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49:0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農機推廣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2.1加大宣傳力度
當今宣傳成了讓大家了解一種東西的最好方法,為了讓廣大農民重視農機技術推廣的創新,我們就要大力宣傳農機技術推廣創新的重要性以及會給農民帶來的廣大利益。我們要真確制定宣傳的內容,宣傳國家的政策方針以及惠民政策,讓廣大農民真正意識到農機技術推廣的創新給他們帶來的好處;同時我們要正確利用媒介技術的宣傳,比如電視網絡等的宣傳,也可以組織宣傳人員下到農村中親自宣傳,切實增強宣傳工作的高效性。
2.2建立新的體系制度
在新的社會形勢下,要想推廣農機技術就要建立新的體系制度,切實保障農民的利益。比如:國家可以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從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出發,給予相應的政策輔助和資金保障,并且落實到個人身上。同時,建立以農機化技術為主體,各種農民專業合作共同發展,農機科研、生產和培訓廣泛參與的農業體系,農機化各部門要切實履行上級的指導,為農機技術推廣的創新建立法律保障,提高可行性。
2.3增強推廣隊伍的素質
推廣人員是農民與國家的溝通橋梁,推廣人員應該把上級傳達的任務指標切實傳達給農民,不偷工減料,不從中謀取利益;同時也要真正了解農民的真正需求,然后切實把信息反饋給上級。然而要真正提高推廣人員的素質,就要加強對他們的專業培訓,比如:不斷教育推廣新技術的知識給推廣人員,可以讓他們在專門的機構學習培訓,也可以讓一些重要組織者外出專門學習新的技術經驗。這樣,就可以把他們學的新的技術經驗切實傳達給其他成員,這樣才可以全面促進人員素質的提高。
2.4加大典型事例的宣傳力度
推廣人員在推廣農機技術時,不能光靠組織者的語言宣傳,要結合典型的事例,讓農民真正懂得新技術的操作方法和效益所在。比如:建立健全的信息網絡結構,將典型成功的農技推廣事例給農民展現出來,讓他們真正感受到技術的偉大性。也可以邀請一些專家人員來給農民親自講授,將農機化技術將給農民,做給農民,教會農民,讓他們真正體會到國家的惠民政策,鼓勵他們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農機技術推廣的創新工作中來。
2機器人技術
機器人技術是計算機視覺技術、自動化控制技術、信息網絡計算的完美融合,將機器人技術應用于農機機械生產中時,主要指利用機器人來完成農業的耕耘、噴藥、施肥、除草、嫁接、采摘等工作。機器人技術可有效避免農業生產中農藥、化肥等對人體的直接傷害,改善勞動力缺陷,改善農業作業質量,提高勞動生產率。雖然我國對于農機機器人技術的研究較晚,但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例如中國農業大學研發的自動插接技術,便可實現對農作物產品的旋切切貼的自動嫁接。
3農機技術推廣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1)農機化技術推廣可滿足農民群眾的農業生產需求。我國雖屬于農業生產大國,但農機生產技術受到經濟、地域、環境等因素的影響,顯得比較落后。這種現實條件下,決定了我國農機化技術需加強推廣,只有農民均能充分掌握各種農機化技術的應用,才能保證農業生產效益,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增長。(2)農機科技成果的轉變依賴于推廣。農機科技在科研方面取得的成就,只有將其應用到農業生產中,才可充分地體現出該技術的價值。因此,加強農機化技術推廣,深入農村,針對農機化技術為農民進行科學的試驗、示范,便也是必然趨勢。(3)農機技術產品的二次開發及完善需要依靠技術推廣。農機化技術推廣是一種將農業機械技術應用于實踐中的過程,是對農機技術的再認識。通過不斷實踐,才能發現農機化技術的問題,并對農機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改進、完善,便其更符合實際生產。此外,通過農機化技術推廣,還可實時了解農民對農機化技術的改革要求,使農民在農機化技術的應用實踐中,不斷反饋問題、提出建議,幫助農機技術產品進行二次開發,使相應的技術更加科學、先進,更具操作性。
4農機技術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推廣措施
4.1完善農機技術信息服務
我國農機化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應該構建完善的農機化技術信息服務體系,該服務系統必須包括全國所有省市縣的主導產業構架知識,并能根據各地主要栽培的農作物,在各個物候期遇到不同天氣狀況時提供科學、合理的農事操作建議。農民也可通過選擇所在的地域、所關注的種植品種,來了解地域特點、天氣狀況等因素對農作物種植的影響,進一步獲知相應的農業生產操作建設,以此來保證農業生產作業的可行性與合理性,進一步為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農機技術信息服務系統見圖1)。
4.2加大農機技術宣傳力度
①各級領導應該充分意識到農機化技術推廣對新農村建設起到的作用,并將農機化技術推廣宣傳工作列入到議事日程,與農機化重點工作一同研究、部署、推進、考核,使農機推廣工作得以順利開展。②為保證農機化技術宣傳工作的連續性與有效性,需對各農機化技術推廣單位及信息宣傳人員明確宣傳責任,同時落實獎勵制度,對農機宣傳工作做到每月一統計、半年一總結、全年一考核,針對完成宣傳任務的單位或個人,給予獎勵,以此來調動宣傳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促進農機新技術在農村的推廣與宣傳。③農機化技術宣傳時需圍繞中心,突出主題,以保證農民能真正了解農機化技術應用的好處,進而積極、主動學習與應用農機新技術。④農機化技術推廣宣傳部門應該合理利用電視、報紙、網絡、手機APP等多種渠道,宣傳農機化技術應用的優勢,使農民隨時隨地均可獲得農機化技術信息,在不斷宣傳強化中,帶動農民應用農機新技術的積極性[2]。
4.3加強農機技術推廣隊伍建設
擁有一支專業、高水平的農機化技術推廣隊伍,是保證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開展的先決條件之一,因此,還需加強農機化技術推廣隊伍建設。可采取多種有效措施開展農機在職教育與技術培訓,以此提高農機化技術推廣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使技術推廣能夠盡職盡責、受崗敬業,全面做好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此外,農機推廣隊伍要適應新農村發展建設的要求,在工作中不斷分析農機技術推廣的變化,堅持理論與實際結合,創新推廣手段,改進推廣方法,使農民易于接受、樂于接受農機技術推廣,從而推動農機化事業又快又好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起到保障作用。
4.4優化農機設施設備
農機裝備水平的高低,對現代農業技術的持續發展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把握高效農業生產過程的關鍵環節,優化農業機械裝備也很重要。①應該通過增加政策扶持力度,為農民購置先進農機提供補貼,以此來調節農民應用農機技術的積極性;②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物質基礎,建立基地性、長期性、具有行業指導意義的機械化示范園區,以此來鼓勵農民應用技術機械、新技術,進一步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新農村建設。
二、黑龍江省農機合作社農業技術推廣存在的問題
(一)高素質農業推廣人才難以引進
無論是農機合作社內部農業技術的采用與實踐,還是農技推廣機構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都需要大量具有專業技能、溝通能力、服務熱情的高素質農業技術推廣專員和技術人員。然而,農技推廣機構的優秀人才往往不愿意到條件艱苦的小城鄉發展,更不用說去地處偏遠的農機合作社了。基層農業推廣專員的缺乏導致其很難真正意義的指導農機合作社運用新技術、新機械進行生產,其理論與實踐知識也相對老舊,很多人員對省里配發下來的現代農機具根本不了解。農機合作社中的人員更是如此,雖然有一些生產能手和技術人員,但其理論知識儲備并不充足,沒有主動更新知識的意識,對新技術接受速度較慢;普通社員更是難以接觸到新技術的具體操作和應用,且由于其學歷不高,在表達過程中往往不盡如人意,無法形成輻射作用來實現農技推廣入戶。
(二)農業技術推廣經費不足
農機合作社本身就面臨著貸款難,融資渠道狹窄的問題,遇到有自然災害的年份合作社的資金尚不足以滿付農戶的土地保底租金,更不用說有多余的資金用于建立示范區、引進新機械、新種植技術、研發良種、聘請專家培訓等農業技術推廣方面了。而支持其推廣服務的基層農技推廣機構的資金又都是公益型政府劃撥經費,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工資有些地區都難以保障,用于推廣技術的資金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農技推廣人員的積極性必然不高,宣傳、推廣、后期服務效果必然不佳。
(三)農技推廣機構、高校未能同農機合作社建立穩定合作關系
農機合作社作為農業技術推廣的有效載體,應該與高校科研院所、農技推廣機構建立良好穩定的合作關系,然而,在調查中發現,三者目前處于各自為政的狀態,關系并不緊密。農技推廣機構往往只是完成省里下達的推廣新技術的任務,將一些新農業機械、種植技術等教給農機合作社后就算完成任務,并沒有跟蹤服務或者不定期的查看農機合作社將新技術宣傳、推廣到普通農戶的效果。在合作社的問卷反饋過程中還發現,新型機械如何修理、大機械高昂的燃油費用是否能推出補貼政策等都是農技推廣機構,甚至可以說是省農委工作的盲點。農業院校雖然有一些創新的科技成果,但其往往轉化率并不高,只局限于完成科研項目、獲得科研成果上,沒有實現有效的推廣對農業增產增收并不具有廣泛的影響。農機合作社方面與農業高校的聯系幾乎都是簡單的聘請高校專家進行講授農業知識上,但實際上,因培訓不具有針對性、專業術語過多不貼近生產實際,農戶反應效果甚微。
(四)農業技術推廣內容、形式不夠豐富
黑龍江省農機合作社的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的內容并不全面,一般集中在推廣良種、農業機械、栽培技術方面,且大多都是面向合作社社員的;對于農藥、病蟲害防治、繁育良種、農田水利等技術多采取合作社集中控制,沒有實現有效的推廣和輻射效應。推廣形式大多局限于定期培訓、代工作業、自身示范三種形式,由于農戶教育水平普遍不高,理論知識難以理解,不讓其切身感受到增產帶來的增收好處,很難打動他們改變原有的種植行為,所以農機合作社現有的推廣形式不容易被農戶接受。
三、完善黑龍江省農機合作社農業技術推廣的對策建議
(一)建立高素質的推廣隊伍
對于基層農技推廣部門,應該進行合理的職能劃分便于各司其職,可分為技術部門、管理部門、村推廣部門,同時聘任技術工種的臨時用工。高級農技推廣人員的引進給予一定的經濟補貼,同時確定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效果指標體系,對基層推廣人員工作進行打分,在基礎工資上可獲取額外的績效工資。對于高校,要建立符合地區農業發展的農業推廣專業,進行最新農業信息、技術、能力的實踐培訓。對于農機合作社,要端正態度服務農民,定期將不同專長的社員送出培訓教育,去示范社進行參觀與學習,提高高素質農業人才引進的待遇。
(二)確保農業技術推廣的服務經費
想要技術服務的良好開展,基層農技推廣部門需要的不僅僅是人員的工資,更多的是辦公經費和科技與推廣服務經費。而黑龍江的農產品基本保持輸出的狀態,增值部分絕大部分在省外,所以這項公益性的經費劃撥不應全部由省里承擔,應盡量爭取國家財政的支持。在農機合作社發展中,政府也應拓寬其資金的來源,在貸款條件和利息上給予優惠,便于其擴大規模、建立示范區、推廣農業新技術。
灌溉設備:突破以往的澆灌技術,信息技術將“灌溉”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層面———自動灌溉技術。傳統的務農人員對于灌溉時機的把握是很有限的,基本是靠經驗,透過以往的經驗來確定哪里需要進行大面積灌溉,哪里水分充足。而當今的先進灌溉設備可以更加準確地工作。由于之前對地質進行過調研,因此人們可以將灌溉設備有選擇地安置在耕地上。通常設備露在地表部分長寬高大致在30厘米,因此不會占用過多的空間。其內部有采集系統,定期對當前地表水成分含量進行收集并發送至務農人員的接收設備之中,繼而可由務農人員對灌溉設備進行操控,控制其是否對土地進行澆灌以及澆灌的水量,或將數據寫入到澆灌設備中,當土地的含水量達到某一數值時,澆灌設備便自行停止。由此可見,信息技術在農機技術上的應用,能為農業工作帶來極大的便利。
監測設備:由于部分農作物需要種植在大棚內,因此,監測設備就會起到相當大的作用。通常監測設備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溫濕度無線傳輸設備;一類是紅外攝像裝置。溫濕度采集器可以將大棚內的溫度以及濕度進行采集,然后通過無線模塊將數據進行傳輸,在無線傳輸模塊的接收端鏈接PC,就可以實時準確觀測到當前大棚內的溫濕度。這樣做可以清楚的知道大棚內的環境,如果存在問題可以及時進行改善,有助于農作物的生長。紅外攝像裝置的作用是對部分植物進行實時監控,對于一些長勢較差,不太理想的植物,尋找其存在的問題并且解決后,可以利用紅外攝像裝置對其進行后期觀察,目的是了解其后續生長情況。監測設備也是農機技術上的信息技術應用,確保了農作物生長時外界環境的良好。
收割設備:信息技術在收割設備上的應用,想必是務農人員最想看到的。以往成熟的農作物收割,會浪費大量的時間與人力,效率很低。面對大量要進行收割的作物,手工作業的確不是最佳途徑。而收割機的出現與進步,使得收割作物變得輕松很多。常見的聯合收割機是人力進行控制的,工作效率已經有了很大提升。而較為先進的收割機則是運用了信息技術,智能化、全自動的進行農產品收割工作。將收割區域的大小編入收割機的控制器中,然后通過測試將電機的驅動步數做一個合理的調整,最后便可以讓收割機進行收割工作。其收割過程不再需要人力進行參與,這就大大減少了工作量。因此,在對農作物進行收割的時候,有一臺智能化聯合收割機會讓自己事半功倍。
不難看出,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推動了農業工作的快速進步。其實,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僅僅局限于農業這一方面,在很多的領域上,信息技術都有所涉及。主要體現在設備儀器上運用信息技術,其宗旨是將設備儀器變得更為智能化、自動化,這也是符合當前人們對于設備儀器的發展要求,更是滿足人們對生活以及工作人性化的具體表現。
作者:邵金艷單位:公主嶺市農機技術推廣總站
0前言
農機技術推廣是農業技術推廣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農機化服務的重要內容。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及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面臨的環境、對象、重點發生了重大變化。一是各種農業機械購置者和使用者已經由集體為主,逐步變為以農戶(特別是農機大戶、農機合作組織)為主;二是農機技術推廣服務工作也由集體統一組織逐步變為市場化,并由一般性的宣傳示范轉向全程服務;三是農機化從以追求數量為主,轉向注重質量、提高效益上來;四是農業生產逐步轉向產業化、規模化、集約化。在實現這些重大轉變的過程中。迫切要求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要有更大的發展。目前我國現行的農機技術推廣體制是在省、地推廣總站的基礎上,實行以縣農機推廣站為中心,以鄉、鎮農機站為紐帶的農機技術推廣組織體系。這種體制是計劃經濟的產物,是政府主導下的單一推廣組織體系,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為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競爭的氛圍淡化了行政推廣方式的壟斷權威,某些傳統的推廣措施的效用在逐步退化,這種政府主導下的單一化推廣組織體系已不能實現上述農機推廣工作面臨的重大轉變,不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發展對農機新技術的需要,不適應農機科技新成果以最快的速度向廣大農民和農機戶傳播的需要。不適應廣大農民對通過普及使用新機具、新技術達到致富目的的迫切需求。因此,我國農機化技術推廣體系必須進行創新和完善。
1創新農機技術推廣體系的社會建制
1.1.調整和完善現行國家農機技術推廣機構
調整和完善現行國家農機技術推廣機構主要包括:調整市、縣農機技術推廣專業機構的設置,以便農機技術推廣專業機構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相協調:調整和創新縣、鄉(鎮)農機站機構設置,可組建區域性的中心農機站,或按優勢產業帶設置的跨區服務專業農機站,亦可按特色產業綜合設置。
1.2培育和發展多元化不同所有制的農機技術推廣組織
培育和發展主要包括國家農機科研部門的技術推廣組織、高等農業工程院校的科技推廣組織、社會團體性質的農機推廣組織、專業合作經濟形式的農機技術推廣組織、農機企業的科技推廣組織、中介服務組織以及民間的農機協會組織等,“官辦”與“民辦”的組織共同發展。
1.3對不同形式的農機技術推廣組織實行政府統一管理體制
政府應加強對不同所有制、不同形式的農機技術推廣組織的引導,鼓勵發展,并制定統一的推廣政策和法規,實行統一管理,同時應使農機化技術推廣的基礎設施和服務手段在競爭中得到優化配置。
2創新的農機技術推廣體系模式
2.1創新的農機技術推廣體系
筆者根據自身參與校企合作進行農機具產品的開發設計、生產與推廣的實踐,并對目前農機推廣工作的市場運作情況進行了調查和分析,探討了符合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型農機技術推廣體系應是“官辦”(國家企事業單位)與“民辦”(民營企業及民間組織)相結合,以官辦為主的雙軌多元化的組織體系。
多元化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雙軌多元化的農機技術推廣體系具有雙向性、適應性、協調性、社會性的特點,其推廣工作既代表政府的意愿又能滿足農民對農機技術的需求,使推廣工作具有較高的效率和生機。因此,目前在強化農機技術推廣體系的地位、作用和服務功能的基礎上,突破政府主導的單一推廣組織機構的格局。在健全國家推廣組織機構的同時,大力調動農機科研機構、農業工程院校、社會經濟組織、農機企業、中介組織、農機協會、農機戶及各種傳媒機構等社會力量。參與到農機技術推廣工作中來,實現推廣組織多元化、推廣形式多樣化,加速農機化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促進農業生產節本增效和可持續發展。
2.2創新的農機技術推廣模式及組織體系
根據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的實踐與調查,市場經濟條件下以什么樣的模式進行推廣非常重要。對于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不同的推廣項目,可采用不同的推廣形式與組織體系。符合現代市場經濟條件的農機技術推廣模式及其組織體系有以下幾種。
1)政府支撐推廣的模式。這種模式的推廣主體為政府推廣機構,推廣資金以政府投入為主,適宜于公益性強、社會效益顯著、機具投資大的農機推廣項目。推廣組織體系的主要形式有“政府推廣機構+示范基地+農機戶”及“政府推廣機構+農機大戶”等形式。這種模式主要由政府提供政策、法律及推廣資金,推廣機構提供技術指導(在對機具進行試驗的基礎上),示范基地和農機大戶進行示范作業。
2)農機企業帶動推廣的模式。這種模式的推廣主體為農機生產企業。資金籌措主要以企業投入為主,適宜于經濟效益明顯、技術簡單直觀、投資少、農民易接受的農機推廣項目。推廣組織體系的主要形式有“農機生產企業+農機大戶”、“研發單位+農機生產企業+農機大戶”、“農機生產企業+中介服務組織+農機戶”等多種形式。這種模式由中介服務組織溝通生產企業和用戶之間的產銷信息,研發單位或企業自主研發提供科技成果和技術支持,企業進行成果轉化并提供推廣所需的資金和設備。且進行具體推廣工作的市場運作和售后服務,研發單位進行技術指導,農機大戶開展示范作業。這種模式,企業在推廣過程中形成了(科研)生產、推廣、銷售、服務一體化的經營體制。
3)民間協會組織推廣的模式。這種模式一般是由政府扶持、農民自發組織的民間科技推廣組織,它是一種在自愿、自由、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的聯合。這種民間推廣組織主要有農機協會、研究會、合作社等形式。資金來源是由會員提供的會費,協會組織會員開展農機作業、技術推廣、經營等活動,協會在向會員提供服務的同時,又保證會員家庭(農戶)獨立經營的基礎不受影響。這種民間推廣組織能及時了解和反饋市場信息,減少生產經營的盲目性,緩解了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能彌補當前因國家專業部門人才不足和其他服務跟不上而不能滿足農機戶經營多種農機需求的缺陷:能在協調國家、集體、個人三者關系中發揮樞紐作用。這種推廣組織形式很受農民和農機戶的歡迎。超級秘書網
3創新農機技術推廣體系的保障條件
3.1建立和完善農機化技術推廣的政策法規體系
目前我國已正式頒布實施《農業法》、《農業技術推廣法》、《農業機械化促進法》、《科技進步法》,這為農機推廣工作提供了法律支持。但現有的政策和法規還不夠完善,對執法情況的監督力度普遍欠缺。因此,面向新世紀,適應新形勢,借鑒發達國家農機化技術推廣方面的法律法規,建立和完善良好的政策法規體系,以指導和規范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機技術推廣事業的發展,為農機技術推廣體系創新創造良好的氛圍環境和政策、法律保障。
3.2建立和健全多渠道農機技術推廣投資體系
各級政府要充分利用WTO規則中的保護和扶持政策及《農業機械化促進法》,積極出臺當地的農機化發展政策,強化對農機技術推廣的財政支持,逐步提高農機技術推廣經費占國民經濟總產值的比例,以保證農機技術推廣工作健康發展;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廣泛吸引企業、社會經濟組織和個人等社會資金投人農機技術推廣。從根本上轉變農機科技投人和推廣經費嚴重不足的狀況;鼓勵推廣部門與農機科研、教育、生產部門相結合,共同開展推廣工作;鼓勵推廣部門發揮自身優勢,開展農機科技開發,興辦實體,特別是縣鄉農機站可興辦或領辦農機股份作業公司和租賃服務公司,以有償服務來彌補經費不足,拓寬農機技術推廣資金來源渠道逐步形成以政府財政“輸血”和自我“造血”與外界“補血”相結合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資體系,改善農機技術推廣基礎設施和服務手段,促進各種農機新技術、新機具推廣應用。
3.3建立和完善農機科技創新基礎和機制
農機科技開發和創新是技術推廣的前期工程。農機科研院所、教學單位、農機龍頭企業是農機科技成果產出的源頭。各級政府要充分發揮其科技優勢進一步加強其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實現科技人才創新工程;建立和完善科技創新的約束與激勵機制、產權機制,為科技創新提供持久、有效的動力,促進農機高新科技成果的產出,為農機產品換代和技術推廣提供技術貯備和技術支撐。
3.4建立有效的農機技術推廣體系的運行機制
目前我國的農業科技成果中存在著一種矛盾現象:一方面,農業科技成果的總量很大,據統計,我國每年產生6000多項農業科技成果;另一方面,真正運用于生產,產生實際經濟效益的科技成果很少。世界發達國家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在65%~85%之間,而我國僅為30%~40%;世界發達國家的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為60%~80%,而我國只有42%,這說明我國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推廣遠遠落后于西方國家。現代農業的科技推廣不是靠農業技術人員向農民說教,而是通過示范使農民購買作為科技載體的產品(種子、肥料、農藥、農膜等)以及把新技術應用到農業生產中。農民依靠多項新技術新產品組裝生產,實現高產高效低成本,其中政府也扮演著重要角色。
1開展農技培訓,優化科技成果的轉化
開展農技培訓,要從以下幾方面展開:一是加強農技培訓中心建設,各市縣要組建一定數量的培訓中心,讓這些培訓中心成為培訓農民學習農業科技和文化知識的大學校;二是開展科普之春、科技之夏、科技之秋等活動,分別在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利用農閑時間對農民進行科技培訓,把科技致富能手組織起來,組成科技致富大王講師團到各地進行科技致富宣傳,使農民在親身體驗、現身說法中受到教育;三是推廣綠色證書制度,通過培訓合格后取得農民技術員職稱,使這些農民成為農業生產的技術骨干和轉化農業科技成果、推廣新技術、培育和選用良種、防治病蟲害及技術咨詢的帶頭人;四是實行農民職業規范化教育,以農村職業技術學校、農業廣播學校、實行3+1體制的普通中學和各類技術培訓中心為陣地,對農民進行較系統的培訓,使農民職業教育經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五是結合實施星火計劃培訓人才,優先考慮星火計劃的實施,按計劃要求的內容進行專題講座。
2進行技術組裝,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的綜合效益
技術組裝重點是從2個方面入手。一是圍繞糧食(水稻、大豆、玉米)、畜牧(牛、豬)、水產(中小水面)、優勢特產資源和生物技術等重點領域進行攻關,使其形成規模效益。例如在農作物新品種方面,圍繞水稻、大豆、玉米三大優勢作物,產前、產中、產后的一些關鍵技術(如耕作方法、病蟲害防治)開展系列攻關,取得像水稻大棚盤育、水稻育苗床土調酸綜合技術、鹽堿地種稻技術、大豆綜合豐產技術、玉米早熟豐產綜合技術、玉米抗旱保苗技術、玉米大面積機械化綜合高產技術和赤眼蜂、黑光燈防治玉米暝等一大批科技成果,初步建立起與生產條件相適應的耕作栽培技術以及與病蟲害防治的配套技術。二是合理組裝,全力組織推廣。把各單項技術組裝起來,有組織、有計劃地加以大力推廣。
3積極抓好典型示范,培育科技成果轉化的輻射源
在農業科技示范工作中,重點抓“三區”建設。一是高效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在主要產糧區和城市郊區以鄉、鎮為單位建立有代表性的高效農業科技示范園,通過完善組織機構,實事求是地制定切實可行的園區建設發展規劃和與之相配套的優惠政策,積極組織對園區的科技培訓,大力轉化推廣先進成熟的科技成果,強化組織、協調指導和管理,使之迅速成長和發展起來。二是重點建設幾個星火技術密集區。星火技術密集區是科技成果推廣的基地,能夠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例如吉林省梨樹縣,自建立星火技術密集區以來,連續幾年實施了以轉化推廣玉米豐產、耐密型玉米高產、工業應用的良種玉米栽培、米麥間作及長白雜交瘦肉型新豬種、四良四改、塑料棚舍北方全年養豬等農業科技成果的星火計劃項目,產生了巨大的示范效應。三是農業綜合開發科技示范區。把農業綜合開發科技示范區和農業生態區結合在一起、健全技術體系與技術經濟體系。結果顯示:示范區內農民純收入比輻射圈內的農民同期年平均增長60%;示范區內糧食每年增長1749kg/hm2,比全省同期增產1050kg/hm2,提高了60%以上。4切實加強基礎建設,疏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渠道
基礎建設主要表現在4個方面。①建立農技推廣組織機構,形成以省為主渠道,以市為重點,以鄉為骨干,以村為基礎,以民間科技組織為補充的農技推廣網絡和以農業站、畜牧站、園藝特產站、農機站、林業站、經營站、水利站等為主體的橫向網絡的農技推廣組織體系。②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搞好農業成果推廣的全程服務,最大限度地提高成果轉化的有效性,促進科技成果向規模化、產業化方面發展。例如,為了轉化肉食雞高產綜合配套技術這項科技成果,在養雞的重點鄉成立科技服務公司,對養雞行業進行全過程服務,做到“七統一到戶”,即統一貸款到戶、統一送雛到戶、統一送料到戶、統一培訓到戶、統一防疫到戶、統一回收到戶、統一結算到戶。③抓科技情報信息系統建設、舉辦科技成果展示會、召開成果轉化交流會、大力宣傳科技成果等4個方面,疏通信息渠道,把科技信息盡快送到農民那里。④從3個渠道促進科技人員與農民的結合。一是以農業科技人員為核心建立農業專業研究會和農民技術協會;二是采取“四包一掛”的形式,即包技術、包產量、包效益、包賠嘗實行責權利掛鉤;三是以省內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為骨干組成的科技服務小分隊,在農業生產的關鍵季節到農村去搞技術講座,現場傳播技術知識。
5有效行使政府職能,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力度
5.1強化決策系統的科技意識
要在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方面有所作為,地方各級政府要堅持把這項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努力強化決策系統的科技總識。一是成立科技與經濟結合的領導小組,二是建立科技進步工作的考核制度,三是積極選派科技副職。
5.2制定優惠政策
農技推廣論文參考文獻:
[1]郭文瑞.基層農技推廣中的語言溝通技巧[J].安徽農學通訊,2007(13):179.
[2]王思斌,謝立中,馬鳳芝,等.西方社會工作理論的歷史與現狀[J].中國社會工作,1996(2):54.
[3]許莉婭.個案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9-64.
[4]謝春香.試論農機推廣中與農民的有效溝通[J].農業技術與裝備,2006(2):4-5.
[5]李亞男.農業推廣溝通的特點及發展趨勢[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04.
[6]陸遷,王秀娟.加強農技推廣的雙向溝通[J].農村經濟,2001(3):38-39.
[7]何蒲明.農業技術推廣如何走出困境[J].農業科技竹理,2005(5):89-91.
[8]曾研.社工視角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2:1-3.
[9]吳易雄,晏紅安.平江縣創農技推廣新模式[N].農民日報,2009-08-31.
農技推廣論文參考文獻:
[1]喬方彬,張林秀,胡瑞法.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推廣行為分析[J].農業技術經濟,1999(03):13-16.
[2]胡瑞法,孫頂強,董曉霞.農技推廣人員的下鄉推廣行為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04(11):29-35.
[3]陳秀蘭,何勇,曾維忠.農業科研人員技術推廣的意愿研究——基于四川省調查數據的實證分析[J].科學學研究,2010(02):263-268.
[4]田桂山,張正河,程景民.中外農技推廣人員業績評價比較及對策[J].世界農業,2003(07):35-37.
[5]王移收.試論農技推廣人員及農民思維定勢的改變[J].湖北農業科學,2005(06):13-14,+26.
[6]熊明華.我國農業推廣人才的培養體系建設[J].農村經濟,2004(07):70-72.
[7]孟成民,魏旭嬌,陳然,等.淺析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業推廣人才培養[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3):9-11.
[8]王慧軍.依靠管理創新深化我國農業推廣體系的改革[J].農業科技管理,2001(03):41-45.
[9]林清山.加強福建省農業推廣體系建設的思考[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03):28-30.
[10]姚文山,張勁松,莊文才.廣東省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存在問題及對策[J].廣東農業科學,2005(06):104-107.
[11]呂珂,徐世艷,侯倩倩,等.加快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的對策研究[J].農業科技管理,2007(06):94-96.
[12]王春霞,贠謙吉.基層農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與應對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0(08):377,+385.
[13]唐文金,周紅兵.農技推廣隊伍的問題、成因及對策[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07(10):103-105.
[14]楊曙輝,宋天慶,陳懷軍,等.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若干熱點問題探析[J].農業科技管理,2010(03):90-93.
[15]陳偉民,湯紅東,陳金鳳,等.我國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的思考[J].廣東農業科學,2010(06):287-288.
[16]陳斐,康松,康濤.試論我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問題和對策[J].科研管理,2004(01):23-28.
[17]李立秋.完善農技推廣體系要把握的重點[J].農村工作通訊,2007(11):12-13.
[18]王法坤.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問題與對策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06):51.
[19]熊尚鵬,付文杰.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化與我國農業的持續發展[J].農村經濟,2005(06):51-54.
[20]郭予光,楊家榮.對新農村建設時期農業推廣工作的思考[J].安徽農學通報,2007(19):122-123,+131.
農技推廣論文參考文獻:
[1]宋彬彬,賈天慧.引導農民推廣農業技術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導,2012,(33).
[2]羅斯.淺談當前鄉鎮農業技術推廣[J].四川農業科技,2008,(01).
[3]童澤平,鞠磊.鄉鎮農業技術推廣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當代經濟,2009,(02).
[4]蔣和平,等.我國農業技術推廣的現狀及改善對策[J].農業科技管理,2012,(09).
一是技術供給和技術需求的行為主體目標存在差異,技術從研發生產到推廣應用等各個環節的主體目標不一致導致了農業技術的供給和需求存在明顯的脫節現象。二是農業技術供給與需求的信息反饋機制不足,信息反饋機制存在明顯的落后,阻礙了新技術的開發應用和研究,進一步阻礙了新技術的推廣和擴散。三是信息通道不順暢,導致了科研機構不能及時掌握農民群眾對技術的需求變化,從而影響了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實際的生產力。
2.現行的農技推廣體系限制了其走向市場化
我國現行的經濟體制為市場經濟,但現行的農技推廣體系是在計劃經濟時期形成的,還帶有明顯的計劃經濟陰影,與計劃經濟時期的組織結構相適應。隨著廣大農民非農業收入比例的增加,農民采用的農業生產技術更加先進,尤其是先進的田間耕作技術大大降低了農民的勞動強度,原農技推廣體系的功能發揮就逐漸弱化,農技推廣工作的效率逐漸降低。同時,農業收入與農業技術研發創新有著密切的關系,但是農業收入卻沒有與農技推廣進度、普及率、服務質量以及推廣效益掛鉤,現行的農技推廣體制也沒有充分體現出激勵作用。
3.農技推廣與科學教育分離
農業生產的進步和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撐,農科研發、教育與農技推廣是統一的、大一體的推廣體系,既要合理分工,又要密切聯系,最終為促進農業生產服務。但長期以來,各自為政,形成各自的工作傾向,缺乏合作意識,制約了農業科研成果的推廣應用和轉化進程。
二、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農技推廣體系建設
借鑒國外發達國家農技推廣工作的成功經驗,綜合我國的農技推廣實際情況,我省的農技推廣體系建設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建立農業教育體系
建立農業教育體系的目的是為了切實提高基層農民群眾和其他農村居民的文化素養,通過高等農業院校、中等職業院校以及地方性的農民培訓基地,積極培養農業科研、開發和應用型人才;也可通過對基層農技推廣人員進行中、短期培訓,向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和農民群眾傳授新知識、新技術和新產品。
2.建設農業科研體系
建設農業科學研究體系的目的是為了探索出適合我省實際情況的農業科學技術,從而降低農民群眾的勞動強度。農業科研機構作為地方的一個公益性的非政府的組織機構,通過政府部門的積極參與和多元化的籌資渠道,憑借技術和人才等方面的優勢,在基層積極開展應用基礎研究和相應的推廣工作,讓科學技術為農業發展提供充足的技術支撐。
3.建設以政府部門為主體的農技推廣體系
由于我省農技推廣和農業發展的特殊性以及農技推廣工作的經濟特點,政府應該在公益性農技推廣體系中占據主體地位,積極解決好政府下屬的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對組織結構不斷進行優化,提高農技推廣機構的服務效率,確保將最新的農業科技成果推廣應用到生產實踐,及時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政府部門還應該保證農技推廣組織有充足的工作經費,真正解決其后顧之憂。
4.建設以當地企業為載體的農技推廣體系
涉農科技企業,可以憑借自己的技術和設備優勢在基層開展農技推廣服務,并憑借自身的營銷體系實現科研、開發、推廣、生產、銷售、售后服務一體化經營。通過這種體系的建設,讓涉農科技企業成為農業科學技術創新的主體之一,促進企業不斷加強面向市場化的研究和開發,并最終形成有利于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機制,從而大大增強農業創新科技的有效供給。企業在進行農技推廣體系建設過程中可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模式。可以通過購置科技新成果,將其轉化為實際的科技產品;可與農業科研機構、教育單位合辦、合作發展。
2實施標準化農業科技推廣服務模式
首先是應該推行五個統一的種植業標準化推廣服務模式。對于一些基地生產的農產品,需要將完善的生產技術規程制定出來,將每一個生產農產品的環節都歸納到標準化管理的軌道之中。基于這一前提,從測速室、基地標志牌、生產技術規范以及檔案管理等方面,對當前現有的種植業生產基地做出進一步的規范,并使其更加完善化,實施五個統一的種植業標準化推廣服務模式,五個統一主要包括:統一收購銷售、統一質量檢查、統一技術規范、統一配送農資、統一供應種苗等,同時還應該加強監督和檢查的力度,避免在市場中流入一些違規的農業投入品。其次應該推行五個統一的畜禽標準化推廣服務模式。禽畜標準化中所包含的五個統一主要指的是統一屠宰、統一防疫、統一用藥、統一飼料、統一供苗等。在出口禽類的包裝袋、宰殺禽畜前的獸醫檢查、禽畜宰殺鑒定、加工車間、換裝間、飼養場以及禽畜所食藥品等各個環節,都要將生產標準化系統以及追蹤產品質量系統有效的建立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保證禽畜的全程質量,才能夠促使禽畜產品提高其在市場中的競爭性。再次應該推行“五四三二”大豆標準化推廣服務模式。這種五四三二的標準主要是指:利用五個統一對農場進行管理,即統一用藥方法、統一用藥時間、統一采購農藥、統一配備相關技術人員、統一成立統防統治專業隊;對于一些種大豆面積達到30畝的大戶應該實施四控制,即控制防治時間、控制農藥采購、控制種植品種、控制豆田選址等;對于一些連片豆田且種植面積已經達到100畝以上的,應該實行三到地頭,即配藥到地頭、技術培訓到地頭、配置水缸到地頭等;對于一些比較分散的種豆戶,農技員應該堅持兩上門的原則,即送技術和送藥上門。最后是科技園區孵化型服務推廣模式。我國的農業科技示范園是特色產業發展和農業科技推廣有效結合的產物,它應該是試驗農業新品種和示范農業新技術的基地,是繁育優良種苗和種子的基地,是進行農業科技培訓的基地,是農業機構進行生產和經營的基地。科技園區應該具備科技教育、技術培訓、示范推廣以及引進技術等綜合功能。在我國各個城市中建設農業科技推廣示范基地,能夠促使農業科技體系變得更加具有規范性,同時也能夠為農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為農業科技產業化發展建立經驗模式和典型樣板,從而有效地培育出一批科技競爭力強的先導型企業。
對于我國目前的農業技術來說,其發展速度還是比較快的,但是,現有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并不適用于農業技術的推廣。該推廣體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對推廣中所需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進行統一的分配與管理,對于重點的技術成果也是采取統一的推廣方式。然而,在實際運作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技術研究與技術推廣之間的分離現象,而且,科、教、農之間也沒有良好的聯系形式。大多數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站只是在農產品的種子與肥料上做文章,技術的推廣并沒有落到實處,這樣就嚴重制約了農業技術的推廣。
1.2農民接納現代化農業高新技術的積極性普遍較低
由于農民受到知識水平所限,個人缺乏對新興農業技術的了解和興趣,很多農民對新科技的使用不感興趣,主要是因為我國對農民的培訓力度不夠,其群體的文化素質相對較低,對新科技的應用一時間無法掌握,所以就沒有興趣進行試用。導致新品種和新技術無人問津。因此影響了農業高新技術成果的推廣工作。農民們在使用高新技術之前,都會在內心先打一打自己的“小算盤”,他們普遍都會對即將投入的成本和將來所能獲得的收益進行橫向比較,只有當結果顯示為收益大于投入時,他們才會選擇使用高新技術。而農業高新技術在使用之初也確實蘊含著一定的風險,這讓農戶們更加謹慎地投入資金和勞動力,所以他們大多對農業高新技術保持著觀望態度。
2解決我國農業技術推廣技術中所存在問題的方法與途徑
2.1加大政府職能部門的管理力度
同時,加大農業技術推廣人才的培養,做好他們的培訓工作,不斷提高他們的素質與能力。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激發推廣人員的積極性,并對推廣中取得成效的人員給予一定的獎勵。
2.2探索適合現代農業發展的農技推廣新方式
首先,要建立起以科研機構為依托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技術研究與技術推廣之間的聯系。其次,將科、教、農有機結合起來,不能出現科研與發展之間的脫節現象。最后,還要建立起完善的農業技術創新的保障體系。在農業技術推廣中,必須要對農業科技制定良好的配套政策,確保農業技術創新的發展。
2.3引導農民積極引進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