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21:3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英語教學設計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教師可以提示學生:植物在土壤中可以被怎么樣,學生能較為容易地說出被滋養等等回答,這樣學生對于的意思就有所理解了。通過對云圖所具有的可視化特點進行使用,對于以往英語教學活動中將詞匯同語法分離開來的錯誤思想予以改正,在進行語言交際的過程中,所有被輸出的線性序列在包含詞匯的同時也包含了語法。如果對某個詞進行了選定,那么通常同這個詞一同使用的另外的詞也很可能也被選定,進而也選定了與之相關的語法結構。
1.1教學目標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1)目標設計缺乏實際應用性
現階段我國高校教師在英語教學目標的設計過程中,通常存在一些問題,在教學目標設計上,教師在課堂上過多注重語法、詞匯、句型等教材內容的講解,缺少對學生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培養。教師大都采用翻譯教學法為學生授課,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不能得到真正地發揮,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
(2)目標設計與測試相結合
當前高校教師在英語教學上更多地關注學生考試結果的好壞,因此在教學目標設計上多與應試相聯系,在課堂教學上經常是講授的內容與考試的內容密切相關。
1.2教學過程設計現狀
當今在我國高校英語教育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主要是以教師講授教材內容為主,極少涉及適合學生特點的,與學生生活背景及就業密切相關的實用知識的內容。學生用了大部分時間在學校學習基本知識,但學習及應用效果卻大打折扣。這種原有的英語教學設計模式不能滿足我國應用型大學英語教育發展的實際要求,與時代的發展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1.3教學評價設計現狀
在高校英語教學的長期發展過程中,教師在英語教學評價的設計上多采用終結性教學評價。這樣就會形成教師和學生過多地關注英語學習的結果,而忽視對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的綜合評價。這樣的教學評價只能是一種結果性評價,不能從多方面對教師的教學過程進行系統性評價。
2對應用型大學英語教學設計的幾點建議
2.1教學目標的設計
應用型大學英語教師應堅持“以應用為本,學以致用”的教學理念,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懂專業、技能強、能合作、會做事”的高素質技術應用型英語人才為主。在教學目標設計環節中,英語教師的教學目標設計應以提高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為出發點和歸宿。
2.2教學過程的設計
在英語教學過程設計時,教師應根據所教學生專業的特點、生活背景及未來發展方向的實際,采用相應的英語教學策略和教學步驟,合理地設計適合學生專業及有益于學生未來發展的教學活動、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
二盡快引入新知識
學生在進入英語氛圍后要使其較快進入對新知識的學習,引入方法較多,有音樂導入方法、直觀導入方法、背景知識導入方法、游戲導入方法、疑問導入方法,在實際的課堂中,一般需要多種方法的交叉進行。直觀導入的方法,包括實物導入、卡片導入、多媒體導入等,在講解“Whatabeauty…?”這種句型時,省略部分可為:pen、book、house等單詞,一般book和pen這種單詞,因為較為常見,可使用實物導入的方法,而house這類單詞因為不能隨身攜帶,就可采用圖片或多媒體的導入方法。而教師在導入過程中要激發學生的興趣點,在實物導入中,可讓學生以品嘗、觸摸等方法來感受,以加深對單詞的理解和認識。若使用卡片和多媒體的引入方法,可使用藏卡、閃卡和摸卡等游戲來導入。游戲導入的方法屬于最有效的一種方法,如一些日常用語“Oh,Ilost./Oh,Iwin.”教師可通過掰手腕和跳卡的方法,使其準確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在比賽中,贏了的學生說:“Oh,Iwin.”而輸了的學生則說:“Oh,Ilost.”。這種有目的的游戲或對話,也可使學生練習發散思維,總之,在使用導入法的過程中,要選擇適合學生的,保持良好的課堂氛圍。
三針對內容合理設計游戲教學
日常課堂上經常使用的教學方法有:討論教學法、談話教學法、講讀教學法、講演教學法,小學英語為特殊學科,因此有時還會用到情境教學法、交際教學法、動作教學法,其中游戲教學法效果最顯著。在游戲教學法中會對視覺、觸覺、聽覺和嗅覺進行綜合運用,采用手偶、卡片和PPT等教具,使其理解詞義并可在學習中進行良好的運用,這種詞匯教學方法,簡單易操作。在調查研究中發現大部分學生都喜歡采用影片、圖片和光碟等方法來學習英語,因此教師在教授句型和單詞時,可選擇卡片、實物、多媒體等方法來展示目標詞匯,采用游戲方法可使學生掌握得更好,并得到傾聽能力的練習。而且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動靜結合的方法,要在游戲中來使學生記憶句子,如“Therewasariver.”這句話,教師就可安排一些拋球、傳球的游戲來加深句子的記憶。在教學中遵循虛席規律,做到張弛有度,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加強復習和檢驗
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在每堂課中講解新知識,還要適當地鞏固復習。首先使學生對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進行明確,在教學中穿插游戲,可使某個學生來扮演老師,具有提問權利,點名學生來回答問題,因為小學生比較喜愛扮演年齡大的角色,還可通過這種方法,練習和復習句子和單詞。在每節課結束時,教師要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如每個小組有一個小組長來替老師來檢查所學的單詞和句型,達到良好的效果。通過復習和檢驗環節,使學生牢固掌握所學知識。
二、“基于設計的研究”的不足之處和未來發展趨勢
“基于設計的研究”存在某些尚待處理的問題。由于每一項“基于設計的研究”均建立在“真實的情境”之下,其結論無法體現一般規律,僅適用于特定的具體環境。研究背景的復雜性和客觀性導致相關教研方法在不同情境中的重復實驗容易產生操作困難,并且“迭代循環性”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繁多的數據常使研究者無法取舍。該研究在學界尚未形成統一定義,其哲學根基、操作方式、成效標準也暫存認識分歧。盡管如此,“基于設計的研究”作為一種有力的教育技術學研究范式,把傳統外語教育研究與學習同現代教育技術有效地結合在一起,為教育技術最終形成獨特的研究方法做出創新性和有效性的嘗試,并因其顯著的功效而獲得越來越多的認可。
CBI教學模式(內容依托教學法)其核心理念是將語言教學構建于某個學科或某個主題之上,在進行語言訓練的同時將學科或專業知識有機融合(Mohan,1986;袁平華、俞理明,2008)。在語言教學中,如果讓學生感覺到語言是思考和獲得新知識和信息的手段和工具,而不是單純的詞句和固定搭配的話,語言學習的效果會更好。CBI教學模式的積極意義在于語言的技能訓練和意義的學習相統一,通過對語言的學習,能激發學生主動思考,學習新知,有利于學生把聽、說、讀、寫四種語言技能自然地融合在一起(Stryker&Leaver,1997)。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引入中國后,CBI教學模式逐漸融入國內外語教學環境,在主題式、保護式和輔助式等三種原始模式基礎上不斷按完善發展,已逐漸為越來越多的外語教師所接受。國內外大量的實證研究也證明了CBI教學模式的獨特優勢。目前多媒體、網絡等教學技術和手段被越來越廣泛的使用在外語教學中,而CBI主題依托教學模式因其操作簡單,對學生語言水平要求相對較低,同時又能與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緊密結合,受到很多CBI教學者的青睞。在CBI主題依托模式的語言教學中,學生圍繞著事先設定的,和學科或專業相關的主題,進行思考、學習、展示,最終以語言訓練的形式呈現。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在最大程度上被激發,而教師也達到了語言教學的目的。
2.思辨能力研究
對于思辨能力(criticalthinkingskills)的定義,長期以來國內外學術界一直存在著多種界定。在國際教育領域,影響力較大的應是“德爾斐”項目組在《德爾斐報告》中提出的包含認知技能和情感傾向兩個維度的雙維結構批判性思維能力模型(Facione,1990)、Anderson,Krathwohl&Bloom(2001)的六層能力模型以及Paul&Elder(2005)三元結構模型能力模型(即思維元素、標準和智力特征)。其中《德爾斐報告》的重要意義在于促使人們認識到了好奇心、自信、誠實等性格和情感因素在思辨能力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的積極作用;在Anderson,Krathwohl&Bloom能力模型中,創造能力成為思辨的最高層級,顯示出思辨與創新能力之間的關系;而在Paul&Elder三元結構模型能力模型中,創造性的提出了智力標準的10個要素,綜合以上各類思辨能力模型,可以歸納出思辨能力的內涵主要有這樣三點:第一,任何形式的思辨行為都包含認知技能和情感兩個維度,兩者互為作用,密不可分;第二,思辨能力有一定的質量標準,具有思辨能力的人應有足夠的個人意愿來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完成思辨行為的整個過程;第三思辨能力是創造力的基礎,當認知技能、情感素質等發展到一定水平,會為形成創新能力打下基礎。對于國內大學生尤其是外語專業學生,學術界普遍的聲音是整體上思辨能力較弱,甚至是“缺席”狀態(黃源深,2010;文秋芳等,2006)。導致這種現狀的有多方面原因,既有受傳統文化、觀念、思維方式影響的因素,也跟外語專業本身課程設置和學習方式有一定的關系。不過近幾年來,思辨能力的培養已經日益受到高等教育界的重視,在外語專業方面,文秋芳等(2010)對我國外語類大學生思辨能力客觀性量具構建進行了探索,而在將英語教學和思辨能力的培養的結合方面,也有著很多成功的先例:例如“英語寫作”(李莉文,2011)、“英語辯論”(林巖,2012)、“英語演講”(任文,2013)等;商務英語專業典型的CBI課程“國際貿易實務”也被用來嘗試培養學生思辨能力(楊德祥、趙永平,2011)。在過往的研究案例中,尚未有針對高職英語專業學生的將依托CBI教學模式的口語教學和學生思辨能力培養相結合的具體教學設計。因此,本文將根據廣東某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專業二年級學生的實際教學案例來就上述教學和測評模式做一個歸納和探討。
二、融入思辨能力培養的商務英語口語CBI教學與評測模式
1.教學設計
該教學設計以16個教學周為一個周期,每周2課時,4個課時完成一個主題的教學,一個周期完成八個主題的訓練。在整個教學周期開始之前根據商務英語口語教學安排和學生學習意愿選取了8個主題作為教學內容。每兩周完成一個主題的學習和訓練。根據CBI主題教學模式的基本原則,結合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將Stoller&Graber(1997)提出的“6-T”教學法應用到各個單元的教學中。具體設計如下:以theme(主題)貫穿每個單元的設置和教學訓練,所有教學活動都圍繞這一主題進行;以text(課文)作為學習素材和信息來源,既包括視聽資源,也包括每單元開始前下發給學生的以商務文化和背景知識為主的閱讀資料;以topic(話題)為手段進行基于內容之上的思考、表達和討論;以thread(線索)為指引梳理和話題相關的資料,將其有機、緊密地串聯,從而實現話題的完整性;以task(任務)為目標和驅動,來鞏固和反思學習效果;以合適的transition(過渡)手段來對同一主題下的不同話題進行自然的轉換,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上六個要素在CBI主題教學中緊密聯系,又各自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使得整個CBI口語教學結構完整,思路清晰,為完成思辨能力的訓練打下基礎。下面以學生較為感興趣的Marketing單元為例,來具體介紹單元教學的設計。首先,圍繞Marketing這個主題,根據教材、相關聽說資源和擴展資料的內容,確定下幾個與主題密切聯系的重要概念,例如targetcustomer、advertisingcampaign等,所有聽說活動的安排按照主題的需要,圍繞著重要幾個概念展開話題。參照BEC中級口語考試的題型和模式,考慮到學生的實際英語表達水平,為每個主題設計的任務為minipresentation。每個單元任務共分兩輪完成。在Marketing單元可以安排這樣兩道題作為單元任務:每個問題預設了兩個論點作為第一輪任務的“規定動作”,學生能夠必須要就這兩個論點進行論述,在此基礎上可以自己再增加論點,數量不限。在每個主題單元全部4個課時結束前,給學生15分鐘時間,按2人一組完成第一輪任務。現場給題,兩個問題任選其一,5分鐘準備,一個學生完成論述后,另一名學生必須根據前者的內容提出至少一個問題,而論述者必須給予回答,然后再互換角色。根據需要,聽說類課程被安排在語音室進行,這樣每一位學生的論述和提問會被現場錄音,學生可以在課后下載、保存,以便反復回聽。每一個學生要在單元結束后完成一份自評表和一份互評表。這樣第一輪任務才算全部完成。第二輪任務內容與第一輪一樣,同樣是這兩個問題,取消了提問環節,論點在內容上沒有強制要求,數量上則要求必須達到3個或以上。時間上安排在下一個主題單元教學開始前5分鐘,同樣是在語音室完成,進行錄音,由教師進行打分。到這里為止,一個主題單元的課堂教學和訓練全部完成。整個教學設計體現了CBI主題教學模式的完整性,話題明確,線索清晰,任務扣題。同時又體現出兩個比較明顯的特征:第一點在于同一個任務共分兩輪完成;第二為了讓學生的興奮感保持在一個相對一致和較高的狀態,兩輪任務全部在教學現場進行。這樣的一個教學設計目的實際是與其評測設計密切相關的,下一節將對此進行詳細描述。
2.評測設計
每一個主題單元的任務都會有一個由三個部分構成的最終得分,分別是:自我評估分值(20%),同伴評估分值(20%)和教師評估分值(60%)。因為課程本身是以培養思辨能力為導向的,因而對學生口語水平的一個總體評價標準借鑒了文秋芳教授等“思辨能力模型”(2009)中對于思辨能力的五個標準,即清晰性(觀點清楚)、相關性(切題、層次分明)、邏輯性(例證充分、合乎邏輯、條理清楚)、深刻性(深度和廣度)、靈活性(多視角思考)。類似minipresentation這樣的口語論述,雖然在表達時間上要求不高,但卻是一個完整的、高強度的思維活動。在明確任務之后,首先要將課堂上有關問題和論點的資料進行快速整理和篩選,從中選擇自己需要的信息;因為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論點,因此表達的過程就是一個體現思維層次性、條理化的過程,同時也幫助學生學會多角度思考。提問環節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和靈活性,一個出色的問題需要提問者具有很強的理解、質疑和分析能力,同時也讓論述者有機會從新的角度審視自己的論述。第二輪的任務完成實際是一個自我反思、質疑、完善的過程,從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角度出發,這個環節其實是整個教學設計中最關鍵的一步。“我們并非通過體驗來學習,而是通過對體驗的反思來學習”(Dowey,1933)。借鑒了李莉文博士在英語專業寫作評測模式中的設計(2011),在進行第二輪任務之前,每一位學生都需要先完成兩份評估。同伴評估表全部是描述性和開放性的問題,要完成這份評估表,需要學生認真傾聽同伴的論述,仔細甄別、分析、思考,最后形成自己的判斷和評估,這對于學生思辨能力有極大的提升。而自我評估表全部由封閉式問題構成,重點是在讓學生對自己的語言形式進行完善和糾正,借助自我反思的形式提升語言訓練的效果。學生要同時在論述者和傾聽者兩種角色間轉換,只有保持一定的好奇心、開放性和自信心才能完成任務。基于CBI主題教學模式設計的課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連續八個不同主題單元任務的完成,讓學生不斷進行換位思考,溝通技巧、責任感、堅韌性等也會隨之得到發展,繼而使得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元思辨能力)得以提升。
3.效果反饋
以上教學和評測模式經過16個教學周的實踐,從教學反饋的幾個數據來看還是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效果。以兩份評估表和第二輪任務的完成情況作為數據來源,經統計,學生的論點完成度(1個論點有2-3句完整的論述支撐,完成度即為1)從1.1上升到了2.4;論述平均時長從46秒上升到了1分32秒;學生提問的個數從0.4個上升到了1.2個;回答問題的滿意率從33%上升到了75%;正確使用連接詞的人數比例從47%增加到了95%。這些數據反映出學生在英語表達方面比課程開始之前有了明顯的進步。在全部八個主題教學結束之后所做的訪談中,學生普遍反映課程的學習使他們比以前更喜歡深入思考問題和提出問題,同時能夠習慣別人對于自己的觀點提出不同意見,而在面對質疑時,也會更加自信和從容。
二、學前教育專業英語課堂活動設計
學前教育高職專業英語課堂普遍以兩小節為單位,設計第一小節講授理論知識和教學方法技巧,第二小節以活動為主,講授為輔,設計課堂活動,協助學生完成活動,及時進行課堂點評,并做以形成性評價。
1、基本的英語語言知識
基本的英語語言知識教授在學前教育高職專業英語課堂上占有重要地位,掌握一定的英語語言知識是培養幼兒英語教學能力的基礎。基本的英語語言知識包括語音、詞匯、語法。針對高職學生普遍語音較差的學習特點,著重語音的訓練,側重于元音、輔音、破擦音的練習,首先教師對語音進行示范,再進行詞語發音練習,學生熟悉糾正過語音后再引入英文詩歌兒歌繞口令的練習。現如今英語課堂還是班級授課制,教師一對多,目前班級人數以四十人居多,教師一對多很難做到對學生逐一糾音,只能分小組進行小組指導、小組練習,另外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效果評價。詞匯方面主要鞏固學生的幼兒園常用詞匯,從動物類、植物類、和人體部位、數字等方面著手鞏固學生的詞匯量,并且在鞏固詞匯量的基礎上對學生的幼兒園英語詞匯教學能力進行培養。幼兒園詞匯教學方法以游戲為主,讓幼兒沉浸在游戲的樂趣當中,并且教學內容要盡量少而精,簡單有趣,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這樣就需要培養學前教育高職專業的學生組織幼兒學習詞匯游戲活動的能力,同樣通過教師課堂示范,學生實際操練來達到教學目標。語法主要涉及英語時態、語態的知識,實際教學中無需對幼兒過多解釋說明語法知識,需要鞏固幼兒教師這方面的基礎知識,并且傳授給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幼兒語法的教學方法,幼兒可通過活動、歌曲、游戲能感知語法即可,作為學前教育高職專業的學生首先自己要清晰掌握這一部分語法知識,另外還要掌握組織語法活動的能力,能夠讓幼兒沉浸在正確的語法環境中,逐漸能夠習得正確的句法表達和正確的語法。
2、教學方法
目前,對于學前教育高職專業的英語課堂而言,最重要的莫過于傳授給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游戲教學法、歌曲感知法、浸入式教學、全身反應法這些在幼兒園應用最為廣泛,也是最為實用的幼兒教學方法。針對幼兒學習與生活的天性,游戲是他們最喜歡也最能接受的活動形式,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在幼兒園開展英語游戲教學是最能為幼兒所接受的,比如擊鼓傳花游戲(passingdown)、木頭人等游戲都是幼兒喜聞樂見的游戲,既學習鞏固了語言知識又鍛煉了幼兒的反應能力和身體協調能力。歌曲感知法運用音樂輔助,幼兒學習兒歌,在兒歌音樂中感知語法,感知句型的使用。浸入式教學是指讓兒童浸入在實際的語言環境中,從而自然習得英語語言知識的教學方法。在幼兒階段,這一方法是非常有益的。全身反應法是廣泛應用于低齡外語學習者的教學方法,通過語言和行為的協調來進行語言教學,在實踐過程中要求學習者對動作、表情和肢體語言做出反應,接受信息,再以語言的形式表達出來。
3、學校的硬件設施
針對學前教育專業的英語課堂,大部分學校只是配備了多媒體設備,而學前教育高職專業英語教學的課堂活動應該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與學生的未來崗位需求接軌,在傳統教室,桌椅固定,設講臺黑板,能夠滿足一般的班級授課制的需求。但是學前教育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所要求的多種形式的活動就很難展開,沒有足夠的空間來展開活動。所以合適的活動室就非常需要,最好是能夠在學校建立一個仿真的實訓幼兒園課堂環境,給學生空間和機會來進行課堂實踐活動的開展,以利于以后走上工作崗位后更快地適應崗位角色,提高學校的專業競爭力。
二、閱讀中“,瞄靶心”,抓重點
教學片段2:1.初讀課文,學習詞匯could,couldn’t。2.細讀課文,理清語篇框架。3.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讀中活動是英語閱讀教學的主體和核心環節,其主要任務是通過閱讀讓學生了解文本大意,理清文本思路,從而獲取文本的具體信息。課堂教學的“靶心”,即語篇的重點。抓住了重點,也就抓準了方向,重點解決了,教學的任務也基本落實了。“瞄靶心”即針對重點設計問題,?直奔主題,干脆利落。但須難易適度,巧而不死。只有這樣,才是有主攻目標、有針對性、有激發力、也有實效。問題設計策略一:整體把握,理清脈絡教師應當根據自己的教學思路,緊緊抓住語篇的主線設計一些主干問題。巧妙地將整個語篇融合在一起。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文本,展開討論。隨著問題的解答,很自然地獲取了重點信息,把握了文章脈絡,建構了語篇的整體框架,形成了相應的閱讀技能。問題設計策略二:層層深入,關注細節有些語篇具有一定的層次性,這時教師不能盲目提問,否則只能使學生對語篇的理解浮于表面。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Blindpeoplearenormalpeople.這個句子時,提問緊扣靶心blindpeople、normalpeople,幫助學生層層剖析文本,把握語篇內涵,加深對語篇內容的理解。問題設計策略三:借助資源,挖掘文本語篇中經常會出現一些難懂的詞匯,學生無法根據上下文準確地理解詞義。這時,教師可適當借助課外資源幫助學生更為準確、透徹、全面地理解語篇的內容。教師播放Hellen學習讀寫的視頻,讓學生帶著問題“她怎么學會讀和寫的?”觀看真實的影像代替冗長的講解,激發了學生強烈的表達欲望,加深了學生對詞匯的理解,挖掘了語篇內含的思想。
高職學生普遍英語高考成績不佳,欠缺學習信心和興趣。非英語專業一般開設3學期英語課,每周4或6學時,每學期不僅要完成規定教學任務,還要抽出一定的課時輔導PRETCO。加之合班教學,師生互動受到限制,學生英語寫作實訓和考核機會屈指可數。此外,受PRETCO寫作題型的引導,學生只會寫通知、感謝信、備忘錄、邀請函等帶有漢譯英性質的簡單應用文,而忽視工作崗位上常用的圖表解讀和英文演示訓練。即使學校有統一組織的英語技能第二課堂,也只能讓不及1%的學生有機會進行英語口語或寫作的系統實踐,不能實現對學生整體英語活用技能的提升。
(二)英語專業教學職業特色不強
高職英語專業任課教師習慣于沿用自己所經歷過的本科式教學模式,即強化聽、說、讀、寫、譯等綜合語言知識的灌輸,只是少了英美文學、語言學和文化學等課程學習。這樣的“壓縮”只會使高職英語專業淪為缺乏內涵建設的低端程式化培養,以英語寫作為代表的語言實用輸出技能與社會脫節,致使學生的市場競爭力不容樂觀。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徐小貞教授曾指出:“英語專業的職業屬性是職業教育作為一種主流教育生存與發展最為本質的基礎,高職教育應該有和本科教育根本區別的職業特色。”高職英語專業學生的出路在于職業導向性和滲透性,即以英語為載體從事商務、旅游、管理等一線服務的崗位勝任力。
二、基于大賽的高職英語寫作教學設計方案
(一)關注就業市場
在大賽的示范性引領下,高職教師應意識到學生畢業后用到英語的職場情景。對于工科生,英語寫作不僅限于日常溝通,還體現在根據英文指南對進口設備安全安裝和操作,理解簡單的英文工程數據圖表,并將其轉換為工作報告,教師要有選擇地為學生創設環境,訓練上述能力。對于文科生,除了用英語做好金融或秘書類事宜,還要通過交流推動公司內部、公司之間的和諧發展,例如企劃方案、外貿文本、人事財務等信息的準確傳遞和歸檔能力都是要通過在校期間的訓練獲得的。無論針對任何專業,高職英語教師都要將語言教學與學生就業方向緊密關聯,以項目驅動進行課堂活動,促進教育與產業對接。
(二)把握學情特點
高職學生缺乏主動學習耐力和自我約束力,而提高英語寫作能力是靠此二力合力實現的。學生耐力不足是因為英語基礎不牢,潛意識回避自己不擅長的任務;約束力弱源于高中學習成績不佳、動力不足所養成的被動行動習慣。教師不要將學生視為“后進生”,還要盡量讓他們體會英語寫作的快樂。糾錯法是逆向思維的啟發式教學方法。教師要走下“權威”的神壇,從教學生學“對的”,到領學生改“錯的”,通過不記名分享學生具有代表性的寫作錯誤,加深其對知識點的印象,由母語負遷移轉向正遷移,提高學習效率,規范學習效果。
(三)重視人文合作
高職教學強調學生主體、教師主導,因此教師應給與學生充分的思考和行動機會來參與教學。在有限的時間、場地和實訓設備條件下,英語寫作教師要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弱化理論灌輸,在演習范例后,布置與授課班級專業對口的工作任務,增強同學間的討論合作,并及時讓學生通過公眾演示分享寫作內容,教師立即對任務完成的閃光
點和易錯點做出鼓勵式點評,促進全體學生積極參與,也為學生構建開放、公平、互助的情商教育空間。(四)整合信息加工
英語寫作屬語言輸出范疇,有效輸出的前提是大量的輸入儲備。有些學生質疑的自己語感,但語感并非與生俱來的。加拿大語言學家Bialystok把二語習得過程中的語言知識分為顯性和隱性兩類。隱性的就是“語感”,它靠語音、詞匯、語法等顯性知識積累內化而成。適度的雅思、專八和新概念范文背誦是輔導大賽以及設計課堂任務的必要環節。此內容依托的教學過程還要把握趣味性,做到主題、課文、話題、線索、任務和過渡高度統一。
(五)啟發邏輯建構
為了節約時間成本,學生英文寫作訓練過程也應改進。通過小組教學,無論是組內還是組間,同學們都要遵守構思、提綱、起草、校訂、評價、修改和存檔的建構式步驟,切忌拿來題目直接提筆的盲目行為。教師不必一一批改,要抓典型、擴思維,鼓勵頭腦風暴、學生互評。當學生適應越來越快的節奏后,介入寫長法,讓學生在有限時間內盡可能完成長篇幅札記,通過貼近生活的選材培養英文寫作情感,以此鍛煉獨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寫作耐性。
(六)形成檔案管理
(一)制定準確合理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制定準確合理的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中的首要工作。教學目標設定恰當與否直接影響教學環節的設計和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教師只有確保教學目標的準確、科學、合理,并將其真正落到實處,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1.教學目標要細化、具體
教學目標是期望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后達到的程度,是預期的教學效果,是組織、設計、實施和評價教學的基本出發點。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考慮到課標中涉及的語言基礎知識目標、語言技能目標、情感態度目標、學習策略目標和文化意識目標。課標中描述的英語教學目標不再是單純枯燥地要求學生掌握單詞、背課文,而是主張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和理解真實語言,使學生掌握語言的技巧和策略,體驗積極的情感態度。因此,教學目標的設立不宜空、大、假。針對某一課時或者某一單元,哪些知識只是做一般了解、哪些需要理解并能運用;在練習聽、說、讀、寫的能力時,哪一項技能是本課的訓練重點、應該達到什么樣的程度,這些都要在教學目標中有明確的預測。只有細化教學目標,才會使課堂教學更容易操作,更加有效。例如,在進行魯教版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8Doyouhaveasoccerball?的教學設計時,筆者確立的本單元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熟練使用have對物品所屬進行提問和回答;學會用Let’s…句型提建議。
(2)能力目標:能夠談論自己喜歡的球類運動,并表述喜歡的原因;能夠談論怎樣和朋友度過美好的時光。
(3)文化目標:了解各種球類運動的規則以及中西方國家人們對球類運動的不同愛好。
(4)情感目標:通過談論球類運動,倡導人們熱愛運動并以此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在操練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用英語表達的熱情。同時,在每一課時的教學設計中要有體現該課時教學重點的更具體的教學目標。因此,筆者將該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設計為:
(1)知識目標:熟練掌握soccer,basketball,tennis,ping-pongball等單詞;掌握I/We/They/Youhave…和He/She/It/Tomhas…句型;用Let’s…句型提建議。
(2)能力目標:能夠用Doyouhave…?Doeshe/shehave…?進行提問并能進行肯定和否定回答。
(3)情感目標:培養小組合作、互助學習的習慣。這樣,在單元整體教學目標的引領下,每個課時再設計具體的教學目標,就使教學重點明確突出,更有針對性,教學過程就更加順暢清晰。
2.教學目標要有層次性,指向學生的全面發展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教師在教學時要遵循學習者語言學習的規律,做到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學生所處年級不同,學習目標和方法也應有所不同。例如,在進行單詞教學時,低年級的教學目標是以音標指引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大膽說出自己認識的單詞,培養學習英語的興趣。而高年級的教學目標則是讓學生學會用詞綴構詞法自學課文中的新詞或由已知詞匯拓展和掌握更多新的單詞。我們常說“因材施教”,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我們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要“因人而異”,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做到“以人為本”。教學目標要有層次性指的就是預習中的分層、教學過程中的分層和作業布置的分層等。在布置課前的預習作業時,要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層次的任務,這樣才能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預設問題的分層教學。有效的問題是啟發學生積極思考、調動學習主動性、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應盡量避免那些“是不是、好不好、行不行、對不對”之類的問題以及只需學生回答“是、好、行、對”的問題。有些過多、過小、過淺的問題,并不能真正引發學生的思維活動,學生被問題牽著走,忙于應付回答,根本就無暇思考,不利于學生的思維發展。例如,把何時(when)、何人(who)、何地(where)、何事(what)這樣的問題留給基礎較差的學生,而把為什么(why)、怎樣(how)以及類似Whatdoyouthinkof…?等開放性、有深度的問題,留給基礎較好的學生,這樣才能把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全部調動起來。教師還應研究作業布置的問題,在布置作業時也要注意分層。如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要求他們能熟練背誦本課的全部單詞、詞組、句型和課文,還要能利用句型造句、做擴展課外閱讀和練習;對于基礎中等的學生,則要求他們掌握本節課的全部單詞、詞組、句型及課文;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僅要求他們能掌握本節課的重點單詞、詞組。這樣的作業布置既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收獲,也能避免學生敷衍以及抄襲等不良習慣。
(二)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組織教學活動的前提,是順利實施教學設計的基本條件。新課程理念強調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轉變,強調學生的參與和體驗。新課程理念還強調英語教學要從重視語言知識的傳授轉向重視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強調學生學習外語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和人文素養的過程。因此,我們要營造良好師生關系,關注學生在每一節課上的發展。
1.教師在課堂上是組織者、領導者
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師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這種過程本身也在不斷地創造著學習的情境和氛圍,反過來又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教師則是這個過程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新課程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之間在課堂上的關系和作用與以前相比都發生了變化,教師在某種程度上轉變成導演、觀眾,在教學中起引導、指導以及欣賞的作用。教師不能滿足于給學生灌輸和講解教材的現成知識,而是要有效引導學生尋找相關知識并且自主處理和應用已知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具有創造意識和創新能力,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個性和創造性。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設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處于積極的情感狀態之中,讓學生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應,從而主動而愉快地學習。同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發展,在教學中要注意控制情緒和言行,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盡量熱情地鼓勵,避免學生產生消極的情緒。學生克服了膽怯心理,不怕出錯,學習才能進入良性循環狀態。
2.教師在課堂上是引導者、合作者
對于英語學科而言,課堂教學搭建了師生在學習語言過程中進行心靈溝通和對話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密切關注學生是教師的首要任務。首先,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比如有的學生善于表現,顯現出積極、熱情、踴躍的狀態,教師要適時地肯定,讓他們繼續保持;有的學生則比較內向,顯示出膽小、靦腆、回避的狀態,教師要鼓勵他們勇敢地面對挑戰。教師要發揮杠桿作用,關注不同學生的狀態,關注課堂上學生的參與度。在教學過程中,要細心觀察學生的表現,耐心傾聽學生的聲音,避免視域盲區;要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來設計教學,以學生的思維方式參與到學習活動中;要用自己的熱情感染學生,用智慧的語言激勵學生。以筆者參加的一次省優質課評選為例,課前筆者在與學生簡單打過招呼之后,就把時間留給學生使其能安靜地閱讀文本,預習新授課的內容。由于有了有目的的預習,該閱讀課的教學過程進行得比較順利。在語言輸出環節,學生進行語言操練的過程中,筆者不時地停留在學生的身邊,認真地參與他們的討論,及時地給予肯定、點撥、鼓勵和幫助……整節課雖然沒有慷慨激昂的言語和嘩眾取寵的游戲,但是師生關系融洽默契,學習過程自然流暢,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努力營造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除了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步驟,組織多種形式的課堂互動,更要鼓勵學生通過觀察、體驗、探究、合作等方式學習和運用英語,引導他們學會自主學習。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語言錯誤,教師要采取寬容的態度,選擇恰當的時機和靈活的方法,妥善處理語言實踐中出現的錯誤,避免課堂上出現教師在“吶喊”,學生在“彷徨”的局面,使初中英語課堂真實、高效。
(三)設計有效的課堂活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教學的潛力所在,興趣的培養與教師的積極引導和教學藝術是分不開的。教師應根據英語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這有利于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這樣,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就能從被動接受轉化為主動參與,由“要我學”轉變到“我要學”。在教授魯教版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5IlikemusicthatIcandanceto.時,筆者沒有直接講解定語從句的用法,而是先與學生談論音樂。在給學生播放了幾種歐美盛行的音樂形式及代表作,如爵士(jazz)、古典音樂(classicalmusic)、鄉村音樂(countrymusic)、搖滾(rock)、說唱(rap)等后,順勢詢問學生聽到不同種類音樂后的感受、他們喜歡的音樂形式以及喜歡的原因,啟發并引導他們盡量用定語從句進行表達。這樣,學生在學中用,在用中學,很快就掌握了定語從句的用法。課后作業也是讓學生搜集自己喜歡的電影、明星、音樂及歌手,并在下節課用定語從句的形式展現給大家,以便進一步夯實課上學習的內容。事實證明,用興趣激活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成為“樂學者”,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無論是在課前預習、課堂學習及課后練習方面,都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為有效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1.導課設計要基于學情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為了讓學生饒有興趣地走進課堂,水到渠成地進入新課內容的學習,教師往往絞盡腦汁地進行導入環節的設計。有的教師把導課等同于活躍課堂氣氛,活動內容和形式與學習內容脫節,這直接導致了導課形同虛設,沒有任何的意義。例如,有的教師喜歡在課前做各種游戲,學生興高采烈地“熱身”之后,卻發現上課要學習的內容與之毫不相干,這就是失敗的導課設計。設計導課時首先不能脫離教材,要以教學內容為依托。比如,有位教師在講授魯教版英語九年級Unit8Loudmusicmakesmetense.時,在導課中就用了學生喜聞樂見的各種QQ表情符號。這種在學生看來非常流行和時尚的QQ表情符號在課堂中一出現,學生就表現得異常興奮和關注,很快理解了表示情緒的英語單詞。在隨后的學習過程中,比較輕松地學習了新知,取得了很好的學習效果。
2.活動設計要有可操作性
教學過程中的活動設計要有可操作性,教師在活動中要做好活動的監督者和指導者。例如聽說課,教師經常會設計小組活動,有二人組、四人組等,使學生在小組內通過角色扮演等活動進行語言操練和練習。在這類活動中,教師要明確每個學生在活動中的任務,并在學生身邊加以指導,盡最大可能地發揮活動的效能。所以,在設計對話活動時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讓學生逐步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有信心自始至終地參與活動。在設計閱讀后的練習時,既要考慮學生的認知規律,又要考慮整體理解文章和研讀文章細節的關系,設計一些填空、連線、填表格、判斷正誤等活動。教師所設置的問題不宜太寬泛,要求要明確,指向性要強;要合理、有效,做到貫穿全文,讓學生生成有效的思維導圖,從而理解和把握文章大意。
(四)指導學習策略,積極評價學生
一個教學設計是否成功還取決于教師在教授知識的過程中,是否給學生滲透了各種學習策略,是否對學生進行了及時、積極、有效的評價。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的指導,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的學習更加高效;對學生的課堂學習進行形成性評價,能激活英語課堂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
1.有效指導學習策略
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和教材內容給學生滲透有效的學習策略。《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學習策略指學生為了有效地學習和使用英語而采取的各種行動和步驟以及指導這些行動和步驟的信念。英語學習策略包括認知策略、調控策略、交際策略和資源策略等(教育部,2012)。這些學習策略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任何一種都不可能孤立存在。例如,使用英漢字典、聯系現實生活學習和運用語言、認真聽課、積極回答問題、良好的書寫習慣等,都是必須具備的學習策略,尤其是在學生打基礎的起始階段,必須指導他們掌握最基本的學習策略。又如,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圈畫重點句和中心句、聯系上下文猜詞、利用英語交流、總結和歸納已有知識等,都是必備的學習策略。英語教學不能拘泥于短期教育,更重要的是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幫助學生有效地使用學習策略,不僅有利于他們采用科學的途徑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助于他們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2.及時、積極、有效地評價學生
教學評價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教學評價”,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種方法,按照教學目標,對教學活動所引起的學生的變化進行價值判斷,對所實施的教學活動進行評定。科學、合理、有效的教學評價既關注過程,又關注結果;既關注知識、能力,又關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評價,能使學生在英語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增強自信心,語言運用能力得到全面的發展;教師也能及時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調整,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傳統的評價形式是教師在課堂上利用各種言語對學生進行肯定和表揚,如wonderful,good,great,smart,terrific等。《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指出,英語課程的評價體系要體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形式的多樣化(教育部,2012)。一方面,教師要延續傳統意義的評價,對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的良好表現給予肯定,方式要比以前更多樣和開放,如使用擊掌、微笑、擁抱、獎勵小禮物等方式。另一方面,對于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效果、合作精神等都要給予形成性評價,評價方式有調查問卷、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學習小測試等。形成性評價不同于終結性評價,它更能階段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能使教師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教師在備課時設計一些評價方案,不僅能對監控教學過程起到促進作用,還能有效地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為學生的持續進步提供反饋。
良好的教師文化是促進教師自我約束、自我調整和自我完善的有效載體,是推動教師更好更快發展的有效途徑。著力打造教師隊伍的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營造凝心聚力、合作進取的教學氛圍,是我校教師文化建設的核心。
一、打造幸福文化,讓教師愉悅工作
幸福是一種向往,幸福是一種情結。素質教育實施的本源,就是要把幸福落在終端。真正的素質教育,既讓學生塑造人格、增長知識、豐富閱歷,又能夠讓他們感受到快樂和幸福。
一是幸福來自教師職業。“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培養有幸福感的學生,就需要有一大批擁有幸福職業感的教師。我校按照“讓每個生命都陽光燦爛,培養有情趣、有靈魂、有眼光的現代人”的辦學目標,強化教師隊伍建設,關注和滿足教師的精神需求,做有思想有內涵的教師,培養一批師德高、業務精、幸福指數強的教師團隊。
二是幸福來自領導關愛。讓老師們幸福工作,要有一個舒心的工作環境。學校從辦公桌到椅子,從作業柜到沙發、窗簾、穿衣鏡及各種花草,都是學校經過精心設計和布置。
三是幸福來自給予機會。每學期,只要有學習機會,學校都分批安排老師外出參觀學習,既放松了身心,愉悅了心情,又增長了見識,豐富了閱歷,教師在學習感悟中增強專業能力。
二、打造學習文化,讓教師高效工作
“只有學習精彩,生命才會精彩;只有學習成功,生命才會成功”。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豐富文化知識,不斷增強文化底蘊,使教育教學推陳出新、與時俱進。
一是注重專家引領。教育是喚醒,是點燃,是激發,是一種智慧,一種選擇。我們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開展教師培訓,先后聘請了教育專家為教師作專題報告。不斷提升教師素養,從優秀走向卓越。
二是深化教師讀書工程。“做一個美好的讀書人” 是我校為主題的讀書活動,學校利用專項經費購買了教育教學書籍,讓教師靜下心來,讀經典,讀名著,既可以增加人文底蘊,又能培養優良品德,提高讀寫能力。
三是加強教師基本功訓練。學校注重教師的校本培訓,開展“三字一畫”培訓工程,不斷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基本功。
三、打造合作文化,讓教師快樂工作
教育事業是一項系統工程,支撐學校發展需要全體教師的整體實力和共同努力。加強教師之間溝通、交流,分享教學經驗、教學技能,著力培養教師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實現工作效能的最大化。
一是同步研討。教研組是學校研討活動的主陣地。集體備課、聽課、評課,教學問題研究,優秀課堂錄像觀摩等多種形式的研討活動,都是在教研組內進行的。大家共同研討、分析、總結,提升教學水平。
二是課堂展示。青年教師是學校的主力軍。每個學期學校開展“青年教師展示課”活動。在課堂展示后,研討活動及時跟進,由老師們分析討論、集思廣益,總結出課堂教學的得失,使作課教師有的放失,不斷修正與提高教學水平。真正實現了由講授課堂向思維課堂轉變。
三是師徒結對。為充分發揮名師帶動作用,促使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學校對新參加工作的青年教師提出拜師結隊方案,采取自愿報名,雙方自愿形式。借助名師多年來積累的經驗,使青年教師在成長道路上少走彎路,搭建青年教師成長的平臺。
四、打造反思文化,讓教師快樂成長
波斯納曾經提出一個教師成長的簡要公式:經驗+反思=成長。重視教學反思的實質,就是努力喚醒教師的自覺性和創造性,讓教師樂教、會教、善教。
一是課前與課后反思。集體備課多傾向于教學設計的共性,教師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再進行深入的推敲、斟酌,可以根據自己教學需要在教案上涂改、增刪,形成適應師情學情的個性化教案。教案實施后,教師就教學過程中的啟發、靈感、困感等記錄下來,正是教師業務能力提升的階梯。
二是即時性反思。每位教師人手一本《教學隨筆》,及時記錄教學中的成功與失誤,記錄精彩的教學片段,記錄典型的教學案例,寫下自己的教學隨想、教學日記、教學故事等,把自己教學的足跡點點滴滴積累下來,在實踐與反思中不斷進步。
三是階段性反思。認真總結每學期工作情況,按照教學和素質兩方面進行客觀評價。教學方面包括教學設計、學生管理、教學促進、學生評價等;素質方面包括職業道德、學科知識、教學能力、文化素質等。從優勢與不足進行分析,以便揚長補短,不斷提升自我。
總之,推進教師文化建設,增強教師職業幸福感,增進教師隊伍凝聚力,營造民主、和諧、進取、合作的幸福家園。金燕小學正在努力著、成長著……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