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21:5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應急信息管理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1數據庫設計
我們知道,數據庫的形式包括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然而我們在基于GIS構建煤礦事故應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統時,只有通過一定的空間數據模型,這些數據才能在GIS空間數據庫進行存儲,同時對地理實體的屬性數據進行對應,因此,設計空間關系數據模型對應本文基于GIS構建煤礦事故應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統至關重要。其步驟有:空間數據庫的需求分析,確定地理實體以及實體之間的關系表達,空間實體的邏輯表達,選擇合適的數據模型,空間數據集組織。
2數據庫的實現
煤礦事故應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統可以分為服務層、數據存儲層、信息通信接層、以及業務邏輯層五個層次。數據采集服務層用于采集各個系統的相關數據,針對不同系統采集的設備數據特點,制訂數據傳輸協議,通過標準的協議來獲得應急管理所需的數據,如KJF2000N煤礦安全生產監測監控系統采集的環境數據寫成文本文件,數據采集程序讀取文本文件,按照制訂的協議進行解析,提供給應急管理系統。數據存儲層采用MicrosoftSQLServer2008來存儲集成系統所有數據的物理存儲,其中包括管理信息數據、各類設備的采集數據、空間數據、應急預案庫、應急事件實例庫、案例庫和知識庫。除了關系型的數據庫以外,數據存儲還應包括一些常用的文件格式,如XML文件、Word文檔、Excel表格、JPG圖像等。業務邏輯層是整個煤礦事故應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統的核心部分。應急管理的功能分為救援信息的基本功能,查詢調用功能,統計分析功能,數據采集,報表自動生成功能,應急救援方案的編制、查詢、修改功能、應急救援資料庫的建立查詢功能。包括救援信息的基本功能,查詢調用功能,統計分析功能,數據采集,報表自動生成功能,應急救援方案的編制、查詢、修改功能、應急救援資料庫的建立查詢功能,簡化用戶操作,達到現場及時生成應急救援方案,作為救護隊應急救援的參考,提高救援效率。同時將煤礦事故應急求援信息管理系統融入到地理信息系統(GIS)之中,利用地理信息系統(GIS)海量空間數據分析管理功能,實現了對礦井地理基礎信息的數據顯示、添加、查詢、修改等功能,以便于對事故的地位、圖像顯示、應急預案生成等功能的實現。展現層是對用戶界面的展示。煤礦事故應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統的界面使用了C/S架構以及B/S架構,對于需要迅速響應以及系統安全性要求非常高的如再通報警、應急決策等采用C/S架構;而為了應急指揮的外部執行、歷史數據信息查詢、應急調度管理、統計資料生產等則采用B/S架構,以便于訪問。信息通信接層是對礦井的監控技術、物聯網技術、GPS定位技術、3G無線通信技術等,實現統一的信息采集和人員事故定位基于及時報警。
作者:郭晶 單位:廣東宏大爆破股份有限公司
2計算機的應用技術和信息管理整合的作用及意義
2.1能夠有效的把信息管理的意識進一步提高
把信息管理的意識提高是使計算機的應用技術和信息管理實現整合的重點要素,主要原因就是現代社會是一個受到網絡全面覆蓋的社會,信息無所不在,隨著市場經濟的擴大發展,各行各業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一個企業要想在當中站穩腳,在市場中占據有利的地位,信息的收集至關重要,同時對信息管理的藝術與水平的提高也起著重要的作用。由此可知,各行各業中必須不斷的加強本企業的信息管理意識的提升,充分了解信息管理的重要性,積極掌握信息管理的管理要點,強化本企業各階層人員的信息管理意識,并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與實際需求,循序漸進的加大對信息管理的資金投入,為企業的管理工作順利的實施打下良好的發展基礎。
2.2提升信息收集的質量,保證信息的價值
在目前計算機的應用技術發展中,特別是對應用計算機對信息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一些信息重復收集的現象,使得信息的質量下降,因此,針對這個現象,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提升信息收集的質量,確保信息的有用價值。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想要真正的把信息收集的質量提升,并使所收集的信息具有實際價值,就必須建立完善的信息數據庫,并把相關的工作人員的基本信息與組織資料及工作的管理項目、工作的相關信息進行統一的整理,然后輸入信息數據庫當中,從而建立一個完善的信息數據系統,便于企業后期工作的實施與開展。此外,還要實現全面的計算機技術化,根據數據標準,制定新的發展要求與發展目標,而相關企業內部工作人員,也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掌握基礎的計算機知識與技術,并在工作中不斷的完善自身的技術水平。
我國物流市場現狀
對于企業的發展而言,物流愈來愈成為其發展的瓶頸。目前,我國國內沒有一家能讓眾企業均信服的第三方物流(簡稱TPC)企業,使得許多企業都拿出大量資金自己做物流。因此,第三方物流企業應該抓住這個時機,搞好自己的物流管理。
現代物流是以計算機信息管理和通信技術為核心的產業,但目前的企業物流尚處于傳統的傳遞、送貨階段。因此,第三方物流企業要有嚴格的、科學的管理系統實現事務處理信息化、信息處理電子化的能力,充分利用計算機和計算機網絡來處理信息,以提高自身競爭力。要達到此目的,其關鍵就是加緊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建設。
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開發
第三方企業物流要做大、做強,展示本身企業的形象,從技術而言,開發物流管理信息系統就應從大局著眼,全盤考慮。首先就是管理者和技術人員的充分統籌規劃,在企業內部開發適合自己信息管理系統,建立自己的供求網站,其次是對現行的規章制度整合優化,并對新內容進行開發。
系統的設計模式
此系統可以從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市場地位方面進行考慮并進行開發。第三方物流在市場中模式見圖1。
由此可見,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包括兩部分:外部的網上信息交流和內部的信息處理。
外部信息交流客戶管理子系統:網上接受訂單模塊;查詢模塊。財務結算子系統:基本費用結算模塊;特別費用結算模塊;查詢費用結算模塊。
內部信息處理倉儲管理子系統:倉庫管理模塊;庫存管理模塊;查詢模塊。運輸管理子系統:車輛、人員變動管理模塊;運輸任務調度管理模塊;查詢模塊。財務結算子系統:費用結算模塊;查詢模塊。管理層子系統:權限設置模塊;查詢模塊。
建立本企業的網站
物流企業建立自己的因特網站,在該網站上將企業的運作方式、配送情況每日在網上。通過運用現代化電子商務手段,實現網上配送的信息與收集,方便了客戶、節省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物流效果,從而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利潤。
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的安全性
根據系統分外部和內部兩大模塊,系統的安全性問題可從兩方面進行保障。
外部信息交流中的安全
在與其他企業的信息交流中,接受企業定單、反饋信息等重要信息都在網上進行。針對網絡上的不安全因素(例如:網絡黑客攻擊、網絡病毒傳播、網絡系統本身不安全等)可采取相應的對策,例如:數據加密技術、數字簽名技術、報文鑒別技術、訪問控制技術、密鑰管理技術、身份認證技術等。
內部信息處理中的安全
安全的運行環境是企業物流信息的基本要求,而形成一支高度自覺、遵紀守法的技術職工隊伍則是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工作的最重要環節。要抓好這個環節的安全工作,可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是從技術入手。即開發并應用好企業物流管理信息系統中的權限設置模塊,對接觸此信息管理系統的工作人員設置不同的訪問權限、設置口令、進行身份確認,對用戶的定時、定終端登陸用機的安全實施嚴格的訪問控制技術,嚴格有效地制約對計算機的非法訪問,防范非法用戶的入侵。另一方面是由管理入手。任何的企業發展都要以人為本,第三方物流企業也不例外,企業可以在思想品質、職業道德、規章制度等方面做一定的工作。
發展現代物流產業是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第三方物流信息管理的設計與開發將會帶來企業的外溢效應,實現計算機化全面管理在規劃物流管理信息系統時會對一些較落后的環節進行優化的同時,可加快物流產業向現代化、信息化、產業化、集團化、專業化發展的進程,從而有利于拓展市場,擴大生存空間,提高企業的整體經濟效益,有利于物流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2)動態查詢功能。在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開發設計過程中,用戶在開發之前并不確定查詢需求,需要在系統運行的過程中對所有的數據項進行組合,以此滿足用戶的需求,實現動態查詢。通過利用PowerBuilder編程方式,能夠創建數據窗口,在創建數據窗口的過程中,需要動態地構造SQL語句,為現在的數據窗口控制創建一個新的數據窗口對象,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SQL語句的構造,SQL是計算機關系型數據庫處理語言的一種,具有強大的功能,在進行SQL動態語句創造的過程中,應該根據SQL的特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創建的SQL語句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兩個列名,分別為ORDERBY與GROUPBY;條件表達式;基本視圖或者表;目標列四個方面的內容;另一方面,數據窗口對象的創建,用戶通過選項方式錄入查詢內容,計算機系統將錄入的文字信息轉化成相應的代碼,并連接查詢條件,為了提高查詢的準確性,應該在顯示產訊結果數據窗口中,提前進行函數模擬,將代碼轉換成相應的漢字,滿足不同用戶的查詢需求。
2計算機信息管理技術在企業中的應用現狀
(1)專業人才較少、素質相對較低。計算機信息管理技術對專業人才素質的要求相對較高,并且為了提高計算機信息管理技術水平,應該重視專業人才的培養,由專業人才神話對計算機領域的研究與鉆研,進一步促進計算機信息管理技術的發展,為企業做出更大的貢獻。但是,目前企業的缺乏專業的計算機信息管理人才,并且箱單一部分準也人才的素質相對較低對專業領域知識的探索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
(2)應用范圍相對較小。計算機技術的普及是全球化的,可以說21世紀是計算機的時代,但是我國計算機信息管理技術的應用現狀不容樂觀,其應用范圍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非常狹窄,尤其是在落后的農村地區,計算機數量相對較少,影響農民對新技術的應用,并且多數企業對于計算機的使用僅僅局限于信息查詢、交流等,并沒有充分的發揮計算機信息管理技術的作用。
(3)技術水平有待提高。我國計算機信息管理技術起步相對較晚,嚴重的影響了計算機信息管理技術在企業中的應用。同時,由于相關人員對于計算機信息管理技術的研究不夠深入并且自身素質水平相對較低,導致我國的計算機信息管理技術水平普遍較低,直接影響了計算機信息管理技術在企業中的應用水平與價值,亟待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提高計算機信息管理技術水平。
(4)ERP技術在企業中的應用不高。ERP系統是建立在計算機信息技術基礎上,以系統化的管理思想,結合對企業運營管理中產生的數據分析,為企業決策層及員工提供決策運行手段的管理平臺,也是現代企業管理的工具及有力手段。但ERP技術的推廣應用僅僅在大企業有一點的覆蓋,而一般中小企業僅僅限于在財務做賬中使用小型軟件,更沒有體現出現代財務管理,結合中小企業對管理的要求不高,加之靠人來管理人的的成本低,更沒有使用ERP軟件系統的動力,ERP軟件系統的植入思想很難在中小企業中應用。
3應對計算機信息管理技術應用現狀的有效措施
(1)高素質人才的培養。人才是第一生產力,更是企業的第一資源,想要提高計算機信息管理技術水平,首先應該提高專業人才的綜合素質。因此,企業應該充分的認識到計算機信息管理技術的重要性,并將其作為一項長期的工程,投入一定的財力、物力、人力等,盡可能的創造條件,增強對專業人才的培養,同時,計算機院校也應該重視對學生專業素質、技術水平以及綜合技能的培養,保證計算機信息管理技術方面的研究力量,同行業之間也應該增進協作與交流,為研究計算機信息管理技術的人才提供一個交流與學習的平臺,保證計算機信息管理技術在自身領域中充分的發揮作用。
(2)擴大應用范圍。企業應該盡可能的擴大計算機信息管理技術的應用范圍,將計算機信息管理技術應用在企業的各個管理環節中,通過創建基于因特網、局域網的信息共享平臺和網絡辦公系統,能夠提高企業信息管理、信息傳遞等的網絡化水平,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例如,計算機信息管理技術在企業營銷管理中的應用,一件產品的銷售涉及到眾多部門,例如質檢處、計控處、財務處等,由銷售部簽訂合同并秤單,客戶憑借秤單到倉庫提貨,質監部門通過計算機開具的出庫憑證打印質保書,整個流程過程中涉及到的部門以及數據非常多,為了保證數據信息的實時性、真實性以及完整性,計算機信息管理技術應該進行跨部門集成,形成一個清楚、自由流通的信息網絡,以此提高管理的合理性與高效性。
(3)強化技術研究。企業應該不斷的強化對計算機信息管理技術的研究,盡可能的利用國家以及相關機構給予的優惠政策,或者設定一定的獎項,充分的調動相關人員對于計算機信息管理技術的研究水平。同時,企業應該投入專業資金用于計算機信息管理技術的研究工作,為相關技術人員提供便利的條件,各研究人員應該強化與其他研究人員的交流,或者到先進的企業進行參觀和學習,能夠為自身企業的計算機信息管理技術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參考。此外,應該大力推進企業管理信息篩選、決策制定、決策實施三個控制過程相關計算機信息管理技術的應用。
(4)推廣使用ERP信息管理系統。通過ERP系統的使用,植入企業自身的管理制度,是企業推行管理制度及提高管理效率的強有力手段。ERP系統的使用也是企業發展壯大后管理當中的不可或缺的工具和不可逾越的一步,更是現代企業發展中管理的方向并且在不斷深化,以國外甲骨文、SAP及國內的用友軟件和金蝶軟件為代表的ERP軟件巨頭就是典型代表。
那么,被認為是高質量會計準則的IAS是否提高了在金融業中處于主導地位的商業銀行的會計信息質量了呢?根據Barth等(2006)和肖澤忠(2008)的文獻梳理,會計準則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可通過收益的價值相關性、對盈余管理行為的抑制以及及時確認損失等反映。Edmondo(2009)、Stergios(2011)、Gunther(2011)和Mariarosaria(2011)等通過歐洲銀行的考察得出股價與收益價值相關性增強、銀行盈余管理行為得到抑制結論,但JesusSaurinaSalas(2006)卻發現IFRS的債務損失準備條例并沒減少西班牙銀行的收益變動性,Gunther(2011)認為信息的及時性沒有得到提高。國內如梅孫華(2009)、HuSiyang(2011)、郭斌等(2012)通過商業銀行證據表明CAS執行后銀行的會計信息質量得到提升。的確,公允價值計量和貸款損失準備對商業銀行會計信息質量產生重大影響。但由于研究對象資料獲取困難、研究窗口較窄,國內有關CAS在銀行業執行效果的考察略顯不足,且主要圍繞公允價值計量展開,涉及貸款損失準備的研究則更多地關注于會計準則與金融資本監管沖突和協調的理論分析,缺乏經驗證據。可對于大多數商業銀行來說,采用攤余成本而非公允價值計量的貸款依然是其傳統且最主要的金融資產。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業已公布的2013年銀行信貸收支統計數據,貸款在銀行資金運用中仍處于絕對優勢。可見,有關貸款損失處理將對銀行的報告盈利及對市場釋放的信號產生重大影響。因此,本文試圖從貸款損失準備入手,考察當前“已發生損失模型”是否抑制銀行盈余管理行為,從而反映會計信息質量情況,為CAS在銀行業的考察提供證據。貸款損失準備被視為是銀行進行盈余管理的工具之一,國外學者如Anandarajan(2007)、Stergios(2011)已證實,當預期盈余水平較高時,銀行會通過對貸款損失準備的管理來降低報告盈余的波動性。林川等(2012)通過前景理論解釋了我國商業銀行存在通過呆賬費用進行明顯盈余管理現象。據此提出假設:H1:銀行貸款損失準備與盈余水平正相關。
CAS執行后,我國銀行對貸款損失準備的提取方式由原有依據監管當局規定的按照貸款分類和固定比例計提轉換為根據信貸資產減值跡象的“已發生損失模型”來確認,劉玉廷(2010)認為,新準則能如實反映信貸資產減值情況,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銀行業高估資產、虛增利潤、信息難以真實公允等問題,具有更高質量。潘秀麗(2012)指出,貸款損失準備的計提直接影響銀行的財務業績,但因其具有較大主觀性,會影響銀行的盈余管理行為。許友傳等(2010)發現,新的貸款減值計提方法會降低報告盈余波動性,抑制銀行盈余管理行為。據此提出假設:H2:執行CAS后,銀行減少通過貸款損失準備進行盈余管理的行為。Mishkin(2006)指出,如果金融機構能夠控制或者直接影響國家的經濟建設命脈,其運營失敗或倒閉會在金融系統里引發危機。為避免這種系統性風險,政府會試圖在這些銀行瀕臨破產前就采取措施,而不是任其倒閉。這種銀行業“大而不倒”會引發道德風險問題,即鼓勵了銀行進行投機和冒險。因此,以金融穩定為目標的金融監管部門尤其關注商業銀行可能出現無力償還到期債務、失去清償能力以及喪失持續經營能力的破產風險,對銀行業資本充足率和貸款損失準備都提出嚴格要求。而商業銀行則有動機通過盈余管理來規避金融管制。高質量準則能夠抑制這種利潤平滑行為,類似于Gunther(2011)研究,提出假設:H3:CAS執行抑制了無清償能力風險較大商業銀行通過貸款損失準備進行盈余管理。此外,葉青等(2012)做了一個有意思的探討,考察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首登富豪榜所帶來的政治成本對會計信息質量影響。研究發現,為避免政治成本,上榜公司會計信息質量顯著下降。可見,備受公眾關注的公司承擔著較高的信息披露成本,因此具有更強的動機來進行盈余管理以減少波動性,達到規避公眾關注目的。而采用高質量準則的目的就在于抑制這種行為。根據CAS對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的描述,本文將備受公眾關注的銀行界定為上市銀行,并提出假設:H4:CAS執行抑制了備受公眾關注的銀行(上市銀行)通過貸款損失準備進行盈余管理。
二、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擇本文選擇截至2012年底我國16家上市銀行以及國家開發、廣發、恒豐、浙商、渤海、上海、江蘇、徽商、杭州和天津等共26家商業銀行作為研究對象。選擇的2005年—2012年銀行數據來自國泰安研究數據庫以及對財務報表的手工收集,剔除信息披露不全樣本。
(二)研究方法銀行業考察的特殊性在于其面臨的雙重管制,即根據會計準則提供財務報表信息以及滿足金融監管部門的最低資本充足率要求。前者主要向股東和債權人提供決策有用信息,后者防范銀行業違約風險。正如Scott(1997)指出的,大部分企業都會試圖通過降低凈利潤波動性和違約風險來實現利潤平滑。貸款是銀行的主要資產,貸款損失直接影響銀行凈利潤。CAS對貸款損失準備更為客觀的要求被認為可以抑制銀行盈余管理行為。因此,銀行盈余管理行為在高質量準則執行前后的變化可以反映會計信息質量情況,從而間接體現準則質量。此外,監管部門對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的要求也使得銀行需要在獲利和避險之間進行權衡,這也會對盈余管理產生影響。類似于Ster-gios等(2011)對歐洲市場檢驗,本文建立以下模型。RLLPt是t期貸款減值損失與貸款余額之比;REBTLt是t期未扣除所得稅和貸款減值損失前的利潤與資產總額之比;CASt是t期執行準則的類型,執行IAS或與IAS趨同準則取1,否則取0;Rt是銀行無清償能力風險指標,風險大銀行取1,否則取0;Listt代表樣本在t期是否是上市銀行,是取1,否則取0;RCAPt是t期資本充足率與法定資本充足率之比;RNPLt是t期不良貸款率;LnAt是t期銀行總資產的自然對數。如果銀行試圖通過貸款損失來進行利潤平滑,則RLLP與REBTL顯著正相關,交叉項反映CAS的執行對銀行通過貸款損失進行盈余管理的影響。RCAP、RNPL反映銀行資本率監管指標和不良貸款率對貸款減值計提影響。Stergios等(2011)認為銀行可通過多元化投資以形成高回報低風險的資產管理,因此認為衡量銀行資產規模的LnA應與RLLP負相關。由于銀行盈余波動會對其無清償能力風險產生影響,故選取Liang等(1991)提出的銀行無清償風險指標IR2,該指標越大代表風險越高。對各銀行IR平均數進行排序,將大于均值的銀行視為“無清償能力風險較大銀行”,R參數賦值為“1”,否則為“0”。預期高質量準則可以抑制盈余管理行為,風險較大銀行應表現明顯。此外,預期上市銀行具有較強的盈余管理動機,新準則可以抑制這種行為。
三、檢驗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表1樣本銀行基本指標描述性分析根據表1,新準則執行后銀行業擴展極為迅速,尤其體現在總資產擴張和貸款發放增速上。銀行總資產擴大一倍多,貸款總額增長94.05%,相應提取的貸款減值損失也隨之增加,增速達88.07%。同時,為滿足金融監管、加強信用風險管理要求,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和不良貸款的控制也得以增強,資本充足率增長19.38%,不良貸款率下降62.74%。值得說明的是,表1中“準則執行前”和“準則執行后”是根據各銀行實際執行CAS或IAS的時間來劃分。此外,根據研究設計,對樣本銀行按無清償能力風險大小(IR指標計算結果)進行了分類,見表2。
(二)相關性分析對樣本銀行2005-2012年數據進行Pearson和Spearman參數相關性檢驗,見表3和表4。貸款減值損失與銀行利潤顯著正相關,與預期相符。貸款減值損失與資產總額顯著正相關,雖然這與Stergios等(2011)預期有所不同,但貸款余額與資產總額顯著正相關則表明我國商業銀行的資產還未形成多元化模式、貸款還是銀行的主要獲益資產。此外,貸款減值損失與不良貸款率顯著正相關,不良貸款率與資本充足率顯著負相關,均符合預期。
(三)回歸分析通過VIF判斷模型主要參數,得出多重共線性影響不大結論。故對參數進行模型檢驗,見表5。綜上檢驗,RLLP與REBTL顯著正相關(除G外所有模型),說明貸款損失準備是商業銀行進行盈余管理的工具,H1成立。RLLP與CAS×REBTL顯著負相關(模型B、F),且系數較REBTL系數小,說明當前準則確認信貸資產減值規定抑制了商業銀行進行利潤平滑的行為,H2成立。RLLP與R×REBTL顯著正相關(模型C),說明無清償能力風險較大銀行會通過貸款減值活動來進行利潤平滑,而REBTL×R×CAS系數變小則意味著CAS執行抑制此類銀行的盈余管理行為(模型D、G),H3成立。對于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上市銀行的檢驗也得到了一致結論(模型E、F、G),H4成立。此外,RLLP與RNPL顯著正相關(所有模型),與之前相關性檢驗結論一致,說明不良貸款率高的銀行提取的貸款減值損失準備也較多。在樣本整理過程中,本文發現相關數據在金融危機時期存在一定波動性。因此,為證實結論的穩健性,同時出于影響滯后性考慮,剔除2009年數據進行重新檢驗。模型的綜合結論與上述相符,但單個模型的檢驗結果同樣未能完全實現預期。
一、管理會計應用現狀
就目前狀況看,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中的應用效果還不很樂觀。其主要問題在于:1、理論研究不夠。管理會計是一門新興科學,我國會計界對它的研究尚未形成一套完整、嚴密的基本理論體系和方法體系,仍停留在簡單方法的介紹方面,忽視理論系統研究,缺乏對實用性、功能性和可操作性的追求;2、實際應用效果不太明顯;3、會計人員適應性差。由于基層會計人員素質較低,會計管理仍停留在手工操作的初級階段,加之企業高層管理者沒有深刻理解現代管理會計知識,使得企業開展管理會計活動受到冷漠,甚至他們對管理會計的實用性和效益性還存在疑慮。
二、推行管理會計制度,完善企業管理
管理會計是企業管理的主要組成內容,是企業管理的重要工具。可以說,沒有管理會計的有效運用,企業管理也將成為一紙空文。
(一)以“目標成本”為起點和核心,深入挖潛增效。管理會計區別于傳統會計,在于管理會計既注重對成本的“數量管理”,也注重對成本發生的前因、后果追蹤分析,能夠從源頭上尋找到產生差異的數額及原因,從而達到持續降低成本的目標。
(二)全方位進行成本控制。我們應充分運用量本利分析法、投資決策分析的回收期法等管理會計方法,認真推行責任會計制度,將企業成本控制與責任部門有效結合起來,從而達到提高經濟效益目的。其中,責任會計制度的最大優點,就是將企業日常工作分權管理,使高層管理人員集中精力抓長遠,各層管理人員在權限內,放開手腳搞管理,并通過績效考核,發揮激勵作用。責任會計制度建立模式沒有固定形式,各有側重,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l、科學地制定責任目標成本,分解成本指標。產品成本目標的確定,可以根據同行業先進水平確定,也可采取市場法來計算,即“售價—目標利潤—稅金費用”,并將產品質量、生產費用及數量、結構指標按照一般獨立生產經營企業的常用方法逐級分解。
2、建立責任會計賬簿,確定責任主體。為了及時、準確反映各責任單位或個別工作效率,在會計賬簿及記賬憑證上增設責任單位一欄。根據管理會計的要求,企業可以對“原輔材料”按實際采購量的目標成本記賬。而對“生產成本”、“產品成本”則按計劃(或標準)數量的目標成本進行記賬。
信息技術作為社會生產力,是推動社會發展、時代進步的有效推動力。信息技術,是主要應用于管理和處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種技術的總稱。近年來,信息技術已在社會各界甚至各行各業獲得了廣泛應用,其中也包括了科教領域。在高校科教信息管理中實施信息管理系統,不僅可有效調控、監管和規劃科教管理工作過程,還可極大提升科教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1]。但在實際情況中,信息技術在科教信息管理仍存在諸多問題對其應用效果造成一定影響,故此還需要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分析,并制定出有效的對策進行解決。本文主要從以下幾點對此開展相關探討。
1.高校科教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技術手段問題
目前,雖然我國各高校已逐漸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各個科教管理環節中,逐漸實現了信息化科教管理,但由于信息技術在高校科教領域的應用時間較短,使其技術尚未足夠成熟,加之各高校在信息化管理方面投入資金較少,配置的信息化基礎設備質量較差等,從而使高校信息化科教管理存在諸多問題[2]。具體問題詳細分析如下:
1.1技術安全性較低
在高校信息化科教管理中,常存在技術安全性普遍低下的現象,這不僅增加了更新與維護軟件工作人員的壓力,在公開、自由的網絡環境中,還會使高校信息化管理系統中bs及gs架構模式在運行期間,容易受到病毒、嘿客的入侵和攻擊,從而導致信息化管理系統的癱瘓,對高校科教管理工作的開展造成嚴重影響。另外,部分高校還存在信息化教學管理系統軟件版本過低的情況,這不僅影響高校科教管理系統的正常工作,還給其維護工作引發各種問題。
1.2系統兼容性較差
目前在部分高校信息化科教管理體系中,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兼容性均較差,這便使得管理體系中各系統之間無法進行良好的兼容,從而導致各部門之間的信息資源由于格式和內容的限制,無法獲得有效的傳遞和共享,繼而對高校信息化科教管理的建設和發展造成嚴重阻礙,甚至降低了科教管理的效果。
1.3系統無法滿足實際需求
信息化科教管理系統雖然可滿足高校管理的基本要求,但由于目前的信息化科教管理技術尚未足夠成熟,使得其仍存在各種技術性限制的問題,從而導致其無法滿足高校科教管理的各種具體化要求。另外,不同的院校之間,其科教管理體系、管理方式及運行模式等也存在較大差異,而由于操作系統及管理條件的限制,使信息化科教管理系統無法為各高校管理提供不同的具體化服務。
2.高校科教信息化管理解決存在問題的對策
2.1加強技術資源管理
技術資源管理是高校信息化教學管理中的重要環節,故此需對其進行加強管理,可從以下幾點對其進行加強:(1)對信息化科教管理系統進行合理利用,并對其開展二次開發;同時還應積極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并從中吸取經驗教訓,來對自身技術進行合理開發和規劃,期間需要避免重復引進已有的軟件,以減少或規避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另外,還應將企業開發條件與教師技術資源相互結合,使兩者能夠在本身系統基礎上對其進行二次開發,以研制出可達到不同高校具體化需求的管理系統。(2)在建設高校信息化科教管理系統時,需確保各部門之間的緊密合作,使各部門將各自系統規劃及流程再造進行整合統一,從而才可開發出能夠滿足各部門實際工作需求的管理軟件系統。其中在規劃系統時,需對各部門信息進行全面集成,同時對各部門職能發揮加以高度重視,并建立達到各部門工作要求的基礎數據庫,將其數據類型進行整合統一,從而實現最終的資源共享。(3)在進行科教管理人員選撥時,需對其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加以嚴格考核,并以信息技術水平作為人員選用的最終標準,從而選撥出符合現代化高校科教管理工作要求的信息化技術型人才。在信息化建設不斷向前邁進的形勢下,對于科教管理人員所具備的相關知識水平及技術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其充分掌握當下最先進的信息技術知識,才可及時有效地處理各種數據信息,繼而才能夠推動高校信息化教學管理更快發展[3]。
2.2強化技術組織管理
在技術組織管理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兩點問題,即技術部門管理與組織管理。由于高校的科教管理工作較繁復、工作量較大等,使其在技術管理及組織管理方面操作起來存在一定困難,因此需要嚴格加強技術管理和組織管理。在技術管理方面,可設立技術管理部門。目前,由于大部分高校原有的科教管理系統無法獲得擴展或升級而需要進行更換,或是拓展和升級后的管理系統無法滿足實際工作需求而無法發揮其真正效用和優勢,這不僅導致了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還對教學管理工作效率和質量造成不利影響。因此,若各大高校能夠組建自己的信息化技術團隊,并引進先進的設備和技術,同時根據自身管理要求來開發相應的管理系統,或是根據需求來升級系統功能,不斷提升自身技術管理水平,則可極大降低不斷更換系統而產生的各種資源消耗,提升自身教學管理工作水平。而在組織管理方面,要十分明確各部門之間在數據處理方面的工作責任,同時還應建立能夠對數據流轉環節實現"扁平化"管理的快捷系統,該管理方式能夠有效避免部門重復設置或分層過多而造成的資源共享阻滯、信息傳遞速度緩慢的現象[4]。
2.3加大技術風險管理
【正文】
我于1998年8月至2000年7月參加了某個大型集團的企業信息系統的開發工作,該大型集團的業務主要涉及到IT類產品的進銷存。本人在項目中負責系統分析的工作,該集團企業原先已委托某個電腦公司開發過一套IT類產品管理系統,但是該老系統存在兩個主要的問題:(一)系統運行速度非常慢,如商品銷售開單時,從確定開單到開單完成有時需要1~2分鐘左右的響應時間,讓客戶無法忍受。(二)系統數據不準確,經常出現實物庫存與電腦庫存嚴重不相匹配的情況,使銷售數據的統計產生一些混亂,有關財務的數據因此無法有效使用,只能采用人工錄入方式補充進行。在這種情況下,該集團的總經理決定參考原有系統重新開發一個系統,以便解決原系統所存在的上述兩個難以克服的難題。注;原系統采用PB6.5開發,數據庫采用SYBASE,服務器采用Windows2000Server,客戶端采用Windows 98,程序架構采用的是傳統的C/S結構。
鑒于該集團業務操作復雜,流程多,涉及人員多等特點,以及項目完成時間短,經費有限,人員有限等限制約束條件,再考慮到必須避免前一系統出現過的結構混亂與難于維護等問題,我們決定要對原系統的需求做一個比較徹底的和切實可行的分析,由于原有系統已經開發了近兩年,并且客戶也有了一定的使用經驗,業務基本流程本身也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因此,我們把需求分析的過程分為三步:()分析原有系統的結構,主要是數據庫結構和程序結構,(2)在獲得第(1)步結果的基礎上寫出基本需求,交由客戶評審補充,(3)在第(2)步的基礎上開發原型,利用此原型與客戶交流,從而獲得最終可用的需求結果。下面按上述三步分別加以論述。
第一步是實施逆向工程,獲取原有系統的基本需求。
由于原有系統在功能上大體上能基本滿足客戶的需求,并且在兩年多的開發中也積累了不少經驗,因此,從中可以獲得一些有益的參考,也可以避免多走彎路。在這一階段,我們采用的主要工具是PB自帶的Power Designer和PB Documents;前者主要用來分析數據庫結構,后者主要用來分析程序結構,便于開發人員與高級用戶理解程序。采用這兩個工具的原因是:原系統過于龐大,模塊多,數據庫模式多,表格量很大,僅靠人工的方法很難從中獲得一個比較完整的、明確的系統結構以及整體構成,而且原有系統未能提供一套正確完整有效的設計文檔,于是我們只能依靠工具輔助來進行。在使用Power Designer分析數據庫,并且用PB Documents分析原程序中的PBL以后,我們對原系統的結構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再結合對原系統的使用,基本明確了功能與流程的需求,并在此基礎上用人工錄入方式,產生了初步需求的自然語言文檔。這里指出,使用Power Designer的一個不足之處是:如果一個表中的字段過多,而且又同時依賴多個表時,輸出的表格相關圖形很復雜,有很多交叉,且難于調整,不方便閱讀及打印。
第二步是在第一步的基礎上進行的,即寫出系統基本需求,交由客戶評審和補充。
通過第一步的逆向工程,我們獲得了系統的基本需求。為了充分記錄需求的變化及需求之間的依賴關系,我們決定選用Rational公司的Requisite PRO作為我們的需求管理工具,Rational公司有一整套用于需求管理的工具,功能非常強大,包括Requisite Pro、Clear Quest等等,這些需求分析工具可以對需求進行全面的管理,包括記錄需求的變化情況,需求之間的依賴關系等等。但是,我們考慮到Rational的一套工具全面實施會非常昂貴與復雜,需要非常強的項目管理能力才能全面實施,因此,我們只采用了其中最簡單的一部分功能,那就是記錄需求變更,記錄需求之間的依賴關系,其他跟RUP有關的功能都給略去了。之所以這樣做,主要是考慮到項目的經費、人力以及國內軟件開發的實際情況。正如前面所說,我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并寫出基本需求后,交由客戶做評審井做適當補充,我們將經過補充整理后的需求作為正式需求記錄入Requisite Pro所維護的數據庫中,并對各個需求進行分類,設定優先級等,這些工作完成后,就可以從數據庫中直觀地了解客戶到現在為止提出了哪些需求,哪些需求是必須優先考慮的,哪些是難度較大的等等。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遇到了一些問題,譬如:用戶對我們用自然語言書寫的需求文檔有許多地方不理解,往往在花了較長時間閱讀之后,仍不明白我們所描寫的需求過程與他們所完成的業務之間的對應關系;另外是由于首次采用Requisite Pro進行需求管理,在類型劃分,屬性值的確定上,部分開發人員沒有經驗,造成了不少反復,對于前者,我們的方法是想辦法增加一些示意圖,將大的流程分解為小流程,再與客戶反復交流與溝通,最終達到雙方理解一致的目的。對第二個問題,則參考了一些例子,再結合實際中屬性的使用情況,給予取舍或者選擇,經過這一階段的工作,我們建立了基本的需求庫,定出了基本需求規格說明。
第三步則是在第二步的基礎上建立起原型,利用原型與客戶進行更深入的交流,通過交流修改相應的需求。
在醫療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財務和管理逐漸成為一對不可或缺的孿生兄弟。醫院要在醫療市場中求生存、求發展,就必須充分發揮財務統計信息在醫院管理中的基礎作用,由財務部門負責向管理部門提供準確適用的財務統計信息,而管理部門要及時開發利用這些統計信息,充分發揮信息在指導和預測醫院工作中的巨大作用。我院作為一所三級甲等醫院,早就開始重視財務統計信息在醫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醫院管理層采取健全財務統計信息管理制度、實現醫院財務統計信息現代化、重視財務統計信息的基礎工作等措施,切實加大財務統計信息在醫院管理中發揮的作用,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一、財務統計信息的開發利用
(一)觀念的轉變和學習
隨著醫院改革的不斷深化和醫學模式的轉變,醫院管理層已經認識到財務統計信息在醫院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也發現到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財務統計信息資源,并對其深入開發利用,以使其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就不能停留在傳統的服務方式上。為了更好地進行醫院管理工作,財務統計信息要從單純的記賬、算賬工作轉變為核算、監督職能的財務管理機構,力求把那些敷衍了事的“死數據”變成活的有用的信息。通過相關財政政策、法規等理論方面的學習,并借鑒兄弟醫院的成功經驗,財務人員自身也認識到積極開展財務統計信息服務不僅僅有利于促進醫院,而且對于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也很有益處。
(二)健全財務統計信息管理制度
任何一項工作的開展都離不開規則和制度的約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醫院財會工作要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體系,提高財務統計信息的服務質量,也必須建立一種適合的財務統計信息制度,從而完善財務人員的工作職責和管理體系。我院在原有制度的基礎上,強化了財務管理的監督職能,要求財務人員除了日常工作,還要逐步建立財務數量信息、定期整理和反饋財務制度、對原始資料進行整理、負責財產清查制度、會計報表分析和資料存儲等工作,同時能正確處理好財務、核算和統計工作的關系,做到積極開發和利用財務統計信息,以加強財務信息與核算、統計的聯系。
(三)從基礎做起,由小看大
醫院財務基礎工作包括報表制度的建立、原始資料的收集、數據的維護、數據的核算等,要保證基礎工作的有效性,責任到人是關鍵。首先,財務部門有專門人員負責數據的維護和計算機的安全,加強與醫院計算機網絡管理部門的日常溝通,防止病毒、黑客的襲擊,確保財務各項信息的安全;其次,完善財務報表制度,充分做好原始憑證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以保證財務統計信息資料的科學準確性;最后建立有效財務監控系統,從方法、組織等方面對財務統計信息中的數據誤差進行預防和控制,以保障統計數據的質量。
(四)實現醫院財務統計信息現代化
信息化的到來給會計行業帶來了巨大的便利條件,信息化的到來提高了財務統計信息的準確性和速率,有效減輕了財務人員工作的復雜繁瑣,同時也降低了錯誤率。我院財務部門很早就開展了會計核算電算化工作,并且根據醫院HIS系統的完善程度,計劃逐步加強數據挖掘方面的工作,使得統計出的財務數據更有針對性,能更好的服務于醫院管理。二、財務統計信息在醫院管理中的作用
(一)醫院資源有效配置的依據
如何有效利用現有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合理進行資源的優化配置,是每一位優秀的醫院管理者曾經一直考慮過的問題。而醫院財務統計信息是醫院管理者有效開發利用本單位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的依據。在財務統計信息中,我院管理者依據財務統計信息的具體情況,對資金流向進行了合理的安排,從而把有限的財力用在醫院發展急需的項目上,以確保醫院建設的需要,真正做到物有所值;另外,醫院領導在購置大型醫療設備前,依據財務統計信息,先進行市場調查和論證,能夠真正做到依據地區衛生資源分布情況來配置資源,從而減少資源的浪費;同時,在醫院服務管理方面,管理者還依據財務統計信息,根據醫院的門診量、業務收支和床位周轉率等具體信息,對病房的床位規模進行合理規劃,從而改善了門診和住院條件,得到上級管理部門的肯定,并且最大限度地滿足就診患者的需求。
(二)科學決策的前提保障
財務統計信息是醫院領導科學決策的依據和前提保障。通過財務統計信息表,醫院領導不但可以了解業務收入、醫療成本等經濟效益,還可以同時了解所服務地區的衛生需求、門診住院病人的平均費用、藥費比重等其他重要的信息,根據這些信息,我們制定出了具體的適宜我院發展的業務發展計劃,同時調整各科室設置,做到了人、財、物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另一方面,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醫院在掌握具體數據的基礎上,及時確定和調整了我院的發展戰略,做大規模,做強重點科室,從而增強了我院競爭力。
(三)衡量醫院管理水平的依據
衡量醫院管理水平高低的指標主要是各種醫療指標和經濟指標,更具體一些是指醫院固定時間的門診人次、住院人數、單病種費用和藥品費用所占醫療收入的比重等。近幾年來,我院利用這些財務統計信息,不斷總結和完善,在成本核算的基礎上,對醫療費用實行結構調整,嚴格控制藥品費用的比重,尤其是針對醫保病人,保證他們的平均費用能處于合理的水平,從而既贏得了患者和家屬的稱贊,同時也為醫院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和品牌效應,醫院也因此在近幾年的市級考評中一直名列前茅。
三、小結
本文通過我院財務統計信息應用的一些實際措施和效果,強調了財務統計信息在醫院管理中的作用。目前,財務統計信息越來越引起醫院的重視,它不再僅僅是醫院利潤盈虧的一種象征,在現代化的今天,它對于醫院管理的預測作用甚至超過簡單的經濟效益評估功效。
參考文獻:
[1]王岳君,施娟,龐喜珍.淺談醫院信息系統在財務會計中的運用[J].現代商業,2008,(1):258.
一、信息技術對建筑工程造價管理的影響
隨著這幾年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在各行業應用的逐步深入,工程造價領域特別是預(決)算的編制方法和手段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多年從事造價管理工作的預算員均深有體會,早期在編制工程預(決)算時,完全靠紙筆、定額冊,編制一個工程的預(決)算,單單從工程量清單入手套定額、工料分析、調價差、計算費用到出預(決)算書,必須花費好幾天的時間,計算過程繁瑣枯燥,工作量大,且預(決)算結果較為固定;20世紀90年代中期,隨著計算機應用范圍的擴大,國內已有不少的工程造價管理軟件,當時計算機價格仍比較昂貴,計算速度慢,操作仍不夠方便,有條件使用計算機的企業很少,尚不能得到普及應用,但該技術已顯露出其在工程造價管理領域廣闊的發展前景。
到90年代末,信息技術的發展使硬件價格迅速下降,企業甚至個人擁有一臺自己的計算機已不是很困難的事,計算能力也比以前大大提高,操作更方便、直觀,而且可供選擇的軟件種類增多了,功能和人機界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現在國內大中城市乃至一些邊遠地區的預算員都能熟練使用計算機編制預(決)算,從錄入工程量清單到出預(決)算書這個過程的工作縮短到一兩個小時就能完成,大大提高了勞動生成率,而且近幾年各大軟件市場已經推出圖形算量、鋼筋算量軟件,更是加速了預(決)算工作的發展進程和計算速度。與此同時預(決)算結果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可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造價的分析和組合,以從不同角度反映該工程預(決)算的結果。信息技術的進步對造價行業的影響由此可見一斑。
二、建筑工程造價的信息化管理
(1)工程預(決)算軟件
信息技術的進步不僅使在保持原有工作效率前提下提高預(決)算編制的精度和使用更豐富、及時、準確的材料價格成為可能,(目前國際工程招標均使用全費用的報價方式),而且已深入地拓展到工程造價管理的全過程,即從一個項目的可行性分析的投資估算,到概算、預算、審核、階段結算和竣工決算,通過積累已完工程的數據建立造價指標,又反過來指導新工程的投資估算、概算和預算,有利于領導決策和資金使用的有效控制;同時信息技術還廣泛用于工程管理、定額編制、工程量計算、指標收集與分析、信息網等方面。
目前,國內在造價管理各階段的應用水平各不相同,市場上可用的產品種類和功能各有特點。工程預(決)算軟件的功能主要用于套算定額,這是造價領域最早投入開發的應用軟件之一,經過多年的發展已比較成熟,并廣泛推廣應用,取得了顯著的效益。該軟件早期運行在DOS平臺之上,隨著視窗系統的普及,逐步過渡到Window、WIN32環境下。該軟件包括消耗定額管理子系統、預算價格管理子系統、計價管理子系統、取費定額管理子系統等4個子系統。
(2)定額管理軟件
這類軟件主要采用數據技術協助造價部門維護定額庫,并在編制定額時直接生成所需的排版格式,以減輕編制定額的工作量,縮短排版時間,減少人為錯誤,屬于管理信息系統的范疇。
(3)工程量計算軟件
這類軟件,用于協助從施工圖計算工程量。國內使用較廣的軟件第一種方法一般采用作圖法,要求工作人員在識圖的基礎上用該軟件重新輸入圖紙中各種構件及其尺寸,然后由系統自動計算工程量,得到工程量清單,這種作法計算出的工程量比較精確,但必須重新輸入圖紙中各種構件及其尺寸,工作量仍然很大。第二種方法是直接將工程圖紙掃描形成光柵文件,由軟件處理矢量化后,抽取特征,用模式識別的技術識別構件類型和其幾何參數,進而計算工程量;或由設計院生成的施工圖的CAD文件在CAD環境下作模式識別。這種方法要求在圖紙的特征表示和建模上作大量的研究工作,抽取各種構件的特征參數,采用人工智能技術,最終能代替人完成識圖的過程,這是較有前途的方法,但根據漢字識別技術的發展過程,必須對圖紙的特征進行深入地分析研究,該軟件要能真正代替人識圖還有一段路要走。第三種方法是在建筑設計所使用的CAD軟件中直接加入構件特征參數的屬性,定義各種構件對象,在進行結構和建筑設計時使用這些對象設計建筑物,而不用直接使用線條作圖。
(4)指標收集與分析系統
該系統用于收集已完工程的數據,并從多個維度上作分析,其結果將用于投資估算等方面。指標的收集是一個長期動態的積累行為。由于標準不統一等原因,目前國內尚沒有比較完善的指標收集和分析體系,即使有指標庫,也只是突擊對過去某段時間的工程數據作一定整理形成的。筆者認為,為了保證數據的可用性,必須設立比較穩定的指標,建立一套穩定的編碼規則。目前各地區的定額在幾年內就會重新編制一次,每次編制都有新的特點,要在變動的定額上建立一套較為穩定的指標,針對每套定額編制一個映射表是一種解決方法。另外,由于工程的特征參數非常多,每個工程可抽取的數據量很大,分析的維度廣,采用數據倉庫、聯機分析系統是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數據倉庫在較細粒度地劃分元數據的基礎上,能自動完成指標數據的抽取,并提供多維度分析這些數據的工具。
三、建設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建筑工程造價管理信息系統的構建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它還涉及到思想觀念、組織結構、管理模式、企業文化、人員素質等一系列問題,要真正建立和使用建筑工程造價管理信息系統,僅僅擁有數字化技術是不夠的,還要注意以下問題。
(1)完善造價資料的收集和上報制度。目前造價資料管理還基本上處于無章可循的狀態,各部門對資料的收集和整理還沒有充分重視,導致造價管理部門收集工程造價資料困難。由于缺少基礎性數據,導致系統的運行和功能實現方面受到很大影響。急需形成完善的造價資料上報體系,規范上報資料的格式,嚴格要求上報造價資料的質量。
(2)完善建筑工程造價信息市場體系。建筑工程造價信息市場從理論到實踐都還處于摸索和探討階段,存在許多有待解決的問題。從供應者方面來說,信息源不足,不能按用戶需求提供相應的造價信息。從信息用戶方面來看,大多數人對于信息商品化、信息服務有償化還處于一種感性認識階段,不愿意進入信息市場購買信息。
(3)改善造價信息的平臺。建設工程造價管理信息系統目前基本采用客戶端/服務器結構的網絡運行模式,是一種基于局域網技術的系統。但隨著造價信息需求層次和范圍的擴大,這種小范圍處理造價信息的運行模式將不能滿足更多用戶的需求,也不利于信息的收集和共享。因此,開發基于互聯網平臺的造價管理信息系統是應該進一步考慮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高平.從管理信息系統談建筑企業工程項目造價[J].工程建設與設計,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