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49:4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初中教師職稱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學生的問題行為是教學過程中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它的形成,有其主觀和客觀諸多因素,如不良的社會文化效應,較低的家庭社會經濟狀況,家庭教育環境的不和諧及方法的不當,學校教育的失誤,某種生理或性格特點等的影響。學生的問題行為一般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品行方面的問題行為,是指那些直接影響環境和他人的不良行為,如攻擊、破壞、不服從行為等。另一類是人格方面的問題行為。本文所闡述的主要是品行方面的問題行為。
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行為不僅會直接影響自己的學習活動,而且會干擾教師的正常教學活動和其他同學的學習活動,從而使自身的學習和師生關系、學生之間的交往受到很大的影響。所以,為了使教學過程能順利發展并取得預期成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問題行為的控制和處理就顯得非常重要。而學生是個性特點鮮明的人,每位學生都是一個完整的生命個體,他們都需要他人關心,需要他人尊重。尤其是存在問題行為的學生,他們在態度、價值觀、信念等方面可能更加特殊和復雜。因此,運用教育機智,有效地控制問題行為,凈化教學環境,從而使學生的人格得到健康的發展,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機智是瞬間知道該怎么做,是一種與他人相處的臨場智慧和才藝。教育機智是一種對突發性教育情境作出迅速、恰當處理的隨機應變的能力。即良好的心理素質、敏銳的觀察力、靈活敏捷的思維能力及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應變能力。它是每一位教育者在具體的教育實踐場景中體現出來的敏感、睿智、富有同情心、責任心和發自內心的深沉而慈愛的感情。教師的教育機智并非是天生的,而是教師在學習教育理論,總結教育經驗,努力參加教育實踐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一個優秀合格的教師應當具有教育機智,能在錯綜復雜的教育情境下迅速做出反應、妥善處理好學生的問題行為,把它們引入對學習活動或對教育教學工作有益的軌道上來。針對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運用教育機智,優化教學效果這一問題,本文試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討。
一、靈活多變,對癥下藥
教育機智并不是隨心所欲“靈機一動”,對學生的深刻了解是形成教育機智的前提。教育對象是千差萬別的,正如馬卡連柯指出的:“在我這里沒有兩種情況完全相同的。”教師只有對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水平、個性特點和行為表現的每個細節都了如指掌,才有可能充分估計到學生接受教育的可能性。
教師的愛和期待是批評的出發點。學生在品行方面的問題行為較為外顯,一般較容易被教師發現。如果教師不能根據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靈活運用教育機智,而是得意于“人贓俱在”、“當場抓獲”的及時處理,這大都是沒有經驗的表現;或一味地采用懲罰或“一刀切”的處理措施,其效果會適得其反,達不到應有的作用。及時介入并創造性地運用教師的智慧,就顯得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我有次上課時,學生劉某一直在擺弄東西,還不時地和同桌小聲說話。他是一位其他老師都反映“頭疼”的學生,據說是“軟硬不吃”。趁著自由閱讀的時間,我輕輕走到他身邊,替他拉好敞開的衣服拉鏈,有意識地拍了拍他的后背,用信任又略帶威嚴的目光看了他一下。雖沒有語言的交流,但接下來的課他的表現明顯好多了,聽課也認真了。
新課程理念認為,教學過程既是知識、信息傳輸反饋的過程,又是精神、情感交流融會的過程。教師豐富細膩的面部表情,充滿愛心的教學語言,恰當、適度的評價方式,能產生師生心理上的“認同”與“共振”。
二、尊重為先,增其自信
存在問題行為的學生,大都學習成績不太理想。隨著學習難度的逐步增加,有些學科可能對他們就成了“天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即使教師講得再生動有趣,對于這些“問題學生”也仍舊一個難熬的“煉獄”過程。所以,他們不認真聽講,違反課堂紀律也就不足為為奇了。教師如果能從這些存在問題行為的學生的角度出發,把尊重學生的人格放在首位,努力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維護他們在同學們面前的自尊心,讓他們知道“我也行”、“我其實不笨”、“我一定會做得更好”,從而循序漸進地克服不良行為。
我曾接手一個高一班的歷史學科教學,上課沒幾天,就發現有一個姓董的學生幾乎一上課就做好了睡覺的準備,要不就小聲說話,做小動作,等等。其他學生都有點看不起他,無形中也就使他有點自卑,對歷史學科的學習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這對他問題行為的發生有很大的影響。在一次上課前半小時,我偷偷把他叫到辦公室,指出上課時將要默寫的諸子百家代表人物……上課時,當我點名叫他到黑板前默寫的時候,其他同學都笑了,那是一種不信任、更是一種嘲笑。但結果卻令全班同學大跌眼鏡,他得了滿分。當全班同學用熱烈的掌聲歡送他回到座位的時候,我分明看到了他眼睛中亮閃閃的東西。從那以后,他就像換了個人似的,課堂問題行為也逐漸減少,一步步發生著可喜的變化。
新課程理念認為,教師是課程的開發者和建設者。課堂上,教師將隨著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而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相比之下,教師高水平的教學機智比剛性機制極強的書面教案顯得更為重要,更具有實用價值。
三、細致觀察,及時提醒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優秀的擁有教育機智的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應該始終與學生保持視線聯系,并運用姿勢語言表明自己時時在關心和注意著他們的活動。教師在與學生建立視線聯系時,表示出對學生的了解、信任和肯定,會使學生心理上更傾向接受教師的指導,而抑制可能出現的問題行為。
一次課正上得很投入時,我發現后排有兩個學生神色不正常,正在低頭悄悄寫著什么。我沒有作聲,在要求全班學生注意看黑板的時候,嚴肅地看了他倆一下,又輕輕地搖了搖頭。課堂內容仍在繼續,但他們的注意已轉到了教學內容上,可能出現的問題行為立即被扼殺在“搖籃”里。同樣類似的還有“敲山震虎”的辦法,即針對課堂上有點開小差的學生,不提醒他,而是提問他的同桌,同樣可以起到抑制跑神的現象。
新課程教學觀認為,教學不只是課程的執行和傳遞,更是課程的創生與開發;教學不是實施計劃、教案,照本宣科的過程,而是課程內容持續生存和轉化的過程,是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共同發展的過程。可見,教學過程的情感化和非理智化是新課程課堂的基本走向。
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學生是正在發展中的個體,犯錯誤是難免的。同樣發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學生的問題行為也是正常的。教師要能正確分析學生問題行為發生的起因,在教育學生和處理問題時實事求是,把握分寸,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用師愛的寬容來喚起學生的自尊,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而不可“窮追猛打”,“得理不饒人”,把學生當成人看待,用成人的標準來要求他們,不要動輒請家長、罰站、寫檢討等。我認為,對待學生的問題行為,宜“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是說教師不講原則,隨便應付,而是因為學生的心態、思想品德、人生觀等都還不很完善,他們需要教師及社會的正確引導,從而健康發展。教師如果缺乏這種教育機智,就很可能無法勝任教育教學工作。例如在一次主題班會課中,有一個比較胖的女孩正要講述自己的理想時,一個調皮的男生大聲說:“她的理想就是一覺醒來衣服都大了。”一下子其他同學都哄堂大笑,那個女生臉漲得通紅,非常生氣地盯著那個男生。這時,我考慮到男生的性格特點,就半開玩笑地說道:“你說得這么真切,看來你肯定有過一覺起來衣服都大了的經歷,那你來和我們分享一下吧。”簡單幾句話,有效地控制了問題行為,很好地轉移了矛盾,一場即將到來的暴風雨就這樣在熱烈、和諧的讀書中云消霧散了。只有從熱愛學生和尊重學生的角度出發,教師的教育機智才能得到體現,也才能成為優秀的教育實踐者。
總之,教師的智慧不僅體現在大的教學改革、教學事件中,更重要的是體現在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微小的動作,一個眼神、一個表情、甚至是沉默中;體現在能夠分辨出學生身上那些積極的卻最初可能是弱點的東西。教育需要有智慧的教師,課堂過程中的問題行為需要教師運用教育機智來靈活處理。只要教師真正關注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始終對教育工作富有熱情、進取心和責任心,孜孜不倦地以自己的才智和創造力使教育工作充滿生機和情趣,那么教學過程中的問題行為在教師的眼中也就不再是“問題”,唯有如此,教師在體現人生價值的教學工作中才能不斷豐富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
參考文獻:
[1]李泊黍,燕國材主編.教育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陳桂生著.教育原理.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1996年4月30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設置和試辦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的議題, 同時強調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是“具有特定教育職業背景的專業性學位,主要培養面向基礎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層次人才。教育碩士與現行的教育學碩士在學位上處于同一層次,但規格不同,各有側重。該學位獲得者應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既要掌握某門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又要懂得現代教育基本理論和學科教學或教育管理的理論及方法,具有運用所學理論和方法解決學科教學或教育管理實踐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的能力”。[1]采取這一措施的目的是加強基礎教育骨干教師隊伍的建設,培養和造就一批政治、業務水平較高的基礎教育骨干教師。但是,2005年我國普通中小學專任教師數10036萬人,而參加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學習的人數,1997年不足200人,到2001年才突破5000人,達到6262人;再到2004年(2005年入學)方突破萬人大關,達到10422人,2005、2006年穩定在1.1萬余人;截止到2007年3月,累計錄取約6萬人。到2006年,獲得教育碩士學位人數僅約2.5萬人。由此可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在我國的發展規模與我國教師隊伍規模是遠遠不成比例的,即人們對教育碩士在提高教師素質,促進教師專業化的作用方面認識還有待于提高。
196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勞工組織提出《關于教師地位的建議》,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對教師專業化作出了明確說明,提出“應把教育工作視為專門的職業,這種職業要求教師經過嚴格的、持續的學習,獲得并保持專門的知識和特別的技術”。 1994年我國實施的《教師法》規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第一次從法律角度確認了教師的專業地位。教師專業化是指教師職業具有自己的獨特職業要求和職業條件、有專門的培養制度和管理制度。既包括學科專業性,也包括教育專業性:國家有教師教育的專門機構、專門教育內容和措施;國家有對教師資格和教師教育機構的認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在推進教師工作的專業化和發展的專業化方面具有積極作用。
一、教師工作專業化
1、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是體現教師學科專業水平的重要標志
教育碩士作為一種專業學位,它對于促進和提高教師的質量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它的運行和發展合乎教育的規律。教育碩士作為中小學教師高層次在職教育的最佳形式,為教師提高學科專業水平提供了一條重要的途徑。
通過進行教育碩士的學習,獲得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已成為基礎教育教師及管理人員擔任較高職務的資格條件之一,也是教師實現終身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
從報考資格及招生對象上看,教育碩士招生條件規定了報考者要具有學士學位,三年以上第一線教學經歷;若不具有學士學位者,除滿足前者條件外,還需要具有大學本科學歷和中學一級或相當職稱,由此,保證了生源具有較高的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且招生對象僅限于中小學、幼兒園和其他中等學校的文化專業課任課教師或管理人員,以及教育研究部門或政府機關中具有教師職務的教研員或管理人員。這樣,就保證了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的教師專門性。
從考試形式和招生錄取上看,考試科目為政治理論、英語、教育學、心理學、專業課,其中,英語、教育學、心理學全國聯考,統一命題。統一考試;專業課由各招生單位自行命題,考試與全國聯考同時進行。這樣就保證了考試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公正性。錄取時,根據國家統一規定的分數線和招生名額,并結合考生的報考條件、工作業績等全面考察,擇優錄取,特別是根據考生的工作業績,體現了教師的專業水平在錄取時的重要性。
從學習過程和學位論文上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以課程學習為主,教學安排上既有培養規格的統一要求,又針對不同學科人員的特點,根據不同專業及方向,分類指導,在加強理論課和專業知識學習的同時,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育碩士的學位論文選題需聯系實際,結合教師的本職工作,對不同的學科教學或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和提出解決辦法,對論文的評價著重于考察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理論和知識解決相關學科教學或教育管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2、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文化水平教育碩士專業學位主要以課程學習為主,培養目標為具有現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學工作能力,能從事較高水平中學相關學科教學的骨干教師。培養規格為有志于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與研究,文化和專業基礎好,具有較高的教育學和教學論素養,在相關學科教學方面視野開闊、現代意識強,具有較強的學科教學研究能力,且能比較熟練的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因此,在相關專業及方向的課程設置上,均滿足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的要求,這樣的培養要求將會有力的提高教師的文化水平。
3、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育人能力
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要求,在加強理論課和專業知識學習的同時,要切實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即著重考察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理論和知識解決相關學科教學或教育管理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對教師來說,就是提高教學水平和育人的能力。因此,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要求學員必須開展研究性的實踐工作,在實踐結束時,需要提交教案及相關的教學評價。論文的選題也必須以實際教學中重點的實際問題為主,其學位論文的評審必須有一位從事中學教學工作、具有相當職稱的教師參加。通過加強對學員的實踐能力的培養,將會大大提高學員的教學和育人能力。
二、教師發展專業化
l、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是教師學歷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徑
世界各國如今都普遍延長了職前教師教育的時間。小學教師已普遍要求在完成l2年左右的基礎教育后再接受4年職前教育達到大學本科層次,畢業論文中學教師一般還要多讀l一2年,達到研究生學歷。隨著教師要應對的挑戰越來越多,今后延長學制、提高學歷要求的傾向可能更甚。例如在美國,聯邦沒有要求教師必須有碩士學位,但有一些州要求教師在上崗后一段時間內必須獲得碩士學位,大多數是教育碩士而不是所教學科的碩士;日本1949年《教育職員資格法》規定,中小學教師必須取得教師資格證,一級資格證是以大學本科畢業取得學士學位作為基本資格,二級資格證是以短期大學取得準學士學位作為基本資格。幼兒園、小學、初中教師必須有二級以上許可證,高中教師要必須有一級許可證。早在1988年日本文部省對《教育職員資格法》進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增設以“碩士”學位為基本資格的專修資格證,這樣就逐步把教師的學歷水平提高到大學本科以上。據日本文部科學省2004年的統計數據,日本高中教師中取得碩士學位的有l1%。
目前,我國現行小學、初中、高中教師的合格學歷(分別為中師、大專、大學本科)已達到較高水平,根據教育部(2005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截止2005年,我國小學、初中、高中教師的學歷合格水平分別達到98.62%、95.22%、83.46%。其中專科以上小學教師現在達到56.3%,本科以上的初中教師達到35.3%,研究生學歷的高中教師達到1.2%,這種狀況與發達國家的水平差距是顯而易見的,也是遠遠不能滿足我國教育事業發展需要的。為此,
2、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是教師培訓的重要渠道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我國開始有計劃地、大規模地培訓中小學教師,主要方式是通過教師脫產進修、業余函授、合格證達標、自學考試、短期培訓等形式培訓教師,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改革開放初期教師緊缺、素質不高的狀況。但是,培訓的目標主要還是彌補教師學歷不足的問題,使學歷不合格的教師達到合格水平,也就是學歷的補償問題。雖然在一些地區已經開始嘗試以提高教師能力為取向的教師培訓模式,但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如培訓的觀念與方式脫節,忽視教師已有的教育背景等。
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較好的解決了這些問題。它明確了學習的目的是提高教師運用所學知識和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對在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提出解決的辦法。另一方面,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根據中小學課程設置情況及管理工作需要,設置了教育管理、學科教學、現代教育技術、小學教育、科學技術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六個專業,學科教學(語文、數學)等l7個專業方向。作為一種新型的學位教育,教育碩士學位是一種具有教師職業背景的專業性學位,它在學位設置的依據、具體的培養目標、培養模式與規格、培養的途徑和方式方面與教育學碩士學位有明顯的不同。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的設置為基礎教育戰線教育工作者獲取研究生學位開辟了一條有效渠道,正如教育界的專家所指出的,“這在我國教育史上還是第一次”,是“中國教育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三、教師專業化豐富了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的教學內容
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和專業精神共同組成了教師的專業素質的基本內涵。其中,專業知識是教師專業化的基礎;專業能力是教師專業化區別于其他專業的具體表現,是教師專業化的核心;專業精神是教師專業化的動力。這三個方面在教師專業素質結構中是缺一不可的有機統一體。[5 ]
l、專業知識是指教師應具備以學科知識為主的本體性知識。以教育科學與心理科學為主的條件性知識。以及在教育教學活動及過程中生成的實踐性知識。三類知識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共同體現出教師的從教能力。由于長期以來我國在教師教育期間的課程設置一直圍繞核心專業學科開展,因而教師的知識結構比例失調,現實情況不容樂觀。盡管我們不能僅僅憑借知識來評判教師專業的發展程度,但其專業能力必然受制于他們所具有的專業領域的知識技能基礎,并且教師教育的課程開發、培訓方案開發等都與之密切相關。因此,教師知識基礎欠缺是當前教師專業化過程中不容忽視的一個問題。這些現象促使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在課程設置時,特地將《教育學原理》、《教學論》、《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現代教育技術》等課程作為必修的專業課程來開設,同時開設與各自學科緊密結合的專業必修和選修課程,增強教師的專業知識。
2、專業能力是指作為教師必須具備專業特殊能力。
國內外關于教師素質的研究表明,教師專業能力是影響教育教學效果的決定因素,或者說,教師專業能力與其工作效果有較高的正相關。在諸多的教師專業能力中,職稱論文 困擾和制約教師專業化成長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是教師的教育研究能力。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與教師職業的研究性質密切關聯。具有研究的意識與需要、知識與能力是所有專業人員的共同特征。“教師即研究者”幾乎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同義語,已經成為教師專業化發展運動中的一個重要觀念。而是否具有較強的教育研究能力,又成為區分一個教師是專業教師還是非專業教師的根本標志。因此,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明確提出要培養教師具有“較強的學科教學研究的能力”,并通過實踐和學位論文培養教師的意識和能力。
3、專業精神是保證。著名教育家葉瀾教授認為,教師
專業精神是教師做好本質工作的重要保證,它是教師教育人格和倫理的組成。其內涵包括:“認識教師從事的是關系到社會發展和民族國家未來,關系到每個人的生命價值和每個家庭的希望與幸福的重要的事業,形成對事業的責任感、崇高感;具有以敬業和為人類及其文明發展奉獻自己為特征的專業精神。”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其出發點就是培養“具有特定教育職業背景的專業性學位”、“目的是加強基礎教育骨干教師隊伍的建設,培養和造就一批政治、業務水平較高的基礎教育骨干教師”。所有獲得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的人員必須服務于基礎教育戰線。
四、教師專業化有利于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的發展
跨入新世紀,教師專業發展在促使中小學生成長、保障基礎教育進步方面,被看成是比任何時期都關鍵的重要因素。人們對教育專業所期望的,是能使教師工作專業化,使教師超越能干的教書匠而成為專業的教育家。我國2l世紀的教師教育,需要以教師專業化為改革取向,以培養適應2l世紀教育教學需要的專門人才,滿足我國新時期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要求。在社會、政府提高教師專業地位的同時,教師主體本身更應堅定專業信念,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與服務品質,以贏得學生、家長與社會各界人士的信賴與認同。所有這些需求與期望,對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無論是生源條件、政策引導、社會需求等均給教育碩士專業學位以廣闊的發展空問。因此,教師的專業化進程有利于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的發展。
總之,我們可以看出,教師作為一種專門職業,教師的發展是一個專業化的過程,是社會發展、職業分化的自然結果和必然要求。教育碩士專業學位作為一種新生的教師培養方式,為教師的專業化進程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者相輔相成,共同推動我國教師教育的發展,推動我國教育事業前進。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于開展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試點工作的通知》(學位辦[1996125號)[Z].1996—06—10.
[2]全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秘書處[Z].2007—06-08.
[3]曾天山.專家學者:我國教師專業化有了啥?還缺啥?[N].中國教育{艮,2007—04—28(3).
[作者簡介]梁薇(1964- ),女,廣西桂平人,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等職業教育、預測與對策。(廣西 南寧 530023)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3)05-0063-02
目前,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不斷推進,高等職業院校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教育部2010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我國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1112所,高職院校1246所,高職高專學生招生人數占了高校的52.8%。從人數和規模上高職院校絕對是占到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不少高職院校都是從中專升格而來的,雖然也稱為大學,但社會對其升學、就業等方面存在偏見,高等職業教育質量遭到懷疑。高職院校的教師,尤其是基礎課的數學老師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在各種因素下,高職數學老師極易產生職業倦怠。教師職業倦怠后,容易對學生失去愛心和耐心,降低了備課的充分性,降低了對工作的成就感,對身心健康以及工作、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對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和人才的培養不利。高等數學作為高職院校工科的重要基礎和工具課程,是高職教育課程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于數學課程本身的特性,及在我國加大實踐動手能力,相應減少理論學時的高職教學改革的新形勢下,高職教育中數學課的地位呈現出較為尷尬的局面,一些專業隨意刪減數學課,一些專業教師對數學教學的輕視,導致高職院校數學教師與一般的教師相比,職業倦怠在呈上升趨勢,因此,研究高職院校數學教師職業倦怠產生的原因,探討解決的對策,不僅是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現實需要,也對提高數學教師的職業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職院校數學教師職業倦怠產生的原因
1.社會環境的壓力。隨著高職院校的逐年擴招,高職院校已占據了高校的半壁江山,但許多家長和考生并不認可高等職業教育,還根深蒂固地認為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末流教育,不能與普通高校相提并論。另外,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我國高職教育又面臨諸多的發展困難和挑戰,我國高職教育缺乏足夠的政策和資金投入的扶持,許多高職院校辦學條件簡陋,也有些高職院校花巨資異地買地擴張,新建校舍,增添設備,舉債度日,在這種背景下,高職數學教師和其他教師一樣,承擔繁重的教學工作任務,工作時間緊,上班路途時間增加,工作壓力大,在心理上需承受較大的壓力,久而久之,就會身心疲憊,情緒低落,對現狀產生不滿,失去了工作熱情,產生了倦怠。
2.高職院校內部的壓力。(1)來自高職院校內部管理上的壓力。一些高職院校民主意識不強,官本位現象嚴重,管理方法和手段比較簡單,廣大教師缺乏參與學校管理和決策的機會,加上部分學校領導的官僚意識,一些教師在工作上也得不到學校領導的支持、鼓勵和認可,其主人翁的地位和責任意識得不到應有的尊重。(2)來自高職院校有些專業忽視數學教學的壓力。當前,在高職院校的教學改革中,出現了過分強調“技能”而忽視“基礎”的傾向,只滿足讓學生掌握某些操作技能,忽視學生后繼發展能力的培養,殊不知,操作技能會過時,而學生的后繼發展能力會讓學生受益一生。在這種過分強調技能的短視思想指導下,許多專業大刀闊斧地砍掉能培養學生后繼發展能力的高等數學課的課時,甚至一節不留。雖然工科中不少課程的很多內容涉及不少數學知識,但專業課教師在講課中對涉及的數學知識采取繞過去、避而不談的方法,導致一些專業教師認為上數學課是浪費時間,表現出對數學教學的輕視。在這種情形下,數學教師覺得自己在學校中受關注程度較低,可有可無,缺乏自我認同感,缺乏歸宿感、成就感,有在學校里處于低地位、邊緣化的感覺,擔心發展下去會無課可上,下崗是壓在高職數學教師心頭的一塊大石頭,焦慮、煩躁的情緒油然而生。
3.教學工作的壓力。(1)新形勢下高職院校的教學改革是“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素質為基礎,突出能力目標,以學生為主體”,傳統的數學教學已不適應,必須對高等數學課程進行改革,數學教學和專業融合是高職高等數學課程改革的方向,而大多數學教師對各專業知識缺乏,難以順利進行。(2)一些高職院校進行一刀切的“項目化為主題”改造課程,所有課程都必須進行項目化改造課程,發動教師進行具體課程的改革,要求每個教師通過學院組織的“教學設計能力”測評,用項目化改造對以操作為主的專業課比較容易,但對高等數學這門理論課程要用項目化改造課程的難度相當大,對于數學教師來說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3)當今網絡技術的發展和現代教育技術的普及對數學教師的知識儲備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在數學教學中融入數學建模思想,加入數學實驗的內容,是新形勢下數學教學的要求,這些都迫使數學教師必須進行知識更新,不斷學習。因此,種種原因使本來不堪重負的數學教師帶來更多的新的壓力。
4.高職學生數學基礎薄弱的壓力。高職學生招生錄取的成績較低,高職的招生生源質量得不到保障,在入學成績中數學成績低的情況尤其突出,甚至有不少只考二三十分的學生。這些學生連初中、高中的基礎知識都沒掌握,要掌握高等數學就更加困難了,上課時要經常補中學數學的內容,增加了教學的難度,加上高職院校師生比小,大多數高數課都是大班上課,教師工作量成倍增加。在繁重的工作中,數學教師被拖得身心疲憊。工作沒有了激情,工作上便逐漸沒有了追求,產生了倦怠的心態。
5.科研和職稱評定的壓力。數學教師除了要完成教學任務外,還要忙于繼續教育,參加科研項目,職稱評定。職稱評定要求外語、計算機考試都過關,還要寫職稱論文等相關的工作。此外,還有評職的競爭,由于自身客觀條件的限制及主觀因素的不足,往往使一些高職數學教師難以如愿,造成心理嚴重失衡,有些數學教師甚至喪失了晉升職稱的勇氣,產生了消極、郁悶或覺得什么都不如意的失落心態。
6.職業勞動價值與職業勞動報酬背離的壓力。對各種職業來說,它的勞動價值決定其報酬。教育對社會發展的促進價值和進步作用,以及老師的勞動強度、全身心的付出,決定教師職業勞動應當有較高的勞動報酬和經濟待遇。據資料表明,我國教師月工資排列在國民經濟12個行業職工中倒數第三,與世界各國相比,中國教師工資是同檔次發展國家的1/4。面對不合理的現實,教師就會產生不公的心理。加上有的高職院校課酬實行二級管理,雖然在同一院校中上課,但不同的系,課酬也不一樣,作為理論基礎課的數學教師雖然上課勞動強度大,改作業花費時間比其他課多,但課酬是在院校里處于低位。按照勞動分配的原則是按勞付酬,經濟待遇低,就意味著沒本事、無貢獻。數學教師就會因自己的勞動價值與勞動報酬的背離心理矛盾加劇,最終導致職業倦怠。
7.自身方面的壓力。(1)不同的人生價值觀和個人的心理承受力、耐挫力也導致部分高職數學教師職業倦怠的產生。一個教師不能正確對待公與私、名與利、奉獻與索取的考驗、人際關系不融洽,那么,在當前高職教育發展仍處于較為艱難的時期,其要求和欲望往往難以獲得滿足,易產生挫折感,造成心理失衡、情緒失落也在所難免。(2)身體健康方面的壓力。不少數學教師因身心過于勞累,上課板書多,吸入粉塵多,用嗓多,不注意休息,存在不同程度的身體疾患,如咽喉炎、腸胃炎、支氣管炎、肩背疼痛等疾病。由于高職院校大部分專業的全部數學課都開設在第一學期,導致第一學期數學教師任務過重,即使有病也要帶病上課,無法休息,使數學教師不堪重負,產生身體倦怠。
二、避免數學教師職業倦怠的對策
1.從社會層面來說。國家可通過制定有關政策,明確高職的定位,提高高職教師的地位。加大國家對高職教育的投入,增加教師的經濟收入,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通過輿論宣傳等手段,使全社會消除對高職的偏見,了解高職教育,認可高職教育,支持高職教育,尊重高職教師。
2.從高職院校層面來說。(1)學校要為教師創造良好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環境。首先,學校要盡力完善教學和文體生活設施,美化校園,滿足教師教學、科研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其次,管理者要改變觀念,建立以人為本、科學民主的管理制度,給教師較大的學術和專業自,為教師參與學校民主管理和決策提供機會,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增強其歸屬感和責任感。加強學院自身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關注教師職業發展,多組織教師參加教學研討和交流等活動,為教師提高專業技能和進修創造條件,促使其專業的發展。最后,建立有效的教師心理健康評價體系,學校要認真分析和正確對待教師中出現的心理挫折和職業倦怠,一方面,幫助查找原因,消除障礙;另一方面,要盡量創造條件為教師解決一些實際困難,關心和改善教師的生活待遇,設法減輕教師的工作壓力,加強教師與領導之間、教師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緩解人際關系的緊張狀況。(2)高職院校各專業的課程設置要有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在高職院校的專業課強調“技能”是應該的,但不能忽視學生的再學習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的培養,對于某些操作技能,學生可在短時間內獲得,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一些操作技能很容易被淘汰。如今很多學校的專業都不設置數學課,但是,高等數學的學習就是培養學生再學習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的良好途徑,所以作為工科專業基礎和工具的高等數學課,不能夠被武斷地去掉。
3.從高職數學教師自身層面來說。(1)高職數學教師要把自己的前途和命運與高職院校的發展緊密聯系起來,以事業為重,以促進學校發展,培養合格的高職類人才為己任。一是要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主動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現代化教育和信息技術,不斷學習,開拓進取,迎接新的挑戰。只有以這種積極的心態投身于學校的工作中去,教師才能從根源上消除職業倦怠的困擾,做到心態平穩。二是高職教師要掌握一定的緩減壓力、抵抗挫折的方法,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不斷增強自身的耐壓能力,培養樂觀、自信的個性,正確對待遇到的各種壓力和困難,把壓力看作是一種動力和挑戰,在不斷解決困難克服困難的過程中增強自信。三是各位高職數學教師要加強身體鍛煉,特別是中老年教師,只有身體好了,才能以健康的體魄應對繁重工作、迎接新的挑戰。(2)高職數學教師要給自己合理定位。高職數學教師也要認識到數學的局限性,不能一味地埋怨各專業刪減數學課,要找出自身的原因,在高職院校如果數學課脫離了專業課,就很難立足,所以,必須改變高職院校數學的教育方式、方法乃至內容,轉變數學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對高等數學課程進行改革,課程和專業知識聯系起來,講專業所需,讓學生真正地既學到了專業課所需要的數學知識,又培養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張志和.高職院校教師職業倦怠成因及對策[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2005(8).
[2]江秀華.高職院校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與調適[J].甘肅科技縱橫,2006(6).
一、以教學立項促進課程改革, 以教學研究提高教學質量
(一)科研立項進入新世紀, 教研室抓住機遇, 以教學科研究立項為切入點, 積極申報自治區和內蒙古師范大學的教學研究項目, 加大教學研究的力度, 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國家級期刊從2000? 2006年, 我們獲準 高師教學手段改革與探索!、 歷史教育學教學研究!、 歷史教育學課程體系建設與改革研究!、 歷史教育學(蒙文教材) !、 歷史教育學課件研制!、 #歷史教育學?主干課程建設!、 比較歷史教育學研究(教材) !、 歷史新課程課堂教學技能(教材) !、 中學歷史教材分析!、 新世紀高師歷史教育學系列課程建設與實踐研究!等涉及課程體系、教材建設、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的10項教學研究課題立項, 并獲得研究經費數萬元。
(二)教學研究
在課程設置方面, 根據歷史教育學學科特點開設了3個層面的課程: 第一層面為歷史教育教學理論課程(包括學科研究動態、課程標準研究、教材研究、方法手段模式研究等), 第二層面課程為教師職業技能強化訓練的實踐課程( 包括教師職業應具備的各種教學技能、中學教材分析及活動課設計、現
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等), 第三層面課程為深化擴大教育視野的選修課程(歷史比較教育學), 形成了合理的課程結構。
在教學內容方面, 重新修訂了所開設課程的大綱, 更新了教材, 以專題講座的形式授課, 深化了教學內容, 把教師的科研成果滲透到教學內容之中。同時鼓勵有條件的教師編寫教
材, 2005年編寫了蒙古文#歷史教育學?教材, 使蒙語授課生有了蒙文教材劃。#中學歷史教學技能訓練?、#中學歷史教材分析?兩部教材也列入內蒙古師范大學教育二學位教材建
設研究項目, #比較歷史教育學?列入了內蒙古師范大學蒙文教材建設項目。
在教學方法上, 以精講為主, 注重教學過程, 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培養學生思考探究性學習的能力和動口、動手能力及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采取 請進來, 走出去!的方
法, 請中學歷史教師傳經, 組織學生觀摩中學歷史課和教學能手評比活動, 讓學生在比較學習中領悟教與學的道理; 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 給學生上臺講授的機會。在教師指導下、
采用學生自講、自查, 同學間互學的微格教學方式, 在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中, 開闊學生思維, 啟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提高運用所學的教育理論來觀察、分析、研究、評價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能力。在教學手段方面, 教研室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將90%課程制作了課件。隨著蒙古文軟件的開發, 從2002級蒙語授課班學生開始, 學習制作蒙古文歷史課件, 不但提高了學
生制作教學課件的能力, 教學質量也有明顯提高。在制度建設方面, 加強了教育實習的科學管理力度、制定了科學的監管措施, 形成了制度化管理的工作, 尤其是在學生學業考核方面, 比較早地探索過程考核模式。( 1)建立了標準化試卷庫。根據大綱的修訂, 2004年編制了6套試題和標準答案。( 2)根據學科特點, 期末考試實施閉卷、開卷各占50%制度。( 3)從2005? 2006學年的第三學期開始, 將出勤、平時討論、提問、演講、作業等成績列入期末考試, 實習2: 4: 4分數段, 平時成績占20%, 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占40% (閉卷考試),編寫教案、教材分析、板書設計、教學設計、案例分析等能力考核占40% (開卷), 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出勤率和學習的積極性。( 4)對于中學教學技能訓練的考核采取單項訓練成績與綜合訓練成績相結合的考核方式。( 5)對于中學教學技能訓
練嚴格把關。由指導教師和院領導組成5- 7人參加的評價小組, 每個學生的課堂教學都要經過評價小組的集體評價, 不合格的學生不許參加教育實習。( 6)教育實習的總成績由在校技能訓練成績、中學教學實習成績、班主任成績和教育調查成績組成。教學實習成績取決于平時表現、編寫教案、課件制作、聽課、評議、課堂教學效果、批改作業、點評等的綜合考查,使考核更公平, 杜絕了給印象分的片面性。
(三)科研成果
教學科研立項推動了教研室的教學研究。最近5 年, 教研室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 圍繞本科教學, 編寫和修訂了歷史教學論!、 比較歷史教育學!、 中學歷史多媒體課件制
作!、 中學歷史教材分析!等4門課程的教學大綱; 編寫、出版了#歷史教育學?蒙文教材; 根據新課程標準撰寫并出版了全區中小學使用的地方課程教材#內蒙古歷史?; 發表了#課
程認識: 從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改革談起?、#1999年高考試題答卷分高中歷史如何適應了3+ X高考改革的需要?、#高考答題技巧: 從2006年高考文綜38題考生答卷談起?等
文章, 為我區高考文科考生和高中一線歷史教師提供了指導。同時, 還以教育碩士% 歷史專業研究生教育為平臺, 指導中學一線歷史教師撰寫并發表了#問題探究式歷史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與反思?、#初中歷史探究性學習的實踐與反思?、#高中歷史研究性學習的認識與思考?等論文。
二、強化技能訓練力度、積極探索新型的教育實習模式教育實習是高師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必不可少
的教學實踐環節, 也是教師職業教育的特色。面對學生人數大量增加, 學生素質下滑的新形勢, 為了保證培養的質量, 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 以教學論教研室的專業教師為核心, 組建一支穩定的中學教學實習的指導教師隊伍。在學院領導的支持下, 教學論教研室教師的4名教師和10名有指導中學教學經驗的專業課教師, 形成了團結合作、優勢互補的指導技能訓練和實
習的團隊, 每位指導教師指導技能訓練和中學實習的學生人
數在15人左右, 有效地保證了技能訓練和實習工作的質量。
第二, 加強了教育實習的科學管理力度, 形成了制度化、規范化管理的工作流程。每年實習前做好實習前的一切準備
工作, 聯系好實習學校; 指導教師的確定, 學生的分組; 實習計劃的擬定; 經費預算; 實習前的動員大會、進入學校的見面會
等等環節上都作了較詳細的部署。規定指導實習的院方教師最少聽實習生2節課, 中學教師2節課, 由院系教師與中學指
導教師(專業課、班主任教師) 最后商定實習成績。
第三, 以 信譽!建立了長期, 較穩定的實習基地。實習基地的選擇與鞏固, 為教育實習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在實習
基地的選擇上, 我們首先考慮初中歷史教學, 因為初中年級容量大, 實習生上臺講課機會相對多; 其次考慮中學學校領導的重視與中學歷史教師的指導水平和熱情; 再次選擇離學校近、對實習學生安全的學校。因此, 除了附屬中學外, 學院還與呼和浩特三十六中、三十五中、十八中、蒙古族中學和烏審旗蒙中、杭錦旗蒙中先后建立了長期良好的合作關系。2001?2005年, 我們為3所中學培養了4名教育碩士% 歷史專業研究生。我們指導教師的辛勤勞動、責任心, 直接影響著我們一屆又一屆畢業生。所以我們在實習中對實習生的教學工作、班主任工作、為人師表等方面高標準嚴要求, 贏得了實習學校的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