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20:4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文化市場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全市農村文化市場發展不夠平衡。經濟相對發達的中心集鎮文化市場比較繁榮(如華寧的盤溪、新平的嘎灑等),文化經營門類比較齊全。而經濟欠發達的鄉鎮(如新平的老廠、元江的咪哩、易門的小街等),盡管鄉鎮農村人口近萬人,但文化市場發展遲緩,有的至今沒有一家經批準設立的文化經營場所,文化市場處于空白狀態,難以滿足群眾的文俗肖費需求。
(二)市場經營秩序不夠規范。農村文化經營單位普遍存在規模小、分布散,以個體和個人獨資經營為主。如盤溪的九家網吧每家就是20幾臺電腦,且檔次低、環境差,經營者素質也參差不齊,一些經營者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的,有的甚至置法律、法規于不顧,從事違法違規經營活動。
(三)無照經營狀況較為突出。在縣(區)中心城區由于對文化市場執法力度的增強,一些無證照文化經營場所悄悄地向農村和城鄉結合部轉移,以逃避監管,繼續從事非法文化經營活動(如:黑網吧、地下賭博游戲室和臺球賭博),禁之不絕。無證照非法經營活動的存在,嚴重擾亂了農村文化市場經營秩序,影響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甚至引發治安問題,不利于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不利于農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穩定。
(四)文化市場監督管理相對薄弱。各縣(區)文化市場行政執法隊伍機構不全,人員編制少,全市只有專職的執法人員13名,要對全市3284家文化經營場所進行有效監管,顯然是不夠的。農村鄉鎮文化站又處于管理有責、執法無權的境地,管理較為蒼白無力。
(五)執法環境有待改善。調查表明,從事農村文化市場經營活動的大多數是下崗失業人員、失地農民,以及殘疾人員、外地流動人口,他們中不少經營者法制意識薄弱,素質較低。在執法過程中容易產生對抗情緒,對抗執法甚至暴力抗法現象時有發生。
一、玉溪市農村文化市場監管情況及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玉溪市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門對農村文化市場的管理:一是健全領導機構。全市建立、健全了各級文化市場管理委員會,由市、縣、區主管領導擔任負責人,統籌協調農村文化市場各項工作。二是不斷加大管理力度。各縣區文化主管部門嚴格按照國家有關管理規定,加強對網絡文化市場接納未成年人、音像市場經營盜版音像制品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嚴把農村演出團體的進人關,對演出團體進行嚴格的審核。三是制定政策、措施,鼓勵支持農村開辦健康文化事。
二、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認識方面。農村文化市場管理工作在個別地方和部分領導的心目中沒有適當的位置,對凈化社會文化環境認識模糊。認為抓經濟才是“硬的”,抓文化是“軟的”;在經濟欠發達的山區農村,農民的生活雖然有了改善,但還相對落后,他們看重的是家庭的經濟收人,同樣認為農村文化可有可無。
(二)組織機制不全,鄉鎮文化站沒有處罰權。近年來各縣區為進一步加強文化市場管理,不斷強化鄉鎮文化站的文化市場管理職責,促進文化市場健康繁榮發展,雖然分別制定了相應的管理措施。如新平縣對鄉鎮文化站的要求是要配備專職文化市場管理人員,在文化經營項目密集的嘎灑、漠沙等鄉鎮要建立健全文化市場管理制度、檢查制度、查扣制度、統計及舉報制度,年初有工作計劃,年終有總結。華寧縣對文化站的要求是,對涉及到違法違規經營活動的,應迅速上報縣文化局稽查隊依法處理,對無證的文化經營活動一經發現,必須勸阻其非法經營活動,并立即報縣文化局稽查隊處理。但由于全市的鎮鄉文化站無權對違法違規經營者進行任何形式的行政處罰,在日常工作中違法經營戶不聽勸阻是沒有什么辦法的,等你報到縣文化局,證據已經被抹去。給查處工作帶來了很多困難。一方面全市大部分鄉鎮文化站工作人員目前是一到二人,主要的工作任務不是在搞文化市場的管理,很多鄉鎮對文化市場的管理是落不到實處的,難以適應農村文化市場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管理力度不大,近些年來大部分鄉鎮對農村文化市場管理,往往是采取突擊性措施,臨時從有關部門抽出人員組成檢查組進行檢查,這些臨時檢查人員疏于業務、政策不熟,且人員不穩定,在執法檢查中產生短期行為現象。
(三)機構人員編制少、經費不足、監管人員整體素質不高。全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隊伍人員數量少、力量薄弱。各縣區雖有明確的管理機構和監督職責及行政執法職能,但管理編制人員不足,據統計,全市正式設立稽查隊的有7個(含市稽查支隊)定編26人,在崗在編的13人,在編不在崗的6人,在崗不在編的26人,峨山、江川、易門4個縣沒有執法隊伍,澄江縣雖然有編制有機構但是無專職執法人員,8個縣還存在行政許可與行政處罰不分和執法權限混淆的情況。目前鄉鎮一般沒有專門的文化市場管理機構,縣級文化市場管理部門受各種因素的制約,鞭長莫及,導致管理失控。管理人員思想素質、文化素質及科技素質偏低。鄉鎮文化站隊伍老化等問題嚴重阻礙了文化市場的監督與管理。隨著市場管理范圍的不斷擴大,監督檢查任務越來越繁重,管理地域面廣線長,管理經費缺乏保障,管理設施設備落后等主客觀原因,造成了對農村文化市場的日常監督、管理難以“到位”或遠水解不了近渴的現狀。
三、加強農村文化市場監督管理工作的思路
(一)加強宣傳、提高認識。發展社會主義文化,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是黨和國家的一貫方針和長遠奮斗的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內容,是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途徑,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任務。因此要加強宣傳,使各級領導和群眾都認識到,健全農村文化市場體系,完善文化市場管理機制,是構建和諧農村文化,營造良好社會環境的重要任務。縣、鄉鎮政府應該像抓其他工作一樣抓好文化市場的管理與監督工作。
(二)健全鄉鎮文化管理機制。隨著文化市場在農村的形成和發展,在鄉鎮應建立文化市場管理委員會,由鄉鎮黨委副書記任主任,宣傳委員、政府分管的副職為副主任,文化站、公安派出所、工商所等為成員單位,配備1名文化市場專職管理人員(人口密集、文化市場經營項目多的可視情況增編,人員性質參照公務員管理),具體負責日常管理項目的審批和市場監督、工作協調等事宜。有條件的地方也可建立專兼職文化市場稽查隊伍,設立文化市場稽查中隊,履行農村文化市場行政執法工作,發揮鄉鎮專兼職文化市場稽查人員在巡查、取證等方面的作用,縣級文化部門委托有執法權限的機構進行執法,使行政執法“手臂”向下延伸,起到“補位”作用。從而,促進文化市場規范、有序、健康、繁榮地發展,為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諧社會建設起到積極的作用。
(三)建立農村文化市場社會監管網絡體系。在廣泛宣傳國家有關政策、法規,提高人民群眾、特別是文化從業人員的法制觀念的基礎上,要充分發揮當地公安派出所、工商所、學校、社區、村委會的作用,聘請熱心人士組成義務監督員隊伍,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農村文化市場社會監管網絡體系。
(一)借助當地傳統文化名勝,打造傳統文化品牌
1.經濟效益
在全體華人中,文昌帝君具有極大的影響,世世代代一直受到人們普遍尊崇,借助文昌帝君的廣泛影響,打造涼山文化旅游大品牌,便獲得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首先,由于借助了“拜文昌故里、求學業大成”的文化優勢,得到了市場的廣泛認同,激發了潛力巨大的客源市場。其次,國家出臺一系列拉動內需的發展戰略,也為旅游業發展提供了歷史性機遇;受旅游市場利好政策刺激,必將迎來國內旅游業發展的一輪新。第三是成昆鐵路復線正在修建,建成后從成都到越西,僅兩個小時車程,文昌故里風景區,已經完全融入了大成都旅游圈,完全有可能吸引來巨大的城市客源市場,帶動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與經濟發展。四是越西地處小平原,形成了文昌故里風景區環境優美,山清水秀,空氣清新,宜游居住的獨特優勢,非常適合各種人,特別是老年人休閑度假。五是游客越來越喜歡特色旅游,文昌故里風景區不僅地勢平緩,風景優美,環境清新,而且具有獨特的民族文化資源,不僅對國內旅游市場具有吸引力,對海外旅游市場也具有巨大的潛力。文昌故里項目規劃2020年的稅后投資利潤率為29.4%,投資利稅率為39.2%,項目靜態投資回收期(包括建設期)為9.27年。
2.社會效益
文昌故里風景區項目建設,將帶動一大批基礎設施建設,這將為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帶來飛速發展,項目完成后,人們參與旅游經營相關的行業,增加收入,這對貧困人口減少、貧困發生率降低有很大的幫助。另外,中國自古就有“北孔子,南文昌”之說,文昌與孔子齊名。越西是文昌故里,是文昌文化的發源地,這一較高的文化知名度,使越西受益匪淺。3.生態效益文昌故里風景區項目在減少資源消耗、恢復地表植被、改善生態環境狀況、遏制水土流失、提高森林覆蓋率、水源涵養能力和水土保持能力、減少和降低人居活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降低自然災害發生頻率等方面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二)借助越西縣建設彝族之鄉,打造紅色旅游品牌
1936年,紅一方面軍途經涼山,越西就有700多人參加,其中彝族人就達100多。據紅一方面軍政治部所編的《二萬五千里》一書記載,當時參加的100多彝族人,被編成了一個彝民連。有一個彝族連,在全國的少數民族中是獨一無二的,這是爭取進入國家第二批紅色旅游重點項目重要基礎和條件。項目規劃建設應盡量展現越西各族人民,尤其是862014年第12期彝族精英對中國革命的重大貢獻,突出民族團結這一永恒主題。規劃定位(1)核心理念:用創新思維認識紅色旅游、開發紅色旅游、管理紅色旅游、樹立符合時代特征、市場潮流的紅色旅游資源觀和發展觀,既要正確處理好開發紅色旅游的政治意義,也要注意開發紅色旅游的經濟效益,實施三大結合:一是政治意義與經濟效益的結合;二是革命貢獻與民族團結的結合;三是紅色旅游、生態旅游、休閑旅游、特種旅游的結合。(2)主題定位:紅色旅游經典教育,彝族紅色旅游體驗。(3)形象定位:彝族連,中華英雄譜;零關古道悠遠,彝漢和睦昌盛。(4)市場定位:融入“金沙水拍,情深意長;大渡橋橫,天塹飛渡;雪山草地,艱苦卓絕”紅色旅游大環線。將這一片區的紅色旅游客源市場作為該項目的首選客源市場。(5)目標定位:全國第一個以“彝族之鄉”為主題的紅色旅游的國家AAAA級景區。投資概算:本規劃總投資為40000萬元。
1.經濟效益
獨具魅力的項目必將吸引大量客源到越西古城觀光、休閑度假,項目直接受益穩定可靠;高度發展的旅游業必將促進越西商貿、餐飲、賓館、娛樂、交通、城市建設等多方面快速發展,同時可以增加就業崗位。古城建筑特色鮮明、定位準確、基礎設施配套等眾多因素,必將提升古城及周邊土地價值,增加財政稅收及城市后續發展能力,經濟效益十分明顯。
2.社會效益
項目帶動一大批基礎設施建設,這為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帶來飛速發展,項目完成后,人們參與旅游經營相關的行業(旅游服務收入、商鋪租賃收入、康體健身項目收入、古街區房地產收入),增加收入,這對貧困人口減少、貧困發生率降低有很大的幫助。
3.生態效益
彝族之鄉項目不但對生態環境沒有破壞,相反在減少資源消耗、恢復地表植被、改善生態環境狀況、遏制水土流失、提高森林覆蓋率、水源涵養能力和水土保持能力、減少和降低人居活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降低自然災害發生頻率等方面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三)借助地域優勢,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涼山域內的陽糯雪山,主峰鏵頭尖海拔4791m,為涼山北部最高峰,從南到北,山上分布著十多個大小不等的湖泊,總面積約1875畝,是建立登山體驗項目的理想區域。
1.陽糯雪山登山體驗項目的自然條件和資源狀況
陽糯雪山氣候寒冷,終年積雪,道路險峻,人跡罕至,在不少景區都人滿為患的今天,陽糯雪山仍鮮為人知,少人涉足,是探險觀光的理想圣地。陽糯雪山有三海、黑海、紅海、歪海、九海等冰川湖泊,湖中水色各異,五彩斑讕,可以建成典型的古冰川公園,特色十分鮮明。湖泊周圍有萬畝原始森林,有奇山、異石、飛瀑、跌水和溶洞群;日出、晚霞、云海、煙霧盡收眼底。草木蔥蘢,蜂舞蟬鳴,泉水叮咚,構成一幅有動有靜的優美畫卷,幾乎齊聚了所有類型山地的景觀,為旅游開發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2.登山體驗項目的規劃范圍和內容
陽糯雪山登山體驗項目規劃范圍為整個陽糯雪山區域,規劃內容為建設安全服務設施,打造集登山體驗、探險、觀光為一體的特色文化景區。陽糯雪山登山體驗項目總投資及資金籌措為30000萬元,主要投向旅游項目規劃、交通及其他基礎設施建設、開發旅游商品、市場營銷、資源保護等項目。
3.經濟效益
陽糯雪山登山體驗項目必將發揮巨大的經濟效益。越西縣未來交通條件的大幅度改善,同時伴隨著涼山州交通網絡的進一步完善,越西縣的可進入性大大增強,借助成昆復線鐵路,越西縣進入成都市遠郊旅游目的地輻射市場圈。陽糯雪山聚萬千寵愛于一身,天然旅游資源組合良好,具有開發高品質文化類旅游產品、民族風情類旅游產品、度假類旅游產品這三類特色旅游產品的基礎。陽糯雪山登山體驗項目完成后,預計旅游年收入可達5000萬元以上。
4.社會效益
陽糯雪山登山體驗項目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社會效益。(1)陽糯雪山登山體驗項目的建成,為登山探險愛好者活動提供了良好場所,對提高人民體質和陶冶情操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陽糯雪山登山體驗項目還會帶動周邊區域經濟的發展,牽動相關的第三產業發展,解決當地居民的直接就業問題,增加收入,帶富一方。(3)陽糯雪山登山體驗項目的建設,可以促進越西縣與外地的經濟、技術、文化協作與交流,提高越西的知名度。(4)陽糯雪山登山體驗項目的建設,還將全面帶動當地的建筑、交通、商業、食品加工等多種行業的發展,有利于當地農副土特產品的就地銷售,促進當地社會、經濟、文化從封閉型轉向開放型,提高當地的社會、經濟、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
5.生態效益
本項目在減少資源消耗、恢復地表植被、改善生態環境狀況、遏制水土流失、提高森林覆蓋率、水源涵養能力和水土保持能力、減少和降低人居活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降低自然災害發生頻率等方面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
(四)借助獨特的民族文化,打造民族奇葩品牌
越西縣民的族文化資源,主要以彝族鬼谷達布絡魔為代表,而達布絡魔以原始性、神秘性著稱,具備開發優秀旅游資源品牌的優異條件,開發潛力巨大。在彝族鬼谷達布絡魔區域,保持著完美的生態環境和自然景觀,原始森林比比皆是。綿延十多里的綠色翠屏里,風光幽美靜謐,鳥語花香;無數奇花異草,布滿青山、秀水、飛瀑、深澗,更讓神秘的達布絡魔充滿了原始森林的神秘風光。達布絡魔以神奇恐怖的鬼怪文化著稱,聚集著豐富的人文宗教資源、奇秀的自然風光、原始的生態環境、神秘的傳奇故事等等,開發為彝族鬼谷達布絡魔民族文化體驗探險項目,集登山、民族文化體驗、探險、觀光為一體,堪稱民族奇葩品牌。彝族鬼谷達布絡魔民族文化體驗探險項目,規劃范圍為彝族鬼谷達布絡魔區域,總投資為24000萬元。
1.經濟效益
彝族鬼谷達布絡魔民族文化體驗探險項目必將發揮巨大的經濟效益。越西縣未來交通條件的大幅度改善,同時伴隨著涼山州交通網絡的進一步完善,越西縣的可進入性大大增強,借助成昆復線鐵路,越西縣進入成都市遠郊旅游目的地輻射市場圈。隨著國內大部分地區城鎮化水平的迅速發展,對高品質民族風情類旅游產品需求的進一步增強,彝族鬼谷達布絡魔民族文化體驗探險項目由于天然旅游資源組合好,堪稱民族旅游品牌奇葩,前景十分廣闊。彝族鬼谷達布絡魔民族文化體驗探險項目完成后,預計旅游年收入達5000萬元以上。
2.社會效益
彝族鬼谷達布絡魔民族文化體驗探險項目,起碼具有以下社會效益。(1)本規劃的建成為登山愛好者活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場所,對提高人民體質和陶冶情操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帶動周邊區域經濟的發展,牽動相關的第三產業發展,解決當地居民的直接就業問題,增加收入。(3)通過本項目的建設,可以促進越西縣與外地的經濟、技術、文化協作與交流,弘揚民族文化,提高越西的知名度。(4)彝族鬼谷達布絡魔民族文化體驗探險項目建設,還將全面帶動當地的建筑、交通、商業、食品加工等多種行業的發展,有利于本地農副土特產品的就地銷售,促進當地社會、經濟、文化從封閉型轉向開放型,提高當地的社會、經濟、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
3.生態效益
彝族鬼谷達布絡魔民族文化體驗探險項目在減少資源消耗、恢復地表植被、改善生態環境狀況、遏制水土流失、提高森林覆蓋率、水源涵養能力和水土保持能力、減少和降低人居活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降低自然災害發生頻率等方面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
二、抓機遇創條件發展文化市場
(一)大力扶持助推文化品牌戰略
越西縣品牌建設將推動龍頭企業和專合組織,推動越西縣品牌戰略深入發展。只有落實目標責任制,加大扶持力度,擴大品種范圍,嚴把品牌申報、使用審核關,規范包裝,才能促進越西的品牌戰略不斷發展。目前,企業及專業合作社使用“大涼山”品牌標識涉及26個品牌的30個包裝,主要涉及農副產品。對已使用包裝的企業,應加強跟蹤服務,促進品牌的健康發展。
(二)加強監管助推文化市場健康
少數民族地區由于情況特殊,加上歷史的影響,在國家方針政策的前提下有相對的地方性法律、行為規范,因此其條件是十分優越的。在這樣的前提下,具備全面地落實國家對文化事業發展已出臺的各項政策,尤其是各項經濟政策的優越條件,包括文化事業經費在本地區財政支出比重占1%,并逐年增長;文化設施建設納入城鄉建設總體規劃,基礎經費隨財政增長;修建文化設施實行稅費優惠和計劃、貸款照顧;特別要剔除文化市場建設只是文化部門的事情的狹隘觀念,積極扶持正當的經營,重點扶持一批確有發展前景的文化項目和文化商品,讓他們有足夠的自信心和雄厚的實力去參與市場競爭;同時嚴厲打擊文化市場的“三非”,保護合法經營等。通過專項檢查整治,進一步凈化文化市場,為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市場創造良好的環境。
(三)創造條件助推文化市場發展
改善外部條件是破除文化市場只是文化部門的事的狹隘觀念,實施跨地區、跨行業“聯姻”,通力合作,齊抓共管,發揮國家、集體、個人以及各方面的積極性,發展企業文化、商業文化、農村文化、校園文化等。大力實施“文化富縣”戰略,完善和創新服務舉措。在市場準入、項目審批、資金扶持、稅費減免、金融服務等方面進一步加大對民營經濟的扶持力度;加強發展投資軟硬環境建設,強化集中區基礎設施建設,搭建完善信息、融資、技術咨詢等服務平臺,幫助企業解決制約發展的各種矛盾和問題;落實企業減負各項政策規定,下大力排除影響企業發展的各種干擾,通過深化服務,督導落實國家扶持中小民營企業的各項政策措施,進一步創新和優化發展環境,助力企業發展。積極幫助企業開拓市場。針對部分行業市場萎縮、訂單不足的狀況,各相關職能部門積極幫助企業開展域外產品推介、博覽會、項目合作、招商會議等各種宣傳推介活動,幫助企業開拓市場、爭取訂單;充分發揮好財政性支持資金的引導和扶持作用。少數民族地區由于歷史條件形成了獨特風俗習慣,保存許多不僅具有歷史價值、藝術價值以及科研價值的東西,如充分利用,不但成為精神財富,同時還能帶來經濟效益,促進文化市場的發展。要整合資源,積極興辦文化產業,增加自己的造血功能,把雪球越滾越大。同時,還要積極采用外資辦文化等方法,海納百川,開拓文化投入的新局面,建設繁榮興旺的文化市場。
(四)措施有力助推文化市場發展
1.摸清家底,制定相應的措施
由于少數民族地區地廣、人口不集中,而且交通比較困難。但是,民風敦厚、直樸,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和傳統的民族文化,潛力巨大。為此,發展文化市場就必須深入實際,摸清情況,才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方法。采取“文化搭臺,經濟唱戲”,以獨特的民族文化為先導,如利用民風、民俗的節日,整理、挖掘反映民族地方特色的傳統文化。大造聲勢,通過宣傳鼓動,同時,吸引外來的“靠山吃山”,利用本地區的資源(主要指自然資源),制定出一系列優惠政策,讓外部了解,增加投入,形成兩只腳走路,促進經濟和文化市場的發展。越西縣命名縣級生態家園300戶,其中:越城鎮100戶、中所鎮100戶、南箐鄉100戶。經審查該300戶家庭庭院整潔、環保意識強、無違反村規民約和環保法律法規行為,符合創建標準,被命名為2013年度縣級生態家園。在成都世紀城國際會議中心五樓水晶2、3廳舉行的“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投資說明暨產業推介會”上,越西縣分別與湖北武漢市鑫龍恒盛房地產開發公司、安可宣(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湖北新六集團簽訂項目合同,簽約資金5.08億元。在成都香格里拉大酒店2樓巴蜀郡廳舉行第七屆中國西部投資說明會暨經濟合作項目簽約儀式上,越西縣與北京恩波明坤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成功簽訂《北京恩波(越西)水電集成及硅業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合同》,簽約資金9.7億元。該項目計劃三年內分兩期投入,項目投產后年產值可達20億元,貢獻稅收2億元。簽訂的企業項目為開展企業文化奠定基礎,同時為文化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帶來了新的機遇。
2.抓住機遇,組建集團
近些年,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扶貧建設,國家大力推行的是“文化扶貧”,并逐年加大投入。以四川省涼山州的一個縣為例:2010—2011年中央預算內投入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資金888萬元;建120個農家書屋,每個農家書屋2萬元的圖書、書架等設備。因此,用國家的扶持和本地區的自然環境優勢,集中投入,開辟集文化包括文博、旅游、服務、加工、出口為一體的集團實體,使人們在文化消費中,不僅陶冶情操,凈化心靈,而且重視和了解本地區,促進物質和精神的雙豐收。四川省涼山州舉辦的“彝族國際火把節”、內蒙古的蒙古族“那達慕節”等都是這方面的成功案例。因此,抓機遇,廣泛聯合,形成自己的特色,才是成功之路。
3.樹立用人的新觀念,引進各種類型的人才
文化不僅是一種事業,而且從大范圍來講也是一種產業。發展文化市場必須集一切可以作用的力量來興辦。因此,要使文化市場真正發展,就必須大膽選用具有經濟頭腦,能搞經濟的人到文化上擔任領導職務。貼緊市場經濟選用干部,堅決打破地域界限,要堅決摒棄原來人才使用上的種種不合理限制,如民族、性別、年齡、身份等等限制,真正做到人盡其能,人盡其才。只有這樣的融合,才能發展文化市場,促進經濟的繁榮。
4.走出去,請進來
文化市場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體系中的一個十分重要而又特殊的市場。分析、研究文化市場的基本特征,對于文化市場的管理、發展、繁榮,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思考價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實踐參考作用。本文結合筆者個人近年來文化市場管理工作的具體實踐與理性思辨,對文化市場特征這一重要命題,發表幾點拙見,以期引起關注與討論。
一、文化市場的特殊性
文化市場的第一大特征,就是它的特殊性。
總所周知,所謂“市場”,是商品買賣的場所,是一定地區內商品或勞務等的供給和有支付能力需求之間的關系。按地區范圍劃分,有國際市場、國內市場;按商品種類劃分,則有糧食市場、蔬菜市場、黃金市場等;按商品性質劃分,又有金融市場、信息市場、技術市場、勞務市場等。從本質上考量,所有的市場都是社會分工的產物,與商品經濟密切相關,也就是說,市場具有交換商品、交流信息、融通資金等重要作用。
而商品經濟則是與“自然經濟”相對應的經濟形式,它是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活動都必須借助商品貨幣關系來進行的經濟形式。人類社會的商品經濟,大致經歷了簡單商品經濟、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社會主義商品經濟三大階段。而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特征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商品經濟的發展,是社會主義不可逾越的階段,它對于促進生產專業化、技術現代化、人民生活富裕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要條件。
可見,我國文化市場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而文化市場的特殊性,又集中體現在文化商品的特殊性上面。
所謂“商品”,是指為交換而生產的勞動產品,它具有使用價值與價值兩大要素。一般的商品,其使用價值與價值都是通過經濟價值得以具體體現的,而文化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則通過經濟價值與社會值得以具體體現。也就是說,文化商品具有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雙重屬性,是商品領域中的“交叉商品”或“邊緣商品”。
因此,作為文化商品流通市場的文化市場,便具有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雙重性。也就是說,文化市場不能為了單純盈利賺錢,而同時要注重人民文化素質的整體提升與和諧社會的總體構建。而這,正是文化市場特殊性之所在。
二、文化市場的復雜性
文化市場的特殊性,決定了文化市場的復雜性。因為涉及到精神領域與文化層面,所以文化市場便凸顯出它自身復雜性特征。文化是一個內涵相當廣泛的大概念,“所謂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以及包括作為社會成員的個人而獲得的其他任何能力、習慣在內的一種綜合體。”(泰勒:《原始文化》)文化是包括各種外顯或內隱的行為模式,通過符號的運用使人們掌握并傳承,構成了人類群體的顯著成就。文化是歷史上經過選擇的價值體系,它既是人類活動的產物,又是限制人類進一步活動的因素。
文化市場的復雜性,集中體現在它的兩面性:一方面,文化市場具有提供人們文化娛樂,審美愉悅、陶冶情操、美化心靈、完善人格等正面效用;另一方面,文化市場又存在著黃、賭、毒、網禍等負面效用。
面對此種復雜性,我們就要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使文化市場健康有序地發展,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
三、文化市場的綜合性
“在20世紀90年代,全球化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現實。衡量企業(業績)成功與否的標準只有一個:國際市場占有率。成功的企業通常依靠在全球各地找到市場而獲勝。”通用電氣公司的前任CEO杰克·韋爾奇(JackWelch)這樣說道。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市場不再是某一個國家的內部市場,顧客也不再是某一個國家的內部消費者,所有的一切都是世界的,是沒有國界的。所以企業只有在世界市場上取得成功,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成功。《財富》雜志以營業收入為標準排序的2001年前500家最大的服務和制造公司中,日本電話電報公司(NTT)雖然具有最高的市場價值,但其營業收入卻排在第16位,利潤則排在第129位。一個國家的“外部市場”的潛量是如此的巨大!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國家市場吸納著全世界市場約為25%的產品和服務,由此可以考慮到,其余75%的市場存在于美國之外。對日本公司來說,盡管其本國市場的美元價值在西方國家排在第二,僅次于美國,但日本以外的市場要占世界市場潛量的85%。因此,走向全球,謀求更大的發展和發揮最大的潛能才是根本!“不能抓住全球機遇的公司可能最終會喪失其國內的市場,因為更強更具競爭力的全球競爭者會將他們擠出跑道。”
全球營銷是指為了實現公司整體目標而集中組織資源,選擇、開發國內與國外營銷機會的過程。全球營銷是一般國際營銷發展的高級階段。它淡化了國家的界限,模糊了本國市場和外國市場,強調各主要職能的全球分工與整合,傾向于使用標準化的策略來服務于全球的目標顧客。
二、跨文化管理,全球營銷之必須
實行全球營銷,滿足全球消費者的需求,而全球的目標顧客所處的環境是不同的,包括交流溝通的第一要素的語言不同、所處國家的風俗習慣不同、各個國家的歷史不同導致的民族感情的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而導致的受教育的程度不同以及和家庭構成等不同,從而導致購買模式、生活方式等的不同。而且這些就是在同一個國家內部就是千差萬別的,何況是在全世界范圍內呢?而這一切主要緣于各國的文化環境不同。
實行全球營銷,跨國經營企業面臨的是一個諸多差異之間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經營環境,企業經營環境的跨文化差異是企業跨文化管理的現實背景。一般的說,跨國經營企業所面臨的經營環境包括經濟環境、政治環境、法律環境、社會環境、文化環境等。其中文化因素對企業運行來說,其影響力是全方位的、全系統、全過程的。在跨國經營企業內部,東道國文化和所在國文化相互交叉結合,東道國和所在國之間以及來自不同國家的經理職員之間的文化傳統差距越大,所需求解決的問題也就越多。在跨文化管理中,形成跨文化溝通和諧的具有東道國特色的經營哲學是至關重要的。
伴隨著全球營銷的發展,經濟學家將文化因素引入了消費者行為模型,強調了文化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主流的購買行為模型將文化定義為影響消費者行為的關鍵因素,科特勒認為文化因素將對消費者行為產生最廣泛最深刻的影響。主流的消費者行為模型,如恩格爾—考萊特模型對文化變量的重要性給予了證明。在EKD模型中,環境影響、個體差異和心理過程是塑造消費者行為的三個核心力量,對這三個力量影響下的因素分析表明,大多數因素是直接或間接的文化范圍的變量,如社會階層、家庭、動機、態度、價值、生活方式以及學習。因此,他們得出文化因素在分析消費者行為中起到關鍵的作用。華納曾指出:“在跨文化管理中,一個被普遍接受的觀點是:在某個特定的文化中有效的辦法在另一個文化里可能沒有效果。”因此,進行跨文化管理是實行全球營銷企業管理的核心任務。
三、沖突管理,跨文化管理的核心
跨文化管理又稱交叉文化管理,就是在跨國經營中,對不同種族、不同文化類型、不同文化發展階段的子公司所在國的文化采取包容的管理方法,其研究的是在跨文化條件下任何克服異質文化的沖突,并據此創造出公司獨特文化,從而形成卓越有效的管理過程。,其目的在于如何在不同形態的文化氛圍中設計出切實可行的組織結構和管理機制,在管理過程中尋找超越文化沖突的公司目標,以維系不同文化背景的員工共同的行為準則,從而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利用企業的潛力與價值。
(一)跨文化沖突的特征
在進行全球營銷時,跨國公司由于加入了另一種文化的觀念,勢必會造成文化沖突(Cultureshock)。跨國公司跨文化沖突的特征有:1、非線性不同質的文化像不同的水域,幾片或多片水域的沖突與交融,常常表現出錯綜復雜的狀態,因而具有非線性特征。2、間接性文化沖突一般都在心理、情感、思想觀念等精神領域中進行,其結果是人們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變化。但是這種變化需要通過較長的時間才表現出來。3、內在性文化是以思想觀念為核心的,因此,文化的沖突往往表現在思想觀念的沖突上。比如,對于美國人而言,任何超過50年的建筑物都可以作為國家歷史圣地,因此,許多美國人并不為拆掉這樣的建筑而代之以現代化的辦公大樓而感到絲毫遺憾。而在歐洲,人們為擁有數千年歷史的圣地而感到自豪。這樣沖突就發生了。1990年6月,麥當勞想在巴黎一家有180年歷史而且畢加索和其他一些著名藝術家曾經駐足過的建筑物中設立一個餐館,盡管他擁有位于香格里拉大街的建筑物某些特許權,但巴黎市民宣稱城市的歷史紀念地不容侵犯,麥當勞最后屈服了。4、交融性。文化沖突與文化交融始終相伴而行。跨文化管理的任務在于從不同的文化中尋求共同的能體現各種文化精髓的東西,這樣才能在各種文化環境中生存。
(二)跨文化沖突的表現
跨文化沖突表現在國際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其中某些特定的管理職能對文化更加敏感些,主要表現在員工激勵、協調組織、領導職權和人力資源決策等方面。
在激勵方面,工資是調動員工積極性的關鍵因素,但各個國家由于文化不同而導致對工資的態度和政策不同。當美國的海外經理給東道國墨西哥的工人長工資時,卻適得其反,墨西哥的工人減少了工作時間而去享受閑暇。這是因為美國人和墨西哥人對諸如工作這樣的基本概念所持的態度因文化不同而不同。美國文化中人們對工作的態度是積極熱情,而墨西哥人對工作的態度則是,工作僅是為了維持所期望的生活水平而采取的方法,是一種謀生的手段。
在協調組織方面,跨文化沖突從日本企業進軍馬來西亞的企業的苦衷可見一斑。在馬來西亞時常發生工人“集體歇斯底里”的情況。因為區區小事,一個工人大喊大叫便會引發整個車間的騷動,造成停工。由于多數工人來自各個不同的地方,還不習慣城市工廠的現代化勞動管理。這種心理壓力增多就會發生歇斯底里現象。當遇到這種情況時,只能請當地的巫師來驅邪加以解決。
在領導職權方面,中意合資企業迪瑪公司陷入困境也是由于跨文化的沖突。這家擁有絲綢處理高新技術的企業市場前景是相當廣闊的。但企業的中方董事長耐不住“大家長”脾氣,對企業的產供銷直接干預,甚至將企業從銀行的貸款放在老廠的帳戶上,終于將外方總經理氣回國,企業陷入困境。
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微軟公司的原則是,需要人力時立即到市場上去找現成的,最短時間就能擔當某個最具體的工作;培訓5%的人員,另外的95%靠自學和在職“實習”;公司業務成長而員工沒能“跟著成長”,就會被淘汰。其前任總經理吳士宏則主張幫助員工“跟著企業成長”,在中國市場實施可持續發展的人力資源策略。由于不能克服這種跨文化的沖突吳士宏辭職了。
四、跨文化管理的策略
(一)樹立正確的跨文化管理的觀念
首先承認并理解差異的客觀存在,克服狹隘主義的思想,重視他國語言、文化、經濟、法律等的學習和了解。當跨國公司的管理人員到具有不同文化的東道國工作時,往往會遇到很多困難。反映了特有文化的語言、價值觀念、思維形式等因素在跨文化管理中會形成障礙,產生矛盾,從而影響跨國經營戰略的實施。理解文化差異是發展跨國文化管理能力的必要條件。理解文化差異有兩層含義:一是理解東道國文化如何影響當地員工的行為;二是理解母國文化如何影響公司派去的管理人員的行為。不同類型的文化差異可以采用不同的克服措施。因管理風格、方法或技能的不同而產生的沖突可以通過互相傳授和學習來克服則比較容易改變;因生活習慣和方式不同而產生的沖突可以通過文化交流解決,但需較長的時間;人們基本價值觀念的差異往往較難改變。只有把握不同類型的文化差異才能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文化沖突的辦法。
其次把文化的差異看成是一種優勢而不只是一種劣勢,恰當、充分地利用不同文化所表現的差異,為企業發展創造契機。西方有諺語: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文化也是一把"雙刃劍"。文化給企業開展國際運營帶來了機遇,但更多的卻是巨大的挑戰。廣州本田汽車公司總經理門脅轟二先生曾說:“我們企業內部的矛盾頗多,但這也正是本田好的一面。我們在中國選擇合作伙伴時,總是喜歡挑選一些與我們想法不同的合作者,這使我們經常發生意見的碰撞,這樣不同思想的碰撞就會產生新的想法,從而創造出本田新的企業文化。”在廣州本田看來,矛盾和沖突的正確對待,不僅不會形成障礙,反而會是企業發展的動力,企業創新的源泉。
第三,要充分認識到跨文化管理的關鍵是人的管理,實行全員跨文化管理。這是因為:1、跨文化管理的客體是人,即企業的所有人員。跨文化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使不同的文化進行融合,形成一種新型的文化,而這種新型的文化只有根植于企業所有成員之中,通過企業成員的思想、價值觀、行為才能體現出來,才能真正實現跨文化管理的目的,否則跨文化管理則流于形式。2、實施跨文化管理的主體也是人,即企業的經營管理人員。在跨國公司中,母公司的企業文化可通過企業的產品、經營模式等轉移到國外分公司,但更多的是通過熟悉企業文化的經營管理人員轉移到國外分公司,在跨國公司的資源轉移中,除資本外就是經營管理人員的流動性最強。由于跨文化管理的主體和客體都涉及到人,因此跨國公司的跨文化管理中要強調對人的管理,既要讓經營管理人員深刻理解母公司的企業文化,又要選擇具有文化整合能力的經營管理人員到國外分公司擔任跨文化管理的重要職責,同時要加強對公司所有成員的文化管理,讓新型文化真正在管理中發揮其重要作用,促進跨國公司在與國外企業的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
(三)跨文化管理的策略
1、本土化策略。要本著“思維全球化和行動當地化”的原則來進行跨文化的管理。通常跨國企業在海外進行投資,就必須雇用相當一部分的當地職員。這主要是因為當地雇員熟悉當地的風俗習慣、市場動態以及政府方面的各項法規,而且和當地的消費者容易達成共識,雇用當地雇員無疑方便了跨國企業在當地拓展市場、站穩腳跟。“本土化”有利于跨國公司降低海外派遣人員和跨國經營的高昂費用、與當地社會文化融合、減少當地社會對外來資本的危機情緒;有利于東道國在任用管理人員方面,主要考慮的是該雇員的工作能力及與崗位的匹配度,選用最適合該崗位的職員。但其缺點也是致命的。由于公司的各個成員都只重視自我的發展,無法形成一個集體價值的企業文化,使得企業對個體來說缺少長久的凝集力。全球營銷種產品的快速創新和多樣化,以及人類種族之間的空前交往和融合,“多向交叉文化”策略己經成為許多跨國公司采用的人事管理制度。在具體運用中,可采用以下的方法,來避免由于個體之間存在的巨大的文化差異而造成的“文化沖突”:(1)盡量選用擁有當地國籍的母國入;(2)選用具有母國國籍的外國入;(3)選用到母國留學、工作的當地外國入;(4)選用到當地留學、工作的母國入等。
2、文化相容策略。根據不同文化相容的程度又可以細分為以下兩個不同層次:(1)文化的平行相容策略。這是文化相容的最高形式,習慣上稱之為“文化互補”。就是在跨國公司的子公司中并不以母國的文化或是開發國的文化作為子公司的主體文化。母國文化和東道國文化之間雖然存在著巨大的文化差異,但卻并不互相排斥,反而互為補充,同時運行于公司的操作中,充分發揮跨文化的優勢。一種文化的存在可以充分地彌補另外一種文化的許多不足及其比較單調的單一性。美國肯德基公司在中國經營的巨大成功可謂是運用跨文化優勢,實現跨文化管理成功的典范。(2)隱去兩者的主體文化,和平相容策略。就是雖然跨國公司中的母國文化和東道國文化之間存在著巨大的文化差異,而兩者文化的巨大不同也很容易在子公司的日常運作中產生“文化摩擦”,但是管理者在經營活動中卻刻意模糊這種文化差異,隱去兩者文化中最容易導致沖突的主體文化,保存兩者文化中比較平淡和微不足道的部分。由于失去了主體文化那種對不同國籍的人所具有的強烈影響力,使得不問文化背景的人可以在同一公司中和睦共處,即使發生意見分歧,也很容易通過雙方的努力得到妥協和協調。
3、文化創新策略。文化創新策略即母公司的企業文化與國外分公司當地的文化進行有效的整合,通過各種渠道促進不同的文化相互了解、適應、融合,從而在母公司和當地文化基礎之上構建一種新型的國外分公司企業文化,以這種新型文化作為國外分公司的管理基礎。這種新型文化既保留著強烈的母公司企業文化特點,又與當地的文化環境相適應,既不同于母公司企業文化,又不同于當地企業文化,是兩種文化的有機整合。因為要從全世界角度來衡量一國或一地區文化的優劣是根本不可能的,這中間存在一個價值標準的問題,只有將兩種文化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才能既含有母公司的企業文化內涵,又能適應國外文化環境,從而體現跨國企業競爭優勢。
4、文化規避策略。這是當母國的文化與東道國的文化之間存在著巨大的不同,母國的文化雖然在整個于公司的運作中占了主體,可又無法忽視或冷落東道國文化存在的時候,由母公司派到子公司的管理人員,就必須特別注意在雙方文化的重大不同之處進行規避,不要在這些“敏感地帶”造成彼此文化的沖突。特別在宗教勢力強大的國家更要特別注意尊重當地的信仰。
5、文化滲透策略。文化滲透是個需要長時間觀察和培育的過程。跨國公司派往東道國工作的管理人員,基于其母國文化和東道國文化的巨大不同,井不試圖在短時間內迫使當地員工服從母國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而是憑借母國強大的經濟實力所形成的文化優勢,對于公司的當地員工進行逐步的文化滲透,使母國文化在不知不覺中深入人心,東道國員工逐漸適應了這種母國文化并慢慢地成為該文化的執行者和維護者。
6、借助第三方文化策略。跨國公司在其他的國家和地區進行全球營銷時,由于母國文化和東道國文化之間存在著巨大的不同,而跨國公司又無法在短時間內完全適應由這種巨大的“文化差異”而形成的完全不同于母國的東道國的經營環境。這時跨國公司所采用的人事管理策略通常是借助比較中性的,與母國的文化己達成一定程度共識的第三方文化對設在東道國的子公司進行控制管理。用這種策略可以避免母國文化與東道國文化發生直接的沖突。如歐洲的跨國公司想要在加拿大等美洲地區設立子公司,就可以先把子公司的海外總部設在思想和管理比較國際化的美國,然后通過在美國的總部對在美洲的所有子公司實行統一的管理。而美國的跨國公司想在南美洲設立子公司,就可以先把子公司的海外總部設在與國際思想和經濟模式較為接近的巴西,然后通過巴西的子公司總部對南美洲其他的子公司實行統一的管理。這種借助第三國文化對母國管理人員所不了解的東道國子公司進行管理可以避免資金和時間的無謂浪費,使子公司在東道國的經營活動可以迅速有效地取得成果。
7、占領式策略。占領式策略是一種比較偏激的跨文化管理策略,是全球營銷企業在進行國外直接投資時,直接將母公司的企業文化強行注入國外的分公司,對國外分公司的當地文化進行消滅,國外分公司只保留母公司的企業文化。這種方式一般適用于強弱文化對比懸殊,并且當地消費者能對母公司的文化完全接受的情況下采用,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這種模式采用得非常少。
總之,全球營銷企業在進行跨文化管理時,應在充分了解本企業文化和國外文化的基礎上,選擇自己的跨文化管理模式,從而使不同的文化達到最佳的結合,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五、跨文化培訓,一個有效的途徑
二、統一性與多樣性并存
商業文化與企業文化不同,它的生存土壤是整個社會,統一性是它的一個重要特性,意味著我們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所要培育和建設的商業文化,是全社會、全民族共有的。盡管市場經濟千姿百態,錯綜復雜,但商業文化所包涵的文化發展方向,基本內涵,核心價值,以及倡導的商業精神,都是統一的,體現的是全社會和全民族共同的利益,共同的意志,共同的愿望,共同的追求。但同時,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商業活動的范圍也越來越大,領域越來越寬,涉及數以百種行業,數以千種產業,數以萬種市場,數以億種商品,猶如一條奔騰的江河,浪淘不盡,生生不息。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商業文化也就呈現出多樣性的態勢。每一種不同的商業活動都反映出特色不同的商業文化,每個商業活動均是這一文化海洋的一滴滴水珠。他們千姿百態,色彩斑斕,反映出多樣性的一面。就拿商業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飲食文化來說,我們是一個飲食大國,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間的飲食文化千差萬別,每一種飲食文化元素都反映著它那個民族與地域所獨有的特點,眾多的飲食文化匯集在一起,就如同春天里漫山遍野盛開的鮮花,充滿著無限的生機與活力。還有近幾年來隨著商會經濟的興起,商會文化也伴隨產生,并且風格各異,特色鮮明,相互輝映,構成了我國現代商業文化一副燦爛的畫卷。雖然商業文化是建立在各種商業活動基礎上的文化,每種商業活動都有自身的特殊性。但是,任何特殊性均反映著普遍性和一般性,商業文化既有多樣性,也有統一性。這種統一性反映著商業文化的共同本質特征和一般規律性。因為各種商業活動必當遵循誠信經營、文明經商的商業文化本質要求,只有這樣才能行走天下。商業文化建設需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好統一性與多樣性的關系,既要以改革的精神提倡多樣性,鼓勵不同商業文化特色與風格的培育發展,更要強調統一性,要在統一性中呈現多樣性,在多樣性基礎上實現更高層面的統一性,在“百花齊放”中繁榮我們的文化,彰顯文化的魅力。
三、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融合步伐加快
當前我們正進入經濟全球化時代,一切經濟活動都面向世界,以整個世界為舞臺。尤其處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所有商業活動已經沒有什么行業界限,也打破了國界的概念。在這個背景下,商業文化正在從封閉走向開放、從獨享走向共享,從分割走向融合,從傳統走向現代。這是歷史發展的趨勢,是誰也改變不了的。在這個趨勢中,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國際經濟貿易合作的提升,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的碰撞現象也變得更加突出。這種碰撞的結果,不像過去形成了對立,而是走向了融合。這種不斷發生的多元文化碰撞與融合的現象,也就推動了現代商業文明社會的不斷向前發展。近代社會以來,大量的外來文化隨著國際交往和國際貿易的發展而涌入,不少先進的外來文化對于本土文化的推動作用十分明顯。例如文藝復興以來,西方先進的工業文明對于農耕文化具有強烈的、正面的積極推動作用,帶來一場深刻的文化革命。這是外來文化的歷史進步意義。當然,外來文化對于本土文化也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主要表現為外來文化中的糟粕成分對于本土文化的精華成分的傷害和破壞。例如,西方文化中對于資本追逐利潤的貪婪性,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有深刻的揭示,當這一外來文化涌入當今的中國市場經濟之時,由于長期我國農耕文明所導致的缺乏抵御這一西方文化糟粕的能力,結果,在盲目照搬照抄,甚至于全盤吸收之下,為了貪婪地追逐利潤,不惜干出傷天害理的事情來。近幾年來社會上假冒偽劣盛行,正是這一現象的表現。從文化高度反思,本質上就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精華被稀釋、被沖淡、被拋棄的結果。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的大碰撞、大融合是一個不可逆轉的潮流。從現實來看,這種碰撞與融合主要表現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正面的碰撞帶來了有效的融合。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之間建立交融的新機制,在文化基因層面由正能量的對接而互補、互生,水融,由此創新和豐富了商業文化的內涵,使之賦予了時代的新特征,推到了一個新高度。第二種情況是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在不斷的碰撞中并沒有形成新的文化元素,只是在表層上部分的結合了,遇到文化內核的排異,出現文化隔閡,甚至于缺乏融合的機制。這主要是由文化價值觀的本質區別所造成的。但不管怎樣,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的融合步伐將會越來越快。我們所要做的是既要以積極的開放姿態參與融合之中,再也不能自我封閉起來,同時又要在融合中堅守自己的文化價值觀。要通過融合洋為中用,而不能喪失自我,當了文化俘虜。
四、商業文化建設重點由傳承轉向創新
我們正在建設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個前無古人的全新的經濟體制,最需要的是創新。近幾年來人們都感受到了創新所帶來的變化,尤其是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商業活動與商業模式不斷出新,商業文化也正在納入互聯網元素,吸收互聯網的文化精髓,使之具有新的內涵與特征。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的商業文化,突出的標志就是融入“互聯網思維方式”,將傳統商業與移動互聯網實現新的全面嫁接。互聯網作為一種先進工具,絕對不可能離開其他產業,過去所講的“顛覆思維”也許并不正確,互聯網并不是一個顛覆工具,而是一個融合工具,將各個產業在互聯網平臺上融合起來,成為新的更加強大的產業。如今,商業文化也融入了“互聯網+”這一新元素,“電商文化”就是商業文化創新的一個標志和主要方向之一。如今不少傳統商業轉型困難,根源之一是在文化上出現了瓶頸,沒有真正理解什么是互聯網文化這一先進的商業文化,結果在驚慌失措中找不到方向了。其實,互聯網文化并不神秘,也不可怕,關鍵是將商業文化提升到互聯網水平上,具備“用戶思維、簡約思維、極致思維、迭代思維、流量思維、社會化思維、大數據思維、平臺思維、跨界思維、連接一切思維”這十個“互聯網文化”的核心元素,我們就可以從容地推進傳統商業的轉型與發展。“互聯網+”成為當今時代的強勁動力,傳統的商業文化隨之進入互聯網商業文化這一嶄新的階段,我們要主動擁抱互聯網,讓商業文化注入互聯網基因,豐富商業文化的時代內涵,提高商業文化的整體水平。
二、我國城市房地產市場投資前景
為全面分析我國各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投資前景,筆者參考克而瑞信息集團的《2013年中國城市房地產市場投資前景研究報告》,分別從市場需求、市場供求、市場容量以及外部因素等4個方面構建指標體系,并對分類指標進行相應完善,然后采用因子分析方法進行比較分析。其中,采用常住戶籍人口比、城市動遷增量需求、人口復合增長速度、居住面積改善性需求、租賃市場住房戶比例等分類指標來衡量城市房地產市場需求情況;采用土地供求情況、房屋供求情況、實際房價增長率等分類指標來衡量市場供求關系;采用人均購房面積、城鎮職工工資、城鎮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房價收入比等分類指標來反映市場容量;采用該城市的城鎮化率、人口密度、城市規模、基礎設施投資累計值等分類指標來反映外部因素。表4顯示,一線城市以及二線城市的市場投資前景相對較高,6個一線和22個二線城市全部進入前50排行,37.5%的三線城市進入前50排行,四線城市除廊坊進入前50排名外其他普遍排名偏后。二線城市中蘇州、青島、寧波等非直轄市城市的市場容量也有較大發展空間,主要是由于外來企業的不斷進入,城區不斷擴展,人口快速導入。此外,隨著整個京津冀一體化和大七環格局的形成,廊坊也進入了城市房地產投資前景的前50名,具備一定的投資潛力。而從各類城市得分來看,一線城市中北京和上海平均得分最高,按城市線別,平均得分及中位數依次遞減。二線城市總體排名較為靠前,常州、東莞等個別二線城市由于市場較為成熟,短期內市場容量空間有限,因此得分較低;三線城市的個別城市得分較高,主要是這類城市市場處于快速發展期,其城市市場投資前景較大;而四線城市由于市場處起步階段,總體得分偏低。
但是,并不是單純的方言就能給人們帶來審美的體驗,方言要上升為方言文化,這樣才能帶給消費者審美的體驗,而且方言文化又要能變成被大眾所消費的商品,這才能帶來市場。要想人家來消費,就要想一下辦法,你把沒加工過的原料拿出去賣,很顯然你賺不了錢。就想泥巴一樣,你把泥巴拉一車去大街上賣,誰買?但是,你把泥巴燒成磚,再用磚蓋成房子,要是你房子蓋得好,又能找個好地段那你就賺大方了。
方言文化要怎樣變成商品呢?當今流行著一個詞,叫“草根”,草根和方言文化的結合造就了“方言商品”。為什么這樣講呢?我們先來了解下草根。
遇到解釋草根這個詞,我很為難。因為我在字典上沒找到這個詞,不知道這個詞的來源和出處。但是我上網一搜,居然百度百科里面赫然的有這個詞的解釋在,所以這里不得不厚著臉皮照搬了下來。
草根:
釋義:
“草根”直譯自英文的grass roots。有人認為它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同政府或決策者相對的勢力,這層含義和意識形態聯系緊密一些。我們平常說到的一些民間組織,非政府組織等等一般都可以看作是“草根階層”。有學者就把非政府組織(也稱為非官方組織,即NGO)稱作草根性人民組織;另一種含義是指同主流、精英文化或精英階層相對應的弱勢階層。比如一些不太受到重視的民間、小市民的文化、習俗或活動等等。例如在臺灣的行動綱領中,有一條是這樣表述的:“文化鼓勵草根文化,維護文化財產及民間技藝,加強巡回展覽演奏,平衡城鄉文化發展。”
陸谷孫主編的《英漢大辭典》把 grass roots單列為一個詞條,釋義是①群眾的,基層的;②鄉村地區的;③基礎的;根本的。
來源:
“草根”的說法產生于十九世紀美國尋金熱流行期間,盛傳有些山脈土壤表層、草根生長的地方就蘊藏黃金。英文grass roots。單列為一個詞條,釋義是①群眾的,基層的;②鄉村地區的;③基礎的;根本的。
所謂“草根化”也就是平民化,大眾化等等,但從各種文章來看,實際應用中的“草根化”的含義遠比以上的解釋來得豐富。草根和有權無權,地位高下沒有關系。 它具備兩個特點:一,頑強,應該是代表一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生命力;二,廣泛。遍布每一個角落。照此推理,我們每一個在自己鍵盤上堅持更新的Blogger應該都是草根。網絡業應該是一種草根文化。
草根和方言都是很大眾化的東西,大眾和大眾結合,那還得了這等于強強聯手,大眾就是多的意思,多+多那就是更多。當今是不能忽視這種“簡單”的結合的,比如網頁和商店的結合就是淘寶,手機和電腦的結合就是3G手機,前者身價上億,后者馬上就要來改變你的生活。你能視而不見?
草根和方言都是平民化的東西,很貼近生活,或者說草根們就是使用方言的大眾人,草根需要用方言來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思想,來傳達感情。在這里方言成了草根的一個標志,草根也成了方言向著市場化轉型的一個催化劑,兩者相互影響,共同作用。這里又需要解釋下,草根可以是指大眾化,當然也可以指我們這種大眾化的人。
市場經濟當中,是需求帶來了市場,市場又帶來了產品。既然把方言文化作為一種文化產品推向大眾,那么他一定存在著一定的市場份額。那么這種市場又是什么樣的需求導致的呢?
首先,方言作為一門語言藝術或者說是多種語言藝術,本來就存在著一定的市場份額,如:京劇、昆曲、黃梅戲,都有人愿意為它們埋單。還有,前面我說道某方言對使用這種方言的人有一種感情的親近性,這種親近性也是一種市場份額的體現。
其次,08年由美國的次貸危機發端的經濟危機席卷了全球,全球經濟限于低谷。雖然我國經濟在政府的正確引導下并沒有給國內帶來過多的金融恐慌,但畢竟還是有一定影響。就業崗位減少,失業率增加,必定導致人們心中的郁悶,而方言文化、草根文化能給人們在精神上的愉悅,山寨的惡搞更是能發泄人們心中的那股郁悶。
我國證券市場最為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上市公司的股份按照投資主體的不同被劃分為國家股、法人股、公眾股以及外資股。其中國家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能上市交易的僅僅是向社會公眾募集的那部分股票。多年的實踐充分證明,這種股權分置及其流通性的不同規定(以下簡稱股權分置),對證券市場造成了很多負面影響,如阻礙資源流動、導致上市公司圈錢盛行、使公司治理結構難以建立和完善等,嚴重阻礙了證券市場的發展。因此,妥善解決股權分置問題就成為當前證券市場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本文試圖提出一種基于流通權商品定價理論的市場化解決方案。
1流通權商品及其價格決定
物品是一組權利的集合,這種權利通常是由法律、法規和風俗習慣等賦予的,它們指明與該物品相關的個人可以在何種情況下使用什么方式與該物品發生關系。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就是兩種不同的權利束。無論是投票權還是收益權,二者都是一樣的,唯一的不同僅僅是后者不能上市流通。
一家公司的價值是由這家公司未來所能創造的現金流量的貼現和,該公司一股股票的價值等于公司總價值除以股份數。對于一家既有流通股又有非流通股的公司來說,雖然一股流通股和一股非流通股的未來現金流相等(下面提到的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如不作另外說明,在數量上都只有一股),但對于一個具有流動性偏好的個人來講,二者的價值是不一樣的,他將賦予非流通股一個較高的折現因子,從而使得后者的價值較低。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價值差額,就是流通股相對非流通股而言的流通溢價。因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區別僅僅是后者缺乏在證券交易所上市流通的權利,所以這種流通溢價可以看作是流通權利的價格。從交易費用的角度來看,非流通股的交易費用要高于流通股,二者之間的差額等于流通溢價。
流通權利可以看作是一種商品,其價格一方面受制度和市場投機氛圍等系統性因素的影響:任何降低信息費用和提高轉讓便利性的制度安排都會導致其價格下跌,這樣的制度安排有STAQ和NET法人股轉讓系統、《上市公司非流通股份轉讓業務辦理實施細則》,等等;同時,市場的投機氛圍越濃,投(資)機者對股票的流通性要求越高,其價格也就會越高。另一方面,流通權價格還會因為各公司不同的質地、各公司投資者的不同構成等因素的影響而各不相同。
2股權分置問題爭論的實質及對“補償論”的批評
2.1股權分置問題爭論的實質
在股市成立之初,由于擔心上市公司的國有資產流失,除了內部職工股被允許分批上市流通外,國家股和法人股都被監管當局和證交所通知為“暫不安排上市流通”,并要求在上市公告書中進行披露。為了體現“公平”,那些純粹非國有性質的上市公司,其公開發行前股東所擁有的股份也被“暫不安排上市流通”。
由此可見,非流通股股東從未放棄其股份上市流通的權利,其所擁有的股份僅僅是“暫時”不流通而已。同時,“暫不上市流通”也是非流通股股東向社會公眾股東作出的承諾,是其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的前提之一,已經成為具有法律效力的商業和約條款。
非流通股“何時”流通?這才是流通股股東、非流通股股東和監管當局各方爭論的焦點,這才是股權分置問題爭論的實質。合約條款的不清晰導致合約各方的爭執。在這場爭執中,各方都有各自的利益訴求:流通股股東傾向于讓流通問題無限制的拖下去,因為非流通股一旦上市,至少在短期內會對股價造成相當的負面影響;非流通股股東傾向于能夠盡快取得上市流通資格,因為上市能使其獲得流通溢價,進行資源轉移;監管當局也希望非流通股流通問題盡快得到解決,因為一方面這是諸如社會保障體制改革等一系列改革的需要,另一方面,隨著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日益加深,建立完善的證券市場變得異常緊迫,而要建立完善的證券市場,股權分置問題非解決不可。
2.2對“補償論”的批評
有一種觀點認為,非流通股轉為流通股時,非流通股股東應對流通股股東進行補償。理由是,發起人股東以每股一元多的帳面資產,溢價募集了社會公眾股東好幾元的資金,這不合理,社會公眾股東因此應得到相應補償。由于下面的原因,“補償論”在理論上是站不住腳的:
第一,許多公司的部分或全部非流通股已經過一次以上的轉讓,每股轉讓價格一般是參照其凈資產來定的。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要進行補償,如由現有的非流通股持有者來支付補償價格,本身就不合理;如果對原發起人進行追溯補償要求,根本就沒有現實可行性。
第二,現在的流通股股東很多與以前的流通股股東并不相同,即使要補償也是補償以前的流通股股東,而不是現在的。而要進行這種補償,交易費用將高得驚人,根本就不可行。
第三,溢價發行很正常,只要購買者認為值得。評判每股價值的是與該單位股份相對應的未來現金流和相應的折現率,而不是所謂的凈資產。
第四,買股票是買未來,每一個購買流通股的投資者都是在考慮了各種約束條件———非流通股在未來可能流通就包含于其中,根據其邊際支付意愿來支付價格的,這是一個自愿的交換,不存在所謂的補償問題。
3基于流通權定價理論的股權分置解決方案
3.1把流通權商品明確賦予流通股股東,是一種帕累托改進
股權分置問題的久拖不決,對和約的任何一方都沒有好處。尋找能被各方所接受的解決方案成為一種迫切需要。
(1)和約性質方案。把流通權商品(其實是一種權利憑證,以下簡稱流通權證)賦予流通股股東,就是一種反映和約性質的方案:一是由監管當局確定一個具體日期,截止到該日期登記在冊的每一位流通股股東,將獲得由所持股份的公司所發行的流通權證。該日期后的第一個交易日類似現在分紅派息后的除權日,在這之前的流通股含權。從除權日起,流通股就不再含權。二是每家公司按照流通股與非流通股的比例確定流通股股東所應擁有的流通權證。具體辦法如下:假設一家公司總股份中已流通股為x股,非流通股為y股,則每一股流通股就擁有y/x份非流通股轉換為流通股的流通權證。三是從除權日起,每家公司的流通權證與流通股相分離,構成有別于該公司股票市場的流通權證市場,其價格完全由市場來確定。四是非流通股如要流通,必須向流通權證擁有者按照1︰1的比例購買相應數量的流通權證,并向證券交易所申請注銷流通權證,同時將非流通股轉換為同等數量的流通股。轉換成功后,即可上市流通。五是自除權日起,所有的新股發行都采取全流通的方式。六是嚴格禁止非流通股采取其他方式進行轉讓或變相流通的行為。七是除非流通股股東外,任何個人和機構不得擁有一家公司流通權證數量的一定比例(比如5%),以杜絕操縱。
(2)流通權證方案。是一種能反映合約性質的、市場化的帕累托改進方案:一是把流通權賦予流通股股東的制度設計是一種帕累托改進。流通股股東通過持有流通權證而使其股份價值得到提升,非流通股股東因為其擁有的股份可以上市流通而節省交易費用,監管當局也會股權分置問題的解決而使其效率得到提高,同時有利于其他相關改革的順利進行。二是這種制度設計是一種市場化的方案,因而滿足各方參與談判、反映其意愿的要求。一方面,每一位流通股股東根據所持流通股份數額獲得相應數量的流通權證,并根據市場情況交易其所擁有的流通權證;另一方面,非流通股股東根據其邊際支付意愿購買所需數量的流通權證,將非流通股轉換為流通股。流通權證的價格由買賣雙方來確定,完全滿足雙方所簽和約的性質。
3.2流通權證方案不會導致股市下跌
股票市場的價格變化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決定性因素是股票所代表的公司價值本身,無論價格如何漲跌,最終都會向其價值進行回歸。
根據流通權證方案,除權前的流通股都是含權的,因此其價值只會得到提升。但仍存在兩種可能使得股價下跌。第一種可能原因是目前股市存在泡沫,股市自身的價值回歸導致股市下跌。另一種可能導致股市下跌的原因是,由于非流通股規模非常龐大,一旦允許非流通股上市流通,短期內證券市場的供求可能會失衡。
然而,只要監管當局采取正確的應對措施,同時由于流通權證方案本身的優勢,短期內供求失衡就不會發生:一是流通權證方案會提升含權流通股的價值,增加其需求。二是建立具有相當規模的政府平準基金。該基金在股市出現急劇下跌時應大量吸納大盤股和藍籌股,以穩定指數。三是增加QFII額度,大力培育機構投資者。這有兩方面好處,一是增加資金和對流通股的需求,二是引進先進的投資理念,倡導價值投資。四是取消紅利征稅,實行內外資企業同等稅率,增加上市公司內在價值。五是分期分批上市非流通股,減少流通股的短期供給。全部解決非流通股的時間不能太長,也不能太短,太長不利于證券市場的長期發展,太短則會對資本市場造成大的沖擊,增加政府救市和調控難度。
3.3一個實例
下面以貴州茅臺(600519)為例來說明在流通權證方案中,含權流通股價值提升的過程。
該公司截止到2004年6月30日,實現每股收益0.89元,凈資產收益率9.21%,每股凈資產9.63元。公司股份總數393250000股,其中已流通股份112469500股,非流通股份280780500股。根據方案中的計算辦法,總的流通權證數量為280780500份,一股流通股所擁有的流通權證數量為2.4965份。一股非流通股要轉換為流通股,其擁有者必須購買一份流通權證與之相配套。假設公司的內在價值為每股40元(2004年12月31日的收盤價為36.64元),非流通股股東為一股流通權證的邊際支付意愿為5元,那么一股流通股所對應的流通權證價值為5×2.4965=12.48元,于是一股含權流通股的內在價值提升至每股52.48元,而一股非流通股的內在價值則為每股35元。
1利率對匯率影響的總體論評
從本質上說,利率是本幣資金的價格,匯率是以本幣表示的外幣價格,本幣幣值是二者變化的共同基礎,這就決定了匯率與利率之間的高度關聯性。
利率平價模型
S=r-r*(1)
靈活價格貨幣模型
S'=(m-m*)-a(y-y*)+b(r-r*)(2)
粘性價格貨幣模型
S=(m-m*)-a(y-y*)-λ(r-r*)+(λ+b)π*(3)
此三方程是西方匯率理論中有關匯率與利率相關關系的重要結論。方程(1)表明了遠期匯率變動率決定于兩地利差,方程(2)表明了均衡匯率分別取決于本國和外國的均衡貨幣存量、實際國民收入和利率水平三組變量,與兩地利差成正相關,方程(3)表明了即期匯率與兩地利差成負相關。
2利率——匯率傳導機制基本理論
2.1利率變動對匯率影響的兩個模型
在金融開放條件下,人們關注到匯率對利率的變動越來越敏感,但往往忽略了導致利率變動的經濟原因。而這些原因的不同將會導致利率對匯率作用方面產生不同的結果。
2.1.1Dornbusch模型
假設前提:購買力平價在長期內成立。
理論模型:關于匯率、利率和物價的長期均衡方程為:Eo=Po+ζ1·rd+ζ2·y-u
式中,Eo表示可持續國際收支下的長期均衡匯率的自然對數,Po為通貨膨脹率,rd代表內利水平,y是實際國民收入的自然對數,ζ1、ζ2為常數,u為偏離系數。
該模型表明,如果一國經濟結構沒有實質性變化,當本幣名義利率上升,意味著中央銀行正在采用調節利率的手段來克服通貨膨脹差異,這時的利率上升將與更高的通貨膨脹預期相聯系,會使國內對貨幣需求降低。人們在增加支出的情況下減少貨幣余額,于是價格隨之上升,由于購買力平價成立,因此本幣貶值,即本國利率和本幣匯率呈逆向運動。
2.1.2利率平價理論模型
如果投資者是風險中性的,國際資本流動將使本、外幣資產的收益率在一價定律的作用下趨于一致,故國內外利差應該等于本幣匯率的預期變動率,據此可得無抵補的利率平價理論公式:
I=I*+Eρ
其中,I和I*分別表示國內外利率水平,Eρ表示預期的匯率遠期變動率。當外國利率和預期匯率沒有變動時,本國利率和本幣即期匯率同向變化,即本國利率提高,本幣升值。但當本幣升值到一定幅度,預期匯率改變,貶值預期產生,人們開始出售遠期本幣,當遠期本幣供過于求時,本幣遠期貼水。
這兩個模型為我們揭示了利率變動所引起的匯率變動的不同結果,即當利率的變動是由通貨膨脹引起時,本國利率提高會導致本幣匯率的下跌;而當人們沒有通貨膨脹預期的情況下本國利率提高時,本幣匯率立即上升。
2.2利率——匯率傳導機制的構成
利率對匯率的傳導機制是指利率政策對匯率的作用過程。它的構成要素包括兩個領域,即金融領域和實物領域;兩個市場,即國內和國外金融市場,包括資本市場、貨幣市場和外匯市場等;多個變量,即利率對匯率產生影響的過程處于多個宏觀變量之下,如通貨膨脹率、貨幣供給增長率、投資和消費增長率等;多位主體,即指利率對匯率的影響要牽涉到一國中央銀行、國內和國外的投資主體、消費主體和投機主體等;多種渠道,即利率對匯率發生作用的渠道不是單一的,是通過各種宏觀經濟變量的多重傳導完成的。
2.3利率——匯率傳導機制的基礎
利率——匯率傳導機制發生有效作用需要宏觀和微觀經濟基礎。宏觀經濟基礎主要包括:利率的調整充分市場化,利率變化能夠通過、影響貨幣供求引起經濟總量的變化,投資和消費等經濟變量對利率變化反映靈敏;存在發達的外匯市場,匯率水平主要由外匯供求狀況決定;國際資本可以自由流動。微觀經濟基礎包括微觀經濟主體必須對利率、匯率和通貨膨脹率等信號反應靈敏,可以根據市場信號迅速調整自己的經濟行為。根據這些條件滿足程度的不同,在不同的市場化程度、開放度和匯率制度下,利率——匯率的傳導機制會有所不同。因此,利率變動對匯率的影響,要受到一國具體市場化程度、開放度和所選擇的匯率等條件的影響,在不同的條件和時期下具有不同的表現。
2.4利率——匯率傳導機制的途徑
利率變動對匯率的影響有直接和間接兩個渠道。利率變動對匯率傳導的直接渠道表現為國際套利資本的流動導致匯率下降或上升。在其他條件不變時,當本國利率水平相對高于外國利率水平時,為獲得更高的收益,短期資本將流入本國,市場對高利率國家的貨幣產生較大的需求,導致本國外匯市場上本幣供不應求,本幣即期匯率上升,外匯匯率下降;反之,本國利率水平較低,則資本流出,本幣匯率呈反方向變化。
利率變動對匯率傳導的間接渠道表現為利率通過改變國內總供給與總需求影響匯率水平。以一國利率較高為例,在投資收益不變的條件下,政府采用高利率的政策,增加了投資成本,使投資需求下降,導致本國貨幣供應量減少,通貨膨脹率下降,增強了出口商品價格競爭力,有利于出口;同時投資需求下降,總需求也相應減少,使經常項目外匯支出減少。在外匯供給的不變情況下,外匯供大于求,外匯匯率下降,本幣匯率上升。
在利率對匯率傳導中,無論是直接或間接渠道預期因素都是不容忽視的。一國利率的調整,會帶來居民對本國貨幣預期的變化,從而對匯率發生影響。預期因素通常與其他因素共同發生作用,有時可以產生數倍放大的效應。
總之,一國貨幣利率上升,通過短期套利資本的流動,將引起即期匯率升值,遠期匯率貶值。反之亦然。
3我國目前的匯率與利率政策
改革開放以前,我國沒有貨幣市場和外匯市場,利率和匯率均由國家統一制定集中管理,分割而治,相關度較低。在1994年外匯體制改革以后,人民幣匯率“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它與利率和國際資本流動之間的相關性逐漸顯現。在2005年7月21日之前,我國匯率形成機制還沒有完全市場化,人民幣匯率主要在銀行間外匯市場形成,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是決定人民幣匯率的基礎,但還有一部分外匯供求關系無法在外匯市場上實現。可以說那時的人民幣匯率最主要的變化,還停留在商品市場層次上,利率變化對匯率的影響是通過商品市場實現的,利率平價在中國無法起作用,利率政策對匯率的影響十分有限。一個有力的例子便是,1994~1997年間,人民幣利率遠遠高于國際市場上的美元利率,根據利率平價理論,在此期間人民幣應貶值,但與之相反,4年間人民幣名義匯率微升了1.8%。
從2004年12月29日的利率上調達到的效果來看,利率變化對匯率的作用更多的是通過對宏觀經濟的調控作用及對投資者心理預期的影響來間接實現的。由于資本項目外匯管理和金融市場欠發達,人民幣的利率與匯率無法通過市場機制建立直接的必然聯系,雖然利率的變動可以通過貿易和境內外資金流動影響外匯匯率,進而影響到國際收支,再進而影響國內貨幣供給和國內宏觀經濟形勢。但是目前,我國資本項目收支仍受到嚴格管制,外匯市場又是一個封閉型外匯頭寸市場,僅限于銀行間外匯交易,而且國內貨幣市場不發達、它與外匯市場的直接聯系也尚未建立。還有制度性因素的限制,以及微觀經濟主體對利率政策變化的反應滯后,使得利率對匯率的傳導機制的作用采取其他方式表現出來,或者其作用的過程出現一定時間的時滯。因此,利率只能通過影響國內經濟的迂回方式來影響匯率。
利率的變動和匯率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的自由浮動之間在一定程度上互起作用,隨著市場開放力度的加大,這種作用越來越高。中國加入WTO以后,國內經濟對外貿依存度極大提高,人民幣向自由兌換和資本向自由流動方向不斷邁進。此次匯率制度改革更是將匯率的政府管制進一步降到最低限度,更多的交給國際資本市場的流動和供求關系來決定。利率的變動會影響國內資本的流動,在開放經濟下,各國間貨幣流動程度將越來越高,本幣在外匯市場的供求也受到國內市場對其供求的影響,那么利率這種貨幣政策工具對匯率變動的影響便越來越大,而不論是通過直接的套匯渠道,還是間接的通過影響國內供求渠道,利率——匯率傳導機制肯定會更加有效的對我國宏觀經濟運行產生作用,由于利率和匯率的相關性進一步加強,利率政策的制定會越來越多地考慮到市場因素以及和各種貨幣政策工具的配合協調。
1.1缺乏較高的施工技術管理
從工程施工的角度來講,其涉及的項目較多、技術復雜,整體呈現綜合性較強的特點,尤其是不同的施工項目需要多種施工專業相互配合,這也難免會產生較多的交叉工程。因此,在實際的施工現場管理中,會出現很多施工技術共同作用,多個施工團隊交叉作業的情況,這也給施工現場管理帶來了挑戰。很多施工單位不能很好地處理這種協調配合,使得施工現場的局面更加混亂,嚴重影響著施工技術的實施。再加上工程中各個項目實行的是分包政策,施工人員整體的基本素質較低,更是給現場技術管理工作增添了難度。
1.2缺乏嚴格的員工管理
對于施工單位來講,員工不僅是實施施工活動的主要動力,更是保障施工質量和進度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施工現場管理中,嚴格的員工管理不僅能調動生產積極性,更是保障施工質量的前提條件,加快施工進度的主要措施。而目前來講,因實際施工過程中,因工程施工危險性較大,且施工人員接觸的施工材料等可能具有會影響身體健康的病變物質。如果施工單位沒有按照相關規范實施安全保護措施,很可能影響職工的生命安全,從而影響到施工的效率,因此,制定完善可靠的施工現場員工管理制度非常重要。
1.3施工工序檢查存在問題
在實際的建筑施工時期,建筑施工工序檢查是非常有必要的,工程施工本身涉及的項目較多,所以每一個環節的施工都與整個工程的最終質量有著密切的關系。但就當前我國的情況來看,目前很多施工單位都不能按照施工圖紙的要求來進行,甚至存在隨意更改圖紙的情況,最終導致工程施工不達標。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有的施工單位處于利益的趨勢,在施工現場管理中還存在偷工減料、隨意使用劣質施工材料的情況,這不僅嚴重損害了工程的質量,更可能產生安全隱患,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2優化施工現場管理遵循的原則
2.1經濟效益原則
施工單位實施工程的目的就是獲得經濟效益,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施工企業的經濟效益也成為現代衡量建筑施工活動的綜合指標,反映的是施工單位總產值與生產成本之間的比例關系。所以說,現場施工管理作為施工管理流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要對其進行優化,就必須將經濟效益作為中心,以制定出相關的施工現場管理措施,保障施工現場管理順利進行。
2.2規范化原則
規范化不僅是施工現場管理的重要目標,更是現代化施工過程的基本要求。前面提到,工程施工所涉及到的項目較多,其交叉作業情況也較多,因此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還需要對施工現場的管理進行優化,堅持規范化的原則,必須嚴格按照已有的相關標準進行管理,加強各團隊之間的協調,進一步保證建筑施工質量和安全性。
3優化施工現場管理的具體措施
3.1加強施工現場相關人員的綜合素質
首先,加強并優化工程施工現場管理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核心,以充分調動施工企業的現場管理意識,積極鼓勵全體員工主動參與到施工現場管理中。一方面,挖掘員工的個人潛質,培養并提高其創造性和創新性,通過建立相應的獎懲措施和激勵措施,強化員工的主人翁精神,以提高員工的意識。另一方面,對于施工現場的管理人員來說,應選擇具有良好專業知識、優秀業務能力、愛崗敬業并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優秀人才。要保證施工質量,就應加強對人才的管理,制定并不斷完善責任制度,將施工現場事務落實到人員身上,提高其責任感的同時,能夠有效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因此,加強對施工現場相關人員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是保障整個施工工程質量的重要措施。
3.2優化施工現場管理組織
施工現場管理是一項綜合性較高的項目,涉及到的人、物、技術以及機械等方面的內容較多,包括工程質量、安全生產以及文明施工等管理。因此,完善、有效且嚴密的施工組織體系是保障施工安全、確保施工質量的重要手段。施工單位應建立從企業負責人、項目經理到各施工班組上的施工現場管理網絡體系,保障健全的機構和人員到位,明確好人員的分工和責任,保證整個施工過程現場的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管理。另外,還應掌握各個施工單位的協調工作,保證每一個施工環節的有序到位,通過嚴格的責任制度,認真審查每一個環節的施工內容,一旦發現問題必須及時進行處理,以保障施工的順利進行。
3.3加強和施工人員之間的交流溝通
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項目管理組織應充分認識到與施工人員溝通的重要性。因施工過程中涉及到的團隊較多,在進行技術交底工作時,一旦缺少溝通,很可能使得工程項目處于風險中。因此,溝通成為了保障施工質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徑,只有有效的溝通交流,才能確保技術交底詳細,按照一定的規則和規范進行。除此之外,施工技術管理還必須貫徹國家相關的政策,從工程的現實情況出發,發展科學技術,從而提高生產力。以科學技術為突破口,帶動施工現場管理可持續發展,依靠科技的力量,采用現代化的施工現場管理辦法,有效提高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