教學,可以充分發揮計算機技術對英語教學的指導作用,使得教學方法日益完善,從而實現網絡環境下的英語任務型閱讀教學的多樣化和現代化,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網絡環境下的英語任務型閱讀教學中的作用
(1)網絡環境下的英語任務型閱讀教學適應不同的學習群體
網絡環境下的英語任務型閱讀教學方式多樣化,具有靈活的選擇性,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方式來進行英語任務型教學,如我們可以通過瀏覽網頁,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英語閱讀資料,從而極大地提高英語任務型閱讀教學的效率;同時我們可以通過分享網絡日志的方式,來擴大英語任務型閱讀的教育群體,吸引大家主動在網絡環境下進行英語任務型閱讀教學,同時又可以各種討論信息,供更多的師生查閱,進一步推廣網絡環境下的英語任務型閱讀教學,可謂是一舉兩得。高凡與張媛媛(2010)認為網絡教學環境這種虛擬的教學環境以學生生命發展為主旨,能夠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尊重學生的內心情感體驗,引導學生樹立積極探索的學習態度,激發英語學習持久的內在動機,培育良好的英語學習興趣,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能力和效力,是一種生態化的英語教學環境。
(2)網絡環境下的英語任務型閱讀教學極大地提高了英語任務型閱讀的積極主動性
網絡資源豐富多彩,網絡溝通形式也是變化萬千,我們可以通過論壇、朋友圈、微博等各種平臺或者瀏覽信息,網絡平臺上的各種互動極大的提高了英語任務型閱讀教育的積極主動性(杜默君,紀蓉琴. 2013)。不管是為了宣泄情緒,還是為了結交朋友或者是為了閑暇時的消遣,事實上我們已經在這個網絡共享平臺上自主的去實現英語任務型閱讀教學了。郭乃照(2011)將任務型教學應用于英語教學,構建“任務型英語教學模式”,認為該模式為學生提供了個體發展的課堂空間,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探索初了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新路徑。
(3)網絡環境下的英語任務型閱讀教學可以提高英語任務型閱讀的效率
從英語任務型閱讀教學角度來看,在網絡環境下能實現的最根本的利益其實就是它的信息質量。網絡資源的多樣化,使得它包含了大量涉及各個學科間課題真實的英語語言文本。當然,除了英語語言文本,還有網絡視頻和音頻,毫無疑問,網絡資源涵蓋了所有高中課本上所涉及的話題和學生所關心的問題。從這方面來看,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引發學生對英語任務型閱讀的興趣。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興趣的引導下,可以大大提高英語任務型閱讀的效率。
三、 網絡環境下的英語任務型閱讀教學存在問題
(1)網絡環境下的英語任務型閱讀教學缺少面對面的交流
網絡環境下的英語任務型閱讀教學,缺少面對面交流,可能會人為地拉大教師和學生的距離,在傳統的英語任務型閱讀教學中,老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也就是語言和生態以及動作等可以促進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用情感感化學生,從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網絡環境下的英語任務型閱讀教學,可能會缺乏這些情感交流和互動,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影響英語任務型閱讀教學的效果。
(2)網絡環境下的英語任務型閱讀教學信息資源缺乏系統性
網絡環境下的英語任務型閱讀教學信息資源往往良莠不齊,缺乏系統性,一般情況下信息真偽難辨,缺乏教師的引導,學生容易喪失判斷力,學生自主學習的自由度過大,也會使得英語任務型教學的目標偏離。
四、 網絡環境下的英語任務型閱讀教學整合措施
針對網絡環境下的英語任務型閱讀缺乏面對面交流的情況,在網絡閱讀學習中,我們應該努力建立民主、融洽的師生交流渠道,重視英語任務型閱讀教學中的情感交流,通過網絡也可以利用音頻、視頻等各種途徑來實現情感的交流互動,從而達到情感共鳴,進而提高網絡環境下英語任務型閱讀教學的效率。
通過筆者一年的教學實踐研究,對英語任務型閱讀教學的利弊進行了積極探索,教師能較成功轉型為教學任務的設計者、問題的協調者、學習質量的監督者。借助網絡多媒體的靈活運用,將英語教學構建成一個移動互動生態圈,證明網絡多媒體教學對目前英語自主學習能夠產生積極的影響和促進作用。研究結果表明(賈衛章, 張淑芳. 2014),網絡多媒體視域下的任務型閱讀教學模式有利于促進學生英語學習自主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