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49:3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討論式教學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可見,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初中歷史教學,不僅是素質教育的呼喚,亦符合歷史學科的內蘊和學科教育的一般規律,故而既必要又可行。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具體起來應該:
一是情操教育培養
情操,內在的哲學涵義是理性的價值選擇,是審美情趣,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情感、志向層面上的綜合反映。人生追求是情操具體而首要的表現。一個人的人生要想有意義、有價值,必須樹立一個適合自身和社會的目標,而實現這樣的人生目標,必須要有積極的自我意識。
首先,利用課堂,進行積極的自我意識教育
自我意識是指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評價和期望,也是心理素質的重要指數。自我意識可以分為兩類:積極的自我意識和消極的自我意識。積極的自我意識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也是個體成才、成功的必備情操。美國成功學的主要創立者拿破侖·希爾有句名言:"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財富,都始于一個意念。這個意念指的就是自我意識。"他在《成功學全書》中開宗明義第一句話就是"人與人之間只有很小的差異,但這種很小的差異卻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異,很小的差異就是所具備的心態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巨大的差異就是成功與失敗。"可見良好的心態對一個人成功的重要性。"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自信心是一種積極的自我意識。自信心的訓練,主要手段是對學生進行成功激勵;成功激勵主要是運用外界令人興奮的刺激誘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把外界刺激內化為自覺行動,形成一個積極的自我觀念,使他們獲得不斷完善自我的持久動力和信心。成功激勵法的實施以轉變教師觀念為前提,教師要確立三個基本觀念。即:相信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學習,相信所有的學生都愿意學習,相信一個成功能產生另一個成功。教師這種積極的心態會影響到教師對學生的態度,最終使他們樹立自信心。在教學中,我經常結合所學內容開展"我喜愛的名言"主題演講括動。久而久之,如陳勝、吳廣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卡耐基的"缺乏自信是人們失敗的內在原因,一個人只要有信心,就可能成為自己愿望的人"等名言便成為很多很多學生的座右銘。
其次,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培養與人合作意識
以自我為中心,不理解、關心他人,不能很好地與人合作,是初中生在人際交往素質方面的嚴重心理缺陷,也是對其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須環節。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應經常采用"合作式"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如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鄭和下西洋"一課,我提出以下思考題:"西洋"指的是哪里?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鄭和下"西洋"的概況與哥倫布、達·伽馬的比較結果怎樣?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是什么?討論題: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條件是什么?哪些事實可以題,然后共同討論,大約20分鐘,要求組內人員也都有明確的分工任務,在規定時作內完成:各組選派一名代表就其討論題在全班匯報,大約15分鐘;同學互評,約5鄉鐘;教師點評,約5分鐘,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開拓思維,理清線索。從學習過程看并不難,但是成員間的合作很重要,也可能會出現摩擦,有的同學態度不積極,影響了組內的進度:有的同學過分顯示自己,影響其他人的積極性。有的在這方面認識快,有的在那方面有悟性,而只有大家都齊心協力才能比較完滿地回答好問題。在上面的"合作式"教學中,遇到困難時,由學生自己合作解決,使學生體會到了與人合作的重要,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與他人和諧相處、通力合作意識,學會在民主的氣氛中擺正自己在集體中的位置,學會如何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聽取別人的意見,也培養了競爭意識。這些好的品質,為日后走上社會,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將會起到很大作用。
再次,運用對比式教學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自從國家產生以來,愛國主義作為一種推動群體生存和發展的高尚情操所產生凝聚力、號召力是其他任何意識和價值觀念無法替代的。那么作為新世紀的中學生,加強對他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使他們正確對待自己的祖國自然十分必要;尤其對作為具有五千年文明史至今仍需發展的中華民族的后代進行這種教育更為必要,對此歷史課責無旁貸。正如希臘伯利克里所說的"每一個人在整個國家順利前進的時候所得到的利益,比個人利益得到滿足而國家走下坡路的時候所得到的利益要多些,一個人在私人生活中,無論怎樣富裕,如果他的國家被破壞了的話,也一定會牽入普遍的毀滅中,但是只要國家本身安全的話,個人有更多的機會從私人的不幸中恢復過來。"因為國家對個體的價值至關重要,故而愛國主義在古今中外都備受推崇,并且如前所述,是一種體現健康心理的高尚情操,應當亦必須納入心理健康教育體系。譬如在講到南宋抗金時,一方面講到岳飛順應人民意愿堅持抗金斗爭,他的"岳家軍"紀律嚴明、英勇善戰,收復建康等地,在郵城一戰大敗金軍,受到人民的愛戴。岳飛被害后,為懷念岳飛,人民在杭州西子湖畔修建岳王墓,世代瞻仰;與此相對,以"莫須有"罪名陷害岳飛的賣國賊秦燴,當地人卻制作一種"油炸燴"的食品表達痛恨之情,還將秦燴鑄成鐵像,跪在岳飛墓前,受到萬人永久地唾棄。
如此鮮明的對比認知,不僅會使學生在心靈深處產生對愛國者的愛和賣國者的恨的情感體驗,而且會使他們學會"以史為鏡"進行思辨,樹立起正確的審美意識,區別真善美與假惡丑,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愛國情懷。
最后,培養學生國際意識
在培養學生愛國情操的同時,面對當今國際化、全球化的世界趨勢,還應培養青少年"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國際意識,這就應該通過對學生進行世界史的教育:使他們也要樹立對其他民族的尊重、理解、認同、寬容的觀念,吸納人類共同創造的文明成果。在中國史的學習中,通過讓學生列舉由于"閉關鎖國",盲目自大,逐漸建向衰落給中國所帶來負面影響的實例,吸取其教訓,列舉改革開放使中國進一步走位繁榮和富強,帶來巨大變化的實例,鼓勵學生好好學習,為將來參與國際競爭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是外激內化,培養頑強的意志力
有了濃厚而健康的興趣、動機和情操,如何去實現呢?只有積極的自我意識是不夠的,還要堅持不懈地管理好自我意識,這里的關鍵是依靠頑強的意志,持之以恒,這在現實中是千真萬確的。心理學上講,"意志既可作為心理過程影響智力活動,又可作為一種性格特征影響智力與能力。"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說,培養意志乃是相當重要的一環。結合歷史教學,在培養意志力方面應采取如下措施:
1、榜樣激勵法
古今中外歷史上凡事業有成的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藝術家無不具有堅強毅力。并且他們在青年時便表現出具有超出一般人的優良素質,對自己要實現的日標具有堅定的信念和一往無前的徹底性,因此,從青少年時期培養頑強意志對其整個人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歷史教學中,我注意用一些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力克服困難的歷史人物和事例來教育學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如漢代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在蒙受冤獄和遭到肉體、精神雙重折磨情況下,憑著堅強的意志力寫18年才完成巨著《史記》。唐代高僧鑒真克服千難萬險,六次東渡,雙目失明,但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貢獻,都是很好的榜樣激勵素材。對那些缺乏人生目標的學生,陳勝少年時立下鴻鵲之志,在中學時憤"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等事實皆可起到鞭策作用。通過諸如此類的史實教學,引導學生以積極的反應方式來對待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與挫折,從困難與挫折中吸取教訓,使意志品質得到升華。
現代學術界把人文精神定義為依靠社會學科的基礎知識,結合生活實際,通過內心反省,感悟而形成的道德、情感、態度、價值觀、自由、批判及超越精神。和對人生的的意義與價值的批判和思考。它是以對人生的價值的終極關懷和現實關切相結合為原則,以實現完整人性為基礎,以全面而自由發展為目的的一種文化精神和生活方式,它對人的生存發展起著定向或定位的作用。作為人文科學的歷史教育,從根本上講是一種人性化的教育,是通過授予受教育者的歷史知識,使其在認識自我世界,認識和適應社會,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能力和人文精神等方面得到發展,通過歷史熏陶的與涵化,提高其自身修養與素質。學會做人。
二、中學歷史教育中的人文精神
歷史乃人文之本,作為人文精神的重要載體,歷史教學不但要傳授知識,更要從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使學生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穩定的心理素質、良好的人文素養以及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1、從人的角度重塑歷史教學,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歷史學是對人類既往生活的記載、認識,歷史學蘊藏著豐富的人文精神。例如從“匈奴未滅,何以為家”的霍去病到“精忠報國”的岳飛,從“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顧炎武等歷史人物所表現的都是一種精神,一種信仰,一種價值觀和人生觀,這正是人文精神的體現。歷史教學中,我們提倡人文精神,學生通過學習這些歷史人物的事跡,在思想上受到教育,明確自己的歷史使命,明確了為祖國勤奮學習的目的。[
2、通過悠久的文化遺產的教育提高人文素養
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遺產豐富的國家。千百年來,這些豐富的遺產激勵著每一位華夏兒女自強不息、奮勇前進,是我們中華民族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如中國古代的瓷器,通過對瓷器的學習,讓學生了解精美的瓷器是我們民族的瑰寶,它能表現出各個歷史時期的進程,反映每一個時期的時代特征。通過啟發、誘導,可以提高學生的探究精神、審美能力,同時也增強了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如:唐代婦女多彩多變的服飾,處處顯示出靚麗、濃艷的色彩,各種造型都很豐滿,雍容之中顯示著富庶,這些,無一不說明這一時期國家經濟的繁榮,人民生活安康。唐代的服飾所呈現出的包容、開放、大氣、進取的文化精神,是我們培養人文素養的寶貴財富。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歷史之美,文化之美,使學生從內心確立其對真、善、美價值的追求,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陶冶學生的人格情操,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素養。
3、通過歷史事件,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一部人類的發展史就是人類不斷創新勇于探索的歷史。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無限創造的民族,在科技、文化等眾多領域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中國歷史上通過改革創新而帶來了社會大治的史實舉不勝舉: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商鞅變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變法、以及各朝各代的統治者為加強自己的統治,恢復和發展經濟所采取的各種政治經濟改革措施等。這些改革無一不表現出改革所具有的銳意創新、不墨守成規的改革精神和政治上的遠見卓識,這些改革為國家政治上的清明、經濟上的繁榮和文化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
結束語:中華民族是一個善于創造和發明的民族,幾千年的文化創新連綿不斷。文學藝術、建筑、醫學、天文歷法、科技創造,尤其是四大發明無一不彰顯著中華民族文化創新的燦爛輝煌。五千年的歷史積淀,培育了中華民族豐厚的人文精神,但由于長期的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這種豐厚的人文精神并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揚。作為史學工作者,我們今后應該更加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升華教材知識,在歷史教學中更加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張鳳飛論歷史教育與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當代教育論壇2006.2.
[2]陳長華歷史教育應弘揚人文精神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4.9.
[3]樓宇烈論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文精神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4]夏毅輝試論孔子的人文關懷與人文精神湘潭師范學院學報,2001.2
[5]袁英慧歷史教學中的人文教育科教文匯2008.7
課堂討論過程中,教師要向學生明確討論內容,把握教學進程,維持好課堂討論秩序,充當好主持人的角色.在討論開始階段,教師要像主持人那樣,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幫助學生了解學習的程序,明確學習要求及目標,使學生心中有數,盡早進入討論的狀態.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要控制發言順序和學習進度,引導和鼓勵學生陳述自己的觀點,使討論總是圍繞一個題目或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形成熱烈而有序的討論氛圍.討論結束后,教師要對討論的全過程進行總結,使案例教學有頭有尾,為課堂教學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要扮演好主持人的角色,需要教師具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發言人的角色
教師在課堂討論中的控制作用是通過發言人的角色體現出來的,在課堂討論中教師要充當好發言人的角色.發言人是一個代表性的人物,教師的發言不能僅代表自己,而是要反映學生的整體意見.發言人發言,不能原樣照搬學生的發言,也不能任意取舍,而是要對學生的發言作簡要的總結和整理,以求更準確地反映學生的觀點和思想.發言人的角色是教師扮演的關鍵性角色之一.要扮演好這個角色,需要教師具有較強的綜合分析能力以及思想整合能力.
(3)導演的角色
案例教學的課堂討論雖然以學生為主,但不等同于放任自流.它實際上一直處于教師的嚴密監控與指導之下,教師要像舞臺上的導演一樣,發揮潛在的影響力.教師通過導演的角色使學生知道什么時候陳述個人的見解,什么時候評論他人的觀點;通過導演的角色規定哪些學生發言,哪些學生不發言,哪些學生多說,哪些學生少說.導演角色的靈活度很大,難度也很大,扮演好這個角色,需要教師具有較強的群體互動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
2循循善誘,啟發引入開局
引入開局是案例教學課堂討論的引入環節.案例教學引入是學生討論興趣與熱情啟動的基點,直接影響著案例教學能否順利進行.好的開局有利于調動和吸引學生的注意和興趣;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態勢,自然地進入課堂討論環節;有利于學生圍繞主題思考.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討論興趣,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案例、不同的教學對象設計案例討論的開局.
(1)情景創設法
即將案例的特殊環境、主要任務、關鍵場景等,通過語言、實物、課堂布置等,融入討論現場,形成案例的情景氛圍,讓學生產生耳目一新、身臨其境之感.以此開啟案例討論的序幕,可激發學生參與討論的激情和興趣.
(2)案例回顧法
即由教師對案例的故事梗概進行介紹,還原案例的矛盾點、疑難點、關鍵點,引導案例課堂討論環節的啟動.通過案例回顧,可將學生引入討論的氛圍之中,引導學生跟隨案例介紹,逐漸進入角色,進行案例討論.
(3)演示導入法
即通過與案例相關的報道、圖片、錄像等媒體資料或專門制作的動畫、影片等,將學生引入案例討論環節.
3聚焦矛盾,推動討論深入開展
圍繞問題,聚焦矛盾,逐步把討論推向深入,是教師組織案例討論應該運用好的一個主要方法.雖然案例討論沒有固定的模式,但教師要依靠自己的知識和經驗,按照案例中提出的問題,把握內在要求,采用恰當的方法組織實施,推動案例討論深入開展.
(1)明確目標
組織課堂討論的基本目標是,激起學生興趣,營造討論氛圍,鼓勵學生參與,發揮學生內在潛能,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提高能力.因此,課堂討論時,首先要向學生講清案例的主題和基本目標,使之明確研究、討論活動對于提高素質、能力的重要意義,從而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討論,主動發表見解.
(2)關注重點問題
重點問題是案例討論的重點,也是教師關注的重點.因此,教師要把握處置該類問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思路,通過引導、討論、啟發,幫助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解決難點問題.
(3)聚焦難點問題
越是難點,教育價值越大,越需要聚焦.教師要認真關注學生對于難點問題的認識,在和學生分析研討的過程中,盡可能地引導學生找到突破口,引導他們提出創造性的意見和看法,實現對難點的突破.
(4)鼓勵學生討論
教師要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善于抓住學生發言中的閃光點及行為中的積極因素,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要平等對待所有的學生,鼓勵學生積極發表見解和不同意見,讓所有學生都有展示自己觀點的機會,使所有學生都能得到鍛煉.
4掌控節奏,靈活解決問題
討論節奏是指討論進程的快慢、緩急、強弱、張馳等.課堂討論應該有、有平緩,要張弛有度、井然有序,既有使人激動不已之處,又有使人平靜之時,體現出討論過程的節奏感.但課堂討論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冷場、偏離主題、發言不均衡的情況.如果教師不及時處理,將會影響課堂討論的效果,教師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應對.
(1)出現冷場的情況
冷場指的是當需要學生發表意見和看法時,課堂保持較長時間的沉默.冷場主要出現在討論的開始階段,此時學生往往慎于開口.處理此種情況教師要把握三點:第一,講清問題,指明方向,再做開場白式的引導動員;第二,發現冷場時,立即對開局引入中涉及的問題和觀點進行分析,簡化問題,引導學生發言,起到點醒、催化的作用;第三,教師可以采取“點名”或者“順序發言”的辦法讓學生發言,引導善長發言的學生繼續發言,同時“肋迫”不愛發言的學生發言,或對前面的學生發言談自己的看法,逐步讓缺乏自信和有羞怯心理的學生適應討論和交流的環境.需要注意的是,教師還需要研究提問的方式和角度,盡量避免提過空、過大和過于抽象的問題,提出的問題要具體、明確.
(2)出現糾纏不休、游離主題的情況
這種情況會嚴重干擾討論的主題,直接影響課堂討論的效果.處理此種情況教師要把握三點:第一,沿著分析案例中的基本事實、基本問題、基本理論,引導學生逐步回到主題;第二,沿著學生認識問題的思路,引導學生回到主題;第三,以委婉的方式扭轉局面,走向正題,如可指點一下事先寫在黑板上的主題.
(3)出現發言不均衡的情況
在課堂討論過程中,出現發言過多或發言過少時,教師要針對具體情況,對“癥”下藥.對于發言過少的學生,要多引導、多鼓勵,促使他們積極發言;對于發言過多的學生,教師則要有意識地限制他們發言,或者以詼諧的方法打斷他們的長篇大論,或者規定他們的發言次數和時間等.總之,教師應從教學目標、課堂討論的整體進程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采取多種方法靈活而有效地引導案例教學的課堂討論環節.
5總結講評,歸納梳理觀點
總結講評是案例教學課堂討論的最后一個環節,目的是歸納梳理學生觀點,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總結講評是教師根據案例教學所達到的目標,結合學生對案例分析和課堂討論的情況,對課堂討論的全過程進行回顧,對課堂討論中形成的共識與結論進行概括、總結和歸納的過程.總結講評沒有固定的模式,教師應根據討論的具體情況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應把握兩個方面:
(1)對討論組織情況的總結
教師應從整個課堂討論的情況出發,回顧學生在課堂討論中的表現和參與程度,指出討論中的優點和不足,好的予以表揚,差的予以批評,為以后的課堂討論奠定基礎.
本文作者:劉寧作者單位:安徽建筑工業學院
藝術創作中的融匯貫通
“創作”這個詞在藝術中是最普及的術語,但卻道出了藝術的真諦。“創作”即創造性的工作,所以一件成功的陶藝作品必定是在思想、形式、內容和表現等方面有其獨特的特征。在我們教學過程中往往強調作品的技法,將技法歸納為一、二、三幾點。這對學生無形中是一種限制。學生會有一種惰性的思維,或者說是一種習慣性的思維,就會跟著這列出的一、二、三點去思考。而其實我們的創作空間是無限大的絕不可按照前人的經驗去分門別類來引導學生。在陶藝創作中應該多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雖然是做陶藝創作,但藝術視野可以放寬,著眼于各種藝術門類,注重他們之間的橫向聯系,相互嫁接。例如,景德鎮的戴葵陽就實驗性的將油畫表現語言與陶瓷高溫彩繪相結合,使中國古老的陶瓷上彩繪得到一種全新的詮釋。釉下彩人物繪畫陶瓷藝術家錢大統用嫻熟的西洋繪畫技法與傳統的陶瓷釉下彩藝術相結合,創作的肖像作品轟動了瓷都陶瓷藝術界。深受收藏界及廣大陶瓷愛好者的追捧。再有將釉上彩與中國畫里的大寫意的表現手法相結合。這些都開拓了陶瓷藝術創作的可能性。都是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啟發和鼓勵學生的。
欣賞角度和創作題材的多元化
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是藝術形式極大豐富,創作視角極度新銳的時代,尤其是新時代的大學生。他們思維活躍,創作熱情高漲,對周圍的新事物有敏銳的捕捉力。作為教師在面對學生作品時,也要與時俱進,把自己的目光調整到跟時代的脈搏同步。不能多少年如一日一成不變的用一個死格式來衡量學生。例如近些年我國大力扶持動畫產業,國內的好的設計也越來越多,很多學生把對動漫的熱愛帶到了陶藝創作中來,將動漫角色賦予了現實人物的形象,使作品既具有現實主義的意義,又具有時代性,贏得了大批年輕觀眾的喜愛。動漫在國內仍然屬于新興產業,而動漫這種形式的受眾群體仍然以青少年為主。面對這種陶藝作品,我們就不能用以往傳統的欣賞角度去評判它了。它既不符合傳統的造型比例關系,又不符合主流的表現手法。面對這類作品,我們就應該摒棄傳統的陶藝創作觀念,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欣賞和理解。要鼓勵學生的創新思維,利用一些新型的材料和技術,包括聲、光、電等新媒體的共同使用,使作品可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社會階層,不同文化層面的人共同欣賞訴求。
語文教學應當重視討論。高等職業教育從單純培養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向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綜合職業能力、創新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種素質相融合的方向發展,以追求工具性價值、效用性價值和發展性價值的統一。即高等職業教育從培養單純的“技術勞動者”變為“技術人文者”。培養實用型人材,更離不開合作。那么在學習中養成討論,集思廣益,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才更適應社會。
分析高職語文教學發展的過程,吸收先進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筆者認為高職語文教學應有自身的教學模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教學觀念上,高職語文的教學任務是:通過聽、說、讀、寫的強化訓練
使學生獲取大量的信息,能有效地進行多方面的交流,以提高他們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和語言文學修養,進而內化、升華人文素養。根據高職教育培養目標和課程任務,在使用教材施教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做法:
1.突出素質教育,加強實踐能力訓練。討論是集中各種能力的培養。所以我特別強調在課堂上的討論。按照教材以口語表達、閱讀、寫作三項能力的培養為主線,三項能力的訓練均按照語文應用技能的難易程度安排進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環環相扣。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學練結合,學以致用,在練習中實時給予引導和啟發循序漸進地加強訓練,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培養。
2.以討論為主,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發揮學生創造精神。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必須尊重學生,把學生視為學習的主體,重視學習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價值。讓學生們都動起來,開動腦筋,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及觀點。
3.根據具體情況,分級教學。分組討論。分級教學也稱分層次教學,就是根據教學對象的實際知識情況和需要而采用的一種教學方式。這一教學方式是現代素質教育中因材施教的具體體現,是培養創新人才、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
在語文學習活動中,往往有這樣的情況,現實中的某一個問題,或者某一個問題的某一細節,觸及了學習者大腦神經的興奮點,就會激發學習者的激情和巨大的潛能,所以真正能夠提高語文學習水平的途徑,在于改變學習者的準備狀態。準備狀態是指學習者主體的心靈、知識的認知結構。它是學習者所接受的知識和信息積淀、內化、升華以后形成的相對穩定的語文學習心理機制、心理品質。它外在表現形式就是語文運用能力與素養。
二、在教學重點上,將逐步突出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及學生的心靈空間的拓展
教師精講點到要害。留有余地,讓學生發揮。高職語文教學,應當突出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心靈空間的拓展、一方面是讓學生領會語文學習心理活動的過程和思維活動的規律,另一方面傳遞大量的信息和多種多樣的觀點,從根本上提高他們創新的自覺適應能力,開闊他們的眼界和胸襟,在這種知識和信息武裝下的語文運用能力,才充滿了主動性、活力和創造性。
三、在教學方法上,逐步引進電腦技術、多媒體技術,采用“體驗式”、“問題討論式”、“案例分析式”等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
我們必須借鑒先進的教學方法,不斷改變教學狀況,以多種教學形式貫穿始終,激活課堂氣氛,把學生引到前臺,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主要的方法有:
1.強化問題意識的“問題討論式教學法”。高職教育主要是培養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立足于能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和矛盾。能不能發現問題,如何分析問題,怎樣解決問題,就成了語文教學的基本思路,這也是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異精神的關鍵所在。愛因斯坦曾強調:“發現問題和系統地闡述問題,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為重要;解答可能僅僅是數學或實驗技能問題,而提出新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考慮老問題,則要求創造性的想象,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2.圍繞討論運用“體驗式教學法”。“寫作”序列的教學,引導學生走出課堂,直接參與社會實踐。如社會調查報告的寫作、新聞采訪活動等,都將大大增加學生與社會實際生活接觸的機會,讓他們親身體驗寫作活動的基本過程。同時,隨著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走入課堂,也為學生們提供了大量參與學習過程的可能。多媒體能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視聽輔助,它所展示的仿真環境。使學習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十分有利于喚起、增加理解,加速學習者大腦的信息處理過程。以前的教學都是外在的,“而體驗式教學卻像生活中其他任何一種體驗一樣,是內在的,是個人在形體、情緒,知識上參與所得”。
3.運用討論“案例分析式”教學法。這是一種沒有唯一正確答案的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先通過對具體事件的分析、思考、討論,然后作出多種答案,通過對多種多樣的答案的分析和評估,作出最優選擇。它重視的不是正確答案本身,而是得出最優答案的過程。它迫使學生鍛煉獨立思考的能力,著重培養他們的感覺能力和反映能力,養成不依賴權威的良好心理。案例教學鍛煉學生在特定環境和特定條件下的實踐能力,這是學生最缺乏和最需要的。“這些教學方法要求教師在具有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具有大量的“問題”和“案例”儲備同時,掌握多媒體必需的技術的前提下,才能勝任。對于教師而言,也是一個挑戰。
4.在課程設置上,將突破課時計劃的局限,逐步加強課程的開放性,把討論的隨機性考慮進去。“必須培養學生的心理功能并激發其創造精神,幫助他理解一些科學原理并訓練他有應用這些原理的能力;幫助他培養普通的技能并鼓勵他對工作有一種積極的態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風。”
高職語文的教學,都安排在一二年級的教學計劃中,這樣,在學生未接觸專業課程之前,學生沒有初步的職業意識,希望通過語文教學,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促成學生成為“技術人文者”的目標,恐怕難以達到。因此,在課程設置上,將突破課時計劃的局限,逐步加強課程的開放性。基本方式如下:
(一)按單元模塊的教學目標與專業課交叉安排。
(二)結合專業能力要求和崗位職業要求,安排語文課程。
(三)與專業教師取得聯系,在專業課的練習中,體現語文能力的鍛煉。
社會的不斷進步,傳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正在經受考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為所有教學模式的創新提供了重要條件。如果我們不改變我們目前的教學模式,緊跟時展節奏,我們完全有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被淘汰出局。在課堂上,在課下,在實習中都養成學生討論解決問題。集思廣益。有分工有合作。不僅在語文課上,我希望在其它課中都能采取這種授課方法,就是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
參考文獻:
一、求未知電阻:
器材:電流表兩只、電壓表兩只、電鍵若干、導線若干、已知電阻一個,求未知電阻。
模式1:以漸進性提問為主線,實驗為基礎討論教學。這種教學首先把“問題”做為教學的出發點,通過問題的提出引入教學;通過問題的思考和討論展開教學過程;通過問題的解決使學生理解和把握知識。
問題:電流表、電壓表是用來做什么的?如何使用?電流表能不能測電壓?電壓表能不能測電流,如何測量?電鍵、導線、電阻是用來做什么的?要想測電阻,如何測量,需要哪些器材,步驟與表達式又是什么?
問題的升華:如果只有一只電壓表,電鍵一個、導線若干,已知電阻一個,如何測量?如果只有一只電流表,電鍵一個、導線若干,已知電阻一個,如何測量?
模式2:計算題入手:
題目:電鍵閉合,電壓表的讀數不同或電流表的讀數不同,電路的連接方式有幾種?未知電阻為多少?或電鍵斷開與閉合電壓表或電流表的讀數不同,電路圖如何?未知電阻為多少?
通過這些問題情景的創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拓展,并且使他們找著了解決問題的啟動點和切入口,使學生通過對問題情景的感知認知的沖突或產生探究的欲望,進入“憤悱”狀態。
學生的精彩表現:
模式1:a直接用伏安法測電阻b用兩只電壓表分別并在電阻的兩邊c兩只電壓表一只并在被測電阻上,另一只并在電源上或并在已知電阻上,另一只并在電源上d兩只電流表,一只串在與被測電阻的支路上,另一只在干路上e兩只電流表,一只串在與已知電阻的支路上,另一只在干路上f利用開關控制電路中電流表所測電流。即電阻之間是并聯的連接方式。開關斷開,電流表測任一只電阻的電流,閉合測干路的電流。g利用開關控制電路中電壓表所測電壓。即電阻之間是串聯的連接方式。開關斷開,電壓表測任一只電阻的電壓,閉合測電源電壓。學生爭先恐后,踴躍回答,并且親自設計電路圖,并用實驗來驗證正確與否,在實驗中,得到了能力的鍛煉,思維的發散,成功的喜悅。有些細心的同學發現,有的時候電壓表的量程用0~3V,有的時候量程用0~15V,電流表的量程有的時候用0~0.6A,有的時候用0~3A,那么電壓表、電流表的量程如何選擇?這一發現立刻得到了教師的贊揚,并引導學生從串、并聯電路的電壓、電流特點來回答,很快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找到了答案。
模式2:起初,學生只是在紙上隨便畫下各個電路符號,胡亂連接。教師點撥:想想在一個電路中,如果電壓不同,應該是什么連接方式?這一有意識的滲透,不但這一道會了,其他題目也舉一反三,有了思路。這種逆向思維的鍛煉方式使學生的應變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故障判斷
模式1:a現象
做上述實驗中,將電阻換成兩個燈泡,若燈泡都不亮或燈泡一個亮一個不亮分別是什么故障?若電流表在串聯過程中出現指針反偏或滿偏這是什么故障?若電壓表在并聯過程中出現指針反偏或滿偏又是什么故障?假設電流表、電壓表均沒有示數,又是什么故障?若電流表示數為0,電壓表示數等于電源電壓,又是什么故障?
b漸進性提問
解決這些故障,我們可以采取什么方法?用電流表、電壓表。用電流表檢驗電路的故障,有沒有缺點,可不可以用導線來檢驗?用電壓表檢驗電路的故障,什么情況下示數為電源電壓?什么情況下為0?
c解決問題
鼓勵學生共同分析,并提供萬用電表,并告之萬用電表的使用規則及用處。這一訓練,得到了學生的歡迎,并增強了學生的處理問題能力,并能將這些故障和家庭電路中出現的故障聯系在一起,增強了分析能力。
學生的精彩表現:“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遇到故障現象后,不再盲目的去找人幫忙,而是靜下心來分析。“臺燈不亮了,是短路是斷路?若把燈絲搭上去再用,又會怎么樣?……”“路燈怎么不亮了?”“電飯鍋怎么不工作了……”伏安法測電阻、測小燈泡的實際功率實驗中出現了故障他們先不找老師,自己先分析,后得到驗證,高興極了。實驗后,學生們爭先恐后要修理電表、檢驗電路。
模式2:通過語言文字的敘述,考綜合能力。
學生精彩表現:通過實驗的具體練習,大多數學生很快找著了問題所在,并說出推理的過程與結果。
三、借學科滲透,培養綜合能力
模式:用歷屆有關中考試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采用多媒體課件輔助)
學生表現:驚異?這是物理題?
教師點撥:物理是一門綜合學科,它與各學科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它來源于生活,解釋生活。比如:你們聽到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之所以能聽出是水發出的聲音是音色,等等。經過這樣一點撥,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思維活躍起來了,有了答案。再通過課件按鈕的精心設置,使學生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在教育學史上,在教學的過程中,“問題討論式教學”作為教學中一種具有引導學生思維、開啟學生智能的教學方法被大多數教師所采用,怎樣才能用得好、用得活,才能給課堂創造良好的教學氣氛,增強教學互動,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是值得我們廣大的教育工作者探討的問題。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師都有體會,課講得生動、清楚、全面,并不等于學生都能接受。即所謂“講懂”、“聽懂”并非真懂。要使學生更好地獲得和掌握知識,必須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使學生對知識進行深加工,才能使知識變成學生思想的產物,做到真懂。在此本文對“問題討論式教學”進行討論,使其能更好地應用于教學。
1.據內容提出核心問題
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提出核心問題,讓學生對該問題進行思索、分析、擴展,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物理學教學中講到液體的表面現象一節內容時,首先讓學生列舉在日常現象中觀察到的小液滴的形狀,學生都積極發言,爭相說自己所見到的情況。教師進一步提問:液體的表面有什么共同特性?當學生回答出液體表面的共同特性是收縮趨勢,教師接著提問:具有這種共同特性的原因又是怎樣產生的?讓學生思考、分析,提出各種各樣的想法與看法,然后用演示實驗加以說明驗證,讓學生檢驗自己學習的效果、學習的能力。回答正確的學生會繼續努力,不正確的學生會分析原因,總結經驗,不斷進步。教師提出的問題要引人入勝,使學生有解決問題的趣味感、迫切感,主動積極地參與討論、解答問題。如在浸潤現象中,提問學生為什么水對木板、玻璃、紙張等許多物體會產生潤濕現象,而同為液體的水銀對很多物體不會產生潤濕現象?這些都是學生感興趣而又緊扣教材的問題。只有這樣教學才有生氣,教學互動,讓教學的內容在活潑而愉快的環境中完成,同時又培養學生善于思索、樂于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多采用討論問題教學法
討論問題的教學方法,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抓住主要問題,提出來讓學生自己討論,每位學生都能開動腦筋,調動思維,闡明自己的觀點。如在液體的表面現象中,表面張力方向的確定、大小的計算是解答或解釋附加壓強、毛細現象、氣體栓塞現象的主要矛盾。掌握了表面張力方向的確定方法、大小的計算規律,其他有關問題也就不難解決了。
討論問題要以學生為中心。學生進行的討論,由于其對問題的理解、分析不同,因此所得結論不一致,并且不一定都正確,此時教師要特別鼓勵敢于提出反面意見和敢于辯論的學生,注意保護他們的積極性。反面的錯誤結果比正面的結論有時更能讓人深刻難忘。如在空氣的濕度中,學生容易出現只從空氣中水蒸氣的多少來體現空氣的干濕程度,而不是從實際需要或動物感覺方面來體現。當舉例晴天的中午和早上進行比較時,學生就比較易于理解,了解到自己看問題的片面性,以后碰到類似的問題,學生就會較全面地分析問題,對于物理學的應用題就會分析、解題,并且能將所學的物理學知識運用于實際,如學習了光學就可應用于醫學中視力的分析,用于透視、攝片的原理講解。討論問題要深入淺出、逐步引導、逐步深入,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解決,從而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邏輯思維能力。如在液體的流動中,復習舊課聯系新課提問:液體的流動與固體的運動有何不同?要求學生從觀察到的現象來討論它們的不同之處。液體的流動又有怎樣的規律?進而引出穩定流、流量、連續性原理及方程等問題。如液體作穩流時,流速與橫截面的關系為例:一根自來水管裝有五個水龍頭,依次為一個、二個……至五個,五個龍頭全開后,觀察水從龍頭中流出的急緩情形;再依次關掉一個、二個至四個水龍頭時,水從未關龍頭中流出的現象,歸納得到穩流時流速V與橫截面S成反比這一規律,即流管Q不變時,S增大一倍,V是原來的二分之一;反之,S減為原來的一半時,V是原來的2倍。引導學生對上述問題逐一分析、解答,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2.精心設計教學課題要提高學習實效,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討論題目的選擇非常重要。筆者認為應該重點關注以下四點:學生感興趣的課題;教材的重點難點;實際的工程事件;結合學生專業情況。精心設計教學討論課題,使學生有興趣參與討論,也有能力分析解決問題。在橋梁工程課程教學中,由于缺乏工地實踐經驗,各種橋梁施工方法是學生較難理解的知識。現在網絡上各種橋梁施工圖片、視頻很多,可選取一種橋梁施工方法如較難理解的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橋對稱懸臂施工法,布置題目和問題:對稱懸臂施工法的適用場合;對稱懸臂施工法的構造組成;對稱懸臂施工法施工工序;對稱懸臂施工法如何行走。推薦制作較好的施工視頻,讓學生在課外帶著題目自學,然后課堂組織討論其中未理解的問題,以此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在討論中互幫互助,最終解決問題。
3.各種有效的課堂討論方法的綜合應用組織課堂討論時,必須考慮討論的實效性,最初可以采取學生與教師討論的方法,請學習比較積極的學生如學習委員等先參與,再帶動其他學生參加,后期也可采用學生分小組自己討論的方法,力求滿意的效果。根據實施情況,改進課堂討論方法由于學生已習慣了填鴨式教學,最初的課堂討論效果也許并不太好,很容易出現冷場,教師必須適時針對討論時出現的問題和情況做出課題和方法的調整。方法如下:一是改進課堂討論方法。學生之間的討論、學生與教師的討論或學生與專家的討論可輪換進行。二是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優化課堂討論形式,可以是全班討論、小組討論,也可以同桌之間進行討論。無論選擇哪種討論方式,教師都要及時關注學生參與的范圍,力求做到人人參與。同時,討論過程中要及時歸納小結,對學生的不同見解進行歸類分析,糾正錯誤認識,肯定合理意見,保護學生的積極性。三是加強教師在討論中的指導和調控作用,不要讓討論無序和漫無目的地進行。教師以“平等中的首席”身份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及時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分析學生的發言,適時提出學生尚未覺察或需要進一步深入思考的問題;對討論中有爭執的重要問題要及時有效地引導和解決,使課堂討論順利開展,取得實效。
安全科學既具有自然科學,又具有社會科學的屬性。一名合格安全工程專業人才,不僅要具備化工安全、消防安全、防火防爆、傳熱學、工程熱力學、建筑安全、通風工程、道路安全、災害學、監測監控技術等自然科學知識,還必須具備安全系統工程、安全人機工程、安全管理、安全法規等人文科學方面的有關知識,并能在實踐中融會貫通。
第二,實踐性。
安全工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需要運用所具備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去指導工程實踐,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各種難題。因此,安全工程專業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出能夠從事安全技術科學研究、安全管理、安全設計與生產、安全檢測與監測等方面的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2討論教學法在安全工程教學中的應用
常用的安全工程教學方法有案例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標準化實驗法和討論法等。案例教學法、多媒體體教學法和標準化實驗法,能生動、形象地向學生展示事故案例,印象深刻,但此三種方法仍舊是由老師單一地向學生講述,教學過程很難與學生產生共鳴,學生注意力很難長久維持,但討論式教學法能避免這種缺點,并使學生對課堂產生深厚的興趣。
2.1討論教學法概述
討論教學法是針對課堂中某個問題,組織學生開展討論和辯論,其主要形式有三種。
第一,泛談式議題。
基于個人預習、初步質疑,由小組內部交流,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后,提出不易解決的問題,由教師歸納整理。
第二,探索式討論。
這是集體學習的一種形式。對于“提出問題”,學生處于期待情景,老師要把握好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它轉化為學習的動力。這種學習需要集體凝聚力,在探討式討論中,個體在同伴的幫助下,促進其產生有感染力的行為和競爭性的努力。該方法可以集思廣益,有助于問題的解決。
第三,辯論式研討。
教師在學生展開討論時,鼓勵學生發表不同意見,甚至是尖銳、激烈的意見,組織學生辯論,在辯論中開闊視野,發展思維。該方法不僅注重學生知識的形成,更關注討論的過程,使學生的思維在討論中得到發展。
2.2討論式教學法適用范圍
討論式教學法主要適用于各門學科的教學過程中,但是對于案例較多的學科更加適用。安全工程專業的課程特點是綜合性與實踐性相結合,案例較多,運用討論式教學法,不僅可以集中學生注意力,還可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力性,積極去分析、解決問題,實現創新人才的培養,滿足社會上對安全工程綜合性人才的需求。
2.3討論教學法的運用
第一,泛談式議題。
安全工程專業是綜合性和實踐性極強的學科。比如安全系統工程教學過程,對于安全與危險的關系、安全檢查表等這些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可以讓學生展開泛談式討論。通過討論對概念有一個初步認識,根據討論中出現的錯誤,教師進行總結歸納,再通過講授方式向同學講解,加深學生的理解。
第二,探索式討論。
針對安全系統工程關于可靠性問題和故障模式及影響分析的章節可以通過探索式討論,讓學生針對現實生活常見的可靠性問題及影響因素進行討論分析,引出可靠性、安全性、風險性、可靠度等相關概念,同時引導學生探討人的可靠性分析。對于故障模式,教師可以提出現實生活中常見的故障模式分類,引導學生探索故障模式、原因、機理及效應等。
第三,辯論式研討。
此方法與上述兩個方法相比,討論內容比較深入。對安全系統工程中事故分析和事故件分析,可以用此方法。通過分組讓學生激烈討論事故樹的定量分析的計算方法,是運用最大割集,還是運用最小割集計算頂上事件發生概率。通過討論讓學生了解每個方法的優缺點,以及計算過程。討論結束后,教師對辯論結果進行總結,然后再舉兩個不同的例子,讓同學分別用兩種方法進行計算,使學生了解到什么情況下哪種方法更簡便。
2.4討論教學法的優點
第一,通過課堂討論,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認真思考、分析問題能力。
第二,可以啟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產生專業課學習的深厚興趣,培養讀“活書”的能力。
第三,學生分組討論發言,產生不同的學術觀點,拓寬專業學習的知識面,培養解決問題能力。
第四,學生通過探索發現知識產生、發展,培訓學生查閱資料的習慣,引導學生自我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實施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遵循“啟發式教學”原則,通過各種教學方式和手段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欲望,讓學生在啟發下思考,在思考中解決問題,從而掌握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導師制”項目教學為增強網絡安全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在科研項目研發過程中,利用卓越工程師的體制,結合校內科研項目和橫向科研課題,為學生制定相關的工程項目,由專業教師和校外軟件企業工程師擔任導師,指導學生開展項目研發。為了適應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我們將傳統的課件教學改革為結合科研項目的案例教學。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我們以企業網的安全為主線,將院內科研項目或者企業提供的系統案例分解成相關的模塊,融入教學過程。以工作過程的方式將教材的章節內容劃分為模塊,每節課圍繞2~3個實際案例展開。要采用“導師制”的授課方式,教師必須接觸校外企業,從中獲取經驗,提高自身的實踐教學技能及專業水平。
“虛擬企業”平臺按照網絡安全專業的崗位能力要求,我們加強實訓過程的企業化,積極推行“虛擬企業”的教學模式。學生進入實訓項目后即按照網絡安全管理員工的目標進行培養,他們為虛擬網絡企業命名,并以成熟的網絡安全項目產品為研制目標。實訓室為學生搭建企業平臺,提供真實的項目案例,在授課過程中推進案例教學法,根據學生的個性,按照企業的模式“分角色”實施教學。表1所示的網絡安全項目開發組包括12~15人。學生被劃分為項目經理、網絡安全管理員、網絡安全規劃人員、項目調度人員、安全審計工程師、文檔編寫人員和安全測試人員,展開課程的學習和實踐。
一體化場景教學設計我們在課程實訓過程中引進企業的項目開發模式,采用項目管理機制,設計出工作場景式教學環境,實現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采用榜樣式、“教學做”一體化、行為導向項目教學、小組協作教學等方法,為學生示范企業真實項目的開發過程,詳細講解技術細節,使學生通過“學中做”“做中學”熟練工作過程,提高自身的項目設計能力和開發能力,培養其職業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