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47:5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刑法學研究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理論側重于教學內容,案例的選擇隨意性較大和老調重彈,時效性不足。有許多顯著問題,在實踐和共同關心的學生的意識,但這個問題一點也不含糊補充教學案例,缺少的類或法律界近年來在國內外的典型案例,以及那些沒有這個概念引起廣泛關注這個過程中,可能涉及相關的課程,體制、法律、法律規范有機聯系,并已討論的價值,不要讓學生從實際案例的感覺。
(二)教學模式問題
案例教學沒有明確的規則,案例的選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的教師的選擇,沒有擺脫傳統的教學模式“一言堂”的類型的本質,缺乏創新的新的數字案例教學方法。
(三)角色定位問題
教師、學生在缺乏教學的準確定位的情況下的作用,學生參與度不高,難以發揮案例教學的效果。案例教學應注重通過案例研究教學生的實際和思想的核心問題,幫助學生解決多義性,樹立正確的觀點。
二、研究型法學教學模式的界定———問題引導
教學模式是指反映特定教學理論,以保持使用結構相對穩定的教學活動。在這個意義上,教學模式包括四個方面:步驟安排,信息反饋、支持系統和師生互動系統。在“問題引導模式”不是基于嚴格意義上的上述“教學模式”的概念,而是教育規律的素描理想的畫面可以被用來作為法律系學生意識和理想未來的創新演繹出了問題,將提高課堂問題“問題教學模式”,并作為破解“灌輸知識模型”的魔力,他們通過歧視需要“問題教學模式”和“問題引導模式”,揭示了后者的真正含義。“知識灌輸模式”不是唯一對我們的法制教育,但高等教育的通病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灌輸教學”。在“知識灌輸模式”法律教育成一個存儲行為。“問題引導模式”是傳授法律知識,必須通過各種不同的形式積極思考問題的指導可以激發學生的潛力,具備問題意識和法律思維。引導模式有問題,但仍然沒有疑問的老師解釋,而是用案例分析類型,討論,甚至模擬法庭的方式,或上述方式的組合,其核心是唯一的老師通過一個接一個的問題啟發積極思維,引導學生達到學生的創新問題意識。相反,即使是通過多媒體手段,采用案例教學的方法,但如果它不被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提出的問題,那么可以說改變灌輸方法,提高灌輸的效率,仍然只能歸類作為“知識灌輸模式”或者充其量,“知識灌輸模式”。也就是說只有一個改進版本,“問題引導模式”就是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三、構建研究型法學教學模式的主要途徑
第一、要求學生預習教材。
教師本身有意識的問題和創新的精神,是貫徹落實“問題引導模式”的前提。但是一旦進入教學實踐,以有效實施“問題引導模式”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必須滿足一個前提條件:學生已經有認知的基本知識。如果這個前提沒有滿足,教師就必須有大量的時間來灌輸“問題引導模式”的知識將成為空中。必須事先獲得知識,也讓“問題的指導模式,”的預留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的實現,最好的辦法是教學學生預習的內容。
第二、引導學生關注實際問題。
法學畢竟是應用學科,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從事法律職業法的法律人,而“問題引導模式”的追求意識和法律創新精神的問題是。為此,教師應引導和鼓勵學生的注意,發現與教學相關的實際問題,特別是那些引起社會廣泛討論,以一個有爭議的法律問題。出現這些問題,因為無論該行強調法律漏洞,無論是現有的知識和理論的新問題無法解釋,它可以成為“稱號引導模式”,在問題的根源。
第三、因地制宜選擇教學方法。
“問題引導模式”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或者什么樣的教學方法相結合,根據教師的教學類的需求,教學內容和教師來衡量自己的情況和選擇。換句話說,使用各種教學方法,探討采取自己的風格,而不是采取直接教學風格的教學方法。當然,教學方法這里所指的是絕對不是教學的灌輸,而是教學問題引導,但也必須體現在教師和教授之間的互動。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1)驗證型實驗,主要是對已有或公認的結論進行論證和驗明。(2)創新型實驗,主要是指在已有理論知識體系指導下開展的創新型實驗,目標是通過不斷的實驗得出有創新意義的結論和思想。(3)仿真模擬型實驗,此類實驗主要針對一些財政行為,如政法財政管理、預算編制、政府會計和納稅遵從等,通過在實驗室仿真模擬實際操作流程進行實驗。研究人員在做這三大類實驗研究時,主要通過在可控的實驗環境下,針對實驗目的,通過控制某些條件(假設)來改變實驗的環境或規則,并觀察實驗對象的行為,分析實驗的結果,以檢驗、比較和完善行為財政學研究中取得的結論,并提供政策決策的依據。因而,首先必須解決的問題是:為了真實地表現或模擬財稅環境,如何篩選、操縱和控制眾多的財稅行為的影響因素。在行為財政學的實驗研究方法中,主要有兩種設計實驗影響因素的方法:一是設計單一影響因素的實驗方法,是指在實驗中僅設置單一影響因素,研究者觀察在該影響因素變化的情況下實驗參與者的反應;二是設計多個影響因素的實驗方法,是指在實驗中設置多個影響因素,研究者觀察并分析多個影響因素發生變化時實驗參與者的反應以及各個變量之間的相互聯系。在實際的實驗過程中,根據實驗條件和實驗目的的不同,不同研究者會選擇不同的實驗方法。
(一)設計單一影響因素的實驗方法
設計單一影響因素的實驗方法主要是通過在實驗環境中,經過每次實驗檢驗某一種或某一類影響因子對考察目標的影響情況。其優勢主要在于最大程度地簡化了實驗環境,研究者可以控制單一影響因素從而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擾,實驗參與者僅需要面對一種影響因素的變化,這使研究者易于觀察該影響因素對實驗參與者的影響。Davis &Hecht(2003)在研究社會制度對于稅收遵從的影響時,就選擇將實驗中的初始資本、稅率、處罰率等影響因素都設為固定值,從而觀察社會制度對個人納稅遵從的影響。Cumming et al(2006)在實驗中也采用了設計單一影響因素的實驗方法,他為參與者給定了收入、稅率,但是卻設計了稽查率的不同可能,通過觀察參與者對不同稽查率所做出的反應,便能夠得到稽查率對個人納稅遵從的影響。社會規范所包含的影響因素眾多,社會規范在一定的財稅環境下,對財稅政策的當事人具有一定的影響。Bobek &Ro-berts(2007)則主要通過設計單一影響因素的實驗,將眾多社會規范的子類分別設定為固定值或參照樣本,考察了社會規范在納稅遵從決策中扮演的角色。另外,在稅收策劃、申報、核查與征繳的研究中,由于個人申報的主觀性相對較大,Park et al(2003)、Ma-ciejovsky et al(2007)、Coricelli et al(2010)等學者在進行個人納稅遵從的實驗時也采用了設計單一影響因素的實驗方法,來模擬個人申報的思想活動狀態和最終的納稅決策。在實驗中僅設計單一影響因素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實驗難度,但由于實驗環境過于簡化,與現實納稅遵從環境并不符合,會導致實驗結果的精度較低。隨著心理學和統計學的發展,研究者們更傾向于在實驗中設計多個影響因素。
(二)設計多個影響因素的實驗方法
當研究者需要實驗環境盡可能接近現實世界中的財稅情形時,往往需要在實驗中設計多個影響因素。研究人員采取設計多影響因素的實驗方法,主要是為了考察比較在多個影響因素變化的情況下,實驗參與者對此所做出的反應。對于較為復雜的稅收遵從實驗來說,設計多影響因素的實驗方法具有更好的適應性,我們可以通過不斷調整各影響因素來對實驗結果進行對比和分析,這對于提高實驗精度有很大的作用。在Friedland(1978)首次組織進行的研究偷逃稅問題的實驗中,就采用了設計多個影響因素的實驗方法。此后,在進一步檢驗稽查率與納稅遵從行為的研究中,McClelland et al(1991)通過設計多個影響因素的研究方法檢驗了當納稅人高估檢查概率時的納稅行為以及政府服務在個人的納稅遵從決策中的影響,他們發現,由于一些實驗者高估了實際較低的檢查概率,所以導致所支付的實際稅額高于預期效用理論預測出的理論數額。在行為財政學的各種研究中,研究者逐步考慮了各種多因素影響方面,并將各類影響因素考慮到稅收實驗的設計中。在現實的財稅環境中,作為財政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的稅收自然也成為了研究者的研究重點。由于納稅申報的主觀性相對有彈性,故研究者也將心理學因素考慮到行為財政學的研究范疇中。Caroline et al(2001)選擇了若干樣本,從心理學角度去考察稅收遵從的問題,利用實驗數據實證得出了關于稅收遵從的各類動因。而幾乎在同一時期,Kirchler et al(2001)又將心理學作為起點,從逃稅避稅的影響因素出發,用問卷調查法討論了社會對避稅、逃稅在道德標準和合法性方面的認可程度。Chung et al(2003)則從另外一個角度切入了這項研究,他們調查了友好勸說中性別的不同對稅收遵從行為的影響,他們創造性地采用了一個2(男性和女性)×2(友好勸說和控制)的完全析因實驗。首先,他們要求友好一組的參與者寫出并且讀出他們理應完全遵循的一系列理由,然后再要求兩組參與者說出他們的收入和所得稅情況。在這樣的實驗下,結果顯示出了性別和友好勸說以及性別的相互影響在申報所得中的重要影響,值得注意的是,在友好勸說組中女性申報的個人所得要明顯高于該組的男性申報的個人所得。心理學中有一個重要概念-情緒,這個概念在認知科學中日益得到重視的同時也引起了研究稅收遵從的學者的注意,并取得了不菲的成果。Murphy(2003)在對過程公平與稅收遵從的研究中,就得出了情緒在過程公平中有著重要作用的結論。Cebula(2004)將美國1975-1997年間的實際數據作為基礎數據進行綜合分析之后認為,公眾對所得稅偷逃稅程度與政府不滿情緒的強烈程度正相關。另一方面,Feld &Frey(2007)將稅收遵從看作是一種心理稅收的契約,在這個前提下考察了在懲罰或獎勵的刺激下情緒與忠誠的相互作用。在這類研究中,情緒雖然已經被視作影響稅收遵從的因素,并且分析了其對決策的作用,但總的來說情緒始終從未作為單個因素,而且情緒在遵從決策中處于怎樣的地位也并未得到詳細描述,而且在以情緒為主題的研究中也并未出現對稅收遵從的研究。除去情緒和公平感,納稅人具有自然人及社會人所具有的很多屬性,其中包括自然屬性———年齡、性別及其他生理差異,也包括社會人所具有的社會知識、法律知識、納稅認知、稅收道德、稽查率、價值取向、大眾的認可以及稅法的公平性。研究者都已經把這些因素作為影響納稅遵從的因素進行了深入研究。Trivede,et al(2003)在多因素實驗設計中,在控制部分特征因素的同時研究其余影響因素,通過在實驗室對自愿者測試了道德推理、風險偏好和稽查率、價值取向、稅制公平與否、周圍納稅人所施加的影響對稅收遵從的影響,在獲得一手實驗數據后通過協方差分析得出結論,所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個人稅收遵從決策或行為。由于宏觀的稅收申報數據不易獲得,行為財政學的研究通常采用問卷調查或實驗室方法。在此基礎上,Dhami et al(2007)在基于前景理論的稅收遵從模型中創新地使用了一種權重函數形式,彌補了這方面的缺憾,他們比較了期望效用理論模型同該模型在相同稽查率下,為了獲得同樣的稅收遵從度所需要的罰款力度,該模型的計算結果表明前景理論模型比期望效用模型更加貼近實際情況,從而能夠較好地解釋人們為什么會納稅這樣一個問題。同樣,Bobek &Roberts(2007)在多因素實驗設計中使用澳大利亞、新加坡和美國的納稅遵從實際情況數據檢驗了這三個國家中社會風尚在納稅遵從決策中所起的作用。文章運用因子分析識別出了三種不同的社會風尚結構,并發現納稅人自身及其親近人群的道德觀念和社會公認的正確行為這兩種因素可以幫助解釋納稅遵從行為。他們的研究認為,這些非理性的因素可以幫助解釋納稅人選擇納稅遵從的動因以及為什么實際納稅遵從度要高于經濟學模型中的預測水平。從此可見,多個影響因素能夠最大程度地模擬真實的財政行為,從而達到研究目的。在遵從動因、稽查率和遵從水平都成為了研究的焦點后,也有學者將稅收公平感與其他因素綜合考慮后來考察稅收遵從水平。Hanke et al(2010)在進行納稅遵從影響因素的實驗分析時,也設計了多個影響因素,在實驗中參與者需要依據不同的稅率、稽查率、罰款率以及公平性來做出納稅決策。許多學者在進行個人納稅遵從的實驗研究時,為了使實驗更加符合實際情況,都會選擇在實驗中設計多個影響因素的實驗方法。在研究影響因素對于個人納稅遵從的作用時,有的學者僅僅設計單個影響因素的實驗,而大部分學者為了使實驗更加符合財稅現實,往往采取設計多個影響因素的實驗方式,這樣能夠使實驗盡可能地模擬真實的納稅狀況。設計多個影響因素的實驗方法,對于較為復雜的稅收遵從實驗具有更大的適應性,可以通過不斷調整一些實驗要素來進行比對與分析,這對于提高實驗精度也有較大作用。
二、實驗對象
在納稅遵從的實驗研究方法中,實驗對象的選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不同的實驗對象或者同一實驗對象在不同時期的實驗結果常常是不同的,所以在實驗對象的選擇方面要有嚴格的限定。選擇合適的實驗對象,不僅會簡化實驗,而且能夠幫助研究者得到更加符合實際情況的實驗結果。就學者們關于行為財政學的研究情況而言,在個體研究對象方面,本文將研究者所選擇的實驗對象分為兩類,即無納稅經驗的行為人和有納稅經驗的行為人。
(一)無納稅經驗的行為人
行為財政學的實驗研究要考察財政行為當事人(包括組織機構納稅者和自然人納稅者)和財稅規則制定執行者的行為。當研究各類當事人決策過程和行為模式時,很多研究者使用了無納稅經驗的參試人員。無納稅經驗的行為人主要指在校本科生,在個人納稅遵從的研究中,出于對實驗成本與實驗可控性的考慮,以在校本科生作為研究對象是非常普遍的。利用大型稅收工程軟件(稅收征管及稽查軟件),讓參試人員模擬稅務部門工作人員,對企業、個人的稅收申報、核查等進行實驗。與針對企業的稅收實驗相結合,研究人員可以設計大型實驗。比如將被測試者分成企業與政府兩個組,利用某一大型企業的實際財務數據,分別由兩個組的被測試者進行稅收策劃、申報、核查與征繳。實驗研究人員可以對參試人員的認知進行引導,而代表政府的被測試對象則可根據稅法的要求檢驗規避是否合法。通過稅收實務的實驗,能夠最大程度上了解并觀測財政行為當事人(包含政府決策者及納稅者)的行為模式和決策過程。Friedland(1978)首次開展了關于偷逃稅的模擬實驗研究,在研究的過程中以一些本科生作為實驗對象,由于當時條件所限樣本量受到了較大限制,但也取得了預期的成果。Alm et al(1992)在設計實驗時,也選擇了在校本科生作為研究對象,他認為就個體決策實驗的精確性而言,在校學生能夠與校外人員達到同樣的實驗效果。在研究財政學中的個體道德與行為差異對稅收遵從行為的影響時,也有學者在實驗中同時引進有納稅經驗和無納稅經驗的人作為實驗研究對象。Wenzel &Taylor(2005)在研究了稅收道德的差異對稅收遵從行為的影響這一主題時,首先將對64名無納稅經驗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將實驗結果篩選比對,作為比較組(參照組),之后再對1500名有納稅人經驗者進行調查統計,分析其不同的道德行為與稅收遵從行為。實驗對象以前是否做過類似實驗也應當作為選取實驗對象的重要影響因素,當參與人第一次參與稅收實驗時,研究人員往往能夠得到更加貼近現實的實驗結果。Park et al(2003)通過實驗方法來分析韓國的稅收遵從影響因素。該學者選取了一批未做過類似實驗的本科生作為實驗對象,將實驗參與人分為5個小組,每個小組在不同的環境下進行實驗。McGee(2008)則為了分析比較文化差異對納稅遵從的影響,分別在美國和香港選取了一批本科學生來進行納稅遵從實驗。將無納稅經驗的在校本科生作為實驗對象,具有能夠降低實驗成本以及可控性高的特征,因此有許多研究者選擇將無納稅經驗在校本科生作為實驗對象。但是當實驗需要參與者具有對實際納稅情況的切實了解和體會時,無納稅經驗的在校本科生就不能作為合適的實驗對象。因此在一些實驗中,研究者選擇有納稅經驗的行為人作為實驗對象。
(二)有納稅經驗的行為人
有納稅經驗的行為人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有工作經驗和納稅經驗的MBA學生;一類則是校外實際納稅人。如何在這兩者之間選擇合適的實驗對象,主要是基于實驗成本的考慮以及實驗對樣本量的要求。選擇有工作經驗和納稅經驗的MBA學生作為實驗對象,主要是考慮到在保持較低成本的基礎上,使實驗參與者與實際納稅人行為更加接近。Cum-mings(2008)在調查預提條件與納稅遵從的關系時,就將一批MBA學生作為實驗對象,每個實驗對象具有不同的初始資本、流動資金。他在實驗中所選擇的實驗對象就包括了一些MBA學生和有過工作經驗的研究生,作者發現,與以在校本科學生相比,有過納稅經驗的學生明顯更加在意稅后收益,而且避稅的傾向也更加突出,實驗所得的結果也更貼近實際納稅行為。與選擇有納稅經驗的MBA學生作為實驗參試人員相比,也有很多研究人員選擇將校外的實際納稅人作為實驗研究的對象。這主要是由于,盡管選擇有納稅經驗的在校學生作為實驗對象既能節約成本也能克服在校本科生無納稅經驗的缺陷,但這樣的選擇依舊存在選擇實驗對象的范圍較窄,樣本容量較小等問題。因此,有許多學者在進行個人納稅遵從的實驗研究時,選擇將校外納稅人作為研究對象。Slemrod et al(2001)在個人納稅遵從的實驗中就選取了填寫過1994年美國明尼蘇達州納稅申報表的一些居民作為實驗對象。此外,Wenzel &Taylor(2004)在調查澳大利亞的稅收遵從情況時,選取了4500位租賃房產物主作為實驗對象。另外,還有Torgler(2003)、Kirchler et al(2010)、Klevenet al(2010)等在實驗中也都選擇有經驗的納稅人作為實驗對象。選擇真實納稅人作為實驗對象,主要是因為研究者認為這些納稅人與稅務機關有直接的接觸,是現實納稅過程的直接參與人,他們的行為更加具有可參考性。但這樣選擇實驗對象同時存在著高成本、不易操作等問題,因此采用MBA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其實是對兩者的中和,能夠實現優缺點的互補,提高實驗精度。在行為財政學的實驗中,大規模的實驗是不可避免的,所謂大規模的實驗,指實驗參試者數量眾多、人員結構復雜的實驗。大規模的行為財政學實驗,可以進一步提高實驗精度。Wenzel &Taylor(2004)對澳大利亞的稅收遵從情況所進行的調查,實驗涉及的參試人員超過千名,最后的統計數據為1306名澳大利亞現籍公民,其中人員涉及面廣,包括社會各階層、各年齡層次和各層次學歷教育的公民,此種具有大規模參試人員的行為財政學實驗可以進一步提高實驗精度,模擬更為廣闊的財政稅收環境,并以此研究納稅人形成道德的過程。通過大規模調查,Wenzel &Taylor證實了基于自我分類理論的假設,即稅收道德促進稅收遵從的關鍵是納稅人是否將社會道德內化并指導日常行為。實驗對象數量的龐大也體現在財稅學者們的跨國調查和實驗中,跨國調查可以在國際范圍內橫向比較不同國籍、不同文化的納稅人的行為特征。Belkaoui(2004)橫向對比了30多個國家的稅收遵從度,通過實際大規模的調查發現,國際間稅收遵從度與證券市場重要性程度、經濟體的經濟自由度、競爭法的有效性呈正比。
三、實驗條件
實驗條件對于實驗結果的精確與否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就實驗內部條件而言,在實驗中使用高性能的計算機以及精確的模擬計算方法能夠使實驗更易于控制、操作和計算,對實驗結果精度有很大提高。另一方面,在實驗過程中與外部資源的合作則能夠促進實驗條件的改善,實現資源共享,并提高實驗的精確性。
(一)內部條件
個人納稅遵從實驗的內部條件,主要是指實驗室的高性能計算機使用程度以及采用的模擬計算方法,這些條件對實驗精度有很大的影響。在Fried-land(1978)最初進行的稅收實驗研究中,由于受當時研究條件的限制,其實驗只是在工作室發放問卷完成的,并不能實現很好的模擬控制。隨著實驗經濟學的發展,研究者們普遍認為,在研究過程中使用合理的計算機軟件,在實驗結果的分析中使用高性能的計算機并且采用先進的模擬計算方法,能夠節約實驗時間并提高實驗精度。Riedl et al(2001)將納稅遵從實驗的場所選在阿姆斯特丹大學的CREED實驗室,實驗室中的數十臺計算機能夠實現聯網,充分保證實驗過程將受到較好的模擬控制。但是實驗參與者的獨立性沒有作為考慮因素,實驗允許參與者可以進行交流,這顯然會影響到他人對于實驗的判斷和決策。Alm(2006)設計的稅收實驗中采用了計算機軟件來決定隨機稽查率,并通過電子屏展示實驗參與者的階段性實驗結果。與Alm的實驗類似,有的實驗中會在電子屏告知實驗參與者的階段性實驗結果,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干擾參與者對于其他人的判斷,參與者會自行與其他人的實驗結果進行對比,然后在下一階段不斷修改。這也干擾了實驗參與者的獨立性,會影響到實驗的精度。Cummings et al(2008)發現并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他開展稅收遵從實驗是在美國佐治亞州立大學實驗室進行的,他認為參與者在實驗中應當是完全封閉的,于是在實驗室設立了許多小隔間,而且不透露其他參與者的任何信息,完全能夠實現個人空間的私密化。
(二)外部條件
實驗室的內部條件固然重要,但是也不應當忽視外部資源的利用。與其他機構等外部資源的合作自然也會為行為財政學的實驗研究提供研究條件。有些學者會與其他學者或研究院進行合作,完善實驗條件,Borck et al(2002)的稅收實驗就是在實驗過程中與Fischbacher展開合作,利用其在1999年設計的一個計算機軟件來運行實驗程序。最終得到非常理想的實驗結果。與此相比,有的學者則會通過與一些大型的稅務咨詢公司進行合作實驗,提升實驗的專業化程度和精度,Duflo et al(2005)的稅收實驗就是在H&R公司的60個辦公室中進行的,由于H&R公司是美國最大的稅收公司,擁有全球頂級的稅收咨詢系統,這一點為進行稅收實驗提供了非常好的實驗基礎。另外,有一些學者則強調與其他大學實驗室的交流與合作,在Cadsby etal(2007)的實驗中,有兩個實驗組成部分是安排在約克大學的高級實驗室,有6個實驗組成部分是安排在Guelph大學的普通實驗室,由于不同等級實驗室的實驗條件存在較大區別,所以結果明顯發現在約克大學的高級實驗室中取得的實驗成果精度更高。實驗精度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實驗研究的結果與目的,在環境較好的、有計算機聯網的實驗室進行實驗,往往能夠很好地完成實驗步驟,達成實驗目的。但是另一方面,實驗室中是否存在干擾因素也是考察實驗條件的一個重要因素。有的實驗允許實驗參與者之間開展交流,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干擾其他實驗參與者在實驗中的決策。因此,在設計稅收遵從實驗時,應盡量實現參與人實驗空間的私密化,盡量確保參與人獨立進行實驗。
四、實驗步驟
學者們在進行稅收遵從實驗時基本上采取兩種方式來進行:(1)將實驗分為若干個階段,在每個階段中改變不同的控制因素,例如稅率、稽查率和處罰率等等,從而在每個實驗階段觀察不同控制因素的影響。(2)分為若干個獨立實驗,每個實驗都在一定的稅收環境下進行,最后再進行獨立實驗間的對比分析。根據實驗目的的不同,研究者采用不同的方式來設計實驗步驟。
(一)分階段實驗
分階段實驗能夠實現實驗影響因素的動態控制,能夠測試不同的影響因素對于實驗的結果的影響程度,在個人納稅遵從的實驗研究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Coleman(1996)在調查預提條件與納稅遵從的關系時,將一批MBA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內部的成員將被分配至不同的稅收環境來進行稅收決策,通過對每個小組的考察,來分析比較不同初始資金對納稅人決策的影響。他將稅收遵從實驗分為以下四個部分:首先進行稽查的預先通知,這主要是測驗當納稅人知道有可能被稽查之后會采取何種應對措施,其次是提高消費者服務,第三是加入納稅人信息,第四部分是重新設計表格M-1,這是為了檢驗納稅人發生填報錯誤的概率或不遵從增加的幾率。Lei et al(2002)為了研究資本利得稅的納稅遵從度,在實驗中每個部分都設計有12個交易期,每個交易期都持續4分鐘,在每個交易期結束時單位財產都將被賦予一定的紅利。Kleven et al(2010)則將實驗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在2007年的填報月份進行;另一部分則是在2008年的稽查月份進行。這些實驗都充分利用了不同實驗階段,通過設計不同的影響因素,考察人們的財稅行為和決策過程。研究者會在行為財政學實驗的不同階段,根據不同理論和納稅人的認知情況,人為地對被測試者釋放不同的信息,從而證得行為財政學中納稅遵從方面的不同結論。Dhami et al(2007)從理論的角度結合行為財政學的實驗方法,在累積前景理論的基礎上更加深入地解釋了預繳稅款謎題,認為預繳稅款能影響納稅遵從的主要原因是納稅人的損失函數并不是線性的,比起可能獲得的退稅收益,納稅人對損失的感受更為突出。除了風險選擇框架之外,Holler(2008)也將被測試人員分組并將實驗步驟分為若干階段,在不同的階段釋放不同的財稅信息給被測試者。其研究發現,納稅人在做出納稅遵從決策時會存在目標框架效應,稅務機關可以在納稅人遵從度較高時,強調納稅人可能得到的收益,而在納稅人遵從度低時重點突出納稅人可能遭受的損失,用信息手段調整納稅人的預期并提高遵從程度。除了風險選擇框架之外,Holler(2008)的實驗研究發現,納稅人在做出納稅遵從決策時會存在目標框架效應,稅務機關可以在納稅人遵從度較高時,強調納稅人可能得到的收益,而在納稅人遵從度低時重點突出納稅人可能遭受的損失,用信息手段調整納稅人的預期并提高遵從程度。Holler在將被測試人員分為不同的認知階段后,發現將納稅信息以不同的表述方式傳達給納稅者,可以提高稅收遵從度。分階段實驗具有比較好的可控性,易于觀察不同影響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程度,但是設計合理的實驗階段非常重要,實驗階段太少可能會影響到實驗結果的精度,實驗階段太多則會使實驗過于復雜,因此,在個人納稅遵從的實驗研究中,應當根據不同的實驗目的選擇匹配的實驗階段。但是分階段實驗存在一種慣性效應,即前一個階段的實驗結果對于后一個階段有著后續的影響。因此,也有學者選擇將實驗分成若干個獨立實驗。能夠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實驗間是相互獨立的,并不存在干擾的問題,能夠進行實驗結果的對比分析。
(二)獨立分組實驗
將實驗劃分為若干個獨立實驗,能夠很好地解決分階段實驗的慣性效應問題,因為實驗之間是相互獨立的,并不存在互相干擾的問題,由此能夠更準確地進行實驗結果的對比分析。Robben(1991)采用實驗研究方法來研究預繳現象,他就采用了將實驗分為若干獨立實驗的方法,將來自于6個國家的674個實驗對象分成不同的小組,進行了10個獨立的實驗。實驗根據國別不同來進行分組,最后進行小組間的對比分析,通過對實驗進行組間控制,實驗結果與前景理論的預測相一致,即處于補繳狀況的納稅者表現出更多的不遵從現象。Kerschbamer(1998)在進行稅收實驗研究時,將實驗參與人分為兩個獨立實驗,實驗中根據參與者的年齡、初始成本來進行實驗分布,同時在這兩個獨立實驗中稅收環境也有較大差異(稅率和稽查率都相差約5個百分點)。Slemrod et al(2001)在1995年調查了美國明尼蘇達州納稅人對于稽查率增加的反應,作者將1714名實驗者按照收入和稽查率的不同分為9個小組進行獨立實驗,例如低收入高稽查率實驗小組,低收入低稽查率實驗小組,高收入高稽查率實驗小組等等。另外,Riedl et al(2001)在研究禮品交換中的贈予稅時,在實驗研究中將實驗對象分為公司和工人兩個獨立實驗小組,最后進行實驗小組的對比分析,這樣的獨立實驗主要是期望能夠分析針對不同的納稅對象,調整稅收環境是否會造成不同的實驗結果。不同的分組與相對的獨立組間控制,可以使得實驗發起者對實驗對象的不同認知方面進行控制。在研究澳大利亞納稅人的申報行為及其態度時Ni-emirowski et al(2003)調查了,通過將參試人員按照不同的背景分組,并通過分組對參試人員進行同方向的認知引導(例如從基于稅收的價值、信念、態度和法務知識方面引導),其研究證實了納稅人不同信念、對納稅的認知度和對法務知識的了解程度與實際的稅收遵從決策之間的關聯,從其關聯可以得出可靠的結論:對某些避稅行為的容忍和不遵從的意圖是稅收決策的兩個關鍵因素。盡管從心理認知學的角度來看,納稅人對稅務知識的了解到深刻認識是復雜及緩慢的過程,但學者們發現,通過行為財政學的實驗研究方法可以進一步將納稅人的認知、納稅決策過程和最終的稅收決定相聯系起來。Creedyet al(2007)所著的關于線性所得稅的相關論文非常具有代表性,對于不同約束條件下怎樣確定線性所得稅的參數給出了非常詳細講解,為了避免過于復雜的數學推導,他給出了一個近似的算法,簡化了計算過程,從而進一步提供了更好的行為財政學實驗研究后的計算統計方法。行為財政學的實驗內容,可以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以公共部門的財政預算管理為主。其目的是將公共管理部門進行財政管理的實際操作流程引入到實驗室進行仿真模擬操作。目前,可以引入的仿真模擬實驗包括政府預算模擬流程實驗、政府采購實務操作模擬實驗。每個實驗還可以根據具體的實驗內容細分為不同的子項目,如政府預算模擬流程實驗根據政府預算的流程又細分為部門預算編制、財政收入管理系統與財政支出管理系統三個部分。部門預算編制實驗模擬真實的部門預算編制流程,將被測試者分為財政部門、各個預算單位等角色,使被測試者在實踐中理解和掌握部門預算的基本編制流程。財政收入管理系統能夠通過系統的內部控制機制和地方稅務局、銀行、國庫的三方核對,有效控制稅金的及時快速繳納。而財政支出管理系統以細化的部門預算為基礎,將所有財政收支全部納入國庫單一賬戶。這三個部分既可單獨作為實驗科目,又可以聯系起來組成一個綜合實驗。實驗研究人員可以將被測試者分組,賦予各組不同的財政角色,如預算組、國庫組、預算單位組、政府采購組等。在實驗過程中,實驗研究人員可以針對不同的組分配不同的任務,使組內部工作協調起來,并通過業務的串聯,使組和組之間形成業務的協作關系。一次試驗完畢,被測試者可以進行角色互換,使研究人員能夠獲得不同組的全面的財政行為的實驗結果及各類模擬。分階段實驗能夠實現實驗因素的動態控制,能夠測試不同的實驗因素對于實驗的結果的影響程度,但并不是實驗階段越多越好,實驗階段應根據實驗的目的來匹配。但是分階段實驗存在一種慣性效應,即前一個階段的實驗結果對于后一個階段有著后續的影響。將實驗分成若干個獨立實驗能夠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實驗間是相互獨立的,并不存在干擾的問題,能夠進行實驗結果的對比分析。
五、結語
我們主要從實驗方法、實驗對象、實驗條件以及實驗步驟四個方面分析比較了個人納稅遵從的實驗研究方法,從這四個方面分別對學者們在個人納稅遵從研究中所使用的實驗方法進行了對比。財政學實驗以理論知識為基礎,理論與實驗相結合。行為財政學實驗的突出特點是需要建立在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之上,才能自由運用模擬軟件、實施大型財政學實驗項目。例如稅務實驗,參加實驗之前參試人員必須要對稅法相應的知識點熟練掌握或對納稅規則有所了解和認知,才能進行稅收規劃、申報等科目的實驗。如果參試人員對于企業所得稅的抵扣條款或個人所得稅都一無所知,就不可能完成一項完整的企業稅收申報或者個人所得稅的申報。研究人員應在實驗之前,反復強調理論知識的重要性,督促參試人員做好各項知識儲備,才能達到實驗的基本目的。根據我們所得出的結論并結合我國目前納稅遵從的現況,我們認為關于納稅遵從的實驗研究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在實驗中選擇設計多個影響因素的實驗方法。我國正處于稅收征管大力改革的時期,分析相關稅收政策的改革對個人納稅遵從的影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實驗中設計多個影響因素,使實驗更加符合實際納稅情況,能夠更好地分析比較在多個影響因素下個人納稅遵從實驗所取得的結果的變化,從而為我國稅制改革提供理論依據。在行為財政學的研究中可以發現,研究人員長時間地對納稅遵從模式所進行的分析,得出了影響納稅遵從的主要因素包括:基于自利性的影響因素,納稅遵從主體將經濟利益置于首位;基于道德性的影響因素,納稅遵從主體較為注重社會的評價;基于社會性的影響因素,納稅遵從主體注重對政治權利的訴求和對自身利益的有效保護,以及由此產生對稅務機關的政治信任等。如此一來,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可以擴展到很多個,同時研究者還需將心理學以及個體差異等因素考慮到行為財政學實驗中。
2.合理選擇實驗對象,擴大樣本容量。實驗對象是影響個人納稅遵從實驗精度的重要因素,選擇合理的實驗對象,不僅能夠很好地控制實驗成本,提高個人納稅遵從的實驗精度,也能夠保證實驗結果更加符合實際納稅人行為,使實驗結果具有更高的參考價值。研究人員在對行為財政學的研究中,難免會隨機邀請不同專業背景的實驗人員,差異化安排實驗內容。財政學中的稅收遵從是所有公民的必修課,但每個個體所認知的內容的多少和程度的深淺是有差異的。研究人員可以利用和針對這一現象,對不同的參試人員進行考察,根據其不同的認知結構,設計不同的實驗方案,以驗證和考察所需要的行為財政學結論和觀點。比如認知結構不清晰和認知程度不深的參試人員,所了解的財政學或稅收的內容原本就少,在上機實驗環節就可以少安排一些綜合性的實驗,只安排一些基本的實驗項目。而對財務、會計和財政學了解較專業的參試人員,可以被直接安排參與和稅收相關的實驗,他們的上機實驗就可以增加復雜度或難度,以驗證更為復雜和全面的行為財政學觀點。對于大規模的行為財政學實驗,可以采用分組形式進行的實驗項目,應將單個學生的考核與小組的考核相結合,以全面考核參試人員的認知過程和決策程序。實驗考核可以將研究實驗問卷的結果與在填寫問卷或在稅收游戲答題時的決策過程想結合,主要根據參試人員的綜合表現或狀態來確定,如參與情況(心理變化、認知后的情緒變化等)、個人能力(如財稅知識的應用能力、對其他人員的組織能力、溝通能力、表達能力等)、實際結果的情況等綜合評判。綜合后的實驗結果評判也從單一的由單向打分制,轉變為多維度的全面評價相結合的方式。
一、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研究性學習的起點,也是“問題教學法”的首要環節。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尤其是學生的自主問題意識的培養是學生研究、創新的原動力。陶行知先生說:“發明千千萬萬,起點是一問。”愛因斯坦也說:“指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通過學生提出問題,從學生的需要出發組織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思想政治課教師傳授~學生接受過程,為以問題為中心的搜尋、發現、確立、探索、解決的過程,學生也由被動的接受者、服從者、執行者變成了主動的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這一過程中,發現問題的喜悅感將成為激發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在《尊重價值規律,樹立商品經濟意識》一課的教學時,學生在預習中提出了這樣的問題:(l)如果不尊重價值規律會產生什么后果?(2)當市場上某一商品供大于求時,會造成商品價格下跌并影響到企業的生產,此時該企業應如何面對這種困難?(3)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但我們是學生,直接去從事商品經濟活動還很遠,現在我們要不要尊重價值規律?從中不難發現學生的提問能充分展示他們思維的閃光點, 也能激發他們的創造欲望。
二、討論問題,尤其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問題討論是研究性學習的核心,也是“問題教學法”的關鍵。通過課堂討論,培養學生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進行問題討論會對教師提出可更高的要求,即要求教師結合學生的提問,編制出適合學生討論的材料、引導學生討論的若干問題。這也就要求教師必須重視問題的設計。首先,設計的問題應符合探索性、研究性、開放性的特點。這樣的問題才能展現答案的多樣性,這樣的討論才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拓展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這樣的問題設計,就要求教師必須樹立追求思維過程的觀念。也就是說,討論問題不僅僅是為了盡快得到所研究問題的結論,而是要寬分展現學生研究問題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斷地去發現、培育并保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其次,設計的問題應具有層次性。學生的知識水平有差異,難度不高的問題有利于保護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有助于激發學生研究問題的挑戰性,從而調動全班同學的學習積極性,實現面向全體的教學目的。這就要求教師樹立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教育觀念。結合上述學生的提問我設置了新的問題情景引導學生討論研究:某郊區一家奶牛場的工人,每天不得不把這個場日產量10%的一噸左右的鮮牛奶象污水一樣處理掉,這種情形入冬后持續了近一個月的時間。由于新鮮牛奶不適宜儲藏,只能及時處理掉。據了解,該郊區50多家奶牛場每天要倒掉數十噸牛奶。請談談對造成上述現象原因的看法,并為這些奶牛場出些點子以避免浪費。通過學生的積極討論,同學們提出了許多有創建的辦法,如制成牛奶副食品。送給福利院、提高牛奶質量等,又得出了:發展商品經濟必須尊重并運用價值規律的結論。通過這樣的問題研究,可以克服學生的思維定勢,減少了學生的盲從心理,培養了學生積極的學習心態,有利于學生健康心理品質的養成。
所謂中國哲學史學科的合法性危機,是指中國哲學史學科范式所導致的中國哲學史學科存在意義的喪失。
回顧中國哲學史學科范式建立和延續的歷史,我們可以把從至今的學科范式歸結為二:其一是本人奠定的學科范式,它的特點是以西方哲學為參照建立中國哲學史的結構框架,如宇宙論、名學及知識論、人生哲學或倫理學、教育哲學、政治哲學、宗教哲學等哲學部門,以漢學功夫來甄別史料,以平實的語言來詮釋史料。其二是馮友蘭和牟宗三在此基礎上發展的學科范式,特點是不僅參照西方哲學來建立中國哲學史學科框架,而且大量套用西方哲學理論和術語來剪裁和附會中國哲學史料。例如前者套用柏拉圖的“理念”來解釋朱熹的“理”,以亞里士多德的“四因說”來解釋理氣關系。后者主要依據康德哲學來詮釋和改造儒學,尤其是陸王心學。相對于,馮、牟二人的范式對以后的中國哲學研究影響更大,成為中國哲學學科的主流。
然而,中國哲學史學科領域內這種“漢話胡說”的模式,雖然取得了看似輝煌的學術成就,卻導致了一種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尷尬后果:經過學者們的辛勤耕耘,中國哲學史被詮釋為新實在論、實用主義、生命哲學、意志主義、唯物史觀、現象學,直至后現代主義,惟獨成為不了“中國哲學”的歷史。國人對于中國傳統不是更易于理解和更加親近了,而是更加不解、更加疏遠了。到目前為止的中國哲學史研究實踐,只是使這門學科成為“哲學在中國”,而始終無法做到使其成為“中國底哲學”。更為可悲的是,我們已沒有能力用我們自己的本土哲學進行現代性的思考——當諾貝爾文學獎數次頒發給那些“用本民族的語言述說本民族的歷史”而獲得成功的作家時,我們卻發現我們的哲學家或哲學史家已喪失了用帶有本民族語言特點的方式來述說或吟唱本民族的哲學史詩的能力。一句話,回過頭反思為時不短的學科實踐,我們忽然發覺,這種“漢話胡說”的中國哲學史,充其量不過是一種以西方哲學為標本的比較哲學研究而已。
二、合法性危機問題的根源
這種危機局面的產生,是可以依著學科史的線索追尋其文化史根源的。我們知道,對于中國乃至整個東亞社會而言,東方哲學這一概念乃是西方文化全球化的產物,是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相遇的一個后果,甚至可能是一個“錯誤性”的后果。雖然中國古代不乏理論思維,但中國本無“哲學”這一學科,所謂“中國哲學史”也是以西方哲學為參照來整理中國傳統學術的結果。在國人大規模移植西方文化的早期階段,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嚴復等一批學人,他們會通中西學術的主要特點,體現為以中學來附會西學,以期達到對于新鮮的異域文化的理解。其后的、馮友蘭等學者,有前人移植西學的文化基礎,又受到良好的西學訓練,他們在會通中西學術上則表現出明顯的以西學附會中學的特點。眾所周知,此時會通中西的追求,是以中國近代的嚴重挫折為時代背景的。
由于中國哲學史學科是依傍西方哲學來建立的,這樣便發生了一個耐人尋味而無疑又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轉折:傳統的“漢宋兼宗”,已讓位于“漢西兼宗”;宋學或義理之學,失去了作為學術史研究的理論依據。相對于以往的“身土不二”——以本土思維來理解和詮釋本土思維,已轉換為“華人洋魂”——以西化思維來理解和詮釋本土思維。作為前輩學人辛勤拓荒成果的受惠者,為歐風美雨所洗腦的我們,已經失去以本土思維來理解本土的理論思維的能力。于是,中國哲學史學科使自己陷入一種進退兩難的境地:不借鑒西方哲學,就不能建立中國哲學史學科;借鑒西方哲學,中國哲學史又不成其為中國哲學史。這種困難再次使我們反思:中國到底有沒有哲學?中國哲學史學科的合法性何在?
三、合法性危機問題的克服
面對著作為西方文化全球化的“錯誤性”文化后果,我們是否還有選擇?我們又當如何選擇?“生存還是毀滅”?面臨這樣一種選擇的,只能是“中國哲學史”學科,以及未來繼續尋求這個學科庇護的學術研究和豐富成果。
一、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7例患者,男6例,女1例,年齡17~80歲,平均年齡(38.5±23.4)歲。其中中毒2例,全身多發傷1例,因房屋倒塌致全身多處擠壓傷1例,藥物引起者1例,酒精中毒1例,惡性腫瘤患者1例。均符合RM致ARF的診斷標準:①有引起橫紋肌溶解的病史并伴有肌無力、肌痛、尿量減少的表現。②血清CPK值急劇升高至正常值的5倍以上。③BUN、Scr進行性升高,伴有高鉀、代謝性酸中毒等。本組患者血液凈化前實驗室檢查:血BUN(24.14±10.03)mmol/L,Scr(720.71±276.30)μmol/L,CPK>8000U/L,Scr(729.29±844.84)U/L,AST(1461.71±1517.48)U/L,K+(5.11±1.50)mmol/L。
1.2方法在進行血液凈化前先做血液常規項目檢查,根據病情確定予以血液透析濾過合并血漿置換或單獨的血液透析濾過治療。血漿置換采用簡易膜式置換法,使用德國費森尤斯血漿置換器。本組1例采用血液透析濾過合并血漿置換法,其余6例均行間歇性血液透析濾過治療,機器為瑞典金寶公司及德國費森尤斯公司血濾機,德國費森尤斯AV600血濾器,碳酸氫鹽置換液。血液透析濾過選擇前稀釋,4h/d,置換液大于30L/次,并根據水腫情況決定超濾量,待病情穩定后改為3次/周,直至病情好轉。
1.3結果1例酒精中毒患者治療及時,痊愈出院;2例中毒患者及1例多發傷患者好轉出院;其余3例ALT、AST、CPK、BUN、Scr均有顯著下降,但因病情嚴重未能好轉,最后均合并多臟器功能衰竭死亡。
二、護理
2.1血液凈化前的護理①做好解釋和安慰工作。因為橫紋肌溶解癥的發病率極低,患者對此病一無所知,擔心疾病的發展及愈后;加上肌痛、肌肉腫脹及注水感、黑色尿,患者會感到極度的恐懼。本組7例患者均存在恐懼心理,我們向患者及家屬講解了疾病的原因、誘因及愈后,消減了他們的緊張焦慮心理,能取得他們的配合。②環境準備:透析室每天紫外線消毒兩次,每次30~60min,操作前半小時沒有清掃工作,濕度<60%,以避免影響機器運轉并保持室內空氣清潔衛生。③用物準備:搭好管路,做好機器的準備,備齊抗凝劑及搶救藥品,同時準備好氧氣及監護儀。④血管通路的準備:選擇較粗的血管,一般采用頸內靜脈或股靜脈插入單針雙腔導管并留置。本組3例患者選用股靜脈插管,4例患者選用頸內靜脈插管,插管后流量佳。
2.2血液凈化過程中的護理①在確保血流量通暢的情況下,讓患者取舒適的臥位,一般為平臥位。②根據病情及實驗室檢查結果確定抗凝劑及其用量,同時監測出凝血時間。本組1例因出血行無肝素透析,其余6例均選用低分子肝素抗凝。③嚴格無菌操作,根據操作步驟上機,并根據病情設置各參數。④治療過程中密切觀察各壓力的變化,及時處理各種報警。本組1例行無肝素透析患者,予每30min0.9%Nacl沖洗透析管路,一次在透析過程中出現靜脈壓及跨膜壓急劇增高,發現透析器凝血,予以更換透析器。其余患者使用抗凝劑后均無凝血現象。這點至關重要,觀察各壓力變化并及時處理,可以避免凝血現象的發生。⑤密切觀察生命體征、意識、瞳孔、尿量的變化并作好記錄,尤其是注意血壓的變化。低血壓造成患者的不適,在血液透析過程中發生頻繁,因此要密切觀察患者血壓變化,及時處理。本組1例患者在一次透析過程中出現面色蒼白、大汗淋漓、惡心、血壓下降,立即予補液,按醫囑予以賀斯、白蛋白注射,血壓仍不能維持,后又予多巴胺微泵維持,血壓才轉穩定。⑥皮膚的護理,由于肌痛、肌肉腫脹及注水感,患者不愿翻身,容易導致皮膚破潰。因此加強翻身極其重要,必要的時候按醫囑給予鎮痛藥,抬高腫脹側肢體,并保持皮膚的清潔干燥。本組3例患者出現嚴重的下肢腫脹、疼痛,經過我們的精心護理,無一例出現皮膚破損。⑦認真做好各項記錄。
2.3血液凈化后的護理①密切觀察病情的變化,注意水電解質的平衡。②觀察患者有無出血傾向。③作好導管的護理,每次用肝素(1ml=2mg)封管后妥善包扎固定。④做好知識宣教。高熱的患者可給于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根據病情堿化尿液需大量飲水的患者,應避免水中毒,同時指導其注意保持留置雙腔導管周圍皮膚的清潔干燥。
發性高原血壓是指目前尚未闡明其原因的高血壓病。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中醫學無高血壓病病名,而早在《素問·至真要大論篇》中有“諸風掉眩,皆屬于肝”、《靈樞·海論》“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的記載。“眩暈”、“頭痛”等病癥的描述與高血壓病的一般臨床癥狀相近。對高血壓病患者發生心、腦、腎并發癥進行中醫診斷時,則可分別歸于“心悸”、“胸痹”、“中風”、“水腫”等病證中進行辨病辨證治療。筆者在臨床中根據辨證論治的原則,掌握傷寒方所治病證的病機,運用傷寒方結合西藥治療高血壓病,取得較好療效,現介紹如下。
1五苓散
五苓散首見于《傷寒論·太陽病篇》,由豬苓、茯苓、澤瀉、桂枝及白術組成。五苓散作為“太陽膀胱蓄水證”的主方具有利水滲濕、溫陽化氣之功能。
水飲、濕邪蘊結于下焦,本可就近從小便而去,但膀胱氣化不行,水無去路,反逆而上行,則吐涎沫而頭眩,腹脹滿或水腫身重,小便不利,水動于下,則臍下悸動沖逆。飲在下焦,當從小便去之,治用五苓散化氣行水,使水氣下行。方中重用澤瀉為君,取其甘淡性寒,直達膀胱,利水滲濕;茯苓、豬苓通調水道,下輸膀胱,增強利水蠲飲之功;加白術健脾氣而運化水濕,桂枝宣通陽氣,蒸化三焦以行水,助膀胱氣化。澤瀉、白術有降壓作用,澤瀉、茯苓有降脂作用,整方有利尿、降壓等作用。筆者臨床用本方加減治療具有頭眩、心悸、小便不利及舌質淡胖有齒痕等特點的高血壓。
2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見于《傷寒論·少陽病篇》,本方由小柴胡湯加減變化而成,本方有寒溫并用,攻補兼施,和解攝納,育陰潛陽,柔以制剛,因勢利導之功。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原為太陽病誤下,邪氣彌漫三陽,形成表里俱病,虛實互見,寒熱夾雜所致復雜證候而設。胸滿而煩是少陽樞機不利、膽火內郁之象,膽火上炎、更兼胃熱上蒸,心神不寧,則有譫語驚惕之變。邪入少陽經、郁于三焦,決瀆功能失調,故小便不利。外邪挾痰濕留于肌表,故一身俱重,不可轉側。因病在少陽,故治以小柴胡湯,以和解樞機,扶正祛邪為主,加桂枝通陽和表;大黃瀉熱清里;龍骨、牡蠣、鉛丹重鎮理怯而安神明;茯苓寧心安神。使錯雜之邪氣得以從內外而解。現代醫家多用代赭石、生鐵落等重墜藥物代替鉛丹,即可減少毒副作用,又可起到重鎮安神之功。
根據本方所治病證膽熱痰擾,肝氣怫郁的病機,抓住胸滿煩驚、一身困重的病證特點,將本方應用于高血壓病,隨證加減治之。近年研究表明,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治療高血壓患者兼有神經系統功能失調癥狀療效顯著。
3大承氣湯
大承氣湯始見于《傷寒論·陽明病篇》,由大黃、芒硝、枳實、厚樸四味藥組成。為治療陽明腑實證的主方,具有峻下熱結,通腑逐邪、承順胃氣、推陳致新之功。
高血壓腦出血中醫學中稱為“中風”,其急性期常由臟腑功能失調,中焦氣機紊亂,痰熱互結,消灼津液,而出現便干便秘;腑氣不通,濁邪上犯,蒙蔽清竅則可見神志昏迷。此即為“痰熱腑實,風痰上擾”之證,癥見便干便秘,舌苔黃膩,脈弦滑,臨床上常用通腑法治療,選方多以諸承氣湯加減。
前人以“燥、實、痞、滿”四癥兼見,舌苔黃燥,脈象洪實者為應用指征,筆者體會,只要腑氣不通,大便秘結,且確有熱結、痰濁、瘀血等閉阻于內者,都可以攻下,不必一定要四癥兼全。大承氣湯治療出血性中風急性期,泄其熱,下其燥結,祛其腸胃積滯,使邪熱無所依,氣血條達,逆轉病勢,起到釜底抽薪,急下存陰的效用,使中風諸癥緩解。應用大承氣湯方要中病即止
4麻黃附子細辛湯
麻黃附子細辛湯見于《傷寒論·少陰病篇》,由麻黃、附子、細辛三味藥組成。為少陰病兼表證而設,治“太少兩感”證,功效卓著,功能助陽解表。
麻黃附子細辛湯,藥雖三味,但組方嚴謹。用麻黃開肺氣、發汗解表;附子補命門火、溫陽散寒;細辛溫里散寒,助麻黃解表散寒,又助附子溫陽,振奮陽氣,共奏溫陽散寒功效。
麻黃附子細辛湯是為治少陰病兼太陽病而設,故辨證要以少陰病提綱為辨證要點。《傷寒論》281條云:“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脈微而細,即心腎陽虛,失于推動溫煦之力,不足以鼓動血行,充盈經脈。但欲寐,是由于陰盛陽虛,以致精神衰憊,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因此少陰病以心腎里寒虛證為主癥,故畏寒肢冷、但欲寐、脈沉微為麻黃附子細辛湯的辨證使用要點。里寒是使用本方的關鍵,表寒是次要的。使用時,不論患者是否有發熱,但見畏寒、肢冷、脈沉就可大膽使用。麻黃在此方中可發散表邪,亦可疏通血脈。《日華子本草》云:“麻黃可通九竅,調血脈。”因此不能認為麻黃只有寒證才使用。筆者臨床使用多年,體會本方不僅可治外感病,亦可治內傷病。
高血壓病癥見頭痛或眩暈、惡寒、欲寐、脈微細、舌體胖大或淡暗、苔白滑者不少。均為陰寒內盛,水不化氣,血脈不和,影響了人體氣機正常的升降功能所致。本方溫陽散寒,促進氣化,起到了“疏其氣血,令其調達,以致和平”的作用。可加川芎、葛根,諸藥相配有散寒解表,溫通血脈,緩急止痛之效。
5吳茱萸湯
吳茱萸湯源于《傷寒論·厥陰病篇》,方由吳茱萸、黨參、生姜、大棗所組成。具暖肝溫胃、散寒益氣降逆之功效。吳茱萸湯證,在《傷寒論》中凡三見,一見于陽明篇之“食谷欲嘔,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得湯反劇者,屬上焦也”;一見于少陰篇之“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一見于厥陰篇之“干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上述三條經文雖涉及陽明、少陰、厥陰三篇,分見于三處,雖每一條都有各自的特點,其病機是一致的,以六經來分,都屬于厥陰病,而不是陽明和少陰病。吳茱萸湯實際上為厥陰肝經主方,主要針對厥陰肝經虛寒病變而設,肝經寒邪循經脈上沖巔頂則頭痛。由于肝木與脾胃的關系密切,其為病常相互影響,肝寒內盛,最易侵脾犯胃,侵脾則利,犯胃則嘔,肝寒為本,胃(脾)寒為標,治療上肝胃(脾)同治,在溫肝的同時,兼顧脾胃,治肝為主,治胃為輔,故均施以吳茱萸湯。吳茱萸苦辛而熱,氣燥入肝,故其祛肝寒,泄胃濁之功效最速,再加生姜、旋復花、代赭石以增平肝鎮逆之效,用大棗、黨參補中虛,安胃氣,并能緩吳茱萸之辛熱。藥味雖簡,但標本兼治,功專效宏,故取效迅捷。筆者根據仲景制方宗旨,緊扣“虛”“寒”“逆”的病機特點用于治療高血壓病收到滿意療效。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盡快將學生帶進英語之門,并取得大面積的收獲,歷來是一道具有挑戰性的“門檻”。經歷幾十年教學實踐,我深深體會到:興趣是中學生學好英語不可缺少的內在動力。學生對所學學科一旦產生濃厚的興趣,隨之就會激發起強烈的求知欲,就會自覺地去學習。我在教學實踐中是這樣做的。
一、利用實物,引發興趣。
在初級階段的語言訓練中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實物,學習它們的名稱,描繪它們的形狀、顏色、性質、用途等,讓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掌握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因為這些實物,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會特別感興趣。如教學(文具)的名稱時,讓學生拿出文具盒,老師先拿出一支鋼筆。Say”apen”inEnglish,然后拿出兩支鋼筆———towpens.反復說幾遍,讓學生也拿著鋼筆跟老師說,很容易就把鋼筆這一單詞記住了。接下來又告訴學生說:鉛筆———pencil,鉛筆盒———pencil–box;又如:在書包里裝了鉛筆盒,各種顏色的鉛筆,各種書本、小刀等。然后再進行下列各種句型訓練:
1、what′sinthebag?
2、Thereis/are……init.
3、Isthereapencil–boxinthebag?
4、Arethereanypensilsinthebox?
5、Whatcolourarethey?
這些實物色彩鮮明,形象生動,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樣做,消除了學生開始學習英語時認為英語難學的心理障礙,使他們的思維靈活,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能當堂記熟所學內容,教學效果良好。
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教學中創設一些引人入勝的情景是十分重要的。如在教學去食品店購物的對話時,我事先準備了牛奶、桔汁、梨汁、香蕉、蘋果、面包等,上課時把他們陳列出來,講臺便成了食品店,教師先扮演營業員,學生扮演顧客:
T:CanIhelpyou?
S:CouldIhavesomebottlesoforange/milk/pear?
T:Ok!Howmanywouldyoulike?
S:Three.Howmucharethey?
T:Eightyuan.Isthatall?
S:Yes.
T:Hereyouare.
S:Thankyou.
表演一遍后,教師再用學生學過的其它喝的東西的單詞套用句型,然后讓學生兩人一組到講臺進行表演,表演的過程是鞏固操練句型的過程,這樣課堂氣氛又濃,同學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不知不覺的掌握了新的句型,再如學習打電話、問路、看病等日常交際用語時,我都盡量用情景教學。這樣做不但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學生學會了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
三、新舊聯系,啟發興趣。
在英語教學中記憶單詞是一大難點,如果機械的讓他們讀、背、抄、寫、很容易使他們厭倦。因此我在教生詞時,經常采用啟發誘導新舊聯系的方法,只要能和學過的單詞聯系上,就盡是讓他們自己做比較,他們紛紛找出拼寫相近的單詞,有的加頭,有的加尾,有的長音詞把它們按音節分開記憶。學生很有興趣的學會了生詞,然后再讓他們找出所學詞的同義詞、反義詞、同音異義詞等相關詞。這樣做不但化難為易地掌握了新詞,也輕松復習鞏固了已經學過的詞。
四、利用圖畫,誘導興趣。
在教學中有些表示實物的詞或表示動作的詞不易帶進課堂時,可兼用圖畫進行教學,如:plane、train或gotothepark等。圖畫包括課文插圖、教學掛圖、照片、賀卡等。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收集或制作一些圖畫、圖片或一些課件,如果沒有掛圖或教具,就運用一些簡筆畫,有時邊畫邊呈現,有時邊畫邊操作,有時讓學生邊聽邊畫,簡筆畫不僅簡便易行,而且風趣幽默,省時,省力,寥寥數幾筆就能表達出豐富的語言信息或概念。運用圖畫進行語言教學,形象直觀,生動活波,不僅有助于學生直接理解所學內容,而且視聽結合易于學生加深印象,強化記憶,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興趣。
五、開張活動,增強興趣。
在課外活動中,有意識,有目的地開展一些饒有趣味的活動,也是增強學生興趣,鞏固課堂知識的好方法。如:留課外作業時,留給他們一些英語謎語,填字游戲讓他們猜,留一些簡單的英語小詩讓他們翻譯;每天課前五分鐘的值日生報告要求學生必須在課余時間準備一些小故事,小對話,名人名言;舉辦英文書法比賽,朗讀比賽等,使學生們既有準備時的緊張,又領略到成功的快樂,這些活動的開展,有效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感到其樂無窮,而且印象深刻,經久不忘。
一、經濟法對研究方法之期盼
德國法學家拉倫茨認為“法學之成為科學,在于其能發展及應用其固有之方法”。“經濟法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其研究方法科學與否對于學科體系的完善和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由于傳統法學方法的研究體現出明顯的“非自足性”,而經濟法學是在傳統法學對“市場失靈”與“政府失敗”雙重缺陷無能為力的背景下,為實現政府與市場的良性互動而建立的新型學科,如果囿于傳統部門法學的研究方法,就無法從新視角審視經濟法學的特有理論內涵,也難以探索實現經濟法學價值目標的路徑。因此,經濟法學研究不能照搬傳統法學的研究方法,應當在方法上進行創新。在某種意義上,我們甚至可以說經濟法學研究方法是區別于其他部門法學的重要標志。批判地吸收現代哲學方法是經濟法學方法的重要來源,主要是引入價值判斷來評價法律現象,就是以社會對經濟法的需求為出發點,研究經濟法怎樣滿足不同主體的需要,多維度地對經濟法的基本理念、基本價值等理論進行詮釋。本文試圖論證哲學中的整體主義方法是經濟法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整體主義在哲學范圍內的發展
整體主義與個人主義間的爭論是西方哲學的一條重要線索。整體主義認為社會集團決不能視作只是個體的集合體,它具有個體所不能包括和解釋的獨特性質,群體的行為規律不能還原為個體的行為規律,整體是一切社會解釋的出發點,必要時可犧牲個體利益以取得整體利益。個體主義認為整體主義強調的社會是由個體組成的,個體利益的總和就是社會利益,個體是社會存在的目的,社會的存在正是為了促進個體的幸福和利益。
作為方法論的個體主義與整體主義相互指責對方的缺陷。個體主義方法認為,整體主義方法根本不具有操作上的可能性。當代著名哲學家、方法論個體主義的重要倡導者波普爾認為“如果我們要研究一事物,我們就不得不選擇它的某些方面。我們不可能觀察或描述整個世界或整個自然界;事實上,甚至最小的整體都不能這樣來描述,因為一切描述必定都是有選擇的”,描述和活動的選擇性使得人們難以運用整體主義方法從整體上把握社會,而所有的社會現象都可以用涉及該現象的個體情境來解釋,因此,科學研究只需從個體角度出發考慮個體的動機、信念、生理狀態及其所處環境等因素,不需要考慮社會整體的制約。而整體主義方法論認為個體被看成是社會化的人,社會整體不是其構成元素的簡單相加,比個體具有更多的結構屬性。因此,社會不但不能還原為個體,而且會因為這種結構屬性成為決定和制約個體行為的原因性力量,所以必須把對象世界作為一個相互聯系的統一體加以把握。。整體主義方法則提供了截然不同的視角,它認為社會整體具有獨立于個體的獨特屬性,社會整體不同于個體總和,社會整體顯著地影響和制約其部分的行為或功能。依此方法,應當從社會整體出發,把社會整體看成分析的基礎,在總體上把握社會現象,而不糾纏于個體分析。
三、整體主義作為經濟法學方法的理論基礎
經濟法學研究需要探討現代市場經濟的法律需求,研究如何促進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追求社會整體經濟利益的增長,并在各利益主體之間實現公平分配。因此個體與社會、個體與群體的關系是經濟法學研究的基本問題。整體主義研究方法的選擇穩定了經濟法學研究的基本路徑,界定了研究活動的思維體系、考察研究的切人點、論證步驟和層次的安排等問題。
(1)經濟法學的產生和發展的視角之考察
傳統民法認為,個體利益是社會利益的基礎,社會利益是個體利益的總和,只要充分保證實現個體利益最大化,就可以促成社會整體利益最大化。只有靠社會活動參與者自由博弈而產生的自發秩序才是好的社會秩序。民法學理論的架構往往訴諸于人的生物屬性或抽象的人性,立足于私人經濟生活以個體利益為出發點和歸宿,強調人格在抽象意義上的平等性及其一般共性,并以平等自由等為原則,通過法律關系模式來安排社會個體之間的權利義務。
然而民法忽視人與人之間因差異而產生的互補性和依賴性。存在于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之中的個體,在社會利益相對恒定的情況下,某一個體利益的過度膨脹必然導致對他人利益的侵占,自由至上的市場對此沖突無可奈何。歷史證明:在亞當·斯密“自由放任”思想的指導下,資本主義國家生產力迅猛發展,經濟個體在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推動下,沿著經濟規律的發展之路,走向了壟斷。經濟個體合理的追求個體利益的行為嚴重破壞了市場的整體秩序,市場失靈了,而民法調整經濟關系沒有宏觀把握的能力,對于發生混亂的經濟秩序無能為力。因此,必須借助新的法律制度來完善其經濟管理職能,主動介入經濟生活對社會經濟進行管理,經濟法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經濟法學將社會看成是一個超越個體的獨立存在,有其獨立于個體利益的社會公共利益。因而經濟法學基于整體主義的方法;看問題從整體出發,以社會公共利益為本位,以良好社會秩序和社會整體經濟的穩定發展為價值目標。
(2)經濟法學的理念體系視角之考察
社會整體利益與個體利益,是對立而統一地存在著的。一方面,社會整體利益的增進如能夠實現合理分配必然能夠使個體的利益增進,而個體利益的增進在某些情形下也可以促進社會整體的利益的增進,因而社會整體利益與個體利益具有統一的一面。歷史證明:個體私利的自由追求曾在相當長的歷史階段確能既利己又利他,有力地推動著社會生產力的向前發展,實現了社會利益與個體利益的相對和諧。然而,另一方面因為社會作為整體成為獨立的利益主體,不同主體之間的利益沖突不可避免,社會整體利益與個體利益也存在對立的一面。事實上,在高度現代化的條件下,由于人類具有趨利的本性,如果對他們的行為不加以一定的限制,勢必會危害社會并最終殃及自身。因此,亟需要特別維護有遭受損害之虞的社會整體經濟利益,重構個體利益與社會利益平衡的新格局。所以整體利益與個體利益的合理分配是每個部門法需要考慮的問題。然而基于民法理念認為個體利益的追求能自然實現社會整體利益,進而著重考慮個體利益的保護,因此不過分關注社會整體利益。
而經濟法是適應生產社會化的客觀需要,彌補民法等傳統法律部門對社會經濟關系調整的不足而產生的。經濟法學認為社會整體利益不是構成社會的每個個體利益的總和,而是社會中獨立存在的有機整體的利益。個體行為具有外部性和普遍性,保護社會整體利益的價值目標決定了經濟法從產生之日,就肩負著從“社會本位”出發,追求社會整體利益的重任。
經濟法是維護社會整體經濟利益的法律制度,其理念是國家從社會整體利益的角度,對整體經濟生活的介入,保障社會整體利益平穩協調地增長,從而帶動全社會所有個體利益的增長,以消除個體權利無限制行使對整體社會經濟發展所造成的消極影響,促進經濟和社會的良性運行和發展。為了實現社會整體經濟利益,經濟法有時需要對個體的權利加以必要的和合理的限制,通過限制個體的部分自由去為其換取更大的自由,犧牲個體部分利益去為其獲得更多的利益,從而實現社會利益與個體利益的各自最大化和相互和諧發展。可見,經濟法學的研究視角是整體主義的。
(3)經濟學與經濟法學的關系之視角考察
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新教材的興趣”然而我們卻常發現很多學生剛進入初中時,對各學科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可是對數學卻興趣不高,這幾乎成了七年級數學教學的普遍性問題,長期以來,教師們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不懈努力,但卻收效甚微。
那么如何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經過我的不斷探索和實踐,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充分把握七年級起始階段的教學特點
“良好的開端是功的一半”。七年級學生翻開剛拿到的數學課本,一般都感覺新奇,有趣,想學好數學的求知欲較強烈,因此,教師要不惜花費時間,深下功夫,讓學生在學習的起始階段留下深刻的印象,產生濃厚的興趣。
如在教學第二學期第七章時,可讓學生參與部分實驗,在本章結束后,可以利用一節課自由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可以設計學生對數學難學嗎、有用嗎?數學是不是都這樣有趣?對基礎弱的學生能不能學好等各種問題展開討論,以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如在教學第七章中“簡單的軸對稱圖形”時,讓學生通過認真畫、剪、折方法,得到角是軸對稱圖形,對稱軸是角平分線所在的直線,再如在教學等腰三角形時,可利用畫、剪、折方法、得到等腰三角形的“三線合一性”,化難為易,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總之起始階段的教學至關重要。
二、課堂教學力求生動性、趣味性
七年級數學比較貼進生活實際,具有很強的知識性,現實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豐富的內容提供教學中誘發學生興趣和動機的酵母。新教材還抓住了七年級學生情緒易變、起伏較大的心理、生理特點,要求以“活的東西去教活的學生”來培養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全面提高他們的素質和能力。對此,我的具體做法是:
1、引入環節巧妙化。在課堂引入中,設計各種形式,運用各種手段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喚起他們的參與意識。如教學“生活中的立體圖形”時,我一開始就用事先準備好的圓柱、圓錐,棱柱等幾何體,提出這些幾何體由哪幾個面組成?圓柱和圓錐有什么異同點?棱柱與圓柱的異同點呢?待他們思考回答后再進行總結,這樣,把問題設置于適當的情境下,從而營造了一個生動有趣的學習環境,相信在這樣輕松的環境下,學生會興趣盎然,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
2、創設民主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想要營造一個民主,平等的教學情境,首先就要以微笑的面容、親切的話語,飽滿的激情去感化學生、親近學生,并且教師還要善待學生,當學生出錯時,老師不訓斥,不懲罰,要耐心指導,當學生取得點滴進步時,應給予及時地肯定,并鼓勵他們。如:我在教學時,將自己也列為學習的一員,與學生們一起操作,一起討論。對表現出色的學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來表揚他們,對學困生不厭卷、不指責,更是耐心地指導他們,鼓勵他們,常鼓勵他們說“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來”等,使他們感到老師和他們一起動腦,一起學習,這樣就慢慢地打消了學生對老師的懼怕和隔閡的心理,于是在輕松愉快地合作學習中完成了學習任務。
3、充分讓學生參與實踐操作。
新教材還針對七年級學生喜歡看,喜歡動手的性格特征,安排大量的實踐性內容,要求盡可能利用自制教具優化課堂結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請他們做我的助手,一道準備實驗器材,進行實驗演示,通過實驗操作,既規范了學生的勞動、行為習慣,又使他們在參與活動中認識“自我”以產生興趣和求知欲。
此外,在教學中我還用精煉的語言、語調的變化,設計合理的板書,優美雅觀的字體,豐富的知識等來激發學生和學科興趣,達到“親其師,信其教”的效果。
4、在情感體驗處反思。
學生整個的解題過程并非僅僅只是一個知識運用,技能訓練的過程,而是一個伴隨著交往、創造、追求和喜、恕、哀、樂的綜合過程,是學生整個內心世界的參與。其間他們既品嘗了失敗的苦澀,又收獲了“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春”的喜悅;學生可能是獨立思考所得,也有可能是通過合作協同解決,既體現了個人努力的價值,又無不折射出集體智慧的光芒,在此處引導學生進行解后反思,有利于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和學習動機,有利于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習的熱情,變被動學習為自主探究學習;還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學習毅力和意志品格,同時,在此過程中,學生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均能得到很好的培養。
三、注重學習方法指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新教材以“指導教法,滲透學法”的思想,在每章節內容的編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議一議”、“讀一讀”等欄目,其獨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設法使學生學有趣、學有法、學有得,同時對教師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學實踐中,我從興趣教學入手,側重于從以下幾個環節中進行:
1.培養閱讀習慣。具體方法是閱讀前出示閱讀題,如教學“角的度量與表示”時,可出示閱讀題:我們以前用刻度尺測量線段的長短,那我們用什么來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幾種?表示的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閱讀完畢,或通過提問、或以評估的形式來檢查閱讀效果;或有計劃地組織學習小組以討論的形式探討閱讀內容。同時,鼓勵學生在閱讀中找出問題,并不失時機地表揚在閱讀中有進步、有成績的學生,使學生有獲得成功之喜悅,從而產生興趣,養成閱讀的習慣。
2.培養討論的習慣。教師通過有針對性、合理性的提問,引發學生進入教學所創設的教學情境,引發他們積極探討數學知識,逐步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討論的習慣。特別是一題多解的題目或需要分類討論的問題,如在教學“絕對值”、“列方程解應用題”時,就有很多需要分類討論的題目;還有在探索規律這一節的教學中,也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由此引導學生三、五人一組進行討論,歸納出相應的方法和規律。
3.培養觀察能力。學生對圖形、對實驗的觀察特別感興趣,缺點是思維被動、目的不明確,這就需要教師引導他們有的放矢、積極主動去觀察。可采取邊觀察、邊提問、邊引導學生對變化原因、條件、結果進行討論;也可以創設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較熟悉的環境中去觀察。如在教學“平行”前,要求學生認真觀察現實生活中有關于平行的實物,上新課時著重提問幾個學生,并根據他們的觀察、分析的情況逐步導出平行及其性質。這樣能使學生體會觀察所帶來的收獲與興奮,自覺養成觀察的習慣。
4.培養小結習慣。根據新教材的要求,在實際教學中或讓學生上講臺進行小結評比,或以板報的形式張貼幾個學生的小結,或在課余時間對互幫互助小組雙方的小結進行評比,從章節、小節慢慢過渡到課時小結。由于經常強調自己去歸納、小結,這使學生記憶效果明顯,認識結構清晰,學過的知識不易遺忘。教學實踐表明,只有正確的學法指導,才能使學生站在教學的主置上,學有所獲,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還能保持他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四、課外拓展,激發學生興趣
七年級數學具有自然性,實用性的特點,決定了課外拓展的重要性。根據新教材的提示與要求,我經常利用課余時間開展數學興趣小組活動,舉辦數學知識猜迷,小制作比賽,拼圖游戲等等。這些課余活動生動有趣、吸引力很強,不但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發展了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創造力,同時挖掘了學生的潛能,讓他們領略成功的喜悅。
這樣逐步引導學生學好數學。
以上只是我個人在新教材教學過程中一點粗淺的看法,還望各位同仁給予指教。如何用好新教材,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其方法、措施是多種多樣的,希望有機會和大家共同研究和探討,真正做到勝任新教材的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1-0132-03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21世紀教育的主流,然而傳統的以傳授知識為中心的授課型教學模式和學生的被動性學習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1]。同時,根據《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的文件要求,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高技能專業人才已成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核心目標。然而,研究型學習作為創新人才培養的一種教學理念和方式,得到普遍認同和廣泛關注[2]。近年來,根據我院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方案要求以及該課程的特點,我們有效地將“研究型學習”教學模式應用于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對象與方法
(一)參加對象
我系公共衛生管理專業、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專業和醫學營養專業三個高職專業的學生,每年共計150人左右,安排時間第四學期。
(二)研究型學習教學模式的教學策略
1.教學安排。將該課程劃分為:醫學科研方法和論文的認知、文獻檢索與信息提煉、項目內容的選定、項目技術路線的設計、項目可行性分析、項目的實施、項目結果的處理與總結、項目論文的撰寫與發表和項目的匯報9個項目工作任務板塊。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原則,圍繞“匯報――講解――討論”展開,教師在整個過程中起引導作用。該課程的教學時數均為36學時。
2.項目內容來源和設計。課程要求項目內容選定按人才培養方案和行業崗位工作內容需求的原則,選擇有針對性的項目工作任務,靈活運用研究型學習的理念進行組織教學,既達到了基本的教學目標,也有效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及創新意識。
3.項目內容的組織實施辦法。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首先教師根據對整個班級學生學情進行分析,選出學習態度認真、責任心強、有一定組織能力的學生擔任項目組組長。然后組長再根據教師對成員的要求,選擇其組內成員。每個項目學習小組由6~8名學生組成,每個學生按照項目內容進行分工,各自承擔相應工作任務,然后由組長負責資料整合與專題匯報。每個項目工作任務板塊,學生均有2周的準備時間。每組必須根據每個項目任務的評分標準合格后,方可進入下一個環節項目任務的開展。
(三)教學模式的評價
1.考核方式。課程考核主要采取由項目評審小組和項目匯報評委組共同完成項目的考核。科任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項目評審小組,按照制定的課程項目評分標準,對項目選題、項目設計、項目匯報、項目論文進行評分,占總成績的60%。項目匯報評委組成員由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和相關專業教師組成的評委小組,按照《衛生管理系項目教學評分標準》對每組項目進行評分,占總成績的40%。
2.問卷調查。自制調查表,每班隨機抽取30名學生,集中發放問卷,當場收回。調查表的內容包括研究型教學方式對學生的作用、能力的提高、對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的評價等。用SPSS 11.5統計軟件做統計分析,用頻數分布來描述和分析這些數據。
二、結果
(一)項目內容完成情況
從表1的項目內容來看,學生選取的內容均結合了各自的專業發展特點和行業崗位工作需求。部分項目小組還設計了實驗研究,也有部分小組還走出校園、面向社會人群進行了相關的調查。
(二)項目教學問卷調查結果
1.參加的項目性質。根據研究型項目教學模式的實施,按照教學標準的要求,大部分學生是參照教師根據行(企)業需求設計的模擬項目,占54.42%;有44.58%的學生自己尋找的行業項目;而僅僅只有1%的項目為企業委托的真實項目。
2.教師的教學能力評價。教師在研究型項目教學中扮演著主要的指導作用,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有廣博的專業知識,而且還要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才能使不同項目得以順利實施。通過調查發現,有98.24%學生認為帶教老師有較豐富的實踐經驗和高度的責任心。
3.學生的能力反饋情況。從研究型項目教學對學生最大的作用來看,認為可以培養團隊精神的占80.67%;可以最大地激發創新思維和潛力占30.09%;也促進了解企業情況,占85.31%。在對學生能力提高的改變情況分析,大部分學生認為在專業應用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有明顯提高,分別為77.39%和65.45%;另外還有51%的學生認為明顯提高了溝通合作能力。在研究型項目教學同其他教學方法相比,有74.52%的學生認為實踐技能提高比較明顯,而認為和其他方法效果一樣的僅為3.80%。對于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有35.67%的認為自己對項目策劃表現最欠缺,但只有8.60%的學生認為是表達最欠缺。在研究型項目教學過程中,38.29%和36%的學生分別表示在老師指導下和小組協作下能獨立完成該項目;而只有23.81%的表示能獨立完成。學生在參與研究型項目教學中面臨的最大困難,主要分別體現在學過的理論知識無法得到有效運用和自身實踐的操作能力不夠,各占41.67%和45.49%。從學生完成項目后的狀態分析可知,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學習目標更明確的學生占80.34%;有74.57%的學生發現了自己的潛力,對未來充滿希望,以及39.91%的學生后悔平時的學習不夠;還有27.74%的學生表示收獲了挑戰成功的喜悅,有機會還想參加。
三、討論
(一)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態度與角色轉變
研究型學習教學模式必須要求教師不僅要具備較強的教學能力和認真負責的態度,而且還要有教學熱情和樂于奉獻時間的精神。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有98.24%學生認為帶教老師有較豐富的實踐經驗和高度的責任心。他們表示教師在研究型教學模式中起到了指導、促進作用而不是灌輸作用,使學習過程變得更加的積極和輕松。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和人們認知能力的增強,傳統的教育將不再滿足當前的需要。教師是教育改革的實踐者和推動者,這就要求教師的角色要不斷發生改變。于是當代教育的教師職責現在已經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是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職能外,他將越來越成為一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考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3]。所以研究型學習教學模式實現了教師由教材的講解者、傳授者,轉變為學習指導者、活動組織者。
(二)學生的學習方式與地位發生轉變
學習方式不是指具體的學習策略,而是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表現出的基本行為特征和認知取向。在學生接受項目任務實施完成以后,明顯提高了相應的能力,其分別是77.39%的學生認為在專業應用能力和65.45%的學生體現在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96.20%的學生認為明顯提高了實踐技能。這是因為研究型學習教學模式采用的是項目任務組織教學,以解決問題和表達、交流觀點而結束。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此過程之中學生采取的是自主性、探究性學習,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構建知識。學習地位由被動接受者,轉變為學習活動的主體,成為參與者、探究者和意義建構者。學習方式也從聽講―存儲―再現,轉向了探索―內化―創造,使得學生在傳統學習方式中被忽略和壓抑了的主動性、創造性和個性特征得以釋放和張揚,享受到了學習帶給學生們的快樂。
(三)增加對行(企)業工作崗位的了解與關注
研究型學習教學模式改變以課堂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學生通過項目的選取、實施與總結以及論文撰寫后,85.31%學生認為促進了其了解企業的情況。對行(企)業崗位的工作內容有了更深的了解,將為學生實習與就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實現高職學生由學校到工作崗位的“零距離”人才需求培養目標。
(四)培養學生團結協作與服務集體的意識
在項目任務實施中,只有1.84%的學生認為小組協作精神太差是研究型項目教學中面臨的最大困難,這說明大部分學生意識到組內同學間合作是學生任務完成和獲取知識的關鍵。因為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知識的獲得,能增強與他人的合作能力,能改善同學之間的關系。也對學生的同伴關系、交流能力和知識的獲得有著積極的影響。同時,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交流有利于幫助他們理解他人、分享彼此的觀點和學習成果;有利于幫助他們學到一些與人相處、與人合作做事的技巧。分享和合作也是社會對職業人才在未來工作中的要求。
(五)需要進一步探討和解決的問題
在近幾年的實施過程中,也面臨著一些新的問題與挑戰。其主要體現為:一是需要加強教學過程管理,提高教學質量。從傳統教學模式向研究型教學模式轉變需要一個過程,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也有部分學生認為無法提前準備,學習盲目性大,加上學習能力要求高,跟不上研究型教學步伐,于是感到教學內容及課堂秩序有些亂。這就要求教師應充分利用教學網絡,努力培養學生開發第二網絡課堂,建立項目學習網絡平臺,方便學生學習與交流,并且需要根據高職學生的學情與能力,注意把握教學內容的深度,加強課堂教學的組織和引導。二是當前課程設置上安排課時較少,在這種情況下進行研究型教學對教師的學術水平、教學能力和工作責任心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要全過程跟蹤費時、費力,通常在耐心指導每個項目的實施時,需要教師付出大量的課余休息時間來完成指導工作。為了使研究型教學模式得到更好的發展,培養出更能適應現代社會所需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學校(院)應在制度制定時應注意適當給予傾斜,多鼓勵教師開展新型教育教學改革模式。三是需要努力打造優良師資隊伍與優良的教學團隊。研究型教學模式具有學科知識點開放性、自主性和多元性的特點,于是學生在選擇項目內容上就會涉及到專業各學科知識點的有機結合與運用,這就需要建立一支多學科專業背景的教師作為項目指導組,參與到學生項目指導的工作,為學生項目的順利完成提供充分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喻思紅,范湘紅,趙小紅.研究性學習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的實踐及評價[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5):380-382.
[2]尹偉,范旭,胡德渝,等.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模式在口腔預防醫學課程中的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9):53-54.
[3]王林發.研究型教師培養的“項目學習”教學模式[J].教育研究,2010,367(8):105-109.
[4]范秉琳,楊志軍,袁建梅,等.“研究型學習”教學模式在分析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6):62-63.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Method of "Research-based learning" in the Medical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sis Writing Course
YANG Ming-fei,WANG Xu-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