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49:1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旅游消費者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Abstract:Inrecentyearsalongwiththeeconomicdevelopmenttourismdemandshavebeenmoreincreased.Thisbringsaboutnewneedsfortouristconsumptionresearch,eventhoughthecurrentstudyremainsratherlimited.Tourists′irrationalconsumptionbehaviorgetsmoreprevalentassoonastourismactivitiesdevelopmorefrequently.Thisphenomenonmayrestrictitsfurtherdevelopment.Thepaperexpoundstourists′irrationalconsumptionbehaviorintermsofcharacter,causeandprecaution.
Keywords:tourist;irrationalconsumptionbehavior;character;cause;precaution
一、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觀念已發生變化,旅游在過去是有錢人的消費,現在逐漸成為大多數人的日常需要。但由于經濟能力、觀念和消費心理的差異,旅游者消費行為呈現多樣化,非理性消費行為隨之越來越普遍,這對于旅游者本身和旅游業的發展來說都是不利的。因此,研究旅游者非理性消費行為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可為旅游地的產品開發與市場營銷、旅行社的線路設計與服務改善以及相關部門制定旅游政策提供參考。
近幾年來,學術界出現了不少研究非理性消費行為的科研成果。黃德海對我國當前消費品市場上非理性消費的主要表現進行研究[1];黃守坤從經濟學、消費心理學的角度,分析非理性消費行為的形成機理[2];劉佳剛等[3]介紹了三種非理性消費行為理論并進行了實證分析。但是專門研究旅游者非理性消費行為的文獻很少,僅見李菊霞等[4]研究了我國旅游者非理性消費行為的具體表現和消除旅游者非理性消費行為的途徑。筆者試圖對旅游者非理性消費行為進行界定,分析其特征、危害、成因,從而探索出合理有效的防范措施。
二、旅游者理性與非理性消費行為的界定
旅游者消費行為是旅游者通過對自然生態環境、社會歷史文化的地域“交換”,產生消費行為或消費過程[5]。旅游者的消費行為主要表現在對旅游地和旅游產品的信息接收、感知、選擇和決策這一過程中。在這一過程中,旅游者會表現出理性或非理。所謂理性消費行為是指消費者在消費能力允許的條件下,按照追求效用最大化原則進行的消費行為。非理性消費行為是指消費者在各種因素影響下做出的不合理的消費決策,它一般表現為消費者不按追求效用最大化進行消費,或是消費時沒有考慮收入的約束,或是不按邊際效用遞減規律進行消費,或是對消費品的判斷認識不足等。
三、旅游者非理性消費行為的特征及其危害
(一)旅游時間選擇過度集中
自從1999年國家假日辦實行黃金周、雙休日的假日政策后,旅游者進行旅游的時間主要集中在五一、十一和春節這三個時間段。根據中國旅游網的報道,2005年的五一、十一、春節黃金周的旅游人數分別為1.21億人次、1.11億人次和0.69億人次,占全年入境與國內旅游人數的22.59%(見表1)。在此期間,許多旅游目的地人滿為患,旅游配套設施的利用率達到100%,有些著名景區不得不采用每天限流或提高價格來應付滾滾人流帶來的壓力。黃金周景點過熱,不但降低了旅游者的滿意度,并對旅游資源和旅游設施造成破壞。旅游者選擇這些時段進行旅游沒有追求效用最大化,屬于非理性消費行為。
(二)旅游空間選擇不合理
我國擁有很豐富的旅游資源,其分布地域比較廣,但旅游者在進行旅游地選擇時,絕大部分偏向熱點景區,而溫點或冷點景區備受冷落。據統計,2005年五一期間,納入全國假日旅游統計預報體系的39個重點旅游城市旅游人數占五一期間總人數的38.70%。就是面對同一景區,旅游者選擇游覽景點也呈現出趨熱避冷,例如南岳衡山的景點大廟、祝融峰游人如織,有增無減,而風景優美的藏經殿、麻姑仙鏡等景點游人不多,由冷點漸成為了冰點。這一局面的進一步惡化給旅游地承載力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由此引起旅游地環境的破壞和旅游質量下降。
(三)異化旅游內容
不少旅游者在進行旅游消費時,其部分行為對旅游內容進行異化。有些旅游者利用公費旅游的機會,對美麗的旅游景觀不加理睬,只進行日常的一些大眾娛樂項目,例如玩牌。曾有報道,不少到三峽旅游的游客在游船上不欣賞三峽風光,取而代之的是玩牌。還有些旅游者以旅游為幌子,在旅游過程中追求不健康的感官享受,開展、看、聚賭、吸毒販毒等非法活動。這一現象不具有普遍性,但如不及時加以制止,隨著旅游朝個性化發展的趨勢,只會蔓延開來。另外,在旅游過程中,一些旅游者在不良導游的游說下,或者自身的愛貪小便宜習慣的影響下,出現購物不追求物美價廉、容易上當購買偽劣旅游商品等非理性消費行為。還有一些旅游者為了滿足自己虛榮心,在沒有考慮自己的收入或收入階層等約束條件下,一味追求商品或服務的效用,盲目攀比高檔消費。這些現象大大削弱了旅游本來的含義。
(四)破壞環境和設施
早在2002年,中國第一個民間環保組織“自然之友”的負責人、全國政協委員梁從誡就指出非理性消費行為會對環境造成消極影響[6]。除了上面講到了旅游者在旅游時空選擇的過度集中造成了環境和設施的破壞,還有不少旅游者受自己不良習慣的影響或者對旅游服務不滿,在旅游活動中不講衛生,例如亂扔垃圾和隨地吐痰等,不愛護環境和公共設施,到著名景點喜歡留下“某某到此一游”,或者在文物上面涂鴉,制造大量的旅游垃圾文化,給旅游景區造成了嚴重的破壞,無形中給后來的旅游者一個錯誤的引導。這些忽視社會公德的行為都屬于非理性消費行為。
四、旅游者非理性消費行為的成因
旅游者非理性消費行為的形成原因很多,歸納一下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旅游產品的特點造就旅游者非理性消費行為形成旅游者的決策是一個結構化和連續的過程,在不確定的條件下,面對復雜的情景和問題時,旅游者會采取捷徑或應用部分信息進行處理,這樣容易導致非理性消費行為產生。由于旅游產品的無形性、生產與消費同時性、異地性和綜合性等特征,供需方對旅游產品的信息獲取嚴重不對稱,使旅游者面對的問題更加復雜,決策出現非理性也是很普遍的現象。因此為了降低風險,在選擇旅游地時出現趨熱避冷。
另外,旅游產品單一和組合不合理也是造成旅游者對旅游內容進行異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旅游者在錢和閑都不缺的情況下,當然希望旅游產品能滿足個人的需要,而現階段旅游產品的內容單一,形式以團體消費為主,這無形中造成了供需不協調。在這種情況下,旅游者很容易產生改變旅游項目內容的心理和行為。
(二)旅游者本身的原因導致非理性消費行為
旅游者自身養成的好奇心理、對利益的沖動、貪圖便宜、不計后果等消費心理和一些不良的消費習慣導致了非理性消費行為的發生。一些旅游者出于對某種旅游資源的好奇,在不考慮自身收入、產品價格水平等約束條件,進行旅游消費。或是把旅游作為一種身份的象征,為滿足自身的虛榮心而進行盲目攀比和過分講究旅游的消費檔次。或是在作決策時,未經仔細考慮或者對旅游產品缺乏足夠的認識和了解,主觀上形成決策上的失誤;或是受傳統文化或宗教文化的影響,旅游消費并不是遵循邊際效用遞減的規律進行。前面說到,旅游者在旅游時間選擇上的過度集中,很大程度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人平時聚少散多,只有在黃金周和春節,家人才有機會為了增進家人和睦而進行家庭旅游。
(三)旅游供應商的經營策略推動非理性消費行為發生
有些旅游供應商專門針對旅游者的非理性消費行為進行產品開發、產品定價和產品促銷。例如,國外和國內旅游供應商推出不少超豪華酒店或者富人度假旅游區,專門針對富豪們的攀比心理進行產品開發和定價;戶外用品就是特意為野外運動發燒友開發出來的產業,不少商家推出能被發燒友們肯定的專業產品,除了賺到不少好口碑,最終反映到市場銷售業績上[7]。還有一些旅游供應商提供名副其實的旅游產品,把旅游者騙來消費,從而導致非理性消費行為。
(四)旅游媒體的營銷手段引發非理性消費行為
一些旅游媒體進行虛假廣告宣傳,使旅游者在作決策時產生錯覺。宣傳的低價旅游線路與實際消費價格不一致,或夸大旅游帶來的身心體驗,造成旅游者在消費時心理失衡,從而引發破壞景點、制造垃圾等非理性消費行為。旅游媒體利用事件營銷,夸大或曲解旅游產品的效用,一方面,造成旅游者盲目進行消費,引起部分景區過熱,旅游消費質量下降;另一方面,引發旅游產品價格的暴漲暴跌,不利于物價穩定。
五、旅游者非理性消費行為的防范措施
由上面對旅游者非理性消費行為的分析,可以看出,旅游者非理性消費行為是普遍的但不利于旅游業健康發展和旅游者合理消費。因此,針對以上情況,要對旅游者非理性消費行為加以正確的引導。
第一,大力開發多樣化、個性化的旅游產品。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精神生活日漸豐富,開發多樣化、個性化的旅游產品將縮小供需差距,推動大眾旅游的發展。開發多樣化的旅游產品過程中,要考慮將不同的旅游產品以一個鮮明的主題加以組合,或者開發綜合性強的產品,從而滿足一個團隊中不同消費者的需求。開發個性化的旅游產品要充分發揮旅游者的主觀能動性,留給旅游者屬于自己的時間和空間來進行旅游體驗。
第二,提高國民素質,形成健康的消費觀。我國相關部門對此做了不少工作。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2005年7月發出通知,部署在全國實施“提升中國公民旅游文明素質行動”;中央文明辦、國家旅游局9月1日聯合了《中國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為指南》和《中國公民國內旅游文明行為公約》;12月中旬,中央文明委、國家旅游局等10部門又聯合下發通知,要求各地深入宣傳踐行《指南》和《公約》。提高國民素質是一項長期工作。每一個階段都要社會各界大力配合來完成。政府可以通過旅游媒體做大量的公益廣告。
第三,加強旅游供應商的企業誠信建設。非理往往是可以預期的,旅游供應商可以利用旅游者的非理獲取利益。因此,國家旅游局等相關部門應加大力度進一步完善旅游者投訴管理制度和旅游誠信體系建設,對旅游供應商的商業行為進行監管,以保證廣大旅游者的切身利益不受到損害。另外,旅游供應商的管理制度完善,管理科學,注重環保,講誠信,也在很大程度上制止了不良旅游消費行為并教育了旅游者。所以,旅游供應商應提高企業工作人員的誠信意識、法規意識,規范自身的執業水平,多開展誠信活動,營造誠信環境,形成誠信文化,這既有利于企業發展,又有利于引導旅游者進行合理消費,達到供需雙方“共贏”。
第四,正確引導媒體對旅游業的影響。媒體是一把“雙刃劍”,對于旅游業來說,一方面要借助媒體的影響來推動行業發展,另一方面要防止媒體對旅游業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媒體的受眾是廣大民眾,媒體信息傳遞給旅游者較其它促銷方式來說更加迅速,對旅游者做決策產生影響,容易導致旅游者產生非理性消費行為。因此政府部門要通過法律、行政和經濟的手段加以規范媒體報道的公正,社會各界應該大力呼吁媒體加強其公性力,這有利于減少旅游者非理性消費行為的發生。
總之,在面對旅游者的非理性消費時,除了加強行業規范和法律健全,更要通過各種有效途徑和方法去引導旅游者逐漸形成理性的消費觀念。社會相關部門在制定政策時,不單單考慮經濟的快速發展,還要注重引導旅游者進行合理消費。有不少經濟學學者認為假日經濟在短期內刺激經濟,但不能帶來經濟的長期快速發展,因此建議有關部門對節假日進行合理分流,旅游者出游的時間相對分散,這對于旅游業發展和旅游者健康消費都有利。
參考文獻:
[1]黃德海.理性與非理性消費行為芻議[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00,21(3):82.
[2]黃守坤.非理性消費行為的形成機理[J].商業研究,2005(10):14-17.
[3]劉佳剛,劉樂山.非理性消費行為理論與實證分析[J].消費經濟,2006,22(1):85-88.
[4]李菊霞,林翔.關于引導我國旅游者消費行為的思考[J].商業研究,2001(6):169-170.
中圖分類號:F592 文獻標識碼:A DOI: 10.3969/j.issn1003-8256.2013.06.012
1 引言
旅游紀念品作為旅游業的一項高附加值產業,對于旅游經濟乃至全國經濟的發展具有重
要作用。我國作為全球五大旅游國之一,旅游紀念品市場潛力尤為巨大。同時,由于我國國土面積廣闊,各地區間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地域差異大,旅游紀念品具有豐富的符號價值。因此,打造地方旅游紀念品品牌,設計開發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紀念品,對于傳播各地乃至我國的地域文化具有重大意義,旅游紀念品市場的健康發展還會增加旅游業的經濟收入,活躍和繁榮旅游市場,進而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顧客在購買旅游產品時的心理感受情況,即顧客消費滿意度,是城市旅游紀念品市場開發及發展規劃的重要依據。從20 世紀80年代始,國內外就有許多學者借助顧客滿意度來進行企業、行業、產業乃至國民經濟運行質量水平等的管理,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顧客滿意[1]的定義主要涵蓋了三個基本要素,即顧客感知的產品或服務的功效,顧客對這類功效的期望,以及顧客對獲取和使用產品及服務的成本的認知。所以,“顧客滿意度”產生于顧客對這三個因素的主觀比較和權衡后所產生的心理反應和情感感受。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針對北京旅游業發展現狀,借鑒美國顧客滿意度指數ACSI模型[2]構建旅游紀念品市場消費滿意度測評理論模型和測評指標體系,通過對北京故宮、頤和園、鳥巢、水立方、等重要特色景區的實地調研和問卷訪問,運用統計分析軟件SPSS和AMOS對調查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并評價了北京旅游紀念品市場消費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基于上述理論體系,著重對北京市優秀項目“北京禮物”的滿意度影響因素深入分析,探究其商業模式的優越性。研究結果不僅可以為我國旅游紀念品市場規劃和管理等提供科學依據,還可以深化旅游紀念品消費滿意度測評方法的研究。
2.1 北京旅游紀念品市場消費者基本情況
圖1 旅游紀念品市場消費者基本情況
從圖1中可以看到,外地游客占景區受訪者87%,而其中的87%又選擇了自助旅行,可見外地自助旅行游客在北京旅游市場中占有較大比重。受訪者的年齡多集中于25歲以下,其中20-25歲占總體的55%,游客年輕化將會對旅游紀念品的設計風格產生很大影響。由于中低收入人群(5000元及以下)是外地自助旅行游客的主體,并且在紀念品單價可接受范圍上,73%選擇了100元以下,所以價格仍是影響旅游紀念品營銷的主要因素。在購買紀念品原因方面,83%受訪者選擇了贈送親友或是自己留作紀念,可見紀念品的饋贈價值與收藏價值對總體感知價值有著重要貢獻。此外,接近50%的人認為做工質量和景區特色體現度是紀念品的重要特征,消費者的特征偏好應作為商家在旅游紀念品的設計、生產、定價方面的重要參考。最后,購物地點和消費者了解旅游紀念品的信息渠道也會為旅游紀念品的營銷方案設計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2.2 測評模型及指標體系
美國ACSI滿意度模型科學地利用了顧客的消費認知過程,將總體滿意度置于一個相互影響的因果互動系統[3]中。該模型詮釋了消費過程與整體滿意度之間的關系,并能揭示出滿意度不同水平可能帶來的后果,從而賦予了整體滿意度前向預期的特性。借鑒ACSI模型,同時結合相關消費滿意度模型研究成果,根據北京旅游景區的特點,通過SEM[4]模型構建了旅游紀念品市場消費滿意度評價體系。
圖2 旅游紀念品市場消費滿意度SEM模型路徑關系圖
圖2中,橢圓形表示結構變量,長方形表示觀測變量,單箭頭表示假設兩個變量之間存在因果關系,箭頭從原因變量指向結果變量。旅游紀念品消費滿意度理論模型包括4個結構變量,即感知質量、感知價值、感知特色和游客滿意度。感知特色、感知質量、感知價值共同影響著消費滿意度。滿意度模型中的4個結構變量分別對應著10個觀測變量,結構變量的測量通過觀測變量來間接完成。
模型的第一層次,“服務質量”對感知質量的貢獻程度要大于“購物環境”,解釋能力最低的是“紀念品質量”,說明絕大多數顧客在質量評價體系中優先考慮的是服務質量,其次是購物環境最后考慮紀念品質量。但是在衡量感知特色時,“紀念品設計新穎程度”的重要性要大于“紀念品景區特色體現程度”,解釋能力最低的則是“紀念品種類多樣性”。由此可知,紀念品的設計新穎程度是大多數受訪者較為看重的一個元素,而次重要的測量指標“景區特色體現程度”路徑系數與前者相差較小,從另一個角度來講,該指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消費者對紀念品設計元素的有效需求。模型的第二層次,其中“感知特色”對“紀念品感知價值”的貢獻度要大于“感知質量”。由上述分析可知,“感知特色”主要代表紀念品的設計水平,結果再次說明了紀念品設計的重要性。模型的第三層次,以實測的顯變量“紀念品總體滿意度”為基準變量,“感知價值”的路徑系數為1.03,與1較接近,說明感知價值可以很好的代表顧客的實際消費滿意度。綜上,我們對基于美國顧客滿意度指數ACSI模型的旅游紀念品消費滿意度指標測評體系結果做了簡要說明。
2.3 旅游紀念品營銷方案設計建議
通過對北京人文旅游景觀的旅游紀念品消費滿意度進行評價,從旅游消費的真實需求出發,對北京旅游紀念品市場現狀進行分析,提出市場現存問題,探究適合我國旅游紀念品市場發展的新模式,為城市旅游消費與服務體系提出建設性的建議。
2.3.1設計融入景區特色元素,注重提升產品新穎度
感知特色指標測量中,景區特色體現程度與設計新穎度對上級指標的路徑系數基本相同,并且兩者均顯著大于種類多樣性指標。由此,旅游紀念品消費的感知特色應著重于景區特色的融入和設計新穎度的提升。一份獨特的旅游紀念品應該帶著一個景區的徽記,賦予較高欣賞價值的同時,也承載著極具代表力的文化特色。良好的品牌有助于消費者建立起消費偏好,有助于經營者實施促銷手段。品牌創造[5]的核心元素就是要提升產品辨識度,使消費者能夠理性判斷出各種紀念品的特殊之處,通過在設計中注入景區特色元素,形成品牌獨有的感知特色優勢,非常有利于生產商定位自己的目標市場。為提高旅游紀念品的辨識度,企業要全方面了解和利用景區文化的獨特性,結合市場競爭狀況,著重突出自身產品的景區獨特元素,緊跟流行時尚和文化主流。
2.3.2著重提升外部感知質量
感知質量[6]指標測量中,實證發現紀念品消費的“外部質量因素”對其得分影響更為顯著,即購物環境和服務質量對總體的貢獻要顯著大于紀念品本身的制作質量。由于旅游紀念品屬于非生活必需品,根據彈性消費的概念,紀念品消費的隨機性很高,因此只有較好的購物氛圍與環境才能刺激消費者產生出需求和熱情。所以,良好的購物環境與服務質量也是旅游紀念品銷售的大前提。旅游購物,是一個特殊的審美活動,尤為需要一個良好的購物環境。景區所在地的旅游紀念品銷售需要整頓規范,商品陳設及店鋪裝修也要符合景區文化基調,貼近當地人文特色。銷售人員需要通過一定的服務技巧和紀念品專業知識的培訓,優質的購物環境才能引起顧客強烈的購物欲望,力圖滿足顧客的消費需求。
2.3.3“特色>質量”,有效提高感知價值
在旅游紀念品滿意度指標評價體系中,感知價值是顧客消費滿意度的決定性因素。從本文實證結果來看,收藏價值、饋贈價值與價格元素對感知價值的貢獻程度并沒有非常顯著的優劣差別,但是如果考慮到產品的消費者人群定位,一款物美價廉的旅游紀念商品最好在三者里有顯著的側重點,以某一元素為主打品牌以吸引目標群體。此外,在感知特色與感知質量兩個結構性元素方面,特色對價值的路徑系數要顯著大于質量,即前者對總體滿意度的解釋能力較高,說明了旅游紀念品消費感知特色的重要性。對于彈性消費行為,顧客更容易對品牌獨特、設計新穎的紀念品產生較高的購買欲望,這種關注度會遠遠超過顧客對產品質量的訴求。由此可知,紀念品感知特色元素的融合可能成為未來旅游紀念品市場的發展重點。
3 結論
目前我國旅游消費特別是旅游紀念品消費不足的原因主要是旅游紀念品市場發展不完善,旅游資源的符號價值沒有得到充分開發與利用,旅游紀念品質量低劣、同質化現象嚴重,導致旅游紀念品所具有的美學價值、收藏價值、饋贈價值較低,不能很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因此,為了改善國內旅游紀念品市場環境,對影響紀念品消費滿意度的因素進行建模分析非常有實證意義。
參考文獻:
[1] 楊偉文,吳慶田,李明清.顧客滿意度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與模糊綜合評價[J].技術經濟,2001,14(4):62.
[2] 周煒.昆明市社區警務工作居民滿意度研究[D].浙江:浙江大學碩士論文,2007.
[3] 杜亞靈.第三方物流企業顧客滿意分析及其實證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碩士論文,2005.
[4] 劉逢春.旅游紀念品營銷策略[J]. 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29-37.
[5] 金勇進.統計數據質量評估:誤差效應分析與用戶滿意度測評.中國統計出版社,2010.4
[6] 岳晉萍.生產性企業內部服務質量測評與改進策略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學碩士論文,2007.
Research in Consumer Satisfaction of Souvenir Market in Beijing
ZOU Yi 1,LI Shimeng2,DAI Weixiao 1
關鍵詞:
旅游網絡營銷;內涵;特點;策略
1旅游網絡營銷內涵
旅游網絡營銷是指旅游企業以電子信息技術為基礎,以計算機網絡為媒介和手段,而進行的各種營銷活動;是目標營銷、直接營銷、分散營銷、顧客導向營銷、雙向互動營銷、遠程或全球營銷、虛擬營銷、無紙化交易、顧客式營銷的綜合。一方面,網絡營銷要針對新興的網上虛擬市場,及時了解和把握網上虛擬市場的旅游消費者特征和旅游消費者行為模式的變化,為企業在網上虛擬市場開展營銷活動提供可靠的數據分析和營銷依據;另一方面,網絡營銷在網上虛擬市場開展營銷活動,可以實現旅游企業目標。
2旅游網絡營銷的特點
2.1跨時空。互聯網具有超越時空進行信息交換的特性,借助計算機網絡,旅游企業能用更多時間和更大的空間進行營銷,可每周7天、每天24h隨時隨地提供全球性營銷服務。
2.2交互式。旅游企業可以在網絡上適時產品或服務信息,消費者則可根據旅游產品目錄及鏈接資料庫等信息在任何地方進行咨詢或購買,從而完成交互式交易活動。另外,網絡營銷使供給雙方的直接溝通得以實現,從而使營銷活動更加有效。
2.3擬人化。互聯網上的促銷是一對一的、理性的、消費者主導的、非強迫性的、循序漸進式的,而且是一種低成本與人性化的促銷,避免推銷員強勢推銷的干擾,并通過信息提供與交互式交談,旅游企業能與消費者建立一種長期、良好的關系。
2.4高效性。計算機可以儲存大量的信息,代消費者查詢,可傳送的信息數量與精確度,遠超過其他媒體,并能適應市場需求,及時更新產品或調整價格,因此,能及時有效地了解并滿足顧客的需求。
2.5成長性。互聯網使用者數量快速增長并遍及全球,使用者多屬年輕、中產階級、高教育水準,由于這部分群體購買力強而且具有很強市場影響力,因此,是一條極具開發潛力的市場渠道。
2.6整合性。互聯網上的營銷可從商品信息至收款、售后服務一氣呵成,因此,也是一種全程的營銷渠道;另外,企業可以借助互聯網將不同的傳播營銷活動進行統一設計規劃和協調實施,以統一的傳播資訊向消費者傳達信息,避免不同傳播中不一致性產生的消極影響。
2.7定制化。定制化有助于實現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新的營銷理念。企業提供的各種有關銷售信息可以在服務器中集中存儲,但它們仍然能獨立運行、存入或輸出。在網上推出的各類虛擬商品可以讓消費者比較挑選,從而迅速、經濟、實惠地達到采購目標。
2.8個性化。網絡營銷個性化是指銷售商使網絡站點、電子信件以及其他經營活動適合于個體客戶的需要,適應不同年齡、地點和不同愛好的個體消費者。
3完善旅游網絡營銷的策略
3.1完善旅游業信息化基礎建設。旅游信息是網絡預訂和銷售的基礎。大力開展旅游業網絡銷售,就必須提高信息處理的計算機化程度,加快旅游業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航空售票和酒店經營的計算機化管理要進一步完善,旅行社、風景名勝區、公園、博物館、旅游局的旅游信息處理要盡可能全部實現計算機化。旅游業信息化基礎建設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網絡化。隨著旅游業的不斷壯大和日益復雜化,旅游信息日益豐富和繁雜。為滿足旅游信息廣泛傳播和迅速獲取的需要,信息處理必須網絡化。旅游業內部必須建立起各種橫向的、縱向的聯系,構成復雜的網絡,以方便旅游信息的獲取。
3.2提高網站內容吸引力,提供多層次的網站服務。適當添加一些游客十分關心的信息,如天氣預報、旅游目的地交通圖、道路狀況等。添加之后要及時更新,實時反映旅游目的地當前的相關真實信息,這樣可以提高網站的信用度。如旅游線路詳細說明、常見問題解答、在線表單、及時信息服務等。網站應按上網用戶獲取信息的過程和規律,提供富有層次性的信息服務,即用戶自助獲取旅游信息在前,個性化服務在后。
3.3多途徑接入。移動通訊設備、城市多媒體終端和互動數字電視已加入了目的地網絡營銷的行列,成為旅游電子商務的新興媒介,旅游網絡營銷的圖景變得更加多元。旅游目的地得以將旅游信息服務的觸角伸入人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并且追隨旅游者的腳步,為他們提供隨時隨地的便利。目前,部分旅游目的地網站建有手機版本,供手機和PDA用戶隨時訪問旅游目的地WAP網站,瀏覽旅游新聞、下載電子雜志和地圖、參與旅游網絡游戲、訂購旅游產品和服務、進入虛擬社區聊天等。部分旅游目的地網站還開通語音聲訊服務,通過電話聲訊為游客提供各種旅游咨詢和商務服務等。
3.4完善旅游目的地營銷系統功能。旅游目的地營銷系統需要集中展示中國旅游的整體形象,宣傳各旅游目的地的特色;需要提供多語種、多層次、多對象的應用和瀏覽接口,并提供手機短信、觸摸屏、PDA等信息傳輸手段,將目的地旅游信息廣泛傳播給消費者;需要為旅游者提供在線咨詢、在線訂購服務。完善視覺識別功能。通過LOGO設計、宣傳片、電子雜志、網絡電視、數據庫電子地圖、三維實景等技術手段,綜合展示旅游目的地形象和特點,樹立網絡空間的旅游品牌。增強信息互動功能。旅游目的地營銷系統需要進一步完善旅游行程設計、旅游電子地圖示意服務、旅游市場調查、旅游社區等子系統建設,建立起政府、企業、消費者、媒體之間方便快捷、高效、低成本的溝通和互動渠道。課題:2015年云南省教育廳課題“旅游目的地電子商務發展模式研究———以麗江為例”,編號2015Y567課題論文。課題:2015年麗江市科技局計劃項目“電子商務環境下麗江旅游經濟發展研究”課題論文。
參考文獻:
[1]文燕平,史佳華.網絡營銷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情報雜志,2009(11).
論文 聯盟網
隨著現代大眾旅游的興起,旅游模式正在經歷一個由大規模標準化觀光游方式向小眾化個性體驗游方式轉變的過程。旅游者已不再滿足于購買傳統“點線式”旅游產品,而希望通過個體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全方位的參與,獲得在某一旅游目的地游覽的獨特體驗。“體驗式旅游”這一命題的提出,吸引了眾多學者從事相關研究。目前,我國學術界和旅游業界對“體驗式旅游”的研究,集中在內涵分析、產品開發、營銷改進等方面。大多數學者都是從經濟產業角度開展研究的,而較少有學者從旅游的本質出發進行探討,因此,對“體驗式旅游”的研究在深度和系統性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本文將在體驗旅游經濟和人文關懷內涵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人文關懷是發展體驗式旅游的基礎,反映著體驗旅游的本質這一觀點,并探索滲透著人文關懷精神的體驗旅游經濟發展在社會發展、生態保護等方面所帶來的廣泛效應,最后提出相關的政策性建議。
一、體驗旅游的提出背景
(一)體驗經濟理論
1.體驗經濟理論的提出
20世紀70年代,美國學者阿爾文·托夫勒在其所著的《第三次浪漫》一書中,預言了“體驗經濟”的到來,并且進一步提出了“商家將依靠提供體驗服務取勝”的觀點。隨著研究的深入,約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爾摩在其合著的《體驗經濟》一書中認為,體驗經濟是企業以服務為舞臺,以商品為道具,以顧客為中心,以情感為紐帶,創造讓消費者能夠親自參與的各種活動,從而最終滿足其體驗需要的一種經濟形態。…
2.體驗經濟理論的發展
與其他任何經濟形態不同,體驗經濟的特點是人性化。體驗經濟中與金錢發生交換的產品不再是實物或服務,而是人的心情、記憶等看不見摸不著的感受。通常,這種感受具有不可復制和不可轉讓的特點,使消費者愿意為其獨特性體驗而付費,也體現著“以人為本”的時代特征。
體驗經濟遵循著“顧客中心”的原則,并為其提供個性化、定制化的產品。體驗經濟的運行,需要顧客參與。只有當顧客獲得體驗,整個交易過程才能夠完成,其產品質量取決于顧客的體驗質量。正是由于沒有兩個人可以獲得完全相同的體驗,因而要求體驗產品的供應商必須依照顧客需求提供定制化的產品。是否能滿足顧客個性化的體驗需求,成為判斷體驗產品生產者是否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依據。
(二)體驗旅游的內涵
1.體驗旅游理論的研究
1996年,鄒統釬教授提出旅游的核心本質是“經歷”,是“旅游者通過對旅游目的地的事物或事件的直接觀察或參與而形成的感受與體驗”,這一觀點構成了體驗旅游定義的雛形。在國內旅游理論研究中,謝彥君教授率先提出了“旅游體驗”這一命題,他認為,就旅游個體而言,旅游體驗是旅游者活動的主體內容,旅游者對其滿意程度決定了旅游的質量感知水平;而就旅游總體而言,每個旅游者旅游體驗的內容、時空特點和結構特性,是旅游行業規劃和管理的基本依據。
雖然目前學術界對體驗旅游的定義并沒有形成共識,但是參與性、個體化這兩個體驗旅游所應具備的基本屬性已得到學術界的廣泛認同。
2.體驗旅游的特征
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會需要、受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五個層次,并認為人是在滿足了低層次需要之后,才將注意力轉向更高層次的需要。同樣,為了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體驗旅游具有層次性特征,在滿足了初級體驗需求之后,消費者就會產生更高層次體驗的需求。
為了滿足消費者逐步深入的體驗需求,除了應用營銷改進、產品創新等商業手段外,依據旅游的本質,探尋支持體驗旅游發展的核心因素,從根源上提升整個旅游體驗經濟發展的層次,是達到利益相關者共贏結果的最佳方式,人文關懷的應用對這一過程起到了重要促進作用。
3.體驗旅游實踐的發展
現代旅游市場中,供需雙方的關系發生了重大變化,顧客已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參與。消費者關注的焦點是產品能夠帶來的心理滿足感,追求的是能夠引起個體共鳴或實現個體價值的個性化旅游產品。顧客需求的變化預示著體驗旅游時代的到來。
體驗旅游時代的產品與大眾旅游時代的產品相比,出現了重大變化。從價值目標分析,消費者從注重產品內容向注重產品感受轉移;從消費內容分析,旅游者從消費從眾產品向消費個性產品轉移;從消費方式分析,人們從直接購買已有產品向參與產品設計制造轉移。
二、人文關懷理論與體驗旅游經濟
(一)人文關懷理論
14世紀,西方社會在歐洲文藝復興期間興起的“人本主義”思潮反對“神權”。是對人性的彰顯,開創了人文關懷的先河。在我國,“人文”這一概念原意是與“天文”相對,后來發展成為與“自然”或“科學技術”相對應,專門表示人類的文明或者文化,具體則包含人的生存、尊嚴、自由、信仰和價值取向等方面內容。“人文”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其精髓在于對人的根本認識。“關懷”即關心、關注的意思,是行為主體發出的動作。
題目:淺析視覺營銷在服裝賣場中的作用
姓名:
學號:XX03030331
指導教師:
班級:服設
所在院系:設計與藝術學院
科技大學畢業設計(論文)開題報告內容
課題的目的及意義
目的:
視覺營銷的根本目的在于爭取目標顧客、擴大市場影響和突出品牌形象,因此,絕不能只滿足于熱熱鬧鬧的促銷宣傳和心血來潮的煽情手段。同企業的所有經營活動一樣,視覺營銷也必須堅持既定的理念和一貫的策略,并且在設計上予以充分體現。
意義:
視覺營銷并不是新的“武器”,而是一門被我們遺忘了的“武器”。作為一種直觀的營銷手段,它其實一直默默“呆”在每個終端的幕后臺角,人們對它的作用了解甚少,如同一個被“雪藏”的歌手。近幾年當我們重新審視和了解它的作用后,“視覺營銷”就開始從幕后走到了前臺。而其更大的意義是:商家們已經開始將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發掘它的潛在威力,同時在終端中進行系統的運用。
課題的主要任務;研究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和措施
研究主要任務:
1.論述服裝視覺營銷的含義和范疇。
2.針對一個服裝店而言,在色彩、造型、聲音這些相關的影響視覺注意力方面進行分析
3.服裝視覺營銷塑造消費者心中的形象。
4.整合視覺營銷,提升銷售業績。
可能遇到的問題:
1.現有資料和信息不足;
2.對現在服裝賣場中的視覺營銷的應用與服裝本身認識不足。
3.視覺營銷的應用于賣場銷售是否成功。
解決方法及措施:
積極到閱覽室,圖書館等有價值的位置查閱;學習研究,向指導老師請教;從自己實習單位的情況為起點,然后再到各大中小型服裝賣場中更好的了解服裝視覺營銷對服裝服裝賣場的影響狀態,從實際出發,慢慢學習服裝視覺營銷在賣場中的作用的認識和了解,逐漸完善課題。
論文
大綱
摘要
眾所周知,人們所感受的外部信息有83%是通過視覺傳達到人們心智的。也就是說,視覺使人們接受外部信息的最重要和最主要的通道。現代營銷知識告訴我們,視覺營銷是作好營銷必不可少的營銷手段之一。
本文旨在從服裝賣場角度來闡述服裝視覺營銷的作用和影響。
abstract
asweallknow,peoplefeelthe83%ofexternalinformationthroughvisualcommunicationtothepeople'smind.inotherwords,sothatvisualaccesstoinformationoutsideofthemostimportantandthemostimportantchannel.modernmarketingknowledgetellsusthatthevisualmarketingisessentialtopreparemarketingofoneofthemeansofmarketing.
thepurposeofthispaperfromtheclothingstoreclothingvisualperspectiveontheroleandimpactofmarketing.
關鍵詞視覺營銷;視覺沖擊創造價值;無聲的銷售員
keywordsvisualmerchandising;visualimpactcreatevalue;silentsalesman
正文:
1引言服裝視覺營銷概論
1.1服裝視覺營銷的概念
1.2服裝視覺營銷的范疇
2視覺營銷在賣場中的具體應用
2.1服裝店鋪的整體色彩應用技巧
2.2服裝賣場的陳列設計
2.3服裝視覺營銷塑造消費者心中的形象
3視覺營銷的一些實例分析
3.1zara店鋪的空間設計與陳列形態
3.2森馬
3.3jackjones
4視覺營銷迎來了春天
4.1視覺陳列專家韓陽與《賣場陳列設計》
5整合視覺營銷,提升銷售業績
6結束語
7致謝
前期的文獻資料收集、調研、實習及設計條件準備情況
搜集關于服裝視覺營銷和陳列設計等的相關文獻資料。
參考文獻:
[1]馬賽.工業設計與展示設計.中國紡織出版社,1998
[2]毛春義.服裝展示.湖北美術出版社,XX
[3]杜異,傅祎.漢諾威世界博覽會設計,嶺南美術出版社,XX
[4]王春杰.世界展覽新設計.湖北美術出版社,XX
[5]賴濤.服裝設計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XX
[6]韓陽.賣場陳列設計.中國紡織出版社,XX
[7]許亮.展示設計.湖南美術出版社,XX
[8]陸華祥等.最新展館展臺設計.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XX
畢業計主要工作的進度安排
1-4周搜集,查閱與課題有關的資料,進行畢業實習.
5-6周畢業作品服裝效果圖的設計、畢業作品結構圖
7-8周畢業作品服裝制作
9-10周服裝效果圖、結構圖及文字說明
11-14周論文大綱及論文資料的收集,論文的撰寫
15周論文的目錄、縮寫稿、中英文摘要、致謝
16周服裝動態展示設計
17周完成畢業設計的全部內容
畢業設計每周指導時間、地點安排及畢業設計紀律要求
每周指導時間:
每周一、周四下午在逸夫樓四樓,不早退;不遲到。
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開題報告考核
一、導師對開題報告的評語:
指導教師200年月日
一、我國旅游業的發展現狀分析
(一)、旅游業在我國市場經濟中的地位
目前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市場,國際上有這樣的經驗和統計,當一個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800-1000美元時,居民將普遍產生國內旅游的動機;當達到4000-10000美元時,將產生國際旅游的動機;超過10000美元將產生洲際旅游的動機。所以目前我國的國內旅游和國際旅游的規模越來越大且增長迅速。
(二)、我國旅游業當前的運行模式
在我國目前的旅游業市場中,如何通過現有的條件將旅游信息傳遞給消費者,消費者通過什么樣的渠道獲取各種各樣的旅游信息,再將自己手中的信息進行比較、篩選后選擇出適合自己的旅行線路及方案;消費者自己在完成準備工作后再通過什么樣的渠道來履行自己希望的履行目的地等等一系列的過程即構成了我國當前旅游業的運行模式。
1、旅行社首先會根據對旅游景區的社會環境、交通方式、人文景觀、生活習慣等等方面的了解來制定一份合適的旅游路線。在了解的過程中,旅行社可能通過和目的地服務企業的溝通、洽談等方式和對方簽訂合同,這樣就在旅行社和目的地服務企業之間形成了部分旅游市場。
2、消費者通過比較,會選擇出自己覺得效用最大的旅行社,了解旅行社安排的各個細節后,與旅行社簽訂旅行合同,并將旅行社的報價付給對方。雙方之間便形成了一種契約關系,即旅行社將負責消費者到某一個或某幾個旅游目的地的游覽全過程。
(三)、當前我國旅游業存在的問題
1、旅行社作為橋梁連接著旅游業的實際供給方和需求方,理所應當的旅行社掌握著雙方最多的信息,成為信息優勢方,在和雙方溝通的過程中,特別是在制定旅游路線和旅游合同時,旅行社有充足的時間"研制"出一份有利于自己一方的協議。當消費者在了解路線以及合同簽字時,不可能專業的去斟酌每個字,導致旅行社會有意的弄出一些文字游戲,非專業人員或者沒有吃過虧的游客是不易察覺的。
2、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飛速發展,特別是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興起了越來越多的境外消費,隨之而來的是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選擇了國際旅游,更多的外國人將中國選擇為他們的旅游目的地等等,不同國家之間具有不同的社會制度、生活方式、政治信仰等等都無疑為雙方之間的溝通增加了障礙,也無可避免的會因為雙方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而帶來一些誤會、麻煩等。
3、在商品交易市場中我們知道信息的不對稱可能會導致經濟活動決策者的逆向選擇和"檸檬"市場的出現。在旅游業中,信息不對稱同樣會使市場失靈,導致消費者產生逆向選擇,市場中的"劣質服務驅逐優良服務",消費者得不到優質的服務會促使其逐漸對旅游市場喪失信心。
二、我國旅游市場不公平競爭的影響
(一)、對游客的影響
1、誘導游客決策失誤
沒有充足的信息就無法做出明智的決策,而沒有對稱的信息就沒有公平的交易。正如同旅行社利用當前流行的團購,消費者對于低價的偏好等而故意隱瞞部分信息,利用消費者處于信息劣勢的地位,間接誘導了消費者做出不公平的經濟決策。
2、降低消費者滿意度,使消費者對旅游市場失望
消費者對于一次旅行經歷的失望也許會使他不會重復選擇同一家旅行社以及同一片景點,但是,如果消費者在多次旅行經歷中都出現了因為信息不對稱而極其不滿意的情況下,消費者可能會對旅游市場失望,可能會選擇別的放松方式。
(二)、對旅游供給方的影響
1、使旅行社市場效率低下
市場效率是指經濟資源配置的有效性,高的市場效率意味著能有效、合理地配置資源并能有效地進行生產。但是在旅游市場上,由于供求雙方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消費者對旅游產品無法在購買之前進行體驗,使得消費者容易出現逆向選擇的行為,進而降低了資源配置的效率。
2、旅行社之間的不正當競爭
完全市場的競爭是最公平的,信息對稱是公平競爭的基礎。對于旅行社來說,他們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質量越高,所需要的成本就越高。但是一些旅游公司為了獲取短期的利益,違背商業道德,通過向消費者提供失真的信息來獲得優勢,形成"劣質服務驅逐優良服務"的狀況,加劇了旅行社之間的不正當競爭。
三、我國旅游市場不公平競爭的原因分析
(一)、客觀原因
1、旅游業供給方與需求方的差異
旅游行為是向人們提供滿足其在旅游過程各方面需要的服務。對于消費者來說,與旅行社之間的主要矛盾是實際旅游供給與其心理預期之間的差距。但是由于旅行社服務的大多是流動消費者,因此,每個消費者的消費偏好、生活方式均不同,旅行社很難滿足每個消費者的需求。
2、旅游產品本身具有無形性、差異性的特征
旅游產品本身的特殊性決定了消費者無法在購買之前進行體驗,其體驗的過程也是消費的過程。這種精神層面的消費與消費者自身的健康狀況、心情等也有很大的關系,俗話說,心情愉悅時,看山山綠,看水水清……但是常常旅行結束時,游客都會疲憊不堪,所以再回頭回憶旅行過程的所見所聞也會帶著疲憊的態度了。
(二)、主觀原因
在信息完全對稱的市場中,企業的營利水平是最低的,當旅行社處于信息優勢的地位時,企業必定從自身作為理性經濟人的角度出發,希望繼續維持自己信息優勢的地位以獲取更大的利益,因此在給消費者透露信息的時候,旅行社也會有所保留。這也是造成雙方之間長期處于信息不對稱狀況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從消費者方面來看,由于消費者在對旅游產品的消費之前不了解其具體信息,只有在消費只會才知道,因此,敏感的消費者在有多次旅行經驗后會開始懷疑各個旅行社所給出的信息,他們因此了解的信息及其有限,還對有些自己掌握的信息表示懷疑,不知道相信與否。
四、從控制信息不對稱著手完善旅游市場的建議措施
(一)、消費者方面
1、在日常的生活中多多關注旅游資訊,了解旅行社的一些營銷方式,當自己面臨這些選擇時,要提前在自己的計劃中做出一個合理的預算和安排,去旅行社進行咨詢時,也要問清楚細節,仔細看好合同后再簽署。
2、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化發達的網絡社會,消費者應該通過利用網絡多比較、多聽取有經驗的人的意見,通過這些方法不僅可以減少自身因為信息不對稱而產生的不公平,而且可以豐富自己的知識,增強自我學習和保護的能力。
(二)、政府方面
1、建立旅游者信息服務系統
政府應將旅游目的地與消費者通過信息服務系統直接聯系起來,可以使游客在制定旅游安排是自己首先進行一個了解及預算,得到一定的信息后再去旅行社會增加交易的公平性。
2、促進旅游業統一市場形成
我國目前的旅游市場整體較為松散,所謂各家有各家的規矩,因此游客在旅行之前也不知道具體的規定和制度。而同一市場的形成首先可以充分發揮市場的競爭優勢,有了競爭,收益的將定是消費者。例如取消地接導游;消除旅行社在異地設立分社的限制等等。
3、加強旅游業不正當競爭的執法
我們知道,由于信息不對稱會導致旅游市場內部的不正當競爭,甚至會違背商業道德,政府機構應加強對于不正當競爭的管制,且發現后一定從嚴處理,通過政府的強制法律執行來端正各旅行社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
參考文獻:
[1]王德剛,《打造人民群眾滿意的幸福產業》,中國旅游報,2012,(11)
[2]王兵,對旅游業經濟特征的再認識,旅游學刊,1995(5)
旅游消費的研究,已有工作大致可從兩條線索中追溯:一是從消費經濟學的角度,二是從旅游科學研究中附帶或從其他相鄰科學角度所從事的專題研究。
1.從消費經濟研究中產生的旅游消費研究成果
從消費經濟角度探討旅游消費問題,在我國是尹世杰教授最先敏銳地感覺其意義,并率先倡導的。還是在80年代初期,尹世杰教授就指導研究生從事過這方面的研究,同時他也認為董輔@①較早就具有旅游消費經濟思想,主要是旅游資源價值問題和旅游資源開發保護問題的研究。實質上,在80年代就有從基本理論研究入手進行探討的,如龔曉寬、宋維真的研究,但是總的說來未形成體系,也未引起足夠的重視。
另外,主要從消費文化的角度,涉及了旅游消費的研究,1994年底,由《消費經濟》雜志社首先發起的消費文化的討論中,就出現了許多觀點,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了旅游消費的研究,如尹世杰教授認為消費文化包括優美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人們精心創造的實物生活資料和精神文化產品,以及富有創造性的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的消費行為;周淑蓮等則認為與旅游密切相關的茶文化、酒文化、服飾文化等是消費文化在消費品上的表現,風俗、風格、地方特色等是在消費方式上的表現。這些認識,與國內國外旅游文化研究的范疇有十分類似之處,當然,也是各有側重。值得指出的是,消費文化對旅游文化的較細致的研究也有成果,如梁琦對生態旅游消費的研究;近年來興起的閑暇消費研究,也有不少涉及了旅游消費問題,如曹茉莉的工作;從旅游消費的分析入手進行部分預測的研究工作也有開端,如池進的工作。
2.從旅游科學進行的旅游消費研究的成果
從旅游科學的角度研究旅游消費現象,已有較多的成果。主要工作大致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旅游消費供給與旅游消費需求的研究。旅游消費供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地的規劃和區域旅游開發兩個方面,可以說近20年來這兩個方面的研究是最豐富多彩的,僅90年代以來從地理學角度進行的研究,相關論文就多達千余篇,論著和教材達30余部。據統計分析,1980~1993年旅游地理論文的63.6%為旅游資源與區域開發內容。旅游供給的研究有過以國內國外兩種對象的研究,面向國外旅游市場的研究,如謝彥君的工作;面向國內的研究又有兩類,一類是傳統的和旅游資源非常優越的旅游地的開發研究,這是主要的;另一類是旅游資源不是很優越的旅游地的開發研究,這是一個重要的有希望的新研究領域,如許春曉的系列研究。從旅游科學角度研究旅游消費需求的專題論文較為缺乏,謝彥君作過國際旅游市場對中國旅游消費需求的研究工作,但旅游經濟學中的旅游消費研究以及旅游市場研究等領域,就是為了揭示這一類問題的。值得一提的是牛亞菲在這方面的突出的有特色的工作,將旅游消費供給與需求的平衡特征研究推向地域空間,將旅游地與旅游市場的空間組織模式及動態平衡關系揭示了出來,并以大城市為中心分析了不同地域的旅游供需關系。
②旅游消費力與旅游消費關系的研究。關于旅游消費力的研究,國內一般用人均GNP水平與旅游消費關系來探討,并已成為一個經典范式。許春曉提出“四力詮釋”(資源吸力、城市擠力、收入動力、時間助力)觀點,細分了形成機制;旅游消費力的實證研究,往往與其它研究夾在一起進行,常見于其它標題下的論文之中。對于旅游消費關系的研究,近年來成為熱點,一方面,繼續對旅游消費的正面影響給予充分肯定和更加深入的研究,甚至作為扶貧開發的重要措施研究,如蔡雄等和陸林的工作;另一方面,對旅游消費的負面影響,旅游開發對旅游地的社會、經濟、文化、環境的沖擊的研究,這一課題近年來引起了許多專家學者的注意,有不少研究成果,如全華等的工作。
③關于旅游消費模式的研究。首先是旅游消費的行為模式研究,率先工作是陳傳康教授指導的碩士生研究課題,之后又有許多更深入的研究,如吳必虎等的工作以及曾尊固教授指導的陸林博士的工作;其次是旅游消費組織形式的研究,目前對團隊和散客兩種形式都有較多的研究。現代旅游業最初的旅游消費都是力圖通過團隊形式去組織的,進而在90年代以前大多把研究注意力放在團隊組織上,有一批成果,如閻綱的工作。自90年代始,旅游消費觀念明顯的變化,散客市場迅速擴大,研究工作隨之出現,如李海瑞和向才德的工作。更有人開始了自助式旅游的研究。
④旅游消費水平和旅游消費效果的研究。旅游消費水平高低的研究,確實是一個少有人深入的研究領域,目前的工作還停留在旅游消費的人均花費分析及其原因探究上,這些工作也較為分散,可見于旅游開發的現狀描述和前景分析的研究工作中,如劉德謙的工作;當然,對旅游消費群的擴大速度及其旅游消費總需求的研究,也可在一些對旅游業發展的預測性研究工作中見到,但也不深入。主要工作如蘇敬之和石建國的研究。關于旅游產品的精細化以適應提高了的旅游消費水平的研究,有兩方面工作比較突出:一方面從旅游地的形象定位角度進行了較深入研究,如陳傳康等的工作以及李蕾蕾博士論文的部分內容;另一方面,對旅游產品加工和包裝的研究,如馬永立和王曉云的工作。關于旅游消費中審美情趣高尚化與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的研究,近年來雖有人涉足,如陳光照的工作,但尚不多見,是一個應加強的研究方向。關于旅游消費效果優化的研究,集中于旅游地的可持續發展規劃和戰略研究,如謝彥君、沈兵等的工作;對于旅游地開發后各種關系的調查及其協調途徑的研究,有部分成果,如李海瑞的工作。
⑤旅游消費結構的研究。旅游消費結構研究主要分兩個方面進行,第一是旅游消費結構的基礎理論研究,主要有旅游消費的類型劃分和層次認定,如陳傳康的工作;旅游消費結構的形成機制研究,如李中的工作;也還有旅游消費結構的研究方法的探索,如衛海英的工作。第二是旅游消費結構的實證研究和發展趨勢研究,專門研究較為少見,多夾于旅游市場分析和區域旅游開發的有關文章中,如陳傳康的許多區域旅游開發研究就涉及這類工作。
二、旅游消費研究的近期熱點
鑒于旅游業迅速發展和旅游消費研究的現狀,1997年6月,在尹世杰教授的倡導下,由《消費經濟》編輯部和湖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在湖南師范大學聯合舉辦了中國首次旅游消費學術研討會,會議收到了30余篇論文(主要論文由《消費經濟》陸續發表),到會的有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京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廣西大學及湖南省社會科學界的代表,湖南省政府及旅游局也派了代表,會議匯集了旅游管理職能部門的主管領導、旅游實業家和經濟、哲學、旅游、地理等方面的專家學者,大會的主要論文和討論的熱點問題,反映著旅游消費研究的近期熱點。
1.旅游消費基本理論問題的討論
以尹世杰教授《略論旅游消費》的發言為主線,就旅游消費的作用、當前我國旅游消費的主要問題、如何提高旅游消費質量等進行了具體的討論,同時引發了旅游消費概念、對象、內容的討論,如彭明朗教授提出了對旅游消費的初步定義,并劃分了旅游消費的幾種類型,其余專家也各持己見,因沒有這方面的專題論文,未能深入而形成相對一致的看法,肯定了旅游消費不僅是一種經濟活動,也是一種文化活動的說法;翟輔東教授《旅游消費問題淺議》的發言,對旅游消費形成條件、特點、存在問題及引導途徑進行了論述,研究生黃芳《淺析旅游消費有關特點》一文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這些理論問題的討論特別熱烈,在以下問題上達成了一致意見:旅游消費作用對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對人的發展有很大作用,贊同其具有經濟性、閑暇性、異地性、文化性;旅游消費問題有基礎設施、環境污染、軟環境落后、產品類型少等;旅游消費質量的提高途徑要針對問題采取措施,特別強調了服務質量和旅游消費者素質提高兩方面的作用。
2.關于旅游消費趨勢的討論
以許春曉《與湖南旅游消費趨勢》的發言為引子,對后湖南旅游消費趨勢,湖南旅游發展的新機遇及其旅游消費趨勢下的旅游業進一步發展的對策等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特別是旅游消費趨勢問題,引起了觀光旅游的命運、旅游消費熱點演替問題的深層次探討;討論后基本同意旅游消費趨勢為旅游消費供給和旅游消費需求開始轉型并漸漸趨向平衡,旅游消費力增強且旅游消費關系進一步改善,旅游消費模式將現代化并且旅游消費內涵化將明顯,旅游消費水平提高而且旅游消費效果將優化,旅游消費結構將變化,具體是觀光旅游形式、自然風光旅游產品消費份額將下降,商務、度假、生態等旅游形式和文化旅游消費份額將上升,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觀光旅游還將占大份額,自然風光旅游產品還是主體。梁琦通過對中國國際貿易中旅游業份額的增長趨勢的分析,談了中國旅游業發展的趨勢。
3.關于旅游消費和文化消費問題的討論
以趙學增教授《旅游與文化消費》的發言為主線,認為旅游是文化消費的基礎形式之一,旅游管理的核心是文化管理,并就旅游的文化內涵和特征作了深刻論述,認為其有復合性、情景文化、本性復歸、路上文化、移植文化五大特征;鄭炎博士等也就這一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4.關于旅游消費與旅游業可持續發展問題的討論
以曾坤生《生態旅游消費與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發言為代表,既強調旅游本身的發展,也強調旅游資源的保護,認為生態旅游的發展為中西部發展提供了機遇,區域生態旅游資源的開發必須走可持續發展之路。莫一心研究員就《發展旅游業,促進持續發展》作了發言,重點就發展旅游業與轉變消費方式作了論述,特別指出了旅游消費者素質提高的意義;柳思維教授和劉醒夫研究員也就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談了湖南的戰略;徐飛雄《關于旅游購物品消費的幾點思考》就旅游購物品消費的特點、消費水平的意義及其提高途徑作了細致的研究。
三、旅游消費研究的近期主攻方向
1.學科基本理論建設
由于旅游消費的專門研究還不是很普遍,不是很成熟,夾于旅游學科中的旅游消費研究又注重實踐中出現的實際問題,進而旅游消費基本理論問題未被提到應有的高度來加以認識和研究。而今,這一工作就顯得緊迫而又艱巨起來。因為旅游消費研究的獨立發展,已迫切需要基礎理論的指導了。
學科基本理論的建設,對旅游消費來說還是開頭,故而急需解決以下問題:①旅游消費的基本概念問題,包括旅游消費的定義、內涵、外延,旅游消費活動的特點;②旅游消費研究對象和主要內容,由于旅游消費問題的研究具有綜合性和邊緣性,并且目前的狀況是學科相關研究走在前頭,自身系統理論研究尚為起步階段,故而明確旅游研究對象和內容,實質上是明確自身與相鄰學科的界線,守住自己的陣地;③旅游消費研究的方法論問題,任何一門獨立的學科或相對獨立的學科,都應該有十分切合解決自身獨特研究內容需要的有特色的研究方法,這種方法論的形成有兩條途徑:其一是借鑒相鄰學科的研究方法,在研究過程中不斷應用篩選,精選出適合者;其二是創新研究方法,根據旅游消費研究的特點,設計出一套新方法。
2.學科應用理論建設
現代科學的發展都是圍繞國家、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這一主題展開的。旅游消費要加強研究的呼聲,也是在旅游業日益壯大,旅游消費現象日益普及,旅游消費課題日益增多的時代大背景下提出的;旅游消費研究必須面向實際問題,立足應用研究。當然,作為指導應用研究的應用理論,是一不可缺少的基礎理論研究工作。目前急需解決以下幾大問題:
①旅游消費的發展規律與預測方法研究。旅游消費的發展變化,其總體風格是與社會文化心態的變化密切相關的,其變化速率是隨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提高而同步的。而總體風格的具體形成機制與結果,變化速率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聯水平,還是很難建立精確的數量模型作中長期的預測。這又是一個意義十分巨大的工作。
②旅游消費對旅游開發影響與供需平衡研究。旅游消費會拉動區域旅游開發,這已是定論,但具體作用機制及過程尚未清楚;現今多數學者主張的旅游開發適度超前理論,也未找到這個“度”,以致旅游界在供需之間難于找到平衡點或適度點。
③旅游消費的引導方法和措施研究。旅游消費的發展在方向上存在著合理與不合理,在速度上存在快與慢,特別是在一些旅游消費習慣不普遍的地區,往往經濟發展已到了旅游經濟快速發展的水平,但是沒有旅游消費的引導就是不能很好地發展。
④旅游消費與區域經濟發展關系的研究。旅游消費與區域經濟發展具有互動關系,旅游消費的水平依賴于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而增長,旅游消費的發展又反過來促進區域經濟發展速度和質量的提高,特別是對區域產業結構的優化和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意義尤為重大。深入探討這種關系十分必要。
3.旅游消費的典型現象研究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旅游業一直呈快速增長趨勢,已成為21世紀的一項“朝陽產業”。誠然,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法治進程的推進,旅游消費維權意識已基本深入人心,但仍有不盡如人意之處。旅游消費者是旅游業發展的生命線,如果旅游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得不到相應的保障,最終會使旅游業得不到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本文以創建和諧旅游為基點,對旅游消費者權益保護若干問題展開探討,以促進旅游市場的健康發展。
1 旅游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國內對旅游者的界定,通常認為“旅游者是指離開常駐地到異地,時間不超過一年,進行觀光、游覽、休閑、度假、探親、訪友或其他形式旅游活動的人”。眾所周知,旅游活動由食、住、行、游、購、娛六要素組成,它從本質上講是一種消費活動。因此作為旅游消費活動的主體,旅游者除了具有旅游者的特性外,還具有消費者的特性。旅游消費者從法律本質上講就是消費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消費者是指為滿足生活消費需要而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的人。由此,本文認為旅游消費者是指從旅游市場購買、使用旅游商品或接受服務,滿足旅游需求的人。
旅游消費者權益是指受國家旅游法律、法規或有關制度所保護的不受非法侵犯的旅游者的權利或利益。具體而言,旅游消費者的權益包括以下六個方面:一是安全保障權,即旅游消費者在旅游過程中享有人身和財產安全不受侵犯的權利。二是知情權,即旅游消費者在購買旅游商品時對旅游經營者提供的服務內容享有了解真實情況的權利。三是自主選擇權,即旅游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旅游服務的經營者。四是公平交易權,即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享有獲得公平交易條件和公平交易結果的權利。五是獲得賠償權,即旅游消費者因接受旅游服務受到人身、財產損害時,享有依法獲得賠償的權利。六是受尊重權,即旅游消費者在接受旅游服務時享有人格尊嚴和風俗習慣得到尊重的權利。
2 旅游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的理論分析
2.1 “和諧社會”理念,要求構建和諧旅游
和諧是當今社會發展的永恒主題,它強調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和諧社會與和諧旅游之間是相輔相成的,構建和諧社會呼喚和諧旅游,和諧旅游又是推動和諧社會的重要動力。不可否認,侵犯旅游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便是旅游不和諧的聲音之一。它不僅阻礙我國旅游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而且不利于和諧旅游的構建。因此,構建和諧旅游與旅游消費者權益保護之間關系密切。一方面,和諧旅游是推動旅游業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旅游消費者參加旅游活動的目的是為了通過良好的旅游經歷來滿足個人精神生活的需要。如果在旅游活動中,旅游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將會影響旅游消費者獲得精神愉悅的程度,甚至會激化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旅游企業與旅游消費者之間的矛盾,這將不利于旅游業的發展,對和諧旅游的構建更是致命的打擊。另一方面,旅游消費者權益保護是和諧旅游建設的基本要求。旅游業只有向旅游消費者提供高質、優效的服務,把保護旅游消費者合法權益作為其工作的首要目標,理順好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旅游企業與旅游消費者之間的關系,真正做到保護旅游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才能有效地推動旅游業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2 “以人為本”理念,要求以旅游消費者為本
所謂和諧旅游是一種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要求旅游價值全面發揮和旅游各要素協調發展的新的旅游發展模式。科學的旅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旅游者是旅游活動的重要主體,因此“以人為本”的理念反映到旅游消費法律關系中,就是要以旅游消費者為本,把旅游消費者放在旅游各項工作的主體地位上來,通過有效途徑切實保護好旅游消費者的權益。在發展旅游業的過程中,如果旅游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護,必將打擊其出游的積極性,對旅游業的發展非常不利。因此,只有以旅游消費者為本,才能有效地保護好旅游消費者的權益,才能更好地促進旅游業科學發展。
3 旅游消費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原因分析
本文認為導致旅游消費者合法權益受侵害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 旅游立法的原因
為了適應旅游業的發展,相關部門先后進行了旅游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立法。目前我國調整旅游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有兩種:一種是通用性的法律法規,如《民法通則》、《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但這些通用的法律法規,原則性規定較多,內容較為抽象,沒有具體規定旅游業的相關權利義務,難以解決旅游糾紛中的矛盾,進而體現對旅游消費者的特殊保護。另一種是專門性的法律規范,包括《旅行社管理條例》、《導游人員管理條例》、《旅游投訴暫行規定》等。但由于這些專門性的法律規范是由國家旅游局或地方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制定,其法律效力層次較低,在司法實踐中缺乏足夠的權威性。與快速發展的旅游業相比較,我國旅游立法表現得相對滯后,至今我國尚未出臺一部綜合性的旅游法,這不僅不利于旅游消費者權益的保護,也不利于我國旅游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3.2 旅游執法的原因
我國旅游行政執法主體主要有三類:一是各級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即旅游局或旅委會);二是國家、省、地市三級旅游質監所,個別旅游業發達的縣級旅游局也成立了質監所,經過授權取得了行政執法權;三是旅游綜合執法大隊、執法大隊或旅游監察大隊,從公安、工商、旅游、物價、交通、文化等部門抽調人員,采取委托授權、集中辦公、統一行動的方式執法。
目前,我國旅游行政執法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在保護旅游消費者權益方面沒有起到很好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旅游行政執法水平不高。有些執法人員對行政法和旅游相關法規不熟悉,沒有做到依法行政;在行政執法過程中出現程序違法、結果不公正等現象。二是旅游執法經費欠缺。目前旅游執法經費主要來源于當地旅行社繳納的質量保證金存款利息的一部分,經費的不足影響著維護旅游消費者權益的執法工作。
3.3 旅游消費者的原因
旅游消費者自身法律意識的薄弱,也是旅游消費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原因之一。盡管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法治進程的推進,旅游消費維權意識已逐漸深入人心,但仍有不盡如人意之處。有些旅游消費者在出游前,沒有與旅行社簽訂旅游合同;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旅游活動中享有哪些權利;當權利受到侵害可以選擇哪些救濟途徑來維權;等等。由于旅游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和法律意識差,導致在權益受到損害時,往往不能積極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4 完善旅游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體系的建議
4.1 完善旅游立法
最完善的法律制度,應該是最有利于保護弱方當事人合法權益的法律規范的總和。與強大的旅游經營者相比較,旅游消費者處于弱勢的地位,法律的天平應當向弱者傾斜。西方發達國家為了加強對旅游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和規范旅游經營者的行為,紛紛制定了旅游基本法。而我國至今尚未出臺旅游基本法,在立法上只是效力較低的旅游法規、規章和一些通用的法律法規,這不符合迅速發展的旅游業的要求。因此建議盡快出臺旅游基本法,對旅游活動主體的權利、義務作出具體規定;完善旅游專項立法,如《旅行社管理條例》、《導游人員管理條例》;增強相關法律制度的可操作性,如《合同法》中實現旅游合同的有名化。通過建立完善旅游法律體系,真正做到有法可依,為保護旅游消費者權益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對此立法部門應有足夠認識。
4.2 加強旅游行政執法
加強旅游行政執法,是治理旅游市場秩序、保護旅游消費者權益的又一重要環節。首先,應健全和完善多形式的執法渠道。如加強對旅游投訴的受理,提高處理投訴的效率;引導旅游消費者利用消費者協會的渠道來解決糾紛;積極爭取參與綜合執法、集中處罰權試點等。其次,提高執法隊伍素質。加強對執法人員法律知識和執法要領的培訓,進一步增強其法制觀念,增強訴訟意識、證據意識、程序意識、監督意識。最后,解決旅游行政執法經費問題。例如設立旅游行政執法專項經費,從物質上保障旅游行政執法的落實。
4.3 提高旅游消費者的維權意識
在旅游活動中,當遇到旅行社縮短行程,減少景點,住宿、車輛、用餐標準與合同不符,導游講解差等問題時,怎樣維護自身權益顯得尤為重要。而實踐中不少旅游消費者對上述問題采取了能忍則忍的態度,不清楚如何維權。對此,首先要開展旅游消費知識和法律知識的教育。通過教育,讓旅游消費者明白在旅游活動中享有哪些權利;當權利受到侵害時如何維權;如何避免旅游消費陷阱;了解相關旅游消費維權的時效期限規定,以免延誤最佳的維權期限等。其次,旅游消費者也應當重視自身合法權益的保護。旅游消費者在參與旅游活動時,要選擇有資質的合法旅行社,并同其簽訂旅游合同;在旅游消費過程中應注意保留旅游消費憑據;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應積極運用法律武器來維權。
參考文獻: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旅游業一直呈快速增長趨勢,已成為21世紀的一項“朝陽產業”。誠然,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法治進程的推進,旅游消費維權意識已基本深入人心,但仍有不盡如人意之處。旅游消費者是旅游業發展的生命線,如果旅游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得不到相應的保障,最終會使旅游業得不到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本文以創建和諧旅游為基點,對旅游消費者權益保護若干問題展開探討,以促進旅游市場的健康發展。
1 旅游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國內對旅游者的界定,通常認為“旅游者是指離開常駐地到異地,時間不超過一年,進行觀光、游覽、休閑、度假、探親、訪友或其他形式旅游活動的人”。眾所周知,旅游活動由食、住、行、游、購、娛六要素組成,它從本質上講是一種消費活動。因此作為旅游消費活動的主體,旅游者除了具有旅游者的特性外,還具有消費者的特性。旅游消費者從法律本質上講就是消費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消費者是指為滿足生活消費需要而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的人。由此,本文認為旅游消費者是指從旅游市場購買、使用旅游商品或接受服務,滿足旅游需求的人。
旅游消費者權益是指受國家旅游法律、法規或有關制度所保護的不受非法侵犯的旅游者的權利或利益。具體而言,旅游消費者的權益包括以下六個方面:一是安全保障權,即旅游消費者在旅游過程中享有人身和財產安全不受侵犯的權利。二是知情權,即旅游消費者在購買旅游商品時對旅游經營者提供的服務內容享有了解真實情況的權利。三是自主選擇權,即旅游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旅游服務的經營者。四是公平交易權,即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享有獲得公平交易條件和公平交易結果的權利。五是獲得賠償權,即旅游消費者因接受旅游服務受到人身、財產損害時,享有依法獲得賠償的權利。六是受尊重權,即旅游消費者在接受旅游服務時享有人格尊嚴和風俗習慣得到尊重的權利。
2 旅游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的理論分析
2.1 “和諧社會”理念,要求構建和諧旅游
和諧是當今社會發展的永恒主題,它強調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和諧社會與和諧旅游之間是相輔相成的,構建和諧社會呼喚和諧旅游,和諧旅游又是推動和諧社會的重要動力。不可否認,侵犯旅游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便是旅游不和諧的聲音之一。它不僅阻礙我國旅游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而且不利于和諧旅游的構建。因此,構建和諧旅游與旅游消費者權益保護之間關系密切。一方面,和諧旅游是推動旅游業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旅游消費者參加旅游活動的目的是為了通過良好的旅游經歷來滿足個人精神生活的需要。如果在旅游活動中,旅游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將會影響旅游消費者獲得精神愉悅的程度,甚至會激化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旅游企業與旅游消費者之間的矛盾,這將不利于旅游業的發展,對和諧旅游的構建更是致命的打擊。另一方面,旅游消費者權益保護是和諧旅游建設的基本要求。旅游業只有向旅游消費者提供高質、優效的服務,把保護旅游消費者合法權益作為其工作的首要目標,理順好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旅游企業與旅游消費者之間的關系,真正做到保護旅游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才能有效地推動旅游業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2 “以人為本”理念,要求以旅游消費者為本
所謂和諧旅游是一種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要求旅游價值全面發揮和旅游各要素協調發展的新的旅游發展模式。科學的旅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旅游者是旅游活動的重要主體,因此“以人為本”的理念反映到旅游消費法律關系中,就是要以旅游消費者為本,把旅游消費者放在旅游各項工作的主體地位上來,通過有效途徑切實保護好旅游消費者的權益。在發展旅游業的過程中,如果旅游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護,必將打擊其出游的積極性,對旅游業的發展非常不利。因此,只有以旅游消費者為本,才能有效地保護好旅游消費者的權益,才能更好地促進旅游業科學發展。
3 旅游消費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原因分析
本文認為導致旅游消費者合法權益受侵害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 旅游立法的原因
為了適應旅游業的發展,相關部門先后進行了旅游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立法。目前我國調整旅游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有兩種:一種是通用性的法律法規,如《民法通則》、《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但這些通用的法律法規,原則性規定較多,內容較為抽象,沒有具體規定旅游業的相關權利義務,難以解決旅游糾紛中的矛盾,進而體現對旅游消費者的特殊保護。另一種是專門性的法律規范,包括《旅行社管理條例》、《導游人員管理條例》、《旅游投訴暫行規定》等。但由于這些專門性的法律規范是由國家旅游局或地方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制定,其法律效力層次較低,在司法實踐中缺乏足夠的權威性。與快速發展的旅游業相比較,我國旅游立法表現得相對滯后,至今我國尚未出臺一部綜合性的旅游法,這不僅不利于旅游消費者權益的保護,也不利于我國旅游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3.2 旅游執法的原因
我國旅游行政執法主體主要有三類:一是各級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即旅游局或旅委會);二是國家、省、地市三級旅游質監所,個別旅游業發達的縣級旅游局也成立了質監所,經過授權取得了行政執法權;三是旅游綜合執法大隊、執法大隊或旅游監察大隊,從公安、工商、旅游、物價、交通、文化等部門抽調人員,采取委托授權、集中辦公、統一行動的方式執法。 轉貼于
目前,我國旅游行政執法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在保護旅游消費者權益方面沒有起到很好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旅游行政執法水平不高。有些執法人員對行政法和旅游相關法規不熟悉,沒有做到依法行政;在行政執法過程中出現程序違法、結果不公正等現象。二是旅游執法經費欠缺。目前旅游執法經費主要來源于當地旅行社繳納的質量保證金存款利息的一部分,經費的不足影響著維護旅游消費者權益的執法工作。
3.3 旅游消費者的原因
旅游消費者自身法律意識的薄弱,也是旅游消費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原因之一。盡管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法治進程的推進,旅游消費維權意識已逐漸深入人心,但仍有不盡如人意之處。有些旅游消費者在出游前,沒有與旅行社簽訂旅游合同;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旅游活動中享有哪些權利;當權利受到侵害可以選擇哪些救濟途徑來維權;等等。由于旅游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和法律意識差,導致在權益受到損害時,往往不能積極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4 完善旅游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體系的建議
4.1 完善旅游立法
最完善的法律制度,應該是最有利于保護弱方當事人合法權益的法律規范的總和。與強大的旅游經營者相比較,旅游消費者處于弱勢的地位,法律的天平應當向弱者傾斜。西方發達國家為了加強對旅游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和規范旅游經營者的行為,紛紛制定了旅游基本法。而我國至今尚未出臺旅游基本法,在立法上只是效力較低的旅游法規、規章和一些通用的法律法規,這不符合迅速發展的旅游業的要求。因此建議盡快出臺旅游基本法,對旅游活動主體的權利、義務作出具體規定;完善旅游專項立法,如《旅行社管理條例》、《導游人員管理條例》;增強相關法律制度的可操作性,如《合同法》中實現旅游合同的有名化。通過建立完善旅游法律體系,真正做到有法可依,為保護旅游消費者權益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對此立法部門應有足夠認識。
4.2 加強旅游行政執法
加強旅游行政執法,是治理旅游市場秩序、保護旅游消費者權益的又一重要環節。首先,應健全和完善多形式的執法渠道。如加強對旅游投訴的受理,提高處理投訴的效率;引導旅游消費者利用消費者協會的渠道來解決糾紛;積極爭取參與綜合執法、集中處罰權試點等。其次,提高執法隊伍素質。加強對執法人員法律知識和執法要領的培訓,進一步增強其法制觀念,增強訴訟意識、證據意識、程序意識、監督意識。最后,解決旅游行政執法經費問題。例如設立旅游行政執法專項經費,從物質上保障旅游行政執法的落實。
4.3 提高旅游消費者的維權意識
在旅游活動中,當遇到旅行社縮短行程,減少景點,住宿、車輛、用餐標準與合同不符,導游講解差等問題時,怎樣維護自身權益顯得尤為重要。而實踐中不少旅游消費者對上述問題采取了能忍則忍的態度,不清楚如何維權。對此,首先要開展旅游消費知識和法律知識的教育。通過教育,讓旅游消費者明白在旅游活動中享有哪些權利;當權利受到侵害時如何維權;如何避免旅游消費陷阱;了解相關旅游消費維權的時效期限規定,以免延誤最佳的維權期限等。其次,旅游消費者也應當重視自身合法權益的保護。旅游消費者在參與旅游活動時,要選擇有資質的合法旅行社,并同其簽訂旅游合同;在旅游消費過程中應注意保留旅游消費憑據;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應積極運用法律武器來維權。
參考文獻
在旅游過程中,旅游消費者經常會面臨一些行為選擇間題,需要作出理性的決策,使得效益最大化。多數旅游消費者都具有這種效益最大化的內在傾向,但就行為選擇過程來看,其依據往往是一些感性的認識和判斷,因此,行為選擇的過程一般缺乏一種標準,過程與結果之間容易前后矛盾,效益最大化的內在要求難以實現。比如,一對戀人準備購置下周去新疆旅游的物品,在采購物品的過程中兩人對購買零食和CD碟片產生了不同看法,喜歡吃零食的女士認為,這次旅行的交通工具是火車,當火車在大西北黃土高原或大沙漠中行駛時,嘴里一邊含著話梅,一邊眺望車外的風景,這才可以消除旅途的單調;若買CD碟片還要帶上CD播放機,太麻煩了。而喜歡音樂的男士則提出另外看法,因為旅途中的時間較長,帶一些流行音樂(或歌曲)的CD碟片,可以消磨旅途中一些時間,并且法國流行歌曲和大西北的風景融和在一起,其效果將是精神上、物質上雙重收獲;況且,更重要的是,新疆有的是水果,到時你吃都來不及,還是CD碟片的效用較大。
究竟是按照女士的偏好還是依從男士的看法來決定花費呢?這是在旅游前購物決策中常見的一個典型例子。在旅游決策過程中,如旅游目的地、交通工具以及住宿條件的選擇等食、住、行、游、購、娛各方面都存在類似的問題,因此,本文將從經濟學角度利用無差異曲線來分析旅游消費行為。
一、序數效用理論與無差異曲線
旅游決策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最終的消費行為歸結為旅游者對各種選擇的效用分析與比較。效用是旅游消費行為理論的基礎,西方經濟學家認為“效用”是人的一種心理感受,而不是商品本身存在的有用性。效用與有用性或商品的使用價值具有不同的含義,前者是主觀感受,而后者是客觀存在的。
由于消費者對商品使用價值的主觀評價不同,消費者從商品的消費中得到的滿足程度也就是效用不同。不同的人從同一個商品中得到的效用不同,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從同一個商品中得到的滿足程度亦不同。因此,用來體現消費滿意度的無差效用就產生了,無差異曲線也就成為研究消費者行為的重要工具。
利用無差異曲線研究旅游消費的前提是序數效用論,即商品的效用是無法具體衡量的,只能用順序或等級來表示。因此,用消費者偏好的概念,取代基數效用論的關于效用的大小可以用“效用單位”表示的說法。消費者對于各種不同的商品組合的偏好程度是有差別的,這種偏好程度的差別決定了不同商品組合的效用的大小順序。
無差異曲線是消費者感受滿足程度相等的商品組合點的軌跡,是消費者主觀嗜好的幾何表現。它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凸向原點且斜率為負的線,因此,為實現同樣的滿足程度,一個旅游產品消費的增加,必然是另外一種旅游產品消費的減少。邊際替代率遞減決定了曲線的凸性。同一個平面上可以有無數條不相交的無差異曲線,離原點越遠的無差異曲線代表的旅游產品組合量越大,滿足程度越高。無差異曲線凸向原點,這由邊際替代率遞減決定的。這種曲線表示消費者在一定的偏好、一定的技術和資源條件下選擇商品時,對不同組合商品的滿足程度是沒有區別的。這時消費者對商品消費的選擇,只有先后次序間題,沒有大小問題。
二、無差異曲線在旅游消費行為中的作用
社會越發達,人們就越注重消費過程中的心理感受。消費者一旦受到了“心理傷害”,是很難靠金錢等物質賠償手段來進行彌補的。因此,消費心理決定了消費行為,為了能更加有效地滿足自身的消費心理,旅游者的消費行為通常是由無差異曲線和預算線來決定的,其中,無差異曲線是由旅游者的旅游動機、偏好、性格、家庭角色等一系列自然的和社會的屬性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例如,對于黃山和泰山兩種類似的休閑觀光旅游產品的不同組合而言,科學考察和休閑度假兩種類型的旅游者就會產生不同的旅游心理,休閑度假型旅游者的無差異曲線比科考型旅游者的無差異曲線要更遠離原點,效用更大,滿意度更高。進而,在同等條件下,度假型旅游者選擇此組合的可能性就更大。
無差異曲線與消費可能性曲線相切時,商品的組合是消費者在既定支出水平上所能實現的最大化效用。如果兩條曲線相割則是以較多的錢實現較低的滿足程度;如果不相切不相割則是既定的無差異曲線實現不了既定的滿足程度,沒有意義。因此,在研究旅游消費者行為時,要在消費可能的前提下,即找到無差異曲線與消費可能線的相切點。
三、無差異曲線在旅游消費行為中的運用
由于邊際效用遞減是一種不可改變的規律,因此,在人們的收入和商品價格既定條件下,如何使用有限的收人獲得最大效用就成為消費者非常關心的問題:
序數效用論將無差異曲線和預算線相結合來說明消費者均衡。消費者的偏好決定了消費者的無差異曲線,一個消費者關于任何兩種商品的無差異曲線有無數條;消費者的收入和商品價格決定了消費者的預算線,在收入和商品價格既定的條件下,一個消費者關于兩種商品的預算線只有一條。只有既定的預算線與其中一條無差異曲線的相切點,才是消費者均衡點。在切點,無差異曲線和預算線的斜率相等。無差異曲線的斜率的絕對值即商品的邊際替代率,預算線的斜率的絕對值即兩種商品價格之比。
如圖所示,既定的預算線I與無差異曲線U相切于E點,E點是消費者均衡點。在均衡點E上,消費者關于商品1和商品2的最優購買數量的組合為()。 在旅游消費行為決策中,消費者均衡可以指導旅游經營者認識到潛在旅游者的消費傾向,從而有利于其積極地做出相應促銷和準備工作。
假定某旅游者的假期只有7天,可供選擇的目的地是上海或杭州,上海、杭州的旅游消費各為80元/天、50元/天,該旅游者的旅游消費總額為500元。以時間為限制條件的旅游消費可以用時間限制線X十Y=7來表示,如下圖所示JK線;以費用為限制條件的旅游消費可以用預算線50X十80Y=500來表示,如圖所示的CD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