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47:1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鄉村治理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二、美好鄉村建設需要政府提供保護環境的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指在一般情況下,不能或難以有效通過市場機制由個人或企業提供而主要由政府提供以滿足社會成員共同享用的物品或服務。從供給方面看,公共物品具有共享性即“非排他性”的特征;從消費方面看,公共物品具有“非競爭性”的特征。依據滿足公共物品屬性的程度,可以將其分為純公共物品和準公共物品。環境作為公共物品,相較于其他公共物品而言,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環境公共物品既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亦是從事生產經濟活動的重要基礎。從供給渠道來看,環境公共物品可以分為兩大類:或基于“上天恩賜”而形成的自然物,如江河湖泊、高山深谷、海洋空氣、動植物群等,是每個人都可以享用的;或基于特定需要,必須由行為主體(譬如政府)來提供的公共環境設施(譬如防洪工程、污水處理器材等“硬件”設施),環境“軟件”(譬如環境制度、環境信息、環境文化、環境政策,等等)。從消費角度而言,有些環境物品可以看作純公共物品,具有共享性和非競爭性的特征,即一個人消費無法阻止其他人或集體的消費,譬如正常情況下人們對空氣的利用;有些環境物品是準公共物品或擁擠物品,消費中不排除集體行為,但超過其承載量就會產生負效應,譬如過度放牧會造成草場資源破壞,過度抽取地下水會導致水源枯竭,等等。然而,在市場機制尚不完善的初期階段,由于趨利避害的人性使然,環境資源的配置往往是低效率的。這種低效率主要表現為外部不經濟性,“當生產或消費的所有副作用沒有被包括在市場內時,外部經濟效果就發生了”,這就是所謂的環境資源成本的外溢現象。環境資源成本的外溢扭曲了環境公共物品的真實價值,也使環境公共物品變成了一種稀缺資源。就我國而言,市場失靈誘使環境公共物品成為稀缺資源最早產生于經濟發達省區或資源富集省區。而經濟發達相對滯后的省區則是在模仿和承接發達省區產業轉移的進程中,出現了環境資源稀缺等諸類問題。安徽省緊臨東部沿海的發達省區,在中部崛起的戰略架構中,始終面臨著跨越發展的強大壓力。為了趕超東部發達省區,切實提高民眾的生活水平,環境資源的透支消費演化為一種時尚,經濟快速增長很大程度上是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的。在此背景下,鄉村環境資源保護也被極大地忽略了,片面追求產業的發展,對環境稀缺資源消費遠遠超過了其承載的最大閾值,乃至釀成了諸多環境問題。無可爭辯的是,鄉村環境治理作為推進美好鄉村建設進程中的復雜工程,解決之尚需要政府提供保護環境的公共物品。
(一)政府需要為環境公共物品生產提供制度保障諸如環境公共物品這種“對每個人都有益的事情,只能通過集體行動來完成”,政府擁有龐大的行政資源,無疑是集體行動中最強力的組織單位,如果積極作為是能夠滿足社會民眾對環境公共物品需求的。站在這個角度來說,政府無疑是環境公共物品的最佳提供者。安徽鄉村環境治理的實踐證明,當前政府最迫切需要做的就是為環境公共物品的生產提供制度保障。任何一種游戲,要能持續進行下去,離不開相應的游戲規則,生產環境公共物品猶如一場游戲,又何嘗不需要規則呢?誠如奧爾森所言,在提供公共物品的集體行動中,正式約束或外在的制度往往是解決集體行動困難的重要保證。籠統地說,環境制度體系包括環境法律法規、政府行政命令、環境政策規章和環境質量標準等一系列帶有強制性、約束力的制度規則,在維護環境公共物品正常生產方面發揮著相當重要的作用。美好鄉村建設涉及道路硬化、村旁綠化、景觀設計、垃圾處理等多項舉措,均與鄉村環境治理有著直接的聯系,需要大量的環境公共物品。而這些環境公共物品牽涉面太大,社會自助、他人自覺又帶有較大的盲目性、趨利性,于環境問題的解決顯然有些無濟于事。但是,帶有強制力的法律法規、政策規章不僅可以引導環境公共物品生產,而且還可以為環境公共物品的生產提供制度性保障,從而使其提供變得更加快捷、高效。
(二)純環境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來提供或生產純環境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的特征,因其內容復雜性、生態系統性和利益普適性,是不能排除消費上搭便車行為的。況且,有些純環境公共物品(譬如環境保護政策、環境信息等)是個人或社會很難提供的,而有些純公共物品(譬如平衡生態系統、凈化空氣等)雖然可以由個人或社會生產提供,但卻難以從生產中獲取利潤,甚至連收回成本都存在很大的困難,個人或社會也自然而然沒了生產、提供環境公共物品的動力。因此,此類環境公共物品一般是由政府生產或提供的。安徽省在推進美好鄉村建設進程中,純環境公共物品的生產、提供,就政府層面而言,需要做到:其一,加大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就全省范圍言,除合肥、蕪湖、馬鞍山等城郊和東南部經濟條件較好的鄉村以外,絕大部分鄉村沒有實力雄厚的經濟實體,也難以為鄉村基層組織提供比較穩定的稅收,因此鄉村基層組織的經濟自助能力是極為有限的。在這種情況下,鄉村基層組織將大量資金用于純環境公共物品的生產、提供是不現實的。其二,產、學、研相結合,加大對純環境純公共物品的科研投入。提供純環境公共物品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也有助于美好鄉村建設的順利推進。但是純環境公共物品是關系到能否合理利用資源和科學保護環境等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涉及到生態學、環境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多學科技術知識。因此,生產或提供適合美好鄉村建設的純環境公共物品,需要將產、學、研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其優勢,避免單向度作業。其三,制定適宜美好鄉村建設的環境監測標準和環境政策。與城市相比,鄉村環境承載量大、自我恢復能力強,將適合城市的環境監測標準、環境政策和環境治理模式原樣套用于鄉村環境的治理,無疑是不適合的。如果這樣,只能導致鄉村更大的資源破壞和環境污染。
(三)生產或提供準環境公共物品也離不開政府協作準環境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競爭性和局部的排他性的特征,只有達到了某個臨界點,才會出現擁擠的現象。也只有在此情況下,繼續消費才會導致低效率。換句話來說,準環境公共物品如果利用得當就有利潤空間,也自然能夠激勵個人或企業生產或提供。當然,這需要政府借助法律法規等制度體系給予適當的安排,才能調動社會力量生產或提供準環境公共物品的主動性、積極性。退一步說,政府部門作為利益階層中“相對獨立的一元,產生了獨立的利益訴求。這就導致了政府及政府官員可能在理性經濟人的支配下,進行權力設租、尋租現象,使公共產品的供給違背初始目標”,繼而在提供準環境公共物品上出現“政府失靈”。因此,就準環境公共物品生產或提供而言,適當引入市場競爭機制,讓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其中也是十分必要的。而政府與社會力量協作即是其間最有效的運行方式:政府可以通過契約形式,對準環境公共物品(譬如美好鄉村建設中的村莊規劃、排灌河渠維護、村旁綠化和垃圾處理等)的數量和質量作出明確要求,同時將其生產權讓渡給企業或非營利性組織,由其在規定時間內保質保量完成;政府也可以通過財稅補貼的形式,對利潤空間較小的項目給予適當減免或優惠。尚需要提及的是,合資共建也是值得探討的協作方式。在此方面,浙江臨安市美好鄉村建設中合資共建項目的一些成功做法,其經驗有借鑒價值。
三、美好鄉村環境治理,“有所作為”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
當前,鄉村環境不容樂觀已經成為社會各界的一致共識。鄉村環境治理的難度不亞于城市環境治理,此即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況且,基于鄉村環境法規不完善、民間環保組織嚴重缺失、民眾環保意識整體性不高以及鄉村環境治理的強外部性特征等復雜因素“決定了政府在環境治理中的主導地位,農村環境的地域性特征進一步要求地方政府尤其是縣及鄉鎮政府應該成為農村環境治理的重要作用”。美好鄉村環境治理作為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各級政府尤其是縣鄉兩級政府需要切實履行職能,準確定位并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到有所作為、善于作為。
(一)進一步明確并適度強化基層政府的環境治理職能理論上言,中央和地方環境管理權限的合理劃分,既利于環保主管部門的集中統一管理,又助于各級環保部門結合自身地方實際,充分實現優勢資源互補。但由于縣鄉等基層環境管理權限散落于多個行政部門中,權、責、利等權限的劃分也較為籠統,多地環保部門形同虛設,實際職權卻被發改委、水利局、林業局、住建局、農資委等肢解了。一旦出現較為嚴重環境問題,必然導致部門間相互推諉、扯皮的現象。因此,實現鄉村環境有效治理,明確各行政部門職能并適度強化環保部門職能就顯得尤為重要。而且,明確政府環境管理職能,有助于發揮政府的征稅權、禁止權、處罰權和節省交易費用等優勢。政府在作出決策時才能將資源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起來考慮,盡量做到統籌兼顧、適當安排;反之,如果行政部門充當地方經濟利益的代表和執行人,作出的決策就可能是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的,即便結果帶動了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對鄉村環境治理也是絲毫無益的。具體而言,在推進美好鄉村建設的進程中,縣鄉等基層行政部門在決策系統中應當增加環境權重,通過制定嚴格的環境標準加強環境監管,重視產業結構調整,著力引進“三低一高”(即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新型產業發展,逐步引導鄉村經濟社會發展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二)堅持規劃引領、示范帶動,穩步推進鄉村環境改善長期以來,由于鄉村建設缺少權威性的指導文件,也沒有村莊建設的整體規劃,隨心所欲地盲目建設弄得鄉村千瘡百孔、滿目瘡痍,極大地改變了鄉村的原貌。20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修建的灌溉渠、預留的可耕地、承載生物多樣性的濕地或沼澤地等資源在注重效率、“增產增收”的運動中,一批批地變成了良田;21世紀伊始,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一棟棟高樓在良田中拔地而起。隨著時間流逝,美麗的田園風光正在消逝,也警示著人們:鄉村環境治理需要權威性的規劃引領,需要樹立示范村、“樣板村”,發揮其示范帶動效應。《安徽省美好鄉村建設規劃(2012—2020)》的應時而生,為美好鄉村建設提供了指導性文件。丘陵平原各領千秋,山寨村郭各具特色。中國鄉村,“政府機構在環境污染的控制與整治方面起到了主導性的作用”。為此,鄉村環境治理中要果斷地摒棄奇思妙想,而應當充分發揮政府“強制性地規定人們必須做什么、不得做什么”,以《規劃》為引領,規劃建設中仿效云南麗江古城、湖南湘西鳳凰古城,充分借助山勢水體走向,在保持鄉村田園風光的前提下,體現濃郁的鄉土氣息。村口環境治理重在綠蔭成行、植物造景;河道整治旨在疏通水系、改善水質;庭院環境設計講究特色、營造和諧。具體實施當中也要堅持試點先行、量力為之,在試點取得顯著成效以后才能逐步推廣,切忌脫離實際、盲目蠻干。
(三)完善基層政府的鄉村環境考核激勵機制2005年11月23日,國務院通過了《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指出“建立科學評價發展與環境保護成果機制,將環境保護納入地方政府和領導干部考核的重要內容,定期公布考核結果,嚴格責任追究制”。盡管國家層面明文規定將環境保護納入地方政府和領導干部的考核內容,但是基于鄉村環境治理初始化投資量大、盈利空間較小,短期內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相對有限,地方政府在考核具體操作中,GDP的權重仍然有些偏高,環境保護、能源消耗等作為考核體系中的軟性指標,基本上沒有落到實處。如此以來,鄉村環境治理反倒成了基層政府唱起的“高調”進行曲,濫用環境資源的丑惡現象卻是屢禁不止。因此,鄉村環境治理需要省市行政部門通過有效制度安排,設計出一套關于環境考核的激勵機制,才能使縣鄉基層政府、環保局等部門有足夠的動力去加強保護環境、履行環境監察等職能。
公務員考試網權威2016年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集三維之力 建美麗鄉村,更多2016年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相關信息請訪問公務員考試網。 廣大農民是美麗鄉村建設的主體,美麗鄉村建設離不開農民的參與,并且農民對美好生活有了新的渴望,因此各地政府應讓美麗鄉村建設提上日程,對農村環境“洗臉”、農民素質“洗禮”、農業產業“洗牌”,促進鄉村文明程度的提高,讓農民切身感受到了美麗鄉村建設所帶來的實惠,當好美麗鄉村的踐行者和建設成果的維護者。
注重融入機制建設,實施農村環境“洗臉”,打造宜居鄉村。干凈整潔的衛生條件是美麗鄉村必備條件,以硬化、綠化、凈化、美化、亮化“五化”為重點,開展鄉村環境綜合整治行動,整治三堆和衛生死角,治理亂堆亂搭亂建等影響村容村貌行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俗話說,“三分建、七分管”,如果沒有一個長效的機制,必然陷入“治理—反彈—再治理—再反彈”的怪圈,建設美麗鄉村必然要求村莊環境管理走上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軌道。為此,政府要加大資金投入,確保每個自然村都有最基本環保設施,提高農村垃圾收集率;建立村莊環境衛生巡查和評比制度,加強工作督查和通報并嚴格獎懲,要求村民管好自家房前屋后的環境衛生;并為村級保潔員提供工資保障,建立健全村級保潔員各項規章制度。
注重融入核心價值觀教育和文化內涵建設,實施素質“洗禮”,打造美德鄉村。美麗鄉村建設,追求的不僅是農村居住環境的優化,更主要是塑造美的心靈,建設農民精神家園。應將核心價值觀教育作為貫穿美麗鄉村建設的一條紅線,教育宣傳引導農民理解、接受核心價值觀,并不斷轉化成為自覺追求和行動。善于發現群眾身邊的先進典型,精心打造“最美品牌”,大力實施“四德工程”,突出典型引領,廣泛開展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評選活動。層層開展四德典型評選,善行義舉四德榜建設,實現了村居和學校全覆蓋,營造了“學好人、做好人”的良好風尚,加強“新農村新生活”培訓,向善向美的強大正能量,讓美德在人人心里落地生根。美麗鄉村不要千人一面,還要通過內涵建設來體現本地的特色,努力打造出品牌和特色。結合各鄉村地理區位、民風民俗等,充分挖掘特色人文元素,進行個性化塑造,保留了傳統民俗活動的生活土壤,陶冶了人們的情操,使美麗鄉村真正讓人流連忘返。
注重融入鄉村特色產業建設,實施農業產業“洗牌”,打造生態鄉村。美麗鄉村建設不只是外在美,更要美在發展上,經濟指數要有循序漸進的變化,這才是美麗鄉村建設的落腳點和歸宿。加強產業結構調整,多渠道推動農民增收,消化轉移農村剩余勞力。成立專業合作社,發展果品深加工企業,發展旅游服務業提高農民的從業人數。果品業、加工業、旅游服務業等鄉村特色產業的興起,既培育了農民自力更生的創業精神,又為美麗鄉村建設積累了豐厚資金,注入可持續發展的血液。
建設美麗鄉村承載著很多人的夢想,特別是對那些保留美好鄉村記憶的人更是有著不同尋常的寄托,為讓夢想早一步照進現實,應整合資源和力量,全民動員,全民參與,全民創建,開展“美麗鄉村”幫扶共建工作,全力打造“最美鄉村”,讓更多農民真正養成美的德行、得到美的享受、過上美的生活,用無數的美麗鄉村共筑美麗中國。
一、引言實踐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建構以具有教育性、創造性、實踐性的學生主體活動為主要形式,以激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實踐、主動思考、主動探索和主動創造為基本特征,以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發展為目的的一種新型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的實效性,真正的實現“三進”,我們應將靈活多樣的實踐教學環節融入到其教學中。近些年來,我國的確也非常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05”方案就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所有課程都要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圍繞教學目標,制定規劃,建立和完善實踐教學的保障機制,探索實踐育人的長效機制”。這就要求相關的任課老師要認真的去思考,應怎樣圍繞該課程的教學目標,去制定相應的教學大綱,合理的安排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學時比例。把實踐教學與參觀、訪問、調查、青年志愿者服務,將學科學習與校內外各種活動有機結合,有利于引導大學生走出校門,了解區情、國情。通過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實踐教學活動,讓學生綜合應用在課堂所學到的知識和能力去分析、判斷、解決社會和生活中的問題,從而提高現代公民的基本素質。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中關于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中明確指出:“全面實施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方案,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要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進學生的頭腦,僅僅依靠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引導遠遠未能達到《意見》中的要求。因此,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質量變得非常重要。實踐教學讓學生有一個體驗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思想由從接受―認可―內化的轉變。當內化為自身的行為時,就是達到了《意見》中所提出的“進頭腦”的目標。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主要包括校內外的實踐教學,具體形式有:課題研究、社會調查、參觀考察、志愿服務、社團活動、公益活動等。大學生通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將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做到理論與實際的結合,達到“知行合一”的教學目的,并在實踐中學會運用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觀去認識、辯析和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達到既獲得科學文化知識,又可以使自身的綜合素質得到鍛煉和提高。與傳統的課堂理論教學相比教,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更應突出它的趣味性、靈活性、探究性、開放性、方向性、創新性的特點。同時在開展實踐教學時,實踐教學的內容必須要有針對性、時效性,評價的方法要講求科學化、合理化。但是在現行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中我們發現其效果并不理想,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此問題?筆者認為主要是由以下幾方面造成。
二、存在問題分析1.教育者的理念高校本科教育長期以培養學術型、研究型人才為目標,通常都忽視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在人才培養理念和模式上都照抄照搬一些名牌的老學校,沒有根據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人才培養模式,沒有創新精神,導致“重學術,輕技術,重知而輕行,重理論知識的灌輸、輕實踐能力的培養”的弊端。并且,這種不合時宜的傳統教育方式也很容易走進陶行知先生所說的“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的死胡同,這種錯誤的教育理念導致了不少畢業生的實踐能力不強、工作適應能力較差、自身的發展潛能不大等現象,甚至部分員工認為這是教師的職責,我們的職責只是管理學生,教育與其無關,而教師則認為我們指教,育是行政人員的事,這就造成了教書育人這一理念的破碎,管理與服務的脫離,使得學校每一個教職工沒有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質量擔負起其該擔負的責任。2、好的教學方法還不多,教學方法的改革的力度還不大。教學方法呆板、手段單一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通病,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學過程顯得冷漠、權威,僵化死板,沒有任何的教學藝術可言。如何依據學生的心理特征、知識、智力水平和教學任務等情況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創新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感召力,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研究課題。3、學習者的狀態新設置本科院校由于其學術地位、學校聲望在全國高校中都排位相對靠后,導致所招學生的素質都普遍低于老牌的綜合大學的學術,這些學生一般都是本科最后批次錄取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都普遍不強。對于本來基礎就不好的大多數學生來說,專業課都不愿意學或者學不好,那對于表面看起來枯燥無昧的政治理論課更不感興趣了。在大學學習階段,學生若偏重在理論學習、且提出高要求,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濃,上課睡覺、玩手機、談戀愛等問題較為嚴重。加上由于理論學習不理想,實踐訓練又不到位,造成學生的綜合素質不高,從而不能很好的適應社會對他們的要求。4、教學實施情況(1)理論課內容陳舊 ,嚴重脫節于現實社會的發展。老師們多數是照本宣科。致使學生普遍感到學習知識過于陳舊、不實用,與現實相脫節。(2)實踐教學環節非常薄弱。主要體現在:一是實踐課程過于依附理論課程 ,實踐學時較少;二是老師擔心實踐教學過程學生有意外或實踐教學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工作量,故大多數的老師都只是簡單的布置一些課堂作業甚至連開展都不開展等,這與實踐教學的要求相差太遠;三是實踐內容要求單一,沒有培養學生綜合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創新等方面的內容;四是雖安排有統一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但絕大多數學生只能利用暑假時間,在家庭所在地,自行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這些活動基本都缺乏有效的指導,隨意性強,時效性差;五是各職能部門不配合也是實踐教學難以高質量完成的一大制約因素。(3)教齡較長的教師雖然實踐經驗比較豐富 ,但是對新生事物卻了解不多,有的甚至對新生事物帶有某種抗拒的態度。而青年教師對新生事物是樂于接受,對理論的掌握也相當豐富,但是他們卻缺乏社會實踐經驗。他們雖然大都數學歷高,具有碩士、博士學位,但是不少青年教師都是從學校一畢業就直接到高校從教,幾乎沒有什么基層及實踐經驗,故教學經驗缺乏,職業能力不高等問題尤為突出。
三、結束語高校大學生作為一個流動的知識群體,富有朝氣與活力,是未來社會發展的生力軍。新時期大學生所具有的新特點,要求不斷創新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方式方法。單純的政治觀念說教和思想意識灌輸,已經不能引起大學生對此類課程的興趣。面臨這種狀況,怎么樣去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筆者認為可以嘗試通過以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質量的提高為研究基點,將TQM(全面質量管理)理念與實踐教學有機相結合,敦促學校各部門齊心合力共同整合各種實踐教學資源,并想方設法的進一步研究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質量的全面管理模式,拓展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各種途徑,從而充實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內容及其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張文學,葉.武漢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調查報告
[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上半月),2008,(11).
[2]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與思想政治工作司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探索與思考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賈巨才,孟悌清.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初探
[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2008,(1).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向當代大學生傳授中國化理論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學生不斷提升自身的觀念、認識以及思維的一個重要方面。當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還存在著諸多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阻礙了良好的高校課堂的建立,同時也阻礙了學生個人的發展。只有不斷改革和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理念以及方式,才能不斷提升相應的教學效果,從而達到對學生的人格形成、習慣養成等方面的良好促進作用。
一、高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現階段我國高校課程中的一門必修課程,有著極其重要的課程意義。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高校的思想政治課沒有成功地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課程成為一種形式和任務,相關的教學內容演變為考試重點,對課程中蘊含的深刻的理論基礎沒有進行很好的探索,思想政治理論課尚未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一)老師是課堂的主導者
在我國當前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中,由于教學觀念方面的落后,使得老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是主導者。老師對教學的相關進度、內容和方式進行安排,學生只是在被動的參與,這是一種對以學生為中心的現代化教學理念的一種背離。老師是課堂的主體,使得課堂只是在一種“教”的氛圍中,而真正參與“學”的學生沒有進入到學的狀態,與老師的教學相脫離,從而使得學生沒有從課堂上吸收到相關的知識內容。
(二)理論與實踐相脫離
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相關政治理論是我黨、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并且借鑒各民族、國家的優秀思想成果而得出的,具有堅實的現實土壤,是經得起檢驗的真理。理論也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才能不斷的更新,加深實踐者對其的認識和理解。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我國的現階段教學中還是以一種注重相關的理論知識教學的方式在開展,學生也主要是從課程上學習到相關的理論成果,而對于實踐環節少有接觸,這使得學生在認識相關理論知識的時候是理論與實踐想脫離的,不利于學生對相關理論知識的深化認識和理解。
(三)教學方式枯燥,課堂氣氛沉悶
教學方式比較枯燥,課堂氛圍沉悶,是現存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存在的又一問題。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相關的教學方式和內容還是枯燥和陳舊的,課堂氛圍不濃厚,使得學生的參與程度不高,沒有積極的學生互動,從而使得教學效果不能達到預期。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改進建議和措施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由于教學觀念、方法等方面的認識不足,導致教學實踐中存在著諸多阻礙教學發展的因素,影響實際的教學效果。在高校不斷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是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成長的重要方面。
(一)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中,也應該不斷融入一些具有時代特色和增加課堂活躍度的一些新興的教學方式。比如運用網絡進行相關的教學內容,不僅能夠豐富課堂內容,還能夠帶動學生的積極參與性,并且能夠結合到當今的熱點話題,引發討論,從而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創新,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面貌和精神的塑造作用。
(二)積極互動教學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中還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應該積極的增加學生的互動,通過學生的參與,改變課堂的氛圍,并且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從而促進教學效果更好的達成。互動會使得整個課堂更加的生動和有趣,是一種真正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
(三)增加實踐環節
理論產生于實踐,也運用于實踐,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才能不斷鞏固相關的理論基礎,才能真正學到和用到相關的知識。在高效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中,應該鼓勵學生對相關理論知識的積極實踐,并且分享實踐的心得和成果,使得學生能夠更加近距離地去接觸到相關的政治理論,更加深刻地理解相關的內涵基礎,提高教學的效果。
三、總結
再就是教學方法單一。長期以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課堂講授,忽視實踐教學,教學方法缺乏針對性和時效性。有些教師不能根據學生的特點與需要進行教學,做不到因材施教,造成學生不愿意學習,甚至厭學的情況,這也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不足的一個方面。
二、社會不良行為風氣的影響――你講你的,我信我的
在教學中,我們致力于進行系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培養其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技能人才,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高度發展,經濟全球化迅猛推動,多種價值觀念沖突的情勢下,也出現了一些嚴重的社會與道德問題。這些問題,導致一部分大學生的主導價值觀扭曲,形成老師你講你的,我信我的。
三、網絡信息的不準確性影響了學生的“判斷力”和“辨別力”
調查顯示,大學生已然成為網民的最主要組成部分。多元化的思想文化、多樣化的價值取向等匯集,使一些虛假信息隱蔽在包羅萬象的信息中。大學生正處于人生成長中的一個敏感和脆弱時期,他們的認知能力和自我統馭能力還不強,主觀控制能力較為薄落,容易受外界的干擾。這些不良的網絡信息對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沖擊很大,一旦他們不能正確辨別網絡信息,很容易被表面現象所迷惑進而出現思想上的混亂,從而造成道德人格上的缺失。
所以,網絡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認同感。一些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等問題,對外來思想缺乏“判斷力”和“辨別力”。
四、個別教師缺乏人格魅力、職業素質需要進一步提高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而教師的榜樣作用源自于自己的人格魅力。從調查得知,現有的教師不能以自己優良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吸引學生。部分教師教學熱情低下,心態冷漠,對社會現實不滿,甚至有些人社會價值取向出現了偏差。這些現象,削弱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
高職院校教師盡管有自己的諸多優勢,但也存在著知識結構不合理,知識老化,不求上進,缺乏教學能力與科研能力的弱項,因此對于思想活躍的學生,存在著明顯的“代溝”,有的學生甚至認為教師太“OUT”了,對于社會中的一些情況不了解,閉門造車,對社會不良現象不能夠進行有理有據的辯駁和剖析。這種現象的存在,必然直接地影響著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
五、教學方式老化,實踐課落不到實處
雖然近些年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不斷改革教學方式,其中許多高校在教學實踐中創造了許多好的、有效的教學方法,現代化教育手段得到了初步的運用,但是仍然有一些老師中存在著教學方式單一及缺乏創新的問題。另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過多注重課堂教學,忽視了實踐環節,沒有充分認識到學生所接受的理論知識還需要在社會實踐中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理解、深化和提高,否則這些知識難以被學生自覺地接受,并內化為自身的行為。當然,客觀條件也不許。
六、考核方式單一、機械化
高職院校的很多模式,就是一個中學的升級版。在絕大部分學校還一直沿用中學一樣的考核方式。這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目標相背離。于是就出現了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上的怪現象:老師在講臺上侃侃而談,學生在臺下竊竊私語,甚至呼呼大睡。考試之前,學生只要死記硬背,把書本上的知識強背一番,就能及格,也就算是完成了學習這門課程的任務。這樣的考試表面上看學生取得了好的分數成績,但是實際上其教學效果甚微。學生既不能深刻理解教材知識也不能掌握理論,更不會運用理論去解決現實中的各種問題。因此,高分的學生,有可能并不信仰,也有可能做出違背社會公德的事情;而真正信仰的、道德品質好的學生卻并不一定能夠獲得高分。有的同學幾次補考,并不能證明他們的思想品德不好。這樣的考核導向,一定會抑制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體現。
七、課程設置邊緣化及某些內容本身的不足
高職院校以培養技術性的人才為目標,個別的領導及一些教師認為思想政治課可有可無,在課程設置上,能擠就擠,逐漸使其邊緣化。加之,思想政治課程中內容有脫離實際的情況。教學內容和當前學生的需要和期望之間存在較大差距,與學生的思想實際結合不緊。盡管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材改革一直在不斷地進行,但是由于其內容的特殊性,存在滯后性在所難免,這就需要在教學中根據實踐的發展予以補充和完善。然而在當前的部分教師中,對教學內容仍只是一味灌輸,不能把教材內容自然地轉化為學生喜愛的、真心接受的、為學生所真切需要的生動知識,這就加劇了學生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不認同。
Abstract: in view of present municipal road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of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ummary and analysis, and then put forward the problems for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for the future urban road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to provide a good reference material.
Keywords: municipal road; Project 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U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市政道路工程項目管理的現狀
1.1 市場規范化管理方面
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設單位多為當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其授權(委托)的單位(部門),有些單位由于自身的權力,不執行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合同管理制。有的工程開工多日還沒有簽訂正式施工合同、監理合同;有的工程不辦理規劃許可證、工程質量監督手續和施工許可證,檢查時才補辦;造成工程質量內在品質的降低,運行后出現大量的質量問題。
1.2 施工單位質量管理方面
現在施工企業質量管理存在薄弱環節,有些建筑企業搞內部項目承包制,項目部只給公司交管理費,這種類似轉包掛靠的行為削弱了企業對項目部的質量管理,極易導致質量低劣;有些施工單位不具備相應資質,只好掛靠施工;有的以包代管,質保體系不健全;有的不按圖樣施工,擅自變更設計。
1.3 施工質量控制意識方面
施工質量控制是施工管理的重點和核心,但往往為了搶工期,較多的單位存在“重進度、輕質量”的意識和不良傾向,表現在施工操作工藝控制不嚴、違規作業,如排水工程溝槽開挖,不積極主動開挖坑內排水溝、集水井,排除坑內積水;帶水澆筑混凝土基礎、路基土方填筑超厚碾壓、砂方填筑不沖水振夯;磚石砌筑座漿不飽滿、空洞多,從而導致眾多工程隱患,影響工程使用質量與壽命。
1.4 施工過程監管方面
近年來,市政道路工程項目眾多、量大、工期緊,參建的施工企業綜合素質差距較大。某些單位缺乏專業隊伍和相對穩定的施工隊伍及現場施工管理人員,并且施工作業人員技術素質低,現場施工管理力量不足,從而導致施工過程缺乏有力的監控,給作業人員不按規范所要求的工藝、技術質量標準作業以可乘之機,也造成工程質量通病不斷發生的后果。
由于我國目前建設監理市場不健全,監督管理機制不完善,個人對監理工作的理解有偏差,許多持證的人員由于身兼數職不能上崗監理,而另一些在崗的監理人員又無證,不具備監理資格。
2 市政道路工程項目管理措施分析
施工項目管理是施工企業對施工項目進行有效的掌握控制。主要有如下特征:施工項目管理者是建筑施工企業,對施工項目全權負責;施工項目管理的對象是項目,具有時間控制性,也就是施工項目的運作周期;施工項目管理的內容是在一個長時間進行的有序過程中,根據階段及要求的變化,管理內容也發生變化;施工項目管理要求強化組織協調工作。
2.1 工作質量的管理
在項目質量控制中,人、機、料、法、環這五大要素,人是決定的因素。管理施工及操作人員自身素質的高低對工程質量起決定性的作用。人員素質高低對上程質量影響的表現形式就是工作質量,因此對工作質量必須進行嚴格管理。崗位教育和技術交底是保證工作質量的前提,因此要通過崗位教育和技術交底樹立全員的質量意識,這才能在質量上形成你追我趕的自覺行動,才能形成人人關心質量,個個重視質量的風氣,同時要形成實行競爭機制,激勵機制和獎勵機制,這樣才能提高上作質量,以達到保證工程質量的目的。
2.2 施工成本管理
制定施工項目成本管理的措施:施工項目成本的控制,不僅是專業成本人員的責任要按照自已的業務分工負責。圍繞生產經營這個中心開展工作。要建立以項目經理為核心的項目成本控制體系,實行項目經理負責制,就是要求項目經理對施工進度、質量、成本、安全和現場管理標準化全面負責。
項目管理人員的成本責任,不同于工作責任,工作責任完成不等于成本責任完成如:單方面強調質量,忽視了成本,單方做到供貨及時,但忽視昂貴的價格等。因此在完成工作責任的同時,還應考慮成本責任的實施,進一步明確成本管理責任,使每個管理者都有成本管理意識,做到精打細算。
2.3 施工進度管理
項目進度管理目標只有在各參與方特別是承包商、監理工程師、業主之間的積極參與和配合下才能實現。承包商、監理工程師、業主三方在進度管理目標上。既有矛盾性,也有統―性,必須有效地協調和配合。在進度管理過程中,幾乎所有人員實施或參與項目進度管理與控制。項目團隊中的技術人員和安裝人員是工程進度計劃的實施者,中層管理人員是進度計劃的編制者、進度完成情況的統計者和進度信息的反饋者,高層管理人員是進度目標的制定者和控制者。對施工隊實行分包成本控制項目部與施工隊之間建寺特定勞務合同關系,項目部有權對施工隊的進度、質量、安全和現場管理標準進行監督管理,同時按合同支付勞務費用。
2.4 施工工序管理
質量控制最基本的內容是工序質量的控制,工序質量控制的目的就是要發現偏差和分析影響工序質量的制約因素,并消除制約因素.使工序質量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以確保每道工序的質量。工序質量具有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的特點,不穩定性是因人工操作所致,而不確定性是指市政工程施工不象工業產品的工序那樣可以事先確定。市政工程施工工程量大,共同操作的人員之多及交義施工的存在,使市政施工的工序具有連續的相互搭接的特征,控制好工序質量,就要做到對每道工序,每個工作全面實施監督操作、檢驗把關、預防和檢測檢驗相結合的管理控制方法。
2.5 現場管理
施工現場是體現企業文明形象和管理的一個窗口。其管理應做到文明施工、安全有序、整潔衛生、不擾民,不損害公眾利益。應按公司施工現場標準化管理統一進行布置,在工地人口處樹“七牌二圖”:工程概況牌(包括工程規模性質、用途。發包單位、設計單位承包單位和監理單位名稱,施工起止年月等);安全紀律牌;防火須知牌;安全無事故計時牌;安全生產、文明施工牌;環境衛生牌;施工總平面圖;項目部組織結構圖;主要管理人員名單。工地大門設公司司標和名稱;按照施工總平面圖和環境衛生要求,做好硬地坪施工和臨時圍護設施。
設置暢通的排水溝和泥漿沉淀池,確保場地不積水,不積泥漿,保持場容貌整潔,做好各類標識和標志。現場的廁所符合衛生要求,并設有飲水設施。使現場管理達到“環境整潔、紀律嚴明、物流有序、設備完好”。
2.6 安全與文明管理
加強施工項目的安全管理,制定切實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十分重要。它是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對生產各因素狀態的約束和控制,根據施工生產特點,安全管理也具有明顯的行業特色。要落實安全責任,實施責任管理。加強安全教育,例行安全檢查。
如何做好文明施工至關重要。首先要健全管理組織機構和文明施工管理制度,做到按專業、崗位、區域等包干負責。在施工項目中對現場各個方面專業的管理,開展文明施工競賽活動,有布置、有檢查、有考評、有獎懲,評比結果公布于眾。
3 結語
市政道路工程項目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項目經理及其管理班子認真按設計圖紙和國家強制性標準、規范,精心組織,精心施工,認真做好人力資源、材料、機械設備、技術、資金的生產要素管理和文明施工,嚴格做好進度、質量、安全環境和成本控制,按合同要求向用戶提供滿意的工程,并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張麗(1965- ),女,黑龍江牡丹江人,牡丹江師范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部,教授,研究方向為中國化理論與實踐;賀彥鳳(1974- ),女,黑龍江牡丹江人,牡丹江師范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理論與中國現實問題;王桂枝(1980- ),女,黑龍江牡丹江人,牡丹江師范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部,講師,研究方向為科學社會主義。(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2)
[課題項目]本文系黑龍江省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十二五”規劃課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HGJXH B2110044)、2011年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11-XJ12008)和2012黑龍江省教改項目“在思想政治課程中深入開展信仰教育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11-XJ13007)的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2)30-0160-02
一、本課實踐教學的重要地位
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是貫穿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一條主線。如何利用實踐教學方法更好地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培養堅定的者,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面臨的重要課題。著名的思想家荀子曾經說過:“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而止矣。”荀子以不容置疑的語氣肯定了實踐的重要性,這說明我們國家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增加實踐教學環節至關重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不僅是為了提高大學生的知識水平,其根本目的是引導大學生將學到的知識內化為自身的思想意識,并落實在行動中,而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就是達到這一目的并提高教學效果的最佳途徑。和教育部一再強調,通過實踐教學的方式,鍛煉大學生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能力,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目前,很多高校都認識到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紛紛探索實踐教學的可行性內容和實施途徑,但收效甚微。因此,加強實踐教學并且提高實踐教學的實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二、目前高校本課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主要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課程上的實踐教學,如課堂辯論、主題演講或觀看影像作品等;二是走出課堂的實踐教學,如社會調查、參觀革命紀念館或愛國主義基地等。這些實踐教學方法在各高校都得到了廣泛應用,不難看出,各高校在實踐教學方面都進行了多方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此同時,實踐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高校對實踐教學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認識。自2005年以來,教育部、宣傳部特別強調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并將其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方式方法的主要內容。對此,很多高校都非常重視,也特別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作用的發揮,但是卻忽視了實踐教學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式改革中的重要性,沒有認識到實踐教學對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重要意義,這也正是目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難以順利開展的主要原因。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4-0209-02
小組合作教學是指在班級授課過程中,將學生分成結構合理、能力相當、人數大致相同的學習小組進行課堂教學的一種教學模式。在實際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活動中,小組合作教學方式并沒有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仍存在許多的問題,為此必須采取相應的對策予以解決。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小組合作教學存在的問題
1.合作學習小組組建不合理。合理組建合作學習小組是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中有效開展小組合作教學的前提。但是目前由學生自由組合的方式組建合作學習小組存在著明顯的不合理之處。學生們往往選擇和自己關系比較好的、經常一起玩的同學組成一組,這樣組建的合作小組成員具有相同的性格和共同的興趣愛好,且組員間成績高低、能力大小差別不大,這就違背了合作學習小組組建的“組內異質”的原則,導致小組內部成員在合作學習時無法通過不同觀點的碰撞產生火花,也難以做到成員間優化組合、優勢互補,這樣最終使得小組合作學習效果不明顯,課堂效率不高。
2.小組合作教學的內容選擇不當。小組合作教學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模式,但并非思想政治理論課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小組合作。目前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片面追求形式化,為合作而合作,無論教學內容是否適合,動不動就讓學生合作。對于某些答案直白、學生容易理解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點,本應適合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教師也盲目采取小組合作教學的方式,合作教學就顯得多余、牽強,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
3.小組成員合作參與度不均衡。思想政治理論課小組合作教學的開展本是想給每個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活躍整個課堂氣氛,但在實際的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和發言的總是一些固定的小組成員。這些小組成員一般是班里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他們在小組合作教學中總是充當權威者的角色,每次遇到發言機會,總是一個人獨攬。而其他小組成員由于學習成績較差,其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比成績優秀的學生遜色,再加上這些小組成員缺乏主動性,懶得思考或回避發言,因此在小組合作中自然而然地成了聽眾。這樣的合作教學不能夠保證所有學生都充分參與到學習中來,沒有給每位學生充分的交流學習機會,導致合作教學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達不到讓每位學生共同進步的目標,更使合作教學失去了開展的意義。
4.教師對小組合作教學缺乏有效的指導。在現實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中,相當一部分教師變成了旁觀者和看客,整個過程都是學生在交流討論,缺乏教師的有效指導。即使有教師的指導,也只是局限于個別討論比較熱烈的小組。這樣就會導致得不到教師有效指導的小組逐漸對合作教學失去興趣,表面上看似課堂氣氛熱鬧,而實際上大部分合作小組學生都在討論與課堂教學無關的事情或干脆就自己看書不參與討論。
5.合作教學評價不全面,缺少有效的評價方法。教學評價是小組合作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環,直接關系著合作教學的完整性和再發展。但在實際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評價的科學性、全面性存在問題,不科學的評價方法抑制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也無法讓學生領會小組合作學習的真正目的。
二、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教學的對策
科學地分組是進行合作教學的首要條件,為此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合作學習小組人數規模要適當。高效合理的合作小組人數一般應控制在4~6人左右。如果合作小組人數太少,不僅會使合作小組內成員相互之間得到的啟發較少,不能集思廣益,而且會導致班級中合作小組數目太多,在合作討論結束后,每組發表看法時占用太多的課堂教學時間,同時,對每小組進行評價也較困難。如果合作學習小組人數過多,會導致部分小組成員失去參與機會,使其處于邊緣位置,限制其能力的發揮,不利于學生個體的發展,同時也不利于合作小組成員內部的整體交流和團結協作局面的形成。
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構建合作學習小組。合作教學所倡導和強調的是“異質”分組。所謂“異質”分組,就是指在構建合作學習小組時,教師把學習成績、性格、能力、性別、興趣愛好、家庭背景等方面不同的學生分在一個合作小組內;所謂“組間同質”是指所構建的班級合作小組之間的總體水平是一樣的,都在同一個起跑線上,這樣就能通過公平競爭來促進小組間合作學習的實施。
2.選擇適當的合作教學內容。教師必須在合作教學前選擇適當的合作教學內容,使小組合作教學發揮最佳作用。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適合采取小組合作教學的教學內容應該包含以下幾個方面:(1)出現爭辯的教學內容。通過小組合教學的形式,讓學生圍繞出現爭辯的理論問題,開展小組內或小組間充分討論探究。(2)答案多元化的教學內容。對于答案不唯一、多元化的開放性問題,可以讓學生先進行獨立思考,再進行小組合作交流,使學生在合作交流中開闊視野,改善學習效果。
總之,采取小組合作教學內容必須要有可操作性,是適合多人之間共同努力來完成的,不能太簡單或者太難,否則對學生將會失去吸引力,達不到合作教學的目的。
3.落實責任,做到小組成員人人參與。個人責任的落實是思想政治課堂小組合作教學能否取得成效的關鍵,因此,小組合作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人人動手,人人動腦,人人動口”。也就是教師要給每個小組成員分配任務,明確責任,比如教師可以將小組成員安排為組長、資料收集員、記錄員、報告員等職務并明確各自的職責,只有把責任落實到人,讓每個小組成員有事做,讓每個小組成員在做事,才能形成小組成員人人參與的局面。這樣也可以避免在合作教學過程中,有些組員包辦小組全部工作和學習任務,或者有些組員置身組外,拒絕參與的現象。
4.教師要做小組合作學習的指導者。在小組合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隨時關注每小組成員的合作情況,并對其進行及時的指導和幫助。例如在學生們合作學習時,教師不應該只是作為一個旁觀者,而是要走到學生中間去或參與到學生的合作討論中,傾聽學生的觀點。不過教師在參與學生合作討論時要做到兩點:第一,不宜在某一組停留的時間太長,否則不利于該小組成員自由放松地發表自己觀點,會造成一種緊張和約束感。第二,教師在參與小組合作討論時還應該顧及到班里所有的合作學習小組,否則會使沒有教師參與的學習小組產生一種不受重視的感覺,漸而失去對合作學習的興趣。
5.建立科學的小組合作學習評價體系。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建立科學的小組合作學習評價體系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評價體系的科學與否影響著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因此,思想政治教師在組織小組合作教學過程中,必須建立科學的小組合作學習評價體系,注意把多種評價方法結合起來,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
(1)要注重把對小組集體評價與對小組成員個人的評價結合起來。建立一種合理的激發每個小組成員最大潛能的小組合作學習評價機制。教師要把對合作小組集體的評價與對小組成員個人的評價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合作學習,有效地完成學習目標。
(2)要注重把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結合起來。在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評價時,教師不但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而且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師在評價時,要改變以往只注重單純的學習結果評價,要特別注重對學生的參與程度、理解程度、學習態度、情感體驗等學習過程進行評價,只有把學習結果和學習過程評價結合起來,才能保證評價的全面而準確。
(3)要注重教師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小組成員相互評價、小組間互評結合起來。健全的小組學習評價機制應該使學生與教師都能參與其中。教師的評價對學生的學習上進心和積極性有著重要意義,在評價時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小組成員內部互評的評價、小組之間的互評以及學生自我評價結合起來。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重要途徑,而采取何種方式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則一直是我們關注的重點。新疆作為多民族、多文化、多語言的地區,不同民族的語言文字在這里相互影響、相互學習,造就了新疆雙語的歷史傳統。新疆的歷史和現實也充分證明,雙語教育是新疆各族人民共同發展、共同進步、共同繁榮的必然選擇。近年來,自治區也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和措施來加強雙語教育的實施力度,相關學者也對此展開了積極的研究和探討,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是從總體狀況來看,關于高校雙語教學的相關研究力度不夠,特別是有關思想政治理論課雙語教學問題仍存在著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嚴重影響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調研,從雙語教學的模式、教材和教師等幾個方面就這一問題作一些粗淺的探討,望方家批評指正。
一、存在問題的探討
(一)漢語教學和雙語教學之間的關系問題。
我們這里所說的雙語教學專門是針對新疆地區的少數民族語言和漢語而言的,即指在教學過程中以少數民族語言和漢語作為教學媒介的教學活動。
關于雙語教學和漢語教學之間的關系我們必須要澄清。有人認為我們現在在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所推行的是漢語教學,而不是雙語教學。否認當前漢語教學是雙語教育的特殊形式這一基本事實,同時也否認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雙語教學存在的事實和必要性。因此,我們必須要明確當前我們所說的漢語教學和雙語教學之間到底存在一種什么樣的關系。
首先,現在的漢語教學其實是雙語教學推行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在我國少數民族地區推行雙語教育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少數民族在掌握母語基礎上,精通漢語,培養“民漢兼通”的人才。因此,現階段的漢語教學其實是對雙語教學發展的一種肯定,屬于雙語教育體系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次,現在的漢語教學并非完全否定少數民族語言的作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會發現單純的漢語教學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所以,在新疆高校中,有些大學把少數民族語言在課堂中的使用比例限制在30%以下,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出完全式的漢語教學在當前依然存在很大的困難,雙語形式依然是客觀存在的。
最后,我區的雙語教育相關政策也在積極支持大力培養少數民族教師,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少數民族教師對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等方面有著更深刻的體會,也精通自己的民族語言,能夠更好地和學生進行交流,最終達到教學目的。
因此,從上面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無論從教學的現實角度還是相關政策措施的角度來看,雙語教學在高校中都是客觀存在的,否認雙語教學其實也就否認了漢語教學存在的基礎。
(二)關于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開展雙語教學的目的存在著很大的認識問題。
在學校開展雙語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好像這一問題不需要回答,當然是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的。但是我在實際教學和調查過程中發現,有些學校一味強調在少數民族班級開展漢語教育的重要性,而忽視少數民族學生和少數民族教師的漢語能力及文化差異性,這大大降低了課堂的實際授課效果。
就“雙語教學”本身而言,它是一種語言的學習過程,指少數民族在掌握母語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漢語,最終達到培養“民漢兼通”的高層次、雙語型人才的目的。但是針對具體的課程而言,“雙語教學”就不僅僅是一種語言的學習,其本身目的是為了達到真正的教學目的,使學生掌握課堂中所學的知識。如果一味強調漢語授課而忽略課堂的教學效果,這種雙語教育也是失敗的。
按照《雙語教育概論》一書中的定義,“‘雙語教育’這個術語指的是以兩種語言作為教學媒介的教育系統,其中一種語言常常是但并不一定是學生的第一語言。”雙語教學則是“以兩種語言作為教學用語的教與學的統一活動”[1]。從上述概念的表述中我們可以看出,所謂雙語教學是針對使用兩種語言而展開的一種教學活動,其真正目的是為實現最終的教學目的而服務的。在雙語教學過程中使用哪種語言作為第一語言是依據學生實際對語言的掌握情況而定的。目的決定手段和方式,而不是本末倒置。
(三)雙語教學模式存在很大的隨意性。
由于我國民族分布呈現出“大雜居、小聚居”的分布特點,雙語現象在我國早就已經存在,但是關于雙語教學模式的研究卻很晚。
目前,從雙語教學在各國實施的具體模式來看,主要有以下幾種。
1.浸潤式教學模式(Immersion Program),指使用一種非學生母語的第二語言進行教學。浸潤式教學模式又可分:(1)沉浸式(Immersion),指用第二語言作為教學語言的模式。第二語言不僅是學習的內容,而且是學習的工具。學生在校的全部或部分時間內沉浸在第二語言的環境中。這種模式旨在使母語不是第二語言的學生能在較短時間里掌握第二語言,同時也學習和掌握其他學科知識。(2)雙向沉浸式(Two-way Immersion),指把兩種不同語言文化背景的學生編排在一個班共同進行學習,參與各種活動,在學習學科知識的同時獲得雙語能力。(3)結構型沉浸式(Structure Immersion),指以學科雙語教學為基礎,利用第二語言教授學校開設的幾門學科,通過學科內容的學習來達到語言學習的目的。
2.保持型雙語教學模式(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即學生剛入校時使用母語教學,然后逐漸地使用第二語言進行部分學科的教學,有的學科仍使用母語教學。
3.過渡型雙語教學模式(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指學生入校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語,然后逐步轉變為只使用第二語言進行教學。[2]
目前在新疆高校所推行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雙語教學模式基本上屬于第一種,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些學校管理層和教學的實際執行者――教師之間并沒有就實行哪一種教學模式形成共識,因而,在教學過程中,關于教學模式就存在著很大的隨意性,這大大影響了實際的教學效果。
(四)雙語的師資問題。
雙語教學成敗的關鍵是師資。雖然自我區推進雙語教學以來,在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對于雙語型合格教師的培養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缺乏合格的雙語型教師仍然是困擾雙語教學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特別是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方面更顯突出,有些學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民漢教師的比例嚴重失調,中、青、老教師的結構層次、學歷層次也有待提高。而承擔雙語教學的少數民族教師在這一方面更顯突出(參見表一和表二)。
表 一
表 二
(五)教材問題。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方面的雙語型教材和教輔材料編寫和編譯嚴重滯后,甚至是空白。現在在新疆高校中所使用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全部是國家統編教材,課程內容是全漢文編寫,對于使用第二語言的少數民族學生來說,在理解上存在著很大的困難,很不利于自學能力的培養。因為語言的學習不僅僅是簡單的符號學習,它還是一種文化的遷移過程,不理解一種語言背后的文化就很難對這一種語言所代表的語意做出正確的解釋。如對哲學中的“物質”一詞,學生如果只從字面意思去解釋,就大大偏離了哲學中“物質”一詞的真正含意。還有就是關于少數民族人物的漢語音譯問題,如在地方性課程《新疆歷史與民族宗教理論政策教程》中的“阿古柏”這一人物名稱翻譯,很多少數民族學生看到這一漢語音譯根本不知道所指何人,但是如果用維語正確發音,對他們來說就是很熟悉的歷史人物。因此編寫符合少數民族歷史和文化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和教輔材料是現在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對推進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雙語教學效果的對策建議
基于上述的認識,我認為主要應該主要從以下方面加強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雙語教學的實效性。
(一)教學模式的選擇應該依據學生的實際語言接受能力。
在調查過程中,當我們問“高校政治理論課漢語授課過程中,您認為最適合民考學生的授課方式是什么”這一問題的時候,67%的學生選擇了以“漢語為主,但專用名詞和一些概念用維文解釋”,僅僅只有14%的學生選擇了“100%漢語授課”。當同樣的問題問及一線的教師的時候,82%的教師選擇了“漢語為主,但專用名詞和一些概念用少數民族語言解釋”這一模式。
因此,從上述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不論采用何種語言,最終實現教學目的,才是我們所追求的目標。
(二)以語言進行分級教學是新疆高校漢語教學最現實和有效的選擇。
基于上述認識,我們可以看出,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最終達成的教學效果之間成正比關系。學生漢語言能力越強,對課程的理解能力也就越強,反之亦然。
從每個高校的實際情況看,少數民族學生在進入大學后都經歷了一年的預科學習,加強專業漢語的語言能力,但是一年是不是能夠真正解決學生專業課的漢語言問題?這一點值得我們深思,從總體情況來看,每所大學由于學生的生源地不同,學生之間在漢語能力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在我們隨機對新疆的一些高校一年級、二年級和三年級的學生調查中得知:漢語水平(HSK)六級的占26%,七級占31%,八級占21%,九級占9%,十級僅有3%,并且有4%在六級水平以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也發現大一的部分學生在漢語的實際交流和使用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困難。現在大學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基本都實行大班合堂上課的模式,使得教學過程中這一問題更顯突出。
美國加州大學應用語言學家Krashen教授提出的“輸入假設理論”,特別強調語言習得時的可理解性輸入,并提出“i+1”的公式(i為學習著的現有水平,1為略高于i的水平),“i+1”之間的差距是學習者學習的動力。即學習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學習者要能理解略高于他的水平的輸入語,如果學習者現有水平為i,那么教材提供的輸入只能是i+1,如果輸入內容太難,那么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將會受到挫傷,最終收效甚微。如果輸入內容能為學生所理解,并能引起他們的共鳴和思考,學生的學習動力將會增強,自信心將會上升,漸漸地會形成積極的態度。
正是基于上述理論考慮,在此我提出“以語言進行分級教學”的模式,也就是說,對進入大學的學生進行語言能力測試,以語言測試的結果作為分班教學的依據。這樣就可以實現學生的語言過渡,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語言能力適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做到有的放矢,最終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加強雙語型教師的培養力度。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揮著主導作用,是提高和改進教學質量的主要條件。從思想政治理論課現有的師資隊伍來看,依然存在著不盡如人意之處。因此我們必須加大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雙語型教師的培養力度,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學歷層次,加強對中青年教師的培養,完善教師隊伍的考核機制,實施教師“準入”制度,努力培養一批高素質的優秀思想政治理論課雙語型教師隊伍。
(四)編寫符合少數民族地區文化和歷史背景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和教輔材料。
《教育部“十一五”國家級教材規劃通知》指出:“教材是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的知識載體,是進行教學的基本工具,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教材更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教學資源,它是學生獲取知識、提高自身修養的第一手資料,因此教材的選擇直接關系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在教材建設方面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編寫與教材配套的符合新疆少數民族地區文化背景的教輔材料。
現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使用的教材主要是全國通用的版本,但是這也存在著一定問題,受語言和文化背景的影響,少數民族學生在教材理解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因此應當編寫符合教學大綱和少數民族文化背景的教輔材料,加強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
第二,對個別難以理解的詞匯應該加注少數民族語言進行相應解釋和標注,這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綜上所述,我認為,基于新疆特殊的文化背景,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我們必須充分考慮到少數民族學生的語言接受能力和文化遷移效應。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真正實現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培養出政治立場堅定、符合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一、論壇主要議題
“鄉村及小城鎮水環境治理論壇”針對我國不同區域和經濟發展程度的村鎮水環境治理技術經濟政策和適用技術,圍繞村鎮水環境治理規劃、村鎮污水排放適用標準,以及村鎮排水收集設施,村鎮生活污水生物處理、人工濕地與塘等生態處理技術,糞便厭氧沼氣化及其綜合利用,村鎮水體生態修復與水質改善技術等議題,將邀請村鎮建設管理人員、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以及設計生產單位介紹鄉村及小城鎮水環境治理方面的成功管理經驗、適用技術和應用實例。
“中日小城鎮飲用水安全技術與制度論壇”由我部與日本厚生勞動省共同舉辦。針對小城鎮的人口和經濟規模的特點,圍繞小城鎮飲用水安全保障現狀調研與評估、規劃和管理,水質監控、預警與應急技術,以及小城鎮飲用水預處理、強化常規處理和深度處理、飲用水一體化設備開發、輸配水安全保障和管網水質控制等議題,將邀請小城鎮飲用水建設管理人員、著名學者、知名設計單位、自來水公司和來自日本政府、企業和研究部門的諸多專家介紹小城鎮飲用水安全保障方面成功的管理經驗、適用技術、應用實例。本論壇將特別介紹日本針對小城鎮和農村地區的特殊供水制度——簡易供水制度以及相應技術,并探討中日在小城鎮安全供水方面的技術與資金合作機會。
二、時間及地點
會議時間:
中日小城鎮飲用水安全技術和制度論壇:8月28日下午
鄉村和小城鎮水環境治理論壇:8月29日上午
報到時間:20*年8月27日。
地點:北京國際會議中心
三、參會人員
各地建設部門有關人員,全國主要城市建設主管部門及相關部門、村鎮建設主管部門和有關鄉鎮負責人,供水和排水管理部門、水務主管部門負責人或代表,水處理項目籌建和工程建設管理單位代表,供水和排水企業的管理和工程技術人員,市政設計單位、有關科研院所、大專院校、水處理工程公司、水務公司、咨詢公司、金融、投資機構和水處理技術與設備研究開發單位的代表。
四、論文征集
會議面向全國征集與“鄉村和小城鎮水環境治理論壇”和“中日小城鎮飲用水安全技術和制度論壇”議題相關的論文,論文要求及投遞方式詳見會議網站
五、其他事項
(一)收費標準
第二屆中國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和水處理新技術與設備博覽會將統一收費。20*年8月15日前注冊的,會議費為1200元/人;20*年8月15日以后及現場注冊的,會議費為1800元/人。會議統一安排食宿,宿費自理。
(二)聯系方式
報名、會務等聯系人:
論文征集聯系人:
地址:
郵編:
電話:
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