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21:3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測繪職稱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測繪工程的作業進度對后續的建筑工程等施工具有重要的影響,但是從目前測繪工程的實際來看,測繪作業進度控制難度較大,大部分的測繪工程都是在最后的測繪結果上進行分析研究,對于發現的問題只能重新施工,這就會造成資源的浪費和時間的耽擱。進度控制上的難題也會對測繪結果有重要影響,由于結果的準確性受到影響,繼而還會導致建筑工程等的施工發生損失,嚴重的還有可能要返工。
1.2測繪工程中檢查力度弱
在目前的測繪工程中對于測繪過程的檢查大都還是安排相關人員進行檢查,檢查中使用的機械設備較少,因此在檢查結果上難以確保合格,人員的檢查存在著較大的任意性,有時還會受到相關單位和人員的指示,存在包庇問題的現象,也難以確保檢查結果的可信性。測繪工程中的檢查工作不但關乎測繪質量和施工質量,還關系到物資的消耗和成本的控制,因此有必要在測繪工程中加強檢查的力度。
1.3專業測繪單位和機構的不足
當前各類施工對于測繪的需求越來越多,對測繪工程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但是這一巨大的市場需求下并沒有引起測繪專業單位和機構的飽和,當前還十分缺乏專業的測繪單位和機構。有些施工單位還只能依靠自身成立的測繪隊伍開展測繪工程,這種臨時成立的隊伍不但專業性不強,也存在著管理上缺失,無法保證測繪質量。
1.4測繪技術人員的整體素質水平偏低
測繪技術在我國的發展較快,但是專業人員的技能提高卻相對滯后,技術水平和業務素質偏低,使得測繪工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給測繪工程和后續施工留下隱患。
1.5測繪結果缺乏統一性
在一些大型的測繪項目上往往通過多家測繪單位聯合作業的方式完成,但是由于沒有統一的標準,各測繪單位在作業過程中采用的測繪技術可能不同,導致相互之間業務差異大,最終形成的測繪結果也存在較大的差異,缺乏統一的標準,雜亂的測繪結果也給應用帶來了許多障礙。
2提高測繪工程質量的對策分析
針對以上在測繪工程中存在的若干問題,影響測繪工程質量和后續的施工質量,筆者認為應當采用全面的綜合措施加以控制,確保測繪工程質量的高標準,為建筑工程等施工提供更為準確的依據和保障。
2.1建立健全測繪工程的質量控制體系
測繪所得結果的質量對各類工程施工具有重要的影響,在質量控制體系中首先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測繪管理辦法和規范的測繪程序,確保每一環節的質量能夠得到有效的控制,并將所得到的測繪信息進行科學的加工分析、存儲和傳送,將準確規范化的測繪結果反饋給有關部門或單位。其次,還要在測繪質量控制體系中建立統一規范的技術標準和測繪作業標準,對當前各個獨立運行的測繪機構進行統一規范化的管理,從而有效控制測繪質量。最后,一個科學的質量控制體系還應當包含有效的執行和監督機制,在測繪質量控制體系中要嚴格按照國家的質量標準和要求,對測繪工程過程進行監督和對測繪結果進行檢查。
2.2加強對測繪工程數據的檢查
測繪工程數據檢查主要包括三項基本內容的檢查,具體如下:第一,加強對圖像數據的檢查,測繪工程中的圖像數據是最重要的一項內容也是對后續工程施工具有最關鍵影響的數據,因此一定要確保圖像數據的準確性。圖像數據檢查的重點在于對圖像數據整理和轉換的過程中,是否存在缺邊、懸點等問題,作為檢查部門或者檢查人員一定要做到嚴格仔細,才能通過檢查達到質量控制的目的。第二,加強對風格的檢查,風格檢查的主要內容實際上是數據的完整性的檢查,對于大型測繪工程而言,由于不同的測繪單位在測繪工程中所使用的軟件不同,在一些符號、表達方式等方面可能造成無法匹配,還有的測繪施工單位與檢查單位的符號庫之間無法對接,都有可能形成測繪平臺的下線型、線寬以及顏色等測繪圖像數據之間無法聯合使用,因此在檢查環節就要整合編碼要素,解決由于軟件原因造成的數據風格無法兼容的問題,力求能夠進行順利的風格轉換。第三,加強對拓撲的檢查,同樣是由于測繪所使用的軟件不同,拓撲關系也會存在較大的差異,在作業階段就要求測繪作業人員進行必要的拓撲檢查,確認拓撲關系的準確性,對于發現存在問題的拓撲關系要及時的進行調整或者有必要時要進行重建。在檢查階段也要對拓撲關系進行檢查,對于發現問題的要反饋測繪作業環節進行調整或者重建。
2.3加強對測繪工程過程的質量控制
測繪工程的實施環節對質量的影響是最重要的,因此加強對測繪過程的質量控制十分重要,筆者結合多年的測繪經驗認為,在測繪過程控制上最關鍵的是要由測繪施工單位加強對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檢查和控制。需要注意的是測繪工程過程中要進行定期的數據記錄輸入和輸出,在測繪圖像繪制過程中對各項數據進行檢驗和必要的修正,同時也要做好相應的記錄,以便下一階段的檢查和驗收環節進行依據的查詢。
2.4加強測繪工程驗收階段的質量控制
測繪工程的重要性決定著測繪工程的質量要通過多環節進行控制,驗收階段的質量控制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個部分,驗收階段也是對測繪工程施工過程中的問題進行最后控制的一個環節。驗收階段的質量控制首先需要選擇一個準確的檢查方法和一套全面的技術標準,還要對具體的技術參數進行確認、對測繪使用的技術設備的精準性進行參考,有必要時還要對其進行檢驗機構的檢驗,確保測繪工程施工中所得出的數據是準確的;驗收階段的質量控制還包括對測繪過程中的數據記錄進行審核,確保各個環節的數據形成和傳遞沒有差錯。
二、職業院校學生厭學原因及學習特點分析
(1)教學模式尚不完全符合學生的特點和層次
招生對象發生大幅度改變以后,學校教學的一切也應隨之實現大幅度調整:需要學校和教師教學觀念、教學模式的巨大轉變,也需要實現課程設置、課程內容、教材開發、教學方法、教學條件等一系列軟硬件的重大變革,但實際上這些變化過程的完成絕非一朝一夕之事。比如,測繪類專業普遍開設的“測量平差”課程,學生感到學習難度很大,教學效果普遍很不理想,教師們也在反思,但要停掉該課程,大家好像一時還下不了決心。這就是說,學生現狀與學校教學狀態之間的完全吻合還需要一個過程。
(2)即使教學模式實現了轉變,如無及時跟進的激勵措施,職業院校的學生也大多難以長時間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
當前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正如火如荼進行,教學模式實際上已經實現了很大程度上的改進,基于工作過程的“學訓一體化”教學模式正在全面推廣。但同時我們發現,即便如此,學生的積極性也不見得就有多么高漲。因為職業院校的不少學生在學習主動性和責任心方面暫時確實比較欠缺。例如,經緯儀最基本的對中整平操作,如不進行過程考核,將會有不少學生難以真正掌握。因此,必須有一個切合學生心理特點的、全程跟蹤的激勵督促辦法,才能長久保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形成一個健康良性的教學氛圍。
三、“課程考核積分制”的產生過程及實施方法
我們都知道,很多非常厭惡學習的孩子對于玩游戲卻興趣很大。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能夠從中很快地體驗到成功;二是能夠實現積分上升或者級別晉升。這就說明,人都有體驗成功感覺的需要。因此,造成很多學生厭學、學習狀態不佳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我們當前的教學內容偏難;另一方面又缺乏隨時跟進的獎勵記載機制。上述分析,就是“課程考核積分制”產生的依據,它其實是我們大力提倡的“過程化考核”的一個良好載體和一種具體的實現方式。職業教育重在能力考核而非知識考核,因此更應注重形成性評價和過程化考核方式。發達國家普遍重視過程評價,例如在美國,卷面考試成績只占總成績的30%,而過程考核也多采用分數累積的方法。“課程考核積分制”實施的基本思路是:現在的職教課堂,都應是學訓一體化課堂。課堂上除了教師要精講的時間段以外,更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一定量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做中學、學中做。教師通過將相關的學訓內容進行預先設計,化成多個可以由學生在課堂上(或課外)完成的學習行動任務或問題,然后交由學生(個體或小組)來努力完成或回答,讓學生在完成任務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能力,體驗成功的感覺;與此同時,將學生取得的成績及時用分值予以獎賞,并記載、累積下來,這就是積分。把它確定為一種課程教學與考核方式并加以實施,稱之為“課程考核積分制”。例如全站儀點位放樣,老師作簡要講解后,就由學生自行練習,感覺掌握后向老師申請考核并評分、積分,其效果遠遠好于傳統實習方式。“課程考核積分制”利用學生獲得成就感的刺激原理,符合郝洛克效應和獎懲效應等人類心理學規律,具有教考結合、學獎同步的特性,是行動導向、任務驅動、學訓一體的教學方式的具體體現,對學生、老師雙方都有正面促進作用。課程具體積分分值可按如下方式確定:學生在課程學習中所要完成的任務種類可分為兩種。一是動手類行動任務(包括儀器設備操作、推算書寫、作業練習、測驗測試、課外學習實踐活動等);二是動口類行動任務(領讀課文、回答問題、發表觀點等)。其中動手類得分分值應高于動口類。每次得分具體分值可按如下方法估算:設某門課程總學時為60學時,班級人數為40人,并設平均每學時有1/5的同學(即8人)能夠獲得一次積分;那么平均5學時每人就會有一次得分機會。該門課每名學生平均得分次數將有60/5=12次,若學生課內平均能夠最高累積85分左右(課外學訓環節還可積分),則每次應得85/12≈7分。依此,完成動手類任務以計約8分/次為宜,完成動口類任務以計約6分/次為宜。具體積分方法可參照表1。“課程考核積分制”在實施中可分為“相對積分制”和“絕對積分制”兩種實施方式,在具體實施時可視具體情況選擇使用。“相對積分制”的課程總成績由過程化考核(平時)積分和結果考核(期末考試)成績兩部分構成,但過程化考核占總成績的比例應不低于50%,以便促進學生注重學訓過程,養成正確的日常學訓和職業行為習慣。這種方式適合理論性偏多的課程,如“控制測量技術”“測繪管理與法律法規”等。“絕對積分制”即本門課程期末總成績完全由過程化考核(平時)積分累計而得。這種方式適合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如“數字測圖技術”“工業與民用建筑測量”等。
四、“課程考核積分制”在優化職教課堂氛圍方面的良好作用
2009年,筆者在中職學校從事專業教學管理工作期間,面對職教課堂的困境,從人們喜歡游戲積分、隨時享受成功感覺的現象以及山東杜郎口中學的教學模式得到啟發,對照分析心理學規律,開始設計“課程考核積分制”辦法。把有關課程教學的所有環節都納入了量化計分體系,具有實時、直觀、易行、有效的特點。在課堂教學實踐中,“課程考核積分制”的恰當運用,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都體驗到成功的感覺,使優等生更積極、落后生受促進,過去沉悶的課堂局面隨之煙消云散。特別是遇到難度較小的問題時,所有學生都會爭先恐后地參與,有時老師不得不采用“搖號”的方式來確定回答問題的學生,那種火熱的氣氛實在令人高興!那些平時懶得動手的學生都自覺地練起了測量操作技能,練好后主動邀請老師現場考核計分,讓老師省去了很多督促的氣力,也讓老師體會到了成就感。本辦法也受到了校內其他師生的歡迎,通過有關教學部門的推廣,自覺應用“課程考核積分制”的老師越來越多,受益的師生面越來越廣,大大改善了學校的課堂教學氛圍,為構建和諧教學做出了貢獻。進入高職院校任教后,本人嘗試采用“課程考核積分制”,同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位同事聽說我的課堂上學生主動舉手應答問題時,顯出了驚奇的表情。課堂上當老師講課的時候有個別學生忍不住在犯困,可聽見老師布置任務并能獲得積分時,馬上就清醒了。可以說“課程考核積分制”為構建快樂學習、有效學習的課堂創造出了更有利的條件。事實證明,“課程考核積分制”方法符合職業學校的教學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點,有助于克服原先課程考核以試卷為主、對平時學訓過程督促不力和實時考核不到位的缺陷,有助于打破教師“滿堂灌”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有利于隨時激勵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它與職業崗位“計件工作制”十分相似,有利于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對接,給學生提供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真實職業情境體驗。“課程考核積分制”的過程性、形成性評價,能更準確地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態度,較好地展現出學生的主動性和實踐能力狀況。“課程考核積分制”在課堂管理方面也具有獨特作用,是老師進行課堂管理的得力助手。由于學生通常都不愿意因違反課堂紀律等而被扣分,所以大家的自覺性和配合程度明顯提高了,老師的課堂管理工作好做多了,管理難度大大減小。這在職業教育課堂上是一個十分寶貴的功能。綜上所述,“課程考核積分制”比卷面成績能更加全面真實地描繪出學生的狀態面貌,也就更便于用人單位參考,對創建測繪畢業生質量品牌會更有意義。
在我國現代化工業發展的進程中,人們對產品生產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產品生產過程中的管理、監督、控制、檢測工作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基于我國新測繪法中相關規定,測繪工程質量管理指的是對從測繪工程單位承接測繪任務開始,一直到產品交付過程,實施的全過程質量管理。在測繪工程實施過程中,應該堅持質量第一、統一控制的原則,同時注重測繪工程的整體經濟性,加強對測繪過程的監管,保證測繪工程的質量滿足工程具體的目標。質量管理是測繪工程發揮功能效益的保障,所以需要采用多種形式,對測繪工程質量宣傳,提高測繪工作人員的質量意識,并加強測繪人員技能培訓,提高測繪水平。
1.2測繪工程系統控制概述
測繪工程系統控制主要是在工程范圍內,建立協調、統一的監控網絡,對測繪工作各個環節實行統一調配以及質量監控,保證測繪精度與均勻性。在實際測繪工程中,可以選擇與城市控制網、國家控制網進行聯網,建立統一的系統控制網絡,同時根據測繪區域地理特征、高程等確定合理的投影長度。測繪工程系統控制必須聯系實際,避免系統控制網與實際測繪工程不符的情況。
1.3測繪工程質量管理與系統控制重要性分析
測繪工程質量管理與系統控制對測繪工程整體質量與安全,直接影響我國社會主義發展戰略的科學性,是我國信息化建設順利進行的必要前提。同時,加強測繪工程質量管理與系統控制,能夠不斷的提升測繪工作水平,對促進我國測繪工程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測繪工程質量管理與系統控制現狀分析
現階段,測繪工程質量管理與系統控制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1)現階段測繪工程單位測繪工作絕大多數都是自測自用,外界的監督力度較弱,因此逐漸形成較為松散的行業習慣;(2)一些測繪工程單位雖然也建立了質量管理與系統控制體系,但由于體系不夠完善,使得測繪工程各個環節工作不能有效的協調與統一;甚至一些測繪工程單位質量管理與系統控制機構流于形式,不能履行部門的義務;(3)測繪工程質量管理與系統控制部門人員素質有待提升,對測繪工程工作質量與效率造成很大的影響.
3加強測繪工程質量管理與系統控制的有效措施
基于現階段測繪工程質量管理與系統控制的現狀,筆者根據多年的測繪工作經驗,現提出以下幾點加強測繪工程質量管理與系統控制的有效措施,供有關人員參考。
(1)做好測繪工作前期準備。
在測繪工程具體工作開展前,需要對工程地理位置、環境條件的調查,并在此基礎上選擇合適的材料的設備。根據現場勘查獲取的第一手資料,結合具體的測繪工程發難,對相關技術要求進行認真研究,確保方案與計劃與行業標準相符,加強對測繪工程方案的審查,確保方案的可行性。另外,需要根據具體的測繪任務,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與系統控制制度,落實具體工作責任制。
(2)完善測繪相關的法律法規。
隨著城市化建設的深入,國家加大了對測繪質量的重視程度,先后頒布了計量法、質量法、測繪法等一系列法律,同時在此基礎上有頒布了包括測繪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管理辦法、測繪質量監督管理辦法等一系列的法規政策。但是目前測繪工程相關法律法規政策還不夠完善,同時其可行性有待提升,給測繪工程質量管理與系統控制工作帶來很大的影響。這就需要國家不斷的完善相關法律,強化法律對測繪工程的監督與約束,為測繪行業提供行業規范與標準。
(3)不斷的完善測繪工程質量管理機制。
測繪人員在我國各個經濟建設部門中都有涉及,各具特點,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只有完善的測繪工程質量管理機制,包括檢查機制、制約機制、激勵機制等,為測繪工程質量管理與系統控制提供有力的依據。另外,還需要加強測繪工程單位年檢,將績效考評、統驗結果作為年檢的重要依據,及時了解測繪工程行業動態,制定合理的質量管理與系統控制統計表;完善測繪質量抽查制度,擴大抽查的密度、范圍等,同時抽查標準,并將結果公布,接受社會的監督。
(4)加強測繪工程系統控制管理工作。
測繪工程的質量管理與系統控制不僅可以很好地為社會提供測繪工程產品的管理與服務,而且可以進一步規范完善測繪工程生產單位的生產行為,具有科學、公正、獨立、服務與管理等特征,是保證測繪工程的順利達標的保障。為了保證整個測繪工程順利推進,必須通過對測繪工程產品生產過程的管理與控制,掌握測繪工程產品生產的具體過程,可以了解其中存在的問題與困難,以便及時提出可行措施加以解決落實。為了保障測繪工程的質量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要以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為依據,逐步規范測繪工程管理控制運作行為,健全完善測繪工程管理的相關制度。而且要善于向國內外先進的測繪單位學習先進的管理控制方法和經驗,并結合自身實際逐步形成完善獨立的管理控制體系。
一、工程地質測繪技術概述
1.工程地質測繪技術的含義
地質測繪技術在工程基礎設施建設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說工程基礎設施建設離不開地質測繪技術。地質測繪的含義可以這樣理解,測繪人員通過對施工區域的土質進行取樣、處理、分析,從而得知施工地點土壤的性質;并通過對施工地點的自然環境進行數據采集,結合土壤數據,分析該地點空間分布和各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為道路工程的施工提供幫助。在工程地質測繪的過程中,常見的地質測繪方法有:簡易鉆探法、地球物理勘探法、超聲波探測法測繪等。不同的測繪方法適合不同的地質環境。測繪工作人員在測繪之前,要進行前期準備工作,通過人工分析來大致了解土壤的性質,從而選擇最合適的測繪方法。
2.工程地質測繪技術的意義目的
地質測繪技術在工程建設施工中首先可以讓作業人員充分地明晰施工地點的自然地理環境,預前了解施工地的地質構造、地貌以及水文地質等情況,以對整個施工過程進行預前規劃和調度,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也能很好的規避工程建設施工中會出現的各種風險,降低工程建設成本,保證工程建設安全、高效、有序以及經濟可持續地運行與發展。
工程建設項目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社會不斷向前發展,帶動經濟、科技的不斷革新,工程地質測繪技術是保障其有安全性、經濟性和實用性的有效措施。工程地質測繪是借助測繪儀器對工程地質進行客觀的測量與調查,通常情況下,能夠對地表和地下地質進行實際的測量,并且通過對測量數據進行科學化研究,得出相關結論,以知道工程建設的設計和施工。
3.工程地質測繪技術的過程
工程地質測繪具有很強的專業性,需要按照嚴格的操作程序和步驟進行具體的工作實施,其具體勘測過程主要包括規劃、設計和施工三個方面。一項工程建設項目只有在充分的規劃引導下才能有條不紊地進行,才能保證工程建設項目有序高效的完成。在設計環節中,還需要不斷地進行設計改良,從初步設計到技術設計,然后進行施工總體設計,而且在設計過程中,應結合勘查結論進行。勘察工作也相應的劃分為可行性研究勘察(選址勘察)、初步勘察、詳細勘察三個階段。可行性研究勘察包括搜集、分析已有資料,進行現場踏勘,工程地質測繪,進行少量勘探工作,對場址穩定性和適宜性進行巖土工程評價,作技術經濟論證和方案比較,應符合選址或確定場地的要求。只有認真完成工程地質測繪工作中每一個步驟,才能夠有效得到有效和使用的數據結論。
二、工程地質測繪技術要點問題分析
工程地質測繪技術在工程建設中的設計和環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其具有很高的專業性,具體實施過程又很復雜不易操作,在具體施工中人們往往將此技術分解成多個部分,以保障工程建設順利、科學有效地進行。工程地質測繪過程中,測繪人員總是按照測繪和研究的對象相異而進行差異性劃分,可以分為巖石研究、地質構造研究、地貌研究、水文研究等幾個部分。因此,工程地質測繪技術的工作要點主要圍繞這幾方面而開展,以下將對這幾方面進行詳細闡述。
1.巖石的研究要點
巖石作為工程建設施工中最重要的基礎要素,它是施工能否順利進行的根本,既能夠對工程建設產生積極的影響,也能夠造成不利的影響。但是這種影響卻不是絕對的,這就需要在工程設計和施工中,根據其特點進行合理的分析和研究,并加以利用。這就需要對其進行勘查和測量。工程地質測繪中,要查明各種性質不同的巖石在地殼表層的分布規律、巖相及厚度的變化規律等,就要把巖石研究建立在地質歷史成因的基礎上。把各種巖石的形成、變化與當地的地殼發展及水圈、大氣圈的發展聯系起來。在查明分布、成因的基礎上,還應根據野外觀察初步判斷巖石與建筑物相互作用時的性能,在已經確定了各種成因類型巖石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的大致范圍內,在野外還可直接觀察到各種巖石形成何種地形,其完整性、裂隙發育情況及其風化情況,還可做一些簡易現場試驗,作出初步判斷是可能的。
2.地質構造的研究
地質構造的穩定程度直接影響著工程結構的質量和穩定性,因此對于地質構造的研究是在工程建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定區域穩定性的首要因素是地質構造,尤其是現代構造活動與活斷層,同時,地質構造限定了各種性質不同的巖體的空間位置、巖體的均一性和完整性、巖體中各種軟弱面和軟弱帶的空間位置及擬選定建筑區巖體的穩定性。研究構造必須應用地質力學原理也必須進行地質歷史分析,這樣才能查明結構面的力學組合和歷史組合規律;同時對節理等不連續還必須進行詳細統計分析,以便使巖體結構定量模式化。
3.地貌的研究
對工程地質測繪中地貌的研究是較為復雜的,它不僅僅是對地表結構進行研究,更加需要對地質變化規律進行合理分析,以確保在其變化中,不會對工程技術建設造成嚴重影響。地貌是巖性、構造、新構造運動和近期外動力地質作用的結果,所以研究地貌有可能判斷巖性(如軟弱巖層的部位)、構造、新構造運動的性質和規模,判明表層沉積的成因和結構,據此就可以了解各種動力地質作用的發展歷史、河流的發育史等。相同的地貌單位不僅地形特征近似,且其表層地質結構、水文地質條件也往往相同,常常還發育性質、規模相同的自然地質作用。
4.水文地質條件的研究
在工程測繪工作中,水文地質條件的研究更是不可缺少的,其主要工作是對工程建設地質條件中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其運動性和關聯性等方面進行研究,是保持工程建設結構科學應用的重要依據,也是保證在施工過程中不會受到水文條件影響而產生不良后果的重要措施。在進行水文地質條件研究中應從巖性特征和地下水露頭的分布、性質、水量、水質等入手,查明各個含水層的特性。這一研究應與自然現象和對擬建工程影響密切聯系起來。如結合樓房的修建研究地下水的埋深、侵蝕性,以判定對基礎砌置深度和基坑開挖等的影響;興建水庫對水文地質的研究應與庫水向庫外滲漏的可能密切結合。
工程地質測繪技術在工程項目建設中的意義舉足輕重,針對具體測繪工作中的要點問題要進行合理研究,以確保測繪工作實施的科學性。因此,在設計和施工過程中,需要對這些工作部分相應的注意要點進行總結和分析。另外,測繪技術是通過工作長時間的積累加之不斷創新研究而產生的,在科技不斷的發展中也在改進和發展著。因此,對于其中工作實施要點的總結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只有創新和發展,才能夠為社會的發展提供個更加充足的力量。道路工程的建設離不開工程地質測繪,如果測繪工作沒有做到位,工程設計人員沒有完整的了解施工區域的土壤條件,那么工程的建設及養護工作就勢必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輕則影響施工周期、縮短道路壽命,重則造成道路塌方,造成人員傷亡。希望廣大工程測繪人員能夠積極學習測繪知識,了解各種各樣的測繪方法,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在測繪過程中要認真負責、精益求精,確保測繪工作能夠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羅麗娟.基于性能的抗滑樁結構優化設計研究[D].長安大學,2012.
[2]郭振.茅臺機場2號填方斜坡穩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3.
[3]邢偉.探究道路工程地質測繪方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12:14.
[4]付兵.四川省武都水庫壩基巖溶發育特征及其對工程影響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5.
一、新市場經濟環境對成本會計的影響
(一)管理理論與方法的創新對成本會計的影響。新市場經濟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新技術、新工藝不斷涌現,管理理論與方法也在不斷創新,大大促進了成本會計學科的發展并豐富了其內容。其中對成本會計系統有影響的的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全面質量管理。全面質量管理是本世紀六十年代從傳統質量管理發展而來的,隨著國際國內市場環境的變化,全面質量管理已經發展成為一種企業競爭的戰略武器,一種由顧客的需要和期望驅動的、持續地改進產品質量的管理哲學。它的目標就是公司在生產的各個環節追求產品“零缺陷”,并由顧客最終界定質量。全面質量管理對計量和報告員工業績的會計來講,就產生了質量會計這一新學科。但由于提高質量所產生的收益難以計量,質量會計發展的重點就放在質量成本的確認、計量和報告上。一般認為質量成本由五大類構成:
(1)預防成本;(2)檢驗成本;(3)內部失敗成本;(4)外部失敗成本;(5)外部質量保證成本。
另外在全面質量管理的情況下,會計人員績效衡量標準包括了產品的可靠度、服務的及時性等促使管理人員努力提高產品質量的非貨幣性指標。第二,目標管理。按目標進行管理,要求一個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應當確定總的奮斗目標,如利潤總額、資本利潤率等,并據以指導、組織、動員員工為完成企業總目標而努力。圍繞這個總目標,企業各部門、各環節乃至每個人都應當制訂自己的奮斗目標,如銷售量目標、成本目標、技術目標等,并制定實現目標的措施,以保證總目標的完成。實行目標管理可以提高企業管理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克服盲目性,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目標管理對成本會計系統的影響就是目標成本的制定、分解、控制和分析。第三,適時制。適時制是一種嚴格的需求帶動生產制度,要求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各環節緊密協調配合,原材料、在產品、產成品保質保量并適時地送到后一加工(或銷售)環節。其目的是使原材料、在產品及產成品等各類存貨保持在最低水平,盡可能實現“零存貨”,以降低存貨成本。在存貨水平很低的情況下,會計人員為簡化存貨計價,可能采用倒推成本法,就是當產品完工或銷售時,倒過來計算在產品、產成品等生產成本。因為在采用&’(的企業,從收到原材料到產品制成所耗用的時間大幅縮短,而且期末存貨量也變得很小,使傳統的分批或分步成本法詳細記錄各類存貨的必要性大打折扣。第四,限制理論。根據限制理論,每個公司至少有一個瓶頸制約著它的發展,否則無論公司定下什么目標都會實現(如利潤最大化)。企業限制因素通常可分為資源、市場、政策、原材料和后勤五類。限制理論把企業看成一系列鏈狀相連的過程,如果薄弱的聯結處得到了加強,那么整個鏈也就得到了加強,但是如果加強了其他的聯結處,整個鏈就不會得到加強。限制理論對成本會計系統的影響是:管理人員和會計人員認識到,在有些情況下,不能一味強調降低成本和費用,要有逆向思維,要在企業的薄弱環節加大投入量,“為了省錢而花錢”。如果企業待解決的瓶頸是更新設備,引進新型設備會發生一筆較大的支出,但在今后設備使用期間,因設備利用效率提高而增加的產出,加上設備維修費用降低的綜合效益,可能抵補支出而有余,就總體而言,效益可有所增加,這也是“成本———效益”原則的另一種詮釋。第五,基準管理和持續改進。管理方法的新趨勢就是基準與持續改進的結合。所謂基準就是以公司外部或內部最優的業績標準,來衡量自身的的生產活動。持續改進意味著管理人員不是一次性地確定基準,而是持續不斷改進提高的過程。日本豐田公司是貫徹基準管理與持續改進的典型,基準和持續改進被稱為“永無終點”的比賽。基準管理與持續改進對成本會計系統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管理人員和會計師們認識到,降低成本要向本行業最好的公司學習,以同質產品的最低成本作為基準,了解自身與最優者的差距,并分析其原因,進而實行企業再造工程以增強競爭力。第六,戰略管理。所謂戰略管理,就是著眼于對企業發展有長期性、根本性影響的問題進行決策和制定政策,以便在市場中取得競爭優勢,確保有效完成公司目標。戰略管理思想對成本會計系統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戰略成本管理的提出。戰略成本管理就是運用成本數據和信息,來發展及確認能促進公司競爭優勢的最優戰略。戰略成本管理所包括的范圍,目前還沒有定論,一般包括三個方面:(1)價值鏈分析;(2)市場定位;(3)成本動因分析。每一方面都包含非常豐富的內容。
(二)現代科技成果對成本會計的影響。
第一,新市場經濟環境充分利用了現代科學技術的最新成果,它具體包括:(!)電腦輔助設計、電腦輔助工程及電腦輔助制造系統。電腦輔助系統不但提高了電腦的功能,并且為廠商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使用電腦輔助系統可減少人工成本、節省時間并提高工作效率。(")彈性制造系統:是指使用機器人及電腦控制的材料處置系統,來結合各種獨立的電腦程式機器工具進行生產,它有益于產品制造程序的彈性化。使用彈性制造系統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從事多樣化產品的生產,解決對產品多樣化、精致化的需求。(!)制造資源規劃:是指制造業所采用的電腦管理信息系統。目前流行的材料需求規劃是制造資源規劃的前身。它有助于管理當局進行及時、有效地投資與生產經營決策。(")電腦整合制造系統:是指以電腦為核心,結合電腦輔助設計、電腦輔助工程、電腦輔助制造及彈性制造系統等所有新科技的系統,以形成自動化的制造程序,實現工廠無人化管理。
第二,面對企業新制造環境的沖擊,傳統的成本會計技術與方法如果繼續使用,將造成以下兩方面影響:(#)$產品成本計算不正確。因為在新制造環境下,機器人和電腦輔助生產系統在某些工作上已經取代了人工,人工成本比重從傳統制造環境下的%&’("&’降到了現在的不足)’。但制造費用劇增并多樣化,其分攤標準如果只用人工小時已難以正確反映各種產品的成本。(%)$成本控制可能產生反功能行為。傳統成本會計將預算與實際業績編成差異報告,即將實際發生的成本與標準成本相比較。在新制造環境下,這一控制系統將產生反功能的行為。例如,為獲得有利的效率差異,可能導致企業片面追求大量生產,造成存貨的增加。另外,為獲得有利的價格差異,采購部門可能購買低質量的原材料,或進行大宗采購,造成質量問題或材料庫存積壓等等。
二、采取的相應對策
我國的成本會計工作要順應國際、國內市場環境以及企業生產環境的變化,并結合國情,引進、吸收、消化各種新的管理理論與方法。
(一)加強成本理論的研究,提高我國成本會計水平。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理論研究方法體系,理論研究者必須打破傳統會計觀念的束縛,與時俱進,解放思想,勇于開拓新的研究領域和研究課題;應本著創新精神、務實態度和嚴謹作風,深入企業調查研究,同實際工作者密切合作,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廣泛開展案例分析,從理論高度提煉成功經驗,同時,理論研究應針對我國成本會計實際問題,致力于將理論研究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在此基礎上,講求實效,建立成本會計理論研究成果的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充分發揮成本理論研究對成本會計實踐的指導作用。
(二)成本會計工作者應更新觀念,樹立成本效益、成本回避思想,充分發揮成本會計的職能作用。長期以來,我們在評價企業成本工作績效時,往往把成本升降作為唯一標準。這在理論上是說不通的,因為成本只表現一定時期內所發生的各種勞動耗費,至于這種耗費效益如何,卻不是產品成本指標本身所能反映出來的。所以,成本工作績效考核應通過投入與產出關系進行評價:一是產出的投入越少越好,二是投入的產出越多越好,三是投入增長慢于產出增長為好,四是投入減少快于產出減少為好,五是投入下降產出上升為好。在實踐中片面強調降低成本,勢必挫傷企業為未來增效而支出某些短期看來高昂但卻必要的費用的積極性,從而影響企業技術革新和產品更新換代。所以,為未來增效而樹立成本效益思想,有利于企業競爭戰略的制定。成本回避的核心是要求早期避免成本的發生,使挖掘降低成本潛力向預防性方向發展。我國傳統降低成本的方法,從范圍上看局限于生產領域,從內容上看局限于制造成本,從時效上看局限于事中和事后成本控制。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傳統降低成本的方法已經受到了嚴峻挑戰。我國成本會計的改革應構思成本回避的具體方法,并力求在實踐中應用。
(三)推進成本會計電算化。利用以計算機技術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為現代成本會計的一種必然發展趨勢。企業成本會計工作以電子計算機為手段,大大加快了信息反饋速度,增強了業務處理能力,對于及時、準確地進行成本預測、決策和核算,有效地實施成本控制,全面地考核、分析成本,都有重要意義。實踐證明,實現成本會計電算化是當務之急,是實行新成本會計方法的技術前提。因此,為了推動會計電算化深入發展,必須加快會計電算化從核算型向管理型轉變,將會計信息系統有機地融入企業整個管理信息系統,通過電算化的應用,為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持。
【中圖分類號】G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10)05-0025-04
幼兒園教師的實踐智慧是指幼兒園教師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把反思的態度與對實踐的關切統一起來的一種理智,它具有個性化、集成性、創新性、高效性和動態性的特點,〔1〕它既是幼兒園教師在幼兒教育領域內各項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的內在綜合體現,也是其長期投入教育實踐,不斷反思、探索和創造所付出心血的結晶。擁有實踐智慧是教師教育素養達到成熟水平的標志。
一、幼兒園教師實踐智慧的形成過程
幼兒園教師實踐智慧的形成是一個動態循環、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它遵循教師成長的一般規律和過程:師范生/新手教師―熟練教師―專家型教師―智慧型教師,主要經歷了孕育、閃現、逐漸生成、無限生成四個階段。〔2〕詳見下圖。
階段一(孕育):理論知識實踐化――操作性知識的獲得
一般而言,幼兒園教師會基于自己原有的認識和經驗對社會倡導的幼兒教育知識進行理解和概括,形成個人理解的概念性知識和系統性知識,并在實踐中將其轉化為操作性知識①(初級知識②)。將社會倡導的幼兒教育知識內化為個體操作性知識的過程就是理論知識“實踐化”的過程,它也是幼兒園教師實踐智慧形成的“孕育”階段。師范生和新手教師多處于此階段,其操作性知識具有簡化、零碎等特點。〔3〕
階段二(閃現):實踐知識理論化――高級知識的獲得
為了在專業上獲得持續發展,操作性知識需要上升到理論層面。一般而言,幼兒園教師會通過培訓、進修以及閱讀專業書刊等途徑不斷獲得新的知識,并在工作中加以運用,從而形成更高水平的操作性知識。為了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他們會在擁有高水平操作性知識的基礎上不斷對教育實踐進行分析、總結,從而獲得高級知識。這種高級知識能幫助教師較靈活地開展教育活動,還可幫助教師調整、更新和充實自己的教育內容及方法。此階段是幼兒園教師實踐智慧形成的“閃現”階段,在一定的條件下,幼兒園教師會不時地閃現出一些教育智慧。
階段三(逐漸生成):實踐知識理論化與理論知識實踐化的互動――專家知識的獲得
幼兒園教師獲得高級知識后,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通過實踐知識理論化與理論知識實踐化的雙向、積極互動,可以達到個人教育知識的持續增長,并最終獲得專家知識。在專家知識獲得的過程中,實踐知識理論化與理論知識實踐化的雙向互動至關重要,它是教師知識發展中同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一方面,教師在獲得高級知識的基礎上,以更高的起點吸收新的理論知識,也對理論知識產生更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師獲得一些新的理論知識之后,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與試驗、質疑,將理論知識深層內化,逐漸形成有自身特色、風格的個人實踐知識。此階段是幼兒園教師教育智慧的“逐漸生成”階段。在這一階段,教師能自如地開展教育活動,且能在較高層次上研究與探討幼兒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問題。
階段四(無限生成):轉識為智――實踐智慧的獲得
幼兒園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積累的經驗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自然轉化為實踐智慧,它需要一個轉識為智的過程。轉識為智需要幼兒園教師具有淵博的專業知識、崇高的職業情感、豐富的實踐歷練及良好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氣質四個基本條件,〔4〕在這四個條件的共同作用下,幼兒園教師才能不斷生成教育實踐智慧。擁有了實踐智慧的幼兒園教師能更深刻洞察并敏銳機智、高效便捷地應對各類教育情境,在工作中充分展現自己獨特的風格。對于具備實踐智慧的幼兒園教師而言,教育教學不只是一種工作,更是一種享受,〔5〕同時也是無限生成教育智慧的過程。
值得指出的是,不同階段的教師實際上都有一些自己的實踐智慧。新手教師的實踐智慧可能是個別、零星的;專家型教師的實踐智慧較為系統且逐漸形成了個性特點;而智慧型教師的實踐智慧則更高效、靈活,且達到一種融會貫通的狀態。教師不斷形成與豐富的實踐智慧是教師持續專業發展的根本。正如杜威指出,“智慧并不是一旦得到就可以永久保用的東西。它常常處于形成的進程中,要保持它就要隨時戒備著,觀察它的結果,而且要存著虛心學習的意志和重新調整的勇氣”。〔6〕
二、幼兒園教師實踐智慧形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教師實踐智慧的形成是一個漸變的過程,但總的來說,目前我國幼兒園教師的實踐智慧水平總體偏低,且發展不平衡。從前述幼兒園教師實踐智慧的形成過程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問題。
1.不重視理論學習,實習鍛煉少
在幼兒園教師實踐智慧的形成過程中,很多教師不太重視理論學習,而較重視技能技巧的學習。這一點在職前教育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師范生普遍重視技能技巧的學習,而不太重視文化基礎課程的學習。幼兒園招聘教師時也是更多地考察應聘者的技能技巧。有調查顯示,近幾年幼兒師范學校的畢業生存在這樣幾個比較突出的問題:文化素質較低,教育理論陳舊,缺乏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7〕而實際上,能否真正轉識為智,能否成為專家型、智慧型的優秀幼兒園教師,與是否具備較高水平的文化素養和理論素養關系密切。知識是智慧的基礎,智慧是知識的升華,兩者是辯證統一的共同體。離開了知識與理論的指導和引領,教師的實踐智慧成長缺乏可持續提升和發展的空間。
此外,在教師實踐智慧的孕育階段,職前教師或新手教師的教育實習也十分重要。多次、多樣的教育實踐對教師順利完成理論知識實踐化尤為重要。然而,我國職前教育中的實習期通常都非常短,有些院校甚至是處于缺乏狀態,這導致了很多新手教師難以適應工作的現象產生,自然,為實踐智慧的形成打下良好基礎更無從談起。筆者曾在一例觀察與訪談中發現,某教師由于種種原因,職前實習時間很少,且在畢業以后一年多的時間里主要在幼兒園資料室幫忙,僅僅帶過1個月的班。當我們去觀摩她組織的科學活動時,她表現得非常不自信,反復跟我們說:“我沒組織過科學活動,真不知道能不能把活動做完,孩子們不要太亂就行了。”活動后她如釋重負,一邊收拾材料一邊笑著對我們說:“總算結束了,還好,孩子們還不算太亂,其實我很怕孩子問我問題。”
2.易滿足于工作的熟練化操作,教育反思的深度與主動性較差
幼兒教育承擔著教育與保育的雙重任務。幼兒園教師每天除了要完成相關的教育教學工作外,還要照顧幼兒生活的方方面面,工作任務極其繁重。這導致了部分幼兒園教師在工作中更多關注的是如何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和如何熟練地管好幼兒,因此他們更看重一些實用的、簡便的、操作性強的技能。在繁重的工作中也容易忽視對教育行為、兒童發展問題背后原因的思考,因此對教育實踐反思的深度與主動性較差。然而,實踐智慧的形成不是一個線性過程,簡單重復、技能化傾向的經驗積累并不能促進教師生成與發展實踐智慧。
3.知識自我更新意識與專業自主發展動機不強
在實踐智慧的形成過程中,教師對知識擁有程度的意識和對自身發展的態度決定了其專業發展的可能性及其水平。筆者在相關的調研中發現,目前我國有不少幼兒園教師不但意識不到自己缺乏應有的知識,還盲目樂觀,不思進取。事實上,知識是影響教師專業發展層次及其水平的重要因素。知識自我更新意識的欠缺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實踐智慧的形成。
此外,部分幼兒園教師安于現狀,不愿接受挑戰,專業自主發展的動機不強。這部分幼兒園教師缺乏對專業發展的自我審視,缺乏對教育實踐的不斷探索與試驗,更缺乏質疑及解決各類教育教學問題的意愿與努力。而實踐智慧的獲得恰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教師的自我審視、探索與質疑等對自身最終獲得實踐智慧非常關鍵。
三、提高幼兒園教師實踐智慧的對策與途徑
1.全面、科學、適宜的知識學習是教師提高實踐智慧的根本前提
教師知識發展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基礎之一。豐富、淵博的專業知識是幼兒園教師實踐智慧形成的根本前提。幼兒園教師實踐智慧是其知識發展的最高境界,也是其知識獲得與積累的最終目的。因此,全面、科學的幼兒教育理論知識學習應貫穿在整個實踐智慧的形成過程中。有一位工作了10年的幼兒園教師在談到理論學習對其實踐智慧產生的促進作用時說:“說實話,在幼師讀書時真覺得理論沒用,也不喜歡。而當我有了一定的教育經驗,尤其是在有了近10年的教育經驗之后,來到研究生課程班進修時,我發現我對理論知識的看法完全不同于以前了。知識的獲得常常可以讓我在面對問題時茅塞頓開。”
2.豐富多樣的教育實踐是教師提高實踐智慧的主要途徑
幼兒園教師只有經過豐富多樣的教育實踐的歷練,才能轉識為智。無論是知識學習的結果,還是教師自身的教育感悟,或是同事的經驗分享,都需要在教育實踐中予以實證與檢驗。幼兒園教師正是在與工作環境中的人與物的互動中逐漸成長起來的。豐富多樣的教育實踐更有助于教師形成實踐智慧。如前所述,我國很多院校的師范生在理論知識實踐化的過程中,存在實習鍛煉機會太少的問題,據此,筆者建議,可參照英國的經驗,把入職教育時間延長為半年甚至一年,形成由職前教育機構組織,縣(市、區)教研員指導,幼兒園負責,優秀幼兒園教師做導師的入職教育工作小組,讓師范生在幼兒園中觀摩、帶班、定期研討。筆者相信,這樣的入職教育,一方面可以縮小理論和實踐的差距,幫助即將踏上幼兒教育崗位的新教師學以致用,在實踐中發現問題,提升理性認識并解決實踐中的問題,另一方面還可以幫助新教師熟悉幼兒園的文化氛圍和人際關系,縮短入職適應期。〔8〕
3.深層次的自主實踐反思是教師提高實踐智慧的基本途徑
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窄的經驗,只有經過反思,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并對后繼教學行為產生影響”。
反思是促進教師實踐智慧形成的基本途徑。〔9〕比如,在實踐智慧形成的孕育階段,職前幼兒園教師或新手教師首先面對的是如何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挑戰。隨著參與教育教學次數的增加和參與程度的深化,他們開始有意識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和理論知識之間的差異,并試圖對兩者進行整合。這種有意識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幼兒園教師教育智慧生成的過程。反思可有多種形式,如研討反思、觀摩考察反思和教育敘事博客等。其中,寫教育敘事博客是近年來幼兒園教師實踐智慧形成和發展的新路徑之一。
四、幼兒園教師實踐智慧形成過程中的知、行、思交融原理
如前文所述,教師的知識發展、教育實踐行為、反思等始終與其實踐智慧的形成和發展緊密相關。知識對教育實踐起著指導與決定作用,教育行為對知識的運用、內化與深化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反思促進了教育實踐與理論的結合。因此,無論是在實踐智慧形成的哪個階段,知、行、思三者都是環環相扣、互相配合、交融并進的,可以說,是三者的交融促進了教師實踐智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杜萍,田慧生.論教學智慧的內涵、特征與生成要素〔J〕.教育研究,2007,(6):26-30.
〔2〕劉愛.教學智慧之生成過程初探〔J〕.現代教育科學,2009,(2).
〔3〕張惠博.職前科學教師學科教學知識發展之研究〔J〕.科學教育學刊,1996,4(1):59-92.
〔4〕徐佩華.論教育智慧及其形成〔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1).
〔5〕王紅彬.教師專業成長過程中的知識培養〔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4.
〔6〕杜威.哲學的改造〔M〕.北京:商務印書館,1958:52.
〔7〕〔8〕葉平枝.幼兒園教師職前教育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06,325(3):23-27.
〔9〕王春燕.直面教師專業成長的基礎:實踐性智慧〔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06,325(3):28-31.
On Kindergarten Teacher’s Practical Intelligence: Form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Yang Caixia
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和設施的現代化,城市規劃已經受到人們的重視,如何規劃好一個城市直接關系到整個城市的總體發展. 城市規劃歷來是以地理空間信息作為其設計與管理的基礎. GIS 技術的應用不僅僅是輔助繪制規劃圖紙,而是已經直接用于編制規劃方案、城市規劃管理與決策的過程中. 在城市建設中,很多發達國家的政府管理部門已較普遍地將GIS 和計算機及其網絡等先進技術手段應用在城市規劃與管理方面,使電子地圖和城市基礎信息(圖形/屬性) 及城市規劃數據取代了傳統的圖紙、文檔和手工作業方式,在局域網或者Internet/ Intranet 網絡上可以完成對城市基礎信息的檢索、查詢和空間分析.國內有很多地區及大、中、小城市也將目光瞄準采用現代GIS 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來建設城市規劃管理信息系統,并建立起完備的系統軟件和城市規劃地理信息數據庫(劉紀平等,2005) .
1 城市規劃管理信息系統的發展研究
大多數GIS 軟件在國內城市規劃管理應用中都是基于關系型數據庫的網絡版系統,具有較強大的功能,主要有下面幾個特點.
1. 1 GIS 與OA 緊密結合
根據城市規劃管理工作的特點,建立以工作流辦公自動化技術為主線,以GIS 技術為核心的集成系統來實現整個城市規劃管理工作的自動化是目前比較理想的方法,并且也得到比較成熟廣泛的應用.工作流辦公自動化作為貫穿規劃管理審批工作始終的骨架,主要處理有關審批文檔資料和網絡數據傳輸等方面的工作,同時采用GIS 作為整個系統的技術核心,處理大量繁雜的城市規劃空間數據. 與傳統的辦公系統或者文檔管理系統的實現方法不同,城市規劃管理所需的所有數據(圖形的和非圖形的) 以及所有操作(文字性的和非文字性的,內業的和外業的) 應該完全地融于一個自動化的工作流程之中,通過工作流引擎以統一的界面將不同的工作內容送至每個相關操作人員. 整個系統則是以規劃管理業務流程為核心,將其所需的業務數據及各類基礎圖形數據通過工作流引擎貫穿到一個自動化的工作流程中. 應用Internet/ Int ranet 和Workflow 技術,充分與各種規劃管理模式相適應,為規劃管理部門提供一個全新概念的集成化的規劃管理工作環境(朱光,2002) .
1. 2 城市規劃數據一體化管理
城市規劃的圖形數據/ 屬性數據和各種文檔資料(各種報表、批件、表單等) 在實質上存在著緊密聯系,只有在系統設計時從根本上充分考慮其內部關聯并實現一體化管理才能符合城市規劃管理的現代化需要,才能保證整個系統的先進、高效和實用.
現在國內外大多數的GIS 軟件都已經研發出自己的空間數據引擎( spatial data engine ,SDE) . 畢業論文完全能夠在大型關系型數據庫中實現圖形/ 屬性數據一體化存儲. 將規劃數據的空間信息與屬性信息統一管理,充分利用大型關系數據庫的優勢,拓展數據管理的范圍,使系統擴展為不僅能處理結構化數據,而且具有處理非結構化數據的功能,同時還能將這2 種管理功能完全地、有機地融為一體的系統. 其實質是把各種空間數據的處理方法盡可能地放在數據模型的內部. 總之,數據模型應該是面向空間實體的,空間位置只是空間實體眾多屬性中的一類,為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圖形/ 屬性數據的一體化存儲和查詢,城市規劃的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都應有機地組織在一起并統一存儲,即將復雜龐大的規劃數據在統一的系統上處理.
1. 3 面向規劃的數據組織與管理
城市規劃工作基本上是建立在對地圖的處理模式上的. 目前城市規劃管理信息系統的主要數據源也主要是各種紙質地圖及其相應屬性數據,通過數字化存入計算機,系統根據數據采集的對象和手段來設計數據組織與處理模式,都是面向地圖的(朱光,2002) . 因此,為了使這些地理空間數據所表達出的地理信息模型能夠貼切、等價地反映出地理現實世界,在對規劃數據組織和管理上,應該考慮改變以地圖為基礎的模式,不再將各類空間計算局限在圖層范圍內進行,而是直接面向客觀世界中的空間實體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在人們感興趣的范圍內進行計算. 城市規劃信息系統建設的核心是數據問題.在數據組織上應該突破原有的實體點線面、圖層、地圖和圖庫的結構,直接面向空間區域或空間實體集合,從中處理面向城市規劃的信息數據.
1. 4 采用Client/ Server、Browse/ Server 混合模式結構
在城市規劃管理信息系統建設中,采用Internet/ Int ranet 技術意味著規劃管理工作不再受空間限制,使城市規劃信息社會化服務、遠程辦公、遠程系統維護成為現實. 城市規劃管理信息系統的“前臺辦公自動化系統”可以統一用B/ S(Browse/ Server)結構,用網絡瀏覽器作為普通辦公辦文界面,辦文過程的普通查詢和統計工作可以使用Web 方式. 同時考慮系統的安全性和擴展性,這就需要建立以數據服務器為中心的三層服務體系結構,具體劃分為數據服務層、應用邏輯層和表現層,并分別運行于網絡的不同計算機硬件設備之上. 數據服務層可包括數據庫及數據庫服務器、空間數據引擎(SDE) 等,其功能是存儲和提供城市規劃的空間數據;應用邏輯層包括應用服務器、各種應用開發組件和網絡服務器等,其功能是提供網絡和數據處理的應用工具;表現層則是利用應用邏輯層提供的工具開發出的針對用戶的各種具體應用界面(扈震和張欣,2002) .
B/ S(Browse/ Server ) 結構的優點就是利用了Internet 網絡的強大資源平臺,解決規劃管理中的遠程數據操作的問題,同時系統另外還具有“瘦客戶端”的軟件特點,為用戶盡可能提供簡便、豐富、易用的操作界面. 但這并不代表C/ S (Client/ Server ) 結構模式就可以淘汰了,因為目前GIS 的許多數據操作還是要在局域網內完成,如復雜的圖形編輯、空間分析等. 因此城市規劃管理系統的后臺數據維護系統將采用C/ S 結構模式,通過這種模式對海量的地理信息數據提供強大的維護功能,為“前臺辦公自動化系統”提供豐富有效的數據支持.
2 城市規劃空間決策平臺體系結構
目前大多數城市規劃管理系統建設主要完成規劃地理信息數據的管理維護以及城市規劃辦公管理業務的處理. 只有少數大、中型城市開始著手研究利用計算機與GIS 技術輔助城市規劃管理與設計中的決策性業務,并且只在某些局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這些都還不能完全滿足城市規劃中的需要. 從目前大多數GIS 在城市規劃行業的應用情況來看,運用最多的還是空間數據獲取、存儲、查詢、顯示、制圖、制表等工作上,只是通過GIS 的空間分析功能對城市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得出結果,缺少對復雜空間問題決策的有效支持能力,同時即使通過分析得出的結果也不能很好地同城市規劃管理的業務有效結合,很難滿足城市規劃的各級決策者的需要,難以發揮其輔助決策的作用. 因此,建立統一的符合城市規劃要求的空間輔助決策支持平臺已經成為目前城市規劃行業最為緊迫的任務之一(王亮等,2005)
一般來說,空間決策支持系統( spati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SDSS) 能幫助決策者從錯綜復雜、撲朔迷離的現象中抓住本質、理清頭緒、明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標:自主、靈活地生成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案,研究和比較它們的利弊與矛盾,進而找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采取相應的措施與行動(于卓和吳志華,2001) .
在城市規劃管理業務中,審批的首要依據是對規劃設計方案的審核. 通過對審批項目的規劃設計方案的各項經濟技術指標的計算,碩士論文確認是否符合整個城市的總體規劃的要求,同時符合我國城市規劃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為城市規劃管理部門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圖1) .
在整個體系結構中以城市規劃空間地理信息數據為基礎(包括現狀數據、規劃數據、法規數據) ,以規劃設計方案數據(設計數據) 為對象,同時建立完備、科學的決策模型庫,在進行空間輔助決策業務的工作中,根據工作的需要提取特定決策模型,利用GIS 的空間分析、海量數據檢索得到決策分析結果,供決策者參考. 同時,可以利用三維景觀技術真實模擬實際場景,為決策者提供更為逼真的決策效果.
3 建立城市規劃空間決策應用模型
城市規劃空間輔助決策的應用模型由空間數據、屬性數據、空間決策知識庫、決策模型庫、算子、決策結果組成(圖2) . 空間數據是指按矢量或者柵格存儲的空間實體的集合,是空間算子的處理對象.屬性數據是指規劃管理業務涉及的各種文本數據,包括文字、圖像、錄音和錄像等,城市規劃決策知識庫定義了城市規劃相關數據,包括總體規劃、控制性規劃、道路規劃及專題規劃等信息以及城市規劃法律法規等信息,這些信息是算子工作時的參考依據. 決策模型庫和決策算子是從決策模型庫中運用各種決策模型,從而提煉出來的各種數據操作,包含如空間量算、空間關系和空間分析等功能,另外還包含了數據挖掘、元數據管理、數據統計與分析等. 空間決策結果和屬性決策結果分別是空間數據庫和屬性數據庫運算得出的計算結果,該結果往往表現為統計數字或邏輯關系. 決策知識庫定義了和各種專業背景相關的知識、決策結果的表示參數等,以空間結果和非空間結果為基礎、結合決策知識庫最終生成用戶的決策結果. 建立完備的城市規劃決策模型是實施空間輔助決策工作的核心. 在建立模型時,首先充分理解和分析決策模型的知識內容,逐步分解成每一個細致的知識點,然后針對每一個知識點賦予相應的決策算子,最終形成決策模型數據庫. 在實施空間輔助決策工作中,決策平臺提供數據輸入、數據處理、提取模型、決策運算、結果表達幾個步驟(圖3) .逐步建立空間輔助決策工作規范化操作流程(雷兵等,2005) .
在城市規劃管理的業務工作中,規劃設計方案的審核是城市規劃管理審批中的重要依據,這樣就需要利用空間輔助決策平臺對大量的規劃信息數據進行統計與分析,計算后得出相關結果數據,供規劃管理部門決策.
在設計方案的審批決策中,首先定義規劃設計方案的圖檔標準,結合空間輔助決策平臺操作流程,在數據輸入階段,決策平臺提供自動識別設計方案的所有信息的接口,在數據處理階段時對設計方案的數據進行整理,對方案中的各個要素進行分類,在決策運算階段時提取方案指標計算模型,通過模型中的各個決策知識點自動計算方案的各項經濟技術指標,如:容積率、綠地率、建筑密度、日照時間等,最后對運算出來的結果與規劃的預計指標進行比較,濾出不符合的指標. 最后在結果表達階段,可以將輔助決策結果以多種形式表達出來,一種就是列出符合的指標項和不符合的指標項,使得決策者對設計方案的決策結果能清楚地識別,另外一種表現結果就是采用三維虛擬現實技術,將決策結果形成三維景觀,模擬反映設計方案的真實效果,使決策者更能直觀地了解設計方案的各項指標,從而準確發現設計方案的問題,及時完善(雷兵等,2005) .
4 空間輔助決策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空間輔助決策平臺的應用服務采用B/ S 結構,系統維護采用C/ S 結構(圖4) ;通過統一的系統結構設計、數據庫結構設計、功能模塊設計和組件化開發方法,職稱論文實現地理信息系統與決策支持系統的緊密結合及相互靈活調用,構建統一的城市規劃空間輔助決策軟件平臺.
整個空間輔助決策軟件平臺采用大型關系型商用數據庫Oracle 9i 或者SQL Server 2000 數據庫作為基礎數據庫,通過GIS 的空間數據引擎( SDE) 建立城市規劃基礎地理數據庫、規劃設計數據庫、決策模型庫、決策知識庫及元數據庫. 針對龐大的數據庫維護在局域網內完成(C/ S 結構) ,包括:數據錄入與更新、模型庫管理、用戶管理、權限管理、系統管理等模塊. 同時利用COM 技術建立空間輔助決策平臺的組件庫接口. 其中包括:查詢、分析、顯示、管理這
4 大模塊. 用戶界面采用B/ S 結構,基于. NET或J SP 環境下建立操作簡便、直觀的軟件界面,一種是將決策結果提供給領導決策,這種決策結果通俗易懂,容易理解,另外一種是提供給技術人員復雜的分析結果,這種決策結果全面、復雜,需要技術人員通過整理選擇性的提煉,然后再交于領導決策.
5 結語
城市規劃空間輔助決策軟件平臺的建立,為城市規劃管理中諸多決策任務提供更為科學準確的理論依據,通過建立和完善城市規劃通用模型,不僅可以規范空間輔助決策支持系統建設,而且可以推進城市信息共享. 目前SDSS 技術已經逐漸應用于城市規劃行業,但在應用模型的通用性、結果表達等方面還不夠成熟和完善. 隨著GIS 技術、建模技術、人工智能、決策支持技術等相關技術的不斷發展,城市規劃空間輔助決策軟件平臺應該向著人工智能專家系統的方向發展.
附中文參考文獻
扈震,張欣,2002. 基于Internet 的城市規劃管理信息系統應用研究. 計算機工程與設計, (23) 6 :56 - 58.
雷兵,劉紀平,譚海,等,2005. 空間輔助決策支持系統的應用模型及管理研究. 測繪科學, (30) 2 :55 - 56.
劉紀平,李靜華,王亮,等,2005. 電子政務空間輔助決策綜合數據管理研究與實踐. 測繪科學,30 (1) :10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