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49:0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信貸風險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1.1信貸策略。評價金融機構制定的信貸策略是否符合國家法律規定和中央銀行制定的規章制度要求,是否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是否考慮比較優勢,突出自身特點,是否遵守審慎原則,按資產負債比例管理要求從嚴掌握貸款規模,選擇貸款對象,有無盲目擴張行為;信貸策略是否形成規范性文件,并被每一個信貸人員知曉、準確理解執行。
1.2組織體系。評價金融機構是否按照“審貸分離、分級審批”要求建立了信貸操作和管理互相制約組織體系,貸款的發放和管理是否由兩個以上部門或崗位分別承擔;是否建立科學、民主的貸款審批機構;信貸人員的選撥是否建立了任職資格和優勝劣汰制度。是否設立專門內審部門對信貸業務全過程進行再監控并向最高決策層報告。
1.3操作程序。貸款發放的每一個環節是否制訂明確的操作方法并以書面形式確立下來,是否嚴格執行。
1.4管理制度。包括日常檢查、清收管理、風險管理、質量監測管理、崗位責任制、信貸資產保全等是否建立了完善的規章制度,并嚴格執行。
2信貸管理組織體系的內部控制
信貸管理組織體系是指根據信貸業務環節的內在要求和平衡制約機制要求而進行的機構或崗位的配置,包括信貸業務操作部門或崗位、信貸審查管理部門或崗位、貸款發放審批決策組織的確立及其職能和職責、內部稽核部門的設立及其職責履行情況等。信貸管理組織體系是信貸風險內部控制的組織準備,是加強信貸風險內部控制,防范控制信貸風險的一個極為關鍵的環節。
《商業銀行法》和《貸款通則》規定,貸款發放應實行“貸前調查、貸時審查、貸后檢查”和“審貸分離、分級審批”制度,一項信貸業務應由兩個以上部門或崗位完成,這就要求金融機構分離貸款調查評估和審查、檢查的職能,分別設置信貸調查、發放和信貸審查、審批、管理的機構或崗位,并要求根據貸款額的大小確立各級部門的審批權限,建立相應的信貸審批委員會或審批小組,保證每筆貸款由互相制約的兩個以上部門或崗位來完成;并建立信貸風險內部稽核監督、報告制度,保證貸款的發放處在高層管理人員的監督之中。
3貸款發放內控要求
貸款發放是信貸業務的一個重要環節,這個環節控制,隋況對信貸風險的大小具有很大的影響。貸款發放應具有一套嚴密的程序,包括貸前調查、貸時審查、貸款審批發放的全過程,這套程序應順序經過借款人提出貸款申請,信貸業務人員進行貸前調查評估并簽署意見,信貸審查人員對貸前調查評估的真實,陛和科學性進行審查并簽署意見,上報有權審批人審批,與借款人簽訂借款合同(擔保貸款還要簽訂擔保合同)。對這個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各金融機構都應當建立一套完善的操作規程,以防止貸款發放的隨意性或違法亂紀行為。對貸款發放內部控制進行稽核評價,就是要稽核評價各環節操作方法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3.1審查借款人資格。借款人提交貸款申請書及相關資料后,貸款人首先要根據金融法規的規定,審查借款人是否具備貸款條件。
借款人應具備的基本條件是:
(1)應當是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或主管機關)核準登記的企(事)業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個體工商戶或具有中國國籍的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
(2)應當具備產品有市場、生產經營有效益、不擠占挪用信貸資金、恪守信用等基本條件,且符合以下要求:a.有按期還本付息的能力;b.應當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準登記的,須經過工商部門辦理年檢手續;c.已開立基本帳戶或一般存款帳戶;d.除國務院規定外,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公司對外股本權益性投資累計額未超過其凈資產總額的50%;e.資產負債率符合貸款人的要求;f.申請中期、長期貸款的,新建項目的企業法人所有者權益與項目所需總投資的比例不低于國家規定的投資項目的資本金比例。
3.2貸款人規定的其他條件。
(1)貸前調查評估。貸款人受理借款人的申請后,應當對借款人的財務狀況、償債能力、信用等級以及借款的合法性、安全性、盈利性等情況進行調查,核實抵押物、質押物、保證人情況,測定貸款的風險度,在此基礎上提出貸與不貸、貸款期限\貸款方式等意見。信用等級評估應當根據借款人的領導者素質、經濟實力、資金結構、履約情況、財務收支狀況、經營效益和發展前景等要素進行。
(2)貸時審查。信貸業務部門對受理的借款人申請貸款的可行性進行調查評估并簽署意見后,移交審查部門審查。審查人按照有關規定對調查評估結果進行審查核實,提出意見,按規定權限報批。
(3)貸款審批。審批人接到審查部門報采的資料后,應按規定的方式組織有關信貸管理人員或專家對貸款發放的可行性進行評審,并確定貸款期限和方式,簽署審批意見。
(4)簽訂借款合同。所有貸款應當由貸款人與借款人簽訂借款合同。借款合同應當約定借款時間、種類、借款用途、金額、利率、借款期限、還款方式、借貸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違約責任及雙方認為需要約定的其他事項。保證貸款還須保證人與貸款人簽訂保證合同,或保證人在借款合同上載明與貸款人協商一致的保證條款,加蓋保證人的法人公章,并由保證人的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權人簽署姓名,抵押貸款、質押貸款應當由抵押人、出質人與貸款人簽訂抵押合同、質押合同,需要辦理登記的,應依法辦理登記。
4信貸管理的內控要求
信貸管理內控是指金融機構在運用信貸資金時,對貸款在貸出之前調查評估,貸時審查核實,貸后監督使用,回收本息,監測預報風險,資產質量分析,控制化解風險以及確定貸款方式、期限、利率,規范信貸檔案資料等一系列制度、辦法的總稱。由于貸前管理和貸后的管理分屬兩個重要環節,且習慣上所稱信貸管理較多的是指貸后管理,而且貸前的各個環節的控制在前一節已經述及,本節所稱信貸管理內控專門指貸后管理各項控制制度,包括貸后檢查,信貸風險預警機制,信貸資產質量監管,信貸資產保全,貸款本息清收以及信貸崗位責任制等方面的內容。貸款發放之后管理好壞,同樣對信貸風險的大小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必須強化對信貸管理內部控制情況的稽核評價。
《商業銀行法》、《貸款通則》以及中央銀行制訂頒發的“信貸資金管理辦法”和各金融機構制訂的貸款管理規定都對貸款發放之后的管理提出了明確要求。具體如下:
(1)貸后檢查。貸款發放后,貸款人應當對借款人執行借款合同情況及借款人的經營情況進行追蹤調查和檢查。
商業銀行作為專門經營貨幣的特殊企業,具有高負債性和高外部性的特點,這就使其不僅追逐收益性,也必須關注安全性和流動性。而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商業銀行又擔負著“轉型與發展”的雙重使命,這必然使信貸風險不斷積累。在當前的外部環境下,信貸風險管理已不再是對風險的規避和對沖的博弈術,而是一種保值增值的差別化技能。信用評級機構則在此中扮演了極其不光彩的角色,甚至故意為投資銀行提高其產品的信用等級,某種程度上對金融風險的擴散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從監管者的角度,由于長期的經濟繁榮和市場繁榮,自由主義的理念在監管者的頭腦中占據上風,放松管制、讓金融更加自由化成為這一階段監管者的核心價值觀。比較而言,美聯儲對銀行的監管是嚴格的。而恰恰次級債以及衍生產品均由美國證監會監管,作為長期監管股權資產的機構,對債權資產的利害關系肯定不如美聯儲,監管錯位也可以看作是危機爆發的重要原因。
二、世界金融危機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可能面對的信貸風險及存在的問題
1.信用級別管理不嚴及住房貸款比例增大可能導致個人住房貸款者信用風險的集中爆發
由于信用體系的缺乏,我國商業銀行在實際貸款發放過程中,無法得到借款人的信用保證。相對于美國的信用等級而言,我國的借款人甚至達不到次級信用級別。我國商業銀行在審核個人住房貸款申請時,主要是通過申請者從單位開具的收入證明來審查其收入狀況,導致資信較差的借款者可能憑借虛假證明從銀行得到貸款,進入房貸市場。銀行為了擴展業務規模,按揭成數都比較高,近幾年仍然維持在70%左右,甚至是“零首付”。目前,隨著國家對房地產業進一步進行法規及商業銀行控制風險的要求,2005—2006年按揭成數下降到了60%左右,但是這個數值還是偏高,依然蘊含著很大的風險。
2.抵(質)押物的評估價值相對較高且缺乏更新機制致使商業銀行過度放貸
商業銀行發放的大量貸款中,有部分貸款是抵(質)押貸款,其中有很多抵(質)押物的價值評估是在我國經濟上行時進行的,那時的宏觀經濟背景還比較樂觀,現在經濟處于下行中,銀行的抵(質)押物的價值已大幅縮水。而住房按揭貸款又被我國商業銀行視為優質資產業務而大力發展。行業間的激烈競爭和巨大的利潤空間又促使其不斷降低辦理條件,進而對貸款審查流于形式。許多銀行還通過推出各種優惠業務刺激個人房貸消費,從而搶占市場份額。這種風險意識的缺失使銀行業的風險正在不斷累積。而且,商業銀行對在建工程、未辦理產權證件房屋作抵押的抵押物跟蹤管理薄弱,沒有建立動態更新機制,甚至會出現抵押的在建工程已經完工,還沒有辦理好后續抵押登記手續,使銀行的抵押權“懸空”。
3.信貸投放過于集中在國家宏觀調控的房地產業促使風險加大
根據國際經驗,個人房貸風險暴露期通常為3到5年,而我國房地產行業個人信貸業務是最近4年才發展起來的,也就是說我國銀行業已進入房貸風險初步顯現的時期。基于房地產市場在經濟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它已成為宏觀政策重點調控的行業。2006年以來,住房市場的持續繁榮使借款者低估了潛在風險;同時,貸款機構風險控制意愿下降,使行業風險加大,最終導致從緊的貨幣政策出臺。2007年連續加息導致住房開發成本高,同時也推高了貸款買房者的還貸成本。隨著次級債危機影響下的經濟下行,收入預期下降,還貸壓力增大,個人住房貸款者可能選擇提前還貸或斷貸,出現類似美國次貸市場上借款人無力還款的情形。三、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加強信貸風險管理的措施
商業銀行在金融危機背景下進行信貸風險管理,首先要明確信貸風險管理的目的不僅是保護資金的安全,而且還要提升構成銀行經營模式的有形和無形資產的組合水平。信貸風險管理應遵循保本、穩健的原則,保護銀行資產的安全,保證存量資產質量的穩定,這是銀行生存的基礎。對內生不確定性引致的風險,如銀行由于內部的信息傳導不及時、相關制度不完善而發生的操作失誤、貸款抵(質)押物價值沒有及時更新等,可通過加強控制程序和業務檢查力度來實現。
1.嚴格控制個人住房貸款者的信用級別
商業銀行必須使用內部控制的標準流程從嚴控制個人住房貸款者的信用級別,嚴格檢查每一筆房屋按揭貸款業務,信貸員必須要與貸款申請人見面,而且必須面對面地簽訂貸款合同。對于新收到的房屋按揭貸款申請,由信貸工作人員到單位核實收入證明,通過核實貸款者真實身份。
2.增強我國商業銀行自身的流動性
從宏觀層面看,2007年央行10次上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6次加息、每周發行定向票據,從緊貨幣政策的實施回收了銀行體系內相當數量的流動性。而在金融危機過程中,保持自身流動性成為銀行渡過難關的重要手段。
3.加強金融創新監管
從美國的次貸危機到全球的金融危機再次印證了金融創新會給銀行業帶來雙重影響。在國際金融市場和交易日趨復雜化的背景下,必須清醒認識到金融監管的重要性。審視次貸危機的爆發過程發現,即使美國在監管體系完善的市場中,仍然存在著大量的監管缺失,尤其是對金融衍生品的監管。金融產品的復雜化導致了對其認識上的盲點和監管上的空白。
參考文獻:
[1]葛奇.次貸危機的成因、影響及對金融監管的啟示[J].國際金融研究,2008,(11).
[2]宋琳,齊騰.次貸危機的傳導及其對中國金融監管的啟示[J].現代商業,2009,(06).
[3]譚燕芝.美國次貸危機與金融監管—兼論我國最優金融監管模式的選擇[J].江西社會科學,2009,(02).
[4]姚兵,張樂,任益民.從次貸危機看美國的金融監管[J].金卡工程(經濟與法),2008,(10).
[5]熊維強.從次貸危機看金融衍生品的創新與監管[J].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學報,2008,(06).
[6]廖岷.次貸危機下美國對于金融監管的最新反思[J].中國金融,2008,(07).
[7]李娜.從美國次貸危機反思我國的金融風險監管思路[J].時代金融,2009,(01).
[8]汪思冰,郝登攀.美國次貸危機對我國金融監管的啟示[J].時代金融,2008,(11).
[9]周紀恩.從次貸危機根源和實質看宏觀金融風險監管[J].新金融,2008,(06).
面對消費信貸的發展過程出現的各種風險,商業銀行急需建立一套防范消費信貸的風險管理體系,具體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
一、逐步建立全社會范圍的個人信用制度
建立科學有效的個人征詢體系是銀行控制消費信貸風險的前提保證。
二、建立科學的個人信用評價體系
在建立全社會個人信用制度和信用檔案的基礎上,各銀行還應根據自身業務特點和發展戰略制定具體的個人信用評價體系,以此作為放貸的基本標準,使之從源頭上發揮防范信貸風險的作用。
信用評價體系一般采用積分制,具體分成四個部分:①基本情況評分:包括個人的一系列情況,如出生年月、學歷、職業、工作地點、工作經歷、工作單位、家庭情況等等,不同情況有不同的積分。②業務狀況評分:在信用記錄號下,每發生一筆業務,無論是存款、貸款、購買國債及其他金融債券、信用卡消費、透支等等,都有一定的積分。③設立特殊業務獎罰分,如個人信用記錄號下屢次發生信用卡透支,并在規定期內彌補透支就可以獲得額外獎分;個人貸款按期還本付息情況良好可以獲獎分;若發生惡意透支,并且不按時歸還所欠本息,就應額外罰分,甚至列入黑名單。④根據上述累積得分評定個人信用等級。
三、重點開發風險低、潛力大的客戶群體
選擇風險低、潛力大、信用好的客戶群是銀行防范消費信貸風險的重要工作。一般而言,可供選擇的客戶對象包括:(1)在讀大學生:一般具備較高文化素質,很可能成為較富裕的人群,具有較高開發價值;他們從讀書、工作到成為“中產階級”有一過程,而這一過程最迫切需要利用個人信用資源,如果銀行早期與之建立經濟聯系,提供金融服務,可能獲得終身客戶。(2)、事于優勢行業的文化素質較高的年輕人。(3)國家公務員、全國性大公司或外資企業的管理人員及營銷人員:他們不僅工薪水平和福利條件高,而且一般掌握較好的專業技能,預期收入高,失業風險較低。銀行對重點客戶應加大營銷和調研力度,在促進業務發展的同時,有效降低貸款的預期損失比率。
四、建立銀行內部消費信貸的風險管理體系
從跟蹤、監控入手,建立一套消費信貸風險的預警機制,加強貸款后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跟蹤監控,掌握借款人動態,對借款人不能按時償還本息情況,或者有不良信用記錄的,列入“問題個人黑名單”加大追討力度,并拒絕再度借貸。
銀行內部要建立專門機構,具體辦理消費信貸業務,同時建立消費信貸審批委員會,作為發放消費信貸的最終決策機構,做到審貸分離,形成平衡制約機制,以便明確職權和責任,防范信貸風險。
五、實現消費貸款證券化,分散消費信貸風險
消費信貸一般期限較長,造成商業銀行短資長貸,加大了流動性風險。西方國家的對策是實現消費貸款證券化,賦予其轉讓、流通職能,從而達到分散消費信貸風險、縮短放款機構持有時間的目的。我國商業銀行也應以此為鑒,加快實現資產證券化進程。
六、進一步完善消費貸款的擔保制度
消費信貸與其他貸款不同,借款人是一個個的消費者,貸款購買的是超過其即期收入限度并較長時間才能歸還貸款的財產或耐用消費品。因此,在發放消費貸款時,用抵押、擔保作還款保證顯得十分重要。
七、把個人消費貸款與保險結合起來
由于銀行難以掌握借款者個人的健康狀況和償還能力的變化,這是個人消費貸款最主要的經營風險。法國、德國、加拿大等,在開展消費信貸業務中,都規定客戶必須購買死亡險,以減少銀行風險。我國也可以借鑒國外經驗,將個人消費貸款與保險公司的有關險種、產品組合起來運作。如銀行在發放某些消費貸款時,可以要求借款人必須購買某種特定保險。一旦借款人發生意外,不能償還貸款時,保險公司即要向保險受益人支付一定金額的保險賠償金,而這筆賠償金又足以償還銀行貸款本息。這樣,一方面可化解銀行的經營風險,實現消費信貸風險的合理有效轉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保險業的發展。當然,這種險種的保費應當較低廉,使消費者既可以得到銀行貸款,又可以得到保險的益處。
-
八、實行浮動貸款利率和提前償還罰息
小額信貸最初由孟加拉國農業經濟教授穆罕默德·尤努斯于1976年最先實施,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借鑒孟加拉國小額信貸制度的成功經驗,我國也開展了小額信貸業務。在我國,農村小額信貸指基于農戶信譽,在核定的額度和期限內向農戶發放的一種不需要擔保的額度較小且具有反貧困、促發展功能的貸款種類。通過幾年的發展,農村小額信貸制度有效的改善了農村資金短缺的現狀,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收入。但是,小額信貸在發揮作用的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影響了小額信貸制度的健康發展。
一、農村小額信貸制度的發展現狀和特性
(一)小額信貸制度的發展現狀
到目前為止,小額信貸制度表現出了快速發展的態勢,已惠及全世界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5500萬到6000萬人,促進了社會發展與和諧。我國小額信貸制度自實施以來,表現出發展速度快、涉及面廣、效果好的特點。尤其在2001年以后,小額信貸制度在中央銀行再貸款政策、農村信用環境改善、國家稅收優惠政策的等的推動下,得到了迅猛發展。有關資料表明,目前農村小額信貸覆蓋面已達到32%,在部分經濟欠發達地區小額信貸覆蓋面更高。小額信貸制度對我國農村經濟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金融論文,解決了農村中低收入群體融資難的問題,同時促進了農民的脫貧致富,促進了農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但是,由于小額信貸制度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外在因素的影響,使其在發展的過程中暴露了一些問題,影響了其健康發展。
(二)小額信貸制度的特點
由于農村小額信貸具有明確的扶貧和促進農村發展的功能,所以其具有了非常明顯的特性。其特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不需要擔保,降低了貸款的難度。農村小額信貸信貸是一種自然人貸款,以農戶的信譽和還款能力作為貸款信用,無需擔保。2、貸款利率較低。因為要發揮小額信貸的扶助作用,同時借鑒國際小額信貸的成功經驗,我國小額信貸定制了較低的利率水平。3、用途規范不明確。此類小額信貸,沒有規定較為嚴格的貸款用途,有較大的利用范圍,可以用來農業或工業生產,也可以用來日常消費。4、貸款手續不嚴格。因為此類小額信貸具有涉農性質,農村組織松散,必須依靠當地的村委會幫助辦理信貸手續,因此具有不可避免的漏洞。
二、農村小額信貸制度的風險及成因
小額信貸制度與其他商業信貸相比,面臨著較特殊和顯著的信貸風險。農村小額信貸風險的主要來源包括:1、自然風險,我國種植業、養殖業受自然因素較大,一旦受災,農業減產,直接降低農民的還貸能力。并且,我國還沒有普遍實行農業風險保險機制。2、市場風險,廣大的農民群體仍是小規模的經營模式,缺少信息渠道,農產品銷售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較弱論文提綱怎么寫。3、道德因素,小額信貸機制不完善,對小額信貸機構內部人員不能形成有效的制約,加之借款者對還款事宜抱有僥幸心理,導致小額信貸具有較大的道德風險。除此之外,本文認為我國農村小額信貸風險的根源還在于:
(一)自身局限性造成的風險
1、貸款利率偏低。國際上成功小額貸款的存貸差要高達8%—15%,而在中國目前農村信用社資金成本在3.5%左右的情況下,貸款利率只有8%—10%金融論文,而此時剛剛僅能使其自負盈虧。從實際執行結果看,我國絕大部分小額信貸項目執行的都是低利率政策,都沒有從財務自立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制定合理的利率水平。要知道,小額信貸主體從本質上說是企業,而企業是以營利為目的的,利率水平的偏低,使放貸主體經濟效益不高,放貸積極性受挫,從而不利于放貸主體的發展;另一方面,較低的利率使貸款者有可能降低對貸款的使用效率,從而增加了違約的風險;再者,較低的利率容易使各階層爭奪這份資本,往往使貸款落不到真正需要的人群手中,從而失去了小額信貸應發揮的作用。
2、貸款品種的單一、額度小。農村小額信貸的品種的單一性決定了小額信貸的規模,表面上看會降低信貸風險,從長遠來發展來看,不利于其抗風險能力的發揮。農村小額信貸的額度設計得較小,能降低信貸主體的受損程度,但另一方面小額度的貸款一般滿足不了貸款者的要求,經常出現相互擔保、相約不還得現象擾亂金融秩序,反而增加了信貸風險系數。
(二)管理疏漏造成的風險
1、外部監管不到位。長期以來,我國農村小額信貸的監管機制處于不完善狀態。有關部門未對具體監管方式作出統一的規定,放貸主體和政府部門關系不明晰或不對稱,造成監管困難。
2、貸款機構內部管理疏漏。小額信貸機構內部管理機制松散,是造成風險的重要成因。貸款調查不到位,部分農戶資信評估存在形式主義的現象。農村小額信貸的審查和信用評級主要靠村委會和農戶,而村委會人員難免會在其中摻雜人情關系,使評估工作帶有一定的隨意性和片面性,信貸人員又缺乏對村委和農戶的審查和調查,從而輕易地將貸款放出。更有甚者,貸款主體將材料交并于村委代辦,這無形于將貸前審查環節落空,這些人為因素大大打造成了小額信貸的高危險性。辦理貸款手續審查不到位,造成責任落空的風險。貸款主體在辦理貸款時往往未按相關規定辦理手續,在辦理貸款時金融論文,貸款者往往僅憑身份證則取得款項,而造成簽字人與身份證登記人本身不統一,造成最后責任承擔落空的風險。更嚴重的,還可能涉及刑事責任。貸后審查的疏忽,貸款用途監管趨于形式。貸款用途檢查是降低貸款風險的重要環節,貸款用途的審核是貸前的必經環節。但在現實中,由于貸款主體工作人員的疏忽,加上貸款者多為農戶等,法律素質較低,對貸款用途問題認識不清,很容易出現轉為他用,或代他人貸款等現象。由此還款風險大大提升。
(三)小額信貸的法律體系及相關機制建設不完善
1、小額信貸的法律地位不明確。農村小額信貸制度自實施以來,其法律地位問題一直困擾其發展。目前來說,缺少相關的法律法規予以明確其法律地位,使其名正言順的發展。
2、農村小額信貸功能定位不明確。農村小額信貸作為一項特殊的貸款具有利率低、無需擔保的特點,但他它又區別于政府補貼,其貸款主體仍為營利性組織,仍需此部分營利作為貸款主體生存的血液,由于小額信貸功能的不明確、利率偏低、無需擔保等的特點,使小額信貸制度發展尷尬,也由此帶來小額信貸組織創立管理的主體、資金來源、信貸產品設計,風險監管等一系列問題。
3、保障機制、政策服務體系不完善。一套完善的保障機制和金融服務體系的建立,是保障小額信貸制度良性發展的必要條件。目前,我國農業災害補償機制、農戶征信制度以及金融服務體系的不完善大大制約了信貸制度的發展。
三、我國農村小額信貸制度風險的規避對策
在市場經濟型社會,法律應當發揮重要的規范作用。我國小額信貸制度的風險防范在借助各種技術性手段的同時更應該依靠制度規范,以法律的手段來保障小額信貸市場的正常發展和運作。
(一)完善小額信貸制度,克服自身局限性
1、建立適當的貸款抵押制度。建立適當的抵押擔保制度是降低小額信貸風險的重要措施。然而在農村,由于法律制度的障礙,幾乎沒有可以抵押的物品,但廣大農民又迫切需要這筆款項去脫貧致富。這就需要我們對此作出創新的擔保制度,以促進小額信貸的發展。一是可以嘗試多種形式的農村金融擔保創新;二是嘗試以村為單位的農民專業擔保合作社作為擔保機構;三是可以考慮改革現行的法律法規,允許農村房產及土地使用權進入抵押范圍,以實現與金融業實務的配合。
2、建立行之有效的信用等級評定制度。農戶信用等級評定是決定小額信用貸款質量的關鍵,是農村小額信用貸款工作的核心內容之一。信用等級評定制度必須跟上小額信貸制度的發展。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建立和完善信用等級評定制度,1、要設立專門的機構保障資料的真實、可靠。真實、全面、準確的借款客戶在信息是開展信貸業務的基礎,因此金融論文,對相關信息要逐項認真審查核實,盡可能避免失實資料入檔。2、明確評級責任。農戶基本狀況及信用反映等由專門機構的人員審查把關,并簽字負責;農戶信用貸款及還本付息,信用等級初評由信貸員負責,避免因不負責導致評級失誤。3、探索小額信貸信用評級標準。評定農戶信用等級,要對所有農戶都采用統一的標準,以確保評級客觀公正。
(二)改革放貸主體的經營模式
1、改革只貸不存的信貸模式,建立多元化資金開源渠道論文提綱怎么寫。目前,有些現代企業只貸不存,從商業角度看,只貸不存的經營模式不能長期存活,具有較高的操作的成本和巨大的投資風險。多元化的資金來源,才能保障充足的資金,這是實現我國農村小額信貸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條件。因此,可以嘗試改變農村小額信貸企業只貸不存的經營模式,在完善金融機構法制環境的基礎上,放寬農村小額信貸吸收存款的限制,以確保充足的資金來源。
2、建立農業風險補償機制,推廣農業保險,促進銀保合作。由于農業受自然災害的影響較大,尤其是對于我國地理位置較容易遭受自然災害,農業保險顯得尤為重要。強有力的農業保險保障機制是促進小額信貸創新的有力保障,使其降低信貸風險,促進其可持續發展。因此,為了規避信貸風險,必須建立風險補償機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一是增加中央和地方政府財政補貼的力度;二是加速發展農村政策性保險制度,以減少自然災害等造成的損失;三是信貸機構與農業保險機構合作形成互動機制,開發保險和信貸配套的金融產品服務。
3、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在我國新農村發展的新形勢下,農村對金融的需求越來越大,這就對金融機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農村小額信貸服務需求的增加必然要求建立多層次、多元化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為此,我們在完善金融法制環境的建設、政府加強對金融市場監管的基礎上,通過各種政策激勵機制來保障金融機構在農村的廣泛建立。一是政府可以嘗試采取資金補貼,提供免稅營業網點等措施吸引金融機構在空白鄉鎮增設金融網點;二是采用稅收政策鼓勵;三是出于金融機構是特殊的企業的原因,因此金融法機構要發揮其社會責任。
(三)加強農村小額信貸放貸主體的管理制度
1、嚴格執行內部管理規定,控制內部風險。要嚴格控制金融機構內部管理造成的風險。一是參照國際、國內經驗,完善內控機制和規章制度的建設;二是完善內部監督機制,建立信息監控系統金融論文,對風險做出較為細致的評估;三是加強內部職工的業務素質培訓,提高其金融業務的處理能力;四是建立職工激勵政策和獎懲措施,挖掘信貸人員潛能和避免人為因素造成的風險。
2、實行外部監管制度。目前,我國小額信貸制度并沒有建立起有效、完善的外部監管機制。其關鍵問題在于如何劃分央行與銀行監督管理委員會之間對農村小額信貸組織的管理職能。因此,須將小額信貸組織納入監管范圍,明確其上級管理機關和責任制度。并對其作出規避風險的制度設計,以此來給小額信貸制度必要的制約。
(四)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給予良好的法律環境
時至今日,小額信貸制度在我國已有較為長足的發展,但并沒有一部專門的法律來規范它。為了規范管理小額信貸制度,我國有必要制定一部規范小額信貸的單行法,此法應當從放貸主體、對象、利率、擔保制度等方面加以全面的規范,加強小額信貸制度的設計和完善。
總之,從我國全國范圍看,農村小額信貸制度度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村資金短缺的問題,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進一步鞏固了農業的基礎性地位。隨著小額信貸制度的發展而暴露出的問題,我們也不可忽視,只有積極引導小額信貸制度的發展,完善制度建設,加強監督機制,解決其存在的問題,才能保證其健康發展,以發揮其對農村經濟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楊山彬、申巧鳳.淺議進一步完善農戶小額貸款[J].河北金融,2006(4).
[2]陳麗華.小額信貸的風險防范[J].中華時報,2006(11).
[3]錢水土,夏良圣,蔡晶晶.小額貸款公司:現狀,困境與出路[J].上海金融,2009(9).
1、自然風險
對于以農業貸款為主的小額信貸機構而言,其主要投向是農村種植業和養殖業,而傳統的種植業和養殖業對自然條件的依賴性都很強,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弱,一旦所在地區發生自然災害,大量客戶可能同時發生違約,這可能導致小額信貸機構的破產。比如,孟加拉國20世紀90年代后期的自然災害,就曾經導致鄉村小額信貸機構的客戶大量違約,這一度使該國鄉村小額信貸機構陷入巨大的財務危機。自然風險也是我國小額信貸機構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中國農村社會保障”課題組的研究(1999年)表明,小額信貸農戶所遭受的經濟風險中有10%源于自然風險,而我國尚未普遍開設農業保險,自然風險發生后,農戶除能獲得極少量救災款外,沒有其他的補償途徑。因此,農戶若沒有其他收入來源,拖欠貸款也就成為必然。
2、客觀經濟環境的影響
從宏觀經濟環境而言,國家的宏觀經濟條件、宏觀經濟政策和金融監管政策等都會形成小額信貸機構風險的源泉。例如,宏觀經濟中的通貨膨脹的高低以及經濟周期的不同階段將對小額信貸機構的信用管理、利率水平及其各項業務產生巨大影響;宏觀經濟政策會對各個行業具有巨大影響,小額信貸機構投放的產業也不例外,宏觀經濟政策的變動在引起相關產業變動的同時,也給小額信貸機構帶來了風險;金融監管當局的目標與小額信貸機構的目標可能并不一致,相關監管政策也可能成為小額信貸機構風險的一個來源。
從微觀經濟環境而言,市場風險及法律條文的變更等都是小額信貸機構另一類風險的源頭。小額信貸機構目標客戶產品往往具有顯著的趨同性,這會導致激烈的行業競爭,降低客戶的盈利能力及自身風險抵抗能力。由于同一地域自然條件的類似及農民多年形成的耕作習慣,農民在種養殖業的結構上高度趨同,并且絕大部分農戶在品種的選擇上缺乏主見,往往“跟風走”,這必然導致同種產品供給過多,價格下跌,出現“谷賤傷農”的情形。另外,與工業品的生產不同,農業生產的周期較長,并且有極強的季節性,農業結構調整的難度較大,而市場行情瞬息萬變,農戶不可能隨時改變種植結構,收成的好壞絕大部分情況下只能由市場行情左右,這也是農業生產風險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法律條文的變更或政府違規背棄承諾也可能會使小額信貸機構的經營范圍、經營行為以及資金狀況發生變化,使小額信貸的經營受到嚴重制約。
3、員工素質的影響
小額信貸機構員工的素質對小額信貸的效率、成本以及小額信貸機構的財務狀況都有重要影響。員工應該接受過一定的教育和專業培訓,最好是既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又有實際的操作經驗。同時,還要求員工有組織能力和創新能力。小額信貸機構的員工應該具有良好的品德,其自身必須是值得信任的,誠實且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這樣才能為客戶樹立良好信用的榜樣。同時,員工對工作和客戶的責任感尤為重要,這不僅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小額信貸的效率,還影響著貸款的風險和成本乃至小額信貸機構的財務狀況。小額信貸面對的是城市低收入者和較貧困的農戶,其受教育程度有限,因此員工的溝通能力也十分重要,這樣才能及時為客戶解答疑問、克服困難并傳授技能,一方面幫助客戶脫貧致富,另一方面提高還款率,降低資金風險。對于大部分小額信貸機構而言,以上這些員工素質要求難以完全實現。
4、制度性設計缺陷帶來的風險
小額信貸機構的一些制度性設計缺陷,也會給小額信貸機構的運行帶來風險。例如,小額信貸機構普遍采用小組聯保機制,雖然它能較好地防范事前的“逆向選擇”問題,但小組某一成員違約之后,卻存在嚴重的“道德風險”隱患——既然別人已經違約了,我為什么還要還貸呢?而且,小額信貸機構的貸款在地域和部門分布上比較集中,在沒有抵押和擔保的情況下,其信貸資產組合面臨“協變風險”,可能會出現大量客戶同時違約的情況,這可能會導致小額信貸機構的破產。又例如,現存的小額信貸機構大多憑借捐助資金建立,機構的經營者和控制者并非是最終的產權所有人,機構存在“所有者缺位”的問題,產權關系的缺陷比較嚴重,這可能導致管理層面的低效率和經營者的道德風險行為。當這些機構能夠吸收公眾存款時,存款人將面臨嚴重的風險。
5、經營不規范帶來的風險
小額信貸機構風險的最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來源就是不規范經營,它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信用評定制度不規范帶來的風險
信用評定制度不規范是小額信貸機構經營不規范的一個突出表現,它帶來了比較嚴重的風險隱患。小額信貸理論認為,農村信用社貸款的對象應是具有一定還款能力和還款愿望的中低收入階層。而對于還款能力和還款愿望的評價一般是以農戶信用等級的高低為標準的。因此,農戶信用等級評定的準確性與真實性就成為決定還貸率高低的重要環節。在實踐中,由于信用評定制度不規范,農戶信用等級評定結果準確性和真實性往往無法保障。這樣,盡管小額信貸機構的貸款是根據信用評級情況發放的,但由于信用評級情況不準確、不真實,貸款質量和回收也就難以得到保障。以我國的農村信用社為例,實際操作中農村信用社普遍缺乏對農戶的真正了解,而一些地方政府、村委會在協助農村信用社工作的過程中,認為信用戶的評定是一件有責無利的份外之事,還有些地方為了獲得“信用村(鎮)”的榮譽稱號,在信用評定工作中不嚴格把關,甚至有個別領導干部利用職權直接對有關親友的信用評級進行干預,弄虛作假,這給小額信貸埋下了極大的風險隱患。
(2)小額信貸管理制度執行不規范
小額信貸機構的風險管理不同于正規的金融機構。在小額信貸的主流模式中,主要有以下四種風險管理機制,包括團體貸款機制、以借款額度為主要標的的動態激勵機制、整借零還的分期還款制度、不同形式的擔保替代安排等。許多國家的小額信貸機構都仿效了這些制度安排,但在實際運行中,不規范運行使得這些制度安排名存實亡,機制難以發揮預期作用。下面,以我國為例進行分析。
我國的小額信貸機構也是從國外直接移植過來的,在很大程度上是效仿孟加拉國的GB模式,制度設計上采取了以上的制度安排。但在實際運行中,小額信貸的還款方式基本采取了到期一次性還清制度,小組聯保的制度也大都沒有得到執行。這主要是由于小額信貸的推廣主要是政策驅動的,而小額信貸機構并未明文規定小額信貸須采取小組聯保制,小額信貸機構其自身缺乏內在動力。由于管理水平低下,動態激勵機制的作用也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一般情況下借款額度的多少并不取決于借款人的還款表現,而往往取決于借款人及其親友在當地的影響力。擔保替代安排的執行也不規范,往往流于形式,而擔保替代的真實性也存在問題。由于小額信貸管理制度執行不規范,以上各種風險防范機制都不能發揮作用,這給小額信貸機構帶來了很大的隱患。
二、小額信貸機構信貸風險的類別
小額信貸機構的信貸業務既受到宏觀經濟形勢、行業與產業變化和調整等外部因素的影響,也受到信貸活動的內部操作環節的影響。這是因為授信要經過受理、調查、審批、發放、貸后管理等諸多環節,每一環節出現的紕漏都會導致信貸資產的損失。因此,小額信貸機構的信貸風險因素可分為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同時,信貸風險可分為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和市場風險。其中,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操作風險則由內部因素(主要指內控機制存在問題)引起。
1,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風險是指小額信貸機構沒有足夠的現金來應付到期的資金償還需求和未能滿足客戶的貸款需求或其他即付的現金需求,而使其自身蒙受信譽損失或經濟損失的可能性。該風險會導致小額信貸機構出現財務困難,甚至破產倒閉。雖然小額信貸機構并不吸收公眾儲蓄,但是流動性風險仍然存在。這里提到的流動性風險主要指分支機構現金流不足而帶來的風險。我們所觀察到的是,總部目前并非分支機構可靠的資金來源,原因一是總部自身的資金并不一定充足;二是分支機構的業務發展計劃性不強,因而分支機構自身和總部都難以預料現金流;三是分支機構和總部問的現金傳遞往往需要一定的程序和時間,所以總部可能無法及時滿足分支機構的資金需求。伴隨著流動性風險而來的便是信譽風險。目前在一些分支機構已經出現沒錢而關門的情況。
滿足小額信貸機構的流動性需求主要有兩條途徑:一是小額信貸機構對內在其資產負債表中“儲備”流動性,即持有一定量的現金性資產;二是小額信貸機構對外短期“借人”流動性。
小額信貸機構的資金獲得能力對其流動性具有重要影響。小額信貸機構的資金來源主要有以下幾個渠道:自有資本;國際多邊機構和雙邊合作機構的捐贈資金或轉貸款;財政資金和中央小額信貸機構貸款支持;小額信貸機構或開發性金融機構作為批發機構提供的轉貸資金。
2、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指因借款人發生違約或借款人信用等級下降,無力按照與小額信貸機構所簽的合同條款全部或部分償還債務,造成貸款逾期、呆滯、呆賬等而產生損失的風險。小額信貸是小額信貸機構的主要業務活動。小額信貸的投放要求小額信貸機構對借款人的信用水平作出判斷,但這些判斷并非總是正確的,而借款人的信用水平也可能會因各種原因而下降,因此小額信貸機構面臨的一個主要風險就是貸款對象無力履約的風險。這是小額信貸經營中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風險,是導致小額信貸機構虧損甚至倒閉的主要原因。只要小額信貸機構通過實際或默許的契約協議,將其資金借出、承諾借出或以其他形式放出,均產生信用風險。
小額信貸機構作為一種獨特的金融組織,還具有與傳統小額信貸機構不同的信貸風險特征。它既有因個體借款人拖欠甚至違約帶來的信貸風險,又存在著特殊的信貸風險機制,即單個借款人的拖欠或違約可能導致大面積拖欠或違約的發生。這是由于小額信貸機構的貸款在地域和部門分布上比較集中,在沒有抵押和擔保的情況下,其信貸資產組合面臨“協變風險”,可能會出現大量客戶同時違約的情況。小額信貸機構的老客戶損失也可能會導致損失,這在福利性小額信貸機構中表現尤為突出。這是因為福利性小額信貸機構開發新客戶需要支付龐大的交易費用、信息費用以及技術培訓費用等,而維持老客戶的成本要低得多,因此,老客戶的流失就意味著小額信貸機構為其付出的所有費用隨之消失。
3、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是指由于金融市場因素(如利率、匯率、信貸資產價格等)的不利波動而導致的信貸資產損失的可能性。它包括信貸資產的利率風險、匯率風險和通貨膨脹風險。
(1)利率風險
利率風險是指由于市場利率波動造成小額信貸機構持有資產的資本損失和對其收益產生影響的金融風險。該風險因市場利率的不確定性而使小額信貸機構的盈利或內在價值與預期值不一致。小額信貸機構與客戶簽訂信貸合約時,一般是按照即時利息率簽訂固定利息率的合約,但由于金融市場的波動性,市場利率會隨著資金需求狀況不斷地變化,一旦貸款利率上升超過信貸合約利率,無疑會提高信貸資產的機會成本,造成信貸資金的相對損失。另外,利率風險對小額信貸機構借入資金的償還具有重要影響。這是因為小額信貸機構的借入資金一般是長期的,而資金運用則大都是期限較短的小額貸款,資金來源和運用存在期限錯配現象。小額信貸機構可以通過開發浮動利率貸款產品來規避這種風險。(2)匯率風險
匯率風險是指在匯率變動時小額信貸機構面臨的一種損失的可能性。許多小額信貸機構的運營資金來自于國外捐贈、國際機構優惠貸款等國際渠道,由于接受的資金不是本國貨幣,其部分硬通貨貸款組合提供資金的金融機構因匯率波動而面臨損失的風險。根據一個CGAP/小額信貸信息交換(MIX)的調查,216家小額信貸機構中至少有一半存在硬通貨貸款(美元或歐元),而這些機構中又至少有一半沒有采取措施對匯率風險進行管理和防范。匯率風險會隨著政治、社會或者經濟的發展而變化。如果其中一種貨幣受到嚴格的外匯管制,或者匯率劇烈波動,后果將十分不利。小額信貸機構一般可以通過貨幣互換、遠期合約等金融工程技術來規避匯率風險。
4、操作風險
操作風險是指由于小額信貸機構信貸管理系統不完善、管理失誤、控制缺失、詐騙或其他一些人為錯誤而導致信貸資產的損失。操作風險直接與小額信貸機構的信貸管理體制有關,一旦發生,引起的損失可能非常巨大。
最重大的操作風險在于信貸管理內部控制以及公司治理機制的失效。這種失效狀態可能因為失誤、欺騙、未能及時作出反應而導致小額信貸機構信貸資產受到損失。
操作風險還包括由于詐騙和技術問題而導致的風險。詐騙風險是指信貸人員與貸款企業“合謀”,故意提供錯誤信息,導致小額信貸機構授信決策失誤。技術風險是指小額信貸機構的信貸臺賬電子管理系統出現錯誤或小額信貸機構電子計算機信用評級系統出現錯誤,引起小額信貸機構在授信過程中的失誤并導致信貸資產損失。
2.業務構成與期限構成。興業銀行長沙分行自開辦小額貸款的業務以來主要拓展了包括住房貸、特色貸、商房貸和旅游貸在內的4個大類的業務。在興業銀行長沙分行小額貸款業務量最大的是增信貸業務,2013年度累計投放了人民幣426980.84萬元,結余539574.1萬元。
3.貸款用途與去向。2013年小額貸款業務均為生產經營類貸款,若按行業結構劃分,大多數投向為中小企業(31.48億元、比例達到了73.73%),其次依次個體經營者、農業及其他,其中個體經營者投放貸款7.45億元,占比達到17.45%;向農業投放貸款2.45億元,占比達到5.74%;其他貸款投放為1.318億元,占比僅為3.09%。
4.貸款質量。整體而言,興業銀行長沙分行小額貸款的貸款質量良好,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為逾期金額逐月增多,逾期時間也不斷加長。以五級分類為標準,4月份起就出現了關注型貸款,9月份起就出現次級型貸款,仍未發現可疑型和損失型貸款,逾期率在1%以下,最高為0.90%。
二、興業銀行小額貸款業務存在的風險問題
1.業務資金管理不善。從興業銀行長沙分行2013年小額貸款業務的發展狀況來看,興業銀行的自身發展還不完善,首要問題是存在資金流向不合理。貧困人群很難獲得貸款資金支持,實際上小額貸款資金更多向中小企業、微型企業以及農村中的中上層農戶提供,而那些對小額貸款需求大的貧困群體卻往往得不到資金支持。這是興業銀行小額貸款資金流向不合理的具體表現。
2.涉農產品創新落后。在長沙銀行小額貸款產品的品種中,開放了住房貸、特色貸、商房貸和旅游貸貸4個大類的業務,主要授信群體為中小企業、微型企業、個體經營者,而針對于急需資金的普通農戶的產品很少,這在產品設計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無法滿足現有的市場需求,針對農戶的小額貸款產品亟待開發。
3.人力資源管理落后。基層從業人員缺乏貸款檢測和審計能力,而興業銀行長沙分行對該類人員的業務培訓時不與風險、審計等相關部門進行溝通與合作。風險管理和審計人員也缺少金融相關知識,其相應能力不足以及時和深層次地了解相關問題。此外基層從業人員自身素質參差不齊,缺乏從業經驗,基層從業人員的崗前培訓工作不到位,部分從業人員基本素質達不到從業要求。
4.業務監察管理不善。從實地調研的情況來看,興業銀行長沙分行對小額貸款業務的檔案未進行制度化管理,檔案管理情況混亂,重要憑證、文件并未執行雙人雙眼管理,更有甚者還存在借款人資料缺失的現象。從抽樣的500份檔案中發現,檔案文件存在43份漏簽字,18份代簽字的檔案;有18份貸款資料缺結婚證復印件和配偶身份證復印件;在235份商戶擔保的貸款業務中,40份缺少借款人營業執照復印件;15份影像資料取證簡單并且存在歸集不及時的現象。
三、對策及建議
1.重置銀行資源配置,規范小額貸款流向。針對現階段興業銀行長沙分行的自身發展還不完善,小額貸款業務資金總量不足,小額貸款資金流向不合理等問題,在進行小額貸款風險管理制度的優化設計前,對銀行資源進行優化配置,規范貸款流向。
2.加大小額貸款業務產品創新力度,設置合理業務期限。銀行應當在實踐的基礎上,通過市場調查建立的客戶數據庫,基于金融行業盈利模式,流程和利潤率等進行行業可行性分析,從而提高小額貸款業務質量和資產效率,以規避風險。基于前期市場調研和客戶數據庫分析,在增信貸、便利貸、標房貸和倍速貸4類產品的基礎上,針對糧棉油種植經濟模式多元化發展導致的農業生產周期相對延長,中小企業、微型企業資金周轉不易的現狀,敦促營銷部門開發更多貼近市場的產品,完善小額貸款業務。
3.加強從業人員培訓,完善人力資源管理缺陷。根據調查了解興業銀行小額貸款業務的基層從業人員普遍缺乏貸款檢測和審計能力,而風險管理和審計人員也缺少相應的金融產品知識。針對如此情況,有針對性地加強從業人員的培訓有助于其在工作中更加合理地發放貸款,規避風險。
4.規范業務檔案管理,加強客戶資料審核。業務檔案是反映業務談判到成交全過程以及與客戶之間關系的重要資料,是確保銀行貸款資產的安全性和業務合法性的第一手證據。因此,興業銀行針對目前興業銀行貸款檔案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加強小額貸款業務檔案管理的方法:
二、實行全面風險審查
一是堅持獨立、現場、高效原則。堅持與信貸前、后臺工作的相對獨立,保證審查意見的獨立性;堅持對新客戶、生產經營發生重大變化的客戶進行實地核查,加強對重大風險和非財務因素的審查,更好地防范信貸風險;堅持高效率完成審查工作,保證不因獨立審查工作延長辦貸時間。二是加強財務因素的審查。一方面,繼續加強客戶現金流量審查。通過查看客戶銀行對賬單明細,進一步了解客戶銷售貨款回籠、他行資金回籠、個人銀行卡結算資金、整體存款余額等情況,準確判斷客戶現金流量和資金實力情況,把握第一還款來源情況。另一方面,通過實地查看企業庫存、納稅申報等情況,分析其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努力還原真實情況;通過對企業財務情況的初步分析,結合具體企業實際,有針對性的選擇對企業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存貨周轉率、固定資產變化等財務因素的核查,掌握企業資金使用、經營效率、固定資產投入等方面真實情況。三是加強非財務因素的審查。通過對企業生產現場、庫房進出記錄、發貨單、員工工資、水電費交納等一系列非財務因素審查,了解企業真實經營情況,進一步驗證和補充財務分析所得出的結論。四是高度重視抵押擔保措施。通過進一步強化抵押品現場核查工作,并有效利用重慶國土資源網站等資源,結合類似資產的最新成交價格,分析抵押品評估價值和變現能力,較好地把握了第二還款來源。五是有效開展貸款項目回訪工作。為了及時掌握了解貸款項目執行情況,發現和防范信貸風險,信貸獨立審查人員利用續貸審查或專門組織回訪的方式,對經獨立審查的部分貸款項目情況進行了跟蹤回訪,重點圍繞貸款批復條件落實、貸款資金使用、企業現金流變化、企業生產經營變化、企業銀行借款變化、擔保措施可靠性等方面進行分析,近兩年,共對60余個貸款項目進行了回訪檢查,對回訪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與各行進行溝通,并督促各行進行整改,同時通過回訪收集的最新數據,與企業上年同期等數據進行對比分析,為企業續貸過程中進行信貸獨立審查提供參考依據。六是完善核查手段,切實提高核查意見質量。為盡可能地消除“信息不對稱”的情況,盡量使所掌握的信息更加全面、準確,重慶市分行不斷豐富完善核查手段,充分利用網絡等工具,多方面收集獨立審查工作中所需要的信息。例如,搜集整理了近兩年重慶市所有區縣的土地成交交易記錄6000多條,并建立了相關數據庫,為抵押土地的價值判斷提供了較為準確客觀的基礎數據;利用工商局“紅盾網”系統,充分了解企業信息,以及需要了解的企業法定代表人個人或重要股東的其他注冊信息;利用會計之家網站的年度審計報告查詢系統,對客戶提供的年度財務審計報告防偽編碼進行查詢,客觀地驗證所提供財務報告的真實性。
1.企業主個人的信用道德風險。我國民營企業的發展史決定了其管理模式往往是家族式的,家族式管理在實踐中往往又演變成家長式管理,這一點在小微企業中表現尤為突出。對小微企業而言,其經營管理、發展沉浮往往決定于某一位企業主的能力和好惡。對企業而言,這位企業主就是說一不二的主宰,就是“一言堂”,他的副手們可能只是言聽計從、看他臉色拿薪水的打工者。現代企業制度下的科學決策、民主監督只能由企業主個人喜好而定。那么,在小微企業,其領導者個人的一切便可以代表企業的一切,企業主的個人素質和行為主導企業的素質和行為。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小微企業的信用狀況直接決定于企業主的個人信用道德。企業主個人信用道德好,則企業信用就好;企業主個人信用道德差,則企業信用差。從一個企業的發展歷程來看,其在發展初期有著強烈的擴張沖動和逐利本性,小微企業尤其如此。由于社會征信體系尚不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不成熟,失信行為不易被曝光,不能對失信者構成威脅,企業失信成本低,因此這種擴張沖動和逐利本性往往會直接“腐蝕”企業主個人的信用道德。這對銀行來說便是小微企業客戶最直接和最大的風險。為什么各地頻頻出現老板跑路現象?為什么有的小微企業對銀行、對他的客戶采取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策略?這就是其企業主個人及其企業的信用策略。從近幾年銀行在小微企業遭受的資產損失來看,究其根本原因,恐怕有關企業主個人的信用道德原因是要排前列的。而與此相比,國有大中企業的信用狀況便要好得多了。
2.企業財務風險。企業財務承接企業主個人信用道德風險。對企業主個人而言,企業是我的,企業財務管理就是我家的財務管理,隨我怎么管都行,遵循國家的、社會的企業財務管理規定有時只是迫不得已。所以,不少小微企業的財務管理存在極大的隨意性和不確定性,日常財務管理缺乏連續性。今天賬上有幾百萬資金,明天就可能蒸發得無影無蹤。出于種種考慮,不少小微企業日常結算都通過企業主或財務人員的個人賬戶進行。財務不實,報表失真,甚至不少企業根據不同需要同時做著幾套賬,來什么人上什么菜,爭取“皆大歡喜”。社會層面的監督又往往流于形式。因此對銀行而言,這些小微企業的財務狀況就是不可控的,或無能為力去控的,從而形成防不勝防的風險,甚至是陷阱。另外,在社會資金面緊、銀行融資相對困難的情況下,不少小微企業往往會通過民間高息借貸進行融資,極易引發企業資金鏈斷裂,產生真正的財務風險。如長三角地區近年來因民間高息融資致使資金鏈斷裂,導致了小微企業甚至大中型企業的倒閉潮、老板跑路潮。
3.政策性風險。從企業發展狀況看,不少小微企業往往是對熱門行業“一哄而上”,或在國有企業周圍“查漏補缺”,是核心企業生產經營鏈條的一個環節,其受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影響相比國有企業要大得多,而其抗風險能力相比國有企業要弱得多。今后一個時期,國家實行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鋼鐵、水泥、煤炭、汽車等傳統產能過剩行業的發展空間將被嚴格限制。國家調控這些行業,不是不讓這些行業發展,而是控制盲目發展。而這些行業往往又是老牌國有企業已成為骨干的行業,國有企業因為“樹大根深”,在調控中還需其發揮骨干作用,而“一哄而上”或“查漏補缺”發展起來的小微企業便很難不成為宏觀調控的直接對象,船小反而不好掉頭。隨著國家對環保問題的嚴厲整治,不少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或以高耗能為主發展的小微企業將隨時面臨環保政策風險。因此,筆者認為,小微企業面臨的政策性風險相比國有企業要大得多。
二、小微企業信貸風險的防范
相比國有企業,小微企業的風險雖然要大,但只要我們認識到位,防范措施到位,其風險還是可防可控的。
1.重點考察企業主個人信用道德狀況。由于企業主個人信用道德直接決定著企業的信用狀況,在與小微企業開展信貸業務時,銀行要了解企業的經營管理和財務狀況,但又不能被企業的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所局限,更重要的是首先要認真考察企業主個人素質和信用狀況,通過深入企業內部了解其管理能力和管理現狀,特別重要的是通過企業征信系統、與其發生業務關系的銀行、工商稅務部門、其上下游客戶等去側面了解和印證該企業的信用狀況,從而了解和印證企業主個人的信用狀況。通過個人征信系統、法院公告系統、社會交往、搜索引擎等互聯網信息了解企業主個人道德狀況,只有在較好地把握企業主個人信用道德的基礎上,才能決定與其是否開展業務關系。對那些經營狀況雖然很好,但企業主個人有不良信用記錄的企業,決不能被其一時繁榮所迷惑。
2.以實地調查應對財務風險。鑒于小微企業財務管理的隨意性和財務報表可信度不高的特點,對小微企業經營狀況要以非財務分析為主,以財務分析為輔,基本的策略就是以實地調查彌補財務分析的不足。客戶經理要本著對工作高度負責的精神,深入企業,獲取第一手材料,提高評估的真實性和結論的準確性。通過實地調查核對企業的納稅憑證,查看交易合同或走訪交易對手,確認企業銷售發展情況。通過查看水費、電費單據等確定企業生產經營是否正常。通過查看銀行賬戶流水,確認企業現金流是否正常。通過查看生產設備、存貨確認企業是否有正常的生產能力。通過走訪工商、稅務或交易對手,查看企業資信情況等等。這樣,經過大量實地調查,結合企業財務報表,去偽存真,取得企業真實的經營信息,從而對企業準入與否做出正確判斷。切不可單純依靠企業提供的財務信息簡單分析判斷,甚至為了營銷貸款人為隱藏或粉飾企業的某些缺陷,影響后臺決策。同時,對小微企業的貸后管理,財務報表要收集,但更重要的還是以現場監控為主,按時對上述企業生產經營信息進行多角度實地取證,逐期比對分析,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采取措施處置。
二、建立科學的個人信用評價體系
在建立全社會個人信用制度和信用檔案的基礎上,各銀行還應根據自身業務特點和發展戰略制定具體的個人信用評價體系,以此作為放貸的基本標準,使之從源頭上發揮防范信貸風險的作用。
信用評價體系一般采用積分制,具體分成四個部分:①基本情況評分:包括個人的一系列情況,如出生年月、學歷、職業、工作地點、工作經歷、工作單位、家庭情況等等,不同情況有不同的積分。②業務狀況評分:在信用記錄號下,每發生一筆業務,無論是存款、貸款、購買國債及其他金融債券、信用卡消費、透支等等,都有一定的積分。③設立特殊業務獎罰分,如個人信用記錄號下屢次發生信用卡透支,并在規定期內彌補透支就可以獲得額外獎分;個人貸款按期還本付息情況良好可以獲獎分;若發生惡意透支,并且不按時歸還所欠本息,就應額外罰分,甚至列入黑名單。④根據上述累積得分評定個人信用等級。
三、重點開發風險低、潛力大的客戶群體
選擇風險低、潛力大、信用好的客戶群是銀行防范消費信貸風險的重要工作。一般而言,可供選擇的客戶對象包括:(1)在讀大學生:一般具備較高文化素質,很可能成為較富裕的人群,具有較高開發價值;他們從讀書、工作到成為“中產階級”有一過程,而這一過程最迫切需要利用個人信用資源,如果銀行早期與之建立經濟聯系,提供金融服務,可能獲得終身客戶。(2)、事于優勢行業的文化素質較高的年輕人。(3)國家公務員、全國性大公司或外資企業的管理人員及營銷人員:他們不僅工薪水平和福利條件高,而且一般掌握較好的專業技能,預期收入高,失業風險較低。銀行對重點客戶應加大營銷和調研力度,在促進業務發展的同時,有效降低貸款的預期損失比率。
四、建立銀行內部消費信貸的風險管理體系
從跟蹤、監控入手,建立一套消費信貸風險的預警機制,加強貸款后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跟蹤監控,掌握借款人動態,對借款人不能按時償還本息情況,或者有不良信用記錄的,列入“問題個人黑名單”加大追討力度,并拒絕再度借貸。
銀行內部要建立專門機構,具體辦理消費信貸業務,同時建立消費信貸審批委員會,作為發放消費信貸的最終決策機構,做到審貸分離,形成平衡制約機制,以便明確職權和責任,防范信貸風險。
五、實現消費貸款證券化,分散消費信貸風險
消費信貸一般期限較長,造成商業銀行短資長貸,加大了流動性風險。西方國家的對策是實現消費貸款證券化,賦予其轉讓、流通職能,從而達到分散消費信貸風險、縮短放款機構持有時間的目的。我國商業銀行也應以此為鑒,加快實現資產證券化進程。
六、進一步完善消費貸款的擔保制度
消費信貸與其他貸款不同,借款人是一個個的消費者,貸款購買的是超過其即期收入限度并較長時間才能歸還貸款的財產或耐用消費品。因此,在發放消費貸款時,用抵押、擔保作還款保證顯得十分重要。
七、把個人消費貸款與保險結合起來
由于銀行難以掌握借款者個人的健康狀況和償還能力的變化,這是個人消費貸款最主要的經營風險。法國、德國、加拿大等,在開展消費信貸業務中,都規定客戶必須購買死亡險,以減少銀行風險。我國也可以借鑒國外經驗,將個人消費貸款與保險公司的有關險種、產品組合起來運作。如銀行在發放某些消費貸款時,可以要求借款人必須購買某種特定保險。一旦借款人發生意外,不能償還貸款時,保險公司即要向保險受益人支付一定金額的保險賠償金,而這筆賠償金又足以償還銀行貸款本息。這樣,一方面可化解銀行的經營風險,實現消費信貸風險的合理有效轉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保險業的發展。當然,這種險種的保費應當較低廉,使消費者既可以得到銀行貸款,又可以得到保險的益處。
八、實行浮動貸款利率和提前償還罰息
(一)人民銀行應加快利率市場化進程,在利率浮動比率、貸款比例和期限安排上,給商業銀行以更大的余地,以便更好地為客戶服務,更好地防范風險。同時,應允許商業銀行在辦理消費信貸業務中收取必要的手續費、服務費,以補償商業銀行信貸零售業務付出的成本。在消費信貸的利率方式安排上,一般應采取浮動利率制,按年度調整一次,從而減少銀行利率風險。
(二)對貸款期限長、利率風險大的住房貸款盡快實行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并行的利率制度。固定利率是指按照事先確定的利率計算全部貸款期內的全部利息,該利率不再做任何調整和改變。浮動利率是指在貸款合同有效期內,只規定最初一段時間內的利率,在合同到期后,就要根據事先約定的新利率計算方法,按照當時的市場利率重新確定下一階段貸款利率,浮動利率包括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等不同期限。通過消費者對兩種利率的自由選擇,增加消費者的風險和收益意識,規范消費者和銀行之間的行為方式和業務往來。
面對消費信貸的發展過程出現的各種風險,商業銀行急需建立一套防范消費信貸的風險管理體系,具體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逐步建立全社會范圍的個人信用制度
建立科學有效的個人征詢體系是銀行控制消費信貸風險的前提保證。
二、建立科學的個人信用評價體系
在建立全社會個人信用制度和信用檔案的基礎上,各銀行還應根據自身業務特點和發展戰略制定具體的個人信用評價體系,以此作為放貸的基本標準,使之從源頭上發揮防范信貸風險的作用。
信用評價體系一般采用積分制,具體分成四個部分:①基本情況評分:包括個人的一系列情況,如出生年月、學歷、職業、工作地點、工作經歷、工作單位、家庭情況等等,不同情況有不同的積分。②業務狀況評分:在信用記錄號下,每發生一筆業務,無論是存款、貸款、購買國債及其他金融債券、信用卡消費、透支等等,都有一定的積分。③設立特殊業務獎罰分,如個人信用記錄號下屢次發生信用卡透支,并在規定期內彌補透支就可以獲得額外獎分;個人貸款按期還本付息情況良好可以獲獎分;若發生惡意透支,并且不按時歸還所欠本息,就應額外罰分,甚至列入黑名單。④根據上述累積得分評定個人信用等級。
三、重點開發風險低、潛力大的客戶群體
選擇風險低、潛力大、信用好的客戶群是銀行防范消費信貸風險的重要工作。一般而言,可供選擇的客戶對象包括:(1)在讀大學生:一般具備較高文化素質,很可能成為較富裕的人群,具有較高開發價值;他們從讀書、工作到成為“中產階級”有一過程,而這一過程最迫切需要利用個人信用資源,如果銀行早期與之建立經濟聯系,提供金融服務,可能獲得終身客戶。(2)、事于優勢行業的文化素質較高的年輕人。(3)國家公務員、全國性大公司或外資企業的管理人員及營銷人員:他們不僅工薪水平和福利條件高,而且一般掌握較好的專業技能,預期收入高,失業風險較低。銀行對重點客戶應加大營銷和調研力度,在促進業務發展的同時,有效降低貸款的預期損失比率。
四、建立銀行內部消費信貸的風險管理體系
從跟蹤、監控入手,建立一套消費信貸風險的預警機制,加強貸款后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跟蹤監控,掌握借款人動態,對借款人不能按時償還本息情況,或者有不良信用記錄的,列入“問題個人黑名單”加大追討力度,并拒絕再度借貸。
銀行內部要建立專門機構,具體辦理消費信貸業務,同時建立消費信貸審批委員會,作為發放消費信貸的最終決策機構,做到審貸分離,形成平衡制約機制,以便明確職權和責任,防范信貸風險。
五、實現消費貸款證券化,分散消費信貸風險
消費信貸一般期限較長,造成商業銀行短資長貸,加大了流動性風險。西方國家的對策是實現消費貸款證券化,賦予其轉讓、流通職能,從而達到分散消費信貸風險、縮短放款機構持有時間的目的。我國商業銀行也應以此為鑒,加快實現資產證券化進程。
六、進一步完善消費貸款的擔保制度
消費信貸與其他貸款不同,借款人是一個個的消費者,貸款購買的是超過其即期收入限度并較長時間才能歸還貸款的財產或耐用消費品。因此,在發放消費貸款時,用抵押、擔保作還款保證顯得十分重要。
七、把個人消費貸款與保險結合起來
由于銀行難以掌握借款者個人的健康狀況和償還能力的變化,這是個人消費貸款最主要的經營風險。法國、德國、加拿大等,在開展消費信貸業務中,都規定客戶必須購買死亡險,以減少銀行風險。我國也可以借鑒國外經驗,將個人消費貸款與保險公司的有關險種、產品組合起來運作。如銀行在發放某些消費貸款時,可以要求借款人必須購買某種特定保險。一旦借款人發生意外,不能償還貸款時,保險公司即要向保險受益人支付一定金額的保險賠償金,而這筆賠償金又足以償還銀行貸款本息。這樣,一方面可化解銀行的經營風險,實現消費信貸風險的合理有效轉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保險業的發展。當然,這種險種的保費應當較低廉,使消費者既可以得到銀行貸款,又可以得到保險的益處。
八、實行浮動貸款利率和提前償還罰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