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22:0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品德與生活教學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二、借助功能因材施教
作為老師都知道,要想提高整個班級的教學質量就應該進行因材施教個別化教學。個別化教學要求根據個別學生的學習能力、興趣、學習速度和學習風格等個人特點來安排教學,于是就有許多不同的教學計劃,這就加大了教師在教學管理上的難度。就學習進度而言,需要對學生小組或個人安排不同的學習時間,完成不重復的測驗等。有了CMI,計算機就成了教學管理的好幫手。通過將教學內容分解成許多教學單元,將知識分解成許多相關的知識點,計算機形象生動地逐步講解演示,邊講邊練,逐步展開,逐步深入。在教學過程中,計算機進行分析、與學生對話、交互得知學生什么地方不明白,設法多舉一些例子,講得更詳細、更透徹。即使在實行集體同步教學的情況下,計算機在教學管理方面仍是大有作為的。
傳統的觀點認為,如果學生都知道了上課的內容,這節課就沒有吸引力,學生就會覺得不“新鮮”了。但在開放的“生本教育”的教學理念中,前置性作業能夠讓學生通過充分的準備而在課堂上有感而發,在生活中由悟而獲教育教學論文,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自主學習習慣和與人合作的習慣。這與新課改中思想品德學科倡導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完全一致。
為了順應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將知識、技能、方法、情意多方面整合的教育發展趨勢,本人一直在教學中思考并實踐著如何設計和布置有效的前置性作業,并總結出以下幾個原則:
一、簡單低入,開啟學生感悟知識的大門
簡單,要求作業的環節要簡單,要有細化的任務,明確的要求,學生能一目了然;低入,要求設計的作業要照顧全體,難度要適中,甚至要降低起點,保證每個學生都能發現一點自己會的東西教育教學論文,體味發現的快樂。只有堅持這個原則,前置性作業才能開啟學生心中那扇感悟知識的大門。
初一年級學生由于認知水平有限,側重于自學習慣的培養,對他們在新授課的前置性作業用不著面面俱到,也不能留太多需要動筆去完成的內容。例如在初一的《享受學習 》一課中,我圍繞本課教學的重難點,只設計了一個前置性作業:說說你在學習中的“苦”與“樂”。再如初一圍繞 《法不可違》的知識,可設計這樣的作業:讓擅長寫作的人圍繞主題寫演講稿,讓口才不錯的學生以演講的形式講給同學、家長聽,讓有書法特長、繪畫特長、版面設計特長的學生一起編輯手抄報。這樣的作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個性特長,讓全體學生都能參與。
隨著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逐漸增強,我會慢慢增加前置性作業的內容教育教學論文,遵循“我要學會什么――我能舉例――我能運用”的模式來連環設置完整作業。例如在七年級上冊《對不良誘惑說“不”》一課,我設計的前置作業是:請同學們預習課文內容,完成下列表格:
生活中的不良誘惑
平時我會這樣處理
正確說“不”的措施
例1:做作業時,自己喜歡看的電視劇開始了
先看電視再做作業或者邊看電視邊做作業
專時專用,形成良好的習慣
例2:網絡游戲
一回到家就馬上沖到電腦前,而且長時間玩
避開誘因法,參加一些有益的文體活動等
3.
4.
借鑒高等教育精品課程建設的經驗,廣東省中山市于2004年率先啟動了區域性基礎教育精品課程的建設工作,并成功地申報為中國教育學會“十一五”規劃的重點課題。這一課題旨在為進一步推進區域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面而可持續地提升區域性基礎教育教學質量探索和開辟新的有效路徑。在此,“精品課程”指的是借助“課程資源庫”“教學方法群”“骨干教師網”和“管理策略集”等構成的系統來建設優質高效且具有很強輻射力的示范性課程。依托中山市“精品課程”的平臺,我們的品德與生活(社會)學科,從自身的實際出發,創造性地開展精品課程建設,實現了教研模式的轉型與創新。
(一)基于“精品課程”的教研活動理念
傳統的教研活動以優質課的聽評為主要方式。這種方式具有重視教學、突出教法的優點,同時也有忽略課程的豐富性和系統性的不足。針對此,我們進行了基于“精品課程模塊”開發的教研方式變革。所謂的“精品課程模塊”開發指的是以知識單元或特定的綜合性主題為基本研究對象,以資源、內容、策略(方法)、過程、評價為基本集成要素的動態性建設。基于此,我們的教研活動方式由優質課的打造轉向為更具綜合性和整體性的精品課程模塊開發,進而使得教學研究由關注“上好一節課”拓展到重視“上好一個模塊的課”,由關注“課堂中上好課”提升為全面關注“課堂前中后上好課”,由關注教師把課上好轉向為關注學生把課學好。
(二)基于“精品課程”的教研活動實施
基于“精品課程”的教研模式主要包括兩大方面的工作:其一是研究和開發精品課程模塊;其二是運用和推廣精品課程模塊。
就前者而言,我們首先將課程模塊按不同標準進行劃分,《品德與生活》主要以知識單元來分模塊,而《品德與社會》以綜合性主題來分模塊。這樣的劃分能夠保證課程模塊的大小合適。例如,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的《品德與社會》教材中,每冊教材都只有3個單元。如果以單元劃分,每個模塊的容量就相對較大,不利于教師教學。
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維度來建設品德與生活(社會)的精品課程模塊,它包括開發精品課程模塊規劃書、教學課例選、教研經驗集和課程資源包。由此,整個教研活動的展開,無論是在研究內容還是研究方法上,都大大超越了此前的優質課聽評模式。以課程模塊規劃書為例,它要求教師們能從課程整體(如學段、學期等)上對某一模塊進行考察和規劃,包括教材分析、學情分析,總體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及相關策略,課時安排等。模塊規劃制約著精品課程模塊開發的整體水平,引導教師從教學實際出發對教材和學情等加以分析和把握。例如,大涌鎮旗南小學教師在編制“我心中的老師” (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快樂的學校生活”主題五)精品課程模塊規劃書時,有的教師通過分析教材發現,教材中缺乏關于尊師的名人故事和名言,提議加以補充,也有教師結合課程標準中所倡導的“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選取學生生活中真實可信的生活事例”的生活德育理念,提出應引導學生通過自己與教師交往的真實生活而不是抽象的道德要求去愛師敬師,認為這才是教材的編寫思路。經過大家的討論和辨析后,最終確定選擇后一種思路作為大家的共識來編入精品課程規劃書。事實上,編制規劃書是我們所追求的,但它不是唯一的,畢竟這樣一種教研活動方式更強調以實際教學為根本導向,而這一討論、辨析和研究的過程更是教研活動所關注的目標。
在研究和開發了課程模塊后,我們采取各種活動將獲獎的精品課程模塊資源包在網上向全市教師推薦,進而引導和鼓勵其他教師結合自身的實際,充分運用這些優秀資源來開展教學。同時,要求教師們在運用過程中,盡可能地提出評價意見和改進建議,以供研發者進一步反思與改進。例如,我們組織了一次三區聯動的精品課程“研”“用”結合交流活動。活動中,東區朗晴小學的陳慧老師,運用石岐第一城小學研發的《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多姿多彩的傳媒世界”精品課程模塊資源包,上了該模塊的“怎樣看電視”一課,而南區良都小學的陳莉江老師,則運用東區朗晴小學研發的《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上冊“做誠實的好孩子”精品課程模塊資源包,上了該模塊的“誠實的孩子人人夸”一課。整個活動充分體現了精品課程“研”“用”結合的教研新思路。與此同時,教師也建構起課程的“雙重身份”,既是精品課程的研究和開發者,又是精品課程的推廣和享用者。
《品德與社會》課程改革實驗是否能按計劃扎實有效地推進,關鍵的問題就是對實驗人員的培訓工作是否到位。結合我市實際,確定整體培訓思路:實驗區教研員、各實驗校的領導必須接受課程標準及教材培訓,本著“先培訓后上崗,不培訓不上崗,邊實驗邊培訓,邊培訓邊研究”的原則,將培訓、實驗、研究相結合,構建研究型培訓模式,多層面展開工作。為了使實驗工作順利開展,我市選拔了一批具有先進教育理念及富有教研能力的管理者、骨干教師直接參與到這次課改中,以提高實驗的有效性。
二 開展校本研究,改變教師行為
1.注重師生關系的民主和諧
大多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依據新課改理念,正確處理教師與學生的關系。表現為:在課堂教學中能夠營造愉快和諧的群體生活和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著力讓學生成為活動的主體、課堂的主人,能夠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氛圍的自由與寬松,在課堂上出現了學生對問題敢提了、對異議敢說了的現象,這說明師生關系的和諧;教師的傾聽意識明顯增強,大多數教師能夠認真地傾聽學生發表的見解,給學生較充足的思考、交流的時間,師生合作意識更加鮮明,大多數教師在教學進程中能夠深入到學生中間,與學生一起交流。
2.注重教學方式的真實有效
大多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注重教學方式的真實性、有效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凸顯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有意識地從教學活動的主宰向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參與者、服務者和促進者轉變;面向全體的意識明顯加強,能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以學生為中心,采用他們易于接受的靈活多樣的方式,讓他們主動、自覺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有所發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有了較大改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敢于放手、放權,敢于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嘗試自己去設計方案,自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明顯增強,注重學習過程的真實性意識有所加強,無論是教學情景的創設、學習資料的提供,還是學生學習的思維狀態,教師能從實際出發,拋棄形式上的東西,去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真實,敢于讓學生暴露原始的思維狀態,敢于面對課堂上出現的偶發事件。對于偶發事件教師不再進行遮遮掩掩,而是進行積極有效的呈現,并把它當作一個寶貴的生成資源,進行合理的利用;教師教學成本意識有所增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開始注重教學投入成本和所帶來效益大小的關系,有意識地在材料選擇、活動開展、教學環節設定等方面的有效性上有所重視。
3.注重教學評價的全面科學
評價的過程就是一個深化認識的過程,通過評價,可以把學生的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的高度,使學生的認知水平得到極大提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注重教學評價的全面性與科學性,能夠比較恰當地發揮教學評價的激勵功能。表現為:評價內容趨向多元,教師評價時能涉及到認知的發展、活動的參與、語言表達形式、思維狀態、非智力因素等諸多因素;評價的形式豐富,在調研中發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外,還十分注意學生間的互評、學生的自評等形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十分注重評價的過程性,改變了過去只重結果評價的現象,在課堂上,教師、學生的隨機評價隨處可見。
4.注重教學資源的拓展延伸
能夠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的整合;學生熟悉的生活走進了課堂,學生周圍的環境、學校的一草一木、家鄉的風土人情、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生的生活體驗都成為了學生學習的重要材料,使課堂教學資源得到進一步拓展與延伸;教師注重課內教學與課外實踐的互補,強調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形成。在教學中,教師立足教材,又敢于超越教材,注重學生課外實踐活動的開展,努力地延伸教材的價值。
5.注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課堂生成的意識得到較好體現,教師能夠注重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不再把教案看成是一成不變的,而看作是預設的。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以學生的發展為導向,用學生學習的狀態、發展的水平決定課堂教學的進程;“放手”意識明顯,在課堂教學中,敢于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與時間,鼓勵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并從多種角度解決問題,重視思維成果的碰撞與交流;鼓勵學生進行創新的意識有所增強,允許學生對答案有不同的理解,鼓勵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盡可能地給學生思維發散的空間。
6.教師教研意識逐漸增強
一、兼職教研員招聘計劃
1.小學英語1名、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1名、科學1名、綜合實踐1名。
2.初中語文1名、化學1名、歷史1名、地理1名、生物1名。
二、任職條件
1.年齡在45周歲以下,特別優秀的可適當放寬。
2.中學兼職教研員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小學兼職教研員具有專科及以上學歷;
3.教齡在10年以上。
4.有強烈的從事教學研究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有奉獻精神和創新精神,在所在縣(區)范圍內有較大影響。
5.教育教學水平高、能力強,成績優秀。
6.具有教育教學課題研究和實驗的能力。
三、責任和義務
1.積極配合區教研室探索科學高效的教學質量評價和監控機制,參與學科教學質量監控的命題、閱卷、試卷分析工作。
2.積極參與區教研室組織的教學視導、教學調研、業務研討、學科培訓、送教等多層次、多形式的教研活動。
3.積極開展課堂聽課、評課、上示范課等活動,促進本區、本校、本學科教學質量的提升。每學期聽課節數30節以上。
4.積極參與課題研究,每學年參與指導一個市級以上研究課題,推廣教育教學改革經驗和教研成果。積極撰寫教育教學論文、經驗文章。
5.積極指導、培養青年教師,每學年在校本培訓、校本教研活動中開展2次以上專題講座。
6、接受區教研室指派參與區教研室相關工作。
四、選拔聘任程序
1.報名。本人申報、單位推薦。
2. 初審。所在學校或單位審核申報者材料后,將符合基本條件的人員進行公示,公示后將名單報區教研室。上報材料和推薦表務必于2016年2月26日前交區教研室李國凱老師處,逾期不候。
3.考核。內容為說課,根據說課成績從高分到低分排隊,確定擬招聘人員。
4. 公示。網上公示7天。
5.聘任。公示結束后,對無異議人員,由區教育體育局下發《廬陽區兼職教研員證書》。每屆兼職教研員任期3年。聘任期滿自行解除聘任關系。對聘任期間工作業績突出,研究成果豐碩的兼職教研員可以續聘。
點擊下載>>>
廬陽區兼職教研員申請表.doc
Abstract: After a semester’s experiment, my county “Personal character And Life”, “Personal character And Society” the class changes the experimental work solidly, effective, to advance with steady steps. “Personal character And Life”, “Personal character And Society” in near a half year experiment advancement, the idea in the impact, the thought at the collision, the idea in the renewal, the way in the change,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glow the full of vitality.
Key words: personal character and life; personal character and society; the class changes condition
1加強師資培訓,明確課改理念
《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改革實驗是否能按計劃扎實有效地推進,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就是對實驗人員的培訓工作是否到位。結合我市實際,確定整體培訓思路:實驗區教研員、各實驗校的領導必須接受課程標準及教材培訓,本著“先培訓后上崗,不培訓不上崗,邊實驗邊培訓,邊培訓邊研究”的原則,將培訓、實驗、研究相結合,構建研究型培訓模式,多層面展開工作。
為了使實驗工作順利開展,我市選拔了一批具有先進教育理念及富有教研能力的管理者、骨干教師直接參與到這次課改當中,以提高實驗的有效性。
2開展校本研究,改變教師行為
2.1能注重師生關系的民主和諧
大多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依據新課改理念,正確處理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主要表現在:在課堂教學中能夠營造愉快和諧的群體生活和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著力讓學生成為活動的主體、課堂的主人,能夠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氛圍的自由與寬松,在很多課堂上出現了學生敢提問題了、對異議敢說了的現象,就足以說明師生關系的和諧;教師的傾聽意識明顯加強,大多數教師能夠認真地傾聽學生發表的見解,能給學生比較充足的思考、交流的時間;師生合作意識更加鮮明,大多數教師在教學進程中,能夠深入到學生中間,與學生一起交流問題。
2.2能注重教學方式的真實有效
大多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注重教學方式的真實性、有效性,并能注重凸顯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有意識地從教學活動的主宰,向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參與者、服務者和促進者轉變。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有了較大改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敢于放手、放權,敢于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嘗試自己去設計方案,解決問題。注重學習過程的真實性意識有所加強,無論是教學情景的創設、學習資料的提供,還是學生學習的思維狀態,大多數教師能從實際出發,拋棄形式上的東西,去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真實,敢于讓學生暴露原始的思維狀態,敢于面對課堂上出現的偶發事件,對于偶發事件大多數教師不再遮遮掩掩,而是進行積極有效的呈現,并把它當作一個寶貴的生成資源,進行合理的利用。教師教學成本意識有所增強,大多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開始注重教學投入成本和所帶來效益大小的關系,有意識地在材料選擇、活動開展、教學環節設定等方面的有效性上進行了重視。
2.3能注重教學評價的全面科學
評價的過程就是一個深化認識的過程,通過評價,可以把學生的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的高度,使學生的認知水平得到極大提高。大多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注重教學評價的全面性與科學性,能夠比較恰當地發揮教學評價的激勵功能。主要表現在:評價內容趨向多元化,大多數教師評價時能涉及到認知的發展、活動的參與、語言表達形式、思維狀態、非智力因素等諸多因素;評價的形式也十分豐富,在調研中發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外,還十分注意學生間的互評、學生的自評等形式。
2.4能注重教學資源的拓展延伸
能夠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地整合;使學生熟悉的生活走進了課堂,學生周圍的環境、學校的一草一木、家鄉的風土人情、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生的生活體驗都成為了學生學習的重要材料,使課堂教學資源得到進一步拓展與延伸;大多數教師注重課內教學與課外實踐的互補,強調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形成,在教學中,教師立足教材,又敢于超越教材,注重學生課外實踐活動的開展,努力延伸教材的價值。
2.5能注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一年來,認真學習十七大精神,積極參加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堅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和忠誠于人民教育事業的思想信念,堂堂正正做人,坦坦蕩蕩做事,扎扎實實工作,兢兢業業治校,為努力辦好人民群眾滿意的教育而不懈努力。
在學校事務管理中,嚴格按照領導干部廉潔自律的要求辦事,實行政務公開,財務公開制度,不,始終以集體利益為重,從大局利益出發,堅持走群眾路線,推行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樹立團結和依靠廣大教職工,同心同德,齊心協力,才能辦好教育的思想意識,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埋頭苦干,奮勇前進。
二、科學定位學校發展目標,加強隊伍建設,堅持“以人為本、以德治校”的思想理念,實施有效管理,努力提升辦學水平。
一年來,依據教育局有關政策與學校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定位學校發展目標,以“突出辦學特色,提升教育質量,辦人民滿意教育”為主題,圍繞穩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做精做細生態德育特色、彰顯學校個性發展的工作目標,多形式、多載體、多渠道進行管理,在充分依靠領導班子隊伍建設和教師隊伍建設效益的基礎上,努力探索辦學思路,一年來效益顯著。
1、 科學實施有效管理,努力提升教學質量
高標準、高要求貫徹落實縣教育局“有效課堂教學鞏固年”的宏觀政策,認真開展“竹鄉金秋”與“竹鄉之春”等一系列教學活動,積極參加教育共同體建設活動,加強教學常規管理、
教學質量監控、教師隊伍建設和課堂教學改革,保證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在2010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質量檢測中,七、九年級整體穩中有進,八年級位于全區第一、全縣中游;六年級科學抽測整體進步12名、其他抽測學科都略有進步,。
高度重視育人質量,努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認真開展大課間操與體藝2+1活動,積極參加縣體藝活動。校園劇《大山的吶喊》相繼獲得縣一等獎與湖州市一等獎,學校體藝特色先后在安吉電視臺、安吉新聞等媒體得到宣傳;同時、籃球、羽毛球項目成績也實現了零的突破。
2、傳承、創新生態德育,彰顯學校個性發展
一如既往挖掘優勢資源,做精做細生態德育。學校以創建“美麗校園”和山川鄉創建美麗鄉村全覆蓋為契機,以校園生態文化建設為主題,以打造安吉縣生態文明示范學校為目標,以 “書香育人”行動計劃、星級學生評比活動、國旗班活動、第二屆校園生態文化節等為內容,滲透生態德育教育,營造生態美麗校園、培養生態環保學生,效果明顯。
1)2010年元月,我校被省團委、省環保廳聯合授予“保護母親河號”優秀達標學校榮譽稱號。
2)2010年3月25日,我校“縣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學校”通過環保部門考核驗收。
3)在一學年已經公布的三次隨機督導通報中,我校綜合排名分列第4、1、5的名次。
三、自己管理水平與教學水平的評估
本人在過去的一年中擔任了八年級兩個班思想品德學科的教學工作,教學成績較好,第一學期期終考試整于學區第二;另外積極進行教育科研的探索與研究,承擔2010年度市級規劃課題《美麗鄉村學校生態啟蒙教育的研究》的課題組長和兩個縣級課題的組員;撰寫的社會與思想品德兩篇論文均獲得2010學年教學論文評比縣一等獎;校長聽評課比賽獲得縣二等獎等成績。
四、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1、繼續加強管理理論學習與實踐探索,提高管理水平;
本學期,我校的教學工作繼續以課程改革為中心,以課堂教學、教師隊伍建設為基本點,進一步更新教學理念,加強教育教學研究,切實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使我校的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二、具體工作:
(一)重視師資隊伍建設
教學成敗的關鍵在于教師,課改進展如何,關鍵又在于教師,因此,抓好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全校教師的整體素質是非常重要的。
1、落實“藍青工程”,做好新教師的在崗培訓工作。學校努力為新教師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提供廣闊的學習空間,使新教師盡快適應教學工作。
2、結合校本教研做好學校骨干教師的培訓工作,創造機會給他們壓任務,讓他們挑擔子,使他們在工作中得到鍛煉,提高能力,在輔導區、北塘區脫穎而出。
3、鼓勵并督促教師注重理論學習,自覺學習教育教學雜志,認真做好摘抄(5000字以上),并加強學校內教師間的相互聽課,每學期聽本校的課不少于10節。
4、組織教師學習并實施區教學常規和評價標準。
5、本學期的學習主要以校本教研為主,把校本教研作為促進教師成長的主要渠道,構建學習型組織,形成規范化、制度化的學習時間、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以不斷提高教師素質。
6、積極組織教師參加省、市、區各學科的論文、案例等各種比賽,使教師在參加比賽的過程中有所收獲,得到提高。
(二)立足課堂,深化教學改革
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改革是教學永恒的主題,提升教師教學水平是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主攻方向。本學期我們必須以改革教學方法為突破口,確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創設多種教研途徑,如結合一人一課,年級組聽課,學科組聽課、評課等活動,加強教學研究,提高教師的上課、評課能力,提高每一堂課的效益。
1、加強集體備課。年級組教師共同鉆研教材,吃透教材,用活教材,同時充分發揮每位教師的才智,互相取長補短,從而保證課堂四十分鐘的有效性。
2、強化聽課。加強對新教師和課堂駕馭能力欠缺的教師的聽課指導,使他們能迅速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3、改革校本教研。為了使校本教研有足夠的時間,取得更好的效果,規定雙周二、周三、周四下午分別為數學、語文、英語教研組活動的時間。(具體活動安排見校本教研工作計劃)
(三)加強教學常規管理
全體教師要嚴格執行課程計劃,強化教學法規意識,采用“平時檢查與隨堂聽課相結合”的辦法,加強課程計劃的執行和管理,努力做到“開齊、上足、教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本學期將進一步加強教學常規工作的管理與考核,仍堅持每月考核檢查制度。
1、抓好“五認真”。特別是學生作業的布置與批改,要求作業布置量適當,質要高,難易搭配,提倡分層布置作業,從低中年級起就要加強數學思維訓練,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堅持每天做1—2道開放題,開闊學生的思路,提高他們的解題能力,作業的批改要做到及時,認真、細致、規范,并及時分析反思,適時地采取補救措施,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2、重視低年級學生的學習常規訓練與檢查,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加強年級組學科組建設,正常教研活動,并建立考核制度。
(四)組織各種活動,培養學生素質
1、在推普周,中高年級開展“啄木鳥在行動”活動,各班以小隊為單位,到附近商店、街道、新村等尋找不規范文字,并勸說改正。
2、各班結合隊活動開展朗誦、演講、講故事等比賽,豐富學生生活,培養學生能力,學校將在十月份舉行班級朗誦比賽。
3、各年級繼續抓好古詩文背誦、默寫、語文書寫等工作,教導處將定期組織學生進行語文書寫比賽,并將派出優秀學生參加區比賽。
低年級:鉛筆字 中高年級:鋼筆字
(五)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提高教學質量
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為:一是堅持以人為本,從學校教學來說,就是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二是堅持全面發展,要將根據素質教育要求開設的各門學科開齊上足上好,促使學生德、智、體、美、勞五育和諧發展;三是堅持協調發展,要統籌兼顧各個年級、各門學科;四是堅持可持續發展,確立可持續發展的倫理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學習能力。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提高教學質量要克服重主要學科,輕其它學科;重高負擔大題量訓練、輕保護學生身心健康;重課外補缺補漏,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現象。
1、組織全校教師撰寫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教學經驗的文章,并組織交流學習,推廣行之有效的管理教學,優化教學的做法。
2、加強個別指導。學校領導、骨干教師要深入課堂進行跟蹤聽課,和老師共同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共同探討提高課堂效益的辦法。
3、堅持并完善常態下的教學研討活動,教師之間加強討論,及時發現,研究教學中的問題,共同尋找解決對策,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4、組織輔導區一、二、六年級教研活動,請各校備課教師作教材分析和教法指導,各校教師在教學中對教案的使用要樂于鉆研,善于分析,勤于積累,按規定及時寫好教后心得。
三、具體安排
九月份:
1、完成各科學習計劃
2、各年級進行期初摸底考試
3、推普周開展“啄木鳥在行動”活動
4、《思品與生活》論文評比
5、區教學經驗交流會
6、組織學習區教學常規和評價標準
7、市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觀摩活動
十月份:
1、語文教師語言文字基本功大賽
2、數學論文評比,(10月15日前)
3、市小學科學教學研討活動
4、市小學語文新課標準評價改革座談會
5、市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研討會
6、市小學品德學科教學評價座談會
7、學校朗讀比賽
十一月份:
1、期中自查
2、學校提高課堂效益教學經驗交流會
3、市小學英語6A新教材教法研討活動
4、市數學第一學段“學生學習障礙的防止和矯正策略研究“研討會
5、區語文書寫比賽
6、一二六年級備課組活動
十二月份:
1、市小學語文第十屆素質教育展示活動
2、區“未來名師工程”在培教師師徒結對匯報活動
3、市小學數學專業委員會年會暨論文評比活動
4、小學英語優秀教學論文評比
5、學校低年級學生學習常規檢查
一月份:
1、小學六年級教學質量調研
(一)重視師資隊伍建設
教學成敗的關鍵在于教師,課改進展如何,關鍵又在于教師,因此,抓好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全校教師的整體素質是非常重要的。
1、落實“藍青工程”,做好新教師的在崗培訓工作。學校努力為新教師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提供廣闊的學習空間,使新教師盡快適應教學工作。
2、結合校本教研做好學校骨干教師的培訓工作,創造機會給他們壓任務,讓他們挑擔子,使他們在工作中得到鍛煉,提高能力,在輔導區、北塘區脫穎而出。
3、鼓勵并督促教師注重理論學習,自覺學習教育教學雜志,認真做好摘抄(5000字以上),并加強學校內教師間的相互聽課,每學期聽本校的課不少于10節。
4、組織教師學習并實施區教學常規和評價標準。
5、本學期的學習主要以校本教研為主,把校本教研作為促進教師成長的主要渠道,構建學習型組織,形成規范化、制度化的學習時間、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以不斷提高教師素質。
6、積極組織教師參加盛市、區各學科的論文、案例等各種比賽,使教師在參加比賽的過程中有所收獲,得到提高。
(二)立足課堂,深化教學改革
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改革是教學永恒的主題,提升教師教學水平是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主攻方向。本學期我們必須以改革教學方法為突破口,確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創設多種教研途徑,如結合一人一課,年級組聽課,學科組聽課、評課等活動,加強教學研究,提高教師的上課、評課能力,提高每一堂課的效益。
1、加強集體備課。年級組教師共同鉆研教材,吃透教材,用活教材,同時充分發揮每位教師的才智,互相取長補短,從而保證課堂四十分鐘的有效性。
2、強化聽課。加強對新教師和課堂駕馭能力欠缺的教師的聽課指導,使他們能迅速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3、改革校本教研。為了使校本教研有足夠的時間,取得更好的效果,規定雙周二、周三、周四下午分別為數學、語文、英語教研組活動的時間。(具體活動安排見校本教研計劃)
(三)加強教學常規管理
全體教師要嚴格執行課程計劃,強化教學法規意識,采用“平時檢查與隨堂聽課相結合”的辦法,加強課程計劃的執行和管理,努力做到“開齊、上足、教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本學期將進一步加強教學常規工作的管理與考核,仍堅持每月考核檢查制度。
1、抓好“五認真”。特別是學生作業的布置與批改,要求作業布置量適當,質要高,難易搭配,提倡分層布置作業,從低中年級起就要加強數學思維訓練,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堅持每天做1—2道開放題,開闊學生的思路,提高他們的解題能力,作業的批改要做到及時,認真、細致、規范,并及時分析反思,適時地采取補救措施,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2、重視低年級學生的學習常規訓練與檢查,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加強年級組學科組建設,正常教研活動,并建立考核制度。
(四)組織各種活動,培養學生素質
1、在推普周,中高年級開展“啄木鳥在行動”活動,各班以小隊為單位,到附近商店、街道、新村等尋找不規范文字,并勸說改正。
2、各班結合隊活動開展朗誦、演講、講故事等比賽,豐富學生生活,培養學生能力,學校將在十月份舉行班級朗誦比賽。
3、各年級繼續抓好古詩文背誦、默寫、語文書寫等工作,教導處將定期組織學生進行語文書寫比賽,并將派出優秀學生參加區比賽。
低年級:鉛筆字中高年級:鋼筆字
(五)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提高教學質量
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為:一是堅持以人為本,從學校教學來說,就是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二是堅持全面發展,要將根據素質教育要求開設的各門學科開齊上足上好,促使學生德、智、體、美、勞五育和諧發展;三是堅持協調發展,要統籌兼顧各個年級、各門學科;四是堅持可持續發展,確立可持續發展的倫理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學習能力。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提高教學質量要克服重主要學科,輕其它學科;重高負擔大題量訓練、輕保護學生身心健康;重課外補缺補漏,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現象。
1、組織全校教師撰寫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教學經驗的文章,并組織交流學習,推廣行之有效的管理教學,優化教學的做法。
2、加強個別指導。學校領導、骨干教師要深入課堂進行跟蹤聽課,和老師共同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共同探討提高課堂效益的辦法。
3、堅持并完善常態下的教學研討活動,教師之間加強討論,及時發現,研究教學中的問題,共同尋找解決對策,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4、組織輔導區一、二、六年級教研活動,請各校備課教師作教材分析和教法指導,各校教師在教學中對教案的使用要樂于鉆研,善于分析,勤于積累,按規定及時寫好教后心得。
三、具體安排
九月份:
1、完成各科計劃
2、各年級進行期初摸底考試
3、推普周開展“啄木鳥在行動”活動
4、《思品與生活》論文評比
5、區教學經驗交流會
6、組織學習區教學常規和評價標準
7、市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觀摩活動
十月份:
1、語文教師語言文字基本功大賽
2、數學論文評比,(10月15日前)
3、市小學科學教學研討活動
4、市小學語文新課標準評價改革座談會
5、市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研討會
6、市小學品德學科教學評價座談會
7、學校朗讀比賽
十一月份:
1、期中自查
2、學校提高課堂效益教學經驗交流會
3、市小學英語6A新教材教法研討活動
4、市數學第一學段“學生學習障礙的防止和矯正策略研究“研討會
5、區語文書寫比賽
6、一二六年級備課組活動
十二月份:
1、市小學語文第十屆素質教育展示活動
2、區“未來名師工程”在培教師師徒結對匯報活動
3、市小學數學專業委員會年會暨論文評比活動
4、小學英語優秀教學論文評比
5、學校低年級學生學習常規檢查
一月份:
1、小學六年級教學質量調研
關鍵詞:廣東思想政治(品德) 小課題研究現狀述評推進策略
作者簡介:沈林,男,廣東省教育研究院,中學高級教師;費倫猛,男,廣州市海珠區教育發展中心,中學高級教師。
廣東省思想品德(政治)教師開展小課題研究始于2011年,在廣東省各學科開設小課題研究的活動中為領軍者。目前“十二五”首期小課題已有100多位教師的小課題結題,100多位教師申請結題,第二期小課題又有近百位教師已經申請立項,說明小課題研究得到教師們的認同。通過第一期小課題研究的開展,我們對教師研究小課題的基本狀況有了深刻認識,對小課題研究的經驗和存在問題也有了較為全面的把握,在此對思想品德(政治)小課題的研究實踐做簡要分析。
一、小課題研究的現狀
1.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狀況不容樂觀。我們曾經對幾個點進行抽樣調查,了解思想政治(品德)教師進行課題研究狀況。對廣州市的263位思想品德教師問卷調查整理出來的數據,263位思想品德教師中參加了新課程的課題研究的有42.8%,所參加的區級課題占63.8%,市級課題占27%,省級課題占3.3%,國家級課題占6%。作為省會中心城市的廣州市教師如此,大多數地市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人數當然更少,鄉鎮教師就更不要說,基層教師得到課題立項的機會概率非常小。
2.教師工作時間分布影響教師開展課題研究。我們對廣州市263位思想品德教師所在的學校進行調查,七、八年級思想品德課每周教學課時為1節的占0.8%,2節的占91.5%,3節的占7.7%;九年級上學期每周思想品德課教學課時為2節的占13.9%,3節的占69.3%,4節的占16.9%;九年級下學期每周思想品德課教學課時為2節的占9.7%,3節的占54.1%,4節的占36. 2%。這表明,越是接近事關畢業升學利害的考試時間,或者作為畢業升學考試必考的學科,所安排的課時越多,高中升學考試對教師的重要性更突出。
3.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基本動因。其一,課題可與評職稱掛鉤。相當數量教師認為做課題對評職稱有利,因此而申請課題。這樣的考慮會使其課題研究所要達到的目標設定不明確,當然難以通過立項審核。而已經取得高級職稱的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積極性較低。其二,認為課題研究是很莊重和神圣的理論研究,應屬于研究專家或大學教授的活。中學教師搞課題不明白深淺、研究程序和具體操作,缺乏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和理論素養,對課題研究不知道如何要求,不知道如何面對“課題”,語言上的表述矛盾、研究內容或超出研究可控范圍、或在別人已經研究的結果中“炒冷飯”,沒有深意和“研究性”。在課題審核者看來,申請報告常常不規范、沒有創新意義、沒有指導意義、沒有理論提升而遭否決。其三,認為課題研究是校長的事。一些教師認為自己就是教書的,課題研究就是校長牽頭、校長設計和具體落實,校長做課題就解決了研究經費、解決了研究時間和研究人員的選定,因此教師主動申請的不多。
二、小課題研究中的常見問題剖析
1.教師做課題的期望良好,但“小課題”立意過大。一些教師的課題選題不錯,但是題目不屬于小課題,如《對中山市外來工未成年子女違法犯罪問題的調查研究》,《高中政治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等等。其實《高中政治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還可以生成《高中政治小組合作備課制度的研究》、《高中政治小組合作評課制度的研究》等等多個課題。又如《哲學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研究》切入口太大,無論是“哲學”的內容,還是在整個“教學實踐中的運用”都顯得太寬泛,都可梳理出許多的子課題,所以應當具體細化分解選擇其中之一。再如《教師相互聽評課制度建設研究》,教師范圍太大,研究所有的教師類型嗎?包括大中小學教師?包括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及特殊教育?同時“聽課評課”兩類都可以整合出許多課題。如聽課可以聽青年教師課、老教師的課、骨干教師的課、新上崗教師的課、學生歡迎的教師的課、學生質疑的課,如此種種的課都可以提出建立制度,即在某類教師的課要聽什么,聽有什么作用,聽課的意義等等的研究,還不包括評課就有如此多的研究內容需要解決,所以原課題研究內容太大。而《研究性學習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應用》中的“研究性學習”涉及太廣,應該從“內容”或“方式”等角度進一步界定,以體現小課題的“小”而明晰的特點。
2.問題素材充分但不懂得歸納提煉。從一些教師呈現的結題報告所積累的教學素材來看,有大量的教學設計、教案材料,但不會整理出具有規律性的理論成果。素材很多不提煉,仍然是一堆素材,木料再多不加工仍然不是家具。有的教師雖然也寫了教學論文,但相對于課題研究的要求,該論文僅是其研究的某個局部問題,整體結果仍然沒有呈現出來,說明該教師還沒有學會分析問題、尋找規律,不懂得提煉歸納散亂的材料和整合自己的教學體會,提出自己的觀點,問題仍然是問題,不能形成課題成果。
3.研究標題和格式呈現不規范。如《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有效性》,課題名稱其實屬于論文的名稱,但教師不熟悉。我們建議課題名稱改為《優化初中思想品德課課堂體驗性活動教學策略研究》。又例如《匹配學習方式提高政治學科素養》也是同樣的問題。
4.課題核心概念不清晰。例如《城市化進程中高中學校不同學段思想政治課課型銜接模式行動研究》中要表達的意思太亂,“城市化進程”、“高中學校不同學段”、“思想政治課課型銜接模式”、“行動研究”這樣多個概念完全脫離“小課題”研究范圍較小、研究內容具體的特點。所以我們需要該教師明確界定自己到底要研究什么熟悉的問題,是否可以駕馭自己的研究內容。又如《“體驗——感悟——導行”情感教學活動實施研究》,我們認為“體驗一感悟一導行”概念需要進一步界定,明確其內涵,并將其作為“情感活動”的方式手段或策略來修改界定。再如《班級后五分之一學困生的教學策略研究》,“班級后五分之一”的學困生怎么理解?一個班級有后五分之一就有前五分之一,后五分之一從哪里算起?表述不明確,我們建議重新修改題目。
5.課題的初始目標與結題成果不同一。如《提高藝術類考生高三第二學期政治學科復習有效性的策略研究》應該屬于小課題范圍,研究的目標圈定在“藝術類考生高三第二學期”之內,使他們的“政治學科取得有效復習”的策略,我們認為該選題很有針對性,最初建議對“問題解決的設想”進一步加以具體化,然后予以立項。結題時認定“高三第二學期政治學科復習有效性的策略”確實也具體化了,但是“藝術類考生”在復習備考時應當與其他類型考生復習備考有什么不同的特點和規律,研究者沒有研究這個點,也就沒有突出題目中的“藝術類”考生,所以其標題的“藝術類考生”就沒有實際意義。又如《(生活與哲學)模塊教學中探索構建幸福課堂》提出建設“幸福課堂”,但是如何研究復習備考《生活與哲學》,至于什么是“幸福課堂”根本沒有研究,似乎是多余的成分。
6.課題目標不明確。如《初中思想品德課高效課堂導入的案例研究》,什么是高效課堂導入?怎樣導人這個課堂?又如《初中思想品德課課堂提問的案例研究》,首先概念不通,其次研究什么案例?是不是所有的“課堂提問的案例”?這也涉及到“小課題”研究范圍的問題。相對比《初中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中問題設計的有效性案例研究》,后者就語言明晰,是“課堂教學中問題設計”,研究的是“有效性案例”。又如《非人類教學資源開發的策略》中的“非人類教學”表達的是什么?容易產生歧義,我們建議改為《非生命教學資源開發的策略研究》。同樣《高二(文化生活)課堂作業設計的案例研究》的研究內容不具體,課題缺創新性。
盡管問題不同,但通過課題研究,積累了教師對課題研究處理經驗和問題存在的認識,為其今后搞課題研究做了積極而認真的實戰演練,對教師個人的專業成長有積極意義。
三、小課題研究的有效推進策略
1.小課題立項審核。我們制訂了《小課題研究管理辦法》,提出了小課題立項的原則、小課題申報的方法、課題研究過程的管理、結題與成果鑒定辦法,對小課題的研究提出基本要求,包括小課題研究的組織、審核標準及研究的時間要求,主持人的要求、研究期間開展的研討活動的組織,還提出了小課題研究選題指南,幫助教師知道如何做小課題。我們在各地市教研室的配合下,把教師們的小課題申請表收集上來,根據小課題研究的基本要求組織審核,提出修改意見。我們的初衷就是給教師搭建科研平臺,讓教師有一個進行教學科研的機會,幫助教師們專業成長,也通過小課題研究來全面了解教師課堂教學的基本情況,包括經驗和問題。對不符合要求的申請都提出意見,讓教師們自己修改后,合格的通過予以立項,而不是簡單地把不合乎要求的宣布否決。
2.搞好課題立項后的培訓工作。小課題立項時幫助教師立項應該考慮什么,立項后組織立項培訓,舉辦的培訓有兩個具體內容:教師自己實操性的培訓和專家理論講座。首期培訓的實操培訓安排在立項幾個月后,挑選立項做得好的課題,進行自己如何考慮立項和如何做立項工作的講座,然后給予點評。專家培訓主要內容就是把如何做課題的基本程序,如何開題(提交實施方案)、中期檢查和結題格式及要求,立項與開題做什么,結題考慮什么,指出小課題與“大課題”不同的具體要求,使教師對課題研究有基本了解和研究方向。通過培訓,使教師們在科研理念得到提升、科研動力得以激發、科研方法得到指導,促進了科研隊伍的建設。
3.認真準備小課題結題。小課題結題時,課題負責人必須填寫《成果鑒定申請表》,向市提出結題和成果鑒定的申請,同時提交結題報告、與本課題相關的研究方案、階段總結、主要成果、所獲獎勵等有關資料的復印件或原件。結題和成果鑒定方便教師,在結題方式上給予教師提供方便,如會議形式集體結題,電子網絡方式結題、各市教研員作為專家組長和答辯專家及點評人,課題主體研究論文如果已發表,其研究報告獲獎,我們都可以確認其結題。在結題時間上,可以提前,也可以適當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