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47:2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藥劑學教學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轉變教學方式. 積極采用多媒體技術等教學手段,把藥劑學知識生動、形象地傳授給學生. 采用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方法. 以“問題”為中心,采用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方式,開展課堂討論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師生互動,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師生角色互換. 選擇適宜內容,讓學生上臺講課,更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備課、上課、總結和歸納等教學環節,使學生學會備課、制作課件,充分理解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授課能力. 采用對比法授課.
“藥劑學”中的許多劑型既有差異也有相同點,采用對比法教學,學生更容易理解劑型的特點和要點. 如在講氣霧劑、粉霧劑和噴霧劑等內容時,教師可以采用對比法講授;在講散劑、顆粒劑的特點、概念和質量評價等內容時,則可借助對比(和片劑對比)法,更便于記憶.
2問題式教學法
基于問題式學習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由20世紀50年代美國著名教育學、心理學家杰羅姆•布魯納提出,始用于醫學教育,現已成為一種較為多用的教學方法[3]。這是一種以問題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PBL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通常設計真實性任務,把學習設置到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景中,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來解決問題,從而學習隱含在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進而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4]。對藥劑學中一些理論性較強、內容抽象難懂及涉及面較廣、綜合性較強的章節內容,可采用PBL教學法。其實施,可以是教師先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課前預習、查閱資料及自學,再通過聽課、得出問題的初步答案;或者是在課后教師給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結合已學內容,進一步加強知識理解,培養綜合分析能力。然后,教師通過參與、引導學生討論,傾聽學生的見解,在歸納總結中加以詳盡解答,完善問題的答案。比如在藥物制劑穩定性章節內容中,老師事先給出問題:維生素C容易發生氧化,我們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避免或降低其氧化,提高其穩定性?學生帶著問題查閱、思考,在課堂上發表自己的見解,在老師的引導下討論,對問題有了更清晰地認知。在片劑的制備這部分內容授完后,老師給出問題:阿司匹林易水解,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制備阿司匹林片?學生們帶著問題,溫習所學內容,同時也綜合了藥物制劑穩定性章節的內容。以問題促進學習的方式,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3直觀教學法
一以有機化學實驗為起點
培養本科生科研素質從以上參與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學生中,組建本科學生課外科研興趣小組,長期指導學生進行課外科研實驗、資料查閱、實驗設計、學生課題申請、論文撰寫、課外學術作品競賽和考研輔導等一系列的提高學生科研素質為目的的活動。在教師的合理引導下,在筆者所進行教改的2個實驗班中,實驗組有多達18名同學主動強烈要求進入教師的科研實驗室參與課外科研活動。由于學生的課余科研活性以不影響學習為前提,因此筆者隨后挑選了14名成績中等及以上的同學,分成了2組,在一年二期的時候分別進入了兩個不同實驗室。與筆者以往通過其它途徑所帶的課外興趣小組的學生相比,這些學生思想動機總體相對較端正,除了5個學生由于急功近利、功利思想較強等原因而中途流失外,其它學生一直踏踏實實,完成了多個環節的課外科研活性內容,堅持到大四完成畢業論文。在進入實驗室初期,這些學生跟著老師或不同研究生學習一些最基本的實驗技能,同時也參與研究生的文獻檢索、實驗設計、匯報等工作。經過一個學期的鍛煉后,盡管有專業知識的限制,但是由于學生的主動積極進取學習,大部分同學已經掌握了所在實驗室的基本實驗技能,熟悉了所在實驗室專業中文期刊的檢索,也初步懂得了簡單實驗的研究方案、技術路線的設計。經過一年的培養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設計并進行了獨立的科研實驗。在二年二期的時候,利用前期實驗結果,指導學生撰寫并積極申報省、校級大學生創新科技計劃項目。課題完成時指導學生撰寫科研學術論文,利用取得的科研成果指導學生參與大學生課外學術作品等競賽。以上完成的學生科研課題同時可以作為學生的本科畢業論文。由于科研課題在大三基本完成,因此,在大四時學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考研或者其它與就業相關的個性化活動中。通過三年多的課外科研活動及組隊參與挑戰杯作品競賽,學生的潛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不僅培養增強了學生進行實驗設計、動手操作和論文撰寫等方面的科研能力,也鍛煉提高了學生的自制力、毅力、團隊協作等方面的能力,整體綜合素質較高。例如,首先組隊的兩組學生中先后申請并完成了三項省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計劃項目和多項校學生科研項目;同時也發表了學生第一作者的論文或會議論文3篇;其中一組學生的作品獲得了第十二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由于畢業論文是幾年積累的結晶,這些學生的本科畢業論文整體水平較高,避免了目前普遍存在的本科畢業論文來自于教師科研成果的“拿來主義”。其次由于小團隊有自己的目標和信念,大部分同學都能夠至始至終堅持利用課外時間進行充電,其中有3個同學從大學一年二期到三年二期暑假,每個寒暑假都能留在實驗室做實驗,每個寒暑假只休息兩周時間。再次,在所帶教的學生中,學生的學習成績總體不是特別好,只有一人次拿過一等獎學金,但由于綜合素質強,在研究生考試中脫穎而出,有5人考取了碩士研究生,其中有北京大學和浙江大學各一名(整個學院當年考取985學校研究生僅僅3名)。
二小結與重點
院校相比,由于一般院校藥學本科學生總體科研素質相比較弱,如何個性化的提高一般院校藥學本科生的科研素質是非常重要的課題。筆者通過小范圍的以有機化學實驗教學為基礎/起點培養一般院校藥學本科學生的科研素質的探索,能夠充分發掘出具有科研潛質的學生,并激發出了學生在科研方面的潛能,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能夠為一般院校藥學本科生進行科研“早教”提供一定的參考。
作者:吳建章 單位:溫州醫科大學藥學院
一、交際教學的必要性
英語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在我國,很多學生經過數年的英語學習之后,雖然掌握了不少語法知識。但大多數一遇到真正的交際場合,就張口結舌,即使能開口,語言也往往不流暢,不得體,不知道在什么場合使用什么語言才能真正達到交際的目的。這一現象暴露了傳統教學法的弊端。交際語言教學思想的核心是要把語言作為一種交際工具來教、來學、來使用,要使學生能用所學的語言與人交流,獲取信息,告別“啞巴”英語。交際語言教學是符合語言學習規律、體現語言本質的教學途徑,它能夠幫助實現由純語言教學轉化為語言與語用教學。讓學生學到真正的能與人交際的語言。新英語教材也從語言的實際意義出發來安排語言教學活動和教學形式,體現了交際教學的特點,其課堂活動要求教學過程交際化。由此可見,英語教學中采用交際教學法是提高學生交際水平的需要,是時代的需要。
近幾年,筆者采用交際教學法上高中新教材,讓學生聽、說、讀、寫全面開花,課堂上的英語文化氣氛顯得很濃。學生大有置身于異國校園,與外國朋友談笑、交往的感受,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很高,筆者常被他們令人驚喜的表現和進步而感動和激勵,學生們不僅踴躍參加英語口語過級考試、英語話劇表演等活動,而且呈現出“越交流,成績越優秀;越優秀,學生越交流”的現象。給其他兄弟班以及不愛交流的同學作出了“如何教與學英語”的示范。
二、交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交際教學中,筆者發現不少學生對開口講英語有一種心理障礙:他們怕講錯,怕老師批評。怕同學笑話,因此不愿參加交流活動,即便參加,也表現得不活躍,不自然。還有一些學生則滿足于低水平地維持現狀,他們不預習新課,很少復習舊課,流于形式,不求甚解,過分地依賴老師,缺少創新精神。其次,在使用英語交流的過程中,學生會不時地受到母語的干擾,說出一些不符合英語思維習慣的語言。再次,在我國大多數地方,學生們幾乎沒有機會用英語同英語本族人交談。而且。中國人在講漢語的群體中講英語,一般是學習的需要,而不是交際的需要,所以學講英語對學生們來說,既缺乏語言環境,又沒有緊迫感。最后,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存在教育觀念落后,對交際教學認識不夠,知識面狹窄、結構單一,綜合能力不強等素質問題。這些都導致交際教學難以順利開展。
三、交際教學中的對策
(一)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在組織教學時,要以學生的需求為出發點,促進學生成為課堂活動的中心,讓學生擁有充分表達自己思想的機會;要打破“師道尊嚴”、“一言堂”等傳統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影響,營造平等、和諧、信任的師生合作關系;要善于總結學生特點,區別對待每個學生。比如,教師可經常開展課堂討論,尤其是“小組活動任務化”活動,努力創造寬松無慮的講英語的氣氛,鼓勵學生學了就要說,不要怕說錯而被別人笑話。在學生運用語言的過程中,教師要少糾正或不糾正他們的失誤,學生的表達應得到所有人,包括教師在內的尊重并受到鼓勵。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語言基礎不扎實的,要在知識的掌握上多加強;語言反應遲鈍的,指導他們進行造詞造句的訓練;性格內向的,就要求他們多與人交往,創造條件多表現自己,增強自信心。
(二)開展多種多樣的課堂語言交際活動,幫助學生鞏固和提高所學語言材料
語言像人類的其它行為一樣,是在習慣形成的過程中獲取的。盡可能讓學生置身于大量的語言實踐中,在練習中求得知識,在運用中獲得能力,這是英語教學成功的關鍵。交際活動是學生在模擬或現實情景中用英語交流思想的最好形式,教師可加強直觀教學。開展熱身活動(warm-upactivities)、“獻計獻策”活動(brainstromactivities)、解決問題活動(problem-solvingactivities)、猜測和綜合(guessingandsynthesizing)、各種智力測驗和競賽(variousIQquizesandcompetitions)及角色表演(role-up)等交際訓練形式。從聽、說、讀、寫等方面綜合訓練學生。(三)培養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加強英語思維能力訓練
用英語思維是指排除本族語或本族語的干擾,用英語直接理解、判斷和表達的能力。比如,讓別^先進門或上車時,—些英語學習者根據漢語表達習慣常說成:Yougoftrst或Gofirst,please而地道的英語表達是:Afteryou語言是思維存在的形式,而思維則是通過語言反映客觀世界的。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在很大程度上被認為是熟悉和掌握各種思維方式的過程。所以,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加強以習得為主要形式的英語思維能力訓練。是培養學生用英語表達思想的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徑。筆者在交際教學中經常讓學生聽地道的英語。培養他們邊聽邊直接用英語把聽到而且理解了的東西儲存在記憶里的習慣:提倡學生使用英英詞典、用英語解釋英語。培養他們克服母語干擾,直接用英語表達的良好習慣。
(四)充實社會文化知識,增強語言得體性意識,提高交際能力
語言交流所涉及的不僅僅是一系列的語法規則及詞條,而且還涉及到語言使用的社會文化及風俗習慣。一局完全符合語法規則的話。用在不恰當的場合,說得不合說話人的身份。或者違反當時的社會風俗習慣,就達不到交際的目的,有時甚至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比如,中國人聽到對方對自己表示感謝時,常用英語“It''''smyduty”來表示“這是我應該做的”。可英語本族人聽了會想:原來他并不想做這件事,但這是他的職責,所以不得不做,這與漢語所要表達的原意有很大出入。因此,筆者在交際教學中注意社會文化知識的導入,采用“原文閱讀”法和收視英文原版影視片,讓學生確實感受和了解:英語和漢語不僅只是兩種語言,兩種文字,而且它們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文化。學生增強了文化差異意識,了解了西方的人際關系及交往的深層次模式,從而學會得體地進行交際。
(五)創設語言環境,努力培養學生講英語的良好習慣
2用現代研究成果激發學習興趣
青蒿素具有萜類化合物結構,而中藥含萜類化合物的種類有很多,如抗腫瘤的紫杉醇、愈創木薁、滿山紅中的杜鵑酮、甘草中的甘草次酸、杜仲中的杜仲膠、大黃中的大黃素等。但是,要提取分離天然活性化合物,就必須先掌握這些化合物的結構和對酸、堿、熱的穩定性,以及它的酸性或堿性或極性、溶解性等理化性質,才能采取相應的分離措施,最后進行分離純化。沒有扎實的有機化學知識,如何能做到這些呢?再如中藥炮制,為什么可以降低藥物的毒性、烈性或不良反應呢?為什么不同的藥材要用不同炮制方法?這些都與藥材中所含有的化學成分的性質有關,只有了解藥材的成分,才可以更深入理解藥材炮制手段的不同與功效的變化關聯。
3通過實驗促進對有機化學理論知識的消化
中藥專業的后續專業課程操作性和應用性比較強,不論是中藥炮制,還是中藥化學的成分分離、中藥藥理、中藥制劑等都需要有機化學基礎理論知識和實驗操作技能作為支撐。因此,需要不斷尋求和改進適合學生特點的實驗教學方式,最大限度調動學習興趣,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如學習水蒸氣蒸餾操作時,我們會介紹該方法在中藥很多成分的分離提取中都會用到。如丹皮酚,一種白色結晶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抗腫瘤、抗氧化等多種作用,其化學結構是酚酮化合物,利用其物理化學性質特點,用水蒸氣蒸餾能減少化合物的分解,得到高純度的產品。又如甘草是常用中藥,通過指導學生實驗,以熱水為溶劑,使用溶劑提取法制備甘草酸單鉀鹽,在有趣的操作中幫助學生掌握了分離和提取中藥化學產物的原理,同時掌握回流操作裝置、索氏提取裝置的應用等,這些都是中藥成分分離提取不可或缺的重要實驗技術。
4引入“基于問題學習”教學模式
“基于問題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學法已成為國際醫學院校一致公認的教學模式。該教學法是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引導的小組討論,發展學生綜合思考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教學方法。我們將PBL教學法引入有機化學的教學探索中,給學生提出問題:天然活性化合物的保健作用正日益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工作壓力造成很多人處于亞健康狀態,如大蒜中辛辣刺激成分大蒜素就具有降血壓、降血脂、抗病毒等保健作用,但對熱和堿不穩定,該采用何種方式把它分離出來得到高純度的大蒜素呢?對此,學生帶著疑問去查找大蒜素的結構,了解其理化性質,設計相應的分離手段和提純方法,最后付諸實踐,檢驗設計的合理性。這樣不但加深了對有機化學知識的理解,更加強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另外,我們還安排了如穿心蓮內酯的提取、丹皮酚的提取和化學合成設計、茶葉中咖啡因的提取、桂皮中的香料桂皮醛的提取及化學合成等,大大提高了有機化學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
有機化學課程知識點多,結構性質多,反應多且易混淆,概念抽象,反應機理抽象難理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覺枯燥,難懂難學,易失去信心,從而產生厭學情緒。此外,地方院校的學生,基礎稍顯薄弱,在高中階段部分學生對化學就不感興趣,進入大學后對化學類學科還殘留一些不“感冒”心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至關重要。首先,我們在第一次課講講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與有機化學的關聯性。如一些食品安全問題都是由于此類化合物濫用引起的,比如“吊白塊”、“西瓜膨大增甜劑”、“面粉增白劑”、“反式脂肪酸”、“增塑劑”等[3];講講有機化學與藥學互相關聯的例子,比如磺胺類藥物的發現,簡述喹諾酮類藥物的構效關系等,這些能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有機化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藥學專業中的重要地位,從而讓學生從內心感受到學好有機化學的重要性。其次,可以講有機化學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勵志故事,從人文思想上陶冶學生,無形中會增加學生對有機化學的興趣與重視程度。最后,老師第一次上課在形象、教學內容、激發方式上要根據學生特點進行精心琢磨。比如,我院藥學專業學生化學基礎普遍相對薄弱,對有機化學有愄具心理,第一次上課適時鼓勵他們就顯得相當重要。現在的大學生平時學習積極性不高,普遍課前不預習,課后不復習,這樣容易造成知識點越積越多,學習越來越吃力,慢慢產生“放縱式”學習,這種現象值得我們深究。我們平時把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多布置團體作業給他們,這樣無形中可增加團隊協作精神和能力,無形中促進他們要學習,不能拖團隊的后腿,從而保持學習積極性。此外,我們組織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有機化學學習交流會,由高年級學生分享學習有機化學的心得,談談沒有學好有機化學導致以后在學習藥物化學、天然藥物化學等專業課程時的困境,“前車之鑒”有一定的鞭策作用。提高積極性的方法還很多,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會有不錯效果。
2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多元化
有機化學教學內容稍顯陳舊,這就要求我們對教學內容進行一些改革,以適應教學發展和創新藥學人才需要。首先,我們根據自身院校辦學特色并結合學生整體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精講、略講與自學等不同層次進行分類。比如波譜解析的知識和糖、氨基酸、蛋白質等內容作調整。其次,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如李霞[4]、劉玉梅[5]等人對有機化學教學內容的整合很有借鑒意義。我們借鑒前人的教學經驗,加以改進形成一套適合自身院校的教學內容。此外,在教學過程中緊緊圍繞藥學專業培養體系的特點,把藥物化學、天然藥物化學、藥物分析等專業課程知識與有機化學緊密結合,比如:講酚這一章時,講酚羥基性質,可以聯系藥物化學有酚羥基的藥物,讓學生課后去尋找歸納總結,然后再課堂討論總結,這樣既能豐富有機化學視野,又可讓學生體會基礎學科的重要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有機化學教學手段不斷發展,形成很多不同特色的教學方法。我們在教學中根據不同章節加以應用,形成多元化特色。如我們可以用案例教學法講馬氏規則,親核加成反應等;可以用啟發式教學法[6]講化合物的命名、性質等;采用多媒體,把一些抽象知識形象化,提高學生的認知效果;當然,傳統的板書教學方法也必不可少,特別是機理解釋,習題講解時,板書的現場推理,能更好地讓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掌握。當然,有機化學教學手段還很多,根據自身教學特色,創新性地結合應用,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3調查總結學生學習情況,科學建立試題庫
有機化學課程內容多,很多知識點易混淆,如果課后不復習,很容易學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達不到好的學習效果。為了平衡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提高教學效果,我們建立試題庫。這樣方便學生課后利用試題對知識點深入了解,同時期末還可用來作考察學生的試題,這樣可以達到每屆平衡科學考察學生。我們建立試題庫,根據自身院校特色與學生綜合情況,調查總結學生學習情況,精心鉆研,每年不斷改進。首先,根據每屆期末考試試卷分析情況,對試題難易程度、得失分情況、題型變化、知識點掌握等作個匯總,逐步建立題型多樣的試題庫。其次,通過發放問卷調查,調查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掌握情況,對某些知識點講解所用教學方法,容易混淆的知識點等作個匯總,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科學平衡建立試題。再次,讓學生參與建立試題庫,根據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容易混淆,容易忘記,難于理解的知識來出題,然后老師篩選出一套試題庫,這套試題庫用于學生以練題促進對部分知識點的理解掌握。通過學生出題,可以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
4創新實驗教學,優化考核方法
有機化學是理論和實踐很強的一門課程,通過實驗教學不但可豐富理論知識,還可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思考、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實驗教學在有機化學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但如果學生做實驗按照實驗指導書按部就班進行,實驗效果并不好,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普遍不高。為適應藥學人才培養發展需求,提高實驗課教學質量,我們對實驗教學進行試探性改革。首先,精選實驗內容,改編部分教學內容。有些實驗內容陳舊,我們根據藥學專業,把部分有機化學實驗進行改編。其次,安排綜合性實驗,開設創新性實驗。有機化學與其他課程有交叉滲透,我們會開設綜合性實驗,指導學生完成。最后,為進一步提升實驗教學質量,豐富教學內容,鼓勵教師對實驗內容和方法進行改革。我們有機化學考核分為平時成績、實驗成績、期中成績和期末成績。我們可以科學創新改革,建立多元化考核體系。首先,可以在平時成績這一塊增加比重和考核類別。如課題討論、課后習題、小組討論、團隊作業(PPT形式)、調查總結報告等,這樣不斷促進他們學習,慢慢提高學習積極性。其次實驗成績,我們對平時的動手操作和實驗結果很重視,把它作為實驗成績考核的一部分,這樣無形中讓學生平時增加對實驗的重視程度,起到好的實驗效果。期末時,我們會組織實驗操作考核,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平時實驗動手能力的培養。期中成績,我們在教學中段進行期中考試,作為階段性考察學生學習情況。現在的學生較懶散,有中段考核,在一定程度上能讓他們保持學習積極性。有機化學隨著藥學專業學科建設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培養創新藥學人才,我們必須對有機化學教學不斷創新改革。在教學中,根據不同院校辦學特色與學生綜合情況,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和理念,不斷豐富課堂文化,在改革探索中形成特色教學體系。如何更好地促進有機化學教學發展和改革創新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創新人才,需要教學工作者進行長期深入研究。
作者:謝華松 林大都 黃思涵 張聲源 單位:嘉應學院
參考文獻:
[1]伍國云,申,肖臘梅,等.高職院校藥學專業有機化學教學改革探討[J].廣東化工,2015,42(16):256-257.
[2]周建波,曾明,陳文.藥學專業有機化學教學經驗總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06:180.
[3]裴強.食品安全問題在有機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廣東化工,2011,39(20):151-153.
(二)教學實施
多媒體技術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只能是輔質的,要防止讓多媒體技術唱“主角”的現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與時俱進,跟上行業發展對于已經做好的多媒體課件,雖可反復使用,但不應“從一而終”。對于設計和制作好的多媒體材料,雖可反復應用,但由于藥學行業發展迅猛,新知識、新技術不斷涌現,所以任課教師要多看、多學,不斷進行修改、完善和提高。
2.,根據專業選擇內容在制作多媒體教學材料時,雖然要盡可能對現有的素材和教學資源進行整合,盡量做到標準、規范,以適合不同專業的需要。但由于教學內容和專業之間存在差異性,每一節課都有各自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很難做到一致,有些內容只需一張圖片就可清晰表達,有些則需拍攝視頻短片才能達到教學目的。因此在追求規范統一的同時,要允許個性化現象的存在。
3.集思廣益,發揮教學團隊的作用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各種知識、技術不斷推陳出新,人們在工作學習中所面臨的情況和環境也越來越復雜。有些問題單靠個人已很難解決,這就需要人們組成團隊,展開合作,團結互助,集思廣益。從對教材理解、預案設計、教學思路等入手,對教學計劃、教學中存在的疑問及重難點、教學方法等展開討論。通過相互交流與切磋,可使團隊中的每個成員既可以學到他人的長處,又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通過反思,實現共同提高。
(三)存在的問題及反思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雖然因其聲色兼備,可以通過播放視頻或者是Flas的形式向學生展示教學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很好地把住教學重點,突破難點,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增強教學效果的作用,但任何事物都存在著正反兩個方面,多媒體輔助教學也如此,如過多、過濫使用,也會適得其反,因此在使用時應注意幾下問題:
1.完全或過多地依賴多媒體技術由于多媒體輔助教學有省時省力、可反復靈活操作的優點,有的教師就一味地依賴多媒體輔助教學技術,當遇到電腦、投影儀等出現故障或停電時,就變得六神無主,手足無措,感覺不會講也不敢講了。這些教師完全忘了一切技術在教學中都只能起輔助作用,教師才是教學中“教”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可能會有一些預料之外的事情發生,教師應因時、因事、因勢利導,從而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曾言:“今日學生所讀中國書中,今人之著作太多,古人之著作太少。非謂今人之著作,學生不可多讀。但就其所讀數量言,二者之比例相差過甚,必非合理之教育,亟需矯正。”這位國學大師的話也印證了學習文言文的必要。現如今,我國中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也充分肯定了文言文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它明確要求在中學階段教授學生文言文,而且最新的語文教學大綱還明確規定了文言文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所占的比重及學習所要達到的能力層次。因此,作為語文學科知識之一,文言文是必不可少的。
二、中學文言文教學的方法
幾年的語文教學,讓我對學生學習語文的心理多少有了了解。在學生中,經常聽到他們戲言:“學習語文三大難,周樹人文言文寫作文。”此中不難發現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畏懼性。這不禁讓我思索其原因所在,只有這樣才能找到好的方法“對癥下藥”。
無論學習什么,興趣都是最好的老師。針對學生的畏難情緒,首先要從心理上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而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好的導入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第一源泉,第一顆火星”。我們可以通過巧妙的導入來激發學習興趣。并在課堂過程中利用生動的語言把學生帶入到情境當中,為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把單調的文字符號變成形象生動的畫面,抑或把畫面表演出來,使學生覺得新奇,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中醫藥學科兼有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的雙重屬性,中藥制劑技術作為其中之一也不例外。它是建立在中醫傳統對生命認知的哲學基礎上,并綜合了中醫基礎理論、中藥臨床使用、中藥提取分離、中藥炮制加工、中藥鑒定、中藥分析、藥理學等知識內容。長期以來,醫藥院校對中藥學專業知識教育十分強調,但是對人文精神的培養卻不夠重視,從而導致中藥學學生知識結構失調,人文精神欠缺。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相結合是時代特征,也是中藥制劑技術學科發展的內在要求。醫藥從業者在社會中與工作中不僅僅需要專業知識,更需要敏銳的洞察力、清晰的分辨力、對陌生環境的適應力、發散性思維能力和創新性思維能力。人文素質的培養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一個過程,而在專業課中滲透人文教育,在單純的專業知識中合情合理、自然而然地融人人文教育,可以完善學生的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把學生培養成為具備豐富專業知識、高尚人文精神的綜合型人才,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1.2培養人文精神是素質教育的要求
人文教育的精髓,并不是具體的知識或能力,而是強調“以人為本”的精神,即“人文精神”。中藥人文精神傳承可以將傳統中藥文化中“敬畏生命、關懷生命、誠實守信”的文化精髓和醫藥行業的職業道德相融合,并在具體職業實踐中的得以體現。具有人文精神的專業人才應當具有濃濃的人文關懷,對于人的命運、價值、尊嚴、人的幸福及人存在的意義等問題有著深切的關注。培養人才是學校的核心任務,學校要高度重視學生職業道德、職業操守的養成,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要把道德教育作為學校培養人才的競爭優勢,使學生在具備高超職業技能的同時,更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要把道德教育作為助推發展的重要手段,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和教育水平,為藥品行業發展增添新的活力。
1.3人文素養是社會對醫藥行業的要求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經濟和社會等方面取得了日新月異的發展,但在醫藥行業也暴露出各種問題,出現了多起藥品安全事件—_2oo6年,齊齊哈爾第二制藥公司生產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導致多名患者腎功能衰竭,13名患者死亡;2006年,安徽華源生物藥業公司生產的克林霉素注射液導致11名患者死亡;2008年,江西博雅生物制藥公司生產的靜脈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6人注射后死亡;2009年,江蘇曝出狂犬疫苗造假大案,21萬份問題狂犬疫苗流向27個省市,至少1000萬人受害;2012年,2012年,曝出企業用皮革廢料熬制工業明膠,最終制成藥用膠囊的事件;2013年,葛蘭素史克中國行賄事件。反思此類事件,與企業管理及操作人員的法律意識淡薄,醫藥職業道德缺失密切相關。目前普遍存在專業教育與人文教育脫節,重科學輕人文的現象,致使人文精神出現危機。同時,不少學生畢業后也反映知識、技能結構比較單一,人文底氣不足,缺乏發展的后勁。人文素養關注的是對人類生存意義和人類價值的關懷,它崇尚人生和社會的美好境界,追求人的感性和情感,達到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樣化。若在職業生活中具有崇高的人文精神的信仰,就會自覺自愿地維護捍衛人類健康與生命尊嚴。
2提升人文素養的途徑
2.1從文化傳承角度展開人文教育
中醫藥類每門學科的產生都具有其獨特的歷史背景與文化淵源,并且這些因素在某種程度上也影響著學科的發展。中藥制劑技術的產生與發展的過程同樣也有著深刻的時代烙印。數千年來,中國人民在與疾病斗爭的歷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知識與經驗,這些中醫藥知識憑借師承口傳、文字記錄奠定了本草學的基礎,積累了制劑經驗。因此,教師在講授這門課程時,而應盡可能多的聯系其歷史背景和發展的文化淵源,汲取歷史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在講授中藥制劑的質量檢查時,應滲透嚴謹認真的態度與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的最基本的醫藥從業者的道德要求。如浙江杭州的胡慶余堂的一直堅守著“戒欺”的經營理念,“存心濟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采辦務真,修制務精,不至欺予以欺世人”。據說胡慶余堂的生產貴重的急救藥“局方紫雪丹”,嚴格遵古炮制,其最后一道制備工藝要求不宜用銅鐵鍋熬藥。胡雪巖請來工匠鑄成一套“金鏟銀鍋”,專門制作紫雪丹。今天,這套“金鏟銀鍋”已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享有“中華藥業第一國寶”的美譽。2011年,國家國務院公布了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中有中醫傳統制劑方法,包括了達仁堂清官壽桃丸傳統制作技藝、定坤丹制作技藝、六神丸制作技藝、致和堂膏滋藥制作技藝、季德勝蛇藥制作技藝、朱養心傳統膏藥制作技藝、漳州片仔癀制作技藝、夏氏丹藥制作技藝、馬應龍眼藥制作技藝、羅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藝、保滋堂保嬰丹制作技藝、桐君閣傳統丸劑制作技藝。這些傳統制劑的制作工藝隨著其所處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創新,同時促使學生具有一種認同感和歷史感,文化傳承的自豪感和歷史責任感。在授課過程中,這些與學科有關的歷史故事滲透了人文精神,激發學生的對中藥制劑技術這門課程的興趣,使知識教學與人文精神培養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將人文教育貫穿于專業知識學習始終。
2.2課堂授課中滲透人文精神
人文教育更為自然、直接、有效的途徑即是在專業課課堂中滲透人文教育。尤其在講授“丸散膏丹,酒露湯飲”等幾類傳統劑型時,可在課堂導學環節介紹其產生的歷史文化背景,繼而引出其特點、制備方法等常規知識點。例如,液體制劑的發展過程中,商代由于陶器的發展,具備了煎煮的條件,因而在烹調食物時發明了湯劑。酒出現于原始社會,現在作為酒劑與酊劑的浸提溶劑,最早被當做藥物使用;而“醫”這個漢字的發展演化,代表的迷信超自然力量而采用巫術的“巫”與使用自然科學知識以酒為藥物的“醫”之間的競爭,最終中醫藥思維還是走向了唯物主義的方向。同時,人們在釀酒的過程中又發現可用谷物發酵制成曲藥,如神曲等。又如丹劑是一種傳統的帶有神秘色彩的劑型,而煉丹術的是以道教的宗教理論為基礎發展而來,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同時又積累了豐富的化學知識,并發明出很多實驗設備器具。因其含有汞、鉛等重金屬,現在不供內服,僅有少數如紅升丹、白降丹等供外用。而非物質文化遺產“龜齡集”就是借鑒道教的養生思想和煉丹技術而生產,從明朝嘉靖年問保留至今。煎膏劑也是冬令進補的傳統劑型。中醫認為冬季是“生機潛伏,陽氣內藏”的季節,要講究“養藏之道”,也是調理氣血,平衡陰陽的大好時機,故適合進補。其制備工藝與臨床應用必須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其中致和堂膏滋藥制作技藝亦已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以上學習可以將中醫基礎理論、中藥與方劑學、中藥藥劑學、中藥制劑檢驗學等多學科的知識融會貫通,既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又加深了中藥學生的專業自豪感。
2.3實驗、實訓課程中強調人文素養
在中藥制劑技術教學中實施人文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除在理論授課時進行人文精神的滲透,更應該結合自專業特點精心設計實驗、實訓課程。中藥制劑綜合實訓教學是再現了從原料、輔料到生產出最終檢驗合格的制劑并進行檢驗的這樣一個完整的制劑過程,包括了中藥鑒定、炮制、制劑、檢驗、藥理等知識體系。例如在開放性實驗中,教師選擇某一經方要求學生進行劑型設計,選擇合適的輔料、提取工藝、制備方法等制備成相應的制劑,并進行質量檢驗、藥理安全性評價、生物利用度考察等。在中藥制劑綜合實訓中,可自然地滲透人文精神與職業道德。譬如在制劑工藝處方優選環節,可不失時機地給學生講解輔料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不能擅自更改,并結合具體的例子以加深印象——苯妥英鈉膠囊中毒事件,只因制備時將原處方中的輔料硫酸鈣改為乳糖,導致苯妥英鈉的吸收增加,從而超出安全濃度而引起了中毒。這樣的講解不枯燥,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到藥品安全的每個細節都不容忽視,滲透“以人為本”的理念。。在進行動物藥理實驗之前,教師可帶領學生先參觀“實驗動物紀念碑”,鞠躬致敬,以實際行動傳輸“敬畏生命”的觀念,這樣學生在實驗操作時會更加尊重和愛護實驗動物,自覺遵守動物實驗的倫理道德規范。在實驗、實訓中并不空洞的講解藥品安全的重要性、操作過程的職業道德,而是通過這些細節可以更深刻地體會職業精神以及人文的內涵。
2.4校園文化培養醫藥職業道德
藥品是一種用來預防、治療、診斷疾病的特殊商品,與人民群眾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關。中醫藥文化傳承歷史悠久,歷來非常注重醫藥職業道德。清代的袁枚所著《徐靈胎先生傳》即日:“藝者也,德之精華也,德之不存,藝之何有”。對于醫藥從業者來說,職業道德是第一位的。西方著名的希波拉底誓言說:“我愿盡余之能力與判斷力所及,遵守為病家謀利之信條,并檢束一切墮落及害人行為,我不得將危害藥品給予他人,并不作該項之指導,雖有人請求亦必不與之。”中國的醫學生誓青,也同樣對醫藥職業道德提出了要求。中藥制劑技術具有其特殊性,一方面與藥品質量直接相關,一方i又與藥廠經濟利益密不可分。故生產出合格的藥品不僅需要學生的專業知識,也需要其人文精神。是否具備了堅定人文信念,是成為一名合格的醫藥工作者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條件。因此,在中藥制劑技術的教學中,教師應多結合學科特點培養人文素養,以使學生在如今功利的社會環境中保持一份對生命的敬畏與關懷。
2.5教材編寫中融合人文教育
目前的中藥學教育中受到科學主義的影響,在人才培養理念上普遍存在著“重技能,輕人文”的思想,導致了學生人文精神的嚴重缺失。因此,可以校企合作開發相應的教材,關注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與人文精神的培養兩個方面,對專業人才培養起到推進作用,以強調學生職業道德,提高行業忠誠度、工作責任心與工作積極性。開發中藥專業人文素質培養教材,讓學生學習中國優秀的傳統中藥文化知識,深刻領會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醫學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質,使傳統中藥文化得以繼承和弘揚;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使學生在今后的醫藥實踐活動中,學會尊重生命,以誠做人,用心制藥。因此,應精心構思素質教育課程體系構建和相應的教材開發,以此推進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開發出真正具有專業知識性、人文教育性、社會實用性和符合時代要求的素質培養教材。
從對我院近三年的醫藥衛生類專業學生入校的文理生源數據統計結果得知,藥學、中藥、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醫學檢驗技術各專業學生中,有不到一半的學生是理科生,而在理科生中,僅有15%左右的學生高考選物化。因此,文理生源的差異,以及有無化學學習基礎的差異導致了在有機化學學習中學生上課普遍反映有機化學內容抽象、難學、難懂,教師上課普遍反映一問三不知、內容無從下手、進度趕不上、考試大面積不及格,出現了教師上課“不會上”、學生考試“不會考”的現象。
1.2使用教材
教學使用的教材是我院教師主編的醫藥衛生類專業適用的“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教材內容經過濃縮精簡,刪去了晦澀難懂的反應機理、反應歷程、復雜的反應等內容,并且結合專業特色,增加了反應的實際應用和重要的有機物在醫藥中的重要用途等內容,因此,本教材的編寫可以說是專門為醫藥衛生類專業學生量身定做的。
1.3課時安排
對比大學本科教育有機化學的教學課時安排,本科教育有機化學一般分兩個學期至少120個以上的課時,然而高職教育有機化學的理論和實踐課時加起來僅有64~80個課時,因此,課程教學課時少、內容多、任務重。
2教學對策
針對以上“教”與“學”中存在的問題,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和適合的教學手段,使學生有機化學學習有信心、不放棄、興趣高、學得快、學得好,是教學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2.1摸底調查、對癥下藥
在開學之初,統計本班學生的文理基礎,以及大概了解學生的入學分數段,做到心中有數,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除了學習基礎,平時還要善于觀察不同班級學生的學生習慣、學習風氣、學習態度等,通過學期初學生學習基礎的靜態摸底以及學期中學生學習心理的動態摸底調查相結合,把握學生的學習心理動態,對癥下藥,因材施教,逐步引導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心理轉變,輕松學習有機化學。
2.2合理安排、循序漸進
針對學生入學來的化學學習基礎,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如學生化學基礎比較薄弱,在授課計劃中,教學進度以先慢后快為宜,教學內容以由淺入深、由簡到難為宜。避免教學一開始,教師每節課“高速”趕進度,或者花大量的時間講反應機理而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的的接受能力,久而久之,學生將產生“懼怕”有機化學、“討厭”有機化學的學習心理,影響教學效果。例如烷烴章節中,烷烴的命名規則是學生接觸到的有機化合物的最基本的命名規則,也是對最簡單的有機物的命名,其他有機物命名加上官能團的命名規則即可,如果在這里沒有學透、學懂,后期的有機物的命名將遇到攔路虎,因此這部分內容需要多花點課時講解,練習,并且進度不宜過快,盡量不讓一個同學掉隊。再例如雜化軌道的內容,要求學生熟悉核外電子的運動狀態、排布,共價鍵等知識點,如果學生欠缺或者不熟悉這部分內容,教師要花點課時補充或者要求學生提前自學,以便在內容上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引導學生扎扎實實地掌握知識。
2.3興趣導學、學而不厭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興趣不僅使學生渴望獲得知識,具有原生性動力作用,而且在學習過程中刺激著愉快的情緒體驗,有利于產生進一步學習的需要。例如在有機化學課程教學伊始,首先要讓學生了解有機化學對人類所作出的重要貢獻,有機化學在醫學、藥學人才培養中的核心地位,有機化學在專業課學習中的重要作用等,進而分析當地醫學、藥學行業發展趨勢以及學生就業前景,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專業特點,穿插有機物的發現、俗名的來源,有機物或者化學反應在制藥或者臨床中的應用,“社會熱點”等內容,引導學生不斷地對有機化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學而不厭。
2.4把握規律、觸類旁通
大多數的有機化學教材的章節基本上都是按照有機物的類別來編排的,一般來講,含有相同官能團的化合物具有類似的性質[2],一類物質一個章節,每一章節又是按照“分類、結構、命名———性質———用途”為主線,因此規律性特別強。在教學中,要求學生把握“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之間的關系,通過一種物質的結構和性質,掌握一類物質的結構和性質。例如,在乙醇分子中,受羥基吸電子的影響,α-H比較活潑,易發生氧化反應,Cr2O2-7(橙紅色)被還原為Cr3+(綠色),生成乙酸,因此,酒精分析儀利用該反應原理來檢查駕駛員是否酒后駕車,并且從乙醇的氧化反應可以看出,反應實質是含有α-H的醇的脫氫氧化,即伯、仲醇都能發生此反應,而叔醇不能。因此,把握有機化學的學習規律,由點到面、由個別到一般,觸類旁通,學好本門課程。
2.5手段并用、雙管齊下
在有機化學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式可以概括為:一張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書,教師臺上講、學生臺下記,學生能緊跟教師的講課節奏,注意力比較集中,但是課堂單調、容量有限;在現代信息化的課堂上,教師大多利用PPT課件邊播放邊講課,學生看著課件,以聽為主,課堂內容豐富、生動活潑,時而穿插動畫、時而播放視頻、時而展示圖片等,能夠吸引學生的眼球,課堂容量大。但是PPT播放的節奏一般較快,很多同學跟不上播放速度,來不及做筆記或者索性放棄了做筆記,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上課只是聽“熱鬧”。因此,教學中,將兩種教學方式相結合,有利于提高教與學的效果。
2.6輔導答疑、查漏補缺
“師者,所以授道授業解惑也”。這句話告訴我們,教師不只是傳授知識和技能,而且要解答學生在學習中的困惑。在有機化學教學中,面臨的問題是內容多、課時少、進度快、學生層次參差不齊,這也是高校教學的特點,因此,采取以課堂提問、定點答疑、問卷調查、課后作業以及手機短信、微信、郵件、QQ群、教學資源庫交流平臺等信息化手段的輔導答疑方式,一方面可以彌補課堂講授的不足,查漏補缺,及時發現教與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及時解決,把問題扼殺在搖籃中;另一方面通過輔導答疑,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增進師生情感,避免教學中教師“自我感覺良好”的現象,發揮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教學效果,從而實現“教學相長”的目的。
2.7評價多樣、綜合考核
經過了高考“一卷定終身”的學習模式,進入大學學習,課程學習應該更注重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考核,發掘學生的內在潛力,培養“會學習、會應用”的學生,而不是死讀書的書呆子。因此,在學生的課程學習評價方式中,評價方式多樣化、過程化、個性化,有利于反映學生的綜合能力。如學生課程以綜合成績計算,包括:平時表現,如課堂活動的參與性、回答問題的積極性、考勤、作業的完成情況等;測驗和期中成績,如平時的各項考試成績都關系到最后的總評,因此,一次考試差,亡羊補牢還為時不晚,讓學生看到希望和機會;實驗成績,在實驗過程中,學生的動作操作規范、小組協作能力、實驗現象觀察、數據的記錄和實驗報告的完成情況;在學期中,也可以針對教學內容安排課外活動,如查閱資料寫報告、自主設計實驗線路、調查訪問等,都可以從不同方面考核學生的學習能力;最后是期末考試的卷面成績,以上各項按照適當的比例計算得出學生的期末綜合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