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47:2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水資源保護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1.1洪澇災害頻繁
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初,我國幾大江河流域頻頻發生洪災,1998年發生在長江、嫩江和松花江流域的特大洪水,造成全國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農田受災面積2229萬hm2,死亡4150人,房屋倒塌685萬間,直接經濟損失2551億元,這充分暴露了我國江河堤防薄弱、湖泊調蓄能力較低等問題。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防洪工程的投入,一些重要河流的防洪狀況得到了改善。
1.2水資源短缺
農業方面,現有的0.44億hm2灌溉面積中尚有0.067億hm2灌溉保證率低,不能滿足干旱年份的灌溉要求;工業及城市用水方面,230個被調查城市中,嚴重缺水的有40多個,占17%,一般缺水的140個,占63%。鄱陽湖、洞庭湖、太湖、巢湖、洪澤湖五大淡水湖,面積已縮小1/4甚至1/2,水資源短缺問題越來越嚴重。
1.3水污染嚴重
中國七大水系和內陸河流水質評價的123個重點河段中,符合《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1、2類的占25%,符合3類的占27%,屬4、5類的占48%。具有監測資料的200多條河流中,有850條受到污染,230條受到嚴重污染,有60%的水質達不到飲用水標準,有11%的水質不符合農業灌溉要求,有6%的毒物含量超過污水排放標準。
2生態工程定義
不同的學者對生態工程定義有不同的認識。Teal(1991)認為生態工程是基于自然的生態系統設計而非傳統的工程技術。美國H.T.Odum將生態工程定義為“人類利用自然能源對環境進行控制”,20世紀80年代后,生態工程在歐洲及美國逐漸發展起來,提出了生態工程技術,即“依據對環境生態的了解,以最小的投入達到對環境損害最小的一些技術”。我國生態學家、生態工程建設先驅馬世駿先生給生態工程下的定義為:“生態工程是借助生態系統中物種共生與物質循環再生原理,結構與功能協調原則,結合結構最優化方法,設計的促進分層多級利用物質的生產工藝系統。
3生態工程的應用實例
3.1生態工程在解決水資源污染中的應用
3.1.1濕地生態工程設計
濕地介于陸地生態系統和水生生態系統,水位接近地表,或以淺水形式覆蓋地表。濕地中有周期性的水生植物生長、終年飽和的土壤水分和不透水層。通過物理、化學、生物等過程使濕地中污染物降解。劉鵬指出可以通過自然人工濕地減緩水流的速度,增加水力停留時間,吸收輸入濕地的營養成分,濕地植物如蘆葦和水葫蘆能有效地吸收有毒物質,有利于毒物和雜質的沉淀和排除,截留了68%的氮、43%的鱗;除此之外,還指出人工濕地利用可以吸收氮磷的經濟作物,一方面減少了水體的富營養化,另一方面,增加了一定的經濟收入。朱棣等以山東南四湖為例,進行人工濕地生態工程設計,利用不同植物種類對水生生活的適應性狀不同,吸收水體中的特定污染物質,分別設立了浮水植物區、挺水植物區、沉水植物區三級處理污水工藝,對BOD5處理率為90.8%,COD為80.9%,懸浮物為91.1%,N和P的處理率為80%和75%。
3.1.2緩沖帶截留技術
緩沖帶,全稱保護緩沖帶,最早是由美國農業部國家自然資源保護局。緩沖帶是指利用有一定寬度的植被與受納水體隔開,減少污染源和河流、湖泊之間的直接連接并且能夠控制土壤侵蝕伴隨的養分流失。劉鵬指出水體岸邊的緩沖林帶通過控制侵蝕,減少徑流中氮、磷濃度,防止流失泥沙、養分進入河道水體。毛戰坡等指出氮在緩沖帶內的截留作用主要是隨泥沙沉降、反硝化作用、植物吸收;磷在緩沖帶內的截留主要是磷隨泥沙的沉降及溶解態磷在土壤和植物殘留物之間的交換,以及緩沖帶土壤中植物根孔的形成有利于過濾作用的增強和吸附容量的擴大。
3.1.3水塘系統
天然的或人工的水塘,通過其間歇性的雨與河流進行水、養分的交換,同時降低流速,使懸浮物得到沉降,增加水流與生物膜的接觸時間,水塘對非點源污染物的滯留和凈化能力很強。劉興國等以水塘系統技術為基礎,設計了一種生態工程化循環水池塘養殖系統,通過水質交換,使水體水質變好,同時還起到節水、減排效果。劉鵬利用多水塘系統,以水塘為點、溝渠為線的流域系統,表明多水塘系統能截留來自農業的氮、磷污染負荷94%以上。
3.1.4土地處理系統
土地處理系統是將土地處理技術與多種符合生態、環保要求的技術整合成一個系統,實現區域污水的循環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劉明輝等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組成的生態系統通過過濾、吸附、沉淀、離子交換、微生物轉化和植物吸收等來凈化污水。劉鵬利用高分子如PAM能與水相互作用增加入滲、減少徑流的特性來改善土壤的結構和增加土壤中團聚體的穩定性。
3.2生態工程在解決水資源不足問題中的應用
當前最主要的就是雨水的資源化,不僅可以減輕區域洪澇,還能夠充分地利用雨水資源。汪毅將生態工程應用到雨水收集利用中,指出利用南方院區普遍存在的水塘和魚塘,配以必要的鋼筋混凝土調節池,利用天然防滲材料,實現了利用自然條件來為工程服務的初步設想。王一鈞等采用了自然回收凈化、部分間接利用的雨水回收利用生態工程,指出利用雨水生態塘調蓄雨水凈化的同時,也提高雨水的利用率上;另外提出水保耕作技術如帶狀間作技術、糧草等高帶狀輪作技術、等高耕作技術等在不同程度上起到攔蓄徑流、減少土壤沖刷、提高糧食產量的作用。
朝陽縣水資源嚴重短缺。特別是近些年,受自然氣候的影響,區域年水資源總量逐漸減少,加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對水的需求不斷增加,水的供需矛盾逐漸加劇,缺水已嚴重制約了經濟社會的發展。通過第一次水資源評價與第二次水資源評價分析比較來看:1980年第一次水資源評價多年平均水資源量為45923萬m3,2000年第二次水資源評價多年平均水資源量為38969萬m3,多年平均水資源量減少了6954萬m3,呈減少趨勢。2010年水資源量為29614萬m3,比一次評價時減少了16309萬m3,比二次評價時減少了9355萬m3,呈減少趨勢。詳細數據見表1與表2。
1.2水資源量分析
1.2.1水資源總量全縣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35733.6萬m3(地表水與地下水重復計算量13000.2萬m3)。在流域分布上:大凌河流域(朝陽縣境內)水資源總量為14662.2萬m3,占全縣水資源總量的41%;小凌河流域(朝陽縣境內)水資源總量為21071.4萬m3,占59%。詳細數據見表2。
1.2.2地表水資源量全縣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35526.6萬m3,可利用量為17362.2萬m3。按流域劃分,大凌河流域(朝陽縣境內)地表水資源量為14662.2萬m3,占全縣地表水資源量的41.3%,地表水資源可利用率為53.1%,可利用量為7785.6萬m3;小凌河流域(朝陽縣境內)地表水資源量為20864.4萬m3,占全縣地表水資源量的58.7%,地表水資源可利用率為45.9%,可利用量為9576.6萬m3。詳細數據見表2。
1.2.3地下水資源量全縣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13207.2萬m3,地下水可開采量為6767.7萬m3。從流域分析看,大凌河流域(朝陽縣境內)地下水資源量為7566萬m3,占全縣地下水資源量的57.2%,可開采量為3938.6萬m3,占全縣地下水可開采量的58.2%;小凌河流域(朝陽縣境內)地下水資源量為5641.2萬m3,占全縣地下水資源量的42.8%,可開采量為2829.1萬m3,占全縣地下水可開采量的41.8%。
2現狀年供用水量
本次水資源數據分析以2010年為現狀水平年。
2.1現狀年供水量
2010年,全縣實際供水量為8291.7萬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1555.5萬m3,占總供水量的18.8%,其中,大凌河流域地表水供水量為808.5萬m3,占地表水總供水量的52%,小凌河流域地表水供水量為747萬m3,占地表水總供水量的48%;地下水供水量6736.2萬m3,占總供水量的81.2%,其中,大凌河流域地下水供水量為4224.8萬m3,占地下水總供水量的62.7%,小凌河流域地下水供水量為2511.4萬m3,占地下水總供水量的37.3%。
2.2現狀年用水量
2010年全縣總用水總量8291.7萬m3。各項用水量為:農田灌溉用水量5350萬m3,占總用水量的64.5%,其中:大凌河流域農田灌溉用水量為3401萬m3;小凌河流域農田灌溉用水量為1949萬m3。林牧漁畜業用水量889.5萬m3,占總用水量的10.7%,其中:大凌河流域林牧漁畜業用水量407.5萬m3;小凌河流域林牧漁畜業用水量482萬m3。工業用水量877.7萬m3,占總用水量10.6%;其中大凌河流域工業用水量為711.4萬m3;小凌河流域工業用水量為166.3萬m3。居民生活用水量1174.5萬m3,占總用水量14.2%;其中大凌河流域居民生活用水量513.4萬m3;小凌河流域居民生活用水量661.1萬m3。
3水資源供需分析
3.1水資源十分匱乏
朝陽縣水資源十分有限。全縣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35733.6萬m3,多年平均地表水可利用水資源量僅為17362.2萬m3,地下水可開采量6767.7萬m3,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622m3,只占遼寧省人均占有量820m3的76%,占全國人均占有量2350m3的26%,屬于水資源極度缺乏地區。多年平均降水量487.9mm,多集中發生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多年平均蒸發量為1600~2000mm,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和現狀全縣缺少水利攔蓄工程造成水資源利用難度很大,此外,近幾年朝陽縣降水量減少,十年九旱,水資源短缺形勢更加嚴峻。
3.2嚴重影響社會經濟發展
隨著人口和社會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生態環境改善對水資源的需求,朝陽縣用水量將逐年上升,預計到2020年全縣需水量將達到1.44億m3,缺水0.5億m3,供需矛盾將越來越突出,水資源不足已經成為制約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
4水資源管理
4.1加強取水許可與水資源論證管理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和省文件要求實施取水許可審批制度和水資源論證制度,嚴格取水行為。目前,全縣實現了取水許可網上審批管理。
4.2實施水資源總量控制與定額管理相結合制度
加強計劃用水管理,實施總量控制,2010年,根據上年取用水情況和今年經濟發展用水預測,制定全縣宏觀取用水計劃,由縣發改委行文下達全縣計劃用水0.892億m3。年實際取水量0.829億m3。節水630萬m3。
4.3水資源監控與管理系統建設
朝陽縣水資源實時監控管理系統項目初設2007年省廳批復后即開始實施。對23個用水戶安裝了53個取水遠程實時監測點。朝陽縣水資源實時監控管理系統建設,為朝陽縣實施水資源與節水科學化、現代化管理和水資源合理調度,為政府經濟發展決策奠定了基礎。
4.4建立水資源費征收情況月報制度
及時掌握水資源費征收情況;在水資源費征收過程中嚴格按照遼政發〔2010〕18號文件規定的收費標準,堅決杜絕“三亂”現象,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財政管理制度,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水資源,依法征收水資源費,做到應收盡收。
4.5完善規章制度建設
朝陽縣以文件的形式了《關于加強水資源管理的通知》(朝水發[2009]68號)等部門規范性文件和制度。進一步規范了取水、用水、節水行為。
5水資源保護措施
為加強全縣的水資源保護工作,提高全縣用水水平,科學合理調配水資源,朝陽縣采取強制性和引導性措施,加強了水資源的保護,建立各項水資源管理制度,對超計劃用水、用水不達標、無計量取水、工業用水達不到循環利用、私自轉供水、不按期報送用水情況和浪費水資源的行為進行整治。
5.1高度重視水法規宣傳工作
先后利用“世界水日”、“中國水周”之機,采取多種形式,開展了廣泛深入的宣傳活動,增強了全民的水患意識和水法意識,擴大了水利影響。
5.2強化隊伍建設,加大了執法力度
成立了朝陽縣水政監察大隊,配備專兼職水政監察員。縣水政監察大隊運作有力,及時查處水事違法案件,調處水理糾紛。較好地解決了當前水利執法工作中存在的軟弱無力的問題,使水利執法隊伍建設步入了正規化軌道。
一、水資源概述
我國《水法》第二條指出,水資源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土壤水不被列為該法的水資源中,海水也不在該法的調整范圍中,海水的開發、利用、保護和管理,另行規定。
水是地球環境的基本組成因素之一,是一切生命的源泉,是人類生存和發展所不可或缺的自然資源。對于人類至關重要的水資源,由于其在時空分布上的不均勻性,常常也形成自然災害,如洪、澇等水害。水害不僅對生命和財產構成危害,也意味著水資源的無效益流失。因此,防治水害也是水資源保護的重要內容。
二、我國水資源的現狀
我國的陸地水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量很少,在時空上分布也極不均勻,是水資源相對短缺和水、旱災害頻仍的國家。
在水資源本已短缺的情況下,我國水環境也日益惡化,其主要表現在:水體污染十分嚴重。據統計,1997年全國工業、城市污水總排放量為584億噸,經過集中處理達標的只占23%,處理后的回用率更低,其余的大都未經處理或處理尚未達標就排入江河或用于農業灌溉。在全國水資源質量評價的約10萬公里河長中,受污染的河長占46.5%,其中海河達62.3%。據1997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我國大淡水湖和城市湖泊均為中度污染。全國有90%以上的城市的水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資源的嚴重污染降低了水體的使用功能,也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還嚴重威脅到飲水安全和健康。
三、水資源的保護
(一)緩解嚴峻的水形勢的幾種措施
1、節約用水
把節約用水擺在重要的位置,控制水資源需求,創建一個節水型的社會。在我們國家的發展過程中,選擇一個適當的發展項目,在人們心中建立“有多少水,辦多少事”的理念,杜絕水資源的浪費。并采用良好的管理和技術手段,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積極發展節水的工業、農業技術,大力推廣應用節水器具,及時發現并杜絕水器具及輸水管網中的水漏泄。人人都有節約用水的理念,這樣水資源就不會被浪費太多,而且通過可循環利用水資源,一水多用的新型用水模式能更加促進水資源地有效利用。“節約用水,人人有責”。
2、整治污染
把整治水污染放在根本的位置,盡快實行調整我國的水污染防治戰略,從末端治理轉向源頭控制再到全過程控制。錢易教授認為,我國目前還有大量的工業企業仍然是粗放型的生產模式,工業廢水處理并不理想,即便實現了達標排放,還是有大量的污染物排人了江河湖泊中,污染程度已經超過了河流湖泊自身的環境容量。隨著經濟的發展,工業廢水的排放量還要增長,污染物也會隨著增加。如果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實行污染物排放的源頭控制和全過程控制,污染物排放會有較大幅度的削減,工業生產也可以做到增產不增污。水污染被遏制了,水資源就不會更加嚴峻。
3、多渠道開發水源
通過多渠道開發水資源,開發非傳統水資源。開發的非傳統水資源包括:雨水、再生的污廢水、海水、空中水資源。據統計,目前我國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只有60%,城市廢水利用率卻為零。而以色列的城市廢水利用率達到90%,美國的洛杉磯也是利用處理過的城市廢水澆灌綠地。城市廢水的再利用不僅減少了水污染,還可以緩解水資源緊張和嚴峻的形勢。這將是未來開發利用水資源的一種重要的模式。
(二)水資源保護的相關問題
1、水資源保護的基本原則
我國水資源保護的基本原則主要有:水資源國家所有原則;全面規劃、綜合利用、多效益兼顧原則;節約用水原則;居民生活用水優先原則。
2、水資源保護的主要管理制度
我國《水法》規定了一些對的管理水資源的制度,主要有:水資源規劃制度;水中長期供求規劃制度;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制度;水功能區劃制度;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制度;取水許可制度;征收水資源費制度;用水收費制度。
3、禁止一些嚴重破壞、浪費、污染水資源的行為
為了保護水資源,《水法》規定了一些禁止和限制的行為,包括:①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設置排污口;②禁止在江河、湖泊、水庫、運河、渠道內棄置、堆放阻礙行洪的物體和種植阻礙行洪的林木及高稈作物;③禁止在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妨礙行洪的建筑物、構筑物以及從事影響河勢穩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礙河道的活動;④禁止圍湖造地;⑤禁止圍墾河道。
4、推動水資源可持續發展戰略
一般我們將與人類社會用水有密切聯系而且能夠不斷進行更新的淡水統稱為水資源,這其中也包括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土壤水。在這眾多水資源中,地下水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而且它更新的周期也是最大的,因而對于地下水資源的保護也是當今世界各國在環境保護中的首要任務。通過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地下水資源具備兩種特性,一個可再生性,另一個是不可再生性。另一方面,地下水的更新周期一般是一千四百多年,因而對其在參與現代水循環中的補給速度就比較小,而且地下水的大部分儲存資源都不能進行到現代水的循環之中,所以這部分水資源就是地下水中的不可再生部分,所以我們在對地下水的利用和開發過程中就應該考慮到這一點。
在含水系統中,地下水資源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統一水力的聯系,而且對于地下水資源本身來講就具備著系統性,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在整個含水系統中,地下水的任何一部分水資源的加入或是排出,所造成的影響都會涉及到整個含水系統,這也正是地下水資源系統性的體現。
1 當前我國地下水資源的現狀分析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近二十年內,我國的地下水的平均開采量都是逐年增長的,與此同時,我國百分之九十城市的地下水都遭到了污染,這其中包括有毒物質的污染。地下水資源污染的狀況由而向面的進行擴展,每年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也高達近百億。近幾年來,相關部門對我國的一百一十八個大中型城市進行了地下水的監測,從檢測的結果來看,地下水污染情況比較嚴重的城市就占據了百分之六十四,而污染較輕的城市占據了百分之三十三,從區域上來看,我國地下水的三氮污染最為嚴重。在農村中,有近三點六億的人已經喝不到健康的、符合標準的飲用水了。另外從我國的地質環境公報中可以看出,我國的三十一個省、自治區以及直轄市的地下水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污染,因而也存在些由于水污染而造成的疾病,由此可見,地下水污染所帶來的消極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隨著工業化發展的推進,眾多環境問題紛紛涌現出來。森林的無休止砍伐,大氣污染程度的加劇,使得沙漠化,全球變暖等環境問題逐漸上升為國家的政治問題。其中水污染的嚴重性引起了人們的恐慌,成為當下社會最熱點的話題。
由于工業用水量之大,排污及處理污水的系統的不完善,商家環保意識薄弱,人們用水危機意識的淡薄,導致地下潔凈的水資源越來越少。隨著地下水水位的不斷下降,原有的生態環境遭受到巨大的威脅。許多生態景觀遭到破壞,例如聞名遐邇的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由于各種原因導致湖面幾經干旱,水面大起大落,嚴重影響到魚蝦的繁殖,破壞了原有的自然景觀。馳名中外的濟南泉水,山西的晉祠泉等都因水位年年下降,最終導致泉水的枯竭。由于氣候干旱,蒸發量過大,周邊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使得青海的湖水水位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青海主要補給的河流出現多次斷層,甚至有些小河已經干涸。這一系列自然生態景觀的破壞都源于地下水資源供給的不足,導致環境不斷惡化及地質災害的頻繁發生。
2 我國地下水資源/!/稀缺惡化的原因
我國的建設的起步相對于西方國家較晚,許多專家學者稱,國家的工業化發展都是要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如今我國工業的發展正進入一個飛速發展的階段,水資源被大量的開采,工廠的污水處理系統不能被很好的使用,導致工業污水大量排入江河湖海,最終導致水污染的產生。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節約用水的意識比較淡薄,對地下水污染的危害認識存在欠缺,沒有把對地表水的保護灌輸到對地下水的保護中來,這導致地下水污染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加之我國降水量分布不均,很多城市的地下水得不到及時的補給,當地人們對地下水的依賴需求不斷增加,導致了地下水資源過度開采。
3 保護地下水資源的對策與措施
3.1 加快地下水資源組織結構的建設步伐,構建水資源開發與利用中心
從我國地下水資源保護機構的建設可以分析,尚需完善的水資源組織結構在聯網系統構建以及水資源開發利用方面還有所欠缺,往往生態災難之后水資源流失問題才被發現。從避免水資源災難性后果方面考慮,關于地下水的開采問題需要積極構建專業的國家地下水資源保護中心,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來對地下水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進行管理,合理設置地下水資源動態管理網絡,在不間斷動態網絡監控過程中實現對地下水資源的保護。從儲量及水資源更新速度我們可對水資源的利用量進行合理估算,并在此基礎之上加快地下水資源預警系統及地面預警系統的建設步伐,完善地下水資源的早期預警工作。此外,針對西部水資源嚴重匱乏地區還應采取嚴密的水資源監控管理制度,及時預警沿海地區的海水倒灌問題,盡可能阻止地下水資源生態災難等嚴重問題的發生。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水資源緊缺問題越來越突出,這就要求對水資源的利用方式應當由以前水廠一用戶一排放的單向利用轉變為水廠一用戶一再生的循環利用,即實現水資源的健康循環,使水資源的社會循環與自然循環能夠相互協調。
1水資源規劃研究現狀
20世紀60年代0年代,人類對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模式強調以自我發展為中心,導致河道斷流、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遭到破壞、生物多樣性銳減。人們逐步認識到環境與水資源的內在聯系,在進行水資源規劃時更多地考慮了水資源、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之間的相互關系。目前國外水資源規劃方法主要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將防止生態系統進一步惡化和改善生態系統質量放在最優先的位置,在水資源管理過程中積極地開展水環境質量的改善工作。水資源的規劃重點放在控制水資源需求量上,采取多種節水措施,以保證現有水資源發揮最大效益,只有當現有水資源量不足、確實需要增加水資源量時,才考慮開發新的水資源或尋求替代水源(如再生水)。水資源規劃的目標則轉變為滿足現狀和將來經濟社會開發的適度水資源需求量。同時,在規劃過程中應用經濟措施和價格手段,以及公眾參與的透明規劃方式逐漸成為發展趨勢。
國內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采取以需定供的水資源規劃方法,這種方法隱性認為水資源量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由此也造成了如河道斷流、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土地鹽堿化等不良后果。在2002年以后,全國進行了新一輪的水資源綜合規劃編制工作,針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對水資源的迫切需要,進一步查清水資源數量、質量及其時空分布,在維系良好生態系統的基礎上實現水資源的供需平衡。
2規劃目標及方法
2.1規劃目標
健康水循環框架下的區域水資源綜合規劃應當為區域內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管理提供依據,根據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對水資源的要求,提出水資源合理開發、優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護和綜合治理的總體布局及實施方案,促進人口、資源、環境和經濟的協調發展,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2規劃方法
區域水資源綜合規劃方法的技術路線如圖1所示。在傳統規劃方法——現狀調查評價、供需平衡分析、方案比選的基礎上,以“健康、循環”為核心進行規劃。
“健康”即在規劃的全過程中體現生態環境保護的理念。
在需水預測中,除進行生產和生活需水預測外,還應進行生態需水預測,其目標為各個生態系統的健康等級不低于現狀,多數能夠有所改善。
增加了水資源保護的規劃內容,通過水資源污染現狀調研及預測,結合保護目標,制定污染源治理及地表水、地下水的保護措施,重點是建立規劃區污水收集、處理和回用系統的布局方案。
在建立水資源配置方案集的過程中,應以生態環境保護作為衡量標準之一,去除無法滿足生態環境保護目標的方案。
在規劃方案比選過程中,除考慮傳統的水資源量和社會經濟因素外,還應加入生態環境保護因素,共同進行多目標的優化決策,形成推薦的規劃方案。“循環”的核心是規劃區內污水的收集、處理、再生和回用。再生水回用應根據需水預測成果分析可應用再生水的項目,確定不同回用目標的水質要求及水量需求,由此確定不同規劃水平年再生水廠的規模、工藝、分布和服務范圍。
雨水收集利用也是“循環”的有機組成部分,同時也是面源污染治理的有效手段,應在規劃區內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雨水收集利用方案。
在健康水循環的框架下,應改變傳統“以需定供”的規劃理念,通過“節制用水”抑制需水預測中不合理的部分,減少需水量。產業結構調整、節約用水和提高用水效率是節制用水的主要手段。通過對農業及工業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控制高耗水行業的發展規模,鼓勵耗水量小、利用率高的行業發展;通過節約用水的分析來減少不合理的需水量。
通過上述圍繞“健康、循環”而建立的水資源綜合規劃,將得到由強化節水的需水方案和包含替代水源的供水方案所組成的水資源配置方案集。綜合考慮水資源、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等多因素后可得到優化的水資源配置方案。
3應用案例
3. 1背景介紹
根據《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順義區將作為北京市東部的重點發展新城之一,承擔主城區疏解出來的部分城市功能,是未來北京東北部城市化發展的核心地區。隨著順義區的快速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將會發生較大變化,進行新的水資源規劃,協調水資源、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相互關系,勢在必行。為此,在健康水循環的框架下研究和制定了順義區的水資源綜合規劃,確定了2010年-2030年順義地區工業、城市及農業的發展規模、結構與用水布局,在綜合考慮總體用水和供水方案后,給出了順義區水資源總體布局方案,對地下水、地表水、污水處理及再生水等各種供水利用方式進行了規劃,同時也對工業、農業、生活、生態的用水來源進行了規劃,滿足了順義地區對水資源的需求。
3. 2相關規劃成果
①需水預測及節制用水
在生產需水預測過程中,考慮了順義區經濟產業結構調整,限制了高耗水行業的發展,合理抑制了需水量。
生態需水預測的目標是各生態系統的健康等級不低于現狀,尤其是重點保護地區。生態需水預測分別討論了河流、林地、濕地、城區綠地、城鎮景觀水體的生態需水。通過計算給出了順義區的生態需水量及參與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的水量。
節制用水除應用產業結構調整手段外,還對工業、農業和生活的用水節水進行了調查,制定了工業、農業和生活的節水標準與指標,由此進行了節水潛力計算并給出了可行的節水措施。2030年順義區工業、農業和生活相對節水潛力如圖2所示。
根據生產、生活和生態需水的預測及節制用水分析匯總得到基本方案與強化節水方案下的順義區需水量(如圖3所示)。
②水資源保護
首先,結合水功能區劃及現狀水質,確定了地表水分階段保護目標,并計算了相應的納污能力。根據對污染源現狀的調研,進行了污水及污染物排放量的計算和預測。由此制定了相應時期污水處理廠的布局、規模及處理深度方案。
其次,從工業、城鎮生活、畜禽養殖污染源治理和水環境監測、綜合整治等方面對地表水資源保護策略進行了規劃;由開采量和主要污染物因子控制提出了地下水資源保護對策。
③供水預測
根據順義區的水資源調查評價,預測了不同規劃年順義區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可供水量,同時根據實際情況給出了雨水集蓄利用方案。
在污水集中處理處置方案的基礎上,對再生水用途及回用潛力進行了分析,主要回用于生態用水,同時兼顧農業、工業及市政雜用用水。
④水資源總體布局
由需水預測、節制用水、水資源保護及供水預測的研究成果,給出了順義地區的6個水資源配置方案,綜合水資源量、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等指標,經過供需平衡分析以及不同方案的比選,給出了推薦的水資源配置方案,并形成了水資源的總體布局(見圖4)。
⑤規劃實施的效果評價
通過綜合評價給出了水資源綜合規劃的推薦方案,該方案實施后,順義區水資源供需不平衡的情況將逐漸得到緩解,地下水儲量虧損、地表水生態環境惡化等情況將逐漸恢復,最終形成水資源與社會、經濟、生態環境之間的和諧關系。
規劃實施后,將集中力度實施水資源保護方案,其中包括城鎮污水集中治理工程、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以及地下水源保護工程等,以上工程實施后順義區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將有很大改觀,水質達到水環境功能區劃目標要求,地表水因水質原因而無水可用的狀況會徹底改變,地表水環境安全得到保障。除此之外,地下水也將逐步得到回補,水質也將有所保證。
隨著社會經濟的 發展 ,我國水資源緊缺問題越來越突出,這就要求對水資源的利用方式應當由以前水廠一用戶一排放的單向利用轉變為水廠一用戶一再生的循環利用,即實現水資源的健康循環,使水資源的社會循環與 自然 循環能夠相互協調。
1水資源規劃研究現狀
20世紀60年代0年代,人類對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模式強調以自我發展為中心,導致河道斷流、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遭到破壞、生物多樣性銳減。人們逐步認識到環境與水資源的內在聯系,在進行水資源規劃時更多地考慮了水資源、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之間的相互關系。目前國外水資源規劃方法主要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將防止生態系統進一步惡化和改善生態系統質量放在最優先的位置,在水資源管理過程中積極地開展水環境質量的改善工作。wwW.133229.coM水資源的規劃重點放在控制水資源需求量上,采取多種節水措施,以保證現有水資源發揮最大效益,只有當現有水資源量不足、確實需要增加水資源量時,才考慮開發新的水資源或尋求替代水源(如再生水)。水資源規劃的目標則轉變為滿足現狀和將來經濟社會開發的適度水資源需求量。同時,在規劃過程中應用經濟措施和價格手段,以及公眾參與的透明規劃方式逐漸成為發展趨勢。
國內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采取以需定供的水資源規劃方法,這種方法隱性認為水資源量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由此也造成了如河道斷流、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土地鹽堿化等不良后果。在2002年以后,全國進行了新一輪的水資源綜合規劃編制工作,針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對水資源的迫切需要,進一步查清水資源數量、質量及其時空分布,在維系良好生態系統的基礎上實現水資源的供需平衡。
2規劃目標及方法
2.1規劃目標
健康水循環框架下的區域水資源綜合規劃應當為區域內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管理提供依據,根據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對水資源的要求,提出水資源合理開發、優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護和綜合治理的總體布局及實施方案,促進人口、資源、環境和經濟的協調發展,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2規劃方法
區域水資源綜合規劃方法的技術路線如圖1所示。在傳統規劃方法——現狀調查評價、供需平衡分析、方案比選的基礎上,以“健康、循環”為核心進行規劃。
“健康”即在規劃的全過程中體現生態環境保護的理念。
在需水預測中,除進行生產和生活需水預測外,還應進行生態需水預測,其目標為各個生態系統的健康等級不低于現狀,多數能夠有所改善。
增加了水資源保護的規劃內容,通過水資源污染現狀調研及預測,結合保護目標,制定污染源治理及地表水、地下水的保護措施,重點是建立規劃區污水收集、處理和回用系統的布局方案。
在建立水資源配置方案集的過程中,應以生態環境保護作為衡量標準之一,去除無法滿足生態環境保護目標的方案。
在規劃方案比選過程中,除考慮傳統的水資源量和社會經濟因素外,還應加入生態環境保護因素,共同進行多目標的優化決策,形成推薦的規劃方案。“循環”的核心是規劃區內污水的收集、處理、再生和回用。再生水回用應根據需水預測成果分析可應用再生水的項目,確定不同回用目標的水質要求及水量需求,由此確定不同規劃水平年再生水廠的規模、工藝、分布和服務范圍。
雨水收集利用也是“循環”的有機組成部分,同時也是面源污染治理的有效手段,應在規劃區內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雨水收集利用方案。
在健康水循環的框架下,應改變傳統“以需定供”的規劃理念,通過“節制用水”抑制需水預測中不合理的部分,減少需水量。產業結構調整、節約用水和提高用水效率是節制用水的主要手段。通過對農業及 工業 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控制高耗水行業的發展規模,鼓勵耗水量小、利用率高的行業發展;通過節約用水的分析來減少不合理的需水量。
通過上述圍繞“健康、循環”而建立的水資源綜合規劃,將得到由強化節水的需水方案和包含替代水源的供水方案所組成的水資源配置方案集。綜合考慮水資源、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等多因素后可得到優化的水資源配置方案。
3應用案例
3.1背景介紹
根據《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順義區將作為北京市東部的重點發展新城之一,承擔主城區疏解出來的部分城市功能,是未來北京東北部城市化發展的核心地區。隨著順義區的快速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將會發生較大變化,進行新的水資源規劃,協調水資源、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相互關系,勢在必行。為此,在健康水循環的框架下研究和制定了順義區的水資源綜合規劃,確定了2010年-2030年順義地區工業、城市及農業的發展規模、結構與用水布局,在綜合考慮總體用水和供水方案后,給出了順義區水資源總體布局方案,對地下水、地表水、污水處理及再生水等各種供水利用方式進行了規劃,同時也對工業、農業、生活、生態的用水來源進行了規劃,滿足了順義地區對水資源的需求。
3.2相關規劃成果
①需水預測及節制用水
在生產需水預測過程中,考慮了順義區經濟產業結構調整,限制了高耗水行業的發展,合理抑制了需水量。
生態需水預測的目標是各生態系統的健康等級不低于現狀,尤其是重點保護地區。生態需水預測分別討論了河流、林地、濕地、城區綠地、城鎮景觀水體的生態需水。通過 計算 給出了順義區的生態需水量及參與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的水量。
節制用水除應用產業結構調整手段外,還對工業、農業和生活的用水節水進行了調查,制定了工業、農業和生活的節水標準與指標,由此進行了節水潛力計算并給出了可行的節水措施。2030年順義區工業、農業和生活相對節水潛力如圖2所示。
根據生產、生活和生態需水的預測及節制用水分析匯總得到基本方案與強化節水方案下的順義區需水量(如圖3所示)。
②水資源保護
首先,結合水功能區劃及現狀水質,確定了地表水分階段保護目標,并 計算 了相應的納污能力。根據對污染源現狀的調研,進行了污水及污染物排放量的計算和預測。由此制定了相應時期污水處理廠的布局、規模及處理深度方案。
其次,從 工業 、城鎮生活、畜禽養殖污染源治理和水環境監測、綜合整治等方面對地表水資源保護策略進行了規劃;由開采量和主要污染物因子控制提出了地下水資源保護對策。
③供水預測
根據順義區的水資源調查評價,預測了不同規劃年順義區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可供水量,同時根據實際情況給出了雨水集蓄利用方案。
在污水集中處理處置方案的基礎上,對再生水用途及回用潛力進行了分析,主要回用于生態用水,同時兼顧農業、工業及市政雜用用水。
④水資源總體布局
由需水預測、節制用水、水資源保護及供水預測的研究成果,給出了順義地區的6個水資源配置方案,綜合水資源量、社會 經濟 和生態環境等指標,經過供需平衡分析以及不同方案的比選,給出了推薦的水資源配置方案,并形成了水資源的總體布局(見圖4)。
⑤規劃實施的效果評價
通過綜合評價給出了水資源綜合規劃的推薦方案,該方案實施后,順義區水資源供需不平衡的情況將逐漸得到緩解,地下水儲量虧損、地表水生態環境惡化等情況將逐漸恢復,最終形成水資源與社會、經濟、生態環境之間的和諧關系。
規劃實施后,將集中力度實施水資源保護方案,其中包括城鎮污水集中治理工程、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以及地下水源保護工程等,以上工程實施后順義區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將有很大改觀,水質達到水環境功能區劃目標要求,地表水因水質原因而無水可用的狀況會徹底改變,地表水環境安全得到保障。除此之外,地下水也將逐步得到回補,水質也將有所保證。
丹江口水庫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分布于湖北、河南兩省境內,行政區域隸屬于兩省6個縣市,水域面積750km,其中湖北省境內約占水庫面積的50%,其回水長度漢江177km,丹江83km。
1.2自然環境
丹江口水庫為防洪、發電、灌溉、航運及水產的綜合性水庫,由漢江和丹江組成,簡稱漢庫和丹庫。丹江口水庫總的趨勢由西北向東面傾斜,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雨量豐沛,多年平均降水量約為lO00mm,其中5~10月份占70%~80%,多年平均入庫水量為395億m,正常蓄水位時庫容為175億m,水量較為豐富。
2水環境狀況
2.1水環境質量
(1)丹江口水庫的主要水源為漢江和丹江及主要支流,而漢江來水量占總來水量的75%以上,漢江全長1577km,干百年來給人們提供了豐富的優質水資源,根據30多年來水質監測資料的分析,特別是對近10年來的水質監測資料分析表明,漢江上游(丹江口水庫以上)的水質除個別項目個別汀段超過地喪水環境質量標準III類標準外,其余都達到了II}類以上標準,I~III類水河長占90.3%,丹江I~III類水河長占93.2%。
(2)目前丹江口水庫是丹江口市的生活飲用水源以及河南、湖北兩省的部分工業、農業灌溉用水。根據近年監測資料進行水質評價,丹江口水庫水質達I~II類的監測斷面占86%,HI類的監測斷面占10%,IV類的監測斷面占4%,可以看出總體水質是優良的。丹江口水庫是亞洲第一大人工湖,巨大的庫容有超強的自凈能力,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理想水源地。
2.2水環境監測
(1)承擔丹江口水庫水環境監測任務的是長江委漢江水環境監測中心。從1958年丹江口水庫動工興建開始,為了研究水利工程對水環境的影響,長江委就在漢江中上游的各個江段開展水質監測分析,1967年丹江口水庫開始蓄水后及時增加了壩上等斷面的水質監測分析。為了調查水污染情況,先后多次對水庫流域內8個縣市進行了污染源調查,收集了大量的污染源基本資料。另外為了了解水庫蓄水后的水質變化和底質情況,進行了3次普查采樣分析,從入庫站白河至大壩下游老河口,從丹江荊紫關至大壩,在漢江和丹江干流以及污染較大的8條支流進行了監測分析。現如今長江委在丹江口水庫內已設置了十八個水質監測斷面,分析項目達50余項,由于丹江口水庫涉及三個省,又開展了省界監測任務。每月向國家提供水環境監測資料,用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及向國家提供“全國水環境狀況通報”信息。
(2)為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需要,特別是丹江口水庫水環境現狀評價以及環保設計工作的需要,近年來,重點開展了南水北調中線渠首陶岔的水環境監測,對水庫周邊及其支流進行了多次大范圍的水環境調查與監測評價工作,并開展了庫區的生物監測,從而進一步摸清了水庫流域的水環境現狀。幾十年來漢江水環境監測中心做了大量的水質調查、監測以及評價工作,為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的水質狀況分析積累了詳實可靠的水環境資料,為水源地水質保護及環境影響評價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2.3存在的問題
(1)點源污染增多,對庫區造成潛在的威脅。
根據多年來監測資料表明,丹江口水庫因其水量豐富、庫容量大、稀釋自凈能力強,多年來水庫水質一致處于I~II類標準,但隨著近年來地方工業的發展,特別是民營、私營企業不斷增多,一些庫區支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對庫區造成了污染的隱患,比如庫區支流神定河,其上游即是因汽車工業而發展起來的新興城市十堰市,她是丹江口水庫壩上流域最大的工業城市,占庫區污染負荷的70%左右,雖然近年工業廢水污染問題有所緩解,但根據監測結果,神定河目前的主要污染物氨氮、COD、BOD、糞大腸菌群等超標,這說明生活污水的污染仍嚴重,市區70%的城市污水由神定河排出流入漢江,成為丹江口水庫最大的污染源之一,雖然人庫水量比例很小,但其徑污比很大,且有污染加重的可能;再比如支流老灌河,在豐水期水量大時,污染較輕,但進入枯期,水質污染明顯加重,水質都達到了Ⅳ~V類。
地方污染企業超標排放污水,屢禁不止,這與地方利益有著密切關系,由于丹江口水庫上游及周邊大多為山區,交通不便,人們環保意識淡薄,致使污染事故經常發生,比如2000年漢江上游旬河及丹江上游鐵河的氰化物傾入事故等等,都造成了惡劣的影響。
(2)水資源管理缺乏統
一、有效的運行機制。
目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已經開始,作為水源區丹江口水庫的水資源保護和管理卻存在著各自為政的狀況,水庫及上游涉及河南、湖北及陜西三個省,水資源管理、監測部門重疊,監測斷面重疊,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甚至出現了省與省間的矛盾,地方與地方間的矛盾以及系統與系統間的矛盾,由于沒有統一的水資源管理機構的協調,發生污染事故時,缺乏應付突發事故的應急反應能力,不能滿足現代化水資源保護管理工作的需要,缺乏以國家利益為前提的水資源統一管理的機制。
(3)水環境監測布局不合理,起不到應有的作用。丹江口水庫范圍大,面積廣,靜庫面積達750km,有主要支流20余條,現在有一些水域監測是空白,不能滿足對水資源保護和管理的需要,同時對水庫全流域進行水資源評價時,則代表性不足,不能做出準確的評價;有一些水域監測又重疊,各地方、部門的監測方法、監測能力差異較大,很難做出科學有效的評價,一方面造成浪費,另一方面不能對水資源管理中存在的水事糾紛等問題有效的解決,所以沒有真正起到對水資源保護的監督管理作用。
3水資源保護的措施及對策
3.1依法強化水資源統一管理
由于丹江口水庫控制流域面積范圍大,各地方、部門著眼于本地區利益,很難顧及全流域的水資源保護,雖然近年來各地方在南水北調水源區的水資源保護上認識得到了一些提高,但涉及地方利益時,仍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重經濟,重效益,輕環保的思想,光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是一個顯著的特點。作為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流域機構,在行使水資源保護和管理的職責和權限時,受到了很大的制約。
我國新《水法》已強化了水資源的統一管理,明確規定了流域機構是水行政主管部門,強化了流域管理,既然國家已明確了法律地位,流域機構就要承擔起責任,加強流域水資源保護部門的統一管理和協調,使管理工作納入更具體的、科學的、以國家利益為前提的統一管理軌道。因此,結合丹江口水庫的特點,現在當務之急是要抓緊制定保護水源區的相關法規,比如制定“南水北調水源區水資源保護條例”等措施,從政策上、行政上來約束影響水環境的行為,制定法規是為了有法可依,所以,流域機構要適應依法行政的要求,并強化法律責任,確保一庫清水向北流。
3.2流域與區域相結合的管理
(1)應采取流域統一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逐步形成流域與區域、省與地方、f:游分工明確、責任到位、統一協調的水資源保護機制,具體可成立一個流域機構與各有關地方行政部門組成的“水源區協調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由水源公司提供一定的工作經費,定期進行會商,對以前的監測管理工作進行總結、經驗交流,對下一步的工作進行部署。強化水資源的統一管理,是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基礎。
(2)流域水資源保護部門對丹江口水庫及主要支流實行控制,進行定期常規監測及眢界監測,對水庫上游干流及主要支流的入庫口設置重點監測斷面,按照各河段具體情況制定出水質保護目標,根據河流上游來水量、排污口排污量以及水質標準制定出水庫的納污總量,進行宏觀總量控制,對各主要支流及排污口進行監督監測,發現超標,則利用協調委員會采取行政手段進行干預。
(3)地方水資源監測部門要加強對進入各級支流的生活污水及工業廢水進行水質水量的控制監測,要把此項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完成,對達不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的河流及水域,要通告其上游城鎮,對達不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的企業單位,要通告其主管領導,限期整改,在限期內仍未達到標準的,可依法追究其責任。
3、3加強入庫河流監測,控制水污染
目前丹江口水庫的各主要支流,有的還沒有開展監測,有的由各地方水利部門監測,有的是流域機構監測,有的是環保部門監測,甚至有的監測斷面重疊,一個監測斷面幾家在監測,檢測信息互相封閉,這都不利于水污染的防治,更不利于水資源的統一規劃和管理,加強入庫河流的水質監測,就是要科學地規劃,合理的布局,嚴格控制進入各級支流的廢污水總量,切實當好水資源保護的耳目。丹江口水庫是我國水質最好的水庫之一,但它也承載著一定的污染壓力,主要是支流及上游河流。因此必須加強入庫支流的水質監測,對神定河、老灌河、旬河等進行常規水質監測,支流神定河的徑流量雖不大,但她是十堰市的一條排污河,十堰市保護南水北調水源地的重點就是神定河的治理,現在治污的重點正在轉向生活污水和農業污染,2002年十堰市的環境統計顯示,神定河年排放污水3800萬噸,其中工業廢水為1600萬噸,生活污水2200萬噸,目前正在建設神定河污水處理廠,在2005年完工后的總設計能力是l6萬噸/日:老灌河也是一條污染較大的河流,這些河流都需要進行常規監測,以確保進入庫區的水達到國家地表水標準。
3.4建立水環境預警預報系統
為了確保持續優質的水源,不僅要及時地獲取水源區內各監測站點的水質監測信息,而且要對未來的水質發展趨勢做出準確的預報,這樣才能保證水源區的水質,為此,就需要建立水源區水環境預警預報系統。
(1)充分利用流域機構具有水質水量的優勢,水質水量并重。根據上游水資源量及水質分布情況,一方面對水量做出預報,另一方面對各監測站點的水環境檢測信息統一分析、統一評價,并進行變化趨勢研究,統一分析研究各支流對工業、城市廢污水、農田灌溉退水等進入水源區時,會對水源區的水環境質量帶來多大的影響,對未來做出預測。這樣也能避免地方利益保護之嫌,通盤考慮,協調全流域的水資源保護。
(2)為了及時掌握水源區水環境狀況的動態變化,水源區內各機構的監測站點,可象水文測驗一樣向流域機構及時提供水環境監測信息,此為公益性的工作,流域機構作技術上的指導,這樣根據各種監測信息,統一分析、評價水質成果,減小點源污染及面源污染,最后根據對未來做出的分析成果,定期發出“南水北調水源區水環境狀況通告”,及時地與各地區、各部門進行溝通,對于未達標的水域及河流,監督各地方、部門采取一定的措施,限期整改,消除對水源區水環境污染的隱患。
4結語
綜上所述,丹江口水庫這一重要而又特殊的水資源,其水環境質量的優劣決定著調水的成敗,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興建的前提。我們要適應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要求,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強化誰污染誰治理,誰開發誰保護,減少污染負荷以及突發性污染事故,控制點源污染,并依法采取行政手段,保護好丹江口水庫的水環境質量,同時,也要協調各地方、各部門,引起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共同保護好水源區的水資源。
1慶陽市水資源嚴重污染的現狀
慶陽市地處黃土高原殘塬溝壑區,屬全省較為干旱缺水地區,全市河川多年徑流量只有14.50億m3,其中入境水6.70億m3,幾乎占徑流量的一半,而自產水僅為7.80億m3。水資源人均占有量360m3,是全省人均水量的25.70%,是全國人均水量的13%。按照國際標準,人均水資源量2 000m3為嚴重缺水邊緣,人均1 000m3為人類生存起碼要求。從數字可以看出,慶陽市人均水資源量遠遠低于國際上滿足人類生存的最低要求。就是和周邊地市相比,也處于劣勢。慶陽市每畝耕地占有水量110m3,是全省每畝耕地600m3的18.30%,是全國每畝耕地1 823m3的6.02%。偏枯年水資源更為貧乏,徑流總量10億m3,這種情形便重現一次。在有限的水資源中,由于馬蓮河上游約2 500萬m3的苦水匯入河道,造成整個干流4.75億m3的水不能利用。全市地下水動儲量已基本開采,靜儲量限于目前開采技術、成本等問題,難以充分利用。天然降水是慶陽水的唯一補給源。雖然年均降水500mm左右,在北方地區屬中等水平,但受季風影響,分布不均,年內年際變化大,主要集中在夏秋季,7~9月降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8.50%,且多以暴雨或雷陣雨出現,難以充分利用,導致春旱、伏旱頻繁發生。特別是近百年來隨著人口的快速增長,長時間大面積毀林開荒,引起區域氣候急劇變化,降水明顯減少,干旱周期持續縮短。從20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初,逐年呈減少趨勢。同時,由于石油開采、地方工業廢水及生活污水尤為嚴重。賴以解決塬區人飲和灌溉的機電井也因無節制開采而導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據省水文地質檢測站統計分析,西峰城區8km2范圍內年允許開采地下水為12.40萬m3,目前已開采225萬m3,相當于允許開采量的20倍,造成地下水位急劇下降,據觀測,20年內下降46.60m,平均每年下降2.33m,潛水位接近隔水地板層,部分機井因水位下降而干涸。缺水不僅長期困擾著農業生產,而且嚴重影響城鄉居民的生產生活,西峰、寧縣、合水、華池、環縣縣城每年夏季都鬧水荒,都要實行分片限時供水。水利部門分析,到2015年,全市的供水缺口將達到2.80億m3,缺水將成為困擾慶陽市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最為嚴重的問題。
2造成局部地區水資源嚴重污染的主要原因
石油開采、地方工業及生活污水任意排放是造成局部地區水資源嚴重污染的重要原因。隴東油田是長慶油田的主產油田,已有30多年的開發歷史,已開發的12個油田、54個區塊分布于除正寧外的7個縣區,目前長慶油田在慶陽境內共鉆探開發油水井3 614眼(其中油井2 882眼,注水井658眼,水源井74眼),已形成了以石油開采為龍頭,開采、加工、運輸、銷售為鏈條的產業鏈,可以說帶動了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但30年來,長慶油田采用傳統的資源開發模式,沒有過多的考慮慶陽的環境承載能力,致使局部水環境嚴重污染。環保部門調查發現,華池、環縣、慶城幾個老油區地表水、地下水均已嚴重污染。華池喬河、元城、城壕、五蛟等區域水環境已發生“水質蠕變”,縣城、悅樂等地井水干枯,水位下降,部分地方水質變苦,人畜無法飲用;環縣七里溝、城東溝、城本川等7處水源是當地僅有的幾處人畜飲水和農業灌溉水源,近幾 年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嚴重地影響了當地群眾的生產和生活,群眾反映強烈。據調查統計,僅2001-2003年,上述水源地共發生原油泄漏直接污染事故達116起。2004年上半年,又發生了污染事故16起。污染使灌溉后的禾苗枯萎、死亡,土地鹽堿化。環縣曲子、環城兩個監測點的地下水質明顯下降。2004年1-4月,環縣金村寺水體12次被原油及污水污染,由于水中的原油無法徹底清理,農民灌溉后,玉米苗枯死,發生了群眾集體擋車事件。七里溝水源由于長期遭受原油污染,水質已嚴重惡化,隨處都可以看到原油斑點。監督資料顯示,環江水域的水質已從Ⅲ類下降到劣Ⅴ類標準;慶城縣目前發現183眼水井出現問題,4萬多農村群眾、8萬多城鎮居民飲水困難;西峰油田開發剛剛起步,彭原鄉就出現了水井污染事故。所有這些,不得不引起油田領導和地方政府的高度警覺和重視。
3切實加強污染防治,依法保護水資源
為了切實加強水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和保護,防止水資源再污染,重點要加強污染源控制、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和法律法規控制四大措施,有效地保護現有的水資源,讓水資源更好的服務于慶陽經濟社會。 轉貼于
3.1水資源污染源控制,首先要增加企業自律意識,加強油區水環境保護
長慶油田的污染,突出的表現是工業廢水排放和原油外泄造成的直接污染沒有得到根治,鉆探中因土地污染而導致的間接水資源污染仍在繼續,局部嚴重污染在事后缺乏積極的補救整治措施。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首先,應樹立主人翁思想,要把油區當故鄉,愛護油區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水資源保護問題上舍得投資。其次,在強化老污染源治理的同時,嚴格控制新污染源產生,從源頭上預防新的水污染問題發生。再次,要增加法制意識,自覺加強與地方環保和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溝通,建設項目的實施要依法履行報批程序,杜絕未批先建現象發生,使各項保護治理措施落到實處。
3.2水資源工程控制措施包括水利工程、農林工程、市政工程和生物工程
水利工程通過引水、調水、蓄水、排水等工程措施,可以改善或破壞水資源環境。因此,只要采用正確的水利工程措施,完全能夠改善水質狀況,保護水環境。調蓄水工程,可以改變天然水系的豐、枯水期水量不平衡狀況,控制江河徑流量,使河流在枯水期具有一定的水量來稀釋凈化污染物質,改善水資源質量,水庫建設尤為明顯;進水工程可從匯水區來的水一般要經過若干溝、渠、支河而流入湖泊、水庫,在其進入湖庫之前可設置一些工程措施控制水量水質;污水走廊工程利用河流的凈化能力和送污集中處理的方法,改善水質狀況。農林工程措施可通過節水灌溉工程建設,減少農田退水,降低農業面源污染物進入江河;減少農藥、化肥施用量,減少污染物;植樹造林,涵養水源,凈化空氣,減少氮干濕沉降,建立美好生態環境;建立種植業、養殖業、林果業相結合的生態工程,發展生態農業,保護水環境。市政工程措施可通過大力改造城市污水、雨水管道工程,優化排水系統,利用雨水資源,控制污水排量,保護城市水環境;提高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效率,采用先進的高效的新技術、新工藝,滿足當前和今后城市建設和人民生活對水環境的要求;加強城市污水的天然凈化系統建設,天然凈化系統是利用生態工程學的原理及自然界微生物的作用,對廢水、污水實現凈化處理。生物工程措施是利用水生生物及水生態環境食物鏈系統,達到去除水體中氮、磷和其他污染物質目的。其最大特點是投資少、效益高,且有利于建立合理的水生生態循環系統。
3.3水資源管理控制是水資源保護的關鍵環節
根據慶陽市水資源管理存在的問題,最重要的是強化管理。一是明確河流的水體功能與水質目標,建議利用兩年時間劃定水體功能。二是科學制定污染物排放標準與水質標準。三是加強水域水質的監測、監督、預測及評價工作。四是積極實施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五是加大執法力度,充分發揮環境保護和水行政主管部門的職能作用。目前,面對慶陽市水資源的短缺和污染現狀,行業行政主管部門必須徹底轉變工作方法,堅持依法辦事,堅持以人為本,嚴格執法,公正執法,堅決防止以罰代法、以罰代治的做法,確保水資源利用保護各項法律法規的貫徹執行。同時,加強同油田企業的相互配合,齊抓共管,努力實現油田開發與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又要強化地方各級政府在環境與發展問題上的主導作用。在環境資源問題上政府既要全力解決油田困難,又要放手支持各職能部門依法行政職權,盡一切力量營造優良的發展環境。面對油區水污染和全市水資源緊缺的實際,油田和各級政府都要樹立責任意識,既要繼續為油田發展營造良好的開發環境,又要落實各項管護措施,杜絕人為因素造成水污染。同時,要通過各種途徑督促油田企業重視水環境保護問題,政府職能部門要依法行政,履行好職責,及時妥善處理各種水污染事故和企業用水矛盾,解決影響石油開發和地方經濟發展及群眾生活的各種用水困難,促使油田和地方攜手共進。
主管單位:教育部
主辦單位:河海大學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江蘇省南京市
語
種:英語
開
本:16開
國際刊號:1674-2370
國內刊號:32-1785/TV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2008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海河流域是我國 政治 文化中心和經濟發達地區,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新
規劃修編要重點把握以下八項原則:一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重點解決好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水問題,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對供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生態環境用水等方面的需求。二是堅持人與 自然 和諧的原則。充分考慮水資源承載能力和水環境承載能力,妥善處理開發與保護的關系,促進水利的可持續 發展 。三是堅持資源節約和保護的原則。繼續把水資源的節約、保護、配置放在突出位置。四是堅持流域水利發展與區域 經濟 社會發展相協調的原則。強化流域水利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提高水利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五是堅持全面規劃與突出重點的原則。在統籌考慮流域各方面對水利需求的同時,牢牢抓住海河流域水資源短缺、水環境惡化、防洪保安要求高的特點,在規劃中著重解決生態環境修復、供水和防洪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六是堅持協調統一的原則。妥善協調流域規劃與區域規劃、綜合規劃與專業規劃、水利規劃與其它行業規劃的關系。WWW.133229.COM七是堅持繼承與發展的原則。現行規劃是修訂的基礎.必須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八是堅持以創新促發展的原則。規劃修編力求體現先進性、 科學 性、經濟性,并應重視采用新思路、新資料、新方法、新技術,提出新成果,努力提高規劃的科學性。
三、圍繞流域發展與管理的需求,突出規劃修編的主要內容
流域綜合規劃應對流域的防洪、排澇、供水、灌溉、發電、航運、岸線利用、水資源保護、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等各項任務,進行全面規劃,結合海河流域特點和實際,海河流域綜合規劃要突出解決以下四方面重大問題。
1.優化水資源配置,構建安全高效的城鄉供水保障體系
通過建設南水北調東中線,溝通流域水系,組成海河流域“二縱六橫”的水資源配置格局。合理配置引江水、當地地表水和地下水、引黃水以及非常規水等多水源.統籌協調生活、生產、生態用水,受水區和非受水區用水,城市和 農村 用水。
按照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實施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的要求,提出主要省際河流水量分配規劃方案.加大農業節水、 工業 節水和城市節水力度,統籌灌溉規劃、城鄉供水規劃,以及區域產業布局調整建議規劃等,保障飲水安全、糧食安全。
2.維護河流健康,構建清潔良好的水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保障體系
確立河流生態功能,明確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目標,確定基本生態水量,開展北運河等生態修復試點,保障白洋淀、七里海等重要濕地生態用水。
以京津等大中城市水源地、省界緩沖區、地下水資源保護為重點,加強水功能區監督管理,提出水域納污能力和限制排污總量及分階段目標,提出地下水限采方案,建立完善的水質水量監控體系。
充分發揮大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擬定官廳和密云水庫上游、太行山等重點區的水土保持方案。
3.實施洪水管理,構建人水和諧的防洪減災保障體系
建立較完善的防洪體系,實現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轉變,溝通水系、相機調度,注重洪水資源利用。加強中小河流、中小水庫、山洪災害防治、洪水資源利用和岸線利用規劃,制定不同標準下的洪水資源利用方案及措施,提出洪水調度方案調整意見。
4.加強綜合管理,構建有序可行的水管理能力保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