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21:1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采購風險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2物資采購
2.1采購的涵義
采購是指企業或個人在商品流通的過程中對所需的商品進行預測,從商品的質量、價格、渠道以及數量上進行進一步選擇,采購的方式包括很多種,有批發、零售、網上電子采購,還可以是供需雙方面對面的交易,主要是指需求方為獲得物資、信息、技術等進行的一種交易行為,在市場經濟的交易工程中當物資、信息、技術的所有權發生轉移時意味著采購的交易過程完成了。
2.2采購的重要性
現代企業的管理中采購占有十分重要的比重,工程項目中設備采購的好與壞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企業的競爭力,優化工程項目中原材料的采購,一方面能夠增強企業競爭力,另一方面能夠降低生產成本。
3工程項目采購風險的發展現狀
目前,在市場經濟大發展的背景下,工程項目的采購管理成為工程項目管理的一個關鍵之舉。所以,加強對采購工作的管理,對于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采購工作效率、項目工程的順利進行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隨著國際市場的不斷開放,建筑市場的競爭力也越來越激烈。進入21世紀,國際、國內的各大企業都在不斷地擴張,而工程項目管理的專業性人員缺乏以及工程項目中物資管理水平的低下,使得整個工程項目采購的發展現狀呈現出粗放型、不完善型的狀況。
3.1國內研究現狀
近些年來我國在項目工程風險的管理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很多學者將從風險中得出的分析、對策、識別方法等運用到工程項目的施工管理中。但是,就目前看來,我國對采購風險管理的專門性研究還是比較少,況且已有的研究成果大都只停留在表層上,深層次的成果相對缺乏。有學者指出我國目前的采購風險體現在采購的各個環節中,各企業中的采購人員對采購中存在的風險認識不足、企業制定的采購決策不科學、容易受利益關系的限制等,這些都是造成工程項目設備采購風險的成因。工程采購的風險與其他類型商品采購的風險相比較具有特殊性,工程采購的材料都是特質的,它會在一段時間內一磚一瓦地呈現在你面前。因此,工程采購除了具有一般風險外,還具有一些特殊的風險。現在,我國很多企業中的采購者在采購過程中效率低下,在采購工程中信息來源的多樣性會消耗較多的人力、物力、財力,因此很多采購者為了方便,省時間,在采購時沒有做到貨比三家,自然而然采購的效率就比較低。另外,在采購過程中還存在采購方與供應商間的溝通不完善、信息共享程度差等問題。采購方與供應商之間相互隱瞞各自的信息,多次的談判是通過電話來實現的,所以相互間的信息共享度差。
3.2國外研究現狀
在項目工程采購的風險研究現狀中,國外的研究多趨向運用定量的方法對項目工程中的風險進行管理研究,其研究的范圍較為廣闊,對風險的分析、識別占有較大比重。目前國外已經建立了識別項目風險的管理機制,對一些大型工程中存在的問題也提出了應對措施。一直以來國外的項目工程管理大都基于主觀經驗,缺乏實質性的探索,所以,建立對項目工程的風險探索、風險評估、風險分析是很有必要的。在項目實施之前就將項目的風險指數降至最低,盡可能地減少工程項目的生產成本。2007年的一項研究表明,目前很多企業管理者更多地是在應對工程項目中的風險,而不是從最初的防范風險做起,針對此風險各企業應該盡早地不斷完善防范風險的對策。雖然,國外在項目工程采購風險的管理中取得了不少優秀成果,但是對于項目工程中的一些風險還是缺乏定性的、專業性的研究。
3.3發展的方向
工程項目設備的風險管理是項目管理與風險管理的結合,是風險管理在項目管理基礎上的進一步延伸。從總的發展趨勢上看,我國目前的項目工程風險管理的發展朝著計算機化、專業化、全球化、綜合化的方向發展。工程項目的建設過程是一個周期性長、不確定因素多、投資消耗多、技術要求高的過程,且我國在風險應對水平上也低于國際水平,因此,如何提高項目工程設備風險管理的水平是一個重要課題。對于風險技術管理中的風險分析、風險預測等技術還要繼續探索。隨著,自然科學與技術科學的不斷發展,我國在項目工程風險管理的領域中提出了許多新觀點:風險效益的綜合化、風險預測的定性化以及風險管理模式的完善化。伴隨著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的持續發展,采用計算機技術來管理工程項目越來越具有優越性,現在有些學者運用計算機技術針對項目工程中的采購風險提出了風險評估系統、風險預測系統、信息管理系統。各個企業的管理者在計算機上運用這些系統解決一些大型工程中遇到的風險問題。對于一些地區跨度大、專業分類比較雜的大型工程來說,計算機技術的運用可以有效地加強信息溝通,及時地提供有效信息。計算機管理技術的運用,使得項目管理的科學性逐漸朝著成熟的方向發展,可以說項目工程的管理也逐漸走向專業化,企業主將項目工程管理體系理論逐步運用到實踐中。工程項目風險的管理在不斷朝著全球化的方向發展,集中體現在國際間項目工程的合作不斷增多、國際間專業信息的共享以及國際間專業活動的增加。項目工程風險管理全球化的發展一方面為我國提供了技術與知識,另一方面,伴隨的挑戰也加強了,對我國項目工程管理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了。現在的項目工程管理所涉及到的領域比較廣,所涉及的知識也比較廣,在很大程度上項目工程管理將抽象的轉化為具體的,總之,我國的項目工程風險管理在不斷朝著綜合化的趨勢發展。
(一)科學合理的做好采購成本的預算
一般來說,園林工程所承擔的項目都是比較大的項目,涉及到的錢財方面數量比較大,因此應該對采購成本進行科學合理的預算,這樣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每一筆錢都花的清清楚楚,財務部門也好進行做賬。采購部門應與施工部門進行良好的溝通,確定這次項目的目的以及預期效果,并根據園林工程中相關技術人員的合理分析,對需要購買的物品有一個清晰的方向,并確定一下大致的所需要的數量.對于購買物品的數量一定不能過多,否則在工程結束后剩余的大量物品將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浪費.當然也不能太少,否則會影響工期,造成損失,這就需要有經驗的專業工作人員進行一個預估算。只有當項目所需要的物品的種類以及數量大致的確定下來,采購部門才能進行采購,有利于降低原材料的浪費以及相應成本的減少。
(二)對于采購部門的人員管理要進行嚴格的監督審核
對于采購部門的人員安排上要進行一定的考核審查.因為,采購部門的任務不單單是進行項目所需物品的購買,它在某種程度上也間接的決定了一個企業的經濟情況,影響園林工程的成本利潤等.因此,園林工程中的采購部門里的人員一定不能是見錢眼開,只顧自己謀利益的人.這種人的存在,不僅僅會影響園林工程的經濟收益,也會影響工程的安全性,一旦他們為了謀私利,而在購買物品的過程中以次充好,那么帶來的安全隱患是無法估計的。
二、園林工程采購成本的風險控制
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國內園林工程建設的競爭日益激烈。為了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園林工程建設承包商采取了很多的方法,來實現經濟效益的提高,其中包括對園林工程項目所需物資的采購管理模式的改進。研究園林工程項目采購風險控制,對項目的順利實施和成功交付起到重要作用。研究園林工程的風險控制可以幫助工程設計人員和管理人員采取正確的方法、有效的措施來預防園林工程建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種種風險,或根據風險計劃規避風險或最大程度降低風險帶來的損失。
(一)園林工程采購風險分類
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經歷可以知道,采購的風險主要來源于內部風險以及外部風險這兩大類。其中,內部風險主要包括這幾大類:采購計劃風險、采購質量風險、采購價格風險、采購人員風險、采購部門間的溝通風險以及采購合同風險。而外部風險則主要包括政治環境風險、法律風險、供應商風險等等。這些風險的存在無疑為園林工程的采購帶來了相當大的麻煩。也正是因為如此,對于采購風險的控制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園林工程采購風險規避
首先,在工程前期的采購過程中,供應商的質量水平嚴重影響著采購前期的成本壓縮,也影響著園林工程的質量水平。因此企業應該成立質量中心,定期對供應商的質量體系進行評估和跟蹤,將質量隱患消滅在供應商環節。其次,園林工程施工中應該加上工程監理,嚴抓工程質量,避免返工。最后,施工前應該對施工人員進行培訓,提高施工人員業務素質和技能水平。
(三)園林工程采購風險控制
首先,采購部門在購買物品時一定要先了解整個市場相關物品的基本價格,貨比三家不吃虧,當然選擇低價格物品的前提是質量必須得有保證。其次,園林工程項目采購物品的價格具有變化性,要充分預見這種價格上的變化,采購要有靈活性和變通性。最后,對于園林工程來說,由于其任務的特殊性,在滿足基本工作條件的同時還要有一個美觀舒適的外形,因此對于購買物品的整體的美觀上要有一定的要求。要想很好的解決購買的物品所存在的價格以及美觀等因素,采購部門可與供銷商建立一個長期的合作合同,這樣能夠極大的降低這些因素所帶來的風險。
(二)市場風險。主要是指由于經濟環境、價格波動、公司經營狀況以及轉、分包等市場的原因引發的問題和風險,表現在:1.價格的波動,宏觀經濟的影響下,人工、鋼筋、商品砼價格等出現較大波動,在普遍使用固定單價合同情況下,極易出現合同雙方的扯皮和糾紛。2.施工單位經營出現狀況,墊付資金出現問題,致使承諾的人工、主材難以到位,影響工程建設正常施工,延誤工期。3.工程的轉包和分包引進的供應商不服從現場管理,難以用行政手段對轉、分包這類市場行為進行有效約束。
(三)法律風險。主要是合同條款、糾紛處置,履約管理等方面未能切實維護人民銀行權益引發的問題和風險,表現在:1.合同簽訂過于草率,信任代替制度,缺少保護人民銀行權益的必要條款,致使實際執行過程中面臨被動。甚至面臨合同欺詐風險,合同簽訂后,被轉手倒賣,或者被騙取預付款,造成合同風險損失。2.缺乏合同糾紛處置措施,面臨糾紛,難以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權益。3.履約不到位,執行合同過于草率,現場管理缺失,出現工程變更隨意,進場材料管理不嚴,質量難以保證等問題,喪失采購的成果。
二、工程領域采購的風險防范和對策
防范工程領域的采購風險,實現采購預期目標,促進工程項目的順利完成,我們認為應做好以下基礎工作:
(一)認真梳理工程管理流程,建立健全基建管理制度,選好社會中介機構,為基建工程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這幾年,總行在總結多年基建管理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相繼出臺了基建管理、監督、招投標、檢查輔導等一系列的制度和辦法,基層央行應在此基礎上,結合工程實際,按照立項、設計、招標、施工、結算、驗收、決算這一程序,進一步梳理工程管理流程,擬定工作計劃,建立健全基建管理制度,重點對基建工程采購的環節進行規范和管理。一是加強社會招投標機構、監理單位、項目管理公司以及外聘專家的管理。在基建工程需要引進“外腦”的情況下,既要借助社會中介的力量幫助基建工程的順利,又要完善管理制度,并通過招標文件條款、付款方式、獎懲機制等手段規范和約束社會中介的行為,預先防范社會中介的道德風險和職業風險。二是完善基建管理內控制度。梳理工程管理流程,明確基建辦、項目管理、招標、監理等單位和工作人員的管理職責,建立責任追究機制,防范基建工程的內控風險。三是慎重開展招投標、監理、項目管理等中介公司的采購工作,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選擇好的中介服務公司及外聘專家,通過嚴格的合同條款和完善的內控機制,加強對中介公司的管理,是基建工程順利開展的基礎。
(二)開展充分的市場調查,慎重選擇入圍施工單位和供應商,防范信用風險(道德風險),是保證基建工程采購成功的前提。作為工程采購的組織者,應在采購前采取多種方式了解市場,考察潛在供應商,確保基建工程采購的效果。一是走訪建設主管單位、規劃設計單位、基建市場,聽取其它建設單位的意見,主動邀請口碑較好的施工單位參與競標。二是通過工商管理、商業銀行、稅務等單位了解施工單位的注冊資本、盈利能力、技術水平、公司資質和資金實力等基本情況。三是重點加強對項目管理人的考察,項目管理人是選擇施工單位的重要標準,通過走訪了解項目管理人的工作態度和職業道德,通過信用記錄、納稅證明,個人收人證明等了解項目管理人的基本情況,防范項目管理人的風險。
[關鍵詞]財務風險防范企業并購
企業并購是一種風險很高的投資活動,這些固有的風險往往會導致企業并購的失敗。失敗的因素很多而在其中又以財務風險最為突出,財務風險貫穿于整個并購活動的始終,是決定并購成敗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我們要注重對財務風險的防范。
并購過程中的財務風險:
一般來說,并購的財務風險主要是指并購方不能按時以合理的資本結構和資本成本取得預期所需要的并購資金及溢價價款的可能性。在企業的并購過程中財務風險主要包括:目標企業估值風險、融資方式選擇風險和支付方式選擇風險。
1、目標企業價值風險
目標企業價值風險是并購方在確定被并購方的購買價格時超過被并購方的市場實際價值所帶來的財務風險。造成目標企業價值風險主要是由目標企業的財務報表引起的風險和目標企業的價值評估引起的風險。目標企業的并購價格是由并購方和被并購方通過研究分析被并購方的年度報告、財務報表等決定的。因為在一些企業并購中,企業的財務報告所披露的信息不夠真實、充分,出現了嚴重的信息不對稱使得并購方很難確切地評估被并購方的資產價值和盈利能力,就會被誤導而盲目地在定價中做出高于被并購方的收購價格的決定。被并購方為了獲取更多利益,會隱瞞損失信息,夸大收益信息,對影響價格的信息不作充分、準確的披露,這也影響到并購價值評估的準確性與合理性。并購方如果不控制目標企業價值風險,必然會產生過高的收購溢價,既會損害并購方股東的利益,也并購后生產經營活動造困難,使并購后的企業面臨著巨大的風險。
2、融資方式選擇風險
融資是指籌集特定用途的資金,而企業并購過程中的融資是指籌集并購過程中所需要的資金的經濟行為。企業并購中融資可以采取多種方式,不同的融資的方式所影響著財務風險的大小也是不同的。在并購中,如果企業采取正確、恰當的融資方式,運用好企業的財務杠桿,就能使企業在最小的財務風險和成本下籌集到足夠的企業并購資金,使并購順利進行以達到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否則,企業沒有控制好融資的風險,在本來就不太成熟的市場下,就會可能造成企業形成了不合理的負債結構,冒著極大的風險,最終導致并購的失敗。企業并購過程中的融資方式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企業在并購過程中占用了大量的流動資產,從而降低企業對外部環境變化的快速反應能力,大大增加了企業運營的風險。
(2)相對其他方式而言,企業如果采用舉債并購的方式,則會冒更大的財務風險。
(3)企業在并購過程中若為并購付出的成本過高,或以承債方式并購,雖然直接付出的流動資產不多,但由于目標企業資產負債率過高,就會使并購后的企業總資產負債率上升,資本的安全性降低,大大減少企業流動資產,從而降低了企業的快速反應能力及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使企業在競爭過程中處于不利地位。
3、支付方式選擇風險
在企業并購過程中,企業可選擇以現金方式、換股或混合的方式、實物的方式。現金支付方式對于并購一方來說,并不是那樣好,因為采用全部以現金的方式去支付并購價格,會使并購企業因為要在短時間內支付大筆的現金,不利于企業的經營運作,也可能會因為不能在以后一定時間內支付完大量的資金而使企業的并購失敗。現金支付給企業在一定時間內帶來很大的現金壓力,它占用了企業大量的流動資金降低了企業對外部環境變化的快速反映能力和適應能力還增加了企業的運營風險。現金支付也會制約到并購的規模大小。甚至,因為使被并購一方不能推遲資本利得的確認和轉移實現的資本收益,而致其不能充分地享受到稅收優惠。
財務風險的防范措施:
針對上述并購過程中的財務風險,那么企業該采取什么措施進行防范?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措施:
1、加強對財務報表的充分認識
企業在并購過程中要對企業財務報告的局限性要有充分的了解,減少財務信息的不對稱性。一些企業在并購過程中沒有謹慎地調查分析目標企業的真實的財務狀況,過分地依賴企業的財務報表,不能充分地、及時地獲知目標企業比較廣泛的信息,也可能因為目標企業內部人員與并購方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而導致企業并購成功率較低。并購一方的財務信息主要是由被并購一方的會計報表來反映,而利潤表、現金流量表、資產負債表又從動態和靜態兩方面來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經營狀況。
企業進行交易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發展的本錢——資產,而有時候有關資產的劃分是不太清晰的,如果并購一方沒有認真關注資產的所有權歸屬就會使交易有資產信息不對稱。因此,要仔細觀察會計報表中存在的漏洞,查實資產的數量和核實其真實存在性與有效性。例如,要核實清楚有關應收帳款的可回收性、回款項所需要的期限、未償還和已償還所占的比例、備抵的壞帳等情況;還有要查實存貨的跌價、成本差異的分析、其現在的市場價格;再就是長期股權投資、房屋建筑物、機器設備、無形資產及商譽等的估價是否合理、其會計處理是否符合我國的會計準則、制度。企業的負債也可能會隱含著一些風險,特別在股權并購過程中,原本應該由被并購一方負擔的長期、短期債務都會變成并購一方的債務。對一些或有債務等沒有確認或沒有揭示其確認和計量方面存在著差錯的風險,應該要謹慎對待。還要查明被并購方在原本的經營管理制度下,給員工所承諾的福利和退休金、所銷售出去的產品等的售后服務及保證等是否已經足額披露還有其他有關借款利息、罰金、所欠稅費是否已經在會計報表、會計報表附注等真實、確切地反映出來。
2、企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在交易過程中,要有信譽好,評估能力強的人員還有盡責的調查人員去評估和查實企業的真實價值。特別是遇上了金融危機時期,一些并購企業在本來就經營不善,財務狀況不好更加雪上加霜。因此,被并購一方就會想方設法去隱瞞或者不主動披露其不良信息。為此,我們就需要人員在并購過程中盡忠職守,搜集有關被并購企業的財務狀況、市場狀況、經營成果還有在并購中雙方應該享受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等,調查和證實被并購方的財務信息資料的真實性和可信度以防范由此引起的財務風險。
(2)并購過程中,企業應該熟知并購估價相關的知識,利用先進的,適合實際并購情況的技術去正確和合理地評估被并購方的真實價值,要理性地對待并購,不能被人的主觀性主宰,要根據一定的并購理論,市場規律去對待。
(3)加強評估行業協會的建設,發揮其行業自律的監管職責。多設立一些組織機構,不但可以對并購過程中目標企業價值的評估工作加以監督管理,也可以幫助企業在交易中得到更多中立、確切的意見和理解到一些較真實的有關被并購一方的財務信息,以使并購順利進行。
3、選擇融資渠道,利用財務杠桿
選擇科學、合理的融資方式探索開辟更豐富的融資渠道,使企業在并購中盡量利用好財務杠桿。企業在并購過程中應該盡量地開闊其融資渠道,既要有利于企業能夠按時籌集到巨額的現金流量,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企業要采用合理的融資方式,使企業在能夠盡量保證不會發生融資失敗或負債過度的情況下,保持企業合理的財務杠桿模式。企業要想安全、相對短時間內使并購順利進行,首先就要在盡可能低的資本成本,擴大生產規模增加收入,以達到企業價值最大化。企業并購融資需要的大量的資金,可以考慮用企業的留存收益,這樣就會減少影響到企業的經營運作的可能性,降低了企業在融資中的財務風險。再有的就是,企業可以在確保財務風險相當低的情況下,采用負債融資和混合融資的方式去使企業能夠發揮財務杠桿的效用。這樣就可以讓企業獲得節稅收益、減少企業的資本成本,還可能讓企業在這過程中享受到意外的收益。因為被并購一方的并購價格一般都低于其真實價值,通過負債融資和混合融資的方式,并購一方就可以得到被并購一方的增加了的資產價值。耳熟能詳的湘火炬并購失敗,正是因為企業不合理的融資方式。湘火炬在并購過程中所需要的巨額資金主要就是依靠著債務融資。企業利用短期的債務融資方式去經營長期性的事項,高額的負債壓力讓企業難以承受以致蒙受及大的財務風險,財務杠桿嚴重失去其有利性。因此,企業在并購的過程中應該選擇科學、正確的融資方式,能夠及時、足額地籌集到并購所需要的資金,投入生產經營活動以增加利潤保證企業可持續發展。在面對金融風暴的襲擊下,企業更應對并購資金需要量進行分析,對各種融資方式的成本進行比較。對融資結構的規劃使資本成本最小,使債務資本與股權資本要保持適當的比例,短期債務資本與長期債務資本合理搭配。想辦法建立合理、穩健的融資模式,有強硬的資金結構防止不良的市場態勢增加了企業的財務風險。
4、考慮支付方式的多樣化
企業在并購的過程中選擇支付方式時應當遵循的原則是:資本結構最優化原則、支付成本最小化原則、股權稀釋最小化原則。現金支付是由并購一方向被并購一方支付一定數量的現金來獲得被并購一方的所有權,被并購一方的股東收到了足額的對其所有股權的現金支付,也就失去了其在企業的大小事務中的選舉權或所有權。現金支付方式可以使企業很快就可以得到比較確定的收益,受市場、被并購一方的經營業績、并購價格等的因素的影響不大,能夠使企業并購快速順利進行,相對應的手續程序也會減少,在一定程度上減低了企業并購的風險。而且,現金支付對并購一方的影響只是一次性的,它既不會產生股權未來收益的稀釋,也不會導致其控制權的轉移與分散。因此,現金支付方式在企業法并購中是最先被采用的方式,也因為它的簡便和快速有效性所以它被使用的頻率也是最高的。
在企業并購的過程中,特別是當并購一方沒有充足的資金去支付交易過程中的并購價款,還有就是如果為了并購快速進行而用了企業絕大部分的現金去支付收購價款而導致了企業在以后的經營活動中不能正常地運行所以就不能運用現金支付方式,可以運用股票支付方式來緩解融資壓力,也能分散未來資產重組與經營風險。股票支付方式可以減少企業的資金付現壓力,也可以合理避稅。可以盡量減少像現金支付方式所帶來的比較集中的財務風險,而且采用股票支付方式不會產生大量的現金流就不像現金支付方式那樣要交納資本所得稅。
然而,在實際情況下,企業在并購的過程中不能只用現金支付或者只用股票支付,并購雙方可能就都要退一步,采取現金支付和股票支付方式的相結合。在交易過程中,并購一方就不用擔負巨額現金流的壓力或者不用為了確定換股比例而發生一些激烈的討價還價和主并企業的股權被過量稀釋、股票價格過分走低的趨勢。采用現金、股票組合的支付方式可以使單一的組合方式的缺點和優點達到平行點。一方面可以幫助被并購一方部分套現,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被并購一方在新組合的企業中保留一定的利益。但是,這種組合方式在理論上是可行的、相對理想的。除了以上所說的三中支付方式外,企業還可以采取用并購一方的實物換購被并購一方的企業股權或資產的置換型支付方式,再有就是,企業可以采用按照所購的被并購企業未來財務表現支付企業購并價款的支付方式。但是,這兩種方式在現實交易活動中就比較少用到,只有在符合一些特定的情況下才被運用。因此,并購企業應該從資金支付方式、時間和數量上做合理的安排,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好財務風險。還有,并購企業可以結合自身能獲得的流動性資產、股價的不確定性、股權結構的變動、目標企業的稅收籌措情況,對并購支付方式進行結構設計,將支付方式安排成現金、債務與股權方式的各種組合,以滿足收購雙方的需要來取長補短盡可能使支付方式被較準確地運用并且使其多樣化。
參考文獻:
[1]王化成等.高級財務管理[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93.
[2]包明華.購并經濟學前沿問題研究[M].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464—474.
[3]胥朝陽.企業并購的風險管理[M].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32-70.
[4]黃嵩等.兼并與收購[M].中國發展出版社.2008,39.
[5]李傳軍.企業并購風險分析及其防范[J].科技情報與經濟,2006(10).
[6]譚慶美等.企業并購風險識別及多層次模糊綜合評價[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2006(03).
二、企業并購概述
企業并購主要是通過兼并和收購兩種手段來完成,一般情況下,并購方是以獲取被并購方企業一定數量的產權和主要控制權為目的,企業法人代表在自愿、有償的情況下進行的資本運營、運作的一種方式。通過這種方式來加強企業的規模化發展,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企業利潤。
三、企業并購中財務風險的具體表現
(一)企業并購中對企業價值估價方面的風險
在企業并購中由于對并購目標企業信息的了解掌握不夠全面、產權價值的評估不到位、對并購時機把握的不夠準確、或者對目標企業的估價方法的選擇不得當等諸多因素都會導致企業并購的失敗。由此所造成的財務風險首先表現為對企業估價存在一定偏差,導致并購成本的變動。企業財政信息的真實情況使得并購的融資及價值取向發生著重大變化。其次,是否存在著債務法律糾紛等都與財務風險緊密相連。
(二)企業并購中對融資方面的風險
在確定并購目標企業以后,企業則需要去籌集并購資金,這一階段企業有可能面對財務風險中的融資風險。一般情況下,并購發起方企業的資金量相對來說要充裕一些,在融資方式的選擇上也會靈活些。但是,融資無小事,并購是長期存在的,融資也是長期存在的。既然是融資就會有風險,總會給企業帶來一定的壓力。其中,并購資金融資的來源主要靠內部融資與外部融資兩種方面來獲得。內部融資是靠大量運用內部資金作為流通手段的融資方式,此融資方式的弊端在于它應對市場的變化能力較弱,容易造成財務緊張。外部融資也被稱為債務融資,償還壓力及利息壓力對企業的資金運作結構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對于一般企業而言,如果財務風險過大也不能貿然的進行并購。
(三)企業并購中對支付方面的風險
在企業并購的過程中,企業支付方式的選擇有可能出現支付風險。這一階段財務風險主要表現在現金流動、股票支付等使用風險方面。現金支付對企業流通資金運作存在影響,使得企業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減弱,債務增加。一旦出現財務問題,企業將很難應對。股票支付則使股權分散,不能得到集中利用,股權的流失必然導致控股權的流失,并購的意義將也會變得面目全非。有的企業也會采用現金和股票混合支付的方式來完成支付行為,但是,這種支付方式的操作性差,不便于靈活的掌控,復雜性也較強,如果操作不當將會造成企業財務系統的混亂不堪。
(四)企業并購中對流通性和償債方面的風險
并購成功后,由于資金流動的聚集變化,企業規模的擴大、資源整合優化進程還不明顯、債務的增加、短期融資缺乏、稅收支付等因素導致財務壓力增加。這一階段財務風險主要表現在企業資金短缺、流動性差、債務量大等財務問題。企業規模的擴大及在與被并購企業的磨合過程中企業的投入,被并購企業觀念的轉變與融合的過程也都與財務問題緊密聯系,這就加大了財務風險中的流通性風險和償債方面的風險。
四、企業并購中防范財務風險的有效對策
(一)科學合理的確定并購價值,全面考察目標企業
在選定并購目標企業以后,并購企業務必派專人、團隊或者是委托專業并購機構對目標企業進行全方位的調查核實,以便做出正確詳細的并購估價。比如,對目標企業的產業結構、企業規模經營狀態、生產環境發展能力、生產產品面向市場的收益情況、財務收支運行系統狀況、債務情況等方面進行全面的逐一調查核實并做出相應的分析及評價。做出各分項的估價價值,最終的總和即成為并購的價值核算。以此來做好對目標企業并購價值的確定,減小并購企業的并購風險。在此之前,并購企業也應該做好對自身并購能力的科學評估、優化并購系統、準備多套并購應急方案。這樣不僅可以降低企業在并購過程中的估價風險,也可以提高企業自身的應對風險能力。
(二)科學合理的規劃融資選擇,降低融資成本
并購活動進行的階段是對并購企業財務狀態要求最高的環節,這個階段融資成為解決財務問題存在的最有效手段。對這一階段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融資選擇,可降低融資成本,防范控制財務風險。并購企業應該具體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選擇正確合理的融資方式。對企業的內外部形勢做出正確有效的分析總結,在良好的融資環境下進行科學合理的融資選擇。
2.合理規劃并購融資的規模。對融資渠道、融資來源以及融資數量等做出正確分析研究后,確定企業應該進行多大規模的融資。
3.完善企業融資結構。了解掌握市場信息,及時的根據市場需求做好融資結構調整。
(三)科學合理的選擇資金支付方式
并購企業要根據自身的財務支付情況,科學合理的選擇資金支付方式,支持并購企業資金支付方式的多元化管理及創新。在企業的現金支付、股票支付、債券支付或者是多方支付的混合型支付方式上權衡利弊,取其最利于企業發展的支付方式,有利于降低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
(四)降低在企業并購中的流通性和償債方面的風險
資金的流動性降低、急需償還債務、缺乏有效融資等是企業并購后很容易產生的問題。這些不良后果使企業在市場發生變化應對能力降低,自身調節能力削弱。并購企業可與并購目標企業的財務資源進行整合,從財務資源管理、財務人力資源管理、財務機構管理等方面對雙方資產財務進行整合,對資產、債務、稅收等進行合理優化配置,以減少企業資金的流失。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在一定的時期內保證企業的資金流入,減少企業資金流出。給企業在一定時期的負債留夠充足的空間,以緩解企業資金的流通性和償還債務等方面的壓力。
(五)增強企業的并購風險意識
企業并購完成后,企業的規模增大,對企業各方面的管理壓力同時增加。因此,增強企業管理的風險意識有利于企業的穩定發展。對于并購企業而言,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會相對大一些,這就要求進行企業并購的決策者要有足夠的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意識和風險防范能力。尤其是在企業發展戰略規劃的制定上能夠很好的利用并購后的協同發展優勢和整合后的資源,實現更大規模的經濟發展效應。同時,尋找到企業發展的新增長點以及新利潤模式,全面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二)對目標企業的財務管理整合力度不夠的風險企業并購的財務整合風險是指當企業并購完成后,由于并購過程中的風險因素作用到一定程度時,由某一事件的發生作為導火索而導致的財務風險。當國有企業與非國有企業并購時,由于企業性質差異,合并后的企業財務體系、投資策略等出現整合失敗的風險較高。[3]此外,國有企業并購還存在與一般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如支付風險、目標企業價值評估的風險等風險。從公司理財的角度來看,企業并購給財務帶來的各種不確定性,而國有企業因其所有權的特殊性和政府的政策性,使并購的財務風險更難精確圈定,因此國有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包涵更寬泛的內容。由于政府在國有企業并購中的主導性,政策導向大于企業價值增值導向,國有企業施行超越其能力范圍的并購行為,會增大并購過程中的流動性風險、融資風險、或有債務風險、整合風險等財務風險,采取何種措施防范或規避這些財務風險,如何建立國有企業財務風險防范體系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二、如何完善國有企業財務風險防范機制
(一)完善國有企業的并購風險評價機制國有企業并購風險評價機制是指在并購過程中風險評價主體通過制定一定的規則、指標和限制,評價并購活動面臨風險的高低程度。例如,國有企業并購前應關注目標企業價值評估的風險;在國有企業并購中,應評價資金籌集與支付方式出現偏差所導致的并購企業出現財務損失的風險;在國有企業并購后期應注意財務整合風險,通過評價并購企業的財務組織制度、財務制度實施效果可以達到評估并購風險的目的。國有企業并購在實際操作中會面臨諸多財務問題,如何建立全面有效、多層次的財務指標評價體系還要總體把握系統性、動態性、整體性、簡約性四個原則,[4]同時注意因地制宜,量身定做,以動態的、全方位的廣闊視角制定指標,最大限度規避并購中的財務風險。
(二)建立國有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評價指標體系風險評價體系建立的基礎就是設計、制定一套合理的、適合于企業具體情況的評價指標體系。在制定財務風險評價指標體系過程中,應注意把握如下影響因素:一是定價指標應適應我國具體情況;二是設定資本成本限制,將并購融資的資本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三是并購方式應盡量減少現金支付,盡量以債權、股權以及其他混合支付方式,可為企業節約的支付現金的機會成本;四是從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等多方面制定財務整合評價指標,用于評測財務核算、財務人員、財務管理等各方面的融合情況。
1企業并購是一種投資行為,然后才是一種融資行為,投資和融資決策共同影響著并購后的企業財務狀況;
2企業并購是一種特殊的投資行為,從策劃設計到交易完成,各種價值因素并不能馬上在短期財務指標上得到體現,而必須經過一定的整合和運營期,才能實現價值目標;
3企業并購的價值目標下限也決不僅僅是保證沒有債務上的風險,而是要獲取一種遠遠超過債務范疇的價值預期目標,實現價值增值。
因此,如果僅用融資風險作為衡量財務風險的標準,在一定意義上降低了并購的價值動機。從公司理財的角度看,.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還應該包括“由于并購而涉及的各項財務活動引起的企業財務狀況惡化或財務成果損失的不確定性”。即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應該是指由于并購定價、融資、支付等各項財務決策所引起的企業財務狀況惡化或財務成果損失的不確定性,是并購價值預期與價值實現嚴重負偏離而導致的企業財務困境和財務危機。
二、引起企業并購財務風險的主要因素
企業并購面臨著多種多樣的風險,如財務風險、經營風險、整合風險、償債風險等。無論是哪種風險都會通過并購成本影響到并購的財務風險。之所以會有風險,傳統理論認為是由于未來結果的不確定性,實際上風險不僅來自于未來結果的不確定性,也與過程的不確定性因素密切相關。本文認為風險的產生是由于并購中因素的不確定性和過程的信息不對稱性造成的。所以,影響企業并購財務風險的因素可以歸結為兩個方面:不確定性和信息不對稱性。
1不確定
性企業并購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因素很多。從宏觀上看,有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變化、經濟周期性的波動、通貨膨脹、利率匯率變動;從微觀上看,有并購方的經營環境、籌資和資金狀況的變化,也有被收購方反收購和收購價格的變化等。這些變化都會影響企業并購的各種預期與結果發生偏離。同時,企業并購所涉及的領域比較寬:法律、財務、專有技術、環境等。這些領域都可能形成導致并購財務風險的不確定性原因。
不確定性因素通過由收益決定的誘惑效應和由成本決定的約束效應機制而導致企業并購的預期與結果發生偏離。一方面,不確定性因素具有價值增值的特點,這就給決策人員帶來了價值誘惑力,強化了控制負偏離追求正偏離的目標和動機;另一方面,不確定性因素又客觀存在著導致成本膨脹的可能性,各種外部和內部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不能排除可能帶來的損失,這又給決策人員帶來一定的約束力。這種價值誘惑力和成本約束力的雙重作用形成了誘惑效應-約束效應機制。當誘惑效應大于約束效應時,并購的預期與結果發生正偏離,取得并購成功;當誘惑效應小于約束效應時,并購的預期與結果發生負偏離,造成財務風險。
2信息不對稱性
在企業并購過程中,信息不對稱性也普遍存在。例如,當目標企業是缺乏信息披露機制的非上市公司時,并購方往往對其負債多少、財務報表是否真實、資產抵押擔保等情況估計不足,無法準確地判斷目標企業的資產價值和盈利能力,從而導致價值風險。即使目標企業是上市公司,也會因對其資產可利用價值、富余人員、產品市場占有率等情況了解不夠,導致并購后的整合難度大,致使整合失敗。而當收購方采取要約收購時,目標企業的高管人員為了達到私人目的則會有意隱瞞事實,讓收購方無法了解企業潛虧、巨額或有負債、技術專利等無形資產的真實價值等,使收購方的決策人基于錯誤的信息、錯誤的估價而做出錯誤的決策,致使并購成本增加,最終導致并購失敗。
信息的不對稱性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不對稱發生的時間;二是不對稱信息的內容。從不對稱發生的時間上看有事前不對稱和事后不對稱,事前不對稱導致逆向選擇行為,事后不對稱導致道德風險;從不對稱發生的內容上看有行動不對稱和知識不對稱,行動不對稱導致隱藏行動,知識不對稱導致隱藏知識。在企業并購過程中,信息不對稱性對財務風險的影響主要來自事前知識的不對稱性,即收購方對目標公司的知識或真實情況永遠少于被收購方對自身企業的知識或真實情況的了解。收購方在不完全掌握信息的情況下采取冒然行動,往往會過高估計合并后的協調效應或規模效益,而對目標公司隱含的虧損所知甚少,一旦收購實施后各種問題馬上暴露出來,造成價值損失。信息不對稱性對財務風險的影響是一種決策影響,是通過并購雙方處于信息不對稱地位而導致錯誤的決策。
[摘要]企業并購是高風險經營活動,風險貫穿于整個并購活動的始終,其中財務風險是企業并購成功與否的重要影響因素。文章分析了企業并購過程中財務風險的影響因素:不確定性和信息不對稱性,并對財務風險的幾種類型進行了分析,使企業在并購中加以注意,提高企業并購活動的成功率。
[關鍵詞]并購;財務風險
20世紀90年代以來,西方形成的第五次并購浪潮不可避免的影響到我國企業。但由于我國企業并購的歷史尚短,在我國企業并購中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即對并購風險認識不足。本文擬就并購中的財務風險進行分析,給企業以提示。
企業并購風險是指企業在并購活動中不能達到預先設定目標的可能性以及因此對企業的正當經營、管理所帶來的影響程度。我國企業目前并購交易中可能出現的風險主要有:合同與訴訟風險、財務風險、資產風險、勞動力風險和市場資源風險等。我們這里主要討論財務風險。
一、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
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為并購融資或因兼并背負債務,而使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可能性。從風險結果看,這的確概括了企業并購財務風險的最核心部分,即“由融資決策引起的償債風險”。但從風險來源來看,融資決策并不是引起財務風險的惟一原因,因為,在企業并購活動中,與財務結果有關的決策行為還包括定價決策和支付決策。
1企業并購是一種投資行為,然后才是一種融資行為,投資和融資決策共同影響著并購后的企業財務狀況;
2企業并購是一種特殊的投資行為,從策劃設計到交易完成,各種價值因素并不能馬上在短期財務指標上得到體現,而必須經過一定的整合和運營期,才能實現價值目標;
3企業并購的價值目標下限也決不僅僅是保證沒有債務上的風險,而是要獲取一種遠遠超過債務范疇的價值預期目標,實現價值增值。
因此,如果僅用融資風險作為衡量財務風險的標準,在一定意義上降低了并購的價值動機。從公司理財的角度看,.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還應該包括“由于并購而涉及的各項財務活動引起的企業財務狀況惡化或財務成果損失的不確定性”。即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應該是指由于并購定價、融資、支付等各項財務決策所引起的企業財務狀況惡化或財務成果損失的不確定性,是并購價值預期與價值實現嚴重負偏離而導致的企業財務困境和財務危機。
二、引起企業并購財務風險的主要因素
企業并購面臨著多種多樣的風險,如財務風險、經營風險、整合風險、償債風險等。無論是哪種風險都會通過并購成本影響到并購的財務風險。之所以會有風險,傳統理論認為是由于未來結果的不確定性,實際上風險不僅來自于未來結果的不確定性,也與過程的不確定性因素密切相關。本文認為風險的產生是由于并購中因素的不確定性和過程的信息不對稱性造成的。所以,影響企業并購財務風險的因素可以歸結為兩個方面:不確定性和信息不對稱性。
1不確定
性企業并購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因素很多。從宏觀上看,有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變化、經濟周期性的波動、通貨膨脹、利率匯率變動;從微觀上看,有并購方的經營環境、籌資和資金狀況的變化,也有被收購方反收購和收購價格的變化等。這些變化都會影響企業并購的各種預期與結果發生偏離。同時,企業并購所涉及的領域比較寬:法律、財務、專有技術、環境等。這些領域都可能形成導致并購財務風險的不確定性原因。
不確定性因素通過由收益決定的誘惑效應和由成本決定的約束效應機制而導致企業并購的預期與結果發生偏離。一方面,不確定性因素具有價值增值的特點,這就給決策人員帶來了價值誘惑力,強化了控制負偏離追求正偏離的目標和動機;另一方面,不確定性因素又客觀存在著導致成本膨脹的可能性,各種外部和內部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不能排除可能帶來的損失,這又給決策人員帶來一定的約束力。這種價值誘惑力和成本約束力的雙重作用形成了誘惑效應-約束效應機制。當誘惑效應大于約束效應時,并購的預期與結果發生正偏離,取得并購成功;當誘惑效應小于約束效應時,并購的預期與結果發生負偏離,造成財務風險。
2信息不對稱性
在企業并購過程中,信息不對稱性也普遍存在。例如,當目標企業是缺乏信息披露機制的非上市公司時,并購方往往對其負債多少、財務報表是否真實、資產抵押擔保等情況估計不足,無法準確地判斷目標企業的資產價值和盈利能力,從而導致價值風險。即使目標企業是上市公司,也會因對其資產可利用價值、富余人員、產品市場占有率等情況了解不夠,導致并購后的整合難度大,致使整合失敗。而當收購方采取要約收購時,目標企業的高管人員為了達到私人目的則會有意隱瞞事實,讓收購方無法了解企業潛虧、巨額或有負債、技術專利等無形資產的真實價值等,使收購方的決策人基于錯誤的信息、錯誤的估價而做出錯誤的決策,致使并購成本增加,最終導致并購失敗。
信息的不對稱性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不對稱發生的時間;二是不對稱信息的內容。從不對稱發生的時間上看有事前不對稱和事后不對稱,事前不對稱導致逆向選擇行為,事后不對稱導致道德風險;從不對稱發生的內容上看有行動不對稱和知識不對稱,行動不對稱導致隱藏行動,知識不對稱導致隱藏知識。在企業并購過程中,信息不對稱性對財務風險的影響主要來自事前知識的不對稱性,即收購方對目標公司的知識或真實情況永遠少于被收購方對自身企業的知識或真實情況的了解。收購方在不完全掌握信息的情況下采取冒然行動,往往會過高估計合并后的協調效應或規模效益,而對目標公司隱含的虧損所知甚少,一旦收購實施后各種問題馬上暴露出來,造成價值損失。信息不對稱性對財務風險的影響是一種決策影響,是通過并購雙方處于信息不對稱地位而導致錯誤的決策。
三、企業并購財務風險的類型
通過對企業并購財務風險的形成因素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引起財務風險的原因主要有融資決策和支付決策,而融資決策和支付決策建立在定價決策基礎上并影響著稅收決策。因此,我們可以將財務風險分為三類:定價風險、融資風險和支付風險。
1定價風險
定價風險主要是指目標企業的價值風險。即由于收購方對目標企業的資產價值和獲利能力估計過高,以至出價過高而超過了自身的承受能力,盡管目標企業運作很好,過高的買價也無法使收購方獲得一個滿意的回報。定價風險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一是目標企業的財務報表風險。在并購過程中,并購雙方首先要確定目標企業的并購價格,主要依據便是目標企業的年度報告、財務報表等。但目標企業可能故意隱瞞損失信息,夸大收益信息,對很多影響價格的信息不作充分、準確的披露,這會直接影響到并購價格的合理性,從而使并購后的企業面臨著潛在的風險。
二是目標企業的價值評估風險。并購時需要對目標企業的資產、負債進行評估,對標的物進行評估。但是評估實踐中存在評估結果的準確性問題,以及外部因素的干擾問題。
2融資風險融資風險
主要是指與并購資金保證和資本結構有關的資金來源風險,具體包括資金是否在數量上和時間上保證需要、融資方式是否適合并購動機、債務負擔是否會影響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等。融資風險最主要的表現是債務風險。它來源于兩個方面:收購方的債務風險和目標企業的債務風險。雖然債務融資相對于完全股權交易更能提高EPS(每股收益)的增長,但債務融資由于債務放大了收益的波動,它比完全股權交易風險更大。這是因為,如果收購方在收購中所付代價過高,舉債過于沉重,就會導致其收購成功后付不出本息而破產倒閉。這由坎波公司收購失敗的案例就可以看出。
3支付風險支付風險
主要是指與資金流動性和股權稀釋有關的并購資金使用風險,它與融資風險、債務風險有密切聯系。支付風險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現金支付產生的資金流動性風險以及由此最終導致的債務風險。現金支付工具自身的缺陷,會給并購帶來一定的風險。首先,現金支付工具的使用,是一項巨大的即時現金負擔,公司所承受的現金壓力比較大;其次,使用現金支付工具,交易規模常會受到獲現能力的限制;再者,從被并購者的角度來看,會因無法推遲資本利得的確認和轉移實現的資本增益,從而不能享受稅收優惠,以及不能擁有新公司的股東權益等原因,而不歡迎現金方式,這會影響并購的成功機會,帶來相關的風險。
二是股權支付的股權稀釋風險。如香港玉郎國際漫畫制作出版公司并購案,其領導層通過多次售股、配股集資,進行證券投資和兼并收購,這一方面稀釋原有股權,另一方面也為其資本運營帶來風險,最終導致玉郎國際被收購。
三是杠桿支付的債務風險。20世紀80年代末,美國垃圾債券泛濫一時,其間114%的并購屬于杠桿收購行為。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美國的經濟陷入了衰退,銀行呆賬堆積,各類金融機構大舉緊縮信貸,金融監督當局也嚴辭苛責杠桿交易,并責令銀行將杠桿交易類的貸款分揀出來,以供監督。各方面的壓力和證券市場的持續低迷使垃圾債券無處推銷,垃圾債券市場幾近崩潰,杠桿交易也頻頻告吹。不同支付方式選擇帶來的支付風險最終表現為支付結構不合理、現金支付過多從而使得整合運營期間的資金壓力過大。
總之,企業并購所具有的風險相當復雜和廣泛,各種風險最終都會影響到財務方面,無論是作為并購活動中的中介機構,還是作為企業本身,以及參與并購活動的政府各主管部門,都應謹慎對待,多謀善選,盡量避免風險,尤其是財務風險,從而最終實現并購的成功。
[參考文獻]
[1]李曉帆。現階段我國企業并購的風險與對策,2004—07.
[2]王敏。企業并購風險及其避讓.
作為企業間的一項產權交易的并購行為在資本市場上日益增多。20世紀90年代初,全球企業并購金額約4000億美元,而到21世紀初,就上升到3.5萬億美元左右,企業并購迅速發展。國內企業間的并購發展也比較快,并購作為資本運營方式日益增多,其中出現了許多讓人關注的問題,尤其是其中存在的財務風險顯得尤為突出。因此,分析企業并購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研究相應的措施以防患于未然,對于國有企業并購將起到積極的指導作用。
一、并購的含義和動因
企業并購,即企業之間的合并與收購行為。企業合并是指兩家或更多的獨立企業合并組成一家公司,常由一家占優勢的公司吸收一家或更多的其他公司m。收購是企業通過現金或股權方式收購其他企業產權的交易行為。合并與收購兩者密不可分,它們分別從不同的角度界定了企業產權交易行為。合并以導致一方或雙方喪失法人資格為特征。收購以用產權交易行為的方式取得對目標公司的控制權力為特征。企業并購一般以獲取被并購企業一定數量的產權和主要控制權為目的。
企業并購的動因:一是謀求未來發展機會。如果一個企業打算擴大其在特定行業的生產經營時,常采用的方法是并購行業中的其他企業。這樣,可以直接獲得正在經營的優勢,避免投資建廠延誤的時間,而且并購后企業采用統一價格政策,可以使他們得到的收益高于競爭時的收益。在生產領域,由于規模的擴大,可產生規模經濟性,利用新技術,減少供給短缺的可能性,充分利用未使用生產能力。在市場及分配領域,進人新市場,擴展現存分布網,增強產品市場控制力。
二是提高管理效率。企業現在的管理者以非標準方式經營,當其被更有效率的企業收購后,可以進一步提高管理效率。或者當管理者自身利益與現有股東的利益更好地協調時,也可以提高管理效率。企業的發展注重規模經濟,規模經濟是由生產規模經濟和管理規模經濟兩個層次組成的,在管理規模經濟上,由于管理費用可以在更大范圍內分攤,使單位產品的管理費用大為減少。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致力于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
三是達到合理避稅的目的。在稅法中規定了虧損遞延的條款,擁有較大盈利的企業往往考慮把那些擁有相當數量累積虧損的企業作為并購對象,納稅收益作為企業現金流人的增加可以增加企業的價值。在換股并購中,收購公司既未收到現金也未收到資本收益,因而這一過程是免稅的。企業通過資產流動和轉移使資產所有者實現追加投資和資產多樣化的目的,并購方通過發行可轉換債券換取目標企業的股票,之后再轉換成股票。債券的利息可先從收人中扣除,然后再計算所得稅。
四是迅速籌集資金的需要。并購擁有大量資金盈余但股票市價偏低的企業,可以同時獲得其資金以彌補自身資金不足。因為籌集資金是發展迅速的企業面臨的一個難題,并購一家資金盈余的企業是一種有效的解決辦法。由于資產的重置成本通常高于其市價,在并購中企業熱衷于并購其他企業而不是重置資產。有效市場條件下,反映企業經濟價值的是以企業盈利能力為基礎的市場價值而非賬面價值,被兼并方企業資產的賣出價值往往出價較低,兼并后企業管理效率提高,職能部門改組降低有關費用,這些都是并購籌資的有利條件。而且,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和國際經濟一體化增強,使籌資渠道擴展到國際金融市場,許多業績良好的企業出于壯大規模的考慮往往會采取并購的方法。
二、企業并購過程中的財務風險
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是指由于并購定價、融資、支付等各項財務決策所引起的企業財務狀況惡化或財務成果損失的不確定性,是并購價值預期與價值實現嚴重負偏離而導致的企業財務困境和財務危機。它存在于企業并購的整個流程中。
(一)計劃決策階段的財務風險
在計劃決策階段,企業對并購環境進行考察,對本企業和目標企業的資金、管理等進行合理的評價。在此過程中存在系統風險和價值評估風險。
1.系統風險。是指影響企業并購的財務成果和財務狀況的不確定外部因素所帶來的財務風險,包括:利率風險、外匯風險、通貨膨脹風險,等等。
2.價值評估風險。價值評估風險包括對自身和目標企業價值的評估風險。企業在做出并購決策時,必須判斷自身是否有足夠的實力去實施并購,其風險主要體現在過高地估計了企業的實力或沒有充分地發掘企業的潛力;對目標企業價值的評估風險主要體現在對未來收益的大小和時間的預期,如果因信息真實或者在并購過程中存在腐敗行為,則都會導致并購企業的財務風險和財務危機。
(二)并購交易執行階段的財務風險
在并購實施階段,企業要決定并購的融資策略和支付方式,從而產生融資風險和支付風險。
1.融資風險。融資方式有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雖然內部融資無須償還,無籌資成本,但會產生新的財務風險。因為大量占用企業寶貴的流動資金,會降低企業對外部環境變化的快速反應和適應能力。外部融資包括權益融資、債務融資和混合性證券融資三種。權益融資可以迅速籌到大量資金,但企業的股權結構改變可能出現并購企業大股東喪失控股權的風險。債務融資具有資金成本低,能帶來節稅利益和財務杠桿利益,但過高的負債會使資本結構惡化,導致較高的償債風險。混合性證券融資是指兼具債務和權益融資雙重特征的長期融資方式,通常包括可轉換債券、可轉換優先股。發行可轉換債券融資,企業不能自主調整資本結構,轉換權的行使會帶來股權的分散,放棄行使權則又使企業面臨再融資的風險。發行可轉換優先股,企業可以使用較低的股息率,但會使公司面臨減少取得資金和增加財務負擔的風險。2.支付風險。并購主要有四種支付方式:現金支付、股權支付、混合支付和杠桿收購。其風險主要表現在現金支付產生的資金流動性風險、匯率風險、稅務風險,股權支付的股權稀釋風險,杠桿收購的償債風險。不同支付方式選擇帶來的支付風險最終表現為支付結構不合理、現金支付過多從而使得整合運營期間的資金壓力過大。
(三)并購運營整合階段的財務風險
1.流動性風險。是指企業并購后由于債務負擔過重,缺乏短期融資,導致出現支付困難的可能性。并購活動會占用企業大量的流動性資源,從而降低企業對外部環境變化的快速反應和調節能力,增加了企業經營風險。
2.運營風險。是指并購企業在整合期內由于相關企業財務組織管理制度及財務運營過程和財務行為及財務管理人員財務失誤和財務波動等因素的影響,使并購企業實現財務收益與預期財務收益發生背離,有遭受損失的機會和可能性。
三、防范企業并購產生財務風險的對策
(一)聘請經驗豐富的中介機構以合理確定目標企業的價值
由于并購雙方信息不對稱狀況是產生財務風險的根本原因,為了降低并購過程中的財務風險,并購企業應聘請中介機構,包括經紀人、CPA事務所、資產評估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在并購前對目標公司進行詳盡的審查和評價,對信息加以證實并擴大調查取證的范圍。正確地對資產進行評估,為并購雙方提供一個協商作價的基礎。并購方可以聘請投資銀行根據企業的發展戰略進行全面策劃,對目標企業的產業環境、財務狀況和經營能力進行全面分析,采用合理的價值評估方法對同一目標企業進行評估,從而對目標企業的未來自由現金流量作出合理預測,降低財務風險。
(二)統籌安排資金以降低融資風險
并購企業應確定并籌集并購所需要的資金。資金的籌措方式及數量大小與并購方采用的支付方式相關,而并購支付方式又是由并購企業的融資能力所決定的。并購企業應該結合自身能獲得的流動性資源、股權結構的變動、目標企業的稅收情況,對并購支付方式進行設計,合理安排現金、債務、股權各方式的組合,以滿足收購雙方的需要。通常情況下,應考慮買方支付現金能力的限度,力爭達到一個較合理的資本結構,減輕收購后的巨大還貸壓力。
(三)加強營運資金管理,提高支付能力
支付能力是企業資產流動性的外在表現,而流動性的強弱源于資產負債結構的合理安排,所以必須通過資產負債相匹配,加強營運資金的管理來降低財務風險。其中較為有效的途徑是建立流動資產組合,在流動資產中,合理搭配現金、有價證券、應收賬款、存貨等,使資產的流動性與收益性同時兼顧,滿足并購企業支付能力的同時也降低財務風險。
(四)通過法律保護降低財務風險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逐漸完善和產業結構升級的內在需求,以企業并購為手段的資源優化配置行為在我國發展迅速。這一方面,使主并購企業的資本效率、資源控制力及管理水平快速提升;另~方面,由于涉及大量的資本籌措和投放,使企業面臨較大的財務風險,甚至引發財務危機,導致企業破產。根據國泰安并購重組數據顯示,1998年我國企業并購交易記錄為278起,到2007年則上升為4169起。雖然,眾多企業管理者熱衷于并購活動。但是,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大多數并購活動并沒有達到預期價值創造目標,多數企業并購后陷于各種困境,其中以財務困境居多。因此,對企業并購過程中的財務風險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具有較強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企業并購財務風險的內涵
國內外關于企業并購財務風險的內涵存在多種界定。杜攀(2000)提出,企業并購財務風險是并購對資金需求而造成的籌資和資本結構風險。jeffrey c.hook(2oooj進一步指出,并購財務風險不僅包括企業償債能力的下降,還包含對其經營融資能力的制約,風險程度的衡量要考慮為并購融資的負債數額和將要由購買方承擔的目標企業的債務數額等因素。趙憲武(2002)認為,企業并購財務風險是指并購融資以及資本結構改變所弓}起的財務危機。其表現形式為企業償債能力下降和股東收益的波動性增加。屠巧平(2002)指出,企業并購財務風險主要是由舉債籌資方式引發的。王慶彤、關紅字(2007)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更為全面的闡述,指出企業并購財務風險是舉債獲得目標企業股權或資產致使企業自身出現的支付困難和資本結構失衡。可見,企業并購財務風險的核心在于償債風險和股東收益的不確定性,而風險的來源歸因于并購活動中與財務結果有關的決策行為。
二、企業并購風險來源的剖析
根據財務決策的類型可將并購財務風險分為三類:定價風險、融資風險和支付風險,這三種風險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共同決定著并購財務風險的程度。
(一)并購定價風險的來源
企業并購過程中的定價包含兩個基本步驟:一是目標企業的價值評估。為了提供相對客觀的價值判斷,通常情況下聘請中介機構進行。二是在評估價值基礎上的價格談判。正常情況下,價格談判的主要依據為評估價值,其空間是以評估價值為下限的區域。因此,目標企業的價值評估是定價風險的核心和關鍵。
目標企業價值評估風險包括目標企業財務信息風險和評估技術方法風險。財務信息風險在于目標企業可能利用會計政策及會計方法上的差異,粉飾財務報表,進行財務欺詐。以達到高估企業價值的目的。評估技術和方法風險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企業價值評估存在現金流折現、市盈率、賬面價值、及清算價值等多種可選方法,中介機構可能在個人利益驅動下選擇不恰當的評估方法和技術路徑導致評估結果失真;二是資本市場的完善程度會直接影響價值評估過程中關鍵技術參數的選取(如貝塔系數和風險貼現率等),進而使評估價值與企業真實價值產生偏離。一旦兩者偏離過大,其后的談判將建立在不公平的價格基礎上,為并購融資、并購后的運營整合及并購后財富效應的實現埋下隱患。價格談判風險主要來源于收購方與被收購方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同時還受談判技巧、并購雙方經濟實力、買賣動機強度及外部市場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一般來說,處于信息優勢的被收購方會盡量使評估價值高于企業的真實價值,而處于信息劣勢的收購方會根據被收購方發出的報價信號不斷調整自己的還價策略,從而使談判價格盡量與真實價格逼近。
(二)并購融資風險的來源
并購融資風險主要是指并購資金需求的保證和并購融資引起的資本結構變化。企業并購通常需要巨額的資金支持,所需資金不僅包括并購定價決定的購買價格,還包括資本成本、稅收成本、宣傳費用、中介費用和后期運營整合成本等。通常情況下,企業很難完全依靠白有資金來完成并購交易,而需要借助外部融資渠道對并購交易進行資金支持。
實踐中,收購方外部融資風險主要有三方面的考慮:一是現有的融資環境和融資工具能否為企業提供及時的、足額的并購資金保證,這與資本市場的完善程度、金融工具的種類及其流動性相關。資本市場越完善,可供選擇的金融工具越多,融資渠道越通暢,企業并購資金保證就越充分和靈活;二是收購方債權融資方式引發的債務風險,表現為以債務杠桿為尺度的資金來源數量結構和期現結構之間的匹配關系,這是融資風險的最主要表現形式,并對企業資本結構決策產生直接影響;三是收購方的融資成本,包括市場機制約束下的顯性成本(如利息成本)和破產成本、節稅價值等隱性成本。
(三)并購支付風險的來源
并購支付存在現金支付、股票支付、杠桿支付和金融衍生工具支付等常用方式。從收購方的角度看,以上支付方式各有利弊:現金支付能快速取得目標企業的經營控制權,但會增加收購企業的資金壓力和債務負擔,容易引起資金流動性困難及破產風險;股票支付在較大程度上減輕了收購企業的資金壓力,并可獲得一定程度的稅收價值.但會導致股權稀釋從而降低對目標企業的控制力度;杠桿支付能以較少的資本取得較大資產的控制權,但卻將并購后的目標企業置于高杠桿、高負債的風險境地,增加了并購后運營整合的難度;金融衍生工具支付從時間上將資金壓力向后延遲。并給并購雙方保留了一定的選擇余地,但未定權益的不確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收購方資金管理的難度。因此,每種支付方式都存在一定的風險,而風險的表現形式有所不同,收購方支付方式的選擇實質上是一個規避風險的過程,應根據企業自身的支付能力、風險承受能力和外部資本市場環境等因素加以判斷。
我國企業并購過程中還存在一些特殊的支付方式。如承擔債務式支付、無償劃轉式支付、分期付款式支付和債轉股式支付等。這些支付方式具有較為濃厚的轉軌經濟特色,其特點為實際支付成本量化難度大、成本多元化、成本延遲和成本膨脹等。具體表現在:改制重組及運營整合需注入大量資金、運營成本及管理費用過高、目標企業員工的安置成本、資產剝離費用、或有負債及文化融合成本等。由于這些支付方式的成本難以量化,容易增加成本控制的難度,加大并購后運營整合的風險。
三、企業并購風險管控的措施
(一)健全法律法規,減少政府干預
政府在我國現階段的企業并購中具有雙重身份,既是政策和法律的制定者,又是許多并購案例的具體操作者。政府一方面希望通過法律法規來規范企業的并購行為;另一方面又以直接干預的方式要求效益好的企業對效益差的企業實施兼并,以減輕部分國有企業和社會的負擔。這種雙重角色定位使得一些政府官員能夠利用手中的權利進行“尋租”,從而使企業的并購決策偏離市場軌跡,產生“尋租成本”。
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途徑在于政企職責分開,減少政府對企業并購活動的干預。同時健全和完善與并購相關的法律法規,如并購企業雙方權利和義務的規范界定;并購過程中關聯交易的管控;內資并購和外資并購的銜接以及反壟斷法、跨國并購的審查等,用法律法規的硬約束代替政府行政審批的軟約束。從而削弱并購“尋租成本”產生的基礎,使并購交易成為市場和企業的自覺行為。
(二)完善資本市場,規范中介機構
發達的資本市場是企業并購活動得以實現的基礎和保證,直接影響著目標企業的合理定價、并購資金的融通以及并購支付的合理安排。通常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對資本市場進行完善:一是組建功能完善的、專業化的和規范化的中介組織,包括投資銀行、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和資產評估事務所等;二是建立完善的市場交易體系,包括功能健全市場交易場所、明確的交易主體和規范的交易行為;三是建立完善的市場機制,包括市場價格機制、信息傳導機制、風險規避機制和交易保障機制等。
中介機構是企業并購交易的中問聯絡人。一方面,在不同階段推動和促進企業的并購活動;另~方面,對并購交易的專業化和規范化起到監督作用。目前我國中介機構的整體業務能力尚弱,有些中介機構的職業道德和信譽受到質疑,部分評估和審計只是一種形式。中介機構的不規范必將導致并購交易的不公正,從而增加并購交易過程中的風險程度。因此,政府需要加強對中介機構的監管力度,嚴格審查中介機構的資格,并對其資信進行評價;建立中介機構資信信息服務平臺,公開中介機構業務資信能力評價,接受社會監督;加強信息披露和管理。制約中介機構的作假行為,預防造假給并購交易帶來的潛在風險。
(三)建立風險監控機制,提高決策質量
因此, 在外部經濟形勢相同的情況下, 中小企業如何在市場經濟中爭得一席之地是非常重要。所以,中小企業應引進先 進的成本控制理念、采用科學的成本控制方法、完善成本控制體系。
在中小企業創業發展歷程中,存在著很多問題。目前存在的最主要問題是多數中 小企業經營者無暇或者無意識顧及企業的成本控制建設。而在企業管理中,成 本控制是現代中小企業發展的關鍵環節。因此從理論和實踐 上探索中小企 業成本控制的建設方案, 可以幫助中小企業降低產品成本,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 目標; 提高中小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所以探索中小企業成本控制方案對 于實現整個社會效率的提高具有實際意義。
本文首先從成本控制的意義入手, 描述了當前中小企業對成本控制中存在的 問題及表現, 并簡要分析了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
并針對問題給出了相應的建議, 從而幫助中小企業在成本控制問題上做的更好, 促進中小企業更加健康快速的發 展。
2、本選題國內外研究狀況綜述
成本控制最早于20世紀80年代由英國學者肯尼斯.西蒙茲提出,后來,美國 哈佛商學院的邁克爾.波特教授在《競爭優勢》和《競爭戰略》兩本書中提出了 運用價值鏈(縱向價值鏈、橫向價值鏈、內部價值鏈)進行成本控制分析的一般 方法。
美國管理會計學者杰克桑克和戈文德瑞亞等人在邁克爾.波特研究成果的 基礎上,通過對成本信息所起的作用進行研究,將成本控制定義為"在戰略管理 的一個或多個階段對成本信息的管理性運用。"
1995年, 歐洲的克蘭菲爾德工商管理學院提出了一種控制模式,該模式認為 成本控制工具應包括如下主要內容:行業態勢分析;成本動因分析;評估組織面 臨的挑戰,確定自身的目標。1998年,英國教授羅賓.庫珀提出了以作業成本制 度為核心的成本控制模式, 這種模式的實質是在傳統的成本管理體系中全面引入 作業成本法。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社會團體,追求的是經營利潤最大化,開展各 項活動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進行成本控制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 手段。
對于經營較為困難的中小企業來說,成本控制更是企業獲得利潤乃至關乎 生存的關鍵因素。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中明確指出:成本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而發 生的各種耗費中的概念表明了生產成本的產生方式。而根據會計恒等式“利潤= 收入—支出”, 及生產型企業生產成本占支出比重大的特點,可以推出生產成本 對企業的巨大影響。作為生產型企業,主要收入來源就是產品銷售收入,而目前 企業大多處在供大于求的買方市場, 取得高銷售收入實在不易, 要取得經營利潤, 降低成本更為合理。因此,著重研究企業成本控制問題、方法的研究,才能使企 業達到利潤的最大化。
3、本選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及寫作提綱
企業采購成本控制絕不只是簡單的削減成本,而是個系統工程。單純地削減 采購成本同樣會給公司帶來很多的風險,如質量風險、及時供貨風險、技術風險 等。
因此, 采購成本管理必須綜合考慮公司的戰略及長期可持續核心競爭力的發 展。
本文將著重研究以下幾個方面內容:
一、相關理論綜述 (一)國外對采購成本的研究分析 (二)國內對采購成本的研究分析 二、我國中小企業采購成本控制發展歷程及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中小企業企業采購成本發展歷程 (二)我國中小企業采購成本控制中存在的問題 三、我國中小企業采購成本控制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購批量小,缺乏規模優勢 (二)采購制度不規范 (三)采購方式落后 (四)市場起伏劇烈,價格波動大 (五)采購經驗不足 (六)企業的采購規劃設定的不科學,沒有滿足企業的需求 四、加強我國中小企業采購成本控制的對策研究 (一)實行規模化采購從而降低單次采購成本 (二)合理運用電子商務,降低采購成本 (三)謹慎采購,減少資金占用 (四)構建嚴格規范的采購制度 (五)開展第三方采購 (六)實施戰略成本管理進行采購成本控制五、結束語
4、主要參考文獻
(1)吳悠.零售企業如何控制采購成本. 企業管理出版社 .2019.3
(2) (英)泰勒(David Taylor).生產運營與供應鏈管理:精益方法.2019.3
(3)張靜;魏國辰;劉沈艷.中小企業采購成本控制問題研究.2019.04.10
(4)芮建斌.IT 企業采購成本控制的研究.2019.02.01
5、完成措施及進度安排
2019 年 11 月 15 日—2019 年 12 月 08 日收集資料,撰寫開題報告。
2019 年 12 月 09 日—2019 年 04 月 27 日撰寫論文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