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21:4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鐵路工程畢業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is the railway engineer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production management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is of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objective and fair a ruler.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ailway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cost management was suitable way.
Keywords: rail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F406.7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如何降低鐵路工程造價,對施工成本進行有效的管理,這一直是鐵路施工企業需要研究及探討的重要課題。對鐵路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鐵路施工企業利潤的高低,也影響著鐵路施工企業的競爭力的大小。因此可以說,成本管理是降低鐵路工程造價的關鍵,是鐵路施工企業效益的試金石,是鐵路施工企業經營管理工作的中樞。
一、鐵路工程項目施工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
1.注意事后控制,忽視事中、事前控制
鐵路工程項目的成本形成貫穿于整個施工過程中,許多鐵路施工企業對事后的成本核算非常重視,但對成本的事前、事中控制卻不力,使得項目經理部人員事前不清楚分部各分項的成本控制目標,不明白每月的成本控制計劃。因而就不知道在施工過程中采取組織措施、技術措施、經濟措施和合同措施,對材料分包和施工管理費等成本進行控制,造成公司和項目經理不能隨時掌握項目成本的真實情況,并及時進行偏差糾正,最終導致項目成本失控。
2.項目管理人員經濟觀念不強
目前,我國的鐵路施工項目經理部普遍存在經濟觀念不強的現象,即在項目內部,搞技術的只負責技術和質量,搞工程的只負責施工生產和工程進度,搞材料的只負責材料的采購及進場點驗,而無人關心工程項目的成本管理工作。表面看來職責清晰、分工明確,但項目效益是靠大家來創造的,如果搞技術的為了保證工程質量,選用了雖然可行卻不經濟的方案施工,必然會增大工程項目成本;如果搞材料的只從產品質量角度出發,采購了優質高價的材料,即使是材料使用中沒有一點浪費,成本還是降不下來。
3.“忽視不可預見成本”的管理與控制
目前,鐵路施工項目部重視生產成本,弱視質量成本、工期成本,而對鐵路施工生產中出現的不可預見成本的發生只是順應自然、任其發生,而不加以控制。實際上,不可預見成本也是可以控制的,如安全事故損失,只要按照安全操作規程施工,就可杜絕事故的發生,相應的損失就可以避免。其它諸如擾民費、政府部門罰款等也是可以減少或避免的。
4.材料管理不嚴,浪費現象嚴重
目前,有些鐵路施工企業沒有領料用料制度,或有制度無人執行,致使材料進場無數,出庫無數,余料無回收,失竊及浪費現象嚴重。尤其是實行計件承包后,工人班組忙于出產量,材料物資過量消耗,機械設備過度磨損,小型手動工畢業論文具無人愛護,有時借出有手續,還回無驗收;下料計算不準確,廢品率超標,鋼筋堆放無人看管,遺失時有發生,造成閑置浪費,材料供應收貨記錄不全,供貨量與實際不符。有些項目由于人手緊張沒有專職的材料管理人員,沒有供料計劃或供料計劃無人執行。出了問題往往追不到責任人,這也是造成項目成本失控的主要原因。
二、鐵路工程項目施工成本管理的應對措施
1.開工前的醞釀準備階段
(1)選定先進的施工方案
在鐵路工程開工前,項目管理者要首先選定一個先進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不同,工期就不同,所需的工機具也就不一樣,在鐵路工程中的活勞動和物耗勞動就不一樣。換言之,施工方案不同,形成的工程成本也就不一樣。因此,優選施工方案是鐵路施工企業降低工程成本的第一步。在方案選定以后,就應該測算并制定相應的目標成本,做到目標明確和心中有數。
(2)確定合適的材料物資供應商
由于材料物資在鐵路工程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材料價格的高低,對鐵路工程成本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防止出現購貨回扣和購買劣質材料等情況的發生,施工單位必須制定嚴格的物資采購制度,并設立監督機構,通過實行貨比三家、公開招標的方式,確定材料物資供應商,實現物資采購程序的公開、公正和透明,才能真正降低鐵路工程成本。
(3)實行預算制度,制定全面的責任目標成本
鐵路工程項目施工任務周期長、風險大、容易受自然條件影響,機械常發生季節性停用或高強度使用,大型設備要根據需要在各個項目之間調動,人員也存在不確定性。因此,施工項目部或成本核算中心,應根據承包合同,測算并確定目標總成本,并將目標總成本按勞材機的消耗量及其它成本,分解落實到各個環節和各個職能部門,要具體核算到班組、人頭,實行”獎節罰超“,使項目負責人及各部門施工人員無論工程進行到何種進度,都能事前清楚知道自己的目標成本,以便采取相應的手段對目標成本加以管理。實行預算制度對人工、機械等費用成本管理有明顯的優越性。實行預算制度可使項目管理者能更好地掌握整個工程項目、年度乃至當期的收入和支出的情況,做到收支心中有底,以收定支。
2.施工中的嚴格管控階段
在鐵路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項目主管要根據財務、材料和各相關部門提供的資料,嚴格檢查各部門的目標成本落實情況,及時發現和解決現場問題,隨時監督工程成本的管理內容。
(1)降低材料成本
在鐵路工程建設中,材料成本占整個工程成本的比重最大,而且有較大的節約潛力,在其他成本出現虧損時,往往要靠材料成本的節約來彌補。因此,材料成本的節約,也是降低工程成本的關鍵。對施工的主要材料實行限額發料,按理論用量加合理損耗的辦法與作業班組結算,節約時給予獎勵,超支時在作業班組結算金額中扣除。推行限額發料,實行三級收料。三級收料是限額發料的一個重要環節,所謂三級收料,就是首先由門衛的收料員清點數量,記錄簽字,然后由材料部門的收料員清點數量,驗收登記,最后再由施工作業隊清點并確認,如發現數量不足或過剩時,由材料部門解決。通過限額發料和三級收料的辦法,不僅杜絕了收發料中的缺斤短兩現象,而且使材料得到更合理有效的利用。
(2)組織材料合理進場
一個鐵路施工項目往往有上百種材料,如果進場太早,就會因早付款而增加公司成本或貸款利息,還可能增加二次搬運費,有些易受潮的材料更可能因堆放過久導致損毀;若材料進場太晚,不但影響施工進度,還可能造成延誤工期或增加趕工費或支付罰款。因此,合理組織材料進場,對降低整個工程的材料成本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3)節約現場管理費
鐵路施工項目現場管理費包括臨時設施費和現場花費兩項內容。建設工期長的項目,少則幾個月,多則三五年,其臨時設施的支出是一個不小的數字。所以在對臨時設施建設時,應本著易于拆遷,最好是可以周轉使用的成品或半成品來考慮。對于現場管理費,應抓好如下工作。一是人員精簡,要對工資實行總額包干,減少不必要的工資支出;二是要加強對工程程序、工程質量的精細管理。
3.竣工后的及時分析階段
(一)電氣化鐵道技術專業職業面向
電氣化鐵道技術專業培養掌握電氣化鐵道技術的基本理論和操作技能,能夠勝任電氣化鐵路變電所、接觸網的運行、檢修和日常維護等崗位工作,適應電氣化鐵路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通過現場調研、企業專家訪談和畢業生跟蹤調查,本專業畢業生就業主要面向鐵路局供電段,城際鐵路、城市軌道交通企業,采用電氣化鐵道運輸的工礦企業的供電部門,以及電氣化鐵路工程施工單位。主要就業崗位有接觸網工、變配電值班員、變電所檢修工、電力線路工。
(二)電氣化鐵道技術專業人才需求分析
根據《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到2020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12萬公里,電氣化鐵路也由目前3萬多公里增至6萬多公里。據預算,未來8年全國鐵路電氣化鐵道供電人才需求11萬,年均1.38萬。全國城市軌道交通企業未來3年電氣化鐵道供電人才缺口1.25萬左右。從人才需求層次結構分析,研究生、本科生和高職大專生的需求比例大約為10%、30%和60%,因此高職大專生是鐵路用人單位招聘的主要對象[1]。
二、基于崗位導向“三雙、四模塊、四階段”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一)“三雙、四模塊、四階段”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內涵
通過工作任務和崗位能力分析,電氣化鐵道技術專業所涉及的接觸網檢修、變配電值班、變電所檢修、電力線路檢修四工種對應的崗位任職要求各有不同,但必需掌握的基礎知識相同。根據這四個崗位的任職要求,結合國家崗位職業資格標準,確定崗位導向“三雙、四模塊、四階段”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
“三雙”即為“雙主體”“雙導師”“雙形式”。“雙主體”,即校企“雙主體”合作培養。以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為主線,創新校企合作辦學體制、校企合作育人機制、校企合作雙贏機制以及校企文化融合機制。與企業建立聯合制定計劃、聯合組織教學、聯合開發課程、聯合聘請教師、聯合評價質量等制度,充分發揮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的作用,確保企業全程參與專業建設。圍繞學校和企業發展的共同點,建立實訓基地共建共用、科技咨詢與服務、競賽培訓與鑒定、頂崗實習實訓、“訂單式”“定崗定向式”人才培養等機制,促進校企深度融合,實現互利共贏。“雙導師”,即校企“雙教師”聯合培養。建立校內教師與校外教師共同指導學生的“雙導師”制度,采取“雙教師”教學模式,成立“1+X+Y”課程組,由校內專職教師任課程負責人,多個校內專任教師和多個校外兼職教師組成課程組在頂崗實習、畢業設計、課程實訓、3G實景課堂等方面開展教學活動。“雙形式”,即采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交替進行的教學組織形式。建立多崗輪換實踐制度,在不同的合作單位或同一單位的不同崗位上完成專業綜合實踐,使學生對職業領域的多個崗位都具備一定的實踐經驗。
“四模塊”,即課程體系由綜合素質能力、職業基礎能力、職業崗位能力和拓展能力模塊構成。在課程體系的設計上,強化職業需求導向,突出學生綜合素養和專業知識與能力培養,增加了以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專業拓展能力課程模塊。
“四階段”,即將三年的6個學期中的第3至第5個學期各分成2個小學期,這樣總共有9個學期。其中第1~3學期為第一階段,以文化基礎知識和專業基礎知識學習為主,同時安排學生到合作企業進行專業認識實習,開展專業基本技能項目訓練;第4~7學期為第二階段,以專業知識和專業單項技能、綜合技能項目訓練為主,并獲取職業資格等級證書;第8學期為第三階段,為拓展能力模塊學習階段;第9學期為第四階段,為畢業設計和畢業頂崗實習階段,通常為期半年。學校根據就業企業的分配安排學生對口進行頂崗實習,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結合企業真實課題完成畢業設計。
(二)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模塊化、項目化”課程體系構建
按照工作過程系統化理念,由行業企業專家、專業建設專家、課程開發專家、教學改革專家和專業教師組成的專業建設和課程開發團隊,從接觸網檢修與施工、電力線路檢修、變電所檢修、變配電值班等典型工作任務分析入手,制定四個崗位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素質結構,確定專業行動領域和學習領域課程,構建與專業培養目標相適應的“模塊化、項目化”課程體系,如圖1所示。課程體系包括綜合素質課程、職業基礎能力課程、崗位能力課程和拓展能力課程四個模塊,崗位能力課程又分別由四個崗位的課程模塊構成。課程結構采用項目式結構進行設計,每個項目就是一個完整的工作任務,課程內容融入國家職業資格標準和企業崗位標準,按照職業能力培養要求,突出項目式教學[2]。
(三)“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構建
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模塊化、項目化”課程體系采用模塊化結構,課程全部以項目式結構進行設計,比如《小型電子產品制作》是由直流穩壓電源制作、小型防盜器制作、雙聲道音響制作、病房呼叫系統制作和電子脈搏計數器制作等5個項目構成。每個項目包括學時、學習情境描述、學習目標、學習內容、教學環境設備與材料、作品和考核評價、學習過程分析記錄、學習感受與信息反饋等。為保障項目化課程教學,專業系部建設了一體化實訓室11間和鐵路供電綜合實訓站場1個,真正實現“做中教,做中學”;同時所有教室都能利用職教新干線,借助云平臺實現“空間教學”。
三、“三雙、四模塊、四階段”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建議
(一)建立和完善適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各種機制
借助鐵路運輸職業教育集團平臺,主動與集團內企業共同制訂計劃、共同組織教學、共同開發課程、共同聘請教師、共同制訂評價質量等,確保合作企業全程參與 專業建設,形成學校和企業兩個教學主體。建立和完善實訓基地共建共享機制、員工聯合培訓機制、專家和教師結對幫扶機制等,促進校企深度合作,實現互利雙贏。
(二)構建基于崗位模塊式課程體系
以崗位職業能力為依據,按照崗位及其工作任務,構建由綜合素質課程、職業基礎能力課程、崗位能力課程和拓展能力課程四個模塊構成的課程體系[3],崗位能力課程又分別由四個崗位的課程模塊構成。采用項目化課程結構開發課程,使知識與技能有機融合,項目與任務緊密結合,實現“邊做邊教,邊做邊學”。
(三)建立全過程、多方位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教學質量監控具體要通過教學質量評估、教學過程監控和校內專業評估等措施實現[4]。由教務處牽頭,系部具體負責教學質量評估,評價指標包括課程考核、專業技能抽查、職業資格證獲取率、實習實訓效果、企業滿意度、畢業生發展等。建立“學院、處室、系部、教研室”四級隨堂聽課,“督導室、系主任、同行、企業、學生”五方面評教,“期初、期中、期末”三個常規檢查,所有信息共享的教學全過程監控制度和獎[dylW.NEt專業提供寫作畢業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wwW. DYlw.NEt]懲制度。組建專業評估委員會,從專業人才培養地位描述、專業調查、專業建設概況、專業教學師資、專業課程體系、專業教學設備設施、專業重點項目等方面開展校內專業評估。
參考文獻:
[1]劉國聯,何燕,張敏海.高職電氣化鐵道技術專業人才需求調研與人才培養建議[J].考試周刊,2013(91):152-153.
[2]湯光華,周哲民,匡芬芳,等.“工學交替、三層三貫穿”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成人教育,2013(9):53-55.
[3]任津瑤,賈明昭,劉燕,等.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能力遞進式”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09(32):34-35.
一、背景
寧安城際鐵路,東起江蘇省南京市,西至安徽省安慶市,全長257公里,其中江蘇省境內33公里,安徽省境內225公里,目前工程正抓緊建設,預計于2015年下半年正式建成通車。寧安城際鐵路橫貫安徽省沿江地帶,由南京南站引出,經江寧南站、馬鞍山東站、當涂東站、新蕪湖站、繁昌西站、銅陵站、池州站等,最終跨越長江引入安慶站。寧安城際鐵路項目總投資超過300億元人民幣,由鐵道部(現為中國鐵路總公司)與安徽省、江蘇省共同建設,線路設計行車速度為250公里/小時。寧安城際鐵路的建設,將極大地方便安徽沿江地區人民的出行,也必將對皖江城市帶帶來良好的區域經濟效應。
二、文獻回顧
國外關于高速鐵路對于區域經濟發展影響的相關論文不勝枚舉,國內也有大量關于高速鐵路對于特定區域經濟效應分析的研究。楊維鳳(2011)認為,京滬高速鐵路的建設和開通將會促進沿線區域經濟增長、區域產業結構變動和相關行業發展以及區域空間結構的重塑[1];夏露林(2012)認為,成綿樂城際鐵路的修建,將對四川成都都市圈經濟一體化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促進產業升級與優化布局,實現城市功能的分工和互補[2] ;駱玲(2013)
認為,高速鐵路對沿線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鎮經濟規模的擴張、城鎮發展和城鎮格局的重構具有重要的影響。
三、寧安城際鐵路的城市群效應分析
城市群是特定區域內具有某種相互關聯性的大中小型城市的集合體。交通設施特別是高速鐵路,在城市帶的形成與發展中 ,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寧安城際鐵路縮短了皖江城市帶各地的時空距離,產生了"同城效應",必將促進皖江經濟帶的區域經濟發展。
3.1寧安城際鐵路的中心極化效應
寧安城際鐵路途經的最大城市是南京,廣義的皖江城市帶包括合肥市,但文章研究的側重點在安徽長江沿岸地區(因此不含南京市、合肥市),所以文章認為寧安城際鐵路的修建對蕪湖市產生了顯著的中心城市極化效應。寧安城際鐵路的建設,推進了蕪湖市的經濟發展,促進了蕪湖市的產業結構升級,進一步鞏固了蕪湖在皖江地區的"龍頭"地位。借助城際鐵路帶來的客流,加上長江港口和既有公鐵樞紐的優勢,必將使大量物質財富和人力資本匯聚于此,從而使蕪湖市成為連接安徽省與長三角發達地區的橋頭堡,成為重要的客流物流交匯中心和商貿中心,進一步強化了蕪湖市的中心極化效應。
3.2合蚌高速鐵路的城市提升效應
馬鞍山市、銅陵市、池州市、安慶市是皖江城市帶中的重要城市,相對于蕪湖可以稱之為副中心城市,寧安城際鐵路將極大地提升了這些城市的綜合競爭力。長久以來,安徽沿江各市在經濟增長中一直位列全省前茅,但鐵路交通設施薄弱卻成為削弱城市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以上各市的鐵路通達性遠遠落后于皖北的蚌埠、阜陽等傳統鐵路樞紐,甚至難以與處在鐵路干線上的皖南小城宣城市相抗衡。而借助寧安城際鐵路的東風,這些城市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應充分發揮工業產業的比較優勢,吸引大量熟練產業工人駐地就業,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積極改善城市環境,成為皖江城市帶中重要的經濟增長極。
3.3合蚌高速鐵路的小城鎮帶動效應
寧安城際鐵路有利于帶動沿線小城鎮的經濟社會發展,使之成為皖江城市帶的有機組成部分。以當涂縣為例,寧安城際鐵路縱貫當涂縣全境,并設置當涂東站作為全縣唯一的鐵路客運站(既有寧銅鐵路當涂站已停辦客運多年),從而為當涂縣的發展帶來了重要機遇。寧安城際鐵路的修建,將使部分產業從大城市轉移至當涂縣;同時,部分人口受累于城市的環境污染、居住價格高昂以及交通擁堵,將從南京、蕪湖、馬鞍山等大城市移居到當涂縣,并借助高鐵通勤。這表明,寧安城際鐵路能夠帶動皖江城市帶內小城鎮的健康發展。
四、寧安城際鐵路的產業集聚和擴散效應
寧安城際鐵路的修建,將有利于皖江經濟帶內相關產業的集聚與擴散,從而在動態變化中促進產業資源的優化配置。
4.1寧安城際鐵路的產業集聚效應
產業集聚是指相關產業在時間空間上的集中,從而可以形成規模經濟效應,節約運輸成本、信息成本和交易費用,取得良好的動態外部經濟性。企業在進行產業布局的時候,必須考慮土地成本、勞動力成本、原材料價格和產品運輸費用等多種因素[4]。
以寧安城際鐵路沿線的蕪湖市為例,眾多汽車裝備配套企業即可考慮在此布局,并具有多項比較優勢:產業集聚優勢,蕪湖是全國著名的整車裝配生產基地,奇瑞集團汽車生產能力巨大;土地價格低廉,開發區配套設施完善,利于減少土地成本;勞動力密集,安徽是人口大省,青年勞動力可以在接受技能教育后就近在蕪湖就業;燃料原料優勢,蕪湖緊鄰華東能源基地淮南以及南京、合肥、馬鞍山等重要制造業基地;人員通勤便利,寧安城際鐵路拉近了蕪湖與皖江城市帶乃至全國各地的距離,企業員工可以通過城際鐵路快速通勤;貨運能力提升,寧安城際鐵路修建的一個重要的積極影響就是釋放了既有寧銅鐵路、銅九鐵路的貨物運輸能力,極大地提高了皖江城市帶各地的貨物吞吐能力;鄰近市場,蕪湖距長三角發達地區等主要消費市場相去不遠,利于產品銷售;人才、信息和技術優勢,蕪湖位于南京、合肥兩大科教基地之間,更有利于吸引人才流、信息流、技術流。
4.2合蚌高速鐵路的產業擴散效應
產業擴散意味著相關產業向其他地區進行產業輻射和擴散。考慮到經營成本,一些產業會離開既定地域,向經濟"洼地"轉移,而這些經濟"洼地"可以通過發揮比較優勢,吸引產業布局,推動經濟發展。
寧安城際鐵路帶來了產業擴散效應。例如,銅陵市某制造企業由于生產不能滿足需求,需要擴大生產規模。但在銅陵追加投資生產線,就會面臨著土地資源緊張、人力成本提高等不利局面。因此,該制造企業會考慮在臨近的繁昌縣設立新的生產基地;而繁昌縣可以借助城際鐵路帶來的通達便利,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推動經濟增長。這種產業擴散效應,對于銅陵市和繁昌縣,都是一種"雙贏"的過程。
五、高質量完成高速鐵路建設,助力安徽崛起
雖然2011年溫州動車事故給中國高速鐵路的建設發展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但文章認為,從我國當前的國情來看,修建高速鐵路依然非常必要,但必須保證項目建設的高質量與安全性。
目前,我國鐵路建設與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協調性比較突出,人民群眾對快速便捷出行的需求與高速鐵路建設的滯后性依然存在著矛盾。對于我國這樣的人口大國,高速鐵路較之汽車等交通方式,更加節能環保,適合我國國情;此外,修建高速鐵路有助于消化我國鋼鐵、建材、水泥等相關產業的過剩產能,助力我國產業轉型進程。
寧安城際鐵路的修建,必將極大地改善安徽人民的出行條件,縮短省內省際城市間的時空距離,促進皖江城市帶的發展壯大,助力安徽經濟崛起。
參考文獻:
[1] 楊維風.京滬高速鐵路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J]. 生態經濟, 2011(7): 61-64.
[2] 夏露林.高速鐵路對成綿樂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影響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12.
關鍵詞: 經濟全球化;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Key words: the globalization of economy;cultural valu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16-0214-01
作者簡介:張立保(1978-),男,陜西乾縣人,碩士,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系輔導員,助教,研究方向為文化哲學和發展哲學。
0 引言
全球化肇始于經濟領域,資本家為了開拓國際市場,奔走于世界各地,將自己的產品和資本散播于不同的時空場中。這種出于經濟利益的交往,促使世界各國之間的影響、合作、互動日益加強。眾所周知,經濟全球化是一柄雙刃劍,經濟全球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也具有兩面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主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對其自身或他人施加的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活動,使社會主體形成符合特定社會要求的思想品德和社會實踐。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人類的一種自發、自省的實踐活動,要合乎社會主體的進步和人類社會發展的需要。經濟全球化浪潮賦予了思想政治教育鮮明的時代特色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新矛盾、新挑戰。在這一時代背景下,探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具有重要的意義。
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以網絡為媒介的經濟全球化打破了各國間的文化壁壘,使各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教育范式可以在高效快捷的國際化信息舞臺上進行對話。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強大的技術支持,它們推動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現代化。互聯網技術應用和普及開創了一個嶄新的信息化時代,以網絡為媒介的外來文化快速滲透進來,同時民族文化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中也隨之傳播出去[1]。高效快捷的網絡媒介為大學生提供了了解、審視外來文化的機會,外來文化開拓了他們的視野,豐富了他們的頭腦,使他們在學習、生活和社會實踐中更具自我意識、理性思維和國際觀念。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將思想政治教育置于一個多元價值相互碰撞、異質文化相互交融的復雜的文化景觀之中。中國文化自古就是多元存在的共同體,實現中華民族多元文化的健康、和諧發展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在多元文化并存的文化景觀中如何能夠有效地調適文化的沖突,實現文化的融合與共生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急需解決的問題。
由于歷史原因,經濟全球化的主導權掌握在西方少數發達國家手中,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西方發達國家占據中心位置,而欠發達國家逐漸被邊緣化。在經濟全球化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臨著同樣的挑戰和考驗。高校學生雖然思想活躍,接受能力強,可塑性高,但是,他們社會經驗少,價值判斷能力弱。當他們面對蜂擁而來的外來文化時,他們極易被表象迷惑,被假象欺騙,因此樹立錯誤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從而偏離正確的人生航道,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事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隨著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程度地不斷加深,外國企業、外國商品大批進入,同時眾多民族產品也紛紛走向世界舞臺。中國要想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站穩腳跟,就必須培養出“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具有國際觀念的高素質人才。這種素質不僅僅指學生要具備世界一流的專業技能,更要具備全球化的理念和思想道德素質。在全球化語境中培養具有國際化競爭力的人才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目標。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路徑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構建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就是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積極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發揮其主導性和凝聚力的作用。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武裝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價值觀是對社主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最根本觀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指那些在社會主義價值體系中居主導地位、起指導作用、從本質上回答“什么是社會主義”這一根本問題、在理論體系中占據核心地位的價值理念。在全球化時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到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每一個細節中去,大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使大學生充分認識到指導思想是強大的精神支柱,認識到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我們繼往開來、強國富民的強大精神支柱,認識到社會主義榮辱觀應當成為13億人民普遍奉行的價值準則和行為規范[2]。大學生是社會主義建設的中流砥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應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以這些活動為載體引導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幫助高校學生樹立世界公民人格。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使文化群落主體在文化共在、共生的文化實踐活動中已經逐漸養成了一種具有世界視角、全球行動邏輯、人類類意識和共同體責任倫理的人格品質,這種品質在實踐主體身上的出現,更多地體現了馬克思所預期的“地域性個人為世界歷史性的、經驗上普遍的個人所代替”的發展趨向[3]。即,人類在應對全球化的文化事件和發展風險中蘊生了一種世界公民人格。“人類社會要前進,世界文明要進步,從根本上說,這一切都表現為人類的普遍人格層次的提高……人類的幸福將越來越多地取決于人類自身人格的進化。”[4]這種具有普世性發展趨向和共同性理念合成的人格品質是人類在解決全球問題的文化實踐過程中必然產生的新型人格品質,這種人格也必然在未來人類應對全球問題中發揮重要作用。具備世界公民人格的人,他們具有全球意識和國際人道主義精神,他們不受狹隘的民族主義或地區主義的局限,在處理問題時會更多地從全人類可持續發展、和諧發展的角度思考。高校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是中國的希望和未來,只有培育出一批具有國際社會責任感的建設者才能早日實現祖國的偉大復興,贏得世界各國的贊賞與尊重。
參考文獻:
[1]張立保.全球化視域中文化的沖突與融合[J].延安大學,2009年碩士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