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49:2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費心理學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莫里斯通過對人身體的研究成果告訴我們,人體的各個部位都能“說話”,而且這種“身體語”的特點是常常在不知不覺中反映出人們最真實的感受和最內在的需要與渴求。伯德惠斯特爾發現,人大約有兩萬五千種面部表情,因此,觀察一個人臉部不同部位的動作,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洞察一個人的內心世界。費里森的研究則證明,在解釋相互矛盾的事物過程中,人更加注意臉部表情,而不是言語內容和聲調,眨眼次數(除生理和反射性眨眼之外)與人的心境和大腦思維有密切的關系,大腦在獲取信息時,會使眨眼次數減少,甚至短時間內暫停眨眼,直到大腦完成思維和貯存為止。霍爾的研究表明,人總是根據某個特定的時刻,對他人的感情選擇彼此之間的距離。經量化實驗,從接觸到18寸左右是情同手足的親密距離;18寸到4尺是比較親密的距離;4尺到12尺是社交距離;12尺到25尺是公共距離;?如果超過25尺(7米左右)雙向非言語文流幾乎成為不可能。另一位語言交流心理學家梅拉比,?通過大量實驗得到一個公式“交流的總效果等于0.07的言語加0.38的音調加0.55的面部表情。”總之,科學實驗和實踐都告訴我們,非言語信息的傳遞量及其作用是很大的,不可忽視的。它傳輸的是非理性的情感信息,而這類信息是言語載體不易攜帶的。
二、物理教學中的非言語信息及其作用
在物理教學中,非言語信息是豐富的,交流也是廣泛的。這些信息及其交流深刻地影響著教和學的過程及其效果。大家都知道,一個優秀物理教師的教學,不但課堂設計科學嚴謹,語言準確精煉,而且非常注重師生感情、課堂氣氛、教態、教學環境、課外活動等的非言語信息的溝通。因為他們認識到知識的傳授是以師生心理間的積極溝通為基礎的,是在情感交流的氛圍中進行的。單就課堂教學來說,學生不但要集中精力聽教師對知識的講解,而且是目不轉睛地注視著教師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這就是說,學生不僅是從教師的言語中理解知識,而且要從教師的語氣、音調、面部表情、眼神、動作等非理性的情感信號中來感受知識。
教學實踐亦證明,如果教師對所講知識的理解深透,掌握熟練,且能感受到它的美之所在時,在教學中會自然流露出一種陶醉的激情,講起課來或鏗鏘有力,或娓娓動聽,表情眉飛色舞,神采飛揚,眼睛特別明亮(因情緒激動淚腺分泌增加之故),特別具有吸引力。這些言詞之外的非言語信息絕不是文科教學獨有的“專利”,它也是物理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它能集中學生的精力,引發學習興趣,激勵學生的求知欲,喚起學生的心靈智慧,觸發學生的直覺與靈感,使學生的心理、情緒和智能協調發展。而學生的情緒也必然反饋給教師。當教師從學生的眼神、面部表情中得知學生理解了所講的知識,感受到知識的美妙和自己的心境時,教師也會因遇到“知音”而更加興奮。師生的這種情感的互相激發,使教學活動產生“共振”,這種和諧狀態必將促成教和學的高效率。反之,教師備課不充分,對知識的理解膚淺,甚至含混不清時,講解只有照本宣科,不但言語干干巴巴,而且表情呆滯,眼神飄忽不定,動作手足無措。盡管有的人故作姿態,也逃脫不過學生敏銳的感覺。此時,學生必然感到疑惑乏味。于是,精神渙散,思維紊亂,進而產生厭倦情緒聽不下課去。同樣,學生的情緒也反饋給教師,師生互相削弱。這種負反饋的循環機制,使教學難以正常進行,效果可想而知。
眼睛是人類心靈的窗口,靠它攝取信息,也靠其輸出信息。據有關研究表明,視覺的攝入信息量占所有活動總攝入量的83%--85%,而聽覺的攝入量僅占11%。
可見,正常人主要是靠視覺攝取信息的。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這條信息通道,加強視覺教學。這方面物理教學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物理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而實驗的出發點是觀察。目前,有的教師仍在用講解實驗來代替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用大量的實驗練習題來代替實驗操作;學生則是在聽實驗,背實驗。其原因,除了設備條件、考試方法等因素外,關鍵是教師的教學觀及對非言語信息的作用還不太了解所致。事實上,從言語與非言語信息的作用機制來說是不能輕易互相代替的。因為不論怎樣生動形象的言語也不能在學生頭腦中直接形成物象,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就是這個道理。例如短路現象和保險絲的作用,如果只用講的方式來教學,盡管反復講解多次,學生的印象總是不深刻,容易遺忘。如果用實物現場接好保險絲,閉合電鍵燈亮了,當用帶絕緣柄的導體將其短路時,火光閃處,啪的一聲,一縷青煙冉冉升起,燈息了;解除短路導體,重新接好保險絲,燈復明了。毫無疑義,實驗現象給于學生的這種非言語信息,勝過教師的千言萬語,學生將終生難忘。
學生的眼睛是非言語信息輸入的主要渠道,那么教師則要盡量使用面部表情、眼神、動作等向學生發射信息。例如講話的同時用眼神、表情等與之相配合,眼要始終對著學生,并適時地變換角度,使大多數學生能直接從教師的表情與眼神中獲得言語中不能攜帶的信息。在提問學生時,要用信任、期待的目光注視著回答問題的學生。在回答出現偏差時,要表現出耐心,保持信任,給以鼓勵的目光,除必要的提示外盡量不說話,留給一定的思考時間,回答正確時,老師點頭含笑,表現出滿意欣慰之情;有創新時,則要報之以欣喜贊賞之情。此時無聲勝有聲,這些非言語的情感信息對于學生就象春雨對禾苗一樣“潤物細無聲”。與此同時,也要及時從學生的表情、眼神、眨眼次數之變化等非言語信息中撲捉他們的思維狀況與內心的感受。根據反饋信息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安排。
板書、報畫、掛圖、模型、實物、投影和錄像等也包含豐富的非言語信息。
在教學中應用好這些信息載體,同樣是對言語教學的重要補充。在教學中,遵循感知覺的規律,黑板板面力求整潔,板書字跡和板畫形態要俊秀且安排條理,重點內容的位置要居中突出,并且使用暖色彩筆畫或加重點號;制作的模型、掛圖要盡量簡潔,重點突出。唯此,才能使這些非言語信息的載體相得益彰,充分發揮其作用。
個別輔導和面批作業,也是發揮非言語信息作用的渠道。根據霍爾的空間也是信息的理論,師生越近“身體語”效應越強烈。所以當個別輔導學生和面批作業時,“身體語”對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將起很大的作用。師生同性時一般來說距離越近越好,考慮到眼神、表情的交流,最好對面而坐,必要時可以借助拍拍肩膀,摸摸頭發交流感情。此時教師對學生發自內心的熱愛、信任、期望、鼓舞,對他們理解問題后的欣慰之情,含強烈的感染學生,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情感。
本組研究對象都為我院2009年1月~2011年7月的100例肺心病患者,其中男78例,女22例,年齡54歲~82歲,隨機將100例患者分成兩組,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5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
1.2治療方法
1.2.1對照組
在常規抗感染、止咳、化痰等對癥治療的基礎上應用5%葡萄糖250毫升,加單硝酸異山梨酯20mg緩慢靜滴。
1.2.2治療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應用5%葡萄糖100毫升,加丹參凍干粉400毫克靜滴。
1.3觀察指標
1)左心室射血分數
2)舒張早期與舒張晚期充盈速度比例
3)新房收縮期肺靜血流逆向血流速度
4)心臟等容舒張時間
1.4評價標準
根據衛生部1998年2月推薦《疾病治療效果評定標準》。好轉:癥狀緩解、心功能好轉、心衰降低1個分度以上;無效:癥狀未緩解、心衰降低不到1個分度;惡化:癥狀加劇、心衰加重。
1.5統計學分析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8.0級大地震,地震還波及與之鄰近的甘肅、陜西等地,災情非常嚴重,給當地人民生命和財產帶來嚴重損失。作為高校教師,則須第一時間了解家庭受災的大學生的身心變化,以便有針對性的加以正確引導,幫助受災學生更好地應對災后各階段的生活,逐漸投入到正常的學習生活中去。
對于家庭受災的學生,經濟支持問題是一個重要且緊迫的問題,地處四川省的樂山師范學院,學生大多來自本省,很多學生家庭都受到地震災害不同程度的影響,僅僅靠師生捐助和國家資助,還不能在短時間內幫助所有的學生解決問題。為此,本研究對受災大學生的消費心理狀況進行了初步調查,以期了解震后受災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傾向,從而能夠針對不同的消費傾向,對學生加以正確引導,并進一步為其提供適時、適當的幫助。
一、研究方法
1.被試。選取四川省樂山師范學院四個院系的部分受災學生。
2.實施。因為本調查不適合教師親自進行,也不適合采用正規問卷形式,故采用學生之間調查暗訪的方法,安排4名普通學生志愿者在宿舍或其他課余場合進行隱藏身份的聊天式開放訪談,讓學生志愿者將每次訪談內容做事后記錄。然后由教師匯總資料進行分析。
二、結果
經過一個半月的資料收集,以及最后的資料匯總分析,發現受災學生的消費心理狀況有四個主要的傾向。
1.“車到山前必有路”的依賴心理。具有依賴心理傾向的學生,其代表性的消費心理觀念有,“車到山前必有路,要享受今天,要相信政府和學校會幫助我們的”,這些學生在消費行為方面,也表現得比平時隨意,有個別甚至大手大腳,因而導致到處欠債的窘境。
2.“花一塊錢想半天”的無助心理。具有無助心理傾向的學生,其代表性的消費心理觀念有“家里的房子都垮了,父母生活都難了,以后不知怎么生活,不能亂花一分一角”,這些學生在消費行為方面,表現得比平時拘謹一些,有的學生平日在學校的打飯都要算著賬,挑最便宜的時令蔬菜,而不是平時那樣,打自己比較想吃的飯菜。還有個別學生“兩天吃三次泡菜”,走向了另一個消費的極端,連基本的營養和身體健康都不能保障,更不要說投入正常的學習生活。
3.“網絡世界才安全”的逃避心理。還有一小部分學生的消費行為表現為沉迷上網,其觀念主要有“你想那么多也沒用,我什么都不想,網絡世界讓我忘了自己,覺得有安全感”。這部分學生的心理具有逃避現實世界的傾向,把很多時間與精力花在網絡的虛擬世界里,有些女同學還領養了虛擬的寵物。一些以前就有虛擬家園或者虛擬寵物的學生,則在這一時期對虛擬世界給以特別的關注和熱情。這就使得他們把本來就比較緊張有限的經濟來源中的一部分用在了虛擬世界里,這樣做一方面讓其心理得到暫時的解脫和釋放,另一方面也加重了日后的經濟負擔,增加了今后日常消費困難的可能性。轉4.“你說我怎樣幫自己”的溝通心理。在調查中發現,有一半以上的學生都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自助和尋求他人理解支持與幫助的行為,其代表性的觀念有“天助自助之人”,“你說我應當怎樣幫爸爸媽媽,應當怎樣幫自己”,這些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情緒比較穩定,應對生活的態度也是積極面對,經常和同學交談、溝通,主動找到輔導員、任課教師或相關領導尋求幫助,同時積極申請各種資助、貸款、獎學金等,其災后消費心理較災前沒有明顯變化,生活則比災前忙碌充實。面對現實,積極溝通,消費心理樂觀穩定,是這部分學生的共同特征,這種積極的心態令教師感到放心和欣慰,也為逐漸投到入正常的學習生活中奠定了良好基礎。
三、討論
通過一個半月的調查分析,發現震后受災學生的消費心理狀況有依賴、無助、逃避、溝通四個主要的傾向。有一半以上的學生都能夠面對現實,積極溝通,消費心理樂觀穩定,也有不少學生出現了極端或偏差消費心理。有的學生同時表現出的2種以上的消費心理,有的學生消費心理具有不穩定性,受他人影響很大。調查結果一方面反映了現震后受災學生的消費心理狀況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高校教師和社會工作者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幫助糾偏;另一方面震后受災學生的消費心理狀況存在綜合性和不穩定性,也為教師的幫助工作提供了有利條件,正是這種不穩定性,使幫助其轉變思想觀念相對更容易進行。
與此同時也要看到,偏差心理的存在,也有其積極的意義,“大手大腳”、“謹小慎微”甚至“上網逃避”,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暫時擺脫心靈的創傷,生活在一個相對自我中心和安全的心理環境中。暫時的消費心理偏差就像偶爾的“心靈的發燒”,發燒是我們應對體內細菌的自我保護措施,但是不能讓病癥一直持續下去,否則就會傷到身體。對于震后受災學生的消費心理出現的偏差,則應及時了解和把握第一手信息,從而應針對不同的偏差消費心理傾向,對學生加以正確引導,幫助更多的學生真正走出陰影,過上健康、愉快的大學生活。
參考文獻:
案例:
A老師是一位有著三十幾年教齡的數學資深老師,在學校里他被公認為勤奮認真的好教師.經常是第一個到校,最后一個離開.眾老師對他的評價是:他努力使學生好好學習,不能容忍學生有懶散的現象.最懶的學生在他班里也會變得勤奮.但是,非常奇怪,學生都不愿意上他的課.
我是班主任,很想知道其中的原因,于是找了幾個學生了解情況.“為什么學生不喜歡A老師呢?”有個學生告訴我說:“A老師經常要我們罰抄的.他要錯一罰百.有一次我錯了一題,沒看清小數點,結果被罰抄了500 遍.我放學回家就開始抄,到晚上9點鐘才完成.”聽完這個同學的敘述,我又說:“A老師也是為了你們好,讓你們記得牢一點,以后吃一塹長一智.”哪知我話還沒說完,就又有一學生說:“我們都煩透了,罰抄那么多,哪有心思考慮自己到底怎么會算錯的,只管亂抄一氣,趕著完成任務就行了,所以我們不喜歡上他的課,最好他別進教室.”聽了孩子們的話,我有點擔心了.在現實的教學中,確實有教師“鐘情”于對學生“錯一罰百”,錯一個字罰抄100遍,100分的試卷少考一分就抄100遍,甚至有一個一年級的學生,做錯了1+1=2,竟然被罰抄了1000遍.
不可否認,教師的出發點是好的.他們是學校的能干的老師,他們信奉的是“嚴師出高徒”的古訓,對學生要求非常嚴格.然而,教師們忘記了學生也是有自尊心,無意中已經傷害了孩子們的自尊心,使得學生極為惱火,產生抵觸情緒,造成逆反心理.而一個人的精力又是有限的,特別是孩子,過多的課業壓力會在無形中加深學生對教師的逆反心理,嚴重的損害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從而導致學生與教師溝通困難,甚至導致學生拒絕教師的教育.
在生活中經常會聽到現在的孩子逆反心理很強的說法,其實,孩子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是很多的.除了A老師的簡單化處理方法能夠導致以外,教師的要求不符合學生的需求和愿望,教師處理學生問題不公正等也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當學生產生了逆反心理,班主任就要正確的做出處理.
一、
要正確認識學生的逆反心里,找出實質性原因
從案例中可以看出,學生的逆反心理來自教師不恰當的教學方法——過度的罰抄.可以說這樣的逆心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我們應予以肯定.要解決這樣的逆反心理也是非常容易的,只要讓這個A老師不要罰抄就行了.但是許多老師會發現,在實際的工作中,教師的教育教學的方法并無不當或過錯,可是學生也出現了許許多多的逆反心理表現.這時候,我們教師就無所適從了:是強行壓制,還是慢慢引導?如何引導呢?
逆反心里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心里狀態,主要表現為對應該接受的外部指示和道理,出現與平常條件下相反的態度.這種逆反心理在青少年學生中普遍存在著.他們隨著自己身體的快速成長,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立的性格,對外來的事物開始有了自己的認識和判斷,所以不愿意在被別人牽制,也就不愿意再被動地、完全地接受權威的教導.從這里可以說他們的逆反心理恰恰表明了他們開始慢慢走向成熟的表現,有著前進的意識,所以有其積極的意義.所以,對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不能采取簡單的壓制手段,而是應該加以正確的引導.但是我們也必須清楚,逆反心理畢竟是孩子一種不成熟的心理狀態,往往是不正確的.所以,對青少年的逆反心理的引導必須正確而及時,解決在萌芽階段.而要正確及時的解決逆反心理問題,首先必須對形成學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做細致的分析.小學生出現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觀原因,很多學生是獨生子女,家長的過分寵愛使他們習慣了表揚,任何批評都會使他們感覺受了“委屈”,從而產生逆反心理;有些學生,由于習慣了“我行我素”,對學校的一些規章制度、教師的一些要求也就必然不適應,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引導,就可能發展反對學校制度的模式甚至對抗.客觀方面,學生逆反心理的產生與家長、教師不正確的教育方式也有直接關系.家長的過分呵護以及過多的約束與干涉,教師的過分嚴厲以及過多的強調紀律和學習,都會剝奪學生的自主性,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產生逆反心理,并進而對家長、教師的安排進行反抗.
二、采取針對性的方法,防止和消除學生的逆反心理
找到形成學生逆反心理的實質性原因之后就要采取針對性的方法,幫助學生消除逆反心理
1.
愛心,融洽關系.
教育是一項愛的事業.任何教育都是伴隨著感情進行的.如果班主任沒有對
學生足夠的感情投入,嚴肅有余,溫和不足,學生往往會對其敬而遠之,嚴重的還會產生逆反心理;反之,如果班主任能夠做到與學生同樂、同優、同悲,除了關心他們的日常學習情況,還對他們的日常生活給予足夠的重視,學生就會不僅“親其師”,而且“信其道”,也就是說學生會很樂意與你親近,樂意聽從教導,教育效果自然就會倍增.這正如泰戈爾所言:“不是錘子的打擊,而是水的載歌載舞才使鵝卵石臻于完善.”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班主任要注意多與學生溝通,而不定期的找學生單獨談心就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談話內容不一定限于學習和學校生活,可以大到個人理想、人生目標,小到家庭情況、對同學的看法,等等.通過談話,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及時發現潛在的問題.由于這種談話氣氛比較輕松,學生可能更容易向教師傾吐自己的真實想法,在教師對他們的問題進行著指正時,也更樂意接受.同時,在一次次的談話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感情也得到加深,從而為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總之,作為班主任,只有經常關愛每一個學生,對學生充滿愛,才能做好教育工作.尤其對常犯錯誤的學生,更應從感情上親近他們,從興趣上引導他們,從學習上幫助他們,從生活上關心他們.只有這樣,才能化解學生對教師的隔閡,消除對抗心理,使學生樂意接受教育勸導,逐漸改正自己的錯誤認識和不良行為.
2.換位思考,消除誤解.
一、消費心理學在高職院校平面設計專業教學體系中的存在意義
平面設計作為一種與商業活動息息相關的藝術設計門類,商業性是其基本屬性。廣告、標志、版式、包裝、展示以及“VI”設計等,無不因商業上的需求而產生。在現實生活中的大多數商業平面設計作品,其內容往往是對商品或者服務的展示、宣傳,其對象,即該作品的目標受眾,往往是其所展示的商品和服務的消費者。作為一個商業平面設計作品的作者,受眾對該商品和服務的心理訴求,是其進行設計創作無法繞過,必需思考的問題。因而,具備一定的消費心理學知識,是成為一名優秀的平面設計者所必須具備的素質。
以培養市場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高職院校,要培養出符合市場需要的設計人才,非常有必要對其平面設計專業學生進行消費心理學教育。然而,目前我國高職平面設計專業的教學現狀是,幾乎所有的學校都圍繞著構成這類基礎課程和標志、海報、包裝、“VI”設計等應用課程來組織,像消費心理學這樣的市場導向性課程的意義卻始終未得到應有的重視。這樣的課程設置,看似基礎扎實、知識體系完整,卻與市場嚴重脫節,培養出的學生市場適應能力不強,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不相適應。
二、在平面設計專業畢業設計階段實施消費心理學教學的設想
隨著高校教學改革的深入,近年來,消費心理學教育在設計類專業中的存在價值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同。部分學校也進行了將其納入設計類專業教學內容的探索。然而,對于高職平面設計專業來說,在短短三年的培養時間內,教學內容本已較多、課程也比較緊湊。那么,如何將消費心理學教育穩妥的納入到平面設計專業教學內容,并產生較好的教學效果呢。作者提出了在畢業設計階段實施消費心理學教學的設想。理由如下:
1.不宜過早地給學生灌輸消費心理學知識
高職類院校平面設計專業的學生設計基礎相對薄弱,這些學生在入學之前接受的幾乎都是繪畫基礎課程,對設計幾乎一無所知。入學后學校教學的主要任務一方面是要夯實他們在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等方面的功底,另一方面是要循序漸進地教授他們平面設計的知識、技法,培養他們設計思維和創作能力。如果在他們還沒完成平面設計的基本課程,完全掌握平面設計的基本理論和技能的時候,就過早的給他們灌輸消費心理學知識,不僅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反而會讓學生摸不清頭腦、理不清思路。
2.畢業設計階段的學生具備了接受消費心理學教育的基礎
處于畢業設計階段的高職學生,經過前幾年的學習后已經基本掌握了平面設計的基礎技能,同時,此時的學生開始初步接觸社會、接觸市場,通過實習和找工作的經歷,對專業方向所涉及的市場和消費者有了一些初步的概念和了解,具備了接受消費心理學教育的基礎。
3.畢業設計階段的消費心理學教育最具效果
處于畢業設計階段的高職學生,面對就業的壓力和適應社會、適應市場的挑戰、他們有了解市場、了解市場的主宰——消費者心理的渴求。而每一個即將畢業的學生,在他們根據興趣、根據對職業發展的意愿或者實習的經歷確定畢業設計項目的時候,都有著完成一件足以證明自己實力的完美作品的強烈愿望,所以這個時候的學生在了解了消費心理學的價值和意義之后,會有較強的學習動力。同時,畢業設計階段緊鄰就業,這時候組織他們學習消費心理學知識,且經過與畢業設計項目的結合運用,印像清晰、深刻,在畢業開始工作后,這些剛學到的東西拿來就能用,具有最佳的學習效果。
三、消費心理學教學實施
1.消費心理學知識的講授
消費心理學知識的講授是實施消費心理學教育的基礎環節。由于畢業設計階段的高職學生往往一邊忙于實習,找工作,一邊進行設計創作,能夠集中起來進行理論學習的時間有限,所以對平面設計專業學生講授消費心理學知識內容,不可能像商務、市場類專業的學生那樣系統、全面,而應對包括消費者的心理活動過程、消費者的個性心理特征、影響消費者行為的心理因素和外部條件等在內的消費心理學基本知識、理論,進行概括性、普及性的講解,并對消費者心理學的一些基本研究分析方法進行闡述。目標是讓學生在了解消費心理學基本原理的基礎上,學會應用消費心理學的一些基本分析方法對設計作品的目標受眾人群進行消費心理分析。
對于講授的形式,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最好能請校內外教授消費心理學的專業老師來進行講座,專業老師的講座,因其經驗豐富、內容全面、講解權威,顯然能夠達到良好的效果。而沒有這種條件的,則畢業設計的指導老師可以通過收集、整合一些消費心理學的教學視頻、教案和教學課件,組織學生進行集中學習,憑借自身理解為學生提供必要的講解。而這就要求指導老師熟悉消費心理學的基本知識理論,同時具有較強的知識整合能力和再演繹能力。而無論進行哪種形式的講授,指導老師都應選擇一些消費心理學的相關教材、文章、資料,要求學生在課外進行補充學習。
轉貼于
2.目標受眾人群的消費心理分析
在完成了基本知識理論的講授之后,指導老師便可引導學生利用所學到的消費心理學原理,對設計作品的目標受眾人群進行心理分析。
進行心理分析的具體方式,可以是學生結合自己的畢業設計項目,運用所掌握的消費心理學基本理論知識,完成對自己設計作品的目標受眾人群的心理分析作業。也可以將有相似畢業設計任務的學生組合起來,成為受眾心理分析小組,小組成員間分別針對各自設計項目的目標受眾人群心理進行相互討論分析,并完成各自的心理分析報告。
心理分析的主要內容包括:第一,對設計項目目標受眾人群消費心理特征的判斷和確立,包括在年齡、性別、社會地位層次、消費能力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在理性程度、細致程度、情緒和偏好的持續程度,對流行和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生活節奏和時間觀念的方面的性格心理特征;以及在消費的目的性、瀏覽、選擇和購買習慣,對品牌、包裝和廣告宣傳的認同度等方面的消費習慣偏好特征,這些設計作品的定位的影響因素。第二,目標受眾的消費動機,消費動機和受眾的消費心理特征,構成了消費者對消費對象的心理訴求,對消費動機的分析決定了設計作品通過哪個方向、以哪種方式滿足受眾的心理訴求,吸引受眾眼球。第三,設計作品方式,通過對設計作品、接觸受眾時的方式、環境對受眾產生的感官影響和心理變化的分析,為設計作品的設計創意尋求依據,設定條件。
3.對目標受眾人群的消費心理調查
學生自己或者學生們之間運用剛掌握的消費心理學知識,針對目標受眾所進行的理論分析,難免有“閉門造車”之嫌。而檢驗理論分析的最好方法就是調查實踐。所以接下來要求學生們運用消費心理學的基本研究分析方法,對擬定的設計作品的目標受眾進行現場調查。
消費心理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有觀察法、訪談法、問卷法、綜合調查法、實驗法等。受處于畢業設計階段的學生的組織能力、物質條件、時間等方面的限制,前三種相對簡單、便于開展,較為適合作為受眾心理調查的方式,其中通過調查問卷收集、了解受調查者信息的問卷法,因其使用預先編制的問卷表格,標準化的問題設計使信息收集更加全面,同時也有利于相互比較,因而最為適合學生采用。
問卷調查由設計、組織、調查、匯總、分析等一系列步驟組成,工作量較大,需要學生分組開展,分工合作。這樣,我們之前提到的心理分析小組,就可以由此延伸為心理分析調查小組。問卷表格應由學生小組根據設計項目的調查需求自行設計,指導老師給予必要的指導,表格應包含受眾心理分析的主要內容,形式上應多做選擇,減少文字填寫量,從而方便受訪者填寫。
組織對目標受眾人群的心理調查,不但鍛煉了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而且通過在現場調查中與目標受眾的溝通交談,既提高了學生的人際交流能力,又因為與目標受眾的直接接觸,為即將開始的設計創作打下了良好的感性認識基礎。而通過將調查結果與之前的理論分析進行比較,對理論分析進行驗證、補充和完善,可以使學生在將來的設計實踐中進行受眾心理分析的經驗更加豐富,充實。
4.對設計作品的消費心理定位
通過現場調查及匯總、分析,掌握了目標受眾人群的消費心理特征和消費動機,也就是把握了目標受眾的心理訴求,對設計作品的消費心理定位也就有了準繩。
對設計作品的消費心理定位,簡而言之,就是決定設計作品通過哪個方向入手、以哪種方式滿足受眾的心理訴求。對于平面設計作品而言,就是為滿足目標受眾人群的主要心理訴求,決定從其設計內容哪些方面的特質、性能入手,采用何種創意烘托該特質、性能,使用那些元素構成畫面、采用怎樣的色彩搭配、形成什么樣的設計風格。比如設計一款為年輕人目標消費人群的服裝品牌海報,可以突出其時尚、運動、自我等方面的品質風格,可以通過展示其品牌代言人的青春魅力、運動活力的畫面,采用新潮、簡短、有力的流行廣告語來反映這些品質,可以采用鮮艷的色彩搭配、充滿動感的線、面構成,炫酷的字符設計等,形成直接、明快的設計風格,以滿足年輕人的消費心理訴求。
完成了對設計作品的消費心理定位,作品創作的消費心理學準備即已完成,即可進入設計創作階段。對平面設計專業結合畢業設計實施的消費心理學教學也就由此收官。
四、結束語
通過與畢業設計相結合的消費心理學的教學實施,使高職院校平面設計專業學生了解了消費心理學知識,提高了運用消費心理學方法改善創作,增強作品市場適應力的意識和能力,為將來能夠設計出符合受眾心理訴求的成功的設計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徐萍. 消費心理學教程[M]. 上海: 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
引言
現代心理學認為,有趣和幽默是對人們的心理的一種特殊適應,它是對心理理性的一種特殊反叛,是以突破心理定勢為基礎的,也是科學和藝術的智慧結晶。在琳瑯滿目的商品中,看到有趣的包裝,可能會會心一笑,或拿起來仔細端詳,這時有效的商品信息便在快樂、輕松、諧趣的氣氛中傳遞,并可以有效緩解精神上的壓抑情緒,排除人們對包裝、廣告所持的逆反心理。
現代包裝設計中的趣味性表達手法是豐富多樣的,關鍵在于準確、適度地把握情趣。它有時表現為生活中某些富于喜劇性的情節場面;有時又表現為一種荒誕而新奇的視覺感覺;有時又采用超乎常態的夸張和蒙太奇手法,利用人們的想象使本來很平凡的事物變得神奇。
1 對于趣味包裝的定義
消費心理學是研究消費者購買、使用商品和勞務的行為規律的商業心理學主要研究領域之一。如今的消費者欣賞情趣和生活方式變得越來越個性化、多樣化,如果包裝不根據這些特點來設計,就很難在市場上成功。商品包裝的作用取決于視覺刺激效能的大小。因此,包裝設計的趣味性很容易抓住顧客的好奇心理,易于產生購買沖動。
趣味包裝首先是包裝,具有一般包裝的功能。除此以外,它還具有自身的鮮明特點和作用,如收藏、展示等。趣味包裝主要是從消費者的思想情感出發,在造型及裝潢上采用比喻、擬人、夸張等手法及巧妙的構思設計,增加包裝的趣味性、親和力和幽默感,以引發消費者的情感共鳴,同時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充滿趣味的、具有人性化的包裝,不僅對緩解人的緊張情緒有很大的作用,而且在某些時候會改變產品與包裝的價值比重,出現“買櫝還珠”的現象,即為買包裝而買產品的情況。
2 趣味包裝的設計方法
(1) 仿生的設計。仿生的設計手法是表達趣味性的最佳途徑,無論是草、樹木、動物等,還是沒有生命的山石、工業元件,設計者都能從圖形上賦予它可愛的特征、精神與想法。消費者也更容易被這些圖形所表述出的情感所打動,從而產生購買欲望,促成購買行為,其視覺形態超出常規,那么必然帶來新的趣味性。
(2)包裝形式的新穎。包裝造型設計是通過一定的組織結構和手段表現出來的,這些結構和表現手段構成了特定的包裝造型的外在形式。有趣的包裝造型會對觀賞者的審美情趣的激活產生一定的誘發和心理暗示作用,并通過觀賞者的習慣知覺定勢和設計作品的具體的情境知覺因素之間的交叉和重合,產生一定的心理效應。如“趣感效應”是心理量大而物質量小而產生的一種審美心理效應,造型通常具有很強的藝術情趣,達到良好的視覺效果。
(3)運用夸張手法。夸張的手法是突出事物特性的最好手段。它是設計者有意識地將事物的某些特點、個性加以超出實際的藝術處理,鮮明地強調或揭示對象的實質,給人以異乎尋常的感受,大大增強了現代包裝視覺感染力。
3 趣味包裝對消費心理的影響
趣味包裝是在后現代語境背景下發展起來的,與現代主義的冷漠相對立,追求感性上的快樂。它是當今人們擺脫生活壓力,追求愉悅生活的直接反映。它的發展符合目前人們的感性消費理念。“趣味”與“單調”是反義詞,它機智、活潑、天真,具有自由品性和游戲精神,不拘泥于任何現狀和世俗狀態,表現出鮮活的活力和自由的創造力。它可以導致人們積極地與特定的品牌發生聯系,從而影響受眾對品牌的態度,還可能影響人們對品牌的聯想。
趣味化商品包裝是指包裝的某一方面,包括包裝的形態、功能、色彩以及包裝裝潢的背景和相關的故事能夠吸引消費者,同消費者產生一定的共鳴,創造快樂愉悅的審美體驗。不同的消費者,由于其不同的背景、教育及修養等方面的差異,對趣味化商品的認知也不盡相同。人們的心理活動是極具微妙的,也是難以琢磨的,人們往往憑自己的印象購買產品。假使人們在認知趣味包裝時,能夠和自己的一些經驗發生聯想,或聯想到什么有趣的事,就能有一定的親切感,容易引發人們的興趣,進而對產品產生好感。
結語
人們往往購買商品時憑自己的第一印象,購買動機來源于極其微妙、難以琢磨的的心理活動。消費者購買商品不僅要獲得物質享受,更要獲得一種精神上的滿足和情感消費要求。這就要求設計者要不斷地求新求變,以新穎奇特的造型設計吸引消費者的目光。因此,運用趣味性設計不乏是一明智之舉。
課程教學離不開大綱,它是教與學的出發點,是教學活動開展的指南。大綱適用與否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筆者先對本課程的相關國內外教材總結,然后結合本專業實際,擬訂真正能把心理學相關理論和方法與消費行為結合的教學大綱。
1.總結國內本課程教材存在的問題并借鑒國外教材
首先,教材框架不完善、不科學,這就使得學生很難根據教材本身從宏觀上形成自己的理論知識體系。其次,教材內容陳舊、過時,一些前沿性的相關理論成果和方法沒有補充進來。再次,教材的編者大多從事市場營銷方向的教學和研究卻很少具有心理學背景,這在客觀上也造成了教材體系的混亂。最后,教材內容不豐富,理論聯系實際不夠,這大大限制了學生主動思考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鑒于此,筆者從本國本專業實際出發并主要參考國外心理學研究者編寫的教材,制定了體系相對科學、內容相對豐富、視角相對獨特(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和思路,重點在微觀曾面探討消費者心理與行為規律)的教學大綱和對應的教案。
2.制訂適應應用心理學專業的消費心理學教學大綱
第一部分即第1章緒論講述消費心理學的研究內容和方法。第二部分為個體心理的相關理論及其在廣告營銷中的應用。具體包括第2章消費者的感知覺、第3章消費者的學習和記憶、第4章消費者的決策、第5章消費者的動機與情緒、第6章消費者的態度和第7章消費者的個性。第三部分是組織消費行為,包括第8章組織購買決策和第9章組織購買的影響因素。第四部分論述環境因素對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影響,包括第10章文化與消費行為、第11章社會與消費行為、第12章情境與消費行為。第五部分是市場應用,包括第13章市場細分、第14章品牌及其培育、第16章企業形象及其設計。
二、探索適合應用心理學專業的本課程教學方法。
1.演示法
演示法是指教師通過圖片、視頻、音頻等多媒體手段配合講授,使學生在直觀感受中把理論原理與生動的實例緊密結合。這種教法直觀、靈活、簡單、實用的特點,激發了學生興趣,使學生對知識有具體感性的認識。
2.案例法
案例是為適應教學目標需要,圍繞一個或幾個問題,在對企業和有關部門進行實際調查之后所作的客觀書面描述。它可以提高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來說,采取了首先講授相關理論知識,接著引出與之對應的國內外企業營銷案例,再引導學生進行實例討論,最后對案例總結點評的四步法。
3.Seminar
Seminar譯為討論法,是指教師通過定期會見學生并討論他們的報告或研究成果來指導其學習。由于時間和精力限制,筆者在這里借鑒并適當修改了這一方法,通過讓一小組學生閱讀某一主題的研究報告,與他們討論前人研究報告所探討的問題和前人如何解決此問題以及研究中存在的不足進而學生提出自己的建議。這一方法重在訓練學生的研究問題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4.科研訓練法
科研訓練法,即讓學生從查閱文獻或從實際生活出發――提出問題――設計研究方案――解決問題――撰寫小論文這一步驟進行科研能力的訓練。通過這些訓練,可大大提高教學質量并檢驗教學中的薄弱環節,同時有效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為培養具有一定科學素養和開拓創新能力的新型心理學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本課程教學的進一步思考和總結
結合教學效果,本課程的教學按照以上思路基本達到培養面向應用型的心理學人才目的。然而,教學過程中仍存在一些棘手的問題。如,演示法需搜集的圖片、視頻和音頻資料要求更加形象地說明相關的理論和原理。案例法在實施過程中需學生積極地參與防止冷場,同時又要防止討論過于激烈而無法控制局面。科研訓練法需要把握研究計劃指定的方向。
總之,筆者根據教學目標,提出了相對適合心理學專業的《消費心理學》教學大綱和方法,通過不斷完善教學大綱和嘗試新的教學方法,相信一定會探索出適合應用心理學專業要求的具有實踐價值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Schiffman, L.G., Kanuk, L. L. Consumer Behavior [M].Pearson Prentice Hall, 2004
[2]王策三:教學論稿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3]彭聃齡:普通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張寶臣等:課堂教學藝術[M].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1994
[5]梁祖晨 王 耀:管理案例教學法對推動高校教改的積極意義 [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24(5),103~104
[6]冷余生:從講授為主到自學為主――論我國大學教學方法的歷史性變革[J].高等教育研究,1996,17(2),59~65
[7]鄭金州:案例教學指南 [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0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08-0171-02
2012年1月,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實踐教學是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深化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學生獲取、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1]心理學作為一門研究人的行為及心理現象的學科,是和生活實踐緊密聯系的學科,也是應用型的學科,這就注定了應用心理學專業培養的學生僅僅具有理論知識是不夠的,還必須具備一定的實踐經驗和技能。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是在應用心理學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過程中,圍繞培養目標,對學生進行專業意識教育、實踐能力培養以及專業技能培訓的各種教學、實踐環節與教學活動的有序運行體系。
一、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教學開展的依據
(一)關注學生的主體意識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后簡稱《綱要》)中提道:“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促進學生成長成才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2]任何人的成長和發展都離不開主客觀兩方面的相互作用。教育能否對個體產生積極的作用,關鍵要看個體是否有積極的意愿。教育的內容固然體現了社會對個體的要求,但在教育過程中,只有尊重學生的主體意愿和興趣,才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設置實踐教學內容時,不能是為了實踐而進行的實踐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設置的實踐活動能夠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重視其動手操作和情感體驗。只有通過實際操作,學生才能把理論和實踐知識融入生活中。只有投入了感情的活動才是有生命的活動,才能夠為學生的成長發展創造條件,也才能夠保障實踐教學的成效。
(二)服務社會是開展實踐教學的基礎,也是實踐教學的目的
《綱要》中還提道“增強社會服務能力。高校要牢固樹立主動為社會服務的意識,全方位開展服務……”[2]服務社會是教育的目的之一,也是檢驗所培養人才的標準之一。教育要培養出合格的人才,就必須走出校門,同社會接觸。從這點出發,開展實踐教學就必須要找準同社會的接觸點――實踐單位。選擇實踐單位,不僅要與本專業相關,更要關注學生在這個單位中是否能做一些具體的工作,是否真的能鍛煉了能力。社會上普遍存在這種心理――害怕實習生影響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即便一些單位接收了實習生,也只是讓他們做些打字發文件之類的工作,同專業相關的業務是插不上手的。這就要求學校必須了解社會的真正需求,以服務社會為目的,在進行日常教學時有針對性,在進行實踐教學時,能夠踏踏實實融入工作,而不認為僅僅是在參觀。學生只有深入接觸社會,才能了解到心理學真正的魅力。學校只有服務社會,才能換來實踐教學更大的空間,也才能體現實踐教學的目的。
二、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教學的內容
顧秉林先生在清華大學第22次教育工作討論會上指出,實踐教學是指圍繞教育教學活動目的而開展的、學生親身體驗的實踐活動,它既包括為認識探索自然規律、掌握技術知識而開展的科學實驗、生產實習等必要的驗證性實驗,也包括為解決實際的生產和社會問題,提高創新能力而開展的研究性、探索性、設計性、綜合性實驗,還包括以了解社會和國情、提高全面素質為宗旨的社會實踐[3]。根據這一界定,綜合相關院校的辦學經驗,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社會的需求,陜西理工學院應用心理學專業的實踐教學內容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心理學實驗。根據特定的目的,運用心理學儀器設備等研究工具,對研究的某些變量進行操縱或控錨,以探求心理現象及行為的發展變化規律的一種研究方法。既包括傳統的認知類實驗,也應當包括新興的行為研究實驗。目前,本專業已經建立起兩大心理學實驗室,即基礎心理學實驗室和行為研究實驗室,包括基礎實驗室、行為觀察室、沙盤室、心理測評室、團體輔導室、心理咨詢室等。在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同時,還充分利用實驗室資源,加大了對學生和社會的開放力度。如,心理咨詢室還負責提供全校學生的心理咨詢工作,低年級學生可在此見習、幫助咨詢教師安排活動,高年級學生在取得咨詢資格之后,也可進行咨詢活動;對心理學社的學生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沙盤室固定時間開放,利用沙盤游戲讓學生進行自我剖析;心理測評室則承擔過地方單位員工的心理健康評估等等。這些實驗室的建立和開放利用,不僅改善了學生專業技能訓練的條件,還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心理學實訓。心理學實訓是心理學職業技能實際訓練的簡稱,是指在學校控制狀態下,按照人才培養規律與目標,有計劃、分步驟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學職業技術應用能力訓練的實踐教學活動。這部分共開展了三項,分別是心理健康教育技能訓練、心理咨詢技能訓練和數據處理技能訓練。心理健康教育技能訓練主要任務是訓練學生的教學設計及教學技能;心理咨詢技能訓練要讓學生了解心理咨詢的類型、基本手段、方法和技巧,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心理咨詢的基本技術,初步具備在不同情景下進行心理咨詢的能力;數據處理技能訓練則主要讓學生掌握統計分析的基本方法,并具備數據分析能力,從而更好地為心理學研究和應用服務。
科研活動。通過組織學生進行課內外的科學研究活動(教師的科研課題或學生自己研究的課題),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這方面,學校設有“挑戰杯”等學術科技競賽活動,會對有價值的課題立項,并對學生的科研工作進行評比獎勵。應用心理學專業的教師和學生每年都會就社會或校園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進行申報,采用查閱資料、訪談、調查、數據分析等方法進行調研,如“陜西理工學院校園規劃的人文價值”“陜西理工學院大學生網絡消費心理研究”等等。此外,還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幫助教師進行問卷施測、錄入數據分析,討論結果等等,這些既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勤于思考的科學意識,也鍛煉了相應的實踐能力。
職業培訓。根據國家相應的職業標準或行業的知識、技能的等級標準,培訓學生相關的職業能力,以獲取相應職業技能乃至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能等級證書為目的的實踐教學活動。根據專業培養計劃,應用心理學專業主要分為心理健康教育方向和人力資源管理方向。前者有心理咨詢師證件考核,后者有人力資源管理師證件考核。對于心理咨詢師,畢業時學生約有60%持有三級資格證,相較而言,人力資源管理師報考率低些,畢業時持有率約30%。此外,還有一些同學從就業的方面考慮,會參加會計資格認證、秘書資格認證等考試。
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學年論文在大三上學期進行,目的是為了培訓學生查閱資料進行科學研究的基本能力,為畢業論文的撰寫奠定基礎;畢業論文是指心理學專業學生在完成學業前,在老師的指導下,個體獨立從事心理學研究并撰寫相應的研究論文。每年學生都可根據自己的研究興趣同教師商議,確定選題。在為期8周的論文寫作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及專業知識的應用,可以說是對學生的一次終極考核。
專業見習和實習。這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關鍵環節。就是在實踐中學習,學生在學校統一組織和老師的指導下,根據應用心理學的職業方向,在校內外實習場所等真實工作環境中進行參觀或從事相應的實際工作,以獲得有關心理學知識和技能的實踐活動。實習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和職業心理品質。見習一般從大一第二學期一直持續到大三第一學期,專業見習的時間為三周。見習的場所為漢中市精神病院、漢中市第三監獄、漢中市三二零一醫院和陜西理工學院的大學生心理健康中心,專業見習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心理學理論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提高學生應用心理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能夠增進學生對于心理學專業課程的興趣,為下一步的專業實習奠定了思想基礎。陜西理工學院的專業實習在第三學年開始,截止到大四上學期,總時間為一年半,在大四上學期還會專門安排兩個月的時間讓學生以正式工作者的身份進駐各實習點,進行咨詢技能的繼續學習鞏固。實習的地點有漢中市勞教所,漢中市第三監獄,漢中市精神病院、學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中心、漢中市的部分心理咨詢機構以及各中小學實習基地。專業實習主要解決專業技能中兩大技能的形成問題,即心理診斷技能、心理咨詢與治療技能的形成。學生把學到的專業應用型技能知識由輸入到輸出,應用型操作技能由模仿到熟練進行,經過不斷訓練,使心理診斷技能、心理咨詢與治療技能得到不斷提高[4]。
三、未來建設的重點
盡管現在的實踐活動形式較多、訓練內容較豐富,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這些不足之處也是我們未來建設和發展的重點。
首先,關于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實踐活動較少。陜西理工學院位于中國西部陜西省漢中市。漢中市位于巴山和秦嶺之間,交通不便,工業經濟一直比較落后,具有一定規模的常規企業較少,因此,可聯系正規的實踐單位比較少。雖然嘗試在民營企業中進行實踐,但由于民企的經營及管理隨意性較大,感覺實踐效果不佳。建立適合的企業實踐基地將是學校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教學關注的重點之一。
其次,關于師資隊伍的建設問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提高專業建設水平的關鍵。而實踐教學對師資的要求更高,既需要教師對本學科的理論知識有深入的研究,又需要教師具備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的豐富經驗,兩者缺一不可,這正是制約許多院校應用心理學專業發展的瓶頸。雖然學校在建設專業實踐基地的過程中,邀請部分實踐基地的骨干人員擔任校外實踐導師,但仍然未能有效地解決此問題。如何豐富教師的實踐經驗,也是今后工作的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鮑謐清,韋洪濤.論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建構[J].繼續教育研究,2011(5):134-136.
摘要:隨著社會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觀念隨之改變。電子商務的興起和發展為企業營銷帶來了新的契機,也向傳統的企業營銷方式提出了新挑戰。本文以大學生消費心理與行為理論為基礎,通過對電子商務中的大學生消費的特征和心理變化趨勢進行分析,探討現代企業面對電子商務環境下大學生網絡消費心理的特征,應該制定怎樣的營銷策略以應對他們的這種心理特征,以突破傳統的經營思維模式的局限。
電子商務是基于國際互聯網環境中的 B/S 架構開發出來的一種應用方式。在電子商務這種新型的商業運營模式中,買賣雙方可以互不謀面地進行各種商務活動,可以全程實現消費者的網上購物、在線電子支付等商貿環節。電子商務將國際互聯網開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點引入到商貿領域,對商業運作模式產生了深遠影響,同時也被各行業廣泛運用。相對于傳統商業模式,電子商務優勢明顯,因此眾多現代企業都基于 B2C 模式開發電子商務平臺提高企業的運行效率。而企業在制定產品最終價格時,除了考慮成本、利潤等客觀因素外,還有一個因素不可忽略,即定價策略中的心理因素。
在電子商務這種彼此互不見面的特殊消費環境中,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充滿不確定性,其表現更為復雜和微妙,商家對于消費者心理狀態的把握更加困難,而這種心理變化會直接影響企業在電子商務環境中的經營效果和發展空間。因此,研究電子商務中人們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對企業良好地應用電子商務系統具有重要意義。
電子商務環境下消費者的消費心理特征
改革開放使得產品種類和形式日趨多樣化,消費者可挑選的范圍也越來越廣,因此市場也由最初產品匱乏的賣方市場向消費者掌握主動的買方市場轉化。在消費者主導市場的時代,消費者的消費心理與賣方市場相比表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和發展趨勢,在電子商務模式中這些特點和趨勢表現得更為突出,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1 追求便捷。現代社會將人們的生活節奏變快,對于快節奏生活的現代人來說,需要一種方便、快捷的購物模式,而傳統的購物模式通常需要在規定的營業時間內到達購物場所、挑選購買產品,整個過程繁瑣、復雜、耗時長,再加上往返路途上的時間,通常會消耗掉消費者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網上購物恰好可以彌補這個缺陷,其方便、快捷、高效、24 小時不間斷服務等特征符合現代人的消費心理。
追求物美價廉。在買方市場中,消費者對于產品的選擇余地變大,因而價格就成為消費者較為敏感的因素之一。互聯網上的網店相對于傳統商店而言,可以讓消費者通過網頁輕松地瀏覽商品、比較不同賣家的商品,更為重要的是,電子商務模式提供了企業直接面對消費者的平臺,這樣省去了中間商環節的網上直銷模式可以節省成本,最終降低產品價格,因而,電子商務模式可以滿足消費者選擇價廉物美產品的心理需要。
追求個性化。買方市場中消費品無論在數量上還是種類上都極為豐富,現代消費者特別是年輕消費者往往想象力豐富、喜歡展示自我個性,通常希望企業生產的產品能夠獨一無二,這種心理對個性化消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費者已經不再是單一的只看商品的實用價值,而更重要的是看商品是否與眾不同,是否能充分體現個體的特性,這也已成為消費者消費的一項重要指標。
追求獨立思考。在消費品種類及數量急速增長的現代社會,隨著消費者選擇范圍的擴大,消費者獨立思考的意識也在加強。面對傳統模式下商家的各種宣傳消費者會產生強烈的不信任感,消費者通常會主動通過各種渠道和手段獲取產品信息并進行分析比較。消費者會從自身分析比較的過程中獲取心理上的平衡,從而降低購買產品特別是貴重產品的風險感,增強購物過程中的心理滿意度。
追求表現自我。電子商務購物環境中往往消費者會占據主導地位,通常消費者會花費較多的時間到虛擬網店中瀏覽、對比并選擇產品。在買賣雙方彼此看不到對方的購物環境中,消費者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想法行事,這種思想會使得消費者在電子商務購物模式中表現自我的心理體現的愈加明顯。
制約電子商務發展的心理因素分析
雖然電子商務的網購模式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等諸多優勢,但是目前仍有大量消費者基于對互聯網環境的不信任,進而對網上消費產生懷疑,對電子商務模式敬而遠之,這會嚴重制約電子商務的發展。消費者的這些心理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傳統購物方式已深入人心。消費者在傳統購物模式中已經習慣 眼看、手摸、耳聽 的方式,這種方式與網上購物環境中通過圖片、文字、視頻、影音等方法了解產品是截然不同的。網購平臺不能滿足消費者手摸、眼看的特定心理,而習慣了傳統購物模式特性的消費者往往會因此對電子商務產生懷疑和顧慮。
價格達不到消費者預期。在網絡購物過程中,消費者通常期望能夠得到質量相同但價格比傳統商場中低很多的產品,據統計顯示,目前的網上商品僅比商場中便宜 4%- 10%,再加上網購環節中的物流、配送費用,消費者在網購過程中實際享受到的價格優惠是十分有限的。價格上達不到消費者預期會使部分消費者寧可多花時間和精力采用傳統購物模式,也不愿選擇電子商務模式。
配送體系效率較低。電子商務模式中有形產品的運輸無法通過互聯網直接實現,必須借助物流配送體系才能完成,因此,電子商務與物流配送有著密切的關系。目前,我國商品的配送存在周期長、費用高、效率低等問題。數據顯示我國倉庫周轉率僅為發達國家的三分之一,而差錯率卻近乎于發達國家的三倍。低效的物流配送體系會嚴重影響消費者對電子商務的感知,進而導致部分消費者不愿接觸電子商務。
小結
電子商務為消費者帶來了方便、高效、快捷的購物方式,消費者在網絡購物的過程中表現出的消費心理給企業傳統的經營理念帶來了新的挑戰,商家必須適應消費者新的心理特征和變化,了解消費者的心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建立適合企業自身需要的電子商務運作機制,只有如此,企業才能在電子商務運作模式下獲益。
參考文獻:
[1]樊春陽,葛新旗。基于消費心理學的企業營銷策略淺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5,(27)
一、 本科設計心理學的教材和教學現狀
設計心理學是最近幾年剛興起的一門設計和心理學交叉的新興學科,在國內廣受關注而又爭議頗多。大多數本科院校是最近幾年才剛開設本課程,甚至有的本科院校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開設相關的課程。那么對于設計心理學的課程教學,大家都在摸索中前進,目前也尚無相關的較為普遍的、通用的教材。設計心理學領域的各位學者均以各自的知識背景和實踐經驗出發,構建學科體系,提煉學科理論和知識。
自從2001年江南大學的李彬彬教授出版了國內第一本以消費心理學為指導《設計心理學》教材之后,國內學者對其研究也逐漸熱了起來。國內相繼出版了6――10本相關的教材。其中工科工業設計背景的設計心理學教材主要有:李樂山《工業設計心理學》、柳莎《設計心理學》、以及2012年出版的十二五規劃教材:張凱、周瑩主編的《設計心理學》等等;以認知心理學為指導的教材由邵璐、姜波編著西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設計心理學》;以及十一五規劃教材許邵藝編著的《設計藝術心理學》;和設計學專業的通用教材:由楊星星、宋艷菊編著的《設計心理學》。短短時間,國內多位學者撰寫同一門教材的編寫,充分反映了我國學者和設計者對設計中心理現象的關注,也表明了心理學研究對設計學科的建立,設計實踐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
由于設計心理學研究教材的多樣性和研究內容的不確定性,反映在課堂方面是作為應用心理學分支之一的設計心理學面臨著更為含混的、無定論的現狀。甚至設計藝術學本身作為新興交叉學科的屬性,又進一步強化了設計心理學體系和理論尚不統一的學科屬性。
因此, 對設計心理學的教學, 尤其是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相對準確的教學定位是高校設計心理學發展所必須面對的方向。由于目前在國內相關的教材較少,現已出版的一些教材或是針對性過強或是晦澀難以開展教學。針對我校藝術設計專業設置特點和現狀,經過仔細斟酌和考慮,我選擇由許邵藝編著的十一五規劃教材《設計藝術心理學》作為講授的主要內容,同時合理的引進其它教材的內容和國內外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適應我校專業特色的獨特的教案。
二、 設計心理學教學的課程定位
設計心理學教學是為適應現代藝術設計的需要,為視覺傳達設計、數字媒體設計、工業設計、環藝設計、服裝設計等設計專業開設的理論課程教學體系。是對設計師的深層意義上的研究和訓練,毫無疑問,這種研究較為抽象和深奧,但卻對設計師的發展有積極和重要的意義。設計院校和企業迫切需要這樣的理論。
我認為設計心理學應定義為設計學科的一門工具學科,它運用心理學中經受檢驗、相對穩定的原理解讀設計中的現象,幫助設計者更好地認識其設計目標人群與設計相關的心理現象和行為,起到改善和輔助設計的作用,同時增強設計者自身的思維過程和創造能力的了解和認識,提高設計能力。學生學習這門課的目的在于獲得必要的依據和參考,而不必把精力投入到心理學的研究本身中去。
三、改革設計心理學的教學思路
大學, 最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一些基本的理論和分析問題的方法, 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應用所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根據我的課程定位:運用心理學中經受檢驗、相對穩定的原理解讀設計中的現象,為學生在設計時獲得必要的依據和參考,而不是拘泥于心理學理論本身。我提出了以下幾點的教學思路:
1、設計心理學教學內容上的合理剪裁
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特點和國內外學者的研究現狀以及自己實踐教學經驗總結,我把教學內容定義為通用的教材性質而非學術研究性質,并且對教材內容知識點重新的進行了重新的歸納和整合:第一章:設計心理學概述部分。主要講述設計心理學的概念、與設計心理相關的心理學流派、以及現代設計心理學研究的發展趨勢等;第二章:講解普通心理學的基礎知識。如感覺、直覺、思維、聯想、情緒、情感、個性特征等;第三章:主要講解以格式塔心理學為基礎的設計藝術與視知覺心理規律;第四章:講解以認知心理學為基礎的“信息加工心理學”;第五章:以人本主義為核心的“消費心理學”;第六章:講解設計師的心理和設計思維。這與原參考教材有一定的出入。
2、教學方法上多采用案例教學法,強調經典性和實用性
首先,設計心理學的原理教學采用“拿來主義”直接講授。讓學生直接掌握所涉及的理論精髓,而不必去搞繁瑣的理論探源與論證。為了使學生能更深刻的理解理論和解釋設計現象,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心理學實驗講解。比如在講解設計心理的現象――色彩心理的綜合效果設計時,為什么在快餐店和電影院門口要設計一些不安的色彩,而在閱覽室和實驗室設計藍色或冷色等寧靜的色彩?可以通過心理學家的心理實驗結果來證明:讓一部分人呆在四面都是藍色的冷色調房間內,另一部分人呆在四年都是紅橙色的暖色調房間內,讓他們根據自己的經驗,在里面呆一個小時出來。實驗結果時在藍色房間里的人呆了一個小時二十分鐘,而在紅色房間的人呆了只有不到四十分鐘就出來了。
其次,設計心理學的應用部分采用經典案例分析,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設計心理學的目的是運用心理學中經受檢驗、相對穩定的原理解讀設計中的現象,為學生在設計時理論指導實踐獲得必要的依據和參考。通過案例分析法,教師將設計理論,設計師、消費者、設計作品直觀的顯示在學生的面前,邊分析邊向學生提出問題并適當講解,以獲取最佳效果。讓學生意識到,設計心理學作為一門應用性的工具學科在設計中的不可或缺作用。因此,課堂上進行案例分析,提高其實用性,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
再次,設計心理學的實用性知識采用演示練習教學。設計心理學的“繁榮”源于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通過理論的學習和設計現象的理論分析,采用講授和練習相結合。目的是通過案例分析和市場調研的操作,加速學生從知識到能力的轉化過程,從而解決設計心理學科的學習中“知易行難”的問題,誘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練習中去,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最后讓學生的通過市場調研和作業,使學生在設計和生活中,更深刻的理解設計設計心理學的相關知識,指導設計實踐,達到理論的升華。
教學是一種創造性活動。常言道:“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每個教師都應當有創造性地去教學并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提高教學質量,設計心理學教學效果的提高除依靠上述方法外,還應根據這門專業基礎課的特殊性,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從教學實際出發去研究。
3、增設網路時代的數字設計心理應用研究。
隨著計算機及信息技術的發展,各學科都需要參與到計算機的設計中來,目前的數字媒體和虛擬化設計等相關專業作為藝術設計中的一個新興的重要方向和分支,已經實現了無紙化的全電腦操作,因此我們應該跟上時代的步伐,在數字話設計時代中,根據理論建設和學科建設的需要,增設設計心理學在數字化時代的現象解釋和應用研究。著重的理論依據有:格式塔心理學的視知覺規律,特別是色彩心理對設計的影響;情感與情緒在網絡化時代的實踐研究;消費心理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研究,以及界面和交互設計心理、用戶設計心理等等。我以前曾發表的論文《WEB設計中的情感交互》也淺顯的設計到了其中設計心理的情感交互研究。
小結:
設計心理學作為一門交叉性的邊緣學科,從對設計現象的感知和設對計現象的原理著手,對設計實踐和原理產生必要的補充。此外,設計心理學還與設計實踐教學共同構建出一個為適應現代藝術設計教學所需要的設計課程教學體系。我們相信,設計心理學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柳莎.設計心理學.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
[2] 許邵藝.設計藝術心理學.中南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