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48:5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趣味課堂教學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據上面的觀點和要求,語文教學應成為學生的一種快樂的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而不是一項長期繁重的任務。然而,我們發現,一些最起碼的道理被有些人忽視了,他們除了對知識生吞活剝,盡展分解、翻炒之能事,實在看不出語文教學還能做些什么,學生很少有自己思維的空間,激情、想象力根本得不到發揮。沒有了自主,何談興趣?沒有興趣,學習何樂?
那么,如何使學生對語文感興趣呢?
崔干行說:“經驗告訴我們:孩子在搖籃時,母親總喜歡給他講一些傳統的或新編的有趣的故事,孩子總是聽得津津有味,從中獲得享受。后來,由于各種原因,媽媽‘肚子’里的故事沒有了,或者孩子不滿足媽媽的那些‘狼外婆’故事,于是顯出不耐煩。”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有時不妨變知識教學為故事教學,化理性為感性,讓概念成為有血有肉的故事。
值得注意的是,故事教學的前提是語文教師要有心收集故事,善于講故事,了解不同學生不同的“故事”需求。
增強趣味性的方法很多,李懷源認為,可以“通過玩‘識字魔方’的游戲,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同時增加生字與學生見面的次數,確實起到了鞏固識字的作用。用猜字謎的形式檢驗識字效果,讓識字變得輕松,更讓人感受到教師對學生學習特點的關照,整個識字過程,學生是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進行的。”這是在識字技巧方面對學生興趣的激發,其實,在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想使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需要互動課堂,讓學生在課堂參與的過程中,始終處于被激活狀態。歐陽代娜認為,語文教學要體現一個“活”字,“活”是語文教學藝術的契機。因此,她認為應力求避免教師在課堂上唱獨角戲,而是千方百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師生雙方都處于最佳狀態,在師生雙向交流中集思廣益,迸發出創造性的智慧火花……互動課堂就是一種“活”的課堂,有了“活”,就有了學習的積極性,就有了興趣。
提高語文素養,讓語文教學成為一門藝術。有人說,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很感人,但我們的有些教師一講,就沒那種感覺了,一些語文教師在用較平淡無味的語言解釋較好的語言,這種現象比較普遍。如好多語文教師安于現狀,幾乎看不到他們有意識地去積累語文知識,接受文學熏陶。其實,即便是“灌注”,教師首先自己是滿滿的一桶,桶里沒有,怎么灌注?這滿滿的一桶就是語文素養,即文學素養和語言素養,還包括日常生活的素養。有了足夠的語文素養打底,再去好好琢磨各種教育教學之法,藝術地講解語文知識,學生的興趣就會被激發。
我們曾讓語文知識學習需要幫助的十幾個小朋友組成三個小組,讓他們輪流當小老師。這樣,既能讓成績差的從好的身上獲得很多好方法,又能促進成績好的在當小老師的過程中激發興趣,換位思考,鞏固知識,發現問題和不足。在互當小老師的過程中,在榮譽感的激發下,彼此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共同提高。孩子的興趣是可以自己培養的,組建興趣小組可以讓他們通過各種途徑去發現語文,用適合自己的方式學習,帶著自己的心理特征去感受語文的多姿多彩。
愛無堅不摧,她能使冰冷的知識化作一股股暖流,注進學生的心田。因此,愛每一位學生,理解和信任每一個學生,把愛上升到把學生看做自己孩子的高度也是培養學生興趣的關鍵。在這一方面江蘇省阜寧縣施莊中學做得非常好,在陳穗校長、戴海波主任的倡導下,學校推出感恩教育、愛心教育,并且聘請專家做激情演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全校老師都在踐行著“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崇高理想,學生感受到愛,愿意學習,樂于學習,保持旺盛的學習興趣。
當然,如何培養興趣,是一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事情,需要花工夫去研究。但是,只要我們意識到自己的神圣使命和光榮職責,做教學上的有心人,定會使自己的課堂興趣盎然,學生們定然會滿懷激情地去學習語文,我們定會在語文教學園地里碩果累累。
參考文獻:
二、提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趣味性的途徑
1.初中英語選擇內容新穎、難度適中的教材
根據初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教師要選擇內容新穎、豐富而生動的教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加英語教學過程的趣味性,使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產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此外,在開展教學工作時,要根據學生英語的學習和掌握的程度,選擇難度適中的初中英語教材,能為學生創造積極思考的教學環境,太難的英語教材會打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無法獲得成功的自我效能感,產生消極態度,應付英語的學習和考試。
2.營造愉悅、輕松地英語學習的氛圍
英語是我們的第二語言,與漢語在語法、形式、運用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區別。學生既要學習漢語,又要學習英語,同時學習完全不同的兩種語言對于學生是一種挑戰,兩種語言一直在碰撞和摩擦,學生很容易混淆,對于初中英語的教學工作產生了阻力。因此,在初中英語的教學工作中,教師不能直接灌輸,要讓學生了解英語知識的背景、由來,教會學生如何運用,加強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增加英語教學的趣味性,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以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為主,營造愉悅、輕松的英語學習氛圍,培養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發展,為第二門語言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
3.注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互動性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模式需要進行創新,師生互動教學模式是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趣味性的方法,設計英語課堂教學的層次,引入探討式的教學方法,提供一些師生互動交流的話題,選擇學生感興趣和與日常生活相關的場景作為話題,布置學習任務,調動學生參與話題討論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此外,教師可以組織豐富多彩地課堂教學活動,比如英語辯論賽、英語演講比賽等多種形式,增加學生口語練習的機會;還可以組織觀看國外人文、科技、歷史、地理等資料片,激發學生對于英語國家的興趣,激勵學生積極學習,學好英語。
4.開展情趣化的教學
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挖掘教材的文化因素,經常播放一些相關的英文歌曲,組織學生觀看原聲電影,感受純正地道的英文文化魅力,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選取電影的經典片段,組織學生進行朗讀和對話,重復播放精彩片段,讓學生掌握人物的英語發音和說話的語態,并且加強模仿,爭取說一口地道流利地英語。此外,英語的名言警句和格言是練習口語的好素材,教師要抓住這些英語名言警句朗朗上口、節奏感強的特點,引導學生練習語音和語調;還可以在課堂上共同分享學生摘抄的名言名句,在相互交流中鍛煉英語的聽、說能力,增加了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
現在的大學主要以“90后”學生為主,他們個性鮮明、思想前衛。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不斷刷新著信息更新的頻率,從語言學習的角度來講,網絡的發展為有條件的學習者提供了更多的平臺,但同時也不可小覷網絡游戲等良莠不齊軟件對他們的誘惑。面對“90后”,如何讓專業課的學習在與網絡游戲之間的魅力抗爭中獲勝,使學生們能積極主動開展課后學習,這必須依靠教師主觀努力“與時俱進”,通過整合網絡資源,提高課堂趣味性,培養學習興趣。
2.日語教學的基礎內容要求使然。
日語能力考試(JLPT)作為衡量學習者學習水平的權威考試之一,其內容由“文字、詞匯;語法、閱讀;聽力”三部分組成。以筆者所見,若想將這幾塊內容逐一攻克,基礎在于詞匯學習。文字、詞匯涵蓋于詞匯學習中;日語的語法究其源頭即為詞匯在歷史積淀中形成的固定用法,而閱讀是語法的匯集;聽力選擇時最讓人頭疼的往往是糾結于某個詞匯的含義。因此,立足詞匯教學,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從而發散到各區塊內容的學習,養成主動記憶單詞的好習慣,就能提高學習效率。
3.外語學習中“三心”培養的需要。
語言學習本身枯燥,需要學生具備“三心”———“決心、信心、恒心”。日語專業學生已有了學習專業的“決心”,因此需要引導其發現日漢語同為漢字文化圈的學習優勢,幫助其樹立“信心”,而基于詞匯教學的“創意課堂”能從一個小小的詞匯追本逐源,幫助他們做到觸類旁通,于是便可培養努力思考、堅持鉆研的“恒心”。簡言之,“三心”兼具,是外語學習的內部動力所在,而教學模式改革則是實現的途徑之一。
二、教學內容的切入點及具體教學模式的嘗試
教學模式的改革需要依托教學理念的創新。在筆者嘗試打造趣味課堂時,主要針對兩個方面進行思路的轉變。第一,是教學內容,即切入點的尋找。與以往以語法為主的課堂教學內容不同,筆者將詞匯教學作為課堂講授的重點,從音、形、義角度對日語中的漢字詞匯與漢語邊比較邊教學。抓住兩國語言中微妙的關系,呈現給學生,以活躍課堂氣氛。舉例而言,日漢語中有同形同義詞,如“料理(りょうり)”,這個詞的日語發音甚至與漢語諧音;又如有日漢同形同義的,如“生活(せいかつ)”,此類發音日漢不同,但有規律可循;當然還有含義完全不同者,如“心中(しんじゅう)”一詞,日語中念此發音時無中文“心中”之意,多指男女為情自殺,此類詞語須督促學生切不可望文生義。此外,還可以引入一些古漢語知識來幫助記憶,例如日語中的漢字“走”是漢語“跑”之意,日語“妻子”是“妻子和孩子”的意思。第二,筆者結合當下的流行元素,在教學模式上進行了改革。從教師、學生以及師生互補的角度展開互動。
1.教師為主導的“我愛記單詞”環節。
模仿某衛視的“我愛記歌詞”節目,由教師主導,以學過的內容或者當堂布置的新內容為出題范圍,在短時間的記憶過程后,教師出題,學生以小組或個人為單位參與“搶答”,挑戰記憶力,加深其對單詞的印象。
2.學生為主導的“每日一詞”任務。
這是教師提前布置給學生的深度查閱作業,讓其在范圍內自由選擇一詞,通過課下各種途徑查找后完成詞匯作業,并在課堂上發表。這一方面培養了學生查閱資料、組織歸納及表達能力,第一方面也鍛煉了學生站在講堂上的膽量。
3.師生互補的“每周一歌”板塊。
所謂師生互補,主要體現在所學歌曲的選擇上,由教師介紹經典,學生推介流行,利用好每周專門安排的15分鐘課堂時間學歌詞并唱歌曲。好聽的歌,學生課下都會主動練習,這就無形中增加了他們的詞匯量,也可以鞏固語法。不妨鼓勵學生期末去KTV試試身手。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對詞匯學習“大愛”,才能愛屋及烏,愛上學日語,打好扎實的學習基礎,進而提高綜合運用能力。
三、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取得的實效
筆者所在學校日語專業2012級有2個平行班,筆者擔任了12(2)班的基礎課。通過兩年教學實踐,單從成績來看,教學模式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于學校的轉專業和選課制度,學生存在個別流動,但從各學期期末成績來看,筆者執教的班級其平均分均高于另一個班。這與課堂上重視詞匯教學并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不無關系。并且,詞匯的學習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綜合成績也有所提高。如果說期末試卷出卷、改卷等可能存在教師個人主觀因素影響比較時的客觀性,不妨來看2014年7月的日語能力考試成績。從日語能力考試通過人數來看,筆者執教班級高于另一班,且已有2人通過更高水平的N1考試;平均分后者高出6.62分;語言知識中的詞匯參考獲得A等級的人數高于另一個班,但語法參考獲得A等級者少1人,這說明詞匯和語法講解時的授課時間比例還有待調整。除了上述成績中可以看到的成效之外,為提高教學質量,筆者還進行過兩次問卷調查,在2012-2013-1學期的問卷中,針對“你認為在現階段的基礎日語教學過程中,哪部分的內容最吸引你,最讓你覺得有興趣?”的提問,筆者執教班級25名學生中有18人選擇了“詞匯”。可見,注重詞匯的課堂教學獲得了大部分學生的認可。
二、教研活動扎實有效本期語文組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區里和市級的各項教研活動和競賽活動,同時,根據實際在校內開展系列活動。
1.語文組積極參加區教研室安排的各項活動。本期,語文組參加了教研室組織的小學語文名家展示課觀摩活動、教學設計教學論文評選活動、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專題研討活動和課本劇展演活動等。在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教學論文評選活動中,白蓮花、耿瑞、劉艷君分獲區級一二三等獎,白蓮花獲推參加市級評選活動。課本劇獲區級一等獎。
2.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深圳市第五屆童話節創編活動。這次活動,學校共組織了200多幅作品參評,均獲獎,其中金獎18項。
3. 組織開展主題讀書活動。組織開展了“我閱讀,我快樂”的主題讀書活動。內容有美文誦讀、書香寶貝、作家交流、創編童話等,師生樂于參與。從反饋的情況看,這次主題讀書月活動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4.建立青年教師培訓(學習)小組。3月2日下午,語文組在接待室對本組青年教師進行了培訓。本次培訓的內容是如何撰寫教學論文和教學設計。余虹老師主持培訓。張晶主任到會并通過鮮活的事例鼓勵青年教師腳踏實地虛心學習刻苦礪練早成名師,對青年教師的成長也提出了殷切希望。本次會議不僅僅是對青年教師的培訓,還給他們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臺和提升自己的機會。本學期,青年教師將扎實上好匯報課,積極參加南山區3月份舉行的優秀教學論文和教學設計評選、南山區課本劇表演以及4月份南山區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優質教學課件評比。會上通過了建立青年教師學習小組事宜,白蓮花任學習小組組長。
三、主題教研充滿人氣本學期,語文組著重圍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一主題開展系列教研活動:一是課堂教學交流活動,人人參與,分批展示,集中研討,形成共識。二是教學論文、教學設計交流活動,個個撰寫,分組交流,取人經驗,補己不足。三是實驗教師新方法新策略引路活動,融合理念,借鑒策略,創新方法,強效教學。 一是韻文品讀。教學的內容有的選自教材,有的選自適合孩子閱讀的課外讀物。張慧老師執教的是選自課外讀物的《聲律啟蒙·弟子規》、魯建強老師執教的是來自教材的《古詩詞三首》。課堂上,或背或誦,外加欣賞,師生一道,交流分享。孩子們帶有稚氣的韻文誦讀,別有一番韻味在其中。聽著聽著,似有往日私塾之情趣。
二是多式閱讀。紙質閱讀、視頻閱讀、網絡閱讀等在這次的課例中都有展示。雖然都是涉及歷史或經典故事,但形式不同,方法也有所不同。如嚴君娥老師執教《草船借箭》,依據情節,巧設懸念,品味語言,徐徐展開,學生從中領悟人物的性格特點,品味語言的表達效果。丁為所老師執教《將相和》,抓住關鍵,設計疑問,故事引導,領悟文意,學生在故事閱讀與交流中進一步解讀文章,在對關鍵議題的辯論中更明人物胸襟。袁楊老師執教《景陽岡》,小組合作,互助互學,交流互動,顯示效果,學生或讀,或講,或議,或辯,個個踴躍,氣氛融融,學生在多式閱讀中增強對人物的更全面的認識。還有,烏音老師執教《畫家和牧童》,課前網讀,課中補充,拓展思路,抒發見解,學生結合網讀談理解,談看法,談出自己獨到的思考。教師運用課堂,搭建平臺,引導學生閱讀、交流、思考、碰撞、借鑒、分享,使個體閱讀向縱深發展。
三是學生“為師”。在新課程理念的導引下,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逐步加強,教師將此引入教學,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進一步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學生“為師”,主導教學。如張莉老師執教《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學生“為師”,小組上陣,互動探討,交流感受,學生的答問、解說別有情趣,學生之舉,不乏“師”味。葉愛紅老師執教《趣味語文》,教師搭臺,學生主唱,口齒清晰,落落大方。學生交互欣賞,互補有益。廖少云老師執教《趣味語文》,涉足成語領域,感悟成語魅力。或講述成語故事,或解讀趣味成語,或開展成語游戲,或展示成語集錦。學生享有課堂,心智別樣綻放,教師穿插指點,更是神采飛揚。
學習興趣能激發學生求知和求學的欲望。學生的學習興趣構成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學習興趣不僅關系到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而且關系到潛在的素質和能力的發展,甚至由于對某方面知識的興趣得到培養成為一生事業的出發點和成才的起點。培養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是直接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生物學的內在動力,它促使學生去追求生物學知識,探索生物科學的奧妙。
上好第一堂生物課及開好每堂課的頭,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心理學研究表明:人有“先入為主”效應。因此,上好第一堂生物課及開好每堂課的頭,就顯得非常重要,它可以引發學生對生物學課程及每堂課所學內容產生興趣。,生物學是一門趣味性、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而且生物科學的新信息、新成果大量涌現,很多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教師只要充分利用本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點,再結合恰當的教育方法就很容易將僵化、呆板的課堂教學變成充滿樂趣的學習樂園。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喜歡生物課,生物教師第一堂的備課、上課至關重要。平時,對每堂課的開頭,也作好精心的準備:用精彩的問題或導言,巧妙地導入新課,以引起學生的聽課興趣。
介紹最新生物學成果,展望生物學發展前景,激發學生求知的渴望。我在教學中,常常搜集一些新的生物學成果介紹給學生,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當英國瘋牛病肆虐的時候,我國采取了嚴密的防護措施以避免該病侵入我國。我適時給學生介紹瘋牛病的最新研究成果:并非異常大腦蛋白引起該病,而是人們未知的病毒等常規感染因子造成,但不管什么引起瘋牛病,它都會使人得致命腦病。學生們就會理解世界各國對此唯恐避之不及的心態了。
鼓勵質疑,激發興趣。學起于思,思緣于疑,有疑點,才有思考創新。教師要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設疑、釋疑,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一種積極的探索狀態,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創新精神和思維。例如:在講授“蒸騰作用”之前,先提問:“大家都知道,種莊稼是要澆很多水的。有人統計過,一棵玉米一生中要吸收200千克水分。大家想想,植物吸收這些水分有什么作用?”如果學生能想到是用于生命活動,那就提供另一個題材:“據統計,植物吸收的水分只有1%真正用于各種生理活動。”這樣,必然引起學生思考:99%的水分到哪里去了?經過討論、推測,只有兩種可能:一是轉變成了其他物質,如形成化合物;二是被重新排放到了植物體外。問題又來了,“這些水分不是被浪費了嗎?”教師只要善于把握,鼓勵質疑,在引出矛盾,不斷激化矛盾的過程中,就會產生懷疑,強烈的求知欲便隨著濃厚的興趣一起產生了。
鼓勵創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談到創新,學生往往會認為可望而不可及,認為那是科學家的事,其實,教師只要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引導,就能挖掘這種潛能。教授種子萌發時,除了采用書上介紹的實驗方法,教師還要求學生自行設計出新的“種子萌發過程”的實驗方案,采用多種種子,多種種植環境,觀察種子的萌發過程。有的學生用瓶蓋子、廣口瓶甚至使用小盤子等作為器材,在里面放一些浸濕的海綿或皺紋紙,把稍微浸脹的種子放在海綿或紙上,每天灑少量的水,沒過幾天種子就發芽了。這樣,學生能仔細地觀察種子萌發的全過程。有的學生還做了詳細的觀察記錄,經整理成了觀察小論文。教師只要及時對這些設計新穎、科學合理又切實可行的創新設計給予肯定和表揚,就一定能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加強實驗教學。實驗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分析能力、創新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好課堂演示實驗,做好觀察探究實驗。如講授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礎單位時,可以充分利用顯微鏡,組織課堂演示實驗,讓學生觀察植物細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將微觀世界展現在學生面前。再將他們帶進實驗室,讓他們動手操作,觀察洋蔥鱗片表皮細胞的結構。在實驗過程中,學生時時有興奮和滿足的心理體驗,能滿懷激情地探索:“其它的動植物的細胞會是什么樣的呢?”“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從中可以得出什么結論?”生物實驗中充滿了發現的樂趣和未知的魅力,學生必然會興趣大增。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創新演示實驗,增加設計實驗,布置課外實驗,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興趣。實驗,能讓學生從中領略到成功,誘發學生產生探究生物現象的強烈欲望。
一、營造和諧氛圍,引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是創新的前提和關鍵。有了創新意識,才能抓住創新機會,啟動創新思維,獲得創新成果。創新意識的培養需要給學生營造一種創新的氛圍。
心理學研究表明:有利于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因此,教師首先要營造一種 、平等、相互尊重、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處于一種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敢于表達自己的見解,敢于標新立異、打破陳規。一旦學生成功,要及時表揚和鼓勵,讓學生體驗創新的喜悅,即使不成功,也不輕易否定,以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實施主體性教育,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
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主體性教育是關鍵。“主體性教育”旨在弘楊人的主體性,讓受教育者自覺、主動、積極地參加學習和實踐活動,從而形成受教育者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推動主體發展的一種教育思想和模式。教師要創造機會讓學生互相合作、質疑、分享,平時要注重一題多變的有意識的訓練。例如,當老師講“燃燒與緩慢氧化”時,老師提問:“同學們你們對燃燒現象有那些認識和了解嗎?”同學們發言后,對“燃燒”現象了解了很多。對燃燒能給人類帶來了光明,但同時也會造成災害。
那么,同學們想探討“燃燒”的實質嗎?你們想解決燃燒造成的有關理由嗎?接下來老師就讓學生按著自己想要解決的理由,自我選擇學習方式,30分鐘后老師聽同學匯報學習過程和結果。有的同學看書理解燃燒;有的回憶氧氣性質學習時,說明燃燒的條件;有的通過討論合作的形式,研究設計“燃燒的條件”實驗方案;有的通過小組討論解決了“自燃”是緩慢氧化產生熱量聚集引發的燃燒;有的同學通過組內的討論及老師的交流,了解了防止自燃的策略。這樣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特點選擇學習策略,獨立、地解決學習中的理由,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另外教師要多設計一些過程開放或結論開放的習題來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鼓勵學生從多個不同角度提出合理的方案。這樣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地深思理由,有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創新潛能,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
三、鼓勵學生聯想,激發學生的創新動機
聯想是思維的橋梁,歷史上有不少創造和科學思維難題的解決都得益于聯想。例如,德國化學家凱庫勒在長期研究摸索苯分子結構的過程中,根據人類當時已掌握的有機化學知識很難對苯分子的結構作出合理的假設。直到有一天夜晚上打瞌睡時,在夢中眼前又出現了旋轉的碳原子,碳原子的長鏈像蛇一樣盤繞卷曲,忽然一條蛇抓住了自己的尾巴,并旋轉不停。當他從夢中驚醒時由剛才的夢境產生聯想提出了苯環結構的假說,并通過了實驗證明了這一假設的正確性。
這一化學史上的趣聞告訴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也應該鼓勵學生大膽聯想,學會創新。培養創新能力的關鍵是培養學生豐富多彩的想像力,培養學生敢于提出理由、闡述自己的觀點,大膽想、不盲從教師、不盲從書本,教師要多鼓勵少批評,多啟迪少壓抑,使學生保持旺盛的學習 ,在研究、探索中不斷創新。
四、通過趣味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中化學是中學化學剛入門的學科,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在向創新學習的轉變過程中,如何讓學生發現理由,意識到理由的存在呢?化學趣味實驗可以以其獨有的優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其獲得新知。如尋找簡捷的實驗室制O2策略。有的學生首先在KClO3加熱分解的基礎上選擇Fe2O3、CuO等作催化劑制取O2,但此法與原法差別不大,談不上簡捷,也算不上創新。有的學生想到了用MnO2催化H2O2分解制O2,但反應劇烈,不易制約。
有的學生則想到氫氣可用啟普發生器制取,氧氣若也可,豈不是簡捷嗎?于是同學們選擇了反應物H2O2,并開始尋找合適催化劑的探索。學生試驗了沙粒、銅片、鐵片、鋅片、鉛片、錳片、土豆片、豬肝片、銀的粉末等,他們發現鉛片、錳片、土豆片、豬肝片、銀的粉末對H2O2的分解均有良好的催化作用。通過有趣的探索性實驗,學生知道了動物中有過氧化氫酶可能性催化過氧化氫分解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設計出了實驗室制O2的簡捷策略(即以Mn、Pt催化過氧化氫分解,用啟普發生器制取氧氣)。這類趣味實驗可使學生對某一化學知識及原理得到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其涉及的知識往往超越了學生現有的知識,從而達到培養成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
五、理論聯系實際,激發學生的創新
化學教學中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教師應重視“雙基”的教學,我們教學的目的不能停留在對理論知識的掌握上,要用所學知識去分析、深思、解決現實生活及社會中存在的理由,實現理論聯系實際,激發學生的創新 。
二、工作要點與措施:
(一)加強理論學習,增強課程改革的意識
1、利用業余學習時間,繼續組織組內教師學習《新課程標準》以及相關的教育論著,每位教師每周必讀教育家的教學理論,研究作業的有效設計和管理,并定期開展研討活動,以此來提升自己的教學思想。積極參加各級部門組織的各種培訓、觀摩活動,認真做好記載,活動后及時進行反思。
2、加強教研學習,緊緊圍繞校長室、教導處制定的工作目標,切實訂好本學期的教學計劃,合理安排教學進度,扎扎實實開展教學工作。要求語文教師積極參加作業設計、論文評比等各種競賽活動,爭取獲得好成績。
(二)完善常規工作,構建和諧課堂
1、改革備課形式,嘗試電子備課,同級段教師相互合作,資源共享。并針對本班實際進行修改,在教學過程中加以調整,寫好教學后記。全體語文老師以集體電子備課為突破口,堅持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思想,重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課堂上的具體落實。課堂教學倡導真實、樸實、扎實的教學風格。
2、加強課題研究,要做到:在平時處處實踐自己的研究,勤于動筆記錄自己的點滴收獲,在行動研究的過程中不斷地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三)規范教研組活動,提高教學實效
2、要夯實一年級新生的拼音教學,做到每個學生都要進行過關測試。扎實做好低年級的識字、閱讀教學,注重情趣性、啟發性、互動性、自主性。要努力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和自主識字的興趣、相互交流的習慣。加強低年級學生課堂常規的訓練,從而使每位學生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積極探索低年級寫話的教學模式,指導學生養成留心觀察生活的習慣,二年級學生嘗試寫每日一句,每周一段。鼓勵中高年級學生每天寫成長日記。 開辟作文寫作的源泉,切實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指導學生寫好作文。
3、進一步強化寫字教學和朗讀教學,加大寫字教學和朗讀教學的研究力度,不斷提高寫字和朗讀的教學質量,使學生認認真真地讀書,端端正正地寫字。
4、加強教學質量監控。要將語文教學質量追求分解到每一課每一單元的評價上,減少或消除錯誤積累。特別重視提優補差工作。教研組將配合教導處在期中時進行隨機質量調測,及時分析反饋調控。同時加強各類素質競賽,一、二、三年級學生每個月一個主題開展活動:10月份一年級學生的借助拼音識字比賽;11月份二年級學生詞語接龍比賽;12月份三年級學生趣味詞語競賽。以此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堅持不定期的作業、備課檢查。嚴格把握作業的質量,控制數量、及時批改、及時調控教學。
5、根據學校工作安排,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發揮學校圖書室的作用,全體語文老師要通力配合,高度重視抓好這項工作。要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指導學生利用早讀課、閱讀課、下午放學時間及雙休日廣泛開展閱讀活動。讓每一位學生都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從讀書中收獲知識、明白事理、陶冶情操。讓讀書成為每一位學生終身學習的自覺行為,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0xx最新小學語文教研組工作計劃工作計劃
6、期末做好教研組工作總結,做好組內檔案資料積累工作,教學資料、教學論文、教研組計劃、教研活動記錄、教研組總結、教學成績統計等都要認真做好記載,健全檔案。
三、活動安排:
九月份:1、校教研組長會議,商討電子備課如何操作。
2、教研組制定教研計劃。
3、參加市教研組長培訓。
4、校教研組成員會議。
5、全體語文教師參加區域“作業設計與實施”培訓活動。
十月份:1、學習沙龍“作業設計與實施”。
2、組內教師開展作業設計競賽活動。
3、一年級拼音教學研討活動。(教導處、教研組)
4、四年級段教師“同課異構”活動。
十一月份:1、五年級段教師“同課異構”活動。
2、二年級學生詞語接龍比賽。
3、集體探討:如何有效設計與實施課堂作業。
4、中青年教師參加市優質課評比。
十二月份:1、六年級段教師“同課異構”活動。
2、三年級學生趣味詞語競賽。
3、課題探討活動。
4、校內論文、案例評比。
一月份:1、常規檢查、總結。
現代教育技術的推廣與應用,是新世紀學校發展的必然趨勢;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也是不可估量的,它不僅帶來教育形式和學習方式的重大變化,更重要的是對教育的思想、觀念、模式、內容和方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近幾年來,我校牢牢抓住教育信息化這一發展契機,并在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實現了教育裝備的現代化。特別是2010年上半年,為響應教育部“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促進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的發展戰略,積極發展、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我校建成了“班班通”,即在每個班級裝備了基于網絡環境的多媒體電腦、電子白板、使每個教室都能實現上網、演示課件,并可以進行學校統一信息的播放等等;到2010年下學期,學校的“班班通”工程已經成功使用并步入正軌。通過具體的實踐與應用,“班班通”給我們帶來教育裝備條件改善的同時,更帶來了教師教育思想觀念的更新和教育教學方式的改變,也為學生的學習方法找到一個新的途徑,為學校全面推進高效課堂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班班通”已經成為高效課堂建設的左膀右臂。在實踐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班班通”給我的教學工作和孩子們的學習帶來了諸多方便。以下談談我的一點體會:
一、提高了教師參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緊迫感
現代教育技術是依托計算機、絡網等現代技術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育技術。由于我校教師年齡結構(老教師居多)及文化層次等方面的差異,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參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水平的不平衡,特別是剛起步時小學教學論文,有的教師認為,搞現代教育技術是擺花架子,應付形式和上面的檢查而已;有的則認為,這在城市一些重點學校才會有的,對于我們這些農村學校,條件不允許、時間還不成熟,所以就抱著觀望和等待的心理。然而,“班班通”的實現,徹底打破了教師的上述想法,以前,是學校鼓勵你學電腦,現在,卻是當前教育模式逼著你學電腦;面對已裝備好的高價教學設備,面對學生渴求的目光,你能舍棄這些現代教育設施而坦然地用傳統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正是在這種壓力下,教師參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研究的熱情得到極大的激發,課余時間教師之間相互探討著計算機應用教學方面的問題,交流各自的學習體會和經驗。就連那些老教師也不甘落后,積極學習計算機應用的相關知識進行多媒體教學,五筆輸入字根記憶量太大,就用拼音輸入法。
據我校相關記錄和調查,目前教師在課堂上使用信息技術手段利用率已達到90%,而且隨著應用水平的提高,現代技術手段的使用已成為教師們的一種自覺行動論文怎么寫。教師們反映,學校網絡環境的建設為信息資源超時空的傳遞交流消除了跨地域溝通的時滯,擴展了教育的時空界限,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率和學生的能動性,一個基于網絡環境的教學模式正在我校形成。教師們能根據各自學科的特點,充分利用媒體,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達成好的教學效果。原教育部副部長韋鈺曾經指出:不要總埋怨教師觀念落后,只要我們給教師提供足夠的現代化設備,他遲早會用起來的。如今,“班班通”的實現,為教師們提供了探索教學改革的平臺和資源,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上自然也就能大膽創新。除此外,這個平臺也促進了教師進一步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應用技能,教師們的應用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目前,人人參與現代教育技術的氛圍已在我校形成,現代教育技術在我校再也不是一花獨放,再也不是點綴擺設的東西了。
二、促進教師教學手段靈活多樣
“班班通”的實施,實現了教師備課方式的改革小學教學論文,從原來的手寫走向鍵盤輸入,從純本文方式實現超文本方式,教師可以登陸學校網站的“網上備課系統”進行電子備課,備課系統可以集教案、教學素材(課件)、課堂練習、作業等多種資源于一體,更重要的是實現了教師備課資源的共享。教師可以在學校的電教室里備課,進行課件的設計和制作,在局域網內通過網上鄰居上傳下載信息,并把自己制作的教案、教學素材(課件)上傳到網上備課系統。也可以在家中將自己設計的教案、課件等直接上傳到學校網站的網上備課系統,還可以通過搜索引擎直接從互聯網上檢索、下載教育教學上所需要的教案、課件或論文等各種有用資源,并進一步加工整理,為我所用。同時,多媒體與網絡工具應用于課堂教學,使教學內容集文字、圖像、動畫、視頻等信息功能于一體,圖像清晰,動態感強,信息量大,能最大限度地調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課堂教學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多媒體課件生動形象地演示語言所不能達到的教學效果,同時,讓學生通過課件來講講思考方法,并在練習時通過生動形象的課件來展示,讓學生講講他自己的簡便方法。通過這一手段有效地突破重點、難點,從而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力的促進了高校課堂的建設。
視頻展示臺的配備也較好地提高了教學效果。教師的操作演示,通過電視屏幕讓每一個同學都看得清;學生的作業用它投映出來進行講評,簡單方便;寫字教學用它來指導書寫,直觀形象。比如我在教學七年級上學期思品《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時,播放1997年7月1日,祖國懷抱的視頻,學生看了視頻后,熱血沸騰,自尊感和快樂之情油然而生。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此外,利用配套的多媒體輔助教學軟件進行教學,可以全方位地調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內在潛力,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同時優化教學過程,幫助拓寬加厚學生的認知基礎,并形成遷移、創造和實踐能力。視頻展示平臺有利于展示學生的練習情況,為學生的展示節約了時間,也給了學生更多的展示機會。
三、改變了師生關系,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傳統理念中,人們往往推崇“師道尊嚴”小學教學論文,強調教師在教育中占絕對支配地位,導致某些老師往往放不下架子,難以用平等的身份和學生交流,不能主動與學生交心;因為在學生看來,教師總是比自己懂得多。然而隨著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特別是網絡技術的普及應用,使信息的傳播速度和廣度呈現倍增效應,教師如果不與時俱進,聽著學習,很可能成為新的文盲,教師不再是知識擁有的權威者, “弟子不必不如師,師未必賢于弟子”的現實, 要求教師靜下心來,重新審視自己的角色地位:一方面要不斷充電,夯實自己;另一方面,要以合作者、指導者的身份使學生真正參與到知識的探求過程中,更多地考慮學生終身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近期的實踐,我校學生利用網絡進行學習的意識在課堂上已經有了明顯的提高。例如,我在思品課教學《唱響自信之歌》時,學生的學習方式和以前相比已大不一樣論文怎么寫。許多學生在預習的時候通過上網查找資料,幫助他們了解更多的關于我國目前各行各業的發展情況,因為他們覺得利用以往的學習方法已經不能解決問題了,而從因特網上可以找到他們所需的大量相關資料,學生們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學習了,我想在其他科目上同學們一樣能有效利用網絡資源為自己開拓視野。基于網絡的多媒體設備,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靈活有效,而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真正以學習合作者以及學習共同體成員的身份與學生一起共同參與學習活動,共同探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共同獲取知識和能力,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得到充分有效的發揮,這樣的學習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四、增加了德育教學途徑
“班班通”不僅改善了教師的教、學生的學,也大大提高了學校德育教學的效能和水平,它逐漸成為學校德育教學的重要途徑。學生在教室可以看新聞了解國內外時事信息;另外為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我們想方設法挖掘這些設備的潛在功能,服務于學校的德育工作。我們利用它進行集體晨會、心理輔導、安全教育講座和家長會等等。以前,召開家長會頗令學校領導頭痛,主要原因有:首先,學校沒有一個足夠大的會議室能夠容納家長們。其次,開家長會時大多時間是領導或班主任在上面講小學教學論文,有些家長在下面講,會議紀律不是很好,效果也差。可是實現“班班通”后,這個問題得到徹底解決,我們讓一部分家長坐在主播室,其余家長坐在自己孩子的教室里,通過閉路電視系統進行收視,效果非常好,深受家長的歡迎。另外,實現“班班通”后,極大地豐富了德育內容。在學校安全課、思品課中,各班能利用學校網站的視頻資源庫或互聯網上的視頻節目,根據教學實際需要有選擇地播放一些有教育意義的影視片,大大提高了德育的實效性,不僅實現了信息化德育,而且愉悅了孩子們的學習生活。
二、英語學科教學反思的框架
沒有框架的反思是隨意的、籠統的、盲目的,無法使教師全面理解、評價自己的教學,會制約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我多年來在聽、評課的過程中對教師反思進行了深入思考和研究,提煉和總結出了英語學科教學反思的框架,新課程理念是課堂教學行為的指導思想和依據。教師要依據《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只有通過不斷反思和質疑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師才會知道自己的教學理念是否與新課程理念相一致,自己是否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落實了新課程的理念。教師可以從兩個重點層面反思教學設計的合理性,并依據教學目標中的重點和探索點、創新點來確定教學實施后反思的角度及重點。此外,教師還要反思目標表達是否體現了整體性和層次性。依據學生的課堂表現、作品、課后反饋信息,教師可以從以下五個層面反思教學實施的有效性:(1)教學目標實現度;(2)教師的課堂作用;(3)學生的參與度;(4)教學資源的合理、有效、充分利用;(5)教學中的亮點與不足之處。
三、教學反思的途徑
1.通過撰寫教學筆記,進行課堂教學反思,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撰寫教學反思筆記,讓自己的反思更加深刻。一個教師要反思的主要內容就是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包括自己的備課、上課,學生的課堂表現,以及課后作業情況、個別輔導和師生交流等,并把這些撰寫成文章,時時翻閱,提醒自己。通過書寫教學反思筆記可以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改進教學工作,促進自身專業發展。
2.通過聽課與評課等活動,進行團體教學反思,提高教師整體專業水平;教學反思不僅僅是指向個人的,還可以指向團體。說課、聽課與評課都可以是團體的。在這種團體的教學觀摩、教學評比、教學經驗的切磋與交流中,每一個參與者都提供了自己獨特的教學經驗,同時也都會從別人的經驗中借鑒到有益的經驗。每個教師都各有所長,有的英語教師以清晰流利的英語口語見長;有的則以快捷、高效的課堂節奏和有趣的師生、生生互動引人入勝;有的講究實效,設計明晰的版塊環節教學,使學生知識學得扎實。所以經常聽課評課,多種經驗對照比較,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全方位的反思。不僅可以學他人所長,而且讓自己的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新穎,使自己的課堂有實效、有趣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例如,在初三教研組舉辦了一次“同一節課”活動中,同組中三位教師講的都是New Standard English(外研版)初三上Module 10 Fitness Unit 2 Jamie is a cook whose ideas are changing school dinners三位教師無論是從導課、閱讀方式及次數,以及知識點的講解方式上都不同,但都完成了本節課教學目標,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在全外語組評課會上,所有的教師感想很多,都感到每個老師的課都有自己的風格與特點,感到受益匪淺,三位教師也都感到自己從另兩位教師學到了自己不足或不具備的地方,從教師自身成長及今后的教學工作都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 激活 英語課堂 學習效率
新課標對高中生應達到的英語水平要求更高,要掌握的詞匯量更大,學習難度更大。因此,要讓學生學好高中英語,教師必須要考慮如何給英語課堂加點催化劑,進而激活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筆者根據本人幾年來的不斷學習和教學實踐總結出以下幾點淺薄的見解:
一、進一步優化備課工作——編寫導學案
一直以來,很多老師都在認真的備課,可是真正到課堂中實踐之后才發現學生的學習效率依然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這是因為很多老師在備課的時候忽略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只是自己單方面的在備課,而沒有讓學生也參與到備課工作中來。讓學生“備課”?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其實也就是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認真預習。這就要求教師要事先按照大綱的要求,認真分析教材,再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適當地調整課程難度,設計成為學習目標、課前預習、新知導學、新知檢測幾個板塊,做成導學案,提前分發給學生預習。這樣,有了導學案,很多不會預習的學生就可以輕松地做好預習工作了。
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各班的實際人數、學生的學習特點、個性差異等,分編學習小組,每小組選出一名組長負責主持本小組的活動。讓他們進行分組預習,這樣便于學生們進行討論和探討,讓學優生帶動學困生共同進步。在導學案的指導下,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通過網絡、詞典等各種資源做好預習工作。可以讓各小組成員之間分工合作,讓生生之間充分地互動起來。在師生都進行了充分的準備之后,學生就會更加自信,更加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課堂就會活躍起來。形成了這種良性循環之后,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隨之大大地提高。
二、設計精彩的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原動力,要想激活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關鍵。很多學生學不好英語就是因為缺乏學習興趣。那么教師就要通過各種方法讓學生產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一堂成功的英語課就是要做到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獲取語言知識以及應用語言的能力,要讓學生主動地吸取知識并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要變被動為主動,首先要有生動有趣的,能激起學生學習欲望的課堂導入。
新授英語課的導入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要有趣味性、新穎性、針對性,要新奇(滿足學生求新心理)、多變(不斷更新和變化刺激形式)、多樣(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導入方法多樣)、熱烈(創設和諧熱烈的教學氛圍,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課堂導入時間不宜過長,否則就會顯得冗長,從而影響整節課的進程。此外,英語新課導入還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即:集中注意——引發興趣——激發思維——明確目的——進入學習主題。導語設計要有明確的目的,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既能吸引學生注意,誘導學生求知,又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啟發學生思維,使舊知與新知聯系緊密,進入課題自然合理。具體可以采取直觀導入法、懸念導入法、復習導入法、預習導入法、實事導入法、背景知識導入法和游戲導入法。例如上“Film and Film Events”這一單元Reading課時,我事先在網上下載了一些電影以及奧斯卡頒獎典禮的片段和花絮,在新課一開始時播放給學生觀看,電影這一主題是學生所感興趣的,因此,一開始我就成功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他們進一步了解電影知識的興趣,然后再設置幾個簡單的問題引入本課話題,輕松地把學生引進了知識學習的大門。閱讀過程中通過分組討論,情景對話,小組競賽等活動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展示自己,就能讓整節課在輕松愉快、有張有弛的氛圍中結束。
三、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扮演課堂主角
英語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不僅要使學生掌握語言本身,同時通過語言教學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交往能力及合作精神,培養學生表達情感、認識社會的能力,培養學生對美的感知能力。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運用正確的指導方法,把教學的“中心”讓給學生,促使學生主動學習英語,增加英語知識的吸收,提高英語學習的技能,以此來達到學生自主發展的目的,并最終達到綜合能力和自信心的提高,這是激活課堂、提高學習效率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四、結束語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五嚴禁令”的提出,只有激活英語課堂,才能提高學生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