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46:4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工商公司管理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二、提高審計質量對控制管理舞弊的重要意義
(一)審計對管理舞弊防范的必要性一直以來,審計師被人們稱作經濟警察和經濟衛士,自然地,在對管理舞弊的防范方面,審計屆必須起到表率作用。根據《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141號——財務報表審計中與舞弊相關的責任》中第四條規定[2],“舞弊是一個寬泛的法律概念,但注冊會計師關注的是導致財務報表發生重大錯報的舞弊。與財務報表審計相關的故意錯報,包括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導致的錯報和侵占資產導致的錯報。”由此可見,《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要求我們必須要對管理舞弊實施審計。
(二)審計對管理舞弊防范的有效性要想實現高質量的審計,就必須對審計工作的每個環節都加以關注。但是,由于審計證據的真實性、充分性和相關性是對審計質量的基本保證,所以審計取證環節也就成為了最基礎和最重要的環節。雖然管理舞弊的審計取證的模式在不斷地進步,已由最早的賬目基礎階段發展到制度基礎階段,再到現在的風險基礎階段,但現代的風險導向審計模式顯然還不夠完美,存在局限性。
(一)正確的高層管理理念
1.企業應追求長期發展的戰略目標企業的高層管理者眼光要長遠,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同時,不能一味的以犧牲企業未來的資源為代價獲取短暫的眼前的利益。作為一個成功的企業領導者或者說管理者應該是有遠見的,他制定的發展策略應該是站在一定的戰略高度之上的。一個真正意義上高素質的管理者,追求的不應該僅僅是個人的利益最大化,而一定程度上來講應該是行業利益最大化、社會利益最大化。
2.正確的認識財務報表于公司長遠發展的重要意義只用一份正確客觀反映公司業務實際情況的財務報表才是有價值的,才是對公司日后發展策略的制定有指導意義的。每個管理者當然都希望自身的財務報表反映出來的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指標是健康的甚至是優秀的,這樣才能取得更多的投資者和債權人的信任,籌集更多的資金滿足企業的發展需要。可是通過舞弊等手段,粉飾出的虛假財務報表,縱使能騙取一些投資者和債權人投入資金,幫助企業暫時性的渡過難關,這個漏洞就會想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3.理性對待審計結果作為企業的管理者應該清醒的認識到,審計指出財務報表存在的問題,并不是簡單的理解為為了給企業找的麻煩。審計出的問題恰恰是以前、現在或不遠的將來會阻礙企業進一步發展的絆腳石。管理者自身看待評價自己的管理成果,總是不能做到100%的客觀公正,這是每一個自然人的本性也是不可能完全突破的局限性因素。而審計就如同照鏡子,有機會通過第三者的角度看待自己的企業。企業應該珍惜利用每一次的審計結果,把審計當作是對自己的體檢,及時的發現和治療問題才可能幫助企業長久發展。管理者應該利用審計結果中存在的問題,分析企業自身還存在的管理方面的漏洞,及時地對管理制度和業務實施規范進行科學恰當的調整,使得內部控制更加健全。
(二)利用審計師工作
二、調查結果
1.橫截面差異
我們檢驗了管理會計實務是否因區域、行業、以及公司規模的不同而存在差異。對比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僅發現一個重要的(p=0.05)區別: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的公司更傾向于采用以業績為基礎的薪酬計劃。不同行業在采用以下實務中存在顯著的區別:成本分攤、目標成本、生產預算的編制、業績評價中使用平衡記分卡、內部流程評價指標、學習和創新評價指標、在企業層層落實業績指標。與非制造業企業相比,制造業企業更多地應用了13種方法,如目標成本、質量成本報告、銷售預算、平衡記分卡。同時與我們的期望相符,公司規模的不同導致了更多的差異,管理會計方法在大公司中應用得更加廣泛。
一、我國上市公司管理層收購存在的
前不久,財政部在給原國家經貿委企業司《關于國有企業改革有關問題的復函》中建議,在相關法規未完善之前,暫停受理和審批上市和非上市公司的管理層收購,待有關部門提出相關措施后再做決定。這使一度活躍的管理層收購銷聲匿跡了。這也表明在我國體制的轉型期,由于證券市場還不成熟,法規也不健全,使得我國上市公司在實施管理層收購中面臨著更多的問題。
1.收購主體的合法性問題。目前的管理層收購通常是由管理層注冊成立一家新公司作為收購目標公司的主體,然后以新公司的資產作為抵押向銀行貸款,以獲得足夠的資金來購買目標公司的股份,這個新的公司的資金來源大部分需要機構的貸款。這種殼公司也應當遵循《公司法》,而《公司法》要求對外累計投資額不得超過公司凈資產的50%,從目前已發生的幾個上市公司的管理層收購的案例來看,就存在有些公司對外投資超過凈資產50%的現象。另外,當前的管理層收購案例中有不少采用了職工持股會的做法,但職工持股會的性質是團體法人,實際上是不能從事投資活動的。
2.融資渠道的問題。國外管理層收購通常的做法是:管理層先成立一家公司,然后將資金注入公司,再由該公司以自身資產及目標公司的資產或未來收益做擔保向銀行貸款或發行債券來籌集資金,然后對目標公司進行收購。收購結束后,目標公司往往由公眾持股的股份公司變為由少數人控制的私人公司。然后,收購公司再將目標公司的部分資產賣出,收回現金用來償還債務。最后,對目標公司規模、資本結構等一系列問題進行協調、整合、改組,努力提升公司業績,待時機成熟時再將公司上市,轉為公眾公司。
從國外管理層收購的經驗來看,收購團隊通常用自有資金提供10%的收購款,所需的其他資金的50%~60%由商業銀行以及專門進行風險投資的公司提供。其余部分以次等債券的形式,通常以私募或公開發行高收益的債券來籌集。
我國尚未建立起完善的金融支持與服務體系,因而還無法為管理層收購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持與服務。從目前的實踐來看,商業銀行在一定程度上參與了管理層收購的運作,主要方式是股權質押貸款,但由于風險的不可控性,以及現行法規不允許商業銀行持股并參與企業經營,貸款規模與監督力度都無法滿足管理層收購的需要。這種情況在短時間內要有大的突破也比較困難。
3.國有股(法人股)問題。我國股票市場當初創立的主要目的是給國有企業增加融資渠道,因而為保證國家對企業的控制,通常有過半的股權是以非流通的形式——國有股(法人股)的形式存在的。據統計,這種不流通的國有股構成了我國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東”。這使得在管理層收購的實施中出現了兩個問題,即收購的股權比例不合理和股票的定價不合理。
(1)收購的股權比例不合理。國外的管理層收購,通常是在證券市場上競價收購股票,因而收購的股權比例不容易控制。而且由于監管較嚴,管理層為了減少在管理層收購之后進行業務重組和實施激勵方案時可能遇到的阻力和糾紛,通常管理層及其合作伙伴幾乎會持有公司的全部股權。
在我國上市公司實施的管理層收購中,管理層的收購目標均是國有股權。因為持有了公司中的國有股權,管理層就擁有了對公司的最終控制權。加上國內的法規不完善,監管也不利,致使中小股東的權益缺少保護,因而管理層根本就不去證券市場收購流通股。此時管理人員居于公司內部,掌握著內部信息和公司控制權,并具有更強的獲利動機,因而管理層很可能會變本加厲地侵犯外部股東的利益,從而導致新的“一股獨大”的問題的產生。
(2)股票的定價不合理。目前國有股一般是按凈資產的價值轉讓的。這樣的定價明顯偏低,已經引起了社會公眾的不滿。從那些公司股價的變化情況來看,社會公眾已經選擇了用腳投票。上市公司的凈資產很大程度上是來自社會公眾股東高額的認購款。如果轉讓法人股,讓管理層幾乎不付代價地分享上市公司的財產,就相當于國家在幫助管理層掠奪公眾股東的財富。
國有股的價格偏低,使管理層面臨的債務負擔大大減少,不需要努力提高經營業績就可以償還債務并獲利,那么管理層收購的激勵效果就大大降低。另外,國有股的賤賣,也可能助長管理層的投機行為而不是激勵他們改善公司業績。
二、完善我國上市公司管理層收購的對策
1.修改《公司法》,給收購主體以合法地位。前面提到管理層收購中,有關殼公司的一些操作明顯地違反了現行《公司法》的一些規定,而要使管理層收購得以在合法的框架下實施,就需要對《公司法》進行一定的修改。為實施管理層收購而修改《公司法》,國外早有先例。英國在20世紀80年代初國有民營化的過程中,就放寬了《公司法》的限制,允許收購者以被收購公司的資產為抵押來籌集資金,從而推動了管理層收購在英國的實施。另外,要使管理層收購切實起到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改善公司業績的作用,還應完善其他相關法規,并實施更為嚴格的監管。
2.拓寬管理層收購的融資渠道。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體制,致使商業銀行無法在管理層收購中發揮重要作用,因而我國需要在金融領域做一定的改革。例如,通過成立新的專業金融機構或將現有金融機構的營業范圍適當放寬,給予管理層收購資金上的支持。但這一改革的過程可能需較長的時間。就來說,較為可行的辦法是由證券公司提供融資支持。因為證券公司、信托投資公司是我國目前從事投資銀行業務的主要機構。這些機構擁有專業的人才和資本運營經驗與能力,他們可以根據企業的經營狀況,設計相應的收購方案。而且對于證券公司而言,由于傳統領域競爭日趨激烈,管理層收購也為其提供了一個較好的贏利機會。
3.國有股減持和股票全流通。國有股的高比例和不流通,使我國證券市場已經進入一個困難的階段,這兩個能否得到良好的解決可能會對未來證券市場的發展產生重要的。這兩個問題的解決可以把競爭機制引入股份制和資本市場中,既有利于形成完善的資本市場體系,又有利于從整體上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同時還能擴大市場規模,避免市場操縱行為的發生。通過國有股的減持和流通讓一部分國有資本退出競爭性領域,讓更有競爭優勢的民間資本進入,退出的國有資本轉用于社會保障或投入應由國有經濟發揮主導作用的部門,就使國有資本和民間資本各得其所,推進證券市場和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
(1)從制度上消除國有股的形成,使國有股真正成為問題。國有股減持如果僅僅減存量而忽視增量,那么國有股減持將要永遠進行下去。因此,必須改變現行的新股發行機制,從根本上消除不流通股產生的制度根源。只有讓新股全流通,國有股減持才有實質意義。
二、商業銀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的可行性
按照中國加入WTO的協議條款規定,現在距離金融業全面開放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商業銀行通過設立基金,進而過渡為混業經營,可以實現業務多元化,提高管理風險的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更好的發揮出自己的優勢,從而在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商業銀行特別是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資本實力雄厚,自己發起成立基金管理公司擁有以下一些優勢:第一,商業銀行在與資本市場聯系緊密的幾個領域具有豐富的行業經驗;第二,商業銀行擁有先進的業務技術系統和資金清算的強大優勢;第三,商業銀行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營銷網絡和客戶資源,提高中間業務收入的比例,拓寬收入渠道,避免風險過于集中于信貸領域;商業銀行擁有強大的銷售網絡,可為基金客戶提供全面、便捷的各項服務,通過結算、信貸、儲蓄等服務手段,可以了解客戶的投資需求、投資特點及其他相關信息。
三、商業銀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模式研究
1.以德國為代表的商業銀行直接下設基金管理公司來開辦基金業務。商業銀行直接以全資附屬的方式設立了資產管理公司從事基金管理業務。這種模式一般在混業經營的國家中較多出現。由于該模式下商業銀行對基金管理公司具有出資和控股關系,為了滿足基金管理法規的要求,在一家商業銀行作為基金管理人的情況下,應有另一家商業銀行來進行基金托管。
2.以美國為代表的由金融集團控股方式設立基金管理公司來開辦基金業務。該模式是由一家金融控股公司作為母公司,在其旗下直接或間接設立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證券托管銀行等,形成一個金融控股集團。其特征在于基金公司完全獨立于金融集團旗下的商業銀行。從我國的國情和金融體系特點來看,我國銀行走通過金融控股公司實現混業經營模式最可行,銀行設立基金公司可以作為銀行向金融控股公司轉型的一個試點。我國商業銀行通過該模式開辦基金業務,在法律和監管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
3.該模式符合目前分業監管的監管現狀,監管成本較低4.隨著國內金融控股公司的出現,該模式具有較強的現實操作性
四、商業銀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的風險控制
截至2004年末,中國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已達24.5萬億元,M2/GDP的比例已達189%,是世界比例最高的國家。但企業依然存在融資困難的問題,以致民間融資異常活躍。中國金融管制過嚴限制了直接融資的發展,扭曲了社會融資的結構,同時也使全社會的金融風險集中體現在銀行體系中。商業銀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是金融改革的必然要求,但是商業銀行直接設立并運作基金的風險不容忽視。就我國金融控股公司而言,除了普通金融企業所面臨的風險外,還包括利益沖突風險、內部控制風險、聯動風險等。1.利益沖突風險。主要來自于商業銀行設立的基金和托管基金之間存在利益沖突;
2.聯動風險。聯動風險指某子公司面臨的風險會迅速傳染給其他子公司和整個集團,使整個金融控股公司出現問題;同時,由于我國自2003年以后不再發行封閉式基金,現在商業銀行設立基金也要設立開放式基金。開放式基金最明顯的特點就是份額不固定,投資者可以自由贖回,其流動性問題一直得到廣泛的關注。一旦商業銀行基金的流動性出現了問題,就有可能放大到整個銀行的流動性上,從而引發整個銀行的風險。
3.內部控制風險。內部控制風險指金融控股公司內部各子公司之間可能通過關聯交易來轉移利益。為了營銷基金,商業銀行內部部門之間利用關聯交易傾斜資源,出現“利益輸送”現象。“利益輸送”現象在基金市場上表現的很明顯。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同時管理著很多支基金,為了提高自己的品牌,把資源傾斜到旗下的某些基金,從而打造幾只所謂的明星基金。
五、小結
《商業銀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試點管理辦法》允許商業銀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只是混業經營的第一步,也是中國金融改革從間接融資向直接融資、單一銀行體系向多元化市場體系過渡的過程中的一步。在目前我國資本市場不完善、融資結構嚴重依賴于間接融資的格局下,商業銀行設立基金有利于優化銀行盈利模式,探索通過金融控股公司形式實現混業經營的銀行發展模式。商業銀行尤其是四家國有商業銀行幾年來通過開辦基金托管和代銷業務,在人員培訓、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和技術支持等方面積累了不少經驗。但設立基金管理公司能否給銀行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還要取決于銀行對基金管理公司的經營管理和風險控制能力。商業銀行要真正做好基金業務,必須充分借鑒國際經驗,解決商業銀行與基金公司在利益分配、風險預警與隔離、管理等方面的問題。通過基金業務推動銀行改變依靠貸款規模增長的粗放式增長模式,促進中國銀行實現向現代化經營模式的轉變。
[摘要]2005年2月20日,醞釀已久的《商業銀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試點管理辦法》由央行、銀監會和證監會共同制定推出。這標志著商業銀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進入了實質性操作階段。本文試圖對商業銀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的意義、模式及存在的風險等幾個方面做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商業銀行;基金管理公司
二、會計盈余管理的有益性
一方面,從個別公司來看,公司在經營過程中,難免因為外界環境的變化,如某物件市場供需不平衡價格大幅度升降、某些優惠政策的頒布、某準則條例的修改等,而需要更換從前的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方法,以更好地反映企業經營狀況,實現企業價值更大化,減少違反債務條款、失足配股門檻等帶來的風險,即經營者能夠利用會計自由選擇權進行會計政策合理選擇、會計估計的合理判斷以及信息的恰當披露,可以保護公司免受現實狀況帶來的不必要損失。另一方面,從整個市場來看,盈余管理并不會扭曲公司當期稅前的賬面價值,并不會誤導報表使用者,反而可以使賬面盈余更準確地表示公司的實際價值。所以我們認為,進行盈余管理的公司反而更容易引起報表使用者的警惕性,報表使用者能夠坦然、理性地面對公司盈余管理,而且更青睞于盈余比較平滑的公司,也正如斯科特所認為的,盈余管理可以作為一種向市場傳遞內部信息,使股價更好地反映公司前景的機制。
三、中小上市公司會計盈余管理現狀分析
1.存在盈余管理行為
相關研究表明,中小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會計盈余管理行為,尤其是在IPO過程中。為中小上市公司2004~2012年年度報表ROA分布圖,圖2、圖3、圖4分別為中小上市公司2004~2013年1季度、半年度、3季度報表ROA分布圖。其中:ROA為報告期凈利潤與期末資產總額之比;圖中的條柱為報表中ROA的分布;橫軸為ROA;縱軸為公司比例。我們可以發現,在0處ROA的分布均具有明顯的跳躍現象,即樣本比例在0的右邊突然增多,與在0的左邊樣本則突然減少形成鮮明對比。在我們看來,此現象的產生就是盈余管理的結果。
2.盈余管理公司呈現增長趨勢
從中小上市公司2004~2012年各年年度報表ROA分布圖,我們可以看出,從2004至2012年,在0處ROA分布的跳躍現象越來越明顯,尤其是2010~2012年,0右邊附近的樣本數急劇增多。一方面當然是因為近幾年中小板上市公司數量的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是由于盈余管理公司數量的急劇增加。從中小上市公司2004~2013年各年1季度、半年度、3季度報表ROA分布圖,同樣可以得出此結論。
3.盈余管理呈現季度差異
小上市公司2004~2013年各季度報表ROA分布圖,從左往右的四個圖依次為:1季度ROA分布圖、半年度ROA分布圖、3季度ROA分布圖和年度ROA分布圖。從圖9可以看出,在0處ROA分布的跳躍現象在各季度報表中表現得不一致,1季度ROA分布圖的跳躍現象最為明顯,半年度和3季度的次之,年度報表ROA分布圖的跳躍現象則較為緩和。即1季度報表反映的進行盈余管理的公司最多,而年度報表反映的進行盈余管理的公司最少,可能是由于年度報表需要審計的緣故。
四、思考與建議
1.投資者是具有信息判斷能力的
從上文分析中,我們可以知道,中小上市公司1季度報表反映的進行盈余管理的公司最多,年度報表反映的進行盈余管理的公司最少。而許曉芳和方略(2012)研究發現,中小上市公司1季度報表的信息含量最少,股價波動與其報告盈余偏離最大,年度報表的信息含量最多,股價波動與其報告盈余擬合度較好。這說明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決策時使用了年報中披露的盈余信息,而很少使用1季度報表披露的信息,他們能夠意識到,公司存在盈余管理行為,年度報表由于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核,相對更具有真實性和規范性,而1季度報告存在更大的盈余管理程度。因此,投資者具有一定的信息判斷能力,中小上市公司管理者在進行盈余管理時,應當明確此點。
2.會計盈余管理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一方面,公司進行盈余管理,不管是變更會計政策、會計估計方法,還是重組事項和交易等,都需要在財務報告中披露,思考如何進行盈余管理、如何進行披露將增加公司管理者的工作量和工作難度,而且還會引起諸如證監會、媒體、相關利益群體等的關注,從而可能給企業帶來更大的契約成本(如融資成本)。另一方面,如果公司投資者較為保守,比較排斥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那么,或通過自己直觀地發現公司存在會計政策選擇和會計估計方法變更,或通過一些專業分析師或學者研究發現公司存在其他隱蔽性的盈余管理行為,則公司盈余管理幅度一旦超出了他們預期或接受范圍,他們就會立即放棄該公司,甚至加入投資黑名單。
近年來,我國上市公司的并購重組步伐日趨加快。僅在2009年,我國就有150家上市公司進行了并購重組,其數量約占全部上市公司的十分之一,涉及金額3300億元。2010年,在國資委提出的五年減少80-100家央企的要求下,上市企業開始大規模并購重組。圖1是2011-2013年我國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統計圖。從總體來看,我國上市公司并購重組交易單數呈連年上升趨勢;交易金額除2012年略有下降外,2013年又大幅提升,2013年前10個月的交易金額已經超過以前各年度。由此可見,我國上市公司并購重組活動的主要特點是并購日漸活躍,并購目標多元化,支付的手段較為單一。
1.2并購金額不斷擴大
2007年我國并購總金額達到了27億美元,2008年則突破了30億美元,2013年時則達到了316億美元。雖在這期間并購金額上下有浮動,但在金融危機時期并購金額持續保持高位。換一個角度分析,從并購金額來看,在金融危機時期,企業并購金額屢創新高,極大地影響了社會經濟發展形勢。同時,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發展成熟,上市公司的綜合實力也不斷地增強,某些中小企業為了發展,積極并購企業且并購活動持續深入。
1.3并購范圍不斷擴展
從地域的范圍來看,我國上市公司的并購重組并不局限于國內。以中國石油化工集團為例,公司以25億美元并購了美國能源公司的部分股權;又以72億美元買下瑞士AP公司;橫跨亞洲、非洲等地進行并購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地域和空間范圍的擴張。從行業范圍來看,我國上市公司并購重組不光從能源礦石出手,也涉及到制造業等行業。
2上市公司并購重組面臨的主要風險分析
2.1并購重組前的風險分析
2.1.1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的政策風險
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整對公司的生產發展產生著重要影響,賈征和李進(2013)分別從國內政策和國外政策兩個方面分析了后金融危機時期上市公司進行并購重組所面臨的政策風險。國內政策的出臺會使相關產業的并購得到發展或受到管制,而國外政策如貿易保護等,則也會對并購產生影響。如果不能及時地關注這些政策信息的變化,盲目進行并購重組,公司自身勢必就會遭受巨大的損失。
2.1.2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的定價風險
鮑屹鋒(2013)指出我國企業普遍存在信息不對稱,不透明的情況,企業逃稅,營造虛假業績等行為使得上市公司對于目標公司的并購定價難以估算。大到整個國家的經濟環境變化,小到對于目標公司的基本信息了解不準確,以及評估體系和方法不成熟等,共同構成了并購價格不能精確定位的風險。
2.1.3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的融資風險
整個并購重組活動需要大量的資金,因此企業為了保證其并購重組活動的圓滿完成,常常需要進行融資。在此過程中,上市公司面臨著一定的并購重組融資風險。徐永翔(2011)指出,目前我國的資本市場仍有待進一步發展完善,同時銀行等融資機構尚未在并購重組融資中發揮出其應有作用,這就導致了企業并購風險的產生。這說明不能有效地融資,對公司自身的資金流通也會造成巨大風險。
2.2并購過程中的風險分析
上市公司在并購重組的過程中面臨著支付風險。徐永翔(2011)提出并購資金使用的風險主要來自資金流動性產生的債務風險和利用財產杠桿產生的債務風險。如果上市公司因此債臺高筑,不僅無法實現并購重組的最初目的,還會使自身走向滅亡。
2.3并購重組后的風險分析
2.3.1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的管理風險。
每個公司都有其固有的管理模式。賀輝(2013)就上市公司與其并購公司組織功能不同,企業文化與理念也存在著沖突,員工安置問題突出展開了論述。如此種種都給企業并購重組帶來了危機和風險。
2.3.2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的經營風險。
徐永翔(2011)認為上市公司與目標企業的戰略,主業存在著不一致的風險,甚至相差甚遠。唐阿楠等人(2010)也經過探討得出結論:如果無法使整個企業集團產生經營協同效應,就會產生規模不經濟,達不到并購預期而產生的風險。經營某種程度上說決定了一個公司的未來,經營風險必須被上市公司充分重視。
3對上市公司并購重組風險的防范和控制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越來越快,企業在資本市場的發展和運作模式也逐漸增多。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采取了并購重組的方式,將資產進行重新配置。上文已經對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的各種風險進行了分析,現在本文從并購重組準備;并購重組實施;并購重組整合這三個階段可能產生的風險提出一些防范和控制的意見和建議。
3.1對并購重組準備階段所面臨的風險提出的防范建議
3.1.1要科學選擇并購重組對象,進行精確化研究。
一個上市公司要成功地完成并購重組,首先要有一個科學的并購策略。賈征(2013)對公司并購重組提出過三點。第一,上市公司需要積極制定并購重組戰略,對行業、地域以及基本途徑、方法進行明確。第二就是要積極尋找并購目標和機會。第三就是公司要成立專門的人才培養機構,收集潛在的目標資料。上市公司在并購重組前需要提高獲取信息的質量,建立健全企業的價值評估體系。這樣才能降低并購方由于賬目與實際情況不符而產生的財務風險(徐永翔,2011)。
3.1.2對被并購方的市場進行調查,注意市場和政策。
在并購前,不僅要對目標公司的資產狀況進行研究,還要對其經營的產業進行分析和研究。因為這不僅會影響到并購重組后公司的財務狀況,也會由于政府對不同產業有著不同的政策而受到積極或消極的作用。只有明確政策的動向,才能保證并購重組后的順利融合。
3.2對并購重組期實施階段所面臨的風險提出的防范建議
3.2.1增加支付方式,減少融資風險。
當前,我國的資本市場無法在融資方面給予企業過多支持。所以,我們需要增加支付方式,比如對符合條件的公司,通過采取發行股票債券等方式為其提供金融支持。或者探索設立并購基金的新的融資模式。同時,企業需要減少并購的成本,盡量減少長期債務的增加。
3.2.2確保企業內部的流動資產的穩定性,防范支付風險。
徐永翔(2011)指出,企業利用債務融資或者股權融資進行并購,其償還債務的主要來源是目標企業并購后的現金流量。所以,如果企業要降低這種融資風險的產生,不僅目標要選擇那種經營風險小,市場面大,前景好的企業。最重要的是在并購的時候,企業和目標企業所背負的長期債務都不能太多,而且,要保持企業內部流動資產穩定性。
3.3對并購重組整合階段所面臨的風險提出的防范建議
3.3.1完善內部管理,注重企業文化整合,減少管理風險。
賈征(2013)指出上市公司在完成并購重組后,需要完善內部管理,強化企業內部的控制機制,防止企業管理的失控。同時并購后的企業一般會產生文化沖突,所以企業需要充分地研究自己和目標的企業文化,對其進行修訂,使其進行融合,反映出整體的價值理念。徐永翔(2011)提出可以從企業形象、職工行為等方面入手,培育新的企業文化。同時還要對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
3.3.2分析并購后公司的行業發展方向,減低重組后的經營風險。
徐永翔(2011)認為企業在并購后擴大了企業本身的規模,這就需要對企業所處行業進行分析。對并購企業是否能夠取得目標企業的核心資源以及并購后企業的發展方向進行論證。確定企業的行業方向,降低并購后的經營風險。
二、上市公司治理結構中存在的問題
上市公司治理的核心是處理好經營管理者和股東之間利益、權責問題,并促進雙方積極努力為公司服務,防止權責不明導致的治理混亂。有效的公司治理是以合理的股權結構為前提的。股權集中可以幫助上市公司有效實行監管,但是目前我國上市公司大多數都存在國有股權的主體地位不明確的問題,很難保證國有股權人格化的形成。這就導致上市公司中的國有產權閑置。上市公司中大股東從管理機制方面到管理力度方面都存在著嚴重的不足,這樣不利于對公司經營管理者的有效約束,進而經常發生道德風險,造假、侵吞資產等腐敗現象。這種內部治理主要依靠經營管理者進行控制的現象,嚴重損害上市公司其他中小股東的利益。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上市公司可以通過聘用和評估等競爭機制來實現對經營管理者的有效監督和制約,這些競爭機制的評定標準主要是外部市場對公司控制權和價值的影響。這樣的競爭機制可以有效地提高上經營管理者的工作積極性,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競爭機制也代表了股東對經營管理者的行為進行約束。目前我國上市公司國家所占股份比重過大,而且這些股份又不能在股市上流通。上市公司由于在二級市場上流通股的買賣不足而發生了控制權的實質性轉變,這直接影響了敵意收購機制和競爭機制對經營管理者的約束力度。
國有股所占比例大的股權結構保證了上市公司在法人治理結構方面,充分實現獨立自主。在國有上市公司中,其將部分資產改組上市以后,就會產生兩套法人體系,這就會造成部分控股股東在市場圈錢的現象,給上市公司的資產造成影響,甚至損害了股份公司職工的個人能利益。兩套法人體會對上市公司在不公允的關聯交易下發生了價值扭曲,并且誤導了投資者,間接的損害了股東的利益。例如,湖北興化的一個尿素企業,其生產的尿素一直被某集團公司以高于市場零售價的價格進行收購。但是某公司不在對其產品進行收購,該尿素企業的業績就出現大幅度下滑。在1996和1997年,該企業發行的股票每股收益為1元至3元,然而在1999年上半年,該公司發行的股票就出現大幅下跌,每股股票收益為-0.243元,發行股票在價格1至4元的落差。這無形中對公司中小股票持有者造成不小的損失。目前我國證券市場的盈利主要是靠中小散戶來實現的。因此,我國股票市場應該保護中小投資者的權益,實現我國證券市場的壯大和可持續發展。
三、完善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的對策
管理層收購(ManagementBuy-Outs,MBO)是指上市公司的管理層利用自有資金或外部融資來購買其所經營的上市公司的股份,以此完成由單純的公司管理者到股東法律地位的轉變并進而改變上市公司股權結構、控制權結構的商事行為。0世紀70年代末期,MBO開始在英國迅速發展。0世紀80年代,英國的公營部門私有化和美國的企業并購浪潮推動了MBO的成熟和完善.對英美的企業制度和金融制度的演變而言,MBO意義重大,它是國民經濟增長的_股重要推動力。在東歐,MBO及其派生形式在私有化改革中也發揮了重大作用,被認為是操作性強、效果明顯和最常見的改革方式。近來,日本在企業重組中廣泛運用了MBO方式,并成功地使它從一種單純的金融工具演變成為改進公司管理和激勵機制、改善公司治理結構的有效途徑。
在我國,MBO從理論上為解決長期困擾國有企業改革的產權模糊和產權主體缺位難題,提供了﹁條較為可行的思路。隨著國企改革的不斷深化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穩步推進,MBO在我國的實踐具有了良好的經濟背景和發展契機。999年,四通集團的產權改革方案開創了我國上市公司MBO的先河,00年上半年,“粵美的”、“深圳方大”和“宇通客車”陸續向管理層成功轉讓股份的公告,之后又有近30家上市公司大膽提出各種經營者持股計劃。截至00年,我國已有8家上市公司或其母公司成功實施了MBO,另有00多家上市公司正在積極準備實施MBO計劃。面對實踐層面這種勢不可擋的發展趨勢,00年月日,國家頒布《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首次對上市公司管理層收購和員工持股等問題作出規定,以調控和規范MBO的有序發展。然而,由于上市公司MBO在我國的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相關制度和法律存在較多不完善的地方,MBO實踐中出現國有股權轉讓價格偏低、收購資金來源和收購程序不透明等問題,導致一些暗箱操作、私相授受、變相侵吞國有資產等現象的發生。為防止MBO的不規范操作可能造成的國有資產流失,003年4月初,財政部在給原國家經貿委企業司《關于國有企業改革有關問題的復函》中指出,“相關法規未完善之前,暫停受理和審批上市和非上市公司的管理層收購”。然而,政策層面的態度并不能阻擋實踐層面發展MBO的強烈需求,據不完全統計,僅003年向國資委和證監會提交首次或二次MBO方案的上市公司,還在0家以上,而外界難以確定收購方與管理層之間是否具有關聯的隱性MBO或曲線MBO,更不在少數。隨著國資政策逐步規范和不少地方政府“國退民進”的呼聲高漲,003年月以來,國資委先后頒布了《關于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和《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其中最引人注目是《意見》為規范國有產權轉讓行為及MBO提出了若干原則性和操作性的規定,這無疑是對003年初被叫停的MBO進行了“解凍”,必將掀起我國上市公司MBO的新熱潮。
雖然人們認識到MBO可能會對我國國有企業產權結構調整、提高經營管理效率以及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產生重大意義,但從總體上看,我國MBO產生的實際績效及其是否切實發揮了有利作用,尚缺乏具體的實證考察和研究文獻。這是國家財政部和國資委等有關部門對MBO決策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從財務績效出發,對MBO的效率進行實證研究,以促進最新出臺的國資委《意見》、《暫行辦法》和證監會《關于規范上市公司實際控制權轉移行為有關問題的通知》的貫徹、落實和修訂。
二、文獻回顧與研究方法
西方學者對MBO的理論規范分析是從成本、激勵理論和控制權等多角度展開的,不同角度得出的理論觀點存在一定差異。而從對MBO的實證計量研究來看,得出的結論比較一致,即MBO可以增加企業的價值,捉高資源使用效率。在我國,經濟學界對MBO的效應存在一定的爭議,上市公司MBO是否真的能提高上市公司的整體業績,提高經營和管理效率,從而提高公司價值,還需要結合我國的實際進行認真分析。
西方學者對MBO績效分析的理論假設主要分為價值創造論和財富轉移論兩大類。價值創造論中最具代表性的是Jensen的成本說(Jensen,986,989),Jensen認為MBO通常伴隨著高負債,通過高的杠桿率和定期償債將會約束管理層,減少管理層支配自由現金的權力和由此導致的成本,同時,支付債務、破產的壓力也會迫使管理層提高效率。價值創造論認為,MBO還可以通過使管理層成為所有者而降低管理者專屬性投資風險(Alchian&Woodward,987)、有利于解決投資者搭便車問題和培育企業家精神(MikeWright,00),故MBO后的企業業績將會趨于上升,應該鼓勵MBO。財富轉移論的主要觀點是MBO后的企業績效上升,并不來源于價值創造,而是MBO通過高財務杠桿和高度控制權使財富從其他利益相關者,如股東、債權人、職工、政府等,向管理層轉移。例如Lowenstein(985)的稅收利益論認為,MBO的績效,包括利息支出和管理層的股權收益,都來源于避稅所得。財富轉移論的主張是應該抑制MBO。即使上述兩大學說對MBO的政策主張不同,但它們都假設MBO是能提高企業業績的,然而也有一些學者對此提出了質疑,認為MBO并不一定會導致企業業績上升。例如Smith&Abbie(990)認為MBO可能使得管理者采取風險回避態度,拒絕高風險但具有高凈現值的項目,甚至并不考慮公司所有投資項目的整體分配組合,而只是考慮那些低風險低凈現值的項目。Demsetz和Fama,Jensen認為管理者通過MBO能對公司的所有權市場、勞動力市場等實施有效控制,這將導致競爭效率下降,所以MBO這種所有權集中可能并不能提高企業業績。
從MBO的實證研究來看,西方企業在MBO后業績一般趨于上升,MBO的總體績效為正。這主要是通過對MBO企業的一些關鍵財務數據進行研究得出的,包括銷售收入(Bull,989,MuscarellaandVetsuypens,990,Shl8h,990),收入(Kaplan,989b,Singh,990),現金流量(Bull,989,Smith,990:Opler,99)和對上述因素的綜合考察(Zahra,995)等。Lichtenberg&Siegel(989)發現,MBO企業的生產率有提高趨勢,Kaplan(989)和Singh(990)發現,MBO企業的開支費用有下降趨勢,這些都表明MBO提高了企業效率。Lintenberg&Palia(997)對98—993年的MBO研究表明,收購后企業業績與管理者股權比重呈曲線變動關系,即企業的生產率在管理股份為.0—4.4%之間時最低,當超過4.4%時最高。大多實證研究者將MBO后企業業績上升的解釋建立在理論的基礎上,但Pankaj&Tancon(995)認為,管理者收購的業績主要取決于市場結構的完善程度和市場競爭程度。
在我國,MBO處于起步階段中,這期間學術界對上市公司是否適宜進行MBO進行了廣泛的爭論。從規范論證上看,可以分為肯定論和否定論兩類。持肯定論的學者認為,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不斷發展和條件的成熟,上市公司應當通過管理層收購來解決長期困擾公司發展的產權問題、企業家激勵約束機制問題。我國MBO的推進,將有利于企業所有者和經營者產權明晰,促進企業業務創新和經營結構的重組,有利于長線投資理念的形成和發展。持否定論的學者認為,我國MBO與西方國家情況不同,我國MBO實際上是對國有資產的一種處置手段,目前只允許管理層收購,中小股東不能參與,存在暗箱操作問題,難以保證社會公平,必將損害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所以上市公司不適宜進行管理層收購。從MBO的實證研究看,大多是采取個別案例研究的方法,對“粵美的”、“深圳方大”和“宇通客車”的MBO實踐進行剖析,而采用數據進行的實證研究和論證較少,只有李康等人(003)對我國MBO上市公司的大比例分紅現象進行了考察,發現完成和正在實施MBO的公司具有強烈的分紅沖動,毛道維等人(003)考察了我國實施MBO的上市公司特征,發現MBO公司在收購前一般為績良公司,但其考察樣本只有8家。
這些研究對了解我國MBO績效有很大幫助,但是,由于這些研究都從控制權、治理結構和國有資產問題等某些理論角度來考察MBO,未進行整體的分析與評估,而且對我國MBO績效的實證分析顯然是不夠的,這使得出的結論缺乏有力的實質性依據。本文希望在已有的研究基礎上,重點研究MBO的財務績效。盡管人們通常認為我國的會計利潤容易受到操縱,但是陳曉(999)的實證研究還是表明了上市公司會計報表盈余數字具有很強的信息含量。我們的研究樣本為000—00年發生股權轉移的8起MBO案例,考察這些上市公司MBO前一年、MBO當年和MBO后一年的財務績效變化情況。在評價MBO績效時,選擇的財務指標有:()衡量整體業績的指標,包括每股凈利潤、凈資產收益率和主業利潤率,()衡量管理效率的指標,包括投資收益比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和流動比率,這主要是為了考察MBO公司的風險規避、資產管理和現金流方面的特征;(3)按照股權轉讓比例和資本負債率對MBO公司進行劃分,并考察各組的業績情況,這主要是為了檢驗我國MBO中控制權和負債的變化是否能產生降低成本的績效。
三、管理層收購前后的業績比較
.樣本及數據來源
根據《中國證券報》和巨潮咨詢的有關數據,本文選取000~00年間實施了MBO的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樣本選取的標準是在臨時公告中,對實施MBO的事實進行正式公開披露的公司。最終得到8家上市公司,其中在滬市上市的有0家,在深市上市的有8家。將公告日期所在的年份確定為各家上市公司完成MBO的當年,以此確定和整理了各樣本公司MBO前一年、MBO當年和MBO后一年的財務數據。表列出了樣本公司在MBO前后3年的盈利能力數據。
8家上市公司MBO前后整體的業績比較
首先分析8家上市公司整體的業績在MBO前后3年的表現情況,這里主要考察的是MBO公司的每股凈利潤、凈資產收益率和主業利潤率。通過對8家公司年報數據的整理和計算,8家MBO上市公司的整體業績情況如表所示。
從表中可看出,在不同指標衡量下的MBO公司業績是不一樣的。每股凈利潤是先升后降:凈資產收益率逐年上升,且在MBO當年上升幅度較大:主業利潤率逐年下降。由于在樣本中,萬家樂以凈資產收益率為指標衡量的業績在MBO前后3年變化很大(MBO前后3年,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397.07%,-6.68%和33.57%),如果將其從樣本中去掉,則剩余7家公司3年的每股凈利潤和主業利潤率變化趨勢與表中所示基本相同,但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就依次為7.%、8.0%和5.37%,在MBO當年略有上升,但MBO之后明顯下降。
考慮到股市整體的變化可能對MBO公司的業績產生影響,又用各家樣本公司MBO前后3年的財務指標數值分別減去對應的當年所有上市公司總體指標數值,將其差值進行平均,得到的平均值見表3。
表3的3個指標表現趨勢與表的表現相似。如果去掉凈資產收益率變化很大的萬家樂,則表3中凈資產收益率指標的數值在MBO前后3年就分別為0.76%、.%和-.05%,說明MBO公司業績與市場平均水平相比,在MBO當年有明顯提高,之后出現顯著下降。另外,從以上兩個表中可以看出,MBO當年凈資產收益率上升,而主業利潤率是下降的,這說明樣本公司在MBO當年和之后的收益增加,并非來自主業經營效率的提高。
3.MBO前后管理效率的比較
對樣本公司的管理效率進行分析,選擇的財務指標包括投資收益比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和流動比率,整理計算出的數據如表4所示。
首先是投資收益比率,如果管理層在MBO之后更偏向風險規避,就可能選擇風險較低從而收益率較低的投資項目。從表4可以看出,MBO前后3年的投資收益率似乎具有一定的跳躍性,MBO當年的投資收益率顯著下降,后一年的投資收益率又大幅度增加。表現最為突出的是創新科技,其投資收益率在MBO前后3年中依次為7.8%、-8.4%和.49%。如果將其從樣本中去掉,則其余7家公司的投資收益率在MBO前后3年的變化趨勢仍然是先降后升。這種變化雖不能顯著說明管理層為規避風險而選擇收益率較低的投資項目,但從各個公司看,在MBO前_年投資收益率為負的有4家,MBO當年上升到6家,而MBO后一年減少到家,這說明了在MBO當年,公司管理層選擇投資項目時,希望盡可能獲得正的投資收益,而投資收益率在MBO當年的顯著下降,可能是因為這段時期調整投資項目,新項目暫時尚未開始計算收益造成的.
其次是應收賬款周轉率,較高的應收賬款周轉率意味著管理層對公司的控制力度增加。由表4可知,MBO當年和后﹁年的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均高于MBO前一年,這可能是大多公司的管理層加強了對公司的管理,對一些賒銷政策予以取消。表現最為明顯的就是勝利股份,其應收賬款周轉率逐年穩步上升,在MBO前后3年的數值分別是5.8、7.4和0.89。也有一些公司,MBO當年的應收賬款周轉率比MBO前一年有顯著提高,但是過高和太嚴格的賒銷政策不利于促進銷售額的增加,所以MBO后一年又將周轉率適度調整,例如寧波富邦,3年的應收賬款周轉率分別是3.95、47.和33.73。但總體而言,MBO之后,賒銷的控制力度比MBO之前加強,應收賬款的收回時間加快,這可能反映公司對現金流的需求增加了。
再次是流動比率,這可以反映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和現金流壓力。上市公司能否按期償還短期債務,要看公司有多少債務和多少可變現的流動資產。流動比率越高,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越強。從表4可知,MBO公司的流動比率逐年下降。根據一般的共識,流動比率維持在附近較為合理,但是MBO公司這一比值逐年遠離這一數值。洞庭水殖、武昌魚和鄂爾多斯3家公司的流動比率在MBO前一年最高,達到3.7、3.5和3.85,但在MBO當年分別下降到.8、.08和.8,從其年報考察,這主要是因為流動負債增加造成的。這可能造成MBO公司的現金流壓力增加。
4.不同股份轉讓比例的MBO業績比較
根據MBO公司的股份轉讓比例為標準,對其進行分組。整理計算出來的有關數據如表5所示。
在8家MBO公司中,阿城繼電器通過對公司輔助生產分廠進行股份制改造,實現員工持股計劃進行曲線MBO,由于在公告中沒有對這部分資產占總資產的比例進行公披露,故無法得到其股權轉讓的比例,所以表5中沒有包括阿城繼電器。將其余的公司以0%為間隔進行劃分,得到轉讓比例在0%以下的有3家,其中朝華集團最低,只有.44%,轉讓比例在30%以上的有4家,其中永鼎光纜最高,為49.86%。從各組的業績看,除了30%一組的每股凈利潤表現為下降,其余各組每股凈利潤有上升趨勢;各組主業利潤率幾乎沒有提高的跡象;而凈資產收益率的表現以0%一30%的一組最佳,由于這一組包括業績起伏較大的萬家樂,將其從該組去掉,則MBO前后3年的凈資產收益率分布為.69%、.79%和9.938%,與其他組相比,也是MBO后凈資產收益率業績表現最好的一組。轉讓股份比例在0%一0%的一組業績也較佳,而轉讓的股份比例在30%以上的4家公司凈資產收益率均有所下降,轉讓比例在0%以下的公司除了麗珠集團在MBO當年凈資產收益率有所上升,其余的家上市公司均表現為下降。
5.不同資產負債比率的MBO業績比較
再按照MBO當年資產負債率比MBO前一年上升的幅度為標準,對MBO公司進行分組比較,其目的是檢驗伴隨MBO的負債變化是否對成本和公司業績產生影響,整理計算出來的有關數據,如表6所示。
對這些公司進行分組考察發現,除了武昌魚、洞庭水殖和鄂爾多斯MBO當年的資產負債率分別比MBO前一年上升3.06倍、63%和67%外,其余的MBO公司的資產負債率上升幅度并不太大;而資產負債率下降的公司負債率變化幅度也較小,幅度最大的永鼎光纜只下降了4%。這種格局使樣本公司整體的資產負債率呈現上升趨勢,8家上市公司的平均資產負債率在MBO前后3年是逐年上升的,依次為43.83%、50.88%和55.8%。但從凈資產收益率衡量的業績看,資產負債率上升幅度較大的兩組業績是下降的,而資產負債率下降和略有上升的兩組凈資產收益率卻是上升的。在負債率下降的一組包括萬家樂,如果將其去掉,這一組MBO前后3年凈資產收益率仍從7.33上升到5.99。從這一點看,負債增加能對管理層產生激勵作用和減少成本,從而提高公司業績,這一觀點對我國的MBO情況并不成立。
四、結論
從以上的研究與分析中可以得到以下幾點結論:
第一,MBO上市公司的每股凈資產和凈資產收益率衡量的業績(除萬家樂外)均在MBO當年有所上升,而在MBO后一年下降。按主營業務利潤率衡量,樣本公司業績下降。由此表明價值創造論對我國MB0公司還不能成立。另外,研究表明,MBO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的表現略優于主業利潤率的表現,而根據有的學者研究,主業利潤率在反映公司業績上比凈資產收益率更為穩定,縱的程度少(陳小悅、徐曉東,00)。這說明,一方面,MBO公司當年的業績上升可能是財富轉移造成的,而非價值創造,另一方面,MBO公司可能通過會計方法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盈余操縱。從MBO公司的每股凈利潤看,不僅3年均高于市場平均值,并且在MBO當年明顯上升,這可能是因為公司管理層在購買股權以后,為提高自己手中的股權價值而在每股凈利潤上做文章。建議對MBO板塊加強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規范和監察,以保護中小投資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
第二,在對MBO的管理績效進行的分析中,發現MBO公司的現金流比較緊張。管理層在收購后會對投資進行調整,以求盡快獲得投資收益,結合已有研究指出的MBO公司大比例分紅現象,必須引起注意的是,MBO公司管理層可能在個人財富不多的情況下,以負債方式籌集購買股權的資金,從而在MBO之后的經營中對支配公司現金的需求增加,導致公司現金流量出現緊張局面,加重公司的經營風險,并影響到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需要加強對MBO公司管理層決策權的制衡機制和公司治理結構的建設,防止管理層收購加劇“法人資本主義”的弊端。超級秘書網
二、目前分包商合同管理存在的問題
合同管理流程不完善,對分包商約束力力度不夠。公司所屬各項目部普遍反映分包隊伍不好管,完工后與其結算結不下去,更有的分包商在工程急、難、險、重的時候,向項目部索要更高的價格,苦于工程特殊情況和來自工期等方面的壓力,項目部往往不得不在大大高于投標預算價格時妥協,導致工程成本增加。為今后的結算工作,大大增加了難度。致使資金回收緊張,嚴重影響公司正常施工生產和經營活動。
三、從規范合同,強化分包商管理
為了加強資金回收過程,防止企業應得效益的流失,減少分包商不合理要求,提高管理的有效性,讓我們在管理過程中變被動為主動,嚴肅分包商管理工作成為至關重要的問題。筆者根據自己幾年現場經驗和對結算問題的理解,淺談對分包商管理方面的幾點建議:
1.重視施工前的合同簽訂管理
在以往的工程中出現過合同簽訂時間滯后的情況,接到中標通知書后基本上都在兩個月左右簽訂施工合同,使我們不能及時在施工所在地設立帳戶,自身墊付資金不能及時到位,施工準備、前期賠償工作不能及時開展。近兩年公司注重施工前的合同簽訂管理,意在成本的事前控制。從目前來看,效果不是很理想,雖然事先簽訂了分包合同,但分包單價過高,成本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成本超支問題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成本超支的壓力仍然很大。主要表現在分包價格過高,沒有給后續階段留下利潤空間,使后續階段成本超支的可能性極大。工程公司在與分包商結算時,分包商往往出現漫天要價,夸大不實的工作量,對先前在施工中的約定,抵賴否定、不斷扯皮,造成成本超支的風險。針對公司目前存在的諸多問題,筆者認為強調嚴肅分包商的管理注重合同簽訂,應該做到沒有合同不允許開工,沒有合同不給支付費用,這是控制我們費用超支的一個必然過程。項目部簽訂合同應當采用“縱向管理”,合同單價包死制度,避免與分包商之間相互扯皮的情況產生,影王喬北京送變電公司北京102401響施工進度。
2.細化合同內容
施工合同是項目部對承包商管理的依據。在合同簽訂中,必須詳細了解和非常熟悉合同文件,并針對本工程各自的需要,不斷完善。合同起草前,項目部應對分包勞動效率、消耗情況了解和掌握,做到心中有數,對于當前分包商的實際發生成本有客觀的監督比較作用,同時對于報價越來越高的分包商可能會有一定警醒震懾作用。同時施工合同中要必須使用標準合同條款的合同文件。
3.獎懲明確、注重合同索賠管理
當前工程市場競爭激烈,施工企業不僅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經營水平科學管理,控制工程開支,嚴謹施工組織設計,合理發揮技術和設備的優勢,通過自身潛力的挖掘來贏得效益,而且也應通過加強合同的索賠管理來維護自己的利益。在對分包商管理工程中,應當獎懲分明,制度嚴格。對于在急、難、險、重、公司重點窗口工程中,表現突出、能夠更好展示公司形象,贏得口碑的分包商予以優先考慮。同時,阻礙工施工進度,造成損失的,企業應對分包商進行索賠。綜上所述,隨著公司項目部建設的不斷深入,加大對分包商控制力度成為了新的課題。筆者對公司未來分包商管理問題提出幾點初步的想法:
⑴企業應當引入“招標競爭機制”
《孫子•勢篇》說:“善戰者,求之于勢”。勢者,形勢、態勢也。競爭中的“勢”有優劣之分,強弱之別。優勝劣汰,能者居之。對于那些資質好、素質高、工作效率強,表現突出的分包商,企業可以優先采用。招標競爭機制能激發了分包商的的主動性,分包商之間有了競爭和比較,才更能便于施工企業的管理。
⑵對分包商采取考核管理
在分包商管理的過程中,可以采用考核的方式。做到以目標為牽引,以考核為推動力,加強對分包商管理過程中的監督。在分包商簽訂合同后,項目部要針對簽訂合同的內容,對分包商進行考核。如:①合同履約能力情況;②是否存在二包現象;③工程施工質量和安全;④在施工過程中是否服從項目部管理,是否存在打架斗毆、偷竊盜用等影響公司形象給公司造成損失的問題。項目部可以依托對分包商考核制度,進一步強化管理。對考核不符合標準的分包商,應嚴肅處理,對在考核中表現突出的,在新工程上優先考慮。
(3)互利共贏可持續發展
在送變電發展史中,分包商在發展過程中起到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互利共贏”既有對以往戰略的繼承和發揚,也有新形勢下的新內涵,未來還會隨著時間推移不斷完善和充實。公司更需要培養一些具有較高文化素質與熟悉電力施工全過程的專業人員,來開展對分包商的管理。管理人員在處理與分包商的矛盾方法是否得當,將直接取決于能力的發揮。運用心理學的方法結合現場實際情況,加強心理溝通,只要有利于工作,大公無私,大膽地使用,目的是為了心理溝通和解決問題。比較復雜的間題,事前做好充分準備,不能強調生硬的管理,要進行面對面的口頭溝通和交流,選擇適當的時間和地點,平等地雙向交流,關注分包商的心理變化,真誠地以心換心,有情、有理、有利地開導和勸說,必要時化整為零多溝通幾次,這樣既能改善、協調、融洽心理關系,又能借助良好的心理關系促進心理上的認同和接受。
2小型商貿公司基于流量的網絡管理技術
SNMP協議能夠支持網絡管理系統,由一組網絡管理標準構成,其中包括應用層協議(applicationlayerprotocol)、數據庫模型(databaseschema)和一組資料物件。SNMP與管理信息結構(SMI)、管理信息庫(MIB)組成了TCP/IP網絡管理標準。SNMP主要通過輪詢或中斷模式從被管理設備中收集數據[3]。
3小型商貿公司案例背景及需求分析
為研究和探討基于流量的網絡管理策略和方法,以大理通源別克4S店為具體對象。該企業是一家小型的商貿公司,為“四位一體”的汽車特許經營模式,涵蓋了整車銷售、零配件、售后服務、信息反饋等。公司員工約50人,有15臺計算機進行各種業務處理,2臺服務器存儲數據。公司通過核心路由器接入Internet網絡,通過2臺三層交換機連接計算機和服務器實現網絡應用。隨著社會信息化和公司規模的發展,公司信息化的需求不斷增加。業務逐漸繁忙需采用多臺PC進行處理,信息量劇增要求處理響應速度快,公司多項經營依賴計算機網絡與客戶之間建立密切聯系。因此安全穩定的網絡環境對公司尤為重要,對網絡的有效管理能保證服務質量提高客戶滿意度;為保障4S店服務的質量與品質,客戶反饋的信息與問題都需及時傳遞,只有可靠穩定的網絡才能處理繁多的信息量,減少不必要的數據量,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并減少出錯幾率。公司目前以核心路由器接入Internet網絡,利用網絡管理服務器進行簡單的網絡管理,主要為接入網的管理,沒有涉及網絡流量控制。由公司的網絡拓撲圖得知公司的網絡主要分內網的服務器群,主要管理公司內部信息,還有外網的商務活動區,通過交換機使各個業務區的計算機連接網絡進行正常的業務處理。
4基于流量的網絡管理技術實現
基于對案例的調查分析,目前大理通源別克4S店主要的網絡管理依靠一臺網絡管理服務器,由于網絡管理范圍過于廣泛,對控制網絡流量的作用不突出,出現網絡數據流量異常的情況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規劃公司首先增加網絡管理服務器的數量以分擔主網絡管理服務器業務,實現信息的及時性和安全性。其次設置監控點,對員工使用網絡資源進行一定的監測和管理[5]。最后還要考慮隨著公司不斷發展的網絡拓展需求。為合理分配和管理網絡流量以減少網絡擁塞,分擔主網絡管理服務器的業務以提高網絡管理的性能,在原有網絡中的三層交換機處增加2臺網絡管理服務器進行基于流量的網絡管理,核心路由器的網絡管理服務器主要負責寬帶接入管理及網絡流量分配管理。形成網絡的層次管理,提高網絡管理質量,實現有效的網絡流量分配及控制。為適應公司信息化需求的劇增,設置85個信息點,考慮今后業務拓展及客戶需求,在公司原有15個信息點的基礎上新增70個信息點。為實現對網絡資源的監測和管理,在網絡管理服務器、三層交換機和核心路由器之間設置5個網絡信息監測點。
5小型商貿公司網絡仿真測試數據及其分析
5.1網絡延時對比分析
基于原有公司網絡結構如圖1所示,對比實施基于流量的網絡構建后網絡如圖2所示,在此基礎上做出仿真測試,通過前后兩次的仿真,得到網絡延時曲線圖,如圖3所示。為實現流量管理對網絡結構增加了設備,故網絡時延有所上升。可以看出,整個網絡的延時高峰均為0.4微秒,改造前在收尾時為0.32微秒的時延,改造后網絡延時在收尾低于0.4微秒,經過多次取值比較,得出改造后的網絡延時波動不如改造前抖動大,穩定性得到提升,整個網絡的延時雖然有所上升,但在設備容忍范圍。由于網絡節點數和工作業務的增加,網絡改造后時延增加,但網絡延時保持在了穩定的數值,沒有太大起伏。所以,進行改造后的網絡拓展性能保持良好。
5.2網絡丟包率對比分析
網絡改造前后的丟包率對比分析如圖4所示。增加兩臺交換機的管理后,網絡運行平穩,網絡數據包擁擠情況減少,改造后的網絡對擁擠數據包的接受處理明顯提升。改造前網絡的處理要經過一定的過渡階段,約為0.11秒后才能恢復,處理的間隔會造成公司高峰期的網絡擁塞。改造后的網絡處理擁擠數據包的效率明顯提升,處理間隔時間幾乎為零,使網絡運行更平穩。所以進行改造后的網絡提高了網絡的穩定性。
5.3網絡負載對比分析
網絡改造前后的網絡負載率對比分析如圖5所示。可以看出,圖B中的子網最大負載為5200bit/s,而圖A中的子網最大負載為8400bit/s,相差3200bit/s圖B穩定后負載為2100bit/s,而圖A穩定后負載為2900bit/s,相差800bit/s,在最高負載量和穩定負載量上都有了明顯提高,說明改造后的網絡提升了公司的網絡業務應用能力。
5.4服務器響應時間對比分析
網絡改造前后的服務器響應時間對比分析如圖6所示。為擴展前服務器的運行性能,為擴展后數據庫服務器的運行性能。可以看出,在網絡負載增加后,其數據庫服務器響應時間基本沒受到太大影響。中響應時間有時會出現延長的情況,則是以一種平穩的方式一直保持,數據庫服務器的穩定性得到了保障。