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47:1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藝術素養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在繪畫藝術的審美特征中,中國繪畫在內容上寄托著對于美的理解,而中國畫的靈魂也正是繪畫的內容美。中國繪畫受到哲學影響,將神韻和意境作為中國繪畫藝術中的最高境界。在繪畫過程中,對于內容美的強化需要把握意與象的結合與運用,將神韻表現在藝術與現實的處理方面,從而連貫藝術構思與象征意境的發展,從而推動繪畫藝術內容美的發展。
2.繪畫藝術的形式美
隨著繪畫藝術的發展,人們也更為重視藝術作品的形式美,繪畫藝術的形式美體現在形式結構的多樣統一中,而繪畫作品形式結構具體表現在構圖方面,構圖的原則是多樣統一,并且讓繪畫內容中,取得統一,讓藝術作品呈現出整體的和諧美感。與西方繪畫相比,傳統中國繪畫,在構圖形式上,通常會在畫面上留下大量的空白,從而表達出淡泊的創作思想。在中國繪畫的形式構圖中,充分運用濃淡、疏密、賓主和虛實等形式,富有表現力的線條也正是繪畫藝術的形式美之一,在世界繪畫藝術的發展歷程中,線條始終處于重要地位。線條隨著繪畫藝術的演化,更具有表現性、含蓄性和象征性。色彩作為藝術作品的重要因素,對于繪畫作品往往起到關鍵的裝飾作用,從而促進繪畫作品的完美,而色彩也能體現出繪畫的形式美。隨著色彩運用方面認識水平的深化,色彩在繪畫作品中國的作用也更為重要,在中國繪畫中,色彩上的濃淡運用,也是畫風演變的重大趨勢。
隨著我國當前設計藝術教育的逐漸普及和范圍的擴大,高質量設計人才的輸出成為設計藝術教育探討的新課題。新時期的設計師應該逐漸擺脫“高技巧、低審美”的尷尬境地,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提升設計的品質。而其中,設計教育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設計藝術教育的人文素養觀培養應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1社會責任意識培養
通過前文的論述我們已經知道,當前的設計發展趨勢是,設計應該建構在倫理的高度上,設計不僅要能夠解決一定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在解決問題的同時要關注其產生的一系列倫理問題,具體包括了在設計中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系問題,物與人的關系問題,人與環境的關系問題。這些問題看似宏大,但是正是這一系列重大的問題,預示出未來的發展。教育的本質是使人達到社會化與個性化的雙重平衡,社會責任意識應該先于設計意識存在,設計師首先是社會中的人,然后才是造物活動的創造者。具有社會責任意識決定了設計師對設計價值的把握和衡量。因此,在設計教育的具體環節中,專業課程的設置和訓練的出發點上都應該著重進行考慮。
2設計倫理反思培養
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并不是一個全新的名詞,這一設計理念一經提出已經受到無數人的擁護。一度成為了設計師的設計依據,但隨著設計多元化的發展和設計教育的深入,我們應該讓學生以辯證式的眼光看待這一設計觀,認識到什么是真正的以人為本。
(1)精神層面的人性化。歷史上的豐裕社會在物質上帶來了富足,卻造成了人們精神上的空虛和匱乏,當時的以滿足人們過度的物質追求的設計從一定程度上助長了人們錯誤的消費觀念,因此,設計師應該看到自己在引導消費觀念時的重要作用,從物質和精神兩方面引導消費者建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2)環境層面的人性化。以人為本不能單以滿足人類的欲望為目的,因為在整個的人類社會中,人不是孤立存在的,人與周圍的環境、其他動植物是息息相關的,如果單純以滿足人的“一己私欲”作為“以人為本”設計的評價標準,這無疑是自私且片面的,以人為本設計的前提是不對人類以外的自然環境、資源以及生物物種等形成破壞。
(3)不同群體層面的人性化。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不應只考慮為健全人、生活達到溫飽或富裕的人設計,還應考慮其他群體需求,例如母嬰群體、老年人、殘障人士、留守兒童的需求,真正地做到根據不同人群進行設計,最大程度上為這些群體提供便利,減少他們的使用障礙,方便他們的生活,通過設計減少他們的緊張和不安的感受,真正做到關注不同層次的人群,促進社會真正的和諧。
(4)歷史發展層面的人性化。以人為本的對象應該是當前的人類以及未來的人類,因此設計應該具有可持續性,既能滿足當代人的發展又能滿足未來人類持續發展,那些名義上以滿足當下人們需求而實際上通過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對資源的過度損耗的設計理念是違背倫理的,最終會將人類陷于困境,因此只有從時間和空間上看待設計的發展才是真正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3跨學科多元融合
丹尼爾在《后工業社會的到來》一書中已經預言:后工業社會是以服務為基礎的社會,產品生產經濟逐漸轉變為服務性經濟”。傳統的以技術為核心的創新模式發生了巨大變革,用戶體驗取代了以往的產品體驗。這種服務于體驗并不僅僅來自于開發商的技術手段,更來源于對整個設計與消費流程的管理與設計,不難看出,這一過程具有復雜性和多元性,單憑設計方法和產品開發技術已經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了,基于這樣的發展情況,以跨學科知識為設計支撐架構勢必成為未來設計的發展趨勢。設計師必須要與其他領域的專業人員共同面對設計問題。同上設計師也必須了解其他專業的相關知識,有效地與設計相結合。
4對文化的關注
二、藝術類院校學生人文素養缺失的原因
(一)學生對人文素養認知不清
學生自身對人文素養概念的認知不清是素養缺失的首要原因。通過對某藝術高校學生的調查數據顯示,從人文素養的內涵角度來看,只有不到10%的學生表示自己對人文素養的內涵非常了解;大部分學生表示自己對人文素養的內涵僅僅聽說過或是一般了解;一小部分學生表示不清楚或從未聽說。從人文素養的重要性角度來看,學生普遍認同人文素養的重要性,但對如何提高自身人文素養卻不太明了。大約50%的學生有想法但沒有行動,30%學生有想法并有行動,仍有相當比例的學生表示既沒想法,也沒行動。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其素養高低直接反映了整個社會素養底蘊的深淺,因此學生對人文素養認知不清也反映了當前“經濟為先”的社會大環境對人文素養的忽視。
(二)校園人文氛圍不濃厚
校園氛圍與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密切相關,藝術類院校在校園中打造人文氣氛相對薄弱主要表現三個方面,一是,學校對人文素養重要性的宣傳和引導不足,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沒有被調動,營造校園人文氛圍的活動難以落實。二是,校園人文建設主要以定期開講座、授課培訓為主,內容單一、手段僵化,忽視了學生的心理認知規律和主體地位,這種多而不精的低效工作起不到有效的作用。三是,人文素養塑造的目的性不明確。學校建設人文校園時沒有突顯出人文素養蘊含的教育意義,忽視了解決學生學習被動、理想缺失、信仰迷茫等問題的實際需求,學生依舊不知道該如何選擇途徑和利用資源來提高自身素養。
(三)人文課程設置不足
目前,我國藝術院校中極少有開設人文類學科的課程,大學內部人文教育與職業教育的分化已是不爭的事實。藝術院校不同于綜合大學具有學科文化的優勢,院校人文氛圍較低,而藝術類院校對人文課程重視不足更是減少了學生接受人文教育的途徑。藝術院校在教育理念和教育內容上重視實用性,偏重于職業教育。藝術類院校重視專業課程必然有其合理性和可行性,但人文教育對學生文化底蘊的培養是任何課程都替代不了的。人文教育的弱化進一步加劇了藝術專業學生人文素養的缺失。
三、藝術類院校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策略
(一)加強人文校園環境建設
優化校園環境,提升文化內涵是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的重要內容。藝術類院校要加大校園文化硬件與基礎設施建設工作,重點實施人文景觀建設,通過將文化元素融入景觀建設之中,在美化育人環境的同時增添校園的文化氣息。藝術類院校可在教學樓內張貼引導學生奮進的名人畫像,通過設置藝術名家風采畫廊和各種充滿人文氣息的文化展板,將人文教育滲透到學生日常學習活動中。宿舍樓的走廊和樓梯墻壁上張貼溫馨提示,通過文化設計彰顯人文關懷和營造溫馨氛圍。人文校園的打造在營造校園氛圍的同時,能潛移默化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
(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藝術類院校要高度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工作,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隊伍。教師的文化素養決定了教學態度和教學水平,一個人文素養高的教師必然在教學中處處體現出嚴謹治學的態度和人文精神,在教學中真正做到教書育人。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發揮課堂人文教育優勢,將素質教育理念潛移默化地深入到學生內心。隨著大學教學和課程體系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轉變為課堂活動的參與者,自身轉變為課堂教學的策劃者、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處理和藝術發揮,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人文理想和人文精神,提高學生人文素質。在本質上真正實現大學教育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把教育對大學生的人文關懷落到實處。
(三)增設人文課程
院校要針對藝術生人文理論知識薄弱的現狀增設人文課程,課程內容包括文學、哲學、歷史、教育學、社會學、法學、科學史等,進而大力培養藝術專業學生的文化素養,積極引導大學生展開對“如何做人”、“做什么樣的人”等根本性命題的關注與思考。
繪畫藝術的內容美主要包括藝術作品的主題和題材,并可以將其理解為繪畫藝術在正常意識形態特征中所具備的的審美內涵。繪畫藝術所具備的社會性特征,可以歸結為現實與藝術相結合的反映產物。并可將其內涵理解為對于社會的理性認識,在抽象的繪畫作品中,內容美大多來自于藝術家的主觀創造,還有許多主題不明確的作品,由于并不能表現思想內容,便屬于“非主題性藝術”。在繪畫藝術審美特征中,中西方繪畫藝術由于受到的文化背景影響不同,繪畫作品的表現內容也有差異,中國繪畫在發展過程中,運用人物、花鳥、山水和肖像等意象,并始終保持著自身的獨特性。而西方繪畫通過對歷史、宗教、人物和風景的影響,與中國繪畫相比,傳統西方繪畫在內容美方面更為寫實,而中國繪畫則重視形象的類型化和概括性,并在表達思想內容的方面,重視運用象征和含蓄的意象,追求畫外的繪畫境界。在繪畫藝術的審美特征中,中國繪畫在內容上寄托著對于美的理解,而中國畫的靈魂也正是繪畫的內容美。中國繪畫受到哲學影響,將神韻和意境作為中國繪畫藝術中的最高境界。在繪畫過程中,對于內容美的強化需要把握意與象的結合與運用,將神韻表現在藝術與現實的處理方面,從而連貫藝術構思與象征意境的發展,從而推動繪畫藝術內容美的發展。
2.繪畫藝術的形式美
隨著繪畫藝術的發展,人們也更為重視藝術作品的形式美,繪畫藝術的形式美體現在形式結構的多樣統一中,而繪畫作品形式結構具體表現在構圖方面,構圖的原則是多樣統一,并且讓繪畫內容中,取得統一,讓藝術作品呈現出整體的和諧美感。與西方繪畫相比,傳統中國繪畫,在構圖形式上,通常會在畫面上留下大量的空白,從而表達出淡泊的創作思想。在中國繪畫的形式構圖中,充分運用濃淡、疏密、賓主和虛實等形式,富有表現力的線條也正是繪畫藝術的形式美之一,在世界繪畫藝術的發展歷程中,線條始終處于重要地位。線條隨著繪畫藝術的演化,更具有表現性、含蓄性和象征性。色彩作為藝術作品的重要因素,對于繪畫作品往往起到關鍵的裝飾作用,從而促進繪畫作品的完美,而色彩也能體現出繪畫的形式美。隨著色彩運用方面認識水平的深化,色彩在繪畫作品中國的作用也更為重要,在中國繪畫中,色彩上的濃淡運用,也是畫風演變的重大趨勢。
二、個體的道德素養生成
在藝術教育日常教學活動以及考級、舞臺演出等實踐中,少兒在樂曲的內心表達和舞臺表演等方面有所欠缺的情況較為普遍。當前,單一的琵琶教學方式造成少兒內在藝術素養與舞臺表演脫節的現象,不利于他們進一步的學習和提高。少兒心智尚未發育成熟、認知能力存在局限性,如果不對其進行內涵啟迪,少兒琵琶表演只能達到率真質樸,而不能結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充分表達樂曲的情感。這是造成上述現象的重要原因,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結合自身在多年教學實踐中取得的經驗,在少兒琵琶教學中做出一些相應的探索,根據少兒身心特點,將藝術素養內容融合其中,重新設計少兒琵琶藝術素養課程,以提高少兒琵琶學習者的綜合藝術素養,解決琵琶教學形成單一及與舞臺實踐脫節的問題。
一、少兒琵琶藝術素養課概況
(一)意義和價值
少兒琵琶藝術素養課設置的意義在于,使少兒從接觸琵琶教育開始,就能夠受到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和熏陶;從豐富的藝術體驗中拓寬眼界及認知;通過課程學習提升藝術素養及琵琶技藝;從藝術實踐中培養自信心及美感意識。少兒琵琶藝術素養課的價值主要表現在五個“得以”,即:1.由于素質教育的介入,少兒的德育、美育觀被正確引導,思想得以形成。2.由于音樂感知的培養,少兒的音樂感覺和音樂知覺被訓練開發,樂感得以提高。3.由于思維認知的拓展,少兒的想象力及創造力被探索開發,思維得以靈活。4.由于表演元素的引導,少兒表演天賦被激發挖掘,天性得以解放;5.由于豐富多樣的藝術體驗,少兒內心情感表達及心智被啟迪,表現得以自信。
(二)內涵和特點
《道德經》曰:“童蒙養正,少年養志。”少兒時期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應在教學中貫徹“德育為先、以美養德、藝術育人”的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增添教學趣味,構建以遵循少兒身心發展規律及符合少兒認知特點的課堂教學,以達到“品德技藝兼修”的教學效果。少兒琵琶藝術素養課是一門綜合性的少兒藝術課程,它建立在少兒琵琶教學基礎上,以琵琶樂曲教學為載體,授課側重于將傳統文化、德育教育、美育教育融入其中,并借鑒其他藝術門類的形式豐富拓展少兒琵琶教學內容,旨在提高少兒綜合藝術素養,提升琵琶演奏表現力。課程的綜合性、內容的豐富性、形式的多樣性、課堂的生動性、課程的實用性、課程的引導性是該課程的特點。該課程在教學中注重傳統文化與素質教育、課堂教學與舞臺實踐的結合,營造積極向上、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對少兒的綜合素質發展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使少兒琵琶教學達到由內而外、融合統一的教學效果。
(三)設置條件
少兒琵琶藝術素養課的設置對教師、學生及教學環境都有相關的專業要求,具備成熟的教學條件才可以進行少兒藝術素養課教學。首先,少兒琵琶教師既是素質教育的傳播者,又是民族樂器的傳承者,不能僅僅將自己定位為琵琶演奏技巧的傳授者,這將無法達到少兒琵琶藝術素養課程的教學效果。教師應該不斷加強自身專業能力建設和業務技能提升,不僅要具備扎實系統的藝術理論素養及精湛的琵琶技藝,還要具有很強的綜合藝術能力、雅正的審美觀及敏銳的藝術洞察力。在教學方式上,可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聘請業內相關藝術門類的教師進行指導;或者參加各類活動,讓少兒感受到民族樂器琵琶的藝術韻味;發揮少兒琵琶教師的教學魅力,充分挖掘少兒琵琶課程的潛在價值,不斷完善少兒琵琶教學方法,提升少兒琵琶教學的綜合性和引導性,凸顯少兒琵琶藝術素養課在少兒琵琶教學階段的重要性。其次,為了進一步提高少兒琵琶教學質量,展示少兒琵琶教學成果,展現少兒琵琶藝術風采,可采取學校推薦、選拔考核的方式,從全市及各縣區學校少年兒童中,廣泛吸納優秀少兒琵琶學習者,通過開展活動的形式,為少兒搭建一個相互交流、學習的平臺。最后,完善的教學設施會保障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教學環境,不僅要具有寬敞明亮的排練教室,還要具有基礎配套的教學設施。例如,設置落地大鏡子、多媒體、音響等設備設施,通過豐富教學硬件設施設備,為少兒提供一個自我糾偏、自我認知、自我感受的教學環境。
二、藝術素養課在少兒琵琶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太湖美》是一首富有江南特色的民族小調,適合集體彈奏。筆者以民歌改編版的《太湖美》為例,談談在少兒琵琶教學中藝術素養課的實踐運用。第一環節:“奏”。根據少兒彈奏水平,選定適合演奏的曲目及演奏形式。首先,使用音響播放《太湖美》,讓少兒獲得最初的音樂感知;其次,熟悉音樂旋律后,師生共同視唱樂譜,如樂譜音符中有推拉音的地方,需要先借助視唱找準音高再彈奏;再次,教師示范彈奏樂譜中的特殊技法,分句彈奏練習后,統一校對指法;最后,樂曲熟練彈奏后跟隨音樂伴奏彈奏。第二環節:“思”。根據限定的樂曲設計教學提綱和教學內容。首先,解讀《太湖美》中自然風光景色的音樂描述,通過音樂的色彩和情緒對樂曲有所認識,使少兒能夠整體把握樂曲的地方風格。其次,通過此曲對少兒進行素質教育,提出問題引導少兒思考,如:太湖的民間特色文化有哪些?太湖的經典詩句有哪些?通過一些環環相扣的提問,讓少兒主動參與其中,使其審美意識得到啟發。在課程中,教師要始終將德育教育融入審美教育,明確音樂教育與思想教育協同進行這一導向,既要教授琵琶演奏技術,更要注重素養的培養,以藝術為紐帶,以教學為載體,寓德于美。對少兒進行美的熏陶不僅可以升華他們的品德,還可以提高人文素養,讓少兒在感受美、創造美的同時煉之以志,導之以行,實現德育的內化。再次,教學中靈活創建情境,挖掘知識點與生活之間的聯系,融入適當的生活素材,或者使用多媒體展示圖片,以此激發少兒的想象力及創造力。最后,傾聽少兒講述想象創設的情境,把想象置于情境之中,情境置于想象之中。通過琵琶彈奏與想象的完美結合,引起少兒心靈的共鳴。第三環節:“演”。根據《太湖美》的音樂風格及音樂律動設計相適應的表演訓練。首先,以樂句或樂段為單元,跟隨音樂節奏進行氣息、身韻的單元訓練,要求少兒身體自然跟隨音樂律動由內而外地擺動,根據不同的節奏類型表現出音樂的抑揚頓挫,以增強欣賞者以及彈奏者的感官愉悅性。其次,此曲的音樂情緒為柔美的、抒情的,音樂的情緒決定了表演時的表情狀態。對少兒的面部表情做專項單元訓練,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少兒的模仿能力、觀察能力、肢體協調能力,并對自身的動作方位、運動軌跡等進行精準的控制。
中圖分類號: G4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8631(2011)05-0122-02
一、藝術有助于發展全面思維
人的思維分為邏輯思維(科學思維)和形象思維(藝術思維)兩大類,二者不可分割。如果只重視其中的一種,就是不健全、不全面的思維,它可制約一個人素質的全面提高。藝術的根本優勢在于發展人的形象思維,因為審美的過程具有形象思維的特點,審美過程需要想象和創造。想象和創造是審美思維過程最基本的品質。形象思維可以突破某些條件的約束,是對思維的解放。“應試教育”恰恰對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一種束縛,而且是很大的束縛。如何能夠更好地發展大腦的健全的思維,要很好地研究。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因此一個人必須把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科學思維與藝術思維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夠形成高質量、高素質的健全的思維。小時候有想象力,思維得到了健全的發展,以后才能夠有更好的創作。玩沙子、捏泥人、看螞蟻搬家,對孩子來講都是十分重要的,是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的必要的營養素。離開了這些,沒有童心,沒有童趣,缺乏想象力,就很難培養出健全的人格。蘇霍姆林斯基強調“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感知和領會美”,感知和領會美是審美教育的基礎和關鍵,是審美素質的核心。自然美、藝術美、社會生活美是無處不在的,關鍵是要有好的教師誘導。
二、藝術有助于豐富感情世界
藝術是人類取得一切認識活動定向的基本手段,是人類情感活動和認識活動的重要手段。藝術所達到的其他種種目的,也都是建基于它的這個最基本的認識功。我們對科學的追求可以是有明顯的時代意義和人自身之外的,但藝術必需有人自身的情感的介入,是人類不可分割的部分。就古典音樂來看我們欣賞它,總是有一種特別的感覺,能體會到它很不一般的靈氣和靈感,喚起你內心深處的共鳴,這樣的感情令你魂牽夢繞,真該叫做心聲。它的表現力也是超乎尋常的,像一位魔術師,快樂、悲傷、安靜、瘋狂、憂郁、高雅……只要你能想到的,幾乎無所不能;她用一種更加優美的語言講述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而且正因為這語言的奇特,讓你產生更多的情感和幻想;假如你的心是一把精致的七弦琴,她會是一位阿波羅般的好琴手,纖纖素手輕盈地撥動琴弦,產生的美妙和弦,你可以感覺到吧?古典音樂是一杯好茶,沁人心脾,需要靜靜地品味――初入口時是苦的,卻不難喝,漸漸地有些淡淡的甜味,若隱若現、難以捉摸,此時,聞著清香,偶爾看見茶葉上下漂動,心中不禁飄起一份神往,一段清靜。這,方是第一泡,往后,才有些韻味呢。古典音樂也是一杯濃濃的咖啡,香氣四溢。生活在這信息爆炸的快節奏世界的你啊,別永遠那么倉促,難道一點不為這香味所動嗎?停下來喝一杯吧,體會她的悠閑、她的高雅、她的完美,而她美侖美奐的一切皆需你的欣賞。請相信,你得到的絕不會比你失去的少。如今,復古是一種時尚,不管是不是附庸風雅,至少我們還可以聆聽古典音樂,這樣的美麗不該被浪費吧?她應當是經久不衰的,的確,無論在哪里、什么時間,經典的音樂沒有變。其實所愛的東西并不一定要得到的,或許古典音樂就是如此,能夠側耳傾聽,就足夠了。
母親眼里自己的孩子最漂亮,情侶眼里自己的情人最美麗,藝術家眼里自己的作品最優秀,就因為他們在那里體驗到了一種確證自己真實的感受。是自己的感受,不是別的什么,只能為自己的體驗所打動,是“我的”情感。美的感受本不應該如此,但是在這里卻被轉換為美感,是情感體驗的最重要的方面,因而,就成了“情人眼里出西施”。
羅丹說:“藝術家是人類情感的記錄者和發現者。”藝術不能夠離開感情,在藝術過程中,藝術家、欣賞者和藝術作品之間必須以感情作為橋梁,作為紐帶,才能產生教育的效果。藝術離不開感情,感情最能打動人,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藝術教育的特點不僅僅是以技巧吸引人,更重要的是以情動人,以情感人。現在的兒童、少年,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聯系少了,疏遠了,淡漠了。感情世界的貧乏,會給國民素質帶來很嚴重的損失。所以,培養學生健康的豐富的感情世界,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內容。
三、藝術有助于完善心理結構
通過不同藝術能力的綜合,在各種藝術心理能力之間建立起豐富的聯系,形成完整而又互通、互補的藝術心理結構。人的整體素質的提高和藝術能力的培養,要依靠人類四大器官綜合運用所形成的心理結構。這四大器官分別是聽覺、視覺、形體、言語這四種可以被視為“從古到今全部世界史的工作成果”(馬克思:《經濟學-哲學手稿》(朱光潛譯本,載《美學》第2期)的人類器官。需要指出的是,四大器官中其中任何一種器官,都不能單獨構成完整意義上的藝術能力。例如聽覺器官,我們常說音樂是聽覺的藝術,但是,作為聽覺器官的耳朵,雖然只是接收聽覺信息的器官,但是器樂的演奏需要肢體某些部位精確的運動才能完成,聲樂的演唱,需要語言、發聲的控制才能完成。而指揮家還要靠體態語言來表達其對音樂的理解和意圖。音樂的活動并不只是接受信息,而且還要輸出信息。
各類藝術之間,不僅經常是相互啟發,并且,各種藝術能力的發展,也需要相互的溝通和支持。沒有這種藝術能力的互補,人類的藝術感覺就不會如此豐富,也不會創造出一些新的形式。例如美術與音樂上相互溝通的羅可可風格、印象派風格等。聲樂表演和欣賞中聽覺與視覺在藝術通感上存在著互補。人們經常利用聽覺與視覺構成的通感,進行藝術的創造、欣賞活動。即使是聽純音樂,如果沒有藝術通感(包括與聽的藝術感知相關的文學、繪畫藝術方面的各種修養和生活閱歷等),也不會有更高、更細微、更豐富的音樂感知能力。這些無論是對中國還是歐洲古典音樂的鑒賞中,都是重要的。因此,從人的綜合藝術能力來說,聽覺與視覺藝術,在藝術感知上是互補的。另外,聽覺與形體上的動覺、與言語的表達,也具有更為內在的聯系。形體藝術的音樂性、言語藝術的音樂性,在藝術鑒賞中是經常被人提到的。
中國古代樂論中講詩歌、音樂、舞蹈不同的藝術形式共構一體,其統一的存在方式稱為“樂”。樂的活動,也是多種藝術形式的綜合。其中詩言志,歌詠言,以及情感的表達,直到“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就是講的不同藝術能力的綜合和溝通。從某種意義上說,綜合的藝術能力、以及在這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藝術通感,構成了人類最基本、也是最完整的感知能力。并且,通過不同藝術能力的相加和綜合而產生的藝術能力,所產生的,是超出原有藝術能力的新能力。實際上,各藝術門類其自身發展,正是在走向綜合的過程中,創造和產生出許多新的、綜合的藝術形式,甚至成為最受歡迎的藝術形式。如音樂劇,歌劇,舞劇,戲曲,行為美術以及電影、電視藝術等。
從人類藝術能力的發展來看,如果沒有這種綜合藝術感知能力在藝術的創造和審美背后作為一種支持,我們甚至可以說,僅從狹隘的角度去理解和認識聽覺、視覺、形體、言語藝術的能力,不但在藝術創造上會使藝術失去七彩的光澤,也不會在審美中形成豐富的審美意象。不同門類藝術所具有的獨特性、特殊性,相對于人類藝術實踐中最終形成的綜合藝術能力,其存在本質上只是“相對分離”的存在,并且受制于事物之間的依賴、統一和綜合,始終處于相互的聯系和轉化之中。僅從音樂藝術的特殊性講,恰恰是由于這門藝術作為“聽覺藝術”的特殊性,客觀上促使這門藝術在其發展中不斷尋求綜合藝術感知能力的支持,尋求與其他藝術門類的聯姻。這在音樂史的知識體系中、在人類音樂活動中,有很多的例子可以說明。如果看不到藝術的特殊性與綜合性的普遍聯系和相互轉化,僅僅將藝術的特殊性視為藝術的本質,這至多只有一半的真理性。
不同藝術綜合能力的運用,可以完善和形成人的完整的藝術心理結構,并在各種心理能力之間建立起豐富的聯系。在情感與智力、想象與創造的聯系中,人的藝術能力,在一定的條件下,會起到激活心理機能、提高人的創造性能力的作用。可以說,在人的包括藝術能力在內的多種心理能力的綜合中,蘊含著巨大的心理潛力,其作用可以使人的認知、情感、意志、想象以及創造能力得到高度發展。
四、藝術有助于拓展發展空間
托爾斯泰說:“如果烹飪的藝術不會被人漠視的話,更健全的美學理論當會產生出來。”所以,藝術的基礎也是確定地在于人類的生物需要方面。聲、色、香、形的認識是印證人類自身的發展,變成了一種情感性的反映。同時,人類在認識到物質的作用基礎上,在不斷地變幻物質,從精神方面,把物質的世界做了改變,有了神話,有了工藝美術,有了舞蹈和音樂。對自己的不滿足和對自然的不了解,藝術、政治、宗教同時產生了。可以說藝術使這個世界發展了,也是人自身不斷地拓展著發展的空間。
從藝術與人類生活的關系來看,藝術化的生活,是人類的生存方式之一。藝術在任何時候,無論是從歷時的還是共時的角度,都與人的生活發生各種各樣的聯系,藝術在不斷地延伸著生活的空間,發展著生活的內涵。因此,要建立藝術與生活、藝術與情感、藝術與文化、藝術與科學四種關聯的觀念。不僅為了掌握藝術能力,由此建立起一種合乎人性的生活方式。
藝術活動有精神的支持、有心靈的附著、有文化的內涵、有品格的提高。藝術能力與人文素養,不是生硬的結合,給藝術能力的表現套上人文的外衣,而是人文精神通過藝術活動,從中自然體現出來。藝術能力與人文素質整合以后,為人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①表達子孫綿延寓意的吉祥紋樣。主要有:陰陽雙魚紋樣、太極符號、蓮生貴子等;
②表達驅災辟邪寓意的吉祥紋樣。主要有:虎面紋、五毒、艾草等紋樣;
③表達福壽祥瑞富貴題材的吉祥紋樣。主要有:牡丹、蓮花、海棠等。在鳳翔泥塑吉祥紋樣紋飾的造型上,每每相互結合的紋樣,從結構和形式上都顯得很完美。例如:《哪吒鬧誨》中哪吒由蓮花化身,取自傳統紋樣中蓮生貴子紋樣。蓮花有多子的含義,寓意歷經苦難的哪吒重生。筆者認為將鳳翔泥塑吉祥紋樣紋飾造型運用到動畫場景中去,會呈現出很好的視覺效果和文化向心力。
二、鳳翔泥塑吉祥紋樣動畫未來發展前景
1、鳳翔泥塑吉祥紋樣在動畫藝術中的可行性
由于鳳翔泥塑吉祥紋樣的表現形式有多樣,在不同的領域內都會涉及到,因此,在紋樣的運用選擇上應該考慮到其所存在的寓意和被人們所能接受的價值,一旦這種形式的動畫進入屏幕,只要被大多數的動畫觀眾所接受,那么,它的藝術價值將會得到很大的宣傳、弘揚。傳統泥塑動畫的例子也很多,如《武松打虎》、《關公戰秦瓊》等,“涌動中國”系列則借鑒了中國泥塑的表現形式,使動漫形象充滿立體感,人物活靈活現。因此,將鳳翔泥塑吉祥紋樣運用到動畫中的設想是可以實現的。
2、鳳翔泥塑吉祥紋樣在動畫產業中的優勢
鳳翔泥塑吉祥紋樣的孕育與產生,與當地人的生活習慣是非常密切的,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很大程度上,他的受關注程度和知名度已經大大提高。那么,鳳翔泥塑吉祥紋樣在動畫產業中具有哪些優勢,筆者認為有幾點:一是鳳翔泥塑本身所存在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鳳翔泥塑自被受到關注以來,無論是在文化界還是在藝術界都有很大的影響,這樣一來鳳翔泥塑吉祥紋樣的應用價值就被提高,涉及的范圍就會擴大,從而,在動畫藝術中的應用也會隨著動畫產業的發展而被不斷的挖掘;二是獨具本土特色。鳳翔泥塑吉祥紋樣作為傳統元素,融入的是本地文化的精髓,如果將這一元素融入到動畫角色中,將會呈現出特殊的視覺美感。鳳翔泥塑吉祥紋樣的注入,將會為動畫產業的發展帶來很好的素材與設計元素。
1.楊樹的生態習性特征
楊樹是喜光的陽性樹種,生長快,樹體高大,樹冠龐大, 為了正常的生長發育在地上和地下都需要比較大的空間。在我國集約栽培的美洲黑楊和歐美楊,在12年時,胸徑可以超過40厘米,樹高達20多米。由此可知,在適宜條件下,我們通常見的黑楊栽培品種都能長成這樣粗大的樹木。只要給夠空間楊樹是適合培育成大徑材的樹種,這是楊樹的生物學特性所決定的。但是這個自然規律經常被忽視,舍不得給夠楊樹必需的空間,我們經常可以看見過密的楊樹林,生長被嚴重抑制,生長潛力不能發揮。
2.楊樹栽培中存在的問題
我省楊樹栽培中一直存在著造林密度過大的傾向,農民偏愛密植,以為株數越多,收入越多,實際上經常事與愿違,造成減產和少收。不少地區由于密度偏大,中小徑材過剩,大徑材很少或沒有。有的地方農民建房減少,中小徑材滯銷,價格下降到300~400元/立方米。由于膠合板生產的發展,大徑材緊缺,大徑材的價格高達800~900元/立方米。有些縣有數萬畝楊樹林,但不能滿足本縣小規模膠合板廠對大徑材的需要,還要由遠處購進大徑材,這種產銷脫節,培養目標與市場需求不符的問題,都與造林密度選擇不當擇有關。應引起注意的是在立地條件能產出大徑材的地方,生產大徑材的密度應占一定比例。
黑龍江省楊樹面積不少,但是為數不多的幾個膠合板工廠對楊樹大徑材的需要不論在數量和質量上都不能得到充分滿足。這里的氣候和土壤條件十分優越,適于培育楊樹大徑材。作者曾看到,路旁或渠旁有的楊樹林帶,立地條件良好,但株距只有1.5-2米,長不成大材,經濟上受損失,很可惜。其原因是單位面積上的株數超過了1-2倍,實際上楊樹林帶的株距應在4-5米之間。不少片林的株行距小于5米×6米(培育大徑材的低限),這種情況應該改變。以為株數多,收入就多,結果恰好相反。
3.培育楊樹速生林的相應對策
密度一般對樹高的影響不很大,但對林分平均胸徑和材積影響很明顯,隨著年齡增大,密度的作用愈加明顯。單位面積蓄積量受單位面積株數、平均單株材積和年齡因素的制約。生產小徑材,單位面上株數多,平均單株材積較少,林分的數量成熟較早,采伐期較早;生產大徑材則相反,單位面上株數少,平均單株材積較多,林分的數量成熟較晚,采伐期比較晚。數量成熟齡是用材林在單位面積上每年生產材積數量最多時期的年齡。這個時期也是林木平均生產量最大的時期,因此也叫平均生長量最大成熟齡。在林分初期,幼林階段,單位面積株數對產量起主要作用;在林分后期,近熟林和成熟林階段,單株材積的作用由弱變強,取代單位面積株數,對產量起主要作用。因此,培育大徑材要為林分后期單株材積的增大提供足夠的單株營養面積(30-64m2)和較長的輪伐期(12-15年)。
根據林場試驗研究,培育胸徑12-18cm的小徑材可選用2×3m和3×3m和3×4m的株行距,輪伐期 4-6年。培育胸徑20-26cm的中徑材可選用3×5米、3×6m和4×6m的株行距,輪伐期 7-9年。培育胸徑30-40cm的大徑材可采用5×6m米、4×8m、6×6m株行距,單株營養面積在30m2以上,輪伐期 10-12年。如果要培育更粗的大徑材(胸徑50-60cm),30多m2的單株營養面積仍不足,株行距應擴大到7米×7米和8米×8米。
I-69楊、I-72楊一類的美洲黑楊和歐美楊的速生特性明顯,但只有在稀植條件下速生潛力才能充分發揮,10年多形成大徑材。在密植的條件下,由于地上地下空間的限制楊樹生長,只能生產小徑材和中徑材。
目前我們所栽培的多數是適合培育大徑材的黑楊派的栽培品種,如果立地條件適宜,采用7×7m(每畝13.6株)和8×8m(每畝 10.4株)的株行距,十多年就能長成胸徑超過 50-60 厘米的大徑材,其經濟效益不一定比培育胸徑小的差。東北林業大學楊樹課題組在帽兒山的試驗林,12年生的I-69楊、I-63楊和、I-72楊,株行距8×8m, 平均胸徑相應為46.7、46.2和51.5cm,平均單株材積相應為2.0、1.88、2.33m3,年均每畝材積生長量相應為1.77、1.63和2.03m3。年均每畝蓄積生長量均超過1.5m3/畝.年,比較高的豐產水平。12年培育出46-50cm的大徑級材,又有相當高的單位面積產量,經濟效益是好的。大徑的楊樹,下部可提供大徑材,中部和上部分別提供中徑材和小徑材。稀植的大徑級的楊樹,能滿足各種材種的需要;密植的小徑楊樹則不能,小材不能大用。
綜上所述,營造楊樹速生豐產林的關鍵是植樹密度,密度是楊樹人工林集約栽培的重要因素,密度一旦確定,在林分整個生長過程中都起作用,影響林木生長、采伐年齡、木材產量和木材規格。確定合理的密度時,應考慮到楊樹的生物學特性和林木個體間的關系,保證林木群體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間,達到高產和希望培育的材種的徑級,同時還要考慮所培育的材種的市場價格和經濟效益。我國是世界上楊樹面積最大的國家,但是在不少盛產楊樹的縣幾乎找不到胸徑超過30-40-50 厘米的楊樹。大徑材的效益并不差,應該重視大徑材的培育,尤其在那些習慣密植的地方。
【參考文獻】
1 動漫行業現狀及需求分析
動漫行業是國家大力支持和扶持的新興產業,國家廣電總局下發了《關于發展我國影視動畫產業的若干意見》,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財政部等10個部委的《關于支持國產動漫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使國內動漫產業在短時間內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動漫專業作為一種藝術設計形式,具有廣泛的應用環境和專業前景,在未來必將得到迅猛的發展。相關數據表明,我國影視動畫產值2010預計可達900億元人民幣,雖然在幾年內迅猛增長,但仍然滿足不了市場需求。廣大的市場需求帶動人才的培養,帶動動漫行業的快速發展。國內動漫產業的發展現狀根本無法滿足爆發性增長的市場需求,所以各地區不斷地涌現出一大批的影視動畫公司和影視動畫基地,動漫從業人員的急劇增加并未帶來我國動漫產業的輝煌發展,究其原因,國內動漫產業自主研發和原創能力較底,導致國內動漫產業以引進、加工和運營為主。目前進口的歐美、日韓動漫產品仍占據了我國動漫消費市場的主要份額。因此,培養專業的影視動畫設計人才,大力發展影視動畫事業,是滿足社會行業需求、加速經濟增長的必然。但如何培養原創型動漫人才成了高職院校面臨的首要問題。
2 培養動漫專業學生“人文素養”和“藝術素養”的重要性
當前動漫人才的緊缺使我國的動漫教育規模在短時間內急劇擴張,全國各地開設動漫專業的院校遍地開花,由于沒有形成系統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方法,被投放到市場的動漫專業學生往往無法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動漫人才培養走上了快車道,人才質量卻在逐漸下降。原因之一在于我國高職院校的動漫教育以培養技術型人才為主,培養的動漫學生對中國哲學、宗教、歷史、文學、民俗等知之甚少,忽略了學生人文素養及藝術素養的培養,缺乏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轉化,缺乏藝術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缺乏人文精神,導致動漫專業學生的人文素養水平不高,沒有穩定的核心價值觀,缺乏原創能力。從業后無法滿足動漫市場對人才的需要,更無法引領中國動漫走向國際市場。中國動漫的唯一出路就是堅持走原創道路,培養動漫專業學生“人文素養”和“藝術素養”是堅持走原創道路的重要途徑。要發展中國的動漫產業,必須大力發揚、挖掘中國傳統文化,這在當前的動漫產業發展中是非常重要的,對高職院校的動漫學生尤為重要。堅持培養動漫專業學生“人文素養”和“藝術素養”是職業院校發展動漫專業的根基。因此,高職院校必須重視“人文素養”和“藝術素養”的培養,需要注意調整課程結構,彌補高職院校學生底子薄的現象,努力既提高學生的人文和藝術修養,又提高學生的原創能力,培養原創型的復合性動漫人才,推動中國動漫積極發展,創造中國動漫的輝煌。
3 高職院校動漫專業學生“人文素養”和“藝術素養”教育研究
在高職新的教育理念指導下,要真正加強動漫專業學生“人文素養”和“藝術素養”,必須進行如下方法和途徑的嘗試。
3.1 弘揚中華動漫文化,注重本土傳統文化的挖掘
在中國的動漫領域中,要想成為一位原創型動漫人才,關鍵是要弘揚中華動漫文化,注重本土傳統文化的挖掘。中華動漫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五千年的文明,中華民族在漫長歷史發展中形成的獨具特色的動漫文化傳統,深深影響著當代中國動漫產業,要全面認識中國傳統動漫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弘揚中華動漫文化,建設具有民族特色的動漫家園。加強中華優秀動漫文化傳統教育,重視中華優秀傳統動漫文化教育和傳統經典技藝的傳承,與動漫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相結合,堅持不懈地抓好移風易俗,改造和發展富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民間傳統節慶內容、風俗、禮儀。我國的歷史源遠流長,有足夠的文化資源可以挖掘,我們要掌握好、運用好中華動漫文化、傳統文化,不能讓他們成為別人原創性源泉,我們要在本土傳統文化的挖掘上呈現出自己的原創性。我們要在弘揚中華動漫文化和挖掘傳統文化基礎上,創作出屬于中國民眾的原創性動漫作品,這樣才更容易占領國內本土市場。大力推進中國動畫文化品牌的確立,宣揚中國民族的動漫特色,是動漫產業輝煌的必由之路。
3.2 加強“人文素養”和“藝術素養”教育的方法和途徑
走具有中國特色的原創動漫道路,要求動漫專業的學生必須加強“人文素養”和“藝術素養”。制訂動漫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確定培養原創型復合性動漫人才。進行動漫專業教育教學改革,調整課程設置,增加“人文素養”和“藝術素養”課程安排。其一要增設專業創新性課程,樹立“文理相通、文理互補、文理相長”的教學思想,確立優化動漫課程、推進素質培養,不斷完善社會人文課程、實現課程的優化和整合,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其二要營造人文素養的大環境。在高度重視專業技能培養的同時,賦予專業課程人文的因素,將動漫設計與人文的知識結合起來,賦予其更加鮮活的內容及思想深度。其三加強品德教育,強化對學生的職業道德。要求學生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先要從自己、從身邊做起,把認真學習,孝敬父母,關心集體提升到承擔社會責任的高度來認識和實踐。其四注重生活情趣和才藝的培養。真、善、美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德智體美勞也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它們在人文素質的養成中有著重要的陶冶功能。以上是加強動漫專業學生的“人文素養”的最佳方法和途徑。藝術素養,是指一個人對藝術的認知和修養。具備藝術素養,主要是具備藝術的基礎知識和審美能力,它是一種由內而外的氣質。藝術修養的深淺決定著其動漫作品藝術水平的高低,因此,動漫設計人員為更好地從事動漫藝術創作,承擔社會責任,就必須不斷學習、鍛煉和培養。鼓勵學生積累人文知識,內化人文精神,提高藝術素養。多讀、多看、多想、多參觀高質量的動漫作品是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的有效方法。提高審美能力、加強藝術修養,除了欣賞優秀的作品,走近生活、走近社會也是必要的,但這不是普通的生活,需要你仔細觀察,慢慢品味。積累豐富的經驗和廣博的素材。動漫創作的靈感其實來自于生活、取自生活。動漫具有藝術特征,創作是通過藝術的提煉、加工、概括和創造,將自己的生活體驗和情感思想轉化為具體生動,鮮明可感的藝術形象,它需要動漫設計人員不斷思考,不斷反思,不斷創新。
綜上所述,通過對高職院校動漫專業學生“人文素養”和“藝術素養”的教育研究,應用其方法和途徑,提高動漫專業人才創新能力,是全面推動動漫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2-0188-01
隨著科學和網絡的發展,人類進入了信息化社會,信息社會所具有的全球化、信息化特征給小學語文教師帶來了新的挑戰。同時在主體性教育、建構主義等教育理論的指導下開始的新一輪的語文課程改革對語文教師的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藝術素養主要是指關于藝術的認知、體驗與創造力等方面的素養和修養,它不僅是語文教師自身人格構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他們在教學過程中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培養小學語文教師的藝術素養有重要的意義,要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藝術素養應從語文教師的語文學科素養和教學素養兩個方面進行努力。
一、小學語文教師藝術素養的重要性
第一,小學語文教師高超的藝術素養可以創造靈動的課堂,絕佳的教學效果。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學內容靈活組織,教學節奏的恰當把握,教學方法的自如運用,和教師的藝術素養有重要的關系。高超的藝術素養,可以將單項的知識灌輸,被動的接受改變為師生之間靈動的互動,生動活潑的課堂,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知識的提升,取得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第二,小學語文教師高超的藝術素養可以形成教師的教學特色。能否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小學語文教師的藝術素養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如“上海錢夢龍老師創立的‘三主?蒺、‘四式?蒺導讀法,北京寧鴻彬老師創立的‘卡片教學法?蒺,遼寧魏書生老師創立的‘六步課堂教學法?蒺,上海于漪老師的情感教學法,北京程翔老師的啟發式教學法,江蘇李吉林老師的情景教學法,上海蔡澄清老師的點撥教學法等”, 都是他們自身經驗的結晶,其中藝術素養也起著至觀重要的作用。
第三,小學語文教師高超的藝術素養影響了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心理、生理上都不成熟,教師的示范作用對他們的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學生總是不知不覺地模仿老師的言行,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學生。語文教學不僅是知識的傳輸,更是情感的傳達,語文教師不僅是語文專業知識的傳輸者,更是小學生的思想啟蒙者,語文課對小學生的人格培養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語文教師要提高自己的藝術素養,促進學生自覺地學習語文。
二、小學語文教師藝術素養培育的途徑
(一)小學語文教師的語文學科素養
語文學科素養包括了語文教師靜態的認知要素和動態的情意要素兩個指向,是語文教師作為言語運用表率者在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能力、技巧和涵養的表征。
作為課堂的引導者,小學語文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自己的語文學科素養:知識儲備、語感培育、情趣培養、思維擴展。
1.知識儲備
新課改的開放性和語文教學的綜合性都要求語文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儲備量。語文教師不僅應該不斷深化自身語文知識的積累,更應該汲取不同學科的知識,來充實自己的知識積淀,在知識的儲備上不僅要做到“淵”,更要做到“博”,要兼收并蓄。只要教師的知識醇厚,在教學的過程中,才能做到恰如其分地刪減,才能對課堂上出現的許多問題游刃有余加以解決。是知識的欠缺導致語文教學缺乏生機和活力,導致教學目標無法有效實現,甚至導致學生的厭學情緒。
2.語感培育
提高小學語文教師藝術素養,離不開高品位的語感的培育。新課程要求教師的角色從知識傳輸者轉變為新課堂的主動構建者。語文課程資源無處不在,教科書、報刊、網絡、報告會、演講會等等,關鍵在于教師要用自己細微的觀察、敏銳的眼光去篩選、整合,使語文教學生動活潑。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高品位的語感能力。
3.情趣培養
朱自清認為“欣賞是情感的操練,可以增加情感的廣度、深度,也可以增加高度”。 這里的欣賞即內心深處的一種熱愛,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情趣。所謂語文情趣,“就是對語文的一種熱愛和喜歡,出于這種熱愛和喜歡,他(她)會‘全神貫注?蒺于語文的學習中,把時間、精力盡可能地集中、專注于投入到閱讀、寫作中去,并從中感受到無窮的‘快樂?蒺。” 語文所具有的人文性特征,決定了從事這一職業必須要熱愛這一職業。情趣是內心情感的不經意流露,它顯示了一個老師的美學趣味、藝術素養等內在的修養和品位。語文教師要培養自己的語文情趣,方能創造詩意的課堂。
4.思維擴展
“語文思維是思維主體在運用漢語進行認識與表達、審美與創造、鑒別與吸收的思維活動中,借助于形象對語文對象展開的概括和間接的認識過程。” 新課標特別關注學生的思維能力,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具有豐富、開放的思維能力,語文教學不僅需要感性的知覺,也需要靈動的思維。思維是語言的來源,思維對于言語的理解來說更深刻,尤其是在語感無法發揮作用的時候。所以,語文教學中要靈活地運用各種思維形式,語文課堂才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二)小學語文教師的語文教學素養
小學語文教師的學科素養只有與教學素養密切地結合才能真正的提高藝術素養。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素養主要包括三個方面:與學生進行溝通互動的能力,駕馭課堂的能力,教學評價與反思的能力。
1.與學生的互動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去了解、認識學生,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征、情感追求、知識結構、思維方式等,同時要學會傾聽學生,學生作為一種富有生命力的課程資源,他們的經驗、知識、興趣等對于教師藝術素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忽視對學生的研究和傾聽,將使課堂失去靈動的氛圍,失去應有的藝術性。在研究和傾聽的基礎上,要建構與學生良性的、合理的互動,在這種對話中,教師與學生共享知識、意義等,獲得共同的進步和提升。
2.駕馭課堂的能力
作為教學的主導者,語文教師對教材要有獨到的見解和把握。要用心去體味教材,真正領悟教材的特點,用自己的思維、想象構建起一個立體的精神世界,使靜態的教材經教師的解讀深入到學生的內心中去,使教師真正的成為作品精神的舞者,使課堂的氛圍惟妙惟肖,學生在樂學中獲得豐富的情感升華和知識的提升。
3.教學評價和反思的能力
新課標要求教學評價要有開放性,教師不應用固定的結論束縛學生的思維,要注意保護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去思考。提高小學教師的藝術素養就需要不斷強化教學反思能力,如果僅僅滿足于現有的教學,而不進行反思,從反思中汲取經驗和教訓,語文教學就不可能有一個質的提升。
總之,要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藝術素養,就必須從學科素養和教學素養兩個方面入手,不斷地提升自我,才有可能構建靈動的課堂,使語文的藝術真正地變成藝術的語文。
參考文獻:
王迎春.新世紀中學語文教師素養論[C].南京:揚州大學,2006.
許丁玲.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教師素養的新建構[C].浙江師范大學,20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